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六十年代的板間生活

1 : GS(14)@2015-04-08 00:13:38

現在南昌街明渠變了休憩公園,路上也沒多少行人,昔日的海岸線變成通州街,看着西九龍走廊就看見海。



【專題籽:一樓一故】今日帶大家回到六十年代,隨人潮由中環乘船渡海,踏上深水埗界限街的碼頭,貨船漁船泊岸,繁忙的魚市場是「新九龍」心臟。這裏盛行「散仔館」,即當年單身人士住的平民公寓及板間房,亦即今日劏房。界限街盡頭,南昌街14號的為群公寓,六層三角形建築,當年今日都是地標。在發展才是硬道理的今日,能在鬧市街角丟空長達廿年,謎題一堆,卻見證着一代劏房或板間房生活,庶民區由繁華到零落的變遷。


都說五六十年代,香港到處都是弧形街角樓。政府允許一樓以上各層加建露台至行人路邊緣,為行人遮陽擋雨。後來香港人口膨脹,政府默許業主取得入伙紙後「發水」把露台封窗,並變成商住樓宇,在政府瘋狂建公屋之時,暫緩住屋需要。剛剛佇立在界限街以北(當時叫新九龍)的角落,為群公寓的尖角直指今日已變成南昌站的大海,毗鄰一九九二年停用的北河街深水埗碼頭;斜後方是全港最大佔地七千平方呎的關帝廟;再後一點是建於一九三○年的深水埔公立醫局。這是多麼當旺的位置!古來劏房就置身繁忙鬧市,租金較貴,卻方便打工仔上班下班省車費,做生意的船客直接上樓借宿。二至四樓「冷熱水喉,忠誠招待」,「新型梗房、清靜雅潔」等紅字仍在白油下隱現,日日有人掃地,五、六樓則是月租板間房,當年是街坊眼中的高級公寓,也是庶民等上公屋的中途站。「記得這條樓梯!記得這些轉彎位!連地板的階磚還是一樣的!小時候感覺這樓梯又長又闊,原來這麼窄呀?」區議員林翠蓮於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三年一家八口住在為群公寓六樓板間房,這天約她與媽媽張意玲重遊舊地,連一家四姐妹都回來了。公寓現在成了「財叔」的家,前梯被封,我們只能由後樓梯繞路而進,可能九十年代已空置,樓梯的紙皮石及樓下公寓裏鵝黃翠綠的地磚仍非常完整。六樓已經清空,剩下當年用來清除雜物的吊臂,天花板三角式橫樑首次全現,樑柱還殘留一點點七八十年代的牆紙,一家人的記憶登時洶湧而出。





昔日五六樓是板間房,一層八戶,人多小朋友一起玩,是林氏姐妹快樂童年回憶。

六十年代北河街近深水埗碼頭人群如鯽,比旺角還旺。



重回舊地 原來是窄房

「這叫大?為何以前我覺得這家好大?」大家異口驚嘆,記憶還停留在五六歲還是瘦小矮子的時候。那是當計程車司機的林爸爸月薪三百、六毫子一斤米的年代,林爸爸花八百元頂租費(類似手續費),月租八十元租住一百呎的「一房一廳」。林媽媽走到圓角處比劃,那弧位剛好擺下一張碌架床,前面一張木板桌、一個樟木櫃、一個鎖着的電視櫃與電話,就是兩大六小孩的全部。鄰居是做皮革小手袋的家庭式小工廠,樓梯旁是各約三十平方呎的廚房與廁所,林媽媽還記得廚房門口有個小吊架擺豉油醬醋茶,近窗那邊是洗手盆,一張石屎桌子上平放十六個火水爐:「你們信不信?十六個火水爐放在一起。我現在想起都不信,這麼窄。」那不是很易火燭,爭用廚房常吵架?「人多就不煮飯,但從沒吵架,又沒火燭。只是有人會用香,偷你火水點火水爐!」沖涼房算大了,林翠蓮幾姐妹驚嘆小時候常在廁所裏玩,人人在裏面洗衫,現在站一個人都覺得擠,二妹:「你都肥了啦!」大姐白了二妹一眼。木板牆距天花板約留一呎通風位,保持空氣流通。共用廚房浴室雖然麻煩,但減少喉管數量,則減少爆水渠的風險,私隱度少,但相對比今日的劏房也許安全一點。





從窄窄街角望上去,露台確實起到遮陽擋雨的作用。

公寓三樓仍未清空,用薄紅磚間成的房間,走廊很窄。

梯間本就有許多通風窗,沒有燈還是很光猛。



這麼小一個廚房當年可以放十六個火水爐!難以想像!

六七十年代流行的紙皮石樓梯,至今仍很新淨。

一切都被拆走,牆柱殘留七十年代的牆紙。



回憶總是甜

向街的牆壁統統是窗,家家戶戶都很開揚很光猛,電視上了鎖時,幾姐妹就伏在窗前看海,西斜好熱,冬天跟打大風時則「食到應」。樓下是條明渠,街坊來來往往,晚上有小販在街叫喊:「糖水呀!」她們就叫爸爸去買。回憶總比糖水更甜,大抵那年代人人的生活也是如此,林翠蓮一家當年從不覺苦。倒是許多街坊說,七十年代輪候公屋只需幾個月時間,何以林家輪候足八年?原來六十年代申請公屋,每個人頭付一千元,林家又年年添丁,申請文件年年改,直至一九七四年廉政公署成立才「取消」人頭費,之後申請,很快就上到樓了。舊公寓板間房,是一代平民等上公屋的中途站,對政府而言萬不得已。事隔半世紀,劏房借屍還魂呎價登上另一高峯,但今天,原本幾個月輪候期變至少三年,又有多少人,望得見上樓的明燈?


有網民搜集六十年代深水埗碼頭圖片,並加今日圖片對照。圖片來源:HK Man(香港在消失ing)facebook

見證深水埗碼頭當旺時

深水「埗」昔日寫作「埔」或「莆」,「埗」同「埠」,解碼頭,「深水」的「碼頭」,交通自然暢旺。在地鐵還未開通的日子,由一九二九年營業至一九九二年接駁九龍與中環及上環的渡輪,是深水埗的靈魂。今日的西九龍走廊及通州街,是當日的海岸線,孩子們赤腳跑到碼頭釣泥鯭。北河街是條比今日旺角彌敦道更旺的購物街,有魚市場、酒莊、故衣店;南昌街是條寬闊明渠,領石硤尾山的水出海,七十年代變成今日的休憩公園。這些都是九十年代填海以前的事了,今日為群公寓人去樓空,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寓與街上其他老店,一同見證過深水埗當旺的日子。




和昌錶飾服裝 六十年代開業

大陸開放前限制每人布票三呎六,香港同胞總跑到故衣店收購故衣,送給大陸親友幫補。那時一條北河街有數十間故衣店。和昌錶飾服裝前身為故衣店,店主吳景祥說那時的店子連店前都掛滿大褸衣服雨衣,包得像個白鴿籠:「如果碼頭仍在,這裏比旺角更旺,還有小巴來來往往。九十年代碼頭搬走,這裏就水盡鵝飛!今日故衣店剩我跟權記,都改賣鐘錶了,舊東西留着只是捨不得,老人家可以懷舊一番。」




廣如意酒莊 四十年代開業

和昌錶飾服裝對面的戰前街角樓,原本樓高兩層,六十年代重建成六層大廈,地舖有這間廣如意酒莊,洋酒以外還賣自家釀製的玉冰燒。老闆黃先生:「以前街上有四間酒樓,我們批發酒給他們。那時買酒要登記,好麻煩但薄利多銷。這街甚麼都有,你在門前綁鞋帶,後面已經打蛇餅啦!現在冇酒樓,好難做啦。」




山貨榮記號 一九四一年開業

就在為群公寓對面,界限街接駁碼頭那一段,曾是山貨原材料集中地,好多人買材料回去編大竹籮、大掃把、藤椅、蒸籠、晾衫竹,甚至搭棚用的大竹都在這裏入貨。榮記號那些年也很旺,現在看着對面的為群公寓,由昔日旅客來來去去,到今日人去樓空,露宿者遷入,見證碼頭變遷。




為群身世 眾說紛紜

關於為群公寓的身世,地政總署測繪處在一九六三年有圍板修建紀錄,一九六四年建成六層高公寓。翻查資料,這是隱形富豪馬樹頭物業,據土地註冊處紀錄,公寓地舖、一樓至天台於一九九一年以六百萬元(部份合約)賣給金馬資源有限公司,持份者十人,馬樹頭為大股東。二○○七年馬樹頭過世,其遺產執行人即入稟法院,向馬氏後人追討物業,至今未有定案。另一街坊版本,說五十年代這裏已有兩層高的三角形唐樓建築,現在被露宿者「入侵」,變成六十八歲財叔的「家」。財叔在家門豎起「通告」,說日戰時他的太公救了這裏的原居民,原居民為他建兩層高唐樓,這裏是他家祖地。一九六二年颱風溫黛襲港,吹毀許多房子,海岸沙石嚴重流失,當時十五歲的他還幫忙過搬沙,後來太公的朋友馬氏向太公租地,在房子上加建四層作公寓出租之用,買買賣賣,他家從未收錢,故得死守祖業。故事孰真孰假,難以追尋。



記者:陳慧敏攝影:林栢鈞、鄧鴻欣編輯:陳漢榮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407/191031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14

【王大陸熱演】Encore少女時代 我們的90年代

1 : GS(14)@2015-10-20 08:19:31

90年代嘅你,最愛係…華仔、城城、Leon、小志?織手繩、儲YES!Card、點唱傳情?定抑或如陽光…你將癡心亮起…暗戀緊靚仔學長?動新聞隆重請嚟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徐太宇」王大陸,帶大家重返90年代,仲出齊時尚男女必備嘅Walkman、記念冊、Gameboy、YES! Card等等,同大家回味少男少女情懷。唔睇片唔知,徐太宇除咗暗戀過陶敏敏、喜歡林真心,原來仲有一段情…遇見你的註定、她會有多幸運…講起90年代,當時嘅女生們,點至可以散發濃烈玉女味?我哋有請90年代潮流愛好者利嘉兒,分享佢喺影相擺甫士、打扮、妝容各方面嘅心得,expired都要學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1020/193402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65

4低年代 十年港樓挫三成 專訪 陶冬最新預測

1 : GS(14)@2016-03-02 16:58:23

2016-02-27 iM
2016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到底多少?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十三五」期間經濟年均增長底綫為6.5%。瑞信同樣預期6.5%。但是,瑞信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分析員(亞洲區)陶冬則認為,如果以4%增長心態重新審視中國經濟,投資策略會較精明。

他在接受本刊專訪時預測說:「未來10年,環球經濟將陷入「四低年代」:即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低貿易增長。」所以,投資者應對中國經濟陷入低增長早作預期,才謀定而後動。本港樓市方面,他維持看跌三成的預測。

陶冬:4低年代 股市不濟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顯得陰陽怪氣,就算主要央行如何出招,也無法穩住投資者信心,以及疏導資金流向風險資產,倒過來債市、金市卻成了資金避難所。究其因由,乃市場能見度太低所致,投資者寧可靠邊站,實行少做少錯。事實上,市場如此審慎也不無道理,瑞信首席經濟分析員(亞洲區)陶冬預期,除非各國推行結構性改革,否則在未來十年環球經濟將陷入「四低年代」,即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低貿易增長。換言之,不單宏觀經濟不振,消費、投資前景難有起色,就連股市也無運行。他指,除了美國有微弱的復甦外,全球只有資產價格的復甦,並沒有真正的經濟復甦,「雷曼事件觸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7年,絕大多數國家脫離了危險期,從紙面上看,經濟正在經歷戰後最長的復甦期,不過事實上,全球經濟復甦頗為虛幻,實體經濟遠遠弱過金融資產復甦,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大國所謂復甦,都是建立在央行量寬的貨幣幻影上,從就業到投資未見根本性改善。」

貿易增長弱於經濟增長

歸根究柢,陶冬覺得各國在改革上裹足不前,導致企業對改革前景沒有信心,所產生的連鎖反應是企業不願意投入固定資產投資,自然沒有新的就業職位,內需不濟,通脹也起不來,更重要是在低通脹下,居民的消費意欲會更弱,各國貿易往來難以強勁增長,「各國試圖通過滙率來增強出口競爭力,不過在全球範圍看,這是個零和遊戲,因為需求總量沒有改善。危機後全球貿易增長始終弱過經濟增長,就是需求元氣未能真正恢復的表徵,估計仍會持續下去。」

雖然美國經濟貌似復甦中,聯儲局也於去年底開始加息,啟動利率正常化,似乎跟「四低」背道而馳,可是各種迹象均顯示,聯儲局有無條件再次加息都成疑問,起碼資產價格已顯示加息的機會不高。

美國聖路易斯聯儲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日前稱,通脹預期下降過快已達令人不安的程度,如在市場通脹預期下降的情況下,繼續實行貨幣正常化政策實屬不智。對此,陶冬在其博客留言指,「布拉德是聯儲局的溫和派、主流派,我認為這是為耶倫(Janet Yellen)轉向做鋪墊。」

據他觀察,自加息之後,美國連番公布弱數據,例如1月非農業新增職位遠遜預期,新屋銷售、工廠定單等都較市場預期差,惟真正轉變的不是經濟形勢,反是聯儲局主席耶倫的心態。他解釋,耶倫堅信工資上漲會導致通脹升溫,只是看到放緩的數據,外圍市況動盪及債市表現後,令她心態有所改變。

「去年12月耶倫認為自己有把握,但這一個半月發生很多事情,讓她對自己的判斷沒有信心。由於通常1月、12月的數據會非常波動,與其說美國經濟出現了甚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倒不如說耶倫對把握經濟的自信出現動搖。這個在她私底下的言語中、言談上流露出來,最終折射在市場的價格上。」的確,截至周四(25日),美國10年期債息率僅1.72厘,無法突破2厘以上,反映市場預期通脹,甚至聯儲局短期內加息的機會不高;據利率期貨顯示,市場預期3月不加息的機會率達九成,而全年有超過六成機會不加息。

3年內央行再推量寬

眼見全球經濟半生不死,陶冬估計全球央行在3年內會再推行新一輪量寬(QE),出現機會率達30%。然而,美國聯儲局花了不少功夫,結束量寬政策,並開始利率正常化,自然不會輕易開倒車,至少市場需要爆發新一場危機,才能驅使全球央行一同開動印鈔機救市。

他解釋:「任何時候再做QE,一定要有個說法,不能說經濟增長下跌0.5個百分點,我們要QE,一定是那裏出了事情,必須有個藉口才能做,所以我不認為是今年的事情。以目前全球經濟走勢,在3年內再出一輪QE,是不出奇的。」

值得注意是,目前擺在大家眼前的地雷確實不少,例如油價大挫,很有可能出現大型油公司,甚至產油國破產,繼而觸發大批垃圾債券違約,重演火燒連環船式的金融危機。可是,當問到甚麼事件會最終引發危機,他謂只有意想不到的風險,才會令市場措手不及。

「只要我們猜得到的東西,都是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比如石油價格跌到多少錢、中東國家財政,以及新興市場會否出問題,我認為真正迫出一個危機來的,一定是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不在大家現在考慮範圍內的事情。」

政策透明度低振盪市場

他續稱:「我們知道今天全球經濟、貨幣環境、資產的估值都已經撑得很厲害,撑出許多的錯位,撑出許多的失衡。到底失衡用怎麼樣的形式表現出來,讓我們猝不及防,這個我不知道。」然而,這個失衡或許已有了苗頭,具體表現在各主要央行的政策分歧上,導致央行從以往金融體制的守護者,反成了市場動盪的源頭。的確,美國的貨幣政策朝向正常化,其他國家則處於貨幣寬鬆期,其中歐央行明言將量寬計劃延長至2017年,而中國傾向定向寬鬆,意味全球的貨幣政策由同步共振,走向政策更分歧和招數更複雜的新常態。

如此一來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變得難以預測,無形中降低了政策的透明度,令市場更動盪不安,「過去7年央行的政策性保底(Central Bank Put)已一去不復返,每個央行都必須選擇自己的思路及路綫,作出自己的變化,這個過程使得它們的把握程度差一些,把握的自信差一些、搖擺一些。從人行的滙率政策到日本央行突然的負利率,每一個都撼動到市場,這在過去6、7年未見到過的。」

的確,今年滙市就預演了黑天鵝事件,其中日央行突擊宣布負利率,本以為奇招可推低日圓滙價,誰不知日圓在一日後掉頭急升,最高見111,並觸發日經指數在3日間挫逾一成,「仔細想一想滙市在過去一年多發生了3次黑天鵝事件,瑞士央行信用穩如磐石,3天前還說不會(瑞士法郎跟歐元脫鈎),結果又做了;去年8月人民幣升了十多年突然下來了,歐洲、日本央行也是這樣。年初至今,每個央行都犯了錯誤,都讓市場像過山車式的,這就是風險。」

A股只可短炒

陶冬提醒讀者說,A股的資本錯位問題極為嚴重,「一半企業一年賺不到一間房子的價錢,但卻分分鐘發新股買10、20間樓房,這是目前A股的情況。」他認為,在這些弊病解決前,股市還是以圈錢,而不是為股東牟利益,一有風吹草動,必然會出問題。

目前,從銀行到保險、鋼鐵、水泥、房地產都有周期性,陶冬認為中國股市只有上落市,不反對股民入市炒一把,卻要知道風險所在。「我相信,銀行的壞帳率今年有爆發的集中性,一年要炒一把,我不反對。A股就是在盈利不斷失望和政策不斷利好之間,我建議,君子不立於危牆下,如果連一間房子的價錢,也創造不出來的企業,除非有特別之處,否則是不值得投資的。」

【樓市篇】港樓看跌三成

本港經濟疲弱,加上美國加息,樓價下跌的客觀條件基本形成,買家也看準樓市轉成買家主導,向業主大膽還價,加速了香港樓價調整的速度,單純劈價盤已不算新聞,市面已開始湧現更多的蝕讓盤。截至周五(26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較高位回落11%。

眼見樓市流血未止,業界漸有呼籲港府「減辣」的聲音,其中美聯集團(01200)主席黃建業認為本港樓價及租金雙雙回落,預測今年全年樓價跌約15%,減辣的條件已成形;奈何財爺曾俊華稱「辣招」無條件作調整,似乎官員們不敢承擔樓價反彈的風險。

港樓呈樓量齊跌,陶冬維持香港樓市看跌三成的預測,除了擔心息口上升,以及本地經濟因素外,當中主要風險來自聯滙受衝擊,「要是美國進一步加息,或者中國經濟發現更多系統性風險迹象的話,聯繫滙率必然被狙擊。我相信聯滙制度會維持下去,但是港元資產可能受到影響。」其實他在博客也解釋了,以目前香港的經濟基本面和復甦中的美國相比,港滙被高估,理論上,當小貨幣經濟比大貨幣經濟強勁時,聯繫滙率會較為穩定,反之亦然。

全球QE將提振港樓

當然,如果再碰上人民幣滙率大上大落,或者中國金融系統有任何風吹草動,聯滙制度受衝擊的機會很大,皆因中國資本市場相對封閉,大鱷要做世界自然從香港的股滙埋手,金管局干預滙率,將抽高港元利率,並會直接打擊香港樓市。

那麼樓價跌三成就見底了嗎?陶冬認為,最終跌幅很視乎聯儲局最終會否加息,以及中國的金融風險有多「驚嚇」。「要是中國政策處理不好,經濟垮了,香港樓價有可能比跌三成更多,因為這一輪樓市上來有來自內地的投資,當內地出事情的話,這些錢要回去救媽的。」

但值得注意是,假如全球央行果真啟動新一輪的量寬政策,或會令樓價止跌回升,「全世界都QE或許給香港樓市帶來一場及時雨,可能把現在的問題往後移一下。」

內房今年料有小陽春

相反,中國樓市情況跟香港不同,陶冬認為中國樓市今年會出現小陽春,平均樓價升約一成,至於北京、上海、廣州一綫城市的升幅更加不止。「小陽春最簡單的理由是,錢太多,沒地方去。股市去不了,資金出海被封住,這些錢需要找一個有回報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中國樓市正處於政策的風口,從中央領導人重申樓市要加快「去庫存」的表態,可想而知,利好內房的措施將會陸續有來。「政府有暖風,我相信今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搞不定的時候,就會向房地產打主意,是唯一管用的政策。」

【經濟篇】中國已進後工業化時代

2015年中國GDP增長首次破7,2016年的經濟下行壓力不可謂不大,很難預估L形走勢拐點何時出現。內地媒體《經濟觀察報》向15名知名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發放《2016年宏觀經濟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者稱中國經濟增速還會出現回落,經濟走勢為「小幅放緩」,八成受訪者認為今年GDP增速落在6.5至7%。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他認為今天中國製造業在衰退中,「你去浙江看看就明白。服務業有9%增長是不錯的。你把這兩個數放在一起,一個負數再加一個9%除2,這大概是今天中國經濟實際的增長數字。到底多少不重要,中國對實質GDP有莫名其妙的執着,對於企業來說重要的是名義GDP的增長。我認為2016年會從宏觀轉向微觀,轉向企業的盈利、銀行的壞帳,這是市場比較擔心的。」

陶冬於去年12月底一篇博文指,今年中國經濟的焦點,在於去年突然竄紅的「供給側改革」,他認同解決目前經濟困境的方法在供給側,相信摧毀過剩產能、消除房地產庫存、打破國企壟斷、消減企業負擔、鼓勵創新創業,是令中國經濟重現繁榮的基礎,是經濟成功轉型之必需。方向上是正確的,不過可能需要3至5年的時間來貫徹。

十九大後落實真改革

陶冬在訪問時說:「『供給側改革』變了流行字,『需求側』就過時了,但是要改革,就是要革既得利益者的命,觸動到他們利益,使得改革裹足不前,上海自貿區是很好的例子,這個自貿區的負面清單,講得很好,但真正做起來,事情做不下去。為甚麼?所謂的註冊制就讓一些擁有這個蓋章權力的人,你把他的權和利拿走,所以很難貫徹下去。從中國的政治周期來說,改革的「窗口期」已經過了,一般中國的政治周期用黨大會來計算,一中全會、二中全會、五中全會、六中全會基本是政治人事上面,真正的改革就是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最多到五中全會,這個時間基本已經過去了。」

「隨着十九大的來臨,我想更多是一些人事權力上面的分配問題,改革的時間恐怕還要進一步拖後,這不代表中國不會有任何改革措施出來,比如說現在去產能,關鋼鐵廠,的確有見到,有些動作是在做,但是對多數真正難的改革,恐怕要等到十九大之後。」

即將於下星期舉行的人大、政協會議,會有新政策推出嗎?「兩會在像減稅之類的政策上面,會有一些實際性的措施出來,但是光靠減稅能不能夠把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通縮壓力全部抵銷掉?中國改革主要還不是聽政府講甚麼,而是看政府做甚麼,當我見到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時候,我會為他鼓掌,但這個需要有政治的勇氣,同時有執行的能力。改革需要時間,很多改革出現的時候,一開始可能對經濟短期帶來負面衝擊,但更重要的,這個可能需要時間上面比想像的更長一些。」

二元經濟 需求現變化

他認為,今天中國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他說:「硬要中國經濟維持過去的增長速度是不可能的。政府也不能為了實現增長目標,越俎代庖地通過貨幣、財政政策帶動經濟,長此以往可能誘發系統性風險。中國需要改革供應鏈,而非刺激需求,應突破體制、消除過剩產能、打破壟斷才能走出困境。」

「『後工業化時代』的中國不需要6%、7%的增長,硬要把它吹成一個這麼大的增長,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如果以4%的增長心態重新審視中國經濟,相信投資策略會較現在精明。今天中國已經站在一個新的市場轉折點上,我們要用新的智慧、新的邏輯來解構中國經濟。大家看到2007年後,投資佔中國GDP比例就沒有再上升。盡管政府投入大量基建,投資還是升不動,因為生產成本大增、滙率大升。工業生產佔GDP比例也大幅度下降,這就叫『後工業化時代』。」

「但『後工業化時代』不代表中國就沒有需求,而是需求出現變化。中國機械設備的進口下跌,而且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還會處低迷,這是結構性問題,但中國的服務業進口如旅遊業成長很快。今天中國不是沒有需求,而是過去生產的鋼鐵、水泥跟今天的需求不匹配,新的需求沒有被新的供應所滿足,於是中國遊客每年在海外要花費1萬億元人民幣。」

陶冬認為,中國經濟明顯呈二元狀態:「製造業早就進入通縮狀態,你到任何一家企業去問問他們的議價能力,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服務業卻呈通脹狀態,這兩個同時存在。『供給側改革』總算為中國的政策找到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因為中國經濟走到現在的地步,不是靠政府的財政刺激拉起來的,而是受惠於過去30多年3次供給側的突破。」

消費起飛 儲蓄率大降

「1978年鄧小平的改革把中國和世界連接在一起,生產力從一個「蘇維埃式計劃經濟」走出來,生產力出現一次飛躍。1992年,中國決定建立大量的經濟特區,為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廠奠定了基礎。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不光把中國的產品賣到世界每個角落,同時前總理朱鎔基利用這次機會,把內貿的貿易壁壘全部掃掉。」

「基於以上3次『供給端』的突破,為中國帶來今天的境況,我們需要新的『供給側』的突破,現在是對的但步子邁得不快。另一方面,中國的消費正起飛,但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今天九十後們的消費習慣和他們父母輩完全不一樣,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物資匱乏的時代,每月底把所有收入花光。結婚不僅花光他們的錢,把父母的儲蓄也給拿下來。今後15年,中國家庭儲蓄率可能從現在的28%一口氣跌到5%至6%,這是我認為中國還有可能在4%的增長率上停留一段時間的主要原因,之後可能4%也不到。」

習近平經濟學增效率

他更認為當前中國推行的改革應名為「習近平經濟學(Xiconomics)」他續指:「許多人將目前中國經濟的問題歸為需求不足,但中國游客從日本搬回馬桶蓋、到韓國整容,是因為中國還停留在生產鋼鐵水泥的工業化時代,是因為中國自身的供應無法滿足迅速改變的產品需求和質量要求。政府過去的思路是,政府做甚麼菜就給別人吃甚麼,而不是別人想吃甚麼,市場就做甚麼。改變產業結構,消除殭屍企業,消化庫存,建立適合新的消費需要的供應,政府功能轉為輔助,通過體制上的突破,提高生產力;通過市場主導的資源分配,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這就是Xiconomics。」

人民幣短期難大貶值

陶冬說,中國不是沒有需求,但這需求沒辦法在目前的供應結構下得到滿足,這就叫做「供給側」,他舉現在極流行的「航拍」為例。他說:「所謂無人機就是遙控飛機加上鏡頭。玩具反斗城的遙控飛機約千元,加一個鏡頭和遙控器,就是2,000元。搖身變成無人機就是高科技產品,那鏡頭可以俯瞰(叫航拍),但是無法儲存影像。無人機的價錢就高達7,000元。供應製造需求,而當中最典型例子是iPad。」因此他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人民幣方面,他認為,近期人民幣滙率波動,主要源於央行政策由盯美元轉向盯一籃子貨幣,又由於新興市場滙率顛簸,人民銀行在政策把控上未盡人意,在市場預期管理上不得要領,股市震盪更是火上澆油。但他相信,目前中國的滙率政策,主要着眼點不在於幫助出口,而在於平衡宏觀環境,在不引起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調節流動性。陶冬認為,人民幣貶值屢屢引發市場震盪,說穿了是政策不夠透明,市場摸不透人民幣的實質滙價與政府的滙價底綫。他認為,人民幣一次性大貶機會不大,但中國人行連番降息、降準也止不住經濟放緩,降滙極可能是人行救市的下一招。他說:「毫無疑問,中國存在資本外逃現象,而且避險意識已經從高淨值人群擴散到街頭市民,人民幣的貶值壓力預計會持續存在。民眾的換滙需求會持續上升,不過每年5萬美元的額度卻是硬框框,換完之後沒有第二次,而且換滙過程中,看不見的門檻似乎已被悄悄地抬高了。資金跨境流通的灰色地帶,基本上被堵死了。」

「從政策層面上,政府主導的人民幣滙率一次性大貶值的機會不大。貶值幾乎可以肯定會帶來其他新興國家的跟風,對出口的幫助有限,對股市的潛在殺傷力頗大。在一個維穩的政策導向十分明顯的政府,估計沒有人願意捅這個蜂窩,負上政治責任,所以人民幣短期內難有一次性大幅貶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624

股神60年代低價撈運通升值至686億

1 : GS(14)@2016-03-09 16:20:57

【價值投資】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可口可樂(Coca-Cola)、國際商業機器(IBM)和富國銀行(Wells Fargo)為「股神」畢菲特四大持倉。鍾情長線投資的「股神」,他於60年代已入股美國運通,可算是彰顯其價值投資法的好例子。



持股量擴至15.6%

據巴郡2015年致股東的信披露,巴郡四大持倉包括美國運通、可口可樂、IBM與富國銀行。上述四大持倉只要增加1個百分點,可為巴郡每年帶來約5億美元(約38.7億港元)。畢菲特增持美國運通,持股量由去年14.8%擴大至15.6%,IBM持股量按年增至8.4%。可口可樂和富國銀行持股量分別增至9.3%、9.8%。崇尚價值投資的畢菲特,上世紀60年代中買入美國運通。當年公司捲入假卡醜聞拖累股價大瀉。畢菲特吼準美國運通由每股65美元跌至約35美元水平買入,斥資1,300萬美元。畢菲特欣賞美國運通管理手法,亦欣賞信用卡與旅遊支票業務。過去50年來,股神透過巴郡一直增持美國運通。若以周二收市價計,其持股市值逾88億美元(約686億港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9/195217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311

【七筆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記那還要寫信的年代

1 : GS(14)@2016-03-19 22:16:20

記得我第一個寫信的對象,是幼稚園一個叫姚展雄的男同學。那時候剛知道世上有寫信這回事,於是就向姚展雄要了他家地址,和問我媽要了個郵票和信封,便寫下了我人生的第一封信,信中內容非常簡單,就是「姚展雄:你好嗎?我很好啊。彭浩翔。」直到今天,我還能隨口說出姚展雄當年的地址,是牛頭角定業街安德大廈X樓X室(樓層和座號我是記得的,但當然不會在這裏寫出來啦,雖然我相信姚展雄早不住那兒了)。自從有了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後,大家都彷彿失去了許多記憶。就如現今長大的一代,不會再像我們那樣記得同學的地址,因為朋友的電話號碼和地址都記在手機裏,一按就能找着,沒必要用自己的大腦去記住。同樣地,大家寫過的文字和跟朋友說過的話,都在Wechat或短訊中,一旦遺失了手機,這些東西就灰飛煙滅。或許有人會說,都可拉到雲端啊!但試問有幾人會把這些東西保留着呢?


■昨天舊同學晚飯聚會,他突然從包裏掏出大堆信件,給我們幾個男生看。

保持通信

電郵也是一樣,不再使用的郵箱或是忘了密碼的,便意味內裏的東西都會失去。記得九十年代初剛開始使用電郵時,我還刻意把每次的電郵列印出來存底,可能那時候心存幻想,將來自己會像海明威一樣,有一個自己的紀念館,到時候這些文字就彌足珍貴了。當然,這個跟我人生大部份半途而廢的事情一樣,沒多久,那些電郵就不知丟到哪兒去了。話說回來,Form1那一年我認識了生命中一些重要的朋友,其中一個叫黃景威。那時候我住花墟,他住又一村,大家都很投契。他在新法書院念了一年後,就到了澳洲升學,但我倆一直有保持通信。他在澳洲待了好幾年後,回來香港,我們會偶爾見面,是大半生的好朋友。昨天舊同學晚飯聚會,他突然從包裏掏出大堆信件,給我們幾個男生看。原來我們從前寫給他的信件,他都保存了下來,還把它們帶回來香港,放到他家裏的一個紙箱中。可惜的是,被漏水的洗衣機弄濕了,經他辛苦晾乾後,便拿來跟大家分享。看着這些信,我不禁有點遺憾,因為他寫給我的,早在不知甚麼時候就遺失了,他卻把我的文字好好的保存下來。我問他借了這些信件回家,看着看着,不禁有點陌生,怎麼也記不起自己曾寫過這些東西,而更有趣是,一個男生寫信給另一個同班一年的男同學,幹嗎感覺信中充滿了gay的味道?


■原來我們從前寫給他的信件,他都保存了下來,還把它們帶回來香港。

寄聖誕卡

就在這裏分享一封我在一九九一年寫給黃景威的聖誕卡。那時候他大概離開了新法四年多。死仔︰嘩!自從你上次走後,便音訊全無。我仲以為你AIDS病發死咗,又可能返澳洲時撞機釘咗添!後來因為知道你仲有和阿倫通信,才得知你仲在人世,我都冇咁擔心。自從上次你走後,我便忙着搬屋;(不知道為甚麼會在這裏用上「;」,為了表示我懂得用標點符號嗎?不清楚。而且在這裏使用,也好像有點不合適)雖然搬咗屋,但係離開舊屋也不過是一條街。本來在三月就想寫信給你,但又忙着會考,會考完咗又要做暑期工,跟着會考放榜又忙着找學校重讀中五,所以一直未能寫信給你。真是有點不好意思!現在我正努力重讀中五,希望能夠在明年升上中六。你呢?考試未呀?有冇媾女呀?寫信話我聽啦!好啦!唔寫太多!下次再寫,最後祝聖誕快樂!你契哥彭浩翔91冬


■在火鍋店中,我和舊同學一面看着這些信,一面大聲地朗讀出來,大家都笑得人仰馬翻。

人仰馬翻

還記得那時候為了省錢,聽人家說可在郵票上先塗一層膠水,待乾後才貼在信封上,這樣郵局在郵票上蓋印時,墨迹就只是附在膠水層,沒有真的印到郵票上。然後我吩咐黃景威,在收到我的信件後,就拿那個信封去浸水,把郵票從信封上輕輕撕下來,放到寄給我的回信中,這樣我便能重用那個郵票了。除喜歡自稱是別人契哥外,因為很喜歡《秋天的童話》,我還老是在下款署名為船頭尺,甚至迫他回信時,要在信封上寫寄給船頭尺(難得我媽在收到這些信時,都知道是給我的)。在火鍋店中,我和舊同學一面看着這些信,一面大聲地朗讀出來,大家都笑得人仰馬翻,恍如從時間囊中掘出了那些年的遺物。昨天晚上吃過些甚麼,我忘了,但卻得到了一個美好回憶。謝謝你,黃景威,把這些東西都保存下來。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撰文:彭浩翔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本欄逢周六刊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9/195357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503

昔日為發電廠 90年代改建

1 : GS(14)@2016-06-20 05:42:15

【本報訊】中電(002)現時選址作總部的紅磡海逸坊,早年曾為中電發電廠。紅磡海邊昔日稱為鶴園,19世紀末崛起成本港重工業區,1920年代中電遷廠至此,以配合其「大客仔」黃埔船塢和青洲英坭發展。日軍侵港前夕,中電奉港府之命炸毀鶴園發電廠主機,和平後中電重建鶴園,並逐步成為嘉道理家族的旗艦。其後發電廠在90年代關閉,中電和長實合作在該處發展地產項目海逸豪園。中電舊總部、即何文田亞皆老街紅磚牆鐘樓於戰前建成,09年鐘樓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城規2011年批准中電在保留鐘樓下,可把總部改建住宅。翻查資料,總部除保留鐘樓建築主樓外,其餘重建3幢25層高住宅,提供逾170伙大單位。估計落成後,每呎售價2.8萬元,以樓面面積16.24萬方呎計,住宅價值近45.5億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20/196613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84

【馮仁昭四圍超】四十年代影后陳雲裳夢中離世

1 : GS(14)@2016-07-06 08:11:29

【1919-2016】■陳雲裳曾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皇后。








香港出生、喺三四十年代紅極一時、更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皇后嘅陳雲裳,上星期三(上月29日)喺香港屋企睡夢中離世,享年97歲。本報專欄作家邁克都有喺佢嘅專欄上提到陳女士嘅死訊。



■陳雲裳(中)曾演出電影《亂世佳人》。劇照

■陳雲裳同本港名醫湯于翰結婚後就定居香港。



43年息影嫁名醫

陳雲裳可以話喺本港默片年代重要藝人之一,佢主演過嘅電影《秦良王》、《蘇武牧羊》、《木蘭從軍》、《亂世佳人》等近40部戲,當年同中國名女藝人胡蝶、周璇齊名。陳雲裳呢個藝名係由師傅易劍泉所改,來自李白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到43年佢息影嫁畀港名醫湯于翰之後定居香港。12年佢同本港大馬主何壽南結為姻親,陳雲裳嘅囝囝湯聖明娶咗何壽南嘅囡囡何明懿,擺酒當晚李嘉欣同老公許晉亨、李國寶夫婦、小小超李澤楷同潘廸生夫婦都有到賀。陳雲裳嘅死訊係由親友通知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方面喺截稿前仍未有回覆會唔會有任何紀念或者悼念活動舉行,向呢位一代中國影后最後致敬。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06/196825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15

SM新男團造型太前衛網民:係咪返咗90年代?

1 : GS(14)@2016-07-06 08:11:30

擁有唔少人氣偶像團隊如少女時代、EXO、Super Junior等嘅SM事務所,今年推出新男團NCT,不過成績似乎一般,而SM將於後日推出NCT小分隊NCT127,日前已開始公開成員新預告照。
SM一直都係走在潮流尖端,不過好多時都走得太前,令網民同粉絲表示「跟唔上」。好似今次NCT127嘅新look,一眾成員由之前嘅乖仔黑髮look轉變成依家爆炸頭、金毛、白髮等,唔少粉絲都留言「永遠唔明SM諗咩」、「冇眼睇」、「太過潮流,差啲以為返咗去90年代」等。暫時就未知NCT127實力如何,不過未出道已經評價一般,正所謂,你的造型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06/19683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16

【七筆思議】【詩與胡說】迷信標籤與標題的年代

1 : GS(14)@2016-07-06 08:11:37

何韻詩在《蘋果日報》的專欄《詩與胡說》同大家闊別一段時間後,今日終於回歸,以後逢星期二會在《蘋果》娛樂即時新聞看到,之後會在星期三的《蘋果日報》刊出,大家記得留意喇。身處今年的七一遊行,無可否認感覺是怪異的,但也不只是人數多寡的問題,我嘗試說明。和明哥約好從維園出發,到達時人數明顯少得不正常,大家互望一眼,看得出心中共同的憂慮。起步後,我倆快步先抵達大愛的街站。從同一個位置觀看,對比近年最高峯2014年的人數,人流當然差很遠,但也說不上是最少。那年的51萬人,直到晚上七點多才見到龍尾,今年大概五點半已經到達。客觀地看,說只有維園那零落的兩個足球場的人,也是不止的,有些人從街上各處加入,目測總人流應該是14年的五六分之一吧。



■有些人從街上各處加入,目測今年總人流應該是14年的五六分之一吧。

■2014的51萬人,直到晚上七點多才見到龍尾,今年大概五點半已經到達。



很多人變得消極

數字是其次,倒是整體古怪氣氛令人不安。群眾中的年輕人明顯大幅度減少,眼看大多是二三十歲或以上的成年人。顯然,近年網上盛行的「遊行無用」、「和理非非無用」論述,在年輕人的社群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不認同遊行或非暴力路線的,其實也沒大不了,就各自進行自己覺得有用的方法。但在這裏,問題就來了:一些基於「遊行唔型」、「遊行無用」、「做咗會俾人笑」的壓力而卻步的年輕人,其實又不至於全部能轉型為激進行動派。真正的激進抗爭需要投入更大程度的犧牲、也需要付出,而很殘酷的現實就是,香港真的沒有那麼多願意用這種方法付出的人。兩面為難揀無可揀的狀況下,許多本來還有意欲發聲的人(不只是年輕人),索性甚麼都不做,去行街食飯好過。



網上世界趨狹窄

這就是香港此刻最真實又尷尬的局面:面對各種分裂和僵局,很多人都變得消極,不想再理了。坦白說,現在這個時候,要單憑「型唔型」以及別人眼光去決定自己應該如何運作,不如真的返屋企瞓覺好了。就以我為例,「港獨」、「左膠」、「激進」、「搞事」、「太溫和」甚至「建制」的字眼都被不同派別貼上了,令人啼笑皆非。真要回答,我會告訴你,這些標籤都是多餘的。香港人習慣把事情歸類,卻總是搞不懂,不是甚麼都能那麼膚淺地歸納於某一個類別之下。我就是我,是個獨立個體,沒有任何一個標籤派別可以代表我,這麼簡單的道理,真有那麼難懂嗎?獨立思考和判斷,真是這麼陌生的概念嗎?網上的世界,不只充滿標籤,更讓人人的世界觀越來越狹窄。前陣子Wall Street Journal的網站,推出一個「Blue Feed,Red Feed」功能,讓大家親自體驗網上世界的兩極。讀者點選了一個社會議題,畫面就會模擬兩個陣營的人會看到的新聞,並列出來。我分別試了Donald Trump及Hilary Clinton,結果是讓人吃驚的。同樣的新聞,在兩個派別的news feed中,完完全全是相反的語調,這邊覺得離譜過份的事情,在另一邊卻振振有詞。



不斷發酵博點擊

這就是我們現在身處的「現實」。根本就是以無限個被操控又自我的「現實」虛構而成。你有你的「真相」,我有我的「證據」,你不聽我,我也不信你,互不相讓下,每個人所看到的「真實」都只能變得越來越單一、片面。剩下就只有辱罵和指摘,甚少看到有建設的理性討論。網上平台和傳媒也一樣,以爭取點擊率(而不是以對錯)的方針,去預設系統及斷章取義;既然大家都只看標題,就拿一兩個soundbite無限放大,務求達到是非不斷發酵,讀者不斷回來點擊按讚的效果。真的以為自己能倖免?Think again。以我們人類僅有的智慧,加上各種致力發放Propaganda的平台,普羅大眾的思想被操控、情緒被操控,看來是無可避免的過程。友人說,看着現在的昏亂,世界根本已經進入第三次大戰,我認同。這個戰爭,不用槍炮、不用武力來壓制人民;這場戰爭嘗試潛入人們的生活,掌控你的社群,以思想上的腥風血雨來摧毀每個家園,比起真槍實彈的戰爭更是無孔不入,陰險恐怖。整天活在手機中,把屏幕上看到的「部份」視為「一切」的你,是時候想想如何反超越這個已經入侵我們全部的工具了。




詩與胡說

撰文:何韻詩野生菇一粒,活在娛樂圈邊境的自由人。從音樂起步,卻意外地透過創作與生活,看到生命的可能性。「希望」與「公義」就是自己的信仰。
fb連接http://www.facebook.com/hocchocc逢周三刋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06/196826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34

【奧運開幕】90年代風光一時 巴西燒烤買少見少

1 : GS(14)@2016-08-07 02:14:56

巴西燒烤提供的烤肉種類極多,豬、牛、羊和雞都有,炭香撲鼻。



提起巴西菜,你會聯想到那些美食?香港人最熟悉的應該是90年代流行的巴西燒烤。以任食形式運作的巴西燒烤餐廳,一向都吸引胃口大的年輕男士,餐廳待應們拿着一大串燒肉,一枱一枱送去,在客人面前即切即上碟。烤肉種類多,豬、牛、羊和雞有齊,大部份都以粗鹽醃後用炭火燒熟,炭香撲鼻。可惜自日式放題日漸普及,而且自助餐價錢亦越見相宜,巴西燒烤漸被淘汰。現時,全港只有一間巴西餐廳仍然提供任食的傳統巴西烤肉。


記者:謝詠琳吳宛蔚攝影:楊錦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06/197247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