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女神tea time:注資賣殼概念齊

1 : GS(14)@2016-12-03 05:09:10

最近同位N年冇拍拖嘅女性朋友傾偈,佢唔係冇人追,但又呢樣又嗰樣。唔知係咪俾啲「港女語錄」荼毒得多,簡單來講,佢嘅要求係「有樣、有錢夾有品」。如果個男士真係有咁好條件就唔會係單身啦。佢竟然話,只係緣份未到。我冇佢咁好氣,同投資一樣,錢唔會自己跌落嚟,一係你自己出擊發掘!今日就推介一隻有幾大好條件股份——安寧(128)。華懋系來講,近來大家都係留意天安(028)全購丹楓(271)單刁成唔成事,不過識搵就要搵下一隻潛質殼股。安寧本身業績唔掂,上年開始勁蝕,今年上半年繼續見紅。加上幾年前結束國內的渡假村及酒店業務,今年再賣內地零售附屬,戰意有幾多剩?餘下業務就只有小量零售、證券投資及荃灣顯達鄉村俱樂部業務。隻股出路,一係大做,一係甩手。如果大做嘅,華懋輕輕注少少嘢入去,都夠炒起隻股。假如係甩手呢……就要計計數,安寧6月底止,手持4億幾現金,銀行貸款只有幾百萬,加埋1.9億元可出售投資,加加埋埋6億元,折合每股0.37元。注資、賣殼兩個概念都齊。安寧現價0.63元,只係cash已佔股價近六成。呢個計法,仲未計荃灣顯達鄉村俱樂部資產。目標價方面,龔如心早於2000年,以每股1.40元買入安寧34.6%控股權,名下最新持股已增至44.28%,如果他日有咩動作,以呢個作為指標都未嘗不可。
Fifi
http://fb.com/lovefrystock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2/198518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39

地利根德閣「賣殼」沽 實呎4.65萬破頂

1 : GS(14)@2016-12-07 07:31:40

【明報專訊】辣招後二手樓價仍然高企,市場消息指,中半山地利根德閣3座一個高層單位,剛以約1.35億元「賣殼」售出,實呎超過4.65萬元,呎價創屋苑歷史新高。單位為3座極高層C室,實用2903方呎。屋苑對上一宗最高呎價成交,為2012年時一個複式單位以實呎31,246元售出,現呎價較舊紀錄高出四成多。今次沽出單位之原業主於2005年4441萬元購入,帳面獲利8059萬元或1.8倍。

天璽2940萬沽 連使費微蝕離場

不過,豪宅亦錄蝕讓個案。九龍站天璽皇鑽璽高層E室,實用935方呎,早前以2940萬元易手,實呎31,443元,原業主於2013年以3244.7萬元購入,現帳面蝕約305萬元,惟當時買家可享9%提前成交現金回贈及70%稅務回贈,料計及使費後實際微蝕離場。

市區上車盤續錄破頂價成交。市場消息指,紅磡灣中心E座高層2室,實用492方呎,以714萬元成交,實呎14,512元,呎價創屋苑新高。原業主2011年445萬元購入,帳面獲利269萬元或6成。

另香港仔華貴邨有車位做價高見116.5萬元,創全港公屋車位新高。土地註冊處顯示,香港仔華貴邨單號車位,上月以116.5萬元售出。原業主於今年5月以99萬元購入,持貨約半年即賺17.5萬元或18%。

陳慧嫻4.7萬租比墅 呎租25元

代理消息指,歌星陳慧嫻近期以月租約4.7萬元租住大埔比華利山別墅湖景道單號屋,實用1902方呎,呎租約25元。事實上,有關屋苑亦不乏藝人居住,如陳豪與陳茵媺夫婦、張繼聰與謝安琪夫婦、黃浩及徐淑敏夫婦。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42&issue=20161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426

細價股一周:賣殼都趕尾班車

1 : GS(14)@2016-12-28 08:11:03

今年大市表現平平,但賣盤公司數目和去年不相伯仲。月初多間上市公司股東洽售控股權,如中國順客隆(974)、港大零售(1255)等等,其中數家已成功趕上尾班車,宣佈年底前易手。最惹人注目必提海航集團,上星期剛以6億元入主珠寶銷售及製造商KTL(442),聖誕前再宣佈以近4億元收購紙質卷煙包裝供應商嘉耀控股(1626)65%股權,交易由海航牽頭出資,佔87%份額,聯同上海愛建信託及上海熠航企業。海航短時間內連下兩城,所費不到10億元,相比其斥巨資逾140億元連環破記錄高價奪下九龍啟德兩幅地皮,買殼資金不足買地的十分一。無獨有偶,牛芳的國能集團完成買殼第一德勝(918)後,隨即再出手斥巨資6.5億元收購建築殼股良斯集團(1683)的75%股權。良斯去年9月掛牌,上市價1元,上市僅15個月便極速賣盤,皆大歡喜。第一德勝最近報0.81元,較國能集團收購價每股成本0.95元,潛水近兩成,這次國能再出手買殼,依然闊綽,未見任何心理包袱。殼價能見7億元新高,全因資金泛濫成災。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



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8/198785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290

投資一周:發現賣殼蛛絲馬迹

1 : GS(14)@2017-02-08 22:23:33

我之所以留意萬嘉集團(401),只因發現了在1月12日,持有它18.82%的原股東蔡朝暉退場,把股份出售了給陳光賢。萬嘉集團是內地和香港的藥品和保健品批發零售商,共有120個店面,控股公司是華夏醫療(8143),在2013年分拆上市,我不知道這究竟是不是唯一的創仔控有主板的個案。不過,看CCASS,它的街貨不到20%,是極乾的股票。蔡和陳都是我多年的好朋友,那時常常一起鋤Dee吃飯,但這十年則已少見,他們也均發了大財,成為富豪了。前者今日無人不知,馬雲的雲鋒基金發起人之一,兩年前他入股萬嘉集團,令其股價爆升了兩倍,而後者則是隱形富豪,同張松橋、車峰、黎亮、田琬善等等均是相熟的拍擋,粒粒都係天皇巨星,食親都是大茶飯。這股票在陳光賢入股之後,急升了好幾天,後來又回落至它慣常的價格,現時它的市值只不過是4.4億元而已,距離殼價還有30%的折讓。在農曆年前,我同陳光賢在「好酒好蔡」吃過一頓飯,但只談私誼往事,並無講過股票消息……不過從種種蛛絲馬迹顯示,萬嘉集團很可能賣了殼。在日前,那宗1.25億元人民幣的大刁,我估計是賣殼之前的「搬運」財技活動而已。



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8/199210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943

投資一周:有隻股仔低調賣殼

1 : GS(14)@2017-03-23 06:23:56

迪臣建設(8268)是在2015年第一隻上市的創業板,是由迪臣發展(262)分拆上市,配售價是0.385元,當時的殼價只是2億元而已。香港股市的一個常識,是分拆上市的股票特別當炒,其中的原因本欄已經講過多次,不另述了。迪臣建設也不例外,在上市後的幾個月,最高炒至1.68元,其後大市暴跌,此股也不例外,一年多後,跌至最低的0.202元,但大部份的時間,均價約在0.28元至0.3元之間。轉捩點是在兩個多月前,它的大股東謝文盛以0.3元的股價減持股票,從原來的51.8%,減至最新的36.13%,從中央結算報告可見,結好證券的持股量,也已經從2.47%,急升至12.47%,可以見得,主力倉已經轉進這裏了。結好老闆洪漢文駐顏有術,容貌二十年保質不變,作為賭業和金融大亨,身家過百億元,我不可能知道是他手上的哪位神秘大客戶買了這隻殼。但肯定的是,大股東喪失了控制性股權,因此我有理由相信,這公司已經賣了殼。2.5億元市值,去年單是投資股票,便賺了九千多萬元。技術上,第一個阻力位是在0.32元,第二個阻力位是在0.42元,一旦攻破,再上去便是1元,真正的萬里無雲,不消說,誰是買殼者,決定了股價可以炒到幾高!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2/199656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36

細價股一周:啤殼唔易賣殼難

1 : GS(14)@2017-06-22 07:41:13

港交所改革上市機制從兩大方向着手:增設創新板及優化創業板。對細價股投資者來說,無疑最關心相關改革一旦實行,對殼價的潛在影響。就創業板殼價而言,諮詢文件提高現行上市門檻。例如現金流規定從2,000萬增加至3,000萬、上市時最低市值及最低公眾持股市值增五成至1.5億及4,500萬、控股股東禁售期延長多一年(上市後首年不得售股,第二年可售股但須保留控制權)。招股機制上更謝絕全配售,改為最少有10%作為公開發售。上市門檻提高,將來符合條件上創業板的公司減少,製造殼股更困難,而招股機制引入公開發售,亦增加「圍飛」成本,減少貨源集中導致股價大上大落的機會。驟眼看對創業板殼價有利,惟新方案下,創業板不再視為主板的「踏腳石」,轉主板要求提高,現行簡化轉板申請程序不再適用。將來轉板須有最少兩個完整財政年度的賬目,並委任保薦人及刊發上市文件,轉板成本大增,甚至乎於過渡期內,創業板上市後主營業務或控股股東曾變更的公司,已將當成主板新申請看待。這些措施必然打擊買殼意欲,影響難料。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1/200627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60

【iPhone十年】手機殼王靠iPhone上位 點樣做到機未出先賣殼?

1 : GS(14)@2017-07-01 10:50:57

Chris在iPhone2G年代還是一個小文員,從一代又一代的機殼奮鬥中,今天已成為CAPDASE的總經理。



出部新iPhone時,跟手買張保護貼加個機殼,感覺好正常!機身Keep住冇花、長年新的一樣,令人感覺良好之餘,他朝有日需要換機,「放機價」都保證有個好價錢。大家一個小習慣,想不到背後原來有大故事,而且是讓人看着iPhone在香港演化的故事!



說起iPhone保護貼及機殼,肥通馬上想CAPDASE總經理——Chris,他可說是一個陪着Apple產品,一齊奮鬥、一齊成着的人:「其實在12年前,由iPod開始,我們已經為Apple產品出屏幕保護貼;所以在10年前iPhone面世,我們亦順利成章,成為香港首批出機殼及保護貼的公司。猶記得在iPhone2G年代,我還是一個小文員,到今天我已經成為CAPDASE總經理。」小小打工仔可以撈得如此風山水起,原來亦是iPhone之故!「剛入職時人工都幾低,連買iPhone的錢都沒有,不過日日接觸着這部改變智能手機格局的手機,買不起反而令我對它的配件更多幻想!」不說不知,Chris當時就是靠幾個iPhone2G機殼設計而紥職。「在哪年頭,機殼主要是玩物料,首先最破格的是太陽鏡物料,雖然一樣是膠機殼,不過表面有如電鍍了一層金屬的反光物料,在哪年頭是首次!」老實說!iPhone的機價貴,而且手機定位亦貴族,否則要做一個$200-$300的太陽鏡機殼,都好難叫人出手。



好多人說手機殼商在未出機前已有新一代iPhone機身資料,就這個問題,Chris說Apple對新手機做了很多保密功夫,他也說不清來。

手機屏幕貼由iPhone2G的10萬餘張,上升至iPhone3的過百萬張;所以iPhone3是正式走入香港的一代。

十年前能買得起價值$1,800的炭纖手機殼,相信這類用家都非富則貴。

說起玩物料,Chris還收藏了兩款到今天都好難再出的機殼,「石頭機殼亦是我的最愛,設計是由原片石頭裁出iPhone2G背部彎曲的造形,然後再在手機扣上的一面,包裹上保護矽膠,拿在手上長期有種冰涼的手感,而且亦緊貼手機予人一種很實淨的感覺。」玩特別物料的成功,亦催生了海外買家的到來:「當年我們手頭上有一位日本客,他們好想為iPhone2G出炭纖殼,不過當年很多日本造殼廠不是成本就是因為技術題,說這個設計很難成功,而最後就找到了我們;我們在幾個月的奮鬥下,終做完成了幾百個真炭纖殼,最後計算出來的賣街價,可是要$1,800,老實說!這個價錢的機殼,到今天還是天價!只有哪年頭玩iPhone的貴族級用家,才會捨得花大錢這樣玩手機,這批炭纖機殼一直沒有流入香港市場,想找可能要在日本中古店了。」芒貼的故事亦同樣吸引!「後續推出的iPhone3G,曾令香港不少人尖叫過!因為WWDC2008上宣佈,香港首次引入iPhone行貨;而手機殼及芒貼亦乘着這道順風車,生意額有急速的飇升!」CAPDASE這個手機配件廠名稱感覺有點熟悉吧?想當年iPhone3G及3GS在電器連鎖電器店及網絡商推出時,這類舖頭跟機賣的保護貼,絕大部份都是由他們出品,還記得二百幾蚊張、全膠保護貼的肉痛感覺嗎?憶起這一點,肥通都恨得有點牙癢癢,估計他今天總經理的職位,當年我也有份補貼出來。



這款石殼手機殼,除了觸感冰涼,最重要是還有天然物料的圓潤感覺,是金屬或者膠殼所不能帶來的。

用真太陽鏡物料做機殼,太陽太猛時還可以拆下來,看看周圍環境,這種手機殼的多用途性設計,想不到由iPhone2G時已開始了。

「這是iPhone在香港一個很大的轉捩點!話說iPhone2G年代,我們所生產的保護貼,在香港的銷量大概只有10萬張,但到iPhone3G及3GS,在一下子間急升上逾100萬張!在我們片面的數據中,已可看出逾10倍的增長,這是歷代iPhone中,唯一一次看到如此具大的升幅!老實說,好多人說iPhone4是夢幻之機,由出機日開始炒至換款前最後一天,但屏幕貼的鎖量,都只是由100餘萬上升至200餘萬的銷數罷了!所以說iPhone正式在香港紥根、入屋入戶,可是由iPhone3這一代開始。」由iPhone3轉用iPhone4,當中還有一個小轉折:「iPhone3年代,一般人買機就會買一個機殼,這個機殼一般都會跟到手機唔用的日子,過程中可能因為損毀而中途換殼;不過到iPhone4時,情況就有點不同了,買機時一般人固然要買機殼,不過在iPhone4的一年『生命週期』中,在中後段亦不斷有舖頭要求新機殼的供貨,原因是很多客人Keep着每個月甚至每星期轉新殼,在他們的概念中,換個新機殼,就有如用一部新手機一樣,這種不斷換殼轉款的文化,可是由iPhone4帶起。」
iPhone5/6的機殼市場,又是一個新的演進!「哪年頭,是一個群雄割據的世代!可能見到手機殼的生意額高,很多從未接觸這行業的生產商,都開始來推機殼、想分一杯羮!老實說,在這兩代機開始,手機殼商生意開始難做了,情況有如玩爭凳仔一樣;而機殼的設計,亦由以前的百花齊放,轉為較沉實;以往生意額許可,好多公司都願意投放更多資源,開發新手機殼材料及設計新款色,但自iPhone5/6開始,大家偏向穩紮穩打,簡單沉實款色,感覺會較長青一點,這亦是iPhone機殼設計最沉悶的日子。」



iPhone7的機殼,大家手上還有吧?這一代的機殼又有何特色?「老實說!我都不知是大家銀包的錢少咗,還是iPhone7的機價貴了起來,大家感覺是份外珍惜大家手中的iPhone,明顯iPhone用家要求有保護功能的手機殼高了,可能近年iPhone手機屏幕愈出愈大,好易會跌爛芒之固,估計後續再出的iPhone機殼,都有可能以這一點作主調。」記者:朱崇德攝影: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1/200745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59

君臨天下傳6,000萬「賣殼」

1 : GS(14)@2017-09-17 17:29:10

【本報訊】消息指,九龍站君臨天下3座高層海景戶,實用面積1076方呎,傳透過公司股權轉讓以約6,000萬元易手,連一個車位,呎價55,762元創屋苑分層戶歷史新高。


已故女歌手陳僖儀曾租住

此單位匯豐銀行估值僅4,306萬元,以車位市值約400萬元計算,是次成交價較估值高近1,300萬元或28%。有傳已故女歌手陳僖儀曾租住上址。原業主2004年12月以1,710萬元易手,若是次成交屬實,賬面獲利4,290萬元。洋名Sita的新晉女歌手陳僖儀,於2013年獨自駕車返回君臨天下住宅途中,疑迷路撞車身亡,終年26歲。世紀21將軍澳魏仕良表示,尖沙嘴名鑄現罕有三相連特色戶放盤,位於高層H、J及K室原裝三相連單位,實用面積共3,032方呎,現開價1.45億元放售,呎價47,823元﹔單位業主為內地客,透過公司持有物業,2009年斥8,897萬元購入該批單位,是次可透過公司股權「賣殼」轉售,若買家為非本地人,可節省4,350萬元辣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3/201513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53

投資一周:等賣殼一等十幾年

1 : GS(14)@2017-10-09 03:09:20

中國智能集團(395)本來是隻資源股,2014年改名和轉型高科技,經營硬件、電訊、O2O解決方案和綜合電子推廣解決方案,市值是不到6億元,剛剛公佈的業績是轉虧為盈,賺了2,694萬元人民幣。此股昨日收市價0.134元,在2015年的大時代傳過賣殼,借勢最高炒上0.84元,後來泡沫爆破,當然賣殼不成。在這次的轟烈炒作之後,它並沒有供過股,但曾經做過配售,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宣佈配售時的股價是0.129元,配售價是0.102元,至今股價保持穩定。這公司在市場傳出賣殼消息不斷,線人的說法是﹕「傾就一直傾緊,但賣來賣去賣不成。」這其實是常有的狀況:殼主不急於賣,梗係條件鍊到盡,當年隻「寰宇國際」(1046)談了十幾年,市場殼價從6,000萬升到6億,如果等它的賣殼消息,就等到頸長了。說回中國智能集團,大股東表面上只持有20.34%,就是賣了殼,根本也沒人知道。然而,真正吸引我發生興趣的,是線人說,它同中國投資基金(612)是同一莊家,我察看中央結算報告,兩者的主力倉都在廣發和東方,證明了消息的真實性。中國投資基金由去年的垃圾股炒高8倍,變成市值50億元的小奇蹟,當然有幻想奇蹟重演在中國智能身上。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4/201724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014

投資一周:賣殼兩年隨時變身

1 : GS(14)@2017-10-15 16:53:31

KFM金德(3816)在2016年1月4日完成賣殼,還有不足兩個月,已屆兩年了。一般來說,賣殼後兩年,轉型、注資的機率大增。這公司經營的是精密金屬業務,2012年上市,招股價是0.68元,幾年後賣殼,只可惜賣殼之時,恰好當局要打擊買賣殼市場,因而否決了它的出售業務建議。但這樣,恰好反證出它在將來有意轉變業務,以殼股的慣常做法,多半是注入當炒的概念。它的收購由財技高手張永東出手,強制性全購要約價是1.2元,但由於大股東持股量超過75%,按照法例,必須減持,因而作出了配售,價格是1元。看其中央結算記錄,本來的主力倉海通國際已經轉移到了茂宸證券,而且後者一直在增持,現已持有78.7%,超過了大股東的個人持股量。由此可見,貨源已盡入強者之手。同時,張永東已辭掉了董事局主席,換上了一個沒有持股的打工仔張海峰,我相信,另有一位真命天子,將會在幾個月之內,正式登場。這股票的歷史高低位是2015年6月25日的2.56元和本年8月20日的0.51元,執筆時的股價是0.69元,比五年前的招股價只高一格,市值只有4.14億元,如果以乾度/市值比,是非常之高。至於它剛宣佈了盈喜,則不說,因殼股不用講實質業務。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1/201792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