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湖北自貿試驗區:4家公司凈利超1億 3家資產超200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18/1148705.html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楊 軍

在湖北自貿試驗區內註冊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9家,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屬於制造業,僅有盛天網絡從事遊戲娛樂業;從片區分布來看,武漢片區仍占半數以上,有5家公司,宜昌片區有1家,襄陽片區有3家。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近10家A股上市公司註冊在武漢東湖高新區,主要分布在武漢郵科院及大學科技園區,部分企業的主要生產研發地就在武漢片區內。

人福醫藥總資產最大

從行業細分領域分布來看,上述9家公司各有不同,既有人福醫藥、安琪酵母這一類專註傳統領域、民生需求的食品醫藥制造公司;也有高德紅外、中航機電這樣把握軍民融合發展機遇、走軍品市場化道路的高科技企業;還有盛天網絡、長江通信從事遊戲運營、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代表企業。

根據國務院批複的湖北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武漢片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襄陽片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宜昌片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高新產業及現代服務業。

從規模來看,湖北自貿試驗區內上市公司的資產差距非常大,有3家公司總資產超過200億元,其他公司均在100億元以下,最低的精倫電子總資產僅5.5億元。

人福醫藥以292億元的體量成為湖北自貿試驗區內總資產最大的上市公司。東方財富終端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人福醫藥總資產在229家A股醫藥制造公司中排名第5。知名汽車生產公司東風汽車及中航工業旗下的中航機電分別以218億元、203億元分列第2、第3名。

7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

2017年上半年,在湖北自貿試驗區內的9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實現營收同比增長,4家公司營收規模在20億元以上。在總營收上,東風汽車以81.5億元奪得第1名,同比增長18.29%,人福醫藥、中航機電緊隨其後位列三甲。

此外,湖北自貿區內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較高,合並利潤表後,上半年有7家公司實現盈利,其中4家公司凈利潤在1億元以上。體量大、營收高的人福醫藥以5.06億元凈利潤成為最賺錢公司。除安琪酵母、中航機電位列三甲外,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的長江通信、回天新材也展現了不俗的盈利能力。

上半年,有4家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50%,規模大、銷售多的東風汽車、人福醫藥、中航機電資產負債率位列前3。大部分上市公司負債率在30%以下,其中唯一的信息、軟件服務類企業盛天網絡資產負債率僅4.48%,排名最低。

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來看,9家公司的表現分化明顯,凈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差異很大,其中有7家公司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5%以下。凈利潤最高的人福醫藥凈資產收益率僅排第5位,安琪酵母則以12.01%排名第1。

此外,作為向新興領域發展的長江通信則實現了較高的凈資產收益,而在資產規模、營業收入等方面幾乎排名墊底的盛天網絡,則在凈資產收益方面表現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44

不良校園貸有哪些套路?湖北一高校輔導員"臥底"揭秘成網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1465

任何網貸機構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視覺中國/圖)

不良校園貸危害的新聞屢見不鮮,為何不良校園貸仍有生存土壤?3000元的貸款3個月後是如何變成3萬元?日前,漢江師範學院輔導員毛晶玥帶著這樣的疑問去尋找答案,並制作成抵制不良校園貸的教學視頻成為了網絡紅人。

由於工作的原因,去年下半年,毛晶玥開始接觸不良校園貸,試圖揭露不良校園貸陷阱的套路。

毛晶玥匿名加入一些不良校園貸QQ群,把自己的經歷、體會和不良校園貸的危害以及應對對策等拍成視頻,放給學生們看。這個視頻一經制成,在各個高校群體、網站中流傳。在獲得巨大點擊量和一致好評的同時,不少媒體、網友將毛晶玥稱為“潛伏在不良校園貸群里的美女臥底輔導員”。

對於自己成為網紅,毛晶玥對此解釋:“我只是做了輔導員該做的事兒。”

毛晶玥說,她有兩個疑問:一個是疑惑學生的貸款是怎樣在短期內由幾千元變到幾萬元。另一個是催收非法利息的組織抓住了學生的什麽痛點,為何底氣如此足。

帶著這兩個疑問,毛晶玥利用貼吧、微信平臺找網貸代理人,進入催收QQ群來尋找答案。在默不作聲地觀察了幾個月,毛晶玥漸漸有了自己的看法。

“以前,我們一直都在向學生宣傳不良校園貸的危害,但什麽是不良校園貸?危害究竟在哪兒?這些其實並沒有講清楚,學生們也稀里糊塗。要把危害講透徹、講生動,就必須親身了解不良校園貸的套路。”毛晶玥說,很多網貸平臺變著花樣玩套路,有的讓學生在網貸之前簽保證書說自己不是學生,有的以假裝購買物品的形式,讓學生簽分期付款合同,實施變相放貸。

“這些不良校園貸的合同,看上去似乎合法,但實際上有很多讓人看不懂的條款和算不清楚的利率。”毛晶玥舉了個例子,某某貸以月利率0.99%的噱頭,造成利息不高的假象,但經過推演後她發現,這款網貸的實際年利率達到了21.25%,再加上各種名目的手續費、中介費,有些不良校園貸的利率可以達到50%甚至200%。

毛晶玥發現,這些不良校園貸和正規貸款相比,門檻很低,所需證件也非常少。網上還有各式各樣的網貸吧、催收群,這些群里有專門教放貸者催款的技巧,還提供異地上門催收、“短信轟炸機”輪番轟炸等服務。一旦有學生還不上錢,就會遭到各種各樣的騷擾,直到還清欠款為止。

“通過實際體驗,我接到過各種騷擾電話,催款者咒罵、揚言要給學生訂花圈,甚至說如果學生不還款,就要來學校把學生帶走。我很好奇,這些催款電話為什麽這麽有底氣。”毛晶玥告訴記者,學生接到這樣的電話後大都很恐懼,有些甚至躲在宿舍里不敢出門。

“學生還不起只能讓家長來還,放貸者手中有學生的在校信息,這些學生大多是獨生子,不少家長害怕孩子有不良貸款,影響孩子的學業,所以有少人寧願償還這些不受法律保護的高額利息來息事寧人。”毛晶玥說。

有了這些素材後,毛晶玥制作了一部名為《今天是時候揭揭不良網貸的套路了》的視頻,作為一部講座教學片播放給學生觀看。誰知視頻一經推出,就迅速流傳到網上,並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評,不少高校的老師、輔導員向她索要視頻資料。視頻在網上流傳開後,引起了社會各界關註。

“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向學生講清楚相關的金融知識、法律知識,還任重道遠。”毛晶玥說。近日,她又與學校老師一起開始制作《5分鐘解讀不良借貸套路》的動畫視頻,準備將不良校園貸的危害進一步做深。

(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90

湖北將投資3150億元改造棚戶區 預計2020年完成改造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043.html

湖北省計劃2018年至2020年投資約3150億元,改造棚戶區約70萬套房屋。到2020年,國有工礦棚戶區、城鎮棚戶區、墾區危舊房基本完成改造,困難群眾將“出棚進樓”,分享社會發展成果。

據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底,湖北省各類棚改已開工41.25萬套,開工率100.2%,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其中,棚改基本建成29.9萬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64%;公租房基本建成2.67萬套,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29%;農村危房改造開工82954戶。

湖北省住建廳表示,將繼續完善“商品房+政府保障房+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的多元化供應格局,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推動住房回歸居住屬性。在公租房分配方式上,將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優先保障環衛、公交等行業困難群體,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和青年醫生、青年教師等納入保障範圍,對低保、低收入困難家庭也要實現應保盡保。

據介紹,湖北還將總結推廣武漢市住房租賃試點經驗,在人口凈流入城市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逐步提高租賃住房占新增住房供應量的比例;鼓勵大中企業、行業系統、工業園區、房地產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投資運行公共租賃住房。

(新華社 記者 徐海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79

湖北武漢出臺房屋征收、補償新舉措:增加了征求意見環節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18/1193151.html

近日,武漢市政府發布《武漢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操作指引》,對征收補償方案、房屋征收與補償做出明確規定。

為解決小戶型房屋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的住房困難,《指引》增加了住房困難補助。即征收個人住宅房屋,建築面積不足60平方米(涉及房屋所有權、承租權共有的,房屋建築面積合並計算)且為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唯一住房,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選擇貨幣補償,可以給予住房困難補助。

對於按期簽約、搬遷的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指引》明確了相應的獎勵標準,即征收個人住宅房屋,對選擇貨幣補償的,按照不超過被征收房屋價值10%的標準給予獎勵;被選擇產權調換的,按照不超過被征收房屋價值2%的標準給予獎勵;征收非住宅房屋以及單位住宅房屋也可以給予適當獎勵,獎勵的具體標準由區政府制定。

《指引》的另一大變化是,在現行征收程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公告或征求意見的環節。

《指引》結合已有的政策規定及房屋征收工作實際,明確量化了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的具體標準。同時,《指引》還明確了危房集中或者基礎設施落後認定結果征求公眾意見的程序。此外,為探索推進武漢房屋征收模式創新,《指引》還首次對采取預簽征收補償協議方式實施房屋征收作出規定。

來源:新華網

記者:廖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33

推進全域生態修複,湖北省宜昌市這樣行動

夷陵區境內的黃柏河生態濕地,猶如一道風景如畫的濱水長廊。

春風又綠長江岸,一面雲山一面城。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宜昌市下足“繡花”功夫,圍繞“關、改、搬、轉、治、綠”,全域推進生態修複,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城市,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生產向生態的嬗變

芬芳四月,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所在的長江岸線分外美麗:白玉蘭迎春綻放,紫玉蘭爭奇鬥艷,還有相互交錯的香樟、桂花、銀杏……

完成一期複綠工程後,興發又立即啟動了二期、三期工程,準備栽植1400棵樹,複綠總面積將達到56000平方米。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香溪化工所在的生產岸線也在向生態岸線嬗變。

去年8月,香溪化工啟動拆除工程,打響了宜都化工企業關閉清理的“第一槍”。目前,電石項目原料系統設備及建築物拆除已接近尾聲,二期電石系統的拆除將在下個月啟動。

“所有拆除、地平工作將在6月底完成。”現場負責人童海告訴記者,之後將運土種草,完成複綠。

破解“化工圍江”,宜昌市痛下決心、壯士斷臂,首批關停25家企業。“這次複綠的江段,不少工業企業想在此布局,全部予以回絕。”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宜昌市還強力推進非法碼頭整治,取締長江幹線及支流非法碼頭151家,讓出更多生態空間。

曾經“砂堆成線”的點軍區,依法取締了12家碼頭,並完成綠化美化,讓36.9公里的岸線煥然一新;“依港興城”的宜都市,對保留的26個碼頭,按照綠化面積不低於15%等規定進行規範、提升,維護岸線生態……

集約節約利用岸線資源,精心編織長江“綠絲帶”,目前,長江宜昌段岸線複綠已達66公里。

堅持“四季挖窩、三季種樹”,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修複常態化,今年,宜昌市還將在長江主要支流、交通沿線、農村荒山、臨時占地等處繼續開展複綠工作。

流域到全域的輻射

4月3日,葛洲壩至至喜長江大橋江段,10余頭江豚在碧江細浪中探出憨厚的笑臉,構成蜿蜒長江中的亮麗風景。

探索水生態治理,宜昌市以長江宜昌段一級支流、宜昌母親河——黃柏河為突破口,出臺了《宜昌市黃柏河流域保護條例》,探索了黃柏河流域綜合執法機制,建立了黃柏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全面落實了河湖長制……多措並舉,黃柏河總體水質持續趨好,達到和超過Ⅱ類占比88.26%,比上年同期增加4.93%。

科學治理水汙染,宜昌市還實施截汙工程,推進全市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高標準建設枝江、宜都化工園;實施治汙工程,取締湖庫網箱養殖3510畝;實施控汙工程,全面排查、登記、管控長江宜昌段排汙口;實施減汙工程,開展總磷專項治理……

立體修複長江生態,構建綠色生態網絡,宜昌市還同步推進大氣、土壤等汙染治理。

治理大氣汙染,宜昌市以工業汙染為重點,淘汰2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602臺,完成13家重點行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程,關閉安能、美聯2座熱電廠和86座土磚窯。

治理土壤汙染,宜昌市啟動重點行業企業及工業園區土壤環境質量調查監測和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詳查,科學編制全市土壤治理和修複規劃,投入專項資金開展化工企業汙染場地修複。

通過綜合治理,全域生態環境正在持續好轉。截至3月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13.1個百分點,PM10平均濃度下降13%,PM2.5平均濃度下降13.4%,納入國家和省考核的9個地表水斷面全部達到考核要求,水質達標率和優良率均為100%。

綠色對綠享的回饋

4月18日,總投資60億元的宜昌長江三峽遊輪中心項目啟動建設。

該項目定位為大三峽區域遊船母港基地,以遊船管理服務與娛樂休閑為核心發展方向,著力構建新一代複合式遊船母港休閑綜合體,以促進湖北省長江旅遊的轉型升級。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宜昌偏重的結構正在調優,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正在調高,集約節約發展正在調密。去年,精細化工占化工產業比重提高11.6個百分點,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14%、地耗下降5.32%、水耗下降13.7%。

把綠色融入城市,宜昌市在城區規劃建設“六大水系、八大公園”,實施城區山體修複保護106公頃,建成城市綠道108公里,建設海綿城市7.2平方公里;實施規劃控綠,宜昌新區規劃面積220平方公里,生態用地115平方公里,占比超過50%;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 以上,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4平方米。

加強引導,更多綠色正朝著生活的點點滴滴深入、滲透。

“希望大家不要購買、使用含磷的生活用品和含磷的化肥農藥,共同守護綠水青山。”4月20日 ,500余名遠安市民在“無磷消費·從我做起”宣傳橫幅上簽名表態。

宜昌市還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在農村居民集中點建設微動力處理設施;倡導綠色出行,在全省率先建成BRT快速公交系統;鼓勵社會參與,“三峽蟻工”環保誌願者每天在長江邊撿半小時垃圾;普及生態教育,推出全國首套生態公民教育校本教材,設立全國首個“生態市民日”……

讓長江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讓更多市民享受綠色福利,宜昌仍在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51

一日三企成功沖擊IPO 湖北上市公司總數破百

經歷去年僅新增2家上市公司的尷尬後,湖北證券市場近日迎來一波利好,上市工作亦現“觸底反彈”之勢。

據證監會公告,5月3日,將召開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審核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飛光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風證券”)和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德生物”)首發。這是證監會發審委有史以來設立的首個湖北專場。

3家上會企業均來自光谷

其中,長飛光纖是全球最大的光纖預制棒、光纖和光纜的供應商。長飛光纖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擬在上交所發行不超過7579.05萬股,計劃募集資金約20億元,其中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3億元償還銀行貸款,剩余14億元投向長飛光纖潛江有限公司自主預制棒及光纖產業化二期、三期擴產項目。

天風證券是總部位於武漢的全國性證券公司,這是該公司繼2015年12月25日後第二次沖擊IPO。本次,天風證券計劃募資約8.2億元,募集到的資金除了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外,重點將用以擴大公司業務規模特別是創新業務規模。

而今年1月曾遭首發暫緩表決的明德生物也再次出現在本次發審委湖北專場。明德生物是光谷生物城的明星企業,其憑借自主研發已成為POCT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公司本次募集的4.3億元中有近4億元將投向體外診斷試劑擴建、移動醫療產品建設、研發中心建設和營銷網絡建設項目。

經過層層審核,3家上會企業最成功終過會。湖北上市公司總數增至101家。

如果說已上市公司數據是存量,用來判斷地區現在的經濟實力的話,IPO數據作為增量,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未來的經濟發展空間。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過去多年,湖北上市公司無論是總數還是新增量上都一直穩居中部六省之首。然而到了2017年,湖北將這一頭把交椅拱手讓給了湖南。2017年,湖北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而湖南則新增了14家。總數上,湖北共有97家,湖南反超共計101家。

面對尷尬處境,湖北如何奪回中部龍頭的地位?今年1月,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上市公司倍增計劃,這意味著在五年內湖北省上市公司數量將較目前翻一番。

按照2017年底湖北省97家A股上市公司數量來計算,如果該目標成功實現,到2022年底,湖北省上市公司數量將達到194家,平均下來一年新增上市公司至少19家。

隨後,武漢市祭出企業上市“3年倍增計劃”:2018年~2020年,武漢上市公司數量要突破百家,市值規模達萬億元。

作為武漢創新創業高地的東湖高新區同樣在企業上市工作上持續發力。今年3月,尚德機構登陸紐交所;4月,銳科激光拿到國內創業板上市“許可證”;本次上會的長飛光纖、天風證券和明德生物同樣來自光谷。至此,東湖高新區已提前完成今年“力爭新增5家上市公司”的年度目標。

一直以來,武漢在上市公司總數上一直處於全省一城獨大的地位,湖北97家上市公司中有52家位於武漢。如何從武漢獨大演化成全省多地共同開花?第一財經記者盤點發現,目前,湖北省在證監會審核企業有12家,其中10家來自武漢,另外2家分別來自宜昌和仙桃。這意味著至少今年內,武漢獨大的局面仍難有所改變。

但從長遠來看,這一狀況或許會迎來轉機。截至今年2月12日,在證監局輔導備案的28家湖北企業中,非武漢籍企業有16家之多;而23家湖北金種子企業中,只有8家來自武漢,另外15家中有4家來自黃岡,2家來自宜昌,2家來自十堰,襄陽、鄂州、黃石、孝感、隨州、仙桃和潛江則各有1家企業入圍。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上市公司數量的多少,是地區經濟實力的“硬指標”,IPO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舞臺。湖北民營經濟欠發達,農業缺乏特色、工業缺乏品牌,新經濟和新業態企業散而小,缺乏創新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使得該省上市資源較為短缺,難以形成闖關IPO的競爭力,湖北要實現“上市公司數量五年翻番”的目標,當務之急就是補齊民營經濟發展短板。

“補齊民營經濟發展的短板,關鍵在於充分發揮政府這只有形的手,通過產業引導,培養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轉型要效益。”董登新建議,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減輕民營企業各種負擔,充分激發民間創業創新的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59

湖北加碼上市扶持力度 獎金撥地納入政府考核

繼上周3家企業同日集中過會,湖北乘勝追擊,進一步加碼上市扶持力度,不僅重金鼓勵企業上市,還加大項目用地支持力度,並將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

這是第一財經記者從10日上午召開的湖北省舉行推進鼓勵企業上市工作會議上獲悉的。按照湖北省企業上市總體目標,力爭到2022年末,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該省境內外各類上市公司總數要達到200家左右,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倍增。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湖北省動用真金白銀鼓勵企業上市,除了給錢給地外,更重要的是打造一個讓企業、資本都為之動心的營商軟環境,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質量,更要切忌本末倒置,為了政績考核不擇手段地盲目攀比。

建立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

2017年,湖北新增上市企業僅2家,上市公司總數被湖南反超,其主要原因在於湖北上市後備企業資源不足。

為改變現狀,湖北將大力發展各類市場主體,為企業上市奠定良好的主體基礎。尤其是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繼續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草,切實降低投資門檻。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重點支持一批有品牌、有市場、產業帶動性強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民營經濟做大總量、做寬鏈條、做優結構,積極為企業上市培育更多優質後備資源。

建立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實施上市後備企業“金種子”“銀種子”計劃,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將入選上述計劃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培訓與服務對象,妥善解決其改制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推動後備企業分層培育。各地要支持主業突出、盈利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龍頭企業到主板、中小板上市;支持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的中小型企業到創業板上市;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且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到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鼓勵適合到境外上市的外向型企業赴境外上市。在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建立擬上市企業“種子板”,引導擬上市企業到四板市場掛牌或展示,先行規範。

加大企業上市獎勵力度

湖北省提出多項政策促進企業上市,其中既包含現金獎勵,也加大了上市企業項目用地的支持力度。對在滬深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企業,湖北省政府獎勵400萬元。獎勵將分階段撥付:對完成企業股份制改造並向湖北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手續的,獎勵50萬元;對經中國證監會正式受理申請材料的,獎勵150萬元;對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並在滬深交易所成功發行的,獎勵200萬元。

對企業在境外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省財政一次性獎勵300萬元。對省內企業按規定異地買殼”或“借殼”上市後,將註冊地遷回湖北省的,省財政一次性獎勵300萬元。

上市後備企業在股份制改造過程中對原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工業土地,以出讓方式處置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可按所在地工業用地最低價格標準核定。對企業首發上市及再融資募集資金的投資計劃項目用地,,各地要予以大力傾斜,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優先辦理核準預審,及時報批,優先供地,實現應保盡保。

在境內外交易所每新增1家上市公司,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下一年度建設用地計劃分解中,給予上市公司所在地政府300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

專家:切忌淪為政績工程

完善工作保障機制方面,從2018年起,湖北省政府將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納入市、州、縣政府和省直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省政府將加大對企業上市工作的考核和督導力度,定期組織有關部門了解工作開展情況,加大問責力度。對在推進企業上市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敷衍應付、推諉拖延的,倒查責任,從嚴問責。

“上市公司是地方經濟的發動機,具有較強的產業輻射效應和GDP、就業的放大效應,湖北省此次動用的真金白銀將獲得更大的經濟回報。”董登新認為,地方政府應該認識到,好的營商環境對招商引資和創新創業更具有吸引力,也更符合企業發展的規律。因此,地方政府應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要切忌本末倒置,為了政績考核盲目攀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81

湖北出臺振興中醫藥發展意見,關註產業龍頭

今年時值醫藥雙聖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湖北出臺《促進中醫藥發展振興的若幹意見》,從準確把握中醫藥振興發展的總體要求、切實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著力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中醫藥發展保障等七個方面,提出20項任務措施。

中醫藥產業一直是我國醫療衛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基於中藥創新的發展路徑推動了行業整體的壯大,為中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隨著新一輪“醫改”的推進,中醫藥產業面向未來,亟待在保留傳統中醫藥文化精華的同時,謀求更加規範化和標準化的產業發展路徑,才能在當下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市場繼續占據一席之地。

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力度扶持中醫藥產業,此次湖北出臺的意見提出,未來五年,全省中醫藥振興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中醫醫療服務體系、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使人人享有基本中醫藥服務;中醫藥產業現代化水平將顯著提高,中醫藥工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成為全省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中醫藥醫療、教育、人才、科技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基本建成中醫藥強省。

國家從2016年開始,陸續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發展規劃綱要》之中醫藥部分和《中醫藥法》,在政策框架上對中醫藥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設立標準上對中醫診所的放開就是國家鼓勵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最新政策成果。由此可見,國家大力支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在需求以及政策的推動下,我國中醫藥產業迎來市場機遇,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健民集團(600976.SH)、馬應龍(600993.SH)、片仔癀(600436.SH)以及雲南白藥(000538.SZ)等值得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79

湖北加大力度調控樓市,大幅增加租賃房用地供應

湖北省住建廳6月4日出臺意見稱,貫徹落實住建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部署。按照意見,武漢將大幅增加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供應。

按照住建部和湖北省住建廳要求,武漢市將編制2018年至2022年住房發展規劃,提高公租房、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在住房供應中的比例。湖北省內熱點城市要提高住房用地比例,住房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建議按不低於25%安排,並大幅增加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供應,確保公租房用地供應,力爭用3到5年時間,公租房、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用地在新增住房用地供應中的比例達到50%以上。

據悉,武漢將推動供地主體多元化,在權屬不變、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情況下,非房地產企業的國有土地可作為租賃住房用地。本月底前,武漢將提出並上報建設租賃住房的具體實施方案。

此外,湖北省住建廳要求武漢加快推進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按照先租後買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住房限購措施;各地將把房價控制目標分解到月,引導開發企業合理申報預售價格,對不接受政府價格指導的項目,暫緩辦理預售許可。住建部門將會商國土部門,建立房價地價聯動機制,根據當地房價控制目標,限定不同區域最高房價管控目標,在土地出讓環節公布項目房價控制限額,鼓勵采取“限房價、競地價”等方式出讓土地,引導企業理性競買土地,防止地價推漲房價。

在風險防控方面,湖北省住建廳要求各地提高市場風險預警預判能力,房管部門要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購房、購地融資違法違規行為整治,嚴控加杠桿行為。在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市,倡導采取公證搖號方式公開銷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19

湖北1.3萬億投資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聚焦六大產業

地處“長江之腰”的湖北是長江幹線流經最長的省份,是三峽工程庫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亦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

在《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等具剛性約束力的地方法規監督下,湖北全省已取締各類碼頭共計1100多個,騰退岸線143公里,生態複綠面積超過566萬平方米,清退港口吞吐能力1.27億噸。

本月8日,湖北省政府發布《湖北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分工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涵蓋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支持綠色交易平臺發展等十大戰略性舉措,共涉及58個重大事項,91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到1.3萬億元。

為提升產業綠色化水平,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逐步建立、完善產業綠色發展體系,方案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材料、綠色低碳、數字創意6大產業16個高端細分領域,促進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綠色經濟發展,力爭6大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之和突破3萬億元。

力爭到2020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7%以上;產業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進一步下降;綠色產業快速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綠色產業成為湖北省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

截至2017年底,全省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約28.9萬公里(不含民航航線、城市內道路),“七縱五橫三環”高速公路骨架網基本形成,高等級航道達到1930公里,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129公里,“雙樞紐、多支線”的機場格局正在形成。

為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方案提出,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高等級航道里程突破2000公里,基本建成“九縱五橫三環”高速公路骨架網,高速公路里程達到7500公里,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著力構建民航客貨雙樞紐格局,建成一批現代化綜合客貨運樞紐,運輸服務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沒有暫停鍵。湖北省發改委副主任、湖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曹松表示,即將拉開序幕的長江經濟帶自然資源全域調查,將全面調查湖北長江經濟帶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數量、質量、結構和空間布局。

在此基礎上,開展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風險隱患大排查。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評價體系,科學核算各類生態產品價值。探索建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機制。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探索建立省內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未來,湖北將按照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開展量化評價和考核,把該項考核結果作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的重要依據。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