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樓市下行壓力減弱 微刺激見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39

今早統計局公布的10月樓市數據雖然看起來並不出彩,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甚至同比擴大。不過房價環比降幅收窄。在二手房數據上,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價格環比停跌,暗示此前一系列樓市新政或正在慢慢發揮作用。

具體來看,10月二手房價格北京環比小幅上漲,而上海、廣州、和深圳的價格則與上月持平。

111

在信貸緊縮和經濟滑坡之際,中國今年1-10月商品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10%,促使政府放松了對已經在拖累經濟增長的房地產行業的限制措施。

9月央行、銀監會出臺文件為樓市松綁。文件提到,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打七折,對已擁有一套住房並結清房貸的家庭,新購房可享受首套房優惠。“首套房”認定標準正式放寬。

10月住建部、財政部和央行聯合印發《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要求各地放寬公積金貸款條件,今後職工連續繳存6個月即可申請公積金貸款、推進公積金異地貸款、實現異地互認、轉移接續、降低中間收費。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表示,隨著各地房貸政策調整,房企為消化庫存繼續加大推盤力度,部分購房者選擇入市,房價環比降幅收窄。據測算,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降幅分別比9月份收窄0.3和0.1個百分點。從個數來看,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9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均與9月份相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4個,比9月份減少6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比9月份增加4個;上漲的城市有2個,比9月份增加2個。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報告也顯示,10月份,四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量環比減少0.9%,繼9月份庫存量創新高後,10月庫存出現下跌。這也是近九個月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跌的現象。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一線城市今年放松限購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隨著信貸政策的放松,改善型需求的入市門檻在降低,進而能加快入市節奏。市場行情轉好,利好一線城市的庫存壓力釋放,房價下跌的壓力將減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62

日本央行:物價面臨下行壓力 將持續至2015財年上半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35

u-2393782821-2451406588-fm-23-gp-0

日本央行10月31日的會議紀要顯示,許多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委員擔心,如果油價保持當前水平,日本通脹面臨的下行壓力將延續至2015財年上半年。 

他們還認為,日本通脹率將在1%附近持續一段時間,日本央行應在通脹穩定地達到2%之前繼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

“油價下跌給物價上漲帶來了壓力,不知為何消費稅上調影響已經延長了”,擴大寬松政策“以維持通脹預期向上改善,旨在結束通縮”,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10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他還表示,“如有必要,該行不會猶豫再次采取行動。”當天早些時候,該行宣布將每年基礎貨幣的貨幣刺激目標加大至80萬億日元。

本次會議紀要也顯示,在通脹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有委員認為,“如果央行不擴大量化質化寬松(QQE),會被視作不履行通脹承諾。”不過,也有委員認為,“與最初實行QQE相比,現在擴大QQE的影響有限。”

一旦日本持續面臨通脹下行壓力,許多委員認為,“日本走出通縮狀態的時間可能會延遲。” 

此外, 紀要還顯示擴大QQE的提議來自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外媒報道稱,委員會以微弱的優勢通過了黑田的提議,凸顯了日本央行內部的分歧。

華爾街見聞網站本月初介紹過,《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稱,在該次貨幣政策決議會議上,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以5-4的投票通過了行長黑田東彥擴大量化質化寬松(QQE)政策的提議,顯示委員們對該激進貨幣政策的效果越來越感到懷疑。

一位與幾位現委員關系緊密的日本央行前委員告訴該報,“日本央行內部的反對之聲可能會繼續下去。”另一位知情人士稱,黑田東彥與其他委員的分歧正在加大,而這成了黑田“最大的問題”。

對於意外擴大刺激規模,黑田東彥在該次貨幣政策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日本處於結束通縮的關鍵時刻。但油價下跌、消費稅上調都在抑制物價上漲,擴大寬松政策“以維持通脹預期向上改善,旨在結束通縮”。

日本央行10月31日意外宣布擴大寬松,造成日元大幅下挫。此後,美元/日元一路走高,不斷刷新七年新高,當前以及。

日本央行10月31日會議紀要:

許多委員認為,日本央行將在通脹穩定地達到2%之前繼續實施寬松政策。

許多委員認為,日本通脹率將在1%附近持續一段時間。

許多委員認為,如果油價保持當前水平,在2015財年上半年之前,日本通脹將面臨下行壓力。 

日本央行將審視風險,並在必要時做出適當調整。

日本經濟持續保持複蘇態勢。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10月31日的會議上提議擴大QQE。

一名委員表示,如果央行不擴大QQE,會被視作不履行通脹承諾。

一名委員認為若物價目標接近達成,便可討論退出QQE策略。

部分委員認為,與最初實行QQE相比,現在擴大QQE的影響有限。

許多委員認為,如果通脹下行壓力仍存,則日本走出通縮狀態的時間可能會延遲。 

日本央行今日公布了會議紀要後,美元/日元小幅走高後回落:

QQ圖片2014112508274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03

油價雪崩:日本高官態度各異 寬松壓力或繼續加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26

對於幾乎所有石油資源均依賴進口的日本而言,周四淩晨OPEC拒絕減產並引發油價大跌的決定似乎是個大好消息。日本經濟大臣甘利明第一時間公布表示油價下跌將抵消日元貶值的負面壓力。不過與此同時,黑田東彥推升通脹的難度卻因此加大。黑田東彥曾在本月初表示,“從長期來看,油價下跌對經濟有利,但短期對物價造成了下行壓力”。

在2011年福島核泄漏之後日本的核能使用就陷入困境,這使得日本更加依賴石油進口。伴隨著布倫特和美油的下跌,亞洲油價基準——迪拜原油價格從今年6月以來,下跌已經超過了1/3。

三井住友資產管理公司經濟學家Hiroaki Muto表示,“油價下跌對於消費者和企業而言都是好消息。不過對於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來說,提振通脹的難度進一步加強。他可能不得不選擇進一步擴大寬松。”

日本央行10月31日的會議紀要顯示,許多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委員擔心,如果油價保持當前水平,日本通脹面臨的下行壓力將延續至2015財年上半年。 

周五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10月全國核心CPI年率升幅繼續放緩至2.9%,為七個月最低,再次凸顯出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面臨實現價格—增長目標所面臨的挑戰,亦加深了市場對央行是否有能力實現2%通脹目標的質疑。數據還顯示,10月全國CPI年率升幅繼續放緩至2.9%,10月東京核心CPI年率升幅一如預期放緩至2.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95

中國經濟烏雲密布 穩增長壓力沈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41

Black-cloud-on-the-horizon

中國經濟依然在放緩,穩增長壓力沈重。

受到APEC限產及需求下行拖累,中國工業增加值回落到近六年次低水平。基建的高投資無法抵消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的疲軟,固定資產投資降至13年低位。

機構紛紛預期,央行今年可能會降準或大規模投放流動性。在政府將“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列為明年經濟工作首要任務後,未來宏觀政策有望進一步放松。

APEC限產、需求疲弱拖累工業數據

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7.2%,低於一致預期7.5%和上月的7.7%,這是2009年以來第二差的月份,僅好於8月的低位6.9%。

這一“略有些令人失望”的數據反應了工業部門的疲弱,包括民生、招商、申萬在內的眾多機構都認為,11月的APEC會議要求北京周邊六省市限產對此造成了影響。

“電力熱力生產供應、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專用設備及通用設備制造等行業拖累較大,部分反映了APEC會議的擾動。” 宏源宏觀認為。

但即便剔除APEC的影響,經濟本身存在的下行壓力也不容樂觀。

國信宏觀提到,外需收縮和國企不振是拉低11月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兩個主要原因。

11月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大幅下滑4.4個百分點至3.9%,出口對工業企業生產的拉動明顯減弱;而國有及國有企業工業增加值在11月的累計同比下滑2.7個百分點至2.8%,一方面反映出穩增長效應的減弱,另一方面也受到同期APEC停產因素的影響。

此前公布的11月PPI數據為連續33個月下降,CPI也在走低,中國經濟籠罩著通縮陰霾。

投資分化

1-11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小幅下滑至15.8%,增速連續5個月下滑,創下近13年來新低。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的低迷是主要影響因素。

一方面,由於庫存高企,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回落0.5個百分點至11.9%,另一方面產能過剩的制造業投資在低位徘徊。投資仍然依靠基建支撐,水利、鐵路運輸等行業維持較高增速。只是基建的拉動尚無法抵消前兩者的影響。

首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劍輝認為,投資領域的放緩有主動的結果,也有被動的拖累。

由於各種環保要求,壓縮過剩產能的領域還是在被繼續抑制,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使得采礦業投資出現回落,這都是主動性調整的結果。被動的主要受到周期性的影響,比如制造業整體增速沒有顯著增長,運輸等投資都在回落,這些領域的回落是被動性的回落。

房地產銷售和零售數據成亮點

在固定投資中,房地產投資增速雖然走低,但其中也隱含一些積極信號。當月房地產銷售回暖,單月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創今年來新高。

此外,國信宏觀提到,房地產資金來源上國內貸款同比小幅下滑,但個人按揭貸款同比回升,盡管銀行仍然惜貸,但按揭需求已逐部回暖。未來庫存的逐步消化,房地產銷售回暖對於投資的帶動有望增強。

在零售銷售方面,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結束了此前連續五月的放緩勢頭

國信認為,結構調整在刺激居民消費方面初顯成效。尤其是與地產相關的消費品增速明顯反彈,反映出當前房地產銷售的回暖對於下遊消費的提振。四季度消費增長對於GDP增速的拉動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政策有望進一步放松

三大宏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下行趨勢顯著,未來的穩增長壓力較大。

投資尤其基建投資或將繼續發揮穩增長的關鍵作用。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提到,“有力度”的財政政策意味著除了減稅之外還需要增支,預計赤字率將提升到2.5%甚至更高。

此外,貨幣政策有望進一步放松。

民生宏觀提到,過去是無基建、不複蘇,現在是有基建也不一定複蘇。房地產庫存去化壓力山大,投資短期未見底,制造業深陷產能過剩泥潭,外需穩而不強抑制了出口的空間。經濟下行和通縮壓力下企業的實際利率上升,出於存量金融風險防範的考慮,應加大貨幣寬松力度。

多位分析師也呼籲央行降準或投放流動性。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稱,年底去庫存和資金面的壓力比較大,信用創造也比較慢,兩者間會有一個青黃不接的過程。之前傳說央行擴大合意貸款規模雖然是對經濟的刺激,但銀行負債成本高,因此央行如果不降準或者在公開市場大規模投放流動性,刺激作用還是有限。

昨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其中第一項就是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會議重申要繼續實施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政策,並稱積極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39

國際壓力日增 中國或取消含硼鋼出口退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29

41

上證報報道,中鋼協已經將鋼材產品出口退稅方案上報財政部等相關部委,最終還需上報國務院批複,方案可能於2015年上半年出臺。  

一位業內人士向上證報表示,2014年中國鋼鐵出口飆升,引來多國反傾銷,迫於國際壓力,中國需要調整鋼鐵出口退稅。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8361萬噸,同比增長46.79%,創有史以來最高。中鋼協預計,今年鋼鐵出口量約占全國粗鋼產量的10%,而往年這個數字不過2%至3%。  

中鋼協向上證報透露,此次調整鋼材進出口政策是基於鋼鐵產業結構,中鋼協上報的方案不只關註含硼鋼出口問題,而是一攬子計劃。從國家層面來說,不僅涉及鋼鐵,還包括其他產品的進出口稅率的調整,具體怎麽采納尚不確定。

上證報報道,取消含硼鋼出口退稅政策是鋼材出口退稅政策的核心。一些含硼鋼打著合金鋼旗號出口,未來將會受到抑制,或涉及螺紋、線材、熱軋、板材、中厚等品種。 

鋼鐵行業網站“我的鋼鐵”徐向春認為,取消鋼鐵出口退稅,短期之內將影響鋼鐵出口,數量或在1000噸左右。目前,國內外鋼材價差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取消出口退稅後中國鋼廠或加價出口。

新華網援引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鋼鐵行業至少存在三大問題:

產能過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張長富表示,盡管鋼鐵業的新增投資快速降溫,但2013年底國內的粗鋼存量產能接近12億噸。預計明年的鋼鐵需求增幅在1%到3%之間,化解產能過剩仍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今年鋼鐵出口大量增長,緩解了產能過剩的矛盾。但由於貿易摩擦越來越大,這將促使鋼鐵出口退稅的調整。

高負債率:張長富表示,鋼協會員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72%,銀行貸款總額超過1.3萬億元。今年前10月鋼廠財務費用上升20%,應付賬款增長近10%。部分企業資金鏈斷裂,已進入破產重組程序,未來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集中度不升反降,價格戰仍是主要競爭手段:2013年中國鋼鐵業的集中度不升反降,行業利潤率急劇下降,很多鋼廠徘徊於盈虧邊沿。

張長富表示,鋼鐵業前十位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是37.5%,汽車是88.4%,所以汽車銷售利潤率逾8%,高出鋼鐵業10倍。集中度太低,導致競爭手段單一,就是打價格戰,這種導向急需得到改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95

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高度警惕通縮壓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18

在我國CPI持續回落至1.4%,PPI連續33個月下降的背景下,不少機構警告,中國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通縮局面。近日《人民日報》一篇專訪文章也提到,通縮壓力不得不防。

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當CPI連跌三個月,即表示已出現通貨緊縮。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姚景源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稱,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們還沒有陷入通縮,但是2015年CPI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我們確實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

QQ圖片20150105100111

(圖表來自山西證券報告)

物價的持續下跌將抑制投資和生產,導致失業率走高以及經濟衰退。姚景源具體提到:

表面上看,商品價格便宜了,生活成本更低了。但是,物價回落會影響投資與消費預期。企業產品價格下降,預期收益減少,投資就會相應減少,就業就不會增加。消費者習慣買漲不買落,都等著買更便宜的東西,就會導致消費萎縮,企業產品就會積壓、滯銷,進而影響企業運轉與員工收入。

他還認為,當下的通縮壓力與以往不同。雖然也受到出口不足的影響,但更多是“三期疊加”的結果,是過於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果,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所累積矛盾的集中爆發,更是步入新常態後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至於如何應對,姚景源表示:

經濟增速換擋期的主要風險不是通脹,而是通縮,更應關註的是下限。所謂底線思維,就是要防止通縮。由於當前通縮壓力主要來自於“三期疊加”,靠過去加大投資、放松貨幣的老方法進行調控是行不通的。要避免出現通縮的局面,還是要在轉方式、調結構上下功夫。

在供給層面,應當加大力度化解產能過剩,不妨多采用“走出去”的方法。過去我們化解產能過剩,特別強調“淘汰”與“整合”,在“轉移”上下的功夫不夠。現在應該把視野擴展到國際上,利用“一帶一路”,更多地運用“轉移”的方法。以高鐵“走出去”為例,就能帶動上遊鋼鐵、電子、有色金屬、裝備制造的產能消化。

在拉動內需方面,他提到:首先,應當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運行,防止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其次,拉動工業投資。再次,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我國中西部與東部、農村與城市的基礎設施差距還很大,需要補齊短板。此外,還要通過改善民生來促進消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18

強勢美元“雙殺”效應 亞洲企業償債“壓力山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4

此前大舉借入美元貸款的亞洲經濟企業現在面臨雙重威脅:一方面美國加息所帶來的債務成本高企,另外一方面,本國貨幣的大幅貶值加劇償債壓力。

2008年金融危機後亞洲企業加大了美元借款力度,充分利用了當時的低利率以及因美聯儲對金融系統大量註資而給全球市場帶來的充裕資金。跨國銀行也樂於放貸,因為和美國國內能夠獲得的接近於零的利率相比,將資金貸給亞洲企業的回報更高。

路透數據顯示,即使在2014年美國加息預期日益高漲之際,向(除日本以外的)亞洲發放的銀團貸款規模仍然增長了13%,達到創紀錄的5229億美元,其中發放給中國企業的貸款占27%。

但是隨著亞洲增長引擎中國經濟勢頭減弱,這些亞洲公司面臨日益沈重的債務負擔。經濟增長放緩開始侵蝕企業的利潤,而在支付美元債息時則需要更多本幣。

Ernst & Young亞太區合夥人Keith Pogson表示:“借款人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匯率朝著不利於你的方向波動——你負擔美元債務,你的利潤卻是以本國貨幣計價。”

根據聖路易斯聯儲的統計,2014年美元對一攬子新興貨幣累計升值超過7%。其中馬來西亞林吉特2014年第四季度遭遇了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季跌幅——6.2%。印尼盾兌美元大跌至1998年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印尼央行不得不采取措施捍衛印尼盾。2014年泰銖也走軟,印度盧比兌美元全年下跌了約2%。甚至連人民幣都不得不向強勢美元“俯首稱臣”。

美元大漲意味著那些發債的公司償債成本增加,最終將導致公司盈利水平下降。分析師甚至認為一些公司可能面臨違約風險。

在1980-1990年代,類似的美元快速升值引發了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貨幣危機。

借給中國企業的貸款也遇到了麻煩,到目前為止,這些麻煩主要是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截至去年9月底,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同比增加36%,達到人民幣7669億元。

中國地產開發商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年初宣布公司未能按規定及時償還一筆來自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的貸款,並警告稱這一違約事件可能會觸發有關債務出現交叉違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一只2018年到期的佳兆業債券價格已經跌至34-37美分(面值1美元)左右。而近日在二級市場上,佳兆業的五只離岸債券迅速變身為“垃圾債”,債券價格自從去年10月中以來一路暴瀉,目前平均價格已經由1美元的債券面值腰斬至40美分以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50

362家城投平臺壓力測試:盤點那些“最緊繃”的平臺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83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掃雷小組”* 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按照原計劃,2016年起地方政府只能通過省級政府發行地方債的方式舉借債務。而在2015年一整年的過渡期內,只有保障性住房、公路、水利、土地儲備等領域的在建項目後續融資,政府債券資金不能滿足的,允許由企事業單位通過銀行貸款、企業債、中期票據等方式舉借。(《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征求意見稿)》)

 

但是,掃雷小組在1月5日的徹底分析《後續博弈:政府債務或遠超預期,如何拆彈?》中曾提及,此輪財政部主導的政府債務清查規模可能超出預期
 

因此面臨兩個問題:1、2015年、2016年省政府發債規模相對於總的存量債務盤子可能杯水車薪,省政府發債未能覆蓋的債務到期如何償還?2、如按照上述征求意見稿,2015年,平臺公司只有保障性住房、公路、水利、土儲等幾類在建項目可以融資,融資渠道明顯受限。

 

因此掃雷小組對平臺公司進行了一次壓力測試。假設極端條件出現,即“省政府發債尚未到位、融資渠道遭受全面管束”的情況下,考察平臺類企業以經營性現金流覆蓋未來一年到期債務的能力

 

掃雷小組考察的具體指標是[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並以75%作為分界。

 

需要指出的是:

1)由於2014年報尚未披露,我們選取了時點最為接近的2014年三季報數據計算平臺公司未來一年到期債務;

2)我們計算的到期債務中包括部分無息負債(如一年內到期的長期應付款),因此總體指標水平偏低;

3)由於是三季度數據,我們統一以75%折算覆蓋標準。由於各公司現金流發生時間不均衡,這一簡單換算很可能造成不準確。但其他調整方式也可能難以準確修正。掃雷小組將在正式數據出爐後修正。歡迎持續關註。

 

以Wind口徑計算,1754個平臺公司中共有362家披露了三季度數據。

 

以我們的考察標準,認為

(1)經營現金流為負值的平臺為強預警,亮紅燈;

(2)現金到期債務比率不到75%的,為預警,亮黃燈;

(3)>75%的我們認為壓力較小,為綠燈。

 

結果發現:

(1)紅燈:115家,占比約為32%;

(2)黃燈:183家,約占50%;

(3)綠燈:64家,占比不到20%。

 

12 (2)

 

我們還對披露數據的362家平臺逐省進行了分析。

4

 

其中內蒙古、黑龍江、海南、吉林樣本過小,或存在較大偏離度。但數據樣本較大的江蘇、福建、四川、浙江、廣東等省,我們認為能揭示一些普遍問題。

 

受篇幅所限,我們只列出紅燈榜、綠燈榜前20名。如需獲取完整數據庫,請關註微信公眾平臺“掃雷小組”。

 

 

*掃雷小組 | SWEEPING ANALYSIS 是一個開放的中國政府信用研究群組。

 

小組提供基於城投平臺、PPP、地方債券、財政部門動向、開發性金融等系列數據庫的輕量化分析。

 

歡迎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掃雷小組”,或掃取以下二維碼,關註我們。

qrcode_for_gh_52a9b222e0f1_25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298

央行潘功勝:歐洲QE有利中國出口 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11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認為,歐洲央行購買債券的QE項目有助於中國出口增長,但可能導致美元匯率進一步走高,使人民幣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

潘功勝今日在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2014年金融改革、支持實體經濟進展成效”吹風會上表示,歐洲是中國最主要的一個貿易夥伴,歐央行新一版的政策推出,有助於提振歐元區的經濟,將增加外需,有利於中國的出口,是比較積極和正面的。另外,歐央行的新一版QE政策加上美國量化寬松政策正常化的趨勢,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匯率的走強,從而可能會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形成下行壓力。

“對全球資本在區域之間布局重新調整的影響。新一版QE的政策,所提供的大量流動性毫無疑問會產生溢出效應。而美元匯率的走強又會帶動資金回流美國,增強全球未來的跨境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他提到。

QE,歐洲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

昨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公布,計劃從今年3月起每月購買債券600億歐元,直到明年6月,如有需要會持續購買,直至歐元區通脹率回升到2%。由此推算,此次歐洲央行的QE規模至少可達1萬億歐元。

潘功勝今日還指出,歐洲央行之所以決定截至明年秋季購買逾1萬億歐元的債券,主要是為解決歐元區的經濟問題,“我們理解這點”。

關於貨幣政策工具的問題,潘功勝提到,“在過去幾年中,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的籃子更加豐富了,一些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是不是會取代存款準備金率?可以肯定地回答,他們之間不是一種取代和被取代的關系。” 

至於備受關註的存款保險制度何時推出,潘功勝指出,按規定履行相關審批程序之後,存款保險制度可能將會付諸實施,並會很快由起步時的單一費率過渡到差別費率。

去年11月30日,中國央行正式公布《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稿》),對外征集意見30天後,將於本月推出。央行《意見稿》指出:

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合計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

對於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中國央行根據2013年底的存款情況測算認為,可覆蓋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69

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上海實施房貸壓力測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12

20150127shanghai

據新浪財經,上海銀監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對上海的商業銀行放貸實施全產業鏈壓力測試,並對大型房企集團轄區外融資債開展檢測。

通知稱,上海市商業銀行將開展“由房地產到上下遊、由信貸到非信貸、由表外到表內”的全口徑壓力測試;並對大型房地產企業集團和房地產異地貸款、異地信托、商業綜合體貸款持續開展監測,防範異地風險傳染。

通知表示,2015年將研究健全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差異化項目資本金比例、住房按揭貸款人還款能力貸前壓力測試等風險防範機制;在不良貸款防控方面,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呆壞賬核銷條件放寬、市場參與者增多以及當前利潤、撥備‘雙高’有利時機,及時核銷、盤活、重組和轉化存量不良貸款。

22日,上海銀監局曾表示,轄區銀行業鋼貿風險集中暴露期基本結束,相關風險得到有效化解。而此前曾密集發生多起銀行追債鋼貿商的訴訟糾紛。

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開展不良貸款、房地產和理財業務等領域的壓力測試,指導轄內銀行及時掌握風險暴露信息和處置進度。並通過清收、核銷、重組、轉讓、現金清收等市場化、法制化、規範化手段積極處置不良資產,夯實全行業信貸資產質量,以增強經濟下行期抗風險能力。”

自去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降溫,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資金鏈普遍吃緊。一些小型開發商已經出現違約或破產。今年年初,深圳房地產公司佳兆業因為資金鏈斷裂違約,再度掀起一波樓市風暴,也加深了市場對房地產企業財務狀況的擔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