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裡的另類,顛覆式創新還是投機品?——如何看待比特幣 江南憤青
http://xueqiu.com/5564897980/27445202這裡如果還有一類要特別強調的就是比特幣了,比特幣一時半會不太好解釋,業內爭議太大,我也給不了什麼特別好的看法,因為的確看不明白,相比於其他的互聯網金融而言,比特幣才是個新鮮事物,對於這個事物還是需要給予更多的時間來看,過早的下定論意義不大,我自己有個感覺,互聯網金融如果真有大革命的話,比特幣應該算一個,因為這個屬於完全另一維度的東西,不像其他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都還只是改良性質,優化金融的範疇,比特幣所代表的的東西,就完全是另外一個維度的東西,所以需要換一種思維去理解,單純從金融角度,固有的思維角度,還真不是一般人能看明白的,我看過謝平教授說比特幣可以取代央行的演講,我感覺還是太過於膚淺了,比特幣本身的邏輯體系跟央行是否取代不是一回事,事實上,我們這個年紀思維基本定型,我們即使站在最前沿,可能看到的東西所謂的新,也只是我們自己認為的新,骨子裡還是舊的,沒辦法,邏輯體系不是一日兩日形成的。
所以,我這裡就順便發個牢騷,我自己的感覺,從金融領域來看,還是有專家的,更多的經驗累積,更多的是學習,都可以產生專家,因為金融幾千年以來,行為方式會有變化,但是本質一直未曾改變,經驗推導是有意義的,但互聯網不是,互聯網的邏輯本身就是顛覆和自我顛覆的概念,他需要靠想像力去創造出這個世界未曾有過的東西,才能實現它的成功之路,所以互聯網是很難通過過去對未來實現推演的,你所有對互聯網的瞭解的知識,對於未來可能都會增加你的負擔,而不會成為你的積累。
金融從業確切說,經歷越長,犯的錯誤會越少,互聯網應該是相反的,越具備創造性,越貼近市場,越明白屌絲的想法的人越容易成功,往往還跟年紀無關,所以,互聯網不太會有專家,哪怕成了專家,也很快會被顛覆,固有的思維在互聯網裡面絕對是個大忌,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堅持和專注的結果不是成功,而往往是死路一條,必須跟上屌絲的節奏,而往往,什麼是屌絲,屌絲首先是人性裡最容易出現的那個群體,人性骨子裡是喜新厭舊的,是驕奢淫逸的,所以屌絲肯定不喜歡在某一個事物上太多時間的停留的,哪怕你再好用,在方便,久了以後,屌絲也會換個不如你的東西用用。這裡也反映了屌絲第二個特徵就是屌絲的忠誠度極低,得屌絲得天下的背後就意味著,你必須時刻知道屌絲在想什麼,你脫離了屌絲的需求,閉門造車基本就是死路一條,在這樣的環境裡,互聯網體現的就是創新範疇,你過去都成功,都可能成為你失敗的理由,因為從過去看未來,基本是看不明白的。
所以,很多互聯網專家拿他的資歷教育我說你不懂互聯網的時候,我首先就會鄙視他,互聯網本身是去權威化的世界,顛覆一個又一個造神的神話,在怎麼偉光正到了互聯網上,還是把我幹趴下,互聯網短短十年的變化,都驗證了這個看法,在怎麼牛逼的人物,也很快會俱往矣,王志東、丁磊、陳天橋,具一代豪傑,而今安在哉?在到也的確還在,只是暮氣皚皚了吧。曾經風光無限的新浪微博,現在如何?兩億用戶的開心網呢?都不見了。互聯網的世界就是顛覆和自我顛覆的世界,講資歷擺譜的事情還是少做做。要來教育我不懂互聯網,首先就得你證明你懂互聯網。互聯網證明懂不懂,很簡單,要麼做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要麼投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啥都沒有,你還是那邊涼快那邊去吧。
昨天發微信朋友圈說,「比爾蓋茨超越IBM才幾歲?谷歌創業才幾歲?Facebook才幾歲?不理解和接受年輕人,故作老陳,非要跟年輕人拉開距離的人在談互聯網,本身就是很可笑的事情。世界上就是這樣的,多少人在互聯網上都拿著自己曾經的成功模式來教育那些互聯網創業的人,然後的結果就是被這些他們教育的人搞死了,這個世界成長很迅速,發展很迅猛,五年前的唯品會還只是個想法,現在市值近六十億美金了吧。京東劉強東還是個在他圈子裡毫無聲響的籍籍無名的人,估計每天被人教育這個不懂,那個不懂吧。現在呢?!
想起一段話,送給大家,不知道誰寫的,「任何沒有在微信上發過紅包、領過紅包的人都是需要自我反省的。說明你對新產品、新思維缺乏擁抱的態度。不要說你不是產品經理,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全員營銷全員服務,否則你就將很可能是一個跟隨者,因為只有深度的參與者才能讓自己的脈搏和這個時代一起共振!」這段話有點嚴重,但是道理是對的,每個做互聯網的人,如果都沒去發過紅包受過紅包,談什麼互聯網呢?這裡反映的是你必須貼近屌絲,理解屌絲,才有可能真正做好你的互聯網產品。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阿里屏蔽微信是個很傻的事情,你可以否定微信,但是你不能否認現在微信的確是屌絲使用最頻繁的工具,刻意要跟微信保持距離,喪失的不僅僅對微信本身的瞭解,而是微信背後的運營思路,你要打敗一個對手,首先還是要成為一個瞭解對手的人,知己知彼,才可百戰百勝,就這麼退出微信,本身並不是互聯網思維。事實上,微信作為工具是及其簡單和可複製的,阿里的來往在功能上完全可以超越微信,但是難點在於騰訊對於社交工具運營思路的爐火純青,對於用戶心理的深刻理解,都是微信值得學習的地方,沒有一個成功是隨隨便便的,你可以看不起他,但是你必須重視他。當然我自己個人也認為,阿里沒必要從社交上跟騰訊打這場戰。
談到互聯網專家,我自己認為,互聯網世界的專家永遠只可能是兩種人,一種是創業者,一種是投資人,這兩類人,哪怕在屌絲,在草根,再不高富帥,都也是專家,因為他比你想的多,思考的多,深入的多,他們前者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的代價,後者以金錢的代價來證明自己對互聯網的理解,這兩類人都有動力和資格來證明自己對互聯網的理解,唯獨分析師和媒體最沒資格,媒體說白了就是蒼蠅,哪裡臭往哪裡去,哪裡有熱點往那裡住,今天P2P,明天O2O,說白了這是什麼東西也沒弄個明白,只知道市場挺火的,分析師就更是如此了,每天抱一堆數據看來看去,到最後市場都大變樣了,他們還拿早就過時的東西在哪裡扯淡。市場需要的是模糊的準確,而不是精準的錯誤,閉門造車不是互聯網的邏輯。
貌似扯的有點遠了,我寫這麼多,只是想來闡述比特幣的確需要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去思考,難度實在有點大,我簡單節選了一個朋友的一段對於比特幣的論斷,來代表我的看法,但是他跟我一樣,僅僅只是金融推演,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認,這種推演意義並不是很大,前面說了,因為很可能完全是兩個世界的討論。我們自己純粹從金融角度來看比特幣,事實上是一文不值的,雖然,這並不代表比特幣真的一文不值,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玩意,比特幣的走俏是一種意識形態層面的狂熱。這款由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網絡黑客在2009年發明的網絡貨幣,設計的初衷就是對抗現有的貨幣體系——它完全去中心化,也沒有中央銀行干涉,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參與發行。這種去中心化的思想迎合了互聯網極客們(GEEK)無政府主義的心理,甫一問世,便走紅互聯網世界,並在現實世界的經濟危機中為更多人所熟知。
比特幣的玩家對這一新興產物抱以極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成為現實貨幣的替代品,成為互聯網時代交易工具。但若我們撇開複雜的技術,分析比特幣所具有的經濟屬性,這一崇高的理想有可能只是另一種烏托邦,空有意識形態,而缺乏經濟上的可能。甚至於,從它的極易投機的屬性看,這更像是一場互聯網時代的「鬱金香泡沫」,成為投機史上又一場狂歡。
簡單說來,借助精巧的算法,比特幣具有如下的經濟屬性:為規避通脹(或者貨幣超發),比特幣的設計者為其設定了一個遞減的貨幣增長率,在任何時刻,全球比特幣的增長速度都與其總量掛鉤,並且隨著規模的膨脹而放緩。理論上,到2140年,比特幣的總額能且只能達到2100萬個,這種總量上的有限性,一方面,成為擁護者們追捧的理由,因其看似能克服信用貨幣的通貨膨脹問題,而在另一方面,則成為制約比特幣發展的最根本因素。
問題的核心在於,在總量給定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幣值完全取決於市場需求。在比特幣逐漸為投資者所熟知的過程中,需求的擴張自然會推高比特幣的幣值,並使持有者產生嚴重的投機心理——持有比特幣,並不是為了用來交易,而是坐等新的投資者進入,推高比特幣的幣值。這種「等待後來者接盤」的機理,像極了投機史上的泡沫,只不過,這一次的泡沫披上了互聯網高科技的外衣。
作為一種貨幣等價物,幣值的不穩定是致命的——倘若一種貨幣,在一週的時間內貶值100%,完全可以稱為載入史冊的惡性通貨膨脹。而對於比特幣來說,何止經歷了一個100%?在幣值方面,由於摻雜了人類的投機心理,比特幣早已背離了設計者所設想的初衷,也背離了投資者們對其的期待。
除了投機屬性(這點是致命的),比特幣還具有諸多其他的先天不足。比如信用的來源。黃金的信用源自其穩定的化學性質,以及亮麗的色澤(其中包含了一些文化因素),即使退出流通,也可以打造成金飾予以貯藏;法定貨幣的信用來自於央行體系,以及國家法律的強制,借助政權的力量,保證貨幣被交易者接受;而對比特幣來說,它的信用並沒有穩定的保障,完全基於投資者的認可。這也意味著,一旦投資者改變了初衷,比特幣也將徹底淪為垃圾程序,被掃入回收站中。
此外,比特幣的安全性可能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即使它的擁護者們對此抱以迷信。事實上,在2011年下半年,比特幣已經因為黑客入侵而有過一次崩盤。投資者們很難保證,這樣的情形不會在未來重演。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在人類投機史上,我們看到了太多次類似的泡沫,從早期的鬱金香,到不久前的次貸危機,每一次都被認為「這次不一樣」,但卻總是殊途同歸,以破滅收場。現在,投資者們把同樣的理由給了比特幣,但結局也不會有什麼不同。
比特幣基金會首席科學家加文•安德森警告說:「我還是想對人們說,比特幣是一個實驗。不要投入超出自己可以承受失去的時間和金錢,因為比特幣仍然是一個實驗。它所經歷的市場的反覆無常和技術的差錯越久,我們能瞭解的也越多。信任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的。 」
我大概一年前也從非金融角度也推演過關於比特幣的看法,主要是三點,第一點是我看到很多人都把比特幣跟q幣等同,我認為兩者夏截然不同的。事實上q幣背後是等值人民幣作為信用基礎的,所以q幣的誕生過程是不創造信用的,社會總體貨幣體系是均衡的。無論你怎麼玩q幣,都不會給社會貨幣總量產生衝擊。而比特幣不是,比特幣理論上是創造了一種貨幣體系,他存在的信用基礎是人基礎於對恆定貨幣總量的預期,這種貨幣體系,創造了信用,理論上可以理解為發行了新的貨幣,規模如果足夠大,對社會邊會產生各種衝擊。所以的確是一種新的模式,衝擊必然有。
第二點,要清晰簡單的解答貨幣發行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把歷史的眼光往前推。事實上當一個社會還不夠發達的情況下,是不需要紙幣的發行的,雖然宋朝就有了紙幣的出現,但是那時候的紙幣,其實只是一種結算方式的工具,應該沒太多的信用附加,一張紙幣背後必然代表了一塊金屬貨幣,紙幣存在的必要性就沒有,而我們漢末王莽發行五銖錢,到了隋唐年間,都還在使用,為什麼呢?因為在那個年代,手工作業的效率很低,社會無法生產太多的社會財富讓大家能夠滿足,自產自足的社會裡,商品交易和流通都不需要太多的貨幣來實現,因此金屬貨幣足夠可以滿足社會的需要,不需要紙幣來創造信用替代金屬貨幣,而在大規模的工業化之後,社會財富極大增加,金屬貨幣無法滿足日益擴張的信用結算的時候,紙幣的意義才會出現。
但是貨幣的出現帶來的麻煩事情就挺多了,因為脫離了金銀等金屬貨幣跟紙幣的掛鉤之後,紙幣本質就是一張紙,本身是不具備價值的,那在市場上,到底發行多少紙幣財是合適呢?發多了,錢就不值錢,引發社會問題,發少了,不夠用,無法滿足社會需要也是個問題。所以,各個國家都產生了各自的貨幣發行機制,用來確保市場上合適的貨幣投放相對合適,貨幣投放也是政府對市場經濟干預的一種方式。經濟學上本身也定義了,經濟發展其實必然意味這有貨幣超發的可能性,出現,總量約定很大程度上也是限制貨幣替代的情況發生的。比特幣要取代其他幣種可能性也不大。
第三,最終的感覺,我自己認為對金融的理解,首先金融的背後第一屬性絕對是政治屬性,是政治社會裡對社會整體控制措施的一種。也就是意味著社會不可能產聲明脫離政治屬性的金融體系,而政治是什麼?政治其實是人類社會對缺乏規則的一種不安,人骨子裡是需要被約束和管制的,都有對缺乏規則的俺怕,所以需要行為組織管理,這個是人性深處的必然要求,靠自我組織管理,最終其實是去組織化的,很難穩定和協調發展,後面我會講到平台模式裡面的弊端,就是自我的分佈式方式的核心其實是通過整體的高效率來替代個體的低效率,在日常生活領域這個是適用的,但是在很多領域是寧願整體低效率,也不要個體高效率的,譬如人類的社會犯罪現象,很多時候是零容忍的,貨幣發行關係到社會管理的多個層面,我個人感覺很難任其自我發展,必然要約束到一定體系裡去,所以比特幣的悖論就出現了,如果自娛自樂,那跟金融本質是無關的,一旦影響社會貨幣體系,必須納入監管,去中心化的比特幣,也就只是政治體系裡發行多元化貨幣的一種,所謂的顛覆也就無從談起。
為防止投機 哈薩克斯坦央行將本國貨幣貶值19%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931
薩克斯坦央行於當地時間2月11日宣布將允許本國貨幣堅戈貶值19%,堅戈貶值至185堅戈/美元。該國央行稱考慮到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也在貶值,為了防止外匯市場出現大規模的投機倒把活動而作出上述決定,該決定自發布之日起立即生效。
在哈薩克斯坦央行宣布上述消息之後,堅戈兌美元官方匯率跌至163.90堅戈/美元,此前一天堅戈兌美元官方匯率達到155.56堅戈/美元。哈薩克斯坦央行表示將降低對於堅戈的支持力度,此外哈薩克斯坦央行還將減少對於貨幣市場的幹預。
哈薩克斯坦還批評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當今全球貨幣市場的發展態勢是資金由發展中國家大量流向發達國家,這使得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面臨巨大壓力。”
由於俄羅斯是哈薩克斯坦的貿易夥伴,此次堅戈的貶值有利於兩國正常 的貿易來往。據悉,今年以來,盧布兌美元匯率累計跌幅已經達到5%。
哈薩克斯坦央行在聲明中還表示:“為了維護哈薩克斯坦國內經濟和金融的穩定,哈薩克斯坦央行未來將把堅戈兌美元匯率控制在185堅戈兌1美元且正負不超過3 堅戈的範圍內。”
去年九月份,哈薩克斯坦央行宣布將堅戈同包括美元、歐元和盧布等外國貨幣進行匯率掛鉤,據此次主動貶值不到半年時間。
投資與投機——價值投資巨頭Seth Klarman這樣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756
投資與投機的區別是市場上的永恒主題,市場參與者們的臉上不會寫明他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價值投資巨頭Seth Klarman在書中對投資者與投機者的區別做出了闡釋:雖然二者很難區別,但說到底,投資者有一個合理的機會獲得長期投資成功,但投機者則傾向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虧錢。
By Seth Klarman
在《無知、秘密和骯臟的富朋友》一書中,作者稱馬克·吐溫這名文學大師是一名嗜賭成癮的賭徒和投機者,完全是被“無盡的財富欲望激勵”才寫作的。而馬克·吐溫本人也曾說過一句名言——“每個人一生中有兩個時候不應該投機冒險:一是他沒有錢去投機的時候,二是有錢的時候。”
正是如此,要想獲得投資上的成功,第一步就是要理解投資和投機的區別。
對投資者來講,股票代表著某些企業的部分所有權,債券則是向某些企業貸款。投資者根據某個證券的目前價格和感知價格來做出買入or賣出的決定。他們常常在認為自己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不關心或者忽略的事情的時候做交易。他們會買入那些有風險但回報看上去很誘人的證券,在風險與回報不再相符的時候賣出。
投資者相信,長期來看,證券價格傾向於反映出某個企業運營和發展的基本狀況。投資者認為,在以下三種情況中有可能從某支股票中獲利:
企業積累了自由現金流,這些現金流最終會以股價上升或者分紅的形式反應出來;
投資者對這家企業投資的意願增加,這也會導致股價上升;
股票價格和企業價值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而投機者則相反,他們依據自己對某個證券價格走勢的主觀感知來做出買入or賣出的決定,他們的判斷依據不是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況,而是對別人的投資行為的預測。他們把證券看作是一張可以交易來交易去的紙片,而對投資基本面往往不屑一顧。他們買入是因為證券“表現好”,賣出就是因為“表現不好”。即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有些投機者也會根據今天其對市場的看法來做交易。
投機者總是沈迷於猜測股價的走勢方向。這種對市場未來走勢的預測出現在電視中、報紙上、雜誌里、市場分析中以及各種聚會上。許多投機者試圖通過技術分析來預測股價走勢。技術分析通常是基於過去的股價表現而做出假設。實際上,沒有認識到市場的下一步會怎麽走。駛入預測股價只是浪費時間,而根據這種預測來做投資,就是一種投機行為。
市場參與者們的臉上不會寫明他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有時候,不通過長期的研究很難區分這兩種人。任何證券的擁有者都可以是投資者、投機者,還可以二者兼有。而且不得不承認的是,由於對市場波動的預測、對短期利潤的追求,很多“專業的投資”看上去也與投機行為相仿。
然而,說到底我們還是能看到,投資者有一個合理的機會獲得長期投資成功;但投機者則傾向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虧錢。
投資與投機——價值投資巨頭Seth Klarman這樣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756
投資與投機的區別是市場上的永恒主題,市場參與者們的臉上不會寫明他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價值投資巨頭Seth Klarman在書中對投資者與投機者的區別做出了闡釋:雖然二者很難區別,但說到底,投資者有一個合理的機會獲得長期投資成功,但投機者則傾向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虧錢。
By Seth Klarman
在《無知、秘密和骯臟的富朋友》一書中,作者稱馬克·吐溫這名文學大師是一名嗜賭成癮的賭徒和投機者,完全是被“無盡的財富欲望激勵”才寫作的。而馬克·吐溫本人也曾說過一句名言——“每個人一生中有兩個時候不應該投機冒險:一是他沒有錢去投機的時候,二是有錢的時候。”
正是如此,要想獲得投資上的成功,第一步就是要理解投資和投機的區別。
對投資者來講,股票代表著某些企業的部分所有權,債券則是向某些企業貸款。投資者根據某個證券的目前價格和感知價格來做出買入or賣出的決定。他們常常在認為自己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不關心或者忽略的事情的時候做交易。他們會買入那些有風險但回報看上去很誘人的證券,在風險與回報不再相符的時候賣出。
投資者相信,長期來看,證券價格傾向於反映出某個企業運營和發展的基本狀況。投資者認為,在以下三種情況中有可能從某支股票中獲利:
企業積累了自由現金流,這些現金流最終會以股價上升或者分紅的形式反應出來;
投資者對這家企業投資的意願增加,這也會導致股價上升;
股票價格和企業價值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而投機者則相反,他們依據自己對某個證券價格走勢的主觀感知來做出買入or賣出的決定,他們的判斷依據不是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況,而是對別人的投資行為的預測。他們把證券看作是一張可以交易來交易去的紙片,而對投資基本面往往不屑一顧。他們買入是因為證券“表現好”,賣出就是因為“表現不好”。即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有些投機者也會根據今天其對市場的看法來做交易。
投機者總是沈迷於猜測股價的走勢方向。這種對市場未來走勢的預測出現在電視中、報紙上、雜誌里、市場分析中以及各種聚會上。許多投機者試圖通過技術分析來預測股價走勢。技術分析通常是基於過去的股價表現而做出假設。實際上,沒有認識到市場的下一步會怎麽走。駛入預測股價只是浪費時間,而根據這種預測來做投資,就是一種投機行為。
市場參與者們的臉上不會寫明他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有時候,不通過長期的研究很難區分這兩種人。任何證券的擁有者都可以是投資者、投機者,還可以二者兼有。而且不得不承認的是,由於對市場波動的預測、對短期利潤的追求,很多“專業的投資”看上去也與投機行為相仿。
然而,說到底我們還是能看到,投資者有一個合理的機會獲得長期投資成功;但投機者則傾向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虧錢。
[轉載]聆聽一個神秘而孤獨的投機天才的教誨 投資人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w6v.html大作手要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將其歸納為九點,要點後的表述基本上是引用了利弗摩爾的原話,接下來讓我們洗耳聆聽七十年前大師的教誨!
1、市場是有規律的,市場的規律性緣因於不變的人性!
華爾街沒有新鮮事。華爾街不可能有新鮮事,因為投機就像山嶽那麼古老。股市今天發生的事情以前發生過,以後會再度發生。因為人的本性是從來不會改變的。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投機者真正的死敵。恐懼和貪婪總是存在的,他們就藏在我們的心裡,它們在市場外面等著,等著跳進市場來表現,等著機會大賺一把;無論是在什麼時候,從根本上說,由於貪婪、恐懼和無知。人們總是按照相同的方法重複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數字構成的圖形和趨勢總是一成不變地重複出現的原因。
2、耐心等待市場真正完美的趨勢,不要先入為主,做預測性介入。
「時機就是一切」,在恰當的時候買進,在恰當的時候賣出。交易不是每天要做的事情,那種認為隨時都要交易的人,忽略了一個條件,就是,交易是需要理由的,而且是客觀的,適當的理由。除了設法決定如何賺錢之外,交易者必須也設法避免虧錢。知道什麼應該做,跟知道什麼不應該做幾乎一樣重要。
股票作手必須對抗內心中很多代價高昂的敵人。賺大錢要靠「等待」,而不是靠想。一定要等到所有因素都對你有利的時機。預測市場之所以如此困難,就是因為人的本性,駕馭和征服人的本性是最困難的任務。仔細地選擇時機是非常重要的……操之過急,是要付出代價的。我的損失完全是由於缺乏耐心造成的,沒有耐心地等待恰當的時機來支持事先已經形成的看法和計劃。不懂得15年後,有些事情讓我能夠等待長長的兩星期,看著我十分看好的股票上漲30點,才覺得買進很安全.這要有耐心,等著恰當的關鍵點出現,等著恰當的交易時機。耐心、耐心、耐心——這就是他把握時機,獲得成功的訣竅。他常常說:「賺錢的不是想法,而是靜等」。一個人需要做的只是觀察市場正在告訴他什麼,並對此做出反應。答案就在市場本身,挑戰來自對呈現出來的事實做出正確的解釋。
「時機就是一切」,在進入交易之前,最重要的是確定最小阻力線是否和你的交易方向一致。我的經驗是,如果我不是在接近某個趨勢的開始點才進入市場,我就絕對不會從這個趨勢中獲取多少利潤。原因是,我錯失了利潤儲備,而這種儲備對於一個人的勇氣和耐心是非常必要的,有了這種勇氣和耐心,他就可以靜觀市場變化,就可以在這次行情結束前必定不斷出現的小的回落或回升面前持股不動。市場會即時向你發出什麼時候進入市場的信號,同樣肯定的是,市場也會及時向你發出退場的信號——如果你耐心等待的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真正重大的趨勢不會在一天或一個星期就結束。它走完自己的邏輯過程是需要時間的。
在很多時候,利弗摩爾是持幣觀望,直到合適地行情出現。他的很多成功就在於他能夠持幣觀望,耐心等待,直到「恰當的行情出現在他的面前」。當行情出現,有很多對他有利的機會出現時,在這個時候,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像眼鏡蛇一樣,「噌」地一聲竄出去。「我後來的交易理論的一個關鍵是:只在關鍵點上進行交易。只要我有耐心,在關鍵點上進行交易,我就總能賺到錢。我還認為,一隻股票的行情的最大部分往往發生在這一次行情的最後兩個星期或更長一段時間。我再強調一遍,投機者必須有耐心,要蓄勢待發,要等待。定義是:進行交易的最恰當的心理時刻。利弗摩爾從來不在最低的價格時買進,也從不在最高的價格時賣出.他要在恰當的時候買進,在恰當的時候賣出。「但要記住,在使用關鍵點預測行情的時候,如果這只股票在越過關鍵點之後,沒有像它應該表現,那就是一個需要立即引起注意的重要的危險信號。只要我失去耐心,沒有等到關鍵點的出現,而是像輕而易舉地賺到錢,我就肯定賠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一次行情快結束的時候,成交量大幅度增加往往是一次真正的分配,因為股票從強手轉給了弱手,從專業操盤手轉到了普通股民。一般股民認為成交量大幅增加是正常調整之後——不是向最高價格調整就是向最低價格調整——而出現的活躍和健康市場的一個信號,但是這種看法是沒有依據的。
我要向願意把投機看成一種嚴肅生意的那些人說清楚,而且我希望鄭重重申的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必須清除;指望每天或每星期都投機的人,不會獲得成功;你允許你自己進入交易的次數,一年只能有幾次,可能只有四五次。在交易之前,要等待,要耐心地等待,直到儘可能多的因素都對你有利的時候,再進行交易。耐心可以使你賺到錢。在市場呈現膠著狀態的時候,股票的價格實際上就停滯的,不要預測或估計市場將在什麼時候朝找什麼方向發展,這是很危險的。你必須等待市場或股票出現突破。不要估計!等著市場來證實!不要跟報價單爭論。現金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永遠是國王。(現金為王,持有現金者為主動。)「往往是那些持幣觀望,等到恰當時機進行交易的人才能賺到大錢。耐心,耐心,再耐心——不是速度——才是成功的關鍵。如果一個精明的投機者把握好這一點的話,時間就是他最好的朋友。掌握恰當的時機進入市場,時間不是金錢,因為有時候,儘管你早早進入了市場,卻不能賺到錢——時間就是時間,而資金就是資金,更經常的請開始,資金再等到恰當的時候進入市場才能賺到錢——耐心,耐心,再耐心,是成功的關鍵,千萬不要著急。
我們每個人都受到一個共同弱點的誘惑:每次出牌都想贏,我們當然願意每一手牌都贏。這正是我們大家都有的人類的弱點,在某種程度上,他是投資者和投機者最大的敵人,如果不加防範,它將最終導致投機的潰敗!有的時候,人們應該投機;同樣肯定的是,有的時候,人們不應該投機。優秀的投機家們總是在等待,總是有耐心,等待著市場證實他們的判斷。沒有市場的證實,不要預測,也不要採取行動。有很多次,我和其他許多投機者一樣,沒有耐心等待肯定要發生的事情。我想每時每刻都能賺到利潤。我是人,也屈從於人的弱點。和所有的投機者一樣,我也沒有了耐心,失去了正確的判斷。顛倒了它們的位置--在該感到害怕的時候卻充滿希望,在該充滿希望的時候卻感到恐懼。
讓我重複一遍,在一個趨勢真的出現時,肯定會同期出現一些時機,而且我堅信,任何具有投機天賦且具有耐性的人,都能夠設計出一種特殊的方法當作自己的原則,這種原則可以讓他在最初入市時做出正確的判斷。真正的趨勢不會在它們開始那天就結束,完成一次真正的趨勢是需要時間的。請記住,股票永遠不會太高,高到讓你不能開始買進,也不會低到不能開始賣出。但是在第一筆交易後,除非第一筆出現利潤,否則別做第二筆。要等待和觀察。這就是你解盤能力發揮作用的時候,讓你能夠判定開始的正確時機。很多事情成功與否,要看是否在完全正確的時機開始。我花了很多年才瞭解這一點的重要性。這一點也花了我好幾十萬美元。
3、正確就是正確,錯誤就是錯誤,只做正確的事情,不要錯上加錯!
一位極具天才的投機家曾經告訴過我:「當我看見一個危險信號的時候,我不跟它爭執。我躲開!幾天以後,如果一切看起來還不錯,我就再回來。我是這麼想的,如果我正沿著鐵軌往前走,看見一輛火車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向我衝來,我會跳下鐵軌讓火車開過去,而不會愚蠢地站在那裡不動。它開過去之後,只要我願意,我總能再回到鐵軌上來。」這番話非常形象地表現了一種投機智慧,令我始終不忘。
奇怪的是,大多數投機者遇到的麻煩是,他們自己內心中的一些東西使他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在他們應該平倉的時候平倉。他們猶豫不決,他們在猶豫當中眼睜睜地看著市場朝著對自己不利的方向變動了很多個點。顯然,應該要做的事是在多頭市場看多,在空頭市場中看空。聽起來很好笑,對不對?但是我必須深深瞭解這個一般原則,才能夠看出要把這個原則付諸實施。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學會根據這些原則交易。
解盤在這種遊戲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正確的時候開始也很重要,堅持自己的部位也一樣重要。但是我最大的發現是一個人必須研究和評估整體狀況,以便預測為了的可能性。我不再盲目地賭博,不再關心如何精通操作技巧,而是關心靠著努力研究和清楚的思考,贏得自己的成功。我也發現沒有一個人能夠免於犯下愚蠢操作的危險。一個人操作愚蠢,就要為愚蠢付出代價。
4、市場包容和消化一切,它永遠都是正確的,順應市場是最明智的!
我的理論是:「在這些重大的趨勢背後,總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知道這一點就足夠了,對價格運動背後的所有原因過於好奇,不是什麼好事。大眾應該始終記住股票交易的要素:只要認識到趨勢在什麼地方出現,順著潮流駕馭你的投機之舟,就能從中得到好處,不要跟市場爭論,最重要的是,不要跟市場爭個高低。一支股票上漲時,不需要花精神去解釋它為什麼會上漲。持續的買進會讓股價繼續上漲。只要股價持續上漲,偶爾出現自然的小幅回檔,跟著漲勢走,大致都是相當安全的辦法。但是,如果股價經過長期的穩定上升後,後來轉為逐漸開始下跌,只偶爾反彈,顯然阻力最小的路線已經從向上變成向下。情形就是這樣,為什麼要尋找解釋呢?股價下跌很可能有很好的理由,但是,這些理由只有少數人知道,他們不是把理由秘而不宣,就是反而告訴大眾說這支股票很便宜。這個遊戲的本質就是這樣,大眾應該瞭解,少數知道內情的人不會說出真相。
簡單的事實是,行情總是先發生變化,然後才有經濟新聞,市場不會對經濟新聞作出反應。市場是活的,它反映的是將來。因此,企圖根據當前的經濟新聞和當前的事件預測股市的走勢是非常愚蠢的。貪婪和恐懼一樣,都會扭曲理性。股市只講事實,只講現實,只講理性,股市永遠不會錯,錯的是交易者。
5、虧損是交易的成本,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從失敗中得到足夠的教訓!
不管交易者多麼有經驗,他犯錯做出虧損交易的可能性總是存在。因為投機不可能百分之百安全。所謂經驗就是教訓比較多,比較深刻,讓人心痛,讓人尷尬;不痛,記不住,不痛,不會反思。事情就是這樣。一個人犯錯很正常,但是如果他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那就真冤了。
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虧光一切更能教會你不該做什麼。等你知道不該做什麼才能不虧錢時,你開始學習該做什麼才能贏錢。要是有人告訴我,說我的方法行不通,我反正也會徹底試一試,好讓自己確定這一點。因為我錯誤的時候,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虧錢——能夠讓我相信我錯了。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會找到錯誤的地方,會不再犯錯。只有賺錢的時候,我才算是正確,這就是投機。
6、交易就是理性與情感的對抗!
交易需要理性的計劃。我很早以前就認識到,股市從來都不是平淡無奇的。它是為愚弄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而設計的。股市上的兩種主要的情緒,貪婪和恐懼——貪婪和恐懼往往是因為無知而產生的。我認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投機者真正的死敵,貪婪和恐懼總是存在的,他們就藏在我們的心裡,它們在市場外面等著,等著跳進市場來表現,等著機會大賺一把。希望對於人類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但希望與股市上的表親——無知、貪婪、恐懼和扭曲的理智是一樣的。希望掩蓋了事實,而股市只認事實。結果是客觀的,是最終的,就像自然一樣,是不會改變的。另外,還要永遠記住,你能贏一場賽馬,但你不能贏所有的賽馬。你能在一隻股票上賺錢,但你不會在任何時候都能從華爾街上賺到錢——任何人都不能。
貪婪、恐懼、缺乏耐心、無知和希望,所有這些都會使投機者精疲力竭。經過幾次失敗和災難之後,投資者也許變得士氣低落、沮喪、消沉,放棄了市場,放棄了市場所提供的賺錢的機會。投機者必須控制的最大問題就是他的情緒。記住,驅動股市的不是理智、邏輯活純經濟因素,驅動股市的是從來不會改變的人的本性。它不會改變,因為它是我們的本性。
投機客的主要敵人總是從內心出現。人性跟希望和恐懼無法分開。在投機時,如果市場背離你,你希望每天都是最後一天——而且你要是不遵從希望,你會損失的比應有程度還多——強烈到可以媲美大大小小的開過功臣和開疆拓土的豪傑。市場照你的意思走時,你害怕明天會把你所有的利潤拿走,因此你退出——退得太快了。害怕使你賺不到應賺的那麼多錢。成功的交易者必須克服這兩個根深蒂固的本能。他必須改變你可以稱之為天性衝動的東西。他抱著希望時,其實應該要恐懼,在恐懼時,他應該要抱著希望。他必須恐懼他的虧損可能變成更大的虧損,希望他的利潤可能變成更大的利潤。照一般人那樣在股票上賭博,絕對是錯誤的。
記住,如果一個投資者沒有自律,沒有一種明確的策略,沒有一個簡單易行的計劃,他就會陷入情緒的陷阱。因為沒有一個計劃的投機者就像是一個沒有戰略,因為也就沒有可行的作戰方案的將軍。沒有一個明確計劃的投機者只能是投機,投機,再投機,終歸有一天不幸「中箭落馬」,在股市上遭到徹底的失敗。實際上,在所有生意人的一天中,都沒有處理最重要的事情的計劃。這就像戰場上的一個將軍,他的士兵的性命取決於他那周密的計劃,取決於對這個計劃的執行,在股市上,沒有錯誤和漫不經心的餘地。
7、控制你的交易,管理你的資金
除非你知道你要進行的交易在財務上是安全的,否則,絕不要進行任何交易。「沒有經驗的投機者面臨的困境往往是為每一筆頭寸付出得太多。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想交易。為每筆交易付出太多,是不符合人性的。人們都想在最低價時買進,在最高價時賣出。心態要平和,不要與事實爭辯,不要在沒有希望的時候保有希望,不要與報價機爭辯,因為報價機總是正確的——在投機中沒有希望的位置,沒有猜測的位置,沒有恐懼的位置,沒有貪婪的位置、沒有情緒的位置。」
「最後,投機者在買股票的時候應該分幾次買,而且每次只買一定的比例。」
如果我在某種情況下買進一隻我看好的股票,但它沒有按照我所希望的那樣表現,對我來說,這就是賣掉這只股票的足夠證據,如果這只股票後來漲了,我也不責備自己,也不會有什麼痛苦的想法。我後來在實際操作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論,這一理論強調資金佔有時間在股市交易中的重要作用。在投機者管理自己的資金時,這種「總想贏」的願望是他最大的敵人,它最終將帶來災難。
8、投資者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不是別的其他,而是投資者自己,大波動才能讓你掙大錢!
我想告訴你這一點:我的想法從來都沒有替我賺過大錢,總是我耐心等待替我賺大錢,懂了嗎?是我耐心等待!對市場判斷正確絲毫不足為奇。我認識很多在適當時間裡判斷正確的人,他們開始買進或賣出時,價格正是在應該出現最大利潤的價位上。他們的經驗全都跟我的一樣——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從中賺到真正的錢。能夠同時判斷正確又耐心等待的人很罕見,我發現這時最難學習的一件事。但是股票作手只有確實瞭解這一點之後,他才能夠賺大錢。原因在於一個人可能看得清楚而明確,卻在市場從容不迫,準備照他認為一定會走的方向走時,他變得不耐煩或懷疑起來。華爾街有這麼多根本不屬於傻瓜階級的人,甚至不屬於第三級傻瓜的人,卻都會虧錢,道理就在這裡。市場並沒有打敗他們。他們打敗了自己,因為他們雖然有頭腦,卻無法耐心等待。
我開始瞭解要賺大錢一定要在大波動中賺。不管推動大波動起步的因素可能是什麼,事實俱在,大波動能夠持續下去,不是內線集團炒作或金融家的技巧造成的結果,而是依靠基本形勢。不管誰反對,大波動一定會照著背後的推動力量,盡其所能地快速推動到盡頭。
不理會大波動,設法搶進搶出,對我來說是致命大患。沒有一個人能夠抓住所有的起伏,在多頭市場裡,你的做法就是買進和持有,一直到你相信多頭市場即將結束時為止。要這樣做,你必須研究整個大勢,而不是研究明牌或影響個股的特殊因素,然後你要忘掉你所有的股票,永遠忘掉!一直到你看到——或者你喜歡說,一直到你認為你看到——市場反轉、整個大勢開始反轉時為止。要這樣做,你必須用自己的頭腦和眼光,否則我的建議會告訴你低買高賣一樣白痴。任何人所能學到一個最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放棄嘗試抓住最後一檔——或第一檔。這兩檔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總計起來,這兩檔讓股友耗費了千百萬美元,多到足以建築一條橫貫美洲大陸的水泥公路。
一個人對自己的判斷沒有信心,在這種遊戲中走不了多遠。這些大概是我學到的一切——研究整體狀況,承接部位,並且堅持下去。我可以沒有半點不耐煩地等待,可以看出會下挫,卻毫不動搖,知道這只是暫時的現象。我曾經放空10萬股,看出大反彈即將來臨。我認定——正確地認定——這種反彈在我看來是無可避免,甚至是健全地,在我的賬面利潤上,會造成100萬美元的差別。我還是穩如泰山,看著一半的賬面利潤被洗掉(纏終禪註:如果知道級別,就不會迂腐地死守。),絲毫不考慮先回補、反彈時再放空的作法。我知道如果我這樣做,我可能失去我的部位,從而失去確定賺大錢的機會,大波動才能替你賺大錢。
9、投機是一場遊戲,更是你自己的事業,需要持續的努力、付出和總結。
我是在尋找比消遣和社會交往更大的遊戲。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股市上最優秀的人——這給我帶來了真正的愉快和滿足。炒股實際上就是玩遊戲,一定要在這場遊戲中獲勝。好的股票交易者不能不像訓練有素的職業運動員一樣,他們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充沛的體力,如果他想使自己的精力總是處在巔峰狀態的話。體力與精力必須保持一致,因為沒有比股市更緊張,更令人興奮的戰場了。
驅動我的也絕不是金錢,它是一場遊戲,是一場解開謎團的遊戲,是一場把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頭腦搞亂搞複雜的遊戲。對我來說,激情、挑戰、興奮,都在打贏這場遊戲之中了,這場遊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謎語,是一個有著雙關語謎底的謎語,而這個謎底就是要由我來告訴在華爾街投機的所有男男女女的。在遊戲中,你的神經被推倒了極限,但獎賞也是非常高的。我的事業是交易——也就是遵循眼前的事實,而不是遵循我認為別人應當會做的事情。
讓我給你提個醒:你的成功將與你在自己的努力中所表現出來的真心和忠誠成正比,這種努力包括堅持自己做行情記錄,自己進行思考並得出自己的結論。一個人要是想靠這個遊戲(投機)過活,必須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斷。沒有人能靠別人告訴他要怎麼做賺大錢。股市是人類發明的最大的和最複雜的謎團,解開這個謎團的人是應該得頭獎的。一個人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從他所有錯誤中學到所有的教訓。有人說凡事都有兩面,但是股市只有一面,不是多頭的一面或空頭的一面,而是正確的一面。讓這條通則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所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股票投機遊戲中大多數比較技術層次的東西。在投機上只有一條取得成功的道路,這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我做投機者這十年 我隨時會改名
http://xueqiu.com/9453598496/28507471寫個長文吧,題目叫《我做投機者這十年》····稍微回顧一下我這十年投機生涯來的一些事。本人不是專業投機的···學的不專業,做的不專業····什麼都不專業,你們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反正前面這段你也看見了····
一、緣起2004年我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猶豫了半天寫不寫,還是決定給母校抹黑了呵呵),本科就出來了,學的是商科,不是金融。
找工作時到了現在的單位,做的事情比較雜,大概和金融沾點邊。說來比較有意思,當時來應聘的據說大部分是學金融或財務的,而我是少見的非此專業的畢業生,而且據說我是唯一一個英語四級的·····沒考6級,SARS的時候認為世界末日大概到了,考6級有啥用·····開玩笑呵呵(忘記說了,我是文科生,寫東西又臭又長)
我不知道他們為何聘用我,但面試時我比較開心的一件事就是,我準確的說出了這公司持有的股票,數量,成本,建倉時間,操作動態····現在來看這都小事呵呵,公開信息能查到對吧
我上學時一直在玩(母校啊···我錯了)。畢業了當然也後悔虛度青春,上學時除了玩,我還喜歡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股票就算是其中一項。但是當時並沒有花那麼大精力在炒股上,更準確說,我只是對這事有興趣,時不時的找來一些圖書館的股票或金融類書籍來學,有的很深入的學,有的隨便看看。看的比較認真的也就是《股市趨勢技術分析》《日本蠟燭圖技術分析》《作手回憶錄》之類的····以及我高中時買的一本關於坐莊的書(這本90年代的書是至今為止我看過關於坐莊最好的書,雖然裡面沒什麼圖都)腦子稍微開竅一些,但很奇怪,從來沒想過要炒一下試試,可能我更大的興趣是把這事搞明白,而不是賺錢···
直到快畢業了,我才開始好好做一些股票作為嘗試,前幾天搬家,我還發現了自己2002-2003年的一些投資日記,我想那是我作為投機者之前進步最快的時候了。
總之,當時我學的偏向資金運動(坐莊),和技術
二、十年的開始——初識基本面2004年我開始上班,這裡的工作內容比較雜前面說過,其中一些是涉及到證券投資,沒什麼好多說的了。 但是我作為一個金融業的外行,在這裡確實學到了一些東西,當然,可能這些在我來說像是新世界,對於基金券商私募裡的朋友們,這太小兒科了。
在工作以前,我對技術分析有些懵懵懂懂的理解,當時剛用大智慧不久(現在看盤已經回到了古老的通達信),基於成本均線以及量價關係還設計了幾個自己思考出來的指標,有次去東二環的一家基金公司開會,發現那個台灣籍的基金經理在闡述市場為何會出現一定的止跌時,居然用了一個和我設計出來完全相同的指標(是的,基金也用技術分析,這不可恥··),也有跳去其他機構做債券交易員的朋友說,你的設計的這些東西,說明你可以跳去基金券商之類的做交易員啊。不過想了想,如果每天做股票的交易,視野有點窄,現在這個單位還是挺好的。當時很有點自得意滿。但那時候可能更多的是對於自己無知的不知。
雖然畢業前在網上看過一些機構寫的研報(當時的研報比現在的美工差多了),不過對基本面並不太瞭解。
我在上學時學過的關於坐莊的書,給我留下的思維模式,不管基本面還是題材還是什麼,都是個虛幻的巴拉巴拉,資金的操縱或者說資金的運動,才是根本。
但2004年工作後,我接觸到的基金券商之類的人,大家都在談論的是基本面,有時候我參加一些這種飯局,對他們談論的事情都一無所知,他們會隨口說一些公司基本面的情況,當時在我來看,這些分析簡直細緻到可怕,彷彿一家航空公司空乘衣服上用的紐扣成本都被他們掌握和跟蹤著·····
我對此的一無所知彷彿白痴一樣,而且這也和我過去野路子學的東西格格不入,這些東西,能有什麼用?這些東西怎麼用?想明白這個問題,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是我記得李佛魔說過,只要是和投機有關的事,他都不拒絕去學。我想也是,在我當時的思維模式來看:好吧,既然你們的玩法是這樣的,這是你們講故事編故事的由頭,那我也學學,不然你們講的故事我要麼聽不懂,要不會迷信,總要有自己的判斷對吧,投機這種事,說到底,誰也靠不住,必須用自己的腦子而不是耳朵(這是我當時的想法,不過前一陣看裘國根寫的東西,他說自己懂的部分信自己,自己不懂的信專業人士,我也認為有道理,但前提是,信別人,但要有自己一套方法去應對,這個是我從期貨市場裡學來的,後面會說)
總之,開始的兩年裡,我看股票市場,自己的投資是做技術,學習的東西是基本面研究和經濟層面的研究,很糾結,我不知道怎麼將二者融合到一起。一邊的聲音是,技術分析,資金運動,坐莊。另一邊的聲音是,基本面。
04-05年我記得是機構抱團取暖的一個時期,當時比較火的就是蘇寧電器之類的,我無法理解這種行為,但也無奈,當時人家基本面確實好,市場環境不好,不管市場怎麼跌,公募們也就是擠在一起,市場越跌,大家越抱團····這種情況直到市場最後崩掉以及隨後到來的牛市。
似乎我前面寫的水太多了,不過無所謂了,反正難受的是讀者不是我哈哈哈,想哪寫哪吧。
三、師傅我剛工作時部門領導是個老操盤手,九十年代做過紅馬甲,人極聰明,智商情商都高,左右腦都發達,對局面的判斷和細節的計算,都讓我覺得我自己腦子裡裝的大概是屎吧·····
現在回憶,當時他也是在調整自己的思路和模式,他對傳統的技術和資金運動,有著更加內部的瞭解,但也會從基本面深入分析,更進一步去分析那些採用基本面的公募基金們會做什麼事情,公募們做的是對還是錯,從他們的錯誤中你能抓到什麼機會,尤其是這些機會你應該怎樣抓。
另外我記得有時候他經常會說出一些股票當天開盤會開在多少,最高價是多少,收盤會在多少····於是當天一一驗證了!我覺得這真不是我能理解的····不過現在我能理解了,有時候也會能猜到這些,不過也明白,這些只是用來驗證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猜測是否正確,並不是說你知道了高地價就能做個差價什麼之類的···
不過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更多不是這些技術分析之類的,而是一些思維的模式,關於投資或者投機,你思維的模式。
我感覺他依然是傳統的操盤手,我曾懷疑傳統的那些會不會被拋棄,現在我慢慢理解,有用的東西從來不會被拋棄,世界總在變,不變的是你應該找到自己的優勢,用自己的優勢逐步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方法,用這些去應對變化。
四、初試基本面,經驗及教訓05年以後,市場轉牛了,記得當時998底部前後,國家隊和監管層來救市,我幾個機構的小夥伴傳遞著上午zjh召集救市的消息,下午到了1點開盤,有個小夥伴問:誒?怎麼沒動手? 我說:稍等,單子太大,征往裡敲呢····後來大單噴薄而出 雖然後來一段時間又差點回落到998去 但是我們心裡都堅信 那裡就是國家信用的底線啊·····
市場見底了,牛熊轉換了,而且轉換的速度很快
其實當時的宏觀經濟還算不錯,除了03年那會有點過熱導致了對通脹的擔心,以及四朵金花的出現外,其實還是不錯的。我上學時00-04年,最熱的話題之一是格蘭仕之類的代工企業,外貿挺好,等我04年畢業的時候,實體經濟的好卻吸收走大量的資金,尤其是我記得04-05年似乎礦產也房地產也比較熱了,現在來說,當時似乎是必然的。
而當時的股市,雖然實體經濟好的一塌糊塗,但998前已經跌了四五年了,股市裡缺的是錢缺的是信心,998點後,信心有了,錢也自然就來了,當然,反過來說也行,錢來了,信心也就有了,從學金融的人思維方式上,這倆一樣。
我不記得是哪年哪月了,我記得當時問一個在某地方券商做研究員的師兄怎麼看市場,他說:大牛市肯定有了,錢太多了,錢太多了。當時我還不知道怎麼看錢太多了這種事,我只知道一隻股票裡的資金運動,我卻不知道宏觀經濟中有多少資金,也不知道這些資金究竟在向什麼大類資產裡運動。
後來大牛市真來了,我不記得當時做過哪些了,甚至也不記得是否賺到錢以及賺了多少錢。但是有一隻股票,可能算是我初試基本面,也在後面幾年裡不斷讓我反覆思考。那就是···中信證券
2006年初中信證券不到10塊錢,我記得當時它可能是唯一一個券商股,而且我感覺它在業內的上升速度很快,此前它不過是一家第二梯隊的券商(我記得是),後來以及如今,他在業內算是翹楚了吧。
等到中信證券漲到12-14的時候,我依然沒有買,但它當時出現了一段盤整期間。當時我突然想到,我是不是每天都能知道中信證券賺了多少錢啊?於是想到,在證監會網站上查了中信證券的市場份額,即使假設後面市場份額不變(按他的狀況其實份額應該逐步上升吧),那我用市場每天的滬深交易額豈不就能推算出它每天的經紀業務收入?按一些成本費用率的假設,我把市場的成交額往後推算了一下,發現它市盈率其實非常非常低,低到根本不可能。當時是牛市的開始,我覺得一年後,市場根本就不可能認同中信證券會有那麼低的市盈率!於是我就12-14的時候開始進入中信,不久它翻了一倍多。到了30-40元。當時我感覺這種速度未免也太快了,而當時恰好滬市也到了2000點多,翻了一倍,也到了2001年熊市時前的高點。
當時一些研究員,包括中信證券內部的人也覺得,他們自己的估值算,30元左右基本是合理的。後來你懂得···中信證券漲到了接近120元··· 而我已經在30多塊錢的時候下車了,這裡面的教訓,如果總結為:好股票就應該一直拿著,那我想我說這事就算白說了···
後來我在誰寫的那本《對沖基金風雲錄》裡,也看到鬼佬們遇到過這種倒霉事,他們分析後認為,對於週期類股票,最好別看估值!
那看什麼?其實看什麼是一方面,比如週期是否仍在繼續,或者對週期事先有個大概時間段的估計,或者對週期有個波幅的估計,這樣能提高你的想像力巴拉巴拉,至少你能跟蹤週期是否轉變了再說··· 其實看什麼是一方面,怎麼做才是另一方面
如果按我目前的狀況,我可能有更多的策略和手段去應對這種機會,但當時沒有。我說到的更多策略和手段,其實就包括我下面要說的從期貨市場裡學到的
五、期貨市場,我的另一個師傅工作不久,同樣處於對投機的興趣,我考了個期貨從業資格,算是對期貨知識的入門瞭解,但是這個被很多股民視為洪水猛獸的市場,雖然波譎詭異,但實在是我鍛鍊的一個好地方。
我是06年左右開始做的,但其實斷斷續續,有時候一年都沒做,有時候幾個月裡稍微做做,也有不忙的時候,做的多一些,好在期貨軟件都有條件單,我覺得這比股票軟件強多了,也更適合有章法的人。
在股市裡,你總感覺自己能把握到一些事,基本面你似乎都能看的懂,經濟情況,你似乎也可以,我感覺09年以來,我每年對市場大概的走勢都沒出現大的判斷失誤。但期貨市場···
我只能用水木期貨版上每天都有人說的那句「做期貨好難」來說了。
期貨是個嚴厲的師傅,更何況我這種對它瞭解不夠深的人來說,如果你要搞基本面,你能搞清楚的也無非歸結到供需平衡表之類的,可是一到裡面各種稀奇古怪詭異的貿易方式、現貨商套利方式、政府的政策思路、外資對外盤品種兇狠異常的操縱方式····你的基本面分析會被分分鐘打碎,而你如果抱著基本面,對於普通投機者來說,那無異於義和團打算去消滅海豹突擊隊····
至於技術分析和資金運動,期貨的走勢也比股市更難把握,我熟悉的資金運動判斷,在裡面甚至會被一些詭異的資金運動方式給瞬間打暈,尤其是一些比較妖的品種。期貨市場是一個搶錢的市場啊,如果說股市裡,過去大一些的資金,想的是怎樣對付散戶,後來想的是怎樣與其他機構博弈,但那種博弈無非就是搶椅子遊戲,在基金裡的朋友你們想是不是。
可期貨市場裡的資金····他們想的是掃視一眼,誰身上錢多,哦,你錢多,那我比你有何優勢,你現在的思維模式是什麼樣,你的思維模式有漏洞沒?好吧,我們來挖個陷阱,你跳進去了?太好了,掙紮著往外爬?更加好了,你越掙扎,我從你身上賺的越多····大資金們想的是怎麼去巧取豪奪,真不是搶椅子那麼簡單·····
這麼一個險象環生的市場,我只是個學習者,這和我多年前進股市的考慮一樣,不過不一樣的是,我沒想到從期貨市場出來後,我沒學會更精湛的技術分析,更精湛的基本面分析,我學會的是·····策略,交易計劃。
你眼前彷彿一團黑,一切都是你的猜測,你以為你交易的是事情的真相,其實一切你想的可能都是浮云···· 那還能不能做交易?
也可以!最近水木期貨版上有人一年16倍,已經晉陞千萬級了,我不覺得他的成功是偶然或者什麼運氣,對做過期貨的人來說,你只看它做什麼,他的輸贏,你都無法判斷這個人的水平,只有他全面的說了他的策略後,或者你猜他在做什麼策略後,你才敢去評判他。
一個人作空,一個人做多,同一個品種。他倆可能都是錯誤的,也可能都是對的。在你對別人策略瞭解前,一切都是浮云。
策略!交易的計劃。我想如果我還在股市裡繼續待幾年,可能這種東西,在我心裡永遠不會變的那麼重要。甚至我也無法真的理解該怎樣做交易的計劃,雖然我剛工作的時候也做過這種東西····
幾乎所有的人在開始做投機的時候,無論股票還是期貨,都把重點放在預測和猜上面,其實····關於這個我不太想多說具體怎麼做,因為方法和每個人的做法都有差別,我只說說好處吧
一個好處是 避免你預測的失誤,或者預測正確前就失敗。如果你能把基本面經濟面資金運動一切的一切都猜對,那你是上帝。我前面說過,你以為你交易的是事情的真相,其實往往你交易的只是你的觀點。預測錯誤,或者預測驗證前就失敗的事難道不是很常見麼?利令智昏,人往往看到機會後,只想到下注去賺大錢,而不是想,我怎樣去賺這筆大錢,我冒多大風險去賺這筆大錢,如果風險是我承受不了的,我怎麼能通過倉位管理和調整去贏?這玩意···我真是覺得懂的人,說了就懂,不懂的人,依然會抱著一些想法去賭(當然,他們自己可能覺得自己在堅持一個什麼理念,比如價值投資之類的)。人非聖賢,你的心裡承受總有個極限,尤其當你事先沒設計過的時候。
你看好基本面的增長,目前的估值低,這股票是個十倍股。別人都對這股票誤解了,而我才真看對了。於是你殺入。那你想過,如果這樣一隻股票跌了20%的時候,你可能還在想繼續加倉,跌了50%的時候,你無倉可加,但你認為已經到底了,跌了70%的時候····我估計用不了這麼多,大部分人的價值投資或者成長投資信仰就被敲碎了···或許你沒看錯,或許你看對了,但只是運氣不好遇到了意外。總之,我估計你出場的時候,一定是在情緒已經崩潰的情況下出來的···
而我有個概念,所有情緒指導的交易,都不是什麼好交易
做計劃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避免情緒化交易。情緒化交易是99%的新手最常見的問題,能夠影響人情緒的東西太多了,你所相信的一個理念、一個傳言、哪怕只是股價的一個快速拉升,都會讓你忍不住當即下單殺入!而最後的結局···運氣往往沒那麼好,你會發現彷彿有人惡整你,為什麼一買就跌,一賣就漲?幾次失敗下來,你的情緒就亂了,我常說的就是有心魔了!於是進一步開始更為混亂沒有章法的瞎做。這種情況不但期貨市場上新手常見,老手也常見,股票市場上,個人投資者常見。
好運氣並不總在你這邊,情緒化指導的交易,只要錯一兩次,你就要接受壞情緒的教訓了。···所以我有時候看到新手什麼都不懂,就說做投資關鍵是心態好,我只能呵呵···
關於這個,很重要,但也就說到此吧。
另外期貨市場也讓我增強了技術分析能力,提高了對期貨市場資金運動的把握能力等等
六、也算悟道08年金融危機,其實07年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到情況不妙,不過08年市場還是大崩潰,其實崩潰的速度快也是好事,不過壞事就是···我也賠錢了。07年底-08年初在忙一個事情,當時手裡仍有持倉,不過已經有點遠離市場,對當時的市場和經濟出現的巨大變化,我都沒有什麼瞭解,仍停留在之前呢,所以剛開始崩掉的時候,第一波反彈時我還在想:流動性過剩情況下,崩能崩到哪去?可是後來···想起了之前哪個鬼佬說過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流動性都是膽小鬼,只要有風吹草動就都不見影了····
等我回過神來研究到底發生了什麼,才意識到我靠,經濟情況這麼差,外需縮減這麼嚴重,流動性這麼緊,貨幣政策居然還做了這麼腦殘的····不過期貨市場的經驗此時也算救了命 做投機最重要的是 知道自己底線在哪裡 如果不斷往下移自己的底線 那就是作死的節奏了
回過頭來之後 工作上要求加強對此時宏觀經濟和一些大宗商品價格的跟蹤判斷 而我用從期貨市場學來的技術分析方式 竟然比較好的預測到了08年下行中的幾次反彈 以及08年的股市見底,另外用期貨市場的方法 也預測到了當時原油價格下跌的結束····這個技術方法後來被我十分重視,以至於今天我還在用它檢測一些什麼,比如在1月份開始,用這個系統檢測創業板指數的over····這個後面再說
這章題目似乎是悟道····我剛想起來。其實在這個時期,是工作以來第一次真正紮實的去瞭解到底經濟是怎麼運行的,實體經濟、貨幣、資本市場到底是怎麼個關係。從經濟的角度去學,也從投機的角度去學。後來想明白了···
這一想明白了,似乎一通百通似的,股市、商品的價格漲跌,到底是因為什麼?有哪些因素影響,從什麼角度以什麼方式影響?經濟、貨幣、股市的收益、市場裡各路資金的運動···我感覺基本面和投機的東西,我似乎已經可以把他們逐步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了。
08年09年的時候甚至想寫本書,不過後來想想,尼瑪這些事在那些專業機構眼裡都是小兒科,他們都懶得說,我就別當做什麼新鮮玩意了····不過好處就是,你理解了市場的本質,你也就理解了各種方法····索羅斯、巴菲特、格雷厄姆、林奇、李佛魔、科斯特拉尼等等等等···他們對市場本質的認識,其實沒有差別,他們都知道這麼個事,只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方法。而我們這些人···上來就喊著價值投資、喊著資金運動是一切···你不懂市場的本質,只學方法的皮毛,又沒有合適的策略,那你能否學到真東西,或者能否賺到錢,還真需要不少運氣了····
書雖然沒寫(還好沒丟人,老婆說我這玩意,寫了也是讓人笑話呵呵),不過後來正好需要寫篇論文,關於原油方面的,我把這套東西拽上去,還評了個什麼獎,也算是有點收穫···
不過有了對市場本質的理解,有了合適的市場分析方式,09年以後對股市大方向的判斷,基本沒再出過問題,對一些小的轉折,也能夠把握的相對準了。
七、道有餘而術不足對市場的本質理解了,尼瑪賺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啊!對大勢把握對了,除非你只去做指數基金,否則也沒多大用,在股市裡,畢竟你需要去進一步博取賺錢的機會啊。
09年之後的兩年,我就在被這事困擾著,而且也措施了一些機會。比如前兩年,想經濟這麼不好,搞點「軟」的東西行不行?2012年試著做了做華誼兄弟,不行啊,根本沒資金來玩這個,結果2012年底開始,這玩意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彪了6倍多。等我想起來看看的時候,人家已經完成了整個漲幅·····
我過去的選股方式就是這樣,想想經濟,想想各行業哪些有機會,最終往往沒有多少賺錢的機會,大海撈針啊,又沒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從上到下的方式似乎連機構也在大面積的拋棄著····而且效果確實也是不好。
自下而上的選股方式,又有點太過耗費精力···
我的腦子回到了當初在期貨市場的時候,當初做期貨的時候,我明白了先去看基本面,往往沒多大意義,除非你要搞一票大的。先去從市場層面找機會,慢慢摸到脈絡了,你再看看這裡面的資金是想幹嘛,這玩意基本面是不是真有那麼好,這幫資金進去了,賭的是個什麼事?要是也沒啥大事,那差不多就得了。要是他們賭的是個什麼行業翻轉或者行業週期走強之類的,你有沒有什麼更高頻點的數據去跟蹤這個行業?某種關鍵產品的價格或者量?如果也沒什麼好跟蹤的,那就只能用技術和資金運動的方式去跟蹤嘍,基本上也不會出大事,反正這玩意不是擅長麼,幹嘛不用。
其實術不足的情況,我現在依然還是覺得有,所以只能繼續磨練,但是···下一個題目
八、勤不可少我和老婆是在水木論壇認識的,她雖然做過某版版主,但是屬於比較變態的潛水黨,剛認識她不久的時候,我說現在水木的股版真夠爛的,牛人越來越少,當初一些大牛,現在不是財務自由或者移民,要不就是已經成了業界翹楚,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機構裡都有名有號的了····老婆說她牛x呢(不是罵人,某人網名,以下同),天x呢,白x呢?···
好吧,我覺得牛x同學確實很牛x,現在做的股社區挺好的,而且我覺得當初他在水木股票版就不錯,那時候沒看到他水平多高,但是基本上沒他看不到的重要東西,他很勤勞,真的很勤勞。不得不佩服浙江人····現在做的私募是系統交易路線,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我感覺,自己這些年,悟道了,有點術,但是不勤勞。你自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會,那你賺個錢給我看看唄?整天不付出辛苦去研究去看,你以為賺錢機會從天而降啊——老婆大人教育的是!
這些年,確實感覺勤很差。很多東西沒有去執行,沒執行,自然也就沒賺到更多的錢。所以今年以來,我在變得勤勞···效果也還行···先是猜到了小盤股over的時點,融券作空了一些必死的玩意,同時做多了一些可能強起來的東西,收益明顯提高了一些····當然也許運氣的原因。但是自從勤勞起來,發現自己對市場的把握比過去更準確,制定的策略也更有效···
我在想,我錯過的那些賺錢機會啊···哎,07年底的時候和某朋友說一個農業股,說這玩意好,沒準能行,這朋友在某賣方機構如今也算聲名顯赫了,對我說:「你丫太能忽悠了,這 玩意都行,乾脆你幹賣方得了」····結果這農業股居然成了金融危機期間漲幅巨大的幾個股票之一···還有很多這樣的經歷···我看到了,猜到了,沒賺到,因為我沒去付出辛苦,後來因為這事那事就去幹別的了,早把投機賺錢這種事扔腦後了,哪天高興想起來,又回來了···
似乎我還像十年前一樣,學股票是為了興趣,而不是賺錢,沒有勤勞,錢自然不會來。
怎麼勤勞? 對於廣大小散來說,我經常說,至少你定期把滬深股票都翻一遍,你對市場的瞭解肯定天翻地覆。另外做好投資筆記····
當然,上面說的這種方法,機構的小盆友們是看不上的。不過也沒轍啊,我下面要說的這個題目就是···
九、你猜哪張牌?我前面jjww說了好多,估計很多人早看困了。我最近比較祥林嫂,為了啟發幾個小朋友,不得不用各種活生生的例子和鮮活的比喻去說教····
你猜哪張牌就是這個
我發現我說的對市場本質的理解,他們有的理解不了或者不會使用。於是我說好吧,來點實際的簡單的
有上、中、下三張牌
上牌:上帝決定的事(公司基本面、經濟、等等機構決定不了的事)
中牌:機構和大資金
下牌:你自己以及其他和你一樣的小散
機構和大的資金猜上牌和中牌,他們每天這研究那研究的,其實研究來研究去,猜的是他們決定不了的事,所以他們才去玩命猜。此外,機構還要猜中牌,和他們一樣的大資金,美之名曰:考慮市場博弈。
那麼,你猜哪張牌?
你也可以直接去猜上牌,很多雪球網上的小盆友學了架子投資成長投資之類的以後,上來就直接猜上牌。那你面臨的情況也會出現,你猜上牌是大,機構猜上牌是小,於是機構紛紛跑掉,股價跌50%,你忍痛砍倉,過兩天機構玩別的回來了,於是又猜上牌是大,結果猜對了,股價飆升,而此時你去猜別的去了····有時候研究基本面讓小散視野變得又窄又深,投資變得很固化,尤其如果你只學了巴菲特之類的方法,卻沒有他對市場本質的那種瞭解的話。
你也可以去猜中牌,從技術面和資金運動去猜,如果你完全都不去猜上牌,那可能你說到底也不知道這幫鬼在倒騰啥,當然,人家撤退的時候也不會和你打招呼,所以你會覺得猜他們心思還真是很難,因為你沒看到他們也是在猜····當然,這種東西,如果做好了,你的策略得當,出不了大事。前提是策略得當···
你也可以上牌中牌都去猜···
不過我覺得,其實最好的方式,對於普通投資者,先猜中牌,然後再看情況猜上牌。而且對上牌信任的深淺,稍微打個問號,除非你狠專家。
另外就是····策略。這個偶也不想多說了。
十、感悟做投機不容易,我覺得我不是一個成功的投機者(尼瑪一說這句我就突然想起李佛魔自殺前說「我的人生是個失敗···」)
不過我覺得自己也不算個太失敗的投機者吧 我沒有像有些人那樣玩的傾家蕩產 當然目前也沒有靠投機這事大富大貴 我只是在裡面找到了一點樂趣 不過 在老婆大人的壓力下 我還是把這慢慢當個正經營生賺錢吧···
沒想到寫了這麼多,快一萬字了··其實廢話不少而且囉嗦,估計上面早有人看的罵娘了。
每個人的境遇都會不同,做好投機這種事,要悟到市場的本質,哪怕只是你認定的一個本質,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做好策略進退有據······
我經常說:我知道這事可能失敗,不過什麼事都可能失敗,我該最好的策略最好了,如果失敗,我退出後的風險是我能承受的,那我還怕什麼呢?大膽的去做好了!
留一句話作為結尾吧,投機最大的心魔不是貪婪和恐懼,而是怕後悔,只要你想好了一切,你接受結果不怕後悔,那你就可以勇往直前了!
十年啊···我進步的太少,還需要努力。出發!
說史140410造神者: 投機史上的集體瘋狂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4/10/%E8%AA%AA%E5%8F%B2140410%E9%80%A0%E7%A5%9E%E8%80%85%EF%BC%9A-%E6%8A%95%E6%A9%9F%E5%8F%B2%E4%B8%8A%E7%9A%84%E9%9B%86%E9%AB%94%E7%98%8B%E7%8B%82/說史140410
造神者: 投機史上的集體瘋狂
Create執筆
金融海嘯雖已事過境遷, 我們仍然感到活於泡沫之中。 歷史上每次經濟泡沫都比過去的來得更大,泡沫背後則是一次又一次更荒唐的集體妄想及瘋狂。
鑑古知今, 歷史讓我們了解現在和將來的經濟變局。 十八世紀初, 在英法兩國掀起過兩股巨大的投機狂潮, 神話的始作俑者是來自蘇格蘭的 羅. 約翰 John Law及其於法國成立的 “密西西比公司 Mississippi Company”。
神話及信仰往往誕生自絕望之中。
故事背景緣於法國經歷多場重大戰事, 債台高築。當時國債高達25億 里弗瑞Livre, 利息支出每年高達9,000萬, 佔國家收入56%! 個別官員甚至提議該讓法國宣報破產; 但作為當時歐陸最大強權, 她絕不願接受這種羞辱。 在這水深火熱, 不能自拔的困境中, 突然殺出一位長袖擅舞, 深諳財金政策的外國救星, 提出一條救國良方, 自然被捧為消災救難的菩薩。
“密西西比計劃”目的只有一個: 為法國減債。*** 當時的攝政王指派 羅約翰創辦一間擁有發鈔權的中央銀行, 將法國的 “金屬本位貨幣制度” 改變成 “紙幣制度 fiat money”, 為日後大幅發鈔做好準備。 跟著成立「印度公司」這家綜合企業, 注入徵稅、鑄幣、殖民地貿易等本應屬於政府的專利業務。 擁有徵稅及鑄幣的大能, 與及攝政王這強大的靠山, 印度公司有了成「神」的條件: 做到凡人不能做之事情。
羅約翰神來之筆在於允許印度公司的股票投資者用法國國債來認購股票。 這等同賦予國債換股權, 將其變成可換股債券。***** 吸收了市場的國債之後, 印度公司成為了法國國家的大債主, 這給予政府做債務重組的空間。 作為交換, 政府給予印度公司多項專利貿易及稅收權。這形成了正面循環: 不停替政府吸債, 從而獲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市場對其憧憬亦不斷提高, 並且反映到公司股價之上。
1720年間, 印度公司股價由不足500里佛瑞上升至貼近10,000里佛瑞, 升幅超越20倍。
神誕生之後, 整個法國對其不斷的招股, 供股及配股都爭相認購。聰明的讀者明白到, 要維持這個局勢, 讓大小投資者不斷獻出國債換股票, 必需維持股價不斷上升。 將神的大能放大再放大,就是羅約翰的任務。
他採用了兩個方略: 1. 於中央銀行端不停發鈔, 用新銀紙買入股票, 不停催谷公司股價。2. 以財政大臣及攝政王身邊紅人的身份替公司不斷收購跨國貿易及煙草等優質業務。這兩招成功地引發市場暇想, 令股價升勢持續。
整個法國都陷入了瘋狂, 只想把握獲得神給予致富的機會。
所有人都熱切地祈求得到印度公司的股票, 無論男女老幼, 貧富貴賤, 都在投機。每天無數人湧到羅約翰在 堅琴博街 Rue de Quincampoix的宅邸為求一股, 而該區亦成了股票投資人及經紀的駐腳地。 新股需時幾週才公佈中籤名冊,期間大小爵爺及其夫人都守候在羅約翰家前等候消息, 甚或租下附近的房子暫居。 該地段房子年租金原是1,000里佛瑞, 如今升至12,000至16,000里佛瑞。 據說當時一個補鞋匠把鋪子出租及提供書寫工具給股票經紀, 每天能賺200里佛瑞。傳說有一駝背漢把隆背借給求股心切的人當書桌, 亦賺了一筆可觀收入。買股票的人聚集得越來越多, 更引來小偷流氓, 暴力騷動時有所見, 晚上甚至需要召來軍隊清場。
投機大夢越來越熱。
有時候股價可於幾小時內上升10至20%, 令人一夜致富。 某次, 一位富豪生病, 命其僕人到交易場以每股8,000里佛瑞價錢出售250股。但僕人到達時, 股價飛升至10,000里佛瑞。 他侵吞了差價, 得到50萬里佛瑞, 收下股款後就逃往另一國家。 貪婪更引發出血案: 三個年輕貴族聞說一名經紀常帶著大量現金, 於是合謀搶刧。 其中一人假裝有意向經紀買入印度公司股票, 藉口約在小酒館見面。 經紀不虞有詐前往赴約, 而另兩人早已靜候多時。其中一人突然撲出, 用匕首刺了經紀心口三刀, 搶刧了價值10萬里佛瑞的股票, 他們後來被捕。 這光天化日下的血案令全國人心惶惶,最終攝政王必須把他們處決以安頓社會。
過度貪婪埋下神話破滅的種子。
不少人視羅約翰為膜拜對象,無恥作家每天都在寫奉承作品,將他比喻為法國的救星。但神話終有爆破之一日。
由於不停印銀紙托高股價, 通脹不斷飛升。新財富令奢侈品需求上揚, 價格於數年內翻了四倍。 一場虛幻的繁華盛世出現, 人們看不清暴風雨漸近。當時攝政王為求一稀世鑽石, 出價200萬里佛瑞。他要求羅約翰在超過國家擁有的金屬支持下再度印銀紙。
人造的神並不是全能的。
裂紋出現令部份投機客察覺到股價不可能無止境上升, 聰明錢先把紙幣一步步兌換成硬幣並運往國外。 由於體系內硬幣逐漸變得不足以應付日常市場運作, 民眾開始抱怨。 羅約翰為了救亡, 曾一度把硬幣貶值, 甚至禁止硬幣流通。法令更規定任何人都不得持有超過一定數額的硬幣, 違者罰款, 而且硬幣充公, 告密者則可以瓜分罰款。 暴政做成怨聲四起, 亦令民眾對紙幣及羅約翰信任全失。
神話終於爆破, 群眾由愛變恨。他成了法國人的公敵, 商店貼滿了諷刺他的漫畫, 人們唱著痛駡羅約翰和攝政王的歌曲。最後銀行發行的紙鈔以驚人速度重貶, 印度公司股價也一同慘跌。 1720年八月初股價只剩500里佛瑞, 一個月後不到200, 甚至低位更見155。 羅約翰最後逃離法國, 離開時並沒有帶走任何重大財富。
人心不死, 依然寄望神話重臨。
比較有趣的是, 投機者還未完全死心, 部份股票持有人寄望總有一天股價會再漲。1723年公司爭取到了壟斷煙草及咖啡特權, 因此發放了每股100里佛瑞的紅利, 令股價曾重回1,200的價位。及後公司還發行彩券令股價站上3,000里佛瑞。 法國政府為將混亂的街頭交易導入正軌,於1724年9月由法王頒令設立了「巴黎交易所」, 形式上那是史上最早出現的交易所。***
註:作者用了 “印度公司” 這名稱, 但其原名實為 “密西西比公司”。公司其中一項業務在北美的密西西比河進行貿易, 其他方面與密西西比無關。
以上資料出自《歷史上的投機事業 Die großen Spekulation der Weltgeschichte》 Peter N. Martin & Bruno Hollnagel
跟投機相似的故事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19.html
羅伯.史帝文森(
Robert Louis Stevenson)曾寫過一篇短篇小說,文中提到一個魔法瓶,瓶中有個小精靈可滿足主人各種物質欲望,要錢有錢要金銀財寶就有金銀財寶。然而,小精靈沒法讓主人長生不老,也不能改變魔法瓶買賣的規則。
買賣的規則如下:- 魔法瓶永遠不會壞掉:魔法瓶的售價必須為整數(至少為一元),而且售價必須少於前一位買主購入的價錢。
- 買主不可弄丟魔法瓶,也不能把魔法瓶送人。如果想丟掉、送走魔法瓶,或是出售魔法瓶的價錢太高,魔法瓶會自動回到原買主身邊。
- 想買魔法瓶的人,必須在購買前了解並接受所有的買賣規則。
- 最重要的一條規則是,如果你直到臨終時都賣不掉魔法瓶,等你死後,十八層地獄將會等著你,讓你永不得超生!
如果你好好遵守規則,你可以買下魔法瓶,享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然後把魔法瓶以比你買入價錢低一點賣出,反正這時你也沒什麼損失了。你會不計代價買入魔法瓶嗎?
當然你不會用1元買入,因為你不再可以把魔法瓶賣出;同時,你也不會用2元買入,因為不會有其他人用1元向你買進,所以2元買入也等於賣不出去。
最後,可能你心目中會出現一個答案,在N元以上你也會把魔法瓶買入,因為你認為只要以高於N元買入魔法瓶還有把它賣出的機會。於是,在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在猜測N是多少,也猜測別人心目中的N是多少。有沒有覺得好像在什麼地方出現過相似的概念呢?股票場。
此文章首次在2008-4-30發表於「取之有道」。
後記很久之前抄錄了這個故事出來,今天回看感覺還是有趣。
為何我曾經說過這個故事是跟投機相似的行為呢?這的確是事實,無論大家是否相信「下地獄」這東西,總之處理不好的話是會有「不太好」的東西在等待著吧,在管理財務而言,「不太好」的東西可能是傾家蕩產吧。先不討論什麼,而是單單看完這個故事,給大家帶來什麼樣的感覺呢?這將會決定你有否投機賭博之心。
相信大部份人看畢這個故事之後,可能都會想方法去計算故事中的N值到底是多少,這需要研究博弈論,估計人家怎樣猜你怎樣猜他如何看待你的結果之類。又可能需要研究心理學、市場學,看看人群的心理如何看待這個魔法瓶的交易。更可以進一步找找過往這個魔法瓶的交易記錄,看看以前在不同地區、背景、文化中,出事時的N值是多少,又或者出事前的交易走勢為何之類。
為了沒有「下地獄」代價地去擁有這個魔法瓶,計算以上的東西,吸納這類知識都是相當合理的,雖然情況可能有不少變數,令這個N值會隨時間而改變。例如當不太多人知道這個魔法瓶時,與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魔法瓶時的情況下,應該都會對N值有所影響。無論如何難度高,大家對擁有這個東西都會有很大興趣。
記得有個blog專門寫一些有關投機的知識,blog主對操盤甚有研究,例如話大多數大戶及投機戶都不會把所買入的股票「存過夜」,多傾向在每天臨股市收市前一些時刻,把這些股票都沽出,到第二朝開市後就又再買回,以避免股票「存過夜」可能帶來的風險,於是blog主就研究跟這個行為相反,每夜臨收市前就買入,第二朝開市後就沽出,簡單操作也能為他每年帶來一定回報。
又例如價值投資者都否定看股市走勢,而這位blog主就舉了一個頗有道理的例子,好像一位醫生一天要見50位醫人,這次他剛見完一名身重300磅的胖病人,而大家可以估計下一位病人比這位300磅的胖病人更重的機會有多微,這只是機會率的問題,亦不無道理。
這些都是財務知識,我們不可以說投機的都沒有智慧,只是這類智慧並非我杯茶而己。說回這個魔法瓶的故事,以上討論的都是
投機賭博之心,我可以告訴大家,相對一個價值投資者,他所考慮的東西是完全從另外一個角度的,就是
分析這個魔法瓶的價值為何。
當然這個魔法瓶能做到一輩子的榮華富貴,不過就只是一輩子,然而抱著這東西終老的話就要「下地獄」,即永不超生,這個代價就是大得過份。按價值投資的角度,這個魔法瓶是可怕的東西,會被視為負債,根本不值得投資,而投資者就是連一天都不想去擁有它,還未需要研究用多少費用作交易的地步。
當然,投機者還是會話:「用比N元高得足夠安全的費用去交易這個魔法瓶的話,一定能在死前出售這個魔法瓶,而又能在一輩子中好好享受著,這不就是完美嗎?」。這樣的想法正是每天都在股市中發生著的東西,當然擁有股票本身不會榮華富貴啦,大家追求的是股票買賣的差價賺錢,只要低價買、高價賣,就能賺錢,哪怕所買賣的東西沒有價值,甚至是垃圾,又或者有會變得一文不值的「到期日」也好,總之計算得清楚,自然可以贏錢。
這就是從故事中我看到的東西,這個N值一定不容易計算,我也不懂去計算。但要大富大貴的,都不一定需要計算N值,反而是
穩當地投資,不需要挺而走險去想擁有這些恐怖的東西。
投資和投機的本質區別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xueqiu.com/9220236682/29727081現在流行說投機和投資沒有本質區別,我的觀點相反,雖然都是概率問題,且沒有道德上的優劣之分,但兩者有本質區別,以股票為例:
(1)投機是無錨之木。比如看曲線,沒有內在確定性目標支撐,不關心價值,以過去的數據預測未來,在科學上不支持,長期來說除去摩擦成本多跑不贏指數;比如炒熱點,也沒有確定性的目標支撐,參與的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到盡頭,作為一個群體都認為自己會先跑掉,長期看勝的概率不高,因為群體的情緒不可預測。
(2)投資是有錨之舟。投資以公司產生的現金流貼現之和作為錨,確定安全邊際,用時間換空間,即使股票不交易,隨著時間延長,也能收回成本並獲得資本收益。雖然投資方法各有差別,水平有高低,對現金流的判斷經常出錯,有人盈利有人虧損,但作為一個整體,勝率會大幅高於敗率。
(3)時間是大殺器。時間會過濾掉風險收益 ,也就是說賭一把賭成功了,短期收益很好,但除非金盆洗手,否則繼續賭會暴漏風險,長期收益取決於剔除潛在風險後的收益。投資風險會被時間暴漏,去除風險的收益才是長期收益。
世界盃特評(3)—世界盃博彩與投資(投機)心理及策略分析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29799669 世界盃激戰正酣,周圍朋友、同事參與世界盃博彩的也特別多,筆者觀察了幾天,總體來說,贏錢人的少,輸錢的人比較多。我們通過細心分析,可以發現世界盃的博彩遊戲和投資心理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泡沫型球隊,被扭曲的賠率
本屆世界盃博彩,讓彩民輸錢最多的球隊,莫過於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球星云集,但是整支隊伍年齡結構開始老化;葡萄牙則是一支在C羅這樣的巨星光環籠罩下、整體極度平庸的球隊。但就是這樣這兩支隊伍,卻明顯被很多球迷追捧,押注看好的比率居高不下。
先談談西班牙吧,就算首場西班牙大比分輸給荷蘭,第二場照樣有無數球迷看好西班牙能大勝智利。但實際情況呢?平心而論,智利隊的整體實力的確要略遜於衛冕冠軍。但如果考慮西班牙整體年齡結構的老化,球員經歷了高強度的歐洲聯賽後已經疲憊不堪,再加上智利在美洲大陸的幾乎半個主場的優勢等等的疊加,雙方實際戰力的天平已經在慢慢的趨向平衡。在這種情況下,真實的勝負天平應該是五五開的。但是,大眾對衛冕冠軍的球員個個耳熟能詳,就連很多偽球迷都能對西班牙的主力陣容倒背如流;而對智利隊呢?很多人的記憶似乎還停留在當年的雙薩上(薩莫拉諾和薩拉斯兩名曾經的智利超級前鋒),公眾對這支南美准強隊,一片茫然。
這樣的環境下,在博彩投註上,很容易出現一邊倒得看好西班牙,看衰智利的局面,在對西班牙的投註上充滿了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泡沫。而且很多國內球迷都是歐洲五大聯賽的忠實粉絲,是西甲豪門的擁躉,不少人都把鬥牛士當自己的球隊一樣的看好,這種感情注不在少數,最後導致賽前的賠率被嚴重扭曲。比賽中,當智利發揮自己的水平後,西班牙兵敗如山,看好西班牙的投注者基本都賠錢了。這其實就像投資市場上,大眾都看好的股票,都容易被高估,充滿了泡沫,一旦預期出現大的偏差,泡沫立馬破滅,股價就會雪崩。
再說說葡萄牙,這支球隊擁有了世界足球先生C羅,一名超級球星的光芒,掩蓋了這支球隊整體的平庸。客觀的說,這支葡萄牙隊的整體實力,遠不如當年菲戈、戈麥斯領銜的葡萄牙黃金一代。02年,菲戈也是頂著世界足球先生的光環,卻在韓日世界盃小組都沒出線,成為那屆世界盃最讓球迷失望的球隊之一。而這屆世界盃,C羅的運氣更差,拖著一支平庸的團隊,不但要面對神一樣的對手(幾乎無懈可擊的德國戰車),更攤上個豬一樣的隊友(佩佩),何其的悲催啊!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就是這樣的一支球隊,在和德國隊交戰前,竟然還可以拿到和德國相差不大的賠率,C羅的個人魅力給這支平庸的球隊注入的投注泡沫可見一斑。而現實中,他們和股市中那些包裝得光鮮靚麗、充滿泡沫,沒有太多實際業績支撐的純熱門概念股一樣,一旦熱點過去,股價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
(二)球隊的趨勢
在前面的特評中,我們預言了本屆世界盃中,美洲球隊大面積崛起的趨勢。從現在小組賽過半後的總體情況看,除了美洲內戰外,其他美洲球隊輸掉的比賽只有公認美洲這次實力最弱的洪都拉斯輸給歐洲傳統強隊法國隊,以及厄瓜多爾傷停補時最後一刻被瑞士絕殺,其他美洲球隊和各大洲球隊交鋒的場次,均獲得了勝利。因此,今年看準大趨勢,看好美洲球隊下注的博彩者都收穫頗豐。這就好比去年A股市場TMT行業如日中天,投資者去年只要買入TMT行業裡的個股,上漲是大概率事件。
而像智利、哥倫比亞這樣的美洲准強隊,第一輪發揮出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美洲球隊大趨勢向好的情況下,第二輪碰上實力不分伯仲的對手,再度獲勝的確是大概率事件。好比去年TMT行業裡手游股是熱門中的熱門,手游股裡的黑馬股即使基本面一般(如中青寶),一旦被從一堆默默無聞的股票發掘出來,還是能夠一漲再漲。
(三)合適的賠率,才是博彩者的安全邊際
有很多看似強弱分明的比賽,賠率明顯一邊倒,博彩者就算看對了勝負,想要獲取不錯收益也非常難。
比如荷蘭對澳大利亞,按照雙方首輪小組賽的表現,荷蘭獲得了一致的讚譽,而澳大利亞則被貼上了魚腩部隊、送分童子的標籤。賽前,基本上只有投注荷蘭淨勝2球以上獲勝,才能獲得一個相對過得去的賠率。而實際比賽中,橙衣軍團打得驚險無比,還差點被對手掀翻,最後一球險勝。因此,這場比賽中,很多認為荷蘭獲勝的人為了獲取不錯的賠率,都是投注荷蘭讓二球以上,推高了自己的風險敞口;最後在荷蘭贏得比賽的情況下,他們還都輸了錢,所以合適的賠率真的很重要。
本屆世界盃巴西隊的鋒線幾乎可以說是史上最差,攻擊力極度匱乏,第二輪遇上了美洲出了名的難啃的骨頭墨西哥。每屆世界盃五冠王巴西隊幾乎都是奪冠熱門,這次更是東道主,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因此,賽前賠率幾乎一邊倒,就算看好巴西的人也難以獲得一個合適的賠率獲利。最後,墨西哥人很爭氣得守了個0:0,輸錢的球迷不計其數啊。
這就好比在股市裡,你買了股價嚴重高估的熱門股,看上去似乎很容易賺錢,可是一旦出現行情逆轉或者個股利空,賠錢更容易。
反面例子是同樣第一輪表現不佳的烏拉圭,在頭號射手蘇亞雷斯復出後對陣同樣第一場輸球,境遇不佳的英格蘭。在雙方實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竟然出現英格蘭讓一球,烏拉圭還能獲得1賠2這樣的賠率。最終,蘇亞雷斯幫助烏拉圭獲勝。
這好比股市裡,你發現一支在底部的股票,突然出現強烈的利好消息,股價還沒起步,估值也很低,有很大的安全邊際,獲利的概率當然很高。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