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區議員壟斷荃灣工程撥款
1 :
GS(14)@2016-05-19 02:27:07【本報訊】地區工程撥款一向是各黨派兵家必爭之地,荃灣區議會透過區議員互相評分來決定小型環境改善工程撥款,但有區議員發現今年13項料可獲批工程中,建制派建議的工程至少佔10項,涉逾160萬元,泛民僅成功爭取一項工程獲撥款,涉3.5萬元,有區議員指「自己評自己」的制度可能令建制派傾向支持「自己友」建議,認為應由政府按優次決定撥款,但有建制派反對指制度有效。
泛民僅一工程獲批
荃灣區區議會轄下的環境及衞生事務委員會剛於本月初討論本年度小型環境改善工程撥款,今年共35項工程被列入遴選項目,區議員視察後再評分,選出工程優次。當局今年預留予約260萬撥款,扣除60萬作區內花槽等工程後,約200萬元則撥予13項由區議員建議、獲最高分數的項目。新民主同盟譚凱邦建議在荃灣多層停車場大廈一帶興建座椅工程,涉3.5萬元,是唯一泛民區議員「入圍」工程,報稱獨立的伍顯龍建議在青龍頭海濱長廊座椅設置工程,涉及7萬元,料可獲撥款,其餘10項工程、涉逾160萬元則由建制派壟斷,另有一項28萬元工程則由報稱獨立、但與城鄉會有連繫鄒秉恬建議,亦獲撥款。譚凱邦亦質疑部份工程所花金額較大,但效益有限,如田北辰建議在美環街匯利工業中心加建避雨上蓋,但譚指現時該廈已有兩邊設避雨上蓋,再花逾26萬元裝上蓋是多此一舉。譚認為現時制度會令建制派傾向給予「自己友」較高評分,工程成建制派「政績」,他曾建議改制讓每個小區平分撥款,亦有區議員指由政府按緩急決定工程優次較為公平。田北辰反駁指「輪唔到自己咪覺得唔公平」,他指以往亦有工程落選。■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7/19615171
首談港獨 張德江:本土為名 分裂為實促勿縱容違法 議員斥向司法機構施壓
1 :
GS(14)@2016-05-21 13:36:05■張德江(右)昨晚出席歡迎晚宴時稱,梁振英班子施政漸見成效。何柏佳攝
【本報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晚出席歡迎晚宴,他致辭時主動談及近年興起的本土及港獨思潮,認為本土思想沒有問題,但嚴厲批評有少數人打出港獨旗幟,「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又要港府及司法機構切實履行職責及執法,不能姑息縱容違法行為,社會對衝擊法治的行為亦要嚴厲譴責。有立會議員指張德江要求不能姑息衝擊法治行為,會令人聯想到中央不滿法庭輕判抗爭人士,要向法院施壓。記者:陳雪玲 林俊謙
特區政府昨晚於會展宴請張德江,廣邀香港政商界人士,出席晚宴包括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隨團來港北京官員、各司局級官員及各界代表,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等亦應邀到場。張德江在晚宴致辭中,談及是代表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向港人問好,對香港近年廣受關注議題,包括社會撕裂、本土、一國兩制以至法治等問題,其中對一國兩制及社會撕裂,張發言比較溫和,指香港回歸19年,難免出現新的情況及矛盾,有人表示憂心是完全可以理解,中央願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
馬道立
李卓人:中央不滿法庭輕判
對於在李波事件後,外界關注中央改變對一國兩制承諾,甚至將香港大陸化,張重申一國兩制是基本國策,是戰略決策而非權宜之計,「那些所謂中央要把香港內地化、甚或變一國兩制為一國一制的說法,完全沒有根據」,重申中央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有些關於香港內地化、變成一國一制的說法是沒有根據,「香港社會完全可以放心」。至於近年香港出現本土以至港獨思潮,張德江公開定調,認為本土、鄉土情懷,人皆有之,又以自己是東北人,也有對東北情懷,但香港有極少數人排斥一國,抗拒中央,「打出港獨旗幟,這不是本土問題,而是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張德江又指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要求堅持法治,又提及沒有違法者可以用任何藉口逃避法律制裁,促政府及司法機關切實執法,不能姑息,「這個基石動搖了、底線退讓了,如何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今年年初一旺角騷亂後,就曾有左派人士批評法官輕判一些激進抗爭人士。工黨李卓人認為,張德江指明要政府同執行機關嚴明執法,絕不能姑息縱容違法行為,明顯是中央不滿法庭放過、輕判一些因為爭取民主而違法的行為,李指,張或想將內地那一套法庭按當權者意願來判罰的意願引入香港。
譚允芝:反映部份港人情緒
不過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不認為張的言論是向法院施壓,認為他針對法治的言論是點到即止,反映部份港人意見和情緒,例如應該受罰的人卻予以釋放。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亦認為張德江並非施壓,談及法治的部份「好持平」,對香港有很大鼓勵。梁家傑認為張德江的言論反映未能勇敢面對問題,認為中央要分析為何會出現港獨及勇武抗爭,更引述張在酒會上談及香港出現公投、自決等討論,認為只是「世界潮流」,梁家傑直言梁振英對港獨出現是「應記一功」。
張德江評香港五大問題
談梁振英:‧梁振英領導的特區政府,正着力推動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所採取的政策措施正發揮作用,並逐步取得成效。談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基本國策,是戰略決策而非權宜之計,不會改變。‧那些所謂中央要把香港內地化、甚或變為一國一制的說法,完全沒根據。談社會撕裂:‧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問題,社會有不同聲音,這很正常。‧在尊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原則下,願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談本土:‧鄉土情懷,人皆有之。‧有極少數人排斥一國,抗拒中央,打出港獨旗幟,這不是本土問題,而是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談法治:‧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人可凌駕法律之上,也沒有違法者可憑藉任何理由逃避法律制裁。‧希望政府和司法機關切實履行維護法治的神聖職責,嚴明執法,公正司法,絕不能姑息、縱容違法行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9/19618279
30%可負擔房屋都唔夠?市議員:100%才可解決迫遷
1 :
GS(14)@2016-05-21 17:49:34由美國三藩市市長李孟賢(Ed Lee)提出的「可負擔住宅密度獎勵計劃」(Affordable Housing Density Bonus Plan)不斷遭市議會及社運團體批評無法解決低中收入家庭迫遷的問題,有市議員就提出100%可負擔住房的替代方案,希望可以有關問題。駐三藩市記者:王欣儀李孟賢的獎勵計劃藉地積比率的嘉獎制度,換取發展商額外興建30%低中收入可負擔房屋;除了規定的12%可負擔房屋,發展商只要方案中再增加18%中收入可負擔房屋,意味發展計劃的用地可增加兩層樓,並享受多項政策鬆綁。惟有關計劃被批評無法照顧中低收入家庭,反而令迫遷情形惡化。除了「可負擔」的價格有爭議外,若發展商興建的是豪宅或一般市場價格的房屋,將會拉高鄰近社區的樓價,導致更多人「有樓無錢住」。第一區市議員馬兆光(Eric Mar)及第三區市議員佩斯金(Aaron Peskin)提出替代方案,在「可負擔」的定義、獎勵資格及發展政策鬆綁三方面提出改善方法。他們多次強調絕對支持發展,但要顧及公平正義,「正確的密度獎勵辦法」(density done right)。他們的計劃目標是100%的可負擔房屋,即是整棟樓宇均是可負擔住宅的發展方案,才能獲得地積比率上的嘉獎。因此,市政府為「密度獎勵計劃」提供的200多個發展地點,將能興建1.5萬個可負擔住宅單位。新方案若通過,「可負擔」的定義也會不同。都市規劃委員吳心維(Cindy Wu)透露,目前市政府的「區域」(regional)計算方式把灣區較富裕的區域,例如馬林郡(Marin City)也算進去,地區收入中位數(Annual Median Income, AMI)因此會上調。賬面上,單人100%的AMI金額約7,000美元(約5.46萬港元),「但實際上其實比較低」。他們計劃將「區域」計算改為「社區」收入的衡量,這樣根據各社區狀況,可負擔房屋的設計和提供會較有彈性。雖然市政府幕僚保證不會容許迫遷或拆除原住屋,但吳心維直言:「我從來沒有看到白紙黑字寫在法例上。」至於替代方案是否有足夠誘因讓發展商捨棄建造市場價格的樓宇,轉而選擇興建可負擔房屋,佩斯金認為若再有市政府補貼,會更吸引,「不管興建哪一類型的樓宇,其實都可以有獲利,所以其實是有錢賺的」。他又指,這樣的密度和高度優惠在發展法例相對嚴格的三藩市,其實不常見,故新方案在不破壞原社區文化和生態的情形下,確有其經濟和規模效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9/19618624
梁擬率議員北上 或晤王光亞 泛民不要特首帶隊
1 :
GS(14)@2016-05-21 19:01:04劉慧卿
【本報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離港前提到日後可與泛民繼續交流。事隔一日即有消息指,特首梁振英擬於下月率領全體議員到深圳訪問,其間更有京官出席。雖然有泛民表明不滿由梁率團,未必會參加,但據知有人游說個別泛民,稱此行有機會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等京官直接對話,「泛民可以就香港問題暢所欲言,就算批評梁振英都得」,希望泛民不要這麼快拒絕。記者:呂浩然
據《信報》昨報道,當局擬於下月由梁振英任團長,率領全體議員到深圳訪問,行程可能包括考察東江水,出席的內地官員包括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和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等。特首辦回覆查詢時只稱梁振英及港府一如以往,樂意創造各種機會讓泛民議員在內的立會議員,就國家及香港事務與中央官員交流。
指曾鈺成帶團較合適
泛民及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均未收到邀請,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則表明倘當局有意搞訪問團就應該尊重議員、事前先與議員溝通,否則變成「人哋無請你,你自己又話去」。劉慧卿續指,訪問團不應由梁振英帶隊,否則「多謝喇,叫佢慳番啲」,認為由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率領才「似樣啲」。劉又表示她與部份泛民議員至今未獲發回鄉證,故此若當局不發出回鄉證就「唔使預我」,還有未來一段時間議會公務都很繁忙,即使舉辦訪問團亦不應荒廢會務。社民連梁國雄直言到深圳訪問「嘥時間啦」,一方面不知道安排訪問的消息從何而來,故此「唔好俾消息左右」,另一方面,他覺得張德江來港亦聽不下反對意見,所以「聽唔到反話咪唔好聽囉」。民建聯葉國謙也同意由曾鈺成帶團會「較為合適」,他又指現時立法會會務繁忙,能否成團亦要視乎時間上的安排。經民聯梁君彥亦提到,立法會未來一段時間會務繁忙,周一至周六都有會議,再安排訪問難度不少,不過他認為泛民不應有前設,例如不應由梁振英率領。雖然泛民對由梁振英率團訪深唱淡風,但據知有人私下游說個別泛民議員,不要這麼快斷然拒絕,更稱有關方面正研究安排訪議員與王光亞交流兩小時,「即係話泛民可以喺梁振英、王光亞面前,當面批評梁振英,又話收集到意見一定如實向中央匯報」。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若張德江願與泛民溝通,雙方日後再有對話並不出奇,可是他認為不應對最終能否成行過份樂觀,因泛民與中央的互信薄弱,雙方的政治立場亦較遠,他估計泛民會抱觀望態度,擔心受激進派衝擊而影響選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1/19621459
政府撤會 議員斥不公
1 :
GS(14)@2016-05-21 19:01:07【本報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劉怡翔前日在立法會大會中,批評有議員拉布阻礙審議速度,但政府早前卻主動要求取消原訂今日加開的財委會會議。多名泛民議員昨於財會上炮轟政府對議員不公道,對外批評議員拖延撥款,但議員同意開會時又取消。
「出去又鬧立法會」
民主黨議員劉慧卿對政府取消今日財會會議強烈不滿,「畀機會你(政府)開會你又取消,出去又鬧立法會,咁好唔公道」。民建聯葉國謙稱民建聯多名議員都不想周六加開會議,因為需要落區舉行活動,人力陳偉業隨即向葉開炮,指政府取消會議的真正原因,原來是為遷就民建聯議員落區拉票,「民建聯要落區做嘢,就可以犧牲財委會會議,犧牲通過撥款」。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謝曼怡回應時指,財委會開會時間其實「非常緊張」,指政府現時提交撥款項目的原則,是只要完成文件就盡快提交,又聲稱「政府唔會有人鬧過立法會唔加會處理財務委員會建議,我哋一直好多謝議員好通融,不斷加會處理政府建議」。事實上,財委會昨僅花不足一分鐘,即通過連接新界西北及新界東北之單車徑的項目撥款,並用上兩個多小時,即通過其他三項撥款申請。■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1/19621470
議員唔得「告御狀」?咩歪理呀鄭耀棠
1 :
GS(14)@2016-05-22 11:45:02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日前訪港3日,並以酒會形式與10名立法會議員會面,當中包括4名泛民議員。當中工黨何秀蘭表明梁振英不宜連任,而自由黨鍾國斌就指梁振英未能做到社會和諧。工聯會榮譽會長鄭耀棠昨晨出席電視節目時批評做法,認為連任與否是梁振英個人選擇,作為民選議員不應向中央「告御狀」。當日有份參加酒會的鄭耀棠形容泛民議員與張德江會面氣氛良好,雙方暢所欲言,但他批評泛民議員不應向張德江要求中央不要讓梁振英連任。不過鄭耀棠同意新一屆立法會選出後,中央和議員可以設立恆常溝通機制,但認為「一隻手掌拍不響」,中央一直釋出善意,但溝通卻推遲至此,是源於雙方不信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2/19622832
稱官員在職可選特首 梁解錯例遭更正議員:全面失控 噏得就噏
1 :
GS(14)@2016-06-01 11:16:54■梁振英昨稱無法律規定官員不能在職選特首,但特首辦兩小時後更正梁說法。李家皓攝
【本報訊】政界就下屆特首選舉討論越來越多,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日前撰文,指現任特首可帶職角逐連任,對其他候選人不公平,矛頭直指特首梁振英。梁昨開腔反駁,稱無法律規定官員不能在職參選特首,但特首辦兩小時後發稿,以回應傳媒查詢名義,更正梁說法,指公職人員不能做特首候選人。有立會議員批評,事件凸顯梁為保連任已章法大亂,為駁倒反對者已陷「全面失控,噏得就噏」。記者:林俊謙梁振英昨出席行會前,被問到曾鈺成前日在專欄批評,在任特首不辭職下競逐連任,對其他有意參選人士有不公平優勢,梁回應時聲稱,特首在任參選問題,過去已有事例,更聲稱《基本法》和香港其他法律,亦無規定行政長官或其他官員不能在職時參選,「呢個係香港已有制度內,行之多時嘅做法,國際間亦有一樣做法」。
特首辦兩小時後發稿澄清
不過梁發表有關言論兩小時後,特首辦即透過新聞處,以回應傳媒查詢名義,發出題為「就傳媒查詢在職官員參選行政長官規定」的新聞稿,澄清梁有關言論,指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條例》,連續第二屆擔任特首,以及公職人員包括受僱並任職於政府部門或政策局的人士,均不能在特首選舉中獲提名為候選人。以往主要官員參選,如曾與梁競逐特首的唐英年,也是辭去政務司司長參選,政界認為梁「冇理由唔知」,對他犯下如此低級錯誤感莫名其妙。曾於2007年參選特首的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批評,事件反映梁為競逐連任,已「全面失控,噏得就噏」,質疑梁至今未看過特首選舉條例,「否則佢(梁振英)應該知道,(時任特首)曾蔭權參選時唔需要辭職,但(時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選時就要辭職」,認為事件顯示梁為保連任已「亂咗章」,「好似打麻雀咁亂咗章,要自己發稿推倒兩小時前的我,真係好核突,我覺得佢唔應該再選特首」。工聯會議員黃國健指,事件反映梁「唔係好熟參選限制」,但認為梁作為特首,講錯說話後更正,「咁做都算可以,總好過佢唔肯認錯」。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稱,對梁的錯誤感奇怪,曾鈺成文章早於前日發表,梁有一日時間準備答案及翻查法例,「梁振英咁答法,畀人感覺係連佢身為特首都唔熟書,做咗個好壞嘅示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1/19636073
為選議員 鍾樹根或退出民建聯
1 :
GS(14)@2016-06-01 11:20:22■鍾樹根昨出席地區活動,更即席獻唱《勁草嬌花》。鍾樹根提供圖片
【本報訊】民建聯今晚開會,討論9月立法會選舉部署,盛傳不獲支持角逐連任的民建聯港島立會議員鍾樹根,昨接受電子傳媒訪問時揚言,若民建聯不支持他連任,就會考慮退黨參選。鍾受訪時不肯再回應退黨參選言論,只稱仍在爭取民建聯派出兩隊參選港島區。建制陣營認為,鍾堅持去馬或分薄建制選票,但相信不會影響選情。
李慧琼譚耀宗「封口」
鍾樹根昨接受now新聞訪問時指,若民建聯不支持他出選下屆立會,他一定會考慮退黨自行參選,「如果去到呢個咁地步,我相信冇辦法,一定考慮自己獨立出嚟參選」。對於被指經常「講錯嘢」,鍾樹根反問:「有邊個冇講錯嘢俾人講?」又不點名指黨團召集人陳克勤亦曾發表「try my breast」、黨副主席張國鈞亦曾講錯「北極有企鵝」。鍾樹根昨被傳媒不斷追問退黨參選言論,他昨出席地區慶祝父母親節聯歡茶敍,席間更即場獻唱。他之後接受本報查詢時稱,不評論退黨參選言論,現時仍爭取民建聯派出兩隊參選港島區,希望民建聯能以黨的利益作考慮。多名民建聯成員對鍾樹根退黨一事「封口」,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昨只稱「開完會有決定再話畀大家聽,我冇補充」,前主席譚耀宗亦稱「不作評論」。民建聯議員黃定光指,若鍾樹根退黨參選,一定會影響建制派部署。盛傳將出戰港島直選的工聯會郭偉強稱,對鍾堅持去馬不太擔心;盛傳在港島區角逐連任的葉劉淑儀相信對她選情影響不大。■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1/19636373
田少反擊葉劉:想選特首定議員?
1 :
GS(14)@2016-06-06 02:49:38【本報訊】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日前宣佈有意分別在新界東、西兩區派人選立法會直選,勢必與新民黨正面競爭,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前日怒轟田「周圍搞」。田北俊昨日在立會公開反擊葉劉,指她有意派人到新東參選才是真正「周圍搞」,又指有機會一定質問葉劉「想選特首,定港島區議員?究竟想做乜?」田北俊又指葉劉至今仍任行會成員,過去4年立會投票全部支持政府,包括支持在將軍澳、打鼓嶺興建堆填區,笑言若市民支持保皇黨,「可以投A隊民建聯,點解要投B隊新民黨?」直言政黨不能服侍市民及政府兩個老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3/19639150
議員斥試行計劃無效用
1 :
GS(14)@2016-06-21 07:21:35【本報訊】教育局小三TSA試行計劃,邀請50間小學參與,本月中剛完成考試,有教師指修改版試卷難度雖下調,但仍有學校出現TSA缺席潮,最近更有部份小學重操TSA,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試行計劃作用不大,質疑TSA操練未有減退,促取消TSA。
促取消考試
考評局就TSA的檢討報告預計年底前才出爐,但教育局早前已決定明年全港小三生復考TSA,引起外界抨擊,而今年TSA試行計劃剛於月中完成考試,隨即有學校被指悄悄準備新學年重新加入TSA操練,葉說:「當學校仲用緊(練習),出版社都仲出緊,證明咗TSA操練情況根本冇減退過。」他批評試行計劃實際作用不大,即使題目形識及程度較淺,不代表校方停操,更有學校把TSA操練滲入日常課堂中,他直斥情況反映TSA操練問題嚴重,促政府盡快取消TSA。教育局指,TSA的2016試行研究計劃(小三)尚在進行,計劃除了解調整後的試卷能否更配合課程及學生學習外,基本能力評估及評估素養統籌委員會和教育局會透過不同渠道了解持份者建議,以優化以後的系統評估安排,現階段評論言之過早。■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21/1966310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