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盧志威﹕美公用股比科網股值博

1 : GS(14)@2017-07-06 22:49:45

【明報專訊】在美國聯儲局將縮表變成事實的大環境下,最難把握走勢的是美元,現在環球央行似乎有共識,就是同步進行政策調控,亦即會一齊縮表收水,短期來說,由於歐元脫離負利率的機會增大,所以匯價肯定變成強勢,不過長線走勢就比較難把握。

縮表成事實 需防患未然

關鍵問題在於縮表會否縮出事,1987年股災的成因,是短期內流動性緊張,最後引發恐慌拋售,在收水的環境,因為太多活動在影子銀行發生,永遠沒人知道誰會借得太多,先行爆煲,就如同細價股爆煲可以毫無先兆,事後才有內地資金鏈斷裂的說法,所以只能防患於未然。

如果縮表成事,長債利率正常化啟動,10年期債息升上3厘並非不可能,美國的環境有別於中國,內地可用行政手段鎖定借貸利率,但在美國如果資金緊絀,肯定會體現在國債利率,所以如果債息升幅過快便要小心,隨時為股市帶來沽壓。

美股6月下半月,一些防守股、公用股連跌近半個月,例如SPDR公用事業類股(ETF)從54.6美元跌至51.7美元,雖然說科網股跌得多,但如在相同跌幅下,博公用股比博科網股更好,所以應提早訂立買貨名單。港股之中,除了冠君(2778)因為可能出售朗豪坊商用物業而急升,其餘房託的跌幅不少,亦可列入觀察名單,大市只要不是恐慌拋售,在低增長的情况下,公用股遲早又受追捧,所以可耐心等待低位。

烏托邦資產管理合伙人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47&issue=201707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087

千億地產基金舵手吳繼煒:科網業創造財富 中港樓市前景俏

1 : GS(14)@2017-09-14 09:28:26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79&issue=20170914
【明報專訊】談到基金公司,一般人會想到是外資天下,不過,由港人吳繼煒創辦、專注大中華地區房地產私募基金的基匯資本,目前資產管理規模(AUM)已達120億美元(約936億港元),較2005年成立時升近60倍,是環球基金界的後起之秀。吳繼煒接受訪問時表示,過去12年內地經濟高速增長,尤其是科技業發展一日千里,製造大量財富,料此趨勢仍會持續,故他對內地及本港地產市場後市仍然樂觀。

廣告

明報記者 葉創成

今年6月,記者在《金融時報》舉辦的「亞洲投資管理業高峰會」上認識吳繼煒,他是該國際投資會議的少數港人演講者,其間他以流利英語分析內地住宅市場前景。他指,由於內地經濟基本面向好,故即使內地一線及二線城市樓價於2015年下半年開始急漲,今年輪到三四線城市價量齊升,亦不代表市場已出現泡沫。過去3個月內地樓市仍穩定發展,內房股股價亦延續強勢,可見他的分析到位。

在該高峰會上記者已邀請吳繼煒接受訪問,請教他對本港及內地樓市去向。他先從基匯資本開始談起,「目前基匯資本AUM達120億美元,在全球8個地區設有辦事處,員工約290名;我們12年前創業時只有3名員工,首個基金的規模只有2億美元。此前我在美國工作時已在當地成功投資多個房地產項目,了解到『錢並非最重要,能力才是最重要』。全球市場並不缺錢,只要你有一個好的意念(Idea),並且付諸實行,人家便會給錢你去投資」。

27歲收購美酒店 地產投資代表作

吳繼煒的父親吳仲燦,是地產投資公司建生國際(0224)創辦人,母親吳汪靜宜則是德昌電機(0179)主席汪穗中的胞姊。他在美國出生,童年時代在本港度過,於美國就讀多間大學後,在1995年時僅27歲的他成立Downtown Properties公司,斥資1000萬美元收購瀕臨破產的荷李活地標羅斯福酒店,接手兩年後已轉虧為盈,至今亦一直賺錢,年營業額較易主前升逾5倍,成為他在地產投資事業的代表作。他透露,有關收購向銀行貸款600萬美元,餘下400萬美元本金須由他自行籌集,當中100萬美元來自父親吳仲燦,故家人的支持亦是他成功創業的原因之一;而收購完成初期,他曾有兩年時間長駐該酒店,親自督師改善營運,「力不到不為財」,才有今日的成果。

Downtown Properties在羅斯福酒店取得成功後,在美國地產界亦打響名堂,至2003年已完成逾50個項目,惟吳繼煒當年卻決定回流本港,「首先,在1997第四季至2003年第一季住宅樓價大跌七成後,估值已相對低,給予我們入場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內地經濟愈來愈開放,政策亦開始上軌道,較容易回去投資。我當時認為,既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在美國亦可以做出成績,將有關經驗用於拓展中國房地產市場,料可事半功倍,因為內地經濟發展很快,而且外國人不了解中國,需要我們這些盲公竹做嚮導」。

2003年回流 8.4億購上環全幢物業

吳繼煒於美國掌管Downtown Properties時,摩根士丹利已是合作伙伴,2003年他回港投資房地產,雙方亦「拍住上」,於8月斥資8.4億元收購上環維德廣場全幢34層,總樓面39.6萬方呎,呎價僅2129元(編按:該財團於2006年以26億元把該物業轉售予麥格理,3年內賺逾兩倍;而李錦記於2010年以逾43億元向麥格理買入維德廣場,易名為無限極廣場至今)。

吳繼煒藉維德廣場打響頭炮後,2005年再成立基匯資本,主要投資於大中華地區房地產市場,近年他認為本港市場競爭愈趨激烈,故將內地市場定為發展重心,代表作是2014年以9.28億美元向盈大地產(0432)收購北京盈科中心後,引入在三藩市將貨倉改造為寫字樓出租予科技公司的經驗,將該物業原用作零售樓面用途、空置率甚高的底層,改作寫字樓用途出租予內地科技企業,令有關樓面租金總值勁升兩倍,連同上蓋寫字樓租金升值,接手3年後總租金升幅逾五成。談起這得意之作,他仍然津津樂道,「既然該物業租金升幅達五成,估值理論上亦上升五成;由於我們收購的資金中,股本及銀行貸款各佔一半,故是項投資3年內股本回報率便達100%」。

除了北京盈科中心外,基匯資本現亦持有上海仙樂斯廣場;本港物業組合中,最重磅的是2015年伙建生國際以72.8億元向洲際酒店集團收購香港洲際酒店。吳繼煒表示,自己與新世界(0017)執行副主席鄭志剛份屬朋友,而新世界亦正重建同樣位於尖沙嘴的新世界中心,兩人均希望該兩個位置相近的物業可發展為區內新地標。

2014年購北京盈科中心 至今升值五成

另外,吳繼煒私人亦與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以及騰訊(0700)個別高層合資15億元,收購位於太平洋的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四季度假村。他笑說:「香港最叻的人都去做地產,內地最叻的人都去搞科技。」內地龍頭科技企業正在改變各行各業的商業模式,影響力很大,故他亦有投資紅杉資本旗下基金,他估計沈南鵬也相信其專業眼光,故雙方亦一同投資地產項目。

在看完吳繼煒上述分析後,相信讀者也了解他對本港及內地樓市前景相當樂觀。他最後總結,自己早前到訪美國多間名牌大學,多名當地大學生對他說,已學習普通話多年,希望獲基匯資本聘用,到上海分公司任職,由此可見內地經濟崛起的事實。

他強調,本港有一國兩制及近水樓台的優勢,尤其是港人若精通兩文三語,在內地將有很大發展機會,籲年輕人努力裝備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92

美股三大指數破頂 科網股標青

1 : GS(14)@2017-09-17 17:47:20

【本報綜合報道】美股三大指數上周五齊創新高,標普500指數突破2500點,並以全日高位2500.23點收市。市場胃納風險仍高漲,惟美銀美林報告提醒投資者,美國聯儲局即將縮表和歐洲央行部署收水,均影響市場流動性,防範美股回調。不過,美國投資大師伯英伊(Laszlo Birinyi)照撐美股續升。道指連續第6個交易日上升,上周五收報22268點,升64點,盤中最高見22275點;標普500指數收報2500.23點,升4點;納指則升19點,收報6448點,升19點。全周表現計,道指累升2.16%,標普500指數累升1.58%,納指累升1.39%。歐洲股市收市向下,英、法、德股分別跌0.17%至1.10%。美銀美林引述EPFR資金流向統計資料,美國股票基金上周吸金89億美元(約694.2億港元),規模為13周以來最高。該行稱儲局即將縮表,歐洲央行亦部署削減量寬措施,均影響市場流動性,提防美股回調。此外,若美國經濟增長表現及美國稅改進程遜預期,或成為跌市催化劑。



儲局周二議息 料公佈縮表

雖然儲局縮表在即,投資者押注儲局繼續緩步加息,利好美股繼續衝高。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本月加息機會為約12%,12月加息機會則錄53.4%。美股「大好友」、投資名宿伯英伊今年估中標普500指數將於9月底前升穿2500點,標普500指數上周五企穩2500點樓上收市。伯英伊看好美股續升,主因淡友忽略了市場游資仍然充沛。他又指標普500指數近日欠波幅,惟個別股份表現強勁,吸引資金炒作。事實上,多隻強勢科網股今年升勢凌厲,顯著跑贏大市。中資科網股表現一枝獨秀,阿里巴巴今年至今累升逾一倍,騰訊(700)年內則累升近八成,表現遠勝納指累升近兩成。騰訊ADR創新高,收報43.66美元,折合341.38港元,較本港上周收市價338.8元,高2.58元或0.76%。儲局周二起一連兩日議息會議,預料公佈縮表細節,惟儲局不會急步加息。美滙指數偏軟,上周五收報91.872,跌0.27%。機構投資者看淡美元前景,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資料指,上周美元淨短倉規模錄115.7億美元,連續4周增加,為2013年1月最高。商品方面,現貨金價上周五收報每盎斯1,320.16美元,跌0.72%,盤中最弱曾見1,319.63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7/201554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61

知己知彼:中共入股科網企業的背後

1 : GS(14)@2017-10-15 18:50:37

今日有外媒報道,中央有意入股科網企業,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700)、微博、優酷土豆等國內幾大科網龍頭,令相關公司人心惶惶。有傳中央可能會入股上述公司1%,雖然不會帶來實質的話事權,但擺出了一種不能被忽視的政府姿態,「I am watching you!」內地加強網絡監管早有端倪,自內地維權人士劉曉波逝世,加上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中共已採各種手段維穩,包括嚴禁使用VPN「翻牆」,以及逐步封殺Whatsapp。有人認為這是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的慣常動作,亦有指是因中共對政權的信心不穩,而進行的維穩措施。而就入股的傳聞而言,相信中央未來的目標會是加強各大媒體的審查,特別是新媒體,以及提升輿論掌控力。中共其中一個管治手段,是「逢紅必反」,此「紅」不是紅領巾的紅,而是指一種集體意識。中共不是害怕反對聲音,而是害怕集體的反對聲音,集體意識下一步是集體行動,共產黨經不起另一個「六四」。為維護政權,當社會中形成不能忽視的集體意識,中共就會使出拉一派打一派的板斧,分裂對方,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新媒體及社交網絡的出現,令城內的人更易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同時使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找到彼此,形成群體,成為集體意識的溫床,令輿論成為武器。但網絡的世界不容易被掌控,中共則取易不取難,轉向科網公司入手。和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比解決問題更容易同一道理。中共的手伸到科網公司,使公司不得不加強自我審查,又或者直接指導公司政策,監控網絡活動,目的是將一切集體扼殺在搖籃之中。風吹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3/201813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759

科網3巨頭 雲收入激增 亞馬遜Google股價破千美元 納指新高

1 : GS(14)@2017-10-29 22:26:17

【明報專訊】美國三大科技巨擘亞馬遜、Google和微軟第三季收入及盈利均勝分析師預期,雲端繼續成為增長動力。亞馬遜雲業務收入按年增長42%至46億美元,全年料可達180億美元。微軟和Google沒有分開公布雲業務的具體收入,但微軟Azure雲業務銷售額按年增長達九成,增幅是各業務之冠。Google包含雲業務、Google Play及硬件在內收入也增長40%。

亞馬遜繼續是雲端市場一哥,市佔率達三成,遠遠拋離排名第二、微軟的14%。早段亞馬遜股價升10%,Alphabet(Google母公司)升逾6%,均突破1000美元大關。微軟早段升9%至86.2美元創新高。

亞馬遜微軟股價升一成

科技企業業績勝預期,刺激納指早段升1.6%創新高,有望創去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升幅。

三大科技巨擘近年積極搶佔雲端市場,作為市場一哥的亞馬遜,雲業務(AWS)收入按年增42%至46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期,繼續是亞馬遜的增長引擎。今年首3季,AWS收入達123億美元,預計全年收入達到180億美元,是亞馬遜最賺錢業務。AWS收入相當於亞馬遜總收入的11%,按年上升1個百分點。整體來說,亞馬遜第三季收入激增34%至437億美元,為假期旺季以外,首次創出歷史最高紀錄。

Canaccord Genuity的報告指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亞馬遜的雲業務仍可保持高速增長。不過微軟也在急起直速。微軟雲計算業務的兩大內容——Azure基礎設施服務和Office 365雲端辦公軟件業務,收入分別增長90%和42%。微軟沒有披露這兩項業務的分項收入,但表示按上月Azure和Office 365產品銷售額折合成年率推算,商業雲業務財年收入達204億美元。兩年前,微軟商業雲財年推算收入為63億美元,當時微軟設定到2018財年實現200億美元收入的目標,現在提早1年完成。上述業務的增長,抵消了微軟視窗PC操作系統特許權使用費近年放緩的影響。微軟整體收入按年增12%至245.4億美元。利潤為65.8億美元,每股盈利84美仙,勝市場預期。

Google雲業務按年增四成

Google的雲業務相對落後,Google並沒有把雲業務的收入單獨列出,僅公布連同Google Play商店及硬件在內的雲業務收入為34億美元,按年增長四成。儘管跟亞馬遜和微軟有不小差距,Google稱正認真發展雲業務。上季員工總數增加2495名,大部分新員工在雲業務中的技術和銷售崗位。

Google的主打廣告業務繼續增長強勁。由於每次廣告點擊成本下降18%,Google更依賴用戶點擊移動搜索結果中的廣告和YouTube視頻播放前的廣告增加收入。不過這同時令Google支付更多流量獲取費用,令利潤率承壓。第三季流量獲取費用按年增32%至55億美元。上季營業利潤率為28%,去年同期為26%。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41&issue=201710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60

10大市值企業 科網佔7席

1 : GS(14)@2017-10-30 00:55:40

【本報訊】目前全球10大市值企業中,科網公司佔7席,大幅跑贏金融、能源及工業等傳統行業,首5位依次為蘋果公司、Google母企Alphabet、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年內股價表現大幅跑贏大市。



阿里巴巴升幅最勁

中資科網股亦不遜色,阿里巴巴憑年內股價升逾一倍排第7,香港「股王」騰訊(700)則緊隨其後排第8。蘋果公司以8,421.9億美元市值居首(截至周五美股收市價計),成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今年內股價累升40.78%,而納斯達克指數期內則升24.49%。不過,升幅最多的不是蘋果公司,而是今年累升100.6%的阿里巴巴及累升83.34%的騰訊。10大市值公司中,僅3隻為非科網公司,包括「股神」畢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傳統藥企強生及美資大行摩根大通,分別排第6位、第9位及第10位,而年內升幅亦遠遠跑輸科網公司,分別升15%至23%。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9/201980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95

中央收緊科網經營規管 亞馬遜雲部分內地業務售中資

1 : GS(14)@2017-11-19 15:03:26

【明報專訊】內地對科網企業的經營收緊規管,亞馬遜AWS特定的實體基礎設施資產,售予其在中國長期的合作夥伴和AWS中國(北京)區域的服務營運商北京光環新網。光環新網提交了監管文件,稱同意以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 約23.5 億港元),購入AWS 的特定基礎設施。

AWS表示,中國法律禁止非中國公司擁有或使用某些技術提供雲服務。為遵守中國的法律規定,AWS向光環新網出售了一些基礎設施資產,但不涉及任何知識產權轉讓。AWS表示,中國客戶將繼續獲AWS雲服務。光環新網稱,交易旨在遵守中國法律法規。

買家﹕交易旨在遵守中國法規

今年初,中國工信部通知提供雲端服務的外資企業,必須在今年底申請新的營業牌照。中信證券分析師稱,亞馬遜與光環新網的交易,可能掃除AWS獲發牌照的最後障礙 。去年底,工信部已初步擬訂外國雲端服務營運商與本地合作伙伴加強技術合作的措施。新措施觸發50多名美國議員不滿,並於3月向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致函,抗議此舉將迫使美國企業將雲端系統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轉移給中國合作伙伴。

阿里佔40%市場 AWS佔3.8%

在中國,AWS面對阿里巴巴、中國電信等對手。阿里巴巴的雲端服務,在中國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市佔率達40%、微軟佔5%、AWS佔3.8%。Gartner研究主管Kevin Ji稱,中國市場仍在起步階段,AWS和微軟長遠將成為阿里巴巴的威脅。摩根士丹利估計,中國目前價值20億美元的公共雲市場,將在2020年增至160億美元 。

美國企業近期面臨愈來愈大的網上監控壓力。AWS的中國用戶8月曾收到光環新網的電郵,要求刪除能繞過中國網絡防火牆的工具,包括供用戶「翻牆」的虛擬私人網絡(VPN)。光環新網當時稱,這要求是應中國公安部及工信部的指令發出。亞馬遜發言人當時表示,光環新網有責任確保中國用戶遵守當地法律,相關通知旨在提醒用戶履行自身義務。

蘋果雲端數據儲存國營機構

蘋果等也有相同遭遇。蘋果7月時表示,將為中國客戶在國營機構的伺服器存儲雲端數據,以遵守中國法律。數據包括內地用戶使用iCloud服務上傳的照片、文檔、短信和視頻。蘋果7月亦應中國政府要求,把中國區大量VPN應用下架。根據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的最新報告,蘋果明年下半年將推3款新iPhone,在出貨準時、價格範圍更廣,以及iPhone需求強勁的因素下,將進入換機的超級周期,全年銷售上看1.2億部。

明年3款新機包括5.8吋及「超大屏」的6.5吋OLED屏幕iPhone X,以及一款價位較低、搭載 6.1吋LCD 屏幕的機種。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99&issue=20171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40

北水續湧 大行看好明年H股 科網龍頭續強勢 中資金融股追落後

1 : GS(14)@2017-12-10 20:15:05

【明報專訊】今年A股表現跑輸亞太區主要股市,包括H股在內,或與後者估值較低有關,恒生AH股溢價指數反映現時兩者估值差距約30%。展望明年,大行普遍繼續看好H股前景,料北水會繼續南下,企業盈利會持續改善,當中看好備受熱捧的新經濟板塊。有專家預計在基本因素支持下,明年科網龍頭股會繼續強勢,並料中資金融股有望追落後。

今年MSCI中國指數平均企業盈利不包括銀行在內,平均增長三成,為過去5年中最好,料明年整體增長亦會達28%。匯豐環球投資管理中港股票部主管陳淑敏表示,股本回報率由2007年高位約20%後大幅回落,拖累純利率表現;但這一兩年企業已可重新加價和加強經營效率,帶動純利率升至8%,料明年盈利將繼續改善。

北水南下為今年大市上升主要動力,陳淑敏稱,今年南下資金為外資流入金額約3倍,佔大市成交比例亦由2014年的1%,大幅提升至現時的10%至12%。她指隨着大市成交提高,會帶來重新估值並利好市場;並指南下資金部署H股只是剛剛開始,料北水會持續流入帶來支持。雖然今年MSCI中國指數升逾四成,但市盈率升幅少於兩成;陳指近八成中資股市盈率只介乎5至15倍,A股只有3%公司位處這個區間,反映H股估值較吸引,形容「同一件貨H股較A股平近五成」。

內地消費與財富效應 汽車業料受惠

在中國消費升級概念和財富效應下,陳淑敏續稱,看好新經濟概念股前景,當中看好明年3個板塊,包括受惠於SUV(運動型多用途車)銷量上升的汽車行業,透過與國際品牌合作帶動盈利倍升,以及部分手機設備商受惠於零件價量齊升,例如iPhone 8的OLED熒幕成本升了五成,全球3家廠商中有兩家來自中國。此外,中國手機遊戲每月用戶平均收入只有韓國三分之一,具有發展潛力。此外,保險股亦是她來年看好的行業,稱股價對比內涵價值比率(P/EV)約0.9倍,估值仍然廉宜,有追落後空間;惟她對內房持中性看法,料未來會有更多調控措施推出。

以往當舊經濟股龍頭炒高後,資金普遍會追入落後的二三線股,但惠理基金投資董事鍾民頴表示,新經濟股很大機會出現「贏家全取」,如投資者太武斷沽貨,或會錯失未來更佳升幅。他又指科網龍頭企業受盈利增長穩定、政策和業務趨向多元化支持,持正面看法,相信股價能保持強勢至明年。他續稱,連同科網龍頭股,消費和產業升級為明年三大投資主題。他解釋,隨着中產階級日益龐大,將釋放巨大消費需求,例如保險服務;而且中國已改為自行研發和生產硬件,在科研開支和專利應用方面增長強勁。

惠理﹕內銀內險股估值較低

惠理基金經理徐福宏預計,中資金融股可能會追落後,指內銀和內險股的估值低於其他板塊。他稱內銀受惠於經濟改善不良貸款減少、而且中國資金流通性收緊,10年期國債孳息抽升,有利銀行擴闊息差;並看好善用科技降低成本,開拓收入來源的保險巨頭。徐福宏亦維持看好H股多於A股觀點,因龍頭估值較低和A股公司正在經歷行業整合。不過,安聯投資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表示,由於企業盈利增長持續,加上外資因A股明年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而流入,明年相對看高A股一線。

麥格理﹕中國經濟增長料放緩至6.5%

監管和調控為今年中國市場焦點,麥格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預計,在十九大後,未來6個月中央政策仍以防風險為主,包括去槓桿、收緊地方政府債務、控制基建開支和調控樓市等措施;但如其後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流動性將趨向寬鬆。他又稱,明年市場流動性最大風險,或來自中國以外市場如美國;並料明年中國經濟增長會放緩到6%至6.5%。

雖然目前整體中國槓桿水平仍偏高,但匯豐環球投資管理債券投資董事孫樂衡表示,中國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仍低於歐洲等地,認為非大問題;而且家庭債偏低,不如美國比例高會影響經濟。

王俊騏 明報記者

[王俊騏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89&issue=20171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17

美稅改不利科技巨企避稅 資金流出科網股 昨晚早段略反彈

1 : GS(14)@2017-12-10 20:32:41

【明報專訊】美國參議院提出的稅改方案上周六(2日)獲通過,但當中保留替代性最低稅(AMT)的決定,引來包括科技巨企在內的美企強烈反彈,因為這項決定將令相關企業不單無法享受較低企業稅率,反過來還隨時要繳更多稅,相關企業正試圖游說國會議員廢除或修改這項規定;不利因素下,資金已從新經濟股轉向舊經濟股,科技股連跌兩日,至昨晚美股開市初段略有反彈。

截至今早零時,納斯達克指數反彈0.5%,報6811點,道指微升4點,報24,293點。facebook、亞馬遜均反彈近2%,但未能收復周一的跌幅,美匯指數微升至93.33水平。恒指夜期較日間期指升66點,報28964點。港人最關注的騰訊(0700)美國ADR折合近380元,較港收市376元高。

納指早段回穩 騰訊ADR見380元

考慮到可以10年內額外獲得400億美元資金用應付優先開支,上周六通過的參議院版本稅改方案決定保留AMT,但此舉卻令美國科技、銀行及其他行業的公司感到意外,《華爾街日報》報道,包括企業及業界組織正積極游說,試圖說服議員廢除或修改AMT,以保留企業目前仍然享有的稅務寬免優惠。其中,政府屬下的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便表示將努力爭取在本星期解決這問題,這個理事會的會員包括了亞馬遜、蘋果和Google母企Alphabet。

業界正積極游說議員廢AMT

AMT是一個優惠較少的稅制,如果各種稅務優惠如知識產權、新設備支出及研發開支使企業繳稅額偏低,就會以AMT的稅率計稅,由於目前AMT稅率為20%,而大多數企業的企業稅是35%,因此現在AMT稅率很少適用。然而新稅改方案下,企業稅已大幅下調至20%,連同稅務優惠就可能會觸及AMT稅制,令企業無法享受到稅務寬免。當中又以科技公司影響較大,因這些企業傾向將涉及知識產權的業務放在其他低稅國家地區,然後由集團採用這些地區的分公司服務,以此方式避稅,另外高昂研發開支也能獲得更多稅務寬免,如蘋果和Alphabet便透過科研獲得近700萬美元及500萬美元稅務寬減(見圖)。

兩院方案有異 AMT未必可保留

由於參議院版本的稅改不利科技企業,美股周一高開後走勢各異,科技股被拋售直接影響納指跌超過1%;反而道指雖然升幅收窄,但仍升0.24%,續寫歷史新高,也反映資金從新經濟轉向舊經濟。

不過,AMT能否落實保留,其實仍是未知數,因為上月中眾議院版本的稅改方案是將AMT徹底廢除,又由於參眾兩院通過的稅改內容不同,因此兩院需要審議,達成一致共識,再交由總統特朗普簽署才能正式生效,目前特朗普希望能在年內完成稅改。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12&issue=20171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32

科網飯局無被邀請 馬雲﹕請也不一定去

1 : GS(14)@2017-12-10 20:33:27

【明報專訊】一年一度的烏鎮互聯網大會期間,網易主席丁磊搞咗個「萬億飯局」,出席者位位互聯網巨人,包括騰訊(0700)馬化騰、百度李彥宏、小米雷軍、聯想(0992)楊元慶等,唯獨缺了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圖),唔知係葡萄定真心,馬雲噚日回應無人請佢件事時話「飯局對自己意義不是很大」,又話都無諗過參加定唔參加,「反正也沒人邀請我,當然邀請我也不一定有時間」。

其實,阿里巴巴市值成幾萬億啦,馬雲又點使等人請食飯。佢就話自己也可以搞飯局,「 把全世界的人都請來,請來一幫土豪,在全世界都是頂級的,還真沒幾個人請得起我的飯局」,但轉頭又話咁嘅飯局無意義,亦不是他同阿里巴巴要表達的。

馬雲話,嚟到烏鎮應該要關心表達咗咩信息,學到同分享咗咩,而且丁磊請食飯是「挺好」,但「這兩年可能被貼上標籤,搞得像幫派一樣」。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46&issue=20171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