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湖北1.3萬億投資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聚焦六大產業

地處“長江之腰”的湖北是長江幹線流經最長的省份,是三峽工程庫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亦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

在《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等具剛性約束力的地方法規監督下,湖北全省已取締各類碼頭共計1100多個,騰退岸線143公里,生態複綠面積超過566萬平方米,清退港口吞吐能力1.27億噸。

本月8日,湖北省政府發布《湖北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分工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涵蓋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支持綠色交易平臺發展等十大戰略性舉措,共涉及58個重大事項,91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到1.3萬億元。

為提升產業綠色化水平,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逐步建立、完善產業綠色發展體系,方案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材料、綠色低碳、數字創意6大產業16個高端細分領域,促進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綠色經濟發展,力爭6大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之和突破3萬億元。

力爭到2020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7%以上;產業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進一步下降;綠色產業快速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綠色產業成為湖北省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

截至2017年底,全省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約28.9萬公里(不含民航航線、城市內道路),“七縱五橫三環”高速公路骨架網基本形成,高等級航道達到1930公里,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129公里,“雙樞紐、多支線”的機場格局正在形成。

為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方案提出,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高等級航道里程突破2000公里,基本建成“九縱五橫三環”高速公路骨架網,高速公路里程達到7500公里,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著力構建民航客貨雙樞紐格局,建成一批現代化綜合客貨運樞紐,運輸服務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沒有暫停鍵。湖北省發改委副主任、湖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曹松表示,即將拉開序幕的長江經濟帶自然資源全域調查,將全面調查湖北長江經濟帶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數量、質量、結構和空間布局。

在此基礎上,開展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風險隱患大排查。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評價體系,科學核算各類生態產品價值。探索建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機制。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探索建立省內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未來,湖北將按照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開展量化評價和考核,把該項考核結果作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的重要依據。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