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都會完」陳志雲憂無以為繼
1 :
GS(14)@2016-04-01 15:38:37【本報訊】ViuTV以《跟住矛盾去旅行》打頭陣,坊間聲勢不俗,不過外間對此反應不一。YouTuber司徒夾帶相信新節目可以推動電視業創新,無綫電視廣播業務前總經理陳志雲卻質疑,這類話題節目會無以為繼;前電視人蕭若元亦不看好ViuTV可憑此動搖無綫的慣性收視。
YouTuber司徒夾帶表示,以創作人而言,欣賞ViuTV用心製作創新的節目,「我覺得ViuTV係刻意製作一啲無綫冇做過,甚至以前電視界冇做過,觀眾亦冇睇過嘅節目」。他認為,這些節目某程度是會令無綫綜藝節目製作人不能偷懶,有競爭作用,提醒他們不可能再製作出一個主持加幾個嘉賓聊天的節目來吸引觀眾。無綫前金牌編劇周旭明抱審慎樂觀態度:「梗係希望(電視台)啲嘢係越變越好……喺觀眾角度嚟睇,係多一個選擇,開台先再講,睇出街係乜嘢一回事,始終電視台係燒錢嘅生意,唔好咁快判人生死先。」但陳志雲對ViuTV的製作方向有所保留,「嗰類節目持續性好緊要,《跟住矛盾去旅行》個矛盾都會完㗎,睇落係咪無以為繼?ViuTV走呢條線,TVB執行董事鄭善強都曾經話:『佢哋其實做緊J2,J2都係得一、兩點收視,因而佢哋做乜嘢應該對我哋冇乜影響!』」。他認為縱使外地劇製作水準高,但香港觀眾也會愛看港劇,因有本地元素,反映本地文化面貌,令觀眾產生共鳴,「不過,多個人入嚟玩總好過冇,但對於佢(ViuTV)競爭力有幾大,就要睇佢肯投入幾多資源落去」。
蕭若元:5點收視已不錯
蕭若元的反應是:「有興趣睇吓。」但他估計ViuTV出擊都未必可動搖無綫慣性收視,ViuTV的節目若搶得5點收視成績已不錯。蕭若元指無綫擁躉守舊:「而家睇TVB嘅觀眾,多數係年紀大、頑固,生活習慣好難改變,佢哋好多都係開電視聽聲……有線同now出現亦搶咗啲客。」■記者張文鈴、楊潔雯、戴彩煥、王麗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01/19553542
男神新劇 透視今天香港 階級世代 矛盾對立
1 :
GS(14)@2016-07-05 02:37:282016-06-25 iM
「男神」黃子華將於下周7月1日在演藝學院首度公演的舞台劇《前度》,久候的粉絲空群而出,秒殺全院門票,即使由18場加至24場仍一票難求,男神卻說最初「預咗無人睇」:「當搵到一齣自己好鍾意的劇,至多預咗無人睇,但仍會覺得有價值。」黃子華對本刊說。
這齣「男神」極愛的劇目,來自20年前的英國名劇《Skylight》,乍聽與今時今日的香港觀眾這麼近那麼遠。
劇中兩位靈魂人物--導演陳曙曦和編劇莊梅岩,坐在寧靜的排戲室內,解構今次演出的背後想法。「劇中講緊不同階級間的價值觀爭拗,正正就係現在香港處於非常割裂的狀況。以前香港無咁多矛盾,近幾年好多,20年前我哋唔明的東西,現在就明了。」導演陳曙曦說罷,身旁的莊梅岩神來一句補充:「相信好大批觀眾是子華Fans,其實佢哋應該了解吓,子華點解要做呢個騷。」
自從前年完成在紅館的棟篤笑《唔黐線唔正常》後,「男神」黃子華去年開始籌備新的演出計劃,早前他在訪問中自言香港前景太悲,度不出笑話,於是改做舞台劇。踏入5月,在幾乎零宣傳下《前度》門票一出已迅即售罄,黃子華專心排戲謝絕所有媒體訪問,黃昏時分記者來到大角咀一幢唐樓,撑上5層樓梯到排戲室找導演編劇,剛好遇上排完戲的黃子華。本來趕着離開的他一談到這齣好戲,也停下來接受訪問。
男神:好劇目+好導演
「(演出計劃)最初諗法係以劇行先,無考慮過市場反應,只要搵到一齣自己好鍾意的劇,就算無人睇都會做的話,咁我先會做。至多預咗無人睇囉,但仍會覺得有價值。」他幾經轉折取得英國著名舞台劇《Skylight》的版權,此劇20年前首演,以一對忘年男女的不尋常感情關係切入對階級主義、社會不公、經濟價值等爭議,去年在英美重演仍大獲好評。
「其實除了劇本,有幾樣東西若欠缺的話,我都有機會唔做,包括沒找到好導演。」去年中,黃子華主動邀請陳曙曦加入,「我20年前已認識陳曙曦這名字,最初只知佢係一位好出色的演員,後來知道原來佢亦係一個好好的導演,係一個好全面、好清晰……總之係一個勁人啦!」
陳曙曦本身是「天邊外劇場」的藝術總監,對表演藝術的認真態度圈內聞名,不輕易接戲,黃子華於是將《Skylight》劇本先給曙曦細讀,等他愛上這齣戲後再談合作。「某程度等佢回覆時,都幾心跳,擔心佢鍾唔鍾意呢?唔會唔拒絕呢?如果佢唔肯,我就慘啦。」男神遇上男神,結果在好友兼為此劇改編的莊梅岩穿針引線下,兩人首度合作。
申請版權過程艱辛
「第一次同子華傾合作,他專登撑5層樓梯來這裏,那是我們首次真正深入的傾談,我好驚訝佢對劇場的專業認知,好認真研究劇本,有些我可能也沒看過,不是一般為過戲癮而來的明星。」導演陳曙曦說,接受邀請另一原因是此劇作並非一般商業戲,「反而擔心會否認真過頭,因為睇子華的觀眾大多是睇棟篤笑,這作品會否深咗啲?」
有別於一般豐富的現代劇,《前度》沒有多媒體特效,也沒千變萬化的台燈,全劇只有三個演員,最多同場出兩個,編劇莊梅岩形容,是「回歸基本」只靠演員現場演繹拉住觀眾注意力和情緒的嚴肅正劇。即使如此,粉絲還是慕名而至,門票甫開售已被秒殺賣光,陳曙曦說,以黃子華的爆燈人氣來說,一日內門票售罄並不出奇,但對本地舞台劇來說卻肯定是異數。
「我有問過佢(黃子華),到他這個狀態可以做好多其他嘢,為何會揀相對地回報不大、又要花許多時間(至少1至2個月)的舞台劇做呢?他的回答令我印象好深,佢話:『香港觀眾係值得睇一啲世界出色高質素的劇本。』當然佢覺得香港人質素高先咁講,所以想透過自己的能力買一些高質素劇本,帶好戲返香港做,亦透過本身的號召力,令件事的推力更大。」
劇中矛盾反映香港
將20年前英國著名劇本,帶給此時此刻的香港觀眾,陳曙曦作為導演,並不擔心香港觀眾難以投入欠共鳴。「作者David Hare寫的時候,不單是寫一個愛情故事,而是借一段關係講社會的價值觀、階級,不同人面對的社會問題,而不是由兩個政客去講政治,這是此劇聰明的地方。」
他從20年前的英國劇本,看出今時今日的香港現況,「香港其實依家處身的狀況,是好多國家20、30年前狀況,無論政治文化,20年前我哋唔明的東西,現在就明啦。」劇中男主角是白手興家的中年企業家,女主角則是平民年輕教師,二人即使相愛卻持守不同價值觀,「一個企業家點睇平民,一個平民又點睇社會不公義,正正是現在香港處於非常割裂的狀況。以前我哋無咁多階級矛盾,近數年出現好多,例如仇富心理、民粹,也有世代矛盾,亦見到這種割裂漸漸趨向極端。揀呢個時候做這齣戲,觀眾反而更加明。」陳曙曦認為黃子華對社會觸覺敏感度高,挑選這戲有一定心思。
現實生活中,港人也不難感應到這種矛盾對立,朋友家人因着對政治社會持不同看法愈走愈遠,這也是導演對此劇最大的感受:「依家見到香港人睇一件事好絕對,非黑即白地定性,不同階層之間的誤解好深,這套戲所講正是大家都覺得自己有真理,矛盾一直無法解決,從而衝擊觀眾一些想法。好像兩位主角原本感情好好,撇開所有政治、社會、文化等等睇法,其實都好愛對方,但偏偏正是大家價值觀不同而無法走埋一齊,令人深刻亦可惜。」
角色背景發人深思
至於將劇本改成現代香港觀眾看得懂、聽得入耳的重任,落在莊梅岩之手。好的劇本具有時間地域的穿透力,《Skylight》就是這樣的好戲,莊梅岩在繙譯期間,驚訝劇中對白的劃時代力量:「我譯的時候都仍然覺得對白好中,例如我成日覺得香港有三個職業好重要但無被重視:記者、教師、社工。女主角就講到佢好落力做教師,但政治家只懂去批評,其實教師在最前綫幫緊解決許多社會問題。」由《Skylight》改成《前度》,莊梅岩說只略將英國的人名地名改為本地,其他絕大部分情景都按原著繙譯,時代背景也保留20年前即九十年代的香港,不會直白地加入本地時事或場面,「這齣劇不算難改,因為那些情景香港一樣有,絕不會感覺離行離捺。」
劇中男主角是成功企業家,黃子華的電視入屋形象卻草根賴皮;陳法拉形象高貴美麗,難以聯想是劇中的平民女子,二人擔綱似乎要考驗導演的導戲功力。陳曙曦透露,其實男女主角的背景設置相當有趣,男主角雖是中年的餐飲業企業家,但出身草根,屋邨長大,說話可以很粗俗,後來靠白手興家搞餐廳捱出頭;女主角則剛好相反,本身是一個大律師女兒,年輕貌美,受過高尚教育,但選擇一種草根的平民生活,到偏遠地方龍蛇混雜的學校教書,希望幫助有需要的孩子。陳說二人都有劇場知識,對劇本認真,希望可以導出演員展現新的特質,例如觀眾從未見過一個深情又容易受傷的黃子華。「這是好寫實的劇,但不同睇電視,舞台上的感情好細膩,希望一般觀眾看完會感動又好笑,非一般的觀眾更會再諗多一層意義。」
《Skylight》來港版權唔易攞
《Skylight》原作者David Hare是英國著名劇作家,1998年封爵為Sir David Hare,他亦是電影《讀愛》(The Reader)、《此時此刻》(The Hours)的編劇,作品以細膩人物、精警對白、具強烈時代觸覺見稱。1995年《Skylight》在英國倫敦首演,去年重演更獲美國戲劇界高最榮譽的東尼獎(Tony Awards)最佳重演話劇。故事圍繞一對舊情人——中年企業家Tom及年輕女教師Kyra發展,曾寄居在Tom家中的Kyra,與已婚的Tom發生感情,後來不辭而別。
首度以廣東話演出
劇本開始時Tom的妻子剛離世,Tom兒子Edward因擔心父親,找上Kyra請求幫忙。Kyra與Tom重遇,談生活談社會,但因着地位懸殊觀點各異,引發一連串對經濟掛帥、社會不公、制度矛盾的精警對話。2015年此劇重演時仍大受歡迎,並曾在香港戲院作直播,譯名為《星空下的舊情人》。今次是該劇首度以廣東話對白在舞台演出,劇名譯為《前度》。
陳曙曦說,香港有能力和資源做到此戲的劇團不多,單是版權費已很昂貴,據他所知,曾有本地劇團申請此劇版權但不成功,原作者David Hare對班底、場地等細節都會審核,原劇在400人場地演出,今次卻在1,000多人的演藝學院,黃子華申請時也曾被質疑是否夠人入場,經過一輪功夫才取得原作者的首肯。
秒殺門票 劇場異數
黃子華的「男神」號召力不容小覷,每次搞棟篤笑固然例必引來撲飛潮,今次演出嚴肅舞台劇,粉絲一樣追捧,陳曙曦直言是「圈內異數」:「門票咁快賣晒,對子華來說唔出奇,但對我哋係無可能﹗就算比較主流、觀眾量高的劇團,在數百人的劇場演出,都要做好多宣傳先會爆。」
醉心劇場藝術20年的陳曙曦,坦言一直在「捱」,至今仍未能稱劇場為「行業」:「我覺得要養到好多人、不用政府資助先叫行業,但現時劇場演出,若個個收足人工或無政府資助,一定做不來。」搞藝術一樣要計數,假設一張門票300元,劇場容納400人,連做5場收入也不過60萬元,「前期排練都要兩個月,背後成棚人做嘢,人工都唔夠俾。」
子華法拉吸冷門觀眾
看舞台劇的慣性,需要生活閒情來滋養,陳曙曦慨歎港人搵食太辛苦:「香港環境好辛苦,人人掛住搵食,工餘時比較想做吃喝玩樂的事,覺得睇舞台要諗嘢,未必係首選。所以子華做舞台有一些人會視為娛樂,至少見到黃子華、陳法拉,已得到滿足感同喜悅,減到壓,套劇係咪啱睇無所謂。」舞台劇的慣性觀眾不多,莊梅岩觀察到不少港人結婚生仔後,就足不出戶:「年輕觀眾是有的,但他們無錢;年紀大的又不會來睇,香港人結婚生咗仔女就唔出街,老人家就留家湊孫,不像外國會一家大細睇劇之後討論。」
她希望今次演出,可以讓無看過舞台劇的人感受到舞台劇是甚麼一回事。這次《前度》在灣仔演藝學院公演,場地容納1,000多名觀眾,門票售價由280元至880元不等。粗略假設平均票價500元計算,一場收入逾50萬元,連做24場估計有逾1,200萬元門票收入。
老樓周記:置業者心中矛盾
1 :
GS(14)@2016-07-09 06:46:15老樓向來敢言,有嗰句便講嗰句,雖然最近樓市有點兒復蘇,業主們不敢貿然反價,反而先要靠個市快點兒出貨為妙,對樓市反彈依然沒有信心,也許認為不會大跌也趁機套現。但對於上車一族而言卻不是好消息,樓價只是跌得年逾一成多少少便止跌,實際上仍然未能夠上到車,眼見發展商不斷以高息按揭來緊追投資者和換樓客而已,自己未能受惠,然而這些機會不是自己的也不應恨,發展商出到呢招也反映到他們對後市仍未有足夠的信心,否則今天的價錢絕不能可以買到新樓。去年就會越買越貴,今年卻越買越平,若果大家對後市那麼會有信心的話,樓下貴過樓上的例子會陸續出現,一個新盤比上一盤貴,追價追到氣咳。至於二手市場業主只是靠樓市回暖後減少咗,即是比一年前賺多咗,但是平盤已是早半年前的事,既然平盤被掃清,業主在沒有競爭之下自然會強硬返少少,這也是人之常情,若果急放就不會等到現在才賣;既然等到好價又不會那麼容易放個客走,有錢不賺反而不智。現今買樓者多少看了樓多時,並非一時衝動,都是有筆首期的置業者,當大家認定樓市難大跌亦不會大升,看準了單位後便入市,老樓認為這批安全號上車客亦不會那麼恐慌,總好過越跌越不賣的人士,心情那樣矛盾,到頭來也只能望樓長嘆。
劉兆昌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8/19685914
金發局反對改革陳家強身份矛盾
1 :
GS(14)@2016-09-29 08:01:14【本報訊】上市架構諮詢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年初財政預算案提出,惹來市場人士激烈反彈本已算出乎意料,由市場人士組成的政府智囊金發局,竟然高調反對建議,同時力挺改革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為金發局的當然成員,令爭議角力更撲朔迷離。
陳:清楚金發局立場
曾俊華、陳家強昨日一同出席上市儀式,曾並無回應金發局反對改革,陳則表示自己「當然清楚」金發局立場,亦知道該局已遞交回應,金發局成員包括不少業界人士,提出業界關心議題,歡迎提出討論,相信證監會、交易所會在諮詢期內繼續聽取意見。金發局取態耐人尋味,除體現於陳家強外,亦可見於其政策研究小組成員、現任港交所(388)董事李君豪,正是反對改革陣營領軍人物,加上金發局主席史美倫是行政會議成員,令市場懷疑政府是否內鬨。金發局認為,改革建議不能做到改善審批效率、維持香港競爭力目標,加設三個委員會只會架床叠屋,更提出7點反建議,包括上市委員會加入兩名證監會成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9/19785220
馮敬恩拍《矛盾》在日倡港獨
1 :
GS(14)@2016-10-20 08:00:52■馮敬恩
【本報訊】六四學運領袖王丹與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日前赴日參加ViuTV第二輯《跟住矛盾去旅行》,於本月15至19日到日本拍攝。ViuTV昨晚突然發聲明,指二人於過程中擅自安排記者活動,感極度失望及憤怒,斥港獨言論是「絕無可能發生的痴人夢話」,決定不會播放所有關於王丹及馮敬恩已拍攝的片段。
ViuTV稱憤怒 拒播節目
ViuTV聲明指出,《跟住矛盾去旅行》原意是充滿娛樂性的真人騷,惟王、馮二人今次擅自安排記者會,並作出失當言論,對此感到憤怒,指「港獨言論不但有辱民族尊嚴,更是自欺欺人」,除了不會播放所有已拍攝片段,更表示「對任何人士曾經或日後利用本台宣揚港獨,保留一切法律追究權利」。
ViuTV公關部證實,昨日看到自由亞洲電台報道才知悉事件,至於誰人決定取消播放,公關部指暫時無補充。自由亞洲電台報道,二人在本周一於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舉行記招,馮敬恩在會上呼籲國際社會支持香港獨立,稱1984年趙紫陽曾說過民主治港是可能的,但之後卻一再拒絕讓民主在港實行,讓港人非常憤怒。王丹就認為中國從未在港實行真正民主,指港獨應交由香港人民公投決定;又指理解和尊重港獨理想,但認為未來很長時間,不具有可行性。■記者馬志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20/19806630
政治敏感ViuTV抽起《矛盾2》袁彌明揶揄
1 :
GS(14)@2016-11-18 17:56:34■袁彌明(左)和雞排妹拍第二輯《矛盾》,重點是港女和台妹的矛盾。
省靚招牌的ViuTV開台真人騷《跟住矛盾去旅行》贏盡口碑,立即添食籌拍第二輯《矛盾》,並請了很多政治人物,除有六四學運領袖王丹與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和鄉事派侯志強,以及前人民力量主席袁彌明與勇於就兩岸政治議題表態的台灣女星鄭家純(雞排妹)等,三對皆有火花。早前王丹和馮敬恩到日本外景,突遭ViuTV指二人舉行記招「宣揚港獨」,借機宣佈抽起不播,爆發一場「公關災難」,王丹及馮敬恩拿出有力證據,終令ViuTV總經理魯庭暉向兩人致歉。ViuTV形象雖損,但不改抽起之決定。但前日突傳出ViuTV不止抽起馮敬恩及王丹的一集,而是整輯《矛盾2》。
■曾鈺成(左)和長毛梁國雄為《跟住矛盾去旅行》第一輯首集嘉賓,反應不錯。資料圖片
■王丹(左)和馮敬恩的一集爆發公關災難,結果ViuTV要公開道歉。資料圖片
「唔係搞關公災難」
就《矛盾2》被抽,袁彌明昨在電話中直言失望:「佢哋畀唔到好實答案,本身諗住年尾出,但係佢哋話延遲,冇講確實日子。可能覺得王丹嗰啲嘢,其實對觀眾嚟講係冇乜所謂。」她認為《矛盾2》焦點邀政治人物有爭議和話題性,但同時就變成將雞蛋放同一個籃。袁彌明表示與雞排妹的內容不涉政治,她說:「去咗倫敦同法國拍,有旅遊、飲食同shopping,如果將拍咗嘅片丟落大海好可惜。不如重新剪輯,改名當旅遊或飲食節目播,唔好浪費人力物力。」袁彌明揶揄ViuTV:「抽起係斬腳趾避沙蟲,ViuTV想挽救台聲譽,係應製作有質素節目,唔係再搞一場關公災難,搞好公關手段就可封住所有人把口。」雞排妹已收到通知,昨短訊回覆:「現在傳整個節目抽起來或延遲播,我跟袁彌明有很多搞笑橋段,其實也可以把我們的部份單獨抽出來做額外的節目。」
「節目成日都會調」
第二輯《矛盾2》監製吳繼業昨承認原定下月播:「係有咁打算,但節目成日都會調,會因應情況。」是否抽起停播?他說:「唔可以咁講,留啲空間,研究處理中,睇吓用乜呈現方式,暫時未有任何決定。」是否因王丹和馮敬恩事件、加上梁天琦等太敏感,吳繼業說:「我唔方便再講咁多。」吳繼業指會向嘉賓交代:「處理中,可能唔可以咁快見到,係有少少抱歉。」ViuTV的官方發言人昨也說:「謝謝查詢,有關節目安排稍後公佈,現階段沒有補充。」此外,ViuTV下月2日取得韓國樂壇盛事《MAMA音樂頒獎禮》直播權,該節目去年在無綫播出,今年就給ViuTV搶到。採訪:陳杰、唐琛悠、嵐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18/19837155
城鄉矛盾左右大選
1 :
GS(14)@2016-11-29 07:55:15選前打着「被遺忘的一群」旗幟的特朗普(圖),城鄉矛盾可謂他入主白宮的一大助力。而鄉郊選民對建制與社會精英的積怨,同樣已在歐洲大陸加速蔓延,間接促成了英國公投脫歐,更將左右來年的法國與德國大選。
鄉郊造就極右政黨崛起
歐洲北部國家的城鄉分化問題嚴重,鄉郊民眾比都市人更容易對社會產生不滿,例如英國脫歐公投支持脫歐之聲最響的正是鄉郊社區,而法國鄉郊亦是造就極右政黨崛起的源頭,德東鄉郊則是極右反難民聲音最強烈的地區。這些地區民眾的心態或跟美國「被遺忘的一群」一樣,面對鄉郊的年輕受教育一代移居城市、政府忽略地區發展與將難民安置到鄉郊等,使他們倍感生活艱難,尤其在近兩年歐洲多事之秋,鄉郊社區深感遭到遺棄,開始循不同途徑表達訴求。但歐洲統計局調查歐洲75個主要城市,發現北歐與南歐截然不同,南部如西班牙、希臘與意大利等國的都市人相對比較不滿意城市生活,近郊鄉鎮滿意程度反而更高,或與這些國家的都市社會不公與貧窮問題有關。美國《華爾街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9/19848792
【世代矛盾】仔女教父母用WhatsApp 蝦碌分享:輸入成分鐘得一粒字
1 :
GS(14)@2016-12-07 08:01:45父母起初學習如何使用智能手機時,往往發生很多趣事和矛盾,因此惹來不少笑話。
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年輕人與長輩之間溝通的重要方式,上一輩無疑要學習如何使用智能手機,例如WhatsApp、WeChat和Facebook等等社交工具以便與子女溝通。
父母起初學習如何使用智能手機時,普遍都是依靠子女教導的,往往發生很多趣事和矛盾,因此惹來不少笑話。記者就在街頭訪問了不少年輕人,讓他們分享一些當中有趣的事情,例如:父母教極都唔識、唔識用錄音打字功能、以書面語溝通、龜速、誤解表情符號用法等等。記者隨即就訪問了數位長輩,讓他們大平反。當中亦發現有不少大反差,本以為上一輩會認同透過手機傾談,聽聲音才是最重要的溝通渠道,怎料他們的接受和適應能力很高,傾向喜歡使用智能手機的社交應用程式,認為十分便利。年輕人更指有時候追不上潮流,父母比他們更沉迷,母親會主動教導他們如何玩線上遊戲,研究智能手機成為他們之間的樂趣。雖然年輕人說笑要投訴父母的「蝦碌事件」,但當記者問他們是否有責任教導父母的時候,有不少人表示,只要父母願意詢問亦不會拒絕,無任歡迎,年輕人,總是口硬心軟的。記者:吳業紅 攝影:劉永發、林栢鈞
年輕人指父母會以書面語與他們溝通,認為十分古怪。
年輕人雖然表面上投訴父母,但實際上仍會耐心教導,年輕人總是口硬心軟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7/19857247
【十大娛樂新聞】ATV熄燈《十年》引發影人矛盾娛圈嫁女年 舒淇做馮婦
1 :
GS(14)@2016-12-30 02:58:09馮德倫、舒淇
【2016回顧】2016年,娛圈由關公話事,有公關,得天下;冇公關,完了吧,如無意外。明福俠黎明示範如何在開騷甩轆後不失霸氣,誠懇道歉是二十一世紀最基本常識。蘇永康說生仔女不生梁游,喜事變醜事則與人無尤。完蛋的還有59年歷史的ATV,愚人節熄機才是戲碼。悲歡離合依舊是主菜,舒淇、鍾嘉欣、Race、陳妍希、林心如排隊入教堂;Stephy、蘇麗珊、胡定欣和江若琳則甩拖落單,顯然,這些機會只屬於有情人的。(排名不分先後)撰文:嵐山
岑麗香
處女黨結婚
今年有近50對中港台藝人拉埋天窗,當中以無綫「處女黨」最熱鬧,鍾嘉欣今年2月奉女成婚,8月誕下囡囡Kelly;緊接到岑麗香年尾出嫁,王君馨亦婚期將至。圈中締造不少良緣,舒淇和馮德倫、楊怡和羅仲謙、陳智燊和宋熙年、吳奇隆和劉詩詩、陳妍希和陳曉、林心如和霍建華等都在今年開花結果。至於經歷過兩次婚姻失敗,仍相信愛情的鍾麗緹,11月下嫁比她細12年的張倫碩;39歲的陳少霞與34歲的黃婉佩(Race)亦先後覓得第二春,分別與八億富商李文輝和新加坡富商David Loh閃婚。
甘比、劉鑾雄
大劉娶甘比
65歲華人置業前主席大劉劉鑾雄成功換腎,上月連環出招跟呂麗君割席,怕將來有人爭產。跟前妻寶詠琴離婚後單身了24年的大劉,今年底終於決定娶37歲、為自己誕下一子一女的甘比做第二任老婆,1,200億家財「分甘同味」。而父親是香港首富李嘉誠、坐擁350億身家的李澤楷同樣蜜運中,被指今年情人節與24歲的上屆港姐季軍郭嘉文同遊東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29/19879448
【世代不矛盾】點心大不同 雞球大包vs睇住流奶
1 :
GS(14)@2017-01-14 07:55:30市面上的乾蒸牛肉多數一籠三粒至四粒,重量沒有一定標準,陸羽酒樓則是一兩八至二兩之間。$52(陸羽)
點心,我們從小吃到大,但隨着年代轉變,傳統點心的味道、用料或外表都開始變得有所不同,就連名字亦被「重新命名」。最近記者帶家人到新派點心店飲茶,誰知長輩表示點心紙中,「冇樣睇得明」,幾乎每樣都要我向他們解釋,當我取笑他們轉數慢時,他們向我問幾個傳統點心的用料跟外貌時,我亦被問得口啞啞。不過這樣互相猜謎,漸漸拉近了兩代間的距離,不失為一種久違了的家庭樂趣。
傳統點心知多少?
記者在街頭訪問了十多名年輕人,不少人誤以為乾蒸牛肉即是山竹牛肉,雞球大包餡中放的就是雞球(但解釋不到雞球是甚麼),豬潤燒賣用白色燒賣皮包住,並不是常見的黃色皮。乾蒸牛肉:外形十足十燒賣一樣,以白色外皮包住芫荽、馬蹄跟牛肉碎,最好選擇較滑身的牛冧肉;由於牛肉餡容易塌下來,包起後需盡快蒸熟食用,因此不能預先製作太多。雞球大包:大小跟蒸籠差不多,傳統的雞球大包餡料有雞、叉燒、雞蛋、打勻的豬肉和雞肉餡,廣東俚語「賣大包」亦由此而來。豬潤燒賣:一大片的豬潤放在燒賣餡上面,沒有燒賣皮所包住。由於卡路里甚高,因此越多越少人吃用,現在只能在舊式酒樓找到。
雞球大包份量十足,比起記者雙手更大。$46(陸羽)
現時人們追求健康,豬潤燒賣在酒樓已經買少見少。$52(陸羽)
鍾國楷師傅廿二歲入行,現為陸羽酒樓點心部大廚。陸羽茶室每一星期至兩星期轉換一次餐牌,希望讓更多傳統點心得以保存。
新式點心知多少?
新式點心造型搞鬼,比舊式點心更加著重健康。大廚多數會替點心重新命名,以增加趣味;鴻星酒家是較早期推出新式點心的酒樓,多數以海洋生物或動物造型為主,後起之秀則有唐宮小聚及飲茶等。松露香菇(唐宮小聚):香菇包灑上可可粉,外形跟冬菇無疑,加入黑松露增添香味,曾經在香港引起一陣熱潮。睇住流奶(飲茶):表皮顏色來自甘筍的天然色素,其實是普通的奶黃包,只要輕輕切開中間,便能做出流沙的效果。一籠八戒(飲茶):三件豬仔造型的叉燒包,是明符其實的「八戒」。陸羽茶室中環士丹利街24號地下至3樓飲茶中環干諾道中88號南豐大廈2樓1-2號舖唐宮小聚中環皇后大道中139號The L Place2樓記者:李泳烔攝影:伍慶泉、王國輝、徐振國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bit.ly/2gcDRuo
「睇住流奶」名字玩味趣怪,軟熟甜度適中,且熱度焗得剛好,流心卻不燙口。$49(飲茶)
「如魚得水」選用了海斑肉及鮮蝦作餡,外形精緻。兩條$99(飲茶)
松露香菇連冬菇蒂也有,非常講究,$49。(唐宮小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3/1989515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