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管心理學: 「隊你老豆」 林煒舜
1 :
GS(14)@2013-11-30 15:35:50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 ... 1%86-220000334.html
臨床心理學博士
•若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去看,框框可能是父親的形象投射。
•「隊你老豆」,並非叫人不孝順父親,而是「不要再受父親/權威所影響」。
希望大家不會被今期的標題嚇一跳,不過話說回來,這確是我在講課時常會說的一句話。當然,意思不是叫同學們傷害父親,也不是必定要和父親對幹。
上期談到的框框問題,若從心理學(特別是九型心理學)角度深入去看,除了框框令人覺得舒服、安全,這些框框更可能是本身的父親形象投射。這所謂的父親是代表權威,因此實際上不一定是父親,只是對大部分人來說人生的第一個權威形象都是父親。我們由成長至做事、創業,都受這權威形象影響很深。在九型心理學的其中一些型號,甚至一生都會以父親為依歸,不敢逾越半步,還會要求其他人都按照他父親的教誨去做。在這些人的一生中,若有任何事情沒有依照父親所說去做,便會感到不安和害怕。
但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例如微軟創辦人蓋茨便不是。據華爾街日報的訪問指出,當蓋茨還是個十二歲的男孩,有次吃飯時跟母親吵了個天翻地覆,他父親在一旁聽聽,終於忍無可忍,端起一杯冷水潑到了蓋茨的臉上。蓋茨在訪問中說:「感謝他給我來了這場淋浴。」他的意思真的是感謝,因為那杯冷水,令他離開了暴躁的性格,更跳出了父親的框框,從此走上自己的道路,成了微軟的創辦人及世界首富。
所以,我常叫人「隊你老豆」,並非叫人不孝順父親,而是「不要再受父親/權威所影響」。在心理學上,順從權威是常見的,但權威只是權威,卻不一定事事都對,若對權威言聽計從,例如父親叫你做公務員你便去做公務員,叫你進他的公司幫手你便進他的公司幫手,跳不出他的框框,那又何來自己的創意?
再以免費電視牌照的問題為例,電視業務其實也只是一個框框,有些人可能源自於小時候聽父親說過,人生最「威」的成就是搞一個電視台,所以很想滿足父親的要求。但現實上,因為是一門投資巨大的生意,即使是跟循權威的旨意去做,也應該有plan B。即是說,某程度上跟從權威,某程度上也反抗權威,若有足夠的創意,在這種情況下有第二手準備,便不用把自框無法轉圜了。
職場心理學: 做好溝通 得心應手 趙思雅
1 :
GS(14)@2014-08-30 22:42:06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9%8B-220000931.html\r\n\r\n臨床心理學家\r\n\r\n畢業於香港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r\n\r\n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會員及香港臨床心理學家協會榮譽秘書\r\n\r\n曾任教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及英國University of Hull\r\n\r\n•有些人認為,一個人在公司的表現,會代表他在家的方式,我並不認同。\r\n\r\n•在職場上得心應手的關係,很多都源於工作上與別人如何溝通。\r\n\r\n所謂的「職場心理」,說到底,跟家庭有莫大的關連。古語有云:「要先齊家,才能治國」,試問如果你不能夠好好地處理「家」,怎麼會有心力處理「國/工作」呢?我指的並不是這些人的能力,而是當你的「家」管得好,工作上也會比較得心應手。理由很簡單,因為你不用在公司擔心家事,更不需要在家憂心工作。\r\n\r\n有些人認為,一個人在公司的表現,會很代表他在家裡的方式,其實我並不認同。家有很多其他變數,像家人之間的相處、家人們經歷過的事情、生活環境等。在家對某一件事的反應,並不代表那個人在工作上也會有同樣的反應。\r\n\r\n譬如說,你要求下屬做一件事,他們就有責任要做到,做不到就有可能會被辭退,這在家是不會發生的。當你叫你的孩子做某一件事,他可能會諸多推搪,又或是給你很多不做的藉口,而你只能諄諄善誘。\r\n\r\n曾經有人問過我:「為甚麼我對下屬時,壓力好像沒有對孩子那麼大?」確實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但孩子跟父母的關係千絲萬縷,有時候責備了他們,父母又會內疚;但在工作上, 罵了下屬最多只是他不高興或辭職,並不會因而怪罪於你——即使他記仇,也不會影響到你。\r\n\r\n說到底,在職場上得心應手的關係,很多都源於你在工作上與別人的關係和溝通。要有好的溝通,可以嘗試一下以下兩點。\r\n\r\n一.不要讓情感影響工作。有時候有些工作討論會變成人身攻擊。當你的同事開始影響你的情緒時,馬上深呼吸,由一數到十,並以平靜、冷靜的方式作出回應。\r\n\r\n二.要用心聆聽。每次你跟別人談話時,盡量把重點記住,然後強迫自己回想至少三個重點。當你不斷地重複這個步驟後,它就會變成你的一部分,「聆聽」也會變得更得心應手。\r\n\r\n這些溝通技巧其實可以用在工作上,也可以用在家。當事情讓我們很在意的話,我們的情緒很容易就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這樣對我們、孩子,或下屬/同事都是不好的。所以我們必須在情緒來的時候,馬上休息一會,平復了再用新的角度處理事情,才會事半功倍。
職場心理學: 為日常工作訂立小目標
1 :
GS(14)@2014-10-18 23:24:29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8%99-220000106.html
鄭穎珩
臨床心理學博士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工種不多時,選擇會變少,選擇少自然會有機會做一些不喜歡的工作。
•要喜歡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在沉悶的工作,尋找一些自己喜歡的部分。
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香港變得很奇怪,每個人都好像非常不開心,但卻沒有解決辦法。我最近回美國時感覺很深,因為到處的人都開心地笑,並且很熱情地跟我打招呼。究竟香港怎麼了?
以前爸爸媽媽那一代,只要努力就能夠有好的前途。但隨時代的發達,工種愈來愈少,有些甚至被取代;常常都會聽到怎麼用最少資金換取最大回報的方法。以前,每個人可能一生就只是做一份工作,但現在不轉換工作就不能夠升職。
相反,在美國,地方大、選擇多,很多人可以做很多不同類型的工作。我想有些美國人會選擇某一個工作,不是因為他要養活自己和家人,而是他真的喜歡。有些人會在動物園工作,因為他們真的很熱愛動物;有些人會選擇研究植物,有些人則喜歡在餐廳工作——無論他們做的是甚麼,他們總是熱情地對待客人。
這份熱誠讓他們喜歡他們做的事情,讓他們不斷地在工作上尋找新的契機、機會。就像我剛到聖地亞哥的動物園,湊巧碰到一個導遊,他說他在動物園工作了三十個年頭,每天開動物園的巴士,把園的動物一一介紹給每一個到訪的旅客。他說他熱愛動物,但更希望訪客來能夠對園的動物有新的認識。在短短四十分鐘的遊覽,不難聽到他對園動物的熟悉,也聽到了他那份熱情、興奮。這是我好久在香港沒有看到的。
要怎麼讓我們在香港的工作也有這份熱誠呢?說實話,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工種不多時,選擇會變少,選擇少自然有機會得做一些不喜歡的工作,這樣怎麼去喜歡自己做的事情呢?解決方法或許是:不如學習一下喜歡自己的工作。其實,我覺得工作跟戀愛差不多,是需要時間磨合的。我相信不會所有人都一開始就喜歡上自己的工作,總會有情況是讓你覺得很沮喪、氣餒。
要喜歡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在沉悶的工作,尋找一些自己喜歡的部分。又或是在工作,找一些小小的目標給自己,增加工作上的成功感。我發現很多人會因為在工作上沒有成功感而變得討厭自己的工作,所以有這些小目標更為重要。
可能你會覺得,你的工種範疇,小目標是不可能的。我則認為,每一件事都可以有小目標,只是有時候我們還沒找到而已。就像是戀愛時為另一半做的小事一樣,是要細心尋找的。大家都來找找看吧!
讚王征心理質素高:應做外交官
1 :
GS(14)@2015-04-14 02:05:39【本報訊】匯友資本上周四召開記者會交代收購亞視的來龍去脈,單方面證供看來,「真命天子」匯友被王征玩到透。不過無論傳媒如何挑撥,匯友首席合夥人胡景邵對王征都無半點負評。上周他接受本報訪問時首評王征,「佢心理質素實在太高,應該去做外交官」。自1月底入標收購亞視控股權的胡景邵,曾與王征多次見面。這個會在政府總部跳騎馬舞的男人,坐在數以億元計的收購交易談判桌前會換上撲克臉,胡景邵說:「泰山崩於前,佢都不動聲色。」法庭委任的亞視經理人德勤不斷勸導王征,他都不當一件事(記者問:可能係儍?)「佢唔係儍,係豪賭。」
「佢話亞洲CNN好易做」
市傳匯友出價3億元收購亞視,當中已包括償還亞視欠王征的債務,而王征索價7億。胡景邵不評論收購價,「佢(王征)淨係睇到自己揼咗18億,但睇番盤數,你(亞視)係零equity value(資本價值)」。胡景邵嘗試站在王征位置,思考他曾批評白武士收購方案「無操作性」的理據,「用廣東話講即係搞唔掂。(記者:佢自己搞唔掂?)(王征借款來源)係第二個渠道,佢可能搞唔掂下家,我唔識猜測」。匯友在3月31日將簽好的收購協議書透過德勤交予王征,「都唔知佢簽唔簽,因為佢心理質素太高,好難去猜測,其實佢應該去做外交官」。當晚亞視六點鐘新聞宣佈王征接受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的收購主要條款,胡景邵與匯友另一合夥人何智恒在公司看完新聞,就離開公司去晚飯。「好多嘢都冇必要喺嗰一分嗰一秒即刻捉住某啲人問。」何智恒說。與王征談判近2個月,最令胡景邵難忘是王征對亞視的認知,「佢心目中覺得亞視仲係做得唔錯,好有價值。(亞洲CNN)佢話應該好易做到,只係佢冇時間去做啫,佢唔夠時間」,說罷,胡景邵露出一個「你懂的」笑容。匯友上周四開記者會,胡景邵兩度扮亞視經理人德勤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揚起文件手勢,並笑說「等我又學吓Derek(黎洋名)咁先」,是否不滿因對方揚文件令匯友收購亞視的買家身份曝光?「唔係,相信係無心之失,Derek喺成個交易一直好專業,唔相信佢專登做呢樣嘢,佢可能都係太開心」。■記者孔雪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3/19110563
白雪公主和女人心理
1 :
GS(14)@2015-07-14 11:32:49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 ... %9E/20150629/220489
我認為,最能夠代表女人的故事,是出自《格林童話集》的「白雪公主」。
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述,「白雪公主」的故事大約是這樣的:
「……白雪公主,皇后在生下公主不久後就過世了,國王另娶了一個美麗驕傲,狠毒邪惡的女人當皇后,同時她也成為了白雪公主的繼母……新皇后常常問魔鏡:『魔鏡呀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白雪公主越長越大……有一天,魔鏡回答皇后說:『皇后陛下,您的確是個相當美麗的女人,但是白雪公主比妳更美麗。』……因此她命令一名獵人帶白雪公主到森林中,並將她殺掉……獵人……無法下手……放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發現一個小小的農舍,這個農舍屬於七個小矮人,她在這個農舍中住了下來……於是皇后偽裝成一個農婦,到森林中拜訪白雪公主,並給她一個毒蘋果……當白雪公主咬下蘋果,立即昏了過去。當七矮人發現她時,只能哀慟地將她放在一個玻璃棺中。時光流逝,有一個國家的王子……被白雪公主的美麗所吸引並且愛上了她。他向矮人們要求,讓他帶走玻璃棺。王子和他的隨從在搬運的過程中,有人不小心被絆倒,這一搖晃,讓那片毒蘋果從白雪公主的口中吐了出來,白雪公主也因此甦醒。王子向白雪公主表明了愛意,決定結婚,並訂下婚期。」
明顯地,這位王子和白雪公主並沒有愛情基礎,因為在先前連見也不曾見過,只是垂涎於她的美色。更有甚者,他以為白雪公主已經死了,連屍體也不放過,不知道要搬走來幹甚麼,想想也覺噁心。
1937年,迪士尼把這故事拍成了電影。也許迪士尼也覺得搬屍體的劇情太過噁心,所以把結局改為﹕「一位白馬王子有天經過了裝著白雪公主的玻璃棺木,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於是給了白雪公主一個吻。毒蘋果的詛咒因此被破解了,白雪公主亦隨即醒來。在與七個小矮人道別之後,兩人騎著馬離開了森林,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以上的版本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版本,這固然是刪掉了企圖搬屍體回家的變態場面,但把毒藥變成了詛咒,一吻弄醒白雪公主,論到故事結構,卻有點兒牽強了。另一方面,王子見到一個美麗的女人暈到了,居然下了色心,去吻她,似乎也是痴漢一名。不過,普通人當痴漢,固然是賤格,會被控上法庭,但假如是王子,那又另當別論,反而是非常浪漫的事情,至少女人是非常buy的。
我看以上的這個故事,最大惑不解的是﹕七個小矮人的身份究竟是甚麼?按道理,他們是白雪公主的救命恩人,和公主也相對最久,理應發生感情,就算不是那首著名的歌曲﹕「雪姑七友七個小矮人……一個B,七個A,齊齊XY真過癮。」至少白雪公主也應該委身給其中的一個小矮人,才算有情有義。但是,這故事的結局,卻是突如其來一個王子,冷手執個熱煎堆,鹹濕地一吻,便奪得了美人,原因很簡單,王子又靚仔,又有錢,而七個小矮人只是住在深山的窮鬼兼醜怪而已,不管盡多大的努力,公主又怎會看得起他們呢?
所以,雪姑七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流行,皆因它說中了大部份女人的心聲。所謂的「七個小矮人」,好比港女身邊的觀音兵,像是狗公鼻、豬乸尾,雖然常常可以碰碰,但永遠做不到最重要的事。換言之,小矮人在故事中的存在,恰好是滿足了女人們渴望「收兵」的心理。但當然了,當女人踫上王子時,王子根本用不著去溝女,只要一嘴「硬車」過去,已經足以無往而不利了。
今星期哀鴻遍野,無股可說,祝大家好運。
韓星都迷填色書男女記者實測睇心理
1 :
GS(14)@2015-07-20 08:30:12據英國《衞報》報道,亞馬遜十大暢銷書榜中,有4本是成人塗色畫用,代表填色畫冊於紙質書市場上能大放異彩。填顏色能產生療癒效用,作品交予藝術治療師手上,她又能看到甚麼?《蘋果》找來2名動記者,為《Secret Garden》(秘密花園)其中一副圖畫試填顏色,事後再交作品予藝術治療師何敏儀,她以視覺藝術角度分析後,認為他們使用的顏色不是很強烈,顯示心情平和。何敏儀稱,以男同事Wesley作品為例,樹代表父親形象,從他的著色可見他很用心去畫樹,連樹葉、果實都有填色,顯示父親為他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過去生活不錯,他亦滿意現狀。但他填的門有陰影,可能反映他性格較慢熱。至於女同事Vicky的作品,治療師何敏儀認為她使用的顏色很豐富,而且前景物件見她很用力填色,反映她很滿足現在成果,認為現在的成果是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聽罷分析,Wesley表示準確度頗高,填色時心情確很平靜,至於他性格慢熱這點,在場同事均大表贊同;而Vicky則認為分析結果準繩度一半,但她認為可能與她未完成作品有關,但2人均異口同聲表示,對分析結果感到驚喜。《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9/19224994
韓星都迷填色書男女記者實測睇心理
1 :
GS(14)@2015-07-23 01:42:09據英國《衞報》報道,亞馬遜十大暢銷書榜中,有4本是成人塗色畫用,代表填色畫冊於紙質書市場上能大放異彩。填顏色能產生療癒效用,作品交予藝術治療師手上,她又能看到甚麼?《蘋果》找來2名動記者,為《Secret Garden》(秘密花園)其中一副圖畫試填顏色,事後再交作品予藝術治療師何敏儀,她以視覺藝術角度分析後,認為他們使用的顏色不是很強烈,顯示心情平和。何敏儀稱,以男同事Wesley作品為例,樹代表父親形象,從他的著色可見他很用心去畫樹,連樹葉、果實都有填色,顯示父親為他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過去生活不錯,他亦滿意現狀。但他填的門有陰影,可能反映他性格較慢熱。至於女同事Vicky的作品,治療師何敏儀認為她使用的顏色很豐富,而且前景物件見她很用力填色,反映她很滿足現在成果,認為現在的成果是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聽罷分析,Wesley表示準確度頗高,填色時心情確很平靜,至於他性格慢熱這點,在場同事均大表贊同;而Vicky則認為分析結果準繩度一半,但她認為可能與她未完成作品有關,但2人均異口同聲表示,對分析結果感到驚喜。《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9/19224994
克魯茲 精心計算選民心理
1 :
GS(14)@2016-02-03 14:43:10克魯茲力壓特朗普,贏出首場共和黨總統提名戰,並非是僥倖,背後是經過精心計算催票。他的團隊在去年10月至12月斥資逾300萬美元(2,340萬港元),相當於同期選舉經費兩成,向大數據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購買大量選民心理狀況的數據分析,比對手魯比奧在這方面的開支多出7倍。由於掌握目標選民的心理變化,每每令克魯茲可以出奇制勝。去年底,他根據這些數據向特定選民,發放大量攻擊特朗普和魯比奧的廣告,一度令其民望超前。到艾奧瓦黨團會議前,克魯茲更向潛在支持者打心理戰,郵寄假冒官方郵件給這些選民,指他們「投票率不足違例」,推動他們出來投票。克魯茲的「踩線」做法備受批評,但這位45歲的德州聯邦參議員懶理,「我不會因為用盡所有方法鼓勵艾奧瓦選民出來投票而道歉」。大數據策略成功,令他取得4成極保守選民和三分一福音教徒的選票,他們都是構成艾奧瓦黨團會議的主要群組。向來被共和黨主流派排擠的克魯茲,2013年為阻止奧巴馬醫改,曾在國會連續演說拉布21個小時一舉成名,深得黨內極右和保守派支持。英國《衛報》/美國《華盛頓郵報》/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3/19477089
父女母子應否嘴對嘴?心理學家:唇係性感帶
1 :
GS(14)@2016-03-13 02:39:26一名42歲女子與青少年接吻、六旬男子與中年女子四唇交接,你會覺得他們是甚麼關係?原來他們是母子和父女!父母應否嘴對嘴親吻成年孩子,這個話題在外國惹起爭議,有心理學家指,不論孩子年紀多小,成人也不應親吻他們的雙唇。42歲的利奇(Cheryl Leach)至今仍會親吻16歲兒子喬丹(Jordan)的雙唇,「若有人覺得這聯想到性,這是荒謬可悲,我不理會其他人怎樣想,我不會停止親吻兒子,他亦不會停止親吻我」。喬丹亦坦言習以為常,「我長大成人後,仍會繼續吻我的母親,我做了很多年,已經習以為常」。喬丹說女朋友也不介意他吻母親。兩母子關係異常親密,因利奇懷着喬丹時丈夫離他們母子而去,「頭數年只有我們倆相依為命,我們建立了親密關係」。利奇說︰「喬丹會跟我同床而睡,當他開始問有關性的問題時,我也開開心心回答。我們一直保持很開放的關係。」利奇其後再婚,與丈夫育有8歲女兒和7歲兒子,家人不時會親嘴,認為這是愛的表現。不過利奇承認,反而不會跟丈夫接吻,「在他眼中,他不需要用親吻來證明他愛我...我會親吻孩子多一點,我可以數天都不吻丈夫,但不會不吻孩子」。34歲的米勒(Jocelyn Miller)亦經常與61歲父親親吻,「這是他對我的表達方法,直至13歲,父親每晚仍會到我房間吻我」。她與母親關係密切,兩人都會親吻,但次數不及與父親。不過,米勒知道在別人眼中,父親跟她親嘴會有點怪,因此不會在公眾場合親吻,「我會吻我父親的雙唇,多謝他支持我...在我來說,我永遠是他的小女孩」。父親伊恩說:「我很愛她,愛得不能再多。」不過他不會親吻24歲兒子。心理學家雷尼克(Charlotte Reznick)指,不論孩子年紀大小,成人親吻孩子的雙唇是不恰當的,「若你習慣親吻孩子的雙唇,應該在何時停下來?在他們4歲、5歲還是6歲?還是他們建立了性意識之後?」。她認為可以觸碰小孩的額頭、臉頰或手,但「嘴唇是不同的」,她說︰「因為它有更多神經末稍,對刺激更敏感。人們不喜歡聽到這些,但嘴唇是性感帶,會產生跟性慾有關的美好化學反應,包括血清素和催產素。」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2/1952682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