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石油生产国的地缘政治和社会紧张局势导致了每天300万桶的石油生产中断,近期布伦特原油价格暴跌至100美元/桶下方,但2014年三季度原油价格走低并不是四季度原油价格更加疲软的先兆,更重要的是,原油价格下降的历史将不会重演。 施德铭/文
近期布兰特原油价格暴跌至100美元/桶下方可能让许多人大吃一惊。随着国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威胁进一步破坏中东地区的稳定,中东地区已经陷入更大的动荡之中,而且乌克兰-俄罗斯危机也已引发了西方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
如果中东和俄罗斯不是分别拥有已发现石油储备的48%和6%以及全球石油供应的32%和13%的话,这两个地缘政治热点地区完全可以被视作是亚洲的周边事件而不予理会。但事实上,重要石油生产国的地缘政治和社会紧张局势已经导致了每天300万桶的石油生产意外中断,已经占到了全球每天消费量的4%。
市场对北美之外原油生产的供应问题轻松以对,假设需求不佳等其他重要因素会起到作用。从历史来看,三季度为周期性需求最强的一个季度,需求较前一季度约增加每天130万-200万桶,此后价格在四季度走软。考虑到原油价格在需求最强的时期尚不能站稳脚步,更增加了市场对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滑落至90美元/桶或者更低的预期。
那么,2014年三季度原油价格走低是四季度原油价格更加疲软的先兆吗?并不尽然。
首先,原油价格四季度走软并非源自真正的季度节性因素,而是反映了经济危机易在年底前浮现的趋势。世界大部分重大的经济危机,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都是在三季度开始初现征兆,并在四季度对能源市场产生强烈影响。如果2014年四季度没有危机显现,那么这种隐忧就会一扫而空。
其次,2014年三季度石油价格走软应被视为诸多一次性因素的影响,如对俄罗斯制裁、日本提高增值税以及中国停止策略性囤积活动等,这些因素影响了2014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初期的需求。2014年二季度已开发国家的需求萎缩按年高达1.7%,而且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德国和日本。随着对俄罗斯制裁和日本提高增值税的影响逐渐退去,德日两国的需求很可能迅速恢复,德国正在调适自己应对不断上升的不确定性,日本的消费需求也在恢复。尽管中国策略性囤积活动突然停止仍令人费解,但中国有能力随时重启策略储备亦是需考虑的因素。
第三,尽管维修活动增加,炼油厂的减产幅度可能较为温和。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据显示 ,石油生产自8月的每天7870万桶温和下降至9月的每天7730万桶和10月的每天7630万桶后,11月将有所增加。原油价格下降提高了炼油厂的利润,而且,随着亚洲和中东炼油厂产能的增加,生产活动衰退可能不像当前预期的那么显著。
第四,2014年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供应可能增加每天60万桶,超过需求增长,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持续太久。2015年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需求增长将达到每天逾130万桶,而北美将再次支配石油生产增加。亚洲和巴西的边际生产增益有望完全抵消北海和俄罗斯方面减幅,对后两者地区国际制裁可能轻微抑制其生产。在需求方面,瑞银预计2015年全球GDP增速为3.3%,表明全球原油需求将增加每天130万桶或1.4%。基于历史背景来看,这是合理的,经验是石油需求平均增加约0.4%,则GDP增长1%。
第五,中东北非仍存在大量的供应风险。由于利比亚的政局还不稳定,其要维持当前石油生产的能力有一定困难。社会动荡不断,抑制了利比亚每天150万桶的生产潜能。此外,利比亚有可能再次爆发抗议活动,石油基础设施随时可能成为民兵的攻击目标,而中央政府无力也无法控制民兵并保证安全。在伊拉克北部,伊斯兰国发起的攻击已经开始阻碍石油供应。但总体来说,由于南部油田产量的提高,抵消了北部的损失,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从1月起一直没有下降。
利比亚和伊拉克的暴力升级,为石油生产计划落空留下了余地,并且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它都将支撑价格。因此,沙特阿拉伯已经准备充分扮演“看跌期权”的角色,从而对抗价格下跌。世界石油有限备用产能约为每天250万-300万桶,而沙特阿拉伯拥有其中的绝大部分。诚如过去所见,沙特对生产和出口的削减将起到良好的价格支撑作用,且这种调节对石油价格往往有两个月的时间差。
基于上述五点,瑞银认为原油价格下降的历史将不会重演。相反,未来6-12个月,投资者应当期望布伦特原油价格再次超过100美元/桶,而非滑落至90美元/桶以下。如果石油供应中断增加,原油价格可能迅速上涨10-15美元/桶。原油价格提高,意味着投资者可以考虑波动策略或选择采取多头仓位,企业则可考虑对当前原油价格水准进行对冲。
作者施德铭(Dominic Schnider)系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大宗商品主管兼亚太区外汇主管。
高盛新近報告下調了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預期價格,認為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正在失去定價權,全球產油量增長超過需求增速。
高盛報告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會降至每桶85美元,每桶油價較上次預期低15美元,WTI的預期價格由每桶90美元下調至75美元。
高盛認為,由於北美和OPEC產量加快增長,增速將超過需求的增幅,明年油價會因此下跌。而OPEC會失去作為頭號產油決定因素的影響力,美國的頁巖油會取而代之。
高盛報告稱,有信心明年全球石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差距還會擴大,對美國頁巖油的生產規模和持續性更有信心,“相信WTI價格要跌至每桶75美元才會導致美國頁巖油生產的增長放緩”。
美國的產油量逼近30年來巔峰,美國能源部正準備草擬報告,考察放寬國內原油出口的限制對燃料價格可能有多大影響。
上周美國能源部長Ernest Moniz表示,面臨供應受幹擾的威脅,美國的產油量對全球供需平衡至關重要,會給全球原油價格上漲帶來緩沖。
上周傳出OPEC最大產油成員國沙特供應減少、產量卻增加的消息。上周五紐約市場WTI油價跌1.3%,創一年來最大跌幅,雖然上周四還大漲了2%,當周合計跌幅仍達到2.1%。倫敦市場布倫特原油上周跌幅收窄,僅跌0.0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德國媒體MNI獲悉歐洲央行今年不會推出以購買主權債券為主的全面QE後,路透又由歐洲央行的消息人士處獲悉,該央行現行的購買私人部門資產計劃可能不足以達到刺激通脹的目標,明年可能有采取更大膽行動、啟動全面QE的壓力。
昨日歐洲央行公布,上周首次開始購買資產擔保債券,規模合計17.04億歐元(22 億美元)。該央行還計劃,今年後兩個月購買資產支持證券(ABS)。
本月上旬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當時表示,擴大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是刺激通脹最後的貨幣工具,目前尚無擴大規模的具體目標,可能與2012年年初的3.1萬億歐元相當。此前德拉吉也說,在啟動購買資產計劃的同時,還會向歐洲銀行提供第二輪低成本貸款TLTRO,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在目前基礎上增加1萬億歐元,回升到2012年年初的水平。
但是,ABS市場流動性低,流動性稀缺的特性意味著,一旦供應吃緊,就有推升ABS價格的風險,歐洲央行將更難以如期購買ABS,當前的購買項目可能難以達到預期的刺激效果。歐洲央行副行長Vitor Constancio本月稱,歐洲央行計劃購買約6000億歐元資產擔保債券和約4000億歐元ABS。可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ABS的實際購買規模將遠低於4000億歐元:
“有人知道(當前的購買計劃)不會奏效。它規模太小,問題又太大、太大。”
“我們很清楚,這兩個市場(資產擔保債券和ABS)沒那麽簡單,它們自身還不足以像我們期望的那樣擴大我們的資產負債表。”
今年12月,歐洲央行將提供第二輪TLTRO。這或許有助於達到德拉吉上述資產負債表的目標,但這批TLTRO僅會讓資產負債表新增82億歐元資產,和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昨日MNI報道稱,知情者透露,歐洲央行決定今年剩余時間開啟“坐等”模式,除非歐元區經濟發生任何大的轉向或者通貨緊縮,否則不會啟動購買包括主權債券在內的全面QE。該央行目前討論全面QE面臨很大障礙,還是希望先看到最新宣布的購債措施體現效果。
不過,歐洲央行內部反對QE的聲音至少不會讓市場短期內見到全面QE的希望。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法國央行行長Noyer和歐洲央行副行長Visco均曾暗示,歐洲央行目前未考慮推出全面Q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決議聲明中關於經濟形勢的描有了大幅修改,較以前更為鷹派,遠超市場的預期。聲明中描述道“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新增就業人數穩健,失業率繼續降低”,並且稱對“就業市場資源利用不足的情況正在逐步消除”。不過同時美聯儲也知道通脹持續“運行在委員會長期目標下方”,“但委員會認為通脹持續處於2%下方的可能性自今年早些時候就在變小”。
——MFR Inc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Josh Shapiro
此前股市的大幅波動使美聯儲官員一度態度有所改變,但是這次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顯然又讓美聯儲回歸正軌,即緩慢穩健的向更鷹派的政策路線轉變。為使股票市場在即將上漲的利率面前保持牛市,美聯儲表現出對經濟增長更有信心、且將註意力從勞動力市場的長期資源閑置問題轉移至一旦能源價格上漲也就不會對通脹造成拖累的事實上。
——TG Investment Research的首席經濟學家Steve Blitz
聲明似乎輕描淡寫了美聯儲5年-5年通脹預期指數近期下滑的事實,指出“基於市場的通脹‘補償’(inflation compensation)指標不管怎麽說還是下降了;但是基於調查得來的長期通脹預期依然維持穩定。”這顯示美聯儲之前的反應並不是大驚小怪(我們認為用“補償”這個詞相較於“預期”更能顯示FOMC對下滑一事的看法,他們會認為這是市場定價行為而不是與通脹預期脫鉤)。
——蘇格蘭皇家銀行證券公司(RBS Securities Inc)美國首席經濟學家Michelle Girard
我們很意外聲明中居然完全沒提到歐洲的疲軟以及近期全球經濟展望被下調的事情。這告訴我們耶倫相信現在的美國經濟已經有效的和外界經濟環境分離,貨幣政策將基於美國的就業市場和通脹趨勢而定。
——經濟展望集團(Economic Outlook Group)首席經濟學家Bernard Baumohl
令我們失望的是FOMC聲明中沒有留下更多QE的想象空間,也沒有著重提示在通脹疲軟、市場波動情況下持續對經濟風險進行管理所需要的對美國利率預期的控制。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是結束QE的唯一反對者,因為他感覺到美聯儲現在對於保衛通脹目標和通脹預期的力度還不夠強。
——G+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Lena Komileva
經濟的風險接近平衡,所以我們預計美國經濟增長將是溫和的2.5%~3%,通脹低於美聯儲目標以及聯邦基金將保持不變。我們預計聯邦基金利率將在2015年6月提高,但是到明年年底都將低於美聯儲1.3%的目標。
——富國銀行(Wells Fargo)首席經濟學家John Silvia
盡管美聯儲在此次會議後確實保持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維持低利率的承諾,公告的其他內容聽起來對經濟看法樂觀,因此從市場角度看政策立場強硬程度增加。雖然我們對美聯儲選擇轉向緊縮政策立場而沒有召開新聞發布會感到有點意外,但事實依然是,美國經濟擴張趨勢在繼續,就業市場在改善,總體情況比一年前要好。如果事實如此,那麽美聯儲為什麽不應發表更樂觀的言論呢?
——券商BTIG首席策略師Dan Greenhaus
不出所料,美聯儲今日宣布結束第三輪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不過讓人有點沒想到的是,盡管近期市場大幅震蕩,但是FOMC會後的聲明基調卻更為強硬。總的來說,雖然美聯儲未必認為其在完成穩定物價任務方面遭遇挫折,但是它卻認為自己正接近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我們可以說這種基調略微有點強硬。這也可能說明是溫和派的Narayana Kocherlakota在本次會議上投出了反對票,而在今年早些時候舉行的FOMC會議上,投出反對票的卻是那些強硬派的委員。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Paul Ashworth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見聞今日報道,美國三季度GDP增速達到3.5%,超過了市場預期的3.0%。這一驚喜除了貿易的推動,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政府開支。
美國三季度的政府開支環比增長了4.6%,其對GDP 的貢獻跳升至0.83%。其中國防開支增加了300億美元,這是自2008年來最大增幅。
金融博客Zerohedge調侃到:簡而言之,美國經濟得感謝恐怖組織ISIS以及重新啟動的反恐戰爭。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美聯儲在昨天公布利率決議之前就已經拿到了這個數據,本次會議上美聯儲結束了六年的QE,並在言辭中透露出略微鷹派的論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本央行今日調整了2014-2016財年GDP增速預期和2014/2015財年CPI增速預期。其中,該行大幅下調2014年GDP增速預期,調降幅度高達50%。
該行稱,日本經濟增長可能將持續高於潛在增速。預計2014年日本潛在經濟增長率為0.5%甚至更低,7月時預期為1.0%。
2015年GDP增速預期沒有變動,仍為1.5%;將2016年GDP增速預期調整為1.2%,此前為1.3%。
與此同時,日本央行還將2015財年核心通脹預期下調至1.7%,此前為1.9%;下調2014/15財年核心CPI增長預期至1.2%,此前為1.3%。
日本央行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為物價帶來壓力。通脹預期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預計物價仍存持續下行風險。日本央行還表示,CPI暫時可能保持在當前水平,之後或將逐漸擡升。不過中長期通脹預期仍在上升。
日本央行是在通脹數據公布之後發表上述調整決定的。華爾街見聞網站今晨提及,日本總務省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9月CPI同比增長3.2%,創半年新低。扣除4月上調銷售稅帶來的影響後,日本核心通脹實際僅1%,這也是日本央行追蹤的核心指標之一。
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本周二曾表示,日本央行實現通脹目標的兩年時間框架並不是硬性要求,認為2%通脹目標可能在2015/16財年實現的觀點並未改變。
黑田東彥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中表示:
油價下跌給物價上漲帶來了壓力。不知為何消費稅上調影響已經延長了。日本處於結束通縮的關鍵時刻,今天的決定展現了日本央行堅定的決心。
今日,日本央行還意外擴大貨幣基礎增幅目標至80萬億日元,預期是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60萬億-70萬億日元的計劃不變。
對此,黑田東彥表示,
日本央行擴大寬松規模是為了確保實現通脹目標,寬松旨在結束通縮的心態。
如有需要,日本央行不會猶豫再次采取行動。日本的物價預期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牢牢錨定。
對於未來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稱將審視風險,在合適時機調整政策。貨幣政策正在顯現預期效果。
擴大寬松消息公布後,日經指數盤中漲幅一度擴大至5.5%。美元/日元一度突破111,創2008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點。現貨黃金繼續走低,最低報1185美元/盎司。黑田東彥發布會後,美元/日元再度上揚,升至111.1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最大銀行匯豐控股為法律訴訟和客戶補償計提撥備16多億美元,致使該行第三季度利潤低於預期,僅增長了2%。
匯豐銀行周一稱,公司已在法國調查旗下瑞士私人銀行是否幫助法國公民避稅前夕被傳喚出庭。此前,瑞銀集團因同樣的案例在三季度付出了11億歐元保釋金的代價。
德意誌銀行、巴克萊、蘇格蘭皇家銀行都在第三季度支付了數額龐大的法律訴訟費用。高額罰金背後是一系列監管當局針對銀行的調查。
針對瑞士分行被調查一事,匯豐警告稱:“盡管聽證會和任何此類的調查結果懸而未決,但由於這些事件可能令銀行有可能被罰款,強加給銀行的處罰或其他方式可能是顯著的。”
消息人士先前表示,匯豐是六家與FCA進行約15億英鎊集體和解談判的銀行之一。匯豐稱:“與FCA就匯率調查提出和解方案的談判還在進行中,結果可能包括一大筆罰金。”
匯豐集團首席執行官Stuart Gulliver表示,補償和罰金將持續傷害公司利潤,但銀行“盈利能力仍然強大,銀行在這些事情發生後仍能賺錢。”
匯豐在今日的公告中稱,第三季度稅前利潤同比增長2%,從去年同期的45.3億美元增加至46.1億美元,低於分析師的預期;調整後的稅前利潤下滑至44億美元;凈利潤從32億美元增至45.3億美元。
匯豐第三季度調整後的營收持平於155.8億美元。同期,不良貸款數額下滑。
匯豐為FCA匯率操控調查計提撥備3.78億美元,為與聯邦住房金融局就9月份向房利美和房地美銷售住房抵押證券案件達成和解計提5.5億美元。
匯豐還計提7.01億美元撥備用以向英國客戶提供補償,包括向客戶不當銷售按揭保險保障金計提5.89億美元。
此外,匯豐第三季度的重組成本為6800萬美元。
匯豐控股股價在周一倫敦早盤一度下跌1.6%,至6.29英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i黑馬:10月31日早間消息,運動攝像機廠商GoPro周四公布的今年假日季季度營收展望好於分析師預期。這表明,該公司的可穿戴相機在極限運動愛好者之中正越來越受歡迎。
GoPro於今年6月完成了IPO(首次公開招股)。該公司股價在周四美國股市的盤後交易中大漲14%。GoPro第三季度的業績同樣表現強勁。
利用GoPro相機拍攝的視頻正在互聯網上刮起一股旋風。在YouTube上,跑酷愛好者和高爾夫球愛好者拍攝的視頻正在病毒式傳播,而GoPro相機也逐漸被除運動及戶外愛好者之外的其他人群接受。
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邁克爾·帕赫特(Michael Pachter)表示:“GoPro在社交媒體上的表現非常好,YouTube上的相關內容第三季度同比增長了92%,而YouTube視頻觀看量則同比增長99%。所有這一切都表明,GoPro有著更好的品牌認知度,因此很可能迎來一個成功的假日季。”
GoPro首席財務官傑克·拉紮爾(Jacki Lazar)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預計,我們的直營渠道,包括大賣場和中間市場,表現將尤為強勁。”
GoPro預計,第四季度營收將為5.5億至5.8億美元,每股收益將為65至69美分。湯森路透統計的分析師平均預期為營收5.055億美元,每股收益55美分。
GoPro在運動相機市場處於領先,分析師估計該公司的市場份額超過90%。GoPro的成功也引起了索尼、Garmin和松下等公司的效仿,這些公司近期也都推出了運動相機產品。
根據NPD集團的零售追蹤服務數據,GoPro是2013年美國銷量最好的攝像機。
GoPro報告,第三季度的調整後每股利潤為12美分,高於分析師平均預計的8美分。營收同比增長46%,至2.8億美元,而分析師平均預期為2.656億美元。歸屬於GoPro股東的凈利潤為1460萬美元,或每股10美分,而去年同期為虧損110萬美元,或每股1美分。
自今年上市以來,GoPro股價已經超過翻番。
歐元區大型經濟體在六年內經歷兩次衰退,受此影響,歐盟委員會下調了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
歐盟委員會預計,歐元區GDP今年將增長0.8%,2015年將增長1.1%,低於5月1.2%和1.7%的預測。
歐盟委員會經濟部門主管Marco Buti表示,
全球金融危機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歐元區經濟空隙依然較大,拉低了通脹。能源和食品價格的下跌也拖累了通脹。
慘淡的經濟前景凸顯出歐元區複蘇乏力。
盡管歐元區失業率已經開始從紀錄高位下降,但德國和法國等核心經濟體的發展正面臨挑戰。
今天的報告預計,歐元區通脹將在2015年達到0.8%,遠低於歐洲央行略低於2%的通脹目標,也低於歐洲央行1.1%的預計。
歐盟委員會認為通脹將在2016年加速至1.5%,高於歐洲央行1.4%的預期。
面對疲軟的經濟增長和低迷的通脹,歐洲央行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歐洲央行已經將基準利率削減至紀錄低位的0.05%,並開始購買擔保債券來推動增長。
歐盟委員會預計,歐元區的失業率將逐漸下降。委員會預計失業率將在2015年降至11.3%,在2016年降至10.8%。歐盟委員會預計2016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為1.7%。
歐盟委員會稱,
歐元區經濟複蘇不僅疲軟而且脆弱。自今年年中以來,信心指數持續下降,現在跌回2013年底水平。經濟數據表明,今年年底前經濟活動將十分疲軟。很難說經濟不景氣只是受到了臨時性因素的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