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起底中國式市值管理 PE保代巧借一二級市場聯動掘金 JackyJPartnershi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c30bfb0102uwhe.html

Jacky評論:不知為何,討論企業併購和內幕交易的媒體報導漸漸多了起來?目前畸形的T+0和漲跌板交易制度,以及大宗交易制度,是非常有利於大資金和機構搞雜七雜八的企業併購和參與內幕交易行為,如果「先減持後重組」或者「先增持再併購」,這樣的交易行為不叫內幕交易,那麼什麼才叫內幕交易?大股東,大小非,PE,併購基金,資本掮客,等等眾多機構,利益的瓜分一個都不會少,唯有信息不對稱的小散們只有當砧板任人宰割的份兒,呵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李昕


隨著併購基金的興起,市值管理正在成為資本市場又一塊熱土。

新「國九條」明確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這是「市值管理」首次被寫入資本市場頂層制度設計的國家級文件。而有媒體報導稱,證監會正起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指引》,擬在今年年底推出。

事實上,儘管市場管理規條未定,但一批深諳市場規則的資本運作玩家們早已「玩轉」其中。

「現在投資A股最牛的模式不是向上市公司打聽內幕信息,而是聯手上市公司一起做長線交易。」一位券商投行部老總向21世紀經濟報導透露,圈內流行的玩法是將併購與市值管理結合,通過一二級市場聯動賺錢。

「真正的市值管理,核心還是圍繞併購來做。」深圳一位管理併購基金的人士指出,傳統的市值管理方式是做莊。但如今,最新的流行做法是先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再在一級市場推動併購計劃。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瞭解到,目前將市值管理與併購完美結合的群體是一批原來在券商投行的保薦代表人和創業投資機構,他們憑藉過去投資和保薦企業的人脈,摸索出了一套市值管理的新玩法。

先減持後重組

併購重組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案的核心,但方案的第一步並不是重組,而是股東的股權變動。

「準備啟動重組方案前,大股東先通過大宗交易平台減持股權。」前述券商投行部老總林曦(化名)解釋,大小非減持需要繳納收益部分的20%作為個人所得稅,股東為了少納稅,故選擇在併購啟動前減持。

但這並非真正意義的賣出,而只是安排過橋資金轉手。

「在大宗交易平台的接盤方通常是協助上市公司推動併購重組的併購基金,轉讓的股權一部分是真正賣給併購基金的管理人,以實現利益捆綁。但大部分屬於代持性質。」林曦介紹。

完成股權變更後,併購基金開始在上市公司產業鏈上下游、熱門的新興產業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一步步推動重組方案。

伴隨重組方案的推進,上市股價也會走高,大股東和併購基金管理人再找合適的時機拋出手中持有的股權。

記者從圈內核心人士瞭解到的一個案例是2013年底,一家上市已長達近10年的傳統行業上市公司A大股東在大宗交易平台拋出其持有的公司股權,減持股數超過1000萬股,減持比例接近5%。

這單交易的接盤方則是一家去年下半年新成立的併購基金,其控制人是原國內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總經理陳睿(化名),旗下核心團隊成員均來自券商投行部的保薦代表人。

「這家上市公司當年就是併購基金旗下的保薦代表人保薦上市的,他們與上市公司以及大股東都有深厚的淵源,彼此信任。」林曦透露。

2014年伊始,陳睿的團隊就開始在PE界、券商投行圈四處蒐羅合適的標的,最終物色了新興產業中的一家新能源企業作為重組對象。

A公司的公告顯示,二季度初,A對外公告稱因為籌劃對公司有重大影響的事項,股票停牌。半個月後,A公告稱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繼續停牌。

截至7月3日,A公司仍處於停牌狀態,稱公司正在和相關各方推進重組方案。

但事實上,自12月大宗交易減持至停牌前,公司股價漲幅已接近30%。

「等重組方案公佈後,公司復牌股價估計還會漲一倍。」林曦透露,陳睿所在的併購基金選擇的重組對象屬於二級市場熱門的題材,其預計復牌後股價至少會有幾個漲停。

先增持再併購

傳統產業的上市公司股東在啟動重組前會先減持股權,以求在低位過橋減持,等重組完成後實現高位賣出。

與此不同的是,醫藥、電子、信息技術等熱門行業的上市公司股東,會選擇在併購前先增持股權。

今年1月,剛成立一隻併購基金的負責人許哲(化名)忙著為一家生物醫藥類的上市公司B大股東準備股權增持。

「大股東持股比較低,他們想在併購前增持一部分股權,但手中資金不多。」因此,許哲需要幫忙籌集資金。

他找了圈內幾個對股權感興趣的大老闆,籌集了幾個億資金。隨後,他在基金子公司借了產品通道,以結構化產品的形式幫B公司大股東實現了增持計劃。

一位接近許哲的圈內人士透露,該結構化產品的槓桿不到3倍,A類資金以對外募集為主,還有一部分來自併購基金。而B類資金由上市公司大股東提供。

據其透露,許哲所在的團隊成員在二級市場也買了一些B公司的股票。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業內瞭解到,完成股權增持後,許哲和旗下團隊順著產業鏈上下游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以幫助上市公司完成全產業鏈戰略。

B公司的公開信息顯示,它們自2012年即開始產業併購,溢價收購了幾家醫藥類企業。

「大股東增持了,未來上市公司肯定會出各種利好推高股價,而核心是併購重組方面的消息。」一位從事券商投行併購業務的人士指出,伴隨併購重組方案的推進,無論是併購基金還是上市公司大股東,都會從中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B公司上市時就是許哲和另外一位同事保薦的項目。他對這家公司的發展歷史和股東情況都極其瞭解,也篤定未來會有一系列的併購安排。

「併購是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兩年才能完成,這就需要併購基金負責人與大股東和上市公司之間有非常鐵的信任關係。」一位做了10年投行工作的圈內人士指出,保代保薦企業上市,與企業高管也有非常鐵的關係。

長線內幕交易嫌疑

無論是先減持後重組,還是先增持後併購,都是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想法與併購重組方案實現完美結合。

綜覽目前正在推進的項目,上市公司背後的財務顧問普遍是PE機構或者是來自券商的保薦人。

「這種項目PE和券商保代有優勢,他們要麼是早期曾投資企業,要麼是曾保薦企業上市,都屬於一起戰鬥過的兄弟,彼此間的信任是外人無法替代的。」深圳一位上市券商投行人士指出。

一位業內人士稱,所謂一二級市場聯動是指先是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再通過併購推動股價上漲。這種做法稱最早源於PE機構硅谷天堂,他們所做的第一個案例就是長城集團(300089.SZ)。

「這其實是賺兩塊的錢:一塊是在大宗交易買上市公司股票,預期回報可以達1倍以上;另一塊是成立併購基金,可以收一筆財務顧問費。」原硅谷天堂人士透露。

併購基金的收費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債權融資,收取融資規模2%的管理費,約定一年後上市公司相當於收購價10%以上回購股權。還有一種是PE股權投資模式,併購基金收取2%的固定管理費,並收取20%的業績提成。

「現在併購項目的規模一般是三五億,可以收1%-3%的財務顧問費,小的也就收幾百萬元,多的有一千多萬。」深圳一位投行併購部人士介紹。

因此,對管理併購基金的人士而言,最賺錢的部分還是在二級市場買股票,等併購方案完成後再獲利賣出。

「併購題材在A股比較吃香,只要找二級市場比較熱的併購概念,股價漲1倍不成問題。」前述原硅谷天堂人士舉例,去年9月,硅谷天堂在大宗交易平台以7.15元/股的價格買入長城集團。3月25日,公司籌備重大重組事項停牌,股價是13.02元。

但業內人士認為一邊做併購基金,一邊買入二級市場股票的行為存在打擦邊球的風險。

「為什麼大舉買股票,原因就是對將來的併購有預期。你可以解釋併購和買股票是由兩隻不同基金完成的,內部有防火牆,但其中的界限很難把握。」一位管理併購基金的人士表示,擔憂監管層認定這種行為是長線內幕交易。

但也有投行人士認為,這種做法是巧妙地打了時間差,恰恰可以避開內幕交易的嫌疑。

「界定是否利用內幕信息獲利的關鍵因素是買入時間。現在做一二級市場聯動,都是先買股票,然後才開始啟動併購方案,尋找合適的標的,這等於是避開了敏感時間點。」一位券商投行併購部老總判斷,這種行為並不違規。(編輯巫燕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34

索羅斯加碼投資百度 百度市值或創千億新高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07-07/846979.html

以索羅斯和SAC老闆 Steven Cohen為首的華爾街巨鱷為什麼近期加倉百度,而且是在百度股價處於歷史高點的位置上,這不免讓人產生思考。華爾街對沖基金,尤其是擅長反身性思考的索羅斯究竟看到了什麼,選擇高位加倉中國搜索引擎巨頭。而索羅斯心目中百度價值幾何?恐怕起碼有50%以上的潛在升幅才會引起巨鱷們的集體行動,那麼對應的百度市值將是1000億美金左右。

以索羅斯為首的西方對沖基金在股票上賺大錢主要依靠多空策略,多策略主要靠買進處於大趨勢上的成長股,買進業績反轉或因市場誤讀導致被低估的股票,而百度就是那隻被市場誤讀的股票。那麼市場何時會對百度進行價值重估,會有哪些因素觸發價值重估呢?

百度仍是移動搜索霸主

目前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佈局步子較慢,這裡存在很大的誤讀,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應就是百度有14款過億用戶的APP,百度移動搜索的霸主地位地移動互聯網時代仍無人可以挑戰。有人說移動互聯網入口比PC互聯網分散,搜索、APP分發平台、手機桌面、超級APP(如微信)都是入口,道理雖然沒錯,但搜索和APP分發平台百度市場份額均為第一,手機桌面雖為入口,但用戶使用頻次較低。微信雖然強大,但也只是騰訊QQ在移動互聯網的延伸,在廣告和電商領域建樹有限。因此從對互聯網企業最重要的變量-流量而來看,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依然強大。

移動搜索吸引金能力強勁

那麼移動搜索變現能力是否不及PC搜索呢,這也是市場關心的主要議題之一,就我們所知,雖然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可以置放的廣告數量不及PC端,但移動端點擊量卻是PC端的數倍,2014年1季度百度移動端收入佔比25%,就是最好的證明,移動廣告比市場上大多數人認為的手游是最好的變現工具變現更快,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和騰訊移動端收入佔比僅為12%和15%。而Facebook通過信息流廣告快速提升移動端收入佔比時,其股價上漲近兩倍。

下半年百度資本運作值得期待,加強其移動互聯網佈局

今年上半年,騰訊和阿里的併購令人眼花繚亂,而百度上半年幾乎沒有大動作。從百度過往投資歷史和我們對百度戰略投資的瞭解,百度與騰訊和阿里不同,像快的和滴滴這樣的燒錢大戰基本不會出現百度的身影,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與百度核心業務相關度不大,百度一般不會出手,而且百度投資一般要求控股,如去哪兒和愛奇藝,是其經典投資案例。但當機會成熟時,百度的資本運作也十分兇猛,還記得去年百度19億美金收購91嗎?今年6月初發債籌資10億美金,說明百度下半年在資本市場上極有可能會有動作。而且確實存在一些互聯網公司值得百度收購。從移動互聯網變現手段來看,廣告、手游兩大領域百度已有十分優勢,電商、互聯網金融、O2O應為百度發力對象,就我們瞭解,市場上有不少可以加強百度這三塊佈局的公司,如訂餐小秘書可以和百度地圖合作,快錢、匯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可與百度金融業務合作,而這些公司在競爭對手已經是騰訊/阿里旗下或者與他們聯盟手,選擇與百度合作恐怕也是最佳選擇。從百度併購動機、併購能力和可選標的來看,下半年百度的資本運作可能讓市場側目。

百度是技術驅動型公司,將是中國政府重點扶持對向

與阿里和騰訊不同,百度是技術驅動型公司,在中國互聯網界沉浸於併購和IPO的熱潮中,百度有條不紊推進其百度大腦計劃,更邀請到Google Brain 項目創始人吳恩達先生為其百度大腦計劃助陣。可以豪不誇張的說,目前國內最熱的大數據領域,百度在國內處於絕對領先的位置。7月4日,百度CEO李彥宏隨習近平總書記出訪韓國,並作為中國唯一企業家代表以《技術創新撬動「亞洲新時代」》為主題發表演講,為什麼李彥宏能夠在馬云、柳傳志、任正飛等科技業大佬中獲得如此難得的機會,除了韓國人熱愛帥哥之外,百度在IT技術上對中國做出的貢獻以及中國政府對互聯網行業的重視也是重要原因。

外資機構看中國互聯網公司喜歡從國際對標角度出發,總要找出中國公司對應的美國的公司。在他們眼中,百度就是中國的谷歌,而且百度的戰略佈局亦與谷歌相似,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佈局三大重要方向是移動搜索、LBS和云計算,且在三個領域均處於行業領先位置。騰訊對標公司是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對標公司是亞馬遜+eBay。谷歌市值是4000億美金,Facebook+Twitter市值1950億美金,亞馬遜+eBay估值2200億美金。騰訊和阿里巴巴估值均在1500億美金左右,離其對標公司差距不算太大,所以百度加強相關板塊佈局後,市值將向谷歌靠攏。

華爾街預測百度2015年利潤大幅增長,下半年將迎來估值切換

近三年百度收入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利潤在100-110億元左右徘徊,主要原因是百度為吸引更多的合作夥伴,更好的打造移動互聯網打造生態圈,加大了對其夥伴分成力度,百度2012-2013年流量分成費用分別為19、37億元,2014年更是預計到70億元,顯示百度打造生態圈的決心,但流量分成費用並不會一直快速增長,華爾預計2015年增速將會放緩,利潤隨之快速增長,根據路透一致性預期,百度利潤在近三年小幅增長後將在2015年實現超過40%的增長。那麼進入三四季度,投資者用2015年利潤給百度估值的時候,估值切換效應將十分明顯,讓我們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23

神秘社交網站僅一名員工, 市值一度突破60億美元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3992-1.html
去年「微博鼻祖」Twitter成功上市,由此帶動起來的互聯網企業上市熱潮延續至今,而這些互聯網企業的業務規模、商業模式和盈利狀況無疑備受投資者關注。但是,美國股市最近出現了一朵「奇葩」——據《華爾街日報》網站報導,一家名叫「Cynk」的社交媒體公司在沒有收入、沒有產品、沒有資產並且僅有一名員工的情況下,股價自6月中旬以來增長了超過100倍,市值在本週四一度突破60億美元。

Cynk並未在大家所熟知的納斯達克或紐交所掛牌,而是在「分值股票市場」進行交易——這是一個十分特殊的證券交易市場,也是處於美國證券市場體系結構最底層的證券交易和融資市場,在這裡進行交易的大多數股票價格都低於1美元。Cynk曾經也是一支股價不到1美元的「微盤股」,但是在週四盤中股價一度達到了令人瞠目的21.95美元——那麼,在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稱為「騙子天堂」的分值股票市場,Cynk是不是又一個騙局呢?

Cynk在2012年到2013年之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多份文件,讀起來就像「洋蔥新聞」(The Onion)網站上的搞笑假新聞。以下是這家公司令人匪夷所思的眾多疑點:

1. 商業計劃模糊不清,而且寫得很差勁——Cynk在申請IPO時原名「Introbuzz」,公司成立於2008年5月1日,其正在開發的社交網站Introbizz.com基本理念為「人們應該付費與你認識的人取得聯繫」,也就是認為你給別人介紹「合適的高管、保姆、軟件工程師等人選」是幫人「節省時間或創造重要價值」,所以得到好處的人會向你付錢。簡而言之,Cynk能讓你通過向中間人付費來聯繫你要找的人。

2. Introbizz.com網站仍未上線——這個網站按說在2012年第二季度就該上線,但是至今沒有任何動靜。Cynk似乎上線了另一個網站「Introbiz」,不過從未在任何提交的文件中提及該網站。

3. 沒有收入——Cynk聲稱「Introbuzz相信,一個能讓人賺錢的社交網絡會吸引人們加入」,可是Cynk自己又怎樣賺錢呢?它說過網站沒有廣告,但並未說清楚網站靠什麼創收。從已經上線的Introbiz網站來看,似乎只要你願意花錢就能聯繫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名人明星,但是錢是在用戶之間流動的或者「直接捐給慈善事業」,好像跟Cynk沒什麼關係。

4. 自2008年以來換了4任CEO——這家公司沒什麼動靜,CEO倒是換得挺勤快。《華爾街日報》對他們的背景進行了調查並試圖聯繫他們,得到的結果是:第二任CEO卡特(Kenneth Carter)表示離職原因是在公司發展方向上與投資者有分歧,還認為Cynk當前市值嚴重偏離公司真實情況;第三任CEO桑切斯(Marlon Luis Sanchez)在其他兩家公司擔任要職,之前每週僅為Cynk工作10小時,幾個月前離職但不願對此談論更多;第四任CEO羅梅羅(Javier Romero)在公司文件中的地址位於中美洲國家伯利茲,但是那個地址所在的商務中心卻聲稱沒有文件中所說的門牌號,而在Cynk提交的涉及羅梅羅向前任CEO桑切斯購入2.1億股公司股票的文件上籤字的律師則自稱已經不再代表這家公司了。

5. 資產不明,沒有內部控制——Cynk上一次提交的財務報表文件還是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文件中的「資產」和「收入」竟然都是空白。此外,公司也沒有審計委員會和外部董事,因此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措施。

總之,Cynk近期的股價躥升令人匪夷所思,其原因目前仍是一個謎——究竟什麼投資者會追捧這樣一家怎麼看怎麼不靠譜的公司呢?或許有人會大呼「泡沫」,但是這裡面似乎水很深。

據美國媒體報導,與該公司有關的是一家名為IntroBiz.com的網站。該網站的「關於IntroBiz」欄目中寫道:「在我們的集市中,你可以買賣與各類人建立社交聯繫的能力,包括明星、企業主、有才華的IT專業人士。」

根據雅虎財經的數據,該公司在截至2011、2012或2013年12月31日的任何一個財年內,都沒有報告任何營收。下面的數據表明,該公司2013年營業虧損150萬美元。

該公司在今年3月向SEC表示其無法提交年報時透露,該公司的總裁、CEO、CFO、首席會計官、秘書、財務主管和董事均為馬龍·路易斯·桑切斯(MarlonLuis Sanchez)一人。

但在提交給SEC的文件中,該公司卻表示,他們沒有與核心員工簽訂僱傭合同,而這位核心員工就是其唯一的股東,也就是CEO兼CTO。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桑切斯擁有該公司2.1億股股票。而CYNK提交給SEC的文件顯示,截至2013年11月7日,該公司的流通股本為2.9145億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60

市值不足12億美元的人人,能賣給誰?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4047-1.html
在中國互聯網人的記憶中,人人網是一家意味深長的公司。按照年齡計算,現在互聯網的中堅力量幾乎都曾在人人網上摸爬滾打,用原千橡集團副總裁、人人網負責人許朝軍的話說就是:「和您(陳一舟)同時代是雷軍,周鴻禕,馬云,李彥宏。」

和上述幾位的風光相比,陳一舟卻麻煩纏身,媒體一邊倒的唱衰讓人人網看起來沒有發展前景。但要知道,這家已經成功赴美上市的企業還有著超過5000萬的活躍校園用戶(可以比照的數字是2013年中國大學生總數為2648萬),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這都是最寶貴的資產。
 

而行業大背景則是互聯網巨頭的整合併購,有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中國廣義互聯網行業共發生併購交易317起,同比增加100.6%。2014年上半年,騰訊投資大眾點評、京東和58同城,阿里注資新浪微博、華數傳媒、優酷、恆生電子和UC……
 

顯然人人網憑藉在學生群體中的粘性在這場併購浪潮中是有巨大價值的,那麼誰會成為人人網的潛在買家呢?
 

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出售人人網以後,陳一舟或許會有更光明的未來。中國互聯網圈最著名的三個湖北人:雷軍、周鴻禕、陳一舟都極擅長資本運作,雷軍更是長袖善舞,通過投資打造了著名的雷軍系。
 

以陳一舟的投資能力,變成離開金山以後的雷軍並非不可能。
 

曾經的美好
 

最新的消息是人人公司負責戰略發展事務的副總裁杜悅在郵件裡抨擊陳一舟稱其非常負面,而在幾天前陳一舟還與公司的另一高管發生衝突,有消息稱這兩位高管均已離職。在此之前,人人公司高管一直經歷震盪。此前,人人公司CMO江志強、負責無線業務的副總裁吳疆先後離職,而負責人人遊戲的何川去年宣佈病假之後就再無下文,甚至有消息稱在本月還會有幾位高管離職。
 

人事動盪背後,則是人人的業績下滑。人人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其總淨營收為249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39.9%;淨營收為122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7.3%;遊戲淨營收為127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52.5%;毛利潤為87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5.2%……一個尷尬的事實是,上市之後人人除了財務投資獲益外,沒有一個季度盈利。
 

就在幾年前,人人看起來還很美好。
 

人人在上市前主體包括四大業務:人人網、糯米網、人人遊戲以及經緯網,這四大業務分別對應Facebook、Groupon、Zynga、LinkedIn。有媒體稱陳一舟打造了一個大大的社交電子商務產業鏈條,這個概念和過億用戶讓人人一度市值高達50億美元。
 

而今天,人人的市值不足12億美元。
 

陳一舟把這個原因推給社交工具的飛速發展,根據他的描述:他這波人是最苦的人,沒趕上門戶的好時候,剛摸到SNS的紅利,無線就蹬鼻子上臉了,於是只得再拚搏。
 

這自然算是一個好的託詞,2011年以後飛速發展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的競爭讓人人網的生存環境變得惡劣。但為什麼雷軍就成為了那隻找到風口的豬呢?有評論認為:「會計管公司,最後就是不停看賺錢不賺錢,於是賺的都是當下,未來就一直虧。」
 

幸好人人還有超過5000萬的活躍用戶,對任何公司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根據網易科技的瞭解,人人在很多大學的覆蓋率很高,很多不太認識的同學之間還是會直接要人人網的賬號。有學生對網易科技表示選擇人人而不是微信或者微博的原因是和微博相比,在人人網上關係相對純潔,都是實名;而微信是很熟的人之間用的,彼此認識才能加好友。目前很多大學的班級在人人上開了群,在學校看來,這是情感建設的一部分。
 

在從校內更名人人後,人人終於在去年開始重拾校園策略,在人人網最新版的移動客戶端上,重新將90後年輕群體作為人人網的核心用戶人群。
 

誰要人人?
 

在全資收購糯米之前,就曾有傳聞稱百度將通過收購糯米網來試探人人的底線,最終的目標是收購人人除了遊戲以外的其他業務。這個傳聞隨後被陳一舟在人人旗下的經緯網上以打油詩闢謠稱:「人人都是分析師,炒股先來炒新聞。信謠傳謠不靠譜,不如回去炒A股!」但在如今的互聯網環境下,人人確實是一個收購的上佳良品。首先,人人網曾經的學生用戶已經成為社會中堅力量,這個相對高學歷的客戶群是互聯網企業轉型移動互聯網所必然看好的用戶;其次,人人依然沒有擺脫虧損的命運,目前股價和現金並不匹配,如果收購在價格方面比較合適;最後則是其根本操盤者陳一舟已經多次展現了其長袖善舞,在資本市場輾轉騰挪的力量,人人的產品並不是其擅長的。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依然是互聯網巨頭手中最好的籌碼,那對於市場上的BAT三個大賣家來說,人人最適合誰呢?
 

首選自然是已經在糯米收購上達成過良好協議的百度。搜索已經不再是單一的信息查找,百度、谷歌、Facebook等均已將社交信息納入搜索結構,用戶通過搜索引擎,還可擴展社交生活。百度在搜索領域自然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但在社交領域的動作似乎有些模糊,而在收購人人後,百度的手機地圖、91助手等項目都會形成良好的互補。
 

在百度之外,阿里巴巴也可能會成為人人的潛在買家,電子商務和社交本來就有天然的契合度,阿里更是在上市前投資了微博、Tango、陌陌,並且上線了湖畔、來往,都是其在社交領域的佈局。在收購人人後,人人也可以成為其電商帝國的另一個出口。
 

相對上兩家巨頭來說,騰訊對人人的需求並不高。在去年底時,陳一舟還曾撰文稱人人網向社交通訊轉型,將與騰訊競爭。
 

一個自然的問題是,人人現在到底值多少錢?
 

目前人人的市場價值在11億美元左右,陳一舟手中的股票大概在30%左右,這意味著如果有3到4億美元就可以成為人人的大股東。對於巨頭們來說,這不算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陳一舟也曾經表示如果價錢合適,出售人人也並不是不可能的選擇。
 

投資夢想
 

賣了人人之後,陳一舟還能做些什麼呢?或許模仿當年離開金山的雷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人人的多次財報裡,陳一舟都展現出了強悍的投資能力。2011年四季度的人人因出售藝龍股票一次性收益5090萬美元,直接拉動人人2011全年業績扭虧為盈。2012年的人人不再有大額的投資收益,人人公司陷入全面虧損,全年淨虧損為7500萬美元。而去年的第一季度,人人的利潤來源則是其對唯品會的股票投資。
 

有評論戲稱,人人是否盈利就要關注陳一舟買了什麼股票了。
 

在一片愁云慘淡的2014第一季財報中,人人公司實現短期投資收益2710萬美元,主要來自於出售有價證券的交易,去年同期為1510萬美元。有市場消息指出,該公司主要是通過賣掉奇虎360股票實現了投資收益。
 

和其他互聯網大佬不同,陳一舟是一個有著強烈投資回報觀的CEO:「只要有證據證明這個東西值錢,我一定會賭!」在記者曾經跟陳一舟的交流裡,很少能夠聽到他對管理的心得、對具體業務的市場前景的規劃。他更習慣帶著財務回報的目光來看自己的公司,這或許和陳一舟曾經的創業失敗有點關係,「吃過虧,所以會更加謹慎,因為害怕失敗。教訓之一是荷包裡一定要有足夠的錢,第二是不要盲目隨大流。」
 

其實人人現在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糟糕,賬上數億美金,陳一舟超過50%的投票權,繼續保持獨立運營並尋找可能的機會當然是不錯的活法。但這或許是競爭對手們希望人人做的,與其花錢買下來,不如繼續打壓人人等更合適的機會。
 

但對於陳一舟這樣一個擅長資本運作並且對資本興趣遠大於產品的人,現在趁著各家勢均力敵或許正是一個獲得足夠利益的好時候。
 

「不要低估陳一舟,他是兩次互聯網大潮中的倖存者,即使被打到谷底,他還是能爬出來。」一位陳一舟的朋友說。在陳一舟的千橡時代就不停地閃現著「資本運作高手」與「企業經營低能」兩個標籤。或許,從管理崗位脫身的陳一舟將找到更好的天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93

Line已經向東京證券交易所提交IPO申請,市值達98億美元

http://news.iheima.com/show-10-144130-1.html
7月15日消息,《彭博社》從消息人士處獲悉,日本即時通訊應用Line已經向東京證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

知情人士透露,Line計劃聘請Nomura(Nomura Holdings Inc.)為主承銷商,這次公開募股活動將讓Line市值達到1萬億日元(98億美元)。
 

\

此前曾有消息稱Line計劃在美國上市。對此,有知情人士表示,Line可能會在東京上市之後再赴美上市。

Line公司(Line corp.)總部設在日本,控股股東是韓國的Naver(Naver Corp. )公司,後者在首爾的股價收盤上漲2.4%,至827,000韓元,是6月26日以來的最大漲幅。

Line官網顯示,2011年3月,日本東北部地震切斷移動運營商服務後,Line應用上線,該公司目前有666名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44

美科技公司在華紛紛折戟,壟斷調查致高通市值蒸發近百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267

發改委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步入深水區,高通(Qualcomm)周四重挫6.6%,市值蒸發逾91億美元。 據發改委網站最新消息,電子芯片制造商高通的首席執行官Steve Mollenkopf近日第三次到國家發改委接受反壟斷調查,調查人員重點就手機專利許可費征收,手機專利捆綁銷售等涉嫌壟斷行為,進行了現場調查並制作詢問筆錄。 《人民日報》旗下《證券時報》周四援引接近發改委的消息人士稱,發改委已確定高通壟斷的事實,正在向中國公司調查高通的銷售數據。 該消息人士稱,“國家發改委對高通反壟斷調查非常重視,共派出80個工作人員,花費了很大成本,不僅僅調查高通,還有高通的客戶,封存了大量資料。” 高科技咨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分析師Roger Sheng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看起來反壟斷調查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就是決定其違法的範圍和程度。 隨著網絡安全日益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繼微軟、思科、IBM後,高通成為又一家在華遇挫的美國科技公司。 事出何因? 今年2月,中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國家發改委(NDRC)宣布對高通的定價展開調查,此前發改委曾稱這家芯片制造商涉嫌濫用其市場地位。高通可能面臨逾10億美元罰款。 《證券時報》昨日的報道稱,其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高通存在許可費率過高問題,高通在WCDMA、LTE等標準中的專利份額已下降,卻依然延續CDMA的標準進行收費。 中國IT企業在4G標準制定中積極參與,取得很多核心專利,但是在高通構造的體系中,這種價值得不到體現。主流業界對專利許可費的共識是累計不超過產品售價的10%,但是高通一家就達到5%。 新浪財經援引的法律界人士稱,高通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既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又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按照反壟斷法的規定,高通將被沒收非法所得,並要補齊免費購買專利的費用,同時還將面臨上一年度營業額1%到10%的罰款,這三項總的金額加起來會非常高。 再下一城? 高通只是最新一家在華折戟的美國高科技公司。 谷歌在華遇阻自不必多提,自棱鏡門事件後,從IBM到思科等美國科技公司在華也紛紛遭遇寒流。《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15日報道稱,大型美國電腦和軟件公司紛紛公布,在中國的銷售突然遭遇寒流,部分人將這種情況歸咎於中國政府對美國的敵意增大。 自今年5月美國司法部起訴五名中國軍官竊取商業機密後,這種趨勢就愈發明顯了。中國不僅禁止政府采購安裝了微軟win8系統的計算機,還考慮禁止國內銀行棄用IBM的高端服務器。 去年中國政府啟動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後,《上海證券報》就曾報道稱,這是為了確保高通的業務沒有逾越安全邊界。 不過,據英國《金融時報》: 多數分析師認為,中國去年開始推出4G網絡,調查高通是為了迫使該公司降低其許可費。一位熟悉該產業的人士表示,幾乎所有支持中國新的4G標準的高端手機都采用高通芯片。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政府和高通之間協議的輪廓很清楚,高通的處罰將取決於“它是否尋求向TD LTE廠商收取專利許可費”。TD LTE是國有移動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China Mobile)采用的4G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89

巴菲特曾經說股市總市值佔gdp的比例是最好的評估股市位置的指標 定位理論做投資

http://xueqiu.com/1604871976/30475866
本文為原創,並且給予各位股友可供參考的結論。最近漲了幾天,各路大神發出萬點論或者誘多論。。。
巴菲特曾經說股市總市值佔gdp的比例是最好的評估股市位置的指標,低到50%就是低估區域,而超過100%就是高估區域。 這是著名的巴菲特指標。

美國股市在2007年市值達到gdp的125%以上,2009年3月只有70%,然後進一步跌到50%。目前又達到120%以上了。結論:美股快到頭了,玩美股的同學回來吧!

中國股市2007年大概9月的總市值超越了當時的gdp。後面有多慘大家都知道。 2013年中國gdp為56萬億,今年預計是60萬億。現在滬深股市的總市值約為24萬億。港股的60%以上是中國大陸上市企業而ah股又佔絕大多數比例,所以大部分已經包含在滬深股市的總市值之中了。可能美股還有幾萬億的市值。所以總體市值可能30萬億。仍然算低估區域。創業板的高估只是整體股市的一個結構性高估而已,在整體股市市值的比例中很小。結論:a股仍然在低估區間,創業板的泡沫佔比總市值來說不大。

最後結論:上證的一些藍籌還是比較便宜的,雖然漲了一點。但一些人希望短期(如三年)漲到10000點還是有點懸的,增加5倍的市值那麼股市總市值將達到120萬億以上,遠超gdp的實際產出。個人覺得3年到4000點到6000點有一定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69

從瀕臨破產到市值300億:特斯拉的精彩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801

本月第一天,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Tesla Motors)公布了盈利與收入都高於分析師預期的財報,當天股價收漲2%。這只是特斯拉誕生以來發布的第17次季報。短短兩年里,這家公司取得了一些舉世矚目的成績:

    ·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國市場,特斯拉所產電動車銷量比豪車勁敵奔馳S級汽車高30%。

    · 上市以來,特斯拉股價漲逾十倍。截至7月末市值突破300億美元,相當於百年老牌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市值的一半。

    · 2012年特斯拉銷量2.2萬輛,到2014年年底,計劃每周產1000輛。2015年將發布中型SUV Model X。

    · 特斯拉還計劃讓全球鋰離子電池供應量增加一倍。

但就在七年前金融危機期間,這家公司還瀕臨倒閉,官司纏身,被迫和一位聯合創始人對簿公堂。

去年2月,《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將特斯拉斥為騙子。特斯拉的創始人兼現任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為此特意在CNBC和彭博電視上駁斥那篇文章。特斯拉的股價也在那期間下跌。

從矽谷的跟風小企業到舉世矚目的業界新星,從掙紮在倒閉邊緣的落魄者到資本市場熱捧的當紅炸子雞,特斯拉書寫了一段精彩的逆襲故事。下面華爾街見聞就和大家一起分享特斯拉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成績:

2003年,五位矽谷的企業家成立了特斯拉。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嚴格來說,最先發起特斯拉的不是馬斯克,馬斯克2004年加盟。

2003年,AC Propulsion公司成功研發時速480公里的鋰電池電動跑車Tzero。第二年,馬斯克與兩位特斯拉的創始元老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和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聯手,努力實現Tzero車的商業化。

特斯拉得名於電氣工程師Nikola Tesla,其宗旨是“全面推出越來越平價的電動車,讓全球市場更快向電動車過渡。”

(來源NPR

2006年,特斯拉Roadster原型車公開亮相,兩年後量產。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特斯拉募資6000萬美元,投入約2500萬美元開發兩座電動車Roadster

Roaster出售了10.9萬輛。這款車4秒內時速由零增加到60英里,一次加油後行駛里程250英里。

Roaster誕生十年前,通用汽車就已經發布了兩座電動車EV1,但最終還是以退市告終,因為那款車一次加油行駛里程不會超過100英里。

(來源:《紐約時報》

特斯拉最初批量生產的計劃是先賣給富人。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兩位特斯拉的創始元老馬克·塔彭寧(左)和馬丁·艾伯哈德(右))

2006年7月的一篇《紐約時報》報道提到,前特斯拉CEO馬丁·艾伯哈德說過:

手機、冰箱、彩電,它們最初都不是供應大眾的低端產品。價錢都比較貴,面向那些買得起它們的人。

出售這類產品的公司起初這麽做‘並不是因為他們傻,自以為真正面對的市場就是高端市場’,而是因為那就是生產起步的方式。

艾伯哈德當時還說,他的公司和其他在探索電動車的同行都太小,無論怎樣都沒法達到上萬輛規模的生產。

馬斯克倒是一直堅持,特斯拉的目標是創造大眾市場的電動車,第三代車將僅售2萬美元。

到2008年,大部分電動車都是個人客戶通過電話或者上網訂購。

(來源:《紐約時報》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特斯拉差點倒閉。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彭博的報道當時說,特斯拉推遲生產,成本過高,“差不多已經倒了”。特斯拉當時宣布,將裁掉24%的員工。

但特斯拉還要開發ModelS車,所以開始想方設法籌集1億美元。那時馬斯克把自己最後的3500萬美元財產也投進公司。

(來源:《洛杉磯時報》) 

2009年,特斯拉獲得美國政府4.6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特斯拉走入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美國政府送來了救命稻草:金融危機期間特批250億美元的汽車貸款項目,特斯拉為此得到4.65億美元貸款。

特斯拉將其中3.65億美元貸款用於研發生產Model S,其余1億美元撥給了一家傳統系統的制造廠。

不過,美國政府的資助也是有條件的。馬斯克至少要持有公司65%的股份,如果他拋售股份,持股比例下降,那筆貸款理論上就等於違約了。

(來源:Information Week

2007年,艾伯哈德離開特斯拉。此後他起訴了馬斯克和特斯拉公司。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馬斯克本來是以投資人的身份進入這家公司。據艾伯哈德說,他是被馬斯克排擠出局的。他還指控馬斯克導致特斯拉生產延遲。

艾伯哈德說,馬斯克一直把興趣放在一些對盈利來說無足輕重的細枝末節上,比如他不用傳統的車門鎖,而是把寶貴的資源和時間都浪費在研究安裝電子門鎖。結果Roadster的生產日程只能不斷推遲,成本飆升。

對老拍檔的種種指責,馬斯克在特斯拉的網站上發表長篇文章駁斥,還稱艾伯哈德是騙子。

這場官司直到2009年9月才達成和解,和解的詳情並沒有公開披露。

宣布和解時,馬斯克在發表的聲明中這樣寫道:

沒有馬丁不可或缺的努力,(我們)幾乎不可能為產業革新去奮鬥,特斯拉也不會有今天。

(來源:Business Insider

2009年,因擔心車後輪轂“馬力不足”,駕駛時可能失控甚至撞車,特斯拉被迫召回2008年3月到2009年4月22日產的Roadster。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當時,據報道問題出在蓮花汽車公司(Lotus)的組裝線,特斯拉決定派技師上門為車主解決問題。2010年,特斯拉又召回了439輛Roadster,那次是因為12伏的低壓車燈輔助電纜問題。

(來源:Business Insider

2010年6月29日,特斯拉公開上市。這是特斯拉歷史上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天。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特斯拉在那年年初提交申請文件,稱計劃通過IPO募資1億美元。這也是1956年以來第一家在美國公開上市的汽車制造商。

到了6月真正上市那天,特斯拉發行價是每股17美元,開盤就漲到每股19美元,當天更是以每股23.89美元收報。

(來源:《福布斯》

特斯拉開始設計、制造並向其他公司出售電動車零部件。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2009年,特斯拉與德國老牌汽車制造商戴姆勒達成協議,為戴姆勒的Smart Fortwo兩座電動車研發配套的電池組和充電器。

一年後,兩家公司簽署了另一項協議,特斯拉要為戴姆勒定於2011年在歐洲市場推出的A級電動車提供電池組和充電器。

同年,特斯拉和豐田也簽下協議,雙方將共同投入專業技術,開發Model S和豐田旗下電動車的動力系統。

2012年,特斯拉收到第一份全方位開發電動車動力系統采購訂單,要將它用於戴姆勒旗下另一款梅賽德斯-奔馳車。

(來源:特斯拉

2012年,因特斯拉要將重心轉移到Model S,Roadster退市。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特斯拉Model S獲得《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雜誌99分的百分制評分。這是該雜誌截至2013年給予測試汽車的最高分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消費者報告》稱,和其他車比起來,Model S在定價和行駛里程方面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仍不失為一款“確實引人註目”的好車。

上述評價寫道:“Model S非常靈活,是一款掀背式七座豪華電動車,電池續航里程達到84英里。這還不會引起我們註意嗎?”

(來源:《消費者報告》

2013年5月,特斯拉公布第一季度財報,這是該公司史上首次第一份公開的季報。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當季特斯拉每股收益0.12美元,遠超此前分析師預計的每股0.03美元。當季特斯拉的銷售額環比大漲83%,漲至5.62億美元。

外界對特斯拉批評主要是,這家公司的盈利是依靠政府的補貼得來。但馬斯克說,特斯拉的盈利並沒有沾了政府補貼零排放車的光。

2012年2月,特斯拉起訴BBC2008年的報導失實,被判敗訴。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特斯拉訴稱,2008年,BBC的汽車節目Top Gear報導,Roadster的最高時速只有55英里,這是誹謗。因為特斯拉聲稱這款車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200英里。

法院判定,上述誹謗的罪名不成立,上述相關Roadster報道為惡意錯誤,必須修改。特斯拉後來提出上訴,但誹謗的指控又被駁回。

法官認為,即使上述報道屬於惡意錯誤,也不足以構成毀壞特斯拉名譽的誹謗。

2013年,特斯拉出售Model S 2.245萬輛,高於公司目標銷售量。

2013年,圍繞特斯拉汽車的電池續航里程,馬斯克與《紐約時報》記者John Broder展開口水戰。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那年2月,Broder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稱特斯拉產的電池續航里程並沒有這家公司自稱的那麽久,還不夠車從華盛頓開到紐約。

此後,馬斯克分別在CNBC和Twitter上發表言論,批評Broder的觀點。他發帖稱Broder的文章“作假”,還說:“汽車駕駛記錄披露的實情是,他根本沒有充滿電,而且繞了遠路。”

《紐約時報》回應:

“本報2月10日的一篇文章講述了記者試駕特斯拉Model S的真實經歷,對試駕期間的行程描述詳盡。當然,任何認為該報道‘作假’的看法反而都是虛假的。”

《紐約時報》還說,Broder的報道是以他與特斯拉工作人員的多次交談為依據,他完整描述了整個試駕過程,其中並無任何繞道行為。

2013年,特斯拉宣布Model S的新融資方案。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該方案提供的融資擔保將保證特斯拉的二手車保持盡可能高的市價,也就是說,保證二手Model S的售價高於任何豪車品牌的二手車,如寶馬、奧迪、奔馳、捷豹等。

(來源:Business Insider

2013年底,馬斯克宣布計劃推出第三代電動車。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據稱,特斯拉的電池續航里程將達到200英里,外形類似Model S,造價約3萬美元。特斯拉希望,到2017年做好準備上市的工作。

 (來源:InsideEVs

特斯拉還宣布,計劃投資20億美元,建立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廠Gigafactory。這將使全球鋰電池供應量到2020年增加一倍。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Gigafactory是特斯拉的合資廠,合資夥伴將出資30億美元。

近來日本松下與特斯拉達成了Gigafactory的合作協議,由特斯拉準備、提供並管理建廠所需的土地,松下負責制造與供應圓柱形鋰電池,並投資廠房設備、機械與其它制造工具。

兩家公司在聯合聲明中未提及投資金額。一名消息人士此前曾透露,松下初期計劃投資該廠約200億至300億日元。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就在業界普遍認為特斯拉領跑全球電動車技術、形成產業優勢時,2014年6月12日,馬斯克發布名為“我們所有的專利屬於你”的文章,稱特斯拉將公開電動車專利

據馬斯克所說,任何人出於善意想要使用這些專利技術,特斯拉公司將不會對其發起專利侵權訴訟。

按馬斯克的說法,低排放車有助於解決全球變暖的氣候問題,但現在這類車的推廣速度還不夠快。特斯拉

“真正的競爭不是有少量非特斯拉品牌電動車出產,而是每天都有大量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在世界各地的工廠誕生。”

特斯拉目前全球雇員合計5800多人。特斯拉的股價自2010年IPO以來漲了十倍多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79

最大市值公司?騰訊絕不會乖乖將寶座交給阿里巴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425

阿里巴巴上市在即,這很可能讓騰訊失去其亞洲市值最高互聯網公司的頭銜。但是,騰訊絕不會乖乖交出寶座。

從遊戲到安全到搜索,騰訊全方面的向阿里巴巴展開正面競爭。在最新升級的戰鬥中,騰訊正通過QQ和微信將客戶拉至騰訊的合作夥伴初購物,這是對阿里巴巴的直接挑戰。

這暴露了阿里巴巴的一個罕見弱點。目前,阿里巴巴正計劃在美國IPO。在通訊領域,騰訊有一個巨大的優勢。約十億的QQ和微信用戶遠高於阿里巴巴的1億用戶。騰訊今天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騰訊收入為381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58%。

中國證券公司分析師Bill Fan表示,

騰訊正使用QQ和微信奪走阿里巴巴和客流,將客流引向其自身的電子商務平臺。即時消息並不是阿里巴巴的強項,但考慮到其病毒式傳播的效果,阿里巴巴也正嘗試開發類似服務。

騰訊的QQ每月大約有8.48億活躍用戶,而微信的活躍用戶約為3.96億。

QQ和微信的成功擡高了騰訊的市值,目前騰訊市值約為1610億美元,使其成為亞洲最有價值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上市後可能奪走這一稱號。

據彭博新聞社的調查,分析師預計,阿里巴巴IPO後的估值可能達到1870億美元。

阿里巴巴正在努力縮小與騰訊在通訊工具上的差距。今年9月,它開始提供成為“來往”的即時通訊服務。不過,騰訊正在不斷擴大其應用程序的功能範圍,以保持領先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59

全球股市齊奏凱歌 總市值突破66萬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905

耶倫與德拉吉

從巴西到日本,全球股市齊奏凱歌,伴隨著近日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史上首次升破2000點大關,讓全球股市總市值飆創66萬億美元新高。

根據彭博社資料,自8月7日以來,全球股市總市值激增超過2.2萬億美元。市場樂觀預期各國央行將出手支持經濟發展,刺激MSCI世界指數(MSCI All-Country World Index)自本月低點攀漲3.8%。在過去13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有多達10天收紅,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也節節走高。

烏克蘭、加沙地帶與伊拉克依舊遍地烽火,但全球股市無懼危機,依然昂首上揚,主因投資人再次押註刺激措施有望重振成長。

STOXX歐洲600指數創下4月來雙日最大漲幅,因歐洲央行主席德拉吉(Mario Draghi)表態,可能考慮祭出大規模資產購買措施。日股東證指數直逼1月來最高水準,扭轉去年頹勢。

Robert W. Baird & Co.美國證券銷售部門主管Patrick Spencer表示:“地緣政治風險接二連三,新的攻擊事件是重大悲劇,但都無法撼動全球經濟。德拉吉明言,他準備好祭出振興措施,以刺激成長,全球股市為此歡聲雷動。”

標普500指數過去2天來計漲0.6%,周二收在2000.02點,因經濟數據報喜,為美國經濟轉強再添佐證。昨日公布的美國上月耐用品訂單增幅創紀錄之最,8月消費者信心攀抵近七年來最高水準。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巴西和沙特的股市漲幅領跑全球。巴西Ibovespa股指本月上漲7.2%,投資者押註現任總理羅賽芙可能無法連任,國營公司股價帶頭上漲。沙特阿拉伯Tadawul指數8月也上漲約7%,因該國準備向外國投資者開放本國股市,這將幫助這個中東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吸引更多國際投資,降低對原油收入的依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