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南方名記】華潤清倉退場,“寶萬之爭”落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367

深圳萬科總部。(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圖)

2017年1月12日上午,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因為於1月11日晚間收到公司股東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潤股份”)通知函,華潤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中潤國內貿易有限公司將籌劃涉及所持公司股份的重大事項,萬科H股與A股同時停牌。

消息隨即引來市場各方高度關註:過去一年的“寶萬之爭”中,隨著寶能系、恒大等各方資本的高調進入,萬科的企業控制權之爭一度陷入白熱化。而萬科管理層以定向增發引入新進大股東深圳地鐵集團的計劃受挫,更令這家世界最大房企的命運撲朔迷離。

此時身為萬科第二大股東的華潤股份突然宣布涉及萬科股權的“重大事項籌劃”,顯然已到了博弈各方“最後攤牌”的時刻。

12日中午,騰訊財經發布消息稱,萬科股權之爭“大局已定”,華潤集團將向深圳地鐵集團出讓所持萬科股份。當晚7時30分左右,這一消息得到了萬科正式公告的確認。

公告顯示,華潤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中潤貿易擬以協議轉讓方式將其合計持有的約16.96億股A股股份,以22.00 元/股的價格轉讓給深圳地鐵集團(下稱“深鐵集團”),轉讓總價約371.7億元人民幣。

盡管公告稱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仍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但在關系到企業控制權的股權比例上,天平顯然已經發生了關鍵性的逆轉。

隨著一度被市場擔憂與寶能系形成“一致行動人”的華潤退出,萬科的股權結構從前期寶能系25.4%,華潤持股15.29%,隨時可能對董事會形成“實質性控制”的股權結構,轉變為深鐵集團持股15.29%,萬科管理層和員工資管計劃合計持股8.41%,合計持股23.7%的“均衡博弈”結構。

此外,持股14.07%的恒大集團、持股6.18%的安邦以及證金公司和其他持股比例較高的散戶投資者,也在這一均衡博弈的股權結構下,獲得了影響公司治理的“決策參與權”。

本報此前報道中曾指出,由“寶萬之爭”所引出的“萬科實驗”,真正的意義在於通過市場規則約束下的多方股東博弈,令管理層在規範透明的公司治理結構中,維護和保障大小各方股東的公平權益。(參見《南方周末》2016年12月2日報道《萬科下半場》)

而在這一新的“動態均衡”治理結構中,無論是新晉大股東寶能系,還是管理層所歡迎的地鐵集團,一旦在董事會決策過程中試圖以損害公司發展和其他股東利益為代價,獲取自身的“特殊利益”時,勢必引發多方股東的聯手制衡;與此同時,萬科管理層也不再獨享因大股東信任而獲得的“自由裁量權”,必須在更加盡職有效的溝通前提下,在管理決策中充分考慮各方股東的利益訴求。

從這個意義而言,華潤的退出並不意味著萬科管理層在新晉股東地鐵集團的支持下,能夠重回此前多年習慣的“管理舒適區”,而是一場更加艱巨的挑戰:如何在理解平衡不同股東利益訴求的情況下,保證這家世界級房企持續穩健地繼續成長。

這場一度瀕臨惡化的股權之爭,之所以能夠邁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除了監管層的關註和地方政府的斡旋之外,同樣有賴於在資本市場的“公共治理結構”下,市場各方理性的利益考量與適度妥協。

作為萬科多年大股東的華潤集團,在此次股權轉讓中雖然被部份市場人士視為“輸家”,但是從華潤集團自身的發展戰略來看,這場交易未嘗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在過去多年中已經形成與萬科“同臺競爭”之勢的華潤置地,由於萬科的存在而不得不“錯位發展”。隨著母公司華潤集團的退出,原本被迫在住宅與商業地產領域“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家房企,能夠在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里發揮出各自的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在深圳有著龐大房地產和零售等產業開發項目的華潤集團,也得以借此次股權轉讓修複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據財新網報道顯示,在萬科宣布放棄增發新股計劃後,萬科股權之爭便轉向了“老股層面的重組談判”。而在關系到老股重組成敗的轉讓價格上,談判雙方的“各讓一步”成為最後交易達成的關鍵。

對於深圳地鐵而言,從早期增發方案中15.88元的資產對價,到此次轉讓高於市價的22元/股現金出資,收購成本無疑大幅提高;而對華潤來說,雖然獲得了高達初始投資19倍的收益,但在市場面臨“資產荒”的今天,失去萬科這樣的優質資產也難言成功。

但正是在各方的合作與妥協下,為原本陷入“多輸”僵局的股權之爭帶來了新的變局:萬科得以與深圳地鐵展開期待已久的“軌道+物業”發展戰略;而華潤也借助股權轉讓所獲的豐厚收益,迅速展開了以“華潤通”為標誌的互聯網戰略布局。

1月12日夜里11點,華潤集團微信公號上發出了簡短的聲明,稱此次股權轉讓“是綜合考慮自身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的需要,也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同時表示此次轉讓“有利於萬科健康穩定發展,有利於地方企業資源整合協同”,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方式。

就在聲明發出10分鐘後,財新網報道稱,在監管部門關註中國恒大增持萬科、出手處罰恒大人壽後,中國恒大早在12月17日便向深圳市委、市政府遞交書面報告,做出包括“不再增持萬科;不做萬科控股股東;可將所持股份轉讓予深圳地鐵”,以及願遵照深圳市安排暫時代持,全力支持萬科重組方案等五項表態。

同一天,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鈞出席某研討會時公開表態:中國恒大無意、也不會成為萬科控股股東。

財新網報道同時批露了寶能系對所持萬科股權的最新態度,“保證經濟利益不受損”。這一說法比之11月份被媒體披露的1500億元“要價”,無異天壤之別。

但在深圳地鐵舉372億巨資收購華潤所持萬科股權後,是否有余力與意願再度出資收購寶能系所持股權,依然是未知之數——尤其是恒大以“代持”身份成為深圳地鐵“盟軍”後,在即將到來的董事會換屆選舉中,寶能系已再無“興風作浪”能力的情況下。

由於在2016年7月萬科複牌後曾繼續增持,按照《證券法》有關規定,“寶能系”持股鎖定期順延至2017年7月。按照萬科A股最新收盤價20.40元計算,“寶能系”至今耗資453億元收購的萬科股權賬面浮盈近120億元。

但在過去一個月內,隨著監管部門的重拳整治,萬科股價已累計下跌23%。據合資券商高盛高華的研究報告估測,萬科A股未來12個月目標價將跌至16.50元——接近“寶能系”持股萬科的平均成本16.16元。面對可能還有20%下跌空間的萬科股權,是否還有資本方願意不計代價地為寶能系接盤,繼續這場已被監管方高度關註的股權爭奪遊戲,其前景頗堪玩味。

而在寶能系解除禁售期後,即使能以高於市場目標價轉讓萬科股權,在扣除渠道費用和資金利息等高額融資成本後,能否“全身而退”依然是未知之數。

1月13日早間,中國恒大(03333.hk)在香港市場發布公告,表示無意進一步收購萬科股份,並將所持萬科股份入賬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78

【南方名記】華潤清倉退場,“寶萬之爭”落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367

深圳萬科總部。(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圖)

專欄:南方名記-黃河看經濟

2017年1月12日上午,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因為於1月11日晚間收到公司股東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潤股份”)通知函,華潤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中潤國內貿易有限公司將籌劃涉及所持公司股份的重大事項,萬科H股與A股同時停牌。

消息隨即引來市場各方高度關註:過去一年的“寶萬之爭”中,隨著寶能系、恒大等各方資本的高調進入,萬科的企業控制權之爭一度陷入白熱化。而萬科管理層以定向增發引入新進大股東深圳地鐵集團的計劃受挫,更令這家世界最大房企的命運撲朔迷離。

此時身為萬科第二大股東的華潤股份突然宣布涉及萬科股權的“重大事項籌劃”,顯然已到了博弈各方“最後攤牌”的時刻。

12日中午,騰訊財經發布消息稱,萬科股權之爭“大局已定”,華潤集團將向深圳地鐵集團出讓所持萬科股份。當晚7時30分左右,這一消息得到了萬科正式公告的確認。

公告顯示,華潤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中潤貿易擬以協議轉讓方式將其合計持有的約16.96億股A股股份,以22.00 元/股的價格轉讓給深圳地鐵集團(下稱“深鐵集團”),轉讓總價約371.7億元人民幣。

盡管公告稱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仍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但在關系到企業控制權的股權比例上,天平顯然已經發生了關鍵性的逆轉。

隨著一度被市場擔憂與寶能系形成“一致行動人”的華潤退出,萬科的股權結構從前期寶能系25.4%,華潤持股15.29%,隨時可能對董事會形成“實質性控制”的股權結構,轉變為深鐵集團持股15.29%,萬科管理層和員工資管計劃合計持股8.41%,合計持股23.7%的“均衡博弈”結構。

此外,持股14.07%的恒大集團、持股6.18%的安邦以及證金公司和其他持股比例較高的散戶投資者,也在這一均衡博弈的股權結構下,獲得了影響公司治理的“決策參與權”。

本報此前報道中曾指出,由“寶萬之爭”所引出的“萬科實驗”,真正的意義在於通過市場規則約束下的多方股東博弈,令管理層在規範透明的公司治理結構中,維護和保障大小各方股東的公平權益。(參見《南方周末》2016年12月2日報道《萬科下半場》)

而在這一新的“動態均衡”治理結構中,無論是新晉大股東寶能系,還是管理層所歡迎的地鐵集團,一旦在董事會決策過程中試圖以損害公司發展和其他股東利益為代價,獲取自身的“特殊利益”時,勢必引發多方股東的聯手制衡;與此同時,萬科管理層也不再獨享因大股東信任而獲得的“自由裁量權”,必須在更加盡職有效的溝通前提下,在管理決策中充分考慮各方股東的利益訴求。

從這個意義而言,華潤的退出並不意味著萬科管理層在新晉股東地鐵集團的支持下,能夠重回此前多年習慣的“管理舒適區”,而是一場更加艱巨的挑戰:如何在理解平衡不同股東利益訴求的情況下,保證這家世界級房企持續穩健地繼續成長。

這場一度瀕臨惡化的股權之爭,之所以能夠邁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除了監管層的關註和地方政府的斡旋之外,同樣有賴於在資本市場的“公共治理結構”下,市場各方理性的利益考量與適度妥協。

作為萬科多年大股東的華潤集團,在此次股權轉讓中雖然被部份市場人士視為“輸家”,但是從華潤集團自身的發展戰略來看,這場交易未嘗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在過去多年中已經形成與萬科“同臺競爭”之勢的華潤置地,由於萬科的存在而不得不“錯位發展”。隨著母公司華潤集團的退出,原本被迫在住宅與商業地產領域“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家房企,能夠在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里發揮出各自的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在深圳有著龐大房地產和零售等產業開發項目的華潤集團,也得以借此次股權轉讓修複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據財新網報道顯示,在萬科宣布放棄增發新股計劃後,萬科股權之爭便轉向了“老股層面的重組談判”。而在關系到老股重組成敗的轉讓價格上,談判雙方的“各讓一步”成為最後交易達成的關鍵。

對於深圳地鐵而言,從早期增發方案中15.88元的資產對價,到此次轉讓高於市價的22元/股現金出資,收購成本無疑大幅提高;而對華潤來說,雖然獲得了高達初始投資19倍的收益,但在市場面臨“資產荒”的今天,失去萬科這樣的優質資產也難言成功。

但正是在各方的合作與妥協下,為原本陷入“多輸”僵局的股權之爭帶來了新的變局:萬科得以與深圳地鐵展開期待已久的“軌道+物業”發展戰略;而華潤也借助股權轉讓所獲的豐厚收益,迅速展開了以“華潤通”為標誌的互聯網戰略布局。

1月12日夜里11點,華潤集團微信公號上發出了簡短的聲明,稱此次股權轉讓“是綜合考慮自身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的需要,也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同時表示此次轉讓“有利於萬科健康穩定發展,有利於地方企業資源整合協同”,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方式。

就在聲明發出10分鐘後,財新網報道稱,在監管部門關註中國恒大增持萬科、出手處罰恒大人壽後,中國恒大早在12月17日便向深圳市委、市政府遞交書面報告,做出包括“不再增持萬科;不做萬科控股股東;可將所持股份轉讓予深圳地鐵”,以及願遵照深圳市安排暫時代持,全力支持萬科重組方案等五項表態。

同一天,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鈞出席某研討會時公開表態:中國恒大無意、也不會成為萬科控股股東。

財新網報道同時批露了寶能系對所持萬科股權的最新態度,“保證經濟利益不受損”。這一說法比之11月份被媒體披露的1500億元“要價”,無異天壤之別。

但在深圳地鐵舉372億巨資收購華潤所持萬科股權後,是否有余力與意願再度出資收購寶能系所持股權,依然是未知之數——尤其是恒大以“代持”身份成為深圳地鐵“盟軍”後,在即將到來的董事會換屆選舉中,寶能系已再無“興風作浪”能力的情況下。

由於在2016年7月萬科複牌後曾繼續增持,按照《證券法》有關規定,“寶能系”持股鎖定期順延至2017年7月。按照萬科A股最新收盤價20.40元計算,“寶能系”至今耗資453億元收購的萬科股權賬面浮盈近120億元。

但在過去一個月內,隨著監管部門的重拳整治,萬科股價已累計下跌23%。據合資券商高盛高華的研究報告估測,萬科A股未來12個月目標價將跌至16.50元——接近“寶能系”持股萬科的平均成本16.16元。面對可能還有20%下跌空間的萬科股權,是否還有資本方願意不計代價地為寶能系接盤,繼續這場已被監管方高度關註的股權爭奪遊戲,其前景頗堪玩味。

而在寶能系解除禁售期後,即使能以高於市場目標價轉讓萬科股權,在扣除渠道費用和資金利息等高額融資成本後,能否“全身而退”依然是未知之數。

1月13日早間,中國恒大(03333.hk)在香港市場發布公告,表示無意進一步收購萬科股份,並將所持萬科股份入賬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81

【南方名記】特朗普所有做法,都是對中國的戰略試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601

黃仁偉,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指導單位:廣東省國防教育辦公室

南方名記 姚憶江工作室出品

主創:南方周末 姚憶江

特朗普上臺會有一個大的改變,就是擋住或者是滯緩掉中國的發展步伐。我們寧可把他的話判斷為一個大的戰略,而不要判斷為一個小的胡言亂語,對我們更有戰略上的好處。

特朗普是唯武器論的,他用武器的差距來決定戰略的選擇。美國要領先對手至少20年才能和對手作戰;10年的話,代價已經很大了;5年的話,美國基本上不能作戰,而是轉為雙方談判;如果武器水平一模一樣,就不是談的問題了。

南方周末:美國的戰略會有重大的改變嗎?

黃仁偉:從克林頓到奧巴馬的24年間,中美兩方大抵是按照一貫的思路來處理相互關系的。在這24年中,所謂的極右派一直沒有拿到機會。而在特朗普的班子里,極右派全部占據了關鍵的位置。

他們在美國戰略上得到了發言權,而這個發言權,又處於這麽一個關鍵的時刻,如果美國在這個時刻,還是按照過去24年的路子走下去,他們認為就沒有機會了。我認為,特朗普上臺會有一個大的改變,就是擋住或者是滯緩掉中國的發展步伐。

如果這樣看問題,現在特朗普所有的語言和做法,至少都是戰略試探,甚至是戰略試探中有實質的突破。現在特朗普利用推特發表自己的觀點,絕對不會一個人在那里自說自話,因為就像他在大選中那些怪話,現在發現都是他的團隊在幫他出主意。特朗普利用了美國民眾的不滿上了臺,美國的右派利用了特朗普控制了美國的戰略方向。

大選時,特朗普的團隊中主要是弗林在和俄羅斯打交道,他現在當了國家安全顧問,將會進一步操盤對俄羅斯的戰略利用。

中東的兩場戰爭,國防部長馬蒂斯都是一線指揮官,特朗普現在要重新安排中東秩序,要靠馬蒂斯;國土安全部,安排的也是一個純軍人;美孚石油的老總當國務卿,又是一個俄羅斯通。

南方周末:這些安排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和他戰略方向緊密結合的。

黃仁偉:他的競選班子和他以後要做戰略上突破的班子,完全是一致的,沒有說是特朗普在那里自說自話。

但他做這個假象非常聰明,整個選舉過程中這些人物一個也不站臺,都是他的兒子、女兒、女婿,給人一個充分的形象,就是他以一己之力戰勝了兩大黨,實際上是美國極右派,戰勝了過去冷戰後將近30年的路線。

如果這樣判斷問題,我們對特朗普就不感到奇怪,我們對特朗普今後要走的路,也不會猶豫不決,就會非常清楚、非常清晰。

我認為,寧可把它判斷為一個大的戰略,而不要判斷為一個小的胡言亂語,對我們更有戰略上的好處。特朗普他出手又快,又是在意想不到的方向上給你打擊,你一點準備都沒有,就等著挨打。

南方周末:美國的安全戰略調整,您分析特朗普會采取什麽樣的思路?

黃仁偉:特朗普已經講過,以實力爭取和平。這個概念就非常清楚,希拉里是以規則建立秩序,這是希拉里“亞洲再平衡”的核心,但是特朗普的亞洲戰略是以實力取得和平,這個實力他就非常清楚了。

軍事上,第一,把美國在亞洲的武器上升到第五代,我們最多第三代,差了兩代;第二,美國把第四代,或者第三代的武器,給亞洲盟國。這樣又換回來大筆的錢支撐他的第五代,同時又把中國直接的鄰國提到了比中國略高一點的武器水平。

南方周末:這就是美國戰略基本的思想,要把這些年來,中國獲得的利益,變成美國獲得的極大的利益。

黃仁偉:現在美國在對軍事力量進行重新評估,他們認為中美之間的軍力的差距在縮小,縮小到什麽程度?最好的武器和最好的武器比,大概是10年的差距。當然在實際的作戰能力上,不止是10年,但是在最新的,大家都在試驗的武器里,大概只有10年的差距,10年的差距對美國來說就意味著不能再同中國作戰了。

美國是要領先至少20年才能和對手作戰,就可以用很小的代價打勝戰爭。10年的話,代價已經很大了,5年的話美國基本上不能作戰,而是跟你談判了。如果武器水平一模一樣,就不是談的問題了。

所以,他是唯武器論的,他用武器的差距來決定戰略的選擇。

現在這個狀態,他一定要拉開距離,如果這個距離能夠重新拉開到20年,美國在整個全球戰略的地位,會重新得到鞏固。

他們不能看著中國的軍事力量從20年縮短到10年,如果再縮短到5年,這個後果太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55

【南方名記】特朗普的亞太政策將走向何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600

趙小卓,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指導單位:廣東省國防教育辦公室

南方名記 姚憶江工作室出品

主創:南方周末 姚憶江

特朗普執政理念有三個特征:實用主義、孤立主義和保守主義。結合他的治國理念,未來美國政策會有所收縮,目的是為了積聚力量,在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地區重手出擊。

軍事上同中國差距縮小,這對美國而言是不可忍受的。未來,美國將對組織體制進行改革,使理論和體制適應軍事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放大軍事技術帶來的潛力,使美國重新恢複軍事優勢;或者推動新一輪的新軍事革命,拉開同其他國家的軍事差距。

南方周末: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奧巴馬政府最大的遺產,特朗普執政以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會如何變化?

趙小卓:特朗普性格多變,政策不確定性非常大,預測起來有些困難。但鑒於此事對中國非常重要,還是要進行大膽預測。

美國把國際社會按遠近親疏分成幾個圈:頭一個圈是它的盟國,第二個圈是它的朋友,第三個圈是夥伴國,第四個圈是其他國家,再往後延伸。美國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基於規則的亞太安全網絡,以雙邊聯盟體系為基礎,逐步向三邊化、多邊化方向發展。

從特朗普的執政理念看,有三個特征:實用主義、孤立主義和保守主義。首先是實用主義。對待亞太地區,特朗普可能不像奧巴馬那樣更多地強調理念、戰略,有一整套東西,他可能把不同問題分開來抓,比如臺灣問題有機會的話就抓臺灣問題,南海問題有機會的話就抓南海問題,抓到問題以後,可能把問題變成籌碼要挾你,在別的問題上跟你做交易。

其次是孤立主義。支持特朗普的相當一部分是白人、男性、中下層人員,傳統制造業或者傳統低端行業人員,受教育程度較低,這些人都相對比較保守。他們和英國脫歐時的支持者很像,都是比較註重身邊的事情,是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這樣一些人。特朗普作為這些人的代表當選總統,當然在他的施政理念和方針政策上也必然反映這些人的孤立主義訴求。

最後是保守主義。特朗普的領導班子里,有軍隊背景的人居多,強硬派居多,這也預示著美國保守派上臺了。所以,在他的政策、戰略、處理國際問題的手段等方方面面,可能保守的傾向會比較嚴重。

從目前情況看,相較過去,美國全球戰略會有所收縮。美國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的意願可能下降,不再大包大攬,給別的國家埋單,這會對曾經受到美國保護的一些國家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盟友要麽提供經費支持,要麽美軍就不會給盟友那麽大的支持。美國的海外軍事部署會如何變化,我們還要觀察。鑒於這幾年美國全球軍事部署有過度透支現象,也可能適當調整。

其實,特朗普講美國優先、美國第一,我覺得他更多地是從美國利益來考慮的,把美國作為一個正常普通的國家,而不是一個無處不在的超級大國。所以,經濟上他說制造業要回流,要註重基礎設施,要減稅;對於其他國家,比如說中國,特朗普曾揚言要對中國征45%的關稅。總而言之,特朗普會把美國的利益放在優先地位。

但是,特朗普的“孤立主義”並不是美國傳統意義上的孤立主義,即美國要退回西半球,而是說因為奧巴馬政府過度透支,他要適當收縮積聚力量。五個指頭收回來,是為了握緊拳頭,更有力量地出擊。積聚力量之後,他可以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地區重手出擊。

南方周末:現在有一種說法,特朗普從來沒有執政的經驗,也就是管理過公司,管理國家和管理公司是完全不一樣的,他的管理能力、處理國際問題的能力可能比較弱,您怎麽看?

趙小卓:特朗普的能力不容小覷,從他整個競選過程來看,最開始在共和黨內部競選的時候沒有人看好他,他把共和黨的大佬們一個一個地幹掉;最後跟希拉里對決的時候,也沒有人看好他,但是他把希拉里也打敗了。

從這個過程可能看出,他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我們知道,特朗普沒有一天從政經驗,沒有任何經驗的人最後當選總統,還可看出他背後有一個團隊,這個團隊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這個團隊對美國存在問題的判斷,對於希拉里競選團隊弱點的判斷,對美國國民的期待和希望的判斷是比較準的。

南方周末:這種情況下,會對“亞太再平衡”戰略有什麽影響?特朗普可能會在哪些方面做調整呢?

趙小卓:美國面臨的大的國際環境和背景沒有變,戰略重心東移的趨勢還會繼續,但“亞太再平衡”這幾個字可能不再用了,換一個別的說法。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駐軍可能減少。軍事部署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內容,美軍前沿部隊可能適當減少,從第一島鏈調整到第二島鏈或第三島鏈。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在西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一直在增加,從約十萬人,增加到現在的十三四萬人。但這並不表明美國在軍事部署上的適當調整是戰略收縮,美國的戰略機動能力非常強,他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再部署到前沿。

美國可能給一些盟國施加更大的壓力,盟國在保衛自己的安全上可能承擔更大責任,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可能有比較大的壓力。值得警惕的一個動向是,美國可能武裝日本,激化區域矛盾。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快速推進,直至前國防部長卡特說已經到了3.0版,重點是建立基於規則的亞太安全網絡。我覺得,特朗普會重新武裝日本,放虎出籠,這符合他的新孤立主義、離岸制衡的理念。重新武裝日本,也符合日本這些年來要做一個正常國家,甚至做一個軍事大國的意願。這樣一來,亞太地區中日矛盾或許會增加,更便於美國隔岸制衡。

南方周末:美國推出第三次抵消戰略和國防創新計劃,您覺得意欲何為?

趙小卓:第三次抵消戰略和國防創新計劃是奧巴馬政府力推的政策。我覺得這個戰略不會有大的變化,因為它符合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的指導思想。如果說有變化的話,這個計劃可能會更加聚焦“反進入/區域拒止”,因為美國在西太地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需要時作戰部隊要麽進不來,要麽進來要冒很大的風險,美國提出第三次抵消戰略和國防創新計劃,就是要從軍事上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是超級大國,軍事力量在全球鶴立雞群,別的國家在軍事上給它劃紅線,它是難以忍受的。假如說,把第三次抵消戰略和國防創新計劃,看作是一個長線的,未來可能要持續二十年、三十年的戰略或者計劃的話,那麽聚焦“反進入/區域拒止”可能是最近這幾年來要著力加強的一個工作。

美國也在對組織體制進行改革,使軍事理論和組織體制適應軍事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挖掘軍事技術發展帶來的潛力,使美國重新恢複軍事優勢,或者推動新一輪的新軍事革命,拉開同其他國家的軍事差距。按美國的說法,就是要重新奪回它流失的軍事優勢。

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長卡特非常強調美國著眼長遠,研發顛覆性軍事技術,並以這些斷代性技術為基礎,創新軍事理論、作戰理論。在軍事部署上,目標是使整個軍事部署分散化、網絡化,構成一個基地網絡、作戰網絡。這個網絡中,某一個或兩個節點受到打擊沒有關系,不影響整個基地體系的正常運作。

特朗普當選總統的變革性意義還在於,美國共和黨同時控制了國會兩院,在州政府和議會也有明顯優勢,這都預示著美國的內外政策要發生大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56

【南方名記】快手直播的草根江湖:20%精英,80%沈默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326

2016年9月28日,福建省泉州市黃山鎮,石神偉在佛教寺廟施工工地利用腳手架健身。做工之余堅持健身的愛好改變了他的生活,使他成為快手上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搬磚小偉”。(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2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20%的精英階層,80%的沈默人群 在快手里翻滾的草根們》)

快手合夥人曾光明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被一個年輕人問到:為什麽我覺得快手不好玩?為什麽我覺得快手很LOW(低俗)?

快手的出現,給了普通人一個展示自己、參與社會的機會。但最終能打破“鄙視鏈”,實現階層躍升的人終究是少數。

每次工頭不在,小偉就打開快手自拍健身。他配的文字主要是來自《平凡的世界》,並且經常發一些勵誌雞湯。比如,“我們出身於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

2017年3月底,快手宣布獲得了3.5億美元新融資,領投的是騰訊。在外界報道的快手投資人名單里,幾乎清一色的頂級風險投資公司:晨興、DCM、紅杉、順為、百度、DST和華人文化等。

快手CEO宿華希望將快手打造成一個記錄與分享的平臺,讓今天的人能通過快手“讀懂中國”,讓一千多年以後的人,也能看到今天的時代影像。宿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幾百年以後,快手會是一個記錄博物館。

但快手合夥人曾光明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被一個年輕人問到:為什麽我覺得快手不好玩?為什麽我覺得快手很LOW(低俗)?

曾光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理解快手是因為你不了解中國社會。”

在加入快手之前,曾光明任網易副總編輯。他今年45歲,在快手平臺上,像他這個年齡的用戶很少見。在快手的用戶中,90後和00後用戶占比87%,00後用戶占比46%。快手的主要用戶群是中學生、大學生、社會青年和打工青年。

在曾光明看來,目前大部分互聯網產品和服務,都瞄準20%的精英階層。剩下80%的人群,由於購買力不足,除了QQ和微信外,很少有企業有動力去服務這群人。

眾多質疑並不能影響快手成為當下最熱門的一個手機應用。宿華給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是,快手註冊用戶數達到4億多,接近一半的人發過視頻。月活用戶數1.5億左右,日活用戶數6000萬左右。每天在快手上產生大概600萬條內容(照片或短視頻)。

做了二十多年媒體人的曾光明2017年年初加入快手,此前他與宿華“一見鐘情”,非常投契。從記者到總編輯,他的職業生涯都在“記錄與傳播”,而快手一直在做的,是“記錄與分享”“宿華能用人工智能技術,能讓記錄和傳播更有效率。”兩人在電話里聊了五分鐘,曾光明決定入夥,成為快手合夥人。

在很多社交、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大量明星、意見領袖和美女帥哥掌握了話語權和註意力資源。但快手上脫穎而出的卻是一批草根平民。他們是輪胎修理女工、開吊車的女司機、開挖掘機的農村青年。一個00後打工小妹,每天用快手直播自己的工作日常,吸引了15萬粉絲,很多人在直播間排隊留言:嫁給我吧。

大量普通人借助快手,實現了自己的階層躍升。比如快手第一紅人“MC天佑”,之前就是個遊戲人生的“校霸”和社會小青年,但在快手上卻擁有兩千多萬粉絲。

他在快手上有一段說唱成名歌《女人們你們聽好了》,歌詞擊中了很多快手用戶:“在這個社會上很多女人提出來我要車我要房,我很好奇的是,你們哪里值?有什麽勇氣提出來這個要求?你有學歷?長得漂亮?那麽天佑在這里問一句,又有幾個女人會做飯?……此次錄音獻給那些因為金錢背叛男人的女人們,希望你們能夠珍惜那所謂的真愛。”

快手的出現,給了普通人一個展示自己、參與社會表達的機會。曾光明認為,快手通過人工智能,能把有“上升力”的人找出來。

不過,最終能打破“鄙視鏈”,實現階層躍升的人終究是少數。在快手上,要想脫穎而出,就得讓自己的內容被盡可能多的人看到。而決定這點的是一個冷冰冰的“算法機器人”——快手的人工智能技術。

實際上,快手的人工智能技術並不單純鼓勵出位、獵奇,一個再玩命表達自己的用戶,搶到的註意力資源,很可能不如一條在快手上走紅的小狗。

重走UGC之路

宿華1982年出生於湖南,清華大學畢業。進入快手之前,他先後在Google和百度做過技術,後連續創業。

“名人可以出書,很多人會采訪他們。歷史上,記錄是少數人的特權,我們想讓記錄更加普惠。”宿華說。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投資人敢給宿華的這個夢想埋單。

快手成立於2011年3月。這年1月,騰訊推出微信,小米開始做手機,移動互聯網和移動社交開始大爆發。一開始,快手叫“GIF快手”,是一個動圖軟件,由程一笑等幾個80後程序員創辦。程一笑之前在人人網開發部門工作。

2012年4月,GIF快手拿到了晨興創投30萬美元的投資,但公司發展並不好。晨興創投合夥人劉芹對媒體回憶說,投資人和團隊意識到,技術是快手的短板,於是投資人開始給程一笑尋找合夥人。當時宿華也在創業,在雙方投資人的撮合下,兩家公司合並,宿華擔任新公司CEO。

合並後的新公司,從純粹的工具應用轉型為一個短視頻社區。2013年,快手又從短視頻社區,轉型為短視頻社交。

順為資本合夥人程天就是在那時候接觸到了快手。程天跟宿華同歲,早年在新加坡淡馬錫工作時,他投資過土豆網,對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很熟悉。

早在十年前,中國就出現過第一批UGC玩家,典型代表是土豆網和ku6網。快手的口號是“記錄與分享”,十年前的土豆就提出了類似口號——“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現在快手上各種搞笑類視頻,比如在褲襠里放鞭炮,早年間六間房上也有很多類似內容。只不過,那時候視頻內容清晰度不高,而且視頻時長比較長。而快手走的是短視頻模式,一般都是幾秒或幾十秒。

十年前主流的UGC玩家們大都拿到了投資。程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國內的UGC創業公司,基本都是模仿美國公司YouTube。美國有DV文化,所以YouTube很火。但中國沒有這個文化基因,UGC模式在中國沒有走通。後來UGC玩家集體轉向長視頻領域,走上了購買影視劇版權和自制劇的路子。土豆網後來跟優酷合並,少數玩家存活下來,大部分公司都銷聲匿跡。

但程天認為,快手比“先烈們”要幸運很多。一是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已經普及,二是上網資費大大降低,帶寬速度大大提高。接觸快手後,程天覺得快手跟YouTube很像,就想到投資快手,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到2015年1月才正式投資。

在2013年和2014年的時候,看好快手的風險投資公司並不多,真正敢對快手下註的機構就更少。

猶豫的投資人

DCM中國管理合夥人林欣禾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2014年初DCM投資快手時,快手剛剛轉型成一個短視頻社區,日活只有小幾十萬,用戶主要是13-15歲的“小孩”。很多投資公司覺得快手的用戶太低齡,很難有商業模式,就算快手在這個年齡段做到第一,也沒有太大意義。更何況,與快手類似的美國產品“Vine”發展得並不好。

DCM是繼晨興後第二個投資快手的創投公司,也是快手轉型做短視頻後的第一個投資人,現在是繼晨興和騰訊後的快手第二大機構股東。DCM的主要投資案例包括前程無憂、58同城、51Talk和唯品會等。其投資風格在圈內以少而準著稱。

當時大部分投資機構都在押註版權和長視頻項目,希望找到中國的Netflix(美國在線影視租賃公司)。但林欣禾還是決定去跟宿華聊聊。

宿華告訴他,13-15歲的孩子,到了15-17歲的時候,基本就開始用QQ了,18歲以後就用微信了。要做社區和社交,必須在用戶年齡段小的時候抓住他們,否則他們長大後,很難有機會。

“當時我看不懂快手,但宿華這句話我聽懂了。我知道網絡效應一旦起來,再入局會很難,所以下決心投了。”林欣禾坦言,快手的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他們預期。

專註中早期項目的紅杉資本也投資了快手。1985年出生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曹曦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他第一次接觸快手時,特別興奮。在騰訊做過產品經理的他,第一次在QQ空間之外的產品里見到階層如此廣泛的用戶,一起在很活躍地貢獻內容。

“很多人在沒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就說快手里的內容low,這點我很不同意,中國的人群本來就是很廣闊的構成,很少有產品能觸及如此廣泛的用戶。而且,什麽才叫不Low?”曹曦說,他現在不是快手的典型用戶,但如果時光倒回到他的中學或大學時代,他很可能成為快手的重度用戶。因為快手滿足了一個年輕人的三個重要剛需:發現有趣的內容,發現好看的姑娘和展示自己。

接觸快手後沒多久,曹曦就約宿華見了面,並到快手做盡職調查。他發現,快手跟其他短視頻公司有著巨大不同——快手是一個去中心化平臺,不做話題設置,不發展大V,而是把內容的選擇權交給用戶。

在一些中心化社區,大部分用戶是在看大V們的分享,更多的是仰視和圍觀心態。但在快手上,大家看到的都是跟自己“階層”差不多的人群,用戶的表達欲、熱情和上傳內容的動力都會被激發,並能以更放松的心態去創造內容。

在快手上,有個尿毒癥患者,每天笑嘻嘻地直播自己治療的過程。這個患者在一個偏遠地區,缺醫少藥。通過直播,能賺一些醫藥費。但他的一位粉絲說,能感覺他不是專門為了賺錢才開直播,因為他很少主動求打賞禮物。

“我猜他應該是在快手上得到了平時得不到的鼓勵,最重要的,這種鼓勵不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憐憫。”這個用戶說。

如果這個尿毒癥患者是在其他平臺上,很可能會被平臺重點扶持成熱門主播。但快手的原則是不幹涉。曾光明說,他每天靜悄悄地關註著這個用戶。

在曹曦看來,有些互聯網公司是短期流量和KPI考核導向,引入名人和大V,短期流量上會有提升,但長期看未必有價值。“宿華說,快手是想做好白米飯。做好白米飯,比做好一桌子菜更難。”曹曦認為,這種做減法的思維方式正是快手勝出的重要原因。

曹曦很快就給快手出了投資協議。但團隊內部有所猶豫,擔心用戶群太過年輕,不好商業化。這也是當時大部分持幣觀望快手的創投公司們的普遍心態。

這種擔憂很正常,畢竟PC時代的上網門檻很高,導致互聯網用戶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這些城市用戶的商業化可能性已經被證明。但其他區域用戶的商業化可能性,並沒有得到很好驗證。

“北上廣深不是中國的全部。PC時代的互聯網用戶群其實並非代表中國的全貌,這造就了很多當下快手類企業的商業機會。長遠來看,互聯網用戶群的分布,一定是跟中國人口分布相一致。”最終,曹曦說服了團隊,紅杉中國投資了快手,並且在快手後續幾輪融資里一直都在跟投。

對於投資人擔心的商業化問題,宿華表示,目前公司並不盈利,但快手已經驗證了廣告、遊戲聯合運營、會員增值服務和虛擬道具等成熟的商業模式。比如快手在做一些信息流廣告測試,一些汽車廠商、遊戲公司和教育機構已經開始在快手做廣告。

2017年2月18日,鄭州人民公園中心廣場內,“雙槍老大媽”王玲芝與同伴跳起他們自創的“逆天搖擺抽筋舞”,引數百人圍觀,而現場的快手直播更是受到全國各地舞友的熱捧。(視覺中國/圖)

胖魷魚

4月10日晚9點半,1989年出生的美團外賣小哥胖魷魚(網名),回到北京通州區一個待拆遷平房區的出租屋里。

每天晚上9點下班後,胖魷魚都會在床邊支起一個簡易手機三腳架,架上手機,打開快手App,錄制了一首自己唱的歌,發到快手上。4月10日這天晚上,他唱的是《一剪梅》,半個月後,瀏覽量依然只有120多次。

比胖魷魚小2歲的東北老鄉MC天佑是胖魷魚眼里的“神”。不過胖魷魚沒想要成為下一個天佑,他的目標很簡單,通過快手認識一些朋友,最好是有人看好他,給他一份更好的工作。

胖魷魚來自吉林省吉林市,16歲跟著父母到北京打工。先後幹過大理石、鋼結構、起重機和路邊燒烤等生意,去年到美團送外賣,每月收入五六千元。

不過,胖魷魚不太想幹了。他覺得城里人吃的菜很多都是打了農藥的,他想把東北老家無公害的蔬菜賣給城里人。

“我還是想自己幹點事,但我們認識的人有限,沒什麽社會關系。”胖魷魚說,在工廠打工時間久了,思維很局限,跟社會有點脫軌,經常吃啞巴虧。前段日子,一個網友說賣一臺閑置電腦給他。胖魷魚付了900元後,對方再也聯系不上。

“快手上認識的人,更真實。”胖魷魚的室友也是東北人,過去幾年一直混跡於各個直播平臺,還把一個女主播變成了自己老婆。如今跟胖魷魚一樣,他年近30歲,想要“收心”,好好規劃下自己。於是跟著胖魷魚來“混快手”,每天發各種短視頻展示自己,希望交到一些“真朋友”。

他倆夢寐以求的是能有快手的直播權限。這樣可以做直播,接受打賞。最主要的是,希望有人能註意到他們,給他們介紹個工作。

在快手之前,胖魷魚在YY上做直播,主打賣點是一個胖子吃東西,比如把一大鍋面都給吃光。每次吃得越多,粉絲漲得越快。最高時候有一千多個粉絲。但這一招在快手並不靈。截止到4月底,胖魷魚發布了七十多部短視頻,但只收獲了二十多個粉絲。

相反,胖魷魚一些不經意之舉,卻帶來意外的巨大閱讀量。

有一次他送餐,看到路邊一輛車被人惡意用紅漆噴了三個字:小三車。他拍下來發了個短視頻在快手上,調侃說:“街邊塗鴉藝術字,唯獨就是沒有落款。藝術人被埋沒。”這個視頻很快被多家北京本地媒體報道。

“有上升力的人”

曾光明說,在快手上,有上升力的人和內容,最容易被快手的“機器”選出來。他舉了一個快手商務拓展部女同事的例子。

這個女同事此前是一家時尚網站的主編,第一次玩快手,發的是一個高大上酒吧的短視頻,只有200個瀏覽量。第二次發的是一個下雪天有人騎車在路上走的視頻,瀏覽量更少。第三次,她自拍了一段短視頻。視頻封面是一張甜美的側臉。這個短視頻很快就突破了2000次觀看。

“機器不知道美醜,但知道角度。所以這里面有竅門。”曾光明說,這個女同事自拍的視頻之所以更火,是因為這個自拍角度讓人看起來更美。而快手的算法機器,也就是快手的人工智能技術,發現了這個女同事在記錄和傳播上的“上升力”,於是這個內容被機器送達給了數量更多的用戶。

曾光明還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有一次,他見到鹿晗,於是在快手上發了一個鹿晗的短視頻。這個視頻閱讀量很大,曾光明甚至因為這個視頻,被機器給了“直播權限”。

“機器認為我是有上升力的人,因為我能拍到鹿晗。”曾光明說。

有上升力的人,不一定是白領精英,一個搬磚小工也很可能具備更強大的上升力。

“搬磚小偉”是一個建築工人,但在快手上有150多萬粉絲,因為他能像一個專業體操運動員一樣,在工地腳手架甚至一把鐵鍬上,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他在快手上的簽名是:願現在舉步維艱的痛苦和諸多磨難,在未來的某一天能被笑著說起。

跟胖魷魚一樣,小偉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2011年,小偉跟初戀女友分手。用他的話說:“她撲入花花世界,我跌入滾滾紅塵”。

失戀後的小偉,沈迷網遊不能自拔。2015年,他來到東北打工,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了花樣健身,很快喜歡上這個運動。於是每天開始練習。最拿手的是倒立做俯臥撐和腳手架上腹部繞桿。2015年4月,一個工友拍下小偉健身的視頻發到快手上,這個視頻有100萬人觀看,小偉成為快手紅人。

此後,每次工頭不在,小偉就打開快手自拍健身。他配的文字主要是來自《平凡的世界》,並且經常發一些勵誌雞湯。比如,“我們出身於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有時他會給視頻封面配上李小龍的照片。他經常配的一個圖說是:工頭不在就是爽。有時候他也會把工頭拍進去,稱工頭為氣質男神。

成名之後,小偉繼續在工地幹活,有時發一些搬磚視頻,然後配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搬磚。後來小偉又開始在工地外展現自己,比如在火車站候車廳倒立做俯臥撐。

發了十幾個視頻後,就有演藝公司找小偉做節目。他又拍了自己第一次坐飛機的視頻,並感慨說:“看到飛機很激動,小時候都是跟著天上的飛機跑。”

最近,為了開發高難度動作,小偉的腿摔折了。他把做手術的視頻發到了快手,配上了《士兵突擊》里的音樂。他最新一個視頻是在醫院治腿傷,配樂來自《無間道》,配文是:曾經的王者、欲哭無淚、我心不甘。

去中心化

小偉火了之後,很多人開始模仿他。在快手上一搜“搬磚小偉”,很多同名用戶出現。有上百個用戶的名字里出現“搬磚”和“小偉”等關鍵詞,好幾個用戶的粉絲量都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很多小偉的忠實粉絲替小偉打抱不平。但快手平臺卻堅持“去中心化”定位。跟微博不同,快手沒有大V認證標簽。也不鼓勵用戶關註意見領袖和明星,甚至有意淡化了搜索功能——在App首頁沒有搜索按鈕,而是藏到了後臺。

此外,快手還弱化了私信功能,刻意把私信交互界面做得很簡單。快手不鼓勵用戶建立聊天關系和社交關系,而是鼓勵用戶記錄、表達和分享自己。

快手嚴格控制直播權限。目前只有10%的用戶有直播權限,這些人主要是在“機器”面前證明了自己上升力的人。具備直播權限的用戶,也不用跟快手簽約。快手的主播想去別的平臺直播,可以來去自如。MC天佑就是從快手上出走其他平臺的。為了避免快手成為一個炫富平臺,快手上的直播虛擬禮物,最貴也不到40元。直播收入快手跟用戶五五分賬,快手代繳個稅。

快手還嚴格禁止公司運營跟用戶接觸,為的是防止利益輸送,避免人的力量去影響註意力的分配。

雖然不打擾用戶,但快手對內容的監管很重視。快手設有近千人外部內容審核團隊,審核每一個內容是否合規。

快手把定義權交給用戶後,不同用戶有不同玩法。

有的把快手當做一個記錄平臺。比如,一個年輕媽媽得了癌癥,孩子的舅舅每天都在快手里發孩子母親的視頻,為的是以後小孩能有一個可以看到母親影像的地方。

有的當做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比如宿華關註了一個少林寺武僧,每天發布自己打拳的視頻。宿華說,看得自己都想遁世了。

還有個78歲的老人,每天直播彈琴,很多年輕用戶不斷給他刷禮物,還教老人怎麽把二十多萬元打賞收入提現出來。

有一對父母,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直播小孩成長經歷。最近這個孩子已經開始接廣告了。

在快手上,大部分用戶還是喜歡看“接地氣”的內容,陽春白雪不是快手的“底層顏色”。

“快手能火起來,核心是它抓住了草根用戶群,以最正確的姿勢,去迎合他們。”一位匿名的創投圈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總結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76

【南方名記】快手機器算法如何判斷用戶的“上升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327

2017年4月5日,北京中關村清華科技園,快手CEO宿華在快手總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2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快手的“無形之手”》)

為了讓機器更加公平和公正,快手的工程師們給機器定了一個“公理”,建立了一個數學里的規則社區。

跟大多數有智能分發功能的互聯網產品一樣,快手的產品模式是,把人和信息做精準匹配。

快手CEO宿華介紹,一個快手的新用戶,在冷啟動的時候,機器首先會根據用戶的註冊資料、手機機型、地理位置和周邊用戶等情況,對用戶做一個特征分析。當用戶有了使用行為,瀏覽了內容後,快手的機器會根據用戶的興趣和愛好,升級用戶特征庫,進而給用戶匹配更精準的內容。目前快手的用戶特征庫已經高達數百億條。

如果這個用戶開始發視頻,快手的機器會對內容進行識別,把這個內容匹配和分發給其他可能對這個內容感興趣的用戶。

機器要實現對用戶興趣的精準識別,需要一定時間。比如宿華從小喜歡二胡,這並不是一個大眾愛好,一開始系統並沒有發現他這個愛好,過了一段時間機器才開始給他推薦一些二胡視頻。宿華說,很難說機器用了多久發現這個興趣,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臨界點和邊界,像交朋友一樣。

由於去中心化定位,所以快手的算法機器的作用就更大,因為一切註意力資源,都交給了機器來分配。這只快手上的無形之手,決定了你的內容被推薦給誰,被推薦給多少用戶,也決定了是否給你直播權限。

這個機器是快手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核心算法。它的作用是,理解用戶上傳的內容,然後把這個內容跟其他可能對這個內容感興趣的用戶進行匹配。

宿華介紹,快手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是三點。一是對內容屬性的理解,二是對人的屬性的理解,三是人與內容的互動。

內容屬性的理解主要是識別照片、文字和視頻內容。目前互聯網行業的技術,在識別文字和照片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不僅能識別出一篇文章的類別(軍事、體育和娛樂等),還能識別出一篇文章的情感(高興、悲傷、貶低或贊揚)。但視頻內容的識別技術還有待突破,目前只能識別場景(市內室外、酒吧、操場)。

宿華舉例說,一段戀人擁抱的視頻,人能簡單分辨出來這是分別的擁抱。但機器識別不了這個擁抱是久別重逢還是短暫分別,是開心相聚還是悲傷離別。

“機器能識別是一只寵物,但是貓還是狗?是狗的話,什麽狗?這些是更需要突破的技術。”宿華舉例說,他發了一個自己小孩坐在玩具車上打瞌睡的視頻。機器能判斷視頻里有一個孩子和一輛車,但機器目前還識別不了這是真車還是玩具車。

這個視頻又不能簡單地推送給發過孩子視頻的用戶。因為那些用戶可能只喜歡自己的孩子。就算用戶喜歡別人的孩子,但到底喜歡胖孩子還是瘦孩子,這些細節的差異,都需要機器去學習。

為了精準匹配,機器會進一步發現這個視頻里其他細微的特征。

“每一個特征都是機器在猜測,然後做驗證,這是一種弱決策,但很多弱決策疊加在一起之後,就變成了強匹配。”宿華說,這些特征在快手是百億級存量。

對人的屬性理解,則分成短期屬性、中期屬性和長期屬性三塊。其中,長期屬性是出生年月和地區等。中期屬性是興趣愛好。最難識別的是短期屬性,比如一個人搜索“蘋果”,今天可能是想吃蘋果,明天可能是想買一個蘋果手機。這些屬性是瞬息萬變的,也最難識別和判斷。

判斷一個人的短期屬性很難,但也更有價值。曾光明舉例說,一個人是皇馬的球迷,他希望看到皇馬的消息,但可能不太想看到皇馬輸球的視頻,如果你在不恰當的時候把皇馬輸球視頻推送給他,他可能很不高興。

人與內容的互動則指的是用戶之間的點贊、關註和評論等行為。這些數據有助於機器預估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數據互動最難的是需要時間沈澱、用戶量積累和用戶活躍度。

曾光明說,為了讓機器更加公平和公正,快手的工程師們給機器定了一個“公理”,建立了一個規則社區。

在這個法治社會里,即便是宿華本人,如果沒有上升力的內容,也很難被自己開發的機器所認可。宿華透露說,他的粉絲只有九十多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79

【南方名記】DCM中國管理合夥人林欣禾:專註會讓你少犯錯誤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531

林欣禾(視覺中國/圖)

DCM成立於1996年,投資種子期、早期和中期的創業公司,專註於移動技術、消費者互聯網、軟件與服務。目前管理著超過 30 億美元的資金,曾發起過全球第一個專註於 Android 生態圈的風投基金。

在中國,DCM以“準和少”的投資風格著稱。投資過快手、易車、優信拍、丁香園、好大夫、人人網、前程無憂、快錢和當當等項目。

作為DCM中國管理合夥人,林欣禾此前是新浪的聯合創始人,投資過唯品會、58同城、快手、途牛旅遊網、豌豆莢、51Talk 無憂英語、紛享銷客和貨車幫等項目。

南方周末:很多投早期項目的機構都在廣撒網,你們卻很克制。為什麽?

林欣禾:要投得準,就要投得少。投得多,容易出問題。

DCM比較專註,只投互聯網行業的商業模式。傳統行業和偏重技術的項目,比如醫療、硬件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我們基本沒有碰。事實上,這些領域過去火了一陣子,但後來沒發展起來,比如清潔能源。

專註會讓你少犯錯誤,讓你有時間對一個項目看久一點、看清一點。

我們不僅投得少,人手也少,目前只有8個人,相比其他VC少太多。很多比我們募資規模少的機構,都是幾十甚至上百人。

人一少,我們的溝通成本就很低,做項目的效率就很高。判斷項目時可以閃電速度,當天看中的項目,當天就可以投,不用反複上投決會。

我們八個人,經常相互否定對方看好的項目。有時候我否定的項目又被他們翻過來。這樣的互動很重要。現在很多投資機構內部決策非常僵硬,不同投資部門缺乏相互了解和溝通,反而相互攀比。投資人群體相對高學歷,普遍比較傲嬌。你的團隊今年投了三個項目,我就得投四個。這就導致很多投資人錯過了行業第一名後,為了怕兄弟部門責備,去投行業第二、三名,這是不理智的。因為第二、三名的失敗率遠高於第一名。

南方周末:人這麽少,怎麽做投後服務呢?

林欣禾:做VC和創業最重要的是三點。

一是怎麽融下一輪,這是我們突出的能力。我們跟被投公司管理層聊,永遠是談怎麽上市。

二是戰略怎麽定。很多投資人不敢得罪被投公司的管理層。公司好的時候,不敢說壞話。公司不好的時候,每個人都在指責管理層。我們恰恰相反,你好的時候,我們說你的不好。你不好的時候,我們想辦法幫你渡過難關。

我經常跟被投公司CEO說,你們是在長安街上開車,你只能看到長安街的路況,但我們同時投資了很多行業,能看到好幾條街道的路況。你的街道很堵,我們會建議你換個跑道試試。

三是幫他們招人,尤其是CTO和CFO級別的人才。

我們只提供上述三項服務,其他投後服務不太管。我自己創業過,知道創業者都是有自尊心的,不喜歡被VC說三道四。你派個投後人員去人家那指手畫腳,告訴創業者怎麽做銷售、渠道和PR,很容易遭到創業者厭煩。他會覺得你在浪費時間,因為他們天天都在琢磨這些問題。

南方周末:你們的投資風格是怎麽形成的?

林欣禾:過去我是創業的,剛開始做投資的時候,很興奮,就像一個小孩進了糖果店,什麽項目都想投,結果吃下去肚子痛。剛開始那幾年,投了很多傳統行業的項目,造成失敗率很高。後來就回到自己比較懂的領域去投資。

南方周末:如何說服出資人(LP)相信並接受你們的投資風格?

林欣禾:一開始他們也擔心,我們投那麽少,會不會錯過很多項目,質疑聲不少。但LP主要是看結果和數字,我們的回報率可以,他們就高興,繼續給錢。

有些LP過去說,有好的跟投機會一定叫上他們。當時唯品會有跟投機會,我們找他們溝通,但沒人敢投。所以說服LP其實很難。

南方周末:投得項目越少,意味著風險越大,畢竟籌碼太過集中。

林欣禾:確實風險挺大,但投資回報和風險是成正比的。這是我們決定玩的遊戲。我們承擔別人不願意承擔的風險,從而得到更多回報。

過去十年我們在少而精上,殺出了一條路。10年里投了63個項目,11個實現了美股IPO。當然也有失敗的。比如我們投資過女性內衣項目蘭謬。再比如,我們投資過一個叫麥包包的電商公司,在市場上基本沒有聲音了。

其實大家對項目的判斷能力差不多。很多機構投得太多,合夥人連被投公司CEO的名字都叫不上來。我們投得少,逼著我們跟被投公司走得很近,我們的團隊成員甚至經常到被投公司去辦公,臨時幫幫場子。

有的CEO個性比較強勢,很多人會喜歡投這樣的創業者。但我們認為,投資就跟結婚一樣,大家要在一起走很長的路,太強勢的性格沒法長久,所以我們寧可不賺一些容易的錢。每次決定投資一個公司,我們都會問自己,能不能跟他們的CEO一起過個5年的日子?如果心里沒底,那就不投。

當然,CEO也要認可我們,這樣才能避免以後董事會的沖突。如果大家相互認可,以後遇到困難會相互包容。

南方周末:你如何把握投資節奏?比如是否跟投?跟投到哪一步?

林欣禾:我們投得少,所以我們更有耐心晚一點退出。很多機構投了一大堆,一有風吹草動就琢磨著套現走人。

最重要的是看得準,看準了,事情就成了一半,剩下一半是你跟被投公司管理層的互動。互動能增進你對被投項目的了解,進而提高你判斷退出時機的準確性。

比如我們投資過唯品會,當時上市很艱難,但我們了解這個公司,臨上市之前又追加了一千萬美元。上市後,唯品會股價大跌,圈內很多人覺得我們笨,但後來它的股價翻了幾十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25

【南方名記】樂視“打掃屋子”,賈躍亭稱“洗洗更健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868

梁軍。(東方ic/圖)

5月21日,樂視網(股票代碼:300104)發布公告,宣布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辭去樂視網總經理一職,由梁軍接任。賈躍亭專任樂視網董事長,梁軍向賈躍亭及董事會匯報。

梁軍1970年出生,中國國籍,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1995年,他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同年加入聯想,曾擔任聯想集團移動互聯網及數字家庭群組產品開發副總裁。2012年,梁軍加入樂視網,擔任樂視網副總經理兼樂視致新(樂視超級電視)總裁。

樂視公告顯示,梁軍目前持有樂視網股票23406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1%。

賈躍亭在當天召開的發布會上表示,他將專註於公司治理、戰略規劃和核心產品的創新。

這次樂視網的人事變動引發行業巨大關註,不僅因為這是樂視網成立13年來第一次有了專職總經理,更因為這是半年前發酵的樂視資金鏈風波後,賈躍亭首次實質性“分權”。

在發布會上,梁軍說,他之所以堅持留在樂視,是因為看好樂視生態,樂視的核心戰略不會變,但戰略執行的具體節奏和章法可能有變化。

目前樂視的業務分成兩大塊,一塊是上市體系,主要是樂視網,包括視頻網站(樂視視頻)、超級電視(樂視致新)、樂視雲計算和花兒影視;另一塊是非上市體系,包括樂視汽車、樂視手機、樂視體育和易到等業務。

去年8月份開始,樂視非上市體系業務出現資金鏈繃緊。其中樂視手機和樂視汽車缺錢最為嚴重。

賈躍亭反思說,問題出在經營上的管理能力不足和流動性預判能力不足。也就是從去年8月起,樂視開始在重要板塊設立專職CEO。賈躍亭表示,樂視可以考慮在其他子生態引入外部投資人。

從賈躍亭的上述表態來看,樂視旗下其他子生態很可能發生類似梁軍接任樂視網總經理這樣的高層人事調整。

在樂視最艱難的時候,傳統房地產公司融創成為樂視網的二股東。賈躍亭表示,融創註入了近130億元資金,一部分進入到上市公司,一部分進入到非上市公司。

在融創之前,樂視沒有做過大規模融資。尤其是非上市體系,過去的資金需求主要靠各業務相互擔保和賈躍亭股權抵押。

這次樂視網的人事調整,跟融創的入局直接相關。

在5月21日的發布會上,融創的財務代表劉淑青透露,在融創投資之前,融創和樂視達成了幾個共識,一是要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上市體系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專職總經理;二是完善樂視網董事會構成和董事會議事規則,設置管理委員會和投資委員會;三是在投資合同中明確了融創要對樂視網和樂視致新等業務派駐財務經理。

劉淑青說,孫宏斌(融創創始人)和賈躍亭不存在控制權之爭,孫宏斌看好樂視和賈躍亭本人,對樂視的投資決心和實際支持力度都沒有變化。

一位匿名知情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融創入局後,樂視網開始尋找新總經理的人選,並跟國內很多知名職業經理人洽談過。由於樂視有很多聯想前高管加盟,所以賈躍亭還向一些非常知名的聯想高管伸出過橄欖枝,但遭到了婉拒。

“之前樂視成功挖動過很多行業高手,比如把上海通用的總經理挖過來負責樂視汽車。但現在的樂視,很多人不敢貿然進去了。”上述知情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一位接近賈躍亭的匿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賈躍亭在內部一言九鼎,管理上非常強勢,跟孫宏斌一樣個性非常強。兩人碰到一起後,樂視發生人事變化不足為奇。

除了梁軍接替賈躍亭擔任樂視網總經理外,張巍接替楊麗傑成為樂視網新的財務總監。

張巍之前是樂視非上市體系的CFO。楊麗傑是樂視核心老員工,1975年出生,2004年擔任賈躍亭創辦的北京西伯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管理部經理,後來賈躍亭創辦樂視網,楊麗傑一直擔任樂視網財務總監一職。

賈躍亭說,梁軍並不是外界所說的“投靠融創”,樂視也不會變成融創。

賈躍亭說,他以後的第一精力依然是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上,主要精力放在汽車業務上。他透露說,樂視汽車有望在今年內完成A輪融資。除了汽車外,未來所有非上市體系業務,都將在成熟後註入上市公司樂視網。未來樂視只有兩個體系,上市體系和汽車體系。

過去半年里,樂視變賣了很多非核心資產,同時樂視手機和樂視體育進行了裁員。對此,賈躍亭說:“洗洗更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