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月大宗商品進口減少的秘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06

中國大宗商品進口在今年1月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去年12月發生部分大宗商品進口大幅增長的盛景已然不再。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除大豆以外,鐵礦砂、煤、原油、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均在1月出現減少。不過,在大宗商品出口方面,繼去年12月單月鋼材出口首破千萬噸且創新高之後,1月鋼材出口再度刷新歷史記錄。
圖:海關總署——2015年1月我國主要進口商品統計表

包括進口減速在內,海關總署將1月外貿降溫的原因總結為:量減價跌是主要因素。
1月鐵礦石及其精礦、原油進口同比增速分別為-9.5%和-0.6%。對此,東方證券宏觀策略組認為,這和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以及12月份這兩類商品進口大幅上升有關聯。
民生證券管清友研究團隊則認為,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總需求疲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進口遭遇量價雙殺。
此外,上述現象可能受到春節因素的影響。東方證券還表示,春節因素可能導致1月貿易數據失真。以往廠商3月份開工生產,進口環比會大幅上升。但今年春節假日被安排在2月底,春節時間過遲很可能會影響到進口時點選擇。
鐵礦石、銅礦進口數量縮減
中國1月鐵礦石進口量減少至7857萬公噸。而去年12月的進口則環比大增28.86%,至8685萬噸。
在國內房地產業表現頹勢跡象、建築需求難以提振之際,作為全球鐵礦石消費大國,中國對鐵礦石的消費“胃口”並未增加,產業下遊需求甚至可能出現減少。工信部曾在本月表示,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鋼鐵消費已進入峰值弧頂區。
中鋼協此前預測,國內鋼鐵消費需求在2014年萎縮3.4%,至7.383億噸。按照市場調研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 & Co的數據,中國鋼鐵需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首次發生萎縮。
1月銅礦石及精礦進口環比大跌20%。隨著中國春節假期臨近,越來越多的冶煉企業也進入休假狀態。上海有色網1月調研結果顯示,當前冶煉廠原料庫存維持在較高位,多維持長單進貨,對現貨采購較少。
1月煤炭進口創下十五年以來最大單月降幅
作為全球煤炭消費大國,中國煤炭需求出現減速跡象。據Wind資訊統計,中國1月進口煤炭1678萬噸,為2011年5月以來最低;進口量同比降53.2%,創2000年以來最大單月降幅,環比降38.35%。
1月煤炭進口延續了去年的態勢。中國2014年煤炭進口同比下滑10.9%。這是自2009年以來我國煤炭進口量連續5年增長後首度出現下滑。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計,2014年全國煤炭全年產量同比下降約2.5%,是2000年以來的第一次。
2014年9月3日,中國取消了無煙煤、煉焦煤、煉焦煤以外的其他煙煤等燃料的零進口暫定稅率;2014年12月16日,《2015年關稅實施方案》獲批。據該方案,中國煤炭出口關稅稅率由10%下調至3%,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
上述情況助推了中國1月進口跌幅創五年多最大,且貿易順差觸及60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
在瑞銀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看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國內外需求疲弱,均在進口下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胡一帆對未來的中國經濟表示憂慮:進口下跌意味著經濟整體狀況變得糟糕。未來幾個月,我們還將看到更多相似的警示性經濟數據。
中國大宗商品出口方面則顯得相對複雜。
鋼材出口再創新高
全國1月出口鋼材1029萬噸,同比增長52.1%,再度刷新了去年12月單月鋼材出口首破千萬噸的歷史記錄,且為連續第五個月保持增長。
在產能過剩背景下,中國生產的鋼材比其他主要市場價格更為低廉。1月鋼材出口金額為68.5億美元,同比增長22.2%。
究其原因,Wind資訊援引業內人士分析稱,一方面,中國鋼材出口成本在國際市場上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在國內經濟降溫、建築需求不足之際,這促使國內鋼企轉向國外市場尋求利潤。
另一方面,早前傳言的含硼鋼材出口退稅消息鬧得沸沸揚揚,不少鋼企為了保出口,已提前采取措施,在此政策落實之前“搶出口”,這就直接造成鋼材出口驟增。
Wind資訊報道稱,含硼鋼材出口激增支撐了中國鋼材出口的大幅增長。其中,有部分鋼企運用了“加硼”潛規則,即在普鋼中加入硼元素,改頭換面成合金鋼產品出口,並由此享受出口退稅。
合金鋼對外發貨量占到中國去年全年鋼材出口的30%以上。該數據是彭博新聞社援引了中信里昂證券(CLSA)商品策略師Ian Roper所提供的數據。
2014年12月3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明確提出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含硼鋼的出口退稅。此前,含硼鋼可享受5%-13%的退稅率。
2014年全年,中國累計出口鋼材9378萬噸,同比增長50.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符合條件地方煉廠獲進口原油使用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6805.html
符合條件地方煉廠獲進口原油使用權
一財網 張旭東 2015-02-16 16:39:00
通知明確,以後未經審批一律不得再新建、改擴建煉油能力,堅持多種所有制企業同等對待,一律由行業協會按統一條件進行評估確認
國家發改委網站2月16日發布《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涉及關於地方煉廠使用進口原油的問題。
這一問題此前兩年就開始在政府和企業層面討論,但一直沒有成型。此次出臺的方案綜合考慮了治理汙染、淘汰落後產能、鼓勵企業儲氣/油的需要。進口原油使用權並不是一概開放,而是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開放。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同等條件下,鼓勵采用先進汙染治理技術,2015年年底前完成有機廢氣綜合治理,且各類汙染物排放符合國家標準的原油加工企業優先使用進口原油。
具體而言,地方煉油企業的原油供應問題與淘汰落後煉油能力,優化產業結構,強化質量、環保、安全及能耗等監管,以及加快天然氣儲氣設施建設結合。允許符合條件的煉廠在淘汰一定規模落後產能或建設一定規模儲氣設施的前提下使用進口原油,同時進一步完善市場規則和監管機制,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煉油行業優化結構。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一直以來,新建、改擴建煉油項目須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凡是按規定程序批準建設的煉廠均可按核準能力使用國產或進口原油。
近年來,一些地方未經批準擅自新建、擴建了一些煉廠,其中相當一部分屬於規模偏小、技術水平低的落後產能,難以適應煉油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需要,也嚴重影響了煉油產業結構優化。
淘汰落後煉油裝置,須按照國家最新頒布的產業政策要求,淘汰的生產裝置須完全拆除銷毀,不得轉售或異地重建,獲準進口的原油僅限本企業符合條件的煉油裝置自用,不得轉售。
發改委、能源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完善煉油行業規範,從項目選址、工藝水平、產品質量、能源消耗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規範行業發展,將新增用油企業納入現行運行監測和總量平衡體系進行動態監管。
能源咨詢公司卓創咨詢認為,地方煉廠長期受制於油源,煉油裝置開工率低,效益普遍不佳,部分企業環保不達標。截至2013年底,全國具有一次產能的煉廠,地煉占比近55%,大多數地方煉廠缺乏優質原料,影響發展。
原油進口資質和配額配合使用,實際中又需要央企煉廠的排產單,即便如此,中國的煉油產能也已嚴重過剩。國家推動的淘汰落後產能、提升油品質量缺乏嚴格的監管,過剩形勢沒有改觀。
通知明確,以後未經審批一律不得再新建、改擴建煉油能力,堅持多種所有制企業同等對待,一律由行業協會按統一條件進行評估確認,堅持違規建設行為須承擔相應責任,實現權責對等。
發改委、能源局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把新增用油企業納入現行監管體系,從工藝水平、產品質量、稅收繳納、能源消耗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加以規範,並要求企業在國家認可的征信機構建立信用記錄,如實記載其執行產業政策及守法誠信經營情況,促進煉油行業形成資源配置合理、產業結構優化、競爭公平有序的良性發展局面。
編輯:楊誌
中國2月貿易順差創歷史記錄 出口大增進口大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57

彭博統計的以美元計價的中國貿易帳
海關總署本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新高,受季節性因素和對歐盟、美國、東盟出口增長的帶動,出口總額大增近50%,另一方面受到國內需求疲弱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進口全面下降。
具體數據如下,預期數字來自於彭博經濟學家調查:
按人民幣計價:
中國2月出口同比增加48.9%,預期增加4.5%,前值下降3.2%。
中國2月進口同比下降20.1%,預期下降12.1%,前值下降19.7%。
中國2月進出口總值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3%。
中國2月貿易順差3705億元人民幣,預期順差為2000億元,前值順差3669億元。
按美元計價:
中國2月出口同比增加48.3%,預期增加14%,前值下降3.3%修正為下降3.2%。
中國2月進口同比下降20.5%,預期下降10.0%,前值下降19.9%修正為下降19.7%。
中國2月進出口總值2777.62億美元,同比增加10.8%
中國2月貿易順差606.2億美元,預期600億美元,前值600.32億美元。
今年春節延後成為2月出口爆發式增長的主因之一。招商證券宏觀團隊表示, “出口的高增速主要受到基數因素的影響,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去年春節始於1月末,而今年始於2月中旬。 1~2月累計增速為15.0%,屬正常水平。”
此外,海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經濟轉好拉動出口回升。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對歐洲出口增速達13%,對美國出口增長達到21%,對東盟地區也依然維持了38%的高出口增速。
出口大幅增長的同時,進口出現了明顯下降。民生宏觀對此表示,“2月進口下降可能與大宗商品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有關,但是考慮到去年同期進口數量基數低,且鐵礦砂、煤、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的數量也不理想,2月進口依舊羸弱只能說明經濟總需求確實也不強。”
出口增長和進口下降的疊加,導致中國2月貿易順差擴張至606.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229.89億美元逆差。貿易順差雖然大幅增長,但人民幣兌美元依舊貶值,對此,民生宏觀認為,“這可能反映出美元強勢和企業積極走出去背景下資本外流存在一定壓力。”
“這顯示了市場預計中國國內經濟疲弱,且預期央行貨幣政策將繼續放松,”彭博新聞社分析師Tom Orlik對此表示,“人民幣未來會繼續承壓。”

中國進口商品總值下降可能對澳大利亞經濟帶來影響。例如鐵礦石是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盡管今年前兩個月進口噸數同比基本持平,但總金額卻下降了46%,主要受到這一年來鐵礦石價格大跌的影響。同時,中國煤進口數量大降45%,顯示政府為汙染治理和緩解國內生產過剩、煤企虧損而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見效。
此外,在國際油價低迷之際,中國增加了對外部能源的采購。數據顯示,原油的進口金額盡管下降了44%,但進口數量卻增長了4.5%,成為少數進口量增長的大宗商品。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曹陽表示,“主要受到建立原油庫存儲備影響。”不過,雖然中國的進口量不斷增加,但伴隨著美國的進口量不斷下降,對國際油價產生的利好可能有限。

出口方面,大多商品種類維持較快增長,合並後的數據顯示勞動密集型和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分別達21.5%和14.2%。浦發銀行分析師曹陽指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出口電器和電子產品增速達到15%,他認為這可能是因為IPhone熱銷的結果。曹陽認為,未來歐元區經濟存在上行風險,美國經濟複蘇亦較為平穩,他對於未來一段時間出口改善仍較為樂觀。
海關總署具體統計報告如下(主要以人民幣計價):
據海關統計,2015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7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其中,出口2.26萬億元,增長15.3%;進口1.53萬億元,下降19.9%;貿易順差7374億元,擴大11.6倍。
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7萬億元,增長11.3%。其中,出口1.04萬億元,增長48.9%;進口6661億元,下降20.1%;貿易順差3705億元,去年同期貿易逆差1373億元(下圖)。

前2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春節因素導致前2個月單月出口增速波動較大。今年前2個月,受春節因素影響,我國外貿企業再次呈現節前集中出口、節後陸續開工的經營習慣,加上同比基數變化的影響,導致1、2月份出口同比增速波動較大,1月、2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下降3.2%、增長48.9%。
經季節調整法消除春節因素後,前2個月進出口下降7.2%,其中出口增長1.2%,進口下降17.3%。
二、一般貿易比重提升,加工貿易比重下滑。前2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15萬億元,下降0.8%,占我外貿總值的56.7%,較去年同期上升0.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8萬億元,增長26.9%,占出口總值的56.5%;進口8693億元,下降24.9%,占進口總值的57%;一般貿易項下順差4088億元,去年同期貿易逆差1503億元。
同期,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1.16萬億元,下降4.2%,占我外貿總值的30.6%,較去年同期下滑0.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501億元,下降2.3%,占出口總值的33.2%;進口4082億元,下降7.7%,占進口總值的26.8%;加工貿易項下順差3419億元,擴大5%。
此外,我國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出口3529億元,下降11.3%,占我外貿總值的9.3%。其中出口1346億元,增長8.2%,占出口總值的6%;進口2183億元,下降20.2%,占進口總值的14.3%。
三、對歐盟、美國、東盟出口增長,對日本出口下降;進口方面均為下降。前2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歐雙邊貿易總值5725億元,增長3.8%,占我外貿總值的15.1%。其中,我對歐盟出口3777億元,增長13%;自歐盟進口1948億元,下降10.3%;對歐貿易順差1829億元,擴大56.3%。
美國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5394億元,增長8.2%,占我外貿總值的14.2%。其中,我對美國出口3967億元,增長21.2%;自美國進口1427億元,下降16.7%;對美貿易順差2540億元,擴大62.8%。
前2個月,東盟為我國第三大貿易夥伴,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4601億元,增長11.5%,占我外貿總值的12.1%。其中,我對東盟出口2999億元,增長38.4%;自東盟進口1602億元,下降18.2%;對東盟貿易順差1397億元,擴大5.7倍。日本為我國第五大貿易夥伴,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2642億元,下降9%,占我外貿總值的7%。其中,對日本出口1390億元,下降4.1%;自日本進口1252億元,下降13.8%;對日貿易順差138億元,去年同期貿易逆差4.1億元。
前2個月,內港雙邊貿易總值為2693億元,下降6%,占內地外貿總值的7.1%。其中,對港出口2616億元,下降5.4%;自港進口77億元,下降23.4%;對港貿易順差2539億元,收窄4.7%(表1)。
表1 2015年前2個月我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總值表
四、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前2個月,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74萬億元,下降1.5%,占我外貿總值的46%。其中,出口9721億元,增長3.8%,占出口總值的43%;進口7693億元,下降7.4%,占進口總值的50.4%。同期,民營企業進出口1.39萬億元,增長12.1%,占我外貿總值的36.8%。其中,出口1.04萬億元,增長29.8%,占出口總值的45.8%;進口3573億元,下降19.6%,占進口總值的23.4%。
此外,國有企業進出口6537億元,下降13%,占我外貿總值的17.3%。其中,出口2550億元,增長12.3%,占出口總值的11.3%;進口3987億元,下降23.9%,占進口總值的26.1%。
五、機電產品和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前2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27萬億元,增長14.2%,占出口總值的56.1%。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5279億元,增長15.3%;機械設備3694億元,增長2.8%。同期,服裝出口1782億元,增長17.9%;紡織品1109億元,增長23.1%;鞋類630.1億元,增長17%;家具630.7億元,增長31.7%;塑料制品393.3億元,增長20.8%;箱包300.8億元,增長25.1%;玩具123.4億元,增長32.7%;上述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4969億元,增長21.5%,占出口總值的22%。此外,肥料出口538.8萬噸,增加87.2%;鋼材1808萬噸,增加56.4%;汽車13.2萬輛,增加3.6%(表2)。
表2 2015年前2個月我國主要出口商品統計表
六、鐵礦砂、煤、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減少,原油、糧食進口量增加,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前2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1.47億噸,減少0.9%,進口均價為每噸435.7元,下跌44.9%;原油5353萬噸,增加4.5%,進口均價為每噸2602元,下跌46.2%;煤3204萬噸,減少45.3%,進口均價為每噸414.3元,下跌17.9%;成品油502.5萬噸,減少18.6%,進口均價為每噸2949元,下跌39.2%;初級形狀的塑料378.8萬噸,減少14.5%,進口均價為每噸1.09萬元,下跌10.1%;鋼材202.6萬噸,減少13.3%,進口均價為每噸7463元,下跌1.8%;未鍛軋銅及銅材69.7萬噸,減少23.8%,進口均價為每噸4.03萬元,下跌12.5%。
此外,進口糧食1772萬噸,增加10.6%;其中大豆1114萬噸,增加3.9%,進口均價為每噸2920元,下跌16.6%。機電產品進口7123億元,下降2.7%;其中汽車16萬輛,減少18.8%(表3)。
表3 2015年前2個月我國主要進口商品統計表
七、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結束連續4個月下跌轉為小幅回升。2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9.6,較1月回升1.0,結束連續四個月下滑走勢,表明今年二季度我國出口有望好轉。其中,根據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當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41.1,較1月小幅回落0.1;出口經理人信心指數、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分別較1月回升1.9、0.2至46.6、26.2,新增出口訂單指數則回落1.5至42.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寶馬在華召回5.3萬輛進口X3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757
4月8日,據國家質檢總局官網消息,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向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將自2015年4月13日起,召回部分進口X3車輛約共5.3萬輛。
其中涉及的車型包括 xDrive 20i, X3 xDrive 28i, X3 xDrive35i汽車,生產日期為2011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初步統計在中國大陸地區共53,317輛。
召回的原因是部分車輛電動燃油泵的供電線束與燃油輸送單元上的壓力調節閥可能有干涉,在車輛使用過程中,會導致線束損壞,特定情況下,可能產生內部短路。缺陷發生時,將導致發動機功率下降、抖動,不排除車輛熄火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寶馬(中國)汽車承諾,將為召回範圍內車輛進行檢查,為存在問題的車輛免費維修或更換燃油輸送單元,以消除安全隱患。
通過搜索質檢總局官網發現,早在2013年底,寶馬(中國)已宣佈因車輛儀表板存在製造缺陷,可能存在安全氣囊會在儀表板內部展開導致部件飛出的安全隱患,決定召回X3 xDrive20i、X3 xDrive28i共7輛。
去年,寶馬(中國)的X3和其他車型也宣佈召回。2014年4月,寶馬(中國)、華晨寶馬決定,自2014年6月18日起,召回以下部分裝配有N52K、N52T、N55發動機的汽車,共計約23萬輛。其中包括寶馬(中國)自2009年6月10日至2012年7月30日生產的部分1系、3系、5系、6系、7系、X1、X3、X5、X6、Z4進口汽車,共計13.9萬輛。
寶馬(中國)對檔次召回的原因解釋稱,本次召回範圍內的部分車輛由於發動機可變氣門正時機構(VANOS)外殼上的固定螺栓設計原因,發動機運轉過程中,固定螺栓有可能鬆脫甚至斷裂,導致發動機可變氣門正時機構(VANOS)的密封性受到影響而發生異常或失效,在特定情況下,發動機可能因此無法啟動或產生機械損壞,存在安全隱患。
據南方週末網此前報導,近年來豪華品牌在華的汽車召回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奧迪2014年在中國大陸地區召回的27萬輛乘用車,高於2013年的1.1萬輛,寶馬2014年在華召回39.2萬輛,也明顯高於2013年的24.7萬輛。
與此相反的是,豪車品牌在華銷售數據的火熱刷新。
據蓋世汽車網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市場銷量最高的前10位豪華車品牌包括奧迪、寶馬、奔馳、捷豹路虎、雷克薩斯、沃爾沃、凱迪拉克、保時捷、英菲尼迪和DS。這十大豪華車品牌去年在華總銷量達到178.2萬輛,較2013年的144.0萬輛同比增長23.8%,其中銷量最高的是奧迪,賣出了57.89萬輛。
內需待振 5月進口跌幅超過預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428.html
內需待振 5月進口跌幅超過預期
一財網 陳益刊 2015-06-08 13:10:00
6月8日,海關總署披露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9.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5.4萬億元,增長0.8%;進口4.07萬億元,下降17.2%;貿易順差1.33萬億元,擴大2倍。
6月8日,海關總署披露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9.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
其中,出口5.4萬億元,增長0.8%;進口4.07萬億元,下降17.2%;貿易順差1.33萬億元,擴大2倍。
進口大幅下滑
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97萬億元,下降9.7%。其中,出口1.17萬億元,下降2.8%,降幅較4月份繼續收窄3.4個百分點;進口8033.3億元,下降18.1%;貿易順差3668億元,擴大65%
前5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呈現七大特點,分別是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出口增長;對美國、東盟出口增長,對歐盟、日本出口下降;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提升;廣東、江蘇等7個省市合計進出口所占比重下降,部分中西部省份出口較快增長;機電產品和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原油、糧食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鐵礦砂、煤、成品油進口量減少,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普遍下跌;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持續下滑。

具體來看,前5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外貿總值的55.4%,較去年同期上升0.3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進口同比下降20.2%,而進口則同比增長6.4%。同期,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占外貿總值的31.3%,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
在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數據方面,前5個月,中歐貿易總值同比下降7.1%,中美貿易總值同比增長2.8%,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同比增長0.5%,中日貿易總值同比下降11.2%。另外,內地與香港貿易總值下降9.7%。
前5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額雖然微降,但我國外貿總值(35.4%)較去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而國有企業進出口額同比下降15.8%。
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五省市進出口總值同比降幅均為個位數,而北京(含中央在京單位)和山東兩地的進出口總值降幅則達兩位數。上述7省市進出口值合計占我進出口總值的77.6%,較去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同期,中西部地區的河南和湖北出口增速分別為21.2%和17.1%。
在前5個月出口商品中,肥料、玩具、家具及其零件與同期保持兩位數增長,箱包、機電產品、塑料制品、鋼材保持個位數增長,汽車、服裝及衣著附件則為負增長。
從前5個月主要進口商品來看,原油、糧食、初級形狀的塑料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汽車、鐵礦砂、煤及褐煤、鋼材、未鍛軋銅及銅材、未鍛軋鋁及鋁材成品油進口量減少,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普遍下跌。比如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平均價格同比下降45.8%。
5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5,較4月份(下同)回落0.9,連續3個月下滑,表明今年年中我國出口壓力仍然較大。其中,根據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當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38.1,回落1.4;新增出口訂單指數、出口經理人信心指數均回落1.9至37.7、44.1,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則回升0.6至26.8。
分析認為出口短期回升後勁不足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朱振鑫認為,出口短期回升非基數原因,主要是美元走弱帶動人民幣有效匯率走弱,整體出口好轉;歐洲經濟在QE帶動下繼續複蘇,帶動對歐出口加快,美國經濟季節性回升,帶動對美出口跌幅收窄;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優勢使對東盟繼續穩定增長。
但他指出,當前出口進一步回升後勁不足,中長期出口不可靠。從外部看,發達國家加速貿易再平衡,歐美複蘇都是以縮小貿易逆差為動力,對中國出口帶動有限,且TPP等新貿易規則將對中國造成沖擊。從內部看,人民幣匯率彈性不夠,導致前期跟隨美元大幅升值,盡管近期美元走弱帶動實際有效匯率有所下跌,但過去一年的升幅仍高達14%,同期金磚國家貶值5%。
對於進口大幅下滑的情況,朱振鑫認為,主要是因進口需求在國內整體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之下,企業仍以去原料庫存為主,鐵礦石、煤炭、銅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的數量持續下行。
朱振鑫表示,現在內外環境都已巨變,指望出口這碗“面”來救經濟不現實。未來在貨幣寬松繼續而實體信用擴張缺乏有效載體的情況下,存量和增量的資產配置仍會向資本市場傾斜,股債雙牛依然可期。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進口葡萄酒搶占中國市場憑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344.html
進口葡萄酒搶占中國市場憑什麽?
第一財經日報 陸琨倩 2015-06-12 06:00:00
法國葡萄酒重鎮波爾多最老的葡萄酒企業擁有多久歷史?答案是290年。頂著“波爾多最老酒企”頭銜的法國賓德傑思公司將中國作為其下一個拓展地,而此前,它的產品已經銷往137個國家和地區。
法國葡萄酒重鎮波爾多最老的葡萄酒企業擁有多久歷史?答案是290年。頂著“波爾多最老酒企”頭銜的法國賓德傑思公司將中國作為其下一個拓展地,而此前,它的產品已經銷往137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我們一直研究中國消費者的構成和需求。”法國賓德傑思公司全球營銷總監菲利普·馬里恩判斷,中國的“中產社會消費”正在逐步形成,並且這種穩步增長的新需求將成為中國市場“再增長”階段的主要動力。
這種判斷,或許也是基於進口酒的大勢頭。上海酒類流通協會名譽會長盧榮華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由於質量好、性價比較高,進口酒在國內葡萄酒行業占比越來越重是大趨勢,目前,全國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上海,進口酒和國產葡萄酒市場的比例已經達到1:1。
押註“大眾富裕層”
在波爾多葡萄酒協會的企業名錄上,賓德傑思創立於1725年,是現存歷史最久的葡萄酒企業,資料顯示,在260年內,這家公司都是由創始人托馬斯·巴爾頓家族執掌,直到2010年,歐洲最大的葡萄酒企業卡思黛樂集團全面收購了這家企業。
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的進口葡萄酒總量達到3.83億升,同比上漲1.59%。這組數據被一些業內人士解讀為“止跌回升”,這也是支撐賓德傑思在行業低迷期進入中國市場的依據。
.jpg)
菲利普·馬里恩援引調研判斷認為,進口葡萄酒中短期內結束負增長,年增長率能維持在10%以上。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紅酒經濟研究中心甚至預測,國內葡萄酒的進口量能在2018年達到7.9億升的水平。
“高辨識度”應該是這家酒企搶奪市場最重要的砝碼。代理了上述兩款葡萄酒的北京百香醇酒業公司董事長戎日寬表示,目前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大多沒有專業人士那麽懂,但他們熱愛,賓德傑思有兩個顯著的特征容易被人接受,其一是波爾多歷史最久的葡萄酒企業,其二,暢銷137個國家和地區也是顯著特征,他認為,這種辨識度容易被中產階層所接受。
與此同時,“《福布斯》等觀察機構關於中國‘大眾富裕階層’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到2015年底,可投資資產在60萬~600萬元間的‘大眾富裕階層’將超過1500萬人,還有相當一部分年輕消費者,生活和消費觀念上趨同這一人群,也構成未來5到10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的主流消費市場。”戎日寬表示。
葡萄酒專家王德惠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目前進口葡萄酒面臨的情況是多雜亂,很多瓶型、標識都相似,中國消費者葡萄酒的辨識度低,所以強化辨識度,被選擇的概率更高,“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被消費。”
國產酒的份額危機
無論這家“波爾多最老酒企”是否被消費者買賬,現實是,國人對進口葡萄酒的接受度已經越來越高了。
盧榮華認為,未來中國進口葡萄酒的體量會越來越大,“2002年,上海葡萄酒的消費量10萬噸,只有2000噸是進口葡萄酒,可以忽略不計,但在過去11年中,上海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的比例已經變成1:1的關系,消費總量達20萬噸。”
王德惠表示:“雖然資本對進口葡萄酒的介入已經不複當年瘋狂,但在低迷期,2012年至今,資本介入一直處在增長的趨勢中。”甚至國內葡萄酒企業也走進了這波浪潮中,包括張裕、中糧進口酒紛紛“出海”尋找進口葡萄酒資源。
未來,進口與國產的比例將怎麽變化?
“現在進口葡萄酒的總量占全國葡萄酒消費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盧榮華認為,未來兩者的市場占比會逐漸拉近,“上海便是一個例子,這是一個趨勢,因為進口葡萄酒的性價比要比國內葡萄酒高。”
本報記者走訪市場時也看到,一些法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貼著“進口商品”的標識,但價格都在百元以下。既是進口商品,價格又便宜,這些產品占據的陳列櫃遠遠比國產葡萄酒多。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進口酒市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助理席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這種差異與國內酒水消費文化有關,“其實國內葡萄酒生產成本要較國外低,但投入很多營銷資源,同時運營的方式也與白酒企業相近,所以毛利率很高。但在國外,葡萄酒主打是性價比,在美國,一瓶黃尾袋鼠葡萄酒不過5~6美元。現在國內進口商一瓶葡萄酒賺幾元都賣,主要靠走量,如果規模小,加上營運費用是要虧本的,所以才出現進口酒終端價低的情況。”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進口葡萄酒搶占中國市場憑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344.html
進口葡萄酒搶占中國市場憑什麽?
第一財經日報 陸琨倩 2015-06-12 06:00:00
法國葡萄酒重鎮波爾多最老的葡萄酒企業擁有多久歷史?答案是290年。頂著“波爾多最老酒企”頭銜的法國賓德傑思公司將中國作為其下一個拓展地,而此前,它的產品已經銷往137個國家和地區。
法國葡萄酒重鎮波爾多最老的葡萄酒企業擁有多久歷史?答案是290年。頂著“波爾多最老酒企”頭銜的法國賓德傑思公司將中國作為其下一個拓展地,而此前,它的產品已經銷往137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我們一直研究中國消費者的構成和需求。”法國賓德傑思公司全球營銷總監菲利普·馬里恩判斷,中國的“中產社會消費”正在逐步形成,並且這種穩步增長的新需求將成為中國市場“再增長”階段的主要動力。
這種判斷,或許也是基於進口酒的大勢頭。上海酒類流通協會名譽會長盧榮華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由於質量好、性價比較高,進口酒在國內葡萄酒行業占比越來越重是大趨勢,目前,全國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上海,進口酒和國產葡萄酒市場的比例已經達到1:1。
押註“大眾富裕層”
在波爾多葡萄酒協會的企業名錄上,賓德傑思創立於1725年,是現存歷史最久的葡萄酒企業,資料顯示,在260年內,這家公司都是由創始人托馬斯·巴爾頓家族執掌,直到2010年,歐洲最大的葡萄酒企業卡思黛樂集團全面收購了這家企業。
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的進口葡萄酒總量達到3.83億升,同比上漲1.59%。這組數據被一些業內人士解讀為“止跌回升”,這也是支撐賓德傑思在行業低迷期進入中國市場的依據。
.jpg)
菲利普·馬里恩援引調研判斷認為,進口葡萄酒中短期內結束負增長,年增長率能維持在10%以上。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紅酒經濟研究中心甚至預測,國內葡萄酒的進口量能在2018年達到7.9億升的水平。
“高辨識度”應該是這家酒企搶奪市場最重要的砝碼。代理了上述兩款葡萄酒的北京百香醇酒業公司董事長戎日寬表示,目前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大多沒有專業人士那麽懂,但他們熱愛,賓德傑思有兩個顯著的特征容易被人接受,其一是波爾多歷史最久的葡萄酒企業,其二,暢銷137個國家和地區也是顯著特征,他認為,這種辨識度容易被中產階層所接受。
與此同時,“《福布斯》等觀察機構關於中國‘大眾富裕階層’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到2015年底,可投資資產在60萬~600萬元間的‘大眾富裕階層’將超過1500萬人,還有相當一部分年輕消費者,生活和消費觀念上趨同這一人群,也構成未來5到10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的主流消費市場。”戎日寬表示。
葡萄酒專家王德惠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目前進口葡萄酒面臨的情況是多雜亂,很多瓶型、標識都相似,中國消費者葡萄酒的辨識度低,所以強化辨識度,被選擇的概率更高,“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被消費。”
國產酒的份額危機
無論這家“波爾多最老酒企”是否被消費者買賬,現實是,國人對進口葡萄酒的接受度已經越來越高了。
盧榮華認為,未來中國進口葡萄酒的體量會越來越大,“2002年,上海葡萄酒的消費量10萬噸,只有2000噸是進口葡萄酒,可以忽略不計,但在過去11年中,上海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的比例已經變成1:1的關系,消費總量達20萬噸。”
王德惠表示:“雖然資本對進口葡萄酒的介入已經不複當年瘋狂,但在低迷期,2012年至今,資本介入一直處在增長的趨勢中。”甚至國內葡萄酒企業也走進了這波浪潮中,包括張裕、中糧進口酒紛紛“出海”尋找進口葡萄酒資源。
未來,進口與國產的比例將怎麽變化?
“現在進口葡萄酒的總量占全國葡萄酒消費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盧榮華認為,未來兩者的市場占比會逐漸拉近,“上海便是一個例子,這是一個趨勢,因為進口葡萄酒的性價比要比國內葡萄酒高。”
本報記者走訪市場時也看到,一些法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貼著“進口商品”的標識,但價格都在百元以下。既是進口商品,價格又便宜,這些產品占據的陳列櫃遠遠比國產葡萄酒多。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進口酒市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助理席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這種差異與國內酒水消費文化有關,“其實國內葡萄酒生產成本要較國外低,但投入很多營銷資源,同時運營的方式也與白酒企業相近,所以毛利率很高。但在國外,葡萄酒主打是性價比,在美國,一瓶黃尾袋鼠葡萄酒不過5~6美元。現在國內進口商一瓶葡萄酒賺幾元都賣,主要靠走量,如果規模小,加上營運費用是要虧本的,所以才出現進口酒終端價低的情況。”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商務部辟謠 汽車進口商零關稅夢破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599.html
商務部辟謠 汽車進口商零關稅夢破滅
一財網 李溯婉 2015-06-19 16:14:00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6月18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指出,對絕大部分進口產品的降稅承諾在2005年1月1日已經執行到位,到2010年1月1日,所有產品的降稅承諾已經履行完畢。
廣州汽車進口商周華(化名)一直期待今年7月起將可以享受進口汽車零關稅,業內最近也不斷流出這樣傳言,令生意慘淡的他心存一絲希望。不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6月18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指出,對絕大部分進口產品的降稅承諾在2005年1月1日已經執行到位,到2010年1月1日,所有產品的降稅承諾已經履行完畢。
這意味中國成為WTO成員的15年保護期到2015年6月30日到期之後,進口汽車將不會出現大幅降稅的情況。如同許多汽車進口商一樣,周華的進口汽車零關稅夢想宣告破滅。
“近一兩年來,進口汽車生意越來越難做,主要受國產汽車快速崛起、車市放緩以及反腐等多重因素影響,尤其是今年,銷量下滑了30%左右,為了降價促銷,利潤下滑也很厲害。最近,業內傳進口汽車將可能從今年7月1日起可享受零關稅,雖然我認為這可能性不大,但由於車市不景氣,還是心存一絲幻想。不過,由於傳言四起,近段,我們的進口汽車銷量反而進一步下滑,許多準備購車客人都在等著降價。”周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例如一輛100萬元的進口汽車,按25%的進口關稅算,僅進口關稅環節進口成本將增加25萬元,此外還要繳納消費稅和增值稅。一旦零關稅,意味著可以騰挪出25萬元的利潤空間。
今年來,持續10年高速增長的中國進口車市場出現拐點,迎來了供需雙降。據海關總署最新的數據,今年1~5月,中國進口汽車及汽車底盤數量為44萬輛,進口金額為1130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與進口額分別大幅下降23.8%以及25.5%;汽車零部件今年前5個進口額為689億人民幣,同比下滑10.5%。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19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進口汽車零關稅此說法純粹屬於胡說八道,中國加入WTO的所有承諾,早在2010年就已全部兌現,基本上不存在汽車進口關稅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除非在自由貿易區中雙方或多方可就汽車進口關稅調整進行商討。
“即使在自貿區,目前汽車進口關稅下調的可能性都不大,前不久中韓自貿區協定簽署後,據我所獲悉的消息,暫時也不涉及到下調汽車進口關稅這一項內容。”周世儉說,甚至連自貿區都暫時做不到,更別談全面實施免征汽車進口關稅,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或地區都設置關稅門檻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本國的相關產業。因此,中國在已全部兌現降稅承諾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進一步下調進口汽車的關稅。
從2006年7月1日,中國將小轎車、越野車、小客車整車的進口稅率由入市前的70%降至25%,車身、底盤、中低排量汽油發動機等汽車零部件的進口稅率降至10%。至此,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的汽車及其零部件降稅承諾履行完畢。進口汽車的非關稅壁壘也全部予以取消。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2015年關稅實施方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降稅承諾於2010年全部履行完畢。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進口稅調整引多米諾 資生堂下月降價8%-19%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59977.html
進口稅調整引多米諾 資生堂下月降價8%-19%
一財網 劉瓊 2015-07-24 18:00:00
近兩年隨著跨境電商業務受到政策利好的支持,越來越多的進口化妝品通過海外直郵或者代購等方式進入國內,更加優惠的價格也使部分消費者從線下湧到線上,對進口化妝品在國內的銷量產生了沖擊。
中國正通過降低關稅、增設免稅店、擴大免稅品種等方式不斷完善消費品進口相關政策,一些外資公司也紛紛響應中國的進口關稅調整政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7月24日從日本最大的化妝品公司資生堂集團獲悉,其將降低部分進口品價格,降價幅度為8%-19%,最高降價金額達500元,而此前包括雅詩蘭黛、愛茉莉太平洋等外資消費品公司都表示響應中國政府降低關稅的措施,降低了部分進口產品的價格。

進口稅調整引多米諾降價效應
7月24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關於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幹意見》,表示將完善消費品進口相關政策,對部分國內需求較大的日用消費品開展降低進口關稅試點,適度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合理擴大免稅品種,增加一定數量的免稅購物額,豐富國內消費者購物選擇。
而在今年5月底,中國財政部已經發布通知,自6月1日起對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在內的14種日用品下調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50%,其中,進口護膚品關稅暫定稅率從5%調整為2%。
此後,多家外資化妝品公司已經表態會考慮進口產品的價格調整,有的已經公布了調價的細節。美國最大的高端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從7月1日起,下調旗下進入中國的15個品牌中7個彩妝和護膚品牌的價格,涉及雅詩蘭黛、倩碧、海藍之謎、悅木之源、MAC、BOBBI BROWN和男士護膚品牌Lab Series等,降價幅度最高達到23%。
韓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愛茉莉太平洋,從7月15日起下調雪花秀、蘭芝、悅詩風吟、伊蒂之屋四個品牌部分產品在中國的建議零售價,品牌平均調價幅度為3%~12%。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近兩年隨著跨境電商業務受到政策利好的支持,越來越多的進口化妝品通過海外直郵或者代購等方式進入國內,更加優惠的價格也使部分消費者從線下湧到線上,對進口化妝品在國內的銷量產生了沖擊,一些高檔進口化妝品公司也是借此機會對其中國的價格體系重新布局。”
資生堂降價8%-19%
資生堂表示,此次降價是“響應中國政府降低進口關稅政策”,本次價格調整將以精華液品項為主,調降SHISEIDO,Clé de Peau Beauté,IPSA三個品牌中6項單品明星精華及經典品的建議零售價,調價幅度約為8%-19%。
其中,下調額度最高為頂級抗老品牌CPB肌膚之鑰晶鉆家族系列,“精華肌底液”額度最高達500元,降幅約19%。SHISEIDO資生堂國際櫃全球明星品“紅妍肌活精華露”降幅11%,下調70元。IPSA茵芙莎“美白修護菁華液”下調130元,降幅約15%。
據悉,該項降價將於8月1日起於百貨店,機場含稅店,絲芙蘭,電商平臺等各渠道同步實施。
資生堂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次降價產品的名錄是根據之前公布了準備進口品降價的聲明後,收到的來自客服與企業官網等多方面的資生堂消費者來電咨詢及建議中,根據消費者降價的期盼調查反饋的結果來決定的。”
上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資生堂中國總代表Ralph Ahrbeck表示,為實現“VISION2020”戰略目標,資生堂中國正進行品牌重塑、產品創新、組織機構調整、商業模式變革的四大變革,以更快速應對中國化妝品市場變化和響應中國消費者需求。
根據上述目標,資生堂在中國市場的目標是2020年達到2000億日元,占全球銷售額的五分之一,約是上個財年銷售額的兩倍。
.jpg)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進口葡萄酒搶攻市場:國外名酒莊忙“牽手”酒類渠道商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2/932543.html
為快速搶占中國市場這一大蛋糕,國外的一些知名葡萄酒莊紛紛聯手國內的渠道商,進行布局。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為快速搶占中國市場這一大蛋糕,國外的一些知名葡萄酒莊紛紛聯手國內的渠道商,進行布局。
7月22日下午,法國波爾多最大有機葡萄酒釀造生廠商的翡馬集團,在成都與國內酒類最大的O2O電商1919酒類直供(以下簡稱:1919)簽訂開放平臺合作協議。
7月初,五糧液大商、國內一線大型酒類貿易商百川商貿發展和法國著名葡萄酒生產商百特集團股份公司進行合作。
進口酒葡萄酒迅速成長之下,張裕、王朝、中糧等知名葡萄酒企業也在加碼進口酒代理或並購。
1919酒類直供CEO楊陵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翡馬將入駐1919開放平臺,上線1919線上所有平臺,上架1919線下所有體驗店,由企業自己對商品定價。
法國翡馬酒莊集團總經理蘇拉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進到中國市場,對其公司而言,也和進入所有市場一樣,需要有好的技巧,關鍵是尋找好的合作夥伴。
實際上,近年進口葡萄酒市場盤子也越來越大,且中國與澳大利亞等國簽訂自貿協定、最終未來實現"零關稅",或將帶動葡萄酒進口量進一步增長。2014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到3.83億升,同比上漲1.59%。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分會統計,今年1~5月,我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同比增長38.09%,金額同比增長22.32%,進口額增速繼續小幅提高。
楊陵江還大膽預測,未來國內葡萄酒有望將達到與白酒同樣的銷售規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