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基建動工 建築公司爭上市 殼價高企 或成「啤殼潮大軍」
1 :
GS(14)@2015-07-21 12:18:4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721/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本港十大基建陸續上馬,帶動建築工程公司更多工程合約,甚至還引來一輪本港建築工程公司的上市潮。資料顯示,近兩個月共有多達10家本港建築公司,向港交所(0388)申請在主板或創業板上市。有市場人士稱,本地建築工程企業的確迎來小陽春;惟殼價持續高企,亦有可能吸引建築業加入「啤殼大軍」。
明報記者 徐寶文
據港交所網站資料顯示,於今年6月及7月,主板及創業板分別接到3宗及7宗來自本港建築工程公司的上市申請(見表)。十大基建陸續動工,助力是否如此驚人;抑或只是大批建築工程公司計劃加入「啤殼潮」?
建築費續升 盈利不俗
有中資投行高層坦言近期建築公司上市的確「旺場」,據他了解,目前市場上至少仍有3至4家本地建築工程公司,計劃在今年內遞交上市申請。
他表示,在近年建築費用持續上升的環境下,建築工程公司的盈利表現的確不俗,申請上市是比較容易;而另一重要因素是,近年殼價高企,無論最終是否希望保留原有業務,不少本地企業家均想先「賺一筆」。
去年10月,本港老牌建築商俊和發展(0711)宣布以出售股份、配售新股及可換股債券,以總代價約6.9億元,出售七成股份予中國新維投資;由盈信控股(0015)分拆、上市僅一年多的怡益控股(1372),昨日亦宣佈以4.85億元,出售75%股權予姜建輝。
殼價攀至5億 賣殼先賺一筆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回應本報查詢時指,殼價以往只是1億多元,惟現時已經攀升至約5億元,更一直高踞不下,加上本港小型建築商經營較困難,故「上市賣殼」是一個相當吸引的選擇。
另一方面,現時內房市不佳,或有資金流動問題,惟內地融資渠道不方便,故亦有可能觸發它們來港「買殼」,利用香港市場進行融資,「而對於房企講,最易搵就係房企」,這亦有可能導致近期出現大量本地建築公司申請上市的原因之一。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接受本報查詢時則表示,建築公司其中一個最大優勢,便是具有穩定的財務狀,因為它們「好多合約已經簽」,故較容易獲得審批,有利上市。
不過,張智威坦言,近期「個市靜好多」,殼價亦由大市高峰時的6億至7億元,回落至現時的4億至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