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質檢總局:6月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化妝品365批可口可樂、無印良品等上榜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082

2015年7月1日,湖北宜昌,行人從可口可樂專櫃前經過。 (東方IC/圖)

8月3日,質檢總局公布了6月份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共有328種食品、37種化妝品,合計365種產品上“黑名單”。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如可口可樂、都樂、桂格、日清、嘉寶等都榜上有名。

公告顯示,可口可樂的6批共計79.2噸的冷凍濃縮橙汁菌落總數超標,被予以退貨處理。

菌落總數是用來判定食品被細菌汙染的程度及衛生質量,它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以便對被檢樣品做出適當的衛生學評價。菌落總數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食品衛生質量的優劣。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安全學院副教授範誌紅告訴新華食品,如果是包裝好的成品濃縮果汁出現了菌落總數超標,那麽問題應該是出現在生產加工的環節。

此外,還有7批來自美國的嘉寶牌燕麥米粉因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電解鐵被予以銷毀處理;9批日本五木牌拉面因標簽不合格被銷毀,5批新加坡第一家牌鮮蝦海鮮燒麥因磷酸鹽超標被銷毀,2批臺灣地區桂格3合1麥片分別因大腸菌群超標、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被退貨,而由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進口的多批餅幹因超過保質期被銷毀。

化妝品方面,產自韓國的4批烏帝科帝染發劑,檢出甲醇超標;產自英國的兩批活力牌洗手液,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被銷毀;產自德國的一款德恩奈美白草本牙膏和歐齒靈清新酷爽兒童牙膏,氟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三文魚多次被檢不合格

三文魚雖然好吃,但問題多多。
 
今年1月和5月檢疫部門就已兩次檢出挪威三文魚感染貧血癥病毒,而在這次名單中,又有一批來自挪威的問題三文魚,這批由重慶某公司進口的三文魚重約3噸,被查出黃金色葡萄球菌而進入了銷毀處理。
 
此外,還有一批重約3.2噸的冰鮮鮭魚(挪威)被檢出霍亂弧菌被銷毀;9批冰鮮大西洋鱈魚(挪威)則存在揮發性鹽基氮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或攜帶有害生物的問題被銷毀。

食品添加劑超標、微生物汙染等為主要因素

《北京晚報》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檢出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的進口食品1255批、化妝品132批。
 
不合格食品涉及19類產品,主要不合格產品是飲料類、糕點餅幹類和糧谷及制品類,來自57個國家或地區,食品添加劑超標、微生物汙染和品質不合格等項目為主要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化妝品涉及6類,主要為膚用化妝品、口腔類化妝品和美容化妝品等,來自9個國家或地區,標簽不合格、證書不合格和品質不合格為主要不合格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01

8月進口同比大降14.3% 外貿概念股探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418.html

8月進口同比大降14.3% 外貿概念股探底

一財網 劉菁 2015-09-08 12:08:00

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4萬億元,下降9.7%。其中,出口1.2萬億元,下降6.1%;進口8361億元,下降14.3%;貿易順差3680.3億元,擴大20.1%

海關總署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4萬億元,下降9.7%。其中,出口1.2萬億元,下降6.1%;進口8361億元,下降14.3%;貿易順差3680.3億元,擴大20.1%。

 

外貿數據不理想,A股多只外貿相關股票盤中探底。截至午市收盤,外運發展(600270)跌1.15%;物產中大(600704)跌2.75%;焦點科技(002315)跌2.68%。

受到基數效應、外需放緩以及商品價格低迷的影響,我國7月出口意外大跌8.3%。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上個月的例行發布會上曾表示,我國外貿發展形勢比預計的更嚴峻、更複雜,全年出口不容樂觀,不排除今後個別月份的出口仍然出現負增長。

數據顯示,1~8月累計,我國進出口總值15.6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7%。其中,出口8.95萬億元,下降1.6%;進口6.72萬億元,下降14.6%;貿易順差2.23萬億元,擴大80.8%。 

分國別來看,前8個月,我國對美國、東盟出口保持增長,對歐盟、日本出口下降。其中,中歐貿易總值2.27萬億元,下降8.4%,占我外貿總值的14.5%。中美貿易總值為2.22萬億元,增長2%,占我外貿總值的14.1%。 東盟為我國第三大貿易夥伴,與東盟貿易總值為1.86萬億元,增長0.4%。日本為我國第五大貿易夥伴,中日貿易總值為1.11萬億元,下降11.1%。 

前8個月,內港貿易總值為1.24萬億元,下降9.4%,占內地外貿總值的7.9%。

從國內各省份來看,廣東、江蘇等主要省市進出口波動不大,廣東、浙江、河南等地出口增長。前8個月,廣東進出口總值繼續位列全國第一,為3.94萬億元,下降1.9%,占進出口總值的25.1%。同期,江蘇、上海和浙江進出口總值分別為2.2萬億、1.79萬億和1.39萬億元,分別下降4.7%、3.6%和3.2%。北京(含中央在京單位)進出口總值下降23.9%;山東下降16.5%;福建下降2.2%。上述7省市進出口值合計占我進出口總值的78.2%,比去年同期提升0.7個百分點。

8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4,較7月回落0.1,連續6個月下滑,表明今年第四季度我國出口壓力仍然較大。

不過,沈丹陽在上個月的發布會上表示,全年出口仍然有希望實現正增長。我國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仍將穩中有升,進口的降幅還將繼續收窄,外貿質量和效益還將進一步提升。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89

【中美經濟新紐帶】美國進口大片配額或將取消 更大一波好萊塢電影來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1823.html

【中美經濟新紐帶】美國進口大片配額或將取消 更大一波好萊塢電影來襲

第一財經日報 何天驕 2015-09-27 22:45:00

中美雙方2012年2月18日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簽訂了《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目前該諒解備忘錄即將在2017年到期,這意味著進口片的配額限制極有可能被進一步放開甚至取消。

9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49項成果清單公布,其中涉及影視產業的成果有三項,政策涉及到具體影視制作發行層面的合作,這些合作將大大推動兩國影視產業融合,加速中國電影產業國際化。

配額或調整

根據清單,中美兩國在影視產業方面共達成三項合作協議,中國電影集團與美國電影協會簽署了《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致力於繼續就電影產業開展合作;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與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在中國香港合資成立電影制作和國際發行公司;將在共辦中國主題圖片展、制作播出中國紀錄專題片、節目制作、推廣中國主題博物館專題展覽以及制作迪士尼主題公園中國館環球銀幕電影等方面進行合作。

在電影方面,負責引進並發行美國好萊塢大片的中國電影集團與美國電影協會簽署了《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致力於繼續就電影產業開展合作,未來中國觀眾或許能更加方便、容易地在國內看到好萊塢電影。

中影與美國電影協會簽署的協議或將推動美國大片配額進一步放開,甚至取消配額。

中美雙方2012年2月18日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簽訂了《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彼時,中國進口片配額便從每年20部提高至34部,並以IMAX和3D電影為主,而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也從13%提高到25%。目前該諒解備忘錄即將在2017年到期,這意味著進口片的配額限制極有可能被進一步放開甚至取消。

產業合作加強

除了中影集團在政策層面達成的成果,影視產業間的合作進一步深入。9月20日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宣布與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在中國香港合資成立電影制作和國際發行公司“旗艦影業” (英文名“Flagship Entertainment Group”),旗艦影業總部設在香港,並在洛杉磯和北京分別設有業務分支機構,共同開發和制作華語電影和英語電影,面向全球市場發行。

旗艦影業由華人文化和華納兄弟共同出資成立,並由華人文化領導的財團控股51%,華納兄弟持股49%。其中,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持有華人文化財團10%股份。“面向全球市場的互利共贏是未來中美電影機構積極探索的合作方向。”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說,“中國的電影娛樂市場正在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國際電影市場對中國題材的興趣也在不斷升溫。通過與華納兄弟的合作,華人文化將把世界一流大片的創意研發經驗、制作發行體系及技術運營手段,與中國的文化、人才、市場相結合,打造中國電影面向國際的創新平臺。”

事實上,在習近平主席訪美前後,中美兩國影視公司已經開始積極展開合作。近日,本土電視劇龍頭企業華策影視(300133.SZ)宣布與極光影業全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高達3億美元的高概念電影片單。電廣傳媒也宣布與美國獅門影業合作,雙方於今年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合作拍攝14部影片,協議總金額高達15億美元。今年年初博納也宣布與美國Studio8和索尼旗下三星電影公司共同制作奧斯卡金牌導演李安的新作。阿里影業方面今年也宣布,投資《碟中諜5:神秘國度》,未來將尋找與更多的海外影業公司進行投資、發行以及電商等方面的合作機會。

而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和美國迪士尼公司分別簽署合作協議,這將推動紀錄片制作實力較弱的中國影視產業實現大跨步發展。

可以預見,隨著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中美在影視文化產業達成的成果,未來兩國影視文化產業互動將更加頻繁。北大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中美加強在影視產業的合作,能夠擴大中國影視公司在全球的影響力,打造品牌化,還能引進好的內容與商業模式,更好地推動本土電影產業走向國際化。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60

大眾汽車中國首次發聲:部分進口途觀可能受影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1667.html

大眾汽車中國首次發聲:部分進口途觀可能受影響

一財網 孫銘訓 2015-09-26 22:45:00

9月26日晚,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就近期發生的柴油機事件發布聲明。該聲明稱,國內合資企業生產和銷售的所有產品都與該事件無關,可能有1946輛進口途觀(Tiguan)汽車可能涉及排放核定問題。

9月26日晚,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下稱“大眾”)就近期發生的柴油機事件發布聲明。該聲明稱,國內合資企業生產和銷售的所有產品都與該事件無關,可能有1946輛進口途觀(Tiguan)汽車可能涉及排放核定問題。

大眾在該聲明中表示,該集團針對在特定車型搭載的EA189型四缸柴油發動機中違規使用特殊軟件一事正在全力進行調查。根據上海大眾以及一汽-大眾的生產和銷售記錄,該事件不涉及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合資企業生產和銷售的所有產品。

目前大眾汽車旗下9個乘用車品牌都在國內有進口車型銷售。經查,發現由大眾進口、搭載了EA189四缸柴油發動機的大眾進口Tiguan汽車,共計1946輛,有可能受到影響。目前,大眾汽車正在緊急調查以核實這些車輛是否確實屬於受到影響的車輛範疇,並將在第一時間向我們的客戶和廣大公眾公布調查結果。

大眾還稱:旗下其他品牌在中國銷售或生產的車型均未搭載此款發動機。“在全球範圍內,牢固樹立並維護客戶、經銷商以及廣大公眾對我們的信任始終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大眾汽車將盡快對此事件做出妥善安排。”“大眾汽車將盡一切必要的努力重建廣大公眾對我們的信任,並將全力彌補由於此事給客戶帶來的不便。”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65

中糧版進口酒“混改”模式曝光 民間、國外資本都入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773.html

中糧版進口酒“混改”模式曝光 民間、國外資本都入圍

一財網 陸琨倩 張誌偉 2015-10-28 15:57:00

聯手白酒大廠大商,是中糧打造進口酒產業鏈整合平臺戰略的一部分。“中糧的優勢在於品牌、供應鏈,以及專業進口酒運營管理優勢,上遊資源優勢突出;而區域龍頭白酒企業通常在渠道掌控、市場管理及公信力方面優勢明顯,擁有獨特的下遊資源。”李士祎向記者稱,兩者結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運營。

中糧,一家世界500強央企,現在變得更容易“接近”了。10月27日,中糧集團進口酒事業部才披露與法國波爾多供應商西勒家族以及13家經銷商成立中糧騏麟聯合酒業(天津)有限公司(下稱“中糧騏麟”)。10月28日,該事業部又再次披露了與山東景芝酒業攜手成立合資公司斐王名莊薈(山東)有限公司。該公司首期註資500萬元,中糧參股35%,景芝控股50%以上。

這種合資公司的模式,在酒業並不少見,但在“央企”的烙印下,中糧中國食品進口酒業務部總經理李士祎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這是絕無僅有的。新的合資公司算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

新模式絕無僅有

李士祎所說的“絕無僅有”,是指新模式能通過央企“審核“並不容易,它與目前老白幹酒、五糧液正在試水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相似,引入了經銷商代表的民間資本,同時還引入了外資,而這種模式,在央企中糧審批下來了。

中糧騏麟,是由中國食品(00506.HK)旗下的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有限公司(下稱“中糧名莊薈”)與西勒酒業以及核心經銷商一同成立的,兩大股東分別持有45%和15%的股份,經銷商則持有1%~5%不等的股權比例。中糧甚至在董事會上只是少數席位股東,同時為合資公司分擔大部分綜合成本,包括財務、品牌推廣、信息系統等。合作對象西勒酒業,是由波爾多最古老的酒商公司之一,在法國擁有1855年列級名莊-麒麟莊以及波爾多最具規模的灌裝廠。與中糧騏麟相似,該公司與山東景芝合資的公司中,中糧持股35%,景芝控股。

這種合資公司下,既引入了民營資本,也引入了國外資本,在中糧名莊薈的平臺上運作。中糧集團,從2014年開始高調運行進口酒,2014年1月,成立了進口酒事業部,把進口酒升級到戰略層級運營;2015年10月成立了國際酒業公司,執行完全獨立的公司運營體系,全面負責進口酒業務。這種合資模式,便是首個傑作。

李士祎坦言,這種模式在央企內部是很新穎的,但審批的過程卻出乎意料地順利,“這個商業模式,我在中糧內部提出後,用了三個月時間通過兩輪審核,最後得到批準。在集團內部也是很認可這種模式的。”他坦言,集團層面放手讓新公司嘗試,“有想法的都可以加入到中糧,都能找到合作模式”。

對於中糧騏麟,李士祎說,看了好幾個品牌,但西勒酒業是最好的,因為選對象既要看年齡,也要看顏值,“我喜歡年富力強的,他起碼有十幾年時間能跟我們一起成長。其次是形象要好,西勒騏麟家族在當地算是名門望族,有多年歷史,莊主還是丹麥、瑞士駐法國波爾多的領事,這些背景都是無可挑剔的”。未來,這家公司還會作為中糧在法國進口酒上一個專營的公司,引入更多的新產品與組合。

進口酒投資沒設線

中糧對進口酒開放的態度,或多或少是源於它的定位。“進口酒,是中糧的一塊戰略業務。”在談及未來中糧的投資,李士祎直言,在投資方面,沒有設定界限,“進口酒是投多少都可以的。在這個市場投資,我們不看凈利潤率,而是要獲得市場水平之上的投資回報率,坦白說,這兩年,進口酒沒賺錢,但也沒虧損,中糧在業務結構上有低的成本優勢。用心做好事,只要保證整體處於盈虧平衡線以上就可以了。”

聯手白酒大廠大商,也是中糧打造進口酒產業鏈整合平臺戰略的一部分。“中糧的優勢在於品牌、供應鏈,以及專業進口酒運營管理優勢,上遊資源優勢突出;而區域龍頭白酒企業通常在渠道掌控、市場管理及公信力方面優勢明顯,擁有獨特的下遊資源。”李士祎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兩者結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運營。

中糧集團早在2008年就已涉足進口酒業務,中糧·名莊薈運營體系發展迅速。2014年1月,中糧集團成立了進口酒事業部,把進口酒升級到戰略層級獨立運營。2015年10月,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有限公司的成立,執行完全獨立的公司運營體系,全面負責進口酒業務。

“整個中糧歷任領導都在葡萄酒上花了非常大的心血。可以說,葡萄酒對中糧來說有特殊的意義。”李士祎向記者坦言,中糧正在打造集合世界知名、典型產區的產品組合,將平價、易購、性價比高的產品推向市場。

很多企業都在嘗試投資進口酒,但是進口酒“看上去很美好,拿在手很沈重”。其中,制約因素最核心的就是資金要求高。國外嚴格的預付款制,還有數月的運輸船期,這些都是普通的小公司無法承受的。但是,資金問題對於國企中糧而言,則具備多種統籌能力。

“從白酒銷售運作體系中,搭建一個完全迥異的進口酒采銷體系,培養一個推廣體系肯定是我們面臨的障礙。而這方面恰恰也是專業進口酒公司中糧名莊薈的優勢。”景芝酒業集團副總經理兼銷售公司總經理鄭明熙向記者介紹,其實早在幾年前,景芝就確定了酒業多元化發展的思路。經多方考察,最後確定和中糧名莊薈合作,“我們看重中糧的品牌優勢、中糧對上遊資源整合的優勢和團隊進口酒操作的專業優勢”。

中糧在合資公司中占股比例略低於景芝,只是參股35%並非控股。雙方將依據股份比例設立董事會成員構成,共同派人負責公司運營,中糧方面負責派出品牌管理人員,而一線銷售人員重新社會招聘,由景芝負責渠道管理,其具有完全獨立的運營管理職權。

中糧名莊薈和合資公司是“一家子”,所有銷售產品都是中糧采購,中間沒有任何加價,雙方共同承擔推廣運營費用。

據了解,中糧名莊薈計劃三年開放三到五個省的共建區域運營平臺,主要是選擇區域強勢白酒廠家,或區域網絡覆蓋能力強的龍頭大商,首輪合作對象除山東景芝外,水井坊最大經銷商——鄭州雲飛酒業也赫然在列。

新合資公司也只是他們的一次試水,未來還會有可能在其他國家成立類似的合資公司,也會與更多的白酒廠商在不同層面進行合作。“在進口酒領域,現在有三個營運模式。”李士祎透露,除了合資以外,還有兩種方式,其一是中糧100%持有的自有品牌,其二是與上遊品牌合作,成為進口商。“這三種模式會齊頭並進。“我們會戰略性合作世界名莊酒上遊資源,打造最強的世界名莊供應鏈及中國名莊酒NO.1供應鏈平臺。”李士祎表示。同日,中糧名莊薈還分別與西班牙酒王菲斯特、澳大利亞第一品牌奔富、德國第二大啤酒集團碧特博格達成戰略合作。

“未來的總戰略是要成為一個豪門俱樂部,中糧的目標是在五年內,中國前20名進口葡萄酒中,有5~8個是在中糧旗下。”李士祎表示。

其實,中糧只是聚焦進口酒領域的其中一家,目前包括張裕、金楓酒業、洋河等都紛紛將目光投向進口葡萄酒,甚至趙薇、姚明、劉嘉玲等明星也紛紛插足這個領域。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2005年進口葡萄酒關稅下調後,該品類就進入了發展快車道,雖然2011年因三公消費出現市場份額增速放緩,但2015年上半年市場份額上升到28%,2015年前三季度的進口量已經超過2014年全年。國觀智庫合夥人張議正認為,葡萄酒潛在的消費人群有望突破5.8億人。

在中糧看來,這是一個機遇。“在中國,進口葡萄酒處於一種很亂的狀態,無品牌、無秩序,大家都知道的名莊,但事實上名莊酒的量非常有限,法國前三的品牌在中國根本看不到,但隨著進口葡萄酒複蘇的到來,這個領域未來將從雜亂無章到品牌運營中去。”李士祎希望抓住這次機會。

與中糧相同,洋河股份品類發展部負責人江家明也認為,未來五年,品牌會大於渠道,進口酒肯定會是下一個千億市場,快則三年,慢則五年。洋河進口酒板塊前三季度實現了49.6%的增長。

海納機構總經理呂鹹遜認為,進口酒正在由過去的“多亂雜”向品牌化集中。品牌化分兩塊,一塊是大的商業品牌,另一塊是小的特色酒莊。也就是下一階段,進口酒市場會呈現出快速增長,且集中化明顯的特征,同時會有打拼的進口商退出市場。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43

比茅臺烈的啤酒你敢喝嗎? 高端進口啤酒進軍中國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420.html

比茅臺烈的啤酒你敢喝嗎? 高端進口啤酒進軍中國了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10-29 16:46:00

在進口啤酒方面,既有售價高達9999元的啤酒,也有保質期長達25年的,產品開始呈現多元化趨勢。一方面有人願意買(消費者價值),另一方面有人願意賣(渠道價值),這就是進口啤酒的商業價值。

隨著進口啤酒在國內市場爆發,各種小眾的,高端的進口啤酒產品也開始湧入中國市場。

在本屆南京糖酒會上,記者註意到,在進口啤酒方面,既有售價高達9999元的啤酒,也有保質期長達25年的,產品開始呈現多元化趨勢,海納機構總經理呂鹹遜認為,“進口啤酒正在成為中國酒業的大風口。”這表現在一方面有人願意買(消費者價值),另一方面有人願意賣(渠道價值),這就是進口啤酒的商業價值。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8月,進口啤酒總量為36萬千升,同比增長65.7%,與此相比,國產啤酒正在身處冬季,同期國產啤酒總量為3479萬千升,同比下降6.12%,已連續13個月下跌。在本屆南京糖酒會上,記者看到,在銷售端,已有不少進口啤酒商從進口葡萄酒中轉型而來,來自溫州的進口啤酒經銷商告訴本報記者,“最近兩年,進口啤酒增長很快,而且利潤高,現在正處於行業的上升期。”不過他認為,進口啤酒的量很少,特別是小眾產品、精釀啤酒,即使增長很好,都不會影響到批量生產,占據主流市場的國產啤酒。

呂鹹遜這樣對進口啤酒現階段的增長做註解,“如果說2000年是茅臺年,2005年是洋河年,2010年是進口葡萄酒和牛欄山年,那麽2015年則屬於進口啤酒。”事實上,中糧集團也看中了這個市場,中國食品進口酒事業部總經理李士祎也向坦言,看到了進口啤酒的增長強力,將在進口啤酒方面做布局,“全面發力進口啤酒的國內市場。”目前中糧已經引進了德國蘭德伯格集團DAB大奔啤酒、德國碧特博格集團碧特博格和白帝王啤酒。

下面幾款是記者在本屆糖酒會上遇到的小眾啤酒。

飲啤酒等於飲白酒。一般啤酒的酒精度數在3度到十多度不等,超過20度的啤酒都很少見,這款名為“毒蛇”的啤酒酒精度達67.5%,售價達2600元,酒精度數比白酒還高,是目前全球酒精度數最高的的啤酒,還獲得過吉尼斯世界紀錄,酒瓶處,還貼著提醒說,每次的飲用量最好不要超過35ml。

雖然售價不低,但這類啤酒仍有市場,有遼寧的經銷商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表示,“遼寧有兩個高端會所,每月都能消耗3箱這類型的啤酒,有人願意嘗新。”

超“長壽”啤酒。荷蘭風車啤酒的保質期長達25年(一般啤酒的保質期只有1-2年),它之所以能夠保持“長壽”,是因為它經過了二次發酵,之後經過橡木桶釀造再加入大量的啤酒花,啤酒花有防腐的作用,讓啤酒的保質期能夠實現足夠長。

比茅臺還貴的啤酒。這款名為少士博烈性啤酒的德國,330毫升一瓶售價9999元,同樣是一款高酒精度啤酒,酒精度30%,經銷這款啤酒的溫州經銷商表示,這款啤酒主要是供應禮品市場,“不少人因為獵奇心態覺得好玩消費。”

在釀造上,也有在精煉下功夫的進口啤酒,比如巴伐利亞露酒,精煉23次,啤酒已經變得清亮,口感帶有一點紅酒和啤酒岑在一起的感覺。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96

保時捷召回逾8000輛進口邁凱汽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010

資料圖:保時捷,邁凱-渦輪增壓 (CFP/圖)

11月13日,據國家質檢總局消息,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從2015年12月01日起,召回部分進口2015-2016款的Macan S (邁凱 S)和 Macan Turbo (邁凱 渦輪增壓)汽車,生產日期為2014年03月至2015年10月。

據該公司統計,在中國大陸地區共涉及8654輛。

涉及本次召回的車輛,由於燃油低壓管的耐用性無法得到保證,可能導致燃油低壓管到燃油分配管的連接處附近出現燃油泄漏的情況,並且發動機艙內可能會出現燃油異味,在極端情況下,如遇火源可能導致車輛起火,存在安全隱患。

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將免費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更換受影響的部件,以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如果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聞到燃油異味,請立即停止使用並與保時捷授權服務中心取得聯系。

保時捷(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將通過掛號信函的方式聯系相關車主,同時全國各保時捷授權服務中心也將主動與召回範圍內車輛的車主聯系,並提供相應的免費服務。用戶也可撥打保時捷中國客戶中心熱線:4008205911了解本次召回的詳細信息。也可登陸國家質檢總局網站進出口商品檢驗欄目、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網站以及關註微信公眾號(AQSIQDPAC)了解更多信息。

此外,也可撥打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熱線電話:010-59799616或地方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質量熱線:12365(轉2號鍵),反映在召回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或提交缺陷線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49

馬自達宣布召回11107輛進口汽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413

(小塵4x/圖)

11月30日,據國家質檢總局消息,馬自達(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遞交了召回報告,決定自2015年11月30日起至2016年5月15日止,召回1992年6月1日至1998年7月30日期間生產的Mazda323(BG型號)、Mazda323(BA型號)、MazdaMPV、Mazda626、Mazda929,共計11,107輛。

本次召回範圍內的車輛由於點火開關內部觸點上塗有過剩的潤滑油脂,在操作開關時產生電弧放電的熱量,在固定觸點與可動觸點之間堆積碳化油脂,有開關內部絕緣性下降的現象。因此,繼續使用的話觸點間發生電流導通,使開關發熱、冒煙,存在導致火災的隱患。馬自達(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將針對全部召回對象車輛,實施免費更換改善對策後新的點火開關。

馬自達(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將委托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與長安馬自達汽車銷售分公司通過經銷商主動向用戶發出通知,用戶可直接與就近的經銷商取得聯系,或撥打電話進行咨詢: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客戶服務中心電話:400-666-8080、0431-85991000。長安馬自達汽車銷售分公司客戶服務中心電話:4008002777、8008072777。也可登陸國家質檢總局網站進出口商品檢驗欄目、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網站以及關註微信公眾號(AQSIQDPAC)了解更多信息。

此外,也可撥打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熱線電話:010-59799616或地方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質量熱線:12365(轉2號鍵),反映在召回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或提交缺陷線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32

中國進口100萬噸泰國米 趕上黃金時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1193.html

中國進口100萬噸泰國米 趕上黃金時間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12-04 14:07:00

中糧集團12月3日宣布,集團總裁於旭波與泰國商業部外貿廳廳長Mrs Duangporn Rodphaya在曼谷簽署了100萬噸泰國大米進口合同。這被外界認為是“高鐵換大米”戰略的一部分。

中糧集團12月3日宣布,集團總裁於旭波與泰國商業部外貿廳廳長Mrs Duangporn Rodphaya在曼谷簽署了100萬噸泰國大米進口合同。

這被外界認為是“高鐵換大米”戰略的一部分。

同一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與泰國交通部部長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中泰政府間鐵路合作框架文件。

中國進口100萬噸泰國米,被認為是有力推動和配合了中泰“高鐵換大米”項目和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

在這個時間點進口泰國大米,趕上了好時間。

泰國米的價格,現在是最近四年最低的時候。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11月初,泰國米的出口均價為620美元/噸左右,到2015年11月初,降至370美元/噸左右,價格在過去四年下滑了約40%。

泰國米的出口報價也大幅低於國內大米。

泰國米屬於秈米,但是品質較好,質量、口味與我國南方的晚稻類似。

中國政府公布的《2015年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顯示,2015年生產的國標三等中晚稻為標準品,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每市斤1.38元,合2760元/噸。稻谷加工,要去除稻殼、米糠等成分,出米率只有70%左右,大米的市場價格一般遠高於稻谷。目前在國內中晚秈稻的主產區江西,晚秈米的市場價格在4000元/噸左右。

泰國米現在出口均價折合約2400元/噸,比國內晚秈米要便宜近1600元/噸。泰國米從正規途徑進入中國市場還要征收關稅等費用,即便如此,性價比仍然很高。

中國是世界水稻的最大生產國,水稻供需基本平衡,供應沒有問題,並不需要從國外進口稻米,但是國內大米的價格遠遠高出國際市場,所以這幾年稻米的進口量一路攀升。

2011/2012市場年度,中國進口的稻米數量是290萬噸,此後逐年增加,2015/2016市場年度,預計將達到470萬噸(美國農業部數據)。

至於沒有經過海關的走私大米數量,此前有業內人士估計達到上百萬噸,因為境外大米實在太便宜。

無論如何,中國現在從泰國進口大米,既配合了高鐵出口,本身又趕上了泰國大米的價格底部,一舉兩得,時機卡位非常精妙。

中國對稻米進口進行配額管理,中糧集團占據主要的份額。此次從泰國進口100萬噸大米,由中糧集團承擔,在國內外稻米價差較大的背景下,運作得當,獲得一筆理想的經營收益的可能性不小。一位糧油業人士告訴筆者,現在經營泰國米有利潤。

中糧方面稱,過去兩年,中糧集團通過執行中泰大米貿易協議,加大了泰國優質大米進口。由於中國大米供應充足,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中糧集團為此在國內加大建設銷售網點已達數十萬家,可有力支持泰國大米在國內市場的銷售推廣。同時,中糧還專門為泰國大米創立了品牌,“中糧”牌吞古拉龍海泰國茉莉香米和“福臨門”牌泰國茉莉香米已在國內超市銷售,獲得了良好的市場評價。

編輯:郭潔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75

中泰高鐵背後政經賬:進口百萬噸大米換867公里鐵路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12/969562.html

根據協議安排,中泰鐵路將在年內舉行開工儀式,並在明年5月實現項目全線開工建設的目標。

兩個身著黑色西服的男子攜手高舉在空中,滿臉均是笑意。12月3日一張令人振奮的照片定格在了這一刻。這兩人是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與泰國交通部部長阿空-丁披他耶拜實,讓他們愉快攜手的項目則是中泰高鐵換大米項目。

當天在經歷了最後一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談後,王曉濤與阿空-丁披他耶拜實代表各自政府簽署了中泰政府間鐵路合作框架文件,中糧集團總裁於旭波與泰國商業部外貿廳廳長簽署了100萬噸泰國大米進口合同,協議的簽署意味著已經拖延了兩年之久的中泰高鐵換大米項目終於落地。

不過,據一名與會的人士透露,盡管中泰雙方對於鐵路建造的技術標準和實施方案達成共識,但在貸款利率方面還存在意見差異。雙方都在努力爭取更有利的條件,希望在未來的談判中能夠尋找平衡、達成一致。

“中泰鐵路對兩國政治、經貿都有很大的好處,應該早日建成。中國對泰國鐵路的貸款利率已經算是很低的了,泰國不應該在這一問題上繼續耽誤時間。”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根據協議安排,中泰鐵路將在年內舉行開工儀式,並在明年5月實現項目全線開工建設的目標。

項目落地

中泰高鐵項目的落地過程似乎完全應和了“好事多磨”這一俗語。

中泰鐵路合作項目為全長約867公里的複線鐵路建設,時速約每小時180公里,全線包括坎桂-曼谷、坎桂-瑪塔蔔、呵叻-坎桂及呵叻-廊開共4條線路。

就在協議簽署的前一天,泰國媒體還曾透露簽約儀式可能取消,因為與鐵路項目“捆綁”談判的橡膠合同未能達成協議。對於寄希望於減少泰國的大米和橡膠庫存,提高市場價格的泰國政府來說,他們希望從這條鐵路上得到更多的附加值。

這只不過又是中泰高鐵項目數次延期中最短暫的一次。從中泰高鐵項目啟動之初,延期話題就一直如影隨形。

2012年,時任泰國總理的英拉到中國出訪。當她在乘坐了京津高鐵後提出了引進中國高鐵技術的想法。此後,2013年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訪泰國期間,在《中泰政府關於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與泰國農產品交換的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基礎上,中國與泰國將高鐵合作轉化成了更為符合泰國需求的“高鐵換大米”項目。

然而未久,2014年5月泰國政壇發生“地震”——英拉下臺,陸軍總司令巴育接任總理,加之泰國反貪腐委員會對於這一項目運作過程中,英拉涉嫌弄虛作假,假公濟私的起訴,讓該項目一度擱淺。

然而,無論過程如何波折,作為既有利於提高泰國薄弱的基礎設施條件,又同時能為泰國農產品市場帶來顯著經濟效應的高鐵換大米計劃,仍然是中泰合作的優良“範本”。

在泰國新政府執政僅4個月後,高鐵換大米重新啟動。對於一個項目總造價為122億美元的項目來說,資金自然成為了接下來需要討論的關鍵問題。

今年6月,中泰雙方代表達成共識,保證鐵路項目於今年10月開工建設。而開工時間也已經精確到了具體日期——中國鐵建東南亞公司總經理朱錫均表示,中泰鐵路合作聯合委員會計劃在9月10日簽訂框架協議,10月23日舉行開工典禮。然而這一開工典禮並未如期而至。

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來華出席活動的泰國第一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巴維,同時,中泰鐵路合作聯合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召開。然而,有關於貸款利率的問題被泰方提上談判進程。按照計劃,泰政府將貸款2.2萬億泰銖,約合678億美元,在接下來的7年內使用這筆貸款投資興建水、陸、空交通設施。其中主要投資將用於興建4條高鐵,使泰國成為連通整個地區的樞紐。

11月,阿空-丁披他耶拜實宣布,泰中鐵路合作項目定於12月19日舉行奠基儀式,但項目正式開建可能將延遲至明年5月。

“高鐵出海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政治風險,墨西哥高鐵、緬甸鐵路都是受到政治因素影響而難以推開。中泰鐵路也面臨這個問題。”王夢恕說。

打通泛亞鐵路

事實上,中泰高鐵不僅對泰國意義重大,也是中國打造“泛亞鐵路”,向東南亞推動“高鐵外交”的重要一步。

“泛亞鐵路把中國西南和東南亞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陸路運輸通道。目前我們已經有了中歐班列,再連接東南亞,中國出海的路就四通八達。”王夢恕表示。

狹義上的“泛亞鐵路”,從規劃上分為東線、中線、西線,都是從雲南昆明出發,經過中南半島,在泰國曼谷會合後經吉隆坡直達終點新加坡。泛亞鐵路不僅將加速中國高鐵技術走出國門,也將增強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經濟聯系。

對於泰國來說,泛亞鐵路一旦貫通,泰國作為區域交通樞紐的地位將得到充分體現,泰國擁有了中國這一經濟發展的龐大夥伴,由於中泰兩國間運輸成本下降,這條鐵路將為泰國每年帶來200萬中國遊客,同時也為泰國的農產品出口進一步提供了便利。

除中泰鐵路外,泛亞鐵路其他段也在快速推進中。12月2日,中老鐵路磨丁至萬象項目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項目奠基儀式,磨丁至萬象鐵路項目全長418公里,北與昆(明)磨(憨)鐵路相連,往南經老撾的南塔省、瑯勃拉邦省、萬象省後到達老撾首都萬象市,設計時速160公里,是老撾的第一條現代化鐵路。中老鐵路建成後,預計僅中國每年前往老撾等東盟國家旅遊的人將不會低於1000萬。不僅如此,鐵路的建設將直接拉動當地包括工程建設、建材供應、電力、農牧業等數十個行業的發展。

目前,中老鐵路中國境內段玉溪—磨憨鐵路已經開工建設,有望和中老鐵路同期建成。就在奠基儀式當天,中國和泰國就中老鐵路延伸段至曼谷的900公里鐵路項目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屆時,泛亞鐵路中線將初具雛形。中國鐵路未來可與老撾、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鐵路連通。

  • 華夏時報
  • 柴剛
  • 張智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