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4ONDE4XzM5OTA4OA.html
調味品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熱情持續發酵。證監會2月1日首次公佈了截至1月31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的基本情況,海天、珠江橋兩大廣東調味品企業赫然出現在名單上,兩者均已在落實反饋意見進程中。而就在一個月前,加加食品成功登陸A股,成為醬油第一股。
謀劃數年一朝發力
證 監會公佈的信息顯示,海天選擇在上交所上市,珠江橋則選擇深交所。「早在2003年海天就有在證券報做廣告,這已是海天為上市鋪路的強烈信號,」廣州名道 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資深調味品業營銷專家陳小龍告訴南都記者,作為全球產能最大的調味品企業,海天去年銷售額近70億。而外界能瞭解的海天上市進程 的是去年3月其官方網站發佈了「首次申請上市環保核查信息公開告示」,公告顯示海天擬申請A股上市,成功上市後募集資金投向「海天高明150萬噸醬油調味 品擴建項目」。
行業出口量最大的珠江橋也從數年前謀劃上市。其所屬的廣東省最大的外貿集團企業廣新外貿將珠江橋作為力推上市對象。
2008年珠江橋改制設立廣東珠江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鋪路。為避免廣新集團旗下主營業務同樣是調味品的星湖科技與珠江橋同業競爭,2010年7月,星湖科技與珠江橋全體股東簽訂「珠江橋增資擴股協議」及《商標轉讓協議》,停止醬油、復合調味料的生產。
調味品正借助資本市場升級
海 天、珠江橋對資本市場的渴望並非個案,這種慾望背後有著深厚的行業競爭因素。「一方面調味品企業上市進程在加快,去年佳隆、梅花味精、加加食品先後上市, 另一方面中糧等巨頭介入加劇了行業競爭。一些大廠家甚至用低於市場價的促銷手段擠壓區域品牌,規模在5000萬至1億的廠家日子都不好過,」陳小龍認 為,2012年行業將迎來真正的洗牌。
在此背景下,借資本市場的力量升級已勢在必行。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表示,越來越多的大型調味品企業通過引入資本、股權融資、上市等多種方式募集發展資金,如已經上市的恆順、佳隆和正在籌備上市的眾多品牌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資本結構的升級。
「上市是調味品行業鐵定的發展趨勢,」陳小龍認為,要上市企業投入幾百萬甚至過千萬費用,所以很多企業雖然也渴望但並非都具備上市條件。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0ONDE4XzM5OTE0OA.html
前天,證監會打破20年陳規,一次性預披露480家IPO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這迅速引起軒然大波,成為昨天A股市場最惹人關注的話題之一,包括2012年IPO預計融資規模、萬達旗下兩板塊欲上市、「活熊取膽」的公司歸真堂等引起投資者熱議。
■融資
融資規模
或不低於往年
自去年以來,市場上有關2012年IPO如何演繹的討論就不絕於耳,但證監會此番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全年的發行計劃提前披露,在湮滅了上述停發建議的同時,亦將2012年IPO融資規模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拋上檯面。
回 顧2011年,數據顯示,滬深股市共完成IPO282宗,融資總額約為2861億元,同比2009年分別下降約20%和40%。其中,上海A股IPO共計 39宗,同比增長39%,融資金額1051億元,同比下降44%;而深圳中小企業板IPO共計115宗,融資金額1019億元,相比2010年有較大降 幅。深圳創業板得益於上半年強勁的增長勢頭,全年新上市企業達到128家,同比增長9%,融資金額791億元,同比增18%。展望2012年,業內人士觀 點不一,但多傾向於發行規模並不會縮小。
長城證券首席投資顧問張九輝指出,此次證監會如此操作,除了在新股審核的公開透明化運作上給市場一個交代外,也會改變以往投資者普遍懼怕新股發行的市場怪態。儘管此次披露的企業並非全部能夠走到上會,但從目前披露情況來看,至少在發行企業數量上不會少於往年。
銀 騰前瞻財訊分析師孫旭東則認為,根據此前媒體報導援引滬深兩市規劃時指出,滬深兩市都將在「十二五」期間有序擴容。預計到「十二五」期末,上交所將新增上 市公司300家左右,深交所中小板和創業板分別新增640家和810家以上。兩市合計增加上市公司約1760家,平均每年新增上市公司超過350家。而 2011年僅完成了282家企業IPO,因此,預計2012年的IPO不會減速,規模上應該較2011年有所放大。
■焦點
萬達地產和院線齊發
此 次公佈的擬IPO的企業名單中,萬達集團來勢洶洶,旗下五大業務板塊中的商業地產與電影院線已經分別提交了上市計劃,並已列入證監會2012年的IPO規 劃之中。其中,萬達商業地產鎖定上交所,由銀河證券承銷,目前處於「初審中」;萬達電影院線鎖定深交所主板市場,由中銀國際證券承銷,目前處於「落實反饋 意見中」。
據瞭解,萬達集團已形成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文化產業、連鎖百貨、旅遊度假五大產業並駕齊驅的格局,其中商業地產目前仍是第一主業,萬達商業地產也是國內最大的民營商業地產公司。據萬達集團官方年度報告,萬達商業地產2011年收入953億元,位列全國第二。
證 監會早於2010年就受理了萬達商業地產的上市申請,卻始終受困於目前國內地產宏觀調控政策而無實質進展。因此,在國內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未見放鬆的背景 下,針對本次地產、院線雙箭齊發,業內人士認為,恰逢文化產業政策支持的影視院線或將先於商業地產,成為萬達發力A股的第一支令箭。
公開 資料顯示,萬達電影院線成立於2004年,最初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與華納兄弟共同出資打造的華納萬達國際影院,後由於經營不善,華納兄弟撤資,由萬達 獨自接盤。幸運的是,國內電影產業隨後便出現了爆髮式的增長,萬達院線也藉機擴張,成為國內一線的院線公司。事實上,早在去年「兩會」期間,王健林就已公 開表示,萬達院線的淨利率已超過主業,達到17%。
萬達集團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萬達院線在2011年新開業影城15家,但未完成開業影 城的年度指標;累計屏幕總數達730塊,規模亞洲第一;收入22.2億元,完成計劃的100.4%,同比增長39.4%,佔有全國14.3%的市場份額。 2012年,萬達集團計劃新開業影城30家,新增屏幕280塊,使院線屏幕總數突破千塊,進入世界前十;年收入28億元,佔全國市場份額有所增加。鑑於 此,業內人士指出,萬達電影院線或將成為A股市場首家院線上市公司,其對院線行業的影響不亞於華誼兄弟上市對影視內容製作行業的帶動。
■焦點
「活熊取膽」歸真堂
榜上有名
早 在去年,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歸真堂」)剛剛傳出上市消息之時,就因其「活熊取膽」的生產方式遭到了亞洲動物基金等動物保護組織的質疑。此 後,歸真堂上市之說暫告一段落。但在證監會本次公佈的創業板IPO申報名單中,歸真堂赫然在列,由萬聯證券保薦,目前處於「落實反饋意見中」,並再次引起 網友熱議。
對此,中國動物保護記者沙龍龍發起人張丹表示「十分震驚」,稱將迅速與相關動物保護組織的志願者就此作出回應,「我們將利用一切可能的行動,堅決抵制歸真堂登陸資本市場。」
■焦點
天價狗不理排隊上市惹爭議
前 天,證監會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報企業情況,天津狗不理集團出現在了此次排隊IPO上市的「隊伍」中。這一消息引爆了更多消費者對 狗不理價格以及口味等方面的嚴重質疑。不過,狗不理集團方面有關人士則表示,公司有的包子產品價格雖高,但貴有貴的道理。
8個包子賣百元堪稱包子中的「LV」
>>網友指責
「在 天津吃狗不理包子,8個小包子要100元,味道與街邊相仿,而且環境也相當一般」,有網友近日發表微博稱,天津狗不理包子「已經不是人能吃得起的了」。記 者注意到,網友發佈的圖片中顯示:傳統精品小籠豬肉包 96元/8只;傳統精品小籠三鮮包 104元/8只;精品小籠對蝦青韭包128元/8只……
隨著該條微博的瘋狂轉載,「天津狗不理天價包子」成微博網友熱點話題。不少網友稱,這包子頂得上奢侈品了,狗不理不如去賣LV吧。
就網友公佈的價格,記者昨天向狗不理集團方面求證,未獲正面回應。記者向位於東直門的狗不理大酒店方面瞭解的情況顯示,該店銷售的精緻包子價格能達到18元/只,若點8只,價格高達144元。
錯位經營也有低價產品
>>公司回應
「狗不理現在是錯位經營,有定位不同的店,價格也因此不同」,狗不理集團企劃部有關工作人員魏先生昨天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
據其介紹,狗不理前些年改制,旗下有商務型酒店、有大眾旅遊型餐廳,也有快餐店,像快餐店價格就便宜些,傳統的豬肉包子一籠8個,價格為46元。同時市場上還有速凍包子銷售,一袋包子只需十幾元錢。
對於天價包子,魏先生表示這主要是商務型酒店銷售,但是這種包子在原料選擇上等方面都非常苛刻。
「麵 粉是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進口的,用肉是北京大紅門的專供肉,只選用脊部肉和後腿肉」,魏先生表示,原材料的精選保證了工藝和口味的獨特性、安全性,再加上 狗不理150多年的品牌價值,還有狗不理的高端包子用的是特質的小籠,一籠只有一隻包子,這個竹籠是專利,蒸出來的包子具有特殊的竹香味,「這個包子口味 是需要去『品』的,狗不理的包子是有文化內涵的」,魏先生還表示,狗不理剛剛連續第六次被邀請到達沃斯論壇上蒸制包子,這也說明很多國外的精英們也是非常 喜歡狗不理。
「為了弘揚老字號,解決發展資金問題,此次我們申報IPO,就是為了讓中餐盡快走向世界」,不過,魏先生也表示,顧客提出的意見,公司也會虛心接受。
>>專家說法
對狗不理運營模式不看好
營銷專家李光斗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其一些產品價格高端,「我覺得無可厚非,康師傅也曾賣過100多元的天價牛肉麵,廣州一些早茶也早就有天價包子等,我認為這個事件對狗不理包子申請上市沒什麼影響」。
「但 是,我對狗不理的運營模式並不看好」。李光斗表示,從包子這個產品本身來說,是最能夠做到標準化生產的,但是狗不理品牌擴張不佳。他認為,這一點狗不理應 該像美國「包子」學習,肯德基、麥當勞的漢堡包無非也是「包子」,但由於人家的標準化,在世界各地開花。「狗不理只有解決了標準問題,使得消費者在全中國 任何地方吃到的包子都一樣,才能真正解決其發展的重要難題。」
據瞭解,目前狗不理在全國有30多家直營店,其中北京有兩家,包括東直門附近定位高端的9號大酒樓以及位於前門定位旅遊市場的狗不理店。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1ONDE4XzM5OTE1OQ.html
2月1日證監會首次公開了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報企業情況,在295家擬IPO企業名單中,天津狗不理集團赫然在列。此消息一經公開,立即招來網友的一通「板磚」和質疑。
此 前,由於監管當局紛紛提高了餐飲企業的IPO門檻,眾多餐飲企業被擋在A、H股市場之外。今年初證監會更是將「明星企業」俏江南劃為終止審查企業。而對於 此次狗不理IPO通過審查,業內人士認為或是因其打出中華老字號的招牌。但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百年金牌老字號也未必能適應新時代變化。
投行人士表示,餐飲企業上市都存在一個難題,就是「收入、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二是不能規範地「納稅以及給員工上保險」。因此,若想成功上市,先要闖過財務數據計量這一關。另外,其主營業務不突出,成長性及核心技術缺乏都可能成為其IPO過程中的「傷疤」。
行業「通病」或為上市添堵
回顧近幾年國內餐飲企業的上市歷程可以看到, A股主營為餐飲的上市公司只有兩家,07年上市的全聚德(002186)和09年上市的湘鄂情(002306)。此後,再無餐飲企業上市獲批。
業界普遍認為,原因在於監管部門對行業特殊性的考慮,一是餐飲業「收入、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二是不能規範地「納稅以及給員工上保險」。這也是去年監管部門對俏江南遲遲不落批文的重要因素。
按業內的說法,證監會早在去年就將擬上市餐飲企業的年利潤標準由3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並對上市餐飲企業增長率、淨資產、盈利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俏江南的IPO申請終止審查,小南國掛牌前夜放棄上市,北京金漢斯也遭叫停。
據港交所上個月發出的指引,對擬在港上市的餐飲企業披露的7大要求包括:「供貨商、食材來源及其價格」、「同店銷售額及桌/座流轉率」、「現金管理」等。因此,狗不理若想成功上市,先要闖過財務數據計量這一關。
主業不突出 成長性遭質疑
「狗不理」包子是全國聞名的傳統風味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現是一家以餐飲業為主營,兼具速凍食品、特色定型包裝食品開發、銷售為輔業,擁有70餘家特許連鎖企業的集團公司。
「狗不理」集團網站信息顯示,目前「狗不理」集團旗下擁有以高檔酒樓為主業,經營領域涉及中式簡餐、物流配送、速凍食品等多種業態。2000年還併購了東方飯店,改建成狗不理大酒店。
曾有人發出質疑,上市後的「狗不理」到底是以大眾包子為主業發展,還是要將股民的錢投資到酒店等其他主業上?目前看來,其業務紛繁、各業務收入佔比也尚未明晰,給其上市之路再添變數。
另外,狗不理包子作為「主打產品」,因屬於麵食且地域性很強,而且顧客普遍反映包子除了材料昂貴,味道並無特別之處。由此看來,其成長性與核心技術問題都略顯匱乏。據此,業內人士認為其最終上市的可能性很小。
網友質疑:
經披露「狗不理」排隊IPO上市的消息後,就引來網友的一邊倒質疑,有的網友還從餐具不環保、服務管理差、價格貴等方面列舉了五大失望理由。有網友調侃,這包子可以入選奢侈品了。
@甜餑餑:狗不理已經忘記了自己賣的終究是包子,一家對自己產品定位都不夠理性的企業要上市,我很好奇進行投資的會是哪些人。
@狂馬:俺覺得做食品的公司真不應該上市,好像他們融資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出特別貴的食品…譬如天價的酒、榨菜和包子。
蠍子婆嘛:把普通小吃做到這種精細程度,估計剩的只是品牌附加值了,根本沒味道可言。
CecilTang:台灣人可以搞個鼎泰豐,大陸為什麼不能有狗不理。又沒人讓你天天吃,上市圈錢有錯,但錯不在價格上。
周 文同學: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天津人,我對狗不理已經無語多年,曾經的大眾食品已經不再大眾,今年過年特地為了老婆去了總店,8個包子130元大洋,大小跟 外面5角一個沒區別,味道也就那麼回事,諾大一個店子只有幾個外地人,想問這個天津一絕還是給天津人吃的嗎?還是懷念小時候按斤稱,大家排隊的美味…可惜 啊。
小熊零零七:「一位負責人表示定價96元/8只的「傳統精品小籠豬肉包」只是其中一款產品,由於採用了澳大利亞進口的小麥,」那麼我就想問了,你一個天津狗不理包子你不用天津的糧食你跑澳大利亞去幹嗎?難道第一個狗不理包子的面是澳大利亞買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1/wMMDcyXzQwMDkwMg.html
2007年8月21日,深圳市創東方投資有限公司成立,10月26日,深圳市創東方投資有限公司第一期基金「深圳市創東方成長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正式成立。
「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四個人,包括我本人,張輝賢、杜薇。」創東方總裁肖水龍接受採訪時稱。
讓 肖出乎意料之外的是,4年間,創東方已經完成了10個IPO項目,已經管理了共9支基金,管理資金超過25億元人民幣,投資了50餘個企業。這些業績讓業 內不得不刮目相看,但同時,對這支年輕的基金而言,考驗也同時存在,在如林的PE市場,如何持續保持業績,如何夯實其競爭力。
這也是創東方掌門人肖水龍一直思考的問題。
最早的創東方創始人團隊,綜合了同濟大學和深國投雙重背景。肖水龍本人在深國投負責投資業務數年時間,期間並頗有建樹,其他幾位創始團隊也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
如 果細細研究創東方的投資路徑和投資名錄,不難發現,早期創東方所投資的項目中,和其他投資機構合作聯合投資的案例較多。比如在其已上市項目中,維爾利是中 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國信弘盛投資領投,先河環保是緊隨紅塔創投之後,太陽鳥則是達晨創投投資四個月後創東方進入,金鳳凰也是和達晨創投一起投資的。
2011年12月27日,信中利集團和創東方聯合投資龍文教育,兩家投資機構以4.5億元入股,成為了本土教育培訓行業最大一筆PE投資案例,要知道,在此之前,龍文教育因其有良好的現金流一直受到很多PE機構們的追捧。
負責龍文教育項目的信中利合夥人張晶私下也透露,願意和創東方一起投資,是認為肖水龍為人謙遜忠厚,做事低調務實,而兩個基金之間,也能夠相互互補。
「四面十方」的投資邏輯
肖水龍將創東方投資考察項目的總結成了「四面十方」的標準,即第一面,首先要看準一個團隊;第二面,發掘兩個優勢,尋找優勢行業中的優勢企業;第三面,弄清三個模式,業務模式、盈利模式和營銷模式;第四面,關注四個指標:銷售收入、淨利潤、銷售淨利率、利潤增長率。
很多項目也凸顯出了創東方在項目判斷上的獨特眼光。對於市場上的火熱項目,肖水龍表現得比較謹慎,並不隨波逐流。
例 子之一是在肖水龍對去年十分火熱的電子商務投資領域就持有自己的見解。肖水龍認為,電商公司不能夠依賴大規模風險投資不斷燒錢而不賺錢,公司應該回歸商業 本質,以追求盈利為發展基礎,甚至直言有些機構在這個領域的投資思路需要反思。而創東方近期剛剛敲定了廣東省的一家服飾類電商公司的投資也凸顯了他的思 路。
這家公司針對的是童裝領域,公司創立也就僅有一年時間,去年上半年獨立的B2C商城正式上線。儘管在媒體上還很難見到這家公司鋪天蓋地的廣告,但其以創新的商業模式、獨具特色的配套服務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讓肖水龍頗為心動的是這家公司和其他電商公司普遍做法不同,它並沒有進行大規模融資,也沒有用花高價引入流量的方式,而是依靠公司本身準確的市場定位、合理的價格策略而求得生存空間,並據此實現了小幅盈利。
肖水龍也認為,創業階段的互聯網公司不能過於小資,大手筆的廣告費、高昂的薪酬待遇、舒適的辦公條件等並不適合,他認為,互聯網公司應該更多地專注於產品和服務,不能將命運純粹寄託在用極高的廣告費砸出來的模式上。
再 比如對於農業投資,儘管近兩年現代農業被許多投資機構熱捧,他卻依舊強調要將風險放在第一位,並提出了「找兩頭,棄中間」的思路。具體而言,「兩頭」就是 種子業和加工業,種子業有技術含量,可以發展為產業化;而加工業容易做品牌,價格波動小,不受天氣影響;所謂「中間」就是種植養殖業,這個行業靠天吃飯, 附加值較低,也就缺少競爭力。所以截至今日,他只投資了武漢國英利業一個農業項目,這就是他和當前農業項目的緣分。
肖水龍向來善於總結, 除了上述「四面十方」的考察標準外,肖水龍還有一個「果樹理論」頗為知名,他認為,如果把企業比喻成一顆果樹,投資就是促進果樹成長、開花、結果。果樹需 要澆水施肥,這就是注入資金;需要除草鬆土,這就是規範內部管控;或者還要修枝,這就是優化業務;繩子則是連接社會資源。
這些非常通俗直白的投資理念或在其他機構難以見到,但在創東方內部則非常普遍。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7/2NMzA4XzQwMjQ2Ng.html
從2009年,國務院發佈《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到2010年明確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再到去年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全面深入討論文化體制改革,我國文化產業的地位不斷提高。
如 今,《文化產業十二五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文化企業上市。我國三大集團包括中國出版集團、中國科技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 等一大批最重要的企業將在十二五期間上市。同時,廣東、上海等地的出版集團也已經準備上市,按程序正在申報。同時還把一批有潛力、有創新點的重要的國有、 民營企業推動上市。
對此,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接受《證券日報(微博)》記者採訪時表示,文化、科技、教育三大領域既是相互依存 的,又是相互促進的,十二五規劃要求三大集團加快上市,表明這三個領域需要加快行業的發展速度,而上市是增加融資渠道,提升產業發展速度的有效途徑,因 而,這三大領域上市前景較為明朗。
正在積極籌備上市
據資料顯示,國內傳媒業組建大型出版傳 媒集團公司的工作正在繼續推進。2011年5月8日,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7月19日,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此前,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和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已經組建。這標誌著我國出版業在國家層面上的人文、教育和科技三大國有出版傳媒集團公司的格局已經形成。
而被賦予了很高期望的中國出版集團,上市呼聲也是與日俱增。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黨組副書記譚躍在公司2012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努力成為國際一流的出版傳媒集團」的長遠戰略定位,未來十年「努力成為現代化、大型化、國際化出版傳媒集團」的「三化」戰略目標。
另外,中宣部副部長蔡名照、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出席中國出版集團會議時也充分肯定了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並提出要要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據 鄔書林要求,一要認清集團公司在我國向出版強國邁進過程中應承擔的文化責任,明確奮鬥目標;二要找準集團公司進一步發展的著力點和增長點,把集團公司的重 大出版工程和重要出版項目嵌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中;三要在改革上邁出新步伐,提高集團化建設水平,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企業;四要在體現出版功能、 思想創新、產品創新方面做出新的貢獻;五要積極營造名家輩出的環境,在推動重要標誌性出版項目的過程中培養造就一批出版大家;六要在確定出版標準、嚴格出 版規範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如今,在規劃綱要發佈後,中國出版集團如何打算,目前處於何種階段呢?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出版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出版集團在去年12月底就成立了股份公司,目前正在為上市做準備。另外,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也是以集團公司+股份公司的模式進行運營。
而記者的採訪中也瞭解到,眾多的傳媒企業正在積極的籌備上市計劃。
做好出版「國家隊」
在 中國出版集團2012年工作會議上,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黨組副書記譚躍提出,在出版業各種紛繁複雜的「形」的背後,貫穿著全球化、城市化、產業化、集 團化、數字化這五股「勢」,決定著中國出版業的總體走向。在此背景下,集團要堅持在工作方法上努力做到「六個統籌」:即統籌出版、進出口和藝術品經營,統 籌傳統品牌和新創品牌,統籌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統籌編印發供出版產業鏈,統籌內部整合與對外擴張,統籌國內競爭與海外拓展,從而進一步拉開產業格局,進 一步增強集團的綜合競爭力。
報告戰略思考有新高度,戰略目標有新格局,戰略思路有新突破,謀劃長遠,狠抓當年,凸顯出版「國家隊」的器局、眼界和擔當。
從譚躍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中國出版集團要做大做強的決心和長遠戰略,凸顯出版「國家隊」的器局、眼界和擔當,但是要完成這些,資本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中國出版集團旗下擁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微博)、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榮寶齋、現代教育出版社、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有限公司等,面對出版業的上市大幕的拉開,中國出版集團是否會分拆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呢?
《證券日報》記者致電中國出版集團旗下公司中華書局,而中華書局相關人對記者表示,「公司的上市計劃都是由集團統一負責」。
而來自中國出版集團人士的回答是,「我們計劃在今年內完成上市」。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6304.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白蘭】IPO改革無疑是2012開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2月1日,證監會推出新政,正式將擬上市公司的預披露時間由原來的5天延長至1個月。同時,為進一步規範行政許可行為,提高監管工作透明度,證監會首次公開了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以及截至2012年1月31日的500餘家發行股票申報企業的基本信息。
這一舉措,讓公眾和普通投資者第一次有機會熟悉證監會的審批流程,並瞭解申報企業的相關情況,為有效打擊IPO不合法現象,尤其是申報過程中的欺詐、造假行為,提高公眾參與度,加強社會監督開了一個好頭。
IPO預披露時間應更長
在2012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要完善預先披露和發行審核信息公開制度,落實和強化保薦機構、律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責任。
證監會一系列以「公開透明」為核心的政策能否實現有效制止新股發行過程中的欺詐行為呢?一位長期從事金融法務工作的人士認為,「IPO造假基本都是偽造優質業績,通過對財務、法律、業務等的包裝來實現。證監會出台的新政策對於打擊這種現象是有積極作用的,能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更公開一定會更公平,更合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證監會僅公開審批流程是遠遠不夠的,這只是讓公眾粗線條的瞭解發審委的工作過程,還需要更為詳盡、透明的內容公開,比如會議紀要。除了信息公開,還要真正落實保薦人和承銷商的責任,緩解『只薦不保』的現象。」
此外,華寶興業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鄭安國也認為,新股發行改革不僅要穿上陽光化和市場化的外衣,更要真正引入陽光化和市場化的精神。
鄭安國說,「建議將IPO預披露時間進一步延長到3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並且鼓勵公眾和媒體舉報新股發行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為公眾和媒體監督新股發行提供更好的條件。」
政策與法律對接
IPO改革下的「公開透明」政策將發審委的工作和申報企業的情況展現在了公眾面前,無疑是有利於問題的發現。但要真正切實有效的嚴控欺詐行為,更需法律的鼎力相助。
「中國的法律對股票發行欺詐行為更須嚴懲。」前述人士認為。以綠大地案為例,被告單位云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犯欺詐發行股票罪,被判處罰金人民幣400萬元。5名被告人均以欺詐發行股票罪定罪,其中董事長何學葵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儘管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已經出具《刑事抗訴書》,但根據中國的現行法律,對該類行為的懲處,後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也僅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處罰金額也只是非法募集資金金額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
再觀曾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勝景山河事件。證監會最終的處理結果是:對保薦機構平安證券、湖南啟元律師事務改採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撤銷保薦代表人資格,對簽字會計師採取了「出具警示函」並在「36個月內不受理其出具的文件」的監管措施,對簽字律師採取了「出具警示函」並在「12個月內不受理其出具的文件」的監管措施。
這些案例顯示出了中國法律對IPO欺詐造假現象的懲處力度尚輕,證監會的陽光新政想要起到打擊股票發行欺詐,約束資本市場,實現誠信運作的目的,勢必需要法律的強力支持。
http://news.imeigu.com/a/1329698940447.html
略感寒意的電商市場能否迎來資本的重新審視?唯品會開始「投石問路」。
17日,國內B2C品牌折扣網站唯品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文件,擬籌集最多1.25億美元。唯品會在文件中稱,計劃將IPO所得用於資本支出,如增強自身IT系統等,還將用於可能的併購交易。
這 家目前中國最大的時尚名品限時搶購網站於2008年12月開始上線運營,其運營模式主要為首頁以每日精選的形式特賣一定數量的品牌折價商品。招股書顯示, 截至2011年12月13日,唯品會註冊用戶量達1210萬人,累計客戶超過170萬人,推廣和銷售海內外逾1900個流行品牌的產品。
高速增長
唯 品會的爆炸性增長令業內矚目。2009~2011年,唯品會的淨營收分別為280萬美元、3258萬美元和2.27億美元。2010和2011年的同比營 收增速分別在1000%和600%左右。其持有的現金及等價物數額也從1.22萬美元、28.77萬美元逐年攀至111.11萬美元和4495.48萬美 元。
同期,唯品會淨虧額變化為138萬美元、837萬美元和1.07億美元。對應的虧損擴大速度分別大約為500%和1000%。
目前,唯品會握有的現金及等價物總計4495萬美元,同時其在招行銀行尚有1270萬美元未清償貸款。
一位熟悉唯品會人士說,去年下半年,唯品會在成都、崑山、北京三地建設物流大型分倉,預計能覆蓋至2013年~2014年的需求,而相關投入一次性計入了2011年財報。
其中,物流倉儲建設和期權支出均為一次性計入,若去除這兩塊,則唯品會過去一年的運營虧損率僅為4.5%左右。
據知情人士透露,唯品會自去年開始就已在籌劃今年一季度IPO,故在2011年財報中消化倉儲建設和期權發放成本,意在使IPO後的財報輕裝上陣。
唯品會的快速崛起被認為得益於其較為實際的市場定位和突出的運營能力。2008年底創立之初,它曾定位於奢侈品網購,但在意識到彼時中國電商業平均客單價不過80元時,很快就作出調整,定位於「時尚名品」概念。
而華南電商業資深觀察人士龔文祥說,唯品會最大優勢是高企的回頭客數量。
財 報數據顯示,2009~2011年,唯品會的「回頭客」數量分別為1.4萬人、20萬人和90萬人,分別佔活躍客戶量的36.8%、56.2%和 60.6%,佔總訂單量的66.2%、86.7%和91.9%。這使得唯品會得以在歷年營銷成本增長不大的同時銷售額能夠獲得極快增長。
這與唯品會的限時搶購業態有關。聚尚網副總裁易宗元說,相比奢侈品銷售,時尚名品限時搶購可以更為精準地鎖定更為廣闊的價格敏感人群,同時,在這一業態下,消費者更容易「成癮」,培養起持續的消費習慣。
此外,唯品會這一業態採用的是代銷模式,擁有對供應商退貨的權利。一款產品一般只銷售三到五天,剩下的存貨可以退回。銷售過程很快,且不佔用太多資金。
上市機會
在此之前,唯品會曾獲得3輪天使投資,以及DCM和紅杉資本的風險投資,依目前公司現金及等價物看,尚可支持一年左右,如今申請IPO被視為在資本市場窗口期機會出現的新嘗試。
眼下Facebook正在IPO前夜,可能5月上市。華興資本CEO包凡表示,國內電商「5月之前出去有戲,這個窗口不會很久」。
易觀資本分析師劉冠吾認為,唯品會闖關在中國電商IPO這幕大戲中將有「投石問路」的色彩。如果失敗,其他電商可能選擇再觀望一段時間;如果成功,將成為全行業的一針強心劑。
前 述同行高層預計,唯品會IPO整體估值將在6億美元上下。他預測唯品會上市成功可能性約為50%~60%,理由有二:首先,唯品會的增長數據太過炫目,超 過了美國投資者經驗中的預期太多,尤其是在去年至今的「中概股造假」獵殺疑雲籠罩已久後,可能反而會招致懷疑;另一方面,唯品會目前的毛利率相對較低,盈 利預期仍不清晰。
而前述熟悉唯品會人士說,公司目前客單價的確較低,約為200元,毛利率較低的確與此有關。但他認為,在較大的用戶基礎和高重複購買率之上,唯品會仍有較大調整空間。
目前,唯品會與一些奢侈品及服裝供應商的提成已從20%提至25%。此外,通過與一些品牌的獨家合作,也能夠提高分成比例。
財報數據也顯示毛利率正在逐年提高:2009年~2011年毛利率分別為8.2%、9.8%和19.1%。
(責任編輯:李何冉)
http://news.imeigu.com/a/1329891900113.html
酷我音樂CEO雷鳴
該消息人士稱,目前酷我音樂CEO雷鳴在美喜得一子,休假期間密集拜會了華納、百代等國際唱片業巨頭公司高層,佈局國際市場意圖明顯。
酷我音樂相關負責人與DoNews連線時表示,雷鳴目前在美國休產假,同時接觸了不少唱片業高管,此舉更多的是為了擴充酷我音樂曲庫量,至於國際化戰略和IPO暫無消息可透露。
她還表示,酷我音樂目前不差錢,仍在擴充團隊,時下有員工300餘人,計劃在1年內擴充到500人左右規模。
據瞭解,雷鳴在2011年11月透露,酷我音樂用戶數已超過2億,每天有2000萬的活躍用戶,公司雖未大規模盈利,但已收支平衡,目前收入仍以廣告為主,版權費用為主要支出。(完) (責任編輯:郭淼鑫)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7/100358121.html
「IPO不審行不行?」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驚人一問,近來引發資本市場人士熱烈討論。IPO(首次公開募股)實質性審查是證券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最主要、最頑固的制度性障礙,改革難度顯而易見,但是,這個大關值得闖。 IPO審批制的種種弊端,舉其要者如下:人為操縱IPO供給,破壞價格信號作用;管制帶來尋租,使個別監管官員淪為貪腐之徒,混淆了權力與市場的邊界;監管部門無力或無心監管功能,投資者得不到應有保護。這些弊病,連IPO審批制的食利者也難以否認。 繼續深化發行體制改革,與積極穩妥推進對外開放一道,成為郭樹清履新後兩大主攻方向,可謂佈局精準,知難而上。此番「火力試探」,與他在證券期 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脈相承,既可測試支持率,也可試探性地發出行動信號,顯然頗有深意。雖然並未見官方正式表述,但是,新任證監會主席的改革基本主 張是清晰的;雖然只是面對證監會發行部官員和發審委委員的內部問詢,但這位整體改革理論的重要創建者對未來施政舉措當有一攬子籌劃。 終結實質性發審,並不僅僅是「靈魂深處爆發革命」之事,它意味著動了既得利益集團和權貴資本的「奶酪」,會讓既得利益者感到驚恐,激起他們頑強的反抗。但是,改革也讓真正期盼中國資本市場健康成長的人士感到驚喜,贏得了他們的廣泛支持。 立場差異與觀點分歧,從「郭樹清之問」後的輿論可以看得很清楚。有論者提出「在現階段必須強化審查」;有論者斷言此項改革衝擊過大,市場難以承受;有論者贊成改革,卻擔心這只是「美麗傳說」,因為發行制度改革會受到更深層政治經濟體制的羈絆。 善意而合理的憂慮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坐等「頂層設計」必然導致消極無為。局部改革並非毫無推進餘地,而「積小改為大改」、二者相互激盪而行, 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目前,證券市場改革已到新股發行制度這關鍵一役。如因雪擁藍關而馬不前,將會嚴重延緩中國股市前行腳步,進一步削弱其在國民 經濟中的作用,還會使其在全球的地位與中國經濟的地位極不相稱。我們一向主張,集裁判員與運動員於一身「權力發審」早該退出了。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實質是實行註冊制。有人質疑,如此一來,豈不泥沙俱下,引發市場大亂?其實,即使在成熟的資本市場,註冊制也並非完全沒有門 檻,「不是打個招呼就行」。但是,這個門檻是真實、準確的財務披露規則。即便是業績極差的公司,只要能夠真實披露財務狀況,是否發行成功將由中介機構與投 資人決定。只有放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個自賦使命,監管部門才能卸下救市重負,致力制度建設,專注市場秩序。郭樹清將其監管哲學概括為,以充分、完 整、準確的信息披露為中心,強化資本約束、市場約束和誠信約束。這一轉向不失為對症下藥。發行體制改革絕不意味著審批權限由證監會下放給交易所,而是一套 監管哲學和體制的轉變。 註冊制下的合規監管其實更嚴格。除了要求發行人將依法公開的各種資料完整、真實、準確地向證券主管機關呈報,還須回答主管機關細緻詢問。此外, 還需有中介機構合力舉薦,才能夠註冊成功。一旦發現上市公司違規造假就立即停牌退市,並且嚴懲造假者及其「幫兇」中介機構。一旦發生欺詐,公司不但無法上 市,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各種訴訟賠償。公司在上市前後,均須接受公眾和媒體的全方位監督。 顯然,註冊制需要司法追溯、賠償機制、集體訴訟制度和退市機制等一系列制度配合,否則,其效果難以發揮。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集體訴訟就成為美國保護股東權益的有效司法途徑,也是股東最常用的民事索賠手段。相形之下,中國證 監市場由於法制不健全,長期設置司法前置程序這道壁壘,使得很多受害者欲訴無門,助長了違規者的氣焰。欲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助推註冊制,引入集體訴訟 制度已刻不容緩。 改革需要膽魄,需要設計可行路徑的智慧,也需要一個強大的「改革氣場」。從以上分析可知,證券發行體制改革斷非證監會主席一人或一部門可隻手推 進。來自中央決策層、其他職能部門和社會公眾的有力支持,將決定改革成敗。無論如何,衡量改革者的業績,應視其在特定約束條件下實現了多大突破。我們誠摯 期待。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25/5MMzA4XzQwNDY5Mg.html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出席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成立大會時表示,上市公司中需要有更多的消費服務企業。此言一出,A股餐飲板塊立即給予積極回應。
數據顯示,本週A股3家上市企業均現不同程度上漲,全聚德(002186)(002186.SZ)漲幅8.90%、湘鄂情(002306)(002306.SZ)漲幅6.94%、西安飲食(000721)(000721.SZ)漲幅4.39%。同期大盤漲幅3.50%。
「顯然,郭樹清的講話是支持更多消費服務企業與資本市場連接起來,對於未上市的餐飲企業是一大鼓舞。」三甲金融港股研究員曾燕玲在接受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財商》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在已上市的餐飲企業中,分析人士較為看好湘鄂情、稻香控股(00573.HK)、大快活集團(00052.HK)等個股。
餐企IPO或重啟行業軟肋仍難解
「對消費服務企業,我們過去往往有某種偏見,以為像商店、飯館、旅館都不那麼重要、不那麼複雜,其實是完全錯誤的。」郭樹清在會議上的公開發言被業界認為是餐飲行業IPO大門重啟的開始。
「經濟政策主基調是支持、促進內需。」北京和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李澤剛對記者表示,郭樹清的表態對已上市餐企並不構成直接利好。
據 不完全統計,過去5年,僅9家餐飲公司IPO。A股方面有全聚德、湘鄂情,H股有味千(中國)(00538.HK)、小肥羊(已被收購)、唐宮中國 (01181.HK)、稻香控股、喜尚控股(08179.HK)、名軒控股(08246.HK),紐交所有鄉村基快餐(CCSC)。A股已經兩年多未見餐 飲業新股。
國泰君安證券日前發佈報告稱,2011年整個餐飲業的總收入為2.05萬億元。產值與上市數量的不匹配一方面緣於餐飲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無法達到上市融資的要求;另一方面餐飲企業的財務不透明性和管理不規範導致證監會對餐飲業IPO較為謹慎。
雖 有利好傳出,但是真正放開餐飲企業的IPO並非指日可待。中銀國際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餐飲企業未來肯定要走集團化、產業化、連鎖化的道路,需要有很好的投 融資渠道,證監會的表態可能就是緣於這個。「但風險控制確實很難,現狀對投資者不利。上市那塊不一定會放開,畢竟之前有很多公司已經在排隊了。」
在 香港IPO市場,港交所2012年1月16日在其網站上掛出《香港交易所登載有關從事餐飲業務的申請人在上市文件中的披露的指引信》。在指引信中,港交所 對欲在港IPO的餐飲企業披露文件提出了新的七大要求。包括「供貨商、食材來源及其價格」、「同店銷售額及桌/座流轉率」、「現金管理」、「商標」、「擴 充」、「定價政策」以及「食品安全質量監控及投訴」等。
曾燕玲認為:「這些披露要求無疑對餐飲業IPO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確實,食品安全、財務信息透明度等一直以來都是餐飲企業的監管軟肋。李澤剛認為,制約餐飲企業上市的主要問題是本身是否適合上市的問題。
「食 品的來源和安全受到更大監管,企業在IPO時面臨更多質疑。股權投資者PE對餐飲業持有謹慎態度。」曾燕玲認為,目前的一些中小餐飲公司,必須要得到資金 的幫助才可以擴大經營規模以達上市要求,但目前股權投資者PE對餐飲企業的興趣並不大。「他們主要考慮到餐飲企業未必能在上市時受到市場歡迎而有更高定 價,所以轉而投資其他更具吸引力的行業。」
業績與股價齊升板塊隱憂尚存
近階段,餐飲板塊跟隨大盤反彈,部分個股表現頗為搶眼,特別是幾家港股上市公司。數據顯示,2月以來,稻香控股漲幅15.82%、味千(中國)漲幅17.58%、大家樂集團(00341.HK)漲幅10.16%、唐宮中國漲幅9.33%……
「港 股餐飲板塊近期走勢不俗,應該是投資者憧憬公司業績理想所致。」港股評論員岑智勇(微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餐飲板塊去年總收益高達900億港元, 餐飲聯業協會主席黃家和形容『創歷史新高』,較前年升8%,其中中式餐館收益佔半。其中第四季收益價值236億港元,較前年同期增7.4%。」
但業績和股價的上行並不能轉移投資者對餐飲板塊風險的擔憂。
成本控制一直是影響餐飲企業業績的重要因素,租金、薪金、食材價格也都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表現。岑智勇認為,成本控制會是重要一環,管理層如何節約成本、開發新菜式從而提高毛利,對業績至關重要。
「餐 飲行業擴張到一定規模之後就會進入成熟階段,比如大家樂集團和味千中國。通常到了成熟階段之後,企業經營和現金流都比較穩定。」曾燕玲認為,漫長的成熟期 是餐飲企業最大的投資價值所在。「成熟期唯一的風險就是食品安全,如果一旦食品出現安全問題,便會直接把企業推向死亡,沒有衰退期。這個是餐飲行業的特 徵。」
在A股已上市的3家公司中,分析人士較為偏愛湘鄂情。華泰證券(601688)分析師張芸在22日發佈的研報中稱:「作為目前A股 唯一民營餐飲企業,我們看好湘鄂情在發展過程中靈活的戰略機制,並且對未來各一線城市的直營門店業績穩定增長保持信心。一、二線城市未來大眾餐飲的加盟店 將是今後業績增速的亮點。」
興業證券(601377)也在20日發佈的餐飲旅遊行業週報中,將湘鄂情列入推薦行列,同時上榜的還有全聚德。
曾燕玲表示,不看好西安飲食的原因在於,公司想增發股份以改善和增加經營網點。在增發集資期間,公司股價將逐步下降到接近增發價,短期上漲可能性降低。
H股方面,分析人士認為稻香控股、大快活集團或許值得關注。
曾燕玲表示:「雖然面臨成本上升壓力,但稻香控股在成本控制上得宜,不僅毛利有所上升,內地業務貢獻也大幅增加。」
岑智勇則認為:「從價值投資角度出發,大快活集團淨資產收益率(ROE)為28.14%,高於同業;市淨率為3.13倍,略低於同業。此外,大快活的市盈率也較同業為低,所以顯得此股相對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