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家注意】 iPhone7邊度買最抵?先達Lo哥:可炒高2千至1萬
1 :
GS(14)@2016-09-09 05:19:35蘋果公司iPhone7、iPhone7 Plus將於9月9日起接受預訂,下周五(16日)正式開售。新iPhone首輪發售地區共28個,中國、香港和日本,台灣也首次被列入首發地區。中、港、台、日內,香港預訂新iPhone最抵,中國定價在上述四個地區定價最高,與本港相比差價近900港元。另外,蘋果公司發言人表示,由iPhone7起暫停公佈首周末銷售數字,因為數據只反映供應,多於市場需求。蘋果公司股價周四偏軟,最新報106.16,跌2.02%。香港iPhone7定價平絕中、港、台,以iPhone732GB為例,香港定價5,588港元;中國定價5,388元人民幣,即約6,272港元;台灣定價24,500元新台幣,約6,083港元。先達Lo哥指,iPhone7 Plus的鋼琴黑版本,有可能可炒高2000至10000元,而iPhone7沒有雙鏡頭,沒甚麼水位,要小心「炒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9/19765575
首置1張合約2,930萬掃4單位 炒家攻破新辣招 蠱惑慳稅243萬
1 :
GS(14)@2016-11-08 05:48:47【本報訊】政府上周五突擊出招為樓市加辣,以為可令投資者卻步,不過有個別未有物業的首置人士卻突破盲點,以同一份買賣合約方式大手掃新盤單位,只需繳付最低印花稅稅率。市場過去兩日最少錄得7宗上述的首置客掃貨個案,最多慳稅逾240萬元,兩日來稅局合共少收逾750萬元稅款。本報向政府查詢上述做法會否影響新辣招成效,以及會否推出措施防範有關行徑,政府發言人昨晚回覆稱有關提問正在處理中。記者:程俊華
政府日前將雙倍印花稅新稅率劃一提升至15%,港人首置或換樓才可豁免,旨在加重投資者入市成本,遏抑投資需求。近年已有不少投資者,利用未擁有物業的親友名義入市避稅,自加辣後,投資者更將避稅方法「昇華」。由於稅局訂明,一份買賣協議中同時購入多個住宅單位,被視為單一的住宅物業,只須付較低稅率的印花稅,所以近日市場湧現以「一份買賣協議形式」買入多個住宅的成交。綜合市場資訊,過去周六、日,即辣招生效首兩天,新盤市場便錄得最少7宗投資者以一張買賣合約掃貨。單計昨日已有5宗,涉及樓盤由上車盤馬鞍山薈晴、屯門Napa,至到豪宅盤何文田皓畋都有,合共掃貨金額高達1.429億元,買家從而慳稅逾756萬元。當中尤其以上車盤慳稅慳最多。市場消息指,屯門Napa有買家一口氣連掃4伙三房戶,成交價由620萬至近850萬元,總金額約2,930萬元,因買家為首次置業,以一張合約形式購買多單位,亦只須付舊稅率4.25%,即稅款約124.5萬元。若投資者拆開單位獨立購入,其中三伙便須支付最新15%的印花稅,總稅款開支將會急增66%至367.33萬元,意味該買家以一張合約購買方法,可慳近243萬稅款。
馬鞍山薈晴
屯門Napa
「上車客」銀聯卡付款
至於馬鞍山劏房盤薈晴更誇張,一名持有本港永久居民身份證、但用銀聯卡付款的「上車客」大手掃入4間一房單位,涉資1,993萬元,每間樓價不足500萬元。今次大手掃貨亦用一份買賣合約簽署,故只需繳付3.75%最低稅率,即約74.74萬元。若4伙分開購入,則合共要向稅局繳付239.39萬元。故新買家合法地慳稅逾164.6萬元,勁慳69%。而豪宅皓畋,昨日亦有3宗首置客大手入市個案,各買兩間,節省逾一半成本。由於政府向不同樓價物業一刀切徵收同一稅率,當中細價樓加稅幅度至高,故樓價越低的單位,用這種「一份買賣合約」方式入市,可節省稅款水位越高。但值得留意的是,如買家購入樓價500萬元以下單位,一般可獲銀行承造六成按揭,惟一次過將一批單位打入同一份買賣協議,樓價總額過高,按揭成數將會降為五成或以下。故此避稅方法相信只適合具實力的買家採用。雖然政府加辣,惟無礙新盤銷情,周末兩天仍共錄逾120宗一手新盤成交。有一本地換樓客斥3,388.77萬元購入堅尼地城浚峯43樓A室特色戶,呎價34,721元,為項目呎價及樓價新高。新買家要先付508.3萬元的新印花稅,須於半年內售出自住單位後,才可退回多付的364.2萬元稅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07/19825451
曾淵滄專欄:樓市加辣嚇退炒家
1 :
GS(14)@2016-11-08 05:50:48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股市九連跌,創35年來最長的跌勢紀錄;港府打壓樓市再加辣,今日開市很可能是場小股災,現只能期望希拉莉當選以挽救美股跌勢。港樓價再下跌則不可避免,首當其衝的就是正在開盤的新樓花,部份準買家會馬上退出。這一回的加辣的確夠辣,特別是細價樓。數年前香港盛炒豪宅,政府便推出限呎限地、買家印花稅、雙倍印花稅,特別針對內地豪客。於是地產商馬上改變陣,大量興建「劏房」小單位,呎價可以提高而售價依然是購買者買得起的金額。去年9月樓價見頂回落,樓市靜了一段時間,但今年3月之後樓價再度回升,已經連升三季。政府趕在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只差2%就再創歷史新高之前,出招加辣。一旦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再創新高,就證明過去的辣招無效、不夠辣,當然,日前啟德土地招標出現的癲價也的確太驚人。這一回的加辣,很明顯的是針對投資客。過去,政府認為細單位是為了滿足上車一族,但在資金沒出路的情況下,投資客也加入搶購細單位。在過去,細單位的印花稅稅率低,就算加上雙倍印花稅,稅率也不算高。舉個例子,300萬元的樓,過去印花稅只是1.5%,加上雙倍印花稅也只是3%,現在一口氣加到15%,9萬元的印花稅變成45萬元,不可謂不驚人,這足以嚇退本地投資者,非本地投資者更可怕,要再交15%的買家印花稅,300萬元的樓要交90萬的印花稅。曾淵滄財經評論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7/19824776
財經評論:下一個炒家天堂
1 :
GS(14)@2016-11-15 08:12:14政府在本月4日無聲無息下突然再為樓市加辣,已持有物業人士,如要購買多一伙住宅單位,印花稅劃一增加至樓價15%。其實政府由2010年11月第一次出招開始,樓價未有跌過之餘,更令市場出現一個又一個的炒賣怪現象,未知今次新增辣招,會否為市場帶來新「氣象」?本港樓價由2009年起直線上升,樓價貴引伸多項社會問題,導致政府在2010年11月首次為樓市加辣招推出SSD(額外印花稅)。至2012年10月,除將SSD稅率加強,並將有效期延長至三年外,更引入買家印花稅(BSD)。多項辣招都是旨在打擊炒家入市而設。在出招後,樓市交投大減,因為市場只餘下用家和收租客,投機者已絕迹。奈何資金充裕,資金無出路,將投機者帶到去另一個市場。在2010至2012年出招的一段時間,市場出現最多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新商場。因為當年住宅不能短炒,舖租又在大升市,故此投資者購入一個面積較大的全層樓上舖,將其劏成一個面積不足60呎的舖位發售,當年就有不少住宅客「落搭」。所以短時間內,全港就出現尖沙嘴首都廣場、荃灣荃立方、地皇廣場、屯門壹號總站、元朗又一新城等多個大家可能至今從未踏足過的新商場。雖然商場位置由核心零售區至到民生住宅區都有,但形象都是非常統一,就是舖位面積迷你、大量空置、毫無人流及租金低廉。故此,當年入市這批商場的買家,至今無人賺錢。在2013年2月政府向非住宅徵收雙倍印花稅(DSD),而且舖租見頂,無人再敢碰劏場,令這個怪現象暫告終。但由於樓價未有回落,投資者又開闢另一個新戰線,就是劏工廈變成住宅。以往工廈偷偷用作住宅單位租出的情況屢見不鮮,不過在住宅樓價高企下,投資者更花心思劏工廈。除了將一層過萬呎面積的工廈劏成5、60個單位外,每個單位更自設獨立廁所,類似開放式住宅格局。當然此類單位租金比隨意亂間作住宅的工廈單位高,不過就是因為劏得太過似住宅,近年已被執法機構釘死。如今在新辣招下,舖租大跌、工廈被釘死、商廈被中資壟斷下,看來只有車位一個市場勢被炒起,看看車位市場會否在未來數月形成另一種炒賣風氣。記者:程俊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5/19833668
二五中環 萬南 拆售車場 炒家贏爆廠
1 :
GS(14)@2016-11-28 00:06:36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c ... %e6%98%8e%e6%b4%9e/
政府推出「加辣」招數抗樓市,住宅成交即時急凍,相反車位買賣因為不受加辣影響,資金湧入去掃貨,搞到價格唔夠一個月就急升接近兩成,升勢真係好誇張。呢一浪最大贏家當然係資深投資者,事關早幾年地產商嫌車位收租的回報唔Sexy,所以陸續將車位拆售,有啲地主嫌麻煩,又要分幾巴仙佣畀經紀,索性平少少,選擇一炮過賣畀實力炒家。
炒家眼見車位不斷升值,再篤吓計數機,有啲原來已經倍升,基於「有食唔食,罪大惡極」嘅原則,於是拆細發售,之前更會多做一個步驟,就係大幅加租,藉此粉飾回報率,令買家覺得扺啲。有律師朋友話,單係呢浪搞拆場已忙到嘔白泡,個個炒家心態係即牙膏式放售,愈拆就愈貴。
湯文亮﹕炒家食得鹹魚要抵得渴
1 :
GS(14)@2016-12-07 07:31:37【明報專訊】曾經有不少人問我,做炒家最緊要的戒條是什麼,我話無論什麼投資,都一定有贏有輸,千祈唔好輸打贏要,即是輸就打人,贏就玩人,所以,第一戒條應該是食得鹹魚抵得渴,否則就沒有代理會介紹筍盤。做物業投資,如果唔靠物業代理介紹,又何來咁多筍盤。
現在有不少投資者因為新印花稅制,轉而投資車位,代理話細細粒容易食,他們沒有講錯,不過,只講了一半,車位冇錯是細細粒容易食,不過難消化,一般車位所牽涉的金額不大,買家甚少將車位上會,所以,即使在成交前未能摩出,都唔會撻訂。
車位易食難消化
不過,成交之後要搵賣家或者租客就很艱難,如果沒有足夠實力,一定要在成交前或者簽正式買賣合約摩走,就難上加難,就算要撻訂,絕對不能怪責物業代理,打人更加唔應該。
我相信有人會認為,如果物業代理沒有把握摩售,就唔好同個客講,老實說,如果有十足把握,為何不自己買,何須介紹畀其他人?有兩位師奶,一位買車位摩售不成,就要打物業代理出氣,另外一位在去年買了一個細單位,其後細價樓急跌,那位師奶亦有損失,當時她受到不少人取笑,話有專家已經提出警告,細價樓會爆煲,她並沒有怪責那位物業代理,反而叫那些專家食糞,有自用需要而又負擔得起,點解唔可以買樓?
輸錢不要輸風度
兩位師奶相比,誰較有風度,唔需要我多講,賭錢同炒賣都是一樣,輸都要輸得有風度,為了幾萬元損毀形象,是相當不值得的,如果驚輸,就好似做雞蛋仔的店員對排隊的人講,唔買就唔使等,唔炒就唔會輸。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36&issue=20161207
周顯:業主懵盛盛 造就炒家發大達
1 :
GS(14)@2016-12-19 06:29:54【明報專訊】當經濟不景時,究竟商舖的租金會不會減呢?答案是不會的。
通常,經濟不好,零售業不景,商舖還會照舊加租,租戶梗係提出抗議啦,但抗議無效,最多減少少,租戶計過數,梗係做唔住,唔續租啦。這時,地產代理正式做嘢,不停地搵客睇樓,當然也繼續租不出啦,過了幾個月,業主漸漸發現不對頭,短租都殺,收番少少成本都好……
到了最後,業主終於低頭,大幅減租,但已經失去了一年以上的租金。這又有什麼相干呢?地產代理賺到了他們的佣金,繁榮了經濟。
所以,那些收租的老手,例如我的拍檔筆華棋的父親鍾仔,是十幾億身家的收租大王,對,筆華棋自稱是富二代,其實他屋企都是十幾億身家的窮人啫!某名富豪在幾年前說過:「無100億身家,都唔好埋嚟呢張枱食飯!」
平租無關係 最緊要租客夠穩陣
鍾仔說過,我哋呢啲收租嘅,最緊要搵長租客,張約要夠長,交租要準時,租客夠穩陣,收平啲租無關係,費事麻煩最重要。所以,他的商舖租客都是匯豐銀行,豪宅租客都是大機構高層等等,經濟不景時,照樣有租交。
不過,話說回來,有一些業主,永遠不轉租客,個舖升值咗好多倍,自己都懵盛盛,不知其內在價值,淨係租畀個租客賣鹹鴨蛋,咁梗係交唔起租啦!結果,有個客出高價少少,便把舖位賣了出去,結果個新業主踢走個舊客,找了一個新客來租,租金升值幾十倍……十幾年前,灣仔啲舖,咪咁轉手咗好多囉!好多專業炒樓人士,都係靠找這些懵魚業主發達架咋!
如果你問我,應唔應該加租踢個舊租客走,我會答:「你應該要好熟悉個市場,花多啲時間去研究,唔好淨係坐喺度收租。」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68&issue=20161219
投資一周:神級炒家的心水股
1 :
GS(14)@2016-12-21 23:40:33中芯國際(981,臨時編號:2920)這股票,是一位股神級朋友的分析心得,這位朋友炒股票贏了幾百億元身家,你沒看錯數字,的確是幾百億元。曾經有一隻股票,他1998年買入,2007年沽出,贏了幾十億元,應該是破了香港開埠以來作為小股東的單一股票贏錢記錄,傳媒也有報道過。查中芯國際在2004年上市,股價從來未曾好過,最慘是在2012年,累積跌了91%,這幾年才慢慢好轉,但距離當年的招股價,仍然下跌了大約63%。這公司是集成電路芯片製造商,也是內地最大半導體製造商,2000年由台積電的張汝京創立,張曾經被台積電控告過竊取商業機密,現任的CEO則是邱慈雲。電路芯片是電腦的核心技術,台積電是龍頭,市值幾千億元,中國一直想攻堅這技術,領頭的就是中芯,一旦成功,股價就可升數十倍,問題在於:它在之前,一直攻不進,在今後,有沒有這可能性呢?蛛絲馬跡是:根據披露易,瑞信、摩根大通、黑石剛剛入了股,它也剛剛完成了合併股份,從1元股變成了10元股,不但把散戶的股份合乾了,也變成了1美元以上的基金股,變身的手影躍然而出。分析是:變身成功,將會升十倍以上,縱然變身失敗,反正現價不貴,輸極有個譜啩?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1/19871722
黎明前愛將創辦炒家App
1 :
GS(14)@2017-02-06 07:25:20■阿喱說現時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光。 張柏基攝
【專 訪】曾經與森美同台開咪,及後過檔黎明旗下東亞唱片製作任總經理,2014年離開娛樂圈殺入財金界,創辦炒股應用程式「炒家」,張家豐(阿喱)說現時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不過「炒家」充滿妖氣極重的細價股資訊,不少股評人名不經傳,他否認是為莊家搭棚,反而是促進資訊透明,「你推股呃人割韮菜,入面全部都有紀錄。」
股評人賺蝕有紀錄
阿喱與應用程式開發公司Green Tomato創辦人郭秉鑫共同創辦的「炒家」應用程式,概念簡單,阿喱邀請股評人在應用程式上建立「炒房」,而「炒房」內股評人向投資者推介股票,若投資者認為跟得過,可以選擇「跟買」,若平倉則選擇「停跟」,程式將會有跟贏、跟輸紀錄,股評人可以建立推股聲譽,而跟買者亦可以與股評人同步賺錢,故此應用程式以「跟對人,贏一世」為口號。阿喱稱,「炒家」現時仍在不斷更新,尚未正式宣傳。被問到如此多非主流的網絡紅人(KOL)推細價股,會否淪為莊家搭棚平台時,他稱正正是因為有推股紀錄,反令以往水濁的市場更清晰,不過亦坦言「如果有人推散戶落樓,都唔會限制」。「炒家」上架近一個月,阿喱稱有逾3,000人登記,惟尚未思考具體的商業模式,「創業要勇敢,要解決問題,增加人流量,先去諗賺錢model。」「炒家」在融資階段獲得快的創辦人入股,阿喱未有透露金額,僅指應用程式估值達2,000萬元。
大時代輸一半身家
阿喱講述自身投資經歷,早年從股評人黃國英、胡孟青、陳永陸專欄偷師,閒時亦會拜讀沈大師專欄,及後沾手創業板股票,到2015年港股大時代將7位數字身家傾注入股票市場,結果大升市忽變大跌市,阿喱一半身家付諸流水,當時他有思考過是否放棄創業念頭,結果因緣際會遇到合作夥伴郭秉鑫,從股票市場跌倒,又在相同地方創業。阿喱勸喻跟「冧巴」的投資者,切勿用投資心態去投機,「無理由追求過山車嘅速度,但同時又追求旅遊巴嘅穩陣。」展望未來,阿喱相信金融初創企業有前途,不過未來是否一直走這條路卻是難料,回首人生三份工作,他稱商台最無憂無慮,最快樂卻是現在,「雖然辛苦,但有方向」。記者:周家誠 林幗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6/19919162
指黎明金句勁過炒家App
1 :
GS(14)@2017-02-06 07:25:20■阿喱(左)指黎明猶如藝術家,好多事情不作計算。 資料圖片
【本報訊】張家豐(阿喱)2009年加入黎明旗下東亞唱片製作,2014年完成電影拍攝工作後,選擇祼辭,「咩都試過晒,唱片、演唱會、電影都做理,工作咗都4至5年,覺得自己滑咗啞,希望創業好耐,想捱苦。」他嘆謂,若果永遠站在員工角度,永遠不會明白老闆在想甚麼,故此把心一橫出走。記者問:「跟咗黎生咁多年,乜真係冇感情㗎咩?」阿喱回答話,同黎明感情好好,現時仲保持聯絡同見面,記得當年向黎明提出辭職創業想法時,黎明彈返句金句畀佢,「努力,兄弟就一世。」好多年前傳阿喱用紅酒冧掂黎明,阿喱就話其實當年因為一個電台節目同黎明相識,就係網上廣播劇《Last Order Cafe》,今時今日YouTube仲有留底,因緣際會,黎明用高薪將阿喱挖走擔任總經理。
總經理頭銜看似犀利,但阿喱強調東亞唱片製作員工並不多,更似是一個家庭式運作公司,而擔任總經理一職的他只是小角色,不過跟黎明工作則福利多多,「成日都有白松露、紅酒,車位免費,咖啡靚。」在社交媒體尚未流行前,大家認識的黎明是四大天王,facebook廣泛應用後,大家發現明蝠俠原來可以咁搞笑,去年大型戶外演唱會事故,大家認識黎天王親力親為,以及危機處理能力。阿喱稱,大家眼中黎明慢條斯理,實質上動作快過火箭;外表好冷酷,實質上好有趣;金句多多,卻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好多事情唔去計算,諗到做咩就去做咩,如果要賺錢就唔會去搞咁多嘢。」至於黎明金句,阿喱聽唔少,他形容黎明犀利過李白,「連李白作詩都冇咁渾然天成,天才嘅嘢係度唔到㗎,如果你太過計算,反而做唔到佢嗰啲金句。」但他亦分析,黎明金句不少是將九句說話,濃縮成兩句說話,得到奇妙爆趣效果。
「黎明有好多嘢係從心出發,出心為藝人好。」阿喱敬仰黎明,談到老闆有沒有值得改進之處,他答得巧妙,說黎明每天都向前衝,根本沒有時間後悔過去的事情,「但佢太辛苦,長命工夫長命做,同埋可以好多嘢一齊做,唔使攬上身,要信任團隊,放手畀團隊,要畀佢哋犯錯,要畀佢哋呼吸成長。」阿喱憶述,同黎明工作上鬧過交,而且會據理力爭,「係有少少冇大冇細」,討論熱烈時,阿喱更會夾雜粗口,但黎明氣上心頭,會否同樣粗口多多?阿喱陰笑:「我聽唔到有」,不過很多時候,黎明猶如金句,即使是阿喱,也不是事事理解,「藝術嘅嘢,冇乜準則,即係冇乜對與錯,但如果嗰刻冇人明黎明,佢會唔開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6/1991916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