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後的決戰:酷派到底有沒有十倍股潛質?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55

最後的決戰:酷派到底有沒有十倍股潛質?
作者:格隆匯Simon


“當一個問題,十個人討論十個人都說yes的時候,那就需要重新討論。當9個人都說yes,只有其中一個人說no的時候,那我們就該嚴肅地問問這位say no的人為什麽say no。”——by Simon

4月23日晚,奇虎360宣布,成功完成了和酷派之間的合資公司交易。根據雙方去年12月16日宣布的交易條款,奇虎360將以4.095億美元現金獲得合資公司45%的股份,酷派擁有Coolpad E-Commerce的另外55%股份。奇虎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對此表示:“我們很高興按計劃與酷派成功地完成了這筆交易。我們相信,該合資公司將成為我們長期移動戰略的核心組成部門,將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個更強大的移動生態系統。”

誠然,包括我在內,早就關註酷派和奇虎了。
酷派作為最早研發出智能手機的國產廠商,以每年1個點的利潤下降幅度很不幸地成為了市場上用以襯托華為和小米如何牛逼的反面教材。每當我們提到酷派的時候,都下意識地認為他是國產手機界的loser。

同樣不被大家看好的還有奇虎。周鴻祎,這位口碑極差的商業奇才當年以一場撕逼大戰成就了他在互聯網界的江湖地位,如今在PC轉移動的浪潮中周鴻祎幾乎是無所作為一敗塗地。老對手雷軍的小米以450億美金的估值迎風而立,而可憐的奇虎在美股中概中只能算是二線股,股價從高位104美元跌到如今的63美元。

兩個loser的合作從消息宣布的那一天開始就廣受唾棄,奇虎真金白銀地拿出了4億美金投資了酷派,而酷派的股價硬生生地從1.8港元下跌到了1.3港元並橫盤超過一個季度。

兩個loser的合作當然只能是loser中的loser,人們的思考過程都不外乎如此。你要成功,那首先你得有一個成功的基礎;在你輝煌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記得當年你有多麽落魄,而當你失敗的時候也沒有人知道你曾經有多成功。

奇虎和酷派都曾是不同時代不同領域內的佼佼者,如今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們的合作,這是基於慣性的一種思維,但遠不是最終答案。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耐心地去了解奇虎和酷派的合作。

就如同文章開頭所言,當所有人都放棄思考的時候,你就必須做那個最清醒的人。


既然周鴻祎都來深圳搞機了,那我們從酷派開始——看起來不太像一個硬件廠商了?

奇虎的老對手是雷軍,當年奇虎以免費安全軟件一舉幹掉了金山,現在雷軍的小米早已估值450億美金。一年前有許多文章評論小米為什麽會成功,很多人很單純地理解為營銷模式創新,其膚淺程度就如分析員寫的業績跟蹤研究報告一樣。

其實,小米到底成不成功,我們根本無從得知。我們只知道小米估值高,雷軍系投資了各種軟硬件公司,推出了各種爆款,金山軟件(3888)股價創新高,金山雲估值超百億港元,西山居大波手遊等上線,獵豹移動(CMCM)海外MAU超5億……可是,到底有誰能清楚說明,小米到底在幹什麽?憑什麽估值450億美元?成功後的小米,到底靠什麽賺錢?

在沒有搞清楚以上問題以前,先別討論小米為什麽會成功。

我們都是現實主義者,我們就只知道450億美金而已,而且這450億美金的估值還是一級市場給的(不是你給的)。如果大家一致認為小米就是成功的,其他follower都是失敗的,那就等於自動地放棄了思考,成為了集體say yes中的一員。

當然不可以。

小米沒有成功先不管,但小米模式周鴻祎應該是明白的。老周在14年年底就拜訪了酷派,隨後又聯系了格力,安全是他的定位,免費是他的發家絕技,他隨後推出了硬件安全聯盟360home,喊出了要造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口號,5月6日(十天後)就是老周的第一戰,這一戰他找來了酷派。

酷派到底怎麽樣?

的確很一般。2013年手機出貨量3500萬,每臺手機出廠價約550港元,14年4G手機放量,總體手機出貨量4500萬,ASP反而比以前更低。13年毛利率12.9%,14年下半年受3G手機清庫存影響毛利率竟然還下降了0.8個百分點至12.1%。市場上大行的分析員一看到這種趨勢馬上給了個沽售評級(他們精致而又完美的大腦已經被現在的股價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臉)。簡而言之,智能手機行業走過了三年大爆發時期,增量維穩就已經不錯了,4G換3G頂多也就是換了個基帶芯片,ASP不漲反跌,這個行業似乎走到了盡頭,而酷派的硬件模式走不下去了。

可是,細心的你肯定會發現下面這張表中的怪異之處。



正確!無線應用服務。

因為國內屏蔽了谷歌,酷派有自己的Coolmarket,有自己的內置應用,也有相關的瀏覽器及雲服務。2013年這塊收入1.06億港元,2014年成長了229%至3.5億港元。

這塊收入我每一次拜訪公司都會問,一直問。

3.5億港元的無線應用服務,40%來自於軟件預裝收入。軟件預裝一直為人詬病,前有sky mobi預裝功能機遊戲,後有運營商預裝各種軟件,14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預裝給公司帶來了1.4億港元的收入,相當於每臺手機補貼了3.1港幣,但這顯然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另外60%,也就是來自於第三方廣告和應用分發所帶來的2.09億港元收入。14年酷派存量手機(已激活並活躍)約5000萬臺,其中包括400萬臺的新增大神手機,按照這個數量級,ARPU才4.1港元,這個ARPU值之低,連許多低頻軟應用都不如。

這說明了酷派以前並沒有重視這一塊業務的發展,但也啟發了我們。你看,手機不也就是個超級活躍的應用百寶箱麽?只要動動腦筋,1個億存量用戶所帶來的長尾收益何止2個億?(2015年酷派的目標是2000萬臺大神手機,總體出貨量6000萬,歷史耗散率約40%)

我們再來看看利潤結構。
14年公司總體毛利規模為30.16億,凈利潤5.14億港元,按照第三方廣告及應用分發的普遍盈利能力來測算,該業務的毛利占比為10%,凈利潤占比30%以上。在這種利潤結構下,如果15年第三方廣告及應用分發收入翻倍成長,則該業務的利潤占比將可能提升至50%以上。

好,那請問:當一家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互聯網應用服務收益了,它到底是賣手機的硬件公司,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它的的估值是不是該重構?

當然了,重估是有基礎的,ARPU能否提升(貨幣化)?用戶量能否迅速擴大(搶流量)?這個當然就要靠奇虎了。但無論如何,酷派這個量能和基礎,絕對是周鴻祎找上門的主要原因。

奇虎為什麽要做智能手機?——敵人的敵人,也許就是朋友

智能手機重不重要?
很重要,否則阿里不會投資魅族,樂視不會做手機,小米的神話也無從談起。

但是做智能手機為了什麽?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停留在瞎猜的階段,既然是猜想,那就放開來談。在國內這個封閉的移動互聯網世界中,BAT占據了大部分流量:
上線一款手遊不管賺不賺錢要先給騰訊20塊錢最少;
推廣一個400電話,沒有給百度一點過路費簡直都不可能;
一提到網購,其實就在給阿里和京東打工。

可以說,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已經瓜分得差不多了,線上的巨頭現在所尋找的就是流量變現,所謂的O2O其實只是一個手段,最終的貨幣化模式從來只有3種,遊戲、廣告及電商(包括服務及產品的銷售)。

再仔細觀察一下,高頻應用基本上就是流量匯集點,微信(社交)和百度(搜索)已經霸占了國內智能機用戶80%的時間;而低頻應用必須擁有線下資源,現在互聯網的投資方向就在於此。這些低頻應用中規模最大的就是網購,其次是旅遊和本地信息,剩下的就是各個垂直網站。

從BAT三個移動互聯網巨頭的布局來看,騰訊和百度擁有了流量優勢,又對線下資源有了布局,特別是微信導流京東,對阿里的移動端轉化戰略構成了巨大威脅。阿里的確投資了不少移動端的流量標的,如陌陌、微博、優酷土豆及UC Web,但缺乏一個系統性的串聯,也缺乏一個較為強勢的流量匯集點,因此BAT三個巨頭在移動互聯網世界中彼此競爭,盡管阿里在線下布局上格局要比騰訊百度大(特別在支付領域),但流量方面顯然處於劣勢。這個時候,阿里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可以撕開線上BT壟斷流量格局的人.

而這個人會不會是老周呢?

周鴻祎和雷軍都是產品經理出身,雷軍旗下最得力的幹將傅盛也是從奇虎出去的。如果我們看看傅盛的語錄,大概可以知道這類型領軍人物的思維方式。獵豹就如同海外的小奇虎,以一個高頻應用產品(清理大師)為拳頭,帶領幾個附加產品深入移動互聯網世界,再反過來侵蝕已有平臺的流量匯集點(瀏覽器、應用分發及搜索引擎等)。

如果周鴻祎想要成功,奇虎與酷派旗下的智能機將很有可能成為他的一個拳頭產品,如果非要更確切地說,這個智能機中所搭載的360OS就是這個拳頭。

一旦這個OS獲得市場認可,那在OS平臺上的360安全支付、應用商店、瀏覽器及搜索至少能撕開百度一個大口子(微信的社交圈太強大了,先別想太多)。一旦達到這種效果,周鴻祎就有可能帶領奇虎從PC端走向移動端,他的老敵人騰訊、百度和小米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敵手——阿里,那敵人的敵人不就是朋友了嘛。

阿里如果發現奇虎的酷派手機得以成功匯集流量並且還具有一定的變現能力,那原來阿里所投資的魅族是不是就可以用上了?周鴻祎曾經這樣宣傳360OS:“這可能是比MIUI更適合小米手機的OS”,如果老周說的都是實話,那為啥不能用在定位和小米高端機型差不多的魅族身上?

其實奇虎和阿里的合作在14年年底已經傳了不下幾次,所謂無風不起浪,大家談合作可以,但也需要有合作的基礎。按照去年奇虎在移動端無所作為的表現,阿里很難從合作中獲得利益;但如果奇虎的360OS真能讓大家看到不錯的反饋,那阿里還真難說不會重回談判桌,認認真真地考慮將奇虎融入到他們的移動端大戰略中。


當然,除了“阿里-奇虎-酷派(魅族)”聯盟這種可能性以外,我覺得大家還需要關註幾個相關的要聞:

1)“HTML5定稿了,原生APP可能遭遇顛覆”——HTML5可以使得終端用戶通過某些超級APP(如微信、瀏覽器或者搜索)直接登錄應用界面,交互效果媲美原生APP,而且可以實現跨平臺運作(IOS、android、PC端),如果有誰能夠將這一技術應用於手機操作系統,那連蘋果谷歌都要抖一抖(由於解釋HTML5和原生APP的區別和優勢篇幅會很長,這里就不細說了。如果有誰家的智能機OS能沾上邊那就太酷了);


2)“瞄準IOT時代,BAT小米和奇虎都在構建硬件生態系統”——大家都知道周鴻祎已經在積極構建基於安全需求的硬件生態系統。但是建立歸建立,肯定會以合作為主。奇虎以前做過小水滴安防鏡頭、360安全手環及360安全無線路由器,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任何一件智能硬件能夠如同智能手機一般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和用戶粘性。如果“奇虎-酷派“聯盟的智能機能夠殺出一條血路來,還是那句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那小米體系所面對的所有敵人,比如說我們非常熟悉的格力董媽媽就有可能投身於奇虎的智能硬件體系。從這個角度來看,酷派-奇虎籌資成立的合資公司看起來又似乎具備了引入下一輪戰略投資者的功能了(反正公告中也說明白了最終要上市的);

3)“4G流量費用太高,電信企業合並分拆可能醞釀行業重大機遇”——眾所周知,4G流量費用太高制約互聯網應用的發展(這是克強總理說的喲)。從TD—LTE和FDD—LTE兩個制式的發展步伐來看,電信和聯通的移動事業合並似乎是最有可能發生在今年或者明年。如果我們參考已經發生在其他行業的國企改革案例,那麽最終的格局可能是:電信聯通的移動事業部合為一體,與中移動形成TD和FDD兩大運營商陣營,然後將兩者的2C部門(如中移動互聯網事業部)分拆上市,同時放開虛擬運營商牌照。這樣,原有的運營商將只管控頻譜資源,而C端則引入市場競爭最終實現流量資費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很快就會看見“阿里移動、騰訊移動或者蘇寧移動”等通過綁定流量銷售的互聯網公司滲透到運營商市場。


考慮到這一可能出現的行業變革,我思考了很久,估計沒有一個互聯網或者IT廠商會願意錯失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包括酷派和奇虎。

總結:也許,奇虎不是真的在搞機,酷派也不再是硬件廠商

如果我們將奇虎和酷派的合作簡單地看作是周鴻祎在走小米的老路,那大部分的人都會給他們一個NO,更何況周鴻祎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和華為及TCL等大廠合作過並最終失敗了。

但是,作為一名卑微的分析員,我仍然願意成為那第十個saymaybe yes的人。

智能機大爆發的三年已經過去了,但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它本身仍將是個巨大的存量市場(這和我們所處的時代差不多,不少行業的產能也過剩了,都在思考盤活存量的機會)。

硬件產品是操作系統的載體,而高頻應用則是操作系統的流量匯集點。如果周鴻祎能夠好好利用這次合作的機遇,通過一枚硬件將拳頭打向BT壟斷的移動互聯網市場,至少撕開一道裂口,那奇虎本身就具備了與互聯網其他巨頭合作的價值。如果不考慮融入其他大型生態圈,奇虎仍然可以通過智能機構建定位於安全的IOT合作平臺。

因此無論怎麽說,酷派和奇虎的合作是周鴻祎最後的戰役,只許成,不許敗:酷派本身已經具備盤活存量用戶價值的基礎,這場戰役怎麽打,就要看奇虎的力量了。

所以,也沒什麽好說的了。起飛吧,奇虎和酷派!你們就像穿越黑夜的烏鴉,雖然一路上沒有一個人為之喝彩,但我相信已經無懼黑夜的你們,一定會擁有光明的。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0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