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帶原者一個小謊言 攻破美國重重防疫網 伊波拉疫情升溫 台灣準備好了嗎?

2014-10-13  TWM
 
 

 

繼美國境內出現第一起伊波拉案例後,西班牙也傳出護士因照顧伊波拉患者染病的消息,美國總統歐巴馬更宣示加強機場警戒。種種情勢令疫情霎時升溫,而一旦伊波拉來襲,台灣的防疫體系將如何因應?

撰文‧ 蔡曜蓮、張佳婷

在西非延燒八個月之久的伊波拉(Ebola)疫情,九月底發生首起非洲外的案例,而且還是發生在世界經貿中心的美國,令人憂心會不會是山雨欲來的前兆——世界其他地區將淪陷?

相隔不到一周,歐巴馬宣示加強美國機場檢疫,十月七日西班牙就傳出護士因照顧伊波拉患者遭感染。死亡率約七成的伊波拉病毒,如果逼近亞洲、甚至台灣,我們的防疫體系有能力應付嗎?

就像災難片的開頭,都是一連串漫不經心的小事端,四十二歲的賴比瑞亞籍男子鄧肯,九月二十日前往美國德州探親,從賴比瑞亞機場離境時,在機場問卷上的「是否照顧過伊波拉患者」,他撒了小謊,勾選「否」,上飛機前一路通關量了三次體溫,都沒有測出異狀。鄧肯入境美國五天後,因發燒嘔吐前往就醫。護士知道他剛由非洲回來,做了初步抽血檢測,卻沒有針對伊波拉做任何篩檢,院方給了抗生素與止痛藥就讓他離開。直到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介入時,已經是六天之後的事情。

一個謊言與醫護人員的缺乏警覺心,導致與鄧肯接觸的百餘人暴露在染病風險中。由於伊波拉病毒潛伏期為二到二十一日,其間沒有任何症狀,也不具傳染性,所以鄧肯能夠通過機場檢驗,同時不需要擔心病毒會因此散播出去。但伊波拉發病後,患者的體液即具感染力,舉凡性行為或病患的口水、汗水、排泄物及嘔吐物等直接或間接碰觸到他人的傷口、黏膜,都可能導致傳染;間接接觸病人用過的床單、衣物等,也可能成為感染原。

染病關鍵

間接接觸,摸水杯也中招其中,間接接觸是導致許多前往西非進行人道救援的醫護人員染病的關鍵。從電視上看到醫護人員都全身防護戒備,為何他們的感染率還是很高?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曾於非洲奈及利亞協助伊波拉防疫工作,他表示,當地醫護人手不足,工作量超載,加上天氣炎熱,醫護人員穿著防護衣一整天後,於脫衣過程疏於防範,因沾染到衣服上的病毒而遭受感染,「即使自己處處防範,也可能因為同事的不小心而染病;假使同事手上沾有防護衣上的病菌,你摸到他握過的水杯後進食或揉眼睛,都可能導致感染。」但對照非洲的醫療資源,美國防疫做得比較徹底。美國當局在鄧肯發病之後,立即展開追蹤工作,遭認定的可疑案例,包含鄧肯家屬與鄰居,大約五十人都已遭到居家隔離的禁令,直到十月十九日前,不得離開家門半步;鄧肯的公寓除全面消毒外,甚至有武警駐守,嚴防任何人靠近。

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統計,伊波拉死亡率高達七成,而十年前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死亡率也不過一成。雖然,依波拉要從美國擴散的機率不高,但是疾病管制署新興傳染病整備組組長楊靖慧表示,「相較美國的案例是由境外移入,西班牙受感染的護士是首位在戒護完善的院區內受到感染,其感染原因仍然不明,值得高度注意。」羅一鈞認同伊波拉病毒由美國傳播至台灣的機會不大,因為鄧肯病發後的追蹤隔離,已能有效阻止疫情擴散。只是任何災難疏失被稱為「疏失」,都是災難發生後的後見之明。

美國再怎麼應變迅速,都已經是鄧肯病發後一周的事,即使布下天羅地網,只要有漏網之魚,就可能使疫情加劇。假使台灣不幸發生首起病例,我們能像美國一樣應變嗎?

防疫難題

社會汙名化,病人不敢坦承對此,楊靖慧表示,「如果台灣像美國一樣有境外移入案例,只要及早發現,徹底隔離,就能有效控制疫情。」她進一步強調,「台灣醫界經歷過SARS洗禮後,已經訓練有素,發展出有效的應對方案。更何況和SARS透過飛沫、空氣傳染幾乎防不勝防相比,伊波拉病毒必須透過體液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只要徹底做好隔離措施,疫情控制相對容易。」即使出現首例病患,防疫機制也能立即啟動,以台北為例,若有案例發生,可送往聯醫和平院區,其完備的醫療戒護,不會讓病患淪為人球。

不過,羅一鈞特別指出,目前防疫的困難點,「只要發現病人加以隔離,就不會有後續的傳播,但是現在的難題,是怎麼早期偵測到病人?」他觀察,「為什麼病人要害怕?因為人心和社會汙名,不知道坦白之後會受到什麼樣的對待,害怕拖累家人朋友,因此第一時間試圖隱瞞。」此外,研發疫苗也是防堵疫情的一道重要關卡,目前有數款疫苗在研發,臨床實驗尚未完成。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物中,進展最快的有兩款,分別為美國Mapp生技藥廠開發出的ZMapp,以及日本富士軟片的抗流感藥物,兩者皆於動物實驗有效,人體效力仍未明。

雖然伊波拉的傳染力不如SARS,但其高度死亡率引起全球矚目,民眾前往疫區旅遊,還是小心為上。

你一定要懂的

伊波拉病毒

起源

1976年在非洲薩伊北方城鎮爆發,目前病毒有五種類型,此次非洲流行的是薩伊型。

潛伏期

從2至21天不定。潛伏期期間不會傳染,病發後才有傳染力,疾病後期體內病毒量最高,傳染力最強。

症狀

嘔吐、腹瀉、休克等,五成以下的病人有出血症狀,目前死亡率七成。

傳染途徑

體液接觸傳染,病人的口水、汗水、血液、排泄物等都是感染原,一旦病人體液直接或間接接觸他人的傷口、黏膜等,都可能導致傳染。

醫療進展

目前有七款研發中的疫苗,進度最快者屬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兩款;相關治療藥物進展最快的也有兩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