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和1月低位相比,過去幾周內油價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反彈。但是無論是大型石油公司、石油產出國還是交易員,均對於油價出現V型反彈不抱希望。市場普遍的共識是油價至少在未來幾年內的區間高點或在50-60美元之間。
無論是大型油企BP,還是國際能源機構IEA,或者原油市場的投機分子,甚至是沙特都認為短期原油回升到100美元/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市場普遍的共識是油價至少在未來幾年內的區間高點或在50-60美元之間。
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曾經引發油價的大幅下挫,不過市場隨後就見到了迅速的反彈。行業和石油國家曾經一度以為類似的U型或者V型反彈會歷史重演,但是頁巖油的橫空出世意味著歷史可能不會簡單重複。
和傳統油田不同,頁巖油油田相對便宜和較短的開采的特性意味著頁巖油的開采或者停產都可以十分迅速。
石油和天然氣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的共同領導人 Dennis Cassidy在接受彭博通訊社采訪時表示,
石油市場已經進入了新常態,我們預計原油市場將出現L型走勢,未來3-5年內油價都會在低位波動。
曾經成功預測頁巖油繁榮和頂峰的前Eni SpA副總裁Leonardo Maugeri認為,一旦油價出現反彈,大多數頁巖油公司就會再次竭盡全力開采。
與原油市場有opec不同,頁巖油市場並沒有一個相對權威的機構,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太可能根據市場的需求對產能和價格進行調控。
如今油價市場和2012年天然氣價格崩盤有類似的情況。當時頁巖氣的過度開采使得天然氣價格一路走低。美國能源信息局的數據顯示,即便天然氣價格跌至10多年新低,頁巖氣公司依然在擴大產能。
原油市場出現L型複蘇歷史早有先例。Talisman Energy Inc CEO Hal Kvisle就認為目前的油價跌勢和20世紀80-90年代比較類似。當時除了小部分時間因第一次海灣戰爭而引發了油價的走高,大多數時間內油價都維持在20美元附近。Kvisle預計油價可能已經觸底,但是不會很快的出現走高行情,他認為油價未來幾年將受限於70-75美元之間。
在1月中旬刷新2009年以來新低之後,油價2月出現強勢反彈,實現自去年6月暴跌以來首次月度上漲,且漲幅創2009年5月以來新高。
不過據一份彭博產業分析,美國原油庫存至少創下八十年新高。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報告顯示,2月13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大增770萬桶,總庫存量達到4.256億桶,創紀錄新高。總庫存較過去五年的均值高出20%以上。
美國產出的原油堆滿倉,甚至無處可放,也讓市場不看好油價快速上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鎳價上週創下逾一年新低,成為又一種因中國需求放緩和美元走強而遭受打壓的金屬。
但隨著中國含鎳生鐵(NPI)產出出現下降跡象,許多交易員和分析師認為鎳價已接近觸底反彈。在中國,NPI廣泛地取代純鎳,用於不鏽鋼的生產。
中國鎳產量的大增和NPI的廣泛使用導致世界純鎳庫存充足,令鎳價承壓:在過去一年中,基準鎳價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月期鎳期貨價格下跌了近30%。
2014年上半年,受印尼鎳礦出口禁令影響,LME鎳一路狂漲至年內高點21200美元/噸(國內長江鎳價高點:152250元/噸)。但通過此前建立起來的庫存,中國NPI生產商抵禦住了鎳礦第一大供應國印尼這一禁令帶來的影響,鎳價再也沒能穩住腳。此後更在青島商品融資騙貸風波、美元升值和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美國除外)以及油價大幅下滑拖累下,「跌跌」不休。
不過,據德國商業銀行,中國現在的鎳礦庫存已接近短缺:在這一年時間裡,中國五大主要港口的鎳礦庫存已消耗了一半。
隨著庫存下降,中國不鏽鋼生產商可能會進口更多鎳礦,導致鎳價面臨上行壓力。
而且,中國日趨嚴格的污染防治法律正在導致更多的低級NPI生產商關閉,尤其是在柴靜的《穹頂之下》熱播的背景下。海通證券研報稱,NPI生產大戶臨沂高爐企業因環保違法被政府全部關停,這勢必會提高精煉鎳的需求。
德國商業銀行預計,今年中國NPI產量最多會下降12%;全球不鏽鋼產量有望增至5%, 為鎳價反彈創造了條件。
LME鎳期貨價格於上週三盤中跌至13,610美元/噸,創逾一年新低。但隨著NPI生產商關閉的言論逐漸增多,鎳價於上週五反彈至14,370美元。
《華爾街日報》援引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的高級商品經濟學家Caroline Bain稱:
中國港口鎳庫存的下降以及菲律賓進口鎳礦的減少可能會抑制今年中國精煉鎳的產量。
......
部分中國NPI生產商因環境問題被關閉當然是我們認為鎳市供應會收緊和價格會反彈的又一個依據。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印尼鎳礦出口禁令實施後,中國通過從菲律賓進口更多鎳礦來抵消其影響。花旗分析師David Wilson援引統計局數據稱,7月,菲律賓98%的鎳礦被出口至中國。
12月鎳價出現了一波週期性反彈,因菲律賓進入雨季。據《華爾街日報》,雨季導致該國鎳礦出口下降至正常水平的一半。儘管下月雨季即將結束,但該報稱菲律賓鎳礦出口可能仍將承壓,因為中國需求增長導致其庫存運行於低位。
海通證券還指出,在缺少印尼鎳礦的情況下,明年大多數時間國內的鎳礦庫存將維持低位。與此同時,2015年鎳的新增產量將維持較低水平:
就當前鎳價來看,多數中國鎳生產廠商均處於虧損狀態,未來有可能產量進一步縮減。在我國鎳產量因印尼禁礦而下降的情況下,我國計劃在印尼進行鎳鐵投資的企業在2015年實際產出預計有限,或仍然難以彌補國內產量的下降。
需求方面,海通表示,儘管國內不鏽鋼消費前景不甚樂觀,並且在汽車、家電等行業表現平穩的情況下,對鎳的需求增速也難以形成亮點;但是隨著國內對裝備製造業的升級,在航空航天、軍工配套等方面對高端特鋼的需求仍然旺盛。
因此,該券商認為:
當前鎳價已基本處於底部,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已不大,而隨著2015年鎳的供應進一步吃緊,供需基本面將逐漸好轉,鎳價有望在年中逐步回升。
前述Capital Economics的高級商品經濟學家Bain預計,鎳價將在今年年底達到19,000美元/噸。
其實這隻星美控股我也一直有留意,皆因其股價經常跟著星美文化(2366)走,前陣子星美文化暴漲,我一時回應不來,白白錯過了跟進星美控股的機會,原來去年我曾經於0.295元買入,0.305元賣掉的星美控股居然於不知不覺間已經升上了1元水平,升幅2.27倍。
再細看其股價的圖表,這回其股價是自4月9日的0.3元起步,幾乎一口氣連升了十三天而升抵1.09元,升幅高達2.63倍,的確驚人。
然而,股價不可能永無止境的上揚,總有回落的時候,今天中午,我發現星美控股上了五十大升幅榜的榜尾,一看之下,原來其股價於不知不覺間已經跌了五天,曾經低見0.65元,較其最高價的1.09元跌了0.44元,跌幅高達40.36%,今天中午其股價回升至0.78元,似乎有回穩的跡象,於是我於0.79元買入,希望能於未來一、兩天獲利。
我最喜歡買這種連跌多天後開始反彈的股份,如果星美控股明天能於0.72元之上繼續守穩的話,則短期於0.65元見底的機會大增,並有可能展開其反彈之旅,兩個反彈目標分別為0.88元及1元,並把觀點放上了網,且看這回中不中了?
另一隻大有破關而上的是亞洲資源(899),今天其股價曾經試圖突破0.5元的阻力而高見0.51元,雖然暫時無功而返,收於0.5元,然而其股價於0.49元的承接力似乎不俗,我於是叫朋友們明天不妨於0.49元買入博短線,如果成功突破0.5元的上升目標是0.6元,雖然觀點亦已上網,但是我還沒有下手,明天見機行事可也!
過去包括醫界人士在內推動「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立法,希望有效降低醫療訴訟,避免醫病雙輸;如今,卻有超過三萬五千名醫事人員連署反對這項立法,他們在反對什麼?還有更好的解決機制嗎?
撰文•郭淑媛
五月一日,在勞工上街頭遊行爭權益的同時,臉書上有許多包括醫師、護理師、醫檢師等醫事人員,紛紛手舉寫有「我是××師,我反對衛福部版本的『醫糾補償法』草案」的紙張打卡,形成特殊的「網路遊行」。
這項由醫事人員組成的「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發起的活動,主要是反對「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立法。醫勞盟自四月二十六日展開網路連署,已有超過三萬六千人參加,另有網路公民在民進黨「Open DPP開放中常會提案平台」發起「立院黨團立即阻止醫糾法草案通過,待社會各界有共識後再議」的連署,也在八天內達到一萬人門檻,成為平台二月開站以來,第一個跨過門檻的提案,將送民進黨中常會討論。
補償制度最爭議
效應難預期 初審就過不了過去包括醫界人士在內推動醫糾法立法,希望有效降低醫療訴訟,避免醫病雙輸、醫師不敢走高風險科別,但如今,為何醫界反對聲浪如此大?
立法院於二○一二年即開始審議醫糾法草案,一四年五月底初審通過,由於爭議太大,一直未進入二讀會。因立法院將於一六年二月一日換屆,衛福部擔心法案「屆期不連續」,得重走一趟程序,故近來積極協調醫事與消費者等各團體,讓討論聲浪再起。
醫糾法草案分三部分,其一為醫療糾紛非訟化處理機制,即醫糾發生時強制進入調解程序,在各縣市醫糾調解委員會調解與鑑定,若無法達成共識,再提起訴訟。其二為預防再錯機制,包括醫療事件通報與調查、醫糾原因分析等。
不過,最受爭議的醫療事故「補償」制度,在立法院委員會初審即未通過,目前仍是眾矢之的。草案設立醫療事故補償基金,補償以審議決定時「無法排除醫療事故與醫療行為之因果關係為限」,衛福部原意是為了在醫糾無法歸責於病人或醫事人員時,由主管機關辦理「不責難補償」,規畫基金來源政府公務預算以三○%為上限,其餘七○%除由公益彩券、菸捐、健保支付一部分,再由全體醫界負擔三○%。
但以醫勞盟為首的醫界基層人員質疑,即使沒有過錯,醫療院所及醫事人員每年仍須繳納補償基金,且病家領到補償金後,仍可繼續對醫療人員提告,無法達到減少訴訟目的。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指出,這項立法原本要減少醫療糾紛,立法後卻會變成增加糾紛,未要求釐清真相、不管有無過失都可補償的設計,會造成病患或家屬動輒申請補償,不但增加道德風險,也讓醫病關係更惡化,防禦醫療會更嚴重。身為新光醫院急診主治醫師,張志華憂心,住在急診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原本家屬會選擇善終,但若立法通過,一定會要求急救到底,沒救活可以申請補償,違反立法初衷。
「醫糾法草案規定先看因果關係,也就是要鑑定,但連訴訟都難以認定責任,衛福部憑什麼來認定因果關係?草案的精神還是在責難醫療人員,說不責難是騙人的。」張志華說,因此要求先擱置立法。
醫師陳豐偉也質疑,醫糾法草案核心是「因果關係不明」,若立法通過,接下來會發生:有些原本無意告醫師的病家,為了申請補償送件,被補償審議會發現有疏失,要求醫師負擔賠償金;想告醫師但覺得可能告不贏的病家,先送補償,若補償通過,就以「因果關係不明、醫師可能有責任」要求醫師另外再賠錢。
「如果醫療事故單純是機率問題,應該所有人一起承擔,要醫界承擔基金來源三○%是什麼意思?而且民眾拿到補償金若提告也不一定會歸還,脫產就可以了。」太陽花學運核心人士、醫師柳林瑋說。他認為,修改《醫療法》,讓醫師故意過失之外的醫療糾紛去刑化,才能直接解決問題。
缺乏共識陷兩難
多數人擔憂 產科試辦成功目前所有醫療糾紛都是過失賠償,補償基金放寬到無過失也賠償,原意是希望減少漫長的醫療訴訟過程對醫師折磨,因此,並非所有醫界人士都反對醫糾法立法。
婦產科醫學會過去三年實施生育救濟試辦計畫,根據衛福部資料,產科的司法訴訟鑑定案件數自試辦前一年(一一年)的三十件,降為平均每年八.五件,已大幅減少七二%。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表示,三年下來救濟金共花了一.八億元,具體效果是目前婦產科住院醫師的招收率達九成以上,「若醫糾法無法立法,將積極推動產科獨立立法。」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吳全峰指出,目前立法陷入兩難,部分醫事人員希望不給錢又要降低訴訟,但要避免被告,補償金是一作法,而訴訟權不應被限制,不能要求拿到補償後不能提告。醫療錯誤發生,在政府與社會已負擔部分基金前提下,醫療機構與醫事人員卻想迴避他們在「系統性錯誤(如醫療機構因組織、設備等結構性問題導致不良後果)」中所應負擔的責任,有待商榷。
對於醫界反彈聲浪高張,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建議,可思考切割處理,醫糾非訟化處理機制與預防再錯機制都很重要,可先立法,再來好好溝通補償機制,什麼情況才可動用補償基金,應更細緻化設計。
根據研究,台灣醫師被定罪率是世界第一,醫糾法立法想要解決的,是這個長期問題,社會各界都應面對,進而解決爭議;否則問題懸而未決,對醫病關係發展十分不利。
這些國家,也實施「醫療事故補償」瑞典、芬蘭、挪威、丹麥、冰島、紐西蘭「無論過失補償」,已幾乎全面取代醫療疏失訴訟
法國、比利時
以醫療疏失訴訟為主,同時採用「無過失補償」
資料來源:醫師陳豐偉
原本過去一年對美元跌幅超過一成五的歐元,近期終於出現強勢反彈,而市場投資人都想問:「一度與美元接近平價的歐元,眼前走勢究竟是短線反彈,還是長線空頭的終結?」 這波歐元轉強與歐洲央行態度似乎有關。歐洲央行(ECB)在六月三日決議維持基準利率不變,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表達對歐元區經濟復甦看法正面,沒有必要加碼量化寬鬆,但強調不考慮提早結束。 德拉吉的說法嚴格來說算是持平,因為他先前早承諾直到二○一六年九月前,歐洲央行不會考慮半途停止每月六百億歐元的購債計畫。既然貨幣政策不變,那麼歐元為何仍出現快速上漲? 紐約資產管理公司米勒泰百克(Miller Tabak)首席經濟策略師卡瑞達克斯(Anthony Karydakis)表示:「因為歐元區數據轉趨樂觀,市場開始預期歐洲央行可能會提前縮減購債規模,使得公債殖利率飆高,才導致歐元攀升。」 歐洲基本面究竟改善了多少? 根據歐洲統計局統計,歐元區四月失業率下降至一一.一%,創二○一二年三月以來低點,四月失業人數減少十三萬人,也創去年底十二月以來最大降幅。 在物價方面,歐元區物價終於擺脫停滯和下跌的頹勢,在食品價格的帶動下恢復上漲,歐元區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三%,高於市場預估值○. 二%,是過去半年來首度攀升,去除掉能源和食物的核心物價年增率更創下九個月新高。四月歐元區月零售銷售,年增二.二%,也創去年一月以來最大升幅。 同時,歐洲央行經濟學家,日前已將全年度歐元區通膨率預測,由原估零成長,上修至成長○.三%,並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一.五%。 一項項利多接踵而來,瑞士投資公司REYL & CIE資產服務部門主管薩法瑞(Francois Savary)分析:「去年底和今年第一季大家都在說通縮、通縮、通縮,如今方向已轉為通膨,這是債市感到恐懼的主因。」因此如德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就從 接近零利率,兩個月內竟然一度最高攀升到近一%,創九個月新高。 隱憂一:希臘遲不還債,恐脫離歐元區 既然情況好轉,為何德拉吉不考慮歐洲QE退場?畢竟,執行量化寬鬆在歐元區是一項有重大意見分歧的議題,還多次面臨德國強烈反對。 對此,德拉吉在決策會議後記者會上表示,歐洲央行對通貨膨脹數據上升,並不意外,因為包括近半年來歐元下跌,油價跌勢停止,都是推升通膨上升的原因,眼前數據好轉,只是反映已有的政策措施,重點是要確保經濟的確穩健復甦,否則都只是曇花一現。 就現實面來看,德拉吉的擔憂有其道理,因為橫在歐元區眼前的最大隱憂,就是希臘違約是否拖累歐元區復甦。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受債務危機困擾已達五年的 希臘,六月底合計共須支付給國際貨幣基金(IMF)十六億歐元債款,而國際債權人要求希臘必須進一步緊縮及改革,才會提供新的七十二億歐元幫助。 但沒想到,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竟然在六月四日出狠招,直接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意將原本六月五日到期的三億歐元欠款和其他三筆債務共十六億歐元,合併一起延後到 六月底支付,凸顯出希臘的財政狀況比預期還糟。希臘也是首個提出此要求的已開發國家,在此之前,只有非洲的尚比亞在一九八○年代幹過此事。 希臘這招延遲月底付款,被外界解讀更像是緩兵之計,表示希臘根本不會接受財政緊縮的建議。 這也意味著歐洲央行,將也不會同意繼續紓困希臘,希臘面臨違約甚至脫離歐元區的結局就難以避免,屆時歐洲央行不僅不能減縮量化寬鬆,恐怕還得擴大規模,才 能避免違約骨牌效應衝擊其他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等,一旦啟動擴大歐洲QE這些措施,歐元恐怕要再面臨另一波跌勢。 隱憂二:美元聯準會升息,勢必壓低歐元 除了希臘因素外,壓低歐元匯率的理由還包括美國升息。 美國五月非農就業人口,經季節因素調整後增加二十八萬人,增幅是去年十二月以來最大,同時,美國五月製造業訂單增速,是五個月來最快,汽車銷售攀上二○○ 五年以來最高水準,而四月新屋開工數換算成年率後,也創二○○七年十一月以來最多,這些訊息都讓市場預期,今年秋天美國聯準會很可能升息。 屆時,大西洋兩岸利差擴大,美元很可能轉強,歐元匯價恐怕會再度挑戰一歐元兌一.○四美元的低點。 不少國際知名投資銀行,仍然大舉看壞未來歐元,像是高盛與德意志銀行,就分別預估歐元今年底將跌至○.九五美元,二○一六年更下看○.八五美元。 因此,對於歐元走勢來看,一旦希臘能順利償債,短線上勢必有一波慶祝行情。 若希臘債務持續歹戲拖棚,在未來幾個月內,德拉吉勢必祭出更多口水戰,也就是仿照美國聯準會官員擅長以言論來影響市場預期心理,試圖壓抑歐債殖利率,畢竟對於此時的歐洲來說,低匯率和低利率,才是確保經濟走在正確路上的兩大法寶。 |
筆者昨天的《A股絕地反擊,7月翻身需謹慎》就提出:連續大跌之後,投資者都是惶恐不安的,宛如驚弓之鳥,隨時都準備出逃,尤其是恢複一部分收益之後,這種短期離場的情緒可能更濃,所以大家千萬註意。
從周二晚到周三早上,大部分股民恐怕都期望早上高開,然後逢高了結,等待盤中下探,如果行情尚可,那就玩一回T+0。當然,大家都這麽想的時候,行情就比想象中更難看。
周三的大盤是低開,隨後高走,隨後遭遇了第一波拋壓,再行反彈,等第二波創出反彈新高後,站上了五天線,但是隨後遭遇更劇烈的拋壓。午後,股民沒有迎來昨天中午那種利好的呼喊,消息面上的平淡,讓所有期待強勁反彈的股民失望。
等失望彌漫開來,很多人選擇了相信這次大跌可能還會二次探底,既然還要探底,那麽還不如現在出來,等低位再行買進。股市的反身性再次強化了這種效應,尤其是近來兩點之後的盤面都極容易出現跳水行情。
果然,越擔心什麽就越會發生什麽。在尾盤的一個小時里,大盤再度跳水5.23%,也幾乎沒有反抗之力。創業板作為周二的領漲板塊,大半時間都處於紅盤狀況,但是在大盤加速跳水的瘋狂半小時,也一頭紮了下來,收盤下跌3.47%。
從技術上說,周三非常難看的盤面,還有一點點慶幸,那就是收盤點位4053.70,比周一的收盤點位4053.03高了0.67。這意味著什麽?假如周三的收盤低於上周五的點位,那麽周二3847.88的此輪下探的最低位置還將會被打破。慶幸就在於尾盤,能夠略作反彈,守住了要命的0.67。周二反彈224點,周三下跌223點,算是給唱多做多者留下1點顏面?兩天漲1點,這算是慢牛?
上周的小反彈,好歹還持續了兩天,這次諸多利好出現,居然反彈都僅能持續一天。股市中的熊味肆虐,多方疲於應付,沒有任何一個版塊能持續引領上漲。昨天領跑的券商金融等股,今天都出現了大幅資金出逃。這種沒有誠意的快閃資金,最終讓反彈再度夭折。沒有穩定龍頭領漲的A股,就像群龍無首,只能上下亂竄。
問題在於什麽?周二下午的大舉反彈,是因為利好信息集中釋放。包括國家隊出手,監管部門曬誠意,還有私募大佬齊唱多。一時間,股市熱鬧紛紛,漲停數百個,一掃兩周來的頹氣。然而,等喧囂過後,大家才恍然有悟,大量唱多的消息其實口惠而實不至。
養老金入市的消息盡管挺好,但是按照最快速度,其建倉也需要在一個月後。私募大佬門的唱多呼喊,不過是一紙空文,他們所在機構是否真的看好後市,不斷增倉個股,外界無從得知。配資市場的檢查雖然告一段落,但是增量資金被堵在門外,依靠這潰不成軍的存量,想再拉出幾根長陽的牛氣,未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實際利好的還是中央匯金增持上百億藍籌ETF,但是這點籌碼相對於兩市上萬億的成交額,確實杯水車薪。而且,中央匯金也不是慈善機構,顧大局可以出手,但是也不能頻頻出手。等大家看清楚了這一點後,就發現牛市的反彈不可能光靠幾張嘴皮就能實現,它需要更多實質性利好。千萬不要心存僥幸,以為股市自主修複後,就成為慢牛了,股民已經聽到了熊的嚎叫,沒有大招,它正不容易被趕跑。
筆者在6月29日的文章《維系牛市急需暫停IPO》就提到這個實質性建議,當然,有不少人名義反對,認為會耽誤那些企業融資。其實,文中的觀點是相對溫和的,即可以暫停也可以減少IPO,比如將每月兩次的IPO恢複成前幾個月的每月一次,還可以讓排隊的那些企業補齊半年報材料,給七八月的新股發行一個平靜期。那些被推遲上市的企業也未必願意在熊意十足的氛圍里上市,此前東方證券上市收了十個漲停,現在國泰君安只有三個漲停就歇菜了,而且在第二天就打開漲停。推遲IPO也意味著股東們利益能夠最大化,何樂而不為呢?
盡管股民都相信管理層股市維穩的意圖,但是這種維穩不是幾句表態就能實現的,必須對股市有著十足的利好。這里面既包括暫緩IPO或減量IPO,還可以包括印花稅的調降等。這些看多的市場力量必須形成合力,不要七零八落地拉出來,更不要在市場再次大幅下滑時才急急出手,人心動搖了,再好的政策都會大打折扣。
更麻煩的是,一旦手中的幾塊好牌都沒有在好的時機用出,那麽下一步的走勢,其恐慌程度可能更甚於前。要知道一年前的此時,大盤的點位才2000點,此前中途不停歇、不調整的上漲大家沒有見過,那麽此後中途不停歇、不反彈的下跌是不是會讓股民親身經歷呢?
所以,筆者再次呼籲:請管理層趕緊行動起來,拿出實質性的利好。趁著空方還在猶豫期間,多方仍存一絲信念,把提振股市的舉措用足用實。暫緩IPO、調降印花稅,大招猛招趕緊出來吧,讓股市重獲生機。(一財網-禪宗七祖)
筆者6月16日、17日兩篇文章建議投資者離場,包括《周五若無大漲請離場》;7月7日、7月8日兩篇文章強調機會來了,昨天標題直言《救市持久戰將迎來創業板反攻》,且看今天的盤面,雖然創業板僅僅漲了3%,但卻是在大量股票停牌的基礎上,換句話說,它的股指是漲停的。
滬指上漲5.76%,中小板上漲3.37%,久違的紅盤,從千股跌停到千股漲停,所謂多空一瞬間。今天不少人還期待午後一次回調,再行買入,然後中途麽有機會了。天下苦跌久矣,人心思漲。今天的反彈行情勢在必行,毫無懸念。
然而吊詭的在於,在一片形勢大好之際,多數人都在做財富翻倍的夢時,筆者提醒風險,大量投資者都毫無理性的謾罵,貪婪的心拒絕忠告,甚至把下跌視為唱空的結果。同樣,在連續崩盤大跌的時候,筆者率先看到了企穩反彈的跡象,建議投資者不要遠離,時刻準備入場,但這時候恐懼的心又拒絕好意,甚至留言稱這是騙子的伎倆。
今天,很多人恐怕直到個股普遍漲停時才醒悟過來,等去追高,要麽是漲停位買進,要麽是空手而歸。筆者所有的文章都白紙黑字,尤其是這二十多天的判斷,基本上踏準了節奏。但是大量反饋卻是大量散戶完全是逆向操作,當需要減倉乃至清倉時,還在加倉或者補倉,當可以抄底搶反彈時,他們卻守在場外觀望,錯失一個個機會。
明天盤面高開的概率很大,但是今天的短線客恐怕也會隨時獲利了結,因為不少股票今天是從跌停到漲停,明天倘若還能高開幾個點,這種收益實在太豐厚,以至於會迅速離場,等待回踩的機會。但是還有一部分散戶,一定會在明天大早追高,彌補今天錯失的機會,當然,一旦回調,他們必然會被套住。
對於這種情況,筆者已經見得很多,甚至身邊有人就是如此,怎麽勸誡都毫無作用。或許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吧,股市見人性、賭場現人品,每個人的財運或許有一個大數。今天多賺的,明天就會虧掉,今天虧掉的,明天就會賺回。得之不用太高興,失去也不用太沮喪。
回到今天的盤面,三大板塊基本上到了一個底部,上證指數和深成指基本上回到了今年初,甚至去年底的水平,這是去年降息後一波行情的高點,筆者昨天的文章就提到了這里會有強大的支撐。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回到了今年三月的水平,跌幅已有40%左右,到了一個黃金分割點的大致位置,應該是一個相對堅實的底部。
今天普漲之後,各種段子也出來了,比如:“今天公安部專門抽調了一組虧損最慘的精幹隊伍進駐證監會,同誌們情緒激動,紛紛表示一定要追查到底。”筆者此前就分析過,救市是持久戰,不可能立竿見影。今天的反彈,肯定是諸多利好的綜合效應,但是能否持續,還要觀察,希望不要半途而廢。
今天收盤千古漲停的局面會極大的恢複人氣,但是也不要高興得太早,要想反彈變成反轉,再續牛市的夢,這個底部夯實的越久,其超越前高、創出新高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如果明天繼續高開,散戶最好不要追高,除非你鐵了心看好某只個股,要麽就等等看,等到午後回調。
如果明天三大板塊是高開高走,或者始終橫盤在高位,那麽下周一二回調的概率將大增。短線客不會這麽輕易的變成長期投資者,抄底資金也不會那麽快到位。尤其是,還有一千只股票處於停牌狀況,停牌晚的或許問題不大,停牌早的,一旦複牌很可能會進行補跌,這也會影響人氣,甚至再次激發融資盤的恐慌。同時,倉位較重的投資者還是會趁機減倉,這是人們最自然的反映。
在股市里混一定要掌握先機,在大跌之前減倉離場,在大漲之前預先設伏。當前確實是A股一個特殊的美好時代,新股發行暫緩,貨幣寬松,各部委高度呵護,大股東限制減持,還有匯金證金增持,以及各大主力自救,所有的利好消息都在醞釀發酵。如果一個股民錯過這波行情,那真是會遺憾的。
不過,筆者還是要提醒,這場反彈即便延續一段時間,也還是要註意風險,因為所有的利好幾乎出盡,而利好也多是有時效的,一些利空也會隨時降臨,請註意這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享受抄底的感覺,同時,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
筆者此前引述過股諺:一根陽線改變情緒,兩根陽線改變觀念,三根陽線改變信仰。我們期許這樣的倘若未來還是一個牛市,那麽它開啟的時機還需要更多信號確認。無論是指數還是個股,這麽多技術指標都已經走壞,沒有幾個月時間很難恢複。重回牛市的正途,需要各方取得共識。(一財網-禪宗七祖)
本文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請讀者註意投資風險。更多觀點,請到一財網查看專欄《七祖侃市》
7月8日,《第一財經日報》根據成長性、市凈率等指標所篩選的100只“中小創100”中,剔除超過六成的停牌股票,有16只率先出現反彈走勢。
率先反彈是指在7月8日,上述個股不僅率先擺脫跌停趨勢,並在當日出現上漲。而在7月9日,全部中小板及創業板個股均現漲停。這樣計算下來,率先漲停個股兩日累積漲幅超過10%。
由於近兩日的上述100只個股中,只有38只尚在進行交易,其余均處於停牌狀態。按此計算,“中小創100”中率先反彈的個股占比達42.11%。而截止7月9日,所有中小板及創業板尚在交易的個股共498只,率先反彈的個股占比僅有四分之一。
尤其如上海凱寶(300039.SZ)、長盈精密(300115.SZ)、海大集團(002311.SZ)等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或接近漲停。
在7月8日開盤仍封於9.96元跌停價的上海凱寶,在當日開盤不久便打開跌停,並最終以漲停收盤;7月9日,再次以漲停收盤,兩日累積漲幅達21%。即使兩個漲停後,上海凱寶動態市盈率剛剛超過31倍。
自6月16日股指開始出現深幅調整以來,上海凱寶累積最大跌幅已接近60%。而7月7日,公司董事兼總經理王國明,公司財務總監任立旺,董事兼董秘穆竟偉也開始對公司股票進行增持。隨後,股價出現反彈。
但支撐上海凱寶股價上漲的應是公司的行業領先性及高成長性。6月16日,公司披露,主營產品痰熱清註射液被列入《中東呼吸綜合征病例診療方案(2015年版)》。該註射液此前在國內“非典”、“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甲型H1N1”、“H7N9”、“登革熱”等疫情的治療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銀河證券隨後預期,近五年收入占比公司整體一直在99%以上的痰熱清註射液以其獨特性和專業性未來仍將保持領先優勢,維持穩定增長態勢。另外,痰熱清系列化產品已進入收獲期,預計未來痰熱清系列產品將填補註射劑市場的空白,並進一步拉動業績增長。
海大集團是中小創中少數跌幅不到40%的個股,且按複權價計算,在6月23日便進入底部盤整狀態,近兩日累積漲幅也逾20%。
近期剛剛對海大集團進行調研的中金公司行業研究員認為,公司飼料業務上半年盈利前景確定;公司正在以生豬養殖為核心,逐步圍繞產業鏈布局。而公司盈利能力高於同行,其根本原因仍在於完善的內部治理體系構築起護城河。因此按中金公司給出的目標價,海大集團仍有至少一個漲停的上漲空間。
另外,中小創中市凈率倍數較低的個股,或存更大上漲空間。7月7日收盤,太安堂(002433.SZ)市凈率已跌至2倍以內,而其也成為近兩日率先反彈的主力。以生產治療不孕不育癥麒麟丸的太安堂,在收購醫藥電商龍頭康愛多後,開始向“互聯網+醫藥+醫療”平臺轉型。近日康愛多更是申請新三板掛牌。
公司自 2014年10月收購康愛100%股權以來,不斷加大對康愛多的支持力度,股權激勵、資金投入、線下資源對接等,此次申請掛牌新三板,有望在融資渠道和品牌建設上助力康愛多維持領軍地位。國泰君安認為,太安堂目標價可達22.67元,而這個價格已十分接近其本輪牛市創出的23.93元最高價。
【相關報道】
股指深度調整已令接近1300只A股股價出現腰斬,尤其中小板及創業板個股,多只個股跌幅已逼近70%。隨著股價大幅回落,一些極具成長性,尤其在細分行業處於領先低位的中小盤股估值優勢將再次凸顯。
http://xueqiu.com/8301293543/50796458
首募钱厚雪球号正式改名深港通头等舱,关注雪球账号,连接港股资深投资人,领航投研关键信息脉动。
导读:
港股市场腥风血雨,恒指单日暴跌5.84%呈现加速下跌之势,经历多次金融危机的港股资深投资人如何思考?保护好现金,保持对潜力公司的深度持续跟踪,在
合适的价位果断下手!这几乎是头等舱资深投资人相对一致的观点。围绕“大幅增持+高息低估值+暴跌强反弹”三大主线,头等舱内正展开激烈的探讨。
港股投资仍是孤独者的战斗 暴跌中寻找“反脆弱标的”
港
股投资者历来都是孤独的战斗者,在资金层面没有内地资金的支持,在定价方面没有外资的同等权利的背景下,他们穿越了多轮牛熊更替,在牛市中仍保持谨慎,在
熊市时仍保持乐观,相信市场自身力量的平衡。头等舱某位资深港股投资者认为,就像2011年那样,这次的暴跌是大家多年难得的机会,“所获得的利润可能够
吃几年”。
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尤其是没有亲娘的港股市场,必须是自己救自己:战略方面,高度关注“大幅增持+高息低估值+暴跌强反弹”三大主线,战术方面,首先保证现金的安全,寻找最合适的机会果断出手。
杀
不死我的,使我强大。既然黑天鹅时间无法避免,那就想办法从中获得最大收益。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
碎,所以玻璃杯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非但没
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
而对于投资,优质标的的非理性下跌往往能投资者带来数倍的收益,比如2011年欧债
引发的港股下跌中,很多投资者找到了十倍股,这样的标的可以称为“反脆弱标的”;而有些标的经过系统性风险后股价虽无法回到高点但是仍有反弹,这种标的称
为“强韧标的”;最后一种标的,打下就一直趴下了,这种标的称为“脆弱标的”。如何区分这三种维度的标的,笔者认为,下跌中公司大比例回购、常年高派息以
及暴跌大反弹这三个参考标准是“反脆弱标的”的三个必要条件。我们不认为符合这些标准的公司全部都是优秀的公司,但是我们相信大部分优秀的公司应该符合这
些标准;同样,我们也不认为目前是买入某支股票的合适时机,但是我们相信在港股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下,超跌之中必然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第一个必要条件:近期参与回购/增持的市场公司
我们统计了7月6号以及7月7号两天港股主板市场发起回购以及管理层/股东增持的公司数据,结果显示一共有38家公司参与了公司股票的回购与增持,且今日平均跌幅6.3%。
第二个必要条件:常年高派息的公司
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一方面体现在股票流动性方面,一方面体现在股息方面,而流动性价值离不开公司的股息价值,因此常年派息的上市公司是“反脆弱标的”的必要条件。(下表罗列了香港主板3年平均股息率大于10%的所有个股,若您想获取全部股票名单,请与小通联系)
第三个必要条件:暴跌大反弹
由
于港股T+0以及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某支股票可能一天就会经历估值的严重低估以及估值修复的行情,这样的行情就是暴跌大反弹。暴跌是由于信心的严重
扭曲,而反弹是由于蛰伏的投资者乘机收集筹码,当然他们之前一定做了肯多功课。下表罗列了今天最低价到收盘价振幅超过30%的个股(剔除了估值离谱的若干
股票),可以发现很多熟悉的标的就在里面。
截至8月5日為止的第三個交易日,希臘股市總計暴跌20%,銀行板塊更是蒸發了64%。幸運的是,銀行板塊在8月6日普遍實現大漲,這便引發了一種思考——希臘股市值得抄底嗎?其銀行股的價值究竟有多少?
近年來,或許尚無哪個國家的股市在短期內暴跌的幅度會比希臘更劇烈。8月3日,也即在關閉長達五周之後,終於恢複交易的希臘股市便迎來暴跌——希臘雅典證券交易所(ASE)股指開盤即跌23%,銀行業板塊開盤暴跌30%。暴跌的銀行板塊中包括了希臘四大行——希臘第一大行希臘國家銀行、希臘第二大行Eurobank、阿爾法銀行和雷埃夫斯銀行開盤不久便重挫30%。
ASE此前規定,股票漲跌幅限制仍維持在30%。若不是這一規定,跌幅可能進一步擴大。銀行股在這一綜合指數中占據20%。
直至8月6日,掉頭向上並大幅沖高的銀行板塊也帶動了ASE股指上漲。截至收盤,ASE股指報663.63,上漲3.17%;希臘國家銀行漲幅高達25.71%,Eurobank Ergasias漲幅也高達17.31%,阿爾法銀行和雷埃夫斯銀行分別上漲7.14%和6.52%。
(圖說:希臘國家銀行連跌數日後反彈)
(圖說:Eurobank Ergasias銀行連跌數日後反彈)
也有觀點指出,希臘國家銀行的股價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曾飆升至640美元,當前只剩0.58美元的股價僅約為峰值的0.09%。這種價差究竟是抄底銀行股的信號,還是風險警示?
從希臘銀行的基本面分析,經歷了此前瘋狂的資本外流和銀行擠兌,希臘銀行當前急需“輸血”。換言之,希臘銀行需要歐洲央行持續提供緊急流動性援助(ELA),以及未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第三輪債務援助以維持運作。
為了阻止資本外逃,希臘於6月29日正式宣布資本管制,盡管此後銀行在7月20日重新開張,但資本管制仍然“完好無損”,此外規定每日取款上限為60歐元。
7月17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宣布將希臘緊急貸款上調9億歐元,而此前歐洲央行對希臘銀行一直維持890億歐元的ELA規模上限不變。
不過,希臘銀行至今為止也未見佳音。希臘議會通過了獲取國際援金所需的改革方案,並可能實行規模達250億歐元的銀行業債務重組計劃,這都可能重創股東和某些債券持有人的利益。
更令人擔憂的是,盡管“希臘退歐”這顆定時炸彈暫時拆除,但IMF近期也表示,除非希臘與其他歐盟國家政府達成協議償還債務,否則不會參加新一輪救助希臘債務危機的行動。“歐盟和希臘政府都必須作出艱難決定:歐盟必須給希臘提供債務減免,而希臘必須執行經濟改革。”
一直以來,德國官員也表示,除非IMF同意,否則德國聯邦眾議院不可能同意對希臘提供新一輪860億歐元的紓困金。
除了希臘本國因素以外,從國際過往經驗來看,銀行股往往在風險上升或危機爆發後受災最為嚴重,而消費類等股票則表現較為穩定。金融危機的巔峰期,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於2008年3月被收購,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於2008年9月宣布申請破產,而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則決定以50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銀行。除美國以外,蘇格蘭皇家銀行2008年虧損高達240億英鎊,創下英國企業最大虧損歷史,當時不少重倉上述銀行的基金可謂損失慘重。
然而,銀行股也長期因估值低而被視為價值投資和逆向投資的極佳標的,這一觀點在此前上證綜指站上5000點後被廣泛熱議,不少投資者認為銀行股或是泡沫堆積、股價飆升時的低成本投資選項。不過,對於經濟局勢仍不穩定、不少德國官員仍認為應退出歐元區的希臘而言,其銀行股的價值可能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