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港、美組團收購TVB股權 股王、殼王與私募連手打了場好球

2011-2-14  TWM




香港無線電視TVB易主,這樁交易,驚動兩岸三地媒體圈與科技界,大家都想知道,參與交易的各路人馬究竟能獲得什麼好處?兩岸的電視產業生態,又將出現什麼變化?

撰文‧林孟儀

八十六億港元,讓香港無線電視TVB在短短二個月內「變天」!

今 年三月三十一日一過,「台灣股王」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和「香港殼王」德祥企業主席陳國強,與近年積極在亞洲投資媒體、管理二二○億美元資金的美國私募基金 PEP(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執行長Jonathan Nelson,將進入TVB董事會,成為新增的三席董事;而他們所共組的投資財團,更將取代創辦TVB的邵氏兄弟公司,成為持有二六%股份的最大股東。

「三球入袋」 穩賺不賠的金雞母這樁交易驚動兩岸三地媒體圈與科技界,有人判斷,陳國強只是「代客泊車」,背後「影舞者」其實是香港首富李嘉誠,甚至質疑,交易背後恐有中資那隻看不見的手。

曾 入股國民黨黨產華夏公司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長合夥人董宋元,被傳代表李嘉誠參與此交易案,他大呼,「我完全沒有!代表李嘉誠?那怎麼可能?這個交 易跟我無關!」站在投資銀行角度,董宋元指出,「金融圈任何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香港管這個cross media ownership(跨媒體的持股)很嚴,你有個報紙或廣播電視、電信事業,就不能做這個交易,這種揣測肯定百分之三百是錯的!」他強調,這個案子台面上 這些都是超級有錢人跟超級大的私募基金,「又不是特別大金額,如果覺得背後有影舞者,反而還太小看Providence和王雪紅了吧?」至於外傳上海廣播 電視台台長、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黎瑞剛也參與其中的說法,董宋元更是嗤之以鼻,「那個傳聞肯定也是假 的,SMG和這一點關係也沒有,再說中資對香港人來說也不是外資。」儘管如此,據消息管道指出,整起交易案的背後,李嘉誠、黎瑞剛的角色不會少。無論如 何,在TVB確定易主後,大家更想知道的是,各路人馬究竟能獲得什麼好處?兩岸的電視產業生態,又將出現什麼變化?

香港TVB有多值錢?從香港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長子李家傑、華置主席劉鑾雄都曾出價上百億港元,中國碧桂園主席楊國強甚至喊出一二五億港元欲入主,便可窺知一二。

中、港富豪虎視眈眈,就是垂涎TVB這塊肥肉,買下TVB不只成為香港媒體大亨,更等於入主台灣TVBS,同時還拿下大陸廣東省九個城市「無線電視落地權」,媒體實力頓時橫跨兩岸三地,可說是一筆只消「推一桿,三球便入袋」的好生意。

高 齡一○三歲的媒體大亨邵逸夫,四十四年來,一手打造香港最大的無線電視台,TVB去年獲利高達十一.六億港元,重回金融海嘯前的獲利高峰。加上TVB所投 資的台灣TVBS,自一九九三年成立以來,除了初期虧損,歷年營運穩定,去年獲利據了解約新台幣十二億元,難怪陳國強用「這是一門穩賺的投資」來形容這筆 交易!

「在華人圈,香港TVB等於是港劇的代名詞。」民視節目部副總許念台指出,TVB可說是港劇之王,在華人社群擁有戲劇和娛樂節目的極大影響力,在台灣則以新聞節目見長。

四 贏交易 各取所需,互蒙其利以境外衛星電視台,TVB能在中國取得落地權實屬不易,相較於取得落地權的香港另一家無線電視台亞洲電視,營運不佳;另外,鳳凰衛視僅 取得在中國三星級以上的旅館等特定場所播出的落地權,供境外人士收看。TVB既有落地權,營運也最穩當,加上廣東省的人口數和經濟實力,「就商業利益而 言,TVB是隻金雞母!」許念台觀察。

自二○○六年,人稱「六叔」的邵逸夫因病萌生退意以來,不斷在兩岸三地釋出售股消息,也引來各方競價,但始終破局。王雪紅和陳國強團隊,出價非最高,為何能殺出重圍?

四、五個月前,邵逸夫的太座、TVB副主席方逸華,透過前總統李登輝找上王永慶長子、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欲出售股權。

剛 分得新台幣一七○億元遺產,去年以來即大動作積極收購媒體,引起港方注意的王文洋,評估一個月後,由於仍傾向布局台灣本土媒體而婉拒方逸華。不過,方逸華 隨之透過陳國強,找上王文洋的妹妹王雪紅。陳國強回憶,十多年前就因為承包台塑的工程,而認識王永慶和王雪紅父女,因此並非毫無淵源。

王雪紅正欲為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硬體,進行軟體與內容布局,雙方一拍即合;再加上陳國強找來專門鎖定國際傳媒入資的PEP私募基金,三方結盟,在二個月內TVB易主拍板定案。

「王雪紅把中國看得比較大,王文洋則把台灣看得比較實在!」王文洋友人汪笨湖指出。

據了解,八十六億港元中,一半向銀行融資;另一半真金白銀捧出來的錢,王雪紅出資約五成,陳國強出資約十億港元,剩下的則由PEP認購。

多次投資香港媒體都失利的陳國強坦言,這次他個人出資最少,但卻掌握五成投票權,就是為符合香港廣電法規,電子媒體最大股東必須是香港人的規定。「只有我是香港人!」陳國強自認,錢出最少,發言權最多,出借人頭,何樂不為?

對王雪紅而言,花個新台幣上百億元,就能從媒體內容數位化著手,讓宏達電借力TVB,軟硬合體;站在TVB的既有基礎上,媒體影響力也一舉順勢深入兩岸三地,為事業再添新板塊,實在划算。

PEP已投資美國華納音樂集團、大陸娛樂網站百度奇藝網等,向來只管盈利,並不想主導經營權;TVB體質佳,影響力夠,機會上門,不投資實在對不起自己。

而 「六叔」、「六嬸」一手養大TVB,縱使後繼無人,也總希望留個名聲、有個地位;過去幾次出讓股權破局,就是因為買方都想異動管理層及董事會席次,而讓方 逸華臨陣惜售。陳國強看準這點,特意強調原有董事會不變,僅增加新股東團隊三席董事,精神領袖邵逸夫、負責主導營運的方逸華也留任主席和副主席的原職,裡 子賣了,面子仍在。其實,他們夫婦手邊還透過邵氏基金會,持有約六%的TVB股權。

整樁交易還包括價值二十五億港元的邵氏片場這塊清水灣土地資產。這塊土地是綜合開發區,風景絕佳,目前已有部分住宅,陳國強不排除開發住宅,或是出售,怎麼算,估計都有百億港元落袋,可立刻償還銀行債款。

而台、美、港三方都沒有政治背景,也免去了亞視二○○九年由中資接手,在香港鬧得滿城風雨,深怕港媒變成CCTV(中央電視台)的疑慮。

各取所需,互蒙其利,正是這場四贏交易水到渠成的關鍵因素。

兩岸三地 王雪紅將擁有軟實力最大股東換人做,為TVB的未來策略方向埋下伏筆。又是否影響台灣TVBS?

外 界認為,王雪紅入主,台灣TVBS可望借助TVB的中國落地權,加深彼此合作。但TVBS總經理楊鳴卻直言,「TVB取得中國落地權已經十年,但對於 TVBS的幫助有限,因為這是屬於兩岸之間的政治問題,能否有具體改變,並沒有想像中簡單。」但他話鋒一轉,又語帶保留地說,「如果可以(有幫助),更 好。不過肯定在新媒體方面,會帶來比較好的機會。」另一位台灣電視界高層便提到,○九年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與中資連手入主香港亞視,個人成為第三大股東, 也是希望利用該平台,將中天與中視內容輸出對岸,卻不如預期。

出錢買了股權,但沒有經營、人事權,現在蔡衍明還在和中資打官司。「亞視不賺錢,沒有股利可圖,要的就是經營權,不然豈不是白花錢?」這位高層指出。

TVB易主,對台灣TVBS和電視圈生態的影響,楊鳴認為短期內看不出來什麼改變。但以長期來看,兩岸三地內容能數位、匯流到什麼程度,就看王雪紅如何槓桿媒體無形的軟實力了!

3分鐘看懂TVB

TVB

(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無線電視

成立時間:1967年

上市時間:1988年

創辦人及主席:邵逸夫

總部:香港九龍將軍澳的電視廣播城營收獲利:去年上半年營業額21億港元(新台幣78.8億元),EPS1.33港元(新台幣4.96元)

兩岸三地業務:

在香港:共擁有8個頻道,以娛樂戲劇節目聞名,是全球製作最多華語節目的媒體集團。

在台灣:以東方彩視、百慕達投資公司持有聯意製作公司100%股份,擁有3個頻道,占TVB營業額16%。

在大陸:2004年取得廣東省落地權,有9個城市可以收看翡翠台與明珠台二個頻道。

王文洋著眼本土 大買民視股票王雪紅跨足媒體放眼對岸,她的哥哥、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則著眼台灣本土媒體,各彈各的調。

去年2月,王文洋收購國衛電視全部股權,順利跨足電視媒體。目前,王文洋以創辦人自居,由汪笨湖掛名董事長,正在尋找總經理人選。他打算將國會衛視改名為「台灣蕃薯電視台」,並選定台南市區興建攝影棚,將再花費1億元,將總部整個南遷,最快今年六月就可以重新開台。

今年,王文洋更證實已經花了3億元收購民視4%股權,他還表示目標是20%股權,不只要進入董事會,還希望一舉坐上董事長大位。

收購明著來,不斷釋放消息,已引起民視大股東防衛心,形成不少收購股權阻礙;加上民視成立15年來,多次上演股權爭奪戰,都讓王文洋意識到,民視股權不好買,不得不請前總統李登輝出面支持,試圖說服若干民視股東。

傳 出有意角逐2012年總統大選的王文洋,媒體布局動作大,不論是為了平衡台灣南北發展,為弱勢族群發聲,還是為個人從政鋪路,王文洋不僅忙著部署電視台, 甚至同時還在洽談收購南部一家報紙、一家電台,有線台也計畫再買個一、二台。至於提到構建自己理想中的媒體王國,未來打算撒下多少銀彈?「30億元,隨時 可以加碼!」王文洋高喊,毫不遲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3

打了折的內在價值 雨楓

http://xueqiu.com/7947659357/22008220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從來不分紅也不回購股票,這樣的公司值得投資嗎?

在科技類公司裡,這種現象很常見,一些明星股經常連續數年都不分紅/回購,或者從上市以來從未分紅過,股價照樣節節攀升。按照價值投資的理論,只要上市公司持有這些現金所帶來的回報率比股東直接持有所帶來的回報率高,那不分紅就是一種合理的行為。

問 題是,從邏輯上說,由於我們無法拿著股票去公司要求退股,因此在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上市公司股東的經濟利益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利益的傳導機制。最典型 的譬如分紅,其他的方式還包括回購、清算以及公司出售(因為股票變成了錢,或者可能分紅的其他股票),一家上市公司,無論現在分不分紅,按照投資者的預 期,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必然要通過上述幾種方式之一來把利潤回饋給投資者,以完成一個閉環。

這時候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出現了: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可以永遠都不分紅、不回購、不倒閉卻也不出售呢?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上市公司,那麼其股票的內在價值是多少?

微軟曾經連續幾十年沒有進行任何分紅,之所以還有人買它的股票,本質上是因為投資者預期這家公司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上把自己的巨額利潤分配出來。如果大家知道微軟永遠都不打算分紅(或者在開始分紅之前,會把累計利潤糟蹋光),那麼這支股票的內在價值,等於零。

這 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流動性折扣問題。你擁有股票,因此擁有了股票所對應的資產的所有權,然而從公司的組織形態上看,公司管理層並沒有義務為這種所有權提供流 動性,他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市場,而市場上其他投資者願意買進,是因為他們預期公司早晚還是會提供變現的手段,只不過要等待更長時間而已。

很多人會說,現實世界裡不存在這樣的上市公司,因為這種行為會導致股價低迷,從而影響到大股東自身的利益。這是對的,但是不全對,很多時候大股東並不見得把短期的股價當成唯一的決策依據,甚至有可能基於自身的某種特殊利益,寧可忍受股價低迷,也要把更多的現金握在手中。

這 時候,我們就看到了很多股價低於淨資產,甚至是低於現金含量的上市公司,你可以說這種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遠大於當前的股價,問題是,其內在價值存在著巨大 的流動性折扣,就算每股現金含量1塊而股價只有一毛,可是如果你沒有辦法把那1塊錢拿到自己手裡,這支股票理論上的現金含量,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傳 統定義裡的股息率是一個被誤讀的概念。股息率實際上並不是投資回報的衡量標準,因為通常情況下股息加上除權後的股價就等於除權之前的股價,股東並沒有得到 比之前更多的利益,股息率真正的意義,是對於股票內在價值的流動性的評估,股息率高,代表這家上市公司比較傾向於把賺到的利潤變現給股東,其內在價值的流 動性比較好,而股息率較低的公司,意味著就算是當期業績比較好,但從現在到用戶真正得到實際回報之間的風險性比較高、時間週期比較長,因此需要進行更大比 例的折價。

總體來說,公司的經營業績、股票內在價值的流動性水平、市場上的供求關係三者共同決定了股價,業績相似的股票可以因為股息率/流動性的不同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估值水平,這並不是市場的錯誤,而是對流動性本身的折價。

PS1:如果大家對這篇文章的觀點有所疑惑,請思考兩種公司: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以及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許多時候,這兩類公司存在著非常典型的流動性折扣問題。

PS2: 按照制度經濟學的定義,產權包括:對財產的處置權、自由轉讓權和享受租值權。股票就其定義上看,是一種產權憑證;然而除非絕對控股,否則股東其實並不擁有 對股票所對應的資產的有效處置權,而租值(紅利)的享受權,則必須要以上市公司的分紅議案為準,這種情況下,股票其實是一種不完全的產權憑證,而對其內在 價值的評估,必須要考慮到這種不完備性帶來的實際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96

【小米的成功打了誰的臉】行業觀察者:小米手機給我的三大啟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934.html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作者:朱長城

兩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小米手機難成主流》,全文以PC產業中的微軟角色來類比小米的戰略。兩年後再看此文,多少覺得滑稽。一方面,小米手機的市佔率已經超越HTC,公司估值達到100億美元,以創業公司論,已經非常成功;另一方面,小米手機現在算主流嗎?與中國年消費過億部智能手機相比,與中華酷聯這種規模性公司比,小米確實又是小朋友。在正確與錯誤之間,小米提供了哪些新的啟示?

啟示一,一個產品,一家公司的成功,可能是很多要素的組合,也可能是因為適應時事,在少數單項上取得巨大成功,以至於讓同行的老眼光看走了眼。小米的典型就在於一切圍繞互聯網模式,把過去建渠道,經營品牌的老思路,變成了一種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營銷,快速聚焦。相比之下,原文強調操作系統等原因,就變成了次要問題。據說,當年諾基亞也用了」抗摔「的老標準來看第一代iphone的前景,自然也是得出了iphone不值一提的謬論。

用單項優勢改變行業的傳統競爭格局,其實就是破壞性創新。正應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句俗語: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小米恰恰是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做到了極致的公司。因為新公司的原因,小米沒有任何歷史包袱,可以在利用「互聯網」這個主戰場上全力一搏。相反,華為、聯想這樣的公司可能像雷軍一樣進行品牌營銷嗎?基本屬於不可能。所以,華為們的戰場在傳統戰場,而小米們的戰場在新開闢的戰場。衡量華為和小米的成功標準,自然也大不相同。

啟示二,破壞性創新的根源在人。能讓小米選擇走目前道路的原因有很多,但關鍵還是在人——雷軍可以如此做,而余成東、楊元慶們就做不到,包括魅族的黃章也沒能走這條路,雖然他更早利用社區和粉絲進行營銷。以小米的業務外包,走互聯網營銷等策略,可以說,每個環節都是現成的資源,但組合在一起的牽線人是雷軍。首先,雷軍是個創業者,有大量天使投資,以及金山時期的光環,本身能自我營銷成為一個品牌,而大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完全缺乏這些資源。換句話說,喬布斯不是每個人都能模仿的,首先你就得是個傳奇人物,而不是高級打工仔。其次,你得有認準一條路走到黑的勇氣,而這又是創業者的特質。要說小米模式一定能成功,肯定沒人信。但雷軍能把事情做到「絕」。一以貫之的持續下去。但職業經理人就沒有辦法按照「信仰」辦事。

同樣是創業者,不同的人也有分野。黃章其實是國內最早走蘋果路線,堅持走少量精品路線,堅持走粉絲經營路線的智能手機創業者。但黃章選擇了大量開專賣店的營銷模式;而雷軍選擇了走互聯網電商直銷模式;黃章選擇了不拋頭露面,而雷軍選擇了大張旗鼓的路線,而且屢創「佳句」;黃章在人才資源聚合上完全沒有作為,而小米從一開始就選擇了精英的組合。總而言之,事在人為,人不同了,同一件事就有了做得成和做不成的區別。而給我們普羅大眾的啟示就是,選擇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選對了時機和模式,可以在人生的財富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雷軍選對了,所以小米的成功,可以省下很大一部分的傳統競爭阻力。

啟示三,手機產業的內涵和外延有了很大的變化。目前能說小米算中國智能機市場的主流產品嗎?也許我們首先要改變關於手機產業的認識。現在的手機已經跨出了一台手持設備的製造業概念,轉而成為移動互聯網門戶、眾多O2O服務的門戶,以及「電子類產品」的應用門戶。假如以單純的手機生產製造而言,小米的售價和銷售量恐怕很難支持長期的估值;且手機口碑的細分特徵也越來越明顯,像是oppo的影像口碑都可能是小米手機再擴大用戶邊界的阻力。小米能擴大新的收入來源無非是周邊設備和app服務等。畢竟,與蘋果相比,小米的利潤來源太單薄。而一說到周邊電子設備,內涵和外延就大了許多,包括小米盒子、電視等,都可視為一種延伸品牌價值的載體。而且,這些產品都是製造「現金流」的好商品。它既賦予了小米在供應商處的議價能力,又是品牌關注度變現的好手段。只要現金流不斷變大,就是不斷在資本市場遊說美好故事的新資本。小米的估值就能得到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56

雙11大戰前夜 京東借“拍拍之死”打了馬雲的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0/152741.shtml

導讀 : 畢竟中國最大的C2C平臺不就是馬雲家麽。

文/杜大能耐(微信號:dudanengnai)

就是雙11大戰前夕,京東意味宣布徹底關閉拍拍網,有人說這是京東的話題炒作,但筆者還是覺得意料之內,情理之中,拍拍已死,在騰訊將其並入京東體系那天就死掉了,只不過這次是京東以C2C無法杜絕假貨為由,借拍拍之死不忘黑淘寶而已。

騰訊做不好的拍拍網 緣於有錢沒能力

拍拍的崛起緣於騰訊對於電商的布局,可以說拍拍就是仿著淘寶做的,但仿的四不像,遠沒有騰訊在其他業務上的成功。對於前陣子百度又砸重金重做電商,騰訊的電商之路可謂一路坎坷,幾經波折,騰訊做不好電商的論調也成為業內公認。而對於公眾而言,提到電商想到的首先是淘寶,京東這種專一的平臺,騰訊讓人更多的是企鵝形象的社交產品。再者騰訊的產品線非常長,從遊戲,社交,音樂,搜索,地圖。

電商在其中只是一個板塊,而非京東阿里這種戰略的位置。騰訊自身是一家科技公司,在商業尤其是市場營銷能力欠缺,拍拍是阿里的照抄,沒有足夠的創新屬性,就如同騰訊微博與新浪微博的關系,營銷能力不足,曝光量不夠,對於電商平臺是致命的,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用戶已經習慣了一些電商的存在,大件上京東,小件上淘寶成為用戶習慣,拍拍做的沒有什麽特點,自然會被淘汰。

京東不願做好拍拍 緣於不願當冤大頭

而在拍拍並入京東體系後,京東做不好,或者說根本沒想著做好。先不談二者的競爭關系,品類的重疊,資源的浪費,京東恐怕一直都認為為什麽要做拍拍?再看京東本身的財務狀況,在倉儲自建物流的拖動下,毛利潤只有9.9%,而淘寶同期的利潤則高達70%,本就是泥菩薩過江的京東,有什麽理由收下拍拍這個累贅。一句話總結就是不賺錢,和月初蘇寧剝離pptv一樣。雖然蘇寧稱,是由於視頻行業競爭不斷加劇,PPTV一直在不斷加大版權內容、智能硬件等方面的投入。轉讓有利於PPTV的長期持續發展。

但歸根結底還是賠錢的買賣,無論是內部還是投資人都已怨聲載道。甚至在公布消息當晚,蘇寧雲商的股民在各種貼吧與QQ群中奔走相告,而拍拍的現狀本質上和PPTV是一樣的,自己不爭氣,被騰訊甩給京東,京東也不願當冤大頭。

京東開荒圈地忙 關閉拍拍實乃最好選擇

騰訊不疼,京東不愛,拍拍最終只是淪為電商大潮中的犧牲品,和早前退出中國的新蛋一樣,自身產品無特點,另外一點就是京東的重點根本就不在這塊。京東以自營電商起家,未來第一要務就是繼續拓展市場,建更多倉庫,開放更多平臺給合作夥伴。按照劉強東的計劃,京東希望未來能擁有60萬名員工,這樣的擴張節奏,蘊藏的風險十分巨大。如何管理一個擁有60萬名員工的企業,保持零售和物流兩個方面的效率第一,才是京東未來的主要任務。

在副業上,京東的註意了也不在拍拍上,京東白條主攻金融,京東農村主打農業生產資料電商,與阿里農村競爭,還有投了大力氣的京東到家,本地生活服務。京東做的更多是借助由3C售賣發展起來的京東品牌,四處開花,利用這部分的利潤彌補自建物流產生的龐大人員支出,而與京東商城業務重疊的拍拍在上述任何一方面對京東都是有弊無利,擴且騰訊和京東的合作也不僅僅是兩個購物網站的合作,而是將京東納入騰訊生態圈,成為對抗阿里系擴張的幹將,雙11開放微信入口就是例證,拍拍做的就是二者接觸的敲門磚角色而已。

最後來看下,京東這份聲明本身:鑒於C2C(個人對消費者)模式的電子商務在中國目前的商業環境中監管難度較大,無法有效杜絕假冒偽劣商品,京東集團決定,停止提供C2C模式(PAIPAI.COM)的電子商務平臺服務。這還真是打淘寶臉,直面淘寶假貨危機,畢竟中國最大的C2C平臺不就是馬雲家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974

6家公司在今天打了雞血 22家店鋪成阿里反腐路上蒼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30/154052.shtml

導讀 : 合並後的去哪兒把高星級酒店業務交給攜程來做了,蘋果Apple Pay可能春節在國內上線,優酷土豆的老板古永鏘豪言說五年後超過netflix和youtube。

到了年底,各大公司都想玩點新的。比如,蘋果、去哪兒、優酷土豆……這些看似沒有聯系的公司事件對於消費者的一個影響就是,你可能得考慮在手機上再多裝幾個APP了。

當然,得是他們能讓你用舒服了。

【大公司新聞】

合並後,去哪兒的高星酒店業務也交給攜程去做了

1月29日消息,兩封關於去哪兒與攜程業務整合的內部郵件曝光:去哪兒網將停止高星級酒店自營業務,將全部移交給攜程。

郵件中稱“Qunar將高星酒店的采購權(包括談判、簽約、維護及結算等)交給Ctrip。即日起不再進行高星級新簽。處於合作中的高星級酒店,限期終止合作,包括下線報價”。

按郵件中稱,去哪兒與酒店終止合作的動作,將在2016年2月集中處理完成。

根據攜程CEO梁建章去年在媒體接受采訪時曾談到整合的方向中稱,攜程將會側重一線城市、中高端用戶的酒店,而去哪兒的重心將會在二三線城市、價格敏感型的用戶,此次郵件公布的調整與其表態相吻合。

蘋果支付Apple Pay或將春節在中國上線

1月2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有消息人士表示蘋果計劃Apple Pay有望於春節(2月8日)在中國上線。支持Apple Pay的中國銀行已經達到19 家,未來這一數字還有望繼續增加。

古永鏘年會演講稱未來五年優酷土豆要超Netflix和YouTube

1月29日消息,合一集團(優酷土豆)舉辦了2016年會,董事長兼CEO古永鏘在年會上表示:

“我們以前說,合一就是Netflix YouTube,可以看到,全球付費用戶領先的就是Netflix,而在訪問時間和自頻道生態上,全球領先的就是YouTube……

通過我們數據團隊的計算,在未來五到十年的區間,我們在付費用戶和訪問時間是有機會超越“NY”的,激進一些說,五年內我們完全有機會。“

黑馬哥點評:既然是年會,說點激進的話、給員工打打雞血還是可以的。

阿里反腐,關停22家店鋪 

1月29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今日以公開信的方式,宣布永久關閉平臺上22家以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的商家店鋪。這是繼去年3月宣布關閉26家違規店鋪以來的又一舉動。

公開信披露,個別商家違背誠信經營的原則,通過朋友、同學、親戚甚至球友關系與小二拉關系,試圖通過阿里小二工作職權為自身謀取利益。這些行為已構成不正當謀利,情節嚴重的甚至觸碰了法律底線,依規被永久關閉店鋪。

黑馬哥點評:如果阿里打假也這麽厲害的話,我就放心了

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增強現實公司

1月29日消息,蘋果剛剛收購了增強現實公司Flyby Media,以強化其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團隊。這是過去幾年中,蘋果收購的第四家與VR/AR技術有關的初創企業。Flyby Media將加盟蘋果“秘密研究部門”,他們將在幾個月內開發出VR/AR設備原型。

對於收購Flyby Media,蘋果的回應依然是:“蘋果公司一直在收購規模較小的技術型公司,但我們通常不會討論收購的目的和未來計劃”

中國中車集團擬投資馬斯克的超級高鐵

1月29日消息,據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中國中車集團正在和馬斯克成立的Hyperloop Technology Inc(簡稱HTI)進行商討。據報道,此次雙方商討的內容包括相關的合作和投資事項。但這位消息人士還稱,這次商討還處於早期階段,並未達成任何實質性條款。

馬斯克最早在2013年提出了建造超級高鐵的設想,這是一套複雜的運輸網絡,通過修建一個低壓管道,並利用電磁力的加速效果,讓列車像膠囊一樣在管道中高速運行,時速可超過每小時500英里。

目前,HTI已融資3600萬美元,並計劃在B輪融資7000萬美元,其原始投資人中包括徐小平的真格基金。

黑馬哥點評:徐小平老師的身影真是無所不在啊!

瓜子二手車A輪融資超2億美金

1月29日消息,近日有投資人透露,瓜子二手車已經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2億美元,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

但瓜子二手車方面並未回應。

【行業新聞】

姚勁波等40人成湖畔大學二期學員

1月29日消息,馬雲、柳傳誌等企業家牽頭創立的湖畔大學今日公布新一期學員錄取名單。

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文、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西貝董事長賈國龍、58同城總裁兼CEO姚勁波、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胡郁、Ucloud創始人季昕華、虎撲體育董事長程杭等40人獲得錄取通知。

黑馬哥點評:不知這40個學員畢業後,有幾家會成為阿里系的新成員。

英國準許無人駕駛汽車在倫敦街頭上路測試

1月29日消息,英國交通部29日宣布,準許無人駕駛汽車在倫敦街頭上路測試。從今年7月起,“格林威治自動化交通環境項目”的第一輛無人駕駛車將在倫敦東南部的泰晤士河格林威治半島的道路上試車。

英國監管部門要求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必須有人監控,並且可以隨時切換到人工駕駛模式。

英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6%的人明確表示不會購買無人駕駛汽車,願意購買的人只占20%,其余人持觀望態度。

黑馬哥點評:那80%的人會隨著時間改變他們想法的,當然前提是測試安全。

渣打銀行預測16年中國GDP增速或達6.8%

1月29日消息,渣打銀行全球研究團隊發布報告對2016中國經濟做出全面展望,報告表示,過剩產能逐步消化導致產出損失在所難免,但決策層或難接受經濟增長低於6.5%,預測2016年在更為寬松的財政政策作用下,GDP增長或達6.8%,且經濟下行風險和上行潛力並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84

打了近20年的域名戰 美國終於要移交互聯網域名管理權

8月18日,據新華社消息,美國政府的一個主管機構近日同意,將於10月1日把互聯網域名管理權正式移交給一家非營利性機構,從而完成了對這個互聯網核心資源持續了將近20年的私有化進程。此舉遭到美國部分國會議員的反對。

今年6月,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初步認可“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提交的有關移交提案,認為其滿足美國政府兩年前提出的把域名管控權移交給“全球互聯網多利益攸關社群”的要求。隨後,“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按照要求提交進一步的實施計劃狀態報告。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評估報告後於8月16日正式決定,將在10月1日放棄對互聯網域名的控制。

“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是一家成立於1998年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目前,該機構下屬的“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負責管理互聯網域名管理系統,包括IP地址和域名等。根據美國商務部與“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簽署的合同,美國政府對“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的有關決定具有最終否決權。這一合同將於今年9月30日到期。

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總裁法迪·切哈德(圖片來源:中國國信網)

美國政府對“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的決定擁有否決權意味著它對互聯網核心資源的掌控,因此許多國家一直呼籲美國交出這一權力。但直到2014年,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才宣布將放棄對“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的控制,讓多利益攸關方來發揮領導作用。今年3月,“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提交了管理權的移交提案。

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說,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在互聯網域名系統管理中的角色“一直是讓外國政府不滿的一個源頭”,一些國家因此呼籲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或設立又一個政府間機構來接管域名系統的管理權。“如果美國政府不完成這一權力的移交,各國以多邊政府運行方式取代多利益攸關模式的呼聲只會越來越高”。

美國政府是否應當放棄對互聯網域名系統的控制,在美國國內一直都有爭議。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對此一直明確反對。

關於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的國際化改革,中國官方代表曾在國際場合表示,中國支持該機構的國際化改革,鼓勵中國互聯網社會組織、企業、研究機構積極參與該機構事務。與此同時,互聯網全球共治應堅持平等開放、多方參與、安全可信及合作共贏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85

小米生態鏈:“群架”打了兩年半

小米的估值究竟有沒有下跌?這個問題要看的不只是跌至谷底的小米能否全面反彈,還有小米在生態鏈的投資做得怎麽樣。

一位熟悉小米內部事務的人士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解讀,未來的小米可以理解成:小米手機(含小米平板)、小米電視(含小米盒子)和小米路由器三大硬件核心產品線是“第一個小米”,MIUI及其所構建的移動互聯網內容和服務生態相當於“第二個小米”,而小米計劃在生態鏈投資的100家公司將成為“第三個小米”。

從小米移動電源、小米手環、平衡車到凈化器、拉桿箱,再到掃地機器人……兩年半的時間,小米在生態鏈的布局成績如何?

從耳機到掃地機器人

小米對生態鏈的投資最早追溯到2013年底。當時小米公司成立生態鏈團隊,主要負責投資智能硬件公司,具體做法把小米模式複制到100家公司。而小米自身依然專註在三大核心主業上,一是手機(平板),二是電視(盒子),三是路由器。

小米投資的第一家生態鏈公司是加一聯創。當時,在雷軍邀約下,曾是富士康最年輕的事業群級總經理的謝冠宏選擇了耳機的方向,創立加一聯創1MORE,憑借一款小米活塞耳機沖出市場。

而造出了掃地機器人石頭科技,則是小米最新公布的一家生態鏈公司。8月31日,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評價,這是小米生態鏈上最複雜的產品,共涉及1200多個零件和113套模具。

這家公司創始人是前百度地圖產品負責人和百度魔圖精靈CEO 昌敬。他帶領的團隊中還有來自華為、英特爾、iRobot的高管。其中負責硬件方面的聯合創始人張誌淳是華為手機團隊的創始人之一,負責軟件的聯合創始人吳震曾在英特爾和微軟有10年的軟件研發經驗,是研究嵌入式和人工智能技術專家。 

 他們稱用2年的研發時間造出的掃地機器人,可以通過類似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中使用的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算法實時構建房間地圖,進行最合理的清掃路徑規劃。這款對標 iRobot的掃地機器人售價1699元。

在一系列生態投資的背後,雷軍曾表示,小米並非單純的投資創業公司,生態鏈投資就是由小米輸出做產品的價值觀、方法論和已有的資源,包括電商平臺、營銷團隊、品牌等,圍繞自己建立起一支“航母艦隊”。

直到今年3月,雷軍宣布對小米生態鏈進行戰略升級推出“米家”,承載小米智能家庭戰略的升級與落地。

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首次對外公布了米家 APP 的數據:截止到2016年8月,小米生態鏈共發布37款智能產品,米家APP(原小米智能家庭APP)設備接入量已近4000萬,日活躍用戶數超過500萬。

“打群架”模式

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半時間里,小米一共投資了55家公司,其中包括小米空氣凈化器出品方智米科技、小米凈水器出品方雲米科技等29家公司是由小米從零開始孵化。

小米公司在今年3月時公布的數據稱,目前這29家中有7家公司的年收入過億元,2家公司的年收入突破10億,智米科技的空氣凈化器年銷量超過100萬臺,紫米科技的移動電源總銷量超過4690萬個,華米科技的手環總銷量超過1850萬個。

而如果以估值突破10億美元計算,小米生態鏈有四家公司已成為獨角獸公司:華米科技、智米科技、Ninebot和紫米科技。

其中,華米科技曾做出爆款“小米手環”,近日還推出了Amazfit自主品牌、售價799元的智能手表;主營小米空氣凈化器的智米科技稱完成B輪融資,估值10億美元;紫米科技則是小米另一個爆款產品小米移動電源的生產商,據稱一年賣出2000萬臺。估值最高的是平衡車企業Ninebot曾收購了平衡車鼻祖美國Segway。

而今年8月,小米生態鏈孵化出了第一家登錄新三板的公司:小米插線板生產商青米科技母公司動力未來掛牌新三板。

作為生態鏈公司的一員,華米 CEO 黃汪在近日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采訪時說,在和劉德開會交流時,大家把小米生態鏈的合作模式總結為“打群架”的模式,例如,華米智能手表需要找藍牙耳機,自然而然找到小米生態鏈上做耳機的的加一聯創。“這種資源和配合的信任度很高。”

在劉德看來,小米生態鏈的定位是在無印良品和蘋果之間,小米生態鏈企業本質是一種“戰略結盟”,大家是“兄弟公司”。

“兄弟公司”一方面體現在互為放大器,小米為初創的生態鏈企業提供了品牌放大的可能,而生態鏈則用產品放大了小米打造新國貨的願景;另一方面則是形成品牌矩陣,他拿竹林做比——單根竹子生命周期很短,形成一片竹林,根部相互蔓延,可以內部實現新陳代謝,反而更加穩定。而小米生態鏈計劃就是為了找竹筍。

“對於現階段的小米來說,生態鏈企業的成長顯得格外重要。”艾媒集團董事長張毅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發展得好的企業不僅可以為小米貢獻成本來源,對於小米來說具有提升信心的作用。而小米的資源對這些生態鏈企業來說,充當了“助推器”的作用。

不過,當這些生態鏈公司從“竹筍”長到“竹子”時,除了複制小米模式,它們眼下要考慮的還有如何解決過度依賴小米銷售渠道和用戶資源。

例如,曾經造出“爆款”小米手環的華米公司,在初期成功後高舉高打,正在逐漸去掉“小米”烙印,建立獨立的品牌Amazfit。

再以青米科技為例,這家公司此前通過小米科技渠道(包括小米商城、京東 /天貓小米旗艦店等)銷售的插線板產品及數據線產品占到銷售總量的99%以上。它已經意識這一風險,稱未來將繼續開拓新的產品銷售渠道,以降低對小米科技的依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697

打了救活兒子的醫生,一場生命觀的沖突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161

 

陳立仍然覺得羅軍“沒有醫德”,他認為是後者讓他陷入了他最怕的泥潭之中。(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腦癱一定就是傻子嗎?“腦癱就等於一輩子完了”嗎?

這是南方周末5年前的一篇文章,近日被醫療網絡媒體翻出來,標題從《棄子》改成了醫患關系導向的標題,類似《陳立決定去揍一個醫生,那個救活他兒子的醫生》。

我喜歡原標題。因為這個故事,根本不是醫患問題,而是生命觀問題。這也是為什麽5年前的事,還能讓大家感覺到沒有距離。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叫陳立的男人,妻子半夜急診送往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生孩子,進手術室前,醫生告知孩子有腦癱的風險。後來,孩子順利娩出卻重度窒息,醫生羅軍一邊讓護士出去通知陳立一邊搶救嬰兒。幾分鐘後,等護士把陳立“不要搶救”的決定帶回來時,羅軍已經把孩子救活了。之後,陳立一直對“腦癱”極為焦慮,幾天後看到“重度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診斷,他沖到辦公室把救活兒子的醫生羅軍狠狠打了一頓。

羅軍醫生的7歲女兒受了別人的影響,也質問爸爸:你為什麽欺負別人的爸爸?

作為一個7歲女兒的媽媽,我想告訴她:你的爸爸沒有欺負別人的爸爸,他是一位值得你去愛去崇拜的父親,因為他做了一名醫生應該做的正確的事,不僅醫術高超,而且依然保留著對生命的本能,這是醫生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品質——人性。

我腦子里揮之不去的,是孩子剛出生時那個細節:由於極度缺氧,孩子完全失去了肌肉張力,但小小的四肢仍微微地顫動著,嘴巴張大,極力地想要吸氣。

這是每一個生命頑強的求生本能,這個小嬰兒努力想活下來。羅軍作為醫生讀懂了這種無聲的求救,然後竭盡全力救活了孩子。

就是這樣一個本應該為生命的努力而感動的故事,後來的事情發展卻如此狗血。

我在想,如果這個孩子還活著,現在應該5歲了。5年來他會經歷什麽?是否真的患上了腦癱?如果腦癱了,是只有運動障礙,還是出現了智力障礙?他的父母是放棄他了,還是帶著他到處治療,還是走對了康複訓練?又或者,這個孩子很幸運,就是個正常的5歲孩子。

5年後,這件事又在網上引起熱議。與5年前一樣,人們對“腦癱等於傻子”的錯誤認知沒有改變,人們對生命的認識也沒有改變。

醫學知識的普及相對是容易的,而對生命的認識則與社會的文明程度成正比。我們不能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人們的生命觀還停留在原始的叢林社會:只有完美的生命才被接納,殘缺的生命就應該及時終止,否則只會給家人和世界帶來無盡的苦難。

很多人總喜歡說別人“站著說話不腰疼”,說這話時,仿佛他自己是“坐著的”。

有一句老話,“不要批評人,除非你穿著他(她)的鞋子走了一里路。”其實,除了當事人,誰又不是“站著說話”呢?對擁有一個特殊孩子的家庭,我們能想象卻永遠無法真正懂得他們的艱辛。

因此,對於這個叫陳立的男人,我不想評價,他在對“搖搖欲墜”的未來極度恐懼下,做出自我保護性的“逃跑”決定,以及怪罪並遷怒於醫生的行為。

下面,我們不討論文章的醫療細節,只是想花點時間對“腦癱”做一點觀念上的澄清。

重度窒息的孩子一定會“腦癱”嗎?

從文章看,讓陳立內心坍塌的是“重度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診斷結果,於是他給孩子判了腦癱的“死刑”,而醫生一直在強調只是“可能”。

這種可能性的概率大小,《實用新生兒學》中是這樣寫的:出生時,阿氏評分愈低而持續時間愈長則後遺癥發生率愈高。阿氏評分在10分鐘內0-3分的窒息兒,隨訪到7歲,患腦癱者不到5%,15分鐘仍0-3分者有9%,20分鐘仍0-3分者則為57%。

陳立的孩子經過5-6分鐘的搶救成功後,離開手術室時,阿氏評分已達到了6分。我想,如果陳立非要用自己的孩子去對照,搞清楚後果有多嚴重,應該從醫生那里獲得這樣的資訊。

讓陳立害怕的,應該是以為“腦癱”就是“大腦癱瘓,人廢了”,這是普通人特別容易從字面上得到的誤解。

所以,要澄清的第一個醫學常識是:腦癱不是大腦癱瘓。

腦癱,是一組非進行性遺傳及後天獲得的兒童神經病學疾病,是引起兒童機體運動傷殘的主要疾病之一。通俗地說,就是指孩子在運動發育沒有成熟之前發生了腦損傷,造成了將來持續的運動障礙。

也就是說,腦癱,不是“大腦癱瘓”,而是指大腦損傷導致身體癱瘓,運動障礙程度有輕有重,輕的腦癱可能只是走路踮腳、手僵硬等,通過康複幾乎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

害怕腦癱很正常,但切忌自己隨便百度幾篇文章,就往孩子身上套。診斷腦癱這樣專業的醫學問題還是交給醫生吧。

腦癱一定就是傻子嗎?

這個嬰兒剛剛出生沒幾天,盡管一切都還是未知,但在陳立的認知里,腦癱“意味著長達一生的四肢癱瘓、智力低下、口齒不清,也即等同於——白癡,傻子,廢人”。

“腦癱詩人”余秀華大家應該聽說過吧,人家2000多首詩,幾部詩集,湖北省鐘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的身份,比你我大多數“非腦癱”的普通人都聰明。

其實,把腦癱和傻子對等起來,是大家對腦癱的又一個重要的誤區。實際上,有數據顯示,只有50%的腦癱孩子會合並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問題,而輕的腦癱不僅不傻,還可能比你我還聰明。

只有嚴重的腦癱才可能會合並智力問題,同時還可能合並癲癇等其他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等。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導致的腦癱患兒,部分同時也會有智力低下。

“腦癱就等於一輩子完了”嗎?

這是大多數人在得到腦癱診斷時的最直接的一個念頭,萬念俱灰。

但小兒神經科醫生告訴你這樣一個事實:腦癱是神經系統疾病中,康複效果最好的疾病,沒有之一。

曾經在姜玉武教授的診室里,親眼見過他給一個1歲的孩子確診腦癱,當時他對孩子父母說:“下次你們不是來找我,而是要去找康複醫生了。”

目前,社會上各種“治療腦癱”的騙局十分盛行,給孩子吃藥、打針、電療、離子、納米的一通折騰,花錢無數。如果孩子真的是“腦癱”,那麽這些治療除了讓你傾家蕩產,對疾病毫無幫助。

因為腦癱的“治療”核心,不是把大腦的損傷治好,因為這些損傷是永遠“治”不好的;而是通過康複訓練,重塑大腦網絡,使運動功能障礙得以修複。

重塑大腦網絡的過程,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腦損傷會導致大腦通路被打亂而出現運動障礙,但通過訓練,大腦神經會另辟蹊徑,反複強化後這就路就慢慢形成了,重塑的大腦網絡使得運動功能得以恢複。

腦癱孩子的康複越早越好,3歲前是最好的時期,1歲前更是黃金時期。因為1歲前是孩子高速發育時期,還可以修改,而一旦大樓全部建好,再改就難了,所以3歲以後再進行康複,效果會大打折扣了。

只有一個完美的生命才能有“美好旅途”嗎?

文章里,用了一種很文藝的描寫:孩子出生前,陳立一直認為迎接生命是“一次美好的旅途”。

但隨後,他就要中斷這個“美好的旅途”,因為生命可能會不完美,還只是可能。他打了醫生,然後在警察的要求下道了歉。

而我想說,他不僅需要向羅醫生道歉,更需要向這個孩子道歉。不過,這個男人不會有這種對生命的醒悟。因為他自始至終都認為這個“可能腦癱”的孩子會毀了他的人生,“我要和一個傻瓜過一輩子了!”所以,他把這一切都怪罪到醫生身上,覺得羅軍“沒醫德”,明知道孩子是個腦癱,還要救活他。他希望:“過兩年,我老婆休養好了,重新要一個健健康康的,全家人就不一樣了。”

當時網上很多人批評羅軍醫生,要“體諒陳立的難處”“養活腦癱不容易”“長痛不如短痛”。現在的評論,依然很多人這麽認為。

這不是是與非,也與道德無關,而是生命觀的問題。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利益”可能受損時,常常會如陳立這樣選擇自保。這是人類本身的罪性,也是社會對弱勢群體缺乏關懷和支持體系的悲哀。腦癱患者的長期醫護,如果只靠一個普通家庭孤軍奮戰,將是無數的苦難之日。

但從我們個人來說,當我們準備迎接生命時,常常只是做好迎接無殘缺生命的準備,而無法接受意外或不完美。一旦出現意外,有人選擇放棄;有人選擇在痛苦中咬牙堅持;有人選擇了堅持,並從中領略到“旅途的美好”。

比如:一位浙江金華名叫羅書堅的快遞員,從去年開始推著腦癱的兒子跑馬拉松。他說:“我只是把雙臂和雙腿借給他使用。能讓小柏快樂,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再比如:揚州大學有位名叫劉大年的副教授,女兒自幼腦癱卻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對文字和數字過目不忘,為了讓女兒看到外面的世界,自己改裝了一輛房車,帶著女兒周遊天下。

每一個孩子都不完美,這些身體特殊的孩子,上帝讓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也許就是用這種方式教會我們接納不完美,他們對家庭來說僅僅是不完美,而不是災難。但放棄或者充滿哀怨和憤怒,才是家庭的災難。

不完美的生命才更應該有“美好旅途”,因為除了這個,他們什麽也得不到。

最後,我還是想說,這與道德無關,是生命觀問題。

(作者為媒體人,文中關於腦癱的醫學知識,得到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及兒科癲癇中心主任姜玉武教授指導,以及他的同事張月華教授的幫助,謹此致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56

中國在農業領域打了反擊“組合拳” 美國大豆的替補者早選好

中美貿易戰開始進入貼身肉搏階段,針對美國政府發布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中國的反擊是一套組合拳。

4月4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最終措施及生效時間將另行公告。

中國打出“組合拳”

此前,業內分析稱,一觸即發下的中美貿易戰,會先以一般的小商品來試探,如在農產品領域,可能會針對來自美國的高粱、苜蓿草,甚至是玉米,緊隨其後就會考慮大豆。

如今來看,這次中國在農產品領域的反擊來了一套組合拳。梳理商品清單可以發現,其中包括:大豆、玉米、棉花、高粱、小麥、牛肉、橙汁、煙草。

對於這次反擊,上海匯易咨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李強對第一財經分析稱:一是中國基於對等的原則,主要是出於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發生了變化。這次的500億美元,跟美國政府發布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涉及到的中國輸美的1333項500億美元商品,規模相當。另外,對鋼鐵和鋁,美國對中國以外的其它國家進行了豁免。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才被迫進行反擊;二是對這些領域進行征稅,還是比較客觀的,符合國內的產業結構的,比如大豆是可替代的,汽車是國內可以自產的,這是符合預期的。

至此,美國200多萬農場主真真切切的擔憂才到來。在過去多年來,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最大進口國。其中,美國62%的大豆銷往中國。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累計9553萬噸,而前三大的大豆進口國分別為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進口量分別為5093萬噸、3285萬噸、658萬噸。也就意味著,來自美國大豆占比達到34.4%。

從短期的結果來看,李強分析稱,短期來看會對大豆市場造成劇烈的波動,這種市場波動,也會傳導到整個產業鏈,影響到豬肉價格。不過,自去年底以來,生豬價格已經跌去了35%-40%。即便這次對美國大豆征關稅,傳導到豬肉上的價格增長幅度也有限。

他說,由於美國大豆具備可替代性,進口的缺口可以在南美洲國家填補。比如,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等。

另外,繼4月2日起,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豬肉及制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25%之後,這次委員會還對美國牛肉進行征收25%的關稅。而美國牛肉正是2017年同意開放的。這也是2003年由於瘋牛病疫情而遭到禁止的美國牛肉,時隔14年後,重新登陸中國。

對於牛肉同樣作為反擊的措施之一,李強認為,主要是其作為政治影響較大,因為美國牛肉價格本身就偏高,主要針對高端消費市場。

南美大豆可作替補

當前,隨著國內日益增長的大豆需求量,中國企業也開始加速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農業投資布局。比如,大北農旗下生物技術公司就尋求跟阿根廷公司的合作機會,設立實驗室進行大豆育種,在阿根廷乃至拉美推廣中國大豆種子種植,從而實現大豆的出口轉內銷。

此外,糧食進出口企業也在加強跟南美洲大豆出口國的合作。比如,加大在巴西頭號大豆產區的收購量。據報道,2017年11月,巴西頭號大豆產區馬托格羅索州州長佩德羅·塔克斯 (Pedro Taques)曾到中國,和中糧以及鵬欣集團商議在巴西投資等事宜。彼時中糧集團常務副總裁兼中糧國際副董事長、CEO遲京濤表示,未來五年從馬托格羅索州采購的大豆量將從目前的每年400萬噸提高至720萬噸。

針對南美洲大豆出口的瓶頸之一——港口設施,3月16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巴西投資建設的巴西聖路易斯港項目於舉行了奠基儀式。據了解,該港口擬規劃建設4個泊位及配套堆存設施,主要貨種為糧食、油品等,可提高巴西大豆的出口能力。

值得關註的是,2017年,糧食、肉類、水果最大農產品是中國最大的三類進口農產品。大豆進口占到的全球貿易總額的67.01%,世界產量的29.37%,為國內產量的6.54倍。

業內認為,大豆原產於中國,中國曾經是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豆油、豆粕出口國,但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以及世界最大的植物油進口國。

當前,中國的農業扶持政策也釋放了支持國產大豆的信號。4月3日,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聯合發布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2018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將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實施玉米及大豆生產者補貼,大豆補貼標準要高於玉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