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肥龍大洗理財有法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4989

諗Sir您好!本人已 婚,34歲,與太太兩人月入共$57,000,08年以1.89M買入港島東一兩房居屋(745呎),月供約$7,500,按揭估計仍有1.5M,現時市 價約$3.7M (綠表),未來冇打算生小朋友,亦冇重大負債,不過由於兩人儲蓄Discipline甚差,目前現金連股票只有$150,000左右,仍要供養父母,每月 家用共$10,000。

一直希望實踐兩房目標,但居屋不能加按,又冇能力補地價,如想賣樓套現,然後租一年,之後伺機入市私樓,Budget 4.5 – 5M,三成首期,您認為這計劃是否可行?
我知道,除非我們能改變大洗習慣,否則以現時儲錢速度,相信靠儲蓄儲首期的機會實在不大,愚蠢一問,除了賣樓,市面上的還有什麼融資渠道值得推介,幫助現時的資產增值,實踐未來兩房目標?

謝謝您的時間,望能指點一下。

歡迎其他師兄也分享意見呀!

Fat Lung

 

首先多謝肥龍你重出江湖,係生果報風月版冇見原來走左黎諗樣度。大洗儲唔到首期、人工有限、想換樓、冇生小朋友,肥龍你都知你既夢想同自己所為係相違背。如果仲賣埋樓等價低再買,對於紀律較差既你似乎不太適合。幸福你地收入還可,睇下有咩辦法「融資」。

 

首先「融資」一般用於公司層面,個人有融資需要,都係呢幾年財仔出廣告先見既名詞。由來還請高手指教。居屋建議你都係唔好賣,由於你有錢係手會更身癢,又唔想浪費政府比你既居屋福利,建議你都係儲到錢先買樓。

 

可以去細銀行做零存整付,現時大銀行已取消呢種產品。用意係每月儲一萬五千蚊,短時間如兩年後可提取用作置業。好似你地人工如果連三成都儲唔到,退休生活頗為難過。因膝下無兒,如果連個錢都冇咁一退休就要等政府救你。又或如有長俸幫手咁都可解決此嚴重問題。

 

關於你賣左居屋再買入私樓呢個諗法好正路,但係此樓市慢牛市實在不太適合。因你的 cash有限,萬一上左5.0m樓而樓市真係跌三四成恐怕你心中未必好過。建議你兩年後儲到三十萬加埋手上cash睇下有冇樓買到,做七成按揭租出去比 人,希望五十歲前有兩間樓仔供完,加埋自己一間自住,起碼衣食無憂。

 

當然你問我點解唔換間大樓住得好d,問題係你儲唔到錢就應該係第度付出,屈就自己 住平d而用盈餘買樓係平衡你而家大洗兼冇小朋友既好方法。今日諗樣所點,務請思考及決定會否今日開始執行。雖未見面但有感你長此下去未必夠收入支付退休生 活。你係財務上見到精明既地方,坦白講只係冇爭卡數,同埋免補地價住係居屋。最後你講既融資,可以考慮稅貸,你可以儲一兩年前,加埋稅貸應該夠比首期。

 

當然有讀者問借錢比首期會否大風險? 諗樣認為稅貸有別私人貸款,因前者利息可低至1.x%年息,弊端只在大銀行一般只借交稅金額的2-3倍。但諗樣知take it easy可借月入5-8倍都得! 如果肥龍一咪大洗,佢借廿萬稅貸比幾千蚊手續費,可能好過佢攞去益人地振興經濟!

 

在此先謝! 你已在解決問題的開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75

審慎理財六招致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22.html
今次是理財六招, 止凡看透這類有關致富、理財、投資的列點 (節錄自書籍或文章), 都大同小異的叫大家從習慣入手, 先培養好理財習慣, 做好理財後就再學好投資, 錢搵錢, 一步步達至財務自由, 而這又的確是理財真理。

記得首次看這類「N招致富」、「百萬富翁的N個習慣」、「教你成為有錢人的N個法則」等書籍時已經是近十年前了, 現在無論中、港、台及外國作者出的這類書籍, 我都已經很少再有興趣看了, 但我還始終認為這類書籍有其市場。



原因很簡單, 當一個打工仔還未有建立正確理財觀念, 或未有足夠財務知識時, 這類書籍實在是快、靚、正的雞精讀物, 絕對救回不少人離開財務困難。

其實某程度上, 我也希望這個blog有這樣的功能, 就好像富爸爸系列, 作者出了這麼多本財經書, 說到底也只是概念, 當中並沒有太技術性的文章, 但卻能啟發無數人自發地去增值財務知識, 實在佩服。


source: 審慎理財六招致富

1)累積種子資金
其實很多時候投資的種子資金也是依靠儲起來的,財務自由並不是一天便可以實現。

2)準備財務自由
你現在節約下來的每一塊錢,都是你將來的財務自由的每一塊堅固基石。要讓錢為你工作,擁有愈多錢,工作效率就愈高,收益就愈顯著。如果你當前有收入來源,那麼你就從今天開始積累財富,每一次微不足道的累積都將成為你實現財務自由之路的基石。

3)為自己將來打算
你當前的生活條件是由你過去所做的投資而決定的,所以不妨在此刻為你的將來做好準備!

4)買公司股票代替買其產品
有個簡單的儲蓄辦法,就是不再買公司所銷售的產品,轉而買公司本身的股票。美國對有錢人做的一項調查表示,富人會把他們全部收入的30%左右拿去投資或儲蓄。當你忍痛改變你的消費習慣,徹底擺脫做金錢奴隸,你就將成為富人。

5)錢多並不是關鍵
投資成功的關鍵是時間,正常而言,愈早開始妥善的投資,便能享受到更佳的複息效應。

6)妥善理財、審慎投資
第一,嚴格控制你的負債,在你做任何一項投資之前,是否應該用這筆錢先還清債務;第二,把投資和財務儲蓄永遠放在人生中的重要位置,這個就要看你持之以恆的韌力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79

基金滾錢法》學有錢人理財智慧 提早為退休金打基礎 銀行小職員 花10年拚成千萬小富婆


2012-10-29  TWM  
 

 

跆拳道奧運國手蘇麗文的姊姊蘇麗方,從銀行行員做到超級理專,不到四十歲的她,已經為將來退休生活打好基礎。

懂得投資保本型商品,是她下半輩子不再為錢煩惱的關鍵。

撰文‧林心怡

渣打銀行業務經理蘇麗方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行員做起,但從十二年前才積極理財、投資自己。如今,她不但坐擁一千六百萬元的房產,加計基金、外幣等投資,至少超過五百萬元,淨資產逾千萬元。懂得向高資產客戶學習的她,不僅賺到了財富,也賺到了幸福人生。

當了理專多年,服務過許多高資產客戶,蘇麗方認為「有錢人」給她最大的啟發是:不貪心地追求資產穩定的成長。「他們大多把每年報酬率設在四%至六%,超過目標『多賺』的錢,才會大膽投資!」「如果沒達到目標,就換到我慘了,因為他們往往會毫不留情面地把資金抽走。」受到有錢客戶的薰陶,蘇麗方則是用「基金錢滾錢」的方式,加速累積投資與置產的資本。在二○○○年至○七年,蘇麗方的投資火力集中在股票型基金,並以「單筆波段操作搭配定期定額」的操作策略。即使遇到金融海嘯,平均每年的報酬率都有逾一五%,○七年還曾有逾四成的好成績。

置產遇貴人 買房一年漲一倍在單筆基金投資上,她會嚴守停損點設在一○%;至於定期定額的投資,一旦選定看好的市場,則採「停利不停損」的策略,尤其大跌一○%時,還會加碼扣款;至於停利點則設在三成左右,然後再以停利後重新定期定額布局。包括貝萊德世礦、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都是她波段操作獲利頗豐的標的,定期定額標的則以富蘭克林亞洲基金,讓她累積的財富最豐。

不過,隨著金融海嘯全球股市從低點反彈後,○九年開始,蘇麗方的投資風險意識也跟著增高,索性把大多數資金轉進年投報率八%以上的複合債、高收益債等穩健投資;並用配息的利得,來貼補○九年購屋每月所須支付的房貸,以及相對積極的投資標的。

至於置產,蘇麗方很慶幸自己遇到許多「貴人」。她笑說,服務有錢的客戶這麼多年下來,她發現這些高資產的客戶都很喜歡買房地產,所以在陪客戶去看房子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她置產的觀念。

「我以前從來不會想要買房子,覺得買基金波段操作很好賺,行情好時,有時兩周就有一成五的報酬率,變現性又高。但很多客戶卻覺得擁有穩健的資產很重要,一直勸我要買房,後來果然真的大賺。」○九年在永豐銀行桃園分行工作的蘇麗方,在林口買下每坪十五萬元,總價約七五○萬元的房子;才一年多,房價就漲了一倍多,目前市價至少有一千六百萬元。

家境不太好的蘇麗方,從小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家裡開設文具店,店內從幫人刻印章到賣花的生意都做。

「我爸媽對於金錢管理的觀念不太好,所以做生意很難賺到錢!」這讓身為長女、從小就要幫忙顧店的蘇麗方,相較於身為跆拳道國手的妹妹蘇麗文,對金錢產生更大的不安全感。而父親也總是催促她畢業後趕快去工作,幫忙分擔家計。

一九九六年從台北商專(現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畢業的蘇麗方,考進了台北國際商銀(現為永豐銀行),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銀行櫃台職員做起。「但當時父母做生意需要用車,所以我一有工作就幫他們買了車;每月車貸一萬九千元,花好幾年才還清!」蘇麗方苦笑說,這件事讓她學到最重要的教訓就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實在不該一工作就買車,或有過高消費性貸款!

在蘇麗方還清了車貸後,她在職涯與理財觀有了更上一層樓的視野。

蘇麗方回憶,在那個銀行等同於「金飯碗」的年代,「安穩領薪、做好分內工作就好」是當時銀行櫃台工作氛圍;但個性活潑、對工作又充滿熱情的她,卻總是肯多花時間服務客戶的需求。就算被同事視為「奧客」的客戶,她也總能和顏悅色地滿足對方的需求,甚至還成功行銷信用卡相關業務。

勇於離開舒適圈 走向高薪開闊大路「後來銀行要推動資產管理的業務,長官第一個就想到我。」蘇麗方笑著說,「當時很多資深的同事一聽到要擔負業績壓力,都紛紛推辭,但我卻覺得相當有挑戰性。」就這樣,工作五年的蘇麗方,勇於走出職涯「舒適圈」,開始轉任銀行業務性職務。

二○○○年,蘇麗方從菜鳥理專做起,不但曾蟬聯服務分行連續五年「最佳理專」的殊榮,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花了三年,陸續考上台灣、香港、中國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證照,並陸續拿到十二張國內相關的金融證照。

「我一直認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因此在專業的投資上,我很捨得投資自己。」去年取得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的蘇麗方開心地說,「我想利用過去累積專業的基本功,搭配貼心、客觀的理財服務,搶攻金字塔頂端的客群。」一○年,蘇麗方在職場做了個「大冒險」,離開服務十三年、根基已打穩的職場,轉戰渣打銀行。雖然薪水升級,但業務幾乎從「零」做起,相較離開前東家時,手上管理資產已有新台幣二十五億元的穩健部位,對於蘇麗方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

幸好,透過既有的專業與對工作的熱忱,在渣打服務兩年多,蘇麗方在消金業務上站穩腳步,年薪也更上一層樓。

個性獨立的蘇麗方,規畫退休財務時,勞保與勞退一直不是她重要的考量。從幫有錢人理財,學到慢理財也能積大富的觀念,小資女靠自己也能找到退休屏障。

渣打銀行業務經理蘇麗方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行員做起,但從十二年前才積極理財、投資自己。如今,她不但坐擁一千六百萬元的房產,加計基金、外幣等投資,至少超過五百萬元,淨資產逾千萬元。懂得向高資產客戶學習的她,不僅賺到了財富,也賺到了幸福人生。

當了理專多年,服務過許多高資產客戶,蘇麗方認為「有錢人」給她最大的啟發是:不貪心地追求資產穩定的成長。「他們大多把每年報酬率設在四%至六%,超過目標『多賺』的錢,才會大膽投資!」「如果沒達到目標,就換到我慘了,因為他們往往會毫不留情面地把資金抽走。」受到有錢客戶的薰陶,蘇麗方則是用「基金錢滾錢」的方式,加速累積投資與置產的資本。在二○○○年至○七年,蘇麗方的投資火力集中在股票型基金,並以「單筆波段操作搭配定期定額」的操作策略。即使遇到金融海嘯,平均每年的報酬率都有逾一五%,○七年還曾有逾四成的好成績。

置產遇貴人 買房一年漲一倍在單筆基金投資上,她會嚴守停損點設在一○%;至於定期定額的投資,一旦選定看好的市場,則採「停利不停損」的策略,尤其大跌一○%時,還會加碼扣款;至於停利點則設在三成左右,然後再以停利後重新定期定額布局。包括貝萊德世礦、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都是她波段操作獲利頗豐的標的,定期定額標的則以富蘭克林亞洲基金,讓她累積的財富最豐。

不過,隨著金融海嘯全球股市從低點反彈後,○九年開始,蘇麗方的投資風險意識也跟著增高,索性把大多數資金轉進年投報率八%以上的複合債、高收益債等穩健投資;並用配息的利得,來貼補○九年購屋每月所須支付的房貸,以及相對積極的投資標的。

至於置產,蘇麗方很慶幸自己遇到許多「貴人」。她笑說,服務有錢的客戶這麼多年下來,她發現這些高資產的客戶都很喜歡買房地產,所以在陪客戶去看房子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她置產的觀念。

「我以前從來不會想要買房子,覺得買基金波段操作很好賺,行情好時,有時兩周就有一成五的報酬率,變現性又高。但很多客戶卻覺得擁有穩健的資產很重要,一直勸我要買房,後來果然真的大賺。」○九年在永豐銀行桃園分行工作的蘇麗方,在林口買下每坪十五萬元,總價約七五○萬元的房子;才一年多,房價就漲了一倍多,目前市價至少有一千六百萬元。

家境不太好的蘇麗方,從小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家裡開設文具店,店內從幫人刻印章到賣花的生意都做。

「我爸媽對於金錢管理的觀念不太好,所以做生意很難賺到錢!」這讓身為長女、從小就要幫忙顧店的蘇麗方,相較於身為跆拳道國手的妹妹蘇麗文,對金錢產生更大的不安全感。而父親也總是催促她畢業後趕快去工作,幫忙分擔家計。

一九九六年從台北商專(現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畢業的蘇麗方,考進了台北國際商銀(現為永豐銀行),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銀行櫃台職員做起。「但當時父母做生意需要用車,所以我一有工作就幫他們買了車;每月車貸一萬九千元,花好幾年才還清!」蘇麗方苦笑說,這件事讓她學到最重要的教訓就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實在不該一工作就買車,或有過高消費性貸款!

在蘇麗方還清了車貸後,她在職涯與理財觀有了更上一層樓的視野。

蘇麗方回憶,在那個銀行等同於「金飯碗」的年代,「安穩領薪、做好分內工作就好」是當時銀行櫃台工作氛圍;但個性活潑、對工作又充滿熱情的她,卻總是肯多花時間服務客戶的需求。就算被同事視為「奧客」的客戶,她也總能和顏悅色地滿足對方的需求,甚至還成功行銷信用卡相關業務。

勇於離開舒適圈 走向高薪開闊大路「後來銀行要推動資產管理的業務,長官第一個就想到我。」蘇麗方笑著說,「當時很多資深的同事一聽到要擔負業績壓力,都紛紛推辭,但我卻覺得相當有挑戰性。」就這樣,工作五年的蘇麗方,勇於走出職涯「舒適圈」,開始轉任銀行業務性職務。

二○○○年,蘇麗方從菜鳥理專做起,不但曾蟬聯服務分行連續五年「最佳理專」的殊榮,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花了三年,陸續考上台灣、香港、中國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證照,並陸續拿到十二張國內相關的金融證照。

「我一直認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因此在專業的投資上,我很捨得投資自己。」去年取得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的蘇麗方開心地說,「我想利用過去累積專業的基本功,搭配貼心、客觀的理財服務,搶攻金字塔頂端的客群。」一○年,蘇麗方在職場做了個「大冒險」,離開服務十三年、根基已打穩的職場,轉戰渣打銀行。雖然薪水升級,但業務幾乎從「零」做起,相較離開前東家時,手上管理資產已有新台幣二十五億元的穩健部位,對於蘇麗方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

幸好,透過既有的專業與對工作的熱忱,在渣打服務兩年多,蘇麗方在消金業務上站穩腳步,年薪也更上一層樓。

個性獨立的蘇麗方,規畫退休財務時,勞保與勞退一直不是她重要的考量。從幫有錢人理財,學到慢理財也能積大富的觀念,小資女靠自己也能找到退休屏障。

蘇麗方

出生:1976年

現職:渣打銀行業務經理

經歷:永豐銀行業務經理

學歷: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效法有錢人六智慧 為終身俸做好準備──蘇麗方的「二流管理」心法

時間流管理

1.

花時間做別人不想做的事 擔任理財業務時仍積極服務冷門客戶,

反而贏得信任

與業績。

2.

向有錢人學習理財智慧

學到購屋保值與增值的技巧。

3.

找機會投資自己

工作之餘進修考證照,贏得更高收入的機會。

金錢流管理

4.

延遲消費,擬定儲蓄計畫跟會儲蓄,控管消費欲望,結婚後為了存錢,曾住婆家10年,盡量不外食,累積投資資本。

5.

積極投資基金錢滾錢

以波段操作股票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賺到3至4成就出場,加速資產累積。

6.

活化投資標的

金融海嘯後,資金轉進年投報率8%以上的複合債、高收益債等穩健投資,用配息利得支付房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89

存股理財術》把一天當兩天用 投資管理追求長流河境界 退休財務長 人生先苦後樂的五項修煉

2012-10-29  TWM
 
 

 

五十歲退休,從企業的夥計改當自己生命的老闆,是許多上班族夢寐以求的目標。

陳為國四十歲前財富歸零過三次,卻能在十年內重新達到財富自由,他歸功於自己與眾不同的「二流管理」。

撰文‧謝富旭、林心怡

五十二歲的陳為國(化名)動作敏捷地從公車上跳下來,他穿著Polo衫,精神奕奕地走到咖啡店接受我們的採訪。

「你不是有輛保時捷跑車嗎?怎麼沒開來?」記者問。他笑笑地說:「台北現在公車、捷運很舒服,效率又高,我們一群朋友都喜歡搭公車;常常有朋友拎著幾瓶三、四十萬元的紅酒,搭捷運赴晚宴呢!」陳為國淡淡地說:「效率與效益極大化,已經深植在我們的DNA裡了。」去年從某消費性電子公司財務長離職後,陳為國決定下半輩子不再當大老闆的「夥計」,好好做自己生命的「老闆」。而這個決定,是建立在堅實的財富自由基礎之上。

初入職場 以一連串的被騙挫折拉開序幕身為本刊創刊第一批訂戶,陳為國能從一個小辦事員,爬升到一家營收上百億元上市電子公司的財務長位置,其在職場上輝煌的經歷以及投資上成就,讓我們企畫這個題目時,自然地浮現這位白領精英的身影。沒想到,一向低調的他,接到我們的邀訪請求時,竟爽快地一口答應了。

透過這次採訪,我們得以深入了解這位白領精英鮮為人知的奮鬥歷程。陳為國說:「我職場初期階段,是以一連串『被騙』的挫折開場的!」憑著一股頂尖國立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銳氣,陳為國進入社會時就懷著大展雄才的抱負。但是他說,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不斷被騙,只是他都努力將負面的環境,轉換成正面的結果。他記憶猶新地說到:「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地下期貨公司交易員,一走進那家公司,二百坪的大交易室,一排排整齊、跳動著全世界各種商品與指數報價的螢幕映入眼簾,彷彿走進華爾街的金融殿堂!」「當時年輕的我就想,這就是我想要的國際外匯操作!」更棒的是,公司總經理是台大商學系畢業的學長,「留著小平頭的學長拍拍我的肩膀說,學弟,好好跟學長學。」但是,上班一個月後,陳為國才恍然大悟,這是一家做空中對賭交易的地下期貨公司。「國際金融交易員」頭銜光鮮,事實上,是要這些懵懂無知的年輕人去找客戶,向親友借錢,自己下場博它一把!

當時他找了幾位大學同學,一起湊出九十萬元,進場放空S&P 500指數期貨,但是才兩個禮拜,就賠掉一半的本金,人生剛起步就差點毀了。「所幸老天爺真的照顧,幾天後遇到著名的一九八七年美股黑色十月大崩盤,美股一天內跌掉逾二○%,我的空頭部位一夜之間獲利高達三六○萬元,三位股東拆帳後,我自己獲利約一二○萬元!」這次的獲利,陳為國心知肚明,完全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對人生智慧與歷練的增長沒有任何幫助。而期貨公司一五○位交易員,只有他與另外一個菜鳥賺到錢,其他全都慘賠出場。「當時我想,發財夢該醒了,另起爐灶才是正途!」離開期貨公司後,他應徵進一家傳產公司當法務專員,月薪一萬三千多元。他邊工作邊考試,兩年後到美國加州大學攻讀MBA,畢業後回台進入新銀行任職法務人員,在日後的職場一路平步青雲,從專員、法務副理、財務協理,最後升至公司的發言人。

多與成功人士接觸 工時拉長並提高效率在時間流管理上,陳為國強調,年輕人就應該沒日沒夜地辛勤工作,而且建議要多與年齡大的成功人士接近。陳為國說:「我一直喜歡與年紀較長,尤其是大我十歲以上的人交朋友,一方面可以學習他們的智慧與經驗,縮短我在專業磨練的學習曲線。」「另一方面,年紀比我長的人通常人脈也比我廣,透過他們,我得以更順利拓展我的人脈網絡!」陳為國指出,每當公司開會、聚餐或員工旅遊,年輕員工總是聚在一起,看到「長官」來了,就敬而遠之。「我好幾次見到許多年輕同事,看到高階主管在等電梯,寧願先躲在一旁,故意搭下一部電梯。」「一起開會吃飯時,大家都離長官遠遠的!」「我就不一樣,我巴不得每天搭電梯都遇到董事長或總經理,巴不得吃飯與董事長同一桌!」「因為我渴望成功,我渴望學習,所以,我一點都不會感到不自在!」陳為國進一步歸納他在時間流管理上第二個心法:提高效率,把一天當兩天用。他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擁有二十四小時,一周則是一六八小時。「一般人每天工作八小時,一周工作約四十小時,你要比別人成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工作時間比一般人長。如果可以多出五○%,等於一周工作六十小時!」「如果你能找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人家一天做四件事情,你可以做到八件,那不就等於一周工作一二○小時,一天當兩天用嗎?」善於時間管理,是陳為國在職場上成功的關鍵。而他能在五十歲前累積足夠下半輩子用的財富,在人生最高峰急流勇退,則要歸功於他在金錢流的管理。

「我從工作第一天開始,就保持兩份以上的收入。而我把所有的薪資收入交給老婆,自己的開銷甚至買跑車的錢,全都是靠兼差與投資收入支應!」陳為國把自己的金錢流管理比喻為一條河流,他說:「四十歲之前,我的金錢流像台灣的濁水溪,大賺時財富滾滾如濤;大賠時,河床乾涸如水溝的小水流。」「過了四十歲,我降低融資比重,增加現股操作,隨大盤起起落落,財富水位忽高忽低,但即使在操作很差的情況,也有一定的流量,很像中國的黃河。」「而我現在,完全不融資或借錢投資,標的大多是穩定配息的股票,輔以少量的短線操作。我追求的是歐洲多瑙河那種源遠流長、川流不息的境界。」年輕人要多鍛鍊 「能賠千萬 才能賺千萬」陳為國透露,四十歲之前,他個人的財富(不含交給老婆的錢)屢屢超過千萬水準,甚至最多達數千萬元,卻至少歸零過三次。做過期貨後,他轉戰股市,用技術分析操作,還用融資交易擴大槓桿。隨著股市的震盪,經由無數次的小賺累積到千萬財富後,總是因為一次次大跌,瞬間跌回原點。

雖然幾度大起大落,但是陳為國認為,年輕的時候不要怕賠錢,關鍵在不斷累積操作經驗。他認為:「能賠一千萬元,才有再賺一千萬元的能力。」年輕的時候要把自己的「格局」搞大,不要怕失敗,而是要不斷從失敗中記取教訓,鍛鍊自己的功力。

不過,他也強調,雖然幾度大起大落,但是他緊緊守住「淨值不可為負數」的底線,每次都保留東山再起的保命資本,再從小慢慢爬回去。陳為國說,絕大多數理財操作都只想到獲利,其實,「對風險與負債的控管,才是勝利的關鍵。」「四十歲後,我開始增加現股部位,融資部分不超過一半,閃避股災嗅覺也進步不少;財富儘管消消長長,但最低水位卻一直隨著時間呈增加態勢,和以前荒溪型的金錢流管理很不一樣了!」四十六歲後,陳為國投資觸角更從股市進一步延伸至房地產;五十歲後,他完全揚棄了用融資做股票的習慣,全以現股交易,並以基本面研究,挑選出高殖利率、獲利穩定,也具市場領先地位的「孝子股」。「我算了一下,我投資十二年的中華電信,股息加上資本利得,平均年報酬率將近一一%,定期收取股息,比兒子、政府還可靠。」陳為國希望以曾經付出數千萬元代價的切身經驗,能讓讀者有一些啟發。「如果看了我的故事,能讓你更會利用時間,或讓你的財富少歸零一次,就是功德一件了!」

陳為國(化名)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金控公司法務副理、上市電子公司財務長學歷:台灣大學法律系、美國加州大學MBA 通過五道修煉關卡 創造自己的終身俸──陳為國的「二流管理」心法

時間流管理

1.

縮短學習曲線

與比自己年長的成功人士交朋友。

2.

工作效率倍增

延長工作時間,提高一倍效率,你就可以1天當2天用。

金錢流管理

3.

荒溪型(年輕期)

作法:融資甚至拿資產抵押借錢買股,短線殺進殺出。

目的:賺錢固然好,但賠錢時可學習風險控管,並培養股市反轉的敏感度。

4.

洪流型(中年期)

作法:一半融資、一半現股。

目的:培養掌握成長股,或危機入市的心理素質與知識。

5.

長流河型(退休期)

作法:現股交易,長線為主,資產分散於房市或債市。

目的:打造自己的終身俸。

投資「孝子股」 讓陳為國退休後金錢流源遠流長

公司(代號) 今年

上半年EPS(元) 2011年現金殖利率(%) 2010年現金殖利率(%) 2009年現金殖利率(%) 10月23日收盤價

(元)

亞 泥(1102) 1.27 6.4 5.0 5.3 36.40 台達電(2308) 3.18 4.2 5.0 6.2 101.50 中華電(2412) 2.68 6.0 4.5 6.1 92.20 華 固(2548) 0.87 7.6 8.1 8.4 63.20 新 興(2605) 1.49 5.2 10.4 8.6 24.95 裕 民(2606) 1.23 6.2 10.3 10.3 44.80 中 保(9917) 2.13 5.4 4.9 5.1 63.70 中聯資(9930) 1.62 6.6 6.2 5.5 47.10 註:孝子股挑選標準:1.市值大於100億元。2.連續5年現金殖利率大於4%。3.連續5年EPS大於2元。

資料來源:財金資訊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90

銀監解析理財隱患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2/100455521.html
受益於中國的負利率時代,及信貸緊縮下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激增,加上樓市、股市低迷,從「兩市」流出的大量資金紛紛湧向了理財市場。截至2012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已達約6萬億元,年底餘額有望突破7萬億元。三年已增長翻番(2009年底、2010年底,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分別為約1.7萬億元、2.8萬億元)。

  理財市場迅猛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爭議,比如普遍存在於市場的資金池類理財產品被指成本不可算、風險不可控、信息披露不透明、操作不規範;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更被指是變相高息攬存。

  恆生銀行(中國)助理總經理黃偉鴻認則認為,把多種投資工具或多個投資品放在一個大的池子裡進行運作,這個過程和中國銀行業改革演進以及利率市場化探索進程相一致。

  對資金池理財產品矛盾看法是理財市場迅猛發展同時存在爭議的集中體現,也說明監管當局尚未對於資產管理行為建立統一的市場規則,以釐定各方的權責並有效地防控風險。

  監管者對於當下資金池類等頗具爭議理財產品該如何解讀?是疏是堵?未來銀行理財市場的盈利模式發展趨勢是什麼?應該建立何種監管框架?近日,財新記者就此採訪了銀監會創新和監管部理財處處長蘇薪茗,一一回應外界對銀行理財產品的爭議。

  更嚴重的隱患在於銀行理財"無違約",投資者也將所有銀行理財產品均視同為有銀行信用擔保的保本產品。蘇薪茗介紹,銀監會正在考慮研究制定規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管理辦法,包括清理和整合以前出台的的部分規範性文件。「市場化方向是一定要走。」蘇薪茗說,關鍵是監管部門如何更好地規範,以建立起買者自負的市場意識。

監管「資金池」

  在2005年銀監會制定出台理財業務相關管理辦法之後,經過幾年時間,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已超過6萬億元。這一發展過程中,部分銀行的「資金池」模式受到質疑。

  蘇薪茗介紹,自2010年8月始,他從事理財業務監管工作後,就參與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的起草和制定工作。銀監會在大力整頓誤導銷售的同時,多次提出要求,整頓部分銀行開展的「資金池」業務,要求銀行及時整改和新上IT系統。

  正是因為銀行的IT系統開發跟不上,銀行沒辦法做到單個產品分開獨立核算,而是做成了「資金池」模式。

  銀監會在去年曾針對「資金池」專門要求商業銀行自查,自查分兩步:第一步,如果有資金池,銀行先對此進行及時估值,科學測算成本和收益,對比投資餘額,如果發現資不抵債,要做出應急預案;第二步,要求不允許多個產品對應多個資產,要求每個理財產品均應建立託管的明細賬,對每個理財產品對應的投資資產組合實現單獨管理。

  銀監會現在對理財產品有定期的監測和統計分析,每個月都會讓各家銀行上報投資的各類資產規模和基本情況,也有不定期的調研。銀行上報的調研情況顯示,理財產品的資產估值都有增加。

  蘇薪茗稱,即便是大家最為關心的項目融資類資產,90%以上的投資期限也都在五年以內,資產和資金期限錯配的現象並不嚴重。

  「資金池的提法並不嚴謹,也不是一個法律上的概念。事實上,對於每一個開放式理財產品,對應的是一個投資的資產組合,並不是一個資金池。」 蘇薪茗說,比如,工行發行的「靈通快線」開放性產品,每一個理財產品都是獨立核算,並非所謂的「資金池模式」。

  他指出,外界擔心「資金池」或「資產池」是一個黑箱,但其實沒有嚴重到這個程度,因為所有理財產品都有本行的託管,除了託管部門的交易監督和核查之外,風險管理和內審部門、外審會計師事務所也會定期或不定期去檢查銀行的理財業務部門。銀監會也會每年進行相應的現場檢查。此外,還有審計署或其他管理部門也會從各自的職責出發進行相應的檢查。這兩年審計署就曾查了八家銀行的理財業務部門,包括五大行和三家股份制銀行。

 

不是「龐氏騙局」

  「資金池沒有一個明確的內涵,監管部門反對的是多個產品對應一個池子或一個組合,這就無法單獨核算,不知道單個的投資收益是什麼,違背了代客理財『受人之託、代客理財』的本質。」蘇薪茗強調,監管部門堅決制止這種情況。

  蘇薪茗從幾個層次介紹了資金池理財不可能是「龐氏騙局」的理由。

  一是,銀行形成了較強的自我約束,因為中國的老百姓對於銀行理財產品尚未樹立「買者自負」的市場意識,往往把銀行理財產品簡單地視作存款的替代品,這意味著銀行面對很大壓力,內部把關應比傳統的存貸款業務更嚴格,「買者自負」的投資者教育理念尚未建立,銀行只能做得更謹慎。

  二是,不同於國外金融機構的更多以銷售業績為導向的薪酬文化,中國銀行業的激勵約束機制有自己的優點。一般的銀行從業人員如果在從事理財業務中有道德風險,就很難在金融圈裡繼續謀職,而金融監管部門都有嚴格的高管任職資格審核和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

  三是,目前銀行理財餘額超過6萬億元的資產中,全部項目融資類的資產(或大家通常認為,類似於信貸類的資產)佔四分之一,大約為1.5萬億元左右,與整個中國銀行業的資產相比,也就在1.2%左右,就算將其全部資產證券化,佔比也並不多。所以銀行理財業務整體風險可控,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不可否認,銀行理財、信託理財的金融創新性、增強市場流動性具有積極意義,但中國的監管方式往往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亂」,如何平衡創新和監管的邊界?

  對此,蘇薪茗說,確實有部分銀行認為所謂銀行理財的創新就是資產表內轉表外,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比如,有的銀行把本行的資金拿去買本行的理財產品,實質是為了將本行的信貸資產出表,這是一種典型的監管套利。

  但銀行通過理財業務出表,有它的苦衷。因為銀行過多地依賴於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結構,而資本充足率和資本佔用的監管要求,使得銀行有很大的動力去將表內資產轉出表外,否則每年都要補充大量的資本。

  國外金融業中,銀行存貸款的傳統業務佔比並不是主導。

  以2008年為例,美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類金融機構除外)佔的金融資產份額超過70%,主要是服務於居民。中國恰好相反,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佔絕對主導地位,中國的銀行業資產佔全部金融機構資產份額的87%;中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持有60%以上的債券資產。所以這種業務模式和結構,決定了銀行必須大力發展理財產品,將其發展成為規範的資產管理行業。

  蘇薪茗認為,創新是必須的,但如果創新是為了監管套利和政策套利,這種創新就無前途。通過創新,究竟是為了掩蓋風險、還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如果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並且知道自己的風險底線,在這大原則裡面去試錯,就不會出大問題。

解密投資結構

  對於外界關心的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結構,蘇薪茗告訴財新記者,銀行理財產品投向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同業存款的佔60%以上,債權類項目類融資(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票據資產、銀信合作等)佔25%左右,高收益型權益類資產佔10%左右。他更表示,權益類並不代表一定是高風險,因為一般會有回購承諾和抵質押擔保及其他增信措施,且權益類資產原則上只能向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高資產淨值客戶、私人銀行客戶和機構客戶銷售。

  對於外界質疑的大量銀行理財產品變相投向房地產、基礎設施、不良資產等行業,銀監會並不認可這一說法,並多次提出監管要求,要求理財業務與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保持一致,不得進入國家法律、政策規定的限制性行業和領域,實際上實施了比信貸領域更為嚴格的監管政策,不允許銀行理財產品投向房地產領域,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投向房地產領域加上「兩高一剩」行業(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性及產能過剩行業)餘額共約1000多億元資產,都在整改之中,只是存量的壓縮,其中投向房地產領域的餘額佔比不到500億元;投向地方融資平台也並不多,而且對於符合銀監會監管要求的平台貸款也並未叫停。

  蘇薪茗指出,更不可能把不良資產放進銀行理財產品組合,因為這會意味著投資組合的虧損,一虧損就爆倉,銀行會追究相關責任人。

強調「買者自負」

  「長遠來看,銀行理財市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買者自負,即投資者教育。」 蘇薪茗認為,前提就是透明度的規範,信息披露到位,更為徹底和透明。

  但目前公佈實際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到三成,銀監會如何進一步規範銀行理財市場的透明化、信息披露,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蘇薪茗介紹,正在考慮研究制定規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管理辦法,包括清理和整合以前出台的部分規範性文件,這個辦法將提出更多的嚴格要求,包括自營和代客要嚴格分開,對面向一般客戶的產品以及項目融資類的資產有更多的規範要求,更好地保護客戶的利益;面向高資產淨值客戶和私人銀行客戶的理財產品允許有高風險、高收益,只要產品信息披露透明,客戶願意承擔風險;可能考慮對產品進行更多的分類、提出更多的要求,包括對預期收益率型的理財產品,如果產品沒有達到銀行之前公佈的預期收益率,可能就會提出更嚴格的監管要求等。

  對於外界比較關注的理財產品和投資期限錯配的問題,蘇薪茗認為,有期限錯配才需要專業和管理運用資金,差價是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之一,關鍵是期限錯配要有指標限額和期限管理,不能無限期的錯配下去,可有以下考慮:

  首先,可要求其嚴格規定產品期限,比如,開放式產品規定固定期限,到期強制結束和清算,是賺還是虧一目瞭然;第二,產品要有嚴格的定期內外部審計和抽查。內部審計是指所有業務的合規性審查,外部審計就是請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理財業務和表外風險。

  第三,銀行內部要有定期的估值管理,定期重新審查資產質量,評估資產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建立良好的關於代客戶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體系。

  目前在「買者自負」意識還不是很成熟的環境下,可考慮對銀行理財業務提取風險準備金。按照目前銀監會新的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對表外業務的操作風險已要求計提一部分的風險資本。

  至於如何對產品分層,蘇薪茗指出,面對低端客戶,理財產品的開放性產品,能夠做成固定收益類型的,在目前利率市場化還未到位的情況下,可能更有利保證客戶的利益。因為淨值可能也賺也虧,現在利率市場化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客戶往往把銀行理財當做存款的替代品,覺得只要保證收益就行了。目前階段有其合理性。

  對於中高資產淨值的客戶,則要求銀行做一對一的期限不錯配的產品。最初發售產品時的資產組合的信息披露要到位,披露到具體資產項目,銀行的盡職調查要到位,即「賣者有責」要做到位。

  蘇薪茗介紹,銀行理財業務的健康規範發展離不開三重約束,一是銀行的自我約束,內部形成良好的風險文化和有效制衡機制;二是監管約束,通過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對違法行為嚴格問責和處罰,採取監管措施,加大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有效性;第三是市場約束,銀行理財業務行業要進一步加強自律,形成規範、競爭有序的理財市場。

  目前中國銀行業協會已籌劃成立銀行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

  本刊記者陸媛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55

個人篇》搶先解構人民幣定存、寶島債 人民幣理財甜頭 看得到也吃得到


2012-11-19  TWM
 
 

 

人民幣理財喊了好幾年,從點心債、人民幣定存,到結構型商品等琳琅滿目,只是身為一般老百姓的我們,總是看得到吃不到。趕在台灣人民幣業務開放前夕,本刊搶先為你解構相關商品,教你從容面對人民幣理財狂潮!

撰文‧蔡曜蓮

十一月上旬的星期五下午,五星級飯店大廳的貴賓室裡,一場人民幣的理財說明會正在進行,幾乎座無虛席,所有人全神貫注地聆聽,台上講者時而口沫橫飛,時而停頓,正在談論即將開放的人民幣各種業務,底下的人振筆疾書、猛抄筆記。

類似的場景,今年下半年以來,在各家飯店會議室不知上演過多少次;銀行的理專、行員,每個人幾乎都被客戶詢問過相關的需求,一股從客戶端到上游的龐大需求,排山倒海而來,人民幣個人理財,這次是真的要來了!

其實目前台灣已經有人民幣的理財產品,從已經主管機關核可的點心債到結構型商品、雙元貨幣組合式商品(簡稱DCI)等都有,花旗、匯豐等銀行也已推出人民幣定存,既然這樣,大家還在等什麼呢?

定存

最簡單的人民幣理財商品

因為礙於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的身分限制,除非外國人或境外公司,一般民眾並不具購買資格,所以長久以來,一般的投資大眾看得到吃不到。

在二○一二年八月底兩岸完成簽署貨幣備忘錄後,無論未來兩岸將採用清算行或所謂的代理行模式,對於投資者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央行開不開放外匯指定銀行(DBU)承作人民幣業務。

一旦DBU開放了,台灣的銀行客戶或投資人,只要走進銀行,開設人民幣戶頭,就能開始進行人民幣理財商品的操作。其中,最簡單也最立即的人民幣理財,就是定存。

以香港目前情況來說,因為人民幣的回流中國管道受限制,加上資金不斷進入金融體系,因此目前香港金融機構的人民幣一年期定存利率普遍偏低,大約落在○.八%至二%之間;而為與台灣一較高下,非港居民的人民幣定存利率則落在三%上下。

台灣方面OBU的定存利率,渣打銀行在九月初就推出二.五%年息定存優惠,並於本月初推出三個月定存利率二.七五%;花旗銀行年息二.六八%;澳盛銀行的人民幣一到六個月定存利率年息介於二.五%至二.八%之間。

因此,銀行業者估計,一旦正式開辦人民幣定存,初期利率會落在二%上下。

寶島債

第二波最可能開放的商品

其次,按照香港經驗,香港的人民幣市場在○八年開始,大量發行「點心債」,也就是以人民幣計價發行的公司債之後,才迅速成熟。依此判斷,外匯銀行認為,近日引發熱烈話題的「寶島債」,也就是以人民幣計價發行的公司債,被業者認為有可能是繼人民幣存款之後,第二波開放的人民幣理財商品。

台灣金管會今年七月通過OBU可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永豐銀行商品總督導韓道暐表示,「未來DBU開放後,台灣的自然人也都可以投資點心債,一般來說,申購門檻都是五十萬人民幣起跳。未來市場成熟後,希望能有更多低申購門檻的點心債,方便投資人做資產配置。」資產比較少的投資者也不用灰心,可以選擇進入門檻較寬鬆的基金,宏利投信已有投資香港點心債的基金,目前暫以美元計價,一旦DBU開放,就能盡快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基金,讓投資者可以利差、匯差兩頭賺。

至於資產等級更高的結構型商品與DCI,在香港若要投資結構型商品,因其客製化的特性,門檻至少要十萬美元到二十萬美元以上,DCI則是兩萬美元一個單位。

眾多投資人關心的大陸A股,短期內個人無法直接參與中國股市,香港市民目前也不能直接投資A股,必須經由投信、保險或ETF(指數型基金)等間接管道,同時大陸開放的額度相當低。台灣目前已放寬法令,能投資有價證券,未來可能比照香港模式,只能經由投資基金或投資人民幣保單等方式間接參與。

香港有陸企上市發行的H股,台灣雖提出T股的概念,但目前並沒有陸企掛牌,如想直接投資陸企,台灣投資者還要再等等。

人民幣存哪裡好?

一般民眾的人民幣存款開放之後,台灣的投資者到底要飛去香港開戶好?還是留在台灣好呢?

相較於台灣,香港的優勢第一點:匯兌自由。消息指出,屆時台灣仍然可能會有一天只能匯兌兩萬元人民幣的限制;而香港在今年八月,為因應台灣即將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競爭對手,已開放非港居民匯兌人民幣無上限。也就是說,一旦台灣人飛到香港,就能短時間內,無限制地換匯人民幣,作為人民幣存款。

這一點,對一般小老百姓也許還好,但對大戶而言,香港的吸引力顯然大了許多。

香港的第二優勢:經驗豐富、選擇較多。香港的人民幣市場從2011年開始出現爆炸性成長,理財商品的發展相對成熟,而且香港為國際金融都市,銀行間的利率競爭,也較台灣激烈,例如近期許多香港銀行都對非港居民提出短期6%以上的高利率,招攬台灣大戶。

台灣的優勢在於:就近開戶,管理方便,省去匯兌麻煩。

首先在台灣本地就能開戶,不需要額外匯一筆錢到香港、飛到香港開戶。雖然網路銀行越來越方便,但不是所有服務都能在網路上操作,除非原本就是常往來台港兩地的人,否則一般投資人還是在台投資比較便利。

因此,銀行業者建議,如果未來規畫人民幣資產在500萬元以下的客戶,可能選擇就近在台灣的銀行開戶存款人民幣即可,不用大費周章赴港開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68

從失敗經驗中找出解方的理財課 于美人:適合自己的投資術就有勝算

2013-01-14  TWM
 
 

 

沉寂半年,名主持人鄭弘儀再出發,這次他決定重操財經舊業、不談政治,新節目「幸福照過來」由八大電視台與高點電視台合製,好友于美人在第一集就兩肋插刀擔任特別來賓,首次公開談自己的投資經驗。《今周刊》特別與「幸福照過來」合作,將精采內容分享給讀者。

撰文‧鄭淳予

從廣播節目出道,近年走紅於電視螢光幕前,你一定對她的身影不陌生,也絕對聽過她妙語如珠的主持,當過補習班國文老師的于美人,腦筋轉得快、臨場反應好,主持節目時總能丟出幾句話,畫龍點睛地讓節目氣氛生動起來。也因為說話功力一流,又有親和力,不少廠商都指名要她代言旗下的主婦類產品;但,有樣東西于美人肯定絕口不提,那就是談投資。

被同學倒會 換到一袋古玉說起自己的投資觀,于美人不改幽默風格:「我沒有財經專業,未來性也不如年輕人,我只能談自己的經歷。」她刻意加重語氣,是為了談起那好幾段不堪回首的失敗經驗。

「我這一生跟過五次會,其中就被倒了三次。」一邊說著的同時,于美人舉起手邊一大袋沉甸甸的行李袋,裡頭裝滿了一盒盒包裝精美的古玉。原來,這袋古玉都是「會錢」。

那是十多年前,一位同學邀請于美人跟會,但其實也是因為自己急需用錢,後來在起會人沒有繼續經營的狀況下,宣告倒會。于美人算一算,自己大概被倒了一二○萬元,於是同學就給了她那袋「寶貝」,以及一張列出所有古玉抵押價值的清單,大約就是一二○萬元。

回憶及此,于美人說,自己並不會因為要回那一二○萬元而富有,「但閃個身,就能讓同學有條路走。」她從此就將那批古玉束之高閣,也未曾想過要拿去鑑價。「一來是,我沒想過要拿這些東西抵債,二來,我一直當作一個情分留著,希望我同學有一天東山再起,來換回這些東西。」從跟會經驗談起,于美人坦承,早期跟會很流行,往往都是朋友找,重情義的她也很少說不,但跟會風險高,她算一算,自己總共被倒了三百多萬元。

年輕時的倒會經驗讓于美人更意識到,應該要注重理財,也因為自己躋身演藝圈,對於財富更有危機意識。「藝人有一種心態,每當看到又出現一個後起之秀,就會反思自己的機會不多了,所以要趕快投資理財,讓自己快點富有。」然而,只有意識還不能作為致富的保證,尤其是「吃緊弄破碗」的投資,反而讓她愈虧愈多。

吃緊弄破碗 買股亂槍打鳥于美人既自嘲,也感嘆,自己是個非常沒有自制力又不懂得做功課的「情報蒐集站」,「以前還在電台當主持人的時候是聽同事講,後來聽各種專家講,到最後,我甚至在餐廳吃飯,聽到隔壁又隔壁桌談到哪支明牌,我都會去買!」道聽塗說之外,于美人也吃過理專的虧,「曾有理專建議我買一支港股,我七塊錢進場,結果遇到二○○○年網路泡沫化的衝擊,最後跌得只剩七毛。」結果賠了多少?于美人眉頭一緊,揮揮手說別問了。

除了集合各種馬路消息,她甚至還有一套異想天開的選股邏輯。「有一回,我跑了三家大賣場,都買不到愛之味出的一款泡菜火鍋調理包,就這樣很衝動地決定買他們家的股票,後來才發現,自己這樣(亂買)真的不行。」于美人不僅沒有為投資做功課,也沒有停損的概念。「比如說,三三○元進場,跌到三○○元的時候就該賣掉了,但我總是會想,賣掉就損失了三○元,結果常常是腰斬再腰斬。」種種錯誤的投資方法,連年代電視台總經理吳健強都看不下去,對她說:「美人,你可不可以不要再亂投資了,我這些年付給你的主持費好好存起來,也夠你用了。」直到二○○八年,于美人終於遇上自己的投資黃金年。「我那時認清,我對於研究股票真的不在行,所以決定再也不碰。」回顧自己投資股票的慘澹經歷,于美人一共賠了二千多萬元,讓她賺到錢的股票,只有一支兆豐金。於是她向自己的腦袋認賠,痛定思痛把手上僅存的股票清出,結果當金融海嘯來襲時,她反而難得地沒受影響。

改掉大頭症 完全投入創業回顧自己投資失敗的漫漫長路,于美人說,自己最感謝一個朋友及時把她「罵醒」。

「為什麼很多演藝人員投資都會失敗,就是因為進了演藝圈容易得大頭症!」于美人回憶,○八年時,一位久未碰面的朋友指著她說:「你已經完全是藝人性格了,任性又自以為是。」朋友指責她當了藝人之後,總被人捧在天上,但其實什麼都不懂,「你以為你甚麼都會嗎?開公司要懂財務、法務,你去學了沒有?你自己有沒有每個步驟都去做?」于美人娓娓道出朋友當年對她說的每一句話,那天,她甚至是腦袋一片空白地回到家中。

也多虧這位朋友提點,于美人頓悟,世上沒有快速致富的道理,只有腳踏實地付出,才能有相對的回饋和累積。自此,她下定決心,築夢踏實,將過去亂槍打鳥的投資,轉而放在自己身上,扎實地為開經紀公司而努力。一二年,于美人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聯喬娛樂經紀」,旗下已簽約的對象,包括藝人王彩樺、作家苦苓,最近還簽下台北市議員林瑞圖。

「我為什麼創業?因為我以前從來都搞不清楚別人的公司在做什麼,但現在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于美人開心地說,自己努力有成,最初投資三十一萬元創業的股東,在一年後股權改組時,已經可以拿回一百萬元。

檢視自己過去的投資盲點,于美人認為,她的確很容易相信別人,卻不善於危機管理。不過她樂觀地覺得,凡事有一體兩面,雖然常常因為太快相信別人而吃虧,但也從中得到不少機會,唯有在諸多經驗中,慢慢減低自己致命的缺失,才能真正累積財富。

「我現在只有一種理財方法,就是完全投入法。」于美人眼神堅定地說,目前她選擇完全投入工作,然後把收入放在銀行,「這樣我反而心安,而且真正覺得財富累積了。」「年輕的時候,你可以匪類(台語,指浪費)一點,但過了四十歲,還是要掌握分寸。」于美人要告訴我們的一課很簡單,世上沒有必勝的投資,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才能真的穩操勝算。

于美人

本名:于耘婕

出生:1965年

現職:主持人、經紀人

經歷:電台主持人、電視節目主持人

學歷:東吳大學中文系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回歸保守理財

——于美人投資成績單

標會

過程 跟會五次被倒三次,共損失300餘萬元。

回顧 總是基於人情壓力而跟會。

股票

過程 曾投資過的股票超過20支,共損失2000餘萬元。

回顧 任意聽取馬路消息、不懂做功課查證、沒有做出停損規畫。

創業

過程 完全投入法,親自學習財務、法務項目。創始股東投資31萬元,一年後拿回100萬元。

回顧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收入全存銀行,不盲目投資反而更安心踏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91

肥龍大洗理財有法(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508

首先多謝肥龍你重出江湖,係生果報風月版冇見原來走左黎諗樣度。大洗儲唔到首期、人工有限、想換樓、冇生小朋友,肥龍你都知你既夢想同自己所為係相違背。如果仲賣埋樓等價低再買,對於紀律較差既你似乎不太適合。幸福你地收入還可,睇下有咩辦法「融資」。

 

首先「融資」一般用於公司層面,個人有融資需要,都係呢幾年財仔出廣告先見既名詞。由來還請高手指教。居屋建議你都係唔好賣,由於你有錢係手會更身癢,又唔想浪費政府比你既居屋福利,建議你都係儲到錢先買樓。

 

可以去細銀行做零存整付,現時大銀行已取消呢種產品。用意係每月儲一萬五千蚊,短時間如兩年後可提取用作置業。好似你地人工如果連三成都儲唔到,退休生活頗為難過。因膝下無兒,如果連個錢都冇咁一退休就要等政府救你。又或如有長俸幫手咁都可解決此嚴重問題。

 

關於你賣左居屋再買入私樓呢個諗法好正路,但係此樓市慢牛市實在不太適合。因你的cash有限,萬一上左5.0m樓而樓市真係跌三四成恐怕你心中未必好過。建議你兩年後儲到三十萬加埋手上cash睇下有冇樓買到,做七成按揭租出去比人,希望五十歲前有兩間樓仔供完,加埋自己一間自住,起碼衣食無憂。

 

當然你問我點解唔換間大樓住得好d,問題係你儲唔到錢就應該係第度付出,屈就自己住平d而用盈餘買樓係平衡你而家大洗兼冇小朋友既好方法。今日諗樣所點,務請思考及決定會否今日開始執行。雖未見面但有感你長此下去未必夠收入支付退休生活。你係財務上見到精明既地方,坦白講只係冇爭卡數,同埋免補地價住係居屋。最後你講既融資,可以考慮稅貸,你可以儲一兩年前,加埋稅貸應該夠比首期。

 

當然有讀者問借錢比首期會否大風險? 諗樣認為稅貸有別私人貸款,因前者利息可低至1.x%年息,弊端只在大銀行一般只借交稅金額的2-3倍。但諗樣知take it easy可借月入5-8倍都得! 如果肥龍一咪大洗,佢借廿萬稅貸比幾千蚊手續費,可能好過佢攞去益人地振興經濟!

 

在此先謝! 你已在解決問題的開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02

我的理財十大原則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3/01/blog-post.html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眼見今日那麼多財務公司廣告,便知道很多人在理財方便出現問題。我有幸家人從小便培養良好的理財觀,加上後天的學習,我對自己的理財觀算是滿意及有自信的。我很多時自愧想法及理論不及別人,便汗顏自己的文章。然而,我又真的要鼓起勇氣享學想法,或對或錯,也可以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原則一:理財是我個人的責任,後果自負。
我從小有零用錢,便有自己的財產,可以分配到儲蓄或消費。儲錢是自己的責任,我想買什麼也得自己儲錢買,我從不奢望別人"要"為我買什麼。有的話是恩惠,而不是別人"要"這樣做。我對自己的財政有絶對的責任。

這份責任心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因為有這份責任,才會為自己打算。因為這責任,就即是我要承擔這方面的後果。這樣,我才可以廷後我的消費衝動,為長遠作打算。

原則二:量入為出,避開債務
無論收入多少,永不消費多於自己的收入。如果我的收入只有$1000, 我死也不會駛超過1000. 香港雖然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但從來沒有人窮到餓死的。慳錢的方法,比消費的方法可以更多。問題是負不負責任吧了。

原則三:避開債務
我少錢,只能算是貧,無錢只能算是窮,但有債的話,我便走上絶路。那怕債務是外人還是自己人。

我也有做按揭,那也算是債務。基於避開債務的原因,我的債務不能超過總資產的30%,即是說,我要真的買得起那間樓,我才會買那間樓的。如果因為夠首期而買樓,對我而言算是很冒險的行為。

我也有信用卡,但必定會每月清還。甚至保留小量現金,避免手續費令我的結餘變成負數而扣錢。

我最冒險的貸款是大學期間,向家人借錢去炒股,年息5%,那可是抵上了我的誠信。如果輸了,我得打工還債。我是個幸運的傻瓜吧了。

原則四:炫富是貧窮心理
記得大學一年級時,有朋友人帶我去傳銷,介紹一個上級給我認識。他說:你看他的手錶,可是名貴啊。(暗示那個人做傳銷,便很掂)我便回答:那他真是個花錢的人。

花錢的人,不一定是有錢人;不亂花錢的人,更有可能是有錢人;何況,有冇錢又怎樣?他是怎樣得來的?靠幸運?靠努力?靠不道德的手段?

炫富的心理,在社會上很多。幸好從小我的家人便培養我獨立思考的習慣,避於這方便的社會壓力。其實,心中富有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是,意義不在錢,而是錢為何來,而為何而去。

如果一個人在事業路上成功,又何需炫富呢?富有是自然的事,而炫富則更是以錢財作衡量自己的標準,定必這樣衡量別人。

原則五:取之有道
我是個嗜財的人,因為我想有更多錢,去完成我的人生目標及計劃。然而,賺錢的機會很多,要怎樣選擇呢?我記為最重要的是"取之有道"。

我相信自己的品賦在那,就用發揮那品賦,賺錢是自然之道。這是一個世界觀。當然,升浪不等於沒有波折,所以在低潮如何緊抱這份信心,才是信心的證據。

我曾有很長的時候,在投資路上猶豫,究竟投資的貢獻在那?後來明白到後,才真正的接納自己做這方便的工作,而且設立更深遠的目標。

原則六:人必需投資
人必需投資,也必會投資。這是個鐵一般,避不開的事實。

人的收入是自己生命換來的,只要不是把收入全部花光,便有儲蓄,而那儲蓄要放在那裏,便是投資了。一個人可以把錢全放在銀行,接受安全的最低回報。很多人看得到儲蓄是最安全的,但低估了通脹帶來的破壞。

既然人必需投資,而我必須為自己的財政負責,我便必須有這方面的知識。因此,我才有動力去看投資那些書,而不是看電視。這份責任的焦慮,是有壓力的,但其責任完滿,疑團解開的安心及開懷,則是另一種快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寧可近來焦慮,未來快慰,而不相反。

原則七:積小成多,當下出發
我學投資之時,身無分文,但動力十足。因為我相信
-我有負任
-必須做的
-錢很多,投資能力高的人少,所以後者必然富有
-錢不多時學習,有錢時才懂得理財。有錢才理財,那是本末倒置的事。

原則八:複利投資
複利是什麼?如果通脹是5%
-今日$100,投資回報0%,30年後的實際價值是$23
-今日$100,投資回報15%,30年後的實際價值是$1531
相差66倍。

你想過那樣的未來呢?

原則九:人必需消費
社會很多令人吸引的事物。我花不起時便不花,花得起時便可能花;

我的消費心理跟我的收入有關,而跟我的本金關係不大。即使說,我傾向花費我的收入的某部份,而不是因為我的本金"花得起"而花。

我大學的時候,一個月只花$600月,包食宿。我應該怎樣死不掉的。其他一切切物免談。

人需要抵抗社交的壓力,才可以真的為自己打算。如果人有我有,我絶不可能完成計劃。因為我明白到,我比別人貧窮,跟別人一樣,我只會更窮。比別人慳及懂得投資,我才可以扭轉我的狀態。

原則十:樂在其中
理財是責任,但久而久之,這也是樂趣呢。這就像遊戲中的分數,只是這遊戲在現實吧了。

慳錢不一定是刻苦的,這根本拉不上關係。慳錢也有很多享受的地方,而且同道中人更有很多高人善人。最痛苦是炫富心理,社會認同感等比較心理。

我承認自己不是很闊綽的人,請朋友見諒。然而,在知識分享上,我絶對是個無私的人。因為錢越分越少,知識才是會越分越多。

慳錢的人,如果願意為你花錢,那才真的是慷慨解囊。然而,其實很多時,人不需要你為他們花錢,而是更需要諒解,認同,接納,關懷,信任,感激及愛。


感謝我很慳錢的家人及朋友在各方面為我做人慷慨解囊,曾經對我作出的無條件付出。我的以你們為榮。除了感激,只能說這一切成就了今日的我,我會努力下去,薪火相傳。

說真的,如果你覺得大章對身邊的朋友有價值,我真希望你能分享出去。理財責任不是一天建成的,看了文章也未必有用,但希望這顆種籽有一天會發芽呢~你不理財,不論有錢與否,有收入與否,未來真的會貧窮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07

理財4步驟 精打細算過好日子

2013-02-11  TWM
 
 

 

揮別過去一年,你的理財目標達成了多少?

不管成果如何,在新的一年開始,都別忘了重新檢討、製作個人或家庭的理財計畫。

撰文‧何珮郁

一年之計在於春,如何開創財富新局?完備的理財計畫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黃正勳教你用簡單四步驟,規畫嶄新的理財藍圖。

步驟一:檢視你現有資產狀況首先,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財務現況,才能制定未來計畫,黃正勳表示,檢視現有資產時,必須先製作三張表。首先,整理去年度的「收支儲蓄表」,了解去年的總收入與支出金額。若無記帳習慣,可收集國稅局的繳稅清單、存摺、信用卡帳單、保費收據等來輔助,先簡單計算出每月收支金額,再計算全年度的收支結果。

接下來,則是製作「資產負債表」,將存款、投資、不動產等資產項目,減去各項負債,即可看出個人或家庭的身價(淨值)。若結果為負數,則必須考量個人能力先減少負債,特別是高利率的信用卡或信貸等。

最後,則是「保障型保險列表」,黃正勳建議,保障型保險如壽險、意外險等,最好不要放進資產負債表,單獨列出較能了解現階段的保障是否充足。

至於保額是否足夠,可從四個面向來考量,分別是遺屬的需要、負債額度、責任險、其他理財目標。其中以責任險最常被忽略,黃正勳舉例,若有開車習慣,別忘記投保第三人責任險;而其他理財目標如子女教育基金這類階段性任務,則可用定期壽險來加強保障。此外,若保障不足,而儲蓄型保險太多,就應該考慮減額繳清,將保費轉投入保障型保險。

步驟二:訂儲蓄目標和新年每月預算了解去年度的開銷後,當然就要為新年度打算。黃正勳建議,若工作變動不大,可參考去年度的收入和支出,來製作每月和年度的預算表,作為接下來控管收支的依據,再將收入減掉支出後,計算出每月和年度的儲蓄金額目標。

此外,別忘記參考前一年度的繳稅金額,預留明年須繳納的各項稅款,並將總金額除以十二,列入每月儲蓄目標,才不會面臨明年沒錢繳稅的窘境。

步驟三:設定合理的理財目標接下來,就要進一步寫下未來的理財目標金額,例如,旅遊基金、買房頭期款、退休計畫等,再以下列公式計算出達成目標的可行性,公式:目標金額=(年儲蓄目標+現有資產)×設定報酬率×準備年限(以單利計算即可)。

在報酬率的設定上,須視個人使用的理財工具,例如定存或基金等,若使用投資工具,則可參考個人過去投資的年平均報酬率,或所投資基金的歷史年報酬率。另一方面,也要趁此檢討原有的理財目標是否產生變化,例如,調整買房子的坪數、總價,或退休年齡延後等。

若計算結果無法達到目標所需金額,黃正勳認為,在公式中,投資報酬率較難掌握,還是得回頭檢視收支,想辦法增加年儲蓄目標較實在。其次,也別忘了多了解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項目,進一步降低理財缺口,例如政府提供的育兒津貼、幼兒學費補助、青年購屋貸款優惠等,通常上各級縣市政府網站都有詳細資料。

步驟四:檢視工作職能的資產負債表另一方面,近年來投資市場瞬息萬變,一般上班族往往很難緊盯行情變化,黃正勳認為,在投資的布局上,一定要先掌握一至三年的中期觀點,來搭配設定中長期的理財目標。特別是在年初,各家財經媒體都會製作年度投資展望專題,在進行投資決策前,一定要定期且多方閱讀、了解自己所投資的風險,再根據市場風向,選擇或調整今年度的投資組合,同時也要依照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清楚設定未來的停利和停損點。

簡單說,就是檢視個人的「履歷表」。黃正勳解釋,工作收入關係到理財計畫的持續性,若目前工作的前景展望不佳,就多投資自己,例如培養新的語言能力或考取證照,或考慮跳槽、兼職的可能性。總之,別只有年資增加,職能也要有所長進;開源節流同步並進,才能讓理財目標順利達陣。

你的理財智商有多少?

針對以下問題,若你的答案為肯定者請打V(得1分),累計後為總分。

1 你知道你每年扣掉勞健保後的稅後收入?

2 你了解每個月平均的開銷是多少?

3 你知道每年可以存多少錢?

4 你知道你去年所有「支出項目的金額」?

5 你知道你目前擁有的保險「保障額度」是多少?

6 你知道你所需的保險保障額度是多少?

7 你清楚自己保險「理賠項目」與「理賠額度」有哪些?

8 你知道你目前的房貸利率或一般銀行房貸利率是多少?

9 你知道目前新台幣的匯率或金價?

10 你知道你目前所投資的股票或基金報酬率?

11 你已閱讀過2013年整體投資市場展望的相關文章?

12 你了解下列其中一項議題的內容:美國財政懸崖、日圓的貶值政策、希臘減債協商?

13 你對於自己的投資,有設定停損、停利目標?

14 你清楚知道你可以使用的社會福利資源有哪些?

15 你已經擬好新年度的理財計畫與目標?

分數解析:

分數 等級

1~3分 理財IQ有待加強喔!

4~7分 理財新手,再加把勁!

8~11分 理財高手,基本功扎實!

11分以上 恭喜你,優秀的理財達人!

資料來源:黃正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