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延长石油夹缝突围 借力中联能源加速海外并购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0OMDAwMDIwOTg0OA.html

在当前国内的石油格局中,无论是资源的掌控程度,还是企业固有的生存空间,延长石油的身份都显得尴尬。

作为国内第四大石油企业,多年来,延长石油都被称之为“中国石油第四极”。这家隶属于陕西省政府的国字企业已经强烈意识到了向上成长的瓶颈,值得注意的是,格局有可能将打破。

12月6日,中联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称,其第二大股东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在香港成立一家全资附属公司,该公司将被打造成延长石油的境外投资旗舰,并注入中联能源的14.51%股票权益。

在现有油气资源有限、后备资源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这一动作也被业内人士看作延长石油即将大举开展海外业务的前奏。

记者致电延长石油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能就在港成立投资公司一事予以置评。

而中联能源主席兼执行董事卓泽凡则表示:“延长石油这次举动,相信是集团的战略部署,适当时候利用包括中联能源在内的融资平台,配合延长石油将来的业务发展。目前延长石油已经有两名董事参与中联能源董事局,不排除将来双方有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显然,延长石油的“野心”不止于此。

多重短板

一直隐居于陕西的延长石油正面临着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

“油 气资源面积有限、后备资源不足,虽然每年新增地质储量达8000万吨以上,开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依靠打新井增产的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致使储采比呈 下降趋势,油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对于现阶段的生存处境,延长石油董事长沈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总结。

本报记者了解到,陕北油田地质条件特殊,属于“特低渗透油田”,这类油田开采难度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一直以来,延长石油都在为深度挖掘老油井的潜力而努力。即便如此,延长石油的单井产量还是在逐步减少。

一名延长石油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延长石油的油田中绝大多数油井都难逃产量萎缩的困境。

“有些井开工不到两年,日产量就从当初的3万吨左右减少到现在的0.8万吨,这种情况在延长石油很普遍。”上述人士说。

据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开采率,延长石油采取了一系列诸如注水、二氧化碳驱油等二次、三次采油的技术措施,效果却不如人意。

“依靠技术开发,油田只能稳产,这并非长远之计,虽然2009年有8000万吨的新增探明储量,但这些储量能否转化为产量现在也不好说。”另一名延长石油人士说。

内忧外患之下,延长石油对油源的渴望已然膨胀到了一个临界点。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抢夺油源,延长石油与同样位于陕北的长庆石油之间常年争议不断。

据上述延长石油内部人士透露,在陕北吴起、直罗和定边等多个采油区块,由于两家企业的油田位置相互交叉,双方为争抢开采先机而引发的口角矛盾也频频发生,甚至还出现械斗等情况。

“发现石油后都等不及注水,能抢到多少算多少。”上述人士说。

除了资源窘境、单井产量减少等问题外,在下游销售端,延长石油的短板也是诟病之一。

据了解,延长石油于2007年才拿下石油零售资质,相比其他几大石油公司,其终端销售网络也明显滞后很多。

记者获悉,目前,全国范围内,延长石油独自经营的加油站总数也只有百余家。而这一瓶颈最明显的制约则是,很大程度上,延长石油的成品油价格都只能受制于人。

上述内部人士介绍,在价格方面,延长石油经常受到其他公司的压制,尤其在油价处于低位的时候。现阶段,延长石油炼制的成品油,除了小部分供自己的销售终端消化之外,每年大约200万吨批发给中石油和中石化,其余的都提供给地方批发商。

海外突围

目前,延长石油的新增产量极其有限,每年增长也不过50万吨左右。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延长石油掌门人沈浩面前的关键课题。

“我们尽管在内蒙、甘肃做了很多工作,但收益不太理想,所以我们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海外市场。”沈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几年,延长石油在甘肃华池、内蒙古二连浩特等地都进行过勘探,“但最终的结果都不大理想”。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今年1月13日,香港上市公司中联能源宣布,延长石油收购其1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而早在2008年,中联石化就与延长石油等签订协议,合作开发马达加斯加3113油田。

此外,延长石油还获得了在泰国石油天然气L31/50陆地勘探区块的勘探开采特许经营权,这也是其首次拥有国外独资经营权。

7月27日,延长石油与中国保利集团在西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中非项目合作合同,双方将共同在非洲进行油气和其它资源开发。

记者获悉,延长石油的三个海外项目都是从勘探直接入手,相比直接购买已经出油的区块,在投资成本上虽然规避了一些风险,但对勘探的区块是否能顺利生产油气也同样存有疑问。

其中3113油田区块的储量问题,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就有专家提出过质疑,认为3113区块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针对海外业务板块,沈浩则表示,延长石油海外投入的效益并不会那么容易见效,“应该还得几年时间”。

而除了在上游源头扩张资源版图外,在下游销售端,延长石油也在加紧布局,并与壳牌结成合作伙伴。

2008年12月,由延长石油、陕西天力投资公司和壳牌合资组建的延长壳牌成立,延长石油提供油品,壳牌负责提供品牌和管理。

据悉,到目前,延长壳牌签订的加油站收购合同有35份、15座加油站正式运行。成立的延长壳牌公司,运行加油站31座。此外,延长石油还成立了陕西高速延长、陕西交通延长两个合资公司,经营高速公路加油站33座,并整合了延长石油内部21座加油站。

“延长石油准备在‘十二五’期间规划1000个加油站,今年发展100个,明年可能要到200个,延长石油50%左右的油品将供应自有的加油站,每个加油站一年销售成品油5000吨。”沈浩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40

日化企業的「夾縫式」生存:成本激增2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5/yNMDAwMDIzNDUyNw.html

一邊是不斷飆升的原材料價格,一邊是主管部門「穩定物價」的要求,無法向下游轉移成本壓力的日化企業稱,相關部門最應該約談的,是「上游的石油、石化企業」

在國家發改委出面「約談」之後,日化行業的漲價衝動暫時受抑。但上游石油化工原料以及工業用油脂價格高居不下,甚至仍將繼續攀升,讓整個日化行業「兩頭受壓」。

本報從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瞭解到,2010年12月,洗滌用品主要上游化工原料的價格,已較當年6月上漲均超過48%。並且,隨著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化工原料的漲價趨勢仍在繼續。

「洗滌行業是低利潤的行當,不可能上游動了,下游不動。」一位日化企業管理層情緒頗為激動地對本報記者表示,發改委最應該約談的是「上游的石油、石化企業」。

事實上,此前參加發改委約談的中外日化企業,已紛紛反映了原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並希望穩定下游物價的同時,發改委能約談上游石油、石化企業。

2010年下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日化產品成本上升約25%。

洗滌用品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均來自石油、油脂。2010年下半年以來,原油、動植物油脂等商品價格節節攀升,這些初級化工原料價格的上揚,讓處於下游的日化企業承受著成本重壓。

中 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6月,洗滌用品主要原料AEO2-3、AES、脂肪醇、工業棕櫚硬脂、毛椰油、工業牛羊油價格各為9600 元/噸、6500元/噸、14000元/噸、6080元/噸、8400元/噸,短短半年之後,上述原料價格均大幅攀升,分別上漲到19200元/噸、 12900元/噸、23900元/噸、9750元/噸、13700元/噸,漲幅均超過60%。其中,AEO2-3上漲幅度為100%,AEO7-9與 AES的漲幅各為99%和98.5%。

該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下半年以來,洗滌用品的主要原料LAS、AEO7-9、 AEO2-3、工業棕櫚硬脂、毛椰油、工業牛羊油價格的平均漲幅都超過了50%,加上水、電、燃料、運輸、包裝材料、人工等生產經營要素的上漲,導致日化 企業的產品成本上升了約25%。

「而且很多時候,原材料價格不是因為需求增加而上漲,而是因為人為的炒作。」奧天集團董事總經理涂俊光表示,由於人為炒作等因素,去年該公司採購的棕櫚油價格翻了一倍,最終只能硬啃,內部消化掉。

據瞭解,去年下半年,由於天氣影響導致棕櫚油產量高峰期的產量增長不如市場預期,市場開始熱炒馬來棕櫚油期價,四季度棕櫚油價格一度達到了歷史高峰。而今年迄今為止,棕櫚油價格已經跌了14%左右。

成本激增,最終讓整個日化行業的經營陷入困境。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洗滌用品企業統計顯示,2010年1至11月行業主營業務收入比2009年同期增長了14.88%,而行業利潤卻下降了5.99%,虧損企業虧損面達到15.35%,虧損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9.39%。

洗滌用品工業協會表示,洗滌用品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跨國公司,產品毛利率均比較低,而且原材料佔生產成本的70-80%,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勢必會導致企業調整經營策略。

無法轉移的壓力

在發改委約談之後,「企業從大局出發暫緩漲價,目前只能靠內部消化成本壓力。」

不過,當聯合利華、寶潔、立白和納愛斯四大日化巨頭「不約而同」地準備對旗下日化產品進行漲價,平均漲價幅度約10%時,卻引發「價格聯盟」的指責。

一位日化企業管理層辯解說,洗滌用品市場是一個充分市場化地的行業,跨國公司、民營企業之間競爭激烈,企業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言提價,因為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誰先提價誰就先死」。

「但目前原料成本高漲,國家不讓漲價,虧損誰來承擔?」這位人士稱,「洗滌用品行業利潤很薄,國內洗滌企業的淨利潤率在3%左右。」洗滌用品工業協會此前也曾表示,「目前企業這種小心翼翼的漲價,並不能完全消化原料上漲帶來的影響」。

一邊是原料成本的高漲壓力,一邊是發改委的約談,兩頭受壓之下,日化企業如何面對?

曾 因提價而被約談的立白集團新聞發言人許曉東對本報記者稱,「企業從大局出發暫緩漲價,目前只能靠內部消化成本壓力。」他表示,立白主要將通過三個途徑來消 化成本壓力:一是通過研發,開發出新的產品,以及對產品進行改進;二是在採購源頭上,與合作夥伴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提前準備原料採購;三是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工藝。

一家洗滌用品生產商的高管表示,目前絕大部分企業主要是通過技術創新、使用新的原材料或者在包裝、工藝、生產設備方面的改進,提升生產效率來消化壓 力。「原材料從品質上還分很多等級,有的企業為了保證質量,用質量比較好的原材料,甚至是進口的原材料,它的生產成本和價格比較高,如果用的原材料稍微差 一點,生產成本就會低一些。」

談及此次暫緩漲價的影響,上述日化企業管理層表示,對民營企業的衝擊遠大於跨國公司。因為跨國公司本身實力雄 厚,而且產品線豐富,整體利潤率遠高於國內企業,而民營企業利潤低,抗風險能力低。「現在不漲價對跨國公司沒問題,但長此下去,民營企業會扛不住,會被壓 垮,跨國公司則會趁機擴大市場。「

營銷專家李志起認為,發改委的密集約談,僅是治標不治本,而且還有可能讓企業遭受不能承受之重,也是對企 業的一種不公平,「有的企業確實是因為產業鏈條的原因或者成本的原因,就有上漲的需求,我們應該把價格的問題交給市場去解決,漲價後,企業的市場份額下來 了,有的為了更好的生存還需要讓利,不同的企業應該有不同舉措才對,現在這種一刀切的方法,或者說禁止、不准的方式,對企業來說,有時候是很難接受的。」

「價格管制短期可以,但長期來講,這種價格是扭曲的,對民營企業很不利,因為民營企業的利潤本就比跨國公司薄很多。」上述日化企業管理層也稱。

「應該約談國企」

「我們最擔心的是,不管上游,只管下游;只管民企,不管國企。這樣的話,市場就扭曲了。」

「油價再漲,我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4月22日,國內某洗滌用品生產商的一位高管對本報記者抱怨說,「每當油價上漲時,我們就知道,幾天後供應商肯定會找上門,讓我們提高採購價格。」

這 位高管告訴記者,它們的供應商為了減少油價上漲帶來的壓力,要麼將合同週期縮短,要麼在合同里約定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要求日化企業與其一起承擔成本壓 力。但一邊是不斷飆升的原材料價格,一邊是發改委的「穩定物價」要求,無法繼續向下游轉移成本壓力的日化企業,目前處境艱難。

「為什麼不查一下上游的石油、石化行業,而只是查下游的消費品行業?」前述日化企業管理層說。

在國家發改委頻繁約談日化等下遊行業,並召集17家行業協會出面維穩價格之際,成品油卻單獨漲價,這幾乎讓所有日化企業心生不滿。畢竟,石油化工是日化產品的主要原料來源。

「我們最擔心的是,不管上游,只管下游;只管民企,不管國企。這樣的話,市場就扭曲了。」前述日化企業管理層表示。顯然,其所說的「國有企業」,是指中石油、中石化等壟斷上游原料和石化初級產品加工的國有企業。

在發改委約談下游日化企業之際,中石油、中石化各自公佈了2010年的業績,中石化淨利潤達到707.13億元,同比增長12.8%;中石油淨利潤1398.7億元,同比增長35.6%。

這樣的對比,難免讓日化企業耿耿於懷。上述日化企業管理層稱,「石油、石化行業高度集中,競爭一點也不充分,若要進行價格控制,發改委應該約談上游的石油、石化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7

行走在國資夾縫中的九州通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9/1NMDAwMDIzNzA1Nw.html

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如果按照常規的發展速度和路徑,目前已是醫藥流通三強之一的九州通(600998.SH),中國最大的民營醫藥商業企業,五年之後卻可能無法躋身「3家千億企業」之列。

5月5日,《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下稱《規劃》)正式公佈。按照《規劃》內容,2015年前,全國要「形成1到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元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是為行業結構調整,擴大集中度的舉措。

按照現階段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的座次排名,國藥集團、上海醫藥和九州通排名前三,國藥集團預計今明2年就可以完成千億的銷售目標,上海醫藥在2015年前也不難達成,但民營巨頭九州通,卻陷入了一個尷尬境地。

「他們都是以國家資本為後盾的,我們民營企業要精打細算,在資本實力上肯定不能比。」5月5日,九州通副董事長、董秘劉兆年對記者坦承,如果按照常規的發展速度,也就是每年20%左右的增長,九州通現有的200多個億的銷售額,是很難在2015年達到1000億的。

小手筆併購

在併購資金的投入上,九州通無法與實力雄厚的國企抗衡。

1999年國家正式允許民營企業進入醫藥流通領域。2000年,九州通公司成立。按銷售規模,2003年至今,九州通連續7年位列中國醫藥商業行業第三名。

但 和國藥、上藥「揮金如土」的併購相比,作為醫藥流通十強的唯一一家民營企業,九州通多少有些底氣不足。在央企和國企巨頭大肆跑馬圈地的背景下,九州通則鮮 有購併的消息傳出。自2009年以來,醫藥流通行業一直存在著國進民退的說法,九州通一直沒有兼併收購,某種程度上也被認為是國進民退的證據。

「現在併購的PE值都太高了,基本都在25以上,對於民營企業來說,難以承受。」劉兆年對記者表示,九州通也在尋找行業內的併購機會,會從完善網絡佈局的前提出發,進行一些合資和併購。但資金投入上,肯定不能和資本實力雄厚的國企抗衡。

4月26日,九州通公佈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年報顯示,九州通已開始嘗試通過與當地醫藥流通企業合資、合作或收購兼併方式拓展公司營銷區域,以快速切入當地市場,加速公司業務發展。

行走在國資夾縫中的九州通

2010 年1月,九州通下屬企業重慶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通過增資擴股方式控股「四川省倍立醫藥有限責任公司」,並改名為「綿陽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重慶九州通 持有74.94%股權;6月,九州通通過增資擴股方式控股「遂寧市西部華源醫藥有限公司」,重慶九州通持有55%股權;9月,九州通與四川科創醫藥集團有 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四川九州通科創醫藥有限公司」(下稱:九州通科創),持股51%。不過,整個2010年,九州通進行的這幾起合資、併購,累積投入的資 金還不到1個億。

「九州通在四川投資的這三家公司,主要是為了完善九州通在地級市的佈局,金額雖然不大,但這符合九州通一直以來的務實風 格,也便於風險和成本控制。」劉兆年表示,出於戰略布點的考慮,按照九州通的規劃,在未來的2到3年內,其網絡將力爭覆蓋全國90%的縣級行政區域,這其 中也會考慮一定的併購兼併。「下一步,我們會考慮在網絡沒有覆蓋的地方,或是營銷模式不足的地方做一些收購,但一定不會花很高的代價做收購。」

談及國資巨頭們動輒十幾億的大手筆併購,劉兆年謹慎地表示,「很多整合的效果,要過2年才能看出來。」

下注物流中心

主打低價藥,以物流量計,九州通已是醫藥流通業老大。

雖然在併購上,九州通鮮有大手筆,但在物流中心建設這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投入上,九州通卻毫不含糊。

事實上,從2001年開始,九州通就開始大規模投資建設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目前,九州通是除國藥集團外唯一擁有全國性流通網絡的企業,在全國市場實現了80%左右的覆蓋率。

2010年10月上市之初,該公司總經理陳應軍表示:「目前公司已建成14個物流中心,今年還將建成一個。上市之後,明年將再建設5個。」

九州通2010年報披露,當年,其完成了8個新建或改擴建物流中心項目,續建物流中心項目4個,新開工建設物流中心項目11個,這些物流中心全部是九州通自主建設,進一步擴展了九州通全國性物流配送區域與能力。

「物流中心這塊的投入會比較大,一般是分期建設,在業務量上去以後再進行擴建。具體的投資金額,要看物流中心的大小以及所處區域的地價。」劉兆年解釋說。

4 月26日,九州通公告稱,將在武漢投資3.8億建設醫藥物流中心(一期)。據瞭解,該項目總投資60億元,將分三期建設。九州通一位人士指出,目前正在使 用的九州通湖北醫藥物流中心,已經無法滿足業務發展需要。新項目建成後為全球最大的醫藥物流中心,立足湖北,輻射全國,將打造成一個集商貿、物流、休閒、 醫療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現代醫藥物流產業園,可支撐年銷售配送藥品60億至80億元。

九州通的物流配送能力在業內有目共睹。由於其大部分配送的都是低價的普藥品種,和上藥等走醫院高端渠道的配送相比,九州通要賣4到5箱藥才能抵上上藥等賣1箱藥的銷售額。也就是說,目前雖然九州通總體的銷售額只排名第三,但論及計件的物流量,九州通已經是行業的老大了。

「九州通可滿足客戶訂單至最小包裝單位(單瓶、單只)高效的配與送。如果沒有現代的物流技術支撐,是不可能實現的。」劉兆年說。

突破大醫院

未能真正進入「大醫院」這一主流市場,是九州通的最大短板。

九州通上市之初,其1.5%的淨利潤率一直被人詬病。但這也是由九州通的商業模式決定的。

九 州通採用的是從藥企生產商拿到藥之後低價賣給醫院、藥店等衛生醫療機構,以求薄利多銷、資金快速回籠的策略,被市場稱為「快批」模式。正是這樣的模式,讓 九州通在國內的藥品流通領域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今天,全國幾乎所有市場化的藥店、私人診所及民營醫院都是九州通的客戶。

傳統醫藥商業流通企業,則直接向二級以上較大醫療機構提供藥品銷售及配送服務。其特點是,藥品價格高、毛利率較高、同時費用率較大、賬期較長和應收賬款額較高。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醫藥商業流通企業,主要以這種模式開展業務。

而國內藥品消費80%以上由醫院處方銷出,其餘20%則歸屬藥店等渠道。三甲醫院佔據了藥品銷售的絕對重頭,九州通卻從未參與這一市場。用九州通總經理陳應軍的原話說,是「此前幾乎沒做過」。

陳應軍明確表示:「目前,公司99%的收入來自於醫藥物流,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三方終端,即二級以下的醫院、診所、藥店,以及其它分銷商。」

醫 藥流通十強企業,幾乎都有著上世紀50年代醫藥三級批發機構的背景。原來的六大一級批發站中,上海醫藥、廣州醫藥、北京醫藥仍排名靠前,基礎較好的二級站 如南京醫藥、重慶醫藥等也不甘人後。而在特殊體制下形成的三級格局最大優勢在於,這些由批發站發展而來的地方醫藥物流企業,普遍和同為國字頭的公立醫院、 國有藥企關係密切。

而作為1999年才成立的民營企業,九州通並不具備這些優勢。一直未能真正進入二甲以上國有大醫院這一中國醫藥流通的主流市場,也是九州通的一大心病。

對此,九州通方面表示,在二級及以上中高端醫院營銷方面,其已初步建立起中高端醫院業務拓展與管控體系,集團總部及下屬各地的經營公司均建立了醫院事業部,實行事業部制的垂直管理,建立了適應醫院市場特點的考核體系,以加大對中高端醫療機構市場的開發。

劉兆年承認,這是九州通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由於以前公司極少介入中高端醫院市場,直接銷售額很小,其營銷模式與本公司現有營銷模式差異較大,這對公司規模化進入中高端醫院市場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此外,九州通還試圖發展一些新興業務以改變利潤結構。其中包括在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來的醫藥物流信息管理技術、醫療器械、中藥飲片和醫藥原料等業務。這些新興業務的毛利率,遠大於一般藥品分銷的毛利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5

夾縫求生:凡客配送公司涉足「純快遞」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2/zNNDEzXzQxNDMzNw.html

「如風達很快就可以上門收件。」3月29日,凡客誠品旗下全資自建的配送公司如風達配送員王磊興奮告訴記者。據悉,如風達於2月首選北京總部試點上門收取快件,隨後將在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陸續鋪開,正式涉足「純快遞」業務。

如風達快遞公司由凡客誠品全資自建,為其經營B2C配送業務。近年伴隨母公司凡客誠品100億的增長目標設立,如風達的配送隊伍亦進入了狂奔式增長期,截至2011年底,配送隊伍已從2008年啟動時的幾十人擴充至約5000人。

然而,2011年下半年後期,凡客訂單量大幅減少,龐大的配送隊伍對如風達而言轉瞬變成不可承受之「重」。據瞭解,如風達青島部分站點已經關閉,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各站點根據人員流動情況分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拆合併,廣州的10多個站點將不再繼續擴張,原定今年在揭陽、茂名等二三線城市開設分站計劃將全面暫停。

正因如此,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如風達開接「外單」的範圍逐步擴大。目前,如風達承接的外單已從配送「小米」手機發展至為優衣庫、果殼電子、優購、茶客易佰、易購等各大電商提供配送業務。其中小米手機及相關配件約佔外單的60%。

「如今凡客的貨單已經無法滿足擴張後的如風達,如風達要想繼續維持運轉,擴展外單業務勢在必行。」業內人士同時也指出,從網絡、倉儲到運輸等方面,如風達都需要對其現有條件做出較大幅度調整。

在電商普遍進入虧損的狀態下,電商自建物流一直備受關注。目前從規模和體量上看,凡客如風達與走在行業最前面的京東商城實力相當。有業內人士指出,物流約佔電商業務的60%,下游的倉儲、快遞等物流環節是電商發展的瓶頸,電商與快遞之間良好的聯動機制能幫助線上業務的實現,但鑑於電商和物流兩種商業形態存在虛實差異,隨著凡客訂單增長乏力的情況出現,如風達調整物流團隊的結構的難度並不會比凡客調整產品品類輕鬆。

據悉,2012年2月初,如風達首選北京作為「純快遞」試點城市,正式將「外單」拓展至上門收派快件業務。若北京試點成功,隨後將在上海、廣州、武漢等地陸續鋪開。

如風達涉足純快遞能否如以往承接第三方電商業務般順利,業界表示尚待觀察。業內人士分析,民營快遞行業目前仍處於廝殺階段,行業老大順風主要佔據中高端市場,而申通、中通、圓通、韻達、天天,匯通佳吉等民營快遞公司佔領85%的低端市場,直營和加盟模式如何合理運用對如風達而言將成為眼前的最大考驗。

首先, 從定價來看,由於如風達主要靠鐵路運輸,相比順豐的物流條件還有一定距離,但比申通的公路條件有優勢,因此定價比較接近申通。

其次,雖然如風達可利用現有倉儲以及運輸系統分攤成本,但網點不健全或會是其較大障礙。據瞭解,目前如風達一二級城市網絡並未完全鋪開,訂單仍需委託路通等快遞公司協助完成,資金鏈緊張的凡客不可能有大筆的資金幫助其完善網絡建設,因此難免要尋求和第三方快遞公司合作。

除此以外,快遞員工收派件的積極性同樣成為如風達考慮的一項。「如果提成太低,我們可以收也可以不收,若是順豐的分成制度,大家會比較積極。」王磊告訴記者,目前順豐的收件提成由票面現金和逐重兩部分的10%組成,而派件提成由1.4元/份和0.2/公斤逐重組成,而如風達則低於順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7

證書大國為何是質檢小國——第三方質檢公司夾縫求生

http://www.infzm.com/content/74646

2012年4月15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曝光,不法廠商使用鉻超標的工業明膠生產藥用膠囊,修正藥業、通化金馬藥業、蜀中製藥等9家藥廠13批次的膠囊劑藥品榜上有名。

整個生產流通過程本有層層「關卡」:原料進出廠均要求藥企自檢,藥品出廠時藥監部門要進行強制抽檢,藥品進入市場後,藥監部門還會不定期地針對不同藥品進行抽檢。但這些「關卡」卻一路虛設。以至於網友們調侃,現在的食品安全監管,是「記者幹了質檢的活,微博幹了媒體的活,有關部門幹了跑龍套的活」。

「如果將部分監管的活交給第三方來做,結果可能會不一樣。」天翔集團(intertek)中國區高層戴維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他看來,中國之所以屢屢出現食品和藥品安全事故,「檢測和認證上的行政壟斷」是一個重要原因。天翔是一家有著140多年歷史的英國第三方質檢公司。

證書大國的認證之亂

「如果在西方,藥品企業出事,這些頒發合格證書的第三方機構也會倒大黴。」戴維介紹,在西方,第三方質檢市場非常發達,小到市民家庭的室內空氣質量,大到重大工程標準核算,第三方質檢公司都承擔著重要角色。如果某公司的產品在取得了第三方質檢公司頒發的合格證書或者是認證後出了事,這些出具合格報告和認證的第三方公司輕則關門,重則負責人直接進監獄。

他給南方週末記者舉了一個例子:若干年前,美國一個曾經非常出名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因為被檢產品的一次事故,第二天,在全美50個州的分公司全部關閉。

幾年前,有一個中國出口到迪士尼的聖誕老人燈突然起火,聽聞這一消息,他的上司怎麼也睡不著覺,半夜爬起來給他打電話,在確認自己的公司沒有為對方提供合格報告和認證後才松了一口氣。

正因為有嚴重的後果監督,一直宣稱獨立於甲、乙雙方的第三方質檢機構也不敢輕易出具合格報告和頒發各種認證證書。在給申請方發放了合格報告和認證後,身為發證機構的第三方需要繼續跟蹤,確保自己檢過的產品不會出問題。

據戴維介紹,在天翔集團的每一個分公司,都有一個部門專門負責盯著工廠,這個部門的員工,基本都不在公司,整天在客戶的工廠巡視,而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怕出事」。

「對我們來說,信譽是最核心的資產,一旦這個受到影響,基本就不用再在行業裡混了。」戴維說,「但是在中國,似乎不是這麼回事。」

他曾經留意過,在中國屢次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這些認證機構基本都安然無恙,「由此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很多經過中國認證公司認證過的產品在出口時並不被認可,他們都知道中國的很多認證本身有問題」。

中國是被公認的證書大國。從中央認證、地方認證到行業協會認證,從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及生產准入制度認證等,幾乎無所不包。

以此次涉事的修正藥業、通化金馬藥業、蜀中製藥等9家藥廠為例,他們除了獲得由國家藥監局頒發的製藥企業許可證外,還通過了由各地藥監部門頒發的「GMP」 (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縮寫,意為「良好作業規範」)認證。在中國,這項認證是進行藥品生產的必備條件。

而對於藥品流通企業,則需取得同樣由各地藥監部門頒發的「GSP」認證(英文Good Supply Practice的縮寫,意為「良好供應規範」)。除此之外,藥企的實驗室階段還需取得「GLP」認證,新藥臨床階段取得「GCP」認證,在醫藥商品使用過程中取得「GUP認證」。然而,所有的這些行外人摸不著頭腦的認證都沒能保證藥物的最終安全。

ISO9000認證在中國的「爛」掉,更是中國認證之亂的典型事例。這套最初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於1987年開始公佈的國際認證體系,目的是希望通過建立統一的標準,從而減少國際貿易的成本。但在1990年代初引入中國後,就日漸演變成了一手交錢一手拿證的生意。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2002年左右,一個中型企業,一個ISO9000認證做下來,需要交納5萬元;但是現在,做認證的中介公司可能連1萬元還不一定收得到。

被壟斷的巨大市場

中國混亂的認證體系不但讓國人受害,也讓中國製造走出國門面臨著重重阻礙。這成了外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市場機會。

據TÜV SÜD南德意志集團(以下簡稱TÜV SÜD)大中華區市場總監呂岳憲介紹,開始時,一些中國客戶找到他們,要求其就某一項產品出具檢測報告,因為國外買家有這樣的要求。隨著客戶越來越多,TÜV SÜD有了進駐中國市場的想法。

據他介紹,成立於1866年的TÜV SÜD,前身是巴伐利亞鍋爐檢測協會,由於其出具的報告的中立性和權威性,一些企業逐漸將其當成企業產品的信用憑證,此後,隨著需求的不斷增長,TÜV SÜD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覆蓋測試、檢驗、認證、培訓等多個領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國際上類似的巨頭還有法國必維、美國美華認證(UL)、SGS等。一些國外買家在選購貨品時,已經習慣看對方是否拿到了這些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或者是認證,如果沒有,則基本免談。迫於這樣的壓力,中國製造商也根據國外買家的需求,向這些第三方質檢機構申請產品檢測或者是認證。

然而,一方面是國內的需求日漸旺盛,另一方面,卻是中國在此領域的封閉和保守——認證和檢測為非開放領域,外商不能在中國設立獨資公司。在此背景下,尋找體制內的合作夥伴成為了這些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唯一渠道。

TÜV SÜD就是以這種方式進入中國的。1991年,經過多方接觸,其和江蘇一家官方質量監督機構成立了合資公司,前者佔股51%,後者49%。其他的行業巨頭,如Intertek、SGS也是如此。

據天翔集團中國區高層戴維透露,這樣的合資大多有名無實,這些中方機構並不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和管理,而外方也無需就公司業務向他們匯報。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戴維說,「我們肯定需要向他們交錢,但是按照利潤分成,還是交管理費或者是掛靠費,連我也不清楚。」在沉默了幾秒鐘之後,他又補充道,「即便知道,我也不大方便向你說。請你理解。」

但即使外資第三方質檢公司曲線進入了中國市場,他們在中國面對的問題仍比國外要複雜得多。

戴維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曾接待過一個珠三角工廠老闆,對方的產品要出口歐洲,買家要求其拿到Intertek的認證,於是他便將樣品寄了過來。在這位老闆看來,付了錢,這邊就會給他發一個合格證,誰知,一週之後,這邊告訴他,產品不合格,不能給他發證。他暴跳如雷,要求Intertek賠償他的損失。

「這關我什麼事,所謂的第三方,就是獨立地對產品負責。」戴維兩手一攤,有點無奈地說,「但是許多中國客戶一開始還不能理解這一點,典型的『買證思維』。」

這還只是小事。讓這些外資公司們更加頭疼的,是政府在這一領域的絕對壟斷。中國有著為數眾多的官方檢測機構,他們分佈在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衛生、建設、環境保護、交通、農業等部門,且在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下屬市/縣級行政區域均設有檢測機構和代表處,由不同職能的政府部門投資建設並主管。其中質檢部門所屬的檢測機構數量最多,達到3500多家,佔全部檢測機構數量的14.5%。

這些多如牛毛的官方檢測機構主要針對內銷產品從事強制性、壟斷性的檢測任務,比如中國人熟悉的「3C」認證(英文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的縮寫,即「中國強制認證」)。

湖南省某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質監局副局長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這些檢測中心均為事業編制,每年財政會給予一定額度的撥款,用於設備以及人員的開支等。而各地的這些直屬檢測機構則根據上級下達的計劃對市場上產品進行抽檢。但是,對於企業繳納的檢測費,他則不願意多談。而據另一位在業內從事檢測工作十多年的工程師透露,這些收入均為預算外收入,直接進了當地財政。

至於這些收入總共有多少,外界則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一筆小錢。十多年前,長城認證廣州中心總經理陳世國就曾有過估算,當時,僅珠三角就有九十餘萬家企業要通過企業體系認證,「長三角的市場比珠三角更大,如果將全國檢驗認證市場囊括在內,至少有不下於500億的一次性市場和200億年費市場」。

但是,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中,民營和外資公司能分到的有多少呢?2009年,在創業板上市的第一家民營第三方檢測公司,深圳市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書提供的數據是——國有檢測機構:55%以上;外資檢測機構:30%多;民營公司:不到10%。

每一次危機都帶來更多需求

2001年,中國加入WTO,按照世貿規則,中國需要逐步放開這一市場。進入中國的一些外資第三方質檢公司也開始邁上了快車道。

據TÜV SÜD大中華區市場總監呂岳憲介紹,TÜV SÜD開始時主要是滿足一些出口企業的需求,隨後開始主動出擊,在中國的產業集群帶,如溫州、廣州等地設立辦事處,拓展業務。2009年以來,中國一些沿海企業加快了內遷步伐,TÜV SÜD也隨之在成都、重慶等西部地區設立了分公司。

同樣看到這一趨勢的,還有國內的一些民營第三方質檢公司。

廣州恆定檢測公司便是其一。這家公司成立於2010年11月,老闆鄭開云是位80後,此前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外貿公司,金融危機時,單越來越少,快要支撐不下去,他便謀求轉型檢測行業。由於此前所做的主要是陶瓷出口,而這些出口產品也需要拿到中國的第三方認證,熟悉這一流程的他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這個行業。

開業兩年來,他發現和他一樣進入這個行業的民營創業者越來越多,他初略估計,「基本上每個月都有一到兩家開業」。另一項公開數據顯示,從2000年底至今,新成立的各類檢測機構總數增加了近1/3。

鄭開云介紹,幾乎每一次危機的爆發,都會直接反映在公司的業務上。比如,兩個多月前,安信地板被曝出甲醛超標,公司中要求測量家裡地板是否安全的業務突然大增。而在日本地震核輻射時,同樣的檢測需求也突然之間增長。目前,在公司的業務中,個人客戶大約佔了七成。

鄭開云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之所以企業客戶只有三成,是因為很多檢測不敢做。「有些企業是為了拿證而拿證,我們又沒有那麼多人力去跟蹤,如果出了事,我們就要承擔責任,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做。」

2012年2月份,天河環保局突然找上門來,讓其承接其下的加油站油氣回收改造項目的檢測工作。「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鄭說,之所以發生變化,是因為一些政府部門也在嘗試著轉變職能,將這些項目外包出去。

在鄭看來,第三方檢測市場未來也會越來越細分和專業,他的下一個計劃,是在電子產品的輻射檢測上投入,因為他注意到,許多人對手機、電腦的輻射越來越關注,卻找不到地方檢測,而這可能就是「下一個藍海」。

(應被訪者要求,戴維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53

巨頭夾擊:創業公司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zhanlve/226551.html

上週的熱門新聞無疑是跟「云」有關。微軟前腳推出自己的云存儲產品SkyDrive,Google後腳推出了Google Drive。不知道是不是怕微軟率先搶佔戰略制高點,Google Drive的推出顯得異常倉促,免費存儲空間和對應的服務價位在消息爆出的24小時內一改再改。且不論「云時代」是否真的已經來臨,兩大巨頭的舉動絕非偶然,因為這回連蘋果也坐不住了,看看今天的又一重磅消息:Dropbox面臨危機,蘋果拒絕所有使用Dropbox SDK開發的應用申請——為了給自己的iCloud預熱,蘋果也開始排擠Dropbox了。

對Dropbox來說,他們好不容易打拚下來的江山,眼看著就要被這些財力雄厚的巨頭搶走。所以,我們不禁要問:像Dropbox這樣的創業公司面對幾大巨頭的夾擊,要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看這類創業公司的崛起。

很多創業公司都很聰明,知道去開發一款產品來彌合現有的產品市場空缺。除了上述的Dropbox之於「云存儲」以外,這樣的例子還包括:Skype推出了免費的電話服務,Salesforce 為公司提供了不依賴於軟件或服務器的即時客戶關係管理,而Square也將信用支付引入到了iPhone端。這些小公司具有目標單一,動作敏捷的特性。他們相較於那些業務龐雜精力分散的大公司有更加敏銳的市場嗅覺,所以才能更快地瞄準市場中的一塊空白區域,並迅速佔領這塊區域。

但是,幾乎不可迴避的是,那些沉睡的巨頭最終會甦醒過來,並立馬將他們的目光瞄準這些新興市場。所以,除了Dropbox被Google,微軟,蘋果夾擊以外,Salesforce之後也馬上有微軟和Oracle推出類似服務,Square被Paypal盯上,而Google也對Skype窮追不捨。

那這些公司到底如何才能實現突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要放一下馬後砲,來評一評這些公司最初的創業方案確定。

其實,我們說,在最初的創業方案確定上,就已經涉及到很多「選擇的藝術」。

首先,對創業公司來說,他們需要判斷:他們的產品是一款「熱鬧型」或「人氣型」的產品,還是一款可能改變行業格局,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會被用戶需求的產品。前者就包括很多當下熱門的遊戲和應用,比如「憤怒的小鳥」,又比如前陣子大熱的「你畫我猜」。遊戲的生命期通常不會太長,也很難建立長期的用戶習慣。所以,大公司投身這種過家家遊戲的概率就很小。但是,「云存儲」顯然屬於後者。它改變的是數據存儲,資源配置,社會主流群體辦公的模式,對整個行業的影響都是顛覆性的。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巨頭插足「云存儲」,可以說是必然的趨勢。

第二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這個產品的實現是否有相應的技術門檻,即便是對大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的產品會不會對現在的行業巨頭產生大的衝擊。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此消彼長的行業,像Facebook這樣的互聯網2.0網站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就衝擊了先前做門戶網站的Yahoo。大公司的很多舉措很多時候也都屬於戰略防守。

基於以上的「門檻」+「衝擊」兩個標準,假如你的產品只是在理念上有所創新,但是在技術上沒有大門檻,而且更糟糕的是你的產品已經對某個巨頭的同類產品構成威脅,那麼你受這個公司攻擊幾乎是必然的,因為這屬於他們的戰略防守。舉個例子,國內出過一款語音通訊應用「米聊」。這款免費的語音通訊應用同時對移動運營商和通訊大佬騰訊構成了威脅;對做聊天工具起家的騰訊而言,推出一款類似「米聊」的工具幾乎沒有任何技術門檻。而且,騰訊原本的用戶基礎就要遠遠大於 「米聊」。在這種情況下,騰訊的「微信」推出之後,因為「米聊」沒有更多的「乾貨」,就只能退居二線。

所以第三個問題很自然就是,假如你已經預料到大公司會推出同類產品,請問,你的用戶會不會隨之轉移?而這裡又涉及到兩個新的問題:即你的用戶轉移的成本有多高?你的產品或者服務是否有你自己獨一無二的東西?即你能否為用戶提供所謂的差異化服務?假如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的話,那麼你的用戶拋棄你投奔大公司幾乎是必然的。

第四個問題是,你能否在短期內盈利?而這個問題又涉及到公司最初的一個定位:即你是準備見好就收,還是準備將公司做大做強,將其打造成下一個巨頭?假如你一開始的定位就僅限於推出一款「熱鬧型」的產品,並且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那麼恭喜你,你仍然可以依靠小公司運作敏捷的優勢,在巨頭尚未發力之前就賺上一筆,然後你們的整個小團隊都可能被哪家大公司收購。但是,假如你的野心不止於此,那麼送你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後面還有一番苦戰。

這也就涉及到我們今天的最後一個問題,即小型的創業公司如何在巨頭面前實現「四兩撥千斤」。

其實上面的四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看,

一、創業公司能否在巨頭甦醒前迅速佔領用戶市場並達到一定的規模。一旦某個創業公司在「用戶數據」上可以跟大公司叫板,那麼這家公司在品牌形象上已經是一家「大公司」,在這個時候,用戶就不會輕易地再投奔別的大公司。而且,強大的用戶基礎往往也是風投參考的重要指標。假如這些創業公司有大型風投做後盾,他們未來的發展不管是在資金,還是在推廣上,都要順利很多。

二、能否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這個差異化的服務可以涵蓋很多方面,比如特殊的「品牌文化」,特殊的產品體驗,又或者特定的領域和客戶細分。舉個例子,在左有淘寶右有京東的電商行業,在去年「千團大戰」的血雨中,就有一家鎖定「化妝品團購」的聚美優品異軍突起。且不說聚美優品未來的走勢如何,但是在大的行業中做產品細分,似乎是小型創業公司生存下來的一個不錯選擇。因為,大公司往往要顧及到所有部門的利益,「大而全」是大公司產品的一貫風格。在這種情況下,做領域細分,就可以做到「小而精」,也容易創造品牌的用戶印象。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被Facebook收購的Instagram。

三、能否持續發揮小團隊靈活運作,快速變化的優勢。大公司的文件和產品審核流程相對繁瑣。而且正如先前提到的,小公司具有目標單一,動作敏捷的特性,他們相較於那些業務龐雜精力分散的大公司而言,可以更快地對市場反饋作出反應,對產品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所以,如果創業公司可以趕在大公司之前做產品優化和升級,那也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80

在景氣夾縫中成長的代銷業新天王 王明正賣神祕 綁住豪宅大戶的心

2012-5-14  TWM



去年底房市信心最薄弱之際,房地產代銷業者「創意家」大膽接下三百億元預售案,不但成為今年上半年房市銷售金額最大贏家,也讓公司迅速在景氣夾縫中逆勢壯大。

撰文‧梁任瑋

受到政府祭出一連串課稅政策強力打房,第一季房地產市場「叫好不叫座」。但位於台北內湖的預售案「長虹天璽」,一開價不僅創下內湖房市每坪一百五十萬元新高,還是當地第一個每坪單價破百萬元個案。更令人咋舌的是,整起總銷高達八十億元的案子,短短三個月內全數完銷。

創下「長虹天璽」銷售佳績的創意家行銷瞬間暴紅,也讓該公司董事長王明正成為地產圈最夯的話題人物。

但長虹案並非創意家唯一佳作,光在今年第一季,這家「惦惦吃三碗公」的公司成交量破一百五十億元大關,硬是擠下新聯陽、海悅等龍頭代銷。

高敏銳度 膽大又心細

面對這匹突然勝出的大黑馬,難免惹來市場酸言酸語,「這還不是創意家王明正運氣好、押對寶。」但熟識王明正的人,對於其精準市場判斷力、獨特的行銷手法,以及建案包裝功力,都讚歎不已,說明創意家的異軍突起絕非偶然。

認識王明正逾十五年的長虹建設財務長陳茂慶說,「王董市場敏感度高,抓得住景氣浪潮。」而今年五十歲,說起話來帶著草根台灣腔的王明正則回想,去年長虹建設董事長李文造拉著他去長虹天璽現場看基地,當他看到面積廣達一千三百八十九坪的方正土地,就認為該案會熱銷,接下這起代銷案,並以預售先行。但當時奢侈稅效應餘波盪漾,總統選情又膠著,許多代銷公司看壞景氣,主動與建設公司解約,就連李文造都小心翼翼地問:「真的要先預售?」甚至當預售案起跑開賣時,還有不少朋友勸退王明正,但他卻回應「市場一句風聲,股票就大漲、大跌,你可以控制嗎?」「我只知道這樣的基地在台北是找不到了!」王明正深信,由於台北的豪宅客,多為實力雄厚的海歸派或置產客,根本不受短期消息影響,主要看中房子品質。

果然,王明正是對的,由於基地完整、立地條件佳,吸引許多買家詢問,即使祭出天價牌價,也很快銷售一空。

除了精準拿捏市況,王明正的成功還來自於他對建案的包裝力。

為了讓看衰他的人跌破眼鏡,王明正找來擅長新古典建築的香港P&TGroup規畫長虹天璽外觀,並搭配建築師周文斌的平面設計,及國際知名景觀設計顧問公司SWA Group,梯廳及公設則由豪宅室內設計師杜文正負責。

負責長虹天璽的創意家行銷部副理吳勁鋒說,「所有豪宅客戶想像得到的頂級設備,全都到位了!」

著重隱私 豪宅客買單

其實,將藝文的元素融入建案設計內涵的「高感度行銷」已非第一遭,早在二○○七年,王明正就與聲樂家廖英君合作大直良茂建設案,不但把房地產銷售活動變得更精緻、更有質感,後來也在房市掀起一陣跟風。

但真正綁住頂級客戶的祕訣,卻是王明正掌握富豪重隱私的心態。在銷售長虹案時,嚴格實行預約制,不接受臨時上門客戶,而且客戶看屋,絕不與另一組碰面,儼然如同﹁包場﹂。據說,曾有客戶開法拉利跑車看屋,吳勁鋒照樣把客戶擋在門外,為此還引起買家抱怨。

「賣神祕」這招果然受豪宅客買單,客人聽到口碑上門,個個都是實力大戶,使得這起每戶動輒兩億元建案,迅速完銷,甚至沒人退訂。

「我人生有兩位貴人,一位是富陽董事長彭乾業,一位是長虹李董。」畢業於高雄海專的王明正,第一份工作是在台南賣藤椅,後來受老闆重用,派他到台北設立辦事處獨挑大樑,北上之後,因緣際會,一九九一年進入台北富陽建設業務部。

在富陽時代,他銷售長虹的案子屢創佳績,後來彭乾業鼓勵他內部創業成立創意家,一開始,王明正只持股一○%,羽翼漸豐後,他逐漸增資,終於在一九九五年正式獨立,擁有自己的舞台。

王明正獨當一面單飛,李文造支持力挺,只要買了土地,就找王明正參與討論、規畫,讓他學習到錢如何花在刀口上,十餘年來已與李文造建立牢不可破的革命情感。李文造說,「王明正很了解有錢人心裡要的是什麼,案子交給他賣,可以替建設公司品牌加分,這麼多年來我很放心把案子交給他行銷。」挾著如日中天的氣勢,王明正第二季趁勝推出總銷金額四十億元的大型都更案「台大OPUS ONE」,憑著過人的膽識,搭配細膩的操作策略,讓創意家從中型規模的房地產代銷公司,一躍成為大型廣告公司,奠定令同業刮目相看的江湖地位。

王明正

出生:1962年

現職:創意家廣告董事長

經歷:富陽建設業務員

學歷:高雄海專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異軍突起!

創意家2012年指標大案案名地點開價(萬元╱坪)銷售率(%) 長虹天璽北市內湖路150100 國泰雙璽新北市新店8095 台大OPUS ONE北市羅斯福路未公開未公開

資料來源:創意家行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8

夾縫中的贏家

2013-04-08  TWM
 
 

 

三月,台灣拚出口的國際展覽一一登場,從工具機、自行車、體育用品、運動服飾、布料到汽車零配件等,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來到台灣。此時,企業老闆、業務員間熱門的話題是:誰拿到了德國、日本、瑞士、荷蘭一級企業的訂單?

十年前,台灣老闆談到客戶,會很驕傲的說,我是出貨給沃爾瑪(Wal-Mart)、西爾斯(Sears)、塔吉特(Target),我們生產的耶誕燈、魔術方塊、雨傘、電風扇的出貨量,堆起來比台北一○一、甚至十座台北一○一大樓還要高。

今天,他們說,我出貨給德國的賓士(Mercedes-Benz)、寶馬(BMW)或F1賽車隊、美國的奇異(GE)公司、PCB鑽孔機冠軍瑞士波沙勒斯(Posalux)、荷蘭艾司摩爾(ASML)、日本的住友、三菱、美國力健(Life Fitness),或是全球的W 飯店、艾美、君悅酒店。

是的,台灣變了!

在傳統工業區的彎曲巷弄中,在鳳梨田旁的鐵皮屋裡,黑手頭家從拚數量、拚價格,轉變為拚品質、研發。不再比堆得比台北一○一還高,而是一支扳手貴五倍;賣的不是機器零件,而是替客戶解決高溫失去精準度的問題;健身器材賣的不是冰冷器材,而是賣雲端、賣服務、賣感動。

自我定位的轉變,也讓這些企業所屬的產業,呈現爆發性的成長。

《商業周刊》針對台灣出口金額前百大品項,進行跨年度調查,發現金融海嘯後四年(二○○九年至二○一二年全年),台灣有多項產品成長一倍以上,例如特殊玻璃、數位相機、工具機當中的機器手臂、加工機零組件等。這些高成長產業,多數位在台中大里至西屯一帶的工具機聚落內,是表現最耀眼的「鑽石級」。

名列「白金級」、四年出口金額成長五○%以上者,則有位於新北市的成衣針織業、位於高雄岡山的鋼鐵螺絲業等。「黃金級」的四年出口金額成長也有二○%以上,包括位於台中的體能運動設備業、台南的汽機車零組件業、台中的手工具業與台南的塑膠製品業等。

反觀科學園區裡的明星產業,例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的零配件四年衰退二五%、液晶或發光二極體顯示之指示面板衰退四四%、太陽能電池才成長六%,生技產業則連百大出口都排不進去。

原來,優惠的水、電、土地價格,寬闊的馬路、新式的廠房與設備,未必能帶來產業競爭力,園區內的明星產業,並沒有預期的亮眼。

黑手矽谷,人均產值五百萬起跳

這些黑手傳統產業,多數為中小企業組成,它們雖小,卻很強,中國打不死、韓國搶不走,在全球化的挑戰中,它們是越挫越勇的「小強企業」。它們雖沒有政府關愛的眼神,也沒有政府關愛的眼神,卻成為撐起台灣出口成長、創造外匯的主力部隊,為什麼?

秘密,藏在台灣鄉間。

攤開台灣地圖,它們在台中太平、潭子、大里、台南關廟、桃園中壢、新北市三重,隱身角落,默默從海外賺錢回台灣。它們多數被歸類為中小企業,亦即資本額不到八千萬元或員工數不到兩百人的公司,但他們的平均員工年度產值卻相當驚人,許多從五百萬、六百萬起跳,超越鴻海,直追聯發科。

賺錢的背後,卻是十五年的磨練。他們在中國低價搶市、跨國集團購併、全球貿易戰打壓、德日客戶高門檻的挑剔中,淬煉出鑽石、黃金般的競爭力,成為夾縫中的贏家。

跟著這些亮眼名單,《商業周刊》團隊展開深度查訪。

他們供應鏈共用,挺過廉價中國搶市

第一站,我們找到了台中的「霧太大」,也就是霧峰、太平、大里三個區(範圍約三十公里),這裡是台灣最大的手工具業者聚集處,有三百多家業者在這個聚落。

「霧太大」不但是手工具大本營,更是 ASM連線──A-team(自行車)、S-team(健身運動器材)、M-team(工具機)三個產業聯盟共用的零配件供應鏈。如果沒有「霧太大」當後勤軍火庫,上述三個產業,絕不可能在國際市場上如此耀眼。

十年前,中國取代了這裡,成為全世界最大手工具產地,沃爾瑪、美國五金通路連鎖店的生意被搶走,這裡理應被「滅鎮」。然而,他們不但活著,還活得很有勁。

我們看到員工年平均產值六百萬元的銳泰精密,董事長游祥鎮說了一段台灣頂尖手工具業者,被跨國企業購併,再從中國回頭打台灣的故事。

他描述,台灣手工具產業能茁壯,最早發展且做好冷鍛技術的瑞陽公司貢獻最大,瑞陽成功後,吸引了美國最大、世界知名五金及電動工具商-史丹利百得集團。

一九八六年史丹利百得集團收購瑞陽,成了後來的史丹利七和公司,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生產重心仍在台中,但隨著跨國企業布局,史丹利百得集團也在中國廣東的中山、河北等地設廠。台灣手工具的生產技術與人才跟著前進大陸,中國手工具產業產值年年成長超過二五%,二○○三年之後,正式超越台灣,成為世界產量最大的手工具王國。

當中國低價產品快速搶占市場時,游祥鎮堅持要做德國市場,要打進汽車供應鏈以及高價的商用市場。

當時,中國製造有如野火燎原般搶走市場。但這不是特定產業、特定企業的宿命。收購瑞陽後,史丹利百得集團也收購了台灣電動手工具的偉全公司,接著去年收購了亞洲最大的製鎖公司東隆五金。跨國集團挾品牌、通路與資金優勢,收購台灣頂尖公司,發生在手工具的戲碼,同樣出現在電動手工具,以及製鎖產業。

這是歷史必然的趨勢,台灣無法抵抗,關鍵是不能因中國崛起而隨波逐流甚至放棄。

我們好奇的是游祥鎮能逆勢突圍,除個人因素,台灣是否為他加分?

在太平,我看到一整條街都在做車床代工的「車床街」、整條街都在做電鍍的「電鍍街」。三十家、五十家工廠聚在一起,不管是自行車、工具機、還是跑步機零件,只要下單,這裡就能生產零件。

因此,中小企業雖小,但有聚落做後盾,老闆只要願意挑戰頂級市場,他可以很專心、集中資源的做好他的產品,在非核心項目,廣泛且大量的使用外部資源。

背後有供應鏈支撐,也提升了交期與速度。舉例來說,開模具,一套少則上萬元,動輒十萬元以上,一萬種就要上億元,光模具費用就可能吃掉了資金。當銳泰需要模具,可以由專業車床廠開模,等於分攤了開模費用。

當然,專業車床廠一旦開了模具,就不能只接手工具廠的訂單,台中又有自行車、汽車零配件到跑步機的產業,不同訂單才足以養活它。光芒的背後,是有許多隱形英雄在支撐,供應鏈是這樣成形的。

這是台灣獨特的競爭力,世界經濟論壇二○一三年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3)統計全球一百四十四個經濟體的競爭力,台灣在聚落發展程度上高居世界第一,勝過日本、德國,競爭對手韓國則只排到二十二名、中國則是二十三名。

第二站,我們來到台中大里至西屯一帶的精密機械零組件聚落。

他們訂單被砍半,發狠練出德日水準

一九八六年,美國商務部片面宣布,自隔年起強制實施台灣工具機輸美自我設限協議(VRA,以配額限制台灣外銷美國數量),管制台灣出口工具機,市場突然急凍,有的訂單砍半,甚至變成三分之一。

這是致命打擊,有人卻不認輸。我們往西走到大里工業區,精密機械零組件的生產重心,哈伯精密就是這樣的企業,今天它的客戶有瑞士波沙勒斯、德國Schmoll,都是世界技術最好的PCB鑽孔機企業,它也有客戶,專門生產台積電等半導體廠專用的設備。

當時,哈伯精密董事長許文憲只是做零件的,只能搭配工具機出口,但美國設限後,賣零件的,也要跟著一起活不了。他想突破困境,出口冷卻機到日本、韓國,但產品賣出去了,卻開始被退貨回來,才知道別說精密度沒辦法達到日本要求,就連外表烤漆也達不到。

別人碰壁了可能退縮,但許文憲不同,日本人說台灣人工廠管理不好,他就改工廠讓日本人滿意,連廁所都不能有味道;瑞士客戶要求精密度要達要求,他就花錢、花時間買測試設備,這馬步一蹲就十年。

這是一種態度與堅持,讓從賣給大肚山的工具機廠,變成賣到阿爾卑斯山的瑞士公司,高度完全不同。許文憲只是其一,上銀、台灣引興等公司,讓台灣不僅出口工具機,連精密零組件也自己賣往國際去,成為一個能在國際上競爭的行業。

四年來,工具機之零件及附件出口成長一倍,正是這些業者專注生產一種產品,用心耕耘一塊市場,變成利基市場的主要供應者,它們很小、但很強,一樣能在國際上替台灣賺取外匯。

他們跨行業聯手,賣商品更賣感動

第三站,再往新北市三重區。從三重到竹科一帶,是台灣最大的電子業加工帶,機械與電子的跨界整合,正在這裡發生,健身器材也能引進半導體、液晶、衛星定位(GPS)。

我們看到了向一做的戶外心跳測量表、跑步機的智慧型TFT儀表,這是一家矽谷血統的台灣企業,向一總經理陳穗榮原本在矽谷創業,回來台灣創立了向一,同時在台灣、日本與美國都有分公司,一開始就想走向國際。

台灣健身器材產值居全球前十大,台中大雅為主要產業聚落,台灣健身器材優質聯盟(S-team)的主要成員也多居於此。陳穗榮是S-team副會長,落腳三重是為了將電子、無線射頻、運動原理整合,但向一的上游供應鏈仍多數在大雅。

S-team的成立,與中國威脅有關。隨著台商到中國設廠,中國已經取代台灣成為美國室內健身器材的第一大出口國;產業跟異業結合必須更加積極,否則台灣很快會被消滅。這樣的危機與警覺,讓健身器材過去四年出口快速成長。

陳穗榮說,現在是賣感動,跟醫療工程、跟科技產品整合,若還是在拚重量,論斤秤量的賣跑步機,那麼是死路一條。

例如陳穗榮與部分台灣健身器材業者,其產品可讓人在使用健身器材時,無線傳輸心臟跳動次數、運動量到電腦或手機,甚至是雲端。你的體能狀況,健身教練全部一目瞭然,每天做了多少?對健康有沒有助益?透過雲端都能看到。

不僅要善用跨界整合,跟別人學怎麼去管理工廠,還要敢開放工廠給競爭對手看,只有真正開放分享,才能學到真本事。

在中壢工業區,我們看到了清河國際,它也是S-Team的成員之一,當台商外移到中國之時,它卻逆向在中壢開工廠,並運用大雅聚落的供應鏈資源,從一家設計為主體的公司跨入製造。它雖是後進者,卻能在國際上立足,主因是它大膽的向國瑞汽車學習管理。

從喬山、向一到清河,這些S-team成員大膽開放工廠給彼此參觀、還給不同行業的人參觀,雖然這不是創舉,但台灣中小企業敢分享的態度,正是黑手變黃金、變鑽石的原因之一。

他們施巧勁創業,有整個聚落當靠山

最後一站往台中潭子走,潭子除了有著名的光學聚落,還有汽車零組件聚落。

隱藏在鄉間的橙的電子,竟打進美國汽車維修通路的無線胎壓偵測器市場,這塊市場除了德國、日本供應商外,就是橙的。它證明台灣有聚落、有人才,缺的是年輕人拖著行李箱到海外開拓市場的膽識與勇氣,絕不會因為台灣產業環境成熟了、經濟成長不再快速就沒機會。

台灣的優勢,很多人看不見,當我們知道橙的這棟大樓前兩任的房客時,相當訝異,這裡竟然創造兩家上市櫃公司──應華精密與希華電子。這證明,只要敢創業,在聚落裡落腳,很快就能獲得技術、人才、供應鏈的支援,機會並沒有想像中少。

看到這裡,也許讀者會好奇,既然台灣聚落資源如此豐沛,為何整體競爭力還是不如德、日?

答案在於創新。

投資大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寫給股東的信中曾提到,「一家真正好的公司,必須有能夠持久保護傑出投資報酬率的『護城河』(moat)」。

巴菲特提出經濟護城河,應用在企業上分三種:第一種是有形特殊資產,例如專利數、先進機器設備;第二種是因規模經濟或學習效果形成大者恆大的市場地位,例如中國;第三種是無形的特殊資產,例如品牌、創新、商譽、工藝基礎,例如德國、日本。以台灣的經濟基礎,第二項最難發展,要拚的是第三項。

但我們這部分的「護城河」,顯然挖得還不夠寬、不夠深。

在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中,台灣的聚落發展程度,雖在一百四十四個受評經濟體中,居全球第一,創新程度卻排名第十四。綜合評比下,台灣的全球競爭力為十三名,略高於韓國,但遠遜於瑞士、新加坡、芬蘭、瑞典、荷蘭、德國、日本等。

所以,台灣要進入更高段的決賽,對手就是它們,須更往產業精緻度、創新程度做努力。

這也代表著,空有聚落並不是唯一,台灣須持續創新,全球競爭力才能往前,出口產值、人均產值才能提升。這是一條只能往前、無法回頭的單行道,當越來越多企業勇敢往前走,台灣經濟並不悲觀。

【延伸閱讀】他們不是明星產業,卻幫台灣賺進大把外匯!─近4年台灣百大出口業3大高成長群組

鑽石級: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100%

特殊玻璃 應用:電腦螢幕保護玻璃、蘋果觸控螢幕平板玻璃代表廠商:勝華、正達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2089%

數位靜相攝影機及數位相機代表廠商:佳能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843%

數值控制臥式車床應用:製造華碩、宏?痋B索尼等筆電蓋轉軸代表廠商:台中精機、程泰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598%

綜合加工機應用:可做波音747噴射引擎氣流罩代表廠商:友佳、永進、東台 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176%

公共工程、建築或類似所屬之機械應用:多用途工業機器人、機器手臂等工程輔助設備代表廠商:上銀 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111%

綜合加工機之零件及附件應用:機上所有零件,品項上千種代表廠商:哈伯精密、台灣引興 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101%

白金級: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50%

電視攝影機應用:監視器、電腦Webcam、行車記錄器代表廠商:大立光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99%

交換器或路由器應用:寬頻分享器代表廠商:友訊 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90%

合成纖維製染色其他針織品應用:產出成衣織襪與其他服飾品代表廠商:儒鴻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70%

油壓閥或機動車閥應用:豐田、光陽等汽機車控制油壓輸送的必要設備代表廠商:武漢機械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67%

鋼鐵製螺釘及螺栓應用:中國高鐵、美國航太、生技植牙 代表廠商:晉禾、世鎧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65%

黃金級: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20%

體能運動設備應用:球拍、高爾夫球桿或其他運動設備代表廠商:喬山、岱宇、清河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40%

二輪腳踏車代表廠商:巨大、美利達 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29%

塑膠製品應用:塑膠板、捲、片等代表廠商:美一塑膠 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26%

汽機車零組件代表廠商:橙的電子 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24%

手工具應用:家用五金或F1賽車代表廠商:銳泰精密 4年出口金額成長率▲22%

調查說明:1.挑選母體為2012年台灣前100大出口品項2.品項排除原料類,以最終產品為主3.代表廠商指該產業知名企業;產業篩選排除財團企業,以中小型公司(資本額8,000萬以下或員工人數200人以下)為主4.數據統計自2009年至2012年全年出口數據

資料來源:關稅總局、工業局 整理:劉于甄、萬年生

【延伸閱讀】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聚落全球第一,都是因為 有它們!

全球第3大工具機聚落 台中‧大里至西屯╱年產值1,600億 全球產值第3大高階自行車重鎮 台中‧大甲╱年產值3,000億全球最大螺絲聚落 高雄‧岡山╱年產值1,350億全球最完整塑膠製品聚落 台南‧關廟、永康╱年產值7,600億全球最大單眼數位相機生產基地 台中‧潭子╱年產值800億全球前10大健身器材生產聚落 台中‧大雅╱年產值200億全球產值第2大手工具聚落 台中‧太平╱年產值800億全球第一機能布產地 新北市‧樹林、五股╱年產值300億美國汽車售後維修零件前3大供應地 台中‧潭子、彰化‧鹿港、台南‧新營、永康╱年產值2,000億

註1.2012年台灣前100大出口品項才列入統計註2.以中小企業(資本額8,000萬以下或員工人數200人以下)的聚落為主資料來源:經濟部、各產業公會整理:呂國禎

【延伸閱讀】明星產業意外「掉漆」,出口成長倒退嚕──近4年台灣百大出口業衰退群組

金額成長率液晶或發光二極體顯示之指示面板應用:液晶顯示面板代表廠商:奇美電、友達4年出口▼-44%

筆電、平板電腦之零件及附件應用:鍵盤、滑鼠等電腦周邊相關設備代表廠商:技嘉4年出口▼-25%

空白光學媒體應用:磁片、光碟片等代表廠商:和喬科技4年出口▼-19%

多層陶瓷介質電容器應用:小家電使用的電容裝置代表廠商:信昌電子4年出口▼-6%

註:母體為2012年台灣前100大出口品項,依據成長衰退幅度排序,排除原類產品;數據統計自2009年至2012年全年出口數據資料來源:關稅總局、工業局 整理:劉于甄、萬年生

【延伸閱讀】台灣聚落全球第1,競爭力只拿第13名──2013年全球競爭力排名Top6與亞洲主要競爭國比較

瑞士全球競爭力排名1聚落發展程度排名9產業精緻度排名2創新程度排名1

新加坡全球競爭力排名2聚落發展程度排名3產業精緻度排名14創新程度排名8

芬蘭全球競爭力排名3聚落發展程度排名6產業精緻度排名7創新程度排名2

瑞典全球競爭力排名4聚落發展程度排名14產業精緻度排名5創新程度排名4

荷蘭全球競爭力排名5聚落發展程度排名15產業精緻度排名4創新程度排名9

德國全球競爭力排名6聚落發展程度排名8產業精緻度排名3創新程度排名7

日本全球競爭力排名10聚落發展程度排名5產業精緻度排名1創新程度排名5

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13聚落發展程度排名1產業精緻度排名13創新程度排名14台灣因受產業精緻度和創新程度不足影響,整體競爭力無法擠進前10名

韓國全球競爭力排名19聚落發展程度排名22產業精緻度排名22創新程度排名16

中國全球競爭力排名29聚落發展程度排名23產業精緻度排名45創新程度排名33

註:競爭力排名共12項指標,產業精緻度和創新程度為已開發經濟體主要評比標準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整理:劉于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83

互聯網醫療夾縫求生


2013-06-10  NCW  
 

 

技術創新試圖解決醫療資源分配難題,但政策壁壘難以打破◎ 本刊見習記者 李妍 文掛號網正在經歷最焦灼的時刻。

2013年5月23日, 北 京市衛生局以“禁止商業利用”為由叫停了掛號網和淘寶網的合作,明確了官方建立的預約掛號渠道——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台的惟一合法性。

對此,5月28日,掛號網負責人、紅杉樹視訊(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 廖傑遠召開媒體溝通會強調: “其中有誤會,我們正在與北京市衛生局溝通,其他地區的業務還在繼續。 ”一周後,北京市衛生局的“叫停令”仍無鬆動跡象。在曾被廖傑遠視為成功示範點的湖北省,官方也明確了“叫停”態度 ;江蘇省、南京市衛生部門陸續提出“約談”;只有廣東、浙江的官方表態是“暫不叫停” 。掛號網與淘寶網的聯盟步步失守,四面楚歌。

十年前,以互聯網為載體,提供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和康複等多種形式健康醫療服務的互聯網醫療行業誕生。

“至今,行業規模仍很小,遠遠不及互聯網本身的發展速度。 ”互聯網醫療行業資深人士、 “好大夫在線”創始人兼 CEO 王航對財新記者坦言,他們試圖利用技術創新介入醫療程序中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但現實殘酷,政府管制無處不在, “與醫療資源相關的方方面面都是難以觸碰的敏感地帶。 ”互聯網醫療行業目前主要包括以掛號網、 “360良醫搜索”為代表的工具類網站 ;以“春雨掌上醫生” “尋醫問藥” “有問必答”為代表的咨詢類網站 ;以好大夫在線為代表的重大疾病分診轉 診類網站。除此之外,還有以健康教育和信息為主的39健康網、以電子健康檔案採集和應用為主120ehr 網、以疾病風險評估為主的宜康網、以專業醫師資訊 為主的丁香園網站等。

從2007年起,好大夫在線、丁香園、睿醫等網站就相繼得到多次風投注資。門戶網站百度、新浪、搜狐、騰訊 等不僅開通健康醫療頻道,還與專業互聯網醫療企業展開戰略合作和深入合作項目。基於安卓和 iOS等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 APP 應用更被視為未來金礦。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發佈《2012-2013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已達18.6億元,預計五年後,將達到125億元。行業全面發展同時,政策壁壘卻難以突破。 “我們以為在給政府幫忙,其實政府覺得我們在添亂。 ”春雨掌上醫生創始人兼CEO 張銳表示,能夠允許市場參與的環節和空間非常有限,衛生主管部門的態度並不明朗,與醫院和醫生的合作也存在道德、風險和利益分配上的難題。由此,成熟的商業模式難以形成,盈利之日遙不可期。

技術之手分配醫療資源

效率,是所有互聯網醫療企業都津津樂道的詞。

不少企業正是看准了新醫改後患者購買能力的提升,以及相比之下醫療資 源供應的短缺及分配的不均衡。 “我們提供免費的平台和服務,不僅對用戶有利,對醫院和政府也有利。 ”在廖傑遠看來,掛號網有助于緩解掛號難痼疾,不僅提高了用戶預約成功率,還提高了醫院號源利用率。

掛號難的根本原因在於優質醫療資 源短缺,供求關係失衡。2009年10月,原衛生部公佈了《關於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 ,要求所有三甲醫院都要開展預約診療服務,試圖 縮短看病流程,節約患者時間,解決掛號難問題。各大醫院也採取了提早三天放號、網上及電話預約掛號等辦法改變掛號方式。但面對“全國人民上三甲”的巨大壓力,無論“遊戲規則”怎麼變,“一號難求”的局面始終無法改變。

廖傑遠認為,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是關鍵。在掛號網上,輸入病症,可顯示所有治療醫院、醫師及掛號信息。

“很多病根本沒必要去大醫院,只是患者不知道哪兒可以治,哪個醫院和醫師擅長,所以全都奔三甲。 ”近三年,掛號網建立了近4000家醫院、8.7萬個科室、29萬名醫生的信息庫,通過信息公開,病患被自動分流疏導,避免了在大醫院和名大夫上面扎堆,造成醫療資源不均衡和浪費。

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平台,掛號網與18個省份的600多家醫院建立了 HIS 直連(醫院信息系統)和號源托管關係,通過掛號網可直接預約掛號,除此之外,掛號網還提供了各地官方掛號預約 平台鏈接和部分醫院掛號預約平台的鏈接。據掛號網稱,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超過1200萬用戶通過掛號網成功預約 掛號,可直接預約的專家超過7萬名。

根據掛號網提供的數據,其今年3月的專家號預約成功率近60%,爽約率為6.07%。北京市衛生局公佈的數據,官方性質的掛號統一平台的整體專家號的預約成功率是43%,並未公佈爽約率。

廖傑遠稱,做醫患溝通互選平台才是掛號網的主業和未來方向。目前,掛號網所合作的600多家醫院通過20%- 100% 的不等比例給予掛號網號源。未來幾年,掛號網還將進一步擴大合作醫院數量和號源獲取比例,借此積累平台上的用戶、醫院和醫生總數。在規模擴大之後,掛號網將成為第三方運營平台,並基於平台數據統計推出醫院和醫生問診次數、質量、好評度等信息。 “現在我們每月會給醫院提供相關數據,但沒有總結性報告,也沒有公開。 ”同樣提供網上掛號服務的還有360 網站推出的子垂直搜索引擎“良醫搜索” ,據稱,360良醫搜索已涵蓋醫院2.5 萬多家,其中三甲醫院為1216家,具備掛號功能的醫院1200余家,每天成功預約掛號人數近萬人。掛號網被“叫停”後,360良醫搜索將北京地區掛號業務導流到官方掛號預約平台,並承諾“永不牟利” ,其他地區仍與掛號網等第三方網站合作。

大多互聯網醫療企業將“院前服務”項目視為商業藍海,開展健康科普、診前咨詢、信息查詢等業務。春雨掌上醫生的APP軟件最早從兒科、婦產科起步,最新的3.4版本幾乎匯聚了一家綜合醫院所有科室,最新上線的是禽流感科。

“我們就是通過移動軟件把醫生的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成為隨身攜帶的全科家庭醫生。 ”張銳美其名曰“輕問 診” 。隨時隨地,用戶都可以通過語音、圖文等方式,向5000多名來自全國的三甲醫院醫生提問,上線一年半以來,春雨掌上醫生已積累用戶1000多萬,日問診量大於2萬個,相當于兩三所三甲醫院的日門診量。 “我們的承諾是,發佈問題五分鐘內得到醫生回複。 ”用戶還可以自診,輸入症狀,就可以出現病因概率、檢查、治療、預防和注意事項等信息,同時,顯示附近醫院和藥店以及藥物信息查詢。張銳認為,“輕問診”和自診彌補了中國分層就診體系的缺失。由於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公衆缺少對基層醫院的認識和信任,長久以來,分層就診體系難以建立,並因此導致大醫院超負荷、基層醫院冷清無人的局面。張銳認為,通過春雨掌上醫生所提供的咨詢和初診服務,可以幫助“輕”和“緩”的患者自救或提倡到基層醫院診療,讓“重”和“急”的患者在大醫院和專科醫院得到有效救治。

從商業利益而言, “院前服務”還可以有效過濾就診患者,在節省醫生資源消耗的同時,為醫院提供有手術需要或重要治療需要的“高價值”病人。 “門診患者中需要手術的病人只有10%,通過春雨掌上醫生的加入,門診患者中手術病人增加到30%。 ” 張銳說。

如今,國內移動醫療 APP已達2000多款,以女性生理期管理為主的“大姨嗎” ,以疾病、藥物、急救知識為 主的“掌上藥店” ,以測脈搏、心理自測、聽力測試等應用為主的“口袋體檢”等都得到百萬級用戶青睞,並陸續獲得各方投資。

所有業內人士都一致認為,互聯網醫療可使多方受益, “市場的手”是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的最佳手段。

制度壁壘

掛號網“南熱北冷”的遭遇,讓廖傑遠深刻感受到政府態度決定著發展空間。

在上海,掛號網覆蓋了所有三甲醫院,幾乎成為上海市的“官方預約掛號平台” 。2010年,創立不久的掛號網與上海複旦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係,順利與“複旦系”醫院接軌,將上海發展為大本營。

作為上海市公立醫療機構國有資產 投資、管理、運營責任主體和政府辦醫責任主體,履行上海市“醫療國資委”和醫管局職能的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也對其持開放態度,表示只要不收費、後台服務跟得上、大衆需要,就支持平台建立,並表示每個網都能掛號才方便。

在北京,共有1400多家醫院,其中三甲醫院50家,但掛號網僅與18家民營醫院和不歸北京市衛生局管理的部隊醫院建立了直接掛號合作關係。 “叫停令”下達後,掛號網再三強調,與淘寶網合作初衷為“打擊黃牛” ,不牽涉任何經濟利益,並解釋說掛號網僅提供了官網預約掛號平台的鏈接,除直接合作醫院外,不提供直接掛號業務。但北京市衛生局新聞發言人鐘東波仍表示,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台已經設計得比較細 致,沒有必要增加環節。

不可忽視的是,在北京有兩大掛號平台,官方指定的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台通過行政命令,接入了140多家醫院,壟斷了80% 以上的號源。掛號網與18家醫院合作,號源份額不足5%,本不形成競爭關係,但在掛號網與電子商務巨頭淘寶網合作後,導入了巨大流量,對官方平台造成了衝擊。近三年來,北京市政府累計投入1178萬元,與中國聯通北京分公司共同經營平台運作事項。

有業內人士認為,掛號網動了北京市政府的“奶酪” ,打破了原有的壟斷利益成為被“叫停”的根本原因。

雖然掛號網叫屈,但多位同行卻表示,掛號網已經是既得利益者了。

與行業內清一色的民營公司不同,掛號網擁有半官方身份——“全國健康咨詢及就醫指導平台”官方網站。

2010年3月,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原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發起、主導的“全國健康咨詢及就醫指導平台”開始籌建,建設過程中吸納了中國醫院協會門急診管理專業委員會作為聯合建設方,由紅杉樹視訊(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擔平台的投資和運營,後更名為掛號網。

據廖傑遠介紹,掛號網採取的是“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營”的模式。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也解釋說,該中心與掛號網“是業務指導關係,沒有行政關係和任何經濟利益的關係” 。但在“叫停風波”爆發後,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組織了媒體溝通會,為掛號網搭台。據財新記者瞭解,掛號網北京辦公室就坐落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樓內。

作為最重要的公共醫療資源,掛號涉及到政府作為、醫院利益和公衆權益,雖然掛號渠道和方式幾經改變,但政府一直嚴格管控掛號費價格,要求醫院不得擅自提高預約掛號收費標準,不得與中介合作開展此項收費服務。 “掛號是敏感醫療資源,是碰不得的。 ”張銳 對春雨掌上醫生的範圍劃定是“專注于醫院圍牆之外的健康咨詢與簡單問診” ,以規避涉入醫療程序的各種制度障礙和技術風險。

據張銳介紹,春雨掌上醫生主要與醫生直接合作, “醫生主動上傳自己的資料和證明” 。或與科室和研究所建立聯繫, “打包十幾名醫生跟我們合作” 。

只有極少數醫院可以直接合作,開展增值服務。如個人健康檔案管理、疾病風險評估、院後康複指導等。

但這也難免觸碰到當下中國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生執業資格的管制紅線。在中國,醫生如果不在其註冊醫院行醫,則可能遭到“非法行醫”的處罰。因此,絕大多數醫生只能在公立醫療機構行醫,接受固定報酬,公立醫療機構維持著行政性壟斷地位。 即使從2009年起,原衛生部已經在部分地區進行醫師多點執業的嘗試,但是由於身份約束沒有真正放開,至今效果仍不理想,無法實現歐美國家所通行的醫師資源市場化配置和流轉。

“醫院即使願意與互聯網醫療企業合作,並從中受益,也不希望公開。

張銳透露說,作為公立醫院,管理者必須考慮上級的態度,另外,雖然公立醫院早已自負盈虧,但仍強調其公益性避談商業性。 “牽涉到公共醫療資源和經濟利益的分配,醫院覺得比較敏感容易引起爭議。 ”通過在春雨掌上醫生上回答問題 每個月都有勤勉的醫生獲得上萬元收入,遠遠高于其工資收入。但多位接受採訪的醫生都口徑一致的否認有“賺錢 行為” ,其中一位分析說,醫生屬於事業單位編制,幹部身份,雖然說在業餘時間通過轉讓知識獲得收入合法合理但鑒於身份敏感, “第二產業收入還是灰色的,不夠光明正大。 ”張銳的父親和爺爺都是醫生,他認為,醫生是最重要的醫療資源,應該被充分利用起來,解除醫院對醫生的“綑綁” ,擴大職業渠道,實現資源流轉“為什麼醫生的額外收入能比工資都高?這是醫院應該反思的問題。 ”

盈利路尚遙

無論掛號網多麼強調它的“免費服務”作為商業機構,人們還是好奇,它的盈利點何在。

根據廖傑遠的說法,掛號網至今零盈利,經營掛號業務投入巨大,只為了積聚人氣,形成“規模效應” 。在未來幾年,掛號網將發展增值業務,為醫院提供定制服務,收取費用,並針對診後的健康管理需求,逐步開發針對個性化人群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務。

作為一項新興產業,互聯網醫療得到了風險投資、門戶網站、各大商業醫療機構的共同青睞,但不可迴避的是,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盈利模式並不成熟。

在美國,互聯網醫療的主要收費對 象包括保險公司、藥企、醫生、醫院和消費者,但在中國,公立醫院為主、商業醫療保險並不發達的現狀決定了簡單 “模仿”難以神似。 “公立醫院不可能是收費對象,而所有資源都集中在公立醫院。 ”張銳表示,春雨掌上醫生實行在線服務付費,但付費用戶比例僅為5% 左右,且全部交給醫生。免費問答的部分也要向醫生支付報酬,這部分經費由公司承擔。

目前,除好大夫在線等個別企業通過電話咨詢、增值服務等盈利,大部分企業都通過免費咨詢創造流量,再通過流量吸引廣告,在中國醫療廣告飽受詬病的現狀下,企業品牌和美譽度也被消減。諸如掛號網、春雨掌上醫生等大批企業還在投入階段,盈利點仍在探索。

在互聯網醫療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其專業性和科學性也遭到質疑。 “很多內容都差不多,同質化嚴重,像健康醫療類圖書市場一樣亂。 ” 北京同仁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張友平批評說,服務醫師團隊良莠不齊,回答問題的質量也無法保證。 “沒有病歷的情況下能不能建議用藥?這涉及到如何把握咨詢和診療的邊界,如果越界,就是違法了。還有外科大夫回答內科的問題,是不是專業?有的醫生一天能回答幾十個問題,為拿錢追求速度,他不上班嗎?”張友平表示,在參與互聯網醫療服務互動初期,他感受到便利和成就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感到“問題太多” ,由此“不願意再玩了” 。

市場化改革定成敗

最大的阻礙還是來源於行政管制。 “醫療資源不能是一刀切的市場化,但應該 適度市場化。 ”王航感嘆, “進程一直太慢了” 。

在中國,醫療資源被高度行政化壟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分析說,行政部門直接控制了全國三分之二的醫院(2萬多家醫院中的約1.4萬家)和90% 的醫院床位(大約300萬張床位) 。綜合性醫院、三甲醫院基本上都隸屬於政府行政部門,醫生、藥品和醫療器械設備等醫療資源也被牢牢掌控在政府手中。

“能不能由市場來承接部分職能?”王航認為,在掛號資源上,贊同政府規範管理,減少高端號源的灰色地帶,打擊黃牛,公平應該大於市場。但在醫院和醫生的管理上,政府應給予更寬鬆的環境,鼓勵醫療資源的流轉和充分利用。

“市場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資源的分配更加合理。 ”張銳認為,有限的政府資源應該投入到更能夠體現公益性的基層醫療服務系統,這也能夠使投入的性價比最大化。而高端的醫療需求應當 市場化,由有經濟支付能力的富裕人群自行購買。

“我們最需要的是好的政策,給予我們更大的發展空間,也作為醫療體系的有效補充。 ”王航介紹說,創業前三年,好大夫在線被定位為從事醫療服務的互聯網公司,第四年,企業轉型為利用互聯網提供醫療服務的公司。從側重互聯網到側重醫療,王航認為,這是對整個行業深入瞭解後的慎重決定,也是大勢所趨。

“醫療行業的未來,醫療資源的未來,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王航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33

CEO自述:一家小公司如何通過爭議性營銷,在巨頭百事和可口可樂的夾縫中求生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1/144843.html

2013年美國超級碗(Super Bowl)播出的時候,我正坐飛機去參加一個商業會議,所以沒空觀看比賽。但是,在我們公司的以色列總部,SodaStream的高管們正聚在一家酒吧裡觀看,超級碗當地的播出時間是午夜到凌晨4點,我的同事們都不想錯過直播。因為SodaStream買了一個超級碗廣告,這是第一家以色列公司購買超級碗廣告,而且就我們公司當時的規模來說也是一項巨大的投入。

當時,我們正準備提高在美國的銷量,超級碗廣告無疑是增加認知度的最好方法。

有1億多觀眾看到了我們的廣告,但卻是以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因為一個沒在電視上播出的廣告反而獲得了更多關注。

我們最初設想的超級碗廣告,直接針對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試圖表達SodaStream的家用氣泡機,能夠讓世界每天減少填埋10億個易拉罐和瓶子。然而,CBS拒絕了這個廣告。在經過很多法律申辯之後,我們最後不得不採用一個更溫和、不太挑釁的廣告。但是,我們的這起爭議還是成為全球眾多媒體的頭條,從營銷的角度看,這是一筆非常成功的投資。

當在線視頻和社交媒體變得與傳統廣播電視一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時候,這次的經歷提供了一些更有效進行市場營銷的經驗。

有些人認為,我們故意製作了CBS會拒絕播出的廣告,但事實並非如此。不過,我們的確從這件事情的進展中獲得了好處。

新可樂戰爭

2007年,當我加入SodaStream的時候,這是一家死氣沉沉的公司。我曾經做過消費品營銷,非常熱衷於把商品送達給零售商的業務。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後,我在寶潔公司工作了兩年半,這是一家市場營銷的「精修學校」。

隨後,我在Pillsbury公司工作了5年,我在故鄉以色列推出了哈根達斯和綠巨人等品牌。互聯網泡沫期間,我在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呆了3年時間。之後我成了耐克公司在以色列的總裁,這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工作,我熱愛這家公司和它的文化。

2006年12月,我的朋友尤瓦爾•科恩,一個私募公司的投資人讓我去看看一家他正在考慮購買的公司。我從耐克請了半天假和他在SodaStream的總部見面。我很驚訝他會考慮收購SodaStream,因為尤瓦爾通常只投資軟件和技術公司,而非家用電器公司。

家用氣泡機的基本原理是一個名叫蓋伊•吉爾比(Guy Gilbey)的倫敦杜松子酒商發明的,他在1903年設計了一個裝置能夠把密封的二氧化碳注入水中從而生成氣泡水,在氣泡水中加入不同的調味劑就可以做成不同味道的蘇打水。有50年左右的時間,這個裝置都是用在白金漢宮和其他英國皇室的家裡。直到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才變成流行的消費品。在1980年代的高峰期,擁有家用氣泡機的英國家庭佔到40%。

然而,接下來的20年,這家W&A Gilbey的子公司,業務大大萎縮。之後該公司被Cadbury Schweppes收購,但Cadbury Schweppes在推銷SodaStream的主要產品上毫無作為。20世紀90年代,一個以色列企業家買下了公司,可是2006年的時候SodaStream已經瀕臨破產,沒有投資,沒有產品創新,沒有國際擴張——公司沒有任何形式的增長。

我與這家公司的管理團隊交談了幾個小時之後,尤瓦爾問我是否應該買下這家公司。我認為它很有潛力,就說道:「如果價錢合適,為什麼不買呢?」然後,就回到耐克繼續工作。

三週以後,尤瓦爾說他花600萬美元買下了SodaStream,想讓我來做公司的CEO。我非常驚訝,因為我從沒想過要參與其中。但這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與我之前所做的事情大不相同,而且尤瓦爾承諾給我股權。我的家人和朋友都不相信我要離開耐克,我兒子當時13歲,是個運動員,他知道這個消息後放聲大哭,問我:「為什麼,爸爸?為什麼?」在我的離職聚會上,耐克的同事們送給我一把古董蘇打水虹吸管,他們認為SodaStream是個笑話,但是我認為這家公司有值得期待之處。

到SodaStream之後,我僱用了全新的管理團隊,我們帶給公司最重要的東西是樂觀主義。此前,公司的經理們沒有任何願景和夢想,他們都是好人,但是喜歡吹噓SodaStream擁有「家用碳酸化行業」85%的市場佔有率——這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沒有人知道這個行業是做什麼的。我立即提出我們要參與碳酸飲料市場的競爭。我們轉換思路,開始聚焦把一家工廠變成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組織。SodaStream的機器並不是簡單地把氣泡打進水裡,而是要創造一種更經濟的、可持續性和健康的飲品來替代常規軟飲。我們重新定義了產品類別,決心要在全球2600億美元的碳酸飲料市場提高份額,而不是在所謂的「家用碳酸化行業」中做老大。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這個想法我非常喜歡,在公司的裡裡外外,我們都在談論一場新的可樂戰爭。

「籠子」營銷

我們的戰略之所以能夠行得通,是因為顛覆碳酸飲料這個品類的時機已經成熟。既有產品並不是消費者真心想要的——它們含糖量太高,而且包裝廢棄物對環境造成很大危害。它們並不方便:既然你可以在家幾秒鐘就用自來水做出口味絕佳的飲品,為什麼還要從雜貨店把沉甸甸的箱子搬回家?我認為,現有碳酸飲料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繫正在消失。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新的氣泡飲料出來,其中包括能量飲料、天然蘇打水和風味水等等。消費者想要一些其他的東西。

於是,我們立即開始專注產品創新。因為我們的機器是放在廚房檯面上的,這是家裡最珍貴的地方,所以它必須好看而且經常用到——它必須在廚房裡佔據一席之地。我們請了一位有才華的創意主管,並與傑出的工業設計師伊凡•巴哈爾(Yves Béhar)合作,他最著名的設計產品包括多款Herman Miller椅子和Jambox音響。

接下來,我們聚焦銷售渠道。7年前,SodaStream產品在13個國家的2.5萬個商店銷售。現在,我們在45個國家的6萬個商店銷售。這些商店中的1.6萬個都在美國,包括Bed Bath & Beyond、沃爾瑪、塔吉特、威廉姆斯•索諾瑪、梅西百貨和史泰博等等。

一旦新產品和銷售渠道準備就緒,我們就需要讓消費者知道SodaStream。因為規模不大,所以我們的營銷必須非常巧妙。SodaStream的年度營銷預算大約有7500萬美元,而2012年可口可樂的營銷預算大約為110億美元。因此,我們給自己的挑戰是花1美元的錢產生20美元的效應,並試圖在其他產品製造的雜音和混亂中脫穎而出。我們開始這項工作之後,想了很多關於如何產生口碑、讓廣告實現病毒化傳播、建立品牌大使以及引發話題的事情。 我們最大的營銷成果是一個稱之為「籠子」的活動。公司比利時分部一個初級市場營銷員想到了這個點子,她計算了一個比利時家庭每年平均扔掉的易拉罐和瓶子數量,然後從垃圾箱中揀出了同樣數量但品牌各異的瓶瓶罐罐,並把它們放在了像籠子一樣的大盒子裡,以此展示傳統飲料造成的巨大廢棄物。在比利時,這個籠子大概有一個小型貨車那麼大。在美國,一個家庭平均每年會扔掉2000個易拉罐和瓶子,所以籠子大小是比利時的三倍。我們把這些籠子放到了25個市場進行展示,都是些人流量很高的地點,比如說機場,很多人都會停下來閱讀,由此提升知名度。

後來,有一天我們接到了來自可口可樂的禁止通知函,因為可口可樂的一個高管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的機場看到了這個籠子展示,該公司認為我們在誹謗它的品牌,並宣稱它擁有展示中可樂罐的商標權。為此我們諮詢了律師,只花了5分鐘就發現這個聲明在法律上完全不成立:根據南非法律,一旦產品被售出,生產商就不再擁有商標所有權,這稱之為商標權耗盡。而且,我們的罐子是從垃圾箱裡撿來的,如果可口可樂宣稱擁有它們的商標所有權會顯得非常愚蠢,因為它不可能宣稱擁有世界上所有人扔掉的全部瓶罐的所有權。

我們也沒有做任何誹謗的事情,只是陳述了有多少易拉罐和瓶子當成垃圾被扔掉的事實(很多人以為大部分罐子和瓶子都能被回收,事實上,它們中的70%被填埋,或者扔在公園裡、海裡和焚化爐裡了)。我們並沒有刻意製造爭議,但是可口可樂公司通過給我們發禁止函引發了爭議,而很多媒體都進行了報導。當然,我們一旦看到機會就會加以利用,我們不會被嚇到。我覺得,正是我們敢於對抗大公司這一點吸引了全世界媒體的注意力。

遊戲顛覆者

多年來,SodaStream的美國業務負責人傑拉德•梅耶(Gerard Meyer)一直在開玩笑,說能證明我們公司真正成功的有兩件事:一是我們買了架商務飛機,另外一個是我們能在超級碗上做廣告。現在,我們仍然還沒有商務機,但是2012年底傑拉德建議公司購買超級碗的廣告,他是認真的。我們查看了一下價格,在超級碗做廣告大概要花400萬美元。在我看來,這個戰略非常有意義。這是一個告知美國市場,SodaStream將變身軟飲業嚴肅參與者的機會。超級碗一直以來都是發佈大的新產品的平台,可口可樂是超級碗的廣告常客,百事可樂贊助了當年的中場休息表演(碧昂斯演出),我們將在它們的地盤上作為顛覆者的形象出現。我思考得越久,就越發確定。我甚至沒有與董事會成員商議就下了決定,這讓其中一些董事感到驚訝。

我們立刻與才華橫溢的亞歷克斯•博古斯基(Alex Bogusky)接洽,他創作了我們之前的廣告。超級碗的廣告需要提供娛樂,最好有幽默感。所以,亞歷克斯想到了一個他稱之為「遊戲顛覆者」的點子。我看到故事腳本的第一眼就愛上了這個廣告:讓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卡車停在超市前面,當《Dueling Banjos》這首決鬥音樂響起之時,兩個卡車司機會把裝滿飲料瓶的箱子搬到手推車上,爭先恐後地往商店裡運。當他們快進門的時候,塑料瓶會炸開並消失,然後畫面切換到一個人在櫃檯上展示SodaStream氣泡機的操作,最後他會喝一杯自己做的可樂。這時廣告的畫外音響起:「SodaStream讓我們在超級碗這一天就少用5億個瓶子。」這則廣告看起來很完美,它突出了碳酸飲料產生的塑料垃圾和卡車的運送過程,也凸顯我們產品的環保效應。當時,我迫切希望看到廣告的播出。

可是,CBS卻有其他想法。他們的高管看過廣告腳本後表示反對,說我們在嘲弄卡車司機,讓他們看起來很傻,還說我們讓飲料瓶爆炸並溢出,飲料淹沒停車場的情節過於誇張。於是,我申請與CBS的CEO面談,他們卻把我打發給律師。我說,我們不會嘲弄任何人或者誇大任何事。我們想要一個既輕鬆又真實的廣告來表達觀點。我還說,我們會在廣告的呈現中設法解決他們的顧慮,然後提交腳本以獲得他們的最終認可。所以,我們一面開始拍攝廣告,一面為了防止CBS的最後拒播,雇了世界頂尖的法律專家和廣告人士來協助。

在看到廣告成品後,我確信它沒有問題。廣告中沒有任何刻薄或者嘲諷的地方,我們提交了它,但是CBS仍然拒絕播出。這次連理由都沒有給,我們的律師團隊對此也沒有辦法。根據我們的研究,這是一家美國的廣播公司首次因為商業理由,而不是語言或者猥褻的原因拒絕一個廣告(當被問及對此事的意見時,CBS的一位發言人說:「通過製造爭議獲得免費宣傳的戰略總是屢試不爽。在這家公司之前就是這樣,之後也同樣如此。」——編者注)。

在我看來,CBS拒絕的原因在於我們的廣告批評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而這兩家公司都是非常大的廣告商。對此,我感到非常沮喪。

亞歷克斯•博古斯基則更加惱火。他在接受一家廣告業的報紙採訪時提到了這次事件。隨後,突然間這個故事的報導就變得到處都是。我們立刻把被禁的廣告放在了網上,無數的人開始觀看它(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這個廣告在YouTube上已經被觀看了500多萬次)。甚至在一些不轉播超級碗的國家,當地報紙也開始報導這件事情。

由於我們已經買下了廣告時間,從合同上講仍然有義務在超級碗播出一個廣告,所以我們提交了一個已有的名為「效應」的廣告。它表現的是當未知品牌的碳酸飲料瓶蒸發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用我們的機器。其實,它的基本思路與被禁的廣告相一致,只是沒有那麼有趣,當然也沒有那麼直接針對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廣告在比賽的第四節播出,反響還不錯。一些人擔心廣告播放的時間太晚,因為如果比賽是一場大潰敗的話,收視率可能會降低。但是,我們認為很多人看超級碗,並不是為了看比賽而是為了看廣告。賽後的第二天,一個廣告評論家對比賽期間播出的30個廣告進行排名,我們的廣告排在第7位。

毫無疑問,我們通過被禁廣告獲得了更大的曝光率。我們的一家代理公司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因為爭議廣告報導和視頻播出頻繁,我們得到了60億的公關印象。艾爾•裡斯和羅拉•裡斯(Al and Laura Ries)寫過一本非常精彩的書叫做《廣告的沒落,公關的崛起》,它是我的聖經。公關比廣告更可靠,我寧願投資公關而不是廣告,因為公關是由別人來說,而不是我說。另外,數字化媒體完全改變了消費者獲得信息的來源和質量。作為一個試圖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建立認知度的品牌,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品牌布道者和大使,而不是去購買很多廣告的觸及率和頻率。被禁廣告的成功,既源於曝光率的數量,也源於它的質量。這則廣告的故事傳達了一個理念,那就是我們在出售一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不想讓人們知道的產品。

2013年秋季,我們已經決定要在2014年的超級碗上投放廣告。因為我們今年做決定的時間更早,所以我們有時間與零售商更好地配合互動,我們會在店內做展示並確保店內有現貨。 我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雖然還沒有確定具體廣告的內容,但是我們決定把廣告推進到下一階段:強調SodaStream並非僅僅只是個小眾產品。當年尤瓦爾花600萬美元買下的小公司,現在的市值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我們仍然很小,可我們是飲料領域增長最快的公司。今年,我們的超級碗廣告傳遞的信息是:SodaStream將會在美國市場落地生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