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貨幣政策是否轉向?政府:沒有沒有!市場:就是就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61

中國政府網和官方微信今日轉發的《降息背後的民生情懷與經濟邏輯》再次引起市場對於中國貨幣政策到底是否轉向的爭論。盡管央行不斷表示貨幣政策基調不變,但是市場卻紛紛將其視為新一輪降息降準周期的啟動。

作為“局內人”,前統計局局長、現任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一針見血:“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基調如何定義在中國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相機抉擇,是根據經濟形勢來調整,預先的設定意義並不大。”

反複強調貨幣政策前景不變,此地無銀三百兩?

實際上在上周五宣布降息之後不久,央行就立刻發布解讀稿,強調此次利率調整仍屬於中性操作,不需要對經濟采取強刺激措施,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會改變。而今日政府網引用的文章核心也是降息不改變改革大方向,只是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從大局出發讓經濟保持活力。

然而在9月和10月通過MLF向商業銀行大幅放水之後,市場大部分分析人士此前均相信央行選擇在定向寬松中大做文章的主要意圖就是避免全面降息和降準。因此在央行降息消息之後,許多人都認定這意味著央行已然轉向。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發布報告稱,這是政策朝著更激進的貨幣寬松轉向的信號,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內至少還將有一次降息。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則認為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降息周期展開,寬松有望延續。

即便此前一直堅定看好央行不會采取“大動作”的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也“承認錯誤”。坦誠降息周期由此展開,一直會持續到社融余額增速拐頭向上,經濟內生動力增強為止。他預計下一次降準降息不會太遠。

換個角度來看,央行既然可以一邊使用各種創新工具放水給人以避免降息的感覺,那麽央行也完全可以嘴上喊著政策不變,然後根據“市場需要”做出政策調整。

歷史已經多次驗證,中國在宏觀調控中屢屢提及要引導市場預期的良好願望總是事與願違。中國明年貨幣政策的走向到底是保持穩健抑或以“穩健”名義安撫人心,沒有人能知道。但是至少從市場人士的看法來看,央行恐怕難以“說到做到”。

2

全面刺激傳聞不斷 基調定義並不重要

除了官方言辭鑿鑿之外,在降息支護,市場也傳出了各種“消息人士”的說法。

據華爾街見聞此報道,一位參與內部政策討論的政府智庫專家對路透社表示,“高層領導已經轉變觀點”。這位匿名經濟學家稱,中國央行已經轉向全面刺激,並可能再次降息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雖然消息的真實性無法完全確認,但是很明顯的是,在高層決策下,央行可能也無法對全面刺激說不。

對此,MFI的江勛更是大膽推測:本次降息,迫於巨大的政治壓力,很大程度上,這是一次政治性的降息。是外界壓力、經濟維穩及度過經濟轉型第一年年關的政治訴求的結果。

另據路透社報道,一位不願具名的官方人士私下表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大,企業融資成本高,實體經濟困難,都是不爭的事實。而有關降息的議案也在幾個月前相關部門匯總經濟形勢的報告上就提議了。”

前統計局局長、現任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則認為,從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看,明年貨幣政策的表述可能不變,貨幣政策仍保持穩健,但具體操作上可能會根據情況適時松動,穩健基調下的寬松

中國將於12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屆時會明確明年中國政策取向,並確定經濟工作主要內容。

“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基調如何定義在中國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相機抉擇,是根據經濟形勢來調整,預先的設定意義並不大。”邱曉華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24

【黑問】如何判斷一家創業公司是否值得加入?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4/148155.html

I黑馬註:很多技術人員會選擇加入一家創業公司去做合夥人,但是創業公司有很多不確定性,在雙向的選擇中,該如何衡量一家創業公司是否值得加入?
 
\墨軒問:如何判斷一家創業公司是否值得加入?
 
想加入一家創業公司去做合夥人,但是創業公司有很多不確定性,在雙向的選擇中,我該如何衡量一家創業公司是否值得加入?
 
答1:如果定位是合夥人,那就要判斷企業項目能否有發展前景
 
陳宇豪——筷子兄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你的定位是加入該創業型企業做合夥人,那麽你辨別是否加入該企業,更直接一點是判斷企業項目能否有發展前景,能否做成功;具體不知道你從事哪方面的創業,我這幾年總結了一下市場企業能否做成功的一些基本共同特征供參考:
 
1.創業項目是否在巨大的市場中,若分占一小塊也是大的,比如衣食住行方面;

2.項目中的產品本身是否具有自我傳播能力;

3.項目早期應該在相對的一定藍海市場,盡量避免紅海市場 ;

4.產品本身是否有價值或者能拓展產生價值鏈;

5.項目是否符合當時的發展趨勢和風口,最少是3-5年的前景。
 
答2:從自我優勢出發,是否能給公司帶來互補
 
羅麗君——中國家裝一站式服務平臺創始人
 
這個問題首先從你的優勢出發,你擅長什麽?能否給這公司帶來互補?
 
其次再考慮創業公司的情況;
 
1、該公司的目標客戶群是?屬於哪個細分市場?這個市場現在的容量多大?將來5-10年的發展趨勢是什麽樣的?
 
2、該公司有什麽獨特的商業模式?
 
3、團隊創始人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答3:判斷創業公司有沒有機會,不在於公司規模多大,而在於抓到多大的高性能的點,做到極致。
 
都靈斑馬——苦逼的北漂創業者
 
記得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篇類似的文章,截取幾點和你分享,看能不能幫到你~
 
加入創業公司主要有三種方法:作為第一批員工加入、在大公司做到中高層用合夥人身份加入、自己創業。需要根據你的能力,工作年限,資源、行業的判斷和理解來選擇。
 
第一點,行業趨勢是否吻合。我在百度的最後一年多負責百度無線業務,戰略規劃了四個方向,最後一個是手機上的智能通訊工具,基本上是微信的原形,但百度沒有做。行業趨勢的預判是加入創業公司的必修課,能讓成功幾率更大。
 
第二點,看是不是剛性需求。
 
第三點,業務趨勢是否已經顯現。判斷一個小公司有沒有機會,不在於公司規模多大,而是在於抓到多大的高性能的點,做到極致。就像百度早期把搜索做到極致。
 
第四點,創始人團隊是否大氣,有胸懷。大氣與否也不僅僅在於錢財,而是在於他是否給你機會;有胸懷是一個創始團隊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第五點,是否有天使投資或早期投資。創業公司得到融資是一個必備的功能,生存的周期越長,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但是,不能花很多錢,不停的在融資,而業務卻垮掉了。

答4:互聯網公司的共性及獨特之處

黑馬哥

以下就是黑馬哥從不同角度整理的那些好互聯網公司的共性及獨特之處...

一:前臺大美女

很多人喜歡互聯網,但未必去過這些公司,更沒機會親眼目睹這些公司的前臺MM,她們可是公司的門面呢。

近日,潛在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探子都發回密照,有的攝影技術實在需要回爐再造,有的還差強人意,但咱關鍵是看個熱鬧,就別挑剔照片質量了。

這些前臺MM們,用她們如花似玉的青春,給了我們一個又一個的美麗早晨,因為她們,我們上班也有動力了。感謝前臺MM們,祝你們永遠年輕美麗!

\二:上網無限制,就是快

Google公司的網速有多快?

三名Google Chrome 團隊成員在 Reddit 回答問題時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show了一把Google的網速,如下圖.

\互聯網現狀報告:中國大陸平均網速居73位

最近,雲服務提供商 Akamai 發布了2014年第2季度「全球互聯網現狀報告」,這里摘出了一些數據,詳情見下:

全球平均網絡速率排名

本季度,有3個亞洲國家或地區進入榜單前5位,分別為韓國(第1位)、中國香港(第2位)以及日本(第5位)。中國大陸位於第73位,平均網速僅有3.7Mbps,不及泰國(第47位,平均網速為6.3Mbps)和馬來西亞(第69位,平均網速為4.3Mbps)。

與此同時,瑞典以平均14.9Mbps 的網絡速率躋身至第3位,而同為北歐國家的荷蘭則以平均14.3Mbps 的網絡速率占到了第5位。作為信息技術大國,美國僅排在第14位,但平均11.4Mbps 的網速仍令中國大陸汗顏。榜單前10位上,除了上文提到的韓國、中國香港和日本外,剩余7個國家均來自歐洲大陸。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美洲或非洲國家的 平均網速夠格擠進前10。

在亞太地區,印度是排名最靠後的國家,平均網速只有2.0Mbps。然而,在「平均峰值連接速度」榜單上,中國大陸被擠到了亞太地區倒數第2位,印度則仍為最後1位。中國香港以73.9的平均峰值連接速度雄踞全球榜單首位,韓國則相應下跌一位至第2位,以色列以68.6Mbps 的平均峰值連接速度摘得季軍。

三:工資有點高

\本榜單為:(2014年)工程師,1~3年經驗。

最低能拿多少錢?

No.20 聚美優品 8.74k

No.19 樂視 9.75k

No.18 鳳凰網 10.33k

No.17 搜狐 10.45k

No.16 新浪 10.7k

No.15 愛奇藝 10.85k

No.14 優酷 10.85k

No.13 滴滴 11.3k

No.12 網易 11.47k

No.11 京東 11.55k

No.10 快的 11.56k

No.9 360 11.72k

No.8 人人 12k

No.7 去哪兒網 12.1k

No.6 搜狗 12.33k

No.5 騰訊 12.8k

No.4 阿里 13.13k

No.3 美團 13.5k

No.2 今日頭條 16.33k

No.1 百度 19.4k

所有門戶中,媒體色彩濃厚的鳳凰網不僅在產品和運營崗上,薪水依舊低。而且在工程師職位上也差了一截。

當然搜狐和新浪也差不了多少。讓人意外的是,網易倒是不錯。

排名第一的依然是百度,在1~3年經驗的程序員身上開出了,最低19k的薪水。

最高能拿多少?

No.20 聚美優品 15.95k

No.19 愛奇藝 16.05k

No.18 鳳凰網 17.22k

No.17 樂視 17.56k

No.16 優酷 18.35k

No.15 搜狐 18.65k

No.14 人人 19k

No.13 網易 19.17k

No.12 快的 20.67k

No.11 美團 21k

No.10 新浪 21.25k

No.9 京東 21.35k

No.8 搜狗 21.39k

No.7 去哪兒網 21.52k

No.6 滴滴 21.6k

No.5 360 21.67k

No.4 阿里 22.69k

No.3 騰訊 22.9k

No.2 百度 31.9k

No.1 今日頭條 32k

在最高薪上,今日頭條給1~3年經驗的人開出了32k的驚人價格,超過BAT三家,果然是用“技術流贏得用戶”。

綜合來說,給程序員薪水最不小氣的公司分別是:今日頭條、百度、阿里、騰訊。

看完之後,你是不是也有點小激動呢?是不是感覺自己可以走向人生的巔峰,贏娶白富美呢!

四:令人咂舌的年終獎,令人難忘的年會

下面整理了幾個最受關註的互聯網年會年終獎——最土豪的是360的創始人大獎,直接價值110萬的卡宴;最大手筆的是深圳一家公司,一次性發了10輛汽車;最香艷的是百度公司年會,7名美女火辣登場榮升新“度娘”;最實用的是某公司承諾中獎者16小時調休;

\五.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報銷都會比較快

傳統企業的組織架構中,中層的作用主要是上傳下達:即向下級傳達上級的指令並監督執行,同時向上級反饋來自下一級的信息,其次才是人才培養和企業文化傳遞。但這部分工作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管理工具的廣泛運用而逐漸被取代。

傳統企業組織架構象朝鮮人民軍,兵種清晰,層級分明,基礎作戰單元以旅/團為主;而創新公司組織架構象美軍,由於信息技術發達,基礎作戰單元超級扁平化,以特種部隊(介於排和連的編制)為主,縱觀美軍最近幾年的行動,無論是抓薩達姆,還是刺殺本拉登,都是由五角大樓直接指揮特種部隊完成的。

也就是說,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公司老板本人必須要充當“五角大樓”的角色,而中層應該從一個純管理者變成特種部隊的隊長。傳統商業模式由於足夠成熟,老板一個月真正重大決策不會超過三次,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由於變化快,現場管理和臨機決斷的事宜太多,所以必須縮短決策半徑,必須扁平化。

\===============================================
點擊鏈接,和創業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question/5589


是否有點啟示?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7pv.html

    國企改革、企業並購重組,正在大範圍地展開,許多朋友認為這是個重大題材,是個好機會。有朋友問我有何辦法抓住。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重要轉型階段,許多領域的重大改革前所未遇,就連國家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更何況我等小散呢,我哪來什麽辦法?不過,盡管如此,這並不妨礙我們從理論上“紙上談兵”一番。

    有的朋友善於炒題材股,抓住時機撈一把,這當然也是一種符合A股特點的、利用機會的辦法,完全可以。但這里,我要談的是怎樣立足於企業來看問題,而不是“炒題材”的問題。

    看企業並購重組好不好,主要是看這兩個方面:1、並購重組之後,將會面臨什麽風險;2、抵禦這些風險的能力怎樣。

    說到這,我舉一個最近遇到的一個例子。我那個在美國的昔日老同學約翰李,上個星期來電,說,這半年來,由於受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的影響,美國能源企業的股票跌得慘不忍睹,他覺得好像快到階段性底部了,遂想買一點;他還微信發來一串美國能源公司股票的代碼,共有15個,問我買哪個好。

    我粗略地查看了一下,呵!真的跌得都很慘!有的比原油價格的跌幅都大呢。我說,如果要買,可以考慮買埃克森美孚(XOM)。他問:為什麽?

    “美原油連續”下跌了40%多,大多數能源企業的股票跌幅都超過30%以上,但埃克森美孚只下跌了14%都不到,借用你們美國佬巴神大爺的話“退潮了才知誰在裸泳”,看來埃克森美孚是個好股票,或許是“千金難買牛回頭”的機會吧?

    老同學又問:為什麽就這個埃克森美孚表現好一點呢?

    埃克森是生產石油的,而美孚是生產石化產品的,它們於1999年正式合並,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這樣一來,合並之後,盡管主要的風險仍然來自石油價格大幅漲跌的波動,但它抵禦風險的能力卻大大提高了。如果遇到原油上漲,雖說對石化生產不利,但可以從原油價格上漲中獲利;如果遇到原油下跌,雖然對生產原油不利,但對石化生產有利,可以從中獲利。這樣,就相當於形成了一個自然對沖組合,能夠有效地應對世界上政治(包括戰爭)和經濟巨大波動的沖擊。當時,兩家公司合並成立,市場立即給予肯定,股價大漲,隨後市值大幅增長,現為3750億美元。這次面對原油如此暴跌,它又一次現出優良質地。  

    據說,世界上大多數並購重組都不太成功的,而並購重組的成功與否,差不多股票市場都會比較早地反映出來。

    老同學約翰李最終會不會買能源股和買哪個,還不確定,但從中引出的埃克森美孚這個事例,對我們是否有點啟示呢?

Snapchat再融4.86億美元 曾經錯過投資的Facebook是否更垂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1/148693.html

i黑馬:真是想不到,一個添加 ”了閱後即焚“功能的閱讀應用,可以連續融資上億美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垂直的領域、 細分的行業以、接近生活以及能夠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總是能收到人們的關註。

\“閱後即焚”消息應用Snapchat在12月31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CES)的文件中披露最新一輪融資的詳情。在此輪融資中,Snapchat獲得了23家投資方的4.85億美元投資。
 

到目前為止,Snapchat獲得的投資總額為6.11億美元,投資方包括Benchmark Capital、KPCB,以及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等。
 

Snapchat創立於2011年,CEO為埃文·斯皮格(Evan Spiegel)。2013年底,Facebook曾試圖以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Snapchat,但未能取得成功。
 

在索尼影業遭黑客攻擊的事件中,Snapchat的一些商業計劃文件被泄露。為此,斯皮格於12月17日致信全體員工表示道歉。索尼影業CEO邁克爾·林頓(Michael Lynton)是Snapchat的董事會成員。
 

Snapchat宣稱,目前用戶每天通過該服務分享7億張照片。從照片分享的數量上來看,Snapchat已經比Facebook更熱門。


希臘總理:這場大選將決定希臘是否退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22

449CAB98-0522-4795-B575-C2304BEB7EA1_cx0_cy4_cw0_mw1024_s_n_r1

還有不到三周,希臘就將舉行大選,希臘總理薩馬拉斯表示,此次選舉將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

薩馬拉斯在1月2日的演講中警告說,主要反對黨Syriza的勝利將導致希臘違約和退出歐元區。而Syriza領袖Alexis Tsipras說,他將結束德國主導的緊縮政策。《明鏡周刊》周六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準備好接受希臘退出歐元區,德國政府認為,如果Syriza贏得希臘大選,希臘退出歐元區將變得不可避免,但影響可控。

1月25日的投票讓希臘重返焦點,投資者擔心歐債危機重演。2009年末爆發的金融危機迫使國際金融機構對五個歐盟國家提供援助。然而,雖然上周希臘10年期債券收益率升至約9%,遠高於9月份5.57%的低點,但意大利、愛爾蘭等國的收益率上升有限,顯示危機蔓延已經得到控制。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 Fredrik Erixo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許多歐洲官員認為希臘退出歐元區將是可控的,並且與2010 - 2011年相比,我們這次不會看到相同的連鎖效應。

Tsipras 在1月3日的一次講話中誓言要重組希臘的債務,終結他所謂的“不合理的和災難性”的緊縮政策。Tsipras表示,

希臘將減計大多數的名義債務價值,使其可持續的。1953年德國曾經這麽做,2015年希臘也應該這麽做。

Erixon表示,由於危機已經降溫,在應對希臘問題上,德國和其他歐元區成員國現在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智庫Teneo Intelligence的Carsten Nickel和Wolfango Piccoli在報告指出,

德國很可能在對待希臘新政府的態度上更為靈活。保留所有選項是默克爾施政的標誌。

德國資深議員Norbert Barthle表示,歐元區的情況與2010年不同,因為現在歐元區已經建起防火墻。

Barthle表示,讓希臘留在歐元區符合德國的利益。但如果Tsipras獲得勝利並且撕毀與“三駕馬車”達成的協議,那就會產生問題。希臘將會破產。

明鏡周刊》周六援引未具名德國政府消息來源稱,德國政府認為,歐元區現在能夠應對希臘退出。該報道稱,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德國財長朔伊布勒認為,自2012年歐債危機以來,歐元區實現了足夠的改革,使得潛在的希臘退出風險變得可控。

針對《明鏡周刊》的報道,德國財政部表示,不會對其進行評論。財政部指出,在希臘宣布將提前選舉後,德國財長Schauble曾發表聲明稱,希臘的改革正在產生效果,希臘沒有其它的選擇。

Schauble表示,選舉沒有改變希臘需要履行協議的事實。如果希臘選擇另一條道路,一切將變得更加困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股熱經冷是否持續 “七問”2015年中國經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31

本文作者國信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鐘正生,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亦在微信號“guoxinhongguan”上發布。

問:目前宏觀數據持續走低,而股市卻很火熱躁動,怎麽看待這種背離現象?

答:這種背離其實非常正常,正是貨幣政策傳導出了問題的表現。次貸危機之後,各國央行其實都遇到了大致相似的問題,即商業銀行全面惜貸。央行向金融體系大量註水,但銀行就是不向實體經濟更多“輸血”。那麽,錢不去實體了,總要找個出處。這就是次貸之後發達經濟體的貨幣寬松都是先吹起了資產價格,實體經濟卻依然一蹶不振的原因。這里面,私人部門(家庭和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修複是極其緩慢和痛苦的,比如美國家庭和企業不再去杠桿了,但加杠桿的力度和意願一直非常低迷,這是銀行放貸一直不能有效起來的根源,也是資產市場與實體經濟脫節的根子。說到當下中國,央行一降息,股市就飆升,實體仍孱弱。面對這樣的資金失配,央行不會收緊貨幣政策,但肯定會放緩貨幣寬松的節奏。所以,資本市場對現在央行貨幣寬松的預期可能太強了。一旦央行在放松時點和量級上打了明顯的折扣,這種預期差就可能會給資本市場帶來震蕩。說到底,這輪股市飆升,與資金驅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央行寬松的節奏,也就可能影響股市的階段性表現。

問:2015年,中國經濟會面臨哪些困難呢?

答:展望2015年,中國經濟最大的挑戰在於新的經濟增長點難覓。由於外圍經濟的複蘇分化,出口最多溫和回升;由於反腐對消費的抑制效應仍在持續,消費增長中樞也不太容易起來。這樣,2015年中國經濟的托底,或者說維穩,仍然依賴於大類投資的表現。分解來看,由於企業盈利前景並不樂觀,所以制造業投資低迷不振格局可能仍會持續;而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空間的狹窄,事實上也制約了基建投資回升的力度和持續性;雖有房貸新政和貨幣寬松的刺激,但2015年房地產投資的向下調整可能仍是不可避免的。整體來看,今年我們還會看到房地產投資下滑,基建投資就來對沖的調控路數,但兩者的蹺蹺板效應已經極大地減弱了。所以,增長中樞下臺階是確定的事情,政府其實也意識到這點了。“強扭的瓜不甜”,為進一步推進轉型改革計,為避免債務杠桿的急劇攀升計,我們需要適應這一新常態。

問:2015年,房地產市場怎麽走?

答:我對今年房地產投資並不特別悲觀,全年平穩回落是有保證的。很多人都說,房地產自身的大周期已經來臨,所以即便有宏觀調控政策托底,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也不可避免。但我想指出兩點:一是房地產市場對貨幣條件的松緊還是非常敏感的,貨幣政策甚至還是最重要的決定變量。比如這次降息,按揭利率下行後,房地產銷售很快就起來了。而央行進一步降息的空間是有的,今年也不排除央行抵押補充貸款(PSL)向商業銀行全面推行,並將按揭貸納入首批抵押品框架的可能性。這對未來房地產銷售還會帶來明顯提振,或早或晚也會對房地產投資帶來刺激。二是,今年央行借道國開行做棚改貸的事情還會繼續。據住建部副部長的說法,今年棚改貸規模不會低於去年,而棚改大多是算房地產投資的,所以這個對商業地產投資的下滑也能起到托底或對沖的作用。至於擔心中國房地產崩盤,甚至將其於日本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房地產崩盤相比的,個人認為是多慮了。就房地產崩盤的觸發因素而言,曾經的日本貨幣政策大幅緊縮,以及對不動產貸款的嚴格管制這兩個條件,目前我國並不具備。而且我國城鎮化程度遠不及房地產崩盤時的日本,未來我國房地產市場仍可能在調整中緩慢下行。


問:2015年,央行會進一步降息嗎?

答:應該說,2014年的降息時點比大多數人的預料都要早,且當時貸款基準利率的削減幅度在歷史上看也是很高的。這是因為,當時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全部往下,經濟下行的壓力是非常大的。而臨近年末,全年GDP即便是7.5%“左”一點,也不能“左”太多。所以,降息就成為維穩經濟的必然選擇。

但我們對這次降息的效果持謹慎態度。這次降息對存量債務成本的削減是立竿見影的,比如元旦過後存量按揭貸款利率就隨之下調了,所以已按揭買房的人的還本付息負擔降低了不少。但由於這次是不對稱降息,動了銀行息差的奶酪,所以我們擔心銀行會將存量貸款息差收窄的成本,轉嫁到新增貸款利率上去。若果真如此,這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可能不會起到太多效果。

此外,這次降息對房地產銷售的撬動作用很大,但區域分化亦非常明顯,核心城市才能更多地放量。加之由於房地產開發商加速出庫,從房地產銷售到房地產投資的傳導鏈條可能會拉長。所以,此輪降息對實體經濟的提振效果也可能會分散很多。這種不確定性下,央行是要等等看的,看降息後經濟能否穩得住。按歷史規律來看,降息要一個季度之後效果才會充分體現出來。所以,一個季度之後,也就是2014年四季度GDP數據出臺前後就是個敏感窗口。屆時我們需要考慮經濟放緩的程度,考慮政府對新常態的適應程度,然後才能更好地判斷央行是否會再次降息。

問:2015年,央行降準的可能性大嗎?

答:2014年在預判貨幣政策時,我們對央行降準的判斷基本沒有偏差。其實,出發點很簡單,就是看基礎貨幣缺口的變化。我們測算2014年的基礎貨幣缺口是1.5萬億左右,央行無論如何是要填補這個缺口的。但央行又不願釋放太過寬松的貨幣政策信號,所以遲遲不願全面降準。這樣,央行就不得不通過再貸款,PSL,SLF等工具向市場註入流動性。這就是央行采用諸多花樣翻新的政策工具的大背景。展望2015年,我們測算基礎貨幣缺口將達到3萬億左右。這麽大量級的一個缺口,光靠這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來填補壓力太大。所以,2015年降準可能性是很大的。至於降準的時點,需要看外匯占款的消漲情況。從歷年外匯占款的分布來看,2015年二季度可能是外匯占款的低點,屆時對國內資金面的沖擊也會更強。所以,我們傾向於認為,2015年二季度是可能的全面降準時點。且2015年下半年美聯儲加息在即,所以上半年降比下半年降空間也要大些。

問:2015年,人民幣匯率會怎麽走呢?

答: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還是小幅升值。道理很簡單,今年新增外匯占款雖然可能不及今年,但新增外占仍然為正,對人民幣匯率就是一個支撐。換句話說,除非中國經濟加速下滑,而美國經濟強勢複蘇,否則今年美聯儲加息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就沒有那麽大,跨境資本流入的動能也就不會一下子衰竭。但這兩種情況,目前看來都不大可能。所以,大家也許不用對人民幣匯率太過擔憂。

從貿易順差/GDP這一比率來看,這幾年這一比率已經比較穩定了,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就是趨向於均衡的。所以,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就取決於外部沖擊的量級,以及央行入市幹預的程度。如前所述,今年美國經濟預計也就平穩複蘇,所以美聯儲加息沖擊有限;而我國央行也有巨額外儲作為後盾,資本賬戶管制作為抓手,所以關鍵時刻平抑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能力也有保障。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應該可以打消大家對人民幣匯率大貶的擔憂了。至於近期人民幣匯率的貶壓,算是外圍新興經濟體的共振。隨著外圍市場的逐漸消停,以及央行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持續拉升,這輪人民幣匯率貶值也就告一段落了。總體而言,今年人民幣匯率還是圍繞均衡水平附近震蕩吧。階段性的多貶點,或者階段性的多升點,都是可以預期的,畢竟要尋找均衡匯率,有時就需要一個匯率上的“超調”。

問:2015年,宏觀經濟能支撐股市的上行嗎?

答:股市與經濟之間還有個關鍵中樞,就是企業盈利。

2015年終端需求也許看不到太多改善,但也許企業成本端下行空間還是有的,比如央行進一步的降息自然會壓低企業資金成本。這樣,企業盈利這塊也許就不會有太差的表現。這是我們常說的“分子”。至於“分母”,即無風險利率,大的線條還是比較清晰的。即便2015年央行貨幣政策仍是中性主導,即不會放得太松,但兩大資金需求端,即地產和城投,卻是在實實在在走弱的。所以,實際利率中樞應該還是往下的,雖然不及2014年空間這麽大。所以,分子和分母兩端,都是對股市不構成利空的。

2015年改革這塊應該會向更縱深方向發展,比如地方融資壓力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比如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訴求下直接融資渠道的拓寬,比如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下作為銀行緩沖手段的資產證券化的推進,還比如地方政府債務清理甄別之後市場擔憂情緒的實質減輕等,都是我們可以預期的“亮點”。整體來看,我對2015年的資本市場表現不悲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金主”歐洲央行警告:希臘未來融資取決於是否遵守救助承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10

下載

歐洲央行周四發布聲明稱,希臘銀行業能否在2月後繼續獲得歐洲央行的資金將取決於希臘政府能否成功完成最後一次的救助審查並與IMF和歐盟就後續計劃達成協議。

該聲明是迄今為止歐洲央行發出的最明確的警告:如果希臘違反此前2400億歐元救助協議的條款,它就不能指望依靠歐洲央行的資金。

受此影響,希臘股市再次下跌,銀行股領跌。而希臘的違約風險激增,5年期CDS上漲250個基點,至15.55%。

20150108_greece_0 (1)

希臘將於1月25日舉行大選,而民意調查顯示左派政黨Syriza將在1月25日的選舉中獲勝。該黨承諾取消緊縮條款,並要求對債務重新談判。

受到長期經濟危機影響,希臘銀行業近幾個月減少了對歐洲央行資金的敞口,但其仍依靠央行提供流動性。

歐洲央行一直放寬希臘銀行業提供的抵押品的要求,向其提供資金。

歐洲央行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

豁免的延續是基於歐洲金融穩定項目(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的技術延期以及IMF援助項目的存在。豁免還基於目前審查的成功結果以及希臘和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以及IMF的後續協議。

歐洲央行一般只允許投資級資產作為其再融資操作的抵押物。而這將把希臘國債和政府支持債務排除在外。惠譽和標普目前將希臘國債評級為B,低於投資級5個級別。所謂“豁免”是指,歐洲央行現在接受希臘國債作為抵押品。

11月,歐洲央行向希臘銀行業提供的融資上漲2.3%,至448.5億歐元。

此前,希臘媒體報道,歐洲央行希望希臘新政府在選舉後快速與歐洲的合作夥伴達成一致,以求其銀行業能繼續獲得歐洲央行資金。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如果歐洲央行拒絕希臘資產,沒有足夠投資級抵押品的銀行將轉向希臘央行,以求獲得緊急流動性援助(Emergency Liquidity Assistance)。盡管緊急流動性援助由希臘央行提供,但這需要歐洲央行的批準。Handelsblatt newspaper援引歐洲央行不具名官員表示,歐洲央行或將限制緊急流動性援助的久期至6個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不知道大家對處於比較低估值的資源類股票是否有興趣? 何純在南國

來源: http://xueqiu.com/2657407918/35189715

不知道大家對處於比較低估值的資源類股票是否有興趣?
比如說:
澳洲的
Mount Gibson Iron Ltd代碼 MGX:ASX鐵礦石公司。
說起來這個公司也是一個與中國息息相關的公司,不僅市場在中國,股東也大部分來自中國。第一大股東是在香港上市的$聯合地產(香港)(00056)$    ,MGX公司的董事會主席也就是聯合地產的行政總裁,第二大股東是首鋼,也占有董事會席位。
股價從2012年的2.5跌到現在的0.245,跌去90%。
現在公司資產負債率只有20%,銀行貸款少到可以忽略不計,怎麽也不至於破產。
公司連續5年都沒有資本動作,沒有配股集資等從市場拿錢,非常幹凈。審計的事務所是安永,且兩個大股東有一定制衡作用,財務造假可能性很低。
董事會主席有一番話我很欣賞:

“Our discipline has also protected shareholder value by avoiding unnecessary share dilution, with Mount Gibson’s total issued share capital increasing by only 1% since 2009. This also sets us apart from the majority of our competitors, who have multiplied their number of shares outstanding, and shareholders should take comfort in our proven ability to effectively manage capital effectively.”
與大多數澳洲礦山類公司不同的是,該公司主要依靠自有資源發展,而不是大額圈錢配股發展並攤薄已有的股東權益。


最近5年現金流非常強勁,經營現金流遠遠超過投資支出,每年都堅持分紅,最近1期派息4分錢,相當於股價的15%左右。
現在的市凈率只有0.2,公司每股凈現金資產是股價的2倍,這還不包括公司擁有的現金牛礦山,存貨和應收款等等。
股價低於凈現金的公司很多,但是相當於凈現金50%的公司就很少見了。
看市盈率的話,也只有3倍多,最新的一個季度產量上升部分彌補了鐵礦石價格下跌的風險。
我估計2015年利潤可能大幅度下跌,但是考慮到公司的凈資產和負債狀況,即使不賺錢這個價格怎麽也是值得的。
就是不知鐵礦石價格什麽時候回穩,也許3-5年吧。
長期持有的話,大概率盈利。
目前的情形讓我聯想到2009年港股小盤股遍地是黃金的情形。如果不是鐵礦石暴跌,根本沒有這種撿便宜的機會。現在股價往下的空間非常有限,而上升的空間就非常大。
本人今天早上開始買入。

OMT是否違憲即將公布 歐版QE或面臨阻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92

本周一個標誌性的法律意見將會提醒歐洲央行其在印錢道路上面臨的限制。

一名對歐洲最高法院極具影響力的顧問將會在1月14日對從未使用過的OMT購債項目發表意見。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去年2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曾表達過對OMT的擔憂,稱如果歐洲央行按最初的規劃實施OMT可能會違反歐盟法律。因此,德國憲法法院請求歐洲最高法院對OMT進行裁定。

如果歐洲最高法院同意德國憲法法院的擔憂,這將對QE產生巨大的影響。歐洲央行1月22日的決策需要把歐洲最高法院的意見考慮在內。對於歐洲央行來說,推出違背歐洲最高法院對OMT的看法的QE是不明智的。

高盛經濟學家Alain Durre表示,這可能導致歐洲央行為購債計劃設置固定上限或者要求比其它投資者更優先的償還權。

無論結果任何,德國的抗議者可能都會更大聲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作為歐元區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很可能限制QE的規模以及範圍。​德國央行已經警告稱,購買歐元區國家國債(包括希臘國債)可能讓歐洲央行面臨損失。

原告的律師Dietrich Murswiek表示,歐洲央行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權限範圍,歐洲最高法院應該禁止歐洲央行這樣做。

你可以將OMT與QE劃上等號。在我看來,QE也超出了歐洲央行的權限,這可能會導致法律行動。

隨著歐洲央行和德國之間辯論的持續,歐元區經濟正陷入停滯。德國將於1月15日公布2014年經濟增長數據,市場預計德國經濟僅小幅上漲。

在美國,良好的新增非農就業人口以及零售銷售數據顯示,美國在複蘇之路上遠遠領先於歐元區。美國華盛頓智庫Peterson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Jacob Kirkegaard向路透社表示,全球經濟正處於危險時刻。

下跌的油價是一個巨大的因素。歐洲央行必須做點什麽。歐元區沒有增長,而債務負擔卻過高。在一段時間內,全球經濟將只有美國一個引擎。

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從去年的每桶115美元下跌至50美元附近。油價的下跌將歐元區拉入通縮,加重了各個高負債國家的負擔。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人工智能是否會危及人類未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13

I-Robot-i-robot-10425040-1280-800

包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馬斯克(Elon Musk)在內的諸多科學家、企業家和投資者近日在一封聯名公開信中警告稱,在研究和發展人工智能上,應更加關註安全問題和其所帶來的社會福利。

這封發自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FLI)的公開信還附帶了一篇論文,建議應把研究“強大而有益”的人工智能(AI)放在優先位置。從就業甚至到人類的長期生存,人們對AI的擔憂與日俱增,因為AI產品的智力和能力可能會超過創造它們的人類。

這封公開信這樣寫道:

鑒於AI存在的巨大潛能,研究如何取其好處、避免缺陷就變得十分重要。我們的AI系統必須聽命於我們。

在Skype聯合創始人Jaan Tallinn等誌願者的支持下,FLI於2014年成立,旨在促進人工智能研究著眼於“樂觀的未來”,同時減少AI研究可能給人類帶來的風險。它關註的重點是開發與人類智力水平相當的AI所存在的風險。

與演員Morgan Freeman、物理學家霍金同為FLI科學顧問的特斯拉聯合創始人馬斯克表示,他相信失控的人工智能“所具有的潛力比核武器更危險”。

其他署名者還包括機器智能研究所(Machine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的執行主管Luke Muehlhauser,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教授、諾獎得主Frank Wilczek,來自人工智能企業DeepMind和Vicarious的企業家,以及幾名谷歌(Google)、IBM和微軟(Microsoft)的員工。

據英國《金融時報》,這封信並不是為了兜售恐懼心理。相反,它十分謹慎地呼籲人們關註人工智能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信中寫道:

如今存在的一個廣泛共識是,人工智能研究正在穩步提升,它對社會的影響也很可能會逐漸增加。人類文明所提供的一切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所能帶來的潛在好處是巨大的;但是這種人類智慧可能會被AI所提供的工具放大,屆時會發生什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當然,根除疾病和貧困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

那麽AI會不會發展到人類無法駕馭的超級智能階段?研究AI哲學的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徐英瑾告訴新華社

霍金警示的風險理論上存在。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全球領先水平與超級人工智能相去甚遠。學術界普遍認為,世界上還沒有機器能通過圖靈測試。

當前,AI研究的部分好處倒是已經成為現實,其中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和汽車自動駕駛等。據英國《金融時報》,有人估計如今在矽谷從事人工智能業務的初創企業超過了150家。

鑒於人工智能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許多創業家和谷歌等企業都在盼望著能通過建立會自主思考的電腦,獲得巨額回報。對於這種情況,FLI警告稱,人們或許應“及時”將更多註意力集中在人工智能的社會後果上,不僅要從計算機科學的角度開展研究,還要從經濟、法律及信息安全的角度開展研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