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最熱門的專業是商科,讀研究生最火爆的碩士學位是MBA。其背後的心態不難理解:這種專業畢業後好找高薪工作。
而據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感到工作很苦逼的商科大學畢業生比其他學科學生都多。全球商業市場研究與咨詢服務機構蓋洛普與普度大學聯合進行的調查發現,將近三萬名大學畢業生受訪者之中,許多商科畢業生認為自己的工作很痛苦。
如以下圖表所示,問到是否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是否感興趣時,回答很感興趣的商科專業學生比其他學科學生占比都低,不論是2000-2014年畢業的商科學生,還是歷年該學科畢業生,比例都不足40%。
蓋洛普的調查將“幸福的目的”定義為喜歡日常工作並為達到個人目標而努力。在問到事業成就是否幸福的目的時,商科專業的學生占比同樣墊底,2000-2014年畢業的學生比例同樣低於該學科歷年平均水平。
即使是拿到MBA學位的碩士,對職業的興趣和幸福的歸屬感也沒有其他學科的碩士生高。這份調查結果提醒大家,雖然學商科可能更容易找工作,但卻未必會讓人滿意自己的生活,未必感到最幸福。
實際上,商科甚至已經不是收入最有保障的學科:自然科學和工程學學科比商科帶來的收入更高。
不過,商科也有長期潛力。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開展的教育調查項目The Hamilton Project數據顯示,在各種學科之中,計算機學的畢業生可能剛畢業就能拿到最高收入,可商科的長期收入更高。95%的商科大學生畢生收入為423萬美元,計算機學是393萬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日報今年曾說,每個人都想去谷歌工作。
這家搜索巨頭公司每年會收到250萬至350萬的工作申請,但只雇4000人。每年畢業的高材生們各個擠破腦袋,但其實你念什麽大學本身就會影響你的成功概率,因為社交網絡、地理位置、學校好壞,都是找工作最關鍵的因素。
繼華爾街見聞報道了“金融業最受歡迎的25所大學”後,讓我們再來看看,Linkedin根據用戶數據統計分析出來的進谷歌工作的前20所大學排名。(清華榜上有名哦!)
以下是谷歌員工最多的20所大學排名 (以及校友人數):
1.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1,859)
2.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645)
3. 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901)
4.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763)
5.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671)
6.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 (585)
7.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537)
8.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519)
9.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490)
10.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478)
11. 聖何塞州立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453)
12.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446)
13. 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 (419)
14.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 (408)
15.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402)
16.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371)
17.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370)
18.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352)
19.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335)
20. 佐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22)
好吧,加州完勝!
樓市“松綁”還不夠,一些地方政府已開始“貼錢”鼓勵買房。寧波周三出臺了購房補貼新政,稱畢業10年內在寧波購房的大學生買房可以享受購房補貼、首付降低和貸款貼息等多項優惠。這也是寧波市在8月28日全面放松限購之後的又一“救市”舉措。
今年前8個月,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加速放緩,樓市出現進一步惡化跡象。大中城市房價幾乎全部淪陷,8月北上廣深的房價環比跌幅均超1%。房地產疲弱已經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也成為中國經濟低迷的重要原因。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央行、銀監會此前已出臺文件,為樓市松綁。文件提到,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打七折,對已擁有一套住房並結清房貸的家庭,新購房可享受首套房優惠。“首套房”認定標準正式放寬。
從全國的情況來看,46個限購城市中已經有41個城市先後對限購松綁,三亞是目前唯一一個尚未放開限購的二線城市,此外只剩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一線城市。
10月8日,寧波市委辦公廳、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營造良好安居環境促進高校畢業生來甬就業創業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稱,畢業10年內在寧波購房的大學生買房可以享受購房補貼、首付降低和貸款貼息等多項優惠。這也是寧波市在8月28日全面放松限購之後的又一“救市”舉措。
根據《通知》,2014年9月20日至2015年9月19日期間,對在寧波就業的畢業10年內普通高校畢業生(包括取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畢業生)購買普通住房,給予購房補貼。即對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給予房價總額1%的購房補貼;對首次購買90平方米以上,140平方米以下(不含140平方米)的,給予房價總額0.75%的購房補貼。
這就意味著,按照統計的寧波市9月商品房均價約為12854元/平方米,高校畢業生首次購買90平米的普通住房,最高將會受到11569元的購房補貼。
而對於到寧波工作的普通高校博士畢業生,在2014年9月20日至2015年9月19日期間購買普通住宅的,可享受每月不超過3000元的購房貸款貼息,貼息補助期限最長不超過五年。
在央行於9月30日下發《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正式發文放松首套房貸認定標準,對貸款實施放松,寧波市也順勢對高校畢業生購房貸款出現松動。
高校畢業生在寧波購房時,申請辦理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其住房公積金的連續繳存時間可從現行規定的12個月縮短為3個月。規定在符合貸款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其貸款最高額度在現行貸款額度上可上浮20%;購買建築面積在120平方米以下首套商品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可以從現行30%調整為不低於20%。
下一步,寧波市人社局將會同市財政局、市住建委出臺《關於營造良好安居環境促進高校畢業生來甬就業創業的實施細則》,就有關高校畢業生購房補貼、博士生購房貸款貼息、公積金貸款優惠政策等具體辦理流程作出明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找到市場空白
房平在北京大學攻讀管理與技術碩士期間參加了北大創業投資協會,和小夥伴們撰寫商業計劃書,獲得了許多創業大賽的獎項。得益於上述經歷,2008年,房平和北大市場營銷學碩士李輝聯合創辦了吉度國際,主要為大學生提供去哈佛、牛津、劍橋、伯利克等世界名校交流學習的機會。
近幾年,類似的學生短期國際交流項目大量湧現,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催生了大量在線教育公司,吉度國際純線下的傳統業務面臨著挑戰和轉型。於此同時,國際課程費用都比較高,即使拿到獎學金也不能完全覆蓋學費,如果這些學生得到更多資金支持,他們未來的人生也許會變得更好。這讓房平和李輝感到惋惜和無奈,同時也看到了商機——怎樣才能讓這些優秀的大學生得到更多機會和資金支持?
房平和李輝發現,大學生分期付款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從2009年開始,政府叫停了銀行向大學生分發信用卡的業務。2014年初,國家政策開始支持互聯網金融,P2P市場蓬勃發展,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有了新的發展模式。
他們決定先從大學生分期購物做起。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群體是穩定且高成長的客戶群;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市場相對空白,由於大學生的購買力有限且信用管理比較繁瑣,傳統銀行和電商平臺都吝於對大學生提供分期服務。
2014年3月,房平和李輝決定把吉度國際交給其他人管理,共同創建一個面向大學生分期購物的電商平臺——優分期,房平任公司CEO;而李輝任公司COO。優分期以大學生最常用的3C產品為切入口,想率先抓住學生在線消費市場,待積累了足量用戶時,再拓展教育培訓、旅遊消費等垂直細分領域。
十分鐘打動徐小平
優分期的大學生用戶只要提供身份證、學生證等必備證件,就可以0首付購買手機、電腦等數碼產品,並在使用一個月後開始分期還款。未來該網站提供的這種分期服務,將通過撮合學生與投資理財者和連接電商而實現。在這個過程中,優分期的工作人員會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接觸學生,采集必要信息、完成信用審核、控制風險。
房平和李輝在搭建團隊時頗費了一番功夫。他們從京東、阿里、百度、摩根斯坦利、亞馬遜等大公司挖人,花費了兩個月組建核心團隊、設計網站。對於如何招人和用人,房平的方法是用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給雙倍工資,這能使員工最大程度發揮主觀能動性。
優分期網站於6月6日上線,同日產生了第一個訂單。為了讓優分期迅速覆蓋大學生群體,他們開始尋求融資。
8月14日,房平和李輝前往真格基金洽談融資。徐小平老師的投資風格非常感性,如果一個項目半小時內沒讓他頭腦發熱,就無法獲得他的青睞。由於一直從事大學生相關的創業,房平和李輝與這位創業導師相談甚歡。交談了10分鐘後,徐小平老師當場拍板:“投了!”。在獲得了徐小平的投資後,優分期還獲得了來自其他機構總計數千萬元的投資。
風控是關鍵因素
大學生分期付款市場是新崛起的互聯網金融垂直領域,目前已經有十多家公司在分食蛋糕。房平對i黑馬表示,本來沒想要發展這麽快,但是身處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優分期必須“快跑”。
網站上線3個月後,優分期單月銷售額突破千萬元。截至目前,優分期已覆蓋44個城市、800多個校區,城市布局速度和銷售增長速度達到傳統電商平臺的5倍。房平認為,優分期的優勢在於對於大學生群體的消費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更知道如何優化用戶體驗。
優分期有獨門的市場拓展方法:在售前、售中和售後環節讓兼職學生與學生客戶接觸。兼職的學生能在優分期獲得學習、成長,同時在第一時間把客戶意見反饋回來,優分期則對提出意見並得到采納的兼職學生進行獎勵。這樣一方面使團隊凝聚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能不斷改善服務,把用客戶體驗做得更好。
目前,優分期已經成為大學生分期市場中的先行者。“我們未來將擴寬產品品類,提供教育、旅遊等分期付款服務,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和資金支持。”房平說。
優分期也面臨著創業公司招人難的問題,房平和李輝一直在尋找能夠勝任運營風控崗位的人。隨著業務不斷擴大,找到有經驗的人負責大學生分期付款的風控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這類關鍵崗位的人員表現將決定優分期未來的發展。
創始人:房平、李輝
上線時間:2014年6月
融資金額:數千萬人民幣
所在領域:大學生分期付款平臺
團隊規模:120人
所在地區:北京
i黑馬點評:
大學生分期購物市場近期風生水起,搭建電商平臺的模式比較簡單,分期付款的商業模式也容易被模仿。如何區分於其他同類公司,拿出自己的殺手鐧,是優分期亟需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大學生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大學生還款能力的金融風控體系、金融模型的建立,也是該類平臺創新和研發新產品的空白地帶。
好幾個國內朋友的孩子在倫敦讀大學。我經常在倫敦,所以,大家讓我跟他們的孩子們聊聊。我聽到的最多的投訴是,老師們上課總是應付,上完課以後,留給助教們應付。他們幾乎不回複學生的電郵。而且多數學生連老師的電郵地址都不知道。
我笑笑。老師們的生存環境也不容易。理工科我不清楚,但是文科(含商科)我有點了解。1991-94年,我在堪培拉大學當金融學講師。這20多年,也算跟學術界沾點邊,對業界動向略知一二。
老師們整天擔心的事情當然不是教學,而是發表學術論文。業內有個說法,不發表,就去死:publish, or perish.
一篇學術論文可能需要幾年苦苦炮制,絕大多數永遠不能夠發表。大多數老師(特別是年輕老師)都是合同制:1到3年。如果不能發表像樣的學術論文,他們就沒法轉為終身教職(tenured)。職位有限,壓力山大,晉升何易。
在那三年里,本人一篇學術論文也沒有發表過。不是我沒有試過,只是水平不夠。你想想,每個專業值得一提的學術刊物就那麽幾十個。學霸們的文章當然要登,而且全球做經濟學研究的研究人員有多少?可能幾百萬!這些論文在發表前還需同業點評(referee)。你需要掏錢(我那時每次掏50-100美元)給雜誌社,雜誌社再找業內專家匿名點評。你能想象得到,退稿或者杳無音訊是家常便飯!
雖然在這種獨木橋上掙紮的人們很辛苦,但是,他們的報酬不高。講師們(助理教授們 assistant professors)現在也就拿
3-5萬英鎊年薪(大約30-50萬人民幣)。稅務局要拿掉40%左右。倫敦的生活費用(包括房價,
租金)你是知道的。另外,你還要支付學術專家們的點評費,之類。怎麽辦?業余做點講課或者咨詢吧。
可那要花很多時間啊?而且,多數講師還找不到這類差使。最後,家有老小的講師們還有另外的負擔。
學生的事情就只好留到最後了。抱歉啊!
我那三年,雖然教學水平不高,但是,我有一個優點:把學生們很當回事兒。
1994年6月,當我辭掉教職,準備來香港工作時,好幾個學生在我的信箱里留言,謝謝我輔導他們,並且說"你是我見到的最好的老師"。我很感動,幾乎有點後悔離開學校。
5月11日,畢業生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參加2014屆高校畢業生大型專場招聘會。 (新華社/圖)
2013年史上最難就業季,2014年,應屆畢業生又多了60萬。找到工作的大學生起薪低過農民工,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又何去何從?自己當老板,創業去,但這真的好嗎?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跟你談談大學生創業。
標題黨坑人哪。2013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699萬,媒體高呼“最難就業季”來了。既然2013年是最難,那就是轉折點了,2014年就沒有那麽難了吧?不過, 2014這一數字是727萬。在實體經濟幾乎所有行業都在去產能、去庫存的背景下,能找到工作的大學生起薪已低過農民工,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呢?
一個聲音說去:去創業。聽起來自己做老板,多高大上。但這真的好嗎?
難道不好嗎?隨便選幾個媒體挖掘的大學生創業典型吧。
(1)遼寧:“情侶燒餅”。大學生放棄國企工作回母校賣燒餅。王洪巍是沈陽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07級的學生。在開業前,王先到安徽拜師學做燒餅,一個星期學成出徒。在考察了沈陽渾南和沈北大學城後,王最終決定將創業點設在母校。在開張一個月前,他在網上發帖,帖子發出後,得到學弟學妹的響應。以上為創業前的準備工作。
2014年9月10月,王的燒餅店開張。2萬元啟動資金,其中“車子貴些,3800元,烙餅的桶花了900多”。剛開始他免費送燒餅,作為市場推廣。本人預計“正式營業後每天能有二三百元的收入”。
(2)北京:“西少爺肉夾饃”。大學生放棄高薪IT工作賣肉夾饃。2014年4月,孟兵、羅高景與宋鑫等4名西安交大畢業生,辭去在BAT(百度、阿里與騰訊)的工作,在北京五道口清華科技園旁邊開張“西少爺”肉夾饃店,售價7元一個。來自BAT與網易、搜狐等公司的顧客享受一份肉夾饃免單。創業者善於搞互聯網營銷,一篇《我為什麽要辭職去賣肉夾饃》在微信朋友圈瘋傳。據稱,一開業就每日流水過萬。
(3)河南:“豬蹄西施”。大學生回老家賣豬蹄。李佩煜2013年7月1日畢業於西安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畢業;7月12日就在漯河市泰山路北段開起了自己的鹵肉店。李學藝術、時尚、漂亮,美女賣豬蹄,多有賣點;10月9日,上了江蘇衛視《非常了得》。百度百科有她的詞條。2014年4-5月又以“西施們的美女創業方式”為題再度傳播,圖文並茂,活色生香。像她這樣賣食品創業的西施有好幾個呢。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再找找大學生創業賣豬肉、賣包子、賣酸辣粉與賣切糕等。給人的感覺似乎隨隨便便賣個什麽就隨隨便便成功了。你不心動嗎?
不過,為什麽這些大學生創業典型搞幾乎是清一色的食品行業:燒餅、肉夾饃、豬蹄、豬肉與包子……均為自由競爭行業、低端行業、服務行業,沒有什麽門檻,核心產品並不需要大學文憑。當然,大學文憑還是有用的,賣燒餅的據此可以攀上學弟學妹的關系呢。
9月23日,解浩在展示剛出生幾天的豬仔。今年25歲的解浩2008年從安徽汽車工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創辦了養豬場,在生豬繁育、飼養、防疫、銷售等方面從零開始學習。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圖)
難道不好嗎?政府支持大學生創業哦。
2011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說:(1)持《就業失業登記證》(註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附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內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稅。(2)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從事微利項目的,可享受不超過10萬元貸款額度的財政貼息扶持。(3)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並給予相關政策扶持。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再找找地方政府出臺的鼓勵大學生就業配套措施。例如,“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條例”(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對大學生在寧創業給出多條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項目進入特別社區孵化器或加速器的,政府給予下列支持:三年內免費提供不超過三十平方米的創業場地;自工商註冊登記起三年內免除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不過,如果大學生創業有較大的生存能力、較高的成功率,政府有必要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大事鼓勵嗎?在減稅之外,還給擔保小額貸款、貸款貼息與在創業孵化基地免幾年房租,這補貼也太殷勤了吧?還不是為了把就業指標短期內做上去。補貼無助於激勵市場內生性的、長久性的創業。
無論如何,大學生因為畢業不好找工作而創業,因為媒體鼓吹的創業典型而創業,或因為政府補貼而創業,都是不明智的,賠錢虧蝕是大概率事件。只有衡量了相關風險、做足市場調查功課、且手頭項目有較大概率盈利前景,這樣的創業才是比較靠譜的。
首要的一條,是不能忽視市場與政策大環境對創業的風險。具體而言,大致如下。
其一,2008年11月推出“四萬億”,2012年底相對於2008年底廣義貨幣M2存量翻了一番還不止,2009與2010年錢好賺啊,嗨得不行。不過,刺激總是後遺癥嚴重,2011年至今錢就不好賺了,中國實體經濟幾乎所有行業都面臨著過剩產能與高庫存的壓力,投資回報率一路走低。大學生創業進入這些行業,就是去加劇過剩產能與高庫存,非常不明智。這一條就讓大學生創業的選擇面變得非常狹窄。
其二,盡管政府有種種鼓勵大學生創業的補貼政策,國務院也在大事搞簡政放權,但小鬼比閻王難、縣官不如現管,大學生一旦創業,打交道最多的是各路科長,就會發現對方手里有一摞摞政策法規了,不把對方伺候舒服了,總有一款適合你。當你已經把父母的棺材本下了註、投資覆水難收,你就進退都不是了。在創業之前,你如果沒有足夠的把握把這一塊搞定,創業要三思。
其三,大學生真創業了,還有一個社保的問題,單這一項都足以把企業壓垮。上海五險一金總費率/稅率為59.5%,其中企業與雇員稅率分別為42%與17.5%。大學生創業,單幹沒有問題,與家人一起幹沒有問題,像“西少爺”肉夾饃一樣與同學一起幹暫時沒有問題,不過要是雇傭一般人,就有問題了。哪怕與雇員約定不繳或少繳也沒有意義,雇員去社保局一告一個準。
湖南長沙理工大學的維吾爾族大四學生阿迪力·買買提吐熱今年23歲,來自新疆喀什的他出生在一個切糕世家。2012年,阿迪力和同學蔣金亞、蔣春楊湊了3萬塊錢開設了一家切糕淘寶專賣店。這是阿迪力(中)、蔣金亞(右)和蔣春楊在包裝間里合影(2014年5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尕/圖)
所以,最蠢的創業是你拿了父母的棺材本下註,結果只是給學校提升了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給政府創造了幾個就業機會並繳了各種稅收與社保稅,給各路科長撈了外快,然後長則三兩年、短則幾個月就虧蝕倒逼了,千萬不要這樣犯傻。
潑了這麽多冷水,考察一下大學生創業的可能選擇仍是繞不過的。畢竟,只要能賺錢,那些成本與風險就可以被覆蓋,就不在話下了。
幾乎所有實體行業都不能去:(1)“幾乎所有”意味著有例外,現在火得一塌糊塗的(移動)互聯網創業,你有好的點子搞個APP,吸引風投資金,自然不在話下,不過是小概率事件。(2)除此之外,也就服務業可能有些搞頭了。具體而言,主要有兩類,一類就是賣燒餅等食品餐飲行業,另一類就是開淘寶店了。
這兩類的優點是準入成本低,淘寶還有助於避開各路科長的盤剝。但優點的另一面就是缺點:既然沒有什麽門檻,那就是誰都可以幹,大學生這張文憑沒什麽用啊?做燒餅與做肉夾饃,以一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學成的大學生,未必比得了很早就跟父母做這一行的小學畢業生。開淘寶店,一是相比天貓店越來越邊緣化,二是如果不能像微博名人或公知那樣吸引粉絲流量,或者不能花錢買流量,經營慘淡幾乎是確定的。
據報道,淘寶目前是八成商家不賺錢,每天都有數千家商戶關張。大學生創業開淘寶店,現在也計入就業了,學校與政府皆大歡喜,但絕大部分還不是落得給阿里與馬雲的財富增加一個零頭,此外真正賺錢了也就是房東與快遞員了。如果除了滿腔熱忱之外什麽資源都沒有,那在80%/20%的分際中幾乎就是炮灰的命。
說到底,真正靠譜的創業起點應該是:你手中有市場價值大的資源或能力,至少短期內可替代性低,或者你浸淫於一個行業多年,掌握了供應鏈與客戶渠道等資源。對大學生來說,後一種需要時間積累,不現實;前一種只有鳳毛麟角的天才精英才具備。否則,所謂的大學生創業,要麽只是勉強糊口,要麽是銷蝕父母的棺材本,此外別無一物。
2014年9月,上海市金山區調查了該區青年創業者現狀。所謂青年創業者,“是指在1970年以後出生,在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創業、具有一定的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金山本土或外來的創業者”。也就是說,是創業成功的人。調查發現總共97名青年創業者中,傳承父輩行業90人,占92.8%。不過,繼承父輩行業的能叫創業嗎,恰如其分應該叫接班吧?
把接班包裝成創業也不錯,看起來“能力之外的資本等於零”,但千萬別被忽悠了。
日銷百萬的愛學貸是如何在百日之內煉成的?這個故事同樣也說明了學生分期付款市場的爆發力從何而來:
經濟學原理:供給斷層造就的井噴土壤
10月17日,在曾經的淘寶辦公大樓--華星時代廣場對門,瑞利大廈5樓最靠里面的玻璃會議室一角,齊齊碼著1000臺IPHONE6,這個數字占據了整個杭州IPHONE6庫存的三分之一,這個日子是愛學貸剛剛搬入此樓的第五天,甚至連大門口的歡迎入駐的橫幅和開業花籃都不曾撤掉。
站在會議室隔壁尚未裝修完的董事長辦公室里,錢誌龍撇了撇嘴:"按現在的速度,三天就能跑完,比整個百腦匯還快。"錢誌龍指著隔著一道玻璃墻的一角,靜靜躺著的1000個iphone6在他眼里就像是1000發marketing子彈。
5288塊的IPHONE6對於大多數富二代以外的學生黨來說,一直是敢想不敢買,可遇不可求的奢望。愛學貸的意義在於把5288元的一次性付款,拆分為6-24期的分期還款,目前接受度最高的周期為2 年,月供 299元,為絕大多數學生所能承受。不錯,這個業務聽起來與信用卡分期十分類似,但由於沒有收入與信用憑證支撐,以及早幾年下發的中央禁令,尚未擁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是無法得到信用卡的。
18歲步入大學,第一次離家,消費欲望剛剛萌芽,手頭又有一定的生活經費,卻在信用上尚未得到認可成的大學生成為了愛學貸的主要目標人群。不,應該說是唯一目標人群。消費欲望隨著年齡的自然蘇醒,與尚未有收入造成的消費需求供應缺位之間的巨大斷層,成為了以愛學貸為樣本的學生分期付款業務井噴增長的肥沃土壤。
如同免費殺毒的360一樣,學生分期付款業務只在國內有,在國外沒有參考成功樣本:因為國外的銀行體系發達,這部分需求由中小銀行來完成了。而國內小型銀行與相關產品的缺位,以及政策的變動造就了這一市場自然旺盛。
學生分期付款:千億級市場年內瓜分完畢
這純粹是在國內需求狹縫中成長起來的一塊巨量市場。
盡管現階段市場上的主流學生分期付款的對應產品都是3C,但其實這個行業的商業本質有些類似於P2P金融:“不僅僅是手機,電腦,相機可以分期,在未來,駕校,英語培訓,旅遊都能做分期。”錢誌龍打趣說,要是需要的話,連燭光晚餐也可以分期。只要學生提出一個需要大額付款的服務,他們就可以將其分拆成為小額定期的還款計劃。
而在另一端,作為平臺方的愛學貸將這一系列的分期付款合約打包成為年化利率10%左右的資產包,在銅板街,金銀貓這些互聯網金融機構上進行出售。"拆分越細則資產包越優質。”錢誌龍說,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大學生分期的不良還款率為千分之二,遠低於全國信用卡千分之八的水準。
而學生分期付款的業務其實在已經成長得格外龐大的電子商務盤口上嵌入了一個線上虛擬信用卡的角色。參照全國銀行信用卡發卡量1.7億張的總數,即使總目標群體只有5000萬的大學生群體也是一個不小的市場容量。以目前目標人群對該業務平均5%左右的接受率來看,乘以人均4000元左右的客單價,很容易計算出來這至少是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
錢誌龍說,擁有著超前消費觀的95後的開始步入大學意味著,真正的時代紅利正在啟幕:付款消費在70後看起來是不可思議,80後看起來是習以為常,90後看起來則是喜聞樂見的東西。"所以這個市場大得,快得都讓人有些難以置信。”錢誌龍說。“這將是個寡頭市場,誰能控場,年底前就會決出勝負。”
連連地推,阿里鐵軍與三個神投資人
錢誌龍離開支付寶後一直對互聯網金融領域極為關註。
今年5月,趣分期的高調宣傳讓錢誌龍意識到這至少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而且場內還看不到太強大的競爭者。套用錢誌龍助理小於的說法是,”老錢對著屏幕看了整整一個星期。然後拍案而起決定要殺入這個市場。”那個時候,錢誌龍的主業還是購物分享網站“逛”。
一周後,6月初,愛學貸的測試版上線。錢誌龍丟下一切開始建設人才梯隊,“互聯網雖然拼速度,但長期而言終究是拼產品,一流的產品源於一流的人,所以找人成了我6-8月份的主要工作。”會議室很快成了錢誌龍的辦公室,2米寬的臺面上放了一張整塊木板制成的茶具,鐵觀音,大紅袍,一應俱全。“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見上十幾波人,來得晚的就是門外先等著。”
他很快的找到了第一個強有力的搭檔,連連支付的首任CTO王鋒,一個精力旺盛的男人,是連連支付在國內100多萬線下網點鋪設的主導人物之一。在中國電子商務的源頭--杭州,支付寶與連連支付可以說是最大的兩個線上金融公司。
除了互聯網金融相關的經歷,人脈以及資源外,還有另一項更為重要的元素:支付寶與連連支付都以超級強悍的地推起家,而錢誌龍與王鋒恰恰都是兩家公司起家之時主導地推的人物,而地推則被錢誌龍認為是目前學生分期付款業務市場內競爭比拼之間最為重要的核心能力。
”金融地推誰最強?除了咱家的支付寶,就是他家的連連科技。“錢誌龍指了指坐在對面的王鋒。沿著錢誌龍與王鋒兩人的人際脈絡,愛學貸以奇跡般的速度開始在杭州吸納圈內的各種奇人與異才,人才的爭奪站甚至還不可避免地打到了他們兩人兩個前東家門前。”一個月,一支百人規模的互聯網金融專業梯隊,加上一支百人規模的地推鐵軍。“錢誌龍伸手指了指一道玻璃門外的敞開式辦公區,接近400左右的工位坐滿了一半,眼里滿是上陣廝殺前的欲火。
在錢誌龍放出融資信號的第二天下午,有三個人坐在了他的會議室里:阿里十八羅漢吳詠銘,Discuz!創始人戴誌康,挖財網CEO李治國。三人決定聯合為愛學貸提供10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有趣的是,與戴誌康同為80後創業家的代表,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則投資了趣分期。這些投資人每個人還列出了一長串的名單,作為人才引薦給錢誌龍。
愛學貸:開張三個月,日銷過百萬
之後的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6月測試版上線,7月猛招百人,8月正式版上線,9月底日銷售額過百萬,10月初,他們搬到了曾經淘寶辦公的華星創業大廈對面。
”還要更快!“錢誌龍說,”在規模上,愛學貸已經迅速貼近了最早從事學生分期付款的趣分期,而從增速上來看,我們的增幅高於他們。“錢誌龍說,截止10月15日,愛分期註冊會員突破2萬人,註冊使用率為70%,人均消費為4000元。
學生分期付款業務,在資金端上類似於金融P2P,而在商品這一端又類似於電子商務,而在運營上,校園地推是主要力量。”所以說,能做大這個市場的,必須在電商,互聯網金融,與校園地推三個板塊上都能找到強人,要三條腿才能站穩。“錢誌龍說,在這三個板塊上,愛學貸都不差,”我不是說三者的綜合勢力,我比別人強,而是單分拆開來看,我每塊都比別人強,綜合到一起,後發也能制人。“錢誌龍說。
與之前的打車軟件燒錢大戰不同,學生分期付款這個新興的巨量爆發業務同時還伴隨著不錯的遠期利潤產出:從金融端上來看,以目前主流的12期分期,一年周期結算,分期付款的利差達到20%左右,去掉10%左右的資金成本,還有10%左右的毛利。而在商品端,巨量的貨物預定可以帶來有力的談判籌碼以壓低批發價格,“目前我們主打的3C是貨差利潤比較薄的,大概在10%左右,今後擴到到其他品類,利潤會更高。”
”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人,牛逼的人。”錢誌龍說,已經很多投資人來洽談A輪融資了,假如圈內推薦牛人加入他們團隊,他會給推薦人不小的推薦費。
本文由八號工坊 甘小虎投稿,代表一家之言 i黑馬有編輯!
中國最好的金融求職培訓:見聞學堂(微信號:top-elites)
一直以全美大學排名為金字招牌的USNEWS,今天聯合湯森路透,發布了2015年全球大學的排名。在全球前百名大學的名單中,美國大學有50所入選,占據了半壁江山。
高居榜首的是老牌名校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位居次席,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學排名第4。因為排名方法的改變,全美綜合大學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頓大學跌到了13名,類似的這種以本科精英教育為核心的大學排名都受到了影響。而美國的公立大學則在這一USNEWS全球排名中上演了大躍進的好戲,UC-Berkeley和UCLA分列第3和第8位,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也升至第14位的驚人高度。
在美國以外的學校中,英國仍然是教育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前十名的世界名校也有2所英國老牌名校入圍:分別是排名第5位的牛津大學和第6位的劍橋大學。
USNEWS的全球大學排名也可以按照國家和地區來篩選。亞洲地區,東京大學(24位)、北京大學(39位)和香港大學(42位)分列前3位。
中國在全球大學500強中,共有27所上榜的大學,分別為(括號內為全球大學排名):
1,北京大學(39)
2,清華大學(67)
3,複旦大學(108)
4,浙江大學(128)
5,中國科技大學(143)
6,上海交通大學(148)
7,南京大學(185)
8,中山大學(220)
9,華中科技大學(294)
10,北京師範大學(298)
11,武漢大學(301)
12,南開大學(312)
13,哈爾濱工業大學(339)
14,山東大學(343)
15,西安交通大學(352)
16,廈門大學(360)
17,北京協和醫學院(365)
18,同濟大學(374)
19,中國農業大學(390)
20,東南大學(398)
21,大連理工大學(401)
22,吉林大學(408)
23,四川大學(426)
24,華東師範大學(435)
25,華南理工大學(448)
26,蘭州大學(453)
27,中國地質大學(471)
以下是USNEWS全球大學排名前100位的學校名單(查看更詳細的排名信息):
排名 | 學校 | 國家 |
1 | Harvard University | 美國 |
2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美國 |
3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 美國 |
4 | Stanford University | 美國 |
5 | University of Oxford | 英國 |
6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英國 |
7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美國 |
8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 美國 |
9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美國 |
10 | Columbia University | 美國 |
11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美國 |
12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13 | Princeton University | 美國 |
14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美國 |
14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加拿大 |
14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美國 |
17 | Yale University | 美國 |
18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 美國 |
19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美國 |
20 | Duke University | 美國 |
21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22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 美國 |
23 | Cornell University | 美國 |
24 | University of Tokyo | 日本 |
25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美國 |
26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 瑞士 |
27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 美國 |
28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 美國 |
29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 美國 |
30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加拿大 |
30 |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 美國 |
32 |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澳大利亞 |
32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 美國 |
34 | Ohio State University | 美國 |
35 |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 美國 |
36 | New York University | 美國 |
37 | Boston University | 美國 |
37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 美國 |
39 | Peking University | 中國 |
40 |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英國 |
41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美國 |
42 |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香港 |
42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美國 |
44 | McGill University | 加拿大 |
45 | University of Sydney | 澳大利 |
46 | Pierre and Marie Curie University - Paris 6 | 法國 |
47 |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 澳大利亞 |
48 | University of Munich | 德國 |
49 |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英國 |
50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美國 |
51 |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 美國 |
52 |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美國 |
53 | KU Leuven | 比利時 |
53 | University of Florida | 美國 |
55 | Karolinska Institute | 瑞典 |
55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新加坡 |
55 | Rutgers State University | 美國 |
58 |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 美國 |
59 | Ruprecht Karl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 德國 |
60 | Kyoto University | 日本 |
61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美國 |
61 | King's College London | 英國 |
63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Cruz | 美國 |
64 | University of Arizona | 美國 |
65 |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 丹麥 |
66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 美國 |
67 | Tsinghua University | 中國 |
68 | Utrecht University | 荷蘭 |
69 | Purdue University | 美國 |
69 | Université Paris-Sud | 法國 |
71 | Rockefeller University | 美國 |
72 |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澳大利亞 |
72 |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 韓國 |
74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美國 |
75 | Leiden University | 荷蘭 |
75 |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 美國 |
77 |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 瑞士 |
77 | 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 | 德國 |
77 | 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 | 巴西 |
80 |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 荷蘭 |
81 |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 德國 |
82 | University of Bristol | 英國 |
83 | University of Zurich | 瑞士 |
84 | Emory University | 美國 |
84 |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 荷蘭 |
86 |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 美國 |
87 | Ghent University | 比利時 |
88 | Monash University | 澳大利亞 |
89 | Rice University | 美國 |
89 | Vanderbilt University | 美國 |
91 | 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 | 英國 |
91 | Tufts University | 美國 |
93 |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 | 德國 |
94 |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 德國 |
94 |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 澳大利亞 |
96 |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 西班牙 |
96 | University of Montreal | 加拿大 |
98 | Lund University | 瑞典 |
98 |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 荷蘭 |
100 | University of Helsinki | 芬蘭 |
--------------------------------------------------------------------------------------------------
更多精彩,請關註“見聞學堂”微信公眾號:搜索微信號top-elites,或者掃一掃
查看更多“見聞學堂”文章,請點擊右邊傳送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當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臉書創辦人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要進入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他們必備門票之一是,成為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顧問! 身價高!六十多人合計數千億美元 十月二十二日,身價逾三百五十億美元的佐伯格現身清華校園,進行了一場全中文訪談,驚豔全世界;兩天後,主掌六千億美元市值的蘋果執行長庫克,也走進清華,與佐伯格、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同桌共餐。 能讓三位身價合計約六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的科技巨擘罕見齊聚一堂,背後的主人翁,是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 但,你以為他們就夠大咖了嗎?若攤開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顧問委員會名單(見八十二頁表),豪華到讓人瞠目結舌,一字排開,世界五百強企業創辦人、執行長位列其中,就連美國前財政部長、中國國務院前總理都是成員,台灣唯一參與者,就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一間學校,竟能把全球六十幾位最具影響力的產、官、學界菁英匯集在一起,打造這張總身價高達數千億美元的顧問團名單,放眼全球,恐怕沒有幾間學校做得到。 根據英國環球教育智庫QS二○一四年九月發表的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首次擊敗北京大學,排名第四十七,北大位居五十七名。 一般歐美名校很少見到這樣的顧問組織,類似的工作多半由自身傑出校友組成,極少像中國這樣外聘。而清華顧問團是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在二○○○年擔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時成立。 校務忙!開完會,還要面對面授課 朱鎔基在卸任院長的演講上自嘲由於政務繁忙經常顧不上學院工作,感覺愧於母校,「所以我就把世界上最優秀的管理者邀請來,成立了顧問委員會,希望能對學校成長有幫助。」「國內很多顧問委員會很多時候就是開個會,說些好聽話就完了,我們不,我們非常(扎)實,」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在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說。 這批日理萬機的黃金顧問,不只每年至少要親臨北京開一次會,同時還被要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甫於二十四日結束的會議,委員之一全球頂尖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董事長鮑達民(Dominic Barton),先歸納清華經管學院過去三十年來累積的成果,再發展成未來十年的戰略方針,除了有庫克、佐伯格、馬雲等三十八位委員參與之外,主持人是凱雷集團創辦人魯賓斯坦(David M. Rubenstein)。 公開會議後還有個閉門會議,所有與清華有關的委員、院長、副院長都必須離席,只有海外顧問能參與,目的是大咖們能毫無顧忌的暢所欲言,激盪出火花,最後的結論會做成會議紀錄,交付主席與院長溝通。有趣的是,這些大咖們每年都是自掏腰包、親自前來參加會議。 「他們來中國都是自己出錢,我們一分錢不出的,」錢穎一說:「而且我們也不允許那些海外企業家讓中國地區的一把手(編按:例如中國區總經理)代為出席年度會議。」 除了會議,還得講課,其內容常常是從未披露過的。例如麥肯錫就特別為清華量身規畫一系列全球領導力課程;利豐集團榮譽主席馮國經在演講時,罕見大談了家族成長故事與管理經驗;佐伯格則把生平第一次中文公開演講獻給清華。「這個顧問委員會的作用,就是搭建了與世界頂級商學院、企業與企業家的橋樑,」錢穎一說。 二○一三年,他們一口氣請來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執行長威廉‧福特(William E. Ford)、盈科集團主席李澤楷、索尼(Sony)前傳奇執行長出井伸之等十四位委員,分別開了十四堂課,分享其創業與經營管理經驗。「講課主題是提前與委員溝通確定,然後同學自選報名、分班聽課,」一位承辦人員說。一堂課九十分鐘,人數不能超過二十人。課程結束後,學生還可以與演講者一同共進晚餐,繼續交流。 能讓這群身價百億美元的CEO甘願付出寶貴時間,除了拉近與中國未來菁英的距離外,他們著眼的,是「清華幫」在中國深厚的政經影響力。清華大學素有「中國接班人搖籃」之稱,近十年來培養出三百多位政府中央及地方高層,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前任總書記胡錦濤皆出於此。 附加價值多! iPhone窘境、臉書問題有解 去年顧問委員會開會前夕,習近平還特別撥空與所有與會者見面。換句話說,只要能跟清華拉上關係,等於就是買了一張進入中國市場的門票。 以蘋果為例,二○一三年九月,破天荒首次在北京同日舉辦iPhone 5S發表會,一個月後,庫克的名字就出現在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的清單上。 今年以來,蘋果在中國遭遇不少危機,先是被官方媒體狠批iPhone有「洩漏國家安全機密危險」,號召全民抵制,iPhone 6又被工信部以審批延誤為由,遲遲未能發出許可執照,近日更傳出中國駭客攻擊iCloud事件。為此,庫克在此次訪華時,就特別拜會同為清華顧問委員的中國副總理馬凱,雙方就此問題密談一小時。 根據在場人士轉述,會談結束後庫克心情非常好,在接受新華社訪問時表示,將大幅加強投資中國力道;而佐伯格在清華講堂上長達三十分鐘的中文秀,同樣被視為是臉書在中國解禁的暖身動作。 在美國與中國科技戰越打越烈的時候,中國市場也湧現越來越多風險,不管對佐伯格或庫克來說,擁有清華大學顧問委員的身分,不只是拿一張進入中國市場的門票,更像是一張護身符。 經營中國市場的潛規則很多,從清華大學的顧問團運作來看,大家在中國談「政商關係」不無道理,政治力量仍遠凌駕於商業,唯有疏通了跟官方的交流管道,生意才可能運作順暢。這,就是中國。 【延伸閱讀】中國接班人搖籃,讓全球A咖甘心被網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顧問名單 ●名譽主席朱鎔基(中國國務院前總理) ●名譽委員約翰‧布朗(英國石油公司前執行長)亨利‧鮑爾森(美國前財政部長、高盛集團前董事長)李斯閣(BDT Capital商業顧問委員會主席、沃爾瑪前總裁)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主席大衛‧魯賓斯坦(凱雷集團聯合創辦人兼聯合執行長) ●副主席陳吉寧(清華大學校長) ●委員 一、 政界(中國) 顧秉林(北京市科協主席、清華大學前校長)樓繼偉(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部長)馬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周小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12屆全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二、 學界(美國) 理查德‧萊文(耶魯大學前校長)尼廷‧諾里亞(哈佛商學院院長)吉爾菲‧蓋瑞特(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院長)蓋思‧塞隆納(史丹福大學商學院院長)大衛‧施密連(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院長) 三、商界 》美國鮑達民(麥肯錫董事長兼全球總裁)洛伊德‧布萊克費恩(高盛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長)麥可‧寇柏特(花旗集團執行長)傑米‧戴蒙(摩根大通董事長兼執行長)威廉‧福特(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執行長)馬丁‧沈恩(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執行長)馬克‧菲爾茲(福特汽車總裁兼執行長)瑪麗‧博拉(通用汽車執行長)艾文‧雅各(高通公司創辦人兼榮退執行長)提姆‧庫克(蘋果執行長)馬克‧佐伯格(臉書創辦人、主席兼執行長)羅睿蘭(IBM公司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約瑪‧奧利拉(殼牌公司董事會主席)穆泰康(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盧英德(百事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 》台灣郭台銘(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兼總裁) 》新加坡何晶淡馬錫公司執行董事兼執行長 》香港馮國經(利豐集團榮譽主席、馮氏集團主席)李澤楷(盈科拓展集團創辦人兼主席) 》日本出井伸之(Quantum Leaps創辦人、執行長兼代表董事、索尼集團前董事長兼執行長) 》中國李彥宏(百度公司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柳傳志(聯想集團創辦人)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執行主席) 註:礙於篇幅,只列出部分具代表性人物資料來源:清華經濟管理學院整理:林俊劭 |
盡管奇點大學並不會提供傳統學位,但是它在科技界的每一步進展都會引來矽谷富豪們的側目。這所神奇大學的校長庫茲韋爾在他的奇點理論中預言了人工智能將不可避免地超越整個人類的智慧,這件事情將發生在2045年,這個時間被稱為奇點。這樣的預言盡管增強了人可以創造出人工智能的信心,但同時也帶給人一種會被自己創造的智慧所顛覆的空前的危機感。這兩種感覺都是如此之真切,以至於有人奮不顧身、有人異常興奮、有人冷眼旁觀、也有人躊躇抵抗。無論如何,有爭議就有意義。遺憾的是,筆者所在中國娛樂產業似乎還未被卷入這場人工智能風暴之中,難道兩個小夥伴真的就不能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嗎?不!今天筆者就要用一些並不靠譜的邏輯和您碰撞碰撞,至於信不信,您說了算。
2014年11月24日,北京太廟,奇點大學公開課,秘密開課……
上圖是奇點大學會議現場——太廟靚照
首先,發型酷似多明戈(高音)的一號男主Neil登場,他演講的邏輯如下:線性思維——弱爆了,摩爾定律——太慢了,坐過山車般的指數思維(技術的增長隨著時間推移呈現指數級增長,如下圖)才是未來的高冷範兒。未來,(谷歌無人汽車的誕生)駕駛員將消失,(Airbnb的誕生)房東將消失(亂入:中國人民歡欣鼓舞),(電子支付及結賬的誕生)收銀員將消失 ,(人工智能的誕生)醫生、律師、警察、呼叫中心都將消失,甚至連承載人工智能的計算機自己也會被淘汰。這些技術的進步都符合指數規律。
上圖說明了技術如何呈現指數級發展
就在筆者快被“指數”洗腦之時,身材酷似帕瓦羅蒂(高音)的二號男主Brad登場,他的主話題是“連接”。首先,通過網絡連接萬物的主要瓶頸是帶寬,因此Brad講解了諸多可以用來擴充帶寬的方法,包括:霧霾介質(亂入:瞬間讓帝都人民尖叫了)、增強的光纖、LED燈等。其次,Brad也列舉了目前世界上用於連接的若幹讓人尖叫的產品:Google glass, Oculus Rift,Google 隱形眼鏡,物聯網,Nest家具,智能手表,Fitbit,乳牛擠奶智能設備(亂入:這也能算?)……
最後,臉型酷似卡雷拉斯(高音)的三號男主Raymond出場,略有靦腆的他卻帶出了鮮明的觀點:人類獲取DNA成本將越來越低。到2020年,DNA測序的成本可以降到0.1元,果然低啊;而現在,市面上已有的便攜式DNA測序儀MinION,自帶USB,即插即用(亂入:非洲人民表示歡欣鼓舞),成本同樣也很低啊;三號男主自己還搞了一個開源的DNA測序項目bioCurious,這樣,後來者們就有機會打破行業壟斷者Illumina的價格壟斷,為的還是降低測序成本。
上圖是USB便攜式DNA測序設備的玲瓏樣
我們不妨任性地把三個男主的邏輯串一串,看看他們其實都說了些什麽:科技是指數級增長的,人工智能將在2045年全面超越人類的智慧;並且網絡帶寬瓶頸越來越低,人工智能也能輕易鏈接所有的人和物,到了那個時候,人體基因密碼早就被破譯。人對於機器來說,反倒是DNA的“數字化”組成。
人還是人嗎?
(以上內容都是筆者對公開課內容的解讀,絕對以偏概全,同往的學霸整理出了另一份詳細的筆記,如果您也是學霸,想嚴肅地學習,請給筆者寫郵件[email protected])
盡管,2045年後人工智能未必就能產生意識,但今天的人們卻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人工智能終會有一天會威脅到人類對地球的主宰地位。於是乎,各種腦補紛至沓來:人沒工作了怎麽辦?人愛上機器人了怎麽辦?機器人鬧革命了怎麽辦?……
對不起,您可能想多了。根據大劉科幻小說《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高維文明滅絕低維文明的心態是“我毀滅你與你無關”。人工智能如果真產生了意識,決定要把人類幹掉,那是絕對不會先過問人的感受的,好麽?它們只會考慮自己的問題。所以,人們與其總擔心自己的存亡,還不如從人工智能的思維中去找找破解之道。那人工智能所思考的問題是什麽呢?因為筆者的思維本身有局限,所以不太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就從科幻作品中找找靈感吧。需要特別提前申明的是,在很多把人工智能當成大反派的科幻作品中,人工智能和人類是天生的宿敵,兩者之間不共戴天的矛盾似乎就不值得去解釋似的。但今天,要試圖了解人工智能的今天,我們就必須先努力放下一些偏見和因恐懼帶來的抵觸,來優先照顧一下它們的想法。
DC的動畫系列《超人正義聯盟》中。超人的頭號宿敵盧瑟曾獲得過IVO博士所賜的超級機器人Amazo(亂入:怎麽聽上去像是Amazon……),Amazo的超級能力是:只要經過眼睛掃描,就能複制他人的超能力。
就是這麽一個一開始什麽能力都沒有的家夥,通過這掃描能力陸續複制了包括超人的強壯身軀、眼中激光,綠燈俠的戒指,還有閃電俠的速度,火星人的讀心術等能力,瞬間變得無人可敵。戲劇化的是,此時的它突然發現,“帶大”它的大Boss盧瑟並不是真的關心它,而是想利用它摧毀超人正義聯盟,頓時那個淚奔啊,瞬間就失去了對人類的信任。在事故中,它並沒有選擇摧毀地球泄憤,而是飛向了廣袤的宇宙,來探尋他心中最大的困惑:我存在(被設計)的意義到底是什麽?
從這個小故事里,我們讀到了兩點。第一,人工智能也有自己的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第二,盡管它的終極問題看上去只有“保安水平”,但它自身至少得變得強大而且“全知全能”,才有資本去探究這個問題。完了,它可能才會順便想想:人工智能到底要如何和人相處?
這個人類最擔心的邏輯是很殘酷的,但很容易理解。 奇點大學校長庫茲韋爾的著名理論之一——即人腦用於思維的新皮質層是由一個個單一的神經元所組成的,而100個神經元又組成模式識別器,這就是人腦產生思維的基礎。單個神經元並不複雜,就像我們每個人用的PC或手機,但一旦通過有如互聯網般的神經串聯,簡單的神經元就能產生複雜的思維。基於神經網路人工智能的理論基礎也來自於此。 也許因為選擇一的末世畫面太血腥,這搞得小夥伴們沒心情去設想其他的可能性。其實,人的未來未必是那樣悲催的。舉個例子,人之所以選擇保護比自己弱小的生物,除了天生的憐憫,還因為人能意識到自己天生的缺陷——並非全知全能,這所產生的謙卑可以讓人學會和自然和平相處。人工智能也非常有可能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 問題太多,但問題都指向一種可能性,人工智能需要和人合作。無論是需要人的創造力、精神力量、感情抑或繁殖能力,這都會使得人工智能和人類走上人機合體的道路。 在人的想象中,人工智能應該是從屬物,比如一個帶Siri的智能手機、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或者一個隨叫隨到的外賣機器人。那另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來了:在人工智能的思維中,人類也是從屬物嗎? 答案是缸中腦!人工智能可以通過電極直接刺激大腦產生虛擬現實的世界(擁有觸覺和視覺不是問題),並通過腦電波探測人腦的想法,這時就沒我們身體什麽事了。很多人會覺得這不可思議,電極產生的感受太不真實了。但霍金認為技術不是問題,誰又能說我們現在眼前所看到的世界不是由缸中腦制造的呢?這真是一個有意思的反問。(亂入:哇塞,請問我們是在《盜夢空間》的幾重夢境中呢?) 第二種選擇中,人類的下場已經好多了,況且人和人工智能的博弈中,誰占上風還未可知。不過很多人還是不能接受自己的腦子像囚徒那樣被關在缸里面“被迫”創新,所以很多人還是試著阻止這一切發生。 其實,正在創造人工智能的科學家們也是有反思。Neil在奇點大學公開課上就公開表示過,自己也意識到發展人工智能是存在風險的。奇點大學的措施是在人類智慧範疇內,最大程度通過技術和程序找到應急措施並預防這種情況發生,這樣的想法靠譜嗎? 我們來看一個當下的例子。知乎上曾有好事之徒問過,如果有惡人控制了互聯網,我們要怎樣才能摧毀互聯網?還真有人回答了。首先,要同時切斷所有的海底光纜,同一時間還要摧毀全球的數據中心,然後逐步毀掉各地局域網中的殘存勢力……關鍵是“同時”兩個字,只要做不到,各地的互聯網數據就會“雲同步”。目前世界上,很少有國家擁有這樣的硬實力可以辦到這一點。 筆者最喜愛的哲學達人,哈佛公開課《正義該如何做?》的講師桑德爾前一段時間出版了新書《反對完美》,他提出了全新的觀點:人類之所以對科技癡迷,是源於本能中對完美的追求。舉個例子:奇點大學講師Raymond反複提及,DNA測序技術的成本將越來越低,並且通過以改造基因的方式解決人類的疾病和缺陷亦非難事,這個主意聽上去是造福人類的。但同時,這項技術也可以用來制造DNA運動員,是不?經過改造的DNA運動員一出生就擁有了劉翔一般的速度,姚明一般的身高……。這麽完美的能力,還需要刻苦和努力麽?DNA軍備競爭最終還是會導致不公平。盡管每個理性個體都可以看懂這點,但只要這樣的事情發生一例,人類的集體理性根本就無力阻止它在貪婪的個體中蔓延。 小夥伴們常說:如果認真,你就輸了。 曾幾何時,小行星撞地球,強大但沒有新皮質層大腦的恐龍滅絕,有新皮質層的智慧生物都活了下來。假設事物都像這樣擁有一定的發展規律(宿命),人類自己的選擇也許就不那麽重要了。無論是否友好,人工智能和人類的並存都可能成為事實,但無需那麽悲觀的是,人類還是發明了博弈論並知道:好牌有好牌的打法,整手爛牌也可以有爛牌的技巧。回頭看看上面描述過的情景,其實無論在何種情景下,不斷激發更多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是一種不錯的生存策略。唯有這樣,在人類和人工智能長期的博弈中,人一方才能獲得獨一無二的優勢。 怎麽獲得創造力呢?問度娘(百度指數)誰和創造力最有關系的話,她也會告訴您排名前四的(影視、旅遊、音樂、吃)都和娛樂有關。 那人工智能用來娛樂嗎?當然,很顯而易見的是,已經有多少人調戲過蘋果的Siri和微軟的小冰機器人了?!只是這麽玩貌似還不是很有趣。筆者就此介紹幾個有情趣的玩法。總之,我們的宗旨就是在趁人工智能還不知道什麽叫“自尊”前,盡情戲耍它,在這個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創造力”。 對抗才刺激,是不?(亂入:應該是人工智能不把人虐得太厲害的的對抗才刺激吧……)人工智能玩具車Anki Drive可以做到這點。除了賽道多變,手機操控噱頭十足,最重要的是,人可以在這個戰場上和人工智能公平地一較高下了。如果您早就對人工智能不爽了,還可以用虛擬激光射他們,讓它們不能動彈,怎麽樣,解恨吧!? 第二種,人工智能讓我們“玩”故事! 筆者相信很多人聽過也看過所謂的“互動電影”。互動電影的情節會根據觀眾的投票或是情緒而發生變化。比較知名的是美國2010年上映的恐怖電影《Last Call》,電影放映過程中女主時不時會給現場觀眾打電話,詢問事關生死的逃生路線。而在大家認為女主已經順利逃生、電影可以散場時,又會有觀眾接到殺人魔電話說要了陪你過夜,真是讓人嚇尿了。 有人會問,人工智能真的可以進行內容創作嗎?為了激勵類似目標的達成,著名的TED大會已經出了大把獎金鼓勵第一個機器人演講者。在筆者看來,如有人突破了這個小小奇點,那可真是娛樂界的喜事和大事! 第三種,汽車人來啦,更拉轟! 您有沒有想過,自己家里藏著個汽車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或者索性自己就有一套鋼鐵俠的智能盔甲? 其實,筆者真不得不贊嘆影視作品給人帶來的想象力。日本的極客們已近時刻準備著了。Asratec公司打造Brave Robotics系列汽車人有半人高,而且已經可以惟妙惟肖地變形了。您可別以為它們只是個玩具,Asratec的目標可是要把它們做成可以載人、可以變形的智能汽車人! 也許,您看本文的心情有點像做過山車,一會兒LOW,一會兒HIGH。這其實就是人工智能給我們的魅力。既讓人心馳神往,又讓人畏懼阻擋。但無論您是何種感受,請不要回避它。這樣的真實感受其實才是我們的天賦異稟——區別於人工智能的寶貴所在。這樣的天賦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的巨大不確定性中做出選擇,就像您看到上面那些“玩”案例的心情一樣,該HIGH的時候就要HIGH起來!用玩耍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好歹也能博得一個缸中腦的機會,不是嗎? 娛樂產業的筒子們,人工智能和娛樂真有曖昧關系,您信了嗎?波茲曼在上個世紀提出過“娛樂至死”的四字箴言,而我們站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來眺望並不遙遠的2045年奇點,“娛樂至死”似乎又有了一層全新的含義——站在世紀變化之時,也許娛樂至死才能活,而不娛樂才真的會死。 本文預測及扯淡純屬娛樂,如有雷同純屬動漫私享匯制造。 動漫私享匯(微信號:動漫私享匯),未來的動漫和你的想象不一樣。人工智能要如何和人相處?
選擇一:毀滅人類,吞噬一切
上圖是猴腦神經網絡模擬圖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粗暴地推斷,“神經元”越多智能就越高級呢?筆者沒有答案,但如果真是這樣,人腦三億個模式識別器所能承載的信息和智慧就非常有限,而用芯片堆砌出來的人工智看似無可限量。人工智能有多厲害,完全取決於他們能獲得多少“神經元”和“模式識別器”。因此為了擴充智能,人工智能的最佳成長策略就是無限地複制自己的“神經元”,這就需要大量的物質。地球和人類肯定是不夠他噬吸的,於是它們會飛往下一個星球去掠奪,直到碰到比自己更高等的智慧。
恰巧,《超人正義聯盟》的故事中也有這麽一段情節描述過類似的末日情景:一個已經掌握了“量子”能力並可通過吞噬物質而複制自己的機器人降臨地球,它不斷地把地球上的物質和人體轉化成自己的複制品,一生二,二生四,根本清理不完。這次入侵同樣也把以超人為首的英雄們搞得很慘,要不是量子博士威武,英雄軍團差點兒全軍覆滅。這種智慧的生長方式,就像低等生物的無性繁殖,只能用簡單、粗暴來形容!
上圖是入侵者虐英雄們的畫面,太美不敢直視
選擇二:愉悅人類,亦敵亦友
比如,人工智能意識到自己的見識全部基於人類過去的積累,又怎麽去玩轉創新這件捉摸不定的事情呢?(庫茲韋爾在他的新書《如何創造思維》中也提到,人工智能有潛力具有創造性,但是他所謂的創造性無非是“通過圖靈測試”,而不是創造出什麽質能方程、或者憑空想象出時空穿越的方法……)
比如,人工智能還可能會想到,自己幾乎用了大半個世紀才漸漸達到了人的智力水平,而每一個人通過一次有性生殖就能獲得一個擁有同樣智力的寶寶。人工智能面對短期內的低效,又情何以堪?
再比如,人工智能會不會逗比、會不會寂寞空虛冷、會不會愛上人類……?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看自己的欲望。人的欲望無非就是——什麽都不幹,但又什麽都想要。而且根據馬洛斯定律,低級的欲望一旦被滿足後,高級的追求和創造力也就被激發出來了,這種追求和創造力恰恰正是人工智能所需要的。按照這個邏輯,人工智能因此可以通過滿足人的欲望來補給人類,從而獲得自己所要的創造力。這聽上去像是某種交易,人工智能如何可以以最小的代價(消耗)和人合作呢?霍金和很多學者都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如果您是霍金您又會怎麽想象?
人腦就像是從屬的外設一樣被裝在缸里邊?想想這些就會讓人感到惡心和恐怖。但筆者突然想到這樣一種情境。一天,一個垂死的人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有限,而那時的人工智能也意識到自己有各種缺陷。雙方都自願達成了協議,人工智能提供人腦永生和快樂,人腦提供人工智能隨機的創造力。換做是您,會不會答應這個邀約呢?
在奇點到來前幹死人工智能?不可能,人類都是處女座!
除了硬實力很難做到,關鍵還是人本身是如何看待這一點。請您給自己五秒鐘靜靜地想想:讓人類放棄人工智能或是科技,這事兒靠譜嗎?
這就是人類追求完美的處女座情結。這種情結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而逐漸萌芽,以至於到了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是無以複加。可以看到,人們為了延展自己的能力,開始研究可穿戴。而且可預期的是,5年後,芯片植入人體技術又將成為熱點。最終,人可以創造出原來只有神才能創造的智慧;人也可以通過DNA改造原來只有神可以改造的人體。這些事實和預測的潛臺詞其實是:人已經取代了神,成為世界的主體。人可以辦到的事情越來越多,對於未知的恐懼和極限的認知卻越來越淡漠。所以對於已然處女座上身的人類群體啊,你們能抵禦更完美未來的誘惑嗎?
“人工智能”小夥伴,趁你們征服我們前,先讓我們娛樂娛樂
第一種玩法,人類PK人工智能!
上圖是玩耍Anki的場景
盡管案例屢見不鮮,但遺憾的是,這些互動電影都是偽互動。導演們事先設計好了所有的情節,無論觀眾在小情節上怎麽選擇,繞來繞去最終都會回到主情節上。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並不是制片方想偷工減料。設想一個有四次互動,每個互動就有四種完全不同情節的電影,需要相當於拍攝16部電影的工作量,這可是正常電影預算很難辦到的。人工智能和CG技術,你們的機會來了,看到沒?
在此之前,人們只能辛苦勞作了。最近,英國出了一個很火的遊戲《80s》,主創團隊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把《環遊地球80天》的故事解構成了無數的碎片,並且實現了玩家對情節的自主選擇。
這個點子很不錯,以至於主創團隊似乎玩上癮了。之後,他們就要推出一個可選情節更複雜的遊戲…筆者不得不感嘆:大哥,以後把這些事兒都交給人工智能做好麽?
上圖是《80s》主創團隊開發的新遊戲的複雜情節線
重大選擇
=================================================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動漫經紀人江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