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院拍照事件引發的矛盾

司法機構﹕法院內禁攝影 律政司:只禁攝法官證人等

【明報專訊】律師會前會長、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去年4月在facebook上載以高等法院大樓內公眾等候區為背景的自拍照,警方前日表示徵詢法律意見後不作檢控。律政司發言人昨解釋,因條例只禁止拍攝或繪畫該法庭的法官、陪審員及證人,而司法機構則再強調,一般而言法庭內不准攝影。有法律界人士認為需要修例,令公眾能清晰法例所針對的對象。

律政司﹕控何君堯料難入罪

律政司發言人稱,考慮《簡易程序治罪條例》(下稱條例)第7條的釋義、相關證據及「檢控守則」後,認為有關案件的證據並無合理機會證明控罪,經考慮條例的目的和作用後,認為不論就「照片」、「肖像」或「素描」,第7條只禁止拍攝或繪畫(或企圖拍攝或繪畫)法庭的法官,或在該法庭的陪審員、證人或任何一方的照片、肖像或素描。

條例第7條(1a)及(b)指出,任何人在法庭內拍攝或企圖拍攝任何照片,或為供發表之用而在法庭內繪畫或企圖繪畫該法庭的法官,或在該法庭所進行的民事或刑事法律程序中的陪審員、證人;或發表違反條文下所拍攝的任何照片和任何繪畫肖像或素描,或其任何複印品,均可被判罰款250元(經修訂後應為2000元)。

大律師陸偉雄認為,律政司考慮有關條例時不僅考慮法律條文字眼,而是進一步考慮相關案例,第7條是對照1925年英國法例所訂立,故相信律政司考慮過英國或其他普通法國家的案例,評估過案件勝算不高,才決定不檢控。

不過,司法機構發言人昨再表示「根據司法機構一貫的場地管理規則,一般而言,法庭內不准攝影。至於法院大樓的其他範圍,只有在獲得特別許可下,例如在舉行委任儀式後,或傳媒代表在法院大樓/範圍出入口外的指定地點,才可以攝影」。

......
(9/3/2017)

何君堯在法庭拍攝事件引起司法機構和律政司在法律聲明上產生矛盾分歧。首先我希望各方人士不要為這種人動氣, 不論他在行為上怎樣囂張狂妄自大, 只要你當他是浴室玻璃的污垢, 是不能永久洗擦掉的, 就與其共存就好了。你斷不能淋浴一次就清潔波璃一次, 這些soap scum只需間中清理一次, 便可以了。所以這次罵過了, 就算吧。我最不希望有人在FB糾集一些人去法庭外面的大堂拍攝, 正一何君堯咁做都話唔使告, 咁我去影點解唔得先? 如果係咁就大鑊囉。

司法機構發言人的講法跟律政司的看法存着矛盾衝突。法院是開放給公眾的, 除了個別閉門聆訊的案件, 任何市民都有權進入法庭聽審。起碼可以進入法庭處所, 包括大堂及法庭外面的公眾地方, 不受限制。如果拿手機出來影相留念, 證明到此一遊, 根據律政司在何君堯事件的解釋, 豈有不能之理?

我曾經在法庭拍攝一文講過: 

......究竟是否所有法庭拍攝都屬違法?我認為未必。從上面條文(第7條)可以看出,在法庭內及進行研訊的任何地方或其範圍內拍攝或繪畫,都屬違法,真正的著眼點是保障法庭的莊嚴,法官、證人及陪審員等。如果在法庭沒有運作下,空無一人的情況下拍攝,犯法嗎?這是富爭論性的。

律政司發言人的講法跟我的思維相同, 但富爭論性的看法並不表示沒有定罪的機會, 作出檢控的話, 一樣可以依賴該控罪的7(2)(c)的字眼來爭辯:

(c) 任何照片、肖像或素描,如果是在法庭或舉行聆訊的建築物或其範圍內拍攝或繪畫的,或是拍攝或繪畫某人並且是在該人進入或離開該法庭或上述建築物或其範圍時拍攝或繪畫的,則該照片、肖像或素描,須當作是在法庭內拍攝或繪畫。

(c) a photograph, portrait or sketch shall be deemed to be a photograph, portrait or sketch taken or made in court if it is taken or made in the court-room or in the building or in the precincts of the building in which the court is held, or if it is a photograph, portrait or sketch taken or made of the person while he is entering or leaving the court-room or any such building or precincts as aforesaid.


這deeming section是全殺條文, 何君堯為了開脫自己, 講甚麼記者拍攝曾蔭權進出高院大門的照片也同樣違法, 這樣講有點邏輯謬誤。假設記者也犯法, 可以因此使何君堯在第3號庭門外的公眾地方拍selfie不犯法嗎? 這種法律思維極有問題。記者因在法院出入口拍攝被告的相片而被檢控, 反而可以爭抝法庭的範圍(precincts)涵蓋到甚麼程度。更何況一向以來司法機構及律政司都沒有對法院大門口拍攝置喙, 可能因為難以介定要離開門口多遠才可以拍攝的緣故。相反而言, 在法院內的大堂或法庭外的公眾地方, 屬於法院的範圍, 並不存在任何含糊性, 所以才會貼出不准拍攝的警告字句。故此, 就算酌情不控告何君堯是可接受的做法, 律政司向傳媒發布的理由卻不合理。如果這次律政司所講該條例的立法目的被錯誤理解, 有人在開庭期間, 在法庭裏自拍, 沒有把法官、法庭職員、證人、被告、陪審員一干人等攝入鏡頭, 是否不犯法呢? 另外, time bar這因素也含糊不清, 究竟為甚麼要拖到現在才明確讓公眾知悉這次事件的決定。

我三番四次矯正一些控罪最高罰款的講法, 因為當你打開例書, 見到明明寫着最高罰款是$250, 為甚麼會變成第一級罰款$2000呢? 原因是隨着通貨膨脹, 罰款也需要向上調以反映嚴重性, 如果要逐條法例修改, 便要花費太多時間去審議和通過, 所以在1994年, 政府採用了涵蓋性的修訂方法(umbrella amendment), 把$100,000以內的罰款分為6級, 而沒有動手去逐條修改。當我們翻閱法例時, 自己就要記住這6級的分辨方法, 不要只看法例條文而被誤導。潘敏琦法官在審理香港特別行政區 訴 周惠鴻 (HCMA 579/2010)一案, 詳細分析了立法的程序和目的:

21. 1994 年的刑事程序(修訂)議案於立法會二讀審議時,當時的律政司司長向當時的立法會主席作出以下的陳述:

“The purpose of this Bill is to introduce a Standard Scale for fines not exceeding $100,000. This will enable the maximum amount of these fines to be increased from time to time by a single order of the Governor in Council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At present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fines in our legislation is complicated, time-consuming and wasteful of resources, since the increases are done on a fine by fine basis. Each provision that needs to be revised has to be identified; the date of the last adjustment to the fine has to be ascertained; the extent of inflation since that date has to be determined; and an appropriate increase in the fine decided upon. A legislative instrument specifying the amendment to that particular fine then has to be prepared and formally approved.

The Standard Scale proposed will greatly simplify this process. It will consist of six levels, ranging from $2,000 at level 1 to $100,000 at Level 6. All fines not exceeding $100,000 will be converted into the appropriate leve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in the Bill and the values of the levels will become the maximum amounts of these fines. These maximum amounts can be increased from time to time to reflect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simply by an order the Governor in Council. I must emphasize, however, that adjustment by this method is only possible to cater for inflation. Other adjustments will continue to be done by means of specific amending legislation and will have to be justifi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何君堯這事件不值得大家再討論, 這個囂張驕傲的人, 醜行層出不窮, 我們很快就會在別的事情上再去洗擦這污垢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15

法規制度矛盾待解 政協委員建議制定“自貿區法”

2013年9月,中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自貿區”)在上海設立。經過3年多的發展,自貿區圍繞制度創新這個核心,開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試,推進了外資負面清單管理、證照分離等重大改革,部分改革經驗向全國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效。

然而,自貿區建設還存在著一些瓶頸有待突破。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鄭惠強在其題為《自貿試驗區制度的配套性和協調性有待加強》的提案中表示,這些瓶頸中較為突出的是制度配套性和協調性問題。

比如,在實際執行中,外資準入存在“大門開、小門關”現象——國家推出了新的開放政策,但行業規定、許可審批、配套措施等依舊維持不變,外資準入仍然存在準入門檻、許可審批或行政審批(如資質要求、業績要求、持續經營年限要求)等障礙。

再比如,上海自貿區2013年、2014年推出的兩批服務業開放措施,早於2015年全國版負面清單,且兩者處於同一法律層級。但與前者相比,後者在某些服務業,特別是管理措施中的開放程度明顯較小,但國家並沒有明確兩者的關系和適用性,導致實際操作中出現混亂。

鄭惠強在提案中表示,一些領域的改革呈“碎片化”,制度創新的系統集成度不夠。比如,事中事後監管需要高效的信息共享和社會信用信息體系支撐,但目前中央與地方之間、政府管理部門之間、地區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尚待完善,守信便利、失信懲戒的聯動機制沒有有效建立。

為此,鄭惠強建議,首先加快國家層面就自貿區的統一立法。在總結《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和其他自貿試驗區地方立法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形勢發展,將其核心內容加以擴充,抓緊制定《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法》,提高自貿區整體立法位階。

鄭惠強表示,目前自貿區采取的通過全國人大授權暫停區內實行外資三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和《中外合作企業法》)和部分行政法規的準入限制,都屬於臨時調整,難以在短時間內突破現行法律法規,使得管理部門常常面臨依法行政約束與改革創新的矛盾,影響開放措施的真正落地。

鄭惠強還提出,為加快推進自貿區的制度創新、先行先試,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自貿區改革領域,專門制定較為便捷的暫停相關法律法規實施的程序,減少耗費的時間,確保相關改革舉措盡快落實到位。

在完善行政審批許可制度方面,鄭惠強提出,針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外的領域,中央部委和各地政府應嚴格實行外資項目備案制管理,堅決取消違法違規的行業規定、準入門檻、許可審批或行政審批,切實破解外資準入“大門開、小門關”的難題,引導外商投資企業形成正確的市場準入預期。

針對地方與中央相關主管部門在對接協調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部分領域改革創新因缺乏實施細則、配套政策不到位或得不到明確答複而長時間擱置等,鄭惠強建議,加快完善部際聯合決策機制,吸收自貿區管委會及地方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參與聯席會議的定期會議,強化相關部委對自貿區訴求的及時反饋,提高中央與地方的溝通協調效率,增強出臺政策舉措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45

矛盾升級!易到創始團隊周航、楊蕓、湯鵬聯合辭職

4月20日,易到用車三個聯合創始人周航、楊蕓、湯鵬今日發布聯合聲明,宣布自今日起正式辭去易到所有相關職務。聯合聲明稱,盡管我們早已離開,但我們依舊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易到,繼續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

聲明中稱,“去年6月之後,由於樂視強勢派駐了以彭鋼為首的管理團隊,作為易到創始團隊的我們三人,均陸續淡出管理層,我們應樂視要求,避免引發外界過度猜測,影響融資,就以名留實走的方式(對外保留職務,保留人事關系並領取象征性薪酬),同時並未高調對外公布。”

“我們此舉本是為與樂視積極配合,幫助樂視易到平穩過渡,不曾想卻造成了一系列不必要的幹擾,而我們的個人名譽也因此遭到惡意攻擊。” 三人稱,“為避免對易到的管理現狀造成不必要幹擾,為後續易到的穩定發展保留清晰的管理架構,在此,我們三人聯合宣布:自今日起正式辭去易到所有相關職務。”

此事源於易到創始人兼CEO周航在4月17日發布的一則聲明。在該聲明中表示,“易到當前確實存在著資金問題。而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13億”。

周航稱,“我作為易到用車的創始人,代表易到的初創團隊以及所有用戶,強烈呼籲現在的實際控制人——樂視和賈躍亭先生,能夠優先站在社會責任的角度,妥善處理好易到的問題。”

隨後,樂視和易到發布聯合聲明回應,周航所說的“挪用13億”,事實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單獨貸款困難的情況下,樂視控股以名下樂視大廈作為抵押物,以樂視汽車生態內的易到為主體取得的一筆14億聯合貸款中的一部分。當時雙方已明確約定,該筆資金用於包括易到在內的樂視汽車生態的日常經營資金周轉,其中,1億用於易到,13億用於樂視汽車生態。

另外,樂視在聲明中也表示,其已經與戰略合作夥伴拿出解決易到問題的方案,並已啟動易到上市的融資進程。易到即將召開董事會,討論對於周航的處理,並就上述行為追究其法律責任。

周航是易到的創始人兼CEO(首席執行長),在加入易到前,周航曾創立了專業音響品牌TICO,成為國內規模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影像公司。2010年,周航創辦了易到。2015年,樂視汽車獲得易到用車70%的股權,成為易到用車的控股股東,當時稱仍由時任CEO周航及管理層來運營。

楊蕓是易到的聯合創始人,在此前的新聞報道中,楊蕓的頭銜還包括出租車事業部總經理。

湯鵬也是易到的聯合創始人,兼任CTO,曾任職雅虎和淘寶。

工商信息顯示,周航、楊蕓、湯鵬仍為易到運營主體北京東方車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分別持有25.33%、2.29%和1.91%的股權,是易到的第二、第三、第四大股東。目前易到的第一大股東為樂視網監事吳孟,持股比例為66.67%。

以下為公開聲明:

致各位朋友:

近期流言四起,面對越來越激化的事件,對易到的運營造成的過度幹擾,我們有必要再次作出聲明:

去年6月之後,由於樂視強勢派駐了以彭鋼為首的管理團隊,作為易到創始團隊的我們三人,均陸續淡出管理層,我們應樂視要求,避免引發外界過度猜測,影響融資,就以名留實走的方式(對外保留職務,保留人事關系並領取象征性薪酬),同時並未高調對外公布。

我們此舉本是為與樂視積極配合,幫助樂視易到平穩過渡,不曾想卻造成了一系列不必要的幹擾,而我們的個人名譽也因此遭到惡意攻擊。

為避免對易到的管理現狀造成不必要幹擾,為後續易到的穩定發展保留清晰的管理架構,在此,我們三人聯合宣布:自今日起正式辭去易到所有相關職務。

作為易到的創始團隊,我們從2010年始,陪伴易到、相生相依余6年,期間也親歷過無數次易到的風雨起落,我們相信而今的易到依然保持著我們當初創立時的初心:讓所有的司機能夠體面生活,讓所有的用戶能夠美好出行。

盡管我們早已離開,但我們依舊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易到,繼續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

也期待現有的易到團隊可以一起努力,還用戶和司機以信任,幫助易到盡快走出陰霾。

感謝大家曾給予易到的支持!感謝大家的理解和寬容!

感恩!

周航、楊蕓、湯鵬

2017年4月2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148

寧吉喆:房地產市場矛盾並沒有解決 放松調控還會反彈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表示,房地產市場總體調控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是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矛盾並沒有解決,一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壓力依然存在,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壓力也不小,一旦放松調控還會反彈。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是宏觀杠桿率較前幾年還是略有上升,不排除某些風險點依然存在。

(文章原題:《專訪寧吉喆:中國經濟開局怎麽看》)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會議認為,一季度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實現良好開局,增長和效益回升,市場預期改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不斷湧現並快速成長,產業優化升級不斷推進,就業繼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有所加快。

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經濟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面臨不少挑戰,必須堅持用新常態的大邏輯研判經濟形勢,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今年一季度經濟成績單日前亮相,主要指標均好於預期。然而,市場上對於中國經濟走勢的判斷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那麽,究竟應該如何看待一季度的經濟指標,又該如何判斷中國經濟走勢呢?麻辣財經專訪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記者:您認為一季度經濟數據好於預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寧吉喆:

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實現了良好開局,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首先,得益於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其次,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第三,得益於各類市場主體的迎難求進。

三去一降一補,有效改善了國內的供求關系。去產能方面,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個百分點。今年去產能任務已經分解下去,各地積極性很高。去杠桿方面,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降成本方面,前兩月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的成本同比減少0.28元。3月末,我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上年末擴大3.2個百分點。補短板方面,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等領域的投資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

企業瞄準國內外市場變化,加快自主發展,也是重要因素。去年9月PPI由負轉正以來,我國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國際市場四季度以來也出現了複蘇好轉勢態,“放管服”、企業改革等調動了市場主體積極性,企業抓住了市場機遇,加快創新升級,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茁壯成長。

記者:一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亮相後,很多人認為中國經濟重新走上了依靠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拉動的老路,您怎麽看?

寧吉喆:

我們不希望走老路,也沒有走老路。。

我們不妨把消費、投資、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列出來。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6.9%的增速,這其中95.8%靠內需,4.2%靠外需。雖然一季度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負轉正,但貢獻率還有待提高。從內需看,消費支撐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在增強。一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個百分點,高於同期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58.6個百分點。所以說,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最終消費支出增長較快,對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最高,繼續保持我國經濟增長第一動力的地位。

那麽,為什麽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是靠投資呢?因為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確實在回升,增速比今年1-2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高位運行,同比增長23.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9個百分點,這主要是補短板的因素促成的。

記者:一些專家判斷,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會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您怎麽看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

寧吉喆:

我們判斷經濟走勢,不能只看增速一個指標。沒有增長是不行的,增長率低了也不行,但增長率不是萬能的,GDP也不是萬能的,還是應該用新常態的眼光,用五大發展理念來判斷。

首先,中國經濟運行能夠保持在合理區間。判斷經濟運行是否健康,我們常用經濟增速、就業形勢、物價水平、居民收入、國際收支五大指標來衡量。一季度6.9%的增速在世界範圍內仍是數一數二的。3月末,全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就業形勢總體平穩。此外,我們物價總體溫和,國際收支有所改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7%,高於GDP增速0.1個百分點,高於人均GDP增速0.6個百分點左右。

因此,增速是重要的,因為只有在發展中才能化解矛盾。但是,增速不是唯一的,對於增速高零點一個百分點或是低零點一個百分點的波動,不宜過於敏感,還是應該更多地關註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0%以上,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4.1%,這為全年增長質量效益的提高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將不斷鞏固。一季度,服務業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高出第二產業1.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6.5%,比第二產業高出17.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比第二產業高出25.6個百分點。這都證明,服務業引領作用在增強,經濟結構優化的特征更加明顯。

總之,觀察未來走勢,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是有底氣有條件的,對此應充滿信心。

記者:經濟運行還有哪些不確定性因素?產能過剩、風險積聚等問題是否得到緩解?目前經濟運行的風險點還有哪些?

寧吉喆:

我們既要看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成效,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結構性矛盾是長期積累形成的,不太可能在短期內一蹴而就解決了。

例如,盡管工業產能利用率提高了,但鋼鐵、煤炭以及煤電等行業供大於求的矛盾沒有根本解決,去產能、調結構仍然任重道遠。房地產市場總體調控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是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矛盾並沒有解決,一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壓力依然存在,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壓力也不小,一旦放松調控還會反彈。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是宏觀杠桿率較前幾年還是略有上升,不排除某些風險點依然存在。

中國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凸顯,在一些領域、地區、行業仍是比較突出的,分化狀況不能忽視,結構調整任重道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巨。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調整和改革深化,化解矛盾、困難、問題,防範和化解潛在風險。

應當看到,不發展是最大的風險,我們還是要在發展中化解風險。經濟的轉型升級也是在穩中求進、化解矛盾中實現的,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現處於進行時,正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創業推動的大道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994

獨家│吃瓜群眾以為卓偉被攝影團隊炒魷魚,其實背後是創始人間的矛盾爆發……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3/1101227.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杜蔚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後院失火!

前段時間,卓偉醞釀12年的大料:白百何新聞曝光,讓卓偉又火了一把,連續幾天的新浪微博熱搜都是相關熱詞。

不過,正值春風得意的卓偉今日(5月3日)最大的新聞不是明星八卦,而是自己的攝影團隊集體辭職。

5月3日下午,新浪微博一個名為“新風行工作室”的發布一則微博,內容為“山高水遠 初心不變”的辭職信。

▲圖據新風行工作室微博

此事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有網友懷疑是卓偉自己的炒作,也有網友猜測是因為分賬不均造成攝影團隊出走。對此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第一間聯系到了一位知情人士,據該人士透露,是馮科帶領攝影團隊“出走”的,就是兩個創始人要分家了!據悉,馮科是風行工作室攝影團隊的負責人,和卓偉也是多年來的老搭檔。

隨後,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分別致電卓偉和馮科詢問此事,但前者直接掛斷了電話,後者則已關機。

1、“中國第一狗仔”被炒?不是炒作!

“中國第一狗仔”卓偉動不動就會甩出猛料:張藝謀超生、章子怡和撒貝寧及汪峰之間的兩段戀情、文章出軌姚笛、劉愷威和王鷗深夜獨處……還偷拍到董潔出軌的鐵證,以及“迫使”高圓圓承認了和趙又廷的戀情。不少爆料,都曾掀起娛樂圈的小風暴。

但今天,卓偉卻被自己的攝影團隊拋棄了!“新風行工作室”發布了一條內容為“山高水遠 初心不變”的集體辭職微博。

詳細內容如下:

尊敬的卓偉先生:

您好,我們是風行工作室的攝影師,因為工作理念沖突,經過慎重商討我們決定集體向您提出辭職。

風行工作室成立至今走過無數的風雨,我們中大部分人也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一路相隨。您作為風行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和新聞發言人,我們之間一直合作的非常默契。每當看到“撰稿:卓偉,圖片:風行工作室”這樣的字樣出現在媒體上時,我們內心都會充滿自豪和滿足。帶著很多人對“狗仔”異樣的眼光把熱情再次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工作中,感謝您這麽多年的引導和關照。

風行工作室一直以“事實真相”作為作業準則,力求能夠給大家呈現出最為真實的娛樂行業萬象。但我們深知,八卦不是捕風捉影的猜測,需要一番番求真求實。爆料不是一個人的舞臺,需要整個團隊通力協作。近期,您在各個平臺的個人秀己經人聲鼎沸如火如荼。我們想說,“中國第一狗仔”是團隊結晶,承載著風行工作室對娛樂行業的視角和態度,而不是一個明星網紅。我們尊重工作,靠實力戰鬥。不希望辛苦完成的工作成果變成某個個體搏眼球的工具。所以,我們集體提出辭職。

公開發信是因為我們一直在鏡頭背後,不善言辭,眾人七嘴八舌湊出這一封辭職信,這是我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集體發聲。需要重點強調的是,辭職是我們的群體行為,其中並沒有“分贓不均”,請大家不要過度揣測,“風行”是我們集體血汗凝結,是我們身上擦不掉的印記。辭職後我們將集結成“新風行工作室”,繼續奮鬥在娛樂新聞第一線。在此祝福卓偉先生披荊斬棘一帆風順。

山高水遠,江湖再見。

風行工作室全體攝影師

2017年5月3日

這個只發布了一條微博的賬號迅速引起“吃瓜群眾”的集體關註,有不少群眾大聲叫好,也有人認為是疑似炒作。

▲圖據網友評論

對此,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立即向風行相關工作人員核實,該人士表示該事件屬實。而隨後,一位風行工作室攝影師也向記者證實,“新風行工作室”這一微博號確實是他們註冊的,辭職信也屬實。

據了解,風行工作室核心攝影團隊共10來人,基本采取團隊作戰的方式,不少爆炸性的新聞也都是他們長期蹲點拍攝出來的。該人士稱,事先並未通知卓偉先生本人,這封信便是他們攝影團隊的集體意思,並且新風行工作室已經成立。

當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問詢卓偉是否聯系過了他們時,該人士稱自己還在外地,至於聯系過隊長沒有他也不知情,不過卓偉並未聯系他本人。

另一方面,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也致電卓偉本人手機,但其並未接聽。不過,記者註意到卓偉的微博迅速更新置頂了一條消息:“我很好,風行還在,周一見,還有料。”

▲圖據卓偉微博

有意思的是,百度百科中,“卓偉”詞條下已經迅速更新了攝影師集體辭職的消息。

▲圖據百度百科

說起風行工作室,很多吃瓜群眾或許並不陌生,其成立於2006年11月,核心成員有內地第一狗仔之稱的卓偉和內地第一圖片狗仔的馮科,一個擅長文字一個精於偷拍,兩人“一文一武”、相輔相成。

值得註意的是,在今年3月,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就曾在橫店與卓偉的攝影師一同跟拍明星,真實體驗過狗仔們的工作狀況。當是除了跟著記者們到現場去拍一些明星拍戲的花絮外,狗仔弟弟們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長期跟蹤一些大新聞上,熬夜、被追趕都是常事,當時也向他們打聽到了一些具體盯人的細節以及遇見過的緊急狀況。

想看跟狗仔弟弟“偷師”的具體內容請戳鏈接《獨家連載│橫漂偷師“卓偉狗仔”,你不知道的絕技都在這里!》

2、獨家猛料:風行工作室兩創始人欲分家!

而據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多方了解,“風行工作室”攝影團隊的集體出走其實背後是兩大核心創始人之間的裂痕顯現。

這些年,卓偉將風行工作室經營的風生水起,不僅給吃瓜群眾創造了不少茶余飯後的談資,也養活了一個較大的工作團隊。提起卓偉,相必外界大部分人都是知曉的,然而除了他之外,風行工作室的核心人員還有一人——馮科,他是該工作室攝影團隊的負責人,跟卓偉也是多年來的老搭檔。

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創始人之間共苦易、同甘難!“共患難後的分裂,是常見的。”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獨家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正是馮科帶領攝影團隊集體出走。

那麽,此次新風行工作室在微博上公開發布的離職信,是否意味著馮科已經跟卓偉把相關分割事宜協商好了呢?對此,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還沒有。”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查詢風行工作室(北京大風行銳角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工商資料發現,馮科和卓偉(原名:韓炳江)都還是該公司股東。

▲圖據天眼查

值得註意的是,對風行工作室而言,“攝影”是項非常重要工作。在如今浩海如海的互聯網時代,相較於文字,那些惟妙惟肖、意味聲長的圖片,更能快速吸引網友,引發病毒式傳播。如今,攝影團隊的集體離職,會不會直接影響到風行工作室日常的工作?

“不是全部的離職,仍然有留下來的。”上述知情人士坦然地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風行工作室一直在長期招募狗仔,因為想做這個事的人還是比較多,“得有料、有經驗、有水平,還要知道去哪兒拍,這些都是比較重要的。我們核心的東西是別人動不了、拿不走的。”

隨後,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分別致電卓偉和馮科,詢問此事,但前者直接掛斷了電話,後者則已關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73

要抓主要矛盾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tkv.html

    一位老朋友盯蹤的一只績優股,迄今上市三年,起先漲勢很好,後來從最高點大約30元(前複權)跌至20元一帶,該企業老板出手增持不少。當這股續跌至18元時,朋友認為,它基本面不錯,跌幅夠大,價位比老板增持價還低很多,已到底部區域。於是他果斷出手買入。然它繼續盤跌,今天跌破16元。從最高點計算,腰斬。朋友郁悶,尋找原因。今天他告訴我:“這股本月底又有一批解禁,於是市場壓制了股價。”
    “解禁並非主要原因吧?”我說,“這股雖然質地還不錯,但由於後來增速放緩,業績下降,才使估值逐漸降低的吧?類似這樣的上市時間不長的績優股有不少呢!”
    分析問題要抓主要矛盾,分析股票也一樣。我借一則段子比喻:
    靠街的女浴室突然起火,浴女們裸身逃到街上,她們慌忙用手捂住下身或胸脯。這時,只聽一位大媽大聲疾呼提醒她們:“趕快捂住臉!下面的都一樣!”看!這位大媽就抓住了主要矛盾:臉面才是關鍵。
    “哈哈!有道理!”朋友大笑。

這股周K線圖
要抓主要矛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74

自我矛盾的《芳華》,遠遠稱不上馮小剛的“生涯最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1/166558.shtml

自我矛盾的《芳華》,遠遠稱不上馮小剛的“生涯最佳”
任珊 任珊

自我矛盾的《芳華》,遠遠稱不上馮小剛的“生涯最佳”

《芳華》上映後,馮小剛終於不再滿腹怨氣了,5天4億,豆瓣7.9分,文藝片風格的《芳華》為何這次能夠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

還記得去年,馮小剛為了《我不是潘金蓮》的低排片,在微博上炮轟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引得網友熱議紛紛。今年的上海電影節上,馮小剛再次“開炮”稱,中國垃圾電影多,是因為有大批的“垃圾觀眾”,似乎是在為自己近幾年票房不及預期的電影叫屈。

微信圖片_20171221104236

 

《芳華》上映後,馮小剛終於不再滿腹怨氣了。上映不到五天,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突破了4億,豆瓣評分也高達7.9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芳華》的票房有望突破8億,很可能成為近幾年馮小剛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

自從《集結號》之後,馮小剛徹底顛覆了自己的喜劇風格,電影風格越來越向正劇化靠攏。但在近幾年,馮小剛推出的《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等非喜劇類電影,票房表現卻都不及預期。而在這一次,文藝片風格的《芳華》卻叫好又叫座。這是為什麽呢?

矛盾的《芳華》,並不是馮小剛的“生涯最佳”

繼《我不是潘金蓮》之後,導演馮小剛決定再任性一次。這一次,他把自己的青春回憶搬上了大銀幕,拍出了《芳華》這部電影。

從題材來看,《芳華》的題材敏感性和《我不是潘金蓮》不相上下,故事背景涉及到文革時期、軍隊文工團乃至“三十年無人觸碰”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但相較於《我不是潘金蓮》,《芳華》的票房和口碑表現都要好得多。上映不到5天,《芳華》的票房已超過4億,豆瓣評分也高達7.9分,成為了馮小剛在《甲方乙方》之後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

微信圖片_20171221104242

 

盡管《芳華》口碑票房雙收,並不代表這是馮小剛電影生涯最好的一部作品。在文創資訊看來,這部電影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優點在於影片的故事跌宕起伏,攝影和配樂也恰到好處,既展現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也反思了特定歷史時期集體主義對年輕人個性的壓抑。

然而,這部電影的優點恰恰也是它的缺點。看完整部電影,你可能會有一種很直觀的感受,那就是不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想表達什麽。從開頭到結尾,《芳華》都在追憶青春和控訴時代之間左搖右擺,忽而追憶青春的美好,忽而控訴時代的殘酷。這兩種表達相互“撕扯”,讓影片呈現出一種自我矛盾的感覺。

《芳華》可以看作是馮小剛給他那一代人書寫的青春回憶錄,洋溢著革命浪漫主義氣息。尤其是前半部分,鮮紅的黨徽,飄揚的旗幟,明媚的練功房,還有青春健康的肉體。哪怕是對何小萍的集體霸淩,也稱不上多麽觸目驚心,更像是每個女生宿舍都可能出現的“不友好”。即使是遭遇了排擠,經歷了殘酷戰爭,影片也並沒有否定掉他們對文工團的美好回憶。尤其是在文工團解散時,集體合唱《駝鈴》的情節,很能體現出導演對這段青春回憶的依依不舍。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芳華》並不僅僅是在追憶青春,也在控訴集體主義對個性的傷害,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大時代背景下個體的渺小。樂於助人的劉峰,被大家認為不該有“七情六欲”。在他情不自禁地擁抱林丁丁時,被其他人汙蔑為“耍流氓”,結果遭遇下放。一直備受欺負的何小萍,因為此事徹底對文工團失望,進而因為“裝病”被排擠出了集體。

戰爭爆發後,劉峰和何小萍走上了前線。他們因為在戰爭中的表現成為了英雄,但一個失去了右臂,一個精神崩潰。隨後,“瘋了”的何小萍去看文工團的最後一場演出,聽到熟悉的音樂,跑到草地上獨自跳起了那段熟悉的舞蹈。如果影片結束在此處,正應了魯迅那句話——“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正值芳華到遭遇時代摧殘後崩潰,這正是對那個壓抑人性的時代最有力的控訴。

微信圖片_20171221104254

 

然而,影片真正的結尾是更加溫和的,讓曾經的戰友與劉峰重逢,共同緬懷美好青春,也讓劉峰和何小萍這兩個“時代棄兒”,最終走到了一起。這讓影片顯得有點“兩頭不靠”,想要追憶美好青春,卻也不想回避時代的殘酷,想要控訴時代殘酷,卻又要給這殘酷加上一層溫暖的濾鏡。這讓本來可以成為史詩片的《芳華》,最終變成了一部青春懷舊電影。

從這個角度來看,《芳華》還稱不上是馮小剛電影生涯的最佳作品。在文創資訊看來,《芳華》對歷史、戰爭和人性等方面都有所探討,但都是淺嘗輒止。跟馮小剛此前的電影對比來看,《芳華》在對戰爭和歷史的反思方面,不及《集結號》徹底;在批判現實方面,不及《我不是潘金蓮》直接;在探討人性方面,不及《一九四二》深刻。

或許對於馮小剛來說,否定了文工團的回憶,就好像否定了他的整個青春。正是因為這樣的私心,最終導致《芳華》的故事主線不夠明確,呈現出一種“自我矛盾”的感覺。

微信圖片_20171221104247

並不完美的《芳華》,為何能票房口碑雙豐收?

自從《集結號》轉變風格以來,馮小剛常常顯得怨氣沖天。《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兩部電影票房折戟,讓他怒斥“這屆觀眾不行”。《私人訂制》的票房超過了7億,卻遭到影評人的差評,又引發了馮小剛的“炮轟”,聲稱這些給差評的影評人“不懂電影”。

這一次,《芳華》的票房和口碑表現,總算能讓“小鋼炮”先生滿意了。自從上映後,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一路上升,票房也一路高開高走。有業內人士預計,《芳華》的最終票房可能在8—10億之間。也就是說,這部電影將成為馮小剛近幾年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

 

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雖然《芳華》是一部誠意之作,但相較於馮小剛此前的電影,《芳華》在思想深度和藝術水準兩方面都沒有明顯的突破,甚至還存在一些硬傷,比如前半部分剪輯過快,人物性格不夠鮮明,過度使用音樂渲染情緒,一些場景煽情力度過猛等等。

截止到目前,《芳華》也並沒有受到重要國際獎項的認可,在金馬獎上也全軍覆沒,並沒有延續《我不是潘金蓮》接連拿獎的輝煌。那麽,這部並不算完美的電影,為什麽能夠贏得口碑票房雙豐收呢?

文創資訊認為,《芳華》的成功之道,跟《戰狼2》有幾分相似,那就是兼顧到了每個觀影群體的心理需求。《戰狼2》憑借濃厚的愛國情懷,為觀眾愛國熱情的宣泄提供了出口,而這種愛國情懷是不分年齡和性別的。正是這種情感共鳴,促使原本不看電影或很少看電影的觀眾走進了電影院。再加上影片本身質量不錯,這才成就了《戰狼2》的票房奇跡。

《芳華》同樣兼顧到了各個群體的觀影需求。這部電影有一句宣傳語——帶上父母來看屬於他們的青春。對於50、60後來說,《芳華》就是講述他們青春時代的故事,可以從中找到那段特殊時期的青春回憶。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的想看畫像,《芳華》的40歲以上的受眾占比高達10.1%。而同檔期在映的熱門電影《尋夢環遊記》、《奇門遁甲》和《帕丁頓熊2》,這個年齡的受眾占比都在8%左右,差距相當明顯。

微信圖片_20171221104306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芳華》的情懷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因素。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但總會因為書本或者老一輩人的講述,引發他們對那個年代的好奇。即使不為情懷,年輕觀眾也能在這部電影里看到青春樣貌、集體生活和情感糾葛。影片中的青春面龐和健美身材,都能給他們帶來“養眼”的觀影體驗。

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抓住了觀影的主力軍——女性觀眾。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的想看畫像,這部電影的女性受眾占比高達57.7%,與《尋夢環遊記》的60.6%女性受眾占比不相上下。同檔期上映的《奇門遁甲》,女性受眾占比僅為49.5%。這或許要歸功於《芳華》的題材,追憶青春的電影,一向備受女性觀眾的喜愛。而對於男性觀眾來說,這部電影中殘酷的戰爭鏡頭,以及對歷史、時代的反思,很容易引發他們的興趣。

相較之下,馮小剛此前的幾部非喜劇電影,在受眾群體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題材過於沈重,在這個高度娛樂化的時代很難引發廣泛的共鳴。而《我不是潘金蓮》風格偏文藝,又大膽采用了圓形畫幅的表現方式,本身就有點“逆潮流而行”。再加上馮小剛“炮轟”萬達引發觀眾的反感,最終票房不及預期,也並不會讓人意外。

這一次,《芳華》終於抓住了各個觀影群體的心。這可以說是馮小剛轉型之後,最有觀眾緣的一部電影了。但對於馮小剛來說,其實也不必高興得太早。《芳華》的勝利,歸根結底還是情懷的勝利,其價值更多在於讓後人去理解和感受那個時代。無論是從思想層面還是技術層面來看,這部電影都遠遠稱不上完美。與其現在就打出“生涯最佳”旗號居功自傲,倒不如繼續“任性”下去,為觀眾也為自己拍出更具突破性的馮氏電影。

芳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09

私有化矛盾加劇,未名醫藥被迫延遲披露年報

因參股公司拒不提交財務資料,未名醫藥(002581.SZ)原定的年報披露時間不得不延後。

4月19日,未名醫藥公告稱,證監會向其發出關註函,要求公司披露北京科興的基礎情況、參股北京科興的過程等。事情源於北京科興拒絕向未名醫藥提供2017年財務數據及資料,也致使審計機構無法入場審計,基於此,未名醫藥將2017年年度報告預約披露日期從4月24日變更至4月28日。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由於以未名醫藥董事長潘愛華為代表的私有化競買B團和以北京科興CEO尹衛東為代表的私有化競買A團之間激烈的競購,導致雙方矛盾越陷越深。

拒絕移交管理權

北京科興是未名醫藥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的參股公司,北京科興是科興生物(SVA.Nasdaq)的主要運營實體。該公司註冊資本14121萬元,未名醫藥出資3800萬元,持股26.91%;科興控股(香港)出資10321萬元,持股73.09%。這家中外合資企業產品包括甲型肝炎滅活疫苗、甲型乙型肝炎聯合疫苗、國產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等。

據悉,北京科興原任總經理尹衛東、副總經理王楠、副總經理夏明(已離職)、財務總監何朔,任期已於2017年4月24日屆滿;原任副總經理高強、副總經理李靜,任期已於2018年1月5日屆滿。

今年2月7日,未名醫藥公告稱,科興生物於2月6日召開了董事會換屆選舉的年度股東大會。在股東大會上,合計占參與投票股份數55.19%的股東投票反對現任四位董事尹衛東、李堅、梅萌、SimonAnderson的連任,同時提議並選舉了由王國瑋、曹建增、丘海峰、李鵬飛、盧毓琳五位董事組建的新一屆董事會。

北京科興董事長助理陶福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到期未獲連任的尹衛東及王楠管理層至今強行占據北京科興,拒絕移交公司經營管理權。

4月17日,未名醫藥要求從北京科興處拿到預年報相關的文件、資料和物品,但北京科興方面並不配合,之後,雖然北京科興方面之前的董事、副總經理王楠和財務總監何朔均簽字同意移交,但財務章、公章等相關資料已被搬空。對此,陶福武稱,可能是被原管理層盜走。

私有化的巨大價值

科興生物長期在美股被低估,融資功能得不到體現。

2016年,尹衛東發出了第一份私有化要約。隨後未名醫藥也發出了私有化要約。

在科興生物的私有化中,主要有兩大買主。其一是以潘愛華為代表的私有化競買B團,持股比例26.91%;另一個是以尹衛東為代表的私有化競買A團,持股比例為29.57%。

雙方矛盾的根源或許是科興生物私有化隱含的巨大價值。

安信證券此前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不考慮其私有化並註入後帶來的巨大業績增後預期,2017年~2018年科興生物的凈利潤將分別為5.6億元、6.9億元,當前股價對應2017年、2018年的估值分別為30、24倍,相比其他疫苗公司平均60倍以上的估值水平,顯著被低估。

如果余下的73.09%的股權能夠順利註入上市公司未名醫藥,則2017年、2018年對應凈利潤分別為2.85億元和3.95億元,將極大增厚公司利潤。

近年來未名醫藥業績取得快速增長。2014年~2016年,未名醫藥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19億元、8.58億元、12.6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0.81億元、2.50億元、4.18億元。最新的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未名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1.7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89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70

於華:發展綠色金融與獲取投資回報不矛盾

“完成綠色金融的使命和獲取投資回報是不矛盾的。”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董事長、CFA協會全球理事會理事於華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

他透露,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正在積極準備國內首只以ESG命名的公募基金。如果基金投資即能帶來好的投資回報,同時又能在保護環境方面對社會有貢獻,那是最好的效果。這意味著可以用市場化的方法去解決內外部效益的矛盾。

ESG是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英文首字母組合,是聯合國倡導的一種原則,將外部效應納入基金公司的投資決策中。目前全球50個國家的1700多家機構都參與到其中,他們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60萬億美元。

2016年,中國將綠色金融第一次列入G20(二十國集團)峰會議題。同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這是中國頂層設計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強烈信號。

研究結果表明,投資於那些崇尚環境保護,尊重社會價值,治理結構規範的上市公司的收益較其他公司為好。從長期看,綠色金融可以實現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統一,這意味著綠色金融可以成為市場化的選擇。

綠債發行規模居全球前列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發展綠色金融就是借助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引導社會經濟資源向綠色產業或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投資之中,對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融投資既有內部投資收益,也有外部社會效應。如果只實現了社會效益,沒有財務收益,無法向投資人交代。綠色金融應當有財務和社會效益互補的基礎才有可操作性,一些項目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如果它的社會效應很好,綜合效益也好,國家的綠色金融政策措施就會發生作用。”於華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是全球三大綠色債券發行國之一,全年境內外發行綠色債券合計2500多億元。同期在境內,有76家機構發行了113只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綠色ABS)等各類綠色債券,總規模達到2083億元。

綠色債券有很大一部分是金融機構發行的,充當了綠色金融中間人,用自己的信用募集資金,再投入到綠色資產中。有了銀行的信用,這些機構相當於準政府債,投資者就願意購買金融債券,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就不會那麽高了。

綠色貸款、綠色債券仍然屬於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的間接融資,於華表示,基金公司的工作主要還是直接投資上市公司。他透露,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正在積極準備國內首只以ESG命名的公募基金。如果基金投資即能帶來好的投資回報,同時又能在保護環境方面對社會有貢獻,那是最好的效果。這意味著可以用市場化的方法去解決內外部效益的矛盾。

探索市場化綠色金融之路

2017年以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開始把推進ESG投資的實踐作為工作首要目標,探索ESG投資相關的投資策略和評估ESG投資的預期效果是全面推進這項工作的第一步。

“這種投資策略到底會帶來什麽樣的投資收益?這個問題一開始我們都沒有想清楚。如果證明這樣的策略和社會效果雖然好,但是沒有好的財務績效,甚至虧損,我們怎麽向投資人交代?”於華告訴記者。

但是,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於華和同事們發現,ESG投資不僅能跑贏上證指數,而且風險也低於股市的平均水平。

他們將代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優質上市公司分別挑選出來,使用2010年到2017年的數據和上證指數進行比較。結果顯示,三個要素的單項收益不僅比上證指數有超額收益,而且波動率也更小。

進一步分析表明,如果把三個要素融合在一起並作ESG評分,ESG得分越高的組合,投資效果越好。“我們測試了好多組合,幸運的是,我們發現,如果上市公司積極保護環境,尊重社會價值,治理結構規範,投資它的收益就越好。”

對此,於華的解釋是,如果一家企業在內部管理上能做到和諧,員工受到尊重,投資人能夠認可,各方的利益訴求都能夠得到合理對待,公司決策上下能形成共識,公司運營就會比較順暢。因此,從長期投資看,有社會責任的公司是可以做到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的。

4月21日,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年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去年經證監會批準綠色出行的交通,清潔能源、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行業的17家企業,完成首發上市和再融資,合計融資155億元。截至今年4月12號,我國以低碳、環保、綠色、新能源、清潔能源、可持續、社會責任、美麗中國為主題的基金約105支基金規模達到743億元。

“目前我們主要是對那些被國家規定為汙染行業的上市公司,有強制性的環保信息披露要求。”方星海表示,“我們的目的是到2020年年底對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強制性的要求披露環境信息。”

於華告訴記者,目前基金公司對E、S、G各指標的甄選體系還在初期階段,如果上市公司不披露在環保、社會責任等方面的信息,基金公司只能依靠中證指數公司相關指數產品中的成分股的公司信息作ESG投資決策。未來隨著上市公司強制性披露,以及基金業協會研究出臺ESG評價體系,ESG投資的基礎設施將更加完備,效果也肯定會更好。

2015年,CFA協會在全球範圍對持證人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投研人員都認為,在今後的投資決策流程當中,ESG是不可缺少的一項要素。

“短短兩年,中國已經處在全球綠色金融活動的頂層,在未來的綠色金融發展中肯定是領跑的角色,”於華認為,首先是國家政策的扶持,其次是市場參與者的認識在發生變化。綠色金融可能在中國社會發展中創造一個奇跡。

不過,於華也提到,民營的綠色項目能否得到金融支持仍是一個值得關註的問題,這些項目也應當受到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的支持。如果沒有綠色政策的支持,民營企業到市場上直接發債,信用級別可能不夠,投資人參與意願不強。因此,他建議可以借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方式,通過政府和民間資本共同參與,探索出解決小規模綠色項目融資問題的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78

胡孟青 十三億人的三個矛盾

1 : GS(14)@2011-06-25 11:49:5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617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9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