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我矛盾的《芳華》,遠遠稱不上馮小剛的“生涯最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1/166558.shtml

自我矛盾的《芳華》,遠遠稱不上馮小剛的“生涯最佳”
任珊 任珊

自我矛盾的《芳華》,遠遠稱不上馮小剛的“生涯最佳”

《芳華》上映後,馮小剛終於不再滿腹怨氣了,5天4億,豆瓣7.9分,文藝片風格的《芳華》為何這次能夠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

還記得去年,馮小剛為了《我不是潘金蓮》的低排片,在微博上炮轟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引得網友熱議紛紛。今年的上海電影節上,馮小剛再次“開炮”稱,中國垃圾電影多,是因為有大批的“垃圾觀眾”,似乎是在為自己近幾年票房不及預期的電影叫屈。

微信圖片_20171221104236

 

《芳華》上映後,馮小剛終於不再滿腹怨氣了。上映不到五天,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突破了4億,豆瓣評分也高達7.9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芳華》的票房有望突破8億,很可能成為近幾年馮小剛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

自從《集結號》之後,馮小剛徹底顛覆了自己的喜劇風格,電影風格越來越向正劇化靠攏。但在近幾年,馮小剛推出的《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等非喜劇類電影,票房表現卻都不及預期。而在這一次,文藝片風格的《芳華》卻叫好又叫座。這是為什麽呢?

矛盾的《芳華》,並不是馮小剛的“生涯最佳”

繼《我不是潘金蓮》之後,導演馮小剛決定再任性一次。這一次,他把自己的青春回憶搬上了大銀幕,拍出了《芳華》這部電影。

從題材來看,《芳華》的題材敏感性和《我不是潘金蓮》不相上下,故事背景涉及到文革時期、軍隊文工團乃至“三十年無人觸碰”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但相較於《我不是潘金蓮》,《芳華》的票房和口碑表現都要好得多。上映不到5天,《芳華》的票房已超過4億,豆瓣評分也高達7.9分,成為了馮小剛在《甲方乙方》之後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

微信圖片_20171221104242

 

盡管《芳華》口碑票房雙收,並不代表這是馮小剛電影生涯最好的一部作品。在文創資訊看來,這部電影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優點在於影片的故事跌宕起伏,攝影和配樂也恰到好處,既展現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也反思了特定歷史時期集體主義對年輕人個性的壓抑。

然而,這部電影的優點恰恰也是它的缺點。看完整部電影,你可能會有一種很直觀的感受,那就是不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想表達什麽。從開頭到結尾,《芳華》都在追憶青春和控訴時代之間左搖右擺,忽而追憶青春的美好,忽而控訴時代的殘酷。這兩種表達相互“撕扯”,讓影片呈現出一種自我矛盾的感覺。

《芳華》可以看作是馮小剛給他那一代人書寫的青春回憶錄,洋溢著革命浪漫主義氣息。尤其是前半部分,鮮紅的黨徽,飄揚的旗幟,明媚的練功房,還有青春健康的肉體。哪怕是對何小萍的集體霸淩,也稱不上多麽觸目驚心,更像是每個女生宿舍都可能出現的“不友好”。即使是遭遇了排擠,經歷了殘酷戰爭,影片也並沒有否定掉他們對文工團的美好回憶。尤其是在文工團解散時,集體合唱《駝鈴》的情節,很能體現出導演對這段青春回憶的依依不舍。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芳華》並不僅僅是在追憶青春,也在控訴集體主義對個性的傷害,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大時代背景下個體的渺小。樂於助人的劉峰,被大家認為不該有“七情六欲”。在他情不自禁地擁抱林丁丁時,被其他人汙蔑為“耍流氓”,結果遭遇下放。一直備受欺負的何小萍,因為此事徹底對文工團失望,進而因為“裝病”被排擠出了集體。

戰爭爆發後,劉峰和何小萍走上了前線。他們因為在戰爭中的表現成為了英雄,但一個失去了右臂,一個精神崩潰。隨後,“瘋了”的何小萍去看文工團的最後一場演出,聽到熟悉的音樂,跑到草地上獨自跳起了那段熟悉的舞蹈。如果影片結束在此處,正應了魯迅那句話——“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正值芳華到遭遇時代摧殘後崩潰,這正是對那個壓抑人性的時代最有力的控訴。

微信圖片_20171221104254

 

然而,影片真正的結尾是更加溫和的,讓曾經的戰友與劉峰重逢,共同緬懷美好青春,也讓劉峰和何小萍這兩個“時代棄兒”,最終走到了一起。這讓影片顯得有點“兩頭不靠”,想要追憶美好青春,卻也不想回避時代的殘酷,想要控訴時代殘酷,卻又要給這殘酷加上一層溫暖的濾鏡。這讓本來可以成為史詩片的《芳華》,最終變成了一部青春懷舊電影。

從這個角度來看,《芳華》還稱不上是馮小剛電影生涯的最佳作品。在文創資訊看來,《芳華》對歷史、戰爭和人性等方面都有所探討,但都是淺嘗輒止。跟馮小剛此前的電影對比來看,《芳華》在對戰爭和歷史的反思方面,不及《集結號》徹底;在批判現實方面,不及《我不是潘金蓮》直接;在探討人性方面,不及《一九四二》深刻。

或許對於馮小剛來說,否定了文工團的回憶,就好像否定了他的整個青春。正是因為這樣的私心,最終導致《芳華》的故事主線不夠明確,呈現出一種“自我矛盾”的感覺。

微信圖片_20171221104247

並不完美的《芳華》,為何能票房口碑雙豐收?

自從《集結號》轉變風格以來,馮小剛常常顯得怨氣沖天。《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兩部電影票房折戟,讓他怒斥“這屆觀眾不行”。《私人訂制》的票房超過了7億,卻遭到影評人的差評,又引發了馮小剛的“炮轟”,聲稱這些給差評的影評人“不懂電影”。

這一次,《芳華》的票房和口碑表現,總算能讓“小鋼炮”先生滿意了。自從上映後,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一路上升,票房也一路高開高走。有業內人士預計,《芳華》的最終票房可能在8—10億之間。也就是說,這部電影將成為馮小剛近幾年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

 

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雖然《芳華》是一部誠意之作,但相較於馮小剛此前的電影,《芳華》在思想深度和藝術水準兩方面都沒有明顯的突破,甚至還存在一些硬傷,比如前半部分剪輯過快,人物性格不夠鮮明,過度使用音樂渲染情緒,一些場景煽情力度過猛等等。

截止到目前,《芳華》也並沒有受到重要國際獎項的認可,在金馬獎上也全軍覆沒,並沒有延續《我不是潘金蓮》接連拿獎的輝煌。那麽,這部並不算完美的電影,為什麽能夠贏得口碑票房雙豐收呢?

文創資訊認為,《芳華》的成功之道,跟《戰狼2》有幾分相似,那就是兼顧到了每個觀影群體的心理需求。《戰狼2》憑借濃厚的愛國情懷,為觀眾愛國熱情的宣泄提供了出口,而這種愛國情懷是不分年齡和性別的。正是這種情感共鳴,促使原本不看電影或很少看電影的觀眾走進了電影院。再加上影片本身質量不錯,這才成就了《戰狼2》的票房奇跡。

《芳華》同樣兼顧到了各個群體的觀影需求。這部電影有一句宣傳語——帶上父母來看屬於他們的青春。對於50、60後來說,《芳華》就是講述他們青春時代的故事,可以從中找到那段特殊時期的青春回憶。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的想看畫像,《芳華》的40歲以上的受眾占比高達10.1%。而同檔期在映的熱門電影《尋夢環遊記》、《奇門遁甲》和《帕丁頓熊2》,這個年齡的受眾占比都在8%左右,差距相當明顯。

微信圖片_20171221104306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芳華》的情懷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因素。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但總會因為書本或者老一輩人的講述,引發他們對那個年代的好奇。即使不為情懷,年輕觀眾也能在這部電影里看到青春樣貌、集體生活和情感糾葛。影片中的青春面龐和健美身材,都能給他們帶來“養眼”的觀影體驗。

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抓住了觀影的主力軍——女性觀眾。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的想看畫像,這部電影的女性受眾占比高達57.7%,與《尋夢環遊記》的60.6%女性受眾占比不相上下。同檔期上映的《奇門遁甲》,女性受眾占比僅為49.5%。這或許要歸功於《芳華》的題材,追憶青春的電影,一向備受女性觀眾的喜愛。而對於男性觀眾來說,這部電影中殘酷的戰爭鏡頭,以及對歷史、時代的反思,很容易引發他們的興趣。

相較之下,馮小剛此前的幾部非喜劇電影,在受眾群體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題材過於沈重,在這個高度娛樂化的時代很難引發廣泛的共鳴。而《我不是潘金蓮》風格偏文藝,又大膽采用了圓形畫幅的表現方式,本身就有點“逆潮流而行”。再加上馮小剛“炮轟”萬達引發觀眾的反感,最終票房不及預期,也並不會讓人意外。

這一次,《芳華》終於抓住了各個觀影群體的心。這可以說是馮小剛轉型之後,最有觀眾緣的一部電影了。但對於馮小剛來說,其實也不必高興得太早。《芳華》的勝利,歸根結底還是情懷的勝利,其價值更多在於讓後人去理解和感受那個時代。無論是從思想層面還是技術層面來看,這部電影都遠遠稱不上完美。與其現在就打出“生涯最佳”旗號居功自傲,倒不如繼續“任性”下去,為觀眾也為自己拍出更具突破性的馮氏電影。

芳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