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豪 - 這個名字我認識得太遲了
1 :
GS(14)@2013-07-29 10:20:15http://pulpwriter.mysinablog.com ... e&articleId=1266724
告別原復生、孔少林,精電國際(00710)行政總裁蔡東豪心癢癢重過筆耕的日子。可惜辛辣不再,連他自己都承認,原復生不能復活,因為多了精電這個包袱,加上年紀大了,添了幾分「人性」,顧慮亦多了。
學懂了從他人角度看事情後,他更心痛散戶們仍然盲目入市,他希望投資者能借鑑5位「金錢之王」的投資經驗,學會獨立思考,並掌握強者們的「成功竅門」,真正做一個擁有一身好武功的醒目散戶。
他堅信學習別人成功之道再加上深入分析,是正確的投資之道。可惜財經演員充斥於市場,他憂慮投資者誤以為投資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對投資掉以輕心。本着把投資者「再教育」的「私心」,明知任重道遠,蔡東豪亦甘願重披戰衣!
蔡東豪等同原復生、孔少林、余就風,3個角色建構了其前半生,一個甚具爭議又非常精采的前半生。
或許「財經演員」一詞太深入民心,原創者蔡東豪予人囂張、不可親近的印象。商業電台那段不快經歷過後,他埋手寫作,他說要以更開放的態度重新認識投資,在《金錢之王》序言中,更引述著名德國首相卑斯麥一段話:「即使蠢材也可以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從人家的經驗學習美妙百倍。」
他說:「個人喜歡投資及寫作,將兩件事併合一起,變成我的興趣。出書沒有甚麼目的,也不是為賺錢。我想用不同的身份去了解這些叻人的想法,最想了解他們如何思考。」
透過訪問葉維義、林少陽、鍾民穎、陸東和陳鎮洪5位王者,他掌握了:「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投資風格。」兩年多後,蔡東豪撰寫了《金錢之王》續集,訪問了鍾民穎、王健漳、洪錦標、陳仰宗、雷剛和敖正明等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經理,又從中學習了獨特的3大投資心法。
把寫作投資興趣結合
他認真地說,「作為一個投資者,我有一個抱負,寫《金錢之王II》時,想法更具體,要寫另類投資,包括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兩個範疇在近幾年很流行,由於工作上遇到不少,所以很想了解他們究竟在做甚麼。這些人會用盡辦法令你不去寫他們,對冲基金願意接受訪問,他們肯定有問題,因為他們沒理由想給你知道他們在做甚麼。」
至於他們買對哪隻股票,一點都不重要,「他們10年、20年內一定有錯,也一定有對,你去找出他們是如何分析、用甚麼框架、甚麼工具,不是比那隻股票選對與選錯更有價值嗎?一個投資者作長期投資,若贏面達51%,已經贏很多錢,短時間內很多情況及因素會影響結果。」
《金錢之王II》序言是這樣寫的,「寫作是我的興趣,除了是一種享受,還有追求知識的目的,寫作過程不單是寫,還要學。寫作吸引我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個吸收、融會、表達的過程。我對另類投資充滿好奇,另類投資的基金經理彷彿在呼風喚雨,彈指間支配市場方向。他們行事神秘,無時無刻爭取把每一市場細節變為投資機會,千方百計確保自己的一舉一動在公眾視綫下隱形。」就是因為要滿足好奇心,他才會催生《金錢之王II》。
謙卑求真心理定輸贏
訪問5位對冲基金界的王者後,蔡東豪說自己有很多得着,亦學習了不少,他不止一次發自內心地稱讚道:「那幾位王者真是很厲害,每次訪問後都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很無知,所知的事實在太少。最初以為他們各師各法,後來發現原來都有3個共通點:謙卑、尋真的好奇及絕佳的心理素質。」
他直言:「謙卑及對事物的好奇心,我想我是擁有的,至於心理質素,有可能做不到。我曾經高度懷疑過自己是否可以從容面對壓力,我曾經面對壓力(如離開商台),但卻受影響,我認為這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間,而他們卻處理得好好。」
何謂謙卑?蔡東豪口中的謙卑與字典裏的謙虛,不自高、不自大的意思不一樣,有其深層意思。他這樣形容謙卑:「不是那些行出來說,『各位大佬俾下面』的那種,而是懂得接受市場的無常,接受自己有很多不足,要在不完美的世界裏作出決定,要曉得接受錯誤。拉長來說,錯少過對已經很不錯。」
做錯決定最緊要認錯
他深信懂得認錯是人生大道理,但不是人人做得到,「人生總有做錯決定的時候,『補鑊』一定有,最重要是認錯。就算事情不清晰都不要拖,先去做,在過程中自會找到方向。至於投資決定會不會贏,雖然結果不能預料,卻會盡量做好功課,這就是謙卑。」
去年8月是投資界驚濤駭浪的1個月,波動之大是近年罕見,面對百年難得一遇的事件,走在前綫的對冲基金如何自處?Hindsight對冲基金公司創辦人之一鍾民穎說:「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遇上8月風暴,所有行之有效的投資策略一律失效,當優質藍籌如新鴻基地產(00016)股價無緣無故在1日內下跌一成,甚麼投資理論都徒然。」
他續說:「在風暴來臨時亦錄得虧損,說實話風暴中最波動的一天,霎時間我們不知道要怎樣應付,最後決定還原基本步,重看基本因素,認為有不少股份值中得購入,在低位入市,最後收窄虧損。」
由於對冲基金追求絕對的回報,積極地採取不同投資策略來爭取利潤,現實中基金經理和投資者都有七情六慾,容易受到身邊事情影響,想得愈多,愈容易犯錯。鍾民穎的例子,正是蔡東豪口中謙卑的絕佳憑證。
賣命式貼市未必最好
第二項投資心法是好奇心,「有些人每天營營役役,但做事馬馬虎虎;有人永不言倦地去尋真,在尋真過程中練就一身好武功,就好比和尚仔每日擔水,師傅從不教功夫,都可以練成一身好武功。」
第三項最重要的是心理質素,「我感覺到他們大部分都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工作和生活平衡,回到家睡得穩,這就是心理素質。有些人會將工作帶回家,不能脫離工作,每分鐘都要看Bloomberg機追着市場走勢,每分鐘都要賺錢。」
他續說:「這方面多位王者都認為是『碎料』,股價下跌該如何是好?做股票的,最慘是沒有交出亮麗成績表,他們卻接受現實。所不同的是,叻人同樣會看Bloomberg機,卻不是分分鐘去想,看後會盤算未來3至6個月該如何部署,油價升到每桶140元又該如何,這才重要。」
心理質素等同抗壓力
蔡東豪將心理質素等同於抗壓能力,他語重心長地說:「他們可以把壓力處理好好,有些人面對壓力可談笑自若,這些人比正常人叻,亦是成功的最大因素。以離開怡富資產管理,自立門戶的鍾民穎為例,雖然賺很多錢,但生活卻很簡單,如每天乘火車回家,他有自己一套life style,不愛炫耀。」
又例如,常興(合隆)企業的掌舵人陳仰宗,他是恒隆集團(00010)創辦人之一陳曾燾兒子,他其實可以做二世祖,其專業管理的家族辦公室是全香港搞得最好的,陳仰宗接受蔡東豪訪問時說,他是投資在一個人身上,是投資在「一整個人」,不能劃分上班的他和下班的他,因為基金經理在上班以外的生活直接影響他上班時的工作表現。他的經驗是,婚姻不美滿的對冲基金經理,他的表現多數受到影響。
稱止蝕止賺說易行難
曾經化身原復生,為廣大投資者拆解上市公司「蠱惑」招數的蔡東豪,被廣大散戶視為「投資大師」,他撰寫的《原氏物語》更成為投資者必讀的「天書」。蔡東豪卻說,自己在投資上與一個普通散戶無異,即使經常向叻人偷師,卻沒練成一身好武功。
他坦言,在投資上自己曾交了不少學費,講就識得講,「要止蝕,賺3倍繼續hold住……實際上卻做不到。」 這樣的真相真教人意外!縱使不精於投資,他仍然努力研究如何去做一個精明的投資者。他問:「你有沒有聽過有散戶賺10倍?」還未回答,他已搶先說「沒有」,因為賺30%後,他們就覺得要走,升少少就急着放。散戶輸錢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不緊張小數目,輸掉數百元也覺得不打緊,他們都會想,輸幾百元只是小數目,橫豎幾百元不會讓我發達。
披露投資交專人打理
你知道嗎?超級富豪不單緊張幾千以至幾億元,即使只是幾百元亦會計較,關鍵是不作無謂浪費。要不作浪費就要做足功課,更要像多位王者般,要接受自己的不足,接受世事無常,接受你要人幫手的事實。
投資者要反省,為何基金經理可以賺十幾倍?蔡東豪認為,「基金經理的信念較強,他們買股票時有一定的理據支持,當這些故事及大環境仍然繼續,就沒理由要賣。結論是,散戶和成功投資者的分別在於心理質素的不同,而質素可能有些少與生俱來,卻又一定經過後天訓練。」
說到投資他可以滔滔不絕三數小時,但向他討教投資秘技,他一臉歉意地說:「識寫好的分析文章,不代表做分析會很叻,我亦可能會犯下所有投資者會犯的錯誤。」更匪夷所思的是,他甚少投資,反而將投資工作交給基金經理。蔡東豪不好意思地說:「實不相瞞,在9位《金錢之王》的被訪者中,有一個已經成為我的投資顧問。我寧願相信專家的意見,你要記住,怡富、富達後面有個人,要看那人是誰,因此認識基金經理的一切更重要。」
----------------------------------
原復生消失的原因
財經演員一詞令「原復生」的名字「享譽」財經金融界,他鮮有向外界剖白「財經演員」一詞意念的源由。
蔡東豪說:「從前當分析員時,有記者來電詢問市況,翌日打開報紙看見自己的名字,以為好醒,卻被老闆『照肺』。他問:為什麼你有真知灼見不是向客戶說,而是向廣大市民說?細想起來,當時老闆的話實屬當頭棒喝,證券行的客人付佣金為了聽專業意見,即使有意見應先給客戶提供。再仔細分析,願意與市民分享真知灼見的又是甚麼人……」
忍痛封筆為精電着想
「股市跌500點,我哪裏會知跌市原因?為何天天都有人發表對後市的看法?除了報道新聞外,還可說甚麼?我真的不懂,這不是財經演員是甚麼?」
他一直堅信,專欄作者是一門孤單的工作,所以明知「財經演員」一詞會惹來市場極大的迴響,或許會開罪不少人,他卻堅持「從心出發」。然而,命運卻不由人掌控,當年齡漸長,心智漸成熟,再背負精電這包袱,原復生不可以再存在。
他說:「今天不能再做原復生,永遠都不能做,因為今日有包袱,今日有精電,如果我做任何事,無論在公在私,令到精電不便,這是對精電不公平,我會說不如不要搞那麼多事情。你的說話可能很有道理,但是有人不喜歡。知道嗎?別人要『逼供』很容易,他不殺你卻殺別人,最慘的是,那個人是你不認識的,何必呢!若有人因此而攻擊精電,更加不值得……經過仔細衡量,只有為原復生劃上句號才是最完美的做法。」
原復生是本港第一個稱股市分析員為財經演員的人,而財經演員一詞曾令「對號入坐」的大市分析員甚為不滿,他卻無動於衷,還理直氣壯地說:Who cares?到底當年他哪來大膽「封號」的氣慨?「財經演員」源起又是甚麼?
借用科斯托蘭尼智慧
原來他早已在專欄中解畫。他當時建議投資者閱讀《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作者為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股神從來不願意提供投資建議,認為投資建議是銀行和其他利益團體向公眾兜售股票的手段,關鍵在於投資者要在投資過程中作出冷靜和理性的分析,亦要因應自己條件作出適當調整。
書中有一節以「分析家的荒唐詞彙」為題,他認為股神才是原創者,他不過是拾人牙慧。
在《原氏物語》中,原復生指,近年香港冒起一群財經評論員,他們活躍於不同媒體,對大市走勢、個別股票素質、利率前景等,經常發表即時評論,部分比較突出的,更成為財經評論員中的明星。
為財經演員普及憂心
「劇本是千篇一律,股市或起或跌,發生的事情大同小異。觀眾要認清楚的是,他們只是演員,對同一個劇本有不同演繹而已。如果希望從他們口中得到賺錢秘笈,那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他認為,將某類人模式化(stereotype)是不公平的,但財經演員的普及化確實令人擔心。他擔心投資者容易誤信財經演員的輕描淡寫,以為投資是簡單的事情,草草瀏覽公司近況,匆匆速讀股價走勢,定下止蝕位便可安心全情投入,為此他才會努力蒐集財經演員的潛台詞。
後記:今天的「原復生」
蔡東豪與原復生並不相配!一直期待與蔡東豪做訪問,想知道他滿腦子想的是甚麼。
眼前的蔡東豪與舊日的他不一樣,昔日的原復生謝絕電話訪談,絕對不可親近。今日的他會嘗試了解員工的內心世界,亦很有同情心,亦會侃侃而談投資「糗事」,坦白得沒話可說,連遭商台解僱後即時離港避世都和盤托出,相當配合,可以說是有求必應。
問蔡東豪是甚麼令他更有人情味?他脫口說,是年紀大了,是因為有家庭了,亦因為幹起實業來;若沒有以上三大元素同時出現,或許他仍然孤軍筆耕,盡心盡力撰寫「商場現形記」。
原來,人長大了的改變可以如此巨大!
----------------------------------
自嘲曾跟消息買股
蔡東豪一直強調自己並不精於投資,以前作過多類型投資,包括開花店、買樓、買股票、買車等都鎩羽,他說:「我曾經做過愚蠢、不負責任的散户。總之,一個不負責任的投資者會做的我都做過,是那些『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的人。我亦曾經因一個消息或一句『開車啦!』而盲目入市。回想昔日的行徑,的確很可笑,亦很傻。就因為自己想「知多些」(I want to know more)才衍生《金錢之王》I及II兩本財經類暢銷書。」
生活自律堅持寫作
蔡東豪說:「我的生活很簡單,除了愛看書,寫作、行山外,基本上沒有甚麼嗜好。」他形容自己是一個很自律的人,每天10時多上床睡覺,準時凌晨4時起床看書兼寫稿。每日寫一點,即使某夜喝醉酒,翌日依然能夠4時起床,可能那天只寫50字卻不打緊。他堅持每天都要寫,因為寫作已是「生命的重心」。
認清個性創造財富
他為《金錢之王I》作結時這樣寫道:「你的投資策略就是你的性格延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投資風格,要講投資策略,第一件事要問,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是一個凡事尋根究柢的人,只顧全情投入工作,你要想清楚你到底是哪一類人。」
蔡東豪說:「我認識一位朋友,下班後竟然是一個亞洲蝴蝶標本專家,熱愛工作卻又鍾情於研究,且取得很大成就。有些人卻很現實,一心只顧賺錢,上班一件事,真心研究股票又是另一件事,你要知道自己的性格,不要騙自己。簡而言之,你明知有問題卻不敢去相信,就是對自己不誠實。只要知道自己是甚麼類型人,再向他人學習,學習他們的投資過程,這比衡量結果更重要。」
不同人得出同樣的結論,可能經過不同分析,成功的投資者應採取包容的態度,廣納各派長處,創出自成一派的武功。
有生之年滬不及港
有人說,香港終究會被上海取代,蔡東豪在新書《香港溫布頓》中斷言,「在我有生之年,上海不能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書名源於溫布頓效應(Wimbledon effect) 。英國每年舉辦溫布頓網球比賽,但英國從來沒說過一定要在自己地方勝出,這才是胸襟。你知道嗎,最近一次男單勝出的英國球手是哪一年,答案是1936年。英國選手一直只有陪打的分兒,然而,每年溫布頓令英國成為全球焦點,帶來無數遊客,誰是贏家顯而易見。香港亦一樣,香港金融業是唯一真正能接納其他國籍人士的行業,有「納賢」的胸襟,能夠唯才是用,這方面是上海追不上的。
﹏﹏﹏﹏﹏﹏﹏﹏﹏﹏﹏﹏﹏﹏﹏﹏﹏﹏
原復生解讀財經演員常用語
1. 基金換馬
銀行股甲升,乙跌,必定是基金「換馬」。基金把部分資金分配至銀行股,發現銀行股甲的條件比乙優勝,所以出售銀行股乙,並購入銀行股甲是正常投資決定。原復生疑惑:財經演員怎會知道?
2. 值博率
值,是值得;率,是比率;而博,是付出和收穫之間的動作,博有濃烈危險意味,反映當事人的超凡勇氣。到底值博率是甚麼?
3. 可留意
經常聽到演員說,某股份可留意,看完內文也摸不清這句話的含意。留意甚麽?投資者應該怎麽辦?有甚麽原因驅使購入或出售?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若果股價真的波動,財經演員必定得意洋洋地說:「已叫你留意!」
4. 止蝕位
通常設於現價跌20%的水平,目的是控制虧損程度。增強紀律性是值得培養的美德,但股價短期下跌,可能跟基本因素無關。911後很多股份下跌超過20%,如投資者為了止蝕而匆匆出售,是不智的決定。
5. 看高一綫
看法好像是正面,但實際建議是甚麽?含糊曖昧的建議,是財經演員缺乏信心的表現。
6. 歐資盤入市
因時差關係,歐洲早上正是香港下午的交易時段,如下午市況無緣無故波動,可把責任推至歐洲投資者,聽來合情合理,也難以確認。
----------------------------------
投資3大心法
1.謙卑
2.尋真的好奇心
3.絕佳的心理質素
﹏﹏﹏﹏﹏﹏﹏﹏﹏﹏﹏﹏﹏﹏﹏﹏﹏﹏
蔡東豪簡歷
年齡︰43
學歷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Ivey Business School工商管理榮譽學位
現職
˙精電國際(00710)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
˙中國風電(00182)非執行董事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成員
˙香港聯交所主板及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副主席
工作履歷
86至88年:任職加怡融資企業財務部
88至93年:移民加拿大,先後於Sanwa McCarthy及Nesbitt Thomson當分析員
93至96年:加怡融資企業融資部主管
96至99年:長江基建(01038)策劃及投資高級經理
99至02年:中建電訊(00138)執行董事
03至04年:商業電台營運總監
04至05年:友利控股(現稱華億新媒體,股號︰00419)執行董事兼董事總經理
05至06年:友利控股非執行董事
05年至今:成為精電國際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
部分著作:《原氏物語》1至3集,《金錢之王》I及I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