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年期人民幣互換利率降至17個月新低,反映出市場普遍預期央行將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
截至北京時間16:45,基於7天回購利率的一年期互換利率為3.23%,之前曾一度跌至3.20%,為2013年5月以來最低。
在10月5日公布的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中國央行表示將會采取靈活的貨幣工具,保持適當的流動性,推動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9月匯豐制造業PMI50.2,連續徘徊在三個月低位。
據彭博,上海耀之資產管理中心市場主管王明表示:“毫無疑問,降低融資成本促進經濟發展依然是政策制定者的頭等大事。今年剩下的時間內利率都會保持低位。”
根據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數據,7天回購利率日內上漲8個基點至2.99%。
近日,為解決經濟下行、債務高企等問題,政府接連出臺多項政策。9月底,央行聯合銀監會發文放寬了限購限貸政策,力推“認貸不認房”,並下調了住房貸款折扣下限。
10月2日,國務院發文加強地方債務管理,在允許地方政府直接舉債的同時,剝離了地方融資平臺的融資職能。在今天的最新預算改革文件中,國務院還強調要將政府債務納入政績考核範圍,建立問責制。
不過,盡管政府政策頻出,市場也熱切盼望,政府高層多次表示近期內不太可能推出大規模的財政或貨幣刺激。(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京時間今天淩晨,美聯儲公布了FOMC9月貨幣政策會議的會議紀要。紀要提到,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華爾街的大銀行預測,即使美聯儲開始加息,也“有相當的可能性”在首次加息後兩年內再將利率降至零。
上述FOMC會議紀要提到:
參加一級交易商最近調查的受訪者預計,首次加息後兩年內,聯邦政府基金利率有相當的可能性回降到零下限。
由於投資者可能預計利率會如此之低,市場預期的聯邦基金利率軌跡可能低於FOMC多數成員對適當政策的評估水平。
在此有必要回顧下近幾個月這類美聯儲調查的結果,因為它可以體現華爾街大機構的預期怎樣變化。
今年7月的一級交易商調查結果顯示,大銀行預計,到2016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等於或低於0.5%的可能性僅有4%。
到了9月調查期間,調查提問已經直接涉及,有無目標聯邦基金利率在加息後兩年內再次跌回零的可能。如以下截圖所示,有的問題是以聯邦基金利率並未跌回零為前提的:
而今天公布的FOMC會議紀要更是直接挑明,華爾街的大銀行——美聯儲的一級交易商對未來利率的預測更加傾向鴿派,因為即使美聯儲開始加息,首次加息兩年內還有“相當的可能性”回落到零。
前彭博觀點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專欄作者Matthew C Klein由此感嘆:
大家對美聯儲聲明里說超低利率會“相當一段時間”保持低位的關註可以降溫了,現在美聯儲釋放的最新謎題是,一旦美國經濟重陷衰退,美聯儲有多少“相當的可能性”要被迫回到超級寬松的老路上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瀕臨退市邊緣的*ST超日(002506.SZ),在A股殼資源價值的庇護下再次得到喘息。
正處破產重整階段的*ST超日於近日公布重整計劃草案,若重組成功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易主,而備受關註的“11超日債”更有望全額兌付。
多位分析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殼資源目前仍給A股公司帶來隱形溢價,*ST超日債務兌付好於市場預期,此次整合路徑或將引發公司債市場的重估,但同時也讓信用市場是否處於市場化違約添加不確定性。
超日債有望全額兌付
*ST超日於本周發布重整草案,重整案投資人由協鑫集團旗下的江蘇協鑫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協鑫”)、上海久陽等九方組成。
若重組順利完成,江蘇協鑫將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ST超日將以不低於19.6億元,支付重整費用、清償債務、提存初步確認債權和預計債權以及作為*ST超日後續經營的流動資金。
在債權受償方面,草案顯示按照先後順序職工債權和稅款債權將全額受償,有財產擔保債券按照擔保物評估價值優先受償,未能就擔保物評估價值受償的部分作為普通債權受償。普通債權則區別對待:20萬元以下部分(含20萬元)全額受償,超過20萬元按照20%的比例受償。
對於因利息違約而備受關註的超日債,重整草案的處理超出市場此前預期。草案規定,每張“11超日債”本息合計111.64元,可優先受償的約3.06元,剩余108.58元作為普通債權受償。每名債權人未受償而轉為普通債券的部分,20萬元以下(含20萬元)部分全額受償,20萬元以上部分按照20%比例受償。
此外,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上海久陽還將在8.8億元額度範圍內為“11超日債”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公告稱,如重整計劃獲得執行、長城資管和上海久陽承擔相應保證責任,“11超日債”本息將全額受償。
“11超日債”的利息違約發生在今年3月,這起國內首單公募債券違約,和之後目前仍未解除違約警報的華銳債引發強烈市場反應,民企債券出現較大幅度調整。
興業證券分析師表示,若*ST超日此次重整成功,可提升市場對民企債券的風險偏好,調整幅度較大的民企債券再迎市場追捧,此前市場對城投債過分追逐、對民企債券的一刀切規避的投資風格也可能發生變化,此次重整顯示A股公司仍具有殼資源價值,公募債券的債權人有可能獲得比破產清算更好的回收價值。
方案仍存變數
不過,“11超日債”能否全額兌付,目前仍存有不定數,重整計劃是否通過成為決定性因素。
草案顯示,重整計劃需要獲得債權人會議、出資人會議表決通過以及法院裁定批準;若未獲通過,上市公司將進入破產清算。據測算,破產清算環節下“11超日債”的普通債權受償率僅有3.95%,而其理論回收率約為6.58%,實際操作中或將更低。
聯訊證券報告指出,雖然*ST超日前期存在重組失敗的事實,但持續重組失敗並任其殼資源退市可能性不大;對於公司領導層來說,如果不能實現重組,將要實現在無形資產上的明顯損失,會加速推進重整落地。
草案規定,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重整計劃的標準是各表決組均表決通過,出席會議的同一表決組的債權人過半數同意並且其所代表的債權額占該組債權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表決中,有財產擔保債權組、職工債權組、稅款債權組和普通債權組4個組別具有表決權,預計債權組不參與表決。其中,普通債權組的構成包括銀行貸款、應付賬款、債券的其余未優先償付部分、其他未優先償付部分。
(編輯:李燕華)
與股市近來的疲弱表現相比,美國經濟看起來能夠更好地經受住美元走強和全球增長減速帶來的沖擊。
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表示,海外營業額去年占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2013年收入的46.3%,造成這些公司極容易受到美元匯率上漲,以及歐洲和亞洲最近減速所帶來的影響。與此相對,出口僅占美國經濟總量的13.5%。
“與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的收入基礎相比,美國經濟沒那麽開放,”高盛駐紐約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說。”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經濟將繼續以好於趨勢水平的速度增長。”
Hatzius預計美國明年將實現3.2%的增速,超過2009年6月份經濟衰退結束 以來2.2%的平均年增速。美國經濟前景向好安撫了周末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的領導人的緊張神經。對於歐洲經濟的新擔憂則主導了會議的氣氛。
“美國經濟終於提速增長,”美國財政部負責經濟政策的助理部長Karen Dynan在國際金融協會組織的一個會議上表示。“經濟擁有不錯的潛在動能。”
在歐元區瀕臨2008年以來第三輪經濟衰退,中國苦苦應對房地產市場滑坡造成的影響,以及消費稅上調影響日本複蘇步伐之際,美國經濟向好讓市場略感安慰。其他經濟體的疲軟態勢還刺激彭博美元即期指數自6月份以來飆升近7%。
美股上周創下兩年來最大周度跌幅後,本周繼續大幅下挫,標普500指數接連跌破1900整數關口及200日均線至5個月新低。
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上周六(10月11日)在華盛頓IMF會議上稱:“如果海外經濟增長較預期更為疲弱,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或促使美聯儲以更慢的速度移除貨幣寬松政策。”
美聯儲理事Daniel Tarullo在也在會議上表示:“我為全球目前的經濟增長擔心。這顯然讓我們不得不考慮未來的政策走向。”
高盛的Hatzius認為,國際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沖擊將有限,雖然美元升值將打擊美國的出口、股市下跌將減少家庭財富,但同時油價和長期利率的下降對經濟來說是好事。
美國薪酬數據公司ADP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員工工資過去一年增長4.1%(剔除通脹後)。評級機構穆迪(Moody's)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稱美國工資水平有望增長。
美國最近幾年成功渡過了數次沖擊,包括2011~12年的歐債危機、2013年的美聯儲taper動蕩,瑞信(Credit Suisse)全球策略總監James Sweeney認為,這一次與以前沒什麽不同,美國依然會順利渡過危機。
富國證券(Wells Fargo Securities)經濟學家Jay Bryson認為情況比作1998年時亞洲金融危機時類似,他認為當時惡劣的外部環境沒能限制住美國的快速發展,那麽今天也不會,除非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家都出現“非常顯著的衰退”。因為美國三分之二的經濟依賴於服務業,遠超出口。
上周美國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依然處於良好增長勢頭之中。截止10月4日當周的首度申領失業人數四周均值創下8年半新低,數據還顯示美國8月的職位空缺數字升至13年新高,顯示美國企業信心十足。
研究機構Cornerstone Macro合夥人Roberto Perli稱,盡管當前外部增長前景疲弱,但投資者很快就將意識到美國經濟與其他國家狀態不同,也將提供給美股利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央行再度出手引導資金利率預期下行。
中國人民銀行今日開展200億14天期正回購,引導中標利率較前次下行10個基點至3.4%,刷新三年半新低。也是央行繼7月14日和9月18日之後的年內第三次下調該利率。
除了展開200億元14天期正回購操作外,今日公開市場分別有200億元14天期正回購和200億元央票到期,因此當日實現凈投放200億元。
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周浩指出,再次下調正回購利率是降低整體融資成本的步驟,央行不願直接放松貸款利率、幹預銀行定價,而希望借此引導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當前商業銀行貸款定價水平仍處於歷史高點附近,央行旨在借此測試正回購利率對市場直接貸款利率的傳導效果。
他還進一步指出,央行此次將正回購利率降低10個基點,而非如上次一樣降低20個基點,旨在增加其未來操作的靈活性和彈性。
“央行正在執行審慎貨幣政策,不是全面降準、降息,而是定向和價格型寬松。通過下調正回購利率,促使債券收益率進一步下降,以鼓勵直接融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價格寬松已成為利率市場化後的新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部主管、首席分析師鄧海清如是看待此次央行引導正回購利率下行。
利率互換市場利率隨之走低。中國1年期利率互換今日下跌8個基點至3.1720%,創下2月22日以來最低水平;5年期合約下跌10個基點至3.4730%,為5月10日以來最低。
中國貨幣政策短期內偏寬松的基調或不會改變。 民生證券宏觀團隊認為,央行小招頻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原因在於:
① 實體經濟低迷,非標萎縮,銀行風險偏好回落,銀行間流動性持續寬松,市場的14天回購利率已位於3.4%之下。央行順勢下調正回購利率,旨在弱化銀行將流動性頭寸上繳至央行的動機,激勵銀行將更多的流動性配置於信貸類資產,配合定向穩增長。
② 2012年以來的資金利率中樞已系統性擡升,但若經濟和房地產下行趨勢持續,14天正回購利率還有下調空間,2008年上半年高通脹時期的14天正回購利率是3.1%。
③ 收益率曲線過於平坦化,10年期國債減去1年期國債衡量的期限利差僅為27BP,若短端利率降不下去,長端利率同樣降不下去。正回購利率順勢下調有助於打開長端利率的下行空間,進而在經濟低迷時實體降低融資成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圖為“百發有戲”頁面。 (小塵4x/圖)
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百度相繼通過眾籌的方式進軍電影市場,而隨著各大投資影片票房數據出爐,眾籌影片也到了初步驗收的階段。
此前捆綁電影進行轟炸式的宣傳推廣,令眾籌這一概念迅速普及,但國慶期間,百度、阿里力推的幾部眾籌電影都遭遇了票房滑鐵盧,質疑之聲也隨之而來。
投資成本超7000萬,票房不足5000萬,之前廣受關註的文藝片《黃金時代》不僅被同檔期的《心花路放》遠遠的甩身後,甚至連成本也沒能收回,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黃金時代》是百度“百度有戲”力推的一部眾籌電影,計劃籌資1500萬元,最低籌資10元。該項目在剛推出的幾小時內籌資金額就達1800萬元,超額完成籌資計劃。
按照項目的設定,購買者的收益將根據《黃金時代》的票房變化而定,如果該影片的票房低於2億元,則以不超過8%的年利率進行補償;如果票房為2億至6億(不包括6億),每增加1億票房收益率提升一個百分點;若票房為6億以上(包括6億),收益率高達16%。
百度金融相關負責人曾反複表示,電影票房不直接與投資人的收益百分之百掛鉤,即使票房失利,最低檔8%的收益率一定能保障。現在票房失利,將如何保障投資者的權益,百度方面尚未做出回應。
做為眾籌電影失利的又一典型則是阿里“娛樂寶”今年第二期推出的《魁拔Ⅲ》,根據規定,投資門檻最低100元,預期年化收益7%,盡管設置了最高投資2000元的上限,該項目仍然在三天內就完成1000萬的籌資。
《魁拔》被稱為國產動漫的標桿,以制作精良、人物飽滿為觀眾所喜愛。2011年上映至今,共推出三部系列影片,第一部票房350萬元,第二部票房2600萬元,而10月1日上映的《魁拔3》,目前票房僅2300萬元,尚未收回成本,片方負責人遺憾表示:“將無限期叫停電影《魁拔4》。”
《北京日報》稱,娛樂寶《魁拔Ⅲ》產品投資周期是一年,百發有戲《黃金時代》為180天。從目前的實際票房數據來看,草根們的投資很難實現預期收益,能否保本要到理財產品到期時才能揭曉答案。
百度百家早前的一篇文章稱,眾籌不僅僅是預售和湊份子,而是讓每個喜歡電影的人都可以成為電影制片人,參與到電影制作、宣傳的各個環節,並能享受票房帶來的回報。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也表示,娛樂寶的精髓就是讓消費者和內容創意者建立深刻聯系,從而產生廣義上的粉絲經濟。
在這些互聯網大佬眼里,眾籌的最大作用不是集資,而是營銷。曾有業內人士認為,票房越高,收益就越高,投資者不僅會去電影院支持自己投資的電影,還會鼓動周圍人,票房怎麽可能不火?
盡管這種營銷概念深入人心,但事實證明並非所有人都買賬,業內人士向《南京日報》介紹,“眾籌能吸引更多人走進影院”是個偽命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搶購上述眾籌產品的到底是些什麽人?據我的判斷,其中的多數都是該部影片制作團隊的粉絲。就是說,無論拍攝方推不推眾籌產品,他們都會去看這部電影。至於其他人,你推眾籌也好,不推眾籌也好,他們都不會對這部片子產生過多關註。就算是參與眾籌的粉絲們去遊說推動,實際效果也是十分有限。”
周一,受益於9月發布的新品iPhone 6和iPhone 6 Plus,蘋果四財季營收同比增12.2%,達421.2億美元。四財季Mac銷量大增創單季銷售紀錄,但iPad銷售不佳。蘋果樂觀展望本季度節假日iPhone消費。蘋果CEO Cook稱銷售速度比預期還快。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蘋果公司四財季EPS為1.42美元,預期1.30美元。
營業收入421.2億美元,預期398.9億美元。
毛利率38%,預期38%。
蘋果公司於9月發布了新品iPhone 6和iPhone 6 Plus,這推動蘋果四財季營業收入同比大增12.2%,達到421.2億美元,遠超預期。而這尚不包括在中國銷售部分,中國是蘋果公司最大的海外銷售市場。蘋果預計,在即將到來的節日期間銷售會再度攀升,預計當前財季營業收入可達635億美元,這相當於同比大增15%。下圖為近幾個季度蘋果營業收入和同比增長率情況。
iPhone是蘋果公司旗艦產品,盡管新版iPhone於9月推出,但這絲毫不影響蘋果iPhone銷量,四財季銷量達到3930萬部,好於預期,同比大增16%。
令人些許意外的是,四財季Mac銷量大增創單季銷售紀錄,達到550萬部。這或許與iPad銷量疲軟有關。有傳言蘋果將發布超級輕薄版筆記本電腦。
iPad銷售不佳,環比下滑超7%,同比下滑13%,達到1230萬部。iPad銷售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一些投資者預計,近期蘋果與IBM合作,可能會扭轉平板電腦銷量下滑的趨勢。蘋果和IBM旨在提升給企業客戶的平板電腦和手機銷量。
蘋果公司CEO Tim Cook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iPhone 6和6 Plus銷售好於預期,超過了去年5S。蘋果公司認為銷售情況會不錯,銷售速度比預期的還要更快。
蘋果盤後股價上漲1.6%,突破10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25 08:11 編輯 如何發現超預期成長股票:護城河變寬節點和趨勢的把握 作者:黃宇航
導讀:這是黃宇航今年1月發表的專欄文章,其中觀點對於如何挖掘超預期成長股很有參考意義,我們將原文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學習參考。
回看上述幾年格力電器的業績,超預期成長階段基本來自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的時期,即2004年以後;這種特征同樣發生在宇通客車、金螳螂、長城汽車等績優股上;而占有率和利潤率的配合分析是了解與競爭對手是否拉開距離的重要方法。定性上可再落實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度是否在提高。
行業的增速、新項目投放、內部的三五年規劃等都是證券分析師喜歡觀察的方向,獲取這些數據以便對上市公司進行業績預測和估值。這些高智商人群辛勤地挖掘著超預期的信息,由於他們越來越專業、分析師人群越來越多,市場反映內在價值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這給價值投資者為難了,怎樣才能繼續戰勝市場?
筆者認為單純地行業研究的局限性在於無法跨行業乃至對整體商業規律的掌握,而遠見和商業規律的積累是戰勝市場重要要素之一。本文提及對超預期成長分析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掌握護城河變寬的節點和趨勢。
我們留意以下行業及代表企業的發展歷史:
1)空調行業:在1995-2005年,處於朝陽或是較快增長階段,在這10年里行業增速達30%左右,然而行業內沒有一家企業的業績表現得特別出色,龍頭公司格力電器的年均利潤增長僅為13%。
2)乳業:在1998-2005年期間,區域龍頭進行全國性擴張。其中,以伊利股份為代表,崛起很快,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領導品牌。在這黃金階段,它的營業收入年均增長達約40.5%,可凈利潤年均增長僅為一半—約21%,考慮配股增發使收益攤薄(攤薄了1.69倍),投資者實際回報率較低。
以上兩個龍頭企業在行業快速增長階段沒有展現出特別突出的回報率。此外,還有不少企業的業績增長與行業成長階段並無太大關系,如長城汽車,在2010-2013年期間凈利潤增長了4倍,此時正值行業低迷期。
當然,龍頭增速與行業增速正向相關被認為是正常現象,並且往往成為市場的熱點,例如膳食補充劑行業非直銷領域和血糖檢測POCT領域;這兩個領域近五年市場規模保持30%左右的增速,龍頭企業的表現非常突出---湯臣倍健和三諾生物的凈利潤增長均超過30%,與空調行業和乳業當時情形截然相反。
什麽原因產生造成上述這些差異?
筆者認為,行業的屬性和成長階段更為確定地是影響了理性投資者在絕對估值時對中長期成長性的預期,當行業增速放緩,中長期成長性理應下調,行業內公司估值中樞也應下降。競爭格局卻不一樣,會明顯地影響公司中短期的成長性。行業的屬性和成長階段不難判斷,難在分析競爭格局的演變。 我們一直在尋找一些指標能夠反映競爭格局的變化,或者說用以描繪標的公司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我們發現市場份額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需要註意的是,必須與銷售利潤率指標配合分析。
市場份額具有兩方面特性:數量和質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競爭地位和盈利能力,但很多人只知道前者。市場份額質量是指份額的含金量,是指在份額數量擴大過程中,除了收入增長之外,無形資產增值所形成的收益。一般衡量份額質量有兩個指標:一是顧客滿意度;二是顧客忠誠度;兩者越高,市場份額質量也越好。企業容易忽視份額質量,因為份額質量的前期投入所帶來的收益是不確定的。
空調行業的競爭格局演變給了我們很好的參考依據:
回看上述幾年格力電器的業績,超預期成長階段基本來自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的時期,即2004年以後;這種特征同樣發生在宇通客車、金螳螂、長城汽車等績優股上;而占有率和利潤率的配合分析是了解與競爭對手是否拉開距離的重要方法。定性上可再落實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度是否在提高。
市場份額的提升代表行業地位在提高,但不代表這種狀態是有效或平穩的。一些企業通過價格戰(無成本優勢下)和費用支出,達到份額的提高,卻也容易被第二、三名模仿,CR3可能呈現占有率同時上升,競爭格局可能不會轉好,甚至更為激烈;另一些公司借助資本戰略快速擴張,完成高占有率局面,看起來競爭優勢顯著,實則與上遊和下遊的關系僅體現在表面的合作關系,下遊客戶忠誠度和轉換成本依然不高,對上遊議論能力也不強。
上述占有率的提高沒有與主要的競爭對手拉開距離,龍頭企業的單位產品並沒有賺取更多的收益,業績增長不容易呈現趨勢性的超預期階段。當把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相結合時才能量度競爭力的差距。
進一步,份額與利潤確實不是直接的關系。在一些競爭環境下,企業雖然在銷售增長的同時,生產成本下降(存在成本優勢),但費用增長快於收入增長,外加競爭造成產品售價壓力,單位產品盈利能力下降,如伊利股份1998~2004年的情形。費用的大幅增長容易在企業擁有強烈意圖迅速搶占市場時發生,一方面由於管理缺乏經驗或營銷人員缺少培訓或員工素質不高,容易導致費用失控,另一方面是競爭對手的強烈反應引起的費用增長。
盈利能力在份額提升時無法轉好,常見的行為是企業和競爭對手同時加大廣告投入及其它銷售費用投入,或企業和競爭者會同時降低產品售價,競爭對手甚至比企業降得更厲害。然,這些背後的原因也是產品力的問題,與行業屬性相關,與管理層多年以前的產品戰略定位和方針有關系,以至客戶無法從性價比上產生差別化的辨識度。曾在黑牛食品調研時,管理層則指出乳業前些年的競爭非常慘烈,賺取的利潤比它們普通飲料產品還少。
標的公司所在行業容易洗牌且公司容易在份額數量和份額質量兩方面同時提升,它們有這樣的特點: 1.行業屬性:單位成本隨著市場份額的提高而降低。價格戰是以成本優勢為基礎,通過低價策略迅速搶占市場排擠對手的手段。一些行業的上遊是大宗原材料的,往往無法過多議價;安防視頻監控行業的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之所以能快速提高占有率的重要原因在於上遊采購是電子類產品,規模越大,采購成本越低,且非常明顯。如果行業的成本是以營銷費用為主,則應關註規模對費用攤銷的影響。
2.企業屬性:公司能夠提供有性價比優勢的產品,同時價格的升高要超過高質量所帶來的額外成本。這一點與行業屬性相關,也與管理戰略前期的鋪墊相關。
最後,我們總結護城河變化的幾個階段,其中一類、二類和四類是我們最值得投資的。
(本文作者介紹:深圳市蘭權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和永投資合夥人,鳳凰衛視《新財富報告》嘉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