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居屋挑動全民矛盾衝突

1 : GS(14)@2011-10-23 22:14:11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8499[/realblog]
2 : GS(14)@2011-10-23 22:14:42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8499
1. 名稱:Anonymous (RB用戶) 時間: 2011-10-23 20:08:12
新居屋毋須按市值補地價 = 打劫公帑 = 奉獻地產霸權

轉貼自: http://sarg-merit-fault.blogspot.com

其實曾蔭權 鄭汝樺的由公帑送 「居屋地價差」 巨獎, 全世界人人(包括現有私樓業主或朝鮮金正日, 委內瑞拉查韋斯, 梅鐸, 畢菲特, 劉央)都可賺取, 只要你找個抽中居屋者與你簽一 "售樓期權合約"便可. 正如, 蕭若元呼籲 (可從http://dl20.hkreporter.com/files/new/siusiu_2011-10-14_2_764e.mp3免費下戴聽)全港合資格人仕齊齊入表申請居屋, 抽中就搵佢簽約由佢代付樓價全數, 就齊齊分(原本應屬庫房公帑的)居屋厚利.



原先極其反對居屋的曾蔭權 鄭汝樺不單只忽然大搞復建居屋(等於已滿足到那些團體的訴求了), 還竟然離奇地到, 主動再贈送 「居屋地價差」 雙重巨獎, 使巨額庫房公帑流失, 陰謀何在呢? 有人說是曾蔭權要反串港澳辦主任王光亞! 因王光亞曾經暗串曾蔭權的房屋政策嚴重失誤, 澳門特首比較辦實事! 故此, 曾蔭權不單復建居屋, 更故意派凸, 贈送居屋地價差去陰毒將來各屆政府庫房收入, 看你王光亞有何能耐, 可把他這個由廖暉抬上檯的香港土皇帝賜予腳痛提早下台由林瑞麟做署理特首嗎? 王主任, 吹漲呀?

特首話復建居屋只為幫無殼蝸牛 」上車」. 曾蔭權為何忽然讓一些蝸牛先富起來? 是回報他們先前努力上街問候他嗎? 查實呃鬼你! 完全是另一回事!

抽中居屋者已得到了巨額公帑資助擁有私己物業了, 何須再離奇送贈地價差咁大手筆呢? 按市值補地價明明是庫房收入, 是全港市民的公帑! 加薪多到估唔到咁多的香港班超世界級高薪官僚, 點會無事搵野泥搞去改新居屋政策為毋須按市值補地價, 要公帑流血咁敗家呢? 背後原因好可能是:

抽中新居屋的業主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豬苗, 養五年肥豬仔後就獻給地產霸權屠宰. 居屋業主賣出居屋唔係去訓街, 而是為了樓換樓, 轉購地產商的私樓單位. 若毋須按市值補地價只為槽肥隻豬仔, 才有豐厚資金樓換私樓, 轉購地產商的單位(益地產霸權屠宰) . 即是把, 原應是補地價的庫房收入(公帑)經新居屋業主的手奉獻給地產霸權而矣!

我們買了貴樓供的業主還要納稅奉養的香港超世界級高薪官僚, 就是好事不辦, 只想盡花招, 開眼說慌話, 瞞騙市民, 只為向地產霸權奉獻肥豬仔客源, 而不惜公帑流血敗家! 香港腐敗黑暗歷史的又一頁! 市民應永記著這群穿公帑櫃桶底的官商勾結敗家黑官呀!

新居屋客要養十年八年才夠肥夠錢 (雖然官僚屈到公帑大出血送贈地價差) 換私樓供大地產商屠宰, 故此, 鄭汝樺在14.10.2011說正考慮給現有的二十幾萬戶居屋客都送贈地價差, 咁就立即有二十幾萬隻豬苗夠肥足以供應這幾年私樓大地產商屠宰啦! 官僚努力屈巨額公帑利益輸送某些人仕, 變相照顧地產霸權, 納稅奉養這班超世界級高薪官僚還要供貴樓的私樓業主真激死啦!



政府全民派六千(其實是最公平最平均而全面的全民退稅)元, 但數月前咪有好些高傲議員反對呀? 點解今次曾蔭權狂派居屋地價差, 明損公帑收入而只益一些已有資助去炒居屋的拿雙重巨獎, 班議員反而不反對! 還在懵懵發夢混飯食! 可見香港班受薪議員黑白顛倒, 只看風駛悝 認真垃圾啊!

2. 名稱:Anonymous (RB用戶) 時間: 2011-10-23 21:52:42
可惡的唐英年籲放寬丁屋高度面積限制! 若公平就應讓市區原居民也起丁屋!

一個疑似 「特首候損人-唐伯父」, 暫停點紅酒秋香, 而去鄉議局村代表大會 (新界鄉議局在推選下屆特首的選舉委員會中坐擁 28票) 籲放寬丁屋限制! 在公平原則下, 政府就應該讓所有油尖旺原居民也可在西九起丁屋. 為何幾代都住油尖旺, 自己又在油尖旺出世的市區原居民無權起丁屋, 反而大量移民去左英國荷蘭開唐餐館的新界鄉伸及其子孫有權代代起丁屋後賣出市場換錢呀? 公平何在? 所以, 若要放寬丁屋就先應該給「凡在香港出生的所有市民都同樣享有起丁屋的平等權利」才對.

民主選舉制度就是讓政客私相交易出賣公共資產換取選票的平台嗎?

若然官吏寵愛賣紅酒的女郎, 香港就豁免酒稅, 咁, 若特首/高官他日換換口味纏上拍丸仔靚妹, 咁全香港便利店/超市都會 (取代各社團夜店) 合法化傾銷各式丸仔, K仔了! 若特首/高官他日換換口味纏上援交妹, 咁香港就唔係尋地起公屋居屋, 而係由房屋署大攪特式時鐘酒店了! 教育司署就立法, 准許學生援交妹可以走堂去援交研習公關學及做人的技能了.

(Copy/pasted from: http://sarg-merit-fault.blogspot.com )
3. 名稱:Anonymous (RB用戶) 時間: 2011-10-23 21:57:27
(Copy/paste from: http://sarg-merit-fault.blogspot.com )

(1) 居屋/公屋政策
政府只應幫無屋住的市民有瓦遮頭. 儘早上公屋是正路. 「居者有其屋」含主要投資成份, 也扭曲了物業自由市場. 為什麼大多數市民要在市場買貴樓每月供貴屋, 而一少部份人可有公帑資助炒居屋呢? 那會公平? 政客議員為小量人爭建居屋但同時得罪了每月在艱苦供貴屋的廣大業主群了. 香港廣大無助但勤儉的業主群要供貴樓, 還要交各種稅, 但 『政府和議員』 竟慷業主群的慨, 把業主的稅金拿去補貼一小群人抽獎炒居屋, 點公道呀?

其實讓無殼蝸牛上車, 好簡單及容易執行. 香港可以劃出部份拍賣的新地皮, 不單只限單位面積只可400至600平方呎內, 限會所發水, 更重要是地契訂明 「限只供香港永久居民購買」 (也不接受以公司名義買賣), 其後二手轉售亦只供香港永久居民才可承接購買. 就如國內的內需房(外國人只可買商品房)只供國民買賣. 田土廳只接受香港永久居登記為該等地段上蓋物業業主. 這根本不是世界自由貿易問題, 而是官僚是否壞腦/無心還是懶惰的病態而矣!

若弱勢香港政府因政治原因復建小量居屋去買某些政客的怕, 那麼, 就應訂明, 新居屋業主永遠不可(補地價後)在自由市場自行賣出圖利! 居屋業主只可把單位交回政府, 由政府安排只有有資格買居屋的市民公開競投承接. 這才做到, 二手居屋也只交給居屋人仕接手購用, 維護有資格購買居屋者的機會. 正如市民遷出公屋, 該公屋單位也是只會再租出給有資格申請公屋者排隊喎! 同一道理.

(2) 菲傭永久居留權
公民黨及亂搞平衡報導的電視記者, 頻頻向市民推銷 」只會有部份外傭申請到香港永久居留權」 嗟, 唔係全部喎! 但普羅香港人堅持 」一個也嫌多」. 正如老公招妓, 一次也嫌多. 這是原則問題! 菲傭清楚同意無居留權才簽約來港打工, 期滿按合約離港正是合約精神! 菲傭組織Eman對著電視鏡頭說, 今次贏了官司只是抗爭的開始. 你估下一扙是什麼? 可能是菲傭爭28元最低工資的 」平等待遇」. 若不付菲傭28元最低時薪就申請法援告你 「種族岐視」! 你估再下一扙是什麼? 工人房大小? 每天工作最多8小時? … 或是, 你家要聘菲佬入住當家務助理, 否則就申請法援告你 「性別岐視」!

很明顯, 菲傭永久居留權案, 港珠澳橋環評案, 背後都可能有大狀(才懂鑽到法律空子)陰毒煽動(refer to Cable TV News: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 ... .php?news_id=368482朱綺華稱有人要她打官司), 策謀以法援及J.R.司法覆核, 用公帑去告政府. 是否法援署太鬆太窩囊? 若法援條例有漏洞就應立即修補. 若基本法與入境條例有衝突, 就應果斷儘早釋法, 甚至修改基本法. 高官及立法會議員受薪, 職責是不時審察法例找出應修改的, 就動議立法會修法, 而絕非花公帑在法庭鬧. 立法會的存在正正證明法律條文根本不可能完美, 更不是神聖不可改換的聖經, 因時代社會的變遷, 需立法會不停立法修法. 只有吃法律飯的從業者才會堅持盲目執法, 反對釋法修法去保障他們的搵食地盤只由他們操弄. 智慧的市民絕不迷信法律.

(3) 從稅務學剖析曾蔭權的謬誤思維基礎
「維基解密」最新公開多份美國駐港總領事館 05年開始撰寫的電文,其中曾蔭權 05年 10月與當時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共晉午餐時,稱同意 07及 08年落實雙普選,卻同時指香港實現民主基礎不穩定,因香港稅基太窄,「最懼怕大多數無納稅人士會主宰少數納稅人(representation without taxation)」,揚言此情況下推行普選「有很大麻煩(huge problems)」。 這就揭露了曾蔭權的謬誤思維基礎.

曾蔭權的謬誤在於他只知付薪俸稅的市民是納稅人! 其實, 全港人人都有納稅而且每天都有納! 薪俸稅, 利得稅是直接稅; 而 「納間接稅的也是百份百納稅人」! 若印花稅/博彩稅不是稅, 那是什麼? 是黑社會抽的保護費嗎? 所以, 買一張六合彩的市民也是納博彩稅的堂堂正正稅民.

納間接稅的還有煙稅的煙民. 小學生乘的士上學付的士費, 其實的士費的成份包括了汽油稅!

香港政府招標賣地拍地所得, 扣除土地開發成本所餘並非利潤而是高地價政策的地稅! 最終真正間接分擔此 「高地價政策的地稅」 的是在物業落成後租住的市民, 是光顧該等物業商場的升斗市民. 若招標賣地拍地高價賣出, 他日的物業商場租金更貴, 商場內茶館餐廳的菜餚必然收市民更貴. 這就是市民分期分攤「高地價政策的地稅」 的連鎖效果. 也是說明了普羅市民才是「高地價政策的地稅」 的最終納稅人.

世界公認的平等是什麼? 世界上那個文明國家是多付稅的人按比例多一些投票權? 世界上那個文明國家是多付點稅的人多一點政治發言權? 世界上那個文明國家是付直接稅的人才有公民權? 多謬誤的曾蔭權 「Representation without taxation」理念! 奇怪外國領事無交稅但就有票可選舉香港特首, 又是另類 Representation without taxation 喎!

因此, 若政客議員爭取薪俸稅退稅望贏得一點選票, 但唔去爭取退印花稅給股民便明顯開罪了廣大股民(都是選民喎)! 香港稅收法理基於 INCOME arising in or divided from HKSAR. 投資可能為保值而未必一定有 INCOME, 但股民不論賺蝕每次買賣正股即刻付印花稅! 2009/2010年度香港收薪俸稅412.6億元, 而印花稅更收了423.8億元. 更多喎! 香港股民犧牲了血汗錢構建香港成為官吏所炫耀的所謂世界金融中心, 股民立了奇功, 為何不也退印花稅給股民呢? 最少都應減股票印花稅率啦! 很多股民一年內付股票印花稅總額都多過好多打工仔交薪俸稅!

香港更荒謬的是, 買正股的 「投資者」 需付印花稅, 反而炒賣洐生工具(窩輪, 牛熊證, CDS, Accumulator- I'll Kill You Later, 場外期權合約, ELN …)的豪賭人士既不用付印花稅, 也不用付博彩稅! 香港政府真是鼓勵市民豪賭洐生工具(窩輪, 牛熊證, CDS, Accumulator- I'll Kill You Later, 場外期權合約, ELN …), 好讓市民用血汗錢構建香港成為官吏所炫耀的, 由世界金融海盜們發行(開賭)的 「世界洐生產品呃錢中心」 .

(4) 從政治學分析 -民不患寡, 只患不均!
為何他有薪俸稅退, 為何退休後的股民無股票印花稅退? 為何每月已享受公帑資助租金的公屋富戶有免租, 而艱苦租天台鐵皮屋的, 租房的反而全無公帑資助? 為什麼住屯門(交平租)的可申領交通津貼, 而交貴租住灣仔(要行路去中環返工)的就無交通津貼? 為何綜援戶派雙糧三糧及申頷學童電腦/遊學津貼? 咪有案件揭有綜援戶錢多到夫妻雙雙飛泰國旅遊迎海嘯, 或去澳門賭餐勁! 但不屑申領綜援的傲骨就無資援呢? 由此可見, 政府愈多津貼招式, 社會愈多怒氣, 愈不公平. 民不患寡, 只患不均! 懂嗎?

政府全民派錢不是皇帝的恩澤, 而是全民退稅. 所以, 最公平反而是取消現有的各式各樣津貼, 取消各種退稅, 而「最公平最全面的退稅」 就是向全民直接派錢, 平均分錢抗通漲, 才是真正藏富於民! 只有所有人都派相同金額, 才是最真的公平! 沒有人多些, 沒有人被違漏; 更重要是沒有人可拿多重福利. 若本年度政府取消各式各樣津貼, 取消各式退稅, 則全港市民可能可增加直接派錢至8,000元抗通漲了, 而不只是6,000元了. 市民各自拿8,000元自行按各自需要分配辦事才最實惠, 才能發揮最好效益. 全民皆大歡喜!

有盲炳說政府不應也向富翁派錢, 那是不公平的. 富翁也應有平等的權利! 若富翁懶去登記是他的自由, 若富翁拿了錢後捐贈他人也是人家的自由! 尊重相互的平等吧!

不屑取錢自用的市民也大可拿錢後選擇捐贈給其個人信任的各類慈善機構, 各人可分別選擇捐辦醫療/養老/教育/傷殘扶助….. 自己選擇更合意更放心. 把錢交這班習慣浪費公帑去粉飾政績的政府官僚辦事, 你真信得過嗎?

有些政客反對政府派錢, 反而力爭政府搞某些福利. 那麼, 政客就算有點政績可爭到選票嗎? 但事實往往證明, 政府搞什麼福利都是成本極貴無效率的浪費公帑工程! 君不見 「扶貧基金」 去大搞富貴遊學, 學童游飛機菏的經驗可能幾個月後便完全忘掉, 而旅遊社發大財才是真章! 所以, 政府搞什麼福利都是花公帑加大衙門勢力規模, 最終發了某些友好商人, 勞嘈死市民而矣!

君不見政府原想減小, 由私營醫院轉介的大陸孕婦的嬰兒湧爆公營醫院ICU, 政府從不根治問題, 去監督那些私營醫院必需先搞妥自家醫院內嬰兒ICU設施配套才准許賣套餐, 重罰其再把手尾掉給公營醫院; 反而只推醫生搞孕婦預檢生意, 結果友好中介公司和簽驗身紙的醫療人仕可大幅加價! 或安排更多大陸孕婦沖急症室! 或推銷特殊關係產房搶位, 更大賺特賺!

我的印傭看見電視後問, 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派最貴的澳洲名牌米, 而我家在超市只買最平的泰國米! 食物銀行派即食麵也派最貴的福字伊麵, 洗公帑? 真富貴! 我家在超市買全蛋麵六元一包有十個麵餅可食飽好多人了, 更健康!

君不見官吏忽然公佈一個未合地契的骨灰龕場名單, 結果, 合與不合地契的骨灰龕位價狂升, 反而更多更多新的大規模疑不合地契的骨灰龕場湧出市場! 大發突發了某些社團商賈! 官僚不阻止還是視若不見! 更方荒謬的是, 政府承諾增加骨灰龕位供應規劃, 但要每區都必需自行承擔, 抽出地段每區都提供新骨灰龕位. 結果官吏規劃出荃灣區的新骨灰龕位責任就竟然將建在大嶼山陰澳(近迪士尼樂園)區, 官吏解釋荃灣區的新骨灰龕位責任不放在芙蓉山圓玄學院或竹林禪院旁反而在大嶼山陰澳, 因青馬橋至陰澳都劃入了荃灣選區! 噢! 可恥的超世界級高薪的香港官吏竟然認為骨灰龕位配套應用選舉區去分配! 青馬橋至陰澳都無民居, 何來選民? 莫非, 先人都投票? 若住荃灣的人要乘車經葵湧又穿過青衣島老遠去陰澳拜祖先就真是不算跨區了嗎!

(5) 勿再賤賣公共土地, 臨海海景地皇建公屋
今日, 香港政府計劃在東涌55A限呎地旁興建公屋,涉及單位逾3,000伙! 為何臨海海景地皇貴重地皮竟然不賣出市場增加庫房收益? 真懂賤用公共土地! 真浪費!

當年一位師奶phone-in香港電台節目, 問為何紅磡臨海海景地皇貴重地竟然起紅灣半島居屋? 曾蔭權親口答 「是他要紅磡區內有居屋社群 mix」. 那麼為何不把紅灣半島居屋改建在漆咸道/佛光街/山穀道呢? 歌賦山壽臣山都缺居屋公屋社群, 政府為何又不在歌賦山壽臣山建居屋公屋呢? 最終結果, 眾所週知, 紅灣半島賣出自由市場, 雖然仍是居屋間格, 但海旁海景, 也益了新世界/新鴻基地產賺了大錢! 也間接證明了政府庫房少收了十多億元! 市民真肉痛呀!

東涌山邊好多地皮可建公屋, 為何要賤用臨海海景地皇公共土地建公屋呢? 真為庫房嘆息! 領超世界級高薪的香港官僚們, 為何永不吸取教訓? 用一錯再錯去測驗他們的破壞力和作惡力呢?
3 : nodnod_mat(15408)@2011-10-24 11:55:24

呢樣野又唔怪得正苦, 點做都會益唔到全部人, 一定係某D人著數D,
呢家加大左個額, 之前果班一定輪耐左, 一定係機會細左,
不如起多D公屋仲實際啦,
住既問題真係無理由令人咁大負擔,
做生意咁貴租都一樣趕走外資啦,
正苦真正要搞既係地產問題,
唔好一味怕d大支野先得
4 : GS(14)@2011-10-24 21:24:47

地產不是經濟問題,是民生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60

中門大開:一團矛盾

1 : GS(14)@2012-02-24 00:23: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957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02

逆向投資要求性格矛盾-香港經濟日報20120625

1 : GS(14)@2012-06-30 20:48:38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141201252741323555/
2 : 收息人(26699)@2012-06-30 22:03:11

其實,我就系逆向投資嘅膠手
3 : GS(14)@2012-06-30 23:02:19

2樓提及
其實,我就系逆向投資嘅膠手


此話何解
4 : 鱷不群(1248)@2012-07-01 18:16:38

直接來說,這裡的逆向投資,是股市往績欠佳下,引人落單的技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13

談財經 - 胡孟青 國際權威機構分析自相矛盾 (2012年10月11日)

1 : GS(14)@2012-10-11 23:02:1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5006&d=1861
【am730專欄】所謂權威機構的經濟預測有時根本不值一看。君不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等,距離年底有不足3個月才趕去下調全球及區內經濟增長預測,意義確不大,似乎面子事大,好讓堂堂大機構預測不會過分偏離實際而已。
稍具批判性的讀者或同意IMF的分析判斷每每謬誤重重,且自相矛盾。最明顯是在全球經濟預測報告中,提及歐美財赤及債務問題,擔心全球借貸成本最終上升。IMF點評美國經濟短期憂慮,又關注短期加稅及削減開支構成潛在衰退風險,呼籲美國政界想想辦法。關注財赤是IMF、憂慮滅赤措施帶來負面影響又是IMF,到底其經濟師是否嫌市場太清閒,要搞些自相矛盾難題考考我們?上述情況在IMF很多分析中屢見不鮮。如經濟潛在下行及全球債務問題之間關係,該組織似乎故意分離,一面提醒發達及新興市場做好管理債務,但經濟向下時,何嘗不是由他們率先和應支持各國盡快啟動財政及貨幣寬鬆。
IMF成立目標原是維持全球經濟體系穩定,向國際性收支不平衡的國家提供短期貸款、向低收入國家提供扶貧貸款、或受自然災害或武裝衝突影響的國家提供援助貸款等。但借貸國須推行與IMF的一套經濟政策包括抑制通脹、貨幣貶值、降低政府開支、強化金融體制、貿易自由化等。
IMF的經濟政策能否奏效,市場一直充滿爭議。巴基斯坦在經歷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經濟危機後,參加IMF減貧與經濟增長計劃,到04年,經濟恢復6%至7%增長,國家財政得以強化,政府終有能力增加社會服務資源,讓貧窮人受惠。但IMF亦有反面例子,如01年阿根廷災難性經濟危機,當時該國遵循IMF要求緊縮政府開支、把國家戰略性資源私營化,政府減少對衛生、教育及保安等承擔,結果貧窮問題惡化。有批評指IMF的貸款促使受助國慣性長期依賴,為獲救濟,變相鼓勵受助國政府推行未經深思熟慮且未對症下藥的政策,延誤應有改革。反對聲音更直指救援副作用變相拯救罪有應得的銀行家,間接鼓勵他們作更高風險投資活動,危害全球經濟穩定。
作為局外人,對很多權威機構的數字分析都是一邊看一邊罵,退一步看,IMF由188個成員組成,從來是個馬首是瞻的俱樂部,順我者生逆我者被彈。IMF太具代表性及權威性,加上市場任何風吹草動或大型震盪觸發援助,都靠成員籌錢解決,往往事無大小傾向倒不如避重就輕,盡量減低發放不利消息。看任何經濟分析報告往往都是各自犯駁。多年來很多所謂短期解決方法,根本為長期問題埋下更具破壞力的計時炸彈。你跟著IMF等建議辦事嗎,就正正墮入其長期性問題陷阱,故IMF永遠是對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01

調低目標價跟增持並不矛盾-香港經濟日報20121105 王雅媛

1 : GS(14)@2012-11-11 10:38:31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141201210703935887/
上星期I.T(999)公佈截至8月底止六個月業績,股東應佔溢利1.2億元,按年下跌21.45%,每股基本盈利0.098元,不派中期息,而去年同期派2.5仙。如果單看營業額增長,表現仍是不錯的,同比增加了23.3%至29.65億元。再拆分香港及國內市場,前者收入升17%,而後者則升44.1%。不過如果是看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即是EBITDA,國內同比是跌得很厲害,大幅減少了54%。導致這個現象的有幾個原因,一是國內新開了店舖,總開支大了,但那些店舖的銷售卻未上軌道。二是國內工資上漲幅度遠比香港的大。
根據公司中期報表數據,公司於2012年8月31日的總店舖數目為213間,而半年前則為217間,雖然數量是少了4間,但是總銷售面積則增加2.0%。這代表公司關了一定數量小面積的店,而新開的數量雖比關的少,但是其面積卻大很多。因此,有機會是因為新開的大面積店舖銷售未上軌道,再加上新鋪租金高昂,大幅拖低了國內的EBITDA。
以集團一貫上下半年盈利的1對2比例,2013年公司每股盈利應該在0.3港元附近。以上星期五的收市價3.33元來計算,市盈率在10倍左右,不可以說便宜。業績出後,先有不同的投行出報告,大部份的舉動都是類似的,調低目標價,不過仍然叫投資者買入。看上去矛盾,其實不是,因為這是從不同的投資時期去下判斷。調低目標價是因為公司短期內業務未見好轉,盈利仍有機會受壓,故此股價還有機會再下跌來反映現況。而叫投資者買入是因為分析員認為公司在行業定位中有其領導優勢,長線去看,一旦零售氣氛好轉,在其盈利大幅反彈的情況下,現股價估值是不高的。
有朋友亦擔心I.T會不會像當年思捷(330)一樣,其品牌突然失去價值,大家不再光顧。筆者認為發生的機會比較小。首先,IT跟思捷是採用不同的品牌策略。IT店舖既出售自己的品牌,亦出售其它國際品牌,而這些不同的國際品牌是由公司顧用的買家在全世界蒐羅回來,他們只需跟著潮流走就可以了,脫鉤的機會不太大,而這種就是連卡佛的生意模式。相反,思捷一直是以打造自我品牌的策略去吸引消費者,之前的品牌定位一直是中端及時尚。但問題是H&M及Zara的出現卻改變了一般消費者對於時尚服裝的看法,時尚一下子變了快消品。思捷的衣服質料是比H&M及Zara的好,但是服裝造型的改變卻跟不上潮流,而價錢亦不比H&M及Zara便宜,一旦定位開始不清晰,短時間內就失去了消費者的支持。

在I.T多品牌及鎖定年輕人的行業定位中,暫時不見得有大如H&M及Zara的國際競爭對手出現,故此I.T在香港的地位仍然是很穩固的。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以10倍市盈率去買一間此刻正在經歷行業低潮,而又有香港業務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公司,可以說算是合理的價格。不過對於短線及中線的投資者來說,卻不見得特別吸引。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901

學者:濫用外判激化社會矛盾

1 : GS(14)@2013-05-01 16:01:4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1/18245695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導師丘梓勤指,80年代末,港英政府跟隨戴卓爾夫人倡議的新自由主義思想,進行新公共行政改革,推崇巿場至上、重視成本效益,同時覺得官僚架構臃腫,結果外判如雨後春筍。先是房委會在80年代初把居屋和商場的管理外判,再來就是92年食環署把清潔工作判出,「o依家佢哋八成以上都係外判工,直屬工淘汰剩好少,清潔唔係食環署嘅核心業務嚟㗎咩?咁你同間餐廳外判咗個廚畀人有乜分別?」

促政府法例上保護工人

                他形容外判並非萬惡,購買非核心服務原是自然,只是有人濫用,「問題係你將核心嘅工種都判埋畀人,最上層嘅公司變咗只係做買手」。他又指外判難以監控品質,監管和審批皆有成本,若繼續濫用外判,會令貧富懸殊情況加劇,社會矛盾激化,「以前影響只係低技術工種,中產覺得唔關我事喎,佢哋冇讀書抵死㗎,但o依家外判無孔不入,每個人都可能係下一個外判工」。
嶺大經濟系教授何濼生則認為,全球化競爭壓力下,外判無可避免,但工人待遇變差,與外判沒必然關係。他舉蘋果和三星兩大手機品牌為例,前者把生產線外判,後者強調「自家製」,但同樣製造「血汗工廠」,他認為關鍵在於政府及機構在外判工作時,有否在合約上訂立保護勞工的條款,「唔應該無止境咁要求價低者得,好似內地團嚟香港咁,零團費你實出事㗎,成本起碼係咁多」。
他強調,政府在勞工議題上有監管角色,應法例上保障工人的工作環境、時數等,而解決在職貧窮的問題,則有賴政府財富再分配和提供各種津貼。                                                        
2 : GS(14)@2013-05-01 16:02: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1/18245697
【本報訊】港府自90年代「創先河」將非技術服務外判,掀起保安及清潔等基層工種的外判潮流,基層工人自此苦不堪言,薪金、福利低處未算低,12年前砵蘭街政府外判公廁清潔工嚴伯,辛勤工作僅換來恥辱性的7元時薪,引起社會譁然。
90年代起,政府陸續將房屋署、食環署及康文署的保安、清潔工作分批外判,聲稱提升部門效率,減少政府財政負擔。清潔服務業職工會總幹事李劍曼表示,現時本港八萬多名清潔工,至少九成受聘於外判商,「政府當年以每名工人一萬元價錢為清潔服務招標,工人最後實收4,000餘元,錢去咗邊?」
李劍曼指,外判制只向僱主傾斜,僱主將責任卸向外判商,外判商為增加盈利,不時向工人開刀剝削。
保安業同為外判制普及的行業,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職工總會總幹事李凱說,過去外判欠規管,保安員時薪11、12元情況常見,有外判商更巧立名目,向員工徵收培訓費、制服費。在97年外判制未普及時代,12小時制保安員月薪約8至9千元,但到最低工資實施前,已下跌至6至7千元。
3 : GS(14)@2013-05-01 16:14:4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1/18245698
【本報訊】「小小超」李澤楷旗下電訊盈科,聘有逾萬名員工,當年大刀闊斧推行外判制,幾乎把所有核心業務判走,堪稱外判「典範」。
小小超當年收購香港電訊後,利用「員工自組公司創業計劃」,將整個網絡管理部門「外判」,安排部門管理層創立17大龍頭公司承接服務合約;其後再逼網絡客戶服務員工轉職到附屬公司,共減省5,000人。
阿張(化名)在電盈前身香港電訊入職,為公司服務近40年,02年受外判計劃影響,被迫由直屬工變外判。離職前他職級為技術主任,月薪1.6萬元;轉職時遭龍頭外判商降級至高級技術員,人工減至1.2萬元。入職首三年,人工更加年年減,最低只有9,800元。轉任外判工10多年,只在兩年多前加一次500元人工,現時收入仍然較當年少三分一。
阿張指,當年電盈美其名讓「員工創業」,若員工拒絕轉職,肯定只落得被裁命運。現時在龍頭外判公司任職的外判工分三類,分別為地線維修、上門安裝及維修和機樓工人,過去10多年薪金有減無加,對公司毫無歸屬感。
4 : GS(14)@2013-05-01 16:16: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501/18245700
【本報訊】外判盛行,同一辦公室內,「同事」越來越少:先是清潔大隊、再來大堂保安,然後是公司飯堂,近年蔓延到資訊科技從業員,公營和商業機構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繞過招聘程序,其中醫管局早年把IT部外判;政府新聞處的新聞網亦由外判商主理,能分拆的工序全部外判,即使是高學歷人士也不能倖免。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指,過去10多年,IT部門外判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外判工抱怨同工不同酬,福利和待遇亦較差,工作穩定性低,嚴重影響新人入行。今年3月中,醫管局IT部的外判商藉故減人工,「外判商同啲員工講,因為bid得個價錢好低,焗啲員工續約,唔簽下期就冇你份做」。幸好最後醫管局出面調停,事件才暫時解決。
除了醫管局外,政府新聞處也把新聞網外判,一心打政府工的應徵者,最後竟要自行成立公司向新聞處爭取合約,但上班時間由新聞處制訂,工作地點也在新聞處辦公室。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指,新聞處的工作涉及政府的立場,「一般嚟講冇可能外判,你點做quality control呢?你影啲乜,用乜嘢字眼,語調係點都可以有好大分別」。
5 : hh0610(1603)@2013-05-01 19:00:31

莫非學者支持國企模式?
6 : Louis(1212)@2013-05-01 23:21:29

more enough fish 多夠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79

認定哈馬斯行兇 與巴勒斯坦矛盾加劇 3青年被殺 以空襲加薩

1 : GS(14)@2014-07-02 11:20: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02/18784438

三個以色列年輕人喪命,激化以巴關係。三名猶太青年上月在西岸失蹤,震動以色列,當局大搜索逾半月,前天(周一)尋獲三人遺體。當局認定是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所為,總理內坦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矢言血債血償,以軍隨即對加薩地帶展開大空襲。但哈馬斯否認涉事,斥以方找藉口將軍事行動升級,哈馬斯不會善罷干休。

■哈馬斯成員卡瓦斯邁(左圖)及阿布艾沙(右圖)被指是疑兇。




遇害青年是16歲的沙伊爾(Gilad Shaar)與弗蘭克爾(Naftali Fraenkel)及19歲伊夫拉(Eyal Yifrah),是西岸希伯倫市附近猶太殖民區一間宗教學校的學生。上月12日,他們放學後截順風車回家期間失蹤;儘管風險高,這是以色列人出入巴人地區常用的方法。
三人失蹤消息令以色列大為緊張,安全部門展開代號「兄弟的守護者」尋人行動,出動數以千計兵力反轉西岸,18天內搜查了2,200處地方,逮捕420多名哈馬斯成員。當局上周四並點名指兩名哈馬斯成員是疑犯,展開緝捕。


■阿布艾沙的住所前晚被以軍轟炸。路透社




遺體被樹枝亂石掩埋

到前天,當局終於在希伯倫以北的田野發現一處新挖的淺墳,三名青年遺體被樹枝、亂石掩埋。初步檢查顯示三人在失蹤後不久中槍身亡,但具體情況要等法醫報告。
以色列內閣前晚緊急開會商討對策,但討論三小時仍無果,要翌日繼續。內坦亞胡會前指,事件令「全國一起悲泣」,三名青年是「被衣冠禽獸綁架並冷血謀殺」、「哈馬斯要付出代價」。
以軍昨天凌晨隨即對哈馬斯控制的加薩地帶,展開年半來最大規模的空襲,擊中34個軍事設施目標,造成至少一死四傷,但以方指空襲是回應近日加薩的火箭攻擊。上周被點名的其中一名疑犯,家門亦被炸開。哈馬斯官員指以軍軍機10分鐘內出動20多次。






以軍槍殺巴國少年

在西岸杰寧市,以軍指一名哈馬斯成員意圖擲手榴彈,把他槍殺。但巴人傳媒指該名心口中槍的青年深夜外出只為帶食物回家,讓家人守齋月規定,在日出前用餐。
哈馬斯否認殺害三名猶太青少年,批評以色列是乘機加緊軍事行動,並警告若「局勢升級,地獄之門會打開」。
國際關注事件,美國總統奧巴馬、法國總統奧朗德、英國首相卡梅倫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都譴責暴行。奧巴馬呼籲「各方」克制,避免對立情勢惡化。梵蒂岡發言人批評這宗「醜陋而不可接受的罪行」是和平的障礙,教宗方濟各同情受害人家屬承受「難以言喻的痛」。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2 : GS(14)@2014-07-02 11:21:0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02/18784440
面對以色列報復式空襲威脅,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圖)前晚召開政府緊急會議,討論局勢最新發展。有官員指,阿巴斯尋求美國遏止以色列藉三名青年被殺提升軍事行動。
該官員透露,阿巴斯譴責綁架並殺害三名青年,重申巴勒斯坦一貫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但阿巴斯同時警告美國,以色列試圖誇大今次事件,以三名青年被殺為藉口,提升對西岸和加薩地帶的軍事行動,破壞以巴和平進程。
其實自三名青年被擄走後,阿巴斯既出言譴責,亦矢言會協助尋人,惹來哈馬斯批評,而他在巴人中的民望亦因此急挫,被轟與以色列一夥。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趁機要求阿巴斯廢除4月與哈馬斯達成的和解協議,這協議旨在令長久敵對的雙方合組一個巴人團結政府。
新華社/路透社 面對以色列報復式空襲威脅,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圖)前晚召開政府緊急會議,討論局勢最新發展。有官員指,阿巴斯尋求美國遏止以色列藉三名青年被殺提升軍事行動。
該官員透露,阿巴斯譴責綁架並殺害三名青年,重申巴勒斯坦一貫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但阿巴斯同時警告美國,以色列試圖誇大今次事件,以三名青年被殺為藉口,提升對西岸和加薩地帶的軍事行動,破壞以巴和平進程。
其實自三名青年被擄走後,阿巴斯既出言譴責,亦矢言會協助尋人,惹來哈馬斯批評,而他在巴人中的民望亦因此急挫,被轟與以色列一夥。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趁機要求阿巴斯廢除4月與哈馬斯達成的和解協議,這協議旨在令長久敵對的雙方合組一個巴人團結政府。
新華社/路透社
3 : GS(14)@2014-07-02 11:21: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02/18784442
兩個多星期以來,以色列全國上下密切跟進三名失蹤青年情況,傳媒每日24小時更新報道,政府高官每日作電視簡報營救進展,民眾就守夜祈禱。到死訊前日傳出,全國難掩傷痛。
以色列總統佩雷斯(Shimon Peres)形容,「今天整個以色列都會俯首」。縱使在數十年的以巴衝突中已有數以千計以色列人被殺、以軍遭武裝分子擄走亦時有發生,但今次遇害是手無寸鐵的青年,特別觸動到以色列人的神經。三名青年的母親因為連串行動公開呼籲武裝分子放人,成了公眾人物,她們還去了日內瓦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發言。
三人證實遇難後,大批民眾湧到他們生前的寓所哀悼,有人燃點蠟燭祈禱;亦有很多人在特拉維夫的拉賓廣場和三人被擄走的地點集會,唱歌祈禱,又用蠟燭砌出三人的名字或「大衞之星」圖案。
美聯社
4 : GS(14)@2014-07-02 11:21: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02/18784444

遜尼派聖戰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宣佈成立「伊斯蘭國」後,前日在「首都」拉卡(Raqqa)舉行另類閱兵,展示相信從敍利亞或伊拉克政府軍搶來的「飛毛腿」導彈(Scud圖)及T55型坦克。
ISIL相關組織在Twitter展示相片,一輛大貨車拖着一枚「飛毛腿」導彈在拉卡街頭行駛,大批市民圍觀。專家指該枚導彈已經不能使用,對伊拉克政府軍或鄰國以色列不會構成威脅。
另外,美國增派多300名美軍、軍用直升機及無人戰機前往伊拉克,但強調不是為空襲做準備,只為保護伊拉克的美國公民。
英國《每日電訊報》/路透社
5 : GS(14)@2014-07-02 11:21:4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702/18784446
尼日利亞逾200名女學生被激進伊斯蘭組織「博科聖地」擄走兩個多月,至今獲救無期。軍方昨日首次就此案採取拘捕行動,被捕者包括一名商人及兩名女子。
被捕商人亞雅里(Babuji Ya'ari)涉嫌掌控「博科聖地」的情報機關,軍方指他在2011年起為組織做間諜及收集情報,並以親政府青年民團成員的身份作掩飾策劃多宗恐襲,包括今年4月中在奇布克市擄走276名女學生。至於行動中拘捕的兩名女子,其中一人涉嫌安排付款給其他行動成員。
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765

談解決矛盾梁︰不能單做好人

1 : GS(14)@2014-11-24 13:34:23





梁振英


【雨傘革命 第58天】【本報訊】特首梁振英日前在一個閉門、盛傳由「梁粉基地」齊心基金舉辦的論壇中表示,未來最重要是處理香港與中央關係,又指不能單靠做好人解決社會矛盾,而對年輕人更不能單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554

谷信貸又要去槓桿存矛盾

1 : GS(14)@2016-02-18 00:34:51

【進退兩難】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去槓桿」列為今年重點任務,不過面對內地經濟放緩,當局既要調整產業結構,又要保持經濟增長;既要去槓桿風險,又要擴張信貸支持中小企,不同政策目標之間,實際存在矛盾。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同意,「矛盾也是有的」,雖然「去槓桿」焦點是傳統產能過剩行業,零售消費等新興經濟活動還是要保持增長,但任何改革不可能是無痛工程,要去槓桿調整產業結構,又要保持經濟增長目標,有時難免出現「dilemma(進退兩難)」。就如人民幣推進國際化及雙向波動,但滙率持續走貶資金外逃,當局亦要採取手段穩住滙率,他認為最重要及最難之處是政策取得平衡,「不是一個方向可以走到底」。而彭博昨日則引述消息報道,稱種種迹象顯示,中國已調整政策取向,正考慮政策催谷放貸,包括支持地方政府基建工程以刺激經濟增長;昨日傳放寬內銀壞賬覆蓋率,正是讓銀行有更多空間放水的招數。所謂槓桿效應,是指個人或企業藉借貸舉債,以小規模資金倍大信貸規模的「以小博大」活動。適度槓桿對經濟發展有正面作用,過度槓桿則會產生泡沫及負債過重等潛在危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17/194937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064

矛盾加劇 街頭對決

1 : GS(14)@2016-03-08 16:05:30

政府趕絕小販非一日之寒,青年新政梁頌恆記得,去年農曆新年本土民主前線也在旺角守護小販,更幫忙清理垃圾,被冠上「左膠」之名,一年後同一班青年卻被指為「暴徒」。梁認為掟磚觸發點是警察無理驅趕人群及開槍所致,遠因是政府未能解決港中矛盾等問題,促使市民以自己方式在街頭解決,「相信一啲相對混亂畫面會陸續有嚟」。若把掟磚直接牽扯到非暴力抗爭無效,梁認為過份簡化,「你現場聽到兩下槍聲,如果嗰下反應係驚多過嬲,就會走。嬲多過驚,就搵嘢丟佢,只係人類集體自衞機制」。


梁頌恆

梁頌恆:唔好怪港人下下嚟真

梁強調港人「好現實」,做每件事都希望有效果,「勇武派只係想解決問題,而唔係為咗威」。港中矛盾每天上演,「唔同香港人suffer緊,呢班人久而久之聚埋一齊,問題解決唔到會慢慢趨向激進」。政府等到有人踢篋、罵哭小孩,一簽多行才變一周一行,「去到呢個地步先解決係好大鑊,唔好怪香港人下下同你嚟真」。梁批評政府志不在解決衝突源頭,「瘋狂將隻鑊推向抗爭者,就當件事解決咗。事實上呢班抗爭者會繼續存在,只會越來越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8/1952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2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