📖 ZKIZ Archives


[轉載][重溫]銀行業投資要點——帕特·多爾西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7v.html

很好的舊文章,值得收藏。我相信很快大家又會重新評價銀行股的。既然貨幣總量是長期增長的,銀行業又是一個經營貨幣的行業。毫無疑問,銀行業將會是最長壽的成長股,至於誰將會成為未來的領頭羊則需要好好研究了。

    銀行業在全球經濟中擁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它們是資本形成過程的漏斗和引擎。沒有銀行,公司就得努力尋找資金 用於擴張,消費者在尋求安家置業和投資儲蓄方面,也要面對不能踰越的障礙。因為銀行提供的服務對長期的經濟增長是生死攸關的,銀行業幾乎與世界的總產出同 步增長。無論哪個行業發展,最大的需求就是資本。不管資金的需求源於哪個行業,比如科技、製藥或者消費者對住房的需求,銀行都會從中獲利。


 
   銀行的盈利模式很簡單。銀行從存款人和資本市場那裡拿到錢,然後把它貸給借款人,從利息差裡獲利。如果一家銀行從一個存款人那裡以年利率4%借到錢,然後 把它以年利率6%貸給借款人,銀行就賺了2%的息差,也就是淨利息收入。大多數銀行還要從基本的收費業務和其他服務中賺取利潤,這就是通常提到的非利息收 入。淨利息收人和非利息收入合在一起就是銀行的淨收入,這就是銀行業的商業模式。


 
   銀行有與生俱來的實力幫助它建立競爭優勢。銀行通過集中大型的、多種多樣的貸款組合,降低了自己的風險,並且通過持續的儲蓄來滿足所有的借款人,因此這比在市場裡貸款方和借款方自己直接交易成本低得多。這些獨特優勢是銀行業強大而持久的競爭優勢的基礎。


 
   另外,聯邦政府通過資助賦予了銀行流動性。聯邦政府保證銀行業一半以上的流動性(通過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保險),而且如果銀行遭遇了短期的流動性危機, 銀行可以轉向美聯儲這位最後貸款人尋求幫助。這些絕對的津貼,其他任何公司都難以得到,實質上是允許了銀行以低於市場利率的價格借款。這也使得銀行業成為 世界上成本最低、最安全的流動性製造者。低成本的借款加上銀行在貸款效率方面的優勢,所有這些讓銀行在息差上賺取了極其誘人的收益。


 
   資金是一種商品,但金融產品是非常特殊的。到底是什麼使銀行比其他行業更好呢?這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我們會告訴你什麼是你要尋找的。這裡有幾個不同戰略的銀行的例子,它們都擁有強的競爭優勢。


 
   ●花旗集團利用它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和深奧的產品組合,大大增加了收入,並使得它的風險呈現多樣化,這使花旗集團即使在環境困難的情況下也有上佳的業績表 現。(備註:花旗銀行複雜、深奧、難懂的產品組合最終沒能逃過美國金融危機的考驗,股價從2007年的50美元左右,跌到最新的4.5美元左右。)


 
   ●富國銀行集團是吸收存款的專家,存款是低成本資金的關健來源,該集團根深蒂固的、優秀的梢售文化驅動著收入增長。(備註:巴菲特伯克希爾公司的最大銀行 持股,目前股價已回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看來低成本資金來源才是持續的競爭優勢,因為你不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就能夠獲取令人滿意的回報。)


 
   ●五三銀行公司( Fifth Third )擁有積極的銷售文化、低風險的貨款哲學和時成本很強的控制力。(備註:五三銀行還是沒能保持過去謹慎的經營原則,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而迷失了方向,股價長期低迷,從2002年的70美元跌到2011年的14美元。)


 
  

一、關於風險


 
   不管一家金融機構專門從事商業貸款還是消費者貸款,銀行業都以一件事情為中心,那就是風險管理。銀行主要管理三種風險:(1)信用風險;(2)流動性風 險;(3)利率風險。而且銀行也要為承擔這些風險付出代價。借款人和存款人以利息或費用方式付給銀行費用,因為客戶不願意管理他們自己的風險,或者因為銀 行做這些業務更便宜。


 
   但是正像它們的優勢減輕了它們的風險一樣,銀行在管理信用和利率風險的能力上顯示出強大的實力。但如果貸款損失比預計增長快的話,這些實力會迅速變成弱點。


 
  

管理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貸款業務的核心部分。投資者通過審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貸款分類、不良貸款趨勢和壞賬率,還有管理層的貸款哲學,就可以對貸款質量找到感覺。(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時付息的貸款,而壞賬率是測量銀行認為永遠不能收回的貸款的百分比。)問題是這些指標都是針對過去的,這是很多財務指標的問題所在。這些指標告訴你一家公司曾經怎麼樣,而不是它將要怎麼樣。一家貸款機構幾乎所有有關信用質量的問題,都是在其發生之後我們才知道。


 
   這種風險常常以拖欠貸款或者直接以不履行還款義務的形式暴露出醜陋的嘴臉,人們往往不自覺地在容忍,不僅僅是銀行。


 
   設想一份商業貸款的年利率是7%,銀行知道它們客戶中的某些人會不履約,所以它們把這項費用加在每一筆貸款上。如果你作為個人做這樣的一筆貸款,你就沒有 足夠的資本將它多樣化。結果,你要麼賺這7%的收益,要麼放棄這一切。銀行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提供了3種主要的防護措施以隔離風險,這是其他行業無法做到 的:


 
   1).貨款組合多樣化;    2).保守的承銷和賬戶管理;    3).積極進取的回款程序。


 
   這些方法在實際工作中起什麼樣的作用呢?銀行管理風險最直截了當的方法是按照貸款的數量在借款公司、行業或不同地區之間分攤風險。用石油大亨保羅·蓋蒂的 話說:「如果你欠銀行100美元,那是你的間題;如果你欠銀行1億美元,那是銀行的問題。」要管理這種風險,銀行要麼自己創立一個寬的多樣化貸款組合,要 麼買進或者賣出貸款組合。通過不同的貸款組合,銀行降低了風險。


 
   在行業內,銀行也通過穩健的承銷和回款程序來分辨借款人信用。換句話說,它們要尋找規避不良貸款的辦法,如果一筆貸款出問題,銀行要找出這些賴賬不還的 人。銀行會開發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有優勢的特殊系統。而一些大型非銀行類公司常常缺乏久經考驗的信用認證系統和程序,難以減少違約風險。這些公司有一時期曾 試圖以提供信用賺錢,然而卻陷人了困境,因為這些公司缺乏經驗。


 
   在銀行吸引投資者之前,投資銀行股票最大的挑戰是給銀行的信用質量做定位評估。要 避免被銀行的宣傳誤導,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壞賬率和逾期還款比率,後者可以作為未來壞賬率的一個指標。要發現趨勢,而不只是看絕對數。在經濟低迷時期,最 好的地方性銀行的壞賬率也會迅速上升,但是還可以保持較低的水平,低於貸款總額的1%。(這個指標對於信用卡公司是比較高的,而對於一家儲蓄貸款銀行則是 比較低的。)


 
   遺憾的是,沒有能判斷是好還是壞的絕對指標,投資者必須把銀行的壞賬率與它們的競爭對手進行比較,並看一看經過一段時間所形成的趨勢。壞賬、不良貸款和逾 期還款比率在公開信息裡都有報告,而且也可以在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年度報告和季度報告中找到。另外,仔細聽管理層的討論,雖然沒有管理人員準確地知道壞賬將 朝哪個方向發展,但是一個好的管理團隊應該能夠描述出趨勢。


 
   最後,對超高速的增長率要保持警惕。在金融服務行業這是一個公理:高速增長可能導致大麻煩。高速增長不是永遠不好,很多優秀銀行的增長率一直保持在平均增長率之上,但是任何金融服務公司的增長如果明顯比競爭對手快的話,應當以懷疑的眼光來看待它。


 
   要尋找銀行的信用文化是否是健康的、保守的、經得起檢驗的證據,你可以核查壞賬率和逾期還款比率,通過閱讀年報對貸款銀行變得熟悉起來,並且考慮它的經營 環境。畢竟在理想的經濟條件下,5年的快速增長不能準確地告訴你更多信用質量信息。如果你投資於快速增長的貸款銀行,就要密切關注這些。


 
  

二、銷售流動性


 
   毫無疑間,優秀的信用文化是銀行和客戶之間緊密的關係,它能為公司在行業內創造競爭優勢。應以一定的注意力關注銀行的前景,這就是風險管理所起的作用。這就是銀行必須處理的第二種主要風險。


 
   假設在沒有銀行的世界裡,出借方直接面對借款人。只要出借方準確地知道何時可以把錢收回來就行。但是,不可預見的事情發生了,出借方突然需要盡快拿到資 金。這時,他就要以很大的折扣賣出這筆貸款。在到處都有銀行的世界裡,不管怎樣,存款人(出借方)只需跑到最近的銀行分支機構提款就可以了。


 
   銀行是提供多種形式流動性管理的機構。例如,很多公司向銀行付費以維持信用貸款額的上限。實際上,銀行除了承諾什麼也沒有賣。一些公司也把它們的應收賬款以一個折扣賣給金融機構,這就是眾所周知的保理業務,因為公司需要盡快拿到現金。


 
   對很多消費者來說,為流動性服務付款是隱性的。看看富國銀行的案例,富國銀行集團是美國最大的零售銀行,在2002年,存款人為他們在銀行的賬戶支付了 22億美元的費用;銀行為存款人支付了19億美元的利息。軋平這兩個數字,賬戶所有人用他們的資金為銀行多付了大約3億美元。然後,銀行轉過來把錢貸出 去,用它賺更多的錢。


 
   在世界上,再沒有其他的生意能使你既從人們手裡拿走錢,又能向他們收取費用。設想一下,當你走在大街上向某人提出,如果他付一點錢給你,你就可以支配他100美元的支票。這是多麼滑稽可笑!然而,這就是銀行每天在做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存款形式存在的負債是銀行的真正資產。低成本的核心存款(例如支票存款)是非常穩定廉價的。


 
   這就是為什麼跟蹤存款水平如此重要的原因。例如,核查一下存款是正 在增加還是正在減少,特別是對低成本的存款類別,如支票存款和儲蓄存款是否在增長。大多數銀行在它們的年報裡提供存款類別的分類賬。如果管理層一邊談論強 大的存款基礎有多麼重要,一邊談論存款為什麼在過去的5年裡一直在下降,那他們就沒有真的重視存款基礎。


 
   投資者必須密切注意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挑選出貸款多樣化的公司,以防止貸款合同的違約率上升導致銀行陷人困境。年 報會披露一家銀行手裡的貸款種類,投資者應當跟蹤一段時間,看看它後來是怎樣變化的。銀行是否已經把傳統的抵押貸款擴大到了風險更大的間接的汽車貸款?要 花時間熟悉不同類型貸款的特性,你不應當投資一家對它貸出的貸款沒有感覺的銀行,這樣的金融服務公司往往在貸款業務中有一定的經驗,但卻缺乏信心。


 
  

管理利率風險


 
   這是銀行要面對的第三種主要類型的風險。投資者經常把投資銀行當做安全港,其實銀行的利潤會被利率擠壓,而利息率不完全是受銀行控制的。


 
   在銀行方面,利率的影響常常被簡單化為「高利率,好;低利率,糟 糕」。但是利率管理有比這更多的細微的差別。例如,在某一時點,銀行可能即對資產敏感又對負債敏感。資產敏感性意味著資產(像貸款)的利率變化比負債的利 率變化要快,在這種情形下,提高利率是有利的,至少暫時是有利的。但是如果銀行是負債敏感型的,負債利率的提高比資產利率的提高速度快,這種情況下提高利 率,就壓縮了銀行的毛利。


 
   不管怎樣,銀行不可能對利率不敏感。銀行努力把它們的資產和負債的期限進行更為嚴格的匹配。一家大銀行在對它的資產進行配置時,會使用很多小銀行所沒有的附加管理工具。


 
   假使現在美聯儲要降低利率。因為美聯儲知道維護強大的銀行系統的利益,所以在降息之前通常會與銀行界有微妙的溝通。與此同時,銀行會重新配置它們的資產負債表,以使自己變成負債敏感型的,從而使淨利息收人增加。如果降息發生,銀行往往都是有充分準備的。

 

    利率對銀行產生影響了嗎?是,還是不是?的確,淨利息收人增加了,但是孤立起來看這個數字是沒有意義的。畢竟,低迷的經濟導致風險準備金翻倍,因此也抵消了更大的息差所得。

 

    因此,當毛利率受到利率影響的時候,大型金融機構朝著管理利率週期的目標前進。當你思考利率風險的時候,記住它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是複雜的、動態的,而且從一家機構到另一家機構也是變化的


 
  

三、銀行業的競爭優勢


 
   作為風險管理的領導者,銀行有相當大的與生俱來的優勢。幾個其他的因素導致了銀行更深更強的競爭優勢。這些對競爭對手的威懾包括:


 
   1.巨大的資本需求;

    2.巨大的規模經濟;  

    3.整個地區壟斷的行業結構;

    4.消費者轉換成本。

 

   

資產負債表


 
   一般來說,沒有行業比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業對資本更敏感的。按照晨星公司的數據,在2003年初按資產排名的20家最大的公司中,其中19家是金融集團企 業。惟一闖人20強的非金融類公司是通用電氣公司,而且即使是通用電氣也從它的金融業務中產生了一大塊利潤。大量的資本需求是對競爭對手主要的威懾之一。 例如,在2001年,花旗集團的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創造了1兆億美元的記錄。這是一個很難提升的資產基數,這個數字超過了少數國家的經濟總量。

 

   

規模經濟


 
   與資本需求相提並論的優勢是銀行業巨大的規模經濟。這一直是銀行業併購背後的驅動因素,美國銀行的數量在1980-2001年間減少了44%。按照美國聯 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數據,大型銀行(定義為那些資產超過100億美元的銀行)每個員工在2002年創造了26.4萬美元的收入,這一數字是小的社區銀行(定 義為資產在1億美元以下)2.2倍還要多。這種優勢源於大型銀行的員工平均負責的資產幾乎是小銀行的兩倍,而且大銀行也能更好地從客戶資產中賺取更多的收 入(主要通過收費)。從這方面分析,大型銀行每一美元的資產比小銀行多產生23%的收入。


 
  

壟斷的市場


 
   美國頂尖的零售銀行美洲銀行在2002年控制著差不多10%的全美存款。這個行業在區域一級己經變得非常集中,同時大銀行在個別城市常常是在一個很難滲透 的壟斷市場裡經營。例如,2002年在美國10個最大的地鐵地區,排名前三的3家銀行取得了平均50%的市場份額,而其餘的市場份額在數以百計沒有定價能 力的小的社區銀行之間瓜分。即使全美銀行業都在努力,但仍常常是少數銀行佔據壟斷地位。例如,銀團貸款前三位是摩根大通銀行、美洲銀行、花旗集團,它們控 制了2002年70%的承銷市場份額。在信用卡行業,花旗集團、MBNA、第一銀行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這全是由於它們的低成本優勢。


 
  

消費者轉換


 
   另一個關鍵的優勢是銀行往往有非常忠誠的顧客。美洲銀行、富國銀行和其他大型零售銀行因為摩擦每年大約會跑掉15%的客戶。換句話說,85%的賬戶每年都 會產生收入。這部分是由於品牌和你對一家公司的信任程度,而與此同樣重要的是慣性。大多數人不喜歡換銀行,即使他們感到他們對銀行來說微不足道。例如,一 份2001年的研究發現,38%的支票賬戶客戶對他們賬戶費用上一次價格上漲沒有回應。其餘的62%中,只有4%的人換銀行是因為收費太高了。


 
  

四、成功銀行的特點


 
   當投資者在銀行上投資時,應當關注什麼?因為銀行整個業務包括它們的實力和它們的機會,都是建立在風險基礎上的,所以關注適度管理、始終如一地分配利潤又不引人注目的銀行是一個好主意。這裡有一些要考慮的重要指標。


 
  

強大的資本基礎


 
   強大的資本基礎是投資一家貸款銀行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投資者能找到的幾個尺度中最重要的是股 東權益資產比率,這個比率越高越好。很難給出一個單憑經驗判斷投資價值的方法,因為資本水平基於不同的環境基礎而變化(如貸款風險的不同等因素),但是大 多數我們分析的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在8%-9%的範圍內。同樣,要關注壞賬準備金相對於不良資產高的銀行。


 
   這些比率的多樣化取決於貸款機構的類型,還有它們所處的商業週期的位置。所有這些指標在銀行的財務報告中都能找到,可以把它們與同行業平均水平比較。


 
  

淨資產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


 
   這些指標事實上是測量銀行盈利能力的標準。一般來說,投資者應當尋找能持續產生15%-20%淨資產收益率的銀行。反過來說,對於有良好股東權益收益率的銀行,即使銀行賺的與同行業基準相比差不多,投資者也應當關心


 
   很多高速增長的貸款銀行就是通過少計提壞賬準備金使淨資產收益率達到30%甚至更高。記住,通過少提壞賬準備金或者利用槓桿作用提升盈利在短期是很容易的,但它卻為銀行的長期經營埋下了過度的風險。一些表現出高水平的資產收益率的銀行往往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對於銀行,最好的資產收益率應當在1.2%-1.4%的範圍內。

                      

    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測量的是非利息費或者營業費用佔淨收入的百分比,它告訴我們這家銀行的管理效率如何。很多好銀行的效率比率在55%以下(低是好的)。作為對照, 按照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數據,在2002年第四季度,參加存款保險的金融機構的效率比率平均水平是58.4%。要尋找有好的效率比率的銀行,好的效率比率是銀行費用一直被有效控制的證據


 
  

淨利息利潤率


 
   另一個簡單的指標是觀察淨利息利潤率,就是看淨利息收入佔平均盈利資產的百分比。實際上所有銀行都報告淨利息利潤率,因為它是測量貸款盈利能力的指標。你 將看到各個多樣化的淨利息利潤率,這取決於銀行從事的貸款類型,但是大多數銀行的淨利息利潤率在3%-4%範圍內。觀察一段時間內利潤率的趨勢,如果利潤 率上升,看看利息率正在發生什麼變化(降息通常推高淨利息利潤率)。另外,審查銀行的貸款分類,看看銀行是否已經進入了不同的貸款領域。例如,信用卡貸款 比住宅抵押貸款有更高的利息率,但是信用卡貸款的風險也比借錢給買房人高。


 
  

強大的收入


 
   從歷史的觀點看,很多表現最好的銀行已經證明,其有能力使收入增長保持在收入增長平均水平之上。一些成功的銀行已經能夠交叉銷售新的服務,這就增加了費用收人;另外,它們還會對存款付稍微低一點的利息,同時對貸款稍微多收點利息。


 
   你可以重點關注三個主要指標:(1)淨利息利潤率;(2)收費收入佔總收入的百分比;(3)收費收入的增長。淨利息利潤率因為各種經濟因素、利率環境和借 款人經營生意的類型等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最好是把你感興趣的銀行與其他類似的金融機構相比較。收費收入在2001年銀行業的總收入中佔42%,在過去的 20年裡實現了11.6%的年複合增長率。一家大型的多樣化銀行,比如五三銀行的收費收人超過了淨收入的40%多。反過來看小型的多樣化程度較低的銀行 (如Golden VPest銀行),收費收人僅僅佔到總收入的12%。因此,要確認你正在對比的是相類似的公司。你還要弄明白銀行的戰略,應當每過一段時間就核查一下數 字,找一找趨勢變化的感覺。


 
  

市淨率


 
   因為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主要是由不同流動性的資產組成,所以賬面價值是銀行股票價值很好的代表。假設資產和負債相當接近它們報告的價值,銀行的基礎價值就應當是賬面價值。對於任何在此基礎上的溢價,說明投資者正在為未來的成長性和超額利潤支付金錢。有代表性的是,大銀行在過去的10年間,往往以賬面價值2-3倍的價格交易,一些例外的情況會比這個價格低一點。


 
   一家穩健的銀行以低於賬面價值一半的價格交易,常常是物有所值的。記 住,銀行股打折交易總有理由,所以要確信你搞清楚了風險所在。從另一方面說,某些銀行值三倍或者更高的市淨率,但是我們在以高價買入之前應當保持警惕。銀 行股是不穩定的,如果你有耐心,你就可能發現更值得買的股票。特別是即使最好的銀行,在遇到金融服務行業高位危機的時候,一般來說也要遇到慘重的打擊。把 幾家銀行用相對市淨率估值排好隊,雖然不等同於折現現金流模型估值,但是對這個行業,可能已經是相當合理的近似估值了。


 
   這些指標應當成為挑選高質量銀行股的起點。全面來看,我們認為對那些希望自己挑選金融服務業股票的投資者來說,最好的防禦是耐心和一個持懷疑論的健康的心態構建一個看上去有前途並經過了一段時間瞭解的核心銀行組成的投資組合(在實際投資之前)。對它們貸款發放、風險管理的方法、管理的質量和銀行擁有的權益資本數量有一個概念,當機會出現的時候,你就可以從最好的點位介入。

 

   

五、投資者清單:銀行業

 

    ●銀行的商業模式可以歸納為管理三種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


 
  關注經營適度的良好的銀行。投資者應當挑出那些相對於競爭對手持有巨額流動性基礎資產,並為未來的壞賬已適度計提了風險準備金的銀行。


 
  銀行損益表的不同組成揭示了財務表現的不穩定,這源於諸如利率和信用環境等諸多因素。一般來說,經營好的銀行應當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下表現出穩定的淨利潤增長。投資者應當為能夠挑選出過往記錄好的銀行多付出些努力。


 
  經營良好的銀行會嚴格匹配資產和負債的時間期限。例如,銀行應當用長期負債(比如長期債務或存款)做長期貸款,而不是用短期資金來做這件事。投資者應規避不這樣做的貸款銀行。


 
  銀行業有巨大的競爭優勢。它們能以甚至比聯邦政府還要低的利率借錢。它們巨大的規模經濟源於已經建立起來的巨大的銷售分配網絡。銀行業資本敏感的天性阻止了新的競爭者,而且客戶轉換成本高。


 
   ●投資者應當挑選那些有良好權益基礎,有適度的、穩定的淨資產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盈利能力能穩步增長的銀行。


 
   ●用市淨率指標比較相類似的銀行,可能是避免為銀行股票付錢過多的一個好辦法。

 

    相關文章如何分析銀行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22

[轉載]揭秘社保基金投資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zb9r.html

 

  

20年來,跌破13年均線的一共是3次:998點、1664點和目前。前兩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投資業績,這一次會成為例外嗎?

 

 

     2011年12月31日     《中國證券報》    金學偉

 

  滬深股市每一次漲跌輪迴,都會產生關於一類主力的神話。從最早的大戶神話、券商神話、莊家神話,一直到後來的基金和私募神話。但每個神話都會在其後的調整中迅速破滅。現在我們將目光轉向包括養老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在內的長期資本,它們能否在中國股市中創造出自己的神話?

 

 

  這一神話其實一直在上演。從2000年到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採用「社保理事會直接投資」和「委託專業機構投資管理人獨立賬戶管理」相結合方式,獲得了累計2771.7億元、年均9.17%的股票投資收益。在這一過程中,股票市場出現了三輪大調整,三輪調整的平均跌幅高達60%。

 

 

  究竟是什麼因素使社保基金在十年一場夢般的股市中創造了投資神話?很簡單,那就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三句話。

 

  先看長期投資。以2000年上證指數的年收盤為起點,到目前為止,中國股市有過 7個下跌年份,年度平均跌幅為23.6%;有4個上升年份,年度平均漲幅為79%。以累計幅度來說,7個下跌年份的累計跌幅為165%,4個上升年份的累 計漲幅為318%,等於前者的1.93倍。儘管調整一輪又一輪,但長期投資確能取得良好的正收益,這有數據為證,也有包括社保、巴菲特在內的成功經歷為 證。

 

  與長期投資相匹配的一定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不是一種理念,也不 是根據當前經營業績和利潤增長率,然後再用市盈率和當期每股稅後利潤一乘,或以當前的利潤增長率和市盈率一除;而是一種基於長期經營能力和長期現金流的評 估,它們包括現金流法、資產重置法等。如你認為它們太理論化,那就講幾個可用之於大盤的簡單方法。

 

 

  一種是指數的長期均線法。一位美國的價值投資者做過研究,以PE、PB、 PC等價值評估指標和長期移動平均線做比較,當大盤跌破它們的15年均值後買入並做長期投資,你猜哪個業績更好?想不到吧,是指數跌破15年均線後!中國 股市的歷史較短,波動頻率較快,因此,我們可用13年來代替。20年來,跌破13年均線的一共是3次:998點、1664點和目前。前兩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投資業績,這一次會成為例外嗎?

 

 

  一種是成交量法。說來慚愧,這種非常技術的方法竟然是中國最優秀的社保基金管理人之一的歸江告訴我的。他說成交量是水,成交量越大,說明股價的水分越大,而我們只買乾貨!

 

  還有一種是未來估值法。自1994年來的17年間,我國上市公司的年均利潤增長 率大約在12.3%。2010年全市場加權平均每股稅後利潤是0.5元,以這樣的增速計算,10年後不攤薄的每股利潤將達到1.6元,以10年後15倍市 盈率給它定價,平均股價為24元,而目前的加權平均股價為7元。以此計算,10年的復合收益率將達到13%,即使以10年後10倍市盈率計算,年均復合收 益率也將達到8.6%。

 

  至於責任投資,許多人會嗤之以鼻,但歷史已無數次證明,在投資與經商活動中投入一份社會責任感,從來都不會吃虧。

 

  浪花總是快速地濺起,又快速地落下;潮水總是氣勢洶洶地捲來,又無可奈何地退 去。唯有洋流和湧,和緩而悄無聲息,但勢大力沉。從這個角度說,中國股市以往所有神話般的主力都是浪與潮,而長期資本則是流與湧,它們一定會在中國股市創 造出自己的長期價值投資神話。與這樣的主力站在一起,你以為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4

[轉載]全民創富樣板 —— 恆生銀行 小兵漫步指数

按: 恆生銀行在1972年上市,不是1988年,特此更正,如果知這更多,可參看此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yspz.html

恆生銀行1988年上市,上市後無融資,高派息,完全依靠內生性增長。
 
以2011業績計算,當前恆生銀行PE10倍,PB2.3倍,處於恆生銀行歷史上最低估的10%區域。
 
1. 上市23年派息投入收益率。
日期 收盤股價 每股盈利 每股派息
派息投入
股份數
復權股價
1988 10.26 0.70 0.56 1.00 10.26
1989 10.34 0.90 0.72 1.05 10.90
1990 11.74 1.20 0.96 1.13 13.24
1991 23.69 1.40 1.12 1.22 28.91
1992 40.77 2.80 2.24 1.28 52.10
1993 75.50 3.50 2.80 1.35 101.79
1994 55.50 3.80 3.04 1.40 77.60
1995 69.25 4.00 3.20 1.47 102.13
1996 94.00 4.39 3.08 1.54 145.03
1997 74.75 4.85 3.42 1.59 119.11
1998 69.25 3.55 3.42 1.67 115.39
1999 88.75 4.35 8.20 1.75 155.19
2000 105.00 5.24 4.80 1.91 200.57
2001 85.75 5.29 4.35 2.00 171.29
2002 83.00 5.19 5.40 2.10 174.21
2003 102.00 4.99 4.90 2.24 228.01
2004 108.00 5.94 5.20 2.34 253.02
2005 101.20 5.93 5.20 2.46 248.51
2006 106.30 6.30 5.20 2.58 274.44
2007 157.60 9.54 6.30 2.71 426.79
2008 101.70 7.34 6.30 2.82 286.42
2009 114.70 6.92 5.20 2.99 343.04
2010 127.80 7.80 5.20 3.13 399.55
2011 92.70 9.13 6.08 3.25 301.61
2012 3.47  321
 
1988年上市購買,價格是10.26港幣,2011年12月23日,價格是92.7港幣,派息投入累計股份數是3.25倍。算上2011年的年的前3季度派息(已發生)以及第四季度的派息(未發生),累計股份數是3.47倍。累計復權價格是321港幣。
 
上市23年,複合增長16%。這並非是股神級別的投資,這是全民造富級別的,正確的時點踏上正確的列車而已,而已。
 
 
如果從1988~2007年算起,19年,年複合增長21.7%。毫無疑問,這是股神級別的投資,不但要求正確的時點踏上正確的列車,還要在遙遠的前方另一正確的時點下車。股神並非要在2007年的最高點下車,僅在2007年的收盤價下車,差不多正確的時點而已)
 
 
忘記股神吧,我們只需要在全民造富的時候,參與進來,享上一杯羹。
 
 
——————————————————————————————————————
恆生銀行的歷史估值。(缺少部分數據,派息率 = 當年的派息/收盤價位)
 
日期 高PE 低PE 高PB 低PB 派息率 ROE
1988 14.7 14.7 5.5%
1989 13.5 8.5 7.0%
1990 10.2 7.9 8.2%
1991 17.0 8.2 4.7%
1992 16.2 7.8 5.5%
1993 21.9 11.4 3.7%
1994 21.2 12.6 5.5%
1995 17.4 10.4 4.6%
1996 22.0 15.3 3.4 2.4 3.3% 15.6%
1997 24.3 11.3 4.3 2.0 4.6% 17.7%
1998 22.0 10.1 3.3 1.5 4.9% 14.9%
1999 21.8 13.3 4.6 2.8 9.2% 21.0%
2000 20.0 12.4 4.9 3.1 4.6% 24.7%
2001 20.4 13.6 4.6 3.1 5.1% 22.4%
2002 18.1 15.6 4.2 3.6 6.5% 23.0%
2003 20.8 15.0 5.0 3.6 4.8% 24.1%
2004 18.8 16.0 5.2 4.4 4.8% 27.7%
2005 18.3 16.8 4.9 4.5 5.1% 26.6%
2006 16.9 14.9 4.3 3.8 4.9% 25.6%
2007 17.8 10.9 5.8 3.5 4.0% 32.3%
2008 22.9 10.6 6.2 2.9 6.2% 27.2%
2009 18.4 9.7 3.9 2.1 4.5% 21.3%
2010 16.9 12.9 3.6 2.8 4.1% 21.3%
2011 14.7 9.2 3.3 2.0 6.6% 22.1%
平均 18.6 12.0 4.5 3.0 5.3% 23.0%
 
恆生銀行歷史平均PE15倍,平均PB 3.75倍,平均派息5.3%,平均ROE23%。利潤的80%用於派息。
恆生銀行歷史最高PE24倍,最低PE7.8倍,最高PB6.2倍,最低PB1.5倍。
 
平均23%ROE的恆生銀行,1.5倍PB就是極度低估,僅僅在香港回歸後,房地產崩盤時瞬間出現過1.5倍PB。
除此以外,從未跌到2.0倍PB以下,目前2.3倍PB,屬於歷史上最低估的10%區間,確切的說,是最低估的5%區間。
————————————————————————————————————————————
小兵一直以來對弱週期股的判斷標準就是:如果長期ROE平均在20%左右,1.5倍的PB就是極度低估的位置。
對於長期ROE平均在20%左右的興業招商杭汽輪B江鈴B,1.5倍PB就是極度低估的位置。
 
注意:要確保長期ROE平均在20%左右,最低ROE也要高於10%,如果不能確保,一切免談,因為只需要一次50%的淨資產虧損,也許就需要10年或者20年的股神級別的收益才能翻身(追上平均收益)。
 
 
如果公司融資後仍能確保15%的 ROE,那麼融資是中性的。如果公司融資後仍能確保20%的ROE,那麼歡迎融資。但有個前提,管理層是否值得信賴,是否今天的高速增長能換得明天的高回 報(高派息),如果招商銀行高速增長到2025年,派息一直很少,而202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讓招商銀行倒下,投資者將顆粒物收。而恆生銀行的投 資者,早就回收了成本。
 
 
也許有人說,招商銀行高增長過程中,股價也會持續高增長,我只要提前賣出就行了。你 說的沒錯,但你需要牛市兌現,比如現在招商銀行高增長,但估值遠低於恆生銀行,你如何提前兌現呢。即便是港股極度低迷的今天,恆生銀行仍然享有10倍 PE,2.3倍PB,背後是6.6%的派息率的支撐。
 
 
熊市就是擠泡泡的過程,讓一切泡沫,疑似泡沫都擠掉。比如熊市的時候,股份制銀行的估值大多低於4大行的估值,而牛市的時候,股份制銀行的估值一定高於4大行的估值。
 
 
記住:熊市會將疑似泡沫擠掉,這就是目前股份制銀行的投資價值所在。儘管有模糊不清的地帶,但熊市已經將之視為泡沫,提前擠掉。
 
說明:小兵持有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任何投資都是賭博。由於目前內銀股估值低,這場賭博贏面比較大。僅此而已。 而真相大白的那天到來之前,都是推測。推測而已。
我希望,10年後,興業和招商進入低增長時期,屆時20%的ROE,派息率達到60%。而在這期間,興業和招商沒有遭遇到大的危機,大的資產虧損,最低谷時也能有10%的ROE。
 
所以有人說,招行民生比恆生銀行估值低的多,增速快得多,投資價值大得多,有道理,但恆生銀行貴也有貴的道理。國際投資者遠比A股投資者理性,儘管也時常犯錯誤,我希望,現在就是他們犯錯誤的時候。
這就是投資,風險和收益並存。所以巴菲特喜歡百年老店,對於非控股的公司喜歡分紅。
所以,我不敢將所有資金押在貌似一類投資機會的銀行股上。
 
 
而目前內銀股貌似超級低估的估值,我認為選擇那些管理層更誠信更實在的銀行,要比單純分析公司的業務發展意義大得多。而等到銀行股回到合理的15倍PE的估值時,那些分析才更有意義。
 
另外我也不反對銀行保險融資,因為銀行保險現價融資要比現在發行的99.99999%的新股吸引力高10000倍!
 
 
 
但不分紅,高融資的公司,都隱含著龐氏騙局的可能,而貌似誠信的管理層至少讓你心安理得一點。
比如位列世界500強第一名的:(博文)小兵講故事 豬肉榮寰球實業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5

[轉載]全民創富樣板 - 魯泰B 小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4e59fd0102dy99.html

鲁泰B,静悄悄的玫瑰,羞答答的开。
 
这个市场除了云南白药,贵州茅台,万科A这些万众瞩目的牛股,还有一些默默无闻不受关注的投资回报率并不输于牛股们的股票。
 
比如鲁泰B,低估值,中低成长性,远离恶炒的股票。
 
上市14年,每股复权增长23倍,复合增长25%!
————————————————————————————————————————————
 
鲁泰B,1997年B股上市,2000年A股上市,2008年增发A股。
让我们以一个B股的投资者的身份看待鲁泰B的投资价值。
 
 
鲁泰B,当前PE5.4倍,PB0.96倍,属于历史上最低估10%区间。
 
1. 上市14年派息投入收益率(内生性增长)
港币汇率 时间   收盘(HKD) EPS (RMB) 派息(RMB) 红股 派息投入股份数 复权股价(RMB)
1.06 1997 2.08 0.25 0.11 1 2.1
1.06 1998 1.42 0.33 0.27 1.1 1.5
1.06 1999 3.06 0.41 0.32 1.2 3.6
1.05 2000 4.72 0.415 0.48 0.3 1.2 5.9
1.05 2001 9.2 0.42 0.32 0.3 1.7 15.5
1.05 2002 4.82 0.36 0.30 0.2 2.3 11.1
1.05 2003 5.96 0.45 0.38 2.9 17.2
1.05 2004 5.82 0.66 0.38 3.1 17.9
1.04 2005 5.45 0.74 0.30 3.3 17.9
1.02 2006 6.99 0.4 0.37 1 3.4 23.9
1 2007 7.44 0.54 0.22 7.0 52.2
0.92 2008 3.93 0.6 0.20 7.4 29.1
0.88 2009 6.63 0.57 0.25 7.6 50.6
0.88 2010 7.78 0.74 0.25 7.9 61.3
0.82 2011 5.93 0.9 0.33 8.2 48.7
 
鲁泰B,14年23倍牛股,年复合增长25.3%
考虑到港币的贬值,年复合增长23.0%!股神级别的投资
即便是2001年的股市泡沫鲁泰B被市场给出30倍PE,目前也有接近3倍的收益,10年3倍,远超A股的浦发,中石化等同期的60倍PE的巨婴A股。
——————————————————————————————————————————————
2. 鲁泰B的历史估值
 
时间 PE高 PE低 PB高 PB低 派息率 ROE
1997 12.6 8.0 1.6 1.0 5.1% 12.8%
1998 7.4 3.5 1.2 0.6 18.8% 16.3%
1999 11.1 3.1 2.1 0.6 10.4% 19.2%
2000 11.9 6.9 0.9 0.5 10.1% 7.1%
2001 31.3 10.4 2.9 1.0 3.5% 9.2%
2002 22.0 13.2 2.2 1.3 6.2% 9.8%
2003 14.8 10.0 1.9 1.3 6.3% 13.2%
2004 11.5 9.2 2.0 1.6 6.4% 17.7%
2005 10.5 7.0 1.9 1.3 5.5% 17.9%
2006 19.1 13.8 1.7 1.2 5.3% 17.1%
2007 22.2 11.9 4.5 2.4 3.0% 20.3%
2008 12.2 4.7 2.1 0.8 5.1% 14.5%
2009 10.8 6.0 1.6 0.9 3.8% 14.6%
2010 10.9 6.6 1.8 1.1 3.2% 16.8%
2011 7.4 5.3 1.3 0.9 5.6% 17.8%
平均 14.4 8.0 2.0 1.1 6.6% 15.0%
 
鲁泰B,历史平均PE 11倍,平均PB1.6倍,平均ROE15%,平均股息率6.6%。
除去2007年,鲁泰B历史上任何一年都有很好的买点。
 
说明:2000~2003年,2008~2011年,融资初期ROE降低。这些年的实际ROE应该在17%以上。
 
鲁泰B 15%的ROE如何能获得25%的复合增长呢,实际上鲁泰B的发展恰恰借助了鲁泰A的融资,2000年,鲁泰A上市,鲁泰B的每股净资产暴增170%。而 2008年鲁泰A增发,鲁泰B的净资产增长33%。鲁泰B将巴菲特的利润留存理论演绎到了极致。而长安B本来也可复制鲁泰B的成绩,但长安汽车的平均盈利 能力太低,净资产并不能有效转化为利润。
 
公司的核心是ROE,而上市公司应通过提高ROE和低成本增厚净资产的方式,让原始股东获利。
比如鲁泰B,比如万科B,比如中国平安资产的低成本高速扩张。
 
但纯B股,如杭汽轮B,新城B,伊泰B,显然没有办法和市场要钱,大股东也不可能低成本注入资产到B股,这也许就是纯B股最大的悲哀。但这类股在恶劣的融 资环境下,恰恰练就了内生性增长的9阳神功,如果管理层值得信赖,B股问题解决后前途不可限量。但B股迟迟不解决,纯B股股权激励也无法实施,隐患也颇 多。
-----------------------------------------------------------------------------
 
3. 鲁泰B的实际盈利能力:18%
 
鲁泰融资后,次年ROE明显下降,然后以5年为一个周期,ROE逐渐上升。
1998年~2011年的实际ROE应该在16%~20%之间。平均ROE是18%。(估算方法:将融资前1年和融资第5年的ROE平均值作为融资期间的ROE)
 
 
18%的ROE,历史最低16%,最高20%,10%的净资产增长率,40%的派息率。
 
1倍PB的现价具备足够安全空间。
 
事实上,鲁泰今天面临的问题一箩筐。
但这些问题是从05年之后一直都面临的,期间经历了3次棉花30%以上幅度的暴涨暴跌,经历了工人工资的巨大提升,经历了2次大的经济危机,经历了许多投资者的怀疑。
 
目前的鲁泰B,除了派息,其他方面似乎并不比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更具有吸引力,但作为分散投资的一个选择是不错的。
 
现在的市场绝对是好东西一箩筐。
万科A,招商银行,苏宁电器,中国平安,烟台万华,海螺水泥,中材国际。这些根红苗正的牛股都一一陨落。
用机关枪扫射最好,千万别赌到一只股票。
 
牛市一来,你只需要避免选到最差的30%的股票,其他的都能翻几倍。
而一个组合确保你牛市中大概率不输于市场。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7

[轉載]李馳再談平安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bn.html

評論:就像茅台成為但斌的標籤一樣,平安已經成為李馳的標籤了,40元的平安可以投資,李馳說了3年了。

    2012年1月9日(週一)雪球邀請到同威資本創始人、CEO李馳與大家交流金融股投資前景、A股選股策略等相關話題。以下為訪談內容整理,欲與李馳先生直接交流,請直接@李馳 。

1.對中國保險行業最看好 最擔心平安投資下一個富通

提問:能談談現在是買招行還是平安,那個好?

李馳:你買哪個都比我買得便宜並買的遲,反正比我買得都便宜。至於哪個更好,我知道了就不會買不好的了。

提問:最擔心中國平安出什麼問題?

李馳:擔心它在平安大廈封頂與股市在8000到1萬點的時候頭腦發熱,再投資下一個富通

提問:你對平安收購深發展怎麼看?深發展的質地,你認可嗎?

李馳:我對那家銀行的服務都有些意見,但有意見說明它們有提升空間。

提問:如何看待目前中國保險股的投資價值,內含價值比率都在歷史低點了,但是地方債,股市下跌保費收入放緩等問題困擾著投資者,請問它們的股價已經反映了最壞的情況嗎?

李馳:我認為是基本反映了。

提問:金融版塊中銀行、保險、證券,你更看好哪一個?說說原因吧!

李馳:我對未來中國的真正的保險行業最為看好。 養兒防老是靠不注的,普通老百姓必須靠社保+商業保險來養老。

2.現在「賣出銀行股」很可能是高買低賣的決定

提問:為什麼您覺得目前「賣出銀行股」是個錯誤的決定?

李馳:因為這個決定很可能是個高買低賣的決定。

提問:除去市盈率的低估不談,您覺得銀行股的長期成長速度,會趕不上消費,醫藥類嗎?

李馳:銀行內短期的成長速度一直不比其他差,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熱衷於其他而偏偏要放棄最確定的金融。

提問:請問李總關於銀行股,投資者擔心的是表外資產問題,也就是境外看空者所說的影子銀行問題,這些問題使得銀行不論這幾年交出怎樣的靚麗業績在資本 市場上也都沒得到正面反映。另外這些銀行還不斷融資,更讓人懷疑,你這麼的盈利能力,還總融資幹嘛,悲觀者更認為就是虧多少融多少,請問李總如何看待?

李馳:明顯用錢生錢好賺錢的時候,股本融資又沒有明顯攤薄每股盈利的時期,為什麼老股東不支持融資。難到大家都希望在萬科07年那時候的股價去參加增發或配股。 聞增資色變是得了災後恐懼症。

提問:如果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硬著陸,您認為中國銀行業受的將是皮外傷還是傷筋動骨?我不怎麼相信所謂的各類壓力測試。

李馳:不相信可以不買任何股票。如果你空倉,你已經是贏在起跑線上了。

提問:您認為在投資邏輯上可以看空房產的同時看多金融股嗎?

李馳:銀行不是一條腿走路。 銀行是平台,賣什麼產品都是賣。 地產也不是想像得那麼壞。

提問:今天A股大漲,你認為目前而今眼目下,招行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哪家銀行?

李馳:目前銀行的競爭還遠不激烈。大家都有飯吃的好日子還有幾年。

提問:民生銀行衝勁十足,超越招商銀行指日可待,那民生銀行會在超越招商銀行之前發生撞車事故嗎?

李馳:它們目前遠遠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提問:請問您對浦發銀行怎麼看?看好它搞移動支付嗎?

李馳:目前對金融板塊都有信心。

3.看好安踏 李寧已是過去時 便宜的361也喜歡

提問:請問你如何看李寧這家公司?

李馳:過去時,新的看安踏。

提問:特步,360的估值比安踏要便宜一半,產品定位也更多在在成長高的二三線城市,為行業第一的地位就要付這麼大的溢價給安踏嗎?

李馳:香港市場或國家市場確實對第一給了溢價。便宜的361我也喜歡。

提問:您對銀行地產保險的看法我都認同,唯獨蒙牛不能認同,感覺是否有點注重了財務而忽略了產品本身,固然還原奶易保存適合長途運輸、利潤高。但如果 信譽危機真的生效大眾不再消費蒙牛又或者人均奶製品消費水平提高,能達到消費屋狀鮮奶的水準,又或者人們觀念轉變和國際接軌,鮮奶消費佔據大比例,而去選 擇便宜的袋裝巴氏鮮奶呢?這三種情況任何一種生效,蒙牛過去優秀的財務以及現在的價內價格在未來都會變成平庸的財務和價外的價格。

李馳:我的話糙,當使壞能賺錢容易時,道德退居第二,賺錢排到第一;當使壞會損壞股東的利益時,企業自然就必須做市場接受的正確的事。 給目前的國內大品牌企業些時間,它們會走上正規的。

提問:是否關注過類似格力電器、三一重工等製造升級後有可能在全球市場大放異彩的中國製造業龍頭們呢?對他們怎麼看?

李馳:大家都看好的東西,已經沒有了超級收益。 真正有水平的是在6-10年前發現了它們並重倉。

提問:如何看待環保行業的機會?你認同A股市場是政策市的判斷嗎?

李馳:什麼行業都有機會、當然包含環保行業。 A股對許多股票還是半空。但對大股票,近底部了。

4.H股金融股比A股貴 2012投資策略以防守為核心

提問:A股和H股對同一銀行股的估值有差異,可以挑便宜的那個買麼?

李馳:要買肯定買A股的金融。

提問:是因為A股高估的時候估得比H股高嗎?

李馳:H股金融股比A股貴啊

提問:之前看到你預測「中國股市六年內能到10000點」,聽起來比較讓人吃驚,請問這個預測的背後邏輯是怎樣的?

李馳:邏輯是GDP不退到5%,股市不關門。否則大股票的盈利5年番一倍是有保障的。如果熱鬧一點它們的估值也翻倍,就離萬點不遠了。

提問:請問李老師,10年你投資業績

李馳:虧損啊。

提問:能否分享下你2012年的投資策略?

李馳:防守為核心。

提問:同威還有PE基金嗎?現在的PE是不是有點傻,二級市場都比一級市場便宜了,為什麼PE不直接在二級市場買?

李馳:對,二級是便宜了。 目前和以後的PE永遠是沙裡淘金。

提問:你曾概括自己十多年的投資經歷:冷清時,買是對,不買也對,但賣是錯;熱鬧時,賣是對,不賣也對,買是錯。請問你認為目前是A股「最冷清時」嗎?那麼「熱鬧時」大概何時能到來?

李馳:絕對是冷清時期。熱鬧時期何時來天曉得。

5.價值被低估時間一般不超過5-6年

提問:以您的經驗,價值被低估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多少年?

李馳:5、6年吧,但股市不是講舊經驗的地方,每一次它的低估外形與時間都高度不一樣。

提問:你認為在發審制管束下的A股市場適合價值投資嗎?在如今的市況下你怎麼看待發新股擴容問題?

李馳:我不管我不買的股票上市第一天或今天是否高估。 如果你已經結婚,你是否關心是否需要馬上離了再結一次?

提問:我的資金量較小,耐不住寂寞的時候,或者融資期限的需要,在你選中的幾個標的之間對倒操作,有多大可能增加收益,還得面臨哪些風險?

李馳:O是可能性,結果是負收益。

提問:融資比例太高的話容易招致洗倉,完全不參與融資也不夠好玩,請問您認為的最佳融資比例是多少?

李馳:巴菲特的操作是長期錢越多越好,短期錢根本不要。

提問:雪球網友葉為王認為「巴菲特不是誰都能學得來」,原因有三:1)巴菲特所拿到的入股條件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2)巴菲特能得到是信息不是一般人 能拿到的;3)巴菲特的投資往往是超長週期的投資,他可以忍受數年的虧損,並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請問你怎麼看這個判斷?

李馳:完全不同意,絕對不同意。 只是大家沒有明白投資的精髓,以為一買就漲才對。

提問:在你的投資生涯中,有沒有曾經懷疑過自己的投資決策,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李馳:有。動搖了,就是成了斬倉的股票。

提問:城商行改制,積極推進上市,今明兩年會形成上市高潮嗎?

李馳:完全可能。

(雪球獨家稿件 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雪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1

投機者的出路【轉載陳理】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cv.html

五年前第一 次閱讀《股票作手回憶錄》時,說實話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也許是因為我當時沒有沉浸到故事中去,也許是因為我當時整個身心都被巴菲特所佔據,容不下第二 個投機英雄的位置,只留下兩句話至今還印在腦海裡,一句是「投機就像山嶽一樣古老」,另一句是「賺大錢得靠定力,而不是靠動腦子。很少有入能夠挺直坐著就 做出正確的判斷。」

 

最近第二次閱讀這本書時,我決定先清空自己,不作任何價值評判,靜心閱讀,結果很快進入了狀態。一方面彷彿穿越時空,身臨其境,親眼目睹主人翁跌宕起伏的投機生涯;另一方面深刻體會到聰明的投機和聰明的投資之間還是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保本第一,永遠不要孤注一擲;獨立思考,相信自己的判斷;不聽信任何內部消息;把握大時要集中投資;不要頻繁交易,賺大錢靠定力而不是靠動腦子;保持積極心態,從錯誤中學習提高;知識就是力量,瞭解你的交易等等。

同時,利維摩爾的曲折經歷就像一面鏡子,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投機儘管充滿誘惑,但這絕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威爾第歌劇《弄臣》裡面有一首最著名的歌曲就是公爵唱的「女人善變」 。歌詞大意是,女人善變,就像空中漂浮的羽毛。誰要是不經意地將心事告訴她,誰將是個可憐蟲。

裡面實際上 包含一個真理:要投資而不要投機,要將投資的命運寄託在企業經營的命運上,而不是寄託在把握股市的波動上。因為股市善變,就像空中漂浮的羽毛。誰要是不經 意地將命運託付她,誰將是個可憐蟲。另外莊家善騙,就像大灰狼騙小白兔,誰要是將命運寄託在和莊家的周旋上,誰將是個可憐蟲。

格雷厄姆把股市比喻為「市場先生」是正確認識股市和價格波動的關鍵所在。如果你把股市波動也想像成善變的「市場小姐」,不要將命運寄託在她的身上,也可以加深認識。

為什麼一個14歲就開始其投機生涯的天才「少年賭客」,經曆數十年的進化,中間數度破產,數度東山再起,賺取數百萬美元,取得巨大成功,成為華爾街王者,卻依然擺脫不了失敗、自殺的命運呢?的確值得深思。

 

懸崖上的舞者

筆者喜歡把 投機者比喻為「懸崖上的舞者」。再偉大的投機家,包括書中的主人翁利維摩爾,也改變不了其「懸崖上的舞者」的本質,他的最高境界也只能是「懸崖上的舞者之 王」,原因就在於他根據事物的現象即價格波動來決策,忽視了事物的本質即內在價值,如同常在懸崖邊行走而不自覺,投機者面臨的正是這種隱藏很深的「一失足 成千古恨」的致命風險。他可能虛幻地覺得「停損」就像保險繩一樣可以在出錯時保住性命,但在特殊情況下「停損」根本無法執行,或者因為心理因素沒有得到貫 徹執行,如同保險繩會意外折斷一樣。

且不說頻繁 投機交易帶來的資產磨損,投機者還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約。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導言裡指出:「我們必須承認投機者的心理因素對其成功構成強烈的威脅。從因 果關係來看,投機者隨著價格的上漲而越來越樂觀,隨著價格的下跌而越來越悲觀,因此從本質上看,只有少數投機者能保持常勝不敗,而且沒有人有理由相信在其 它多數同道都將失敗的情況下,他自己卻總是能成為贏家。所以,在投機方面的培訓,無論多麼精妙多麼全面,對個人來說都是埋下不幸的根源。許多人都是被由此 引入市場,初期小有收穫,最終幾乎人人慘敗。」

中道巴菲特俱樂部有一位會員,早在上世紀八十年就開始做國債套利,當時的「楊百萬」和他相比,只能算小巫見大巫。後來通過股票和商品期貨投機賺了了上億元的財富,如果不是「9.11」的突發事件讓他一夜之間破產,他目前已經進入中國富豪榜。他總結自己的教訓是,投資不能有萬一,投機的最大問題是不能積累,不能守,不能持久。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可以積累,可以守,可以持久。

江恩在其《華爾街四十五年》裡也承認,絕大多數的投機富豪,都未能保住其財富。既然投機的王者都不能持久,不能善終,那麼普通大眾投機者是否注定命運多舛?究竟路在何方?

筆者認為,投機者如果不覺悟,的確前途黯淡,而且出路只有兩條:

一條是遠離懸崖,不再跳舞。這就是本書給出的答案,因為沒有人能完勝投機,持續打敗市場,只有退休,不再投機,即中國俗稱的見好就收,「金盆洗手」,才能善終;

另一條是遠離懸崖,繼續跳舞。這是一條本書的作者沒有找到的出路——格雷厄姆開創的「安全邊際法」,也就是後人所稱的「價值投資法」。如果把內在價值比作懸崖邊緣,價值投資者會遠離這個懸崖邊緣跳舞,這個距離就是安全邊際。「如果你離懸崖1英里遠,那麼你永遠不會跌落懸崖」,即使犯錯誤,即使運氣差於平均水平,你仍然不會跌落懸崖。

總而言之,本書作者感嘆「我想不起哪一位王者(指投機之王)是帶著王冠死去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都是「懸崖上的舞者」,通通缺乏安全邊際的保護。

而真正的投資之王巴菲特,11歲開始投資,19歲通過閱讀《聰明的投資者》找到了「遠離懸崖的舞蹈」——價值投資方法,在安全邊際的保護下,穿越了70年的漫長歲月和多次危機的考驗,依然安然無恙、長盛不衰。毫無疑問,他會戴著王冠死去,而且會在人們的心中獲得永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90

[轉載]段永平投資語錄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x99r.html

 

這些都是網友從博客上整理出來的,先謝謝網友的時間了引用 段永平投资语录1 - 段永平 - 段永平的博客。我自己有空時再看看,有沒有需要改的。有些話是針對問題去的,如果有原始問題在或許更容易明白些。

1、我當時後續的資金主要是來源於賣了其他的股票。我做投資不用融資的。如果沒錢了以後股票掉了就不管了。這種事情經常發生,買了想買的股票後,有一半的機會他還會掉一會。如果為這種事情著急得話,那要著急一輩子。我記得巴菲特講過,希望剛剛買的股票大漲是一種愚蠢的想法。我很少考慮所謂的資金分配的問題,有合適的股票就買,沒有就閒著。

買股票當然要做定量分析,不然怎麼搞?

老巴成功的秘訣是他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

有人問過芒格,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的成功,那會是什麼?他的回答是:「rationality」(理性),呵呵,有點像我們說的平常心。

2、我不買option的。

買option的邏輯有點問題。比如,如果你覺得GE會跌,你幹嘛要買呢?買option長期而言一定會虧錢的,因為時間是你的敵人。投資最好的地方就是,時間是我的朋友。

 

3、呵呵,再說一遍,我認為抄底是投機的概念。

買股票時參考過去到過的價錢是危險的。抄底主要是看過去到過什麼價,然後掉到一定程度跳進去,有可能真的會跳進去出不來的,如果不知道買的是什麼的話。

 

4、波段操作沒有違背價值投資。我覺得波段操作根本就不是價值投資。

5、我對大盤的判斷很簡單。如果你有足夠的錢把所有股票買下來,然後賺所有上市公司賺的錢,如果你覺得合適,那這個大盤就不貴,不然就貴了。(這裡還沒算交易費呢)

回覆

 

6、 長賣空會破產的。

7、也許用有時巧合比較合適些 。

8、W:我覺得,做價值的波段還是屬於價值投資的:

 

在價值低估的時候買入、在價值高估的時候賣出。

 

但是,如果你完全是根據技術指標來進行波段操作的話,那就是投機了,而不是價值投資。

D:呵呵,這麼說也對。至少有事幹,不閒著。

不過,巴菲特也這麼說過來著:最難的事是什麼事都不干。

如果你能找到統計的資料,證明波段論賺的更多的話(可能要用美國市場或更長市場的資料才行)......

回覆

9、W:我的理解是按「有效淨資產」,也就是要把一些其實沒用,就是如果你要有機會重建時不會花的錢去掉。

 

沒人能定量搞懂,只能毛估估。

計算價值只和未來總的現金流折現有關。其實淨資產只是產生未來現金流的因素之一,所以我編了個「有效淨資產」的名詞。也就是說,不能產生現金流的淨資產其實沒有價值(有時還可能是負價值)。

10、假如這是個算術題:也就是每年都一定賺一個億(淨現金流),再假設銀行利息永遠不變,比如說是5%,那 我認為這個公司的內在價值就是20億。 有趣的是,表面看上去和有多少淨資產沒關係。實際上,淨資產是實現利潤的條件之一。

假設真有這麼個公司,我認為其內在價值是20個億,如果市場價掉到10個億的話,我會很樂意買點的。

可惜這只是個算術題,現實投資要複雜很多。

回覆

11、W:段哥你好!

問:報表中的淨利潤能看成是淨現金流量嗎?

D:不能。但一般如果淨利潤大於現金流時一定要更小心,要看清楚利潤到底是些什麼(當然平時也要看)。

不知道是芒格還是巴菲特說過,如果一個人的投資生涯中只出手20次(大致比喻),他的成績單會比更多次出手要好得多。

 

芒格講過,如果把BRK投資表現最好的10個投資拿掉的話,BRK就是個笑話。老巴尚且只有10個拿得出手的投資,我們普通人

 

就不要太跟自己過不去了)。

我看完這句話後反省自己的結果是確實如此。

我想大概一年能有一次機會就很好了。

你說的這個個案我不評價。

 

巴菲特每次說的時間都不太對,但最後都是對的。這一次他已經說過了,包括股東大會他也說了:拿著現金是最危險的。

記得有一次他說「我只是早了3年而已」 。

由於未來通脹一定會來,錢將不如以前值錢。比如,我記得90年代初一萬塊還算挺多錢的,現在在很多地方還不夠買個放凳子的面積。

1、呵呵,行業問題說不清,好像存在的大多行業裡都有好公司。

巴菲特有幾條東西:能力圈、護城河、margin of safety,沒說哪個行業。巴菲特追求的是產品很難發生變化的公司,所以他買了後就可以長久持有。但他也說過,如果你能看懂變化,你將會賺到大錢。

 

歸根到底,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無論你看懂的是長久還是變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時就是好機會。

如果一,兩年能看到一個這樣的好機會,你的回報一定會很好。

4、W:特把投資說得很簡單,而芒格卻說投資需要很多知識,把投資說得很深奧。聽他說看的書有一噸重。段大哥您怎麼樣認為呢?

回覆

 

D:他們說的都很對,角度不同

我有時也這麼說:投資很簡單,不懂不做。但要能搞懂企業就算看一噸的書也不一定行 。

投資簡單但不容易!

5、 如果不看老巴的書,我的書有什麼用?

如果看老巴的書,我的書又有什麼用?

那是因為巴菲特的東西簡單,所以我能懂。不懂的人可能是把他複雜化(甚至妖魔化,陰謀化)了。

我非常贊成你的態度,好書一本就夠,有空多看看也無妨。

其實芒格的東西挺有趣的,和老巴的語言風格有點不一樣,但東西沒啥本質差別。有空看看很好玩 。

我看報表也是暈暈的

呵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有PK的想法對投資可不是什麼好事 。

其實我不太清楚我自己的身價(好像光網易我就賺了有20億rmb了 ),錢夠用就行了,多出來的都是責任和樂趣,千萬別成了負擔。

我覺得價格不是問題。瞭解其價值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是本一個人一生當中能買到的最便宜的書。不懂得人也許有人送給他也是一本最貴的書,因為這本書好重,不明白就是個累贅。

芒格出書肯定不是為了賺錢,但不意味著他應該把書送人。《窮查理寶典》

解讀大師成功心得:巴菲特選股十招

1、看線投的就是別人的短期看法,而投資投的是長期的數據。

也許可以這樣區分:投別人短期看法的叫投機,投自己長期看法的叫投資(或叫價值投資)?

2、投資裡勤奮指的不是勤交易 ,瞭解公司需要勤奮;

最大的敵人是勤動手這話是對的,但這裡動手指的是交易 。

3、 我非常在乎企業管理層的人品!等你長大了就明白我說的是什麼了 。

4、我也沒學過財務 。

懂財務肯定有幫助,完全不懂就投資有點危險。

我自己懂一些基本常識,覺得大致夠用。

5、呵呵,說不清楚。有時之前花得多,有時買後還要花很多時間,尤其是當目標的已經達到基本目標價以後,對其價值的判斷還是挺重要的。比如,我對網易後來的發展就花了很多時間,不然沒可能大部分拿到120-140倍才賣。

W:謝謝段老師,清楚多了,也就是說在買之前和在賣之前花的時間要多些,買之前要估估價值,看這個低價格是否有足夠的安全邊際;賣之前也要重新估估價值,看高價格是否真的高了,如果還有安全邊際,就不賣,繼續持有,是這樣嗎?

 

7、複製是怎麼定義的?再說,複製幹嘛?又不是做蠟像。

我也沒有任何想法想去複製巴菲特,我甚至很少關心他都在幹嘛和幹過嘛。我只關心他做事情的道理,明白後自己自然有機會。

8、價值投資並不是盲目的買進並長期持有。如果是好公司才值得在好價格時買進並長期持有。當然,好價格並不一定是抄底的價格(如果是當然好),好價格指的是10年後回頭看:哇塞,那真是好價格。

如果被人說成賣房子賣家人(不管你有沒有這樣)肯定是有點問題了 ,要反省反省。

9W:段老師,劉建位認為做股票投資重要的是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您是反對把投資作為職業的,這和他的觀點有沒有衝突?

D: 我沒反對把投資做職業啊,我只是不推薦而已。

有很多人看到有些人投資賺錢了,就覺得投資錢好賺,就想當職業,很危險。

關於估值的一點想法

1、W:實在是不好意思,又麻煩段總,文章中「下行空間」是指公司大致的價值與公司總市值的差嗎?可不可以認為,「下行空間」起到巴菲特所說的「邊際安全」的作用?

D: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2、不賺錢的淨資產有時候就是個累贅。比如在渺無人煙的地方建個酒店,花了一個億,現在每年虧500w。重置成本還是一個億,現在5000w想賣,這裡誰要?

3、反方是什麼?我們這不是都是價值投資者嗎?反方我根本就沒加進來 。

我非常同意DCF(生命週期的總現金流折現)是唯一合乎邏輯的估值方法的說法,其實這就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意思,不過是量化了。

4、那就是毛估估。意思就是5分鐘就能算明白的東西,一定夠便宜。

呵呵,那是你沒搞懂他做的是什麼。他的意思簡單解釋就是,不要想去賭場贏錢,但開個賭場賺錢還是可以的 。我賣puts和他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巴菲特說過,他一生當中有很多次很集中,甚至達到100%。

我覺得你可能有點太鑽牛角尖,不會模糊。

呵呵,你看的老巴的東西遠遠比我多,但感覺看的越多好像越亂的樣子。

老巴的東西真的很簡單:就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別的所有的東西都是詮釋或衍生,可看可不看。

老巴對我說過,他什麼都做過。我也一樣,做過空,借過margin,買過不懂得東西等等。

5、也許長線沒問題。自己投自己公司往往是因為更瞭解,但有時也是因為知己不知彼。

6、 沒搞清楚你們在爭論什麼。其實價值投資不應該分個高下的,每個人都是投自己懂的東西而已。

這裡確實有些人是剛剛開始接觸價值投資,希望大家就算看到

有人明顯是新來的也不要欺負人哈,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

7、 我說過什麼都可以問,但沒說過一定會回答

我沒那麼複雜 。討論投資經常能幫我自己理清自己的思路,好像也能同時幫到有些人,挺好的 。我又不知道你們什麼年齡 。

8、個人認為投資沒有形式上的高低,只有懂的程度的差異。如果我能預見到一個公司有高成長,我當然願意投。我從來都很願意投高成長的公司--如果我能確認他會是高成長的。

9、 不懂就不碰 。我也有很多東西不懂,好像沒什麼辦法,但好像也不妨礙出成績 。

10、 段總有可能犯錯誤,所以你不明白還是不買為好。

還有就是每個人的角度(能力圈子)不同,你有可能有更好的目標。

11、最近在看一本有關巴菲特的書,叫「back to school」,是04年的一次和學生交流的記錄,全是問答的形式,沒事的可以看看。有很多這裡博友提的問題那上面都有,巴菲特說得要清楚得多。

13、 那我就說花2800億賺50億實在不是個好主意 ,看來想模糊也不容易啊 。

W;:不好意思,段總,我剛才搞錯了,請你把他刪掉。以下才是正確的

┌─────────┬─────┬─────┬─────┬─────┐
|指標日期 
        |2009-12-31|2008-12-31|2007-12-31|2006-12-31|
├─────────┼─────┼─────┼─────┼─────┤
|淨利潤(萬元) 
    
| 532973.77| 403317.00| 484423.55| 229788.38|

 

2010年的總股本是110億,今天收盤價是7.8元,總市值為858億元。09年業績為53.3億元。請問段總,這樣的生意可以做嗎?有沒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呢?

D:從長遠的角度看,這個價不算太貴,但也不是特別便宜(夠模糊的了)。

14、我也這麼認為,再好的東西都應該有個價。

15. 段大哥你說過:"可以確認的淨資產當然有價值!尤其是評估其向下空間時很有用。yahoo其實就是個例 子。"-----------------------------------我的問題是,可以確認的淨資產是否就是股價的向下空間的一條底線,一旦低 於這個底線,就應該大量買入? 這種情況A股中好像只有2008年底(金融危機最恐慌)的時候出現過,在美股中,這種情況很多嗎,一般不太可能出現吧?

D::我的回答還是 不一定 。比如100塊的東西,如果98塊賣給你,你不一定合算,除非你馬上倒手一下。

對投資,我想來想去,總覺得只有一樣東西最簡單,就是當你買一個股票時,你一定是認為你在買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裡10年,20年,有這種想法後就容易判斷很多。

16 、應該回到投資的最基本定義,就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和上不上市無關。

17、 其實我也老覺得自己經常不得要領,老犯錯 。在這裡的包括我在內都是菜鳥,不過有些人當菜鳥時間長一點,多一些經驗或教訓而已 。

希望大家一起進步

18、 W;段總 請問你在這麼多的上市公司中是怎麼去選股選公司的?

大該的思維方向是怎樣的?

 D:我採用的大概叫「守株待兔法」,沒有太系統的辦法,也不每天去找,碰上一個是一個,反正賺錢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標(巴菲特講一年一個主意就夠了)。有時候你感興趣的目標會自己跳到眼前的。當然前提是我還是挺關心的,總是會經常看看各種東西,有時和朋友聊天也會有幫助,每天聊可能就有壞處了

20、寧要模糊的精確,也不要精確的模糊

呵呵,真是老巴說的?還是老巴說得清楚啊!我覺得這就是我說的毛估估的意思。很多人的估值就有點精確的模糊的意思。

股市幽默

1、 如果你只有一隻股票,而且還是滿倉的,如果你真正瞭解你投資的東西的話,那下跌就和你無關了

2、 好像分散更危險啊。再說,投資用的就應該是閒錢,不然很難有平常心。

3、 問題是不用閒錢對生活會造成負面影響啊。我從來都是用閒錢的。老巴其實也是。至少你要有用閒錢的態度才可能有平常心的,不然真會睡不著覺。

4、 不懂不做。我始終沒完全搞懂銀行的業務的風險到底在哪兒。美國的一些大銀行隔個10年8年就來一次大動盪,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

5、索羅斯的東西不好學,至少像我這樣的一般人很難學會。老巴的東西好學,懂的馬上就懂了,不懂的看看最上面那一句話 。

6、 我也說不清楚。大概就是,當我覺得我懂的時候就是大致懂了,還覺得不懂時就肯定還不懂。

7、 W:大哥24歲身價才20塊,那大哥幾歲才開始對未來成竹在胸?感覺能幹大事,原因是什麼呢?

D:好像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這種感覺 。一直不知道什麼是「幹大事」,能把自己手頭的事做好就不容易了 。

8、W:段總,你24歲的時候資產有多少? 我今年24。

 段永平 :大概每個月56塊,基本花光,也許能有20塊身價

 

9、 呵呵,這個問題有意思。

我想,對大多數人而言,投資當然是為了賺錢吧。

投資的過程也是很有樂趣的。

所以對我個人而言,享受過程可能更重要,因為結果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不過,好的結果還能幫到別人,也算是個不錯的副產品 。

 

10、任何時候別人的恐慌都可能是你的機會。

11、 呵呵,是不是底其實不重要。抄底是投機的概念,眼睛是盯著別人的。

12、 如果萬科足夠便宜的話,我還會買。

13、 W:價值投資學習中.段總,比如一個公司有淨資產100億,每年能賺10億,這個公司大概值多少錢?

D:大概就是你存X的錢能拿到10億的利息(長期國債利息),再把x打6折。

W:

段大哥的意思是值60億?

D: ,我不知道利率是多少啊。比如:如果我買200億長期國債的收入有10個億/年,我會花200億去買個年利10億的公司嗎?國債是risk free(無風險)的,所以買公司就要打折。越覺得沒譜的打折要越厲害,和我們平時的生意沒區別。這大概就是巴菲特講的margin of safety的來源吧。

15、 長期利率會變,我一般就固定用5%。

16、W:老師買yhoo是怎麼一個買法?  下一個200萬的買單到位全收,還是分幾單來不斷買入?   能否透露一下200萬股一共分作幾個買單來買成的?

D:呵呵,有一張100萬股的單,有一張20萬的,多數是2萬。

100w的是因為我要打球去了,所以下在哪兒,後來拿到了。

17、 W:段總您認為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不應該看行業.或者說只關心一個公司的價值是否高於價格.說更近一點.是你熟悉公司的價值是否高於價格?

D:行業還是要看的,尤其是自己瞭解的行業容易找到目標。

18、W:請問阿段,企業價值是未來現金流折現。這未來的玩意有點模糊。

通俗的講,假設先不談折現率。假設我確切的知道這個企業的未來。

企業的價值=股東權益+未來20年淨利潤之和。

然後再進行折現。

請指教。謝謝

D: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毛估估算下就行。

這種算法其實把成長性也算在內了,如果你能看出其成長性的話(這部分有點難)。

逃離歐洲

1、巴菲特早年做過一些套利,現在很少做了。但是,有好機會我相信他還會做的。

我對投資的理解真的和巴菲特的理解本質上是一樣的,但和他的能力圈子(或者叫農民的侷限性)不同,所以表象上不一樣。當然,有些是我的水平還沒到哪兒造成的。

2、 W:我想請教兩個問題:第一,您覺得您和巴菲特的能力圈子分別是什麼?第二,您老講500大,那能否對您認可的世界500強舉例講講為什麼?

D:舉個例子也許你就明白了。巴菲特有很多保險和金融的投資,我基本沒有,因為我還不懂,總覺得不踏實。我投了一些和internet相關的公司,巴菲特沒投過,因為他不懂。他認為可口可樂是人們必喝的,我認為遊戲是人們必玩的。

500強就是500大,因為這是每年根據營業額統計出來的東西。我認為如果為了追求進入500大而盲目追求營業額是危險的,但自然達到則是健康的。自然成長而進入500強的公司往往能呆在裡面的時間要長很多,而為進500大而跑進去的往往呆不長就又出來了。

3、 我的書文筆肯定很差,不買也罷。如果我的書文筆很好的話,那一定是代筆或假冒的 。

我覺得其實任何人寫的巴菲特的書都可以看,但看一兩本就夠了。如果看一兩本還不得其門而入的話,再多看也應該是沒用的。

4、航空公司還是不碰為好。航空公司的產品難以做到差異化,沒辦法賺到錢,長期來講沒投資價值。

這是巴菲特教我的,省了我好多錢 。

 

這幾年看到有朋友在航空公司上賠很多錢,體會尤其深刻)

5、產品的設計當然是消費者導向,技術是隱藏在產品裡的,是為產品服務的。沒有很強的技術是無法實現消費者導向的。

廣告是效率導向的,就是把產品本身用儘可能高的效率傳達給你的目標消費群。

最不好的廣告就是誇大其詞的廣告,靠這種廣告的公司最後都不會有好下場,因為消費者長期來講是個極聰明的群體。

6、廣告能影響的消費者大概只有20%左右,其餘全靠產品本身。

7、營銷對公司來講只能錦上添花,千萬別誇大其作用。

8、怎麼打廣告我認為主要取決於你的目標消費群在哪裡。其實瞄得最準的廣告大概就是搜索類的廣告了,阿里巴巴這方面好像現在也挺厲害的。

9、呵呵,不當職業的意思是:除非你是Tiger Woods這種水平的球手,不然當職業高爾夫球手太辛苦。這句話的潛在意思是,如果一個人還不是很瞭解投資的話,最好不要去做職業投資人 。

10 有個問題想請教段總和各位網友,剛發現高盛每股收益21.77,pe只有7倍,pb只有1倍多,犯不著這麼便宜吧,這算不算嚴重低估。比起現在A股的銀行股還有吸引力。

D:pe是歷史數據。如果你能認為高盛未來的盈利能力不會下降的話,這個價錢就很有吸引力了。只有真正懂他們公司的人才可以有結論,不過我還沒空瞭解高盛呢。

Notes from meeting with Warren Buffett

1、不增長的公司不等於沒價值!比如有家公司一年賺100億,沒負債,沒增長,年年賺100億,現在市值100億,你投嗎?投的算不算價值投資?

2、他說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學會付高一點的價格去買未來成長性好的公司,據說芒格幫了很大的忙。

 

為快而快總是很危險的。

 

補充一下:有機會快時快一下倒也無妨。

大家要小心的東西是,一般經濟學裡講的速度實際上是物理裡的加速度的概念,物理裡的速度在經濟學裡是總量的概念。所以成長速度等於0表示的是物理裡的加速度對於0,但經濟總量是維持不變的。

給個例子:一個有1000億淨資產的公司每年賺50億,成長為0;另一個公司有100個億淨資產,今年賺5億,成長8%/年,請問20年後兩公司實力的差距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問題是20年後,可能兩個公司的成長都變成0了怎麼辦?

2、我沒抄過底啊。我只有覺得便宜才買。大掉不等於便宜。

3、賣的都是因為對公司還不夠瞭解。買的時候認為至少值得價錢,到了以後應該很認真地再研究一下。創維我們賺到不錯利潤的原因是因為不太好賣漲的還挺快。現在吸取教訓,開始好好研究一下GE和Yahoo,看看是不是可以永遠持有的股票。

 

目前為止我的GE已經賣掉80%了,主要換了BAC,2011年年底)

 4、 我想他這裡排列組合的意思大概是指概率的意思。總的來講,這一段芒格的意思大概是認為巴菲特總是能理性地思考問題,這點對長期價值投資是非常重要的。

投資並不需要高深的數學,但基本的概率概念還是需要的。如果沒學過概率,或者沒學懂的話,簡單跟隨就行了。比如,沒必要自己去試扔硬幣正反面的實驗。又比如,有博友說他去賭場下了10萬次注還是贏的。有概率概念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哥們的記憶有問題 。

5、現在pe是20倍,就是20年回本。如果利潤到6億就是10年回本。能做到10年回本就還可以了,如果你相信10年內不會有其他變化的話,當然同時還要看你自己是否有更好的目標。

6、當時還在想的就是可能買銀行的機會到了 。可惜對銀行業務不太懂,下不了重手。下次如果有機會再和老巴吃飯,一定專門請教這類問題,怎麼才能搞懂銀行和保險公司。老巴當年好像就是誰指點了下就明白了。

7、呵呵,不想討論,大家自己看。我能講的都講了,明白的自會明白,不明白的千萬別碰。這就是個例子,大家都有的是時間慢慢等嘛。

8、呵呵,我yahoo和GE都買到底部了,然後一路升我還一路買來著。每次基本上都把能用的錢用完了。16塊多還買了些yahoo。有點鬱悶,這幾天不知怎麼了,漲這麼多 。

 

(YHOO換了新的CEO後其實風險增加了,我自己的策略還是繼續賣option,但不會增加投入,實際上是慢慢在減少YHOO,2012年1月)

9、呵呵,可以考慮放我床底下 。

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我也有同樣問題 。

好像前面我就說過這個問題了吧?

如果為了短期心情好的話,可以再等等。我覺得yahoo不會就這麼一路跑到30的。等的風險是yahoo真的跑到30了。誰知道呢,幸福有時來的就是這麼突然 。

10、「1+1」是什麼意思?

好像有個統計,說股票一年的漲幅大多是在13天的時間裡實現的,就是不知道哪13天 。

11、便宜就買了。如果連老巴都不信,你還能信誰?

12、磚家建議你也敢聽?超出領域時最好別碰,除非你能搞懂。當你不懂時,專家幫不了忙。專家只能提供參考意見,你要是不懂還是無法決策的。

13、 liulog80我昨天買招行了。
理由:
1、價格低於我的持股成本了,有了機會補倉,為啥不買。
2、和大眾的投資思維逆向操作,大家拋棄它,我看著不錯,偏要買。
3、總股本215億,淨利潤180億,每股收益0.83元,昨天股價14.45,市盈率17.4,我覺得可以接受。
請段大哥點撥一下。

 段永平 不敢亂講 。

3100億市值。如果你有這麼多錢,你願意把招行買下來,那就說明你看明白了。

其實我也想為我們國內的慈善基金會(有些錢暫時不花的)買點A股,一直還沒下手呢 。

14、剛剛進他們網站看了一眼。居然一家中國公司沒有中文網站,好像是給投資人設計的。另外,也沒找到任何有關企業文化的描述。由於我不太懂這個行業,前面兩點看完我就不會再往下看了。

我可能又失去了一個賺錢的機會 。

一般而言,太把「華爾街」當回事的公司我都很小心。

15、段總:

       有幾個問題很想請教。

          1:《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之所以受肯定,是不是因為這是他唯一自己參與書寫的關於價值投資的資料,而其他有關巴菲特的書都是別人寫的。

         2:您認為巴菲特的投資,格雷厄姆思想和費雪思想的比重,誰的佔的更多一些。

         3:對於您來說,經營企業的個人經驗對於價值投資的深入理解有幫助嗎?這種幫助大嗎?

        4:說點題外話,您認為文化和信仰的差異是東西方企業經營理念不同的原因嗎?中國太多人讀了資本論以後都在加班加點的急功近利,變賣資源和糟蹋環境。

問題可能有點幼稚,多包涵。謝謝。

 

 段永平 

1.我想你是對的,原汁原味嘛。不過,我相信這些信都是他寫的而不是他參與了寫,呵呵,我覺得這個差別有點大。

2.我覺得是巴菲特思想比重大。連我自己的投資我都不認為是根據誰的思想來的。我開始的時候就跟巴菲特學了一點: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然後他告訴我這正是當年他從格雷厄姆那兒學到的。

 

準確講,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也不是向巴菲特學的,那本來就是在我骨子裡的東西,老巴的東西只是提醒了我而已)

3.可能有幫助,但我無法證明。

4.好企業在哪兒的經營理念都是很相近的。美國急功近利的公司也很多,中國公司也不都是急功近利。我本人很多年前就很反對沒事加班加點的。我一直認為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部門的頭的管理水平有問題,老是強迫加班加點的公司的老闆的管理水平有問題,呵呵。

16、如果對有興趣但又覺得還有不踏實的地方,有可能要進一步瞭解。什麼不明白就想辦法瞭解什麼。實地瞭解只是辦法之一。瞭解公司沒有公式,也沒有萬靈藥方。

 

17、我 個人認為大多數基金都很難真正做到價值投資,主要是因為基金的結構造成的。由於基金往往是用年來衡量考核,投資人也往往是根據其上一年的業績來決定是否投 進去。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現象是往往在最應該買股票的時候,很多基金卻會在市場上狂賣,因為股東們很恐慌,要贖回。而往往股價很高時卻有很多基金在狂買, 因為這個時候往往有很多股東願意投錢進來。基金大部分是收年費的,有錢時總想幹點啥,不然股東可能會有意見。

 

這其實是像我這種業餘投資者可以比絕大多數職業投資者的長期表現好很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個人體會不深,沒碰過。

18、道理是一樣的。有些close fund也會賭,反正贏了有錢分,輸了沒損失。所以投基金一定要瞭解基金經理人,不然也是危險滴。

19、我不計算比例,覺得便宜時有錢就進了。

20、我只看了萬科的營業狀況和萬科的文化。

21、在理解的安全邊際內,如果還有錢,當然可以再買。要注意的是,加碼和想買的人多了(股價漲了)沒關係,只和價值和機會成本有關。

22、最大的區別是在美國市場投資英語不好很吃虧。別的想不太出來,可能美國的監管更嚴些(傳說如此而已)。

價值投資在哪兒都一樣有用,如果你真明白什麼是價值投資的話。

23、一般而言,說自己是堅守價值投資的人多少都會很看重價值的。價值投資是理解而不是公式,所以每個人的結果可能有很大區別,因為每個人的能力圈子不同。

24、長安:現在A股很難找到便宜的股票了。。

 段永平 :難道有什麼地方隨時可以找到便宜股票的 ?

25、 段總,您好,請教您一個問題好嗎?您認為一個公司有護城河重要嗎?您認為卓越的管理層重要還是護城河重要。謝了。

 段永平 :這就像打仗一樣,是能打仗的軍隊只要還是好的戰壕重要一樣。沒有好的防護,再好的軍隊也不經打。光有戰壕顯然也是不行的。

關於加博友的想法

1、沒認真研究過鐵路,不過控制和擁有可是兩個意思啊。

我終於找到巴菲特說的傻瓜能經營的企業的說法,其實是Peter林奇說的,巴菲特在講話時引用過,為的是說明巴菲特投資時還是要買信得過的管理層。江湖傳言好厲害啊。

2、我們也不負債。

負債的好處是可以發展快些 。

不負債的好處是可以活得長些 。

再說,一般來講,銀行都是要確認你不需要錢時才借錢給你的 。

3、呵呵,我相信太陽每天會從東方升起,可有人就是覺得很難說。我不想去討論這個問題 。

4、 呵呵,就像我買網易時很多人說我買了網絡股一樣。美國可有上千家網絡股上市,我沒啥感覺,只對自己瞭解的感興趣。

5、 段大哥:我這幾天看了下您當年買的創維。有很多感慨:

您當時是1塊錢左右買的創維,之後3年之內一直不漲,最低時只有0。29元,就是說您最大的浮虧有三分之二。但09年到現在漲到10塊錢。這比您其它幾個股票漲得多多了。想問您幾個問題

1:您當時面對這麼大的虧損是怎麼想的,一般人肯定很急的?

2:有沒有想過在08年低位時再買入?

3:從這個案例您有什麼心得和大家分享?

 

 段永平:1.我根本就不知道股票掉到過那個價 。

2.由於我們已經買了近5%(差一萬股),當時不想讓別人以為我們想去收購,就決定不再加了。如果我們能晚點動手,這個價我肯定會更高興多買些(如果沒到5%的話)。

3.我覺得我能說的都說了,希望有人能有點「享」法。

6、只能說我運氣好,我當時真沒想過創維會到10塊。我覺得怎麼著兩塊多總是會到的 。

7、 買了以後就沒管,覺得怎麼著也得等他出來後再說了。掉到一塊以下是知道的,但不太關心。

8、 不要比較啊。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恭喜梁文沖

 

1、反正你借不借錢一生當中都會失去無窮機會的,但借錢可能會讓你再也沒機會了。

2、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巴菲特不投IT業也是因為他能力有限,無法瞭解。老巴講的能力圈子就是這個意思:每個人在自己的能力圈子裡投資,將來一定能有回報。

3、如果我買的公司是我很想買的公司,掉的時候我不會覺得心情不好。如果手裡還有錢或還能從別的地方找到錢,我可能反而會覺得興奮,因為可以買得更便宜。比如我在10塊左右開始買GE,後來一直掉到6塊,我就一直很高興地多買了很多(比前面買的還要多很多)。

4、我覺得這不是心態而是理解的問題。如果你是從5年10年的角度看,你就不會每天跟著股市著急。

5、段總,請問你一下創維到底值多少錢?

D:呵呵,每個人的看法可能很不一樣。我覺得200億以上就不便宜了,到300億就有點貴 。

回覆

6、沒目標時錢在手裡好過亂投虧錢虧錢。如果一有錢就亂投的話,早晚都會碰上個虧大錢的目標的。

7、呵呵,等你年紀大點可能就有多些耐心了 。只要你能理性思考,耐心自然就有了,或者說,沒耐心是理性不夠的表現。

8、我也沒有固定的方式。事實上,我就沒怎麼認真估過值,毛估估算下就行了。前面我提過幾個我買的時候的想法的例子(網易、創維、ge和Yahoo),你有興趣可以查查。

9、不要迷信華爾街的分析師,好的分析師非常少。

10、好像剛剛說過我不建議專門做投資,不太好 。

11、我一般不會再投入,除非覺得那個價錢我還想買。

有些問題我也想不清,總覺得股票有時有個區域,我既不想買也不想賣的。如果這個時候拿到分紅,我不會拿去買股票。

企業文化

1、  邏輯上講,所投公司的所有東西都會關心的,只要我關心得過來。所以不能投太多公司。

2、看段哥投資的股票,網易和UHAL,都是遇到短期困難的情況,是不是段哥偏好於這類公司?對於那些高成長價格也不菲的公司,段哥如何看?是否有投過?

 

 段永平:對這種公司我可能有點優勢。相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可以比較冷靜地去分析這類公司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是否可以解決。如果我覺得問題不是要命的,但價格已經是要命的情況下,我可能就會買。買這種公司要小心掉入價值陷阱。高成長的公司比較難買,必須要瞭解更多。我錯過了騰訊和蘋果,但買了些Google。說錯過的原因是我當時曾經非常想買,但最後沒動手。

3、小賭怡情,大賭喪命 。

 

4、大多數賭客開始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 。明知要輸的遊戲還是少玩的好。我從開始做投資後好像就沒興趣去賭場玩了 。

5、 那我具體點兒說吧,一個公司如果固定資產很大,300個億的固定資產(都是地皮和房子,不是廠房設備那一類無法變現的),但是財務現狀很不好,有100個 億的債務,那您願意花60個億把這個公司買下來嗎?我覺得怎麼看都是划算的,就算停掉這個公司的業務把資產賣出去還掉債務以後也還賺140億啊 ,這個想法是不是太天真了?

如果法律健全又沒有債務黑洞的話,也許可以考慮。不知道變現的機會成本大不大。還有就是,財務狀況不好的公司,可能會為了走出困境而鋌而走險,有可能把你認為值錢的東西很快虧掉。總的來講,這種情況要小心,但可能是機會。我當時買Uhal有點像,但我的margin of safety比你說的case要高很多倍。

6、 有三個問題請教大哥:(1)怎樣確定那個公司值得去關注,我是業餘的,效率又低。(我知到是能力圈內的問題,大哥能不能有所點撥)。

(2)假設公司健康,業績穩中有增,以股價計算每股收益高過長期國債利率,這樣的公司是否有了投資價值?我認為公司分不分紅都沒關係,公司收益高過長期國債利率時分紅反而不好(分紅收稅),聽說老巴的公司從不分紅,大哥你怎看?

(3)「不可勝在己,可勝在『市場』」這樣理解可以嗎?

 段永平 

1.一般我用排除法,就是除非有理由讓我關注,不然就不關注。

2.分不分紅和是否有投資價值無關。如果你認為公司每股收益可以長期高過長期國債利率,這個公司當然就可能成為投資目標。投不投取決於有沒有更好的目標。

3. 不懂你問的是什麼 。

7、 看孫子兵法做投資?讓我想起那個想當將軍的廚師終於變成好司機的故事。

老子是不看孫子的 。

8、我不喝酒。來加州以後偶爾喝一點紅酒。回中國時也試過一些國內的紅酒,有點不太習慣。對這個行業完全不瞭解。

9、呵呵,說我和藹可親可能是來源於對我的誤解吧?在原則問題上我也很嚴厲。我到覺得馬云比我要和藹可親些,他還挺能搞氣氛的,我比不了。

10、再好的東西對不懂得人來講都可能是**。

頭幾年到處講講沒啥壞處,企業文化是要不停的宣講才能慢慢深入到大家的骨髓裡的。當年尼克松好像講過類似的話。現在好像馬云出來的機會已經少多了。

有好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往往應變能力要強很多。

 

11、長期來講,企業只會留下認同的員工。不認同的會自己離開或慢慢被淘汰。

12、結果導向是過程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長期而言沒有結果如何來衡量過程?但你注意,有好的企業文化前提下的結果不是不擇手段的結果,不然違背核心價值觀的結果無論是什麼都是不對的

13、結果導向是一個如何把事情做好的範疇裡的事,不然無法衡量或者說衡量的難度非常大,具體無法實施。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已經比不還要好多了。我確實曾經

用過這句話來說明本分的意思,是想說借人錢就該還,和以後要不要再借沒關係。如果是因為想再借錢才還錢,那就是不本分,因為最後一筆可能就不還了。事實上確實有一些人還供應商錢的速度是和是否以後還繼續有生意有很大關係的。

14、我買萬科時萬科的市值大約在150億左右,具體時間不記得了(大概在股改前半年到一年的時候?)當時就覺得萬科一年賺個幾十個億早晚能做到,不到200億確實便宜。同時覺得我看到的萬科的帳肯定不會是假賬,因為王石不是作假帳的人。當時買的理由都在這兒了 。註:當時萬科5-8億利潤.

 

15、如果是完全新的公司,我會花些時間看財報。對比較瞭解的公司,財報以外的變化我覺得可能更重要些。當然,財報一直都是要看的。

16、呵呵,拿點閒錢下水吧,不然永遠是看客 。

 

投資是個很好玩的遊戲,但不要太花精力。如果不小心賺到錢了,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就可以靠此為生了。如果僅僅把投資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可能是一小部分),他會給很多人帶來樂趣的,不然可能會有很多痛苦。

 

17、不做空、不margin(借錢)、不做不懂的東西 。

18、那是因為企業文化一般都是由開創者建立的,當然,後期的完善也很重要。

19、 阿里願景"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

阿里文化不如步步高文化的地方是,阿里要成為最大,步步高要本分。

本分即自然,道法自然。

本分和最大本身並沒有任何矛盾!事實上,我們公司做的產品大部分最後都是國內「最大」的,只不過我們罕有提起而已。我們不提的原因是認為這不是我們用戶關心的東西,但這往往是我們關心用戶而產生的自然結果。

我個人認為,追求最大確實有點問題,因為他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方向,而且有可能和核心價值觀產生矛盾(比如有時可能不符合用戶導向等)。不過,阿里巴巴作為公司還比較新,等他真到了第一以後才能明白我說的問題何在,那時再改也來得及 。

 

20.、新興行業我一般不投,除非我能搞懂並能知道哪個公司好。

沒想過重新創業的事,最容易選的行業當然是我們又熟悉又擅長的現在正在從事的行業。如果不讓我選正在做的行業的話,那打算做什麼行業可不是個小決定,除非我真想做,不然沒辦法給你答案。

21、一百年老店不意味著他就一定活到101年。這就像不能用pe去預測明年的利潤一樣。雷曼好像就有150多年的歷史。但你只要注意到雷曼後期的企業文化都變成什麼樣了的話,你就不會對他們的結局感到驚奇。

不過,有好的企業文化的企業犯原則大錯誤的機會低,和用戶比較近,表現好的機會大。

《基業長青》裡會講的比較好些。

22、 冠希大哥:把「企業文化」真正印到企業上上下下的幹部的骨子裡又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了。

 段永平 :韋爾奇的《贏》裡講了不少GE是怎麼做的。

阿里巴巴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這是一項幾十年或更長的工作,應該和企業的壽命一樣長,是一項重要但往往不那麼緊迫,常常被人忽略的工作

23、 黃金:您認為股價和股民的行為有關還是和實際價值有關聯?

 段永平

短期和買賣有關,長期實際上無關

24、 段總,學歷的高低影不影響價值投資的成果?

 段永平 :個人認為沒有必然聯繫。李嘉誠學歷不高,但是個非常好的價值投資者。

25、 段先生,您好!很高興發現您現在也在網上,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當價格較大低於價值時,該股票肯定是要繼續持有的,但如何才能做到淡然處之不看行情?本人老是克服不了這種一有時間就想看該股行情的衝動。

 段永平 :想看就看一下嘛,看一下又沒啥壞處 。我也會看的。

 

THE SUPERINVESTORS OF

1、前段時間yhoo比ge高的時候,我在一個滿倉的賬號上換了一些yhoo到ge,現在換回來,好玩而已,不然老沒事幹 。

我買yahoo的原因和買ge的原因其實是一樣的,就是覺得他們的企業文化很強大,日後必有所成。只不過在yahoo這看好的是阿里巴巴而已。當然,現在的yahoo我覺得也還行,現在的CEO做事的方法我更能理解一些。

2、段老師:一直想請教一個問題。

為了能在0.6元價格買到1元價值的機會出現時,可以迅速下手,必須時常性保持現金,極度耐心的等待嗎?這個階段,是最考驗人的貪慾本性d的時段嗎?謝謝!

 段永平 :我覺得對所謂價值投資者而言,其實沒有那麼考驗。他們也就是沒有合適的東西就不買了,有合適的再買,就和一般人逛商場一樣。我想每個人逛商場時一定不會把花光身上所有錢作為目標吧.

2、  PE是歷史數據的意思是你不能單靠PE去推測公司未來的收益,不然會中招的。舉個例子,GM(通用汽車)的PE一直都很低(以前老在5倍左右),但債務很高,結果破產了

3、段總,這篇文章我看了好幾遍,發現有點矛盾.巴菲特說股票的市價是不合理的,和實際的價值是有偏差的.那麼這裡的不合理是短期還是長期的,如果是長期的話,無論它的價值是好還是壞,那麼一個公司的實際價值不是永遠沒辦法在股市上得到體現?那我們這些投資者怎麼能從股市上獲利呢?望指教,謝謝!

 段永平:我覺得巴菲特說的是時點問題。就是說在某個時點,股價總是不合理的,可能高了,也可能低了。有點像馬克思說的「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我比較喜歡馬克思說的這句話。

你如果能想想一個非上市公司是否有價值(或價值是否能體現)可能就能明白你想問的問題。

4、段老師.您會不會想您投資一個公司.別人為什麼會低價賣給你.你又為什麼可以高價賣出去.這個問題?這是不是一種投機的心理啊?

 段永平 :呵呵,這個問題很有趣。

實際上,我買的時候是不考慮是不是有人從我手裡買的。我要假設如果這不是個上市企業這個價錢我還買不買。你如果明白這點了,價值投資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有了,反之亦然。

5、錢的量的問題短期可能會有點麻煩,長期就不應該是問題了。

我的建議就是慢慢來。慢就是快。

6、 哈,我也希望30年後發現全中國會投資的200隻猴子裡有50只曾經常來這個博客 。

巴菲特簡介

1、我不瞭解Peter。巴菲特的東西對我來講已經夠用了。

2、巴菲特的意思是,如果生意模式好的話,庸才都不怕。

3、其實要理解巴菲特講的這個東西,可能要看看《基業長青》。我理解巴菲特講的就是報時人和造鐘人的差別。

雖然我理解巴菲特的意思,但我認為他也許不該這麼講,不然被他投資的公司的CEO們會不會老鬱悶了 ?

4、價值投資者會用長期投資的 辦法,但長期抱著一個股票並不一定就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最重要的是買對公司然後才可以長期持有。很多人把長期持有當成價值投資的唯一特性了,大錯特錯 啊,千萬別忘了前提。當然,你可能買的就是一個好公司,那就應該堅持下去(你自己要明白你為什麼買)。所謂長期投資的意思就是短期有可能會虧錢的意思。

5、呵呵,按馬克思的說法,最後都一樣。就是說,如果PE真的特別賺錢,別的地方的錢就會流過去,利潤就會降下來。

反正我們就在自己擅長的地方呆著,風水會輪流轉的。

6、W:您現在都在做投資,對oppo或bbk這些企業您還有沒有自己的期望和目標了?雖然您說不怎麼管,只把把大方向。這個大方向跟傾向於您自身的期望,還是憑職業經理人們運作只要不會有什麼問題,您也就認可他們對公司發展上的決定哪怕和您的設想方向有些出入?

回覆

 段永平:呵呵,我當然有期望。但目標是大家定的。我在公司的角色是顧問。理論上講連大方向都不歸我管,但我可以提我的意見。

出入總是有的。我在公司裡是個反對派,幾乎做什麼我都會提反對意見。如果連我的反對意見大家都不怕時,做什麼我都會放心一些。

我最怕的就是當老闆說什麼大家都說「好」。那時公司就危險了。

當然,這裡的前提是我認為我們同事很多都在許多方面比我強。如果認為自己是公司裡最聰明的人的「老闆」是很難認同我這個觀點的。

7、呵呵,其實我知道的東西少的可憐。我就知道巴菲特這條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羅馬,可老是有一堆朋友問我索羅斯那條怎麼樣,還不許我說我不知道 。我是真的不知道 。

8、憶寧:投資的最高境界是不是買了一家公司,即使它退市也不怕,可以靠分紅等手段收回投資?

 段永平: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9、 高山流水::若買的公司PE是10,那即使退市,每年有10%的利潤(沒有計算公司的增長)。利潤拿來分紅也好,投資也好,比國債也高多了。這樣分析對不對?

 段永平 :問題是PE是歷史數據。你如果相信他未來一定有10%就可以。巴菲特買的高盛以及GE的可轉換債券就是10%加option,非常好的deal。

10、呵呵,買萬科是因為當時太便宜。賣的有點早就是因為不太瞭解這個市場。

11、錢?只是為自由而努力的東西,段先生已經擁有了自由

 

 段永平:早就不為錢了。

12、cbhappy:先生,您曾經問過巴菲特在投資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麼,他告訴您說:不做空,不借錢,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東西。我有一點不明白,為什麼做空是不可以做的事情?愚鈍了,請指教!

 

 

D:做空有無限風險,一次錯誤就可能致命。而且,長期而言,做空是肯定不對的,因為大市一定是向上的。

A股現在還不能做空。

13、錢本身並沒有區別。有區別的是拿錢的人。

 

14、買一隻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買的理由往往就一兩個就夠了。

喜歡一家公司 就該買它的股票嗎?

1、 網絡對書店的影響會是致命的。

2、呵呵,我比較懶,覺得巴菲特的東西夠用就不看別的了。

這篇文章講的「火雞原則」還是很有道理的。

專欄作家之所以是專欄作家是因為他們一般自己不投資,所以用錯例子很正常,不影響我們學習。

3、呵呵,我學不了他。他是一個價值投機者,和老巴還是有挺大的差別的。再說,我也不想那麼累。

4、價值投資者是會犯錯誤的。做空犯錯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只要你做空,總會有一次犯錯的,何苦呢?

問題和觀點

我為什麼買GE

1、段總:請教下如何分析yahoo,看看它的業績實在不怎麼樣,它所擁有的股權除了阿里巴巴以外還有哪些?能否計算出價值?怎麼得到30多美金/股的結論?謝謝。

 段永平:大概說下:

每股(都是大概數,沒細算過):現金3,yahoo以外上市部分屬於yahoo的部分(包括yahoo Japen約30%和阿里巴巴B2B香港上市部分約30%)4.6+2.1=6.7。 yahoo本身現在的現金流大概有每股1.4/年,估計盈利大概在0.8左右,在Internet這樣一個成長的市場裡,yahoo的廣告總量還是有很大可能成長的,所以我給這部分12倍的pe(這裡給多少都可以,看每個人對他們業務的理解),這就是9.6。 以上總和是3+6.7+9.6=19.3。所以我認為yahoo現在的市場的fair value大概就在18-20塊之間,所以我認為yahoo不貴。

另外,yahoo擁有40%阿 里巴巴集團的股份(所有沒上市部分,包括淘寶,支付寶還有他們的媽媽等),我也不知道那一塊到底值多少錢,反正是送的。如果整個阿里巴巴沒上市這塊值到 500億的話,yahoo就一定在30塊以上了。如果值200億的話,yahoo大概值25-6塊。

不管大家對淘寶的前景怎麼看,我對美國大部分投資者的理解是他們根本還沒開始看淘寶呢。也許這才是yahoo可以便宜的機會吧。等個幾年之後,也許大家就慢慢注意到那一塊了。

2、呵呵,不是押寶是理解。我其實是有一定量化的,你也許沒注意。我的觀點是企業文化能保證他長期實施量化。

我在投資裡用定性分析確實比較多,這也是我和華爾街分析家們的區別,不然我怎麼有機會啊

3、呵呵,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可以看得更好些。

4、早期巴菲特是經常會重倉到很高比例的。又一次開股東大會,我自己聽到他說以前曾經重倉在一隻股票上超過100%。呵呵,我當時覺得他還順便開了一下芒格的玩笑,因為芒格是中過著的。

5、美國股市早年也一樣,時間長了好很多,也還是有很多問題。

當你能看到很多負面東西的時候,說明已經在進步了

6、苦難的中國:前輩,你小時 候憤青過麼?另外,中國現在的狀況真的很不妙,災害多、社會矛盾多、人心背向、一些所謂的「企業家」不擇手段「成功」、圈錢;網絡遊戲氾濫是中國的悲哀。 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經看透了?我今年28了,但對一些現象還看不過,你說我該咋辦?我目前在一個事業單位工作,裡面的黑暗真的令人無法忍受,中國正直、隨和 的人是會吃虧的,而外國卻不會,如果中國人都像你那樣有品就好了。中國就有希望了。

回覆

 段永平 : 我們小時候不敢憤青啊!能憤青就是社會的大進步。你要覺得隨和吃虧那可就說明你骨子裡不是隨和的人 ,世界上哪裡都一樣,最後成事的人都還是正直的人。這也是我喜歡GE的原因。GE的integrity是在所有東西之上的。

7、我記得去上中歐的第一天,前院長張國華訓話裡講過一個故事。

他說有個著名商學院(我不記得名字了)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想知道非常成功的人都有什麼共同特性,結果發現什麼特性的人都有,但他們唯一共有的特點就是integrity。

什麼時候賣股票

1、價值不會有變化,價格體現出來可能有點滯後而已。如果你用20或30年來看,其實沒區別。

回覆

2、  段總,那你平常會不會跟你兒子聊關於投資的話題?你是不是幫他開有賬戶了?做好這個證明他眼光還是不錯的。

 段永平 :呵呵,賬戶早就開了,就看他什麼時候真的有興趣。我不強迫他。

3、克制不了自己的人如果不玩遊戲也會玩別的的 。

 

4、最好不要找錢(借錢)。要對自己有信心,未來還會有的是機會的,不要因為一次錯誤爬不起來。

5、           段總,在中國做一個服務於價值投資者更好地瞭解上市公司的網站你覺得怎麼樣?實行的會員制收費。

 段永平:呵呵,好像沒人能做這件事。如果有人能做,能做的人不會去做的。價值投資者一般也不太需要 。其實在美國用這個idea的網站挺多的,但開這個網站的我認為都是對價值投資一知半解得人。無論如何,這是個不錯的想法

6、本分 :呵呵,阿段你曾經有個問題要問問巴菲特有錢沒項目怎麼辦,或者是沒錢有項目又該怎麼辦,這個答案應該是等待吧。請問當你在接手虧損200萬元的小廠的時候是怎麼等待的?

 段永平 :沒說過項目的事,主要是指股票投資。

沒錢當然好辦(其實也未必,margin就危險)

有錢沒標的怎麼辦?巴菲特說:這事最難的事。呵呵,他也有這個問題。

當年的事可不是用等待能解決的。說來話長,不說了。

7、我猜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他沒有這麼多錢的話,他的回報比例會更高。那樣的話,他就可以關注更多小公司,從而找到回報比例更高的公司。現在他錢太多,又沒辦法找到很多像他一樣理解投資的人幫他管錢,所以很難有像以前錢少時那麼高的回報了。

8、我還是認為現在的中國沒有巴菲特。

我一直認為中國有很多價值投資者的。

其實大部分投資者或多或少都是價值投資者來著,至少很多人是這麼說也是很想這麼做的。

9、朦朦朧朧差不多吧,現在更堅定了而已。我從一開始就是個價值投資者。我買股票時總是假設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錢的話我是否會把整個公司買下來。

10、很多時候看財務報表是不夠的,能瞭解的辦法都要用吧。

關於我的博客

 

1、呵呵,投機是會上癮的,不好改。這個是芒格說的。

2、 贊同,像段總這麼純正的價值投資,國內不多啊.能談談與老巴的詳細細節麼?謝謝.

 段永平:我也不純正 國內也不少 當時我吃的是牛排 聽到的是「不做不懂得東西」等等。

我對投資的基本理解

1、     最喜歡段總的一句話是「敢為人後 後發制人」。但是,未來要想做強做大,扛起中國家電用品的大旗可能還不行吧。

 

 段永平: 給你舉幾個「敢為人後」的例子:蘋果的iPod算是吧(之前mp3早就滿大街了)?iPhone算是吧(手機不用說了)?Xbox算是吧(之前有任天 堂,PlayStation等等)?Playstation算是吧(之前有任天堂,世家等)?國內的例子就不舉了,太多了,相信你能明白。

回覆

2、在投機的人的眼裡,哪個市場都是賭場,美國也一樣。吳敬璉老師的意思可能是認為A股的投機比例特別高些。

我認為是正常的,美國投機的人也很多,不然我們怎麼賺錢

 

3、如果你也是投機人的話,這兩種情況會交替出現。價值投資者眼裡只看投資標的,不應該看別人。

4、投資最簡單的定義就是如果你有足夠的錢你就想在這個價錢買下整個公司,然後把他下市。但只有很少錢的話就只能買一小部分了。你先想想這是啥意思。

5、呵呵,倒不是真的要下市。意思是如果這不是一家上市公司,這個價你買嗎?如果你說不買,那就不是價值投資。

6、做波段當然是投機啊,而且是典型的投機。

投資的眼睛是看著投資標的,投機的眼睛是看著別人的。

呵呵,總有些人在某些波段能賺到錢,而另一波人在同一個波段虧錢。

7、呵呵,你這話很精闢。其實投機比投資難學多了,但投機刺激,好玩,所以大多數人還是喜歡投機。

8、巴菲特也是從散戶開始的,我也是。他的東西不神秘,至少對我的幫助很大。我就是看了巴菲特的東西后開始投資的。

9、有100塊就行。巴菲特就是100塊開始的。

 

10、把事情做對是要靠學習的,在實踐中學習,在犯錯誤中學習。不做永遠都不犯錯,但永遠學不會。

11、呵呵,我運氣好,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個人虧錢 ,當年做空到現在都沒辦法翻身。

總而言之,還是儘量不要幫人投資的好。推薦股票也要特別小心。我在這不推薦任何股票,只是討論一下。

12、呵呵,沒看懂不碰絕對是對的!

13、 真想不起來我少年時有什麼志向。

我只記得能考大學以前非常迷茫,上了大學後好像還是很迷茫 ,好像大學畢業後還迷茫了好幾年 。

後來忙起來以後就好多了

14、段老師您好 ,

您是怎麼定義夠便宜? ,我迷茫中 ,請教段老師 .

我現在只是覺得市場不太好公司就應該能跌下來一點,可能與我的資金少有關係嗎,不能一直買下去。

問題是你怎麼定義夠便宜。

 段永平:夠便宜是由你自己去定義的 。

比如,你把100塊錢給我,我保證一年以後還你102,你覺得合算嗎?你肯定會有幾個方案可以考慮的,主要是取決於你是否還有其他同樣保險並有更高回報的地方可以去。

 

15、任何人都不是每天都有機會的。好像巴菲特說過,一個人一生當中能有4-5次機會就很不錯了。關鍵是,當機會出現時你是否能抓住。你說的等待也是很好的理解。

每個人總是會懂點什麼東西的,什麼都不懂的人真的不多。

16、我總覺得價值投資就應該長期持有的說法是對價值投資的誤解。誤解最大的無過於「長期持有就是價值投資」了。但是,買到了便宜的好股票最好不要輕易出手。

趙丹陽賣物美肯定有他的道理,可惜他沒跟我說過。

 

林園的東西我看過,他是個很好的價值投資者。

跟好的價值投資者買股票也是個辦法,但不管買什麼你還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因為巴菲特也可能犯錯誤。

17、你要瞭解一個公司才能堅持啊。我能堅持就是因為我瞭解。

順便說一下,其實當時70-80我也沒賣,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說我賣了?

18、哪裡的消費者都是一樣的。

我們認為消費者是理性的意思是從長期來看的,套用一句俗語叫「童叟無欺」。也就是說無論消費者眼前是否理性,我們都一定要認為他們是理性的。不然的話,你經營企業就可能會有投機行為,甚至會有不道德行為。

我沒買過中石油,也沒買過比亞迪。但是,如果中石油回到當年巴菲特買的價錢,我會毫不猶豫跳進去,因為我後來看懂了。如果比亞迪回到當年巴菲特買的價錢,我還是不會買,因為還是不懂。

19、那段老師,請問您 您看到GE 是看到10元等到6元買 還是關注它的時候已經6元了,如果是前者,那您等到六元的理由是什麼?

 段永平 回覆 steve

呵呵,我是從10多塊買到6塊再買到10幾塊的

20、cykaifa :那網易,段總是從多少塊買到多少塊再買到多少塊的呢?~~~

 段永平 :最早的大部位是從大概0.8-1塊左右。後來又陸陸續續有進有出一些

21、steve:段老師,實在不好意思,上次我問過您一個問題,當您關注的股票

到了你認為低估價格,您是一下買人還是分批,您當初回答我,到了好

的價格就全買人,不要貪心,您看 是否要做點修正?

 段永平 :多時做不到。還有就是錢是需要調度的。

 

22、什麼東西要理解都是要磨練的。

23、呵呵,其實我也同意你的做法。我的問題是,有時覺得瞭解一隻股票都非常難,十隻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24、如果真是嚴重低估為什麼不買呢?

當醫生是要教人怎麼不生病的,所以心態上沒問題。

我不投資別的。

我現在有3個東西不做:不做空,不用margin,不做不懂的東西。

25、沒有看好的行業(但有不看好的行業),只有看好的企業。

26、我覺得夠便宜就會買的,不管市場怎麼看。

問題是你怎麼定義夠便宜。

27、需要膽量的是投機

28、李馳說低風險才會高回報!我也這樣認為,段先生一定也一樣吧?

 段永平:長期來講很對呀!

巴菲特忠告:簡單勝複雜

1、股票就是share,意思就是一部分。這句話我理解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不過錢少,買的是一小部分而已,和買整個公司無別。

2、沒有捷徑。可能多看看有關巴菲特的東西會有幫助。最重要還是自己要去努力理解。

3、有點不太會回答這個問題

股票價值和分紅沒有關係的。

價格過高當然要賣,問題是過高是什麼意思?

4、我無所謂,但我可以給你一個建議:說話的目的是為了溝通,而不是為了單純的表達。你如果真希望大家聽你說什麼,你可能要先當個好的聽者。

5、說實話,你這個說法我不同意。在任何地方投資真的都一樣的,你不認真瞭解你投的是什麼都會很麻煩。日本監管夠嚴吧,股市20年不漲了,好像比20年前還低。

6、簡單的東西往往不容易,要搞懂要花心思去理解的。

7、巴菲特講的能力圈子指的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有限的瞭解範圍。每個人總是有些東西懂有些東西不懂。所以投自己懂的東西就容易知道價值,就知道什麼叫便宜,就有機會賺錢,反之亦然。如果你覺得心虛的東西就是投機,投機當然也有賺錢的時候,但風險大,睡不好覺。

本分和平常心(1)

1、本分我的理解就是不本分的事不做。

所謂本分,其實主要指的是價值觀和能力範圍。

賺多少錢不是我決定的,是市場給的。

呵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2、本分的意思是不干不該干的東西。知不知道什麼該干是能力問題,明知不該干還干是作風問題

3、本分我的理解就是不本分的事不做。

所謂本分,其實主要指的是價值觀和能力範圍。

賺多少錢不是我決定的,是市場給的。

呵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4、呵呵,如果你賺的是本分錢,你會睡得好。身體好會活的長,最後還是會賺到很多錢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賺錢的人其實不快樂 。

財經會客廳視頻

1、我不是很懂政治和社會問題,所以不想說太多,也不想在這裡討論。

我怎麼覺得現在比我們那個時候條件好呢?

其實中國這些年的進步不小。人們看到越來越多問題的原因也是因為社會進步了(過去不是沒有,是老百姓看不到),有問題我們可以看見了。看得見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民主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之上的,我不知道這個過程要多少年。

2、請問如何把握用2元或用5元買入價值10元的股票?為什麼6元時不買?

 段永平:元也可能買。我一般的目標是買我認為價值被低估50%或以上的股票。

3、

 段永平 :價值應該是現在的淨值加上未來利潤總和的折現。

4、問:我一般的目標是買我認為價值被低估50%或以上的股票。

怎麼學會評估股票的價值?或幫忙推薦一本如何估值的書。

謝謝段總!熱切期盼中。

段永平:沒見過這種書。

其實巴菲特講的價值就是估值的辦法,要慢慢體會才行。

5、 企業是大家做的。

我總覺得,企業做的好就一定是大家的功勞,做不好則有可能是我一個人的過錯。

6、段老師,看到您的視頻,還想請教一個問題 當我,買人股票後 股價還是持續下跌,會引起心緒不穩定,大家可能都碰到過這個情況.雖然我可以控制不看大盤,心裡總是會想到這點,如果價格長期超跌,,請問這段時間如何調節心緒,讓自己不受影響呢?

 段永平 

我一般碰到這種情況(尤其是大跌時),會再全面認真地看一下是不是自己哪裡看的不對,如果確認沒問題我就不管了。

 

心情的事情說不清,一開始我也緊張。回想起來,緊張一般都來源於不瞭解。當你真的很瞭解你的投資標的時,下跌往往會讓我覺得高興或無動於衷。

7、如果你認為高估是當然可以賣!

不過認定高估並不容易。

8、我也不是很理解他這話是啥意思。我猜他大概是認為沒有人會真的出個誇張的價格的吧?我覺得如果有人出個Google的價格買步步高的話我就說服全體股東賣給他了 。不過我還沒出過價呢。有一次在BUffett的brunch上有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有人問我如果巴菲特要買你公司你賣嗎?我說我不賣,因為價格高了對不起巴菲特,低了對不起我們股東 。

9、

中國企業家相當部分是很好的!我認識很多很好的企業家。

美國的企業家也有很多道德問題,我有點無從說起。

如果非要說,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要反省自己,是文化的問題。

我記得1975年左右有過一個反走後門運動,我發現就沒有人不反對走後門,而有後門的就沒有不走的。

有點像現在,大家都反對「別人」濫用權力...等等。

不公平的問題也一樣。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不公平中得益的哪一方,那怎麼改啊?

10、 我覺得你能自我否定,非常不容易 。你就很有希望!

11、 我們什麼時候說過「不敢為天下先」了

我們「敢為天下後」同時也可以「敢為天下先」的!

呵呵,啥東西都容易變味啊,還有人說我們「甘為天下後」呢,那意思差的就多了。

「敢為天下後」的經典例子很多,比如蘋果的iPod,iPhone,微軟的幾乎所有產品,仔細想想就明白了。

生活電器現在的主要困難就是時間,也就是說,現在的困難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就能解決了。再說我們哪個產品一開始進入時沒有過這樣那樣的挫折?3年後你也許會看到完全不同的結論,呵呵,至少我希望如此。

12、 如果有人保證上漲幾十倍我就想辦法投

我也沒說我不投A股啊,我只是說我現在沒投而已。

再說,A股老比B股貴,要投我也肯定是先選B股啊。

當年買萬科時,萬科是唯一一支B股比A股貴的股票,很鬱悶。

13、美的是我們尊重的競爭對手(也叫競合夥伴)。

美的能夠在市場上這麼多年一直不錯,一定有它的道理。

投資角度上我沒有研究評估過,你可能要自己認真看了。

我們進入生活電器這個領域一定是因為看到了某種機會,我們需要一些時間去證明。

14、就知道一點:

 

老子曰: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呵呵,前面有個博友說我們不敢為天下先可能是從這裡來的

15、茶水鋪:   價值應該是現在的淨值加上未來利潤總和的折現。

      段總,這個未來一般計算多少年?輕資產的公司是不是給高點溢價?特別是像貴州茅台這樣,無形資產是很值錢的。

 段永平:首先,這只是個思路而不是個算法,反正我從來沒算過,我想大概也沒人能算。

因為是個思路,多少年其實並不重要。由於要折現,20年和30年的差別並沒有想像大。

無形資產也是可以折現的,所以我不建議單獨考慮無形資產,因為公司的獲利能力裡已經包含了。

16、不是不算,而是知道無法 精算。大致一算就覺得便宜才是便宜啊。給個例子,我買GE時是怎麼算的:當GE掉到10塊錢以下時(最低破6塊了),我想GE好的時候能賺差不多兩塊錢, 只要經濟恢復正常,他怎麼還不賺個一塊多?由於ge的rating長期來講還是會非常高的,假設他能賺1.5,給他個15倍pe不就20多了嗎?我當時的 想法就是這樣的,簡單嗎?

其實背後有一個不太簡單的東西就是我能夠堅信GE是家好公司(Great company),好公司犯錯後能回來的機會非常大。

其實比我會算的人大把,但知道如何堅信確實不容易 。

17、呵呵,你是真希望我忽略?

分配總是會有人不滿的,但為什麼會是毫無商量呢?我想可能是方法的問題。

如果是我會先跟大家商量,然後根據部門需要的個人能力分配,如果碰到無法分辨的就抽籤,這樣也許公平些。當然,公平往往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也就是說,對於每個人而言,結果可能都覺得「不公平」,但決策過程是公平的就行。

18、段總你好:請問—價值應該是現在的淨值加上未來利潤總和的折現。那這個折現率應如何來估算呢?謝謝

 段永平 :我的理解應該和長期利息相關。

我對投資的理解就是比較無風險利息和企業利潤回報,尋找較好且自己認為足夠安全的。

19、          段總,假如一般的企業它的淨資產是10億,它每年都有一個億的淨利潤(不考慮增加),它的內在價值值多少錢?

段永平:呵呵,這是個二元一次方程,解不了 ,條件不夠。

相當於問我x+y=5,x=?。

還是那句話,我認為價值投資是個思路而不是個算法。

 

20、我從來沒有特意去尋找過。只要你平時關注,時間長了就會有機會的。大多數人當機會真的來時可能會錯過,我覺得只能靠平時的積累去抓住了。

21、他叫Warren Buffett 。

我的英語也不好,投資交流湊合吧

語言沒啥訣竅,關鍵是你能花多少時間和心思學。別的東西好像也差不多,沒啥特別的訣竅。

22、

呵呵,段總!我想問你哥問題,為什麼不繼續在中國生活呢?

 段永平 :呵,國內小孩作業太多了可能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首都和首府

1、補充一點關於大學生創業的想法。

首先,光有(創業)理想就去創業是不夠的。

第二,能否創業和是否大學生好像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一般而言(我個人觀點,沒驗證過),學歷越高,創業的難度越大,大概是機會成本的原因。

有很多專門的課講如何創業,現在還有什麼創業工廠也出來了。呵呵,講這些課的老師大多是沒有創過業的人,理論的東西講講可以,但到實際中還是要靠多磨練才能真正明白。如果創業工廠是由沒創過業的人來搞,那就更有點高深了 。

印象中有兩種人創業成功的概率好像高一些:一種是無路可走的人,由於沒有退路,他們會很拚命和專注,所以機會大些,比如像我 。

另一種就是看到路的人,也就是創業開始時就有很強的理想和一定的想法(往往是得到了某種驗證的想法),比如比爾蓋茨。

當然,也有為創業而創業的人成功的例子,比如惠普的兩個創始人(《Built to Last>裡面有提到)。

總而言之,創業好像也沒個公式,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創業失敗的概率非常高。所以,除非你真是有可持續的高度熱情(包括打不倒的精神)或者你真是無路可走了,否則還是多考慮考慮吧

2、可以這麼說 。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對自己過於低估和高估都容易有問題。

我比較客觀看待自己。

3、段老師,看了您網易新採訪,又深入理解了一層

想請教當我看中的股票,股價低到我認為絕對低估時,我是到了價位全部買人還是分批逐步買人?可能那樣能買到更低的價位。

段永平 :那看你有多少錢了。

如果我的錢不是多到會嚴重影響價格,我又覺得確實很低的情況下,我會一次性進的。我總覺得不要太貪心的好。

4、呵呵,怎麼稱呼不重要。

一般來講,叫我老段可能是我的同學或以前的同事,多數都是熟人,只不過在這披了個馬甲而已 。

叫我阿段的多數是現在的同事或朋友。

叫我段老師的可能是我以前的學生或者是現在想在這學點東西的人們。

叫其他的也無所謂,啥都行,大家覺得順口就行。

5、呵呵,沒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如果有的話實際上是我在這上面花的時間比較多而已。簡化一個複雜的問題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很多「簡單」的結論是花了很長很長時間得出來的,千萬別以為我是一眼就看出來了。不過,「平常心」可以幫助人去找到事物的本源。

6、我想你是對的,有過經驗可能會有幫助。

其實做過企業的人也未必就一定可以分辨。沒做過的人也未必就一定不行。好像巴菲特開始投資的很多年裡都是單純投資的,後期才有一些介入。

我個人的經驗基本是用「己所不欲」排除法來鑑別企業的,比如一家明知故犯地加三聚氰胺的公司我就會認為是一家不好的公司。又比如一家為500大而500大的公司我就會很小心。

Tiger is coming back!

1、呵呵,我對教小孩可不在行。我能做的就是多花點時間和他們玩而已。有時還做得很不夠。

我對小孩的要求就是能有原則並快樂生活就好了 。

2、我覺得對孩子最重要的培養是愛心,其次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其他方面則順其自然了。一般而言,我自己小時候做不到的事我不好意思要求小孩。我最希望能達到的境界是可以和他們做朋友。呵呵,想讓孩子把自己當朋友好像不太容易。

3、呵呵,你好能寫啊 。

我覺得你說的很對。我有時和小孩玩的時候不夠投入,小朋友馬上就知道。以後要更加努力,陪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全力以赴,應該說全心以赴 。

4、段總你好:你買萬科的時候你說它至少值十塊錢,到了你說的目標價位你賣出了,那麼網易呢?你又是怎麼能拿到那麼高呢?謝謝!

 段永平 :呵呵,你如果能夠真正瞭解你的投資標的時才能拿得住啊。

我對萬科的瞭解就遠遠不如對網易的瞭解,所以賺的少點是合理的。

5、我知道但沒玩過偷菜 。遊戲成功的理由一般而言就只有一個:好玩 。大多數人其實都會有一些時間需要打發,遊戲是最好的去處。當然,沉迷於遊戲不好,可沉迷於任何東西都不好。我認為小孩沉迷遊戲一般都是家長的責任,至少可以說家長對他們的真正關心可能是不夠的。

我們家小孩也玩遊戲,週末和假期一般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小朋友對這個機會非常珍惜,所以也容易「管理」一些。

6、營銷很簡單,就是把好東西賣出去。

長期來講,不好的東西誰也沒辦法賣得好。

說我是營銷高手的說法純屬誤傳,這世界號稱營銷高手的多了去了,但我不覺得我是其中之一。

順便說下,我見到的大多數「營銷高手」都過於注重營銷了。

呵呵,我這個「營銷高手」快有10年不知道我們公司的營銷都在幹嘛了,這樣的「高手」不多見吧?

7、段總,美國股指已經達到17個月高點了,這個時候你的策略是什麼?加倉減倉?

 段永平 :我買賣股票不是基於大盤的,所以和他是否高點無關。

如果我投資指數的話,我肯定不會加倉,因為便宜的時候肯定早就進去了。當然,如果有新的錢出來的話,還是要考慮一下是否加倉的問題。我發現我回答不了是否要因為大盤而加倉的問題,沒什麼概念。

8、茶水鋪:         估計段總一般不喜歡加倉或者減倉的,一就是滿倉,當買股票的人給高價的時候就是空倉。

 段永平 回覆 茶水鋪

呵呵,邏輯上你說的沒錯,只是這裡的中間地帶似乎挺寬的。

事實上,我好像從來就沒有絕對空倉過。往往賣股票都是因為錢有去處,不然也不隨便動。

9、茶水鋪 :           我也是想知道,段總看關於巴菲特的那本書叫什麼名字,我知道趙丹陽看的那本叫做《從100到160億》

 段永平:我就看過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還有就是巴菲特說過的話,網上能找到。

什麼是對的事情

1、就每一件事情而言,當然有運氣。所有的事加在一起不是靠運氣。

2、段總想問您個問題啊,巴菲特說過不要借錢買股票,可您曾經說過如果已經滿倉的股票繼續大跌,您就會再去借些錢再買入,您是不是跟巴菲特的做法不一樣了呢?

 

 段永平 :我有這麼說過

我一直的觀點都是滿倉的情況下就和我無關了 。

借錢是危險的,沒人知道市場到底有多瘋狂(向下或向上)。

3、我記得巴菲特說過類似這樣的話:

 

如果你不瞭解投資的話,你不應該借錢。如果你瞭解投資的話,你不需要借錢。反正你早晚都會有錢的。

4、其實巴菲特的原話:「Don't use margin!」的意思就是不要用融券,我簡化成不借錢了。

5、想起一個不知道那裡看到的東東:

一天,有個人去觀音廟裡拜菩薩。

當他進到廟裡時發現已經有個人在那兒拜了。

他突然發現那人就是觀音菩薩,於是惶恐地問道:我們都拜觀音,怎麼您也......?

觀音答道:求人不如求己啊。

被人誤傳了幾百年的八句俗語

1、如果價格遠遠低於價值那為什麼還要賣呢?除非你借錢被margin call了。

如果有現金為什麼不加碼呢?有可能不加,因為可能會發現更便宜的。

如果是短期要用的錢為什麼會投資到股市裡呢?投機就會。

我做投資就是為了好玩,不然怎麼打發時間?

 

2、我不買新股的。

 

五六十倍的pe的新股可真是需要勇氣啊。

 

很多人說打新股一定賺錢,呵呵,這個我真不懂啊 。

3、如果淘寶+alipay就70億 的話,我會賣了20塊的yahoo換淘寶。

這幾天我賣了些ge換yahoo 。

4、我不是想賣GE,我只是把前段時間換過去的股票換回來。呵呵,來回換了一下,一分錢沒花,兩邊的股票都多了些。

我就是好玩而已,大部隊是不動的。

不過,看來能明白Yahoo的價值不容易啊

5、我覺得我和巴菲特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能力圈子不一樣,本質的東西沒什麼區別 。

呵呵,我和巴菲特懂得東西不一樣。每一個價值投資者懂的東西可能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是在投他們自己懂的企業。這就是巴菲特講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子。誰能把原話放上來?我不記得了 。

6、當你非常瞭解一家公司時,估值並不難。

我不會簡單看看新聞和報表就能估值的。但有時確實會碰到這種情況。比如巴菲特買中石油就是這種情況。

做對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對

1、茶水鋪:總市值:263億
淨資產:160億
淨利潤:12億

   按照購買一個公司來看溢價103億,而每年可以賺到12個億(不考慮每年增長和資產的增值),不用十年就可以收回成本。這只是商業地產股,段總這對你有吸引力嗎?
 
 段永平 :如果你能保證裡面沒假賬,淨資產不貶值,利潤不下降還不會用途不當,這個價格倒也不貴。呵呵,瞭解一家公司不容易的地方就是在這些地方。

當然,有時瞭解也許沒那麼複雜。

我記得當年我們買萬科時就有人問過我,說萬一萬科假賬怎麼辦。我說,以我認識的王石而言,他絕不是會關在房間裡和財務商量個假賬來蒙股東的人。其實那時和王石不熟,現在也不算熟,就是直覺而已。

2、 段永平:不太明白 。你是想讓我幫你分析一下如何才敢下手嗎?呵呵。

 

投資不需要勇氣,也就是說當你需要勇氣時你就危險了

3、號稱價值投資者的很多,但不一定都是。

價值投資者也不意味著在一定的時期內表現一定會好過別人。

所謂價值投資者和價值投資者之間的差別也是可以很大的,因為每個人的能力圈子是不一樣的。

不想當將軍的司機不是好廚師,廚師老看兵法原因 ?

4、請問段老師,怎麼才能知道什麼事,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有些事只能事後知道,另請教現金流,應關注哪些方面,才能看出這個公司在作假呢?謝謝

段永平 :呵呵,非常好的問題

我對做對的事情的看法是:發現錯了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內),經常會明知不對,但由於各種原因而不肯改,結果錯誤變得更大,呵呵,我肯定犯過這種錯誤。

沒人不犯錯,但知道這個原則的人犯錯概率低,改得快,最後哪個啥了...... 。

假的真不了,時間會告訴你,但好像沒有公式,否則就沒人能作假了。不過,瞭解其產品,市場,競爭對手以及熟悉財務報表可能都能幫你發現可能的作假。

5、段總,你怎麼判斷一隻股票成長性很好?你喜歡買這種股票嗎?蘇寧公司在中國真的是創造奇蹟,04年發展到現在真的是很快。

 

 段永平 :不知道如何判斷一個公司的成長性,除非我很懂他們的生意。

好漢不吃虧

1、成交量小的股票要小心 。

2、W:頂!讚頌一下馬云~ ,順便讚頌一下他那條圍巾,挺有范兒的 。YHOO最近一直漲,我之前買的不多,想等它再到15以下的時候補一點兒,最近越來越擔心看不到這種機會了,總在猶豫要不要趕緊調集力量把坑佔上。學長您認為20塊錢的YHOO還算不算便宜貨呢?

段永平 : 你這是想買漲啊。其實是不是便宜貨應該是由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機會成本來定。我個人覺得20塊的yahoo也算過得去,但我未必會買了。當然手裡如果確實還 有多餘錢,又沒有更好的目標時,還是可以考慮的。我手裡yahoo已經夠多的了,但如果還有機會更便宜的話,我還會再來一些的。

3、itsyeah:其實是便宜是貴,都得自己看,我一般買股票不太喜歡,一點點的買,看好了,感覺自己應該買多少份額比例,就定一個價位區間,下單就OK了。

 段永平:呵呵,我同意這個做法,但不容易做到

4、1.任何市場都會有機會看到便宜的好股票,只是沒人知道要多久(何時。)

有些經濟學家本來挺厲害,對經濟大環境看得挺明白,可非要加個時間預測,結果一半對一半錯而壞了名聲(比如謝國忠的東西我還挺喜歡看,就是不喜歡他的預測。)

5、我就很喜歡玩遊戲,要不寫博客的話,平時我會花時間玩遊戲的。

我認為遊戲公司給消費者提供好遊戲和別的公司提供好產品沒有任何差別,不存在良知的問題。我們不認為有人沉醉於麻將是麻將的錯吧?我們也不會認為有人喝醉酒是酒的錯吧?我們也不認為有人在賭場傾家蕩產是賭場的錯吧?那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有人沉迷遊戲是遊戲的錯呢?

6、另外,我不在這推薦任何股票,我只是說說我的看法。

 

任何人要買的話必須自己明白自己在幹什麼,不然你睡不好覺的。

其實當我說一隻股票有投資價值時,最希望有人來挑戰而不是跟進。我希望看到不同的觀點。

7、不能簡單的單純看數字,除非賬面淨現金多過股價了。pe=10意味著要10年才能賺回股價,如果你想買的話,你必須認為10年內的平均年利潤要達到或超過現在的年利潤。在我眼裡看來,盛大遊戲好像有點強弩之末的感覺。

8、呵呵,虧錢的投資有好幾次了,多數都可以原諒,但有一次屬於極度愚蠢,就是跑去short百度。

之前投資表現非常好,有點飄飄然,真以為自己很厲害。

開始還是想小玩玩,後來又不服輸,最後被夾空而投降,所有帳號加起來虧了很多錢,大概有1.5-2億美金,其中有個帳號到現在都翻不了身。

最可惜的是,這次錯誤把我們的現金儲備全部消耗掉了,機會成本巨大,不然這次金融危機我就可以幫大家賺更多錢了。

而且最遺憾的是,這個錯誤是發生在巴菲特叫我不要做空之後。現在知道什麼叫不聽老人言的後果了吧?

值得欣慰的是,這3年總的表現還不錯 。

真有點感謝金融危機給了我逆轉的機會 。

老巴的教導千萬別忘了:不做空,不借錢,不做不懂的東西!

不過,這其實不算我最差的投資,因為這根本就是徹頭徹尾的投機 。

以後不會再有這種例子了 。

猴子和猩猩的區別

1、呵呵,我個人的理解是,如果有個公式可以賺大錢的話,那所有人都會用這個公式,然後賺大錢的就是賣公式的人。

其實現實中就有很多人是靠教人看圖看線賺錢的,但他們不靠看圖看線投資賺錢 。賭場裡也有很多看圖看線的人,他們好慘啊 。

價值投資不是個公式。以我個人的經歷而言,對價值投資的理解真的需要很多年,同時還真是需要有點悟性才行 。

2、不敢下手是人們不認為那是bargin。價值投資不需要勇氣,需要的是對投資標的的瞭解。投機卻需要很大的勇氣 。

3、當有人非要把金子按銅的價錢賣給你的時候,你是不需要勇氣的,你只要確認那真的是金就行了(有可能其實是鍍金的鐵塊或石頭)。

買網易時我覺得有點孤獨,好像這個世界就我一個人再買。

買GE時我很平淡,略微有點興奮。我想可能是我有進步了。

4、買到底部的就是運氣!如果再掉多些我會買得更多。

這世界沒人知道底在哪,抄底就是投機 。

5、  好像巴菲特講過:有一個300斤的胖子走進來,我不用秤就知道他很胖。我買網易時可真沒認真「估值」過 。

 

6、因為我發現ntes的時候他就是在1美元以下,所以是運氣。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在掉到2塊多時開始買的,後來也等到30-40塊才賣的。

7、 。我其實從來沒空倉過,多數情況下都是接近滿倉的,所以見到好股票就必須從別的地方倒騰現金過來。所以說,當我見到便宜東西還能有錢買,有時確實是運氣好 。

我真不是什麼大師 。

8、呵呵,你要是那時就明白巴菲特,你就已經發達了 。如果你現在還不明白,你還會失去很多機會 。

亡羊補牢吧!

9、呵呵,我怎麼覺得哪兒的股市都一樣呢?不一樣的是每個人的瞭解吧

10、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你的朋友能摀住的原因是因為虧錢了 。如果巴菲特買錯了股票是會賣的,絕不會捂到剩10%。

不過你的朋友還是很有實力的,10%的殘值還可以炒房 。

11、我不知道老巴是怎麼判斷的,但我可以說說我一般是怎麼判斷的。一般來講,當我買一隻股票時,一定會有個買的理由,同時也要看到負面的東西。當買的理由消失了或重要的負面東西增加到我不能接受的時候,我就會離場。太貴了有時會成為離場的理由。

 

如果所有的理由不變而只有價格掉到10%的話,當然是個好機會。但如果理由發生巨變的時候,也許有可能是要離場的。

被誤讀的巴菲特

1、我肯定做不到巴菲特的回報率,因為我開始的太晚而且沒那麼用功,最重要的是我不認為我真的想做到。我做投資就是一業餘愛好,好玩而已。

2、路在腳下

段總,為何您一直投資美股(似乎以美股的中國上市公司為主),而不投資於A股市場呢,從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的因素你有考慮嗎?

回覆

 段永平:從很長期(比方說10年)來看,我不覺得人民幣會升值。

我投資不限於某個市場,主要取決於我是否有機會能搞懂。

如果A股有便宜我又瞭解的股票的話,我也可以買。不過現在我不太瞭解A股。

3、任何時候,你不懂的公司你都不應該買。所以你是對的!不過,我覺得你說的雨雪天好像還是和大市有關吧?

 

危機大概5-8年來一次,希望下一次來的時候你記得來這裡看一眼,然後擦擦冷汗,然後把能投進去的錢全投進去。千萬別借錢哦,因為沒人知道市場瘋狂起來到底有多瘋狂 。

 

4、某一年比大盤低很正常。

價值投資其實不應該在乎別人短期內是否感興趣,長期看你覺得便宜就可以了。

5、所謂的價值指的就是其內在價值。馬克思說得「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裡的價值指的也是內在價值。

6、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價格越低越買,當然對咯。

海嘯

1.您會把財報看的很細嗎(除了3大表外)?會經常的參加股東大會?

2.在10年投資中都犯過哪些錯誤?補了哪些弱項?感到最難的是什麼?

3.平時您都是用什麼學習方法來補充知識

4.為什麼不喜歡企業「創新」啊,因為啥呢?

5.您認為巴老收購的「柏林頓北方鐵路」公司吸引力在哪?

6.在投資A股或港股時,如何應對匯率變化帶來的風險?

 

 段永平 

1.我不是很經常看財報(所以說沒有巴菲特用功。)

   比較在意的數字是幾個:負債、淨現金、現金流、開銷合 理性、真實利潤、扣除商譽的淨資產,好像沒了。

  不知道3大表是什麼 。

 我看財報主要用於排除公司,也就是說如果看完財報就不喜歡或看不懂的話,就不看了。

決定投進去的原因往往是其他的因素,uhal是個例外。

也有沒看過財報就投的,比如BRKA。去年買了些BRKA並且做成了certificate,就為了讓Buffett簽個名,呵呵,結果到現在為止,已經賺了幾頓飯錢了 。

很少參加股東大會,但基本每年都去Omaha(去年由於流感沒去 )

2.這些年犯得錯誤就那幾個:做了自己其實不懂的東西,借過錢,做過空。所有的錯誤都和這些有關。

以後不會再做空和借錢,但可能還會有機會做以為自己懂了其實還是沒搞懂的東西。所以犯錯率大幅度下降了。

最難的就是什麼都不做。

當手裡有很多現金的時候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這麼說。Buffett說他最容易犯錯的時候就是手裡有很多現金的時候,me2.

3.大概是聊天和上網?有時也看點書,很少有看完的書 。

4.從來沒說過不喜歡企業創新!!!

但不喜歡企業盲目創新。

很難有企業不靠創新可以生存下來的,但創新是指在用戶導向前提下的創新,而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的創新。

我們公司把這叫差異化,也就是滿足用戶需要而別人還沒有提供的東西。當然,用戶需要而大家已經提供的東西我們絕對不能少。

盲目創新是危險的,而消費者導向前提下的創新是企業生存的一個重要基礎。

5.我認為Buffett花錢買BNI好過把錢放在長期國債上。BNI有很好的現金流及一定的成長和大片的地產,長期而言年回報應該能超過8%。

6.我從來不考慮匯率風險。如果我認為我的投資可能連匯率風險都cover不了的話,我會選擇不投。

2、如果不考慮手續費的話,投資什麼和你有多少錢沒關係。

沒關係!!!

不過和精力有關係,也就是說如果錢太多時可能沒有足夠多時間找到足夠多好股票。錢太少又沒有足夠開銷去研究企業。

很多人覺得沒法學巴菲特是因為巴菲特有太多的錢,可我基本肯定這麼說的人是不懂巴菲特的。我甚至覺得即使像謝國忠這種我挺欣賞的經濟評論家也不是真懂巴菲特,至少不是骨子裡懂。呵呵,我不是和謝國忠過不去啊。像郎咸平這種經濟學家我就不提了,總覺得他是陰謀論和宋祖德的綜合體 ,不過即使是郎咸平,也是有很多觀點是對的 。

其實這兩人的東西我都看,所以我覺得他們還是不錯的 。

我可能會選我覺得最安全的。

我覺得我不太合適在公開場合比較股票,而且我的觀點也不一定對。我可以在投資上當個好教練,但不能代替大家去參加比賽。

3、比方說拜訪公司,走訪市場,瞭解產品(包括對手)等等。想長期拿得住一隻股票必須全面瞭解說持公司。

4、我也不知道啥時候賣好。反正不便宜時就可以賣了,如果你的錢有更好的去處的話。順便講一句,我個人認為抄底是投機的概念(沒有褒貶的意思),價值投資者不應該尋求抄底。抄底是在看別人,而價值投資者只管在足夠便宜的時候出手(不管別人怎麼看)。

對我而言,如果一隻股我抄底了,往往利潤反而少,因為反彈時往往下不了手,所以容易失去機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買萬科時我們就正好抄到底了,鬱悶啊(其實沒那麼鬱悶,總比虧錢好),買的量遠遠少於我們的原計劃 。

5、其實沒有人知道市場應該花 多少時間去反映公司的價值。有時很快,有時很慢。價值低估的股票股價3-5年不漲確實很少見,尤其是一輪牛市後,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價值低估的股票一定會 漲。還有一種可能叫價值陷阱,就是賬面看起來有價值而實際上有很多水分在裡面。這種不漲就容易理解。

回覆

 

呵呵,價格合理的股票不一定非買不可。我的觀點是只有價格不太合理的時候才是機會啊。有時候可能會等得很難受,尤其是大牛市的時候。Buffett說過,最難的事是什麼都不做。呵呵,他都覺得難,我們覺得難也就很正常了。

6、如果只講現金的話,我指的就是淨現金,就是減去負債後的。

你的第2個問題我不太懂。我一般看現金流和利潤。有些公司的利潤挺假的,從現金流能看出來。

有空你可以看看Buffett寫給股東的信,裡面都有,我不可能解釋的比他好。

7、呵呵,我不知道哪有這個視頻。我記得當時就是個聊天而已。我的觀點是,不知道如何在金融危機時對資產保值,但如果你有閒錢,應該在這種時候去找便宜東西買而增值。危機對有些人來講是危,對另一些人則可能是機

8、呵呵,機會很多的話就無所謂機會了。空倉是件非常難的事。巴菲特的經驗是當有錢沒東西買的時候就很容易犯錯誤。空倉總比犯錯好。

9、本人唯一看過書就是巴菲特給股東的信,好像還沒看完。道理講來講去都一樣,明白了就行了。其他的書我翻過一些。我認為,如果你能明白巴菲特,別的書不看也沒關係;如果你不明白巴菲特,別的書不看也沒關係 。

10、3.您當年投萬科的時候是如何估值的,「起碼值10塊錢」是如何估算的?如果有機會再次買進,您會以多少市值買入?

4.您買入的企業都是通過什麼方式/方法進行考察和調研?(或者是感興趣的企業)

5.對國內的銀行業感興趣嗎?對招商銀行的投資價值怎麼看?

6.格力的董明珠曾說過「沒有夕陽的行業 只有夕陽的企業」相信您會有切身的體會和獨到的認識,從步步高的角度您如何思考這個問題?

 段永平

3,我的所謂估值都是毛估估的。我買萬科時萬科市值才100多個億,我認為這無論如何也不止,所以就隨便給了個500億。呵呵,當時唯一確定的就是100多個億有點太便宜了,如果有人把萬科100多個億賣給我,我會很樂意買,所以買一部分也是很樂意的。

4.沒有一個具體的辦法。一般來講,我不太會對一個自己完全不瞭解的公司有興趣,除非有個什麼理由吸引我。瞭解每個公司的辦法可能都不太一樣,我一般用排除法,發現不喜歡的東西就離開了,所以最後能留下的目標很少。沒辦法瞭解的公司就不碰了。

5.我不瞭解銀行業,所以只買了巴菲特瞭解的富國銀行,如果他賣我就賣了,他不賣我也可能賣如果我能有更瞭解更便宜的目標的話。

6.我沒見過她說這句話。如果有,可能是有人認為空調是夕陽行業吧?她的回答非常好!我們對夕陽行業的體會不深,因為我們運氣比較好,一直都在朝陽行業裡,呵呵

11、一生一事

段先生您好關注您已經很久了,請教幾個問題,感謝您的無私分享!並祝新年快樂!

1.如何確定買入網易/富國銀行/通用電器的時間與節奏呢或者說您是用什麼心態等待這麼低的價格,為什麼沒有提前大筆買入,是依靠什麼條件做的判斷?

2.為什麼沒有在2008年底(巴菲特呼籲的時候)進行大規模的投資,而是在2009年初進入,是對形勢有什麼判斷,還是價格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還是其它的想法?

 段永平 回覆 一生一事

1.我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自己覺得便宜才買。比方說我認為ge值20,我可能到15才開始買一點,但到10塊以下就下手重很多了。重倉買到便宜股票是多少要些運氣的。天天盯住股市時好像會比較難做到。

2.那時我沒太注意巴菲特投的股票,後來實在是覺得股市太便宜,又不知道到底誰的風險大,就跟著巴菲特買了些(比如富國銀行),嚴格來講,我這也算投機了--投資在機會上。

Yahoo 和 GA

1、呵呵,拿點準備虧掉的錢出來下手就知道了。看書學游泳是學不會的,下水吧。不過別淹著了。

2、對了,關於怎麼投資的書, 我覺得最重要的書是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其次是巴菲特平時的言論。如果你真看懂了,你就可以開始了。如果誰覺得巴菲特已經過時,誰在投資時就該小心了,不 然過時的很快就會是自己。該講的老巴都講了,別人誰講的都不重要,能不能理解完全看自己的悟性和造化。

 

3、投資的一般規律是:出手越多,賺得越少或賠得越多 。

I have nothing more to add。

 

1、樂觀主義者投資有機會賺錢。

未來油會便宜?絕對值一定會漲的,畢竟是有限資源啊。煤應該一樣。相對值不好說,畢竟還有很多替代能源,油價一旦高到一定程度後,替代能源的開發就一定會加速的。

海水直接做能源是不可能的,不然能量就不守恆了。你這工科學的 。

2、看看牛市熊市的定義就知道了。

所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
所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市。
牛熊市的說法都是馬後砲的說法,沒人可以預測,或者說只有一半的人可以預測,但事先沒人知道是哪一半對。

價值投資只管便宜與否,不管別人的想法,所以應該不考量。

3、最近巴菲特就超滿倉了,不然不會最近一直在賣股票 。

4、永不滿倉的意思是最後還是要滿的吧,不然留著錢幹什麼?邏輯上我不是很同意。

5、你試試做個未來現金流折現看看。如果你說你不會折的話,那你買的是什麼呢?

6、從一開始買老巴的股票的人可是賺了10000多倍了。就是說當年投1萬塊錢的人現在已經是億萬富翁了 。不過那個時候的一萬塊好像比現在一億還值錢似的 。

7、我的理解是:長期而言,持有現金是最危險的。

8、1.能關注巴菲特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對GS沒有看法。

不知道BDX和IRM是什麼東東。

2.其實還是一個未來現金流折現的問題。芒格提醒了巴菲特,成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比煙蒂好。

3不懂不做,除非搞懂了。和在那裡住沒關係。

 

7.你的國外不知道指的是哪個國家,我對金融歷史沒有研究,不知道早期這些「外國」有沒有IPO首富。中國的股市還是一個早期階段,有很多事好像美國股市也發生過。

你看看巴菲特怎麼應對的就行了。

8. 我不投是因為我不瞭解。我認為如果為了極端合理分配資金而把生活搞得很緊張是件很愚蠢的事情,尤其是對已經不缺錢的人來說。他們的投資方式我完全不瞭解。

9.還是一個未來現金流折現的問題。我只買我認為未來現金流折現大於現價的公司,並不在乎這是否是最好的投資。最好的投資總是可遇不可求的。

10.投資理念的東西非常簡單,明白後就從來不曾動搖過。但具體怎麼理解未來現金流折現還是不斷有體會的。

我開始投資到現在已經有8-9年了,大概理解水平可能相對於巴菲特開始投資20年時的水平 (巴菲特11歲開始投資的)。

巴菲特的午餐拍賣每年我都會去捧場,因為每年那個基金會的人都會提醒我(我和他們挺熟的,還去那兒做過義工呢),這也是做好事嘛。說不定哪天不小心拍上了也是有可能的 。

總而言之,覺得你對股市挺熟的,知道的東西很多。如果不能聚焦的話,呵呵,也許是件挺累的事 。

.你的看盤是指從一開盤就開始看,隨時準備交易的意思嗎?

我其實每天都會打開看一下,就像關心自己菜園子一樣。每天去看一下菜園子不一定非要拔起來再種下去啊,但看一看不花什麼時間。等我的菜園子長好了給大家貼個照片 。

9、你要是看看巴菲特和芒格的東西就不會中招。實在不行,看看我的也會少中招的 。

10、段先生,價值投資者是否要重視宏觀經濟呢?

 段永平:瞭解總是要的,但不是每天看消息的那種。

長期而言,對宏觀經濟還是要理解的好

11、巴菲特08年底到09年肯定滿倉了 。

呵呵,以前知道會股市不理性,但沒親身體驗過,這次體驗了一下,味道很好 。

不過,作為投資人,我認為對宏觀經濟還是要瞭解的好,至少要懂一般的經濟現象。

更正一下:我認為一個人認為自己可以戰勝指數的時候,他可能已經失去平常心了。我覺得好的價值投資者心中是不去比的。但結果往往是好的價值投資者會最後戰勝指數。

12、呵呵,還是個未來現金流折現的問題

老巴發現「便宜貨」的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比有把握成長的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來的還要小,這可能就是芒格提醒的作用吧。

但是,看懂好的成長公司可是要比撿便宜要難得多哦 。

13、這句話是有點難,但我沒這麼說過。

我說的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作對」,當然這句話也不是我說的,是我引用的。

做到這句話當然難,不然為什麼所謂成功人士總是少數呢?

14、但總,請教一個賣股票的時機問題。比如你的股票已經到了你買的時候預想的目標價格,但是市場形勢依然很好的話,你是安全第一,還是再等一等呢?記得你也表示過萬科賣的早了一點,是不是後來有總結呢?謝謝!

 段永平 

我一般覺得差不多,又正好需要用錢時就有可能賣。如果不需要錢時往往不會急著賣。如果覺得貴得離譜時,我還是傾向於賣掉的。

 

一般來講,「市場形勢」很好時,大概就是賣股票的時候了。

 

不過,如果真是特別好的公司,稍微貴一點未必應該賣,不然往往買不回來,機會成本大。

回覆

 

 

再說對價值投資的一些基本理解

1、科科段大哥:您回答網友時說:

總而言之,覺得你對股市挺熟的,知道的東西很多。如果不能聚焦的話,呵呵,也許是件挺累的事

段大哥:您認為像我們這樣的價值投資者該怎麼聚焦?

段永平:找自己懂的好公司,別的不要太關心。希臘發生的事和大家有點8桿子打不著吧?

2、未來現金流折現不是個計算公式,他只是個思維方式。沒見過誰真能算出來一家公司未來是有現金流折現的。芒格說過,他從來沒見過巴菲特算這個東西。

3、 不瞭解就不要亂講啊。

我什麼時候對1688懷有崇敬的心情了?我只是客觀而已。

 

投資一定要客觀,要理性,憤青沒有任何好處的。

4、 段老師,如果10年後的價值是139.6億,那麼這個公司應該算是一個普通成長型的公司吧?如果能夠超過139.6億,才算是一個快速成長型的好公司了,是嗎?

 段永平 : 每年的利潤不變的公司不會叫成長型的吧?

加忠:段老師,未來現金流折現,如何把成長性算進去?

 段永平:就把成長加進去就行了。

回覆

6、 巴菲特「一生只需富一次的意思」是不要冒不該冒的險,不然可能需要去想辦法富第二次。

不用margin也是這個意思。

7、我一般買股票時會有個基本判斷,就是最少值多少錢(有點像巴菲特評中石油),到了以後應該看看到底應該是多少錢。

這些年有經驗也有教訓。以前網易每一次到目標後我都認真重新評估一次,不然不會拿了8年多,正好一個抗戰。萬科到了基本價以後就沒有重新評估就賣了,少賺了很多。

股票掉的時候也是一個動力區重新評估自己持有的股票,看看買的理由是不是有變化(比如買過UNG,認真看過後發現買錯了,就斬倉了 ,不然的話,留到今天要多虧幾千萬 。)

理性地講,評估一個公司的投資價值不應該和股價起跌有關,但往往人是需要有些壓力的。

8、我也不知道這名詞用的對不對,反正自己是這麼理解它的定義的。舉個例子:很多人一直跟我說打新股一定賺錢,因為過去打新股都是賺錢的。我說,我不打新股,不買不認識的東西,而且如果我開始打新股的話,可能從我開始就要虧錢了

9、我沒有你的問題。覺得你還是有個工作的好,不然也很難做好投資的

10、W:2、 您投資股票看指數嗎?
3、 
從您投資的經歷來看,投資股票是否需要確定這家公司所有的信息呢?(所有公開的信息)

 段永平:是啊,儘管我也很難做到。按巴菲特和芒格的意思,一年出手一次就算很多了。仔細想起來,我過去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可能會多賺很多錢。

總的來講,看準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難下手狠。耐心等待總是有機會的。

11、dujianping_ok:2007年價值投資的堅持者:但斌、林園在2008後損失巨大,太相信好股票長期擁有了。一對矛盾,如何統一?

 段永平 :一年兩年有損失也很正常。再說,也可能他們拿的並不是巴菲特說的那種好股,沒瞭解過。

12、能漲價的東西就表示他有「護城河」,能體會出這點來還是很有天賦的。

13、一直想請問段總一個問 題,您當年購買網易的時候,當他下跌到1美元的時候,您是如何判斷這個企業一定會沒有問題的?是因為網易已經出了要做遊戲的戰略嗎?還是其他的原因,加入 歷史重演,如果沒有中國移動的增值業務,網易您認為能度過最困難的階段等到網遊收入的起來嗎?您當時是否做過網易退市的最壞打算呢?非常希望您能把當時的 心理狀態給我們分享一下。我一直認為應該跟您學如何去尋找1塊錢10年可能漲到100塊錢的本事,而不是找到1塊錢10年漲到3塊錢的本事,這個難題一直 困擾著我,特別想聽聽您在當時網易一塊錢大量購買的原因。

回覆

 段永平 :10年100倍的東西多少有點可遇不可求。能有10年3倍的我就滿意了。

14、我一直這麼想。10年3倍是個心態,不貪心。

15、看起來安全邊際不大啊 。

我認為其實都可以。如果你想多持有的話,就不著急賣covered calls。現在賣calls就放棄了上漲的空間,但更安全些,股票不漲你也有錢賺。

賣option的前提和價值投資一樣,你一定要對投資標的足夠瞭解並打算長期持有(或者可以考慮賣)。在打算長期持有的前提下做一些短期套利可以讓投資沒那麼無聊 。對你認為上漲空間大的股票,最好還是不要賣call的好,或者只賣一點點(為了好玩)。

我覺得賣call最好是在所謂股價差不多時,既不怕股票大跌,又不捨得在眼前價錢全部賣掉,賣cavered calls是個很有意思的做法。其實我的網易就是這麼賣的。當網易到接近30時我就開始賣30的calls,後來一路漲我就一路賣,從30一直賣到了50. 現在剩下的股票都是沒有被call走的。由於前段時間長的快,絕大部分都被call走了。好像最高的是40多被call走的 。

16、所謂客戶忠誠度實際上是客戶信任度(瞭解度),這個是護城河裡很重要的一部分。

17、一張可以打20個孔的卡片,每一次動手(投資)就打一個孔,一生中只有20次機會。

18、我只是做我認為我能懂的東西(以為自己懂也不一定就真懂了),有些可能也許正好是大家說的所謂科技股吧。我分不清什麼是科技股。

19、dujianping_ok:引申的結論:煙蒂型投資的回報可能要低於好的成長型公司。這號稱是芒格對巴菲特的貢獻。

成長性公司難以出現煙蒂的價格,而成長的確定比煙蒂更難看出,所以買煙蒂易於買成長。可以這樣理解嗎?

 段永平 :恩

20、 道理上好像要算。就好像房子一樣,租金是現金流,房子是資產。

21、什麼叫以大股東利益優先?股東利益只能通過投票決定。還有就是如果你不喜歡,決定公司不以你的利益優先的話,你是應該賣的,不然你就是覺得他們會以股東利益優先,否則就矛盾了。有些大股東利用控股來為自己牟利,這種股票什麼故事最好遠離。

另外,股東利益優先和股東第3並不矛盾。是不同角度。

22、段總:在您的博客裡我從前看到的是安全邊際,以5毛買一元的方法;現在,開始談芒格了,轉向費雪了,以合適的價格買入成長的股票。但是,成長股更難選擇,當時以為是合適的價格後來看變成了貴的價格,怎麼辦呢?

回覆

 段永平 :我沒有什麼大變化,就是好像理解「煙蒂」的意思了。還是一樣的東西:內在價值等於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你看得懂,覺得便宜時(相對於內在價值)再買。有成長性股有時更難找,但道理都是一樣的。

開新帖

1、那個對王石的評語不是我說的,是他自己說的。不過我覺得「青澀」很難得,現代人普遍太圓滑了。和馮侖聊天非常愉快,感覺他人不錯,沒聊過生意,可能隔行的原因。

2、呵呵,我見過做趨勢很厲害的人,做了幾十年,但依然還是「小資金」。

用芒格的「逆向思維」想一下,你也許就對「趨勢」沒那麼感興趣了。

3、學長好像最近比較忙,在這兒的足跡少了些 。 攢了幾個問題想請教您,有空的時候希望可以回答幾個

 

1,您是否檢驗看到的報表?有朋友說報表是小姑娘的辮子,隨意打扮。您會不會像格雷厄姆那樣仔細地看報表,找到背後的「真故事」?還是只是作為一個參考,不會太較真?我借了些介紹偵測財務造假的書,給審計人員用的。但是看上去比較複雜、很累人,不知道這個工作有沒有意義?

 

2,您在物色一個投資目標的時侯,是先有了一個大概尋找的方向,比如有了行業、規模、市盈率、市帳率等等標準以後再去篩選公司;還是反過來,先對一個公司或者一個品牌有了興趣,再去看它的健康程度和發展前景?閒著的時候會不會隨手挑個公司看它們的報表?

 

3,您大概會花多少時間在研究投資的問題上?是天天都會關心一些,還是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

 

4,您的投資活動向不向朋友或家人現場直播?我經常忍不住在吃飯的時候想跟老婆說我今天看好了一個XYZ公司,或者跟同學聚會的時候聊起我今天買了多少ABC股票 。

段永平 回覆 xlli777

 

1。對自己覺得真正瞭解的公司,很少細看報表,但瞭解以前會看(至少是應該看)。我一般會先瞭解企業文化,如果覺得不信任這家公司,就連報表都不會看的。

2.。偶爾會看。

3. 好像每天都會關心的,自己覺得有點多了。

4. 一般不和家人講,免得大家操心。和朋友倒是會聊,算是交流吧。

4、巴菲特喜歡家族企業的原因大概是覺得比較容易折現(比較容易看明白,變數少)。

5、其實是不是第一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消費者在買東西時一般並不在乎誰是第一,他們在乎的是買的東西是什麼(消費者導向)。

 

為追求市場佔有率而追求市場佔有率是大多數企業最容易犯的錯誤。

6、其實每個人都多少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如果每個人把自己幹過的不應該干的事情不干的話,結果的差異會大大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可以看看芒格講的如何賺20000億美金的例子。

7、有些可以講,比如:不做空,不用margin,不做不懂的東西。

8、沒注意那是個什麼東西。芒格的書裡有些一眼看不明白的東西,我建議跳過去,看看得懂的部分。

9、《證券分析》只是改變了很少一部分人,對世界的影響好像可以忽略不計 。

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1、逆向思維確實很重要!

2、如果沒有「取之有道」的約束,利潤導向很容易不擇手段。國內現在這個問題實際上非常嚴重 。

3、看來真要開始研究一下港股,大陸的企業太多的損人利己和不擇手段了。

4、我一直認為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我們自己

5、想起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個記者朋友來我這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我採訪了好幾家企業,他們都說自己是電話機行業裡的第二?到底誰第一呢?」我說,我們知道但不說,因為消費者不關心這個問題 。

6、實際上,排名不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

能做出用戶喜歡的產品才是我們的追求。

也許真有哪一天我們也能做出個「偉大的產品」。

希望50年內 。

7、天演論 :大哥你是怎麼樣學邏輯的?

 段永平 :用腦。

8、  段永平 回覆 加忠

呵呵,這裡不在乎排名的意思是我們只在乎用戶的感受,排名只是結果而已,不是追求的目標。

9、人家是不是說在中國內比銷量啊?沒有定義的事情最好不要爭論。

10、「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句話往往是理想主義者的夢想,實際上經常是倒過來幹的,因為搞不清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 。

11、準確講是過去常常滿倉,還特別集中。很長時間裡80%都集中在一隻股票上(網易)。現在沒那麼集中了,也許有時可以到30甚至40%,但不容易再高了 。

 

 「不再買進」和「可以持有」的說法有點「不是好人就是壞人」的意思。現實中確實有些模糊的東西,不能用非黑即白來表述。

12、其實巴菲特「不去預測市場」就是最好的預測,芒格和巴菲特講的是一個意思,角度不同。芒格的東西有時可能有些難懂,會有些人誤解的 。

你如果真覺得他們倆有很大差異的話,我認為你還要...... .

回覆

13、段大哥:您現在好像對芒格的關注多過巴菲特,是不是您的最新想法?還你您認為世人應對芒格的瞭解要多一些的原故?

回覆

 段永平 : 你說啥呢?

我以前沒看過芒格的東西,發現看看也很有收穫。但他的東西和巴菲特的東西沒什麼不一樣啊,只是他們的表述方式和角度有時不太一樣,強調的東西有時不同而已。都看看對全面理解有好處。

如果一個人實在沒空的話,看巴菲特的東西就夠了。但沒看過巴菲特東西的人上來就看芒格會暈的。

看起來是個好主意!

1、不知道當時的pe,也不知道什麼是pb,想的就只有所謂未來現金流的概念(連折現都好像沒算過)。只有能看懂公司和生意才能做到這一點。

前面早就說過,賣股票和成本無關,所以任何人想問為何能持有網易到100多倍的博友請參考這一條。

2、股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

短期是投票,長期是秤。

 

3、股票的本意只是賺公司的利潤,所以大可不必內疚。

4、呵呵,這個問題有意思。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大部分是保費,理論上是要賠出去的。看看有什麼辦法能找到保險公司的真實利潤?我不太會啊。

5、呵呵,我猜是你的記憶有問題 。人們一般喜歡選擇性記憶。就是說,如果你買完就漲了,你會把這種記憶放到另一個地方。買完就跌的感覺可能有點不爽,所以記得特別牢。

6、理財也是生意。私募屬於理財的部分可能大於投資。

這個社會有很多人確實需要別人幫助理財。

基金一般而言很難搞價值投資,因為一年(甚至一季度)一考核的機制是很難不做短線的。

 

7、投資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

 

溫爺爺最近提到要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

 段永平

8、On the way :段總您什麼怎麼看出yahoo的文化比較亂的?

 

看企業文化,可以去看企業老總的電視訪談來觀察嗎?

 

怎麼樣更有效的觀察企業文化。由於我們不是局內人,我們如何準確的來觀察,怎麼樣避免不被忽悠?

 段永平觀察所有的東西

9、「商場如戰場」是對商場最低層次的理解了。持這種理解的企業很難有百年老店的 。

10、《孫子兵法》對投資沒什麼好處,對投機或許有。

投資最重要的是關注自己的投資標的,別人短期怎麼看非常不重要。

11、善良好像應該包括正直 。

12、段先生經歷特別,對中國、美國股市都有較多接觸、觀察、瞭解及實踐,想請教段先生依您的研究體悟兩地股票市場有何明顯差異?對國內股市的投資價值怎麼看?謝謝。

回覆

 

 段永平

好像講過了,沒啥差別,都是投機者居多。

剛剛開始投資時最強烈的感覺是「此地錢多人傻快來 」

呵呵,也算運氣好,正好趕上股市最低潮的時候 。

好快呀,轉眼就快10年了

13、呵呵,這裡流行陰謀論啊。

以我所見,趙丹陽是個沒什麼城府的人,不覺得他是在有意炒他的股票。

其實我覺得一個投資人如果能拿 出身價的5%左右捐給老巴指定的glide基金會(我和他們挺熟的,還在那兒當過兩小時義工)然後聽他當面講講投資(如果能聽懂的話),會是件非常好的事 情。如果把這個當投資的話,我認為這可能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合算的投資之一,至少能有100倍以上的回報。

我個人其實每年都參加拍賣,不過現在人們好像變聰明了,價錢越來越合理 ,我出了個2345678(步步高),結果被人262了 。

這個結果我非常高興,因為等於幫glide多籌了不少錢啊。今年由於經濟的原因他們非常難,現場有些人都感動的哭了 。呵呵,我躲起來偷偷樂來著 。

在現場還見到一個在那兒幹了30幾年義工的人。巴菲特的太太在那兒幹過近20年義工,15-6年的時間裡沒人知道她是誰,直到她把巴菲特找來幫忙為止。

14、段老師,我發現一些人非常喜歡名牌,如手機衣服,買不起正品,就買山寨的,也許是人的一種虛榮心

段永平:多數情況下,不知道在不重視品牌的前提下,如何重視質量 。

15、段老師,可口可樂的護城河核心是不是企業文化?因為百事可樂也不錯,口味都不一樣。對它們來說產品的配方應該不是很重要的護城河。

 段永平 :配方如果是的話也只能是一小部分。企業文化肯定是重要組成部分,還應該有很多東西。肯定不是不是一個單一指標。

16、我認為邏輯很重要。

善良不是把蛇放懷裡。善良體現最多的是不作惡。看看現在社會上的那些現象

17、品牌溢價我覺得是一種誤解。品牌只是物有所值而已。當一個品牌想當然認為其有溢價時,會很容易犯錯誤。

18、大多數人買有品牌的東西時肯定不是衝著「溢價」去的。所謂品牌其實就是某種(些)差異化的濃縮。

早年我開的車就是屬於特別便宜的車,覺得都是代步,沒必要多花錢。後來偶爾有一次試了一下「好車」,第二天就去買了一部,因為發現確實差別好大。

19、充分條件的意思是:只要有就一定行的條件。

必要條件的意思是:必須要的條件。

記得這是初中學平面幾何時學的,很久以後才搞明白。

記得高考時有人說自己數學挺好的,就是語文不太好,看不懂題,所以數學也沒考好 。現在想起來大概是邏輯不太好 。

20、文強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功就是例子,

 段永平: 如果從短線的角度講,你是對的。但如果你學他那就是有那個啥了

回覆

日本、韓國、美國都出線了!

1、當看到某些前國腳們為朝鮮被灌7個球而幸災樂禍時,我就覺得我們離中國足球「有戲」還有很遠很遠

回覆

2、請問段總,如果假設你是朝鮮足球隊員,今後十年你會有什麼改變命運的人生規劃

 段永平:沒事想這麼倒霉的事幹嘛?

3、呵呵,有進步了 。

長期而言,靠做空成功的人極少,這麼難的路還是不走的好 。

4、 我從看到「巴菲特」第一分鐘就開始相信巴菲特了,從來沒動搖過。心中沒有「巴菲特」的人是很難相信「巴菲特」的,而且誰說都沒用。

5、 學長不怎麼加新博友了,那我們這些佔好坑的人慢慢出現優勢了  剛剛有朋友通過我向您提問如下問題:

 

xlli777,麻煩你幫我請教段永平先生一個問題:

 

如果子女要從事一項畢生的事業,你會推薦什麼行業?

 

謝謝你~

 段永平:當然是他們喜歡的行業。

我估計人在自己喜歡的行業裡最容易出成就而且開心。

最好不要用現在能賺多少錢來評價 。

總有一天會知道的。家長可以幫忙,但最好不要強制。

我猜大多數人可能一生都無法從事自己一開始就喜歡的行業,但有部分人可能後來會喜歡上自己一開始不喜歡的行業。

回覆

7、 呵呵,巴菲特早就不看圖看線了。

看圖看線很容易錯失機會的。

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學習巴菲特,不過大部分人都拒絕而已,唉 。

8、盛世天空:我每天在看市場目標賺$100,今天來回交易8次佣金去了$80,賺到$555還不錯吧

 段永平 :你這種做法,時間長了一定沒錢賺,搞不好連利息都賠掉啊(也許你已經知道了,但就是改不了)。

為什麼放著陽關道不走呢 ?看起來你也不笨,應該找個地方去面壁10天,也許能有所悟 。

9、poeme_gmat :他還是虧的錢少,虧到心裡痛痛的,就發誓要改變了。

 段永平 :絕大多數人是不會改的。再說,這個做法也不一定就虧錢,虧的是機會成本,所以不容易明白。

10、 建不起「護城河」的話,砸多少錢都是沒用的 。

11、 不知道啊。跌幅最大的公司我也沒有 。

我就知道我滿倉買過一次當年美 國漲幅第一的股票,還好那時沒看圖看線,不然早賣了。看圖看線忙一輩子也不如錯過這一次啊。記得當網易1塊零5分時,我曾建議一個大行的人買進。這哥們以 30幾年看圖看線的經驗告訴我現在還不是時候。等網易突破20塊時,他很興奮地告訴我現在可以買了 。其實他也是對的,因為網易確實漲到20多他才賣的 (一分四以前)。

12、主要取決於對其生意的理解。也可以說是信仰自己對生意的理解。

13、其實賣的時候不看成本也許能解決這個問題。平常心去不看成本不容易做到,平常人一般難有平常心的。

14、這麼無聊的問題 。難道下次我見到芒格時先問他:你用k線圖嗎?k線圖只能代表別人現在怎麼看(買賣)這只股票,和你的觀點本不應有關係的。如果誰還有問題,請先回到事物的原點 。

15、投資要心裡素質幹什麼?又不是玩命。

芒格也許真的心裡素質好,傳說曾經因為用margin兩年內虧掉大部分身價(大概70年代的時候)。所以有了只需要富一次的說法。芒格大概可以算富過一次半的人了 。

我好像上賊船了

1、老段,問個問題,最近我再次翻看《富爸爸窮爸爸》系列圖書,發現你走過的路和書上講的如出一轍,是不是你當時也是看過這系列書,然後一步一步現實的?最初成為一個投資大師的?

 段永平:我沒看過系列,只翻了一下第一本,大概意思明白。

就投資而言,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個初學者。

投資有點像圍棋,從20幾級到超一流9段的所有人都叫會下棋,可差別太大了。如果說巴菲特算是頂尖超一流9段的話,我大概也就剛好一段(因為姓段 )。

2、 段永平 我不謙虛,也不喜歡別人謙虛。我喜歡比較客觀的人,我自己大概也屬於這類人。

3、呵呵,很多年前俞斌有一次問我什麼叫「會投資」,我的回答就是這樣:和「會下棋」一樣 。我肯定會下棋,俞斌也就是會下棋而已 ,但確實不是一回事 。

4、 實話實說,

5、排名不分先後:巴菲特給股東的信、巴菲特名言錄、基業長青、韋爾奇自傳。有空還可以看:查理寶典、窮爸爸富爸爸。

6、簡而言之,好的企業文化可以讓企業少犯原則性錯誤,從而可以走得更遠。

7、good to great是難得的好書。《追求卓越》

8、很難判斷一個企業文化是否好,但看出不好的企業文化要容易的多。

9、保證不吃虧的辦法有時候就要佔點便宜。保證不再便宜的話有時會吃點虧。

10、農夫那不叫善良,那叫愚蠢。

 

11、我倒是發現好多喜歡玩遊戲的人都挺聰明的。

馬云不做遊戲是發現他自己玩遊戲太容易上癮了。

我本人很喜歡玩遊戲,而且是各種遊戲,包括網遊,也包括投資。

12、請教段老師,讓自己6-10歲的兒女每天玩網遊限制在1小時內的好辦法有哪些呢?

 段永平:規定如此而已。

13、投資陌生公司

多跑幾趟可能就能找到下手的地方了。如果還不行,那就再多跑幾趟。所以,先要有感覺才可以行動,機會成本太大。

 

14、看年報是瞭解企業的一個必經的路徑。

15、我認為,寫這種東西不應該查任何資料。不然就說明你還不瞭解公司,或找不到重點。

16、其實一般而言,絕大部分遊戲都是善的。如果不明白這句話,可以假設把所有遊戲都關掉會怎麼樣。那會增加很多社會不和諧因素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2

[轉載]中國銀行業未來三年的發展趨勢展望 世路勞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zlpl.html

中國銀行業未來三年的發展趨勢展望

 周行健 招商銀行戰略發展部 《銀行家》2011年 3月號

 

近年來,我國銀行業經歷了一段黃金發展時期,存貸款規模高速增長,盈利能力大幅躍升,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但是目前已經步入拐點,未來三年則將進入穩步發展期,存貸款整體高速發展將成往事,過高的資本消耗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銀行將開始體現其競爭優勢。

 

負債難度加大,信貸投放進入收縮期

 

存款負債難度加大

 

2004~2010年銀行業存款增速和波動幅度都較大,整體增速保持在16%~29%區間內;2011~2013年增速將會放緩,可能落在14.5%~18.5%區間內,且負債難度加大,「存款立行」理念或將重回管理層視野。一 是2010年監管當局時隔多年後重祭貸存比調控工具,未來持續運用概率較大。目前,多家股份制銀行都徘徊在監管當局設定的75%紅線附近,制約了放貸能 力,因而加劇了對存款資源的爭奪,負債難度將會加大。二是接下來的兩三年內,我國都將處於通脹壓力之下,緊縮貨幣將成為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取向,M2增速將由接近30%大幅回落至14%~17%,由此,企業派生存款增速將顯著回落。三是雖然我國已經進入加息週期,但加息幅度很難抹平實際上的負利率,加上居民理財意識的不斷增強,傾向把財富轉換為存款之外的其他形式,使儲蓄存款負債難度進一步加大。從結構上看,企業存款佔比波動幅度縮窄,而儲蓄存款佔比也將繼續延續其緩慢下降的趨勢;企業存款定活比將保持穩定,而儲蓄存款定活比與通脹的相關性更為明顯,活期佔比將有所提高。

 

信貸投放進入收縮期

 

近兩年,我國信貸急速擴張,而2011~2013年貸款增速將會顯著放緩,增速可能落在14%~17%區間內。這主要是因為:第一,未來三年我國信貸政策調控將進入信貸收縮期。中國信貸政策體現了很強的逆經濟週期性,以信貸增量/GDP增量來衡量,2000年以來,我國的信貸分為三個週期:2001~2003年為擴張週期;2004~2008年為收縮期;2009~2010為擴張週期;2011~2013年將進入到信貸收縮期。第 二,隨著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直接融資將會進入快速發展週期,比例會有所提高,從而擠壓間接融資的空間。我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佔比呈現明 顯的互相擠壓關係,2003~2007年當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發展相對較快時,銀行信貸融資比例呈趨勢性下降;2008~2010年當資本市場處於調 整階段時,銀行信貸融資比例呈趨勢性上升;接下來幾年預計債券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銀行信貸也將進入到緩慢增長階段。第三,在一系列自身內在約束下,銀行 信貸擴張也將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各家銀行都進行了再融資,但多家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並未明顯超出現有的監管要求;股份制銀行的存貸比大多徘徊在75%的監管紅線附近;監管機構加大了對表外資產的監管,銀行通過表外向企業的融資難以達到近兩年水平;並且目前銀行票據融資存量處於歷史低位,通過壓縮票據融資來「騰籠換鳥」空間已經十分狹小。

 

盈利能力微幅下降,盈利結構有望改善

 

息差提升並不能帶來盈利能力的明顯提高

 

2004~2010年,我國銀行業盈利整體增長較快,除去受金融危機影響的2009年,其他年份淨利潤增速基本都保持在28%以上,2007年曾高達到60%。未來三年我國銀行業依然是盈利比較穩定的行業之一,但行業增速難以達到2006~2008年的高增長水平,總體回落至12%~20%區間。影響銀行盈利水平變化的有息差水平、規模增長、非息收入、成本收入比和信貸成本等多種因子,在利息收入佔主導的盈利模式下,規模和息差是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一方面,加息、存款活期化以及議價能力提高有利於息差提升,從而對盈利增長形成正向驅動。經驗數據表明,息差的變化與利率週期完全一致,我國已經進入加息週期,未來三年利率預計至少繼續提高125基點。信貸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淨息差的提升也有較為明顯的影響。由於國家信貸調控以及銀行定價能力的提升,2010年我國銀行業定價水平已經恢復到了2007年的水平,接下來這一趨勢將得到延續。此外,通脹背景下,存款活期化傾向也會帶來負債成本的降低。

 

另一方面,信貸規模以及信用成本也將對盈利增長形成負向驅動。2009~2010年,信貸規模增長是銀行業績快速增長的最主要推動力,但如前所述,未來幾年我國信貸規模增速將有所放緩,回歸常態。更 為重要的是,未來1~3年信用成本上升將是大概率事件。一是未來通過撥備下降以實現對利潤的反哺不再可能,而且銀監會2.5%的動態撥備要求還會對利潤形 成負向衝擊。二是房地產貸款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很可能在未來三年內部分顯性化,不良額增加,進而侵蝕銀行利潤。

 

盈利結構有望改善

 

首先,銀行非息收入佔比將會提高。主要原因為:一是通脹背景下的存款活期化趨勢以及資本市場存在的向上機會,都將有利於銀行代理基金、理財、託管等 中間業務的提速。二是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未來幾年企業IPO、增資擴股、債券發行等將保持活躍。三是進出口國際貿易的穩步增長將拉動銀行結算結匯等 國際業務收入的增長。四是銀行卡發卡量繼續投放,卡均收入進一步增加,銀行卡相關收入也將實現較快增長。五是名義價格水平上升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商業銀行 支付結算等「傳統」中間業務收入增速加快。

 

其次,零售業務利潤佔比有望提升。主要原因為:一是多家銀行在2004年左右就已經開始進行戰略轉型,經過五六年的投入,有望在未來幾年厚積薄發開始進入收穫期。二是銀行極有可能將個人房貸利率上浮。2009年以來,一線城市房價漲幅高過一倍,目前房地產市場泡沫已現,銀行承擔的系統性風險較大,而房貸利率一直維持在七折或八五折水平,並沒有因承擔的風險加大而上調。這使得銀行在個人房貸業務上承擔的風險與所獲得的回報不成比例,違背風險定價原則。隨著貸款定價能力的提高,以及進行精確的利潤核算,各家銀行有望回歸理性狀態,上浮房貸利率。

 

再次,「量價齊升」將推高中小企業利潤在對公業務利潤中佔比。從量來看,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消費增長的加快,一大批中小型企業將會成長起來,其信貸需求將保持旺盛態勢。從價來看,一方面銀行不斷強化貸款定價能力;另一方面,相對大企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強,在貸款需求旺盛、供給受限的情況下,定價將會呈上浮趨勢。

 

資本壓力與日俱增,高資本消耗模式難以為繼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發展延續都是依靠風險資產規模擴張的資本消耗模式。雖然從2004年開始,我國銀行業經營管理進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但改革並沒 有扭轉中國銀行業的「速度情結」和「規模偏好」,經營中仍然注重業務規模和機構數量的增長,追求業務規模的擴大化、機構規模的大型化和市場廣度的拓展。各 家銀行在規模比拚中,使得信貸擴張對資本補充的「倒逼」時有發生,資本硬約束演變成「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狀況。但未來三年,我國銀行業面臨的資本壓力 將是前所未有的,高資本消耗模式難以為繼。主要原因為:

 

第一,監管當局繼續提高監管要求為大概率事件。巴塞爾協議誕生以來,監管當局日益重視對銀行資本的監管,使其成為吸收損失的緩衝機制,也成 為制約銀行業務發展的主要變量。2010年11月,G20首爾峰會原則上通過了巴塞爾協議III,而提高資本水平和質量是巴塞爾協議III的核心要義。根 據巴塞爾協議III,核心一級資本(包括普通股和留存收益)最低要求將從2%提升至4.5%;一級資本金比率將從4%提升至6%;此外,巴塞爾協議III 還引入了2.5%的資本留存緩衝和0~2.5%的逆週期資本緩衝。我國銀監會是加強監管的倡導者,也必將是踐行者。根據監管當局有關領導講話,我國銀行業核心一級資本要求為6%,一級資本要求為8%,系統重要性銀行總體資本充足率要求最高可達15%,必要時可達16%,並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2012年底達標。如果監管要求最終按此確定,應該說與巴塞爾協議III相比,無論是資本水平還是過渡期安排都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最終實施的標準可能會有所降低,但總體資本充足率要求在目前基礎上提高到11.5%~12.0%是非常有可能的。

 

第二,資本內生能力不能滿足新增信貸的資本索求。雖然未來三年信貸增速將顯著放緩,但仍存在較大的資本缺口。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銀行業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經 營管理機制尚未建立起來,雖然很多銀行運用了經濟資本工具,但並未像西方銀行一樣使經濟資本成為經營管理的主軸,結果是資本的價值創造績效不高,不能建立 起資本補充的自我實現機制。按照16%的年均信貸增速,至2013年,我國銀行業信貸規模將達到79.1萬億元,以65%的風險資產比率和 11.5%的資本充足率進行匡算,所需對應的資本將高達5.95萬億元。而目前我國銀行業資本存量總額約為3.65萬億元,按照銀行業保持15%的年均盈 利增速,並假設50%的分紅比例,通過內生渠道能夠解決1.5萬億元資本,仍存在約7600億元的資本缺口。

第三,進一步融資的空間非常有限。近年來,我國銀行業資本籌集渠道日益多元化,引進戰略投資者,上市融資,定向增發,配股,發行次級債務、混合資本債務、 可轉換債務等融資渠道相繼被監管當局放行並被各家銀行改採用。未來幾年,通過股票或債券等外源融資的空間將變得相對有限。

 

不良貸款難以繼續「雙降」,風險防範任務艱巨

 

資產質量改善或結束,潛在風險值得關注

 

未來三年,經濟的景氣程度、企業的盈利能力決定了銀行信用風險依然處於可控範圍,但近兩年過高的信貸增速以及潛在的風險點使得銀行業不良餘額和不良率均有可能出現小幅反彈,其中不良率可能升至2%以上。主要原因為:

 

第一,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整體償貸情況仍然存在重大隱患。據銀行業自查初步數據顯示,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貸款餘額大約為7萬多億元,佔全部貸款數據的17%,企業貸款的24%。融資平台貸款在未來兩三年可能迎來集中還本高峰期,對資產質量的影響很可能是慢性病。一是借款人未來可用於還款的現金流仍存在不確定因素。二是過度依賴財政性擔保,依靠第二還款來源覆蓋本息的貸款佔比約50%截至2010年8月末,地方政府為平台貸款提供的財政性擔保估值達3.6萬億元,其中有七個省的財政擔保在其2009年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三 是平台貸款償還週期長,還款相對集中。平台貸款中,八成是固定資產貸款,中長期貸款佔到九成以上,其中54%的貸款期限更是在五年以上,更糟糕的是,這些 貸款大多採取整借整還方式,風險集中並滯後顯現。四是機關法人性質的平台存在權屬責任不清問題。貸款項目借款主體不合規,財政擔保不合規,或償還有嚴重風 險,例如貸款挪用和貸款做資本金,佔比約26%,規模約為2萬億元。

 

第二,房地產市場步入高風險區域,按揭貸款存在系統性風險。我國銀行業與房地產業的相關性很高,近年來銀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2005年以來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目前,房地產類貸款在銀行信貸業務中佔比很大,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餘額9.12萬億元,其中按揭貸款及房地產開發貸款的餘額分別為6萬億元和3.12萬億元,在全部貸款餘額中的佔比分別為12.96%和6.76%,總佔比為19.7%。並且上市銀行的佔比普遍高於行業整體水平,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在15家上市銀行中,除華夏和南京銀行外,其他銀行房地產類貸款佔比都達到20%以上,其中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佔比分別高達31.95%和31.18%。美 國等無數前車之鑑表明,房地產市場變化對金融企業影響較大,房價大幅下跌會帶來地產商償債能力的下降和住戶違約率的上升。2009年以來,我國主要城市房 價漲幅較大,價格虛高、泡沫化明顯,已經脫離了大部分居民的真實購買力。未來三年內,特別是當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政策時,房價很可能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 如果跌幅度過大,房地產開發貸款和按揭貸款均存在較大的潛在風險。

 

第三,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部分行業和企業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加大。最近幾年來國務院連續出台了多項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嚴控「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發展,淘汰落後產能,防止產能過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教訓告訴我們,產業結構調整的風險將直接反映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銀監會在2010年中期對涉及落後產能企業的貸款風險排查表明,截至2010年7月末,有15個行業的124家企業有5000萬元以上大額貸款,涉及大額貸款餘額586.9億元,不良貸款率已達2.4%,高於大額貸款平均不良率1.4個百分點。此外,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沿海向內地省份轉移的過程中,對遷出地來說,不僅要關注遷移企業自身業已形成的風險,而且其上下游配套企業可能面臨生存危機;對遷入地來說,當地的低端產業將被擠出,也可能帶來一定的信用風險。

 

流動性風險不容忽視

 

一方面,近年來人民幣中長期貸款佔比一直呈上升趨勢,預計未來三年上升幅度雖有所放緩,但趨勢將以延續,而同時,存款又呈現不斷活期化特徵,這種存、貸款 期限結構的背離將使期限錯配風險加大。此外,許多銀行「規模情結」根深蒂固,熱衷於市場排名和份額,片面倚重時點規模考核,導致高息攬儲、違規吸存的現象 屢禁不止。這種以犧牲議價能力和風險控制為代價的短期化行為,不僅使監管數據失真,而且人為扭曲資金市場供求狀況,加劇銀行體系內流動性的波動。另一方 面,因匯率波動導致的外幣流動性緊張需要警惕。未來幾年,人民幣升值趨勢延續是大概率事件,由此,本外幣利差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企業對外幣貿易融資的需求 將更為旺盛,外幣資金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

 

競爭開始分化,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銀行將取得競爭優勢

 

由於單純追求市場份額的風險資產擴張模式不可持續,銀行業的黃金發展時期將進入尾聲,競爭將開始出現分化。戰略定位精準,經營靈活,在某些領域擁有更強的 實力,更好的產品,更多的財務、網點、技術和人力方面的資源,更順暢的管理架構,更短的管理鏈條、流程的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銀行競爭優勢有望得到體現。

 

大型股份制銀行穩步前行,部分銀行規模優勢可能得到體現

 

戰略方面,大型銀行推行全面發展的業務戰略,批發業務和零售業務齊頭並進,業務結構沒有明顯的偏重,其長期目標仍然是贏得在各個主要領域的優勢地位。如工行在原有批發業務優勢的基礎上,又提出發展成為中國第一零售銀行的戰略目標,並將中小企業金融業務也納入戰略視野。未來幾年,隨著區域經濟振興、城鎮化的推進和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型銀行經營規模的優勢有望得到進一步發揮。

 

資源方面,大型銀行擁有更多的網點和更廣泛的物理服務網絡,如農行2009年末境內機構多達23624家,擁有大型銀行中覆蓋範圍最廣泛的境內物理網絡和 數量最多的ATM;機構數量最少的交行也擁有2648家營業網點。受制於監管機構審批新設機構的限制,這一差距中短期內不會改變。大型銀行擁有更龐大的客 戶基礎,且目前的資本充足水平高於其他銀行,並且為國有控股銀行,籌集資本相對容易,廣泛的網絡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使其吸儲能力更為強大。

管理方面,大型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公司治理架構逐步完善,管理體系等改革探索甚至走在整個銀行業的前面。並且各家銀行都對風險管理進行 了整合,已構建起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大型銀行在風險管理技術、經濟資本管理技術、資產負債管理技術、信息技術等管理技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優勢。此外,各 家銀行也非常重視流程建設,正實施流程簡化和再造,逐步朝流程銀行目標邁進。

 

綜合而言,大型銀行具備推進全面發展戰略的基礎條件,未來幾年如果在資源配置、經營效率、風險管理等方面提到進一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可能得到顯現。

 

中小型股份制銀行開始分化,戰略轉型差異將決定其競爭優勢

 

戰略方面,限於資本約束以及網點擴張等方面的制約,中小型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全面拓展的業務發展模式進入瓶頸。很多銀行開始實施經營轉型,試圖把有限的資源 投入到未來成長前景廣闊,自身又具有相對優勢的領域中去,以構建相對獨特、專業的經營模式。如招商銀行從2004年就進行了零售轉型,開始打造零售領域的 競爭優勢;深發展則在貿易金融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優勢,零售業務在深圳等局部地區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資源方面,中小型全國性銀行經營網點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不同的銀行在不同的地區具有相對優勢,如招商銀行在深圳、浦發銀行在上海網點數量都相對較多,而在中西部地區以及三四線城市網點數量較少。這在區域經濟振興、產業轉移以及城鎮化加速背景下,是一個明顯的劣勢。中小型全國性銀行雖然客戶基礎普遍不能與大型銀行抗衡,但個別銀行在個別領域還是掌握了一定的客戶基礎,如中信銀行已經培育了一定的對公客戶基礎,特別是在汽車行業;招商銀行已經積累了一定的中高端零售客戶。此外,一些銀行的人力資源在同業中也具有較高的競爭力。

 

管理方面,近幾年,很多中小型全國性銀行都進行了組織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各家銀行都對風險管理進行了整合,基本構建了符合巴塞爾新協議的全面風險管理體 系。個別銀行在風險管理、資本管理、資產負債管理、流程優化以及信息技術等方面可能各有優勢。與大型銀行相比,中小型全國性銀行最大的競爭優勢是靈活的經 營機制、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高效的資源配置效率。

 

綜合而言,中小股份制銀行從粗放向集約轉型只不過是新一輪競爭的開始。各家銀行的競爭優勢不再簡單體現為市場份額和規模的擴張,而更多地體現在管理層面的提升。

 

城商行的競爭優勢將主要體現在區域市場內

 

戰略方面,除較少的城商行外,大部分仍將經營發展定位在本地區域,並在當地市場的金融總量上已經佔據了一定的優勢地位。如南京銀行、寧波銀行、長沙銀行等銀行貸款總量都佔當地金融機構貸款總量的第一位,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在當地也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資源方面,城商行脫胎於當地的城市信用社,大股東基本都為當地財政,在當地政府的關照下成長,對當地的企業經營更為熟悉和瞭解,長期以來也積累了大量的關 係客戶,因此,其政務金融和公司金融業務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並且城商行在當地的網點數量也較多,如上海銀行在上海的網點多達210多家,超過任意一家中 小型全國性銀行,包括總部在上海的浦發銀行。

 

管理方面,相對於全國性的商業銀行而言,城商行總行位於當地,具有相對更短的管理鏈條和管理流程,決策和管理相對更為高效。總之,城商行作為主要紮根於當地區域的金融機構,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地域、客戶關係及管理鏈條方面。雖然越來越多的城商行獲准在所在地以外的區域跨區經營,但除北京銀行等個別銀行外,城商行未來三年內在全國範圍內的競爭力有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39

[轉載]中恆集團業績高成長神話:奇蹟?謊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zrqj.html

 
中恆集團業績高成長神話:奇蹟?謊言?
 
中國股市總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發生,雖然垃圾股頻頻出沒、屢屢爆出業績巨虧乃至嚴重資不抵債的警訊,但是也不乏業績暴增的神話。近期因與山東步長總經銷協議紛爭而鬧得沸沸揚揚、股價因此兩度跌停的中恆集團就是一家近年來屢創業績增長奇蹟的上市公司。
雖然早在2000年就已上市,但是直到兩年多前中恆集團仍然是一家業績平平、並不惹人注目的上市公司:作為一家主板企業,2008年中恆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為4701萬元,這樣的業績即使在中小板、創業板市場也並不顯山露水,然而在此後兩年多時間裡該公司卻猶如脫胎換骨般華麗轉身、創造了驚人的業績增長奇蹟:
2009年中恆集團淨利潤12571萬元、同比增長167%、2010年該公司淨利潤39857萬元、業績同比增幅高達217%!兩年間該公司淨利潤增長了7.48倍!而且這種業績高增長的勢頭似乎並沒有減緩的跡象,在連續兩年業績高增長後今年上半年中恆集團再創佳績、其淨利潤34964萬元、同比增幅高達159%!
與業績超常規高速增長交相輝映的是,其股價也呈火箭般躥升之勢:08年中恆集團收盤價5.98元,上週五( 9月9日)復權價69.61元、較08年收盤價上漲10.6倍,今年以來最高價109.88元、股價最大漲幅17.4倍!同期上證指數漲幅37.2%,股價漲幅遠高於大盤同期漲幅。
業績持續快速增長、股價火箭般躥升,上市公司通過其經營活動持續為股東創造財富、提升股票內在價值,這無疑是價值投資者所夢寐以求的投資佳品。然而,號稱 「華夏第一績優股」的銀廣夏、業績高成長的藍田股份、東方電子……一個個曾經的業績暴增神話皆以破滅告終。中恆集團最近兩年多來業績驟增,是一個真實的奇 蹟,還是又一個由謊言堆砌而成的泡沫?
 
 
成長的困惑:利潤驟增、銷售收入、現金流為何顯巨額反差?
報表分析顯示,雖然09年以來中恆集團淨利潤驟增,然而,銷售收入、經營活動的淨現金流量並沒有出現同步增長,利潤增速與收入、現金流表現出巨大的反差:
 
1.銷售收入增速為何遠低於利潤增速?
2010年中恆集團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較08年增長7.48倍,然而,同期其銷售收入由2008年的62817萬元增長至2010年的142570萬元、僅增長1.27倍(詳見表一),銷售收入的增速遠低於淨利潤的增速。
           表一、中恆集團最近三年收入、利潤情況   單位:萬元
項目
2008
2009
2010
增長(倍)
營業收入
62,817
71,240
142,570
127%
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
4,701
12,571
39,857
748%
銷售淨利潤率
7.5%
17.6%
28.0%
2011年中報數據也顯示出類似的特徵: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59%,銷售收入增長率為98%(詳見表二),銷售收入增長率也顯著低於其淨利潤增速。
           表二、中恆集團今年中報收入、利潤情況   單位:萬元
項目
2011-1H
2010-1H
同比
營業收入
75,203
37,905
98%
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
34,964
13,503
159%
銷售淨利潤率
46.5%
35.6%
通常而言,一個企業通過提高銷售毛利率、銷售淨利率,可以使其在短期內淨利潤的增幅顯著高於銷售收入的增幅,但是,長期而言,企業的淨利潤的增長依賴於銷售收入規模的增長,一個企業很難持續多年使淨利潤的增速大幅高於其銷售收入的增速。
中恆集團過去兩年多間,淨利潤的增幅數倍於其銷售收入的增速,其銷售淨利潤率由2008年的7.5%上升至2010年的28%、今年中期進一步攀升至46.5%。中恆集團主營業務為中藥和房地產,今年中期收入和利潤主要來源於中藥業的產品血栓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中期滬深兩市48家中藥業上市公司的平均銷售淨利潤率為13.9%、中恆集團以46.5%的銷售淨利潤率位列榜首,其銷售淨利潤率不僅大幅高於中藥業平均銷售淨利潤率、為同行業銷售淨利潤率的3.35倍、而且也顯著高於位列第二、去年以來因產品價格大幅上調而使銷售淨利潤率大幅上升的東阿阿膠35.1%的銷售淨利潤率。表三列示了今年上半年中藥業銷售淨利潤率前五名的上市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深陷造假質疑風暴的紫鑫藥業赫然在列,其以30.1%的銷售淨利潤率位列第四。
表三、今年上半年兩市中藥業銷售淨利率前五名企業  單位:萬元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營業收入
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銷售淨利率
600252
中恆集團
75203
34964
46.49%
000423
東阿阿膠
127999
44953
35.12%
002275
桂林三金
52035
16685
32.07%
002118
紫鑫藥業
37035
11144
30.09%
002287
奇正藏藥
31727
8330
26.26%
 
從該公司公告及公開報導來看,09年以來中恆集團主導產品血栓通的出廠價格並未大幅上調,為何其銷售淨利潤率出現了如此驚人的上升?
淨利潤增速與收入增速之間反差巨大,淨利潤的超常規增長主要來源於銷售淨利潤率的提升,銷售淨利潤率持續多年大幅攀升、且遠高於同行業的水平,中恆集團異常亮麗的業績表現堪稱奇蹟!
 
2.經營現金流量淨額為何持續多年遠低於淨利潤?
由於企業的成本費用中包括了折舊、攤銷等非付現項目以及不計入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財務費用等支出,通常而言,利潤增長質量較高的企業的經營現金流量淨額一般應高於淨利潤額,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多年的累計數據尤其如此。
中恆集團歷年的財報數據顯示,儘管其09年以來淨利潤驟增,經營現金流量淨額卻遠低於淨利潤:2009年和今年上半年經營現金流量淨額均為負數,2010年經營現金流量淨額19173萬元,也僅相當於其當年淨利潤的48.1%。09年-11年上半年的兩年半間,該公司累計實現淨利潤高達87392萬元,在此期間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合計僅為11355萬元,兩年半年間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僅相當於同期淨利潤的12.99%!(詳見表四)
表四、中恆集團09年-11年上半年淨利潤與現金流量  單位:萬元
項目
2009
2010
2011-1H
小計
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
12,571
39,857
34,964
87,392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2,808
19,173
-5,010
11,355
現金/利潤
-22.34%
48.11%
-14.33%
12.99%
註:上表中「現金/利潤」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之比
進一步分析發現,剔除非經常性因素後該公司2010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實際上也為負數。該公司2010年其他應付款大幅上升,10年財務報告對此解釋稱:「其他應付款期末比期初增加462.55%,主要為報告期內製藥公司收到山東步長醫藥銷售有限公司銷售保證金30,000 萬元影響所致」。
該公司2010年下半年與山東步長簽訂總經銷協議,並向山東步長收取了30,000 萬元的銷售保證金。這種銷售保證金的收取屬於一次性現金流量(實際上該公司目前已與山東步長解除總經銷協議並承諾全部退還3億元保證金),剔除這一非經常性現金流入後,中恆集團2010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10827萬元,兩年半間經營活動累計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8645萬元。
兩年半間業績高速增長、累計實現淨利潤87392萬元!連續兩年半間經營現金淨流量為負,累計經營現金流量淨額-18645萬元!利潤成長與經營現金流的驚人反差,以及利潤與銷售收入之間巨大的反差,不能不令人心存疑慮。
 
 
11年中報現金流簡析:稅費不實、巨額資金被關聯方佔用?
現金流量表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恆集團在淨利潤大幅增長的同時,經營現金流卻出現赤字的主要原因是,當期「支付的各項稅款」和「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大幅上升所致(詳見表五)。
表五、中恆集團11年上半年經營現金流出項目  單位:億元
項目  
 本期金額
 上期金額
同比
 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
5.22
5.96
-12.5%
 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
0.51
0.39
30.8%
 支付的各項稅款
2.99
1.52
96.9%
 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3.42
0.13
2475.3%
 現金流出小計
12.13
8.00
51.7%
進一步分析發現,該公司當期相關稅費支出疑點叢生、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很可能涉及關聯方佔用巨額資金。
 
1. 增值稅繳稅依據不足,巨額稅款繳給了誰?
根據該公司當期城建稅額及計繳標準,可以計算出當期該公司繳納流轉稅額為9783.6萬元、由此進一步計算出其當期繳納的增值稅9039.9萬元。(詳見表六)。
 
表六、中恆集團11年上半年繳納增值稅計算  單位:萬元
項目
流轉稅計算額
其他流轉稅
增值稅
金額
9783.6
743.7
9039.9
           
註:上表中,其他流轉稅包括營業稅732.4萬元和消費稅11.3萬元
明細數據顯示,該公司期初未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金餘額高達17191萬元,而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5202.6萬元,即使該收入全部來自增值稅率為17%的醫藥銷售收入(該公司部分收入來自房地產、不屬於增值稅應稅收入),當期產生的銷項稅額僅為12784.4萬元,遠小於期初留抵稅額17191萬元,因此,即使該公司當期採購原材料等的進項稅額為0,該公司當期也根本無須繳納增值稅。
令人費解的是,期初有巨額留抵稅額、以當期銷售額計算根本無須繳納增值稅,為何繳納了增值稅9039.9萬元?其繳稅依據何在?如果根本沒有繳稅,那麼巨額資金又流向了哪裡?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皆按流轉稅的一定比例計繳,因此,可由城建稅等及相應的計繳稅率計算當期發生的流轉稅額,由此計算 出來的結果應該保持一致。然而,筆者在計算後發現,根據地方教育費附加及其計繳標準計算出的流轉稅額異常偏高(詳見表七)。這也反映出該公司稅費核算之混 亂。上述分析中,筆者採用了按城建稅計算的流轉稅額,該金額與按教育費附加計算的金額相近。
表七、中恆集團11年上半年流轉稅計算差異大  單位:萬元
 
項目(11中報)
本期發生額
計繳標準
流轉稅計算額
城建稅
684.8
應交流轉稅7%
9,783.6
教育費附加
299.5
應交流轉稅3%
9,982.7
地方教育費附加
183.4
應交流轉稅1%
18,340.3
 
2.繳納稅款不實、實際繳稅金額遠低於報表數?
利潤表及相關附表顯示,今年上半年中恆集團「營業稅金及附加」1911.4萬元,包括營業稅及城建稅等附加稅費;所得稅費用6456.2萬元、其中當期所得稅費用6456.2萬元;在管理費用下發生的房產稅、印花稅等稅金307.4萬元。
即使中恆集團上半年繳納增值稅9039.9萬元屬實,考慮當期應交稅金餘額變化,由此計算出該公司11年上半年繳納的各項稅金總額為16888.7萬元(詳見表八),計算結果遠低於該公司當期現金流量表中顯示的「支付的各項稅款」29853萬元的報表金額。
 
表八、11年上半年支付的各項稅款計算額  單位:萬元
項目
金額
營業稅金及附加
1,911.4
當期所得稅
6,456.2
管理費用中的房產稅、印花稅等
307.4
增值稅
9039.9
應交稅費餘額變化(不含增值稅)
826.2
當期支付的各項稅款
16,888.7
 
註:上表中增值稅額是計算的當期實際繳納的增值稅,因此無須對應交稅金餘額進行調整,其他各項是當期發生的稅費,在計算當期實際上繳稅款時、須對餘額變化作調整
利潤驟增,經營現金流卻現赤字,大量現金上繳國庫啦。可是,分析卻表明,該公司實際上繳稅款可能遠低於其報表顯示的數字。賺的錢去了哪裡?豐厚的盈利是否貨真價實?還是所賺的利潤根本就子虛烏有?
 
 
3. 房地產預繳稅款長期掛賬,虛增利潤?
一般而言,除應交增值稅因為有進項稅金、餘額可能為負數外,「應交稅金」其他稅項的餘額通常為正數。房地產業務鬚根據預售房款預繳稅款,在商品房尚未辦理 結算手續、結轉銷售收入前,因收入尚未實現,當期預繳的稅款不直接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等項目,萬科等房地產企業將該項支出先計入資產類科目。根據中恆 集團歷年的財務報告,中恆集團將預繳稅款以負數計入「應交稅金」。
無論計入資產類科目還是計入「應交稅金」科目,根據收入成本匹配原則,當企業相關房地產銷售實現並確認收入時,應將其前期預繳的房地產稅款(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城建稅等)結轉至「營業稅金及附加」等成本費用項目。
中報顯示,儘管該公司預收賬款餘額由期初的4405.9萬元下降至期末的1529.5萬元,其以負數計入應交稅金-城建稅等項目下的餘額卻由2273.8萬元上升至3689.2萬元。
假設該公司期末預收賬款1529.5萬元全部為預售房地產價款,而該公司為此預繳的部分稅費卻高達3689.2萬元!預繳稅費遠高於預售房全部價款,這意味著你預售100萬元房款,須為此預繳200多萬元的稅金!稅負如此之高,恐怕所有的房地產公司都得破產!
很顯然,仍然以負數在「應交稅金」項下掛賬的預繳稅款對應的房地產項目很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及以前年度就已實現銷售收入,中恆集團遲遲未將其結轉至「營業稅金及附加」等成本費用項目,有明顯的虛增利潤之嫌。
表九、11年6月末部分應交稅金項目餘額  單位:萬元
項目 (2011中報)
 期末賬面餘額
 年初賬面餘額
賬面餘額變化
城建稅
-1,833.7
-1,112.5
-721.2
土地增值稅
-745.3
-539.2
-206.0
教育費附加
-780.9
-474.7
-306.2
地方教育費附加
-329.3
-147.3
-182.0
 合計
-3,689.2
-2,273.8
-1,415.4
預收賬款
1,529.5
4,405.9
-2,876.4
 
 
4.應交個人所得稅離奇激增,拖欠稅款還是核算混亂?
今年中報附表顯示,6月末該公司應交個人所得稅餘額2329.9萬元、較年初增加2273.7萬元(詳見表十)。
表十、11年6月末應交個人所稅項目餘額  單位:萬元
項目 (2011中報)
 期末賬面餘額
 年初賬面餘額
當期增加額
個人所得稅
2,329.9
56.2
2,273.7
工資薪金所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由企業代扣代繳,企業作為扣繳義務人應將每月所扣的稅款在次月七日內繳入國庫。因此,如果中恆集團沒有拖欠稅款的話,期末賬面上應交個人所得稅餘額應該是其最近一個月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款。
然而,根據現金流量表,其今年上半年「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5086.4萬元,其中包括為職工交納的「四金」等(約相當於工資總額的60%多),扣除為職工繳納的「四金」,上半年全體員工的工資總額約為3176萬元。
半年向全體員工發放的工資總額不過3176萬元、一個月扣繳個稅竟然高達2329.9萬元!你相信嗎?反正我不敢信。
以中恆集團2010年末在職員工總數2446人計算,該公司今年上半年人均月發放工資2164.10元、略高於2000元的個稅起征點。因此,2329.9萬元應繳個人所得稅不可能是一個月內代扣的稅款。如果這一數據屬實,則意味著該公司可能長期拖欠代扣代繳的稅款,也意味著其年初該項數據不實。如果該數據有誤,結合筆者前文指出根據其附加稅費計算流轉稅結果出現的自相矛盾之處,則意味著該公司涉稅數據的核算可能相當混亂。
 
 
5. 其他應收款異常,隱瞞關聯交易、巨額資金被關聯方佔用?
 
其他應收款驟增
11年中報現金流量表顯示,上半年中恆集團「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3.42億元、遠高於上年同期的1329.7萬元,報表附註對此未作解釋。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經營性應收項目」上半年增加3.39億元。結合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及其補充資料分析,上半年該公司「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他應收款」大幅上升,期末「其他應收款」餘額33155萬元,較上年末增加22132萬元。
 
神秘的「肇慶醫藥物流項目」
對於其他應收款的大幅上升,中恆集團今年中報解釋稱:「其他應收款較期初增加236.46%,主要為報告期內預付肇慶醫藥物流項目往來款影響所致。其他應收款中無持有本公司5%(含5%)以上股份的股東單位款項。」
中恆集團將「預付肇慶醫藥物流項目往來款」作為其他應收款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那麼其影響金額至少應該相當於當期其他應收款增加的一半以上即11066萬元以上。然而,中報附註同時稱:「其他應收款餘額前五名單位欠款合計56,495,268.76 元,佔全部其他應收款總額的31.33%」。在其報表附註列示的當期前五名其他應收款欠款單位中,也未見「肇慶醫藥物流項目」或類似的單位。
前五名其他應收款欠款單位合計欠款5649.5萬 元、「預付肇慶醫藥物流項目往來款」是其他應收款增加的主要原因,前五名欠款單位中未見肇慶醫藥物流項目相關單位名稱,這種自相矛盾的表述說明了什麼?難 道中恆集團將「預付肇慶醫藥物流項目往來款」化整為零、記錄在多家單位的名下,以至未在前五名中現身?如果是這樣,其目的又何在?要拔開迷霧,還需要從 「肇慶醫藥物流項目」著手。
「肇慶醫藥物流項目」是中恆集團的投資項目嗎?該公司最近三年的所有公告以及歷年的財報中均未提及該投資項目。那麼為什麼會有大筆資金流向該項目呢?由於 大幅增加的「其他應收款」在現金流量表上反映為「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初步判斷該款項是由該公司當期對外支付的、與該公司正常的購銷業務貨 款無關的項目的付款。
該款項由中恆對外支付、既非投資款、也與正常的購銷業務無關,那麼,該款項的性質要麼是資金拆借,要麼是保證金之類的款項。上半年中恆集團為什麼會發生如何大額現金支付呢?為何要將該款項化整為零呢?
 
關聯方現身
通過網上搜索發現,肇慶市政府網上一則2010年5月的新聞稱:「中恆保宇」近142億項目落戶高新區、該項目全稱為「中恆(大旺)國際生物醫藥物流產業基地」 ,該項目應該就是中恆集團今年中報所稱的「肇慶醫藥物流項目。」
分析表明,新聞所稱的「中恆保宇」是中恆集團的第一大股東的實際控制人原廣州保宇實業有限公司,2010年6月該公司更名為「廣州中恆集團有限公司」。
該公司2010年報稱: 「公司第一大股東廣西中恆實業有限公司之控股股東廣州保宇實業有限公司更名為廣州中恆集團有限公司」。
由於「肇慶醫藥物流項目」 全稱中恆(大旺)國際生物醫藥物流產業基地,相關報導將該項目投資方指向中恆保宇,公開報導也顯示,中恆集團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許淑清多次出席中恆(大旺)國際生物醫藥物流產業基地項目的活動。由此不難判斷,「肇慶醫藥物流項目」正是中恆集團實際控制人的投資項目。
圖: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係的方框圖
 
           2009年報                           2010年報
 
 
刻意隱瞞關聯交易、巨額資金被關聯方佔用?
中恆集團今年中報關聯交易中,並沒有列出其與實際控制人投資的「肇慶醫藥物流項目」的關聯交易情況,在「其他應收款」項目註釋中也聲稱,「其他應收款中無持有本公司5%(含5%) 以上股份的股東單位款項。」雖然「預付肇慶醫藥物流項目往來款」是該公司當期其他應收款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其列示其他應收款欠款前五名單位中, 並未見「肇慶醫藥物流項目」或類似的單位、顯示該公司很可能將「預付肇慶醫藥物流項目往來款」化整為零、掛賬於多家單位的名下。種種跡象顯示,該公司刻意 隱瞞與大股東投資的「肇慶醫藥物流項目」之間的關聯關係,關聯方很可能佔用了其巨額資金。
對於中恆集團2010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進行簡要分析,也發現疑點叢生,限於文章篇幅,筆者在此不再展開。
 
2008年 以來,兩年半間中恆集團業績持續高速增長、連續兩年半間經營現金淨流量持續為負。高速增長的利潤與經營現金流、銷售收入增速之間現驚人的反差!現金流分析 顯示其財報疑點叢生、稅務核算混亂、實繳稅款可能遠低於報表數、刻意隱瞞關聯交易、巨額資金很可能被關聯方佔用!行筆至此,掩卷沉思,不能不令人心存疑 慮,尤其是在一個業績增長神話屢屢破滅的市場!
兩年多來業績持續高增長的中恆集團,一個奇蹟的創造者還是一個謊言的編造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32

[轉載]財富一定是虛擬的!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hg.html

A股的故事,和當年的大躍進有多少相似呢?我想,這個問題,沒多少人思考過。最重要的是,經歷過大躍進的人估計沒多少在參與今天的市場。人的本性總是週而復始的表現。
 
股票投資與財富的關係。說實話,我沒搞清楚。也沒學習過經典理論。無奈,只得自己慢慢琢磨。
 
先說一個題外話。淨資產超過100萬美金的家庭在美國什麼情況呢?西方社會最有錢的是老頭。據說加拿大滿大街開寶馬奔馳的都是老頭老太太。所以,年齡段 55歲以上的人群是最富有的。據wsj報導,2006年的數據顯示,在55歲以上年齡段的家庭中,淨資產超過100萬美金的家庭比例僅為2.4%左右。百 萬美金在美國不是小數目!
 
中國近幾年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火爆誕生了太多的富翁,我前邊的文章提到過。可以來算一筆簡單的賬。過去2年的牛市,A股流通市值增加大概8萬億。扣除新 股發行和機構客戶的因素(基金投資者可以折算為個人投資者),則個人投資者市值增加大概為5萬億(大數估計吧)。我們假定1000萬個人投資者數目(較公 告的大大打折了,較為符合邏輯)。再假定二八原則存在,則200萬投資者分享了4萬億的市值增加。這是實際的財富增加,當然的前提是,只要你變現。則單個 投資者的財富均值為200萬人民幣!
 
房地產的市場情況過於複雜,我無法去粗略估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城市中居住的人群相當數量分享了這種財富增加。當然的前提也是如果變現的話。以上海為 例,100平米的住房目前的市值在150萬元均價左右。以最魯莽的假設,房地產同樣可以產生200萬戶的200萬人民幣淨值的富翁人群!
 
看來的確是好事情啊。通過炒房子、炒股票,我們的富裕人群迅速超越美國!問題來了,如果貨幣是自由兌換的話,假定遷徙是無成本的,我們把國內富裕的這 400萬戶人群全部移植到美國,又將是何情形??這種假設的結果的無答案,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上邊所計算的富裕情況要大大的打折扣。因為如果人群都去 變現,那麼財富就沒有了!!!
 
很奇怪吧。你的財富依賴於我的財富,而我的財富依賴於你的財富。這就是財富幻覺!或者說,泡沫幻覺。能不能全部變現,是這種財富是否真實的一個重要檢驗標準!
 
如果您還有任何暫時沒弄明白我的言論的話。我們可以做一個最武斷的假設。我們假定上海指數明天是2萬點,現有人群的財富增殖增加到15萬億。則會出現 200萬戶有淨資產超過600萬元人民幣的群體。600萬元,基本接近90萬美金吧。就是說,我們創造出了,和美國一樣的富裕人群存在。你一定不相信這個 故事。呵呵。因為,你知道,我在做一個騙小孩的遊戲。同樣的道理也存在於房地產市場。
 
我的結論,就不說了吧。因為,我這般歪理邪說,很可能是錯誤的。當然,最好不要影響您繼續創富的動力。如果淨值到100萬美金的話,你該佩服一下自己:我很幸福了,享受生活吧。當然,最好換一半成美金。呵呵。
 
茶餘飯後,一個閒人,瞎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