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秘華爾街投行家的退休生活: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610

看完華爾街之狼,有人大概很羨慕投行家們紙醉金迷的生活。但你可知道,為了能夠在退休後維持這種奢華的生活,投行家們不得不繼續操起老胳膊老腿賺錢,美其名曰“實現自我價值”。一生忙忙碌碌,為錢所困,最終還可能面臨“人死了,錢沒花了”的窘境: 你可能不認識Christian Brodie,但如果你在投行工作,你應該聽說過他。Brodie終身在瑞銀任職,他工作了28年,在去年7月也就是56歲時選擇了退休。 在2004年前,他在瑞銀擔任歐洲、中東和非洲投行主管一職,隨後又成為投行部門副總裁,進入了董事會,並成為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 簡而言之,他在投行界是一名大腕,在經過多年守著黑莓通宵奮戰的日子後,他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怡花弄草,陪陪家人。但他的退休生活卻不比以往輕松。 退休後,Brodie非但沒有休息,還給自己攬了不少活。他經營著一家自己的房地產投資公司Grensage,在咨詢公司Intelligent Engineering擔任顧問,並在蘇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任教。同時,他還擔任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健康委員會和韋茨委員會主席。前者旨在將藝術融入到醫院環境的設計中,後者則管理著韋茨家族的慈善救助金。 Brodie只是眾多提前退休的投行家的一個典型代表。對他們來說,退休並不是簡單的放松下來,而是依舊忙忙碌碌。 前高盛銀行家Nell Montgomery也是這麽一個人,她2004年從高盛退休後,在諾福克郡開始了自己的豬肉餡餅生意,隨後又成為企業高管培訓機構普雷斯頓協會的培訓師兼心理治療師。 她表示:“那些被投行工作所吸引的人們,極富進取心,熱衷於通過持續不斷的成就來獲得自我實現。正是這一特點讓他們工作非常出色,但這也意味著這幫人即便退休了也‘本性難移’。他們無論是58歲還是21歲,都時刻精力充沛。哪怕你只交給他一片農田,他也會確保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大農場。” 她還指出,在投行工作的人通常都有“不安全感”,所以他們會不斷通過成就來尋求認可。 投行家們永無止境地工作可能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就是退休對於他們這行的來說並不容易。由於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方式,他們退休後所需要的養老金非常可觀,這讓他們不得不繼續賺錢。 Randall Dillard是前野村的投行部主管,並兼管私募股權部門,他將後者形容為“最痛苦的工作”,因為工作時間極長。在經歷了多年每周工作90小時的煎熬之後,他終於在49歲光榮退休。但他卻表示,自己“才休息了十分鐘”,就忍不住去尋找新的挑戰。於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Liongate。 Dillard認為,退休之後繼續工作,賺夠了錢然後停下來享受,這是比不錯的買賣。他說:“如果我能活得夠久,那麽事先多投入一點時間賺錢積累財富,然後在剩下的日子里盡情享受,這樣最好。但如果我不幸英年早逝,那可就糟了。” (原文刊於efinancialcareer,作者Paul Clark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