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亚迪阵痛:渠道危机“显微镜”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7/2NMDAwMDIxMjY2Nw.html

从二次充电电池到IT制造,再到汽车和新能源产业,比亚迪的每次嬗变都让人为之捏一把汗。

2000年,比亚迪成为摩托罗拉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借IT产业代工站稳脚跟。两年后,在成为诺基亚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之后,成功游弋资本市场,登陆H股。

其后几年,比亚迪以“搅局者”身份高调挺进富士康和伟创力盘踞的代工业版图,经过3年多的“富比之争”,代工业已是一种“三分天下”的格局。

其间,有着“技术狂人”之称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在忙于应对“富比之争”的同时并没有闲着,于2003年把比亚迪带入汽车,并创下汽车制造业的神话。

沿着中国产业发展趋势,短短15年时间,借着中国手机、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契机,比亚迪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成长为一家明星企业。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蓝图的描绘,比亚迪亦步亦趋,新能源产业亦成为公司战略版图产业支柱之一。

但是,过去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就能一帆风顺。

曾 称比亚迪汽车将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并成为电动汽车领头羊的王传福,熬过了2009年的金融危机,却在2010年遭遇了有史 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比亚迪汽车“渠道”危机来势汹汹,经销商纷纷割肉赔钱宣布退出比亚迪的销售网络。同时在三季度报表折翼式下滑的同时,比亚迪的汽 车梦以及新能源梦能否延续IT产业神话成为业界关注话题。

豪言“电动车的时代到了,比亚迪的时代也到了”的王传福,能否带领比亚迪再次踩准产业规律的节拍?王传福心里有底吗?

比亚迪崛起

“我活着就会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看看这家公司取得的成绩,历史上没有人取得过。”股神巴菲特承认,他将宝押在比亚迪身上,更大的理由不是因为比亚迪的产品,而是王传福的“个人魅力”。

的确,王传福之于比亚迪,类似任正非之于华为,个人打给企业的印记比较强烈。

从贫寒的身世到中国首富;从一家深圳小厂到行业翘楚;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新能源大王;从一名普通的中国企业家,到巴菲特眼中“真正的明星”,“比亚迪之父”王传福身上独有的韧劲和狂性成就了比亚迪的传奇。

15年前,王以官办研究所的一位化工研究人员身份南下深圳创业。8年后,他创办的比亚迪汽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一匹“黑马”。2009年他以财富350亿元名列“胡润百富榜”榜首;2010 年3 月,王传福以44 亿美元资产,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大陆第三。

1997 年,比亚迪已经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 亿元的中型企业。连续3 年,比亚迪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同年,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40%,日本厂商均面临崩溃,而王传福的成本优势 在金融风暴中凸显得淋漓尽致。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大额采购订单。

2000 年左右,比亚迪已经通过成本优势,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商,并开始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和三星等公司设计和生产手机及配件。2002 年,比亚迪已经成为三大可充电(锂、镍和镍镉电池)技术生产领域中的全球四大制造商之一,在中国则是首屈一指。

代工业之浪淘沙

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惨烈的时代。

电子产业兴盛的三十年间,也是全球代工业顺应全球产业分工趋势而发展、壮大,同时又不断淘汰、裂变的三十年。惨烈的成本竞赛既是这个代工行当存在的理由,也是推动它不断改善全球供应链,不断追求效率最大化的根本动力。

当 世界成为一个“村子”,人们习惯于使用欧美、日韩电子产品,同时也习为常于看到“MDDE IN CHINA”的标识时,中国也正在为产生像伟创力、富士康这样的全球代工业巨无霸提供几乎完美的条件——充足并廉价的劳工、广袤的土地、优惠的政策,以及 持欢迎姿态的地方政府等等。

进入21世纪,伟创力和富士康也刚刚完成行业重组整合从而形成代工业双寡头格局。其后不久,这家大陆本土企业、 以手机锂电池发家的比亚迪就开始初涉手机代工业,企图虎口夺食的比亚迪面临的是这双寡头已经形成从单纯的“成本竞争”,转向了“规模竞赛”和“产业链竞 赛”的行业生态。

虽然富士康和伟创力都各自强调自己在细分市场以及商业策略上与对手有所不同,但其扩张路径、全球横向和垂直整合模式的形成实际上都反应了IT业发展的几条根本规律。

第 一,成本只会降不会升,围绕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游戏,始终是决定谁能生存下来的第一关;第二,电子产品消费主宰的局面越来越明显,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因而除 了应付成本与利润的问题外,交货周期和供应链管理也成为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第三,竞争方式改变,电子信息产业应该是人类历史以来变化最快,想象空间 最大产业,这决定了这个产业上下游必须随时保持高度的应变能力才能胜者为王,所以高度灵活性、弹性都是厂商的基本生存技能。

显然,对于以上三大生存法则的残酷性,处于电子产业食物链下游的代工业体会得是最为深刻的,这也是曾经如日中天的旭电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的原因。与此同时,全球产业分工的浪潮,也促使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厂商们不得不日渐削减本公司的制造业务,扩大外包份额,以期提高本身的综合成本竞争 力和市场反应速度。

比亚迪就是在这种产业背景下闯入代工业的,在成功拿下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订单后,比亚迪前行依旧艰难。

比亚迪能走多远?彼时,王传福或许也并不知道。

“富比之争”背后的“成本底线”

比亚迪的突然闯入并快速增长,以及日趋有限的订单资源,让经历过高度竞合之后的代工业竞争气氛愈加紧张。

2006年8月,富士康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对比亚迪公司发起诉讼,并索赔7000万元。

富士康指证说,先后有500多名原富士康员工投靠了比亚迪,一些高管甚至把多份保密文件带走,在比亚迪定制与富士康相似的生产流程。

生存的巨压之下,争夺有限的订单资源,让原本相安无事的同城代工厂“剑拔弩张”。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此次针对比亚迪的侵权诉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诺基亚及摩托罗拉的订单流向,“订单通常被认为会流向胜诉一方,这是富士康方面预防订单流失的意图所在”。

2007 年11月,法院委派北京某知识产权司法监定中心进行司法鉴定,鉴定结果认为比亚迪有侵权嫌疑。2008年3月,涉案的两名富士康离职员工被深圳市宝安区人 民法院判刑。其间,比亚迪创办人之一及其前执行董事夏佐全也曾因富比案遭公安机关刑拘4天,后因缺乏证据被释放。

2008年12月2日,有争议的一幕再次出现。当日晚,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公安部门已撤销了此前对比亚迪的刑事调查,同时指出富士康涉嫌贿赂比亚迪前员工。

这个至今仍在纠缠不休的案件,由于故事的主角是台湾和大陆两大明星企业,案情又曲折离奇,被媒体冠之以“中国高科技知识产权第一案”。

对于该案的普遍解读是:“富比之争”背后折射出近年来手机代工厂为争夺相对日益萎缩的市场蛋糕而“被动”厮杀。人们更乐于认为,霸主富士康眼见着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大客户的部分订单流向了比亚迪,故才有了“打压”之举。

事 实上,就在“富比之争”缠斗正酣之时,代工业已经发生了质变(从单纯地依赖向劳动力要利润,转向了向劳动力、供应链、规模优势等综合要素要利润),代工业 整体对于抵抗成本上升风险,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抗压性,只要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动,全球IT业保持持续创新发展的前提下,代工业受到的冲击并不会太大。

其实,王传福的精力并未在代工业方面停留过久,比亚迪在保证IT业稳步增长的同时,对汽车业的布局已经徐徐展开。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基于此,比亚迪以“扰局者”的角色挺进代工业,其给予代工业上下游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因 为从发展历史而言,比亚迪的从手机零组件开始起家,逐步过渡到整机制造的出身背景,与富士康、伟创力们的当年‘发家史’并无甚根本区别,而要从整机制造逐 步发展壮大至同时具备成本、规模、垂直整合能力、全球供应链管控等等多方面的强大能力,比亚迪比之于富士康,明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至少从目前而言,比亚迪在全球代工业的角色,暂时还只能算是诺基亚等品牌厂商手中的一粒棋子。

踩点新能源

王传福并未在IT代工业上止步。2003 年在正式进军汽车业的同时,比亚迪亦悄然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传统汽车只是一个跳板,电动汽车及以后的储电站、新能源计划才是比亚迪的终点,而后者无不与电池有关。

“王传福对电动车电池的研究始于1998年,如果不是相信自己能够拥有电池——电动车核心技术的话,2003年的王传福或许根本不会选择进入汽车业。”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在收购秦川汽车之后的第四年,2007年比亚迪推出了双模电动车F6DM,电池技术采用的是铁电池。

2008年,比亚迪下线了第一款纯电动汽车E6,用的也是铁电池。而目前比亚迪在惠州有一条全自动化的铁电池生产线,产量足够前期电动车面对个人的销售。

王传福说:“这是比亚迪的核武器。这就是我们敢放言在2025年拿世界冠军(全球汽车业销量老大)的理由。”

为求解储能技术瓶颈,比亚迪已经开始太阳能发电站、储能电站的建设。同时今年比亚迪放出风声,要进军家电业,切入点依然与能源有关,即做节能家电。

“比亚迪早就制定了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为主导的新能源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迅速到来,对于比亚迪来说,机遇与挑战 并存。”近日,比亚迪汽车公关经理徐安向记者表示,比亚迪自进军电动车产业以来,就开始利用自身在IT和电池领域的雄厚实力布局新能源产业,累计投入超过 10亿元,已经扮演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角色。

拿什么拯救比亚迪?

“做新能源汽车不仅是王传福的梦想,更是比亚迪面临的现实战略选择。”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在传统汽车领域,始终处于边缘的比亚迪,想利用新能源轿车的“低门槛”首先抢占市场。

王传福认为自己在新能源汽车上有两大优势:第一,比亚迪是“电池大王”,还是唯一一家横跨电池、汽车两大领域的制造商;第二,他们有低成本制造的经验。

但新能源汽车的门槛并没有比亚迪想象的那么低。

2010年初,比亚迪“渠道”危机来袭,经销商纷纷宣布要退出比亚迪的销售网络。而在此之前,比亚迪的销售额一直在不断攀升。

数 据显示,在2010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国内十大轿车企业排名中曾一度进入前四,其销量在“十大”中的比例也曾在3月份时达到12.25%的峰值。但在“渠 道”危机之后,比亚迪汽油车的销售已经开始减速,排名跌至第九,在“十大”的总体份额降至5.83%,三季度的利润也开始出现下滑。

在比亚迪公布三季度业绩后,其股价更是应声下跌10%。此刻距离股神巴菲特2010年高调造访比亚迪,仅仅一个月时间。

这些事实意味着比亚迪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被“股神”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形容为“发明家爱迪生和经营鬼才杰克·韦尔奇的混合体”的王传福,该拿什么来拯救比亚迪?

在“富比之争”中至少获得自主创新经验教训的王传福于2008年10月6日以2亿元收购了宁波中纬半导体公司,但是市场质疑声此起彼伏。亦有人猜测,王传福有意介入半导体代工。

实际上,王传福的野心比这个要大得多。市场人士介绍说,“王传福是想做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主要由驱动芯片与电源管理器件组成)的研发和生产,他想要控制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

2亿元收购宁波中纬已经让比亚迪站在了风口浪尖。但为搭建比亚迪新能源产业网,比亚迪或将还需为此决策继续投资20亿元。而在过去6年,比亚迪至少已在电动车项目上投入了超过10亿元。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2010年中报显示,受汽车销售下滑的拖累,比亚迪二季度的纯利仅7.17亿元,远低于急速飞进的一季度的17.04亿元。随着汽车销售的下滑,原先被掩盖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

最 紧迫的就是资金链。中报显示,比亚迪一年内到期需还款资金达38.9亿元,第二年到期的还款资金达到17亿元,而公司目前只有现金19亿元。此外,比亚迪 近几年还有高达百亿元的投资需求,资金压力非同一般。为此,王传福不得不寻求在A股上市。但按照王传福预期比亚迪于2010年底回归A股,至今尚无动静。

或许,今天我们无法预测比亚迪能否持续当年的传奇。但比亚迪的发展以及转型,作为中国广大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经验教训以及其发展所面临的待解难题,亦将是或正是广大的中国企业所必须经历和正在经受的阵痛。

(本报记者丘慧慧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03

直播顯微鏡里的世界:VR如何示教眼科手術?

7月5日,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開展了一場全新的示教體驗。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手術室外的學員們與手術臺上的眼科醫生,同步感受著一場顯微鏡下的飛秒輔助白內障摘除手術直播。

“眼科手術因為其特殊性一直難以觀摩。在過去,進行眼科手術操作時學員僅僅參考顯示器觀察導師操作,而顯微鏡下的一些精細操作即使導師反複演示,學員也無法通過顯示器體會。所以,要掌握一項手術操作,往往經過2~3年。但是VR技術的到來可以在未來縮短這一教學時間。”進行此次白內障手術的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教授姚克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據了解,目前我國約有400萬人患有白內障,而這一人數還將以每年40萬~50萬人增長。雖然目前沒有找到白內障有效的藥物治療措施,但是對於單純白內障引起的視力障礙,手術治療確是全世界公認的的方法。飛秒治療白內障技術早在2010年就開始臨床應用,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2萬的患者用過該技術,而其主要是通過飛秒激光技術在計算機的引導下,制作精確微創的切口,再進行晶狀體撕囊及劈核,從而取代目前白內障手術中大部分手工操作,矯正術前的散光,使術後有望達到“屈光度為零”的完美視力。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進行這樣的一次手術費用將近15000元。

姚克教授所帶領的協作團隊,可以說是國內最頂級的眼科手術團隊之一。此刻,姚克教授正在進行手術直播。

眼科醫生徐雯正在直播室對手術進行簡單的說明講解,患者是一名白內障的中年女性患者。

視線轉到示教室,這里數十位醫師正在關註著本次手術轉播。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時他們正帶著VR眼鏡,通過與手術醫生相同的視角,體驗者如同親自“操刀”的感覺。

在普通的教學環境下,眼科手術由於其特殊性,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操作,學員一般無法觀察術者具體操作。即使偶爾有機會,學員也僅可以通過顯示器收看2D視野,真實體驗度非常差。學習效果差強人意。

但是現在,學員們正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幾乎100%還原的3D眼科手術操作。

VR眼鏡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術的細節過程,包括眼角膜和眼鏡的細血管。

“我們會在手術現場采集顯微鏡視頻以及現場攝像機的信號,將手術視野以及手術的場景畫面通過設置在手術現場的轉播服務器,實時壓縮為VR設備可以讀取的視頻流。在通過光纖網絡傳輸至智能手機終端。醫生在觀看時只需要打開手機的APP,並將手機放到VR眼鏡中,就可以與術者同步地感受了。”支持此次VR直播的技術團隊eDoctor翼多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54

從顯微鏡透視生命科學軌跡 奧林巴斯欲在華發力

在生命科學領域,顯微鏡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首先將顯微鏡運用到醫學領域的是意大利人馬爾皮基(Marcello M, 1628-1694)。他把顯微鏡用於生物物體組織結構的觀察,為組織學、胚胎學以及現代生物學和醫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荷蘭人列文虎克改進了顯微鏡,也是第一個觀察到細菌等微生物的人。他對顯微鏡的研究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他制造及收集了250多個顯微鏡和400多個透鏡,最高可放大200-300倍。

顯微鏡的意義不僅在於向人類展現出了全新的“微”世界,也成為了人們攻克頑疾的好幫手。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一位名叫Robert Koch的鄉村醫生發現了引起肺結核和霍亂的病菌。在一封給卡爾·蔡司的信中,Koch寫道:“我成功的一大部分原因應歸功於您出色的顯微鏡。”憑借這一發現,他獲得了1905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成為了現代細菌學的奠定者。

“顯微鏡這個產品,其實是長時間為我們人類發展做出貢獻的產品。比方說我們今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大隅先生,也是我們顯微鏡產品的用戶。除了大隅先生,其他還有很多科學研究工作者也在使用我們顯微鏡產品,為人類今後的發展在做出貢獻。” 奧林巴斯(中國)有限公司科學事業統括本部總經理清水嘉毅說。

奧林巴斯(中國)有限公司科學事業統括本部總經理清水嘉毅

奧林巴斯創立於 1919 年。1920 年在日本第一次成功地將顯微鏡商品化;在癌癥防治領域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的內窺鏡的前身——胃內照相機,也是 1950 年由奧林巴斯在世界上首次開發的。迄今為止,奧林巴斯株式會社已成為日本乃至世界精密、光學技術的代表企業之一,事業領域包括醫療、映像、科學事業(生命科學及產業)領域。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大隅良典通過使用光學顯微鏡對酵母進行觀察,發現了細胞自噬(autophagy)現象。現在,對細胞自噬的研究,已經從酵母拓展到了對哺乳類等動物細胞的研究。大隅良典現在使用的就是來自奧林巴斯的150倍TIRF專用物鏡,並在細胞自噬的分子機理、在生物體內的作用以及研究其與老年癡呆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系上繼續探索。

“奧林巴斯整個集團其實是從生命科學部顯微鏡起家的,雖然醫療部門營業額占整個公司銷售額比重非常大,但是從經營層方面來看,其實科學事業部這塊,就像奧林巴斯的DNA。”清水嘉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2016年,奧林巴斯全球銷售預測是8160億日元,其中科學事業的銷售額占1060億日元,而科學事業中約42%都來自生命科學領域。2013~2015年,奧林巴斯生命科學部的銷售額分別是3.6億元、3.9億元、4.3億元,預計2016年為4.7億元。

“奧林巴斯有特別引以為傲的光學技術,我們有很多物鏡是其他廠家所做不到的。舉一個特別的例子來說,比如要看到細胞的分子,這對顯微鏡精度要求非常高。奧林巴斯有一款超高分辨的物鏡,是全內反射的物鏡,數值孔徑NA值達到1.7。” 清水嘉毅提起來頗感自豪。

但這樣的設備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遠,鎖定科研院校成為了發展關鍵。2014年4月,奧林巴斯與東京大學共建的實驗室,全稱是東京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奧林巴斯生物成像中心,簡稱TOBIC。

東京大學任命技術工程師作為該實驗室的管理責任人,奧林巴斯公司對這些技術工程師免費提供產品相關的技術培訓和支持。該實驗室投入的設備有雙光子激光共聚焦顯微鏡FVMPE-RS、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FV1200、電動倒置熒光顯微鏡IX83、倒置熒光顯微鏡IX73、數碼顯微相機DP80、宏觀變倍共聚焦顯微鏡MVX-DSU、圖像分析軟件cellSens等,設備投入總額約1.5億日元。在該實驗室中,還可以進行在普通樣機室無法進行的活體標本的觀察(如小鼠、果蠅、線蟲等)。

為了進一步提高實驗室的知名度和使用率,除了東京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外,東京大學周圍的高校,如慶應大學、東京工業大學等的學生也可以利用該實驗室的設備進行實驗和研究。TOBIC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會舉辦各種workshop進行培訓和分享。

同時,日本很多高校都會開展“Open Campus”(校園開放日)的活動,即在周六或周日對外開放。共建實驗室TOBIC也是東京大學開放的一部分,將有實驗室的老師向小朋友們介紹生命科學和科學研究的知識,也有機會親身體驗實驗室的儀器。

在2017年的事業計劃中,奧林巴斯的高層非常期待中國市場的成長。清水嘉毅介紹,日本在整個全球事業銷售額占16%,美洲(包括美國、加拿大、南美地區)所占的比重是32%,歐洲是25%,而中國所占的比重已經達到15%,是繼日本之後的第二大銷售市場。

提到未來,清水嘉毅表示,“我們不只是出售顯微鏡單個產品本身,而是整體的系統性產品,例如產品中包括相機。教授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需要觀察細胞的運行軌跡,而細胞的移動速度非常快,那麽這對系統配套產品的拍照速度要求非常高,而這就是現代光學技術要突破的問題。除此之外,如何將教授們需要的內容拍得清晰、漂亮,這是另一個問題。”

在提到中國市場的未來規劃和潛力時,他表示中國目前的GDP是6.7%,奧林巴斯預計明年生命科學領域將達到8%以上的市場增長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06

金正恩怕被落毒顯微鏡檢查每塊菜

1 : GS(14)@2015-07-21 02:39:32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圖)上台後誅除輔政大臣和異己,權力進一步鞏固後,開始疑神疑鬼,擔心有人在食物落毒,大幅收緊特供農場的驗檢程序,要科學家用顯微鏡檢查每塊菜葉,令外界瘋傳他患上蔬菜恐懼症。



農場工人有醫生資格

平壤「6.17農場」是金正恩的特供農場,成立於1980年代,由金正恩的亡父金正日創辦,工人更要又紅又專,除了根正苗紅,效忠金家外,還要考獲醫生資格,才可到6.17做工人。北韓消息人士指出,6.17農場檢驗程序越來越嚴苛。農產品要先通過部門檢查,再通過總測,除了農場內部檢查外,還要接受派送局檢測,得到內內外外多個部門核准,才能捧到金正恩的餐桌,「為了確保農作物無菌無毒及沒任何危險物質,農場用上顯微鏡來檢查農作物」。南韓《Daily N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3/192177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80

母乳識因應BB狀況改變顯微鏡睇得見

1 : GS(14)@2017-01-12 08:08:24

母乳是媽媽給寶寶的最好禮物!美國科羅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一名藝術家把自己的母乳放在顯微鏡下,從中看到活生生的細胞躍動,令人驚嘆不已。霍華德(Jansen Howard)將片段上載facebook,並寫上:「大家來看……這很酷!這是活生生的液態黃金,這是母乳的力量。這很奇妙,這是活生生的,為我的寶寶這一刻量身定做的!太神奇了!」霍華德表示:「我聽過母乳的成份會跟隨寶寶的需要而改變,如果他們病了,你的母乳就會有為他們訂做的抗體。」她說11個月大女兒有小病,她便用顯微鏡嘗試看看母乳,發現當中有很多白血球。霍華德希望有關片段可令其他媽媽更有動力餵母乳,她又坦言自己奶量少,加上做單親母親的壓力,餵母乳有不少辛酸,不過當中的緊密親子關係令她覺得一切都值得,「我們的聯繫很美妙、充滿力量」。美國《赫芬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2/198945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3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