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債券回報非我們認識的低-香港經濟日報20120507

1 : GS(14)@2012-05-13 17:40:23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3141201248343196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60

蔡東豪 - 這個名字我認識得太遲了

1 : GS(14)@2013-07-29 10:20:15

http://pulpwriter.mysinablog.com ... e&articleId=1266724

  告別原復生、孔少林,精電國際(00710)行政總裁蔡東豪心癢癢重過筆耕的日子。可惜辛辣不再,連他自己都承認,原復生不能復活,因為多了精電這個包袱,加上年紀大了,添了幾分「人性」,顧慮亦多了。


  學懂了從他人角度看事情後,他更心痛散戶們仍然盲目入市,他希望投資者能借鑑5位「金錢之王」的投資經驗,學會獨立思考,並掌握強者們的「成功竅門」,真正做一個擁有一身好武功的醒目散戶。


  他堅信學習別人成功之道再加上深入分析,是正確的投資之道。可惜財經演員充斥於市場,他憂慮投資者誤以為投資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對投資掉以輕心。本着把投資者「再教育」的「私心」,明知任重道遠,蔡東豪亦甘願重披戰衣!


  蔡東豪等同原復生、孔少林、余就風,3個角色建構了其前半生,一個甚具爭議又非常精采的前半生。


  或許「財經演員」一詞太深入民心,原創者蔡東豪予人囂張、不可親近的印象。商業電台那段不快經歷過後,他埋手寫作,他說要以更開放的態度重新認識投資,在《金錢之王》序言中,更引述著名德國首相卑斯麥一段話:「即使蠢材也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從人家的經驗學習美妙百倍。」


  他說:「個人喜歡投資及寫作,將兩件事併合一起,變成我的興趣。出書沒有甚麼目的,也不是為賺錢。我想用不同的身份去了解這些叻人的想法,最想了解他們如何思考。」


  透過訪問葉維義、林少陽、鍾民穎、陸東和陳鎮洪5位王者,他掌握了:「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投資風格。」兩年多後,蔡東豪撰寫了《金錢之王》續集,訪問了鍾民穎、王健漳、洪錦標、陳仰宗、雷剛和敖正明等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經理,又從中學習了獨特的3大投資心法。


把寫作投資興趣結合


  他認真地說,「作為一個投資者,我有一個抱負,寫《金錢之王II》時,想法更具體,要寫另類投資,包括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兩個範疇在近幾年很流行,由於工作上遇到不少,所以很想了解他們究竟在做甚麼。這些人會用盡辦法令你不去寫他們,對冲基金願意接受訪問,他們肯定有問題,因為他們沒理由想給你知道他們在做甚麼。」


  至於他們買對哪隻股票,一點都不重要,「他們10年、20年內一定有錯,也一定有對,你去找出他們是如何分析、用甚麼框架、甚麼工具,不是比那隻股票選對與選錯更有價值嗎?一個投資者作長期投資,若贏面達51%,已經贏很多錢,短時間內很多情況及因素會影響結果。」


  《金錢之王II》序言是這樣寫的,「寫作是我的興趣,除了是一種享受,還有追求知識的目的,寫作過程不單是寫,還要學。寫作吸引我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個吸收、融會、表達的過程。我對另類投資充滿好奇,另類投資的基金經理彷彿在呼風喚雨,彈指間支配市場方向。他們行事神秘,無時無刻爭取把每一市場細節變為投資機會,千方百計確保自己的一舉一動在公眾視綫下隱形。」就是因為要滿足好奇心,他才會催生《金錢之王II》。


謙卑求真心理定輸贏


  訪問5位對冲基金界的王者後,蔡東豪說自己有很多得着,亦學習了不少,他不止一次發自內心地稱讚道:「那幾位王者真是很厲害,每次訪問後都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很無知,所知的事實在太少。最初以為他們各師各法,後來發現原來都有3個共通點:謙卑、尋真的好奇及絕佳的心理素質。」


  他直言:「謙卑及對事物的好奇心,我想我是擁有的,至於心理質素,有可能做不到。我曾經高度懷疑過自己是否可以從容面對壓力,我曾經面對壓力(如離開商台),但卻受影響,我認為這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間,而他們卻處理得好好。」


  何謂謙卑?蔡東豪口中的謙卑與字典裏的謙虛,不自高、不自大的意思不一樣,有其深層意思。他這樣形容謙卑:「不是那些行出來說,『各位大佬俾下面』的那種,而是懂得接受市場的無常,接受自己有很多不足,要在不完美的世界裏作出決定,要曉得接受錯誤。拉長來說,錯少過對已經很不錯。」


做錯決定最緊要認錯


  他深信懂得認錯是人生大道理,但不是人人做得到,「人生總有做錯決定的時候,『補鑊』一定有,最重要是認錯。就算事情不清晰都不要拖,先去做,在過程中自會找到方向。至於投資決定會不會贏,雖然結果不能預料,卻會盡量做好功課,這就是謙卑。」


  去年8月是投資界驚濤駭浪的1個月,波動之大是近年罕見,面對百年難得一遇的事件,走在前綫的對冲基金如何自處?Hindsight對冲基金公司創辦人之一鍾民穎說:「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遇上8月風暴,所有行之有效的投資策略一律失效,當優質藍籌如新鴻基地產(00016)股價無緣無故在1日內下跌一成,甚麼投資理論都徒然。」


  他續說:「在風暴來臨時亦錄得虧損,說實話風暴中最波動的一天,霎時間我們不知道要怎樣應付,最後決定還原基本步,重看基本因素,認為有不少股份值中得購入,在低位入市,最後收窄虧損。」


  由於對冲基金追求絕對的回報,積極地採取不同投資策略來爭取利潤,現實中基金經理和投資者都有七情六慾,容易受到身邊事情影響,想得愈多,愈容易犯錯。鍾民穎的例子,正是蔡東豪口中謙卑的絕佳憑證。


賣命式貼市未必最好


  第二項投資心法是好奇心,「有些人每天營營役役,但做事馬馬虎虎;有人永不言倦地去尋真,在尋真過程中練就一身好武功,就好比和尚仔每日擔水,師傅從不教功夫,都可以練成一身好武功。」


  第三項最重要的是心理質素,「我感覺到他們大部分都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和生活平衡,回到家睡得穩,這就是心理素質。有些人會將工作帶回家,不能脫離工作,每分鐘都要看Bloomberg機追着市場走勢,每分鐘都要賺錢。」


  他續說:「這方面多位王者都認為是『碎料』,股價下跌該如何是好?做股票的,最慘是沒有交出亮麗成績表,他們卻接受現實。所不同的是,叻人同樣會看Bloomberg機,卻不是分分鐘去想,看後會盤算未來3至6個月該如何部署,油價升到每桶140元又該如何,這才重要。」


心理質素等同抗壓力


  蔡東豪將心理質素等同於抗壓能力,他語重心長地說:「他們可以把壓力處理好好,有些人面對壓力可談笑自若,這些人比正常人叻,亦是成功的最大因素。以離開怡富資產管理,自立門戶的鍾民穎為例,雖然賺很多錢,但生活卻很簡單,如每天乘火車回家,他有自己一套life style,不愛炫耀。」


  又例如,常興(合隆)企業的掌舵人陳仰宗,他是恒隆集團(00010)創辦人之一陳曾燾兒子,他其實可以做二世祖,其專業管理的家族辦公室是全香港搞得最好的,陳仰宗接受蔡東豪訪問時說,他是投資在一個人身上,是投資在「一整個人」,不能劃分上班的他和下班的他,因為基金經理在上班以外的生活直接影響他上班時的工作表現。他的經驗是,婚姻不美滿的對冲基金經理,他的表現多數受到影響。


稱止蝕止賺說易行難


  曾經化身原復生,為廣大投資者拆解上市公司「蠱惑」招數的蔡東豪,被廣大散戶視為「投資大師」,他撰寫的《原氏物語》更成為投資者必讀的「天書」。蔡東豪卻說,自己在投資上與一個普通散戶無異,即使經常向叻人偷師,卻沒練成一身好武功。


  他坦言,在投資上自己曾交了不少學費,講就識得講,「要止蝕,賺3倍繼續hold住……實際上卻做不到。」 這樣的真相真教人意外!縱使不精於投資,他仍然努力研究如何去做一個精明的投資者。他問:「你有沒有聽過有散戶賺10倍?」還未回答,他已搶先說「沒有」,因為賺30%後,他們就覺得要走,升少少就急着放。散戶輸錢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不緊張小數目,輸掉數百元也覺得不打緊,他們都會想,輸幾百元只是小數目,橫豎幾百元不會讓我發達。


披露投資交專人打理


  你知道嗎?超級富豪不單緊張幾千以至幾億元,即使只是幾百元亦會計較,關鍵是不作無謂浪費。要不作浪費就要做足功課,更要像多位王者般,要接受自己的不足,接受世事無常,接受你要人幫手的事實。


  投資者要反省,為何基金經理可以賺十幾倍?蔡東豪認為,「基金經理的信念較強,他們買股票時有一定的理據支持,當這些故事及大環境仍然繼續,就沒理由要賣。結論是,散戶和成功投資者的分別在於心理質素的不同,而質素可能有些少與生俱來,卻又一定經過後天訓練。」


  說到投資他可以滔滔不絕三數小時,但向他討教投資秘技,他一臉歉意地說:「識寫好的分析文章,不代表做分析會很叻,我亦可能會犯下所有投資者會犯的錯誤。」更匪夷所思的是,他甚少投資,反而將投資工作交給基金經理。蔡東豪不好意思地說:「實不相瞞,在9位《金錢之王》的被訪者中,有一個已經成為我的投資顧問。我寧願相信專家的意見,你要記住,怡富、富達後面有個人,要看那人是誰,因此認識基金經理的一切更重要。」


----------------------------------


原復生消失的原因


  財經演員一詞令「原復生」的名字「享譽」財經金融界,他鮮有向外界剖白「財經演員」一詞意念的源由。


  蔡東豪說:「從前當分析員時,有記者來電詢問市況,翌日打開報紙看見自己的名字,以為好醒,卻被老闆『照肺』。他問:為什麼你有真知灼見不是向客戶說,而是向廣大市民說?細想起來,當時老闆的話實屬當頭棒喝,證券行的客人付佣金為了聽專業意見,即使有意見應先給客戶提供。再仔細分析,願意與市民分享真知灼見的又是甚麼人……」


忍痛封筆為精電着想


  「股市跌500點,我哪裏會知跌市原因?為何天天都有人發表對後市的看法?除了報道新聞外,還可說甚麼?我真的不懂,這不是財經演員是甚麼?」


  他一直堅信,專欄作者是一門孤單的工作,所以明知「財經演員」一詞會惹來市場極大的迴響,或許會開罪不少人,他卻堅持「從心出發」。然而,命運卻不由人掌控,當年齡漸長,心智漸成熟,再背負精電這包袱,原復生不可以再存在。


  他說:「今天不能再做原復生,永遠都不能做,因為今日有包袱,今日有精電,如果我做任何事,無論在公在私,令到精電不便,這是對精電不公平,我會說不如不要搞那麼多事情。你的說話可能很有道理,但是有人不喜歡。知道嗎?別人要『逼供』很容易,他不殺你卻殺別人,最慘的是,那個人是你不認識的,何必呢!若有人因此而攻擊精電,更加不值得……經過仔細衡量,只有為原復生劃上句號才是最完美的做法。」


  原復生是本港第一個稱股市分析員為財經演員的人,而財經演員一詞曾令「對號入坐」的大市分析員甚為不滿,他卻無動於衷,還理直氣壯地說:Who cares?到底當年他哪來大膽「封號」的氣慨?「財經演員」源起又是甚麼?


借用科斯托蘭尼智慧


  原來他早已在專欄中解畫。他當時建議投資者閱讀《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作者為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股神從來不願意提供投資建議,認為投資建議是銀行和其他利益團體向公眾兜售股票的手段,關鍵在於投資者要在投資過程中作出冷靜和理性的分析,亦要因應自己條件作出適當調整。


  書中有一節以「分析家的荒唐詞彙」為題,他認為股神才是原創者,他不過是拾人牙慧。


  在《原氏物語》中,原復生指,近年香港冒起一群財經評論員,他們活躍於不同媒體,對大市走勢、個別股票素質、利率前景等,經常發表即時評論,部分比較突出的,更成為財經評論員中的明星。


為財經演員普及憂心


  「劇本是千篇一律,股市或起或跌,發生的事情大同小異。觀眾要認清楚的是,他們只是演員,對同一個劇本有不同演繹而已。如果希望從他們口中得到賺錢秘笈,那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他認為,將某類人模式化(stereotype)是不公平的,但財經演員的普及化確實令人擔心。他擔心投資者容易誤信財經演員的輕描淡寫,以為投資是簡單的事情,草草瀏覽公司近況,匆匆速讀股價走勢,定下止蝕位便可安心全情投入,為此他才會努力蒐集財經演員的潛台詞。


後記:今天的「原復生」


  蔡東豪與原復生並不相配!一直期待與蔡東豪做訪問,想知道他滿腦子想的是甚麼。


  眼前的蔡東豪與舊日的他不一樣,昔日的原復生謝絕電話訪談,絕對不可親近。今日的他會嘗試了解員工的內心世界,亦很有同情心,亦會侃侃而談投資「糗事」,坦白得沒話可說,連遭商台解僱後即時離港避世都和盤托出,相當配合,可以說是有求必應。


  問蔡東豪是甚麼令他更有人情味?他脫口說,是年紀大了,是因為有家庭了,亦因為幹起實業來;若沒有以上三大元素同時出現,或許他仍然孤軍筆耕,盡心盡力撰寫「商場現形記」。


  原來,人長大了的改變可以如此巨大!


----------------------------------


自嘲曾跟消息買股


  蔡東豪一直強調自己並不精於投資,以前作過多類型投資,包括開花店、買樓、買股票、買車等都鎩羽,他說:「我曾經做過愚蠢、不負責任的散户。總之,一個不負責任的投資者會做的我都做過,是那些『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的人。我亦曾經因一個消息或一句『開車啦!』而盲目入市。回想昔日的行徑,的確很可笑,亦很傻。就因為自己想「知多些」(I want to know more)才衍生《金錢之王》I及II兩本財經類暢銷書。」


生活自律堅持寫作


  蔡東豪說:「我的生活很簡單,除了愛看書,寫作、行山外,基本上沒有甚麼嗜好。」他形容自己是一個很自律的人,每天10時多上床睡覺,準時凌晨4時起床看書兼寫稿。每日寫一點,即使某夜喝醉酒,翌日依然能夠4時起床,可能那天只寫50字卻不打緊。他堅持每天都要寫,因為寫作已是「生命的重心」。


認清個性創造財富


  他為《金錢之王I》作結時這樣寫道:「你的投資策略就是你的性格延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投資風格,要講投資策略,第一件事要問,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是一個凡事尋根究柢的人,只顧全情投入工作,你要想清楚你到底是哪一類人。」


  蔡東豪說:「我認識一位朋友,下班後竟然是一個亞洲蝴蝶標本專家,熱愛工作卻又鍾情於研究,且取得很大成就。有些人卻很現實,一心只顧賺錢,上班一件事,真心研究股票又是另一件事,你要知道自己的性格,不要騙自己。簡而言之,你明知有問題卻不敢去相信,就是對自己不誠實。只要知道自己是甚麼類型人,再向他人學習,學習他們的投資過程,這比衡量結果更重要。」


  不同人得出同樣的結論,可能經過不同分析,成功的投資者應採取包容的態度,廣納各派長處,創出自成一派的武功。


有生之年滬不及港


  有人說,香港終究會被上海取代,蔡東豪在新書《香港溫布頓》中斷言,「在我有生之年,上海不能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書名源於溫布頓效應(Wimbledon effect) 。英國每年舉辦溫布頓網球比賽,但英國從來沒說過一定要在自己地方勝出,這才是胸襟。你知道嗎,最近一次男單勝出的英國球手是哪一年,答案是1936年。英國選手一直只有陪打的分兒,然而,每年溫布頓令英國成為全球焦點,帶來無數遊客,誰是贏家顯而易見。香港亦一樣,香港金融業是唯一真正能接納其他國籍人士的行業,有「納賢」的胸襟,能夠唯才是用,這方面是上海追不上的。


﹏﹏﹏﹏﹏﹏﹏﹏﹏﹏﹏﹏﹏﹏﹏﹏﹏﹏


原復生解讀財經演員常用語


1. 基金換馬


  銀行股甲升,乙跌,必定是基金「換馬」。基金把部分資金分配至銀行股,發現銀行股甲的條件比乙優勝,所以出售銀行股乙,並購入銀行股甲是正常投資決定。原復生疑惑:財經演員怎會知道?


2. 值博率


  值,是值得;率,是比率;而博,是付出和收穫之間的動作,博有濃烈危險意味,反映當事人的超凡勇氣。到底值博率是甚麼?


3. 可留意


  經常聽到演員說,某股份可留意,看完內文也摸不清這句話的含意。留意甚麽?投資者應該怎麽辦?有甚麽原因驅使購入或出售?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若果股價真的波動,財經演員必定得意洋洋地說:「已叫你留意!」


4. 止蝕位


  通常設於現價跌20%的水平,目的是控制虧損程度。增強紀律性是值得培養的美德,但股價短期下跌,可能跟基本因素無關。911後很多股份下跌超過20%,如投資者為了止蝕而匆匆出售,是不智的決定。


5. 看高一綫


  看法好像是正面,但實際建議是甚麽?含糊曖昧的建議,是財經演員缺乏信心的表現。


6. 歐資盤入市


  因時差關係,歐洲早上正是香港下午的交易時段,如下午市況無緣無故波動,可把責任推至歐洲投資者,聽來合情合理,也難以確認。


----------------------------------


投資3大心法


 1.謙卑


 2.尋真的好奇心


 3.絕佳的心理質素


﹏﹏﹏﹏﹏﹏﹏﹏﹏﹏﹏﹏﹏﹏﹏﹏﹏﹏


蔡東豪簡歷


 年齡︰43


學歷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Ivey Business School工商管理榮譽學位


現職


 ˙精電國際(00710)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


 ˙中國風電(00182)非執行董事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成員


 ˙香港聯交所主板及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副主席


工作履歷


 86至88年:任職加怡融資企業財務部


 88至93年:移民加拿大,先後於Sanwa McCarthy及Nesbitt Thomson當分析員


 93至96年:加怡融資企業融資部主管


 96至99年:長江基建(01038)策劃及投資高級經理


 99至02年:中建電訊(00138)執行董事


 03至04年:商業電台營運總監


 04至05年:友利控股(現稱華億新媒體,股號︰00419)執行董事兼董事總經理


 05至06年:友利控股非執行董事


 05年至今:成為精電國際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


 部分著作:《原氏物語》1至3集,《金錢之王》I及II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84

認識我,你也是專家! 涂國彬

1 : GS(14)@2014-08-16 16:48:32

https://hk.finance.yahoo.com/blo ... C%81-040117459.html

延續近幾天的討論。傳媒作為中間人,把某些檔次或類別的作品(或專家,下同),以一個組合的形式包裝出現,算是為作品定了位,也為消費者(讀者/觀眾/聽眾)節省了一點訊息費用。當然,定位是否得當,往往影響這一個組合的成敗。

無論如何,既有這個中間人角色,最然有品質監控,把關者,有其本身的客觀任務和主觀意願。一般來說,較少數目的把關者,可以提供較一致或質量較穩定的作品,而隨著把關者自己本身的水平愈高,同一平均水平的作品,佳作出現機會亦相對較高。問題卻是,出來的作品,有可能只滿足較少數目的把關者,滄海遺殊不少。

反過來,在另一個極端,完全沒有把關者的話,作品的水平差異較大,之前真正是懷才不遇的,都有機會問世,(當然,更多的只是自以為懷才不遇的),但由於作品數量太多,水平參差,消費者享受了更多作品之餘,則要承受訊息費用增加的結果。

顯然,這是個典型的經濟學問題,怎樣在預期收益和預期代價之間,取得平衡,有個什麼組合可以生存下來,消費者可以接受什麼東西,答案或多或少就是市場競爭的結果,當然,隨著模式的假設不同,這個均衡狀態是否穩定,不同人的得益比例多少,有很多花款,但總的來說,並無新意。

問題是,若不以成本效益的角度去思考,可以從較根本的去想,沿用之前幾日來,本欄討論釐清「專家」的本質,知其所專,才參考其可能較精專的見解,這是第一步。

既然知其所專,那就減低了產生不合理期望的機會,明明那位專家不是處理這一科的,卻因為被籠統稱為專家,那是強人所難。

從資訊篩選的角度看,順著這個思路,再往下去,便是第二步,若再仔細的去想,每個人都可以是某些事情上的專家。經濟學上,不同人擁有不同資訊,個別的資訊看似不重要,但加起來,透過真金白銀在市場上的買賣,把資訊反映出來,便有相當價值。

當然,大部分人擁有的都是有限時空內,相當不太重要的資訊,而各人分別以其資訊,試圖在市場上圖利,互相抵消後,平均來說,應該是沒有令人意外的賺錢良機的。

好了,這裡便要再往下去,是第三步,有什麼資訊,肯定是自己有,但別人沒有?或起碼是,自己甚為肯定,別人不太肯定呢?又或者,若要談到驗證,自己方便得多呢?

答案是:任何人都是「自己」,都是「我」。對於自己,對於我,如果有足夠自知之明,肯誠實面對,自己應是關於自己的專家,對不對?

考慮到這一點,則,無論在什麼投資或投機活動中,無論在哪個市場運用哪個工具,最終關鍵,離不開一個決策者,就算是程式買賣,都有個設計這程式的人,那就是最終決策者。有趣的是,這個決策者並不是誰,而是自己,而且是每個人自己。

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每個人都是一個「我」,是如此關鍵的一個決策者,只要自我認識,也就成為認識自己的專家,此後提升決策效率和勝算,應該是成正比的。認識「我」,你也是專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067

認識中國基金行業 陳茂峰

1 : GS(14)@2015-06-16 09:53: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6/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中港基金互認將在7月1日生效,到時投資A股市場的中國註冊公募基金將可以申請在香港銷售。合資格的中國公募基金多達850隻,資產規模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在中國基金抵港前,讓我們認識中國基金行業的過去和現狀,了解國情。

理財產品 公募基金居第二

根據中國證監會統計,截至上周五(6月12日),獲中國證監會批准發行公募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共96家,其中46家是中外合資,另有5家證券公司、2家券商背景和1家保險公司背景的資產管理公司也取得公募資格。

中國公募基金在大陸的主要銷售管道是銀行,其次是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直銷數量也不少。第三方理財公司銷售是近3年才開始。

中國證監會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4月底,中國大陸的公募基金產品規模達到61997.91億元,已發行的基金2108隻。(5月共發行了105檔新基金,籌集資金近3000億元,還未有正式資料確認。)公募基金投資者數量達到2.2億人,意味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1人投資了公募基金。

從投資者的資產分布來看,基金帳戶資產1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佔比最大,約佔51%,1萬到5萬元的投資者約佔33%,而5萬元以上的投資者約佔16%。在各種老百姓理財產品中,公募基金已成為儲蓄以外的第二大理財產品。

中資將取代外資主導地位

順帶一提,信託產品規模增速更猛,4年前就已經超越公募基金。截至2015年3月底,中國信託資產共144,098.59億元。但投資信託產品的最低金額是100萬元,不是老百姓所能負擔。券商管理的集合理財產品投資門檻較低,限定性產品(主要投資在固定收益證券,投資股票不超過20%)最低金額為5萬元,非限定性產品為10萬元。

中國現在的「大資管」時代,公募基金規模沒有優勢。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資料,截至2014年底,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規模為4.54萬億元(對,過去5個月猛增了1.96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5.88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7.95萬億元,期貨公司資管業務規模124.82億元,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管規模約2.14萬億元。

根據香港證監會的基金管理活動調查,截至2013年底(2014年資料還未公布),香港的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160,070億港元,源自海外投資者的資金達到113,820億元,佔基金管理業務總資產的72%。香港本地的資金規模,實在不大。

公募基金互認是香港、大陸金融產品互通的試金石。如果試驗成功(焉有不成功之理!),其他投資和保險產品也會陸續互認。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必經之路,沒有什麼給香港「數」的說法。在這過程中,中資金融機構替代外資主導香港市場,是可預見的事。

[email protected]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013

【飲食籽】認識葱家族 清明食蕎菜

1 : GS(14)@2016-03-30 14:43:39

葱,一年四季也有,葱白結實爽口,葱葉卻是個「空心老倌」。



【飲食籽:菜市場學】葱,永遠是最佳配角。蒸魚、炒蟹、打邊爐、撈麵……無葱不成事。畫龍點睛,靠它,卻偏偏不能當主菜。繞一圈街市,你會發現「葱」的家族勢力龐大,和它長得似模似樣的「兄弟」大有人在!如不想點錯相,不妨跟九龍城街市菜販嬌姐,認識葱的家族成員。


「好話唔好聽,老人家唔喺度,後生又唔識,根本唔知係乜!」嬌姐風趣地說。其實她口中的那種「唔知係乜」的植物,正是近期當造的蕎菜。蕎菜又名拜山菜,只在清明節前後幾星期才有。雪白的末端生出長長的根,修長的葉身自中段開始,漸漸由青綠變為深綠色,外貌和葱有九成相似,「啲後生成日認錯㗎,以為佢係葱或者蒜仔。」嬌姐還說,蕎字取「轎」的諧音,皆因古時的人會在清明節坐轎上山掃墓,再將拜祭後的燒肉和時令蕎菜同炒而吃,因而得名。「以前一到清明就幾百斤咁賣,不過家陣唔興喇,而家啲人唔識食。」畢竟蕎菜福輕命薄,只在清明時分曇花一現,但環顧嬌姐的菜檔,其實還可找到不少與葱長得像孿生兒般的菜,如蒜仔、韭菜及京葱,原來它們和葱、蕎菜同屬百合科葱類,難怪經常被人認錯。但仔細觀察的話,還是可以分辨出誰是葉子空心、真正的「空心老倌」——葱。




蕎菜菜脯炒肉片

材料︰蕎菜半斤菜脯3條豬肉半斤醃料︰生抽2茶匙蠔油2茶匙糖、鹽半茶匙麻油少許做法︰1.豬肉切片,先醃一小時。蕎菜只取葱白部份,與菜脯切絲備用。2.以中火爆香豬肉,略炒至金黃,加入蕎菜及菜脯同炒,直至蕎菜變微腍即可。





嬌姐•九龍城街市清海菜檔檔主•菜檔開業逾50年,發哥發嫂是熟客•自小跟母親賣菜,對各款蔬菜瓜果非常熟悉



清海(阿嬌)菜檔九龍城街市G152檔



幼長無根 韭菜$10斤

韭菜又叫壯陽菜,可見其功效。它與葱屬同科,但外形上韭菜沒有根,皆因韭菜收成時只割下莖葉,不用重新播種也可繼續生長。當造期︰一年四季,初春的品質最好外形︰葱葉為實心,幼身細長,扁平呈條狀味道︰有獨特的香氣,春天生長的較鮮甜,夏天生長的略帶苦澀味食法︰包粿或餃子、煎蛋、炒蝦仁





體形巨大 京葱$14斤

又名大葱,原產地是西伯利亞及地中海東部,但在中國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是北方的特產。當造期︰一年四季外形︰葱白粗肥結實有光澤,直徑可達五厘米,葱葉空心闊大,與葱白相接位顏色分明;整棵長度可超過半米味道︰清新香甜,口感爽脆,比葱多一份微辣食法︰醬爆羊肉、燉湯、火鍋





四季生長 葱$12斤

葱主要分兩部份,白色的葱白和綠色的葱葉。市面上買到的葱多以水種,葱白呈白色,又稱為水葱;但在12月至4月時種出的葱,葱白呈紫紅色。當造期︰一年四季外形︰葱白肥大,葱葉筆直呈圓筒形,中間空心味道︰葱白結實香甜,可作主菜,比多用作調味的葱葉香味更濃郁食法︰炒蟹、蒸魚、炒蜆仔





辛辣爽口 蒜仔$14斤

又稱蒜苗或青蒜,即大蒜的幼年期,嫩苗包括蒜葉和蒜莖,均可食用,甚至有人愛生吃,貪其味道辛辣又爽口。當造期︰一年四季,以11月至3月最當造外形︰較葱長,葱白結實,葱葉呈深綠色,闊大扁身且實心味道︰有蒜頭般的香和辣勁,氣味濃烈食法︰燜羊肉、燜芽菇豬肉、煮魚





清明限定 蕎菜$16斤

蕎菜是廣東人的叫法,正式名字為薤(音械)。其葱白部份為蕎頭,矜貴之處在於只在清明節前後幾星期當造,過後會變得又老又韌,不宜食用。當造期︰清明節前後一個月外形︰葱白肥大,但葱葉較幼身,空心且呈菱形,由中段青綠色漸變成末段深綠色味道︰只吃葱白,口感介乎韭菜及蒜仔之間,爽脆沒渣,香甜幼嫩食法︰炒瘦肉、煎蛋、炒荷蘭豆、醃製糖醋蕎頭







記者:黃依情攝影:劉永發編輯:李寶荺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30/195490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88

何君堯籲認識中國周庭 : 俾返張回鄉證我先啦

1 : GS(14)@2016-05-25 10:04:23

最後一對《跟住矛盾去旅行》,由「學民女神」周庭,本來係對「Dreambear」劉夢熊,但開拍前劉夢熊被判監,就換上建制區議員兼律師何君堯,估唔到平時係律師嘅佢,俾周庭「質」到完全冇反擊之力,唔知佢係咪特登扮唔識啦,總之問到「六四」「土地政策」「功能組別」等問題,何君堯係完全答唔到,牙尖嘴利嘅周庭,講親都一輪咀,段段精采:(往機場路上)由日本是否民主國家講到功能組別。。。何:你知唔知佢哋日本有民主選舉,知唔知同香港差別有幾大?除咗特首嘅問題?周:咁人哋成個國會都係選出嚟,但係我哋都唔會成個立法會係選出嚟。何:我哋立法會,係選出嚟o架喎,間選同直選喎周:係,係,零票當選都係選出嚟,不過係不民主咁選出嚟何:自動當選唔係零票當選周:即係一票都冇啦何:係有票,只係冇其他候選人,所以係自動當選唔係零票當選周:咁呢個係唔合理囉,功能組別本身就係唔合理,有啲幾百票選出嚟,有啲幾萬票選出嚟,呢啲係幾咁不平等,咁當然你可能唔會介意啦,但我哋仲要喺香港生活多5,60年,其實你去日本之前都可以wiki下睇下先。何: ok,維基(面燶燶)。周庭,我唔係識晒咁多嘢,你知道幾多咪話比我聽,等我知道又會學習,當我細路仔咁囉。(到日本在van仔)何君堯問一般香港人生活係點?周:佢(劉鳴煒)唔會知道年青人18歲就要開始排公屋,50幾歲先有。年青人係唔應該係呢個時候諗呢啲問題,但香港就係令到年青人18歲時要諗呢排唔排公屋。何:點解呢?我18歲嗰時真係冇諗呢啲。周:香港嘅土地政策係好有問題,地產商買地後會起好貴嘅樓,明明有好多囤積咗嘅地,或者係空置單位又唔去處理。何:你屋企有幾人住?周:呢個問題關咩事?我未必係出生係最貧困嘅家庭,唔係住板間房,但係香港好多人係咁樣囉。何:係幾多到呢?周:點解何生你問得出呢個問題呢?其實呢啲嘢你係要比我清楚。何:未必一定,所以我唔知周:咁你有咩係清楚?香港堅尼系數有幾高?你冇理由唔知道有幾多香港人生活喺最艱苦嘅情況。何:咁我係香港人都唔知晒香港嘢,地球人都唔會知得晒地球人嘅嘢啦。(在東京大空襲資料中心)講國民教育睇到日本二戰時教科書,何君堯話:「40年嘅,都係講愛國呀,美好嘅將來,正面嘅訊息。」周:其實就係洗腦囉,同一個國家小朋友講我哋o依家嘅戰爭幾有正當性,而呢種洗腦嘅國民教育無論喺有冇戰爭時都唔應該出現,包括香港,當年香港課程指引都係話見到國旗要流眼淚,之後仲話要計分,完全係冇獨立思考。何:我贊同我哋唔需要洗腦,教育只係灌輸基本知識。周:但你當年贊成推行國教,雖然佢唔係講戰爭。何:國民教育只係對國家認知,我諗唔係去洗腦。周:對國家認知點解中史唔可以呢?點解喺公民教育入面擺咁少錢?喺國民教育入面就擺咁多錢?香港連公民教育都做唔到,就唔好做國民教育啦。何:又唔得咁講,數學唔得就唔讀書咩?周:何生不如你分清楚咩叫公民同國民教育啦(兩人同時係咁不斷講)(在東京大空襲資料中心)周庭問何君堯「六四」立場周:每一個國家其實佢好有需要去面對佢嘅歷史,包括日本中國,一方面我哋會話日本唔願意承認當年嘅事,其實中國都同樣地有好多唔願意承認自己歷史,每個國家都有呢個責任。何:你講得啱,最緊要知錯能改,了解歷史可以為未來作計劃。周:不如唔好扯咁遠啦,講下你點樣睇「六四」。何:我都高興你帶出呢個問題,「六四」呢個問題呢,都係我哋中國走過條路,可以話係一個悲劇嚟o架,我曾經講過一條人命損失都嫌多,我自己曾經對六四嚟講學生嘅情懷係完全可以理解,但現實往往有時同我哋現實有差距。周:但係如果日本人同我講,我哋都係思維唔同,我諗你哋都唔可以接受囉。所以你頭先個答法係有點奇怪,因為你都係唔願意直接回答個問題。何:我已答咗,六四可以避免就避免,係一個悲劇,當你睇歷史往往都會有人命損失。周:唔代表你可以正當化政府嘅錯。何:冇合理化。周:雖然我好鍾意日本嘅文化,但我唔係盲目祟洋,絕對唔會認同呢種行為,做人唔好雙重標準,當我哋講日本必須面對歷史責任,中國都係一樣。此時何君堯語塞。(在公園中)檢討何君堯笠高帽:佢對日本嘅欣賞程度出乎我所料,但我哋中國咁大嘅歷史再認識多啲呢,呢一代嘅青年發揮嘅機會肯定係無限。周庭爆seed:咁你叫佢哋俾返張回鄉證我哋啦不如!叫我哋認識下中國,又唔俾我哋入境。何:祖國自己有個套考慮因素,可能有特別原因。(blah blah blah…)何君堯喺節目,係完全冇反擊之力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25/196257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463

【飲食籽】世界牛奶日 認識牛奶

1 : GS(14)@2016-06-01 11:38:13

【飲食籽:食得幾營】2000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把每年的6月1日定為世界牛奶日,當時人們仍然奉牛奶為補充鈣質的「良藥」,例如日本政府便規定學生的午餐必須包含一盒牛奶。16年後的今日,不少醫學家、營養師卻紛紛「叛變」,指牛奶是製造商吹捧出來的健康飲品,甚至是導致乳癌的元凶之一。到底,牛奶是天使還是惡魔?


由法國記者Thierry Souccar於2007出版的《牛奶,謊言與內幕》一書,引述了不少科學研究,指牛奶中的類胰島素(IGF-1)會增加患上乳癌及前列腺癌的機會,遂把牛奶、癌症畫上等號。但是類胰島素本已存在於人體,有增加肌肉強度及骨質密度之用,1990年日本群馬大學醫學院已有研究指出,經過消毒及處理後,牛奶中每毫克(mg)蛋白質只含有約0.6納克(ng,nanogram,1,000,000ng=1mg)類胰島素,而足月母奶約是它的4倍,人體自行產生的類胰島素明顯較多,故毋須過份擔心。坊間亦流傳生產商為了增加牛奶產量,會給乳牛注射重組生長激素(rBGH),質疑激素正是令人患上乳癌或糖尿病的元凶。雖然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指激素會增加牛奶中的類胰島素含量,但表示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影響,何況類胰島素不是誘發癌症的單一原因,得配合其他因素,用不上因噎廢食。


資深營養師李龍家麒

成人日飲六杯 蛋白質才超標

若然聽到「激素」二字便感不安,認為加工食物不夠安全?也可選擇日本、澳洲、新西蘭、加拿大及歐盟成員國生產的牛奶,基於動物權益,這些國家均禁止為牛隻注射重組生長激素,反之美國及中國則沒此限制。根據FDA的建議,成人一日需攝取1,000毫克鈣質,資深營養師李龍家麒認為:「想補充鈣質,最快捷的方法仍是喝牛奶。」因為牛奶中的鈣質屬水溶性,容易吸收。但有人質疑牛奶含豐富蛋白質,會加速鈣質流失,李龍家麒則反駁,成人每天喝超過六杯牛奶,蛋白質才會超標。



牛奶小知識



兩大牛奶消毒法

生牛奶(raw milk)或含有細菌及毒素,因此出售前必須經過消毒,方法有兩種:



巴士德消毒法以60-90℃短暫加熱約15秒,藉此殺死細菌並保留大量營養,但保質期較短,約兩至三星期。







超高溫消毒法以132℃或以上的溫度極速加熱約1至2秒來殺死細菌,雖會損害營養,但可保存半年以上。





奶脂多於3.25%才是鮮


鮮牛奶一詞,除了指產品由純牛乳製成,奶脂含量要不少於3.25%。而人工添加鈣質、奶粉,或奶脂含量低於3.25%,均統稱為牛奶飲品。若擔心牛奶加入了食物添加劑,可細看包裝上的成份表。



因為脫脂奶的奶脂含量低於3.25%,故屬牛奶飲品。

我們平日飲用的朱古力奶也是牛奶飲品,而不是鮮牛奶。



留住營養 翻熱勿煮滾

將牛奶倒進玻璃杯,然後放入熱水中坐熱才不會破壞營養,千萬不要直接煮滾。若放入微波爐加熱,最多只可叮一分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601/196353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641

ANX:港先搞應用 讓市民認識

1 : GS(14)@2016-07-06 07:16:46

【明報專訊】ANX國際行政總裁盧建邦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是時候進入過渡期,必須加緊在Blockchain方面的發展,建議先專注在金融、商業等各方面的應用,讓市民更容易接受Blockchain,才能更有效推動Blockchain在本港的發展。

盧建邦表示,Blockchain是一個能夠使資料交換更安全、更節省成本的技術,而現時全球最大的Blockchain是比特幣交易的Blockchain,擁有超過7000多個節點(Node,即一個可參與Blockchain交易的實體);目前全球大多數機構均在研究如何將Blockchain技術,應用在比特幣交易以外的層面上。

用於銀行客戶資料咖啡店積分

盧建邦認為,比起基建,應用屬更先發展的範疇。他表示,目前全球在研究Blockchain的機構中,絕大部分是在研究其應用,而非基建上,因為先專注應用,再專注基建,可讓大眾市民較易明白及接受Blockchain;而且Blockchain的基建花費龐大,在市民了解及使用Blockchain後,政府要推動Blockchain的基建,亦較容易。

他以銀行業的KYC(認識你的客戶)為例,若將Blockchain應用在KYC上,在銀行間經過商討後構建一個共同的KYC資料庫,令銀行在面對客戶,能更方便及快捷地了解客戶的背景;除金融外,它亦可應用在其他層面上,例如咖啡店的積分儲蓄計劃等。

對於有指因Blockchain需要長期運作,而需要大量能源,惟能源成本在港十分昂貴,將影響本港發展Blockchain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並不同意,並表示Blockchain中的「節點」,可安置在全球其他地方,無必要安置在本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13&issue=201607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49

九西論壇被問特首缺點 蔣麗芸:我對梁振英認識唔深

1 : GS(14)@2016-08-16 06:21:02

■蔣麗芸



【立會選戰】【本報訊】15張名單爭6席的九西,按港大民研計劃的滾動民調,目前支持度高於法定當選門檻的僅民建聯蔣麗芸及經民聯梁美芬兩張名單。一直被視為忠實「梁粉」的蔣麗芸昨於選舉論壇回應特首梁振英有何缺點時,劃清界線稱與對方認識不深,並盡顯紅色愛黨心,稱中共若倒台,中國會好慘。梁美芬則指因講真話被誤會而令人感覺「乞人憎」,並堅稱選舉宣傳相片無「大執(修圖)」。記者:陳雪玲



商台昨舉行九西選舉論壇,先由主持人向每名候選人提問,當中梁美芬被問到選舉宣傳照修圖後與真人樣子有出入時,梁即自言「小執係有,大執就一定冇」,還向主持人陳志雲說:「你都見到我真人應該同我啲宣傳相幾似。」陳隨後追問她覺得自己哪部份最「乞人憎」?梁推說是大家對她有誤解,如有人指她支持小三TSA、提出「懲罰選民論」等,「佢話(我)係鼠啦,其實我係治鼠、帶專家嚟……」


「中共倒台,中國會好慘」


蔣麗芸則在論壇展現其愛國愛黨的赤心。熱普城黃毓民因為到新西宣傳而缺席論壇,排在黃名單第二位的馬愉生質問蔣知不知道「made in PRC」的意思?蔣回答是中國製造,馬即說現在不少產品避用「made in China」,改為PRC是因為中國製造令人反感,指蔣麗芸與梁美芬等的議席都是PRC製造,同時質問蔣:「若中共倒台,中國仲係唔係中國?」蔣稱:「中國永不能倒……我想話畀你聽,假如中國共產黨倒台,我哋中國會好慘,首當其衝就係我哋香港,大陸會好亂,你諗都唔好咁諗。」但一直被視為忠實梁粉的蔣麗芸,被追問覺得特首梁振英有何缺點時,稱與梁振英認識不深,只是工作上見過面,反說此問題要問梁振英身邊的人才知道。主持一再追問時,她僅說:「唉……我諗佢……我唔係好清楚……」至於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指她聲音刺耳,蔣回應指曾所說的實是「個咪刺耳」,自言把聲幾好聽,很多人讚她唱歌「入咪」。新思維狄志遠則被各方追問是否獲得中聯辦支持、甚至過票?狄志遠一再否認,反指被抹黑,強調:「溫和泛民得到建制支持,因為推動到和而不同。」狄續指出「甚至有啲人話中聯辦畀票我,咁係侮辱選民嘅選擇。(畀你要唔要﹖)我哋唔贊成中聯辦介入香港事務。我唔要。」該區其他參選名單,請參閱本報立會選戰網站http://hk.apple.nextmedia.com/legco2016/region


各候選人回應質疑


Q: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批評聲線刺耳?【民建聯】蔣麗芸「佢(曾鈺成)係話個咪刺耳,幾好聽吖我把聲……好多人話我把聲入咪,唱歌時入咪。」


Q:外界質疑選舉宣傳照P圖?【經民聯】梁美芬「真係好開心呀,大師(陳志雲)都有興趣喎。我諗應該嗰個相小執係有嘅,大執就一定冇,你都見到我真人,應該同我啲宣傳相幾似。」


Q:候選人簡介會泛民衝擊時青政自拍,類同建制派在牛頭角四級火現場自拍?【青年新政】游蕙禎「(自拍)係講緊同我抗爭理論有衝突,所以我必須向市民及事件中受害者有交代(致歉),咁同牛頭角四級火建制派自拍係兩回事。」資料來源:商台九西選舉論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6/197380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14

【動畫】【認識M巾】布衞生巾可循環再用 女士:好唔衞生啫!

1 : GS(14)@2016-08-21 08:11:42

衞生巾的款式中,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日用、夜用和護墊,還有名「熟睡褲」,像成人尿片的款式,讓流量極多的女性睡覺時使用。



布衞生巾,顧名思義就是一塊以布製成、洗乾淨後就能循環再用的衛生巾,壽命達3至5年之多。「吓!好唔衞生箒!」



嗯!記者身為女性,也明白大家此刻或者已經0晒嘴。不過,其實這款環保衞生巾於歐美和日台已流行一段時間,既有得到不少女生的信任。它跟即棄衞生巾一樣分為日用、夜用和護墊,款式上同樣有翼,將翼上的鈕反扣,就能固定內褲內。這些布衞生巾用前用後都可摺好收藏,材料就因製作者而異,面和底兩層布的中間,可以柔軟舒服的全棉布、吸深力較強的絨布,或是通爽的紗布,長闊和厚薄統統由自己話事,方便不同流量時使用。有人自製,有人則選擇購買,香港不少環保店均有售,就算足不出門的人也可以選擇網購。



去年蘋果日報化驗了巿面上12款常見的女性衞生用品,發現它們的面層原來皆為不織布或人造物料。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指,會有女性因即棄衞生巾而皮膚敏感。

即棄衞生巾一樣分為日用、夜用和護墊,款式上同樣有翼,將翼上的鈕反扣,就能固定內褲內。

好地地,何解不用即棄式衞生巾?正所謂一個謊言說一千次就能成真,標榜「透氣」和「舒適」和「清爽」的衛生巾廣告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去年本報化驗了巿面上12款常見的女性衞生用品,大多標榜棉質、棉點、棉柔或棉感面層,結果發現它們的面層原來皆為零棉花。嬌爽、高潔絲和護舒寶的製造商,就事件承認護墊或衞生巾的面層物料實為不織布或人造物料。嬌爽更稱使用棉質面層旨在形容其面層如棉花般柔軟。消委會直斥若包裝說明對消費者構成誤導,或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我亦解剖了一塊即棄衞生巾,發現為防漏,最底層竟是塑料密封,就連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也指出,的確有女性因即棄衞生巾而皮膚敏感,稱為「接觸性皮膚發炎」。



布衞生巾可叠好正方形,方便攜帶。

布衞生巾材料因製作者而異,面和底兩層布的中間,可以全棉布、絨布,或是紗布,長闊和厚薄由自己話事,方便不同流量時使用。

不過……要棄用即棄衞生巾,投於布衞生巾實屬難事,最叫我們擔心的當然就是吸濕能力,咁大個人漏M咪大劑!請留意另一集的大測試!記者:許政攝影:許先煜、梁志永、劉永發、黃子偉、鄧鴻欣、伍慶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21/197443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7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