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海外“買買買”的複星集團,開始通過資產重組組建新的業務集團,發力休閑度假旅遊產業。
“我們從今年開始醞釀籌建旅遊文化集團,目前已經完成了註冊,預計下個月完成架構重組。”11月29日,複星集團全球合夥人、副總裁錢建農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將目前複星集團旗下相關旅遊文化業務分拆重組進新成立的旅遊文化集團,意味著複星要發力這一成長性非常好的新領域,聚焦休閑度假,借助全球化和全產業鏈運作,把旅遊文化集團打造成為全球休閑旅遊行業的整合者和領導者。
計劃引資上市
錢建農所說的“成長性非常好的新領域”,主要基於全球旅遊業爆發式成長,尤其是休閑度假增速更快。
在此之前,複星尋找海外投資標的,就已經比較關註這一領域,目前對旅遊生態圈的全球化布局其實已經初具規模。
比如在產品內容端,複星已經控股了全球最大的一價全包休閑度假連鎖集團“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並在亞布力、桂林、珠海,三亞陸續開辟了多個度假村。就在幾天前,位於吉林附近的北大壺地中海俱樂部也對外運營。
同時,複星海將全球第3家奢華度假目的地——亞特蘭蒂斯落戶海南三亞,總投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明年10月開業,其他旅遊目的地項目也將在全國最熱門的旅遊景區景點和城市周邊陸續落地。
在客戶端,複星投資了歐洲擁有175年歷史的休閑旅遊集團Thomas Cook,擁有3,000多家旅遊零售門店,200多家概念酒店,90多架飛機,雙方還在中國成立了合資旅行社托邁酷客,業務涉及出境遊、入境遊及國內遊。
“這些業務都將被納入新成立的旅遊文化集團,此外,我們新成立的酒店及景區投資管理公司,計劃成立的演藝演出公司、城市Mini Club、在線旅遊平臺等也都會進入旅遊文化集團,並且會繼續在旅遊各領域尋找全球優質的投資標的,完善全產業鏈和全球化布局。”錢建農告訴記者。
錢建農透露,成立旅遊文化集團後,公司定位“產業運營+戰略投資”雙輪驅動的“立足中國的全球領先休閑旅遊集團,並希望引進有協同效應的戰略投資者,並進一步推動上市。
後來者憑什麽
不過,目前的中國旅遊市場並不乏參與競爭者,對於複星發力旅遊產業的定位,錢建農希望聚焦“休閑度假旅遊”。
“目前的中國旅遊業主要以觀光旅遊為主,相關的投資和產品也都圍繞觀光旅遊,而休閑度假旅遊產品則比較缺失,我們希望改變這種結構性失衡,填補中國旅遊業的供給不足。”
地中海俱樂部全球總裁兼CEO Henri Giscard d’Estaing也告訴記者,中國消費者這些年來對旅遊需求的變化已經比較大,很多人從出去一次到很多目的地,轉變為更願意待在一個地方跟家人一起好好放松一下。這在其運營的地中海俱樂部方面就有所體現。比如北大壺的滑雪度假村,試運營第一周入住率就高於95%,客人大多是家庭。
同時,在休閑度假旅遊領域,複星也希望繼續其全球掌控資源,全產業鏈運作的模式,將全球最好的高端休閑度假企業和品牌整合並帶進中國,滿足中產家庭消費升級後的休閑度假需求。
“在產品端和客戶端,我們選擇的都是考慮未來的中高端產品,而不是介入目前已經競爭激烈的低端旅遊市場,”錢建農指出,“比如我們投的酒店,都是跟休閑度假相關的,基本上會選擇在中國沒有的一些業態,目前中國更多的還是商務型的酒店,而複星選擇的基本上都是跟中國未來從觀光旅遊到休閑度假業態轉變相關旅遊產品。”
據記者了解,此前更多關註投資尋找標的的複星集團,目前也開始重視內部資源的協同和整合。比如地中海俱樂部就與複星投資的太陽馬戲團進行了合作,而在度假村開發項目上,地中海俱樂部在日本的度假村就是複星旗下的子公司收購的,在歐洲和美洲也有通過複星旗下保險公司等投資,然後地中海俱樂部來租賃。
“如今旅遊產業的特點已經越來越全球化,全球化布局的好處就是客戶也全球化,由於旅遊有季節性,如果是全球化的布局,也可以消減旅遊局部季節性的影響。”錢建農告訴記者,“比如三亞的度假村夏天入住率很低,有的酒店可能不到20%,而在歐洲,夏天則是一個旅遊旺季,我們利用全球的銷售渠道,就可以讓歐洲的客人來三亞度假,事實上在投資Thomas Cook之後,複星就在協調如何通過Thomas Cook讓歐洲客人進入迪拜的亞特蘭蒂斯,這也是複星作為全球化的投資集團與其他企業不一樣的地方。”
12月13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科技創新企業生態服務平臺36氪宣布,獲得招商局創新投資基金領投、其他產業投資人跟投的億元量級戰略投資。
這也是36氪作為控股母公司的最後一輪融資。與此同時,36氪也亮出了自己的全部底牌,將分拆成媒體、氪空間、創投、金融四大業務及獨立子公司,分別引入新的投資人,分別上市。
36氪創始人兼CEO劉成城透露,分拆出來的四大業務中,媒體和氪空間已經實現持續盈利。“到明年12月底,媒體和氪空間肯定都夠創業板的IPO標準了,它們一年的凈利潤都已經達到創業板(3000萬元)的標準。”
“接下來我覺得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幾匹馬里面的一兩匹先送上資本市場,讓我們這個體系內能有一兩個資本平臺,後面我們能做更大的事情,這是我們接下來兩三年內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之一。”
劉成城透露,這一輪投資36氪的並不只是招商局創投一家,還有兩家國企旗下的投資機構,由於審批的問題,稍晚一些才會宣布。談到為什麽選擇國企的投資,他坦言能為36氪帶來更多的資源。
此次戰略投資完成後,招商局集團將與36氪進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其中,招商局集團旗下孵化器“厘米空間”有著龐大的物業資源,將與氪空間開展業務合作;招商局旗下的創投業務也能夠利用36氪的創投平臺,找到更多更好的項目;此外,在36氪發起成立的各種投資基金中,招商局可以通過有限合夥人(LP)的方式參與進來。更別說招商局旗下還有招商銀行、招商證券等金融機構,也能夠與36氪開展更多的合作項目。
劉成城也表示,此次招商局集團這樣的“國家隊”戰略入股,無論對於36氪自身的發展,還是對於更好地服務於創新生態,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資本運作“快手”藥明康德近日又曝出大動作,藥明康德私有化後分拆上市計劃再進一程。
2015年底,這家海外知名的醫藥研發平臺公司完成紐交所私有化退市,市值33億美元,從2015年8月初次宣布私有化至私有化完成,藥明康德僅花了四個月不到的時間。
如今僅過去一年, 2017年1月4日晚上,旗下子公司藥明生物正式公布赴港上市申請說明書。值得註意的是,此前曾有媒體報道,藥明生物赴港上市的估值將在15億美元左右,而在此次的申請書中,具體的募資金額尚未透露,但有業內相關人士猜測,此次上市的估值應該與15億美元的猜測價格相去甚遠。
這份申請書中透露,按照2015年收益計算,目前藥明生物在中國的生物制劑研發市場排名首位,市場份額高達36.4%,而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公司,成立至今尚不足6年,便已成長為國內生物藥研發及生產的“獨角獸”:其服務夥伴首次公布,其中包括阿斯利康、強生、哈爾濱譽衡、浙江醫藥、正大天晴等國內外頗具實力的制藥公司,合作夥伴覆蓋全球20強藥企中的11家。
藥明生物赴港上市計劃的正式公布,也再次印證了此前李革對於藥明康德退市規劃的“野心”:自2000年創立至今,藥明康德已經從單一的化學合成公司發展成一個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研發服務的公司,業務覆蓋生物分析、藥物代謝和藥代動力學、藥理學以及基因組服務等,服務內容也從臨床前拓展到臨床CRO和臨床試驗管理SMO,以及生產。藥明生物正是生物藥研發和生產外包服務的供應者。
“在2015年3月,我們在季度財報中準備了一頁內容,上面列舉了我們將持續發展的重點平臺板塊,以及將開始投資的新興機會。季度財報後,我們的股票非但沒有上漲,反而下跌了20%。我對這個結果感到非常失望。我們想要保持創新,卻不能得到正向的激勵。因此我覺得是時候回歸私有化了。回歸私有化能夠幫助我們更加大膽地投資平臺建設,更加靈活地把握新興機會。”此前藥明康德董事長李革在接受媒體有關私有化回歸問題的采訪中透露,而在此次公布的申請書中可以看到,李革夫婦位列藥明生物大股東行列。
從此次公布的2015年營收可以看到,雖然傳統的實驗室服務特別是化學藥研發服務仍舊是該公司最主要的業務和收入來源,但包括生產在內的其他服務的份額正在不斷上升。
在藥明康德已有的公開數據中,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2年,其生物藥研發及生產服務占藥明康德總營收的比例為1.43%; 2013年為4.38%;2014年這一數字增長為7.99%,達到3.3億元人民幣;而此次申請書中公布,雖未公布其占總營收的比例,但其2015年的凈收益高達5.5億元人民幣,凈利增長達到66%。
此前,一位接近藥明康德高層的知情人士曾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退市後藥明康德將會實行分拆上市的計劃,其中,承載了CRO業務的合全藥業已於2015年4月登陸新三板,此次藥明生物赴港上市坐實後後,最大的懸念將會在藥明康德主體的上市形式及規模。
業內人士預計,其主體的上市形式極有可能是以借殼的形式登陸A股,該兩項上市任務完成後,藥明康德總估值或將超越目前A股市值第一的恒瑞醫藥(600276.SH),目前恒瑞的市值接近千億。
據路透社報道,有知情人士稱,東芝董事會將於本周五召開會議,批準將其芯片業務設為獨立公司的計劃,並希望通過出售20%的股份,募集超過2000億日元(約合18億美元)。東芝此舉旨在彌補美國核電業務所導致的數十億美元的資產減記。
該知情人士稱,東芝CEO綱川智(Satoshi Tsunakawa)今日早些時候會見了公司主要債權人,通報了該分拆計劃。
該知情人士還稱,東芝估計其芯片業務的估值在1萬億日元至1.5萬億日元(約合88億美元至132億美元)之間。除了出售芯片業務20%的股份外,東芝還將考慮出售其他資產。
中國恒大1月25日早間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集團已收到聯交所對建議分拆的原則上批準,正與深深房商討確定建議重組的最終條款及協議。在建議重組完成後,恒大地產將繼續為集團的附屬公司;此外,集團還將持有發展潛力良好的旅遊相關發展、金融及互聯網相關業務。
公告稱,根據上市規則第15項應用指引的規定,建議重組構成分拆上市,需要向聯交所取得分拆上市方案的同意。而1月24日,該集團已收到聯交所對建議分拆的原則上批準。
公告顯示,此次戰略投資引入完成後,凱隆置業持有恒大地產的股權比例降低至86.84%。而恒大地產借殼深深房A一旦成功,此次恒大地產的戰略投資者有望成為重組後“深深房A”的股東。
據悉,先前公告顯示參與認購的8家機構中,中信聚恒、廣田投資、華建分別認購50億元,各占2.19%;中融鼎興、山東高速集團、睿燦投資、深圳美投、廣東唯美分別認購30億元,各占1.32%。值得註意的是,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現身名單,恒大未來三年業績回報承諾頗高,戰略投資者有望長期受益。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從接近交通銀行(601328.SH,03328.HK)消息人士處獲悉,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交銀國際”)已於2017年1月16日透過聯席保薦人向香港聯交所呈交上市申請。2月20日,交通銀行(03328.HK)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中國證監會《關於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境外上市有關事宜的函》,確認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對建議分拆上市無異議。
此次分拆上市後,交通銀行仍將保持對交銀國際的控股權。
交銀國際是交通銀行的國際投資銀行和證券旗艦,為香港地區內規模最大、服務最廣泛的中資投資銀行與證券買賣機構之一,同時也是香港證監會批準的第一批主板上市保薦人,並擁有香港證監會收購兼並的財務顧問牌照,其向客戶提供的綜合證券及金融服務主要包括向廣大的海內外客戶群提供包括保薦上市、收購合並、財務顧問、承銷及配售、股本或債務融資、直接投資、股票銷售和交易、期貨買賣等。
如此次交銀國際香港主板上市成功,將成為第9家登陸港股的香港中資券商。
交銀國際2015年收益為11.41億港元(下同),凈利潤3.51億。2016年前三季度,受香港市況低迷影響,交銀國際收益為6.79億,同比下滑22.3%,凈利潤為1.99億,同比下滑23.6%。
據悉,交銀國際前身為交通證券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批準,獲香港證監會發牌,於1999年9月在香港正式開業。
此外,交銀國際擬分拆上市,也是交通銀行國際化戰略的又一步落子。交通銀行相關高層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交行國際化戰略,就是要加快國際業務發展,加強海外機構網絡建設,提升經營管理國際化水平,增強國際影響力。
一起來看今天的早報吧
頭條:東哥很強
1. 京東2016年營收2602億元 年度同比扭虧
京東昨日發布了2016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第四季度,京東凈營收為803億元人民幣(約116億美元),同比增長47%。凈虧損人民幣17億元(約合2億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人民幣76億元。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人民幣5.461億元(約合787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人民幣6.617億元。
@xpsome:進入利潤收割期嘍。
@默漾Y:快遞漲價,還有限重,優惠券少了,就盈利了,下面就停不下來了。
@MengRand:只要能保證正品行貨物流神速,貴一點很多人也能接受
2. 京東集團重組京東金融業務 出讓全部控股權
京東集團昨日簽署關於重組京東金融(負責運營京東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最終協議。依照該協議,京東集團將出讓其持有的所有京東金融股份,相當於京東金融68.6%的股份。京東集團將不再擁有京東金融的法律所有權或有效控制權,京東集團將獲得大約143億元人民幣現金以及在京東金融未來實現累積稅前盈利後,獲得其稅前利潤的40%。此外,如果中國相關監管法規許可,京東集團有權將其在京東金融的權利轉換為京東金融40%的股權。預計該交易將在2017年中旬完成。
@SmartIC:缺少像阿里的真實購買力信用數據是硬傷。
@董江宏:時間成就了這些互聯網企業,時間越久越能賣出好價錢
3. 京東智慧供應鏈發布,將用人工智能實現商品自動補貨和定價推薦
隨著財報一起,京東Y事業部首次對外發布了“Y-SMART SC”京東智慧供應鏈戰略,圍繞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流程再造和技術驅動四個源動力,形成覆蓋“商品、價格、計劃、庫存、協同”五大領域的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到2017年底,預計自動化商品補貨在核心品類中將覆蓋80%以上的采購場景;日常的非促銷價格調整80%以上可以由系統自動處理;同時,將有百家企業接入開放的京東智慧供應鏈系統。
@liugang8523:電商4.0
國內新聞
4、滴滴宣布獲得網約車牌照
繼神州、首汽之後 ,滴滴出行昨日宣布,經過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等多部門審查,滴滴平臺已獲得天津市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車汽車經營許可證》,這一獲批意味著繼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等B2C模式之後,以滴滴為首C2C模式也得到政府認可。
@風中不倒的百合:打車越來越貴,越來越難打
5、萬達“牽手”中國銀聯
3月2日消息,中國銀聯與萬達集團近日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啟動儀式,聯銀創投投資萬達網科。雙方將共享各類場景資源,在萬達擁有優勢資源的眾多商業中心、百貨商場、超市、院線、酒店、主題樂園、醫院等服務領域,通過合力建設持卡人會員服務體系、加載“雲閃付”等各類創新應用。
@蹭飯帝:先定個小目標 比如說先虧他1000億
6、PPTV接手中超新媒體轉播權,今日頭條拿下短視頻版權資源
曾經以高價拿下近百項賽事版權的樂視體育,自去年 11 月起就交不起中超版權費了。新賽季蘇寧旗下的 PPTV 聚力體育將取代樂視體育,成為中超新媒體獨家合作夥伴;而這個賽季,中超還將首次把短視頻版權資源出讓,由另一家官方合作夥伴今日頭條攬得,簽約期為四年,從2017持續到2020賽季。
@鵬貝鑠鑫:PPTV這下牛了。一舉拿下中超和亞冠版權,加上5年的西甲版權和未來還有3年的英超版權。
@番茄蛋羹:樂天,樂視,今年樂字頭不太順啊
7、全國政協委員建言網絡訂餐亂象:建信用評價體系,監控後廚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蔡建國擬遞交一份題為《關於對網絡訂餐平臺監管的建議》的提案,建議網絡訂餐平臺提高餐飲商戶的入戶門檻,並建立入戶餐飲單位信用評價體系,同時積極配合工商、民政、食藥監局等多部門聯動審核。提案還建議網絡訂餐平臺上設置“舉報商家”模塊,借助消費者力量,對網絡訂餐平臺實施監督。
@內港中的魚:關鍵還是監管要跟得上才有用,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不能馬虎。
@麥安利也兜在一起:做非實體店可以不用交稅、房租,
8、李彥宏攜章回體商戰小說入駐 百度教育要探索“AI+出版”
百度閱讀昨日圍繞“AI+出版”舉行內容生態高峰論壇,分管百度教育的百度總裁張亞勤做了開場分享,他認為人工智能將成為傳統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而出版行業的探索深具代表性。2016年以來,百度上下已經將人工智能作為了核心中的核心,希望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更多的場景中。
@For_chengzhi:以後是ai寫小說了
9、2016農村網絡零售額8945.4億元:約占全國網絡零售額17.4%
據央視網消息,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8945.4億元,約占全國網絡零售額的17.4%,其中實物型網絡零售額5792.4億元,服務型網絡零售額3153億元。全年農村網絡零售額季度環比增速均高於城市。
@泡泡老k:馬雲改變了很多家庭的命運。
國外新聞
10、土耳其電信與華為簽署5G網絡合作協議
據彭博報道,土耳其電信與華為簽署5G網絡合作協議。土耳其電信在電郵發送的聲明中表示,該協議涵蓋新一代雲網絡架構、天線技術、物聯網、公共安全。據悉,該交易還將幫助土耳其電信從現有的4.5G移動服務轉型至5G。華為正加大步伐拓展國際市場,今年一月,俄羅斯VimpelCom也已和中國華為公司簽署了聯合研究和測試基於5G網絡技術的協議。
11、Snap IPO發行價定為17美元,估值達240億美元
Snap昨晚將在紐交所上市,公司確定IPO發行價為17美元,共發行2億股,總計融資34億美元,股票交易代碼SNAP。按發行價計算,Snap估值將達到240億美元,成為繼阿里巴巴和Facebook之後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IPO。
3月22日,騰訊發布2016年全年業績,全年收入達到上千億規模,利潤達到百億元人民幣,其中遊戲業務帶來的營收增長強勁。
根據財報數據,騰訊全年營收1519.38億元,凈利潤414.47億元,同比均達到40%以上增長。收入增長主要來源於智能手機遊戲、社交及效果廣告、數字內容銷售和新興業務推動的影響。
其中,騰訊遊戲對整體營收貢獻較大。目前手遊市場形成騰訊、網易兩分天下格局,兩家手遊占比達到70%。得益於對戰遊戲以及角色扮演遊戲受到市場肯定,遊戲業務第四季度收入增長超過50%。
除此之外,年報中也揭示騰訊整體業務正在面臨轉型,遊戲以及內容不再是唯一增長點。站在雲風口,騰訊對於雲業務的發力讓其成為主營業務的另一增長極。
閱文將分拆上市
在年報分析師會議上,騰訊副總裁劉熾平確認將閱文集團分拆上市,上市地點擬定香港。
2013年騰訊文學獨立運營之後,成為騰訊“泛娛樂”戰略的重要陣地。在內容、用戶、營收等方面實現了快速突破, 通過開放式地與各類合作夥伴展開積極合作,實現了《擇天記》、《余罪》等作品在圖書出版、遊戲、動漫等全版權領域的IP開發。
之後,盛大文學與騰訊文學整合旗下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 榕樹下、QQ閱讀、華文天下等網文品牌成立了閱文集團,對網文IP進行統一管理和運營。
目前,閱文的日付費讀者人數接近250萬。隨著騰訊完成影視、文學、動漫遊戲三大內容行業的大布局,閱文集團的原生內容與騰訊的影視投資、動漫遊戲開發等形成聯動。
“作為中國最大的閱讀平臺,閱文不只是一個連接讀者和作者的平臺,多年來閱文積累了很多小說的版權,對整個影視及娛樂產業來說也有很大價值,希望這一次的分拆讓它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有更長遠的發展。”劉熾平說道。
遊戲註入強大現金流
騰訊在遊戲上的發力成為帶動整體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
根據騰訊財報顯示,2016年全年四季度網遊收入分別為170.85億元、171.24億元、181.66億元與184.69億元。 全年網絡遊戲收入為708.44億元,占總收入的47%。
據統計,截止2016年5月,騰訊發布12款遊戲,數量超2015全年發布遊戲半數,平均每月發布超過2款遊戲。
在這其中,手遊數量以及對於營收的拉動占據絕對地位。2016年第四季智能手機的收入就達到了人民幣 107 億元,同比增長 51%。
2016年,騰訊在遊戲方面投入頻繁,除了斥巨資收購Supercell並將《部落沖突》等遊戲納入麾下,其自主開發手遊《王者榮耀》日活躍用戶超過了5000萬,與發行的《英雄聯盟》構成遊戲業務兩大支柱。
“《英雄聯盟》是為了滿足鐵桿玩家的需要, 《王者榮耀》面向的其實是休閑玩家。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王者榮耀》是在《英雄聯盟》繼續增長的基礎上發展的,所以,在一些情況下,玩家會在玩了《王者榮耀》一段時間後,再次回到《英雄聯盟》遊戲中。但是,根據我們目前看到的情況,這兩款遊戲並沒有出現互相蠶食的問題。”騰訊副總裁劉熾平在分析師會議中表示。
站在雲風口
根據年報顯示,騰訊2016年經營利潤率為37%,因收入結構變化較上年下降兩個百分點。
其中對於雲業務的投入成為2016年業績重點。從馬化騰站臺去年“雲+峰會”可以看出,雲業務將成為騰訊未來業務發力重點。目前支付以及雲業務成本為5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到242%。 騰訊在雲業務上也將投入更多成本。近日,騰訊以0.01元中標廈門政務外網雲服務項目。
作為BAT中較晚入局者,在雲業務的表現上,騰訊一直處於較弱勢地位。而依托於遊戲強勁表現,騰訊雲業務也逐漸找到切入點。
在2015年財報中,對於雲業務鮮少提及,而在今年的業績披露中,騰訊對於雲業務在遊戲市場中的表現用了“領跑”一詞。
支付相關服務以及雲服務帶來為63.85 億元,同比增長289%,受益於企業客戶數量及現有客戶使用量的大幅增長,2016年騰訊的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兩倍。
通過與遊戲業務整合,騰訊雲業務完成出海布局。目前,王者榮耀臺灣版《傳說對決》、《奇跡暖暖》等多款國內遊戲出海。而Supercell旗下手遊IP《部落沖突》也是利用騰訊雲進行全球應用加速服務。
“騰訊目前擁有大量內部開發的技術,我們可以包與外界分享。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整合越來越多關於大數據、安全、小程序、支付平臺的技術。”劉熾平表示。
記者從光大集團獲悉,光大國際旗下綠色環保業務成功實現分拆上市,5月8日,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有限公司(1257.HK)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買賣。
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光大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蔡允革表示,這也是光大國際繼分拆旗下水務業務並在新加坡主板上市後,第二家通過業務分拆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旗下企業。
蔡允革指出,作為光大集團實業投資的旗艦企業,光大國際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環境科技、環保能源、環保水務、綠色環保、裝備制造及國際業務六大業務板塊於一身、主營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的環保業企業。
光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光大綠色環保也是光大集團的第8家上市公司、第10只掛牌股票。據了解,光大綠色環保為中國專業環保服務提供商,專註於生物質、危廢處置及光伏發電及風電業務三大業務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