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國貿易順差料蟬聯第一,或成特朗普收汽車稅新借口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對本國巨額貿易逆差耿耿於懷的當下,最新出爐的2018年德國貿易順差預測數據顯得有些紮眼:德國貿易順差將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第一。

根據德國權威經紀機構IFO經濟研究所的最新預測,今年,德國貿易順差將達到2650億歐元(約合2990億美元),其主要驅動因素是2000億歐元的貨物貿易盈余,其經常賬戶盈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8%,仍超過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規定的6%警戒線。

這一預測同德國聯邦統計局月中公布的上半年數據亦吻合:2018年上半年,德國全球貿易順差為1215億歐元,略高於去年同期,其中德國對美出口增長0.8%,至561億歐元。

在數據出爐後,德國經濟部發言人辯稱,高額貿易順差不是德國要刻意追求的“政治目標”,德國政府正在通過加強內需的方式降低外貿盈余,此舉無疑是為應對近年來國際上愈加嚴厲的針對德國高額貿易順差的批評之聲。

“ 匯率操縱國的標準之一是經常賬戶盈余超過GDP的3%。”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此美國對德國一直頗有怨言。美國財政部每隔半年會針對主要貿易夥伴發布匯率報告,在最新報告中,雖然沒有被視為匯率操縱國,但德國就在觀察名單中;而為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特朗普推出的汽車稅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打擊德國以及日本。

德國:高順差是因為產品質量好

上述IFO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貿易順差前三名分別為德國(2990億美元)、日本(2000億美元)、荷蘭(1100億美元),可以看到盡管排名分居前兩位,但日本同德國之間的貿易順差差距足有990億美元之多。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德國產品出口的主要推動力來自其他歐洲國家及美國的需求。不過德國在服務貿易方面出現了赤字,總量在180億歐元左右。

目前,德國經常賬戶盈余占GDP的7.8%,與2016年的8.3%相比有一定回落,但仍高於諸多國際組織規定的上限。

譬如,IMF首席經濟學家奧伯斯法爾德(Maurice Obstfeld)就在近期批評德國高額貿易導致了貿易的緊張局勢,並有可能使全球金融穩定性受到破壞。

奧伯斯法爾德指出,在德國這樣的貿易順差國家,IMF只看到“猶豫不決的措施”。

在另外一篇《應對全球失衡,各方需要通力合作》的論文中,奧伯斯法爾德更進一步詳細闡述了對目前經常賬戶逆差過高國家不滿的原因。

他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經常賬戶的順差和逆差有所收窄,並在過去 5 年中保持相對不變,約為全球 GDP 的 3.25%。我們的分析表明,這些全球收支中約有 40%至 50%是過度的,並且越來越多地集中在發達經濟體。”

其中,在歐洲北部(德國、荷蘭、瑞典等)以及亞洲部分地區(中國、韓國、新加坡等),經常賬戶順差持續高於適宜的水平。低於適宜水平的收支則依然主要集中在美國和英國。奧伯斯法爾德指出,全球失衡持續存在,加之人們愈發感覺貿易環境不夠公平,這些都助長了保護主義情緒,但這些沖動是被誤導的。“保護主義政策升級主要會損害國內和全球經濟增長,但並不會對經常賬戶失衡產生多大影響。”

實際上,包括IMF等國際組織在內,一直都呼籲德國通過提高工資和投資來提振內需, 以減少全球經濟失衡的現象。

奧伯斯法爾德也在文章中要求德國增加政府支出,例如通過投資基礎設施或數字化,德國公司應該增加國內投資,而並非把錢投資到海外。

不過德國業界對於以上指責並不認同。首先,德國企業並不認為德國是在蓄意追求高順差,這只是德國產品質優的正常反映。

德國工商總會 (DIHK) 首席外貿分析師特萊爾(Volker Treier)即指出,德國的貿易成功值得慶祝,且“(貿易順差)是德國公司業績和產品吸引力的指標,而這一切都是在目前困難的國際環境下產生的”。

他並指出,那些對於德國產品正在全球泛濫的指責是膚淺的,事實上,德國公司正在全球使用其資本盈余進行投資,譬如德國公司在中國雇用100萬人,在美國雇用超過85萬人,換言之,德國企業以直接投資的形式將資本盈余用在了為全球創造就業上。

而為何能在全球投資,卻不在德國國內進行投資?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數位德國經濟學家和業界人士都指出,德國是一個健全的市場經濟國家,投資完全尊崇市場行為,如果投資海外市場,一定是因為海外市場更有利潤可圖。

資產管理公司荷寶的首席經濟學家柯耐力森(Léon Cornelissen)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則指出,無論哪個黨派當選,德國政府改變其財政政策的可能性都非常低,其原因在於對於德國的高順差問題,現在不應研究應該做什麽,而是思考德國會不會去做。但這並非黨派問題,最終還是德國在財政政策方面的文化傳統問題(註:即偏愛財政平衡和謹慎的財政政策)。

高順差容易成為美貿易保護主義目標

IFO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美國2018年將再度成為外貿逆差最大的國家,總額接近4200億美元。

奧伯斯法爾德則在前述文章中直言,高順差國家可能成為貿易夥伴采取保護主義措施的目標。

確然,時光回溯到2016年,德國貿易順差再次創下紀錄,接近2530億歐元,達到其GDP的8.7%,回歸全球第一大貿易順差經濟體,自此德國就因此備受外界批評。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上臺後,就一再指責德國操控歐元,並以此方式實現對美傾銷。

同時特朗普還不斷威脅寶馬和大眾等德國汽車制造商,稱如不在美國建廠,而將汽車賣到美國的話,要征收高額關稅。

在此言論之後,彼時掌管德國經濟部的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回應道,如希望解決美系車與德系車銷量不對等的問題,“先把美國車造好點”。

IFO經濟研究所此前的研究數據顯示,若美國真開征汽車關稅,這將使德國產生大約60億美元的直接損失(占其GDP 0.2%)。

(本文實習記者林然亦有貢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吳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99

京东大战当当 卓越或成“炮灰”

1 : GS(14)@2010-12-25 13:18:22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4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36

或成最高級被控官員

1 : GS(14)@2015-01-27 14:58:01





【醜聞不絕】曾蔭權一旦被控,將會取代許仕仁,成為香港歷史上被刑事起訴的最高級官員。「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是一項普通法罪行,源自十八世紀英國案例。根據《刑事訴訟程序條例》一經定罪,可被判處罰款及最高監禁七年。終審法院於二○○二年岑國社案和二○○五年冼錦華案先後就有關定行的犯罪元素作出定義。



許仕仁判監六年

去年底,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在高等法院經陪審團裁定多項涉及公職人員行為不當的罪名成立,共判監七年半。其中以許任職政務司司長期間,獲取報酬,以優待新鴻基地產或其附屬公司的控罪判刑最重,各項控罪判監六年。岑國社案涉及政府產業署前總產業經理不當地把多項政府服務的管理合約,批予其親戚控制的關聯公司,但沒有向政府披露親戚關係,被判監三十個月。冼錦華案則涉及前高級警司接受他人安排妓女提供免費性服務,被判監兩年。冼案的判詞將犯罪元素定為:身為公職人員;在執行公職的過程中或在其公職有關情況下;蓄意作出失當的行為或不作出恰當的行為,例如蓄意疏忽職守或不履行職務;沒有合理解釋或理由;及其行為偏離公職職責範圍或宗旨屬嚴重而非微不足道。律政司只能在證據達致合理的定罪機會才會提出檢控。根據判詞定義考慮前特首曾蔭權的情況,曾無疑是公職人員,豪遊廉租事件發生於他執行公職期間,是否檢控便須要視乎控方能否證明曾明知或蓄意罔顧其行為可能不合法,及有關行為屬嚴重而非微不足道;以及曾能否就接受款待及沒有履行避免利益衝突責任等提出合理解釋。■記者張婷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27/190182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476

十大基建動工 建築公司爭上市 殼價高企 或成「啤殼潮大軍」

1 : GS(14)@2015-07-21 12:18:4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1/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本港十大基建陸續上馬,帶動建築工程公司更多工程合約,甚至還引來一輪本港建築工程公司的上市潮。資料顯示,近兩個月共有多達10家本港建築公司,向港交所(0388)申請在主板或創業板上市。有市場人士稱,本地建築工程企業的確迎來小陽春;惟殼價持續高企,亦有可能吸引建築業加入「啤殼大軍」。

明報記者 徐寶文

據港交所網站資料顯示,於今年6月及7月,主板及創業板分別接到3宗及7宗來自本港建築工程公司的上市申請(見表)。十大基建陸續動工,助力是否如此驚人;抑或只是大批建築工程公司計劃加入「啤殼潮」?

建築費續升 盈利不俗

有中資投行高層坦言近期建築公司上市的確「旺場」,據他了解,目前市場上至少仍有3至4家本地建築工程公司,計劃在今年內遞交上市申請。

他表示,在近年建築費用持續上升的環境下,建築工程公司的盈利表現的確不俗,申請上市是比較容易;而另一重要因素是,近年殼價高企,無論最終是否希望保留原有業務,不少本地企業家均想先「賺一筆」。

去年10月,本港老牌建築商俊和發展(0711)宣布以出售股份、配售新股及可換股債券,以總代價約6.9億元,出售七成股份予中國新維投資;由盈信控股(0015)分拆、上市僅一年多的怡益控股(1372),昨日亦宣佈以4.85億元,出售75%股權予姜建輝。

殼價攀至5億 賣殼先賺一筆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回應本報查詢時指,殼價以往只是1億多元,惟現時已經攀升至約5億元,更一直高踞不下,加上本港小型建築商經營較困難,故「上市賣殼」是一個相當吸引的選擇。

另一方面,現時內房市不佳,或有資金流動問題,惟內地融資渠道不方便,故亦有可能觸發它們來港「買殼」,利用香港市場進行融資,「而對於房企講,最易搵就係房企」,這亦有可能導致近期出現大量本地建築公司申請上市的原因之一。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接受本報查詢時則表示,建築公司其中一個最大優勢,便是具有穩定的財務狀,因為它們「好多合約已經簽」,故較容易獲得審批,有利上市。

不過,張智威坦言,近期「個市靜好多」,殼價亦由大市高峰時的6億至7億元,回落至現時的4億至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98

2月物業買賣料2600宗 或成歷史新低

1 : GS(14)@2016-02-15 17:21:02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215/paa01/lac1.txt


【明報專訊】樓市去年第4季起開始轉勢,不論成交量及樓價皆掉頭下滑。

據中原研究部報告指,今年2月截至5日為止(反映1月市況),樓宇買賣合約登記(包括住宅、車位及工商舖物業)暫錄752宗及涉49.79億元,預測2月全月登記宗數只有2600宗及涉資200億元,較1月錄得的3123宗及206.9億元,分別跌16.8%及3.3%。若果推算正確,今年2月買賣登記宗數將會打破今年1月的3123宗的歷史低位,連續2個月成為歷史新低。

至於預計登記金額方面,預料將是繼2009年2月錄得158.74億元後,為7年來按月新低。

料涉資200億 7年按月最低

一手私宅方面,2月暫錄57宗登記涉資9.7億元(元朗世宙、峻巒1A期分別錄9宗和5宗,佔最多)、預測整月為200宗及25億元,將較1月的433宗及61.8億元,分別跌53.8%及59.5%。可留意的是,1月數字為13年7月錄200宗及18.53億元後,兩年半來按月新低。

全月二手或錄1200宗登記

至於二手私宅,2月暫錄得425宗涉25.3億元、預測整月登記為1200宗及涉75億元,將較1月的1453宗及92.18億元下跌17.4%及18.7%;預料2月登記宗數將打破2016年1月1453宗的歷史低位,連續2個月成歷史新低,而金額則為2003年12月錄68億元後,過去12年來按月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949

或成共和黨提名戰攔路虎克魯茲反勝特朗普一仗

1 : GS(14)@2016-03-08 00:08:26

【總統提名戰】美國總統大選提名戰前天一役,兩黨均出現瓜分式戰果。共和黨四戰中,克魯茲與特朗普各取兩州,克魯茲代表票進賬較多,想阻共和黨眾大老狠批的特朗普出線,可能要靠他。民主黨黑馬桑德斯在三州提名戰中兩勝,但希拉莉所握的代表票繼續拋離他。標榜是真正保守派的德州參議員克魯茲,形容戰果反映「勢頭真正改變」。他在堪薩斯得票是特朗普一倍多,在緬因州亦有13個百分點優勢,而特朗普在肯塔基和路州均只得3及4個百分點優勢;四州合計,克魯茲共得代表票66張,多於特朗普的51張。他前日亦在保守派政府行動會議無約束力的「選舉」勝出,是重要的精神勝利。共和黨主流心水人選、佛州參議員魯比奧持續敗北,尤其是在堪薩斯州,獲州長支持仍輸給兩名「局外人」、只跑第三,提名戰迄今只贏過一州。特朗普叫魯比奧退選,「我想跟克魯茲一對一」,魯比奧拒絕。下周二魯比奧若贏到主場佛州、全取99張代表票,就有一線生機。



■示威者批特朗普煽動仇恨、最終「只想要你的(錢)」。路透社





希拉莉代表票領先

民主黨戰情拉鋸,桑德斯取白人佔多的內布拉斯加及堪薩斯,他在兩州的優勢分別有14及36個百分點。希拉莉輕取非裔佔多數的路易斯安那,三州共得55張代表票,超出對手的49張,總代表票亦拋離他。但桑德斯自言在多個大州都有機會贏,寄望說服挺希拉莉的超級代表改變心意。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7/195194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136

fb或成最大虛擬墳場因用戶死多過生?

1 : GS(14)@2016-03-08 16:12:02

美國一名統計學者認為,到了本世紀末,Facebook的已故用戶人數比在世用戶多,該社交網站將成全球最大的「虛擬墳場」。麻省大學博士候選人薩迪基(Hachem Sadikki)估計,facebook拒絕自動刪除過世用戶的賬戶,加上facebook新用戶增長數目出現停滯,已故用戶人數超越在世用戶的情況可能比預期早來臨,到2098年,facebook可能會變成世界上最大的虛擬墳場。目前,facebook得到用戶指示後,會將賬戶設為紀念帳戶,用戶亦可預先安排代理人在自己過世後將帳戶永久刪除。如果沒指示,facebook不會刪除其賬戶,而將之變成紀念帳戶。薩迪基是基於兩個假設作出判斷:facebook用戶增長將放緩,以及facebook又不改處理已故用戶賬戶的政策。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8/195210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250

克魯明:中國或成黑天鵝

1 : GS(14)@2016-07-15 05:10:26

【記者劉美儀新加坡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在新加坡華僑銀行論壇上,接受本港媒體訪問時稱,「中國明顯無法持續增長的經濟狀況」,是另一個可能出現金融危機的黑天鵝事件,他對中國經濟前景一直感到悲觀,憂慮經濟會像日本80年代後期,產生衰退。他相信中國經濟即使出現問題,亦只是衰退或震盪,不會出現「崩圍」情況。曾經準確預測亞洲金融風暴而聲名大噪的克魯明笑說,任何事件都有可能演變成金融市場上的黑天鵝,像英國脫歐會否引發歐洲政局震盪、特朗普會否當選美國總統等。人民幣滙率前景仍然疲弱,未有見底迹象。被問及每美元兌人幣滙率會否跌至8算水平,克魯明則不作評估。中央銀行及金融監管當局,一直呼籲市場要小心美國利率正常化過程中,息率向上帶來的風險,但克魯明卻指目前低息現象將變為常態局面。他認為儲局「真的非常」渴望加息,最新公佈就業數據及薪酬增長不算太差,估計今年內局方會加息一次,但「不會多過一次」,目前接近零息的低利率環境,會成為環球息率環境新常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5/196955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62

推專業板或成各方下台階

1 : GS(14)@2016-11-10 07:30:45

【拆 局】昨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以同股不同權為例,伸出橄欖枝指可與聯交所在上市政策委員會討論,但據了解,有港交所內部人士並不受落,認為歐達禮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並不信他真心重啟討論。有分析指,同股不同權只是一個「偽命題」,推專業板才是港府的「終究目標」。


港交所對證監言論未受落

的而且確,去年6月證監會「打殘」同股不同權的聲明詳細解釋反對原因,語氣亦相當決絕,若當時並非原則性反對,當時何不加句打圓場的說話,令雙方好下台?事實上,據悉上市委員會亦未討論同股不同權的「續集」,因此有港交所內部人士不受落亦不難理解。然而,作為「大老闆」和「二老闆」的「終極老闆」、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早於8月時表明,為吸引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當局會考慮研究設立專業和機構投資者的板塊,揚言會探討現行的監管規則有否改變空間,雖當日他迴避是否將同股不同權再納入討論範圍,但相對成立一個全新板塊,同股不同權即時變得不再是大命題,因為否定同股不同權目的是保障小投資者,而專業板開宗明義就只是專業投資者的「私人派對」,應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此外,有指目前香港政治氣候撕裂,若專業板能夠成為各人的下台階,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9/198275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652

非持牌內地高層或成目標

1 : GS(14)@2016-11-30 23:52:36

【本報訊】證監會擬將其監管手影由前線伸展金融機構的後勤部門,有投行高層表示,近年越來越多內地券商進軍香港市場,空降的高層恃着自己不是持牌人士,便經常干預香港分部運作,證監此舉似乎想「提醒」這班非持牌人士不可再亂來。事實上,該投行高層表示,證監會的監管範圍不止於持牌人士,只要有證據證明與違規交易有密切關係,甚至有一定決定權、即不是持牌人士,證監會亦有權予以譴責。雖然不至於釘牌,但對有關人士於業界的名聲或事業有一定影響。該人士續指,除了予以譴責,亦可向違規人士施加「冷淡對待令」,罰禁止其參與香港股票市場,「呢類對啲券商老闆就有較大影響」。一名中資券商的負責人員(RO)直言,該行話得事的都不是持牌人士,而是來自內地總部的高層,「兩地文化差異大,內地一向都唔着緊KYC(了解你的客戶)、客人資金的渠道等,但香港監管機構就非常重視」。他又指,有管理層試過作出某些投資而未有向會計部申報,結果會計部無向證監會「報數」,導致要向證監解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30/198500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