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斯特拉塔 (Glencore) CEO Ivan Glasenberg本月表示,大宗商品的需求並沒有減弱,造成價格大幅走低的根本原因是供給明顯過剩。
Glasenberg稱“無論在原油還是鐵礦石或者煤炭方面,我們所看到的都是需求在增加。那麽是什麽因素導致價格下跌呢?那是因為供求增長太多。”
對於大宗商品而言,市場的供求關系一直是決定價格走向的核心因素之一。大宗商品指數2014年下跌14%,刷新5年新低。在鐵礦石三大巨頭、OPEC組織均拒絕減產的背景之下,大宗商品弱勢延續到2015年恐難以避免。
以鐵礦石為例,盡管需求增長9%,但是2014年整體供給增長12%。包括力拓、必和必拓和Fortescue金屬集團在內的鐵礦石巨頭對於產能不減反增,最終導致鐵礦石價格下跌50%。
鎳是今年表現最為強勁的金屬,鋅同樣表現不俗。印尼在今年5月禁止出口金屬以及澳洲最大的鋅礦將在2015年停產所帶來的供應端減弱是價格走高的重要原因。
銅的情況則相對較為複雜。雖然大多數市場人士在年初均認為銅市場將面臨明顯的供大於求,不過在一些銅礦被迫關閉之後市場的供給已經明顯減弱。
花旗分析師Ed Morse在近期報告中稱,“市場總認為全球經濟放緩導致需求降低並引發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但是有意思的是,供給的因素其實更為重要。過去幾年市場大肆擴大投資使得供大於求明顯。”
摩根大通分析師Fraser Jamieson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未來5年鐵礦石的供給還將增長3.41億噸,而整體需求則將溫和增長,因此未來幾年供大於求不會改變。
交易員們普遍認為許多商品未來的需求可能會有所增加,但是此前推動大宗商品牛市的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可能很難“昨日重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今年正式推出之後,自2007年首款蘋果手機面世以來,總計已經有十款蘋果手機。在這十大“神器”之中,誰才是“果粉”心中的最佳呢?
BI副總編Jay Yarow根據各款蘋果手機的設計、影響力和歷史地位做出了如下排名:
第十名:iPhone 3GS
這款手機毫無特色,設計和iPhone 3G也沒有什麽差別。總體來看,是蘋果系列中比較平庸的一款。
第九名:iPhone 4S
iPhone 4S的情況和iPhone 3GS大體類似,但是略有改進,因此排名第九。
第八名:iPhone 6
盡管iPhone 6可能會成為銷量最好的蘋果手機,但是在設計上可能是最差的一款。科技界評論大神Joshua Topolsky在BusinessWeek上表示,“和iPhone 5S碾壓同期智能手機相比,iPhone 6的地位和Galaxy S5或者 HTC One區別不大。”
第七名:iPhone 5
iPhone 5和iPhone 4相比更輕更長,雖然外表看起來不錯,但是距離蘋果最頂尖的設計還十分遙遠。並且這一款手機很容易刮擦,這也讓手機排名處於弱勢。
第六名:iPhone 3G
iPhone 3G是里程碑似的存在。以當時的角度來看,這絕對是偉大的手機。作為一款重要的蘋果手機,沒人可以忽視其歷史地位。不過考慮到諸如塑料背殼等因素,iPhone 3G還不能進入前五的排名。
第五名:iPhone 5C
蘋果手機多年“進化”的一個副產品就是娛樂化的減少。和其他蘋果系列相比,iPhone 5C豐富多彩的顏色讓它獨具一格。
第四名:iPhone 5S
和iPhone 5相比5S並未做太多的調整,但是僅僅是顏色的變化就讓它在全世界顯得與眾不同。“土豪金”的稱號可不是蓋的。
第三名:iPhone
這是蘋果最初的手機。老實說,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他可能並不出彩。不過想一想它的歷史地位,它就必須在前三之列。
第二名:iPhone 6 Plus
表面來看iPhone 6 Plus只是iPhone 6 的加大版,並且在我看來,iPhone 6 Plus樣子也是最醜的蘋果手機之一。但是大屏幕對於蘋果而言絕對是革命性的改變!
第一名:iPhone 4
史上最漂亮的蘋果手機。前後玻璃質感加上銀質側翼堪稱完美,可謂是藝術品般設計。可以說,這款手機在40年內都不會落伍。我有時候把iPhone 4拿出來,只是為了欣賞這完美的設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當拍照成為手機使用率最高的功能,當Instagram活躍用戶打敗推特,二○一五年,你不能不注意的影像熱來了。 影像科技無疑是二○一五年最熱的趨勢之一。我們用三個數字來告訴你影像有多熱:第一、三億人,這是照片分享App「Instagram」的最新用戶數;第二、九四%,希捷科技調查,一四年台灣智慧型手機每一百名用戶中,每日就有九十四名使用手機拍照;第三、一百小時,這是全世界每分鐘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長度。 人們有多愛拍照?Instagram的用戶數會說話,打著用照片分享社群為招牌,創立僅四年的時間,Instagram用戶數就激增到三億人,超過推特(Twitter)的二.八四億人。 以發文限制短短一四○字為號召的社群網站推特,在歐美大行其道,近年卻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開始遭到嚴重挑戰,像是Instagram的用戶數在一四年第三季突破三億人,超越推持,讓推特創辦人Evan Williams急得直跳腳,公開回擊:「推特的影響力更大、更賺錢。」社群平台勢力的消長關鍵就落在影像,各種影像需求隨之而生已無庸置疑,「幾乎各種硬體裝置,都免不了要加上影像功能。」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主任洪春暉笑說。 影像會成為全球科技主流,與影像技術的演進有很大的關係。當智慧型手機搭載的相機功能日益強大,還回頭取代數位相機的需求,自然驅動消費者拋棄文字分享轉而擁抱影像。 照相需求太狂熱 手機鏡頭規格到頂,延伸到穿戴裝置還記得一四年三月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那幕,布萊德彼特、安潔莉娜裘莉、梅莉史翠普的「史上最強自拍照」嗎?這些好萊塢巨星的自拍熱潮,就是影像時代的最好證明。 事實上,智慧型手機搭載一千三百萬畫素的鏡頭,幾乎成為標準配備,「手機鏡頭的規格已經很難有突破。」市調機構IDC台灣區研究副總監江芳韻說。由於智慧型手機的鏡頭規格幾乎到頂,抵擋不住消費者對影像需求狂熱的科技廠,自然把念頭動到其他產品上。 於是,一顆又一顆的鏡頭,開始從智慧型手機向外延伸到穿戴裝置,如智慧手錶,或者是新形態的照相機,如極限運動用相機GoPro,開啟了影像的新時代。這也難怪,一四年六月GoPro甫於美股掛牌上市,股價就狂飆三倍,從掛牌價的二十四美元,最高一路飆漲至九十三.七美元。 攤開GoPro近年財報,一二年與一三年營收分別是五.二六億美元、九.八五億美元,年成長率為一二五%、八七%,對照一四年前三季營收就已達七.六億美元,比一三年同期成長四六%,反映出消費者即便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依舊不滿足。 所以不只是GoPro這種極限運動使用的相機形態,「就連四軸遙控小飛機搭載相機鏡頭的產品都已竄出頭。」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周士雄不諱言,二○一五年將有更多廠商投入這塊市場,越來越多不同形態的產品將陸續問世。 影像新世代的來臨,鋪天蓋地襲來,宏達電也嗅到了商機,趕在一四年十月推出外形像水管的RE攝錄影機,不僅成功掀起話題,開賣當天還出現搶購一空的熱潮。 這波影像潮流的衝擊程度之大,就連半導體最上游的記憶體矽智財公司力旺董事長徐清祥都感受到,他直呼:「明年(二○一五年)我們的影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的需求很火!」除了大廠推的特殊相機受到消費者青睞,隨時隨地記錄生活的小鏡頭,也成為消費者嘗鮮的新寵。就拿一二年剛在美國推出隨身小相機的新創公司Narrative為例,產品才剛在募資平台上推出不到二十四小時,就成功募集到五十萬美元,是他們設定目標五萬美元的十倍。 Narrative賣的小相機,是一款可以別在身上、大小僅比五十元硬幣大一點的相機,雖然只有五百萬畫素,但三十秒就能自動拍攝一張照片並上傳至雲端儲存器,輕鬆記錄生活點滴,打動不少消費者。 隨時隨地拍不停 不只記錄生活,工業、醫療也用得到尤其,Narrative還提供影像管理軟體與定位功能,小相機拍下的每張照片可以組成影片,如果忘記自己吃過什麼餐點、看了什麼書、去過哪家店,只要輸入關鍵字,Narrative就能找到那張照片,協助消費者回想。 「有時候,生活中的精采瞬間,其實就是那些簡單的時刻,所以我不想錯過這些時刻。」這是Narrative形象廣告中的一句台詞,抓住消費者不想錯過稍縱即逝精采片刻的心態,成為了這兩年矽谷熱門的新創產品之一。 一三年,Narrative產品推出後八個月,用戶上傳的照片就已超過一億張,消費者對於影像需求的狂熱遠遠超出想像,更讓Narrative一四年新一輪募資,成功募得八百萬美元。 類似的產品,不斷地在市場上推陳出新,不只消費市場需求強,各行各業對影像的需求也已經展開。「影像的需求,在各種垂直產業上應用方興未艾。」江芳韻口中的垂直市場,指的就是醫療、工程、製造等產業。 以前,我們時常看到電力公司人員頭戴安全帽、腰際上綁著安全帶,手上捧著一疊示意圖資料爬到電線桿頂端,為的是要進行電線桿修繕。如今,科技廠推出商用頭戴式相機,維修人員不用再冒著危險,將大量資料攜帶到高危險的地點,只要透過相機,可以即時將維修畫面回傳到控制中心,維修人員也可以透過頭戴式裝置下指令,告訴維修人員如何進行工作。 江芳韻分析,「類似應用已經廣泛用在製造業、水利、核能等危險性高的場所。這些應用的發展態勢將會延續到二○一五年。」 (周品均) 相關公司 影像晶片 (CMOS Sensor) ??力旺、原相、精材 相機模組 ?大立光、玉晶光 組裝代工 群光、致伸 |
本文來源香港新城數碼財經臺主持人陶沙,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亦刊登於微信公眾號:點金面對面(公共賬號mfd-11)
牛市的基礎來自流動性和改革。國企改革,一路一帶,農業中的土改板塊,軍工體制改革,已經受政策支持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和零售都在2014年有不錯的表現。
而板塊中,市場已對一路一帶概念進行了較大透支。建築、工程機械和相關周期板塊的上漲已令其短期風險較高。
現時場內資金性質並不相同:存量資金在傳統經濟不佳的背景下,多配置一些成長股;新增資金多為產業資金,對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多愛配置大盤藍籌。誰是主流資金仍在競爭中。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總監兼投資管理部基金經理趙曉東認為,一月份的操作上,看好低估值大盤藍籌,會加大對銀行的配置。
趙曉東先生現時管理三只基金:國富彈性市值股票基金截止2014年三季度規模為28.6億人民幣,國富中小盤股票基金截止2014年三季度規模為11.9億人民幣,國富焦點驅動混合基金截止2014年三季度規模為0.7億人民幣。國富彈性市值股票基金過去1年回報率為13.26%,國富中小盤股票基金過去一年回報率為38.51%,國富焦點驅動混合基金過去1年回報率為35.27%。
以下是訪問的全文:
點金:您對2014年年底的快牛持怎麽樣的觀點?
趙曉東:我覺得這波牛市的上漲有一定基礎,除了流動性放松之外,另一個很大的邏輯在於改革紅利。在2014年,國家開了一系列會議討論國有企業改革和農村土地所有制以及戶籍改革等,這些改革在未來2到3年內會逐漸釋放出紅利。所以,這輪上漲中,改革是最大的基本面,第二才是流動性推動的基本面。
點金:改革的因素在哪些板塊中會顯現?
趙曉東:一是國有企業改革,這波上漲大盤藍籌都是一些國有企業,另外一部分則是因為“一路一帶”,這也屬於國家的戰略層面;二是農業板塊,因為“土改”,整個農業板塊的表現都非常好;三是軍工方面,因為這一領域中的體制改革,所以軍工在2014年的表現也是非常好;四是電子商務方面,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整個互聯網金融和零售的表現也都非常好。這些板塊基本反映了改革的預期和紅利。
點金:這波行情中,哪些板塊符合您預期?哪些又超出您的預期?
趙曉東:金融股中的非銀金融和金融股則都在我們的預期之內,但有一些板塊的上漲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例如,“一路一帶”所帶來的效果和聯動的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特別是建築板塊和工程機械板塊,這些都出現了連續的上漲,成交量非常大,這可能是對國家政策的一種透支;此外,很多周期板塊也在“一路一帶”的推動下,出現了明顯的上漲,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點金:“一路一帶”的透支是否意味著未來的獲利回吐?
趙曉東:現在中國股市往往是這樣,上漲漲得大家看不懂,下跌也跌得大家看不懂,這輪中的“一路一帶”就是已經超出了當前基本面的支持,甚至是未來2-3年的基本面支持,短期來看,風險還是挺高的。
點金:因為杠桿的運用,未來的波動性是否會加劇?
趙曉東:這一輪的上漲主要是來自外部的增量資金,這些都用到了杠桿,無論是券商的融資融券還是銀行的傘型信托,這些占據了入市資金的主流,也對市場的影響非常大。例如,近幾日市場上下的波動都在3-4個點,很多板塊甚至今日漲停,第二日沖跌停,可見波動非常大,這些板塊對市場還是有一定沖擊力的。
但如果,未來市場無風險利率持續出現下降,而外部的資金也出現持續流入,對市場的沖擊會降低,因為新增資金會對沖掉波動。
點金:A股投資者大多預期會有多輪降息,但人行現時卻又騎虎難下,投資者該如何應對下一步宏觀政策調整的預期?
趙曉東:這個問題中央決策部門也已經看到,本來大家已經預期2014年底會有降準,但隨著大量資金通過杠桿形式流入股市,實際上變相推高了實體的融資成本,以及銀行間的借貸成本,我們看到很多債券的價格也出現大幅下跌,收益率則快速上升,在這種情況下,短期降準降息的概率的確在降低。
隨著國家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例如針對性貸款,以及人行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的推出。整個利率水平以及銀行間的水平都會出現緩慢的回落,所以對股票短期來看是利好,但中長期來看,可能因為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短期會有波動。
點金:資金今年在多元化的理財產品中是否會有重新的配置?
趙曉東:我覺得上半年,尤其2014年末,市場的波動性已經加大,因為很多資金已經獲利非常豐厚,有兌現的可能。另外,由於利率高企,很多資金也會轉移到債券等其他理財產品中去,當這些資金慢慢撤離股市的時候,人行的政策就會開始放松,等到2015年整個上半年來看,資金會重新流入到股市,所以說很多資金還是會配置在權益市場。
點金:只有在市場的不理性漸趨平靜之後,人行才會可能重提加息?
趙曉東:對,我想人行也是在等待,所以如果情緒不回落的話,我覺得加息還會進一步推遲。
點金:就1月份而言,您有什麽投資策略?
趙曉東:還是應該買一些低估值的大盤藍籌,例如銀行這類,我們會在這方面加大配置,因為隨著利率在2015回落,大盤藍籌的吸引力還是會進一步提升。
點金:您對銀行股現時的估值如何看待?
趙曉東:因為資金的性質不一樣,以前都僅僅是存量資金在做配置,傳統經濟看起來也不太好,所以資金都配置在成長股,出現了成長股的泡沫。而目前的新增資金,很多都是產業資金,對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它們就容易選擇低估值的大藍籌,這是它們的首選,所以只要新增資金占據市場的主流,大盤藍籌的機會就會更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編輯/蒲鴿
12月22日,由創業家主辦的第四屆黑馬大賽迎來十強冠軍賽決戰之夜。當晚的最大驚喜是,牛投網宣布正式上線,超過4000位創業者、近50位資深投資人參與了此次盛會。大賽三強在當晚通過現場眾籌的方式進行激烈角逐,其中指靜脈項目作為三強之一最終獲得310萬投資列居第二,超募215%。
眾籌怎麽玩兒?本次黑馬大賽暨牛投網上線活動,不僅在當晚率先提出線上眾籌新玩法,首發眾籌評委陣容也相當強大,集結了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360董事長周鴻祎、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以及藍色光標董事長趙文權,五位評委分別握有5個10萬元的籌碼,創業項目將進行4分鐘的項目路演(2分鐘的視頻播放+2分鐘補充發言),之後現場五位領投人針對對項目進行5分鐘綜合提問,然後進行眾籌。
每位選手的眾籌目標為100萬元,每位主評委作為項目領投人,並不做投資金額的限定。此外,現場還有50位資深投資人組成的眾籌團,每人手握25萬元的投資權限,連同五位主評委一共是1500萬人民幣,現場眾籌金額最高的人即為黑馬大賽年度總冠軍。
一輪激烈的路演展示後,指靜脈因其獨特的通過活人手指進行身份識別的技術引發了評委們的強烈好奇,投資人就產品細節現場發起了一場精彩大拷問,並最終給予了指靜脈310萬眾籌籌碼。
事實上,指靜脈的競爭取代的東西是指紋識別,從全球範圍來看,指紋識別是200-300億美金的市場,而指靜脈面臨的是專業市場,盤子接近500億左右。項目創始人李向明認為:“指靜脈識別有大規模替代指紋身份識別的技術替代趨勢。”未來他希望讓人們的生活實現“一根手指走天下”。
何為牛投網?首批路演項目通過年度黑馬大賽的層層篩選,最後精選三個項目成為首屆牛投網的眾籌冠軍候選。牛投網主要為創業者一個隨時隨地可供路演的平臺,他們不旦能自主上傳公司的相關資料,還能一鍵分享到朋友圈。投資人也可以隨時隨地搜索查看網站上推薦和更新的項目,並於創始人實現在線互動。
在活動最後,創業家傳媒董事長牛文文總結發言表示:“利用牛投網上先進的眾籌方式。可以真正實現黑馬大賽的永不落幕。只要上傳視頻,後面就會有投資人隨時隨地主動跟進。希望創業者們都能來牛投網上上傳項目,融資。並歡迎現場所有的投資者,企業家來到牛投網,找優質的項目,去投資!”
本文記者卡西(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著重文創等領域報道。
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blessxiaoyi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普京身家幾何?
對沖基金Hermitage Capital Management的聯合創始人Bill Browder接受CNN采訪時回答稱,2000億美元!如果按這個估值,普京絕對是世界首富。根據上個月公布的胡潤富豪榜,全球首富是比爾•蓋茨(Bill Gates),僅僅坐擁約860億美元。
但Browder向CNN稱,普京是靠掠奪國內財富致富的:
上臺14年後,俄羅斯創造的財富,以及那些沒有花在教育,公路和醫院上的錢,都成為普京和同僚在瑞士銀行賬戶上的財產。
1999年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理,一年之後,成為俄羅斯總統。在2001年到2007年間,俄羅斯經濟年平均增長7%,GDP翻了六倍。
在同一時期,這位俄羅斯曾經最大的海外投資商以指控俄羅斯政治寡頭而聲名遠揚。199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Browder公開指控俄羅斯政治寡頭和政府官員倒賣資產、不公平地稀釋股票以及采取其他的手段讓大股東受益。他曾指控俄羅斯國有控股的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管理層轉移資產給親信賬戶,並邀請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媒體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傳這一指控。然而,2005年11月13日,Browder從倫敦飛往莫斯科意外地被拒絕入境,隨後他很快得知自己被禁止進入俄羅斯。
據Business Insider,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Anne Applebaum在The New York Review Book中稱:
上臺不久,普京就清除了葉利欽時期的精英人士,換成了同樣腐敗,但是對他忠誠的精英。這些人主要來自聖彼得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跟著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Insider一起來膜拜下這家回報率世界第一的公司吧:
如果你在1968年給這家公司投了1美元,到今天你得到的回報是6638美元(包括分紅)。這意味著在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這家公司的平均年化回報率達到了20.6%。在沃頓商學院教授Jeremy Siegel看來,世界上沒有其它公司有這樣的回報率。
如果當初你把1美元投在了標普500指數上,同期你獲得的回報僅為87美元。
這究竟是家什麽公司?
讓我們來琢磨琢磨。
它一定極具革命精神。它一定極具創新能力。它一定來自一個改變了世界的行業——很可能是20世紀最大的變化趨勢。它肯定做了其它公司所不能的事情。
電腦?衛星?還是生物科技?
都不是!它是煙草巨頭奧馳亞集團(Altria)。
瑞信本周發布了一篇關於美國主要行業在1900-2010年間表現的報告。
報告稱,在1900年向美國主要行業投入的1美元在2010年平均價值達到38,255美元,期間年化回報率約10%。當然,有的行業做的更好:例如食品行業當初的1美元就等於2010年的70萬美元。化學和電子設備行業的回報也與此接近。
比這些更高的就只有煙草行業了。
1900年投入煙草公司的1美元在2010年就值630萬美元了,是所有行業平均回報率的165倍。
無論二十世紀如何創新、科技怎樣進步以及多麽讓人興奮,始終沒有比煙草業做的更好的行業。
大部分人看到這些數字時只會說,“當然是這樣了,因為你賣的是會讓人上癮的產品。”
然而實際上,煙草行業的衰退已經持續了數十年。
煙草確實會讓人上癮。但是美國人的吸煙率在過去近半個世紀里一直在下滑。今天美國的吸煙率只有上世紀五十年年代的一半。
(美國年度煙草銷量 單位:十億支)
盡管在此期間美國的總人口在增長,但是仍然無法抵消吸煙率下降帶來的影響。美國香煙銷量在1981年達到6400億支的頂峰,到2007年已經下降至3600億支,較1981年大降44%。
以單品銷量計,煙草行業是過去三十年中美國表現最差的行業之一。主要原因在於煙草廣告已經被禁十多年,此外煙草行業還因為法律問題承擔了數以億計的額外成本。
煙草公司股票上漲部分得益於海外運營,在那些吸煙更加常見並且沒有像美國那樣吸煙率出現負增長的國家。但原因不僅限於此。2008年,Altria將國際業務拆分,成立了菲利浦·莫里斯(Philip Morris)。分拆後至今,Altria股價上漲289%,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79%。
提價是煙草公司回報豐厚的另一個原因。自1950年以來,煙草產品價格漲幅是整體通脹水平的5倍。但這還不能解釋全部。
價格上升的部分很多被煙草稅上升所抵消。許多州的煙草稅達到零售價格的1/3。(Altria支付的稅費遠比利潤更高。)
還有其它因素導致煙草業獲得超額回報。
那是什麽呢?
還有兩個因素,可能看似自相矛盾,卻與所有行業的投資者都相關。
1. 對於一項投資的恐懼、厭惡、憎恨和憤怒。
許多投資者都不想與煙草公司有任何瓜葛。有些養老基金甚至被禁止持有煙草公司股票。煙草公司還面臨著持續的合法性威脅,這把利劍懸在這個行業之上已經長達數十年了。這些因素匯總在一起的結果是,數百萬的投資者拋棄了煙草股。
由於投資者需求不足,煙草股估值一直較低,而低估值又推高了股息率。數十年的高股息率,在複利計算的情況下,爆發出了驚人的威力。
越是讓人厭惡的投資,未來的回報率可能也越高。這是最難去實踐的投資理念之一,但可能也是最有效的。
2. 煙草公司幾乎不需要什麽創新。這使得行業發展穩定。
創新是令人振奮的,因為它會帶來新的東西。新的產品,新的市場,新的未來。
但是其代價也是高昂的。就算你像蘋果那樣極富創新能力,有一天你仍然可能會摔跤。
蘋果公司五年前創造的產品和今天已經徹底無關了。它必須每幾年就重新投資自己,以便持續創造出具有突破性的產品。它能持續這樣創新20年、30年乃至50年的概率有多大?
但是今天賣和50年前同樣的產品的公司就不同了。它們不做創新,它們也無需創新,但它們卻能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里為股東持續創造回報。
超高的複合回報率來自長期的持有。創造財富未必要在短期內獲得高回報,在很長的時間里持續獲得中等的回報率同樣可以做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普京身家幾何?
對沖基金Hermitage Capital Management的聯合創始人Bill Browder接受CNN采訪時回答稱,2000億美元!如果按這個估值,普京絕對是世界首富。根據上個月公布的胡潤富豪榜,全球首富是比爾•蓋茨(Bill Gates),僅僅坐擁約860億美元。
但Browder向CNN稱,普京是靠掠奪國內財富致富的:
上臺14年後,俄羅斯創造的財富,以及那些沒有花在教育,公路和醫院上的錢,都成為普京和同僚在瑞士銀行賬戶上的財產。
1999年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理,一年之後,成為俄羅斯總統。在2001年到2007年間,俄羅斯經濟年平均增長7%,GDP翻了六倍。
在同一時期,這位俄羅斯曾經最大的海外投資商以指控俄羅斯政治寡頭而聲名遠揚。199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Browder公開指控俄羅斯政治寡頭和政府官員倒賣資產、不公平地稀釋股票以及采取其他的手段讓大股東受益。他曾指控俄羅斯國有控股的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管理層轉移資產給親信賬戶,並邀請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媒體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傳這一指控。然而,2005年11月13日,Browder從倫敦飛往莫斯科意外地被拒絕入境,隨後他很快得知自己被禁止進入俄羅斯。
據Business Insider,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Anne Applebaum在The New York Review Book中稱:
上臺不久,普京就清除了葉利欽時期的精英人士,換成了同樣腐敗,但是對他忠誠的精英。這些人主要來自聖彼得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