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西方大學的教授讓學生自生自滅? 張化橋 張化橋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2v3sw.html


好幾個國內朋友的孩子在倫敦讀大學。我經常在倫敦,所以,大家讓我跟他們的孩子們聊聊。我聽到的最多的投訴是,老師們上課總是應付,上完課以後,留給助教們應付。他們幾乎不回複學生的電郵。而且多數學生連老師的電郵地址都不知道。

我笑笑。老師們的生存環境也不容易。理工科我不清楚,但是文科(含商科)我有點了解。1991-94年,我在堪培拉大學當金融學講師。這20多年,也算跟學術界沾點邊,對業界動向略知一二。

老師們整天擔心的事情當然不是教學,而是發表學術論文。業內有個說法,不發表,就去死:publish, or perish. 一篇學術論文可能需要幾年苦苦炮制,絕大多數永遠不能夠發表。大多數老師(特別是年輕老師)都是合同制:1到3年。如果不能發表像樣的學術論文,他們就沒法轉為終身教職(tenured)。職位有限,壓力山大,晉升何易。

在那三年里,本人一篇學術論文也沒有發表過。不是我沒有試過,只是水平不夠。你想想,每個專業值得一提的學術刊物就那麽幾十個。學霸們的文章當然要登,而且全球做經濟學研究的研究人員有多少?可能幾百萬!這些論文在發表前還需同業點評(referee)。你需要掏錢(我那時每次掏50-100美元)給雜誌社,雜誌社再找業內專家匿名點評。你能想象得到,退稿或者杳無音訊是家常便飯!

雖然在這種獨木橋上掙紮的人們很辛苦,但是,他們的報酬不高。講師們(助理教授們 assistant professors)現在也就拿 3-5萬英鎊年薪(大約30-50萬人民幣)。稅務局要拿掉40%左右。倫敦的生活費用(包括房價, 租金)你是知道的。另外,你還要支付學術專家們的點評費,之類。怎麽辦?業余做點講課或者咨詢吧。

可那要花很多時間啊?而且,多數講師還找不到這類差使。最後,家有老小的講師們還有另外的負擔。

學生的事情就只好留到最後了。抱歉啊!
我那三年,雖然教學水平不高,但是,我有一個優點:把學生們很當回事兒。

1994年6月,當我辭掉教職,準備來香港工作時,好幾個學生在我的信箱里留言,謝謝我輔導他們,並且說"你是我見到的最好的老師"。我很感動,幾乎有點後悔離開學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