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信5.2的野心:電商 生活服務 理財 遊戲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4/58236.html

攜6億用戶之巨的微信每一次更新都在業界掀起巨浪,從4.5版本到5.1版本再到5.2內測版,幾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近期,微信更新了5.2內測版安卓版本,不過並不是大範圍測試(靜哥覺得倒不像測試,更像是耍流氓),用戶需要先下載騰訊的移動分發應用平臺應用寶,通過應用寶才能更新微信5.2內測版。 關於這次微信5.2內測版的更新,吐槽者甚多,靜哥覺得5.2版本的更新,其實是利大於弊的,首 先新增了搜索功能,用戶可以通過頂部的搜索欄搜索到聊天記錄里面的內容,這對於加了幾十個群的用戶來說是一大福音,用戶再也不用擔心像大海撈針一樣在聊天 記錄里找“過期”的信息了。在信息泛濫成災的微信里面,能方便的找到想要的信息,何嘗不是一種突破呢? 另一個優點是可以將語音轉換為文字。雖然國內不少輸入法都包含有語音轉換為文字功能,但是一方面由於精準性問題,另一方面由於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語音轉換為文字在大眾用戶中並沒有形成群體效應。微信5.2這里的轉變,將語音轉換為文字變成一個基礎的功能,首先是方便用戶輸入,語音介質、文字介質都能由用戶自由的選擇,其次對於用戶使用語音功能的習慣上能起到促進作用,其他的語音平臺在大眾普及度上亦能獲益。 上面說的是微信5.2對用戶的一些幫助,那對於微信自身,它又有哪些效果呢?靜哥覺得微信的野心從5.0時代開啟,到了5.2版本,已逐步開始滲透,6億用戶的服務成本、貸款成本、維護成本等,都是一筆海量的消耗,騰訊把它養大了,現在是該收回利息的時候了。 微信5.2的野心主要有四個方面,電商、生活服務、理財、遊戲。 微信5.2版本中,“我的銀行卡”界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有點類似於手機支付寶,其中比較醒目的是精選商品里面,一個是精品推薦,含有普通的電商產品,如美式、電器、嬰兒用品等,數量並不多。 微信在這里的玩法是,先讓用戶購買有限的商品,在精品推薦的最下方,放置有易迅網的客戶端,用戶在這里無法購買到想要的商品的話,只有通過易迅網的APP去購買,這里易迅網APP的轉化率是非常高的,通過普通商品“勾引”用戶轉化到易迅,這就是微信5.2的野心。 另一個是品牌特賣欄目,類似於唯品會這種品牌特賣專場,主要以服飾等為主,這里也會是新的移動電商的戰場,特別適用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25

生活點滴(22):執包袱也是一種行為藝術 湯姆

http://notcomment.com/wp/?p=14774

年頭年尾伸張正義都比人請食無情雞,仲要上埋周刊封面同電視新聞,真係so sad。

執包袱走人都可算是港人的集體經驗同回憶,相信只要打過工,都無乜邊個從一而終,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法表達行為藝術,小妹就見過不同的執包袱情境。

雖然好多時都會有人用A4影印紙箱,但並唔係必然,試過見人用行李喼,甚至用紅白藍袋拖一架摺車,或者真係比較急,而家當又比較多。

又見過有個做IT,初畢業第一份處工,居然接受唔到,唔肯走,六點放工後仍在瘋狂抄碟同影印,或者係想留為紀錄。一小時後,HR有人問佢,你打算擰公司野走,我地就報警,小朋友嚇到即走,連自己野都唔敢攞。

又有個case 就sad 啲,本來係跳槽坐足成個月監,last day 諗住袋走自己的laptop,在門口比HR截住,摷機內有隻floppy(3.5寸,1.44MB),內有公司資料,相信都是無心之失。

floppy

結果被報警,偷竊商業資料,要打刑事官司,贏咗唔駛坐籠,輸咗幾十萬律師費,又要從頭黎過。

江湖規矩:遞信之後,唔好隨便袋野走,有乜野私人野,事前要拿走,last day就拿著個杯走人。

不知道五姑娘屬於邊種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19

生活點滴(26):十大執包袱的理由 湯姆

http://notcomment.com/wp/?p=15547

又有社會名人「被執包袱」,無講錯,係被動的,在電視機看到紙皮箱已經pack好,直送到當事人家中,作為打工仔,只能夠講一句:So sad!

打咗咁多年工,見盡悲歡離合,甚至見過人突然死亡:Annual Diner仲好地地上台領獎,無幾日就人去位空,真係涼薄!

總結多年來見到有人炒魷(包括自己),理由都不出以下九項(可選擇多於一項):

1. 公司唔掂,裁員
2. sales唔到數
3. 做咗犯法野
4. 得罪咗高層
5. 得罪咗好多人
6. 亂搞男女關係
7. 對內/對外講錯野
8. 偷公司料賣比人/自己用
9. 純粹因為就黎夠十年(要比長期服務金)

如果只係衰其中一樣,已經危危扶,有時見啲人衰幾樣,都替佢地擔心。

但係又見過,有啲人九樣中咗五樣,都唔死得呢個世界真係神奇!

打工有時又真係無乜保障,一份工做到五年已經算係萬幸,十年就簡直要燒香還神。
咁無計,唯有留多幾條後路,真係Motorola,可以去煮野食拮魚蛋囉!

P.S. 咦?又話係十大理由既?原來即使上面九個理由,都不及screen cap那個理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67

揭秘華爾街投行家的退休生活: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610

看完華爾街之狼,有人大概很羨慕投行家們紙醉金迷的生活。但你可知道,為了能夠在退休後維持這種奢華的生活,投行家們不得不繼續操起老胳膊老腿賺錢,美其名曰“實現自我價值”。一生忙忙碌碌,為錢所困,最終還可能面臨“人死了,錢沒花了”的窘境: 你可能不認識Christian Brodie,但如果你在投行工作,你應該聽說過他。Brodie終身在瑞銀任職,他工作了28年,在去年7月也就是56歲時選擇了退休。 在2004年前,他在瑞銀擔任歐洲、中東和非洲投行主管一職,隨後又成為投行部門副總裁,進入了董事會,並成為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 簡而言之,他在投行界是一名大腕,在經過多年守著黑莓通宵奮戰的日子後,他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怡花弄草,陪陪家人。但他的退休生活卻不比以往輕松。 退休後,Brodie非但沒有休息,還給自己攬了不少活。他經營著一家自己的房地產投資公司Grensage,在咨詢公司Intelligent Engineering擔任顧問,並在蘇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任教。同時,他還擔任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健康委員會和韋茨委員會主席。前者旨在將藝術融入到醫院環境的設計中,後者則管理著韋茨家族的慈善救助金。 Brodie只是眾多提前退休的投行家的一個典型代表。對他們來說,退休並不是簡單的放松下來,而是依舊忙忙碌碌。 前高盛銀行家Nell Montgomery也是這麽一個人,她2004年從高盛退休後,在諾福克郡開始了自己的豬肉餡餅生意,隨後又成為企業高管培訓機構普雷斯頓協會的培訓師兼心理治療師。 她表示:“那些被投行工作所吸引的人們,極富進取心,熱衷於通過持續不斷的成就來獲得自我實現。正是這一特點讓他們工作非常出色,但這也意味著這幫人即便退休了也‘本性難移’。他們無論是58歲還是21歲,都時刻精力充沛。哪怕你只交給他一片農田,他也會確保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大農場。” 她還指出,在投行工作的人通常都有“不安全感”,所以他們會不斷通過成就來尋求認可。 投行家們永無止境地工作可能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就是退休對於他們這行的來說並不容易。由於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方式,他們退休後所需要的養老金非常可觀,這讓他們不得不繼續賺錢。 Randall Dillard是前野村的投行部主管,並兼管私募股權部門,他將後者形容為“最痛苦的工作”,因為工作時間極長。在經歷了多年每周工作90小時的煎熬之後,他終於在49歲光榮退休。但他卻表示,自己“才休息了十分鐘”,就忍不住去尋找新的挑戰。於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Liongate。 Dillard認為,退休之後繼續工作,賺夠了錢然後停下來享受,這是比不錯的買賣。他說:“如果我能活得夠久,那麽事先多投入一點時間賺錢積累財富,然後在剩下的日子里盡情享受,這樣最好。但如果我不幸英年早逝,那可就糟了。” (原文刊於efinancialcareer,作者Paul Clark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37

華爾街的糜爛生活——一個前對沖基金員工的自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513

Turney Duff,24歲靠關系初入華爾街,先在大摩做銷售助理,後來進入對沖基金。在將近10年的時間里,他的年薪都在100萬美元以上。但他將錢都揮霍在可卡因、妓女和糟糕的投資上。後悔?他可不覺得…… (原文載於每日電訊,Turney Duff口述,Theo Merz記錄) 1994年,24歲的我只身來到紐約,想找一份公關或記者之類的工作。但進展很不順利,這讓我很受挫。我叔叔在金融圈很有人脈,於是老媽建議我給他打個電話。當時我對華爾街一無所知,但他很快幫我安排了幾個面試。第一家是雷曼兄弟,他們家恢弘的交易大廳很快讓我著迷。我明白,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加入! 最終,我沒能獲得雷曼的崗位,但我在摩根士丹利找了份銷售助理的活。幾年後,我一路升遷,進入了買方,在對沖基金公司Galleon Group幫助客戶進行投資。我們從私人和機構投資者那里賺取大筆的傭金,而華爾街的其他人只能去搶我們吃剩下的部分。所有人都想和我做生意,並為此不擇手段。那時候,我可以隨意進出全國每一個餐廳、俱樂部和體育賽事。 很快,我的年薪就達到200萬美元。每天的工作就是被各種人帶著在全國環遊,他們為了得到生意拼命巴結我。這些活動里, “超級碗”之遊是最普通的,私人飛機接送和費用全免是基本標準。最瘋狂的一次是2002年時,我受邀在俄亥俄州參加了一場超級地下宴會,到會的有40位男人和同樣數量的美女。也不知是不是我的古龍香水起了作用,我一到那里,幾乎所有的美女都想勾引我。我成了現場的明星,我的每一句話都風趣幽默。後來我才知道,活動現場的所有人都是被雇來的…… 就在這次俄亥俄之旅中,別人第一次給我提供了可卡因。我帶了一點進了浴室但實際上並沒有吸,我只是裝模作樣的吸了一下然後就丟掉了。1980年代我十幾歲的時候,曾經有一個籃球明星Len Bias因為吸食了一次那玩意兒就死了,於是我總覺得只要一吸可卡因就會死。但禁不住周圍人的不斷慫恿,我終於還是在6個月後初嘗禁果,老實說,這種感覺真是無與倫比。 到了2006年,我每周會花600至700美元吸食可卡因,當然,這還不包括別人給我的。而且我還時常酗酒。雖然那時我已經有了女朋友和一個女兒,但那段日子實在是暗無天日。我每周要吸五、六個晚上可卡因。如果我稍微少吸一點,那麽我第二天可能不會出現發抖、出汗或流血等癥狀,但卻無法工作。 曾有一段時間,我試著每周只吸三天可卡因。但這讓我看起來病怏怏的,我明白如果一直這樣遲早會被炒魷魚。我也明白,只要我帶著這種狀態出現在辦公室,立刻就會被掃地出門。我記得自己當時在辦公室大樓附近徘徊,想著該怎麽辦。我告訴自己(我顯然已經不是在用理性思考),如果我被搶劫了,那麽肯定就不用工作了。於是我狂奔了幾個街區,晃晃悠悠撲進一個水坑亂蹭,直到我的褲子被磨破,手上和膝蓋開始流血。然後我渾身濕透、一瘸一拐地走進辦公室,可憐兮兮地告訴老板我被搶劫了。 不用說,72小時之後我就被炒了,進入康複中心,開始了第一次戒毒生涯。 出來之後,我正常了大概一年,然後又毒癮複發重回康複中心。再次恢複之後,我又收到了一份年薪七位數的華爾街面試,但我已經沒了當年的感覺,於是面了一半就離開了。 我不知道自己對這些經歷是否後悔。不過我真心希望,要是我沒有傷害到一些人就好了,尤其是我的家人。但我明白,如果我沒有經歷這一切,我不會成為現在的我。 如今,我成了一名作家,將自己在華爾街的故事寫進了新書《買方》(The Buy Side)。我住在長島,離我八歲女兒只有兩英里路程,這樣我可以每天看到她。我從前在華爾街賺的1000萬美元早就被花得所剩無幾,後來的幾個糟糕投資讓僅剩的一點也打了水漂。 最後想說一句老生常談,但卻是我的真心話:金錢並不必然帶來幸福,我曾浸淫其中,但感覺並不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34

投資和生活方面的毛病 張化橋

http://xueqiu.com/4035610190/27965060
在股市裡浸泡了20年,我知道自己在投資和生活方面的毛病非常多。

跟大家一樣,我有時也很焦慮:我賺錢會不會落後於別人?手游公司的股票,電商公司的股票甚至環保公司的股票我該怎樣估值?我的信息來源和社交圈子是否夠大,夠檔次?

好幾個朋友慫恿我安裝微信,加入這個和那個圈子。但是我還在抵制。我需要那麼忙忙碌碌嗎?我需要知道那麼多嗎?

讀巴菲特的文章(包括這篇)讓我很安心和平靜。我覺得:這樣的文章可以治病。讀完了,我只有一個念頭:我已經很富足。而且還將更加富足。何必焦慮 ?

這篇文章翻譯得不錯。我推薦大家看看。

(好幾個朋友來電郵,約我參加研討會,或者做主講嘉賓。我沒有一一回覆。抱歉。我已經決定,以後不再參加任何研討會了。大家花那麼多時間聽主持人介紹客串,客串再用誇張的和冗長的語言介紹嘉賓。我受不了。最近一次,我被主持人介紹為"大師"。我的老臉紅了20分鐘之久。)

股票市場最好是「T+20」

國外市場,包括香港,交易方式越容易,投資者損失越快。吃「即日鮮」讓很多投資者「缺胳膊少腿」。中國最好適行「T+20」的交易制度。每一次的買入賣出,最好是20天後,最好是夫妻雙人商量表決,最好還要居委會來批准。慎重對待每一次交易,「每一次的買入和賣出難極了,你就會賺錢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32

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排名:居在上海“貴”過紐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139

研究諮詢公司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新近公佈年度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前50座城市之中,中國佔三席,其中香港和上海的排名都超過了紐約,上海排名升幅明顯,這從側面體現出人民幣升值和國內通脹走高的影響。

EIU每年3月發佈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主要訪調人力資源部門經理,調查排名並未考慮房地產稅及個人所得稅。今年調查中,上海的名次較去年調查上升9位,排到了第21位,紐約為第26位。

從得分來看,上海得分101分,紐約得分100分,這意味著上海的生活成本比紐約高1%。調查認為,上海的交通成本幾乎比紐約高三倍。

此外,報告還指出,上海自然資源極少,能源和供水方面依賴其他地區,因此成為水電成本第三高的城市。

除上海外入圍前50名的中國香港名列第13位,北京列第47位。

全球得分最高的三甲依次是得分130分的新加坡、129分的巴黎和128分的奧斯陸。蘇黎世和悉尼分獲第四與第五名,緊隨其後的東京等四座城市得分相同。

以下為《華爾街日報》據EIU調查結果整理的排名表。

通胀, 人民币, 物价, 生活成本, 上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00

恐怖的半新股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028889
  滿以為去年十月起證監會收緊了對上市保薦人的監管之後,新股的質素應該有所改善,卻原來情況似乎沒有好轉,半新股又再頻頻出事。

  雲遊(484)上市不足半年,即交出一份全年虧損4.69億元的成績表;上市約兩個月的首隻夜場股MAGNUM(2080)亦發出了盈警;另一同期上市的老恆和(2226)更慘,竟被指造假而要暫時停牌,整個半新股市場頓時風聲鶴唳,人心惶惶,難怪今年首季上市的新股,有八成要跌破上市價了。

  原來,今年至今上市超額認購倍數越多的,表現反而越差勁;超額認購3559倍的夜場股MAGNUM昨天收1.05元,較之其上市價的1.5元低了30%,較之其上市之後最高價的3.21元更低了67.2%;

  超額認購2188倍的惠生(1340)昨天收1.77元,較之其上市價的2.05元低了13%,較之其上市之後最高價的2.32元則低了23.7%,殺傷力較之MAGNUM為少;

  超額認購1126倍的米格(1247)更慘,昨天收1.53元,較之其上市價的2.28元低了33%,較之其上市之後的最高價的3.46元更低了55.8%;

  至於超額1045倍的老恆和昨天收7.68元,雖然較之其上市價的7.15元仍然有7.4%的進賬,可是在被指造假的謠言困擾之下昨天暫時停了牌,日後復牌之後的股價表現確是難以預料。

  自去年十月至今,共有八十多隻新股爭相上市,當中至少有三十五隻已經跌破上市價,佔比高逾40%,到底還有多少沙沙石石夾於其間呢?看來在選擇投資於這些近半年來才上市的半新股真的是要步步為營,以免踩中地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81

【案例】星巴克顛覆者之迪歐咖啡:在三四線城市營造「高端生活」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7/59922.html

很多人都很熟知星巴克的定位:做白領人士的「第三生活空間」。星巴克公司不僅在賣咖啡,更是在賣一種生活的場景。人們生活有兩大場所,一是家裡,二是公司,它們分別代表了休息和工作。但是人還有社會交往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交往的需求就越高,「星巴克」就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社交場所,是顧客日常的「第三生活空間」。在「星巴克」,顧客們心情放鬆,把咖啡店當成自家客廳的延伸,既可以會客,也可以獨自享受,有些顧客甚至「躺」在舒適的大沙發裡,悠閒地讀著店內提供的雜誌。

好吧,不管您在真實的星巴克里有沒有體驗到這種感受,各種管理書籍和各種軟文裡都是這麼寫的。

這裡要著重提出的一句:星巴克的這種場景僅限於一二線城市。更確切的說,是一二線城市裡的黃金地段。「佔坑」是星巴克從高端性和地理位置上排擠其他競爭對手主要的手段,儘管那是以前屢試不爽的得力手段。

接下來要講的迪歐咖啡的玩法跟上述的軟文部分有非常多的重疊部分,但不一樣的是,它的用戶群體發生了質的變化:從一二線城市切換到了三四線城市;從小白領切換到了高收入有閒人群。

這同樣是由三四線城市的需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帶來的。隨著三四線城市的迅猛發展,它漸漸湧現出來一個新的用戶群體,特別是在江浙地區這個群體尤其多。這個群體與一線城市中永遠腳步匆忙、有能力沒時間消費的的白領階層迥然不同。

如果對他們做個特寫,應該是:三十歲上下,有一定消費能力,期望在工作之餘,有一個舒適靜謐的地方休閒,就餐或是打發無聊時間。而且,比起京滬穗和一線省會城市,這類人群在三四線新興城市中不僅數量增長更為明顯,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服務也更稀缺。他們的生活節奏沒有那麼緊張,擁有大把的閒暇時間,在大城市俯拾皆是的咖啡館、酒吧、西餐廳、俱樂部、電影院、桌游吧等,在這裡幾乎都是一片空白。隨著經濟的發展,三四線城市的主流人群的消費能力也達到了休閒娛樂產業的臨界點,人們在滿足日常基本生活需求之外,有餘力也有意願為舒適「打發時間」而支付成本。換句話說,這也就是星巴克所定位的「第三生活空間」,只不過它被迪歐咖啡帶到了三四線城市而已。

作為乾貨的需求闡述完畢,接下來就進入實操環節。

客戶:追求休閒享受的熟客。

在三四線城市的門店裡,迪歐咖啡的顧客總量上不能算多,但忠誠度很高。為什麼忠誠度高?那是因為在這些城市裡,不管是商務洽談或是情侶約會,都十分缺乏舒適安靜的休閒場所,以至於老闆們需要商務會面時不得不去星級酒店。少,自然忠誠度就高。

但忠誠度高,並不是因為這裡的咖啡口味很牛掰。對於這些消費者來說,迪歐咖啡意味著是可以花費數十元便可享受兩小時美好的午後時光,承載的是他們對大都市人們以及歐美現代生活方式的短暫感受。

選址:不求繁華,有錢有閒人多即可

迪歐避開繁華街道選址是源於其贏利方式:星巴克的贏利點來自於到店消費的客戶數,所以將門店開在顯眼而人潮湧動的商業區,是獲得充足客流的保障;而迪歐主要贏利點來自熟客,他們來這裡享受生活,所以它更看重門店的周邊是否交通方便,有足夠的停車位,是否有配套的其他娛樂場所(如酒吧、KTV等)可以互相帶旺客流。在考慮潛在客戶數量的時候,他們也並非計算街道上人流數量,而是考慮周邊是否有高級住宅、企事業單位,以確定周圍消費群是否有足夠的休閒或商務需求。

服務:三星級收費,四星級裝修,五星級服務

內部裝修上就不多說了,奢華裝逼提升格調,對標五星級酒店大堂、歐洲宮廷或是豪華鄉村俱樂部,那是必須的。

重點要提的是服務,就追趕著皇室服務的規格上。比如說,客戶乘車到門店,下車時服務生會過來幫忙開車門;客戶離店門口兩米時,門童一定會主動為客人拉門,進門口就有服務生歡迎招呼;還有更多的服務細則,比如,水壺的水線低於1/2就要加水;倒水時要求在桌子旁側身以示禮貌;一旦煙灰缸的煙頭超過2個就要換掉。在顧客的點單卡上,點單時間和送達時間分成兩欄,一壺新鮮水果茶的送達時間一定會在8-10分鐘以內,等等。

但是,這些軟硬件上的投入,並不是要將迪歐變成一個超標的「奢侈消費」,因為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總體來說在消費價值判斷上還是「實用主義至上」,所以合理且具有親和力的價格對於在這樣的市場中獲得成功是關鍵要素之一。只有五星級服務,四星級裝修,和三星級收費才能在這個市場上殺出一條路來,才能做到極致。

就像星巴克常常會成為很多一二線城市白領們會面的幾大核心選擇地時,迪歐在三四線城市也在做著同樣的事。唯一不一樣的是,一二線城市,可選擇的地方很多,地標性東西也很多。

但三四線城市短期內除了迪歐咖啡還沒有太多選擇,這太可怕了!

上次在談及85度C的競爭策略時,i黑馬就提及要打星巴克的優勢裡的弱點項,迪歐咖啡也正是在星巴克把目標放在追求一二線城市黃金地段,「三四線城市投入短期內不經濟,資金也無力覆蓋」的無法切入的新市場上,以接近星巴克的「微創新」玩法攻城略地,勢不可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89

一蚊雞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047023
稻香集團再次推出「一蚊雞」,今晚有幸享用過了。

  心裡想,要是我們四個人只叫三隻雞,不叫其他菜,結賬會是多少錢呢?可是我們總是覺得不太好看,於是多叫了一道五十八元的小菜,外加兩瓶啤酒,結果結賬只需一百四十六元,平均每人只需三十六元五角,要是只叫三隻雞,結賬只需六十元左右而已。

  我們隔桌的食客可是老實不客氣,三個人叫了四隻雞,估計結賬不需六十元。

  後來的一桌更厲害,一男一女,兩個人叫了三隻雞,外加兩碗白米飯,胃口可真大,相信結賬同樣只需六十元左右。 

  這樣的收費,酒樓如何做?哪能不虧本?

  賣得那麼便宜,相信是作為宣傳居多,否則,如何撐下去?

  幸虧稻香是上市公司,真的是大虧本,撐不下去了,大可供股集資,即可把問題解決,又何須擔心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2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