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周來,鐵礦石價格上演了過山車行情,一周暴漲後緊接著一周急跌,而今日又突然爆發強勢漲停。上海鋼聯鋼材事業部總經理助理陳靖夫今日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從近期Mysteel公布的高爐數據以及河北限產令來看,年末鐵礦石現貨需求並不存在大幅增量的基礎,因此預計期貨盤面區間震蕩的可能性較大。”
中國鐵礦石庫存攀升 上漲無基本面支持
對於鐵礦石此前的一輪強勁上漲行情,巴萊克分析師認為,是市場對特朗普勝選這一消息過度反應所致。特朗普在勝選演講表示,會加大美國基礎建設支出,從而令市場對鐵礦石需求的預期增加。而恰逢此時,中國的商品期貨交易量飆升。多個因素疊加刺激下,鐵礦石價格本月曾一度升至兩年高位。不過隨著交易所出臺相關政策抑制期市投機行為,以及庫存激增,鐵礦石自高位大幅下滑。巴萊克分析師預計今年年底前鐵礦石價格風險偏向下行。
根據近期中國港口庫存數據顯示,中國鐵礦石供應充足,中國46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為1.1058億噸,較此前一周水平增加283萬噸,為自2014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且年初以來,中國港口鐵礦石庫存已經增加了19%。此外,進口礦價也開始大幅回落,截至18日,普氏62%品位鐵礦石指數報收於每噸73.35美元,一周下跌6.05美元。
有鐵礦石交易商表示,此前鐵礦石價格漲得太快,已經偏離了基本面,掉頭向下是遲早的事。隨著冬季傳統鐵礦石淡季到來,鋼廠檢修期的臨近,以及河北環保監管力度增強,鐵礦石未來需求必定會逐漸走弱,一直持續到明年2月。
技術面來看,22日上午鐵礦石期貨率先觸及漲停板,實為空頭止損盤所致,鐵礦1701合約日持倉量減少13萬手,可以看出這次上漲並非真實買盤推動。
綜合市場行情來看,陳靖夫認為,今日走強原因有三:一是經過上周大幅下跌,各品種期貨相對於現貨均處於大幅貼水狀態,盤面有修複貼水的需要;二是周一沙鋼出廠價格高於市場預期,挺價意願強帶動成品材預期好轉;三是高品位礦依舊緊俏下跌缺乏共識。但相較於期貨片面的大幅波動,今日港口現貨價格僅上調10元/噸且缺乏成交,鋼廠采購對盤面的上漲認可度並不高,表示資金炒作的可能性較大。
“雙焦”推動高品位鐵礦石
從整體黑色板塊來看,鐵礦石雖然受到諸多利空壓制,卻依然封死漲停,和“雙焦”大漲脫不了關系。市場普遍認為,由於焦炭焦煤價格一直處於高位,鋼廠高企使得其對中高品位鐵礦石的需求增加。雖然鐵礦石港口庫屢創新高,但中高品位鐵礦石存在短缺。
根據歷史數據統計可以發現,焦炭與鐵礦石的時間加權平均相關系數分別為0.81和0.66,說明在焦炭價格的上升行情中,其與鐵礦石價格的相關性僅為中度相關,而在下跌行情中,該相關性顯著上升。
另有相關論文顯示,鐵礦品位增加,則鐵水產量就增加,焦比就下降1.74%,且呈線性相關。不難看出,在當前焦炭價位高企的背景下,鋼廠樂意提高入爐礦品位來提高的成本效益。
綜上,鐵礦石面臨庫存大幅增加,需求減少的壓力,中高品位鐵礦石結構性短缺的利好並不足以支撐尚在高位的鐵礦石期價,今日的走強實屬勉強,後市料將震蕩盤整可能性較大。
期貨夜盤開盤,焦炭跌逾2%,焦煤跌逾1%,動力煤、熱卷小幅下跌;鐵礦石、螺紋鋼仍相對堅挺,保持上漲。
11月23日下午,據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消息稱,山西焦煤集團與河鋼、首鋼、鞍鋼、寶鋼、馬鋼、華菱鋼六大鋼鐵集團在京簽訂了2017年煉焦煤中長期合同。
鋼鐵煤炭行業近年來同受產能嚴重過剩影響。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采取了一系列支持行業脫困發展的措施,隨著去產能工作進度的加快和政策措施效果的不斷顯現,兩個行業經營狀況實現明顯好轉。
發改委表示,近期,受多種因素影響,鋼鐵煤炭出現價格過快上漲的情況,但目前的供需基本面並不支持鋼鐵煤炭價格的大幅度上漲。
“只賺指數不賺錢。”2017年開局以來的A股反彈行情並未給市場帶來驚喜,市場熱點渙散、賺錢效應低成為投資者的普遍感受。
目前整個市場仍舊處於存量資金博弈狀態,前兩周證券保證金均處於凈流出狀態,新增投資者增量也環比處於下滑趨勢,資金流動性偏緊成為市場偏謹慎的原因之一。在這樣市場熱點稀缺的情況下,國企混改成為熱點頭牌,但多位私募人士認為,目前該概念板塊包括龍頭股已經開始回調,短期不建議追高,但中長期仍有機會。
在市場熱點的不斷輪動之中,有投資者偏好於從深調的主題板塊中挖掘機會,但多方業內人士建議,關註具有持續較強基本面的標的。
熱點渙散 混改成頭牌
2017年首日A股便開啟反彈模式,但在市場流動性偏緊、市場熱點渙散等因素疊加下,A股反彈稍息且呈現出震蕩回調趨勢。雖然自1月3日至1月11日,滬指累計上漲1.07%,但是這並未給市場帶來驚喜,“賺錢難”成為大多數投資人士的心聲。
目前整個市場仍舊處於存量資金博弈狀態。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3日至1月6日,證券交易結算資金余額為1.3341萬億元,日平均數為1.3227萬億元,投資者銀證轉賬轉入額為4193億元,轉出額為4326億元,凈轉出額為187億元。延續去年12月最後一周投資者銀證轉賬凈流出的狀態。
與此同時,新增投資者數量也環比處於下滑趨勢。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第一周(1月3日至1月6日)新增投資者數量為20.45萬戶,相較去年12月份最後一周的26.77萬戶新增數再度減少,而12月份的新增投資者數量呈現出逐周下降的趨勢,最後一周為新增數最少的一次。
而就以本周已有的3個交易日資金流向來看,主力資金均處於凈流出狀態,尤以1月11日凈流出資金最大且為開年來凈流出最多的一天,達到274.01億元。以11日的行業資金流向來看,申萬一級行業中只有鋼鐵和國防軍工兩行業的主力資金處於凈流入狀態,其余行業均處於主力資金凈流出狀態。但本周這兩個行業的主力資金狀態並不穩定,在凈流出和凈流入中切換。
“目前市場沒什麽熱點,主要集中在國企混改主題上。”多位私募人士談起當前市場熱點異口同聲。其中,深圳市世紀恒豐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總監宋曦認為,熱點渙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感覺春節前資金流動性不是太寬;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現在新股發行節奏較快,市場融資壓力較大,小股票供需關系逆轉,而市場主要靠小盤股來聚集人氣,這樣便感覺市場有些疲於奔命。
混改成為當前市場的頭牌熱點。大約是從去年12月份開始,混改成為資金青睞的一大主題,中國聯通(600050.SH)的混改預期讓其成為混改龍頭股。從wind概念指數中的國企混改指數來看,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月11日,累計上漲5.24%,整體震蕩上行,但近兩個交易日開始有所回調,其中混改最強股中國聯通同期也呈現出震蕩上行走勢,近期開始回調,尤其1月11日跌幅達到8.49%。
“政策類主題包括國改、(農業)供給側改革、債轉股仍是中央經濟工作重點,市場已經擁有較強共識。 ”東北證券策略分析師陳亞龍在其研報中表示。
目前來看,雖然混改概念板塊並沒有出現過極大爆炒的現象,但是對於這個市場會相對持續關註的熱點主題,多位私募人士均不建議短期追高。宋曦表示,混改概念股大多是漲一點又回調一點的狀態,追進去可能又被套的風險,且目前中國聯通也開始跌了,短期混改這塊的機會應該也差不多。
“混改主題行情需要一個持續慢慢發酵的過程,感覺中長期還可以,明年一年應該都可以,但短期需謹慎。”資深基金經理馮耀東表示。
資金去泡沫 回歸基本面
在市場熱點輪動之中,此前被熱炒的次新股如今卻在近期進入“寒冬”。wind概念板塊中的次新股指數從11月中旬開始,一路震蕩下行,兩個月的時間累計跌幅達到27.63%,近7個交易日就跌去7.96%,其中1月11日創出新低。
在宋曦看來,降溫後的次新股或許存在一定挖掘機會,因為經過一輪回調之後,可以從中尋找一些高增長高成長等基本面過硬的標的進行關註。
而對於目前整體的市場機會,多位私募人士均表示,目前整體機會不大,市場信心偏謹慎,春節之後會相對明確一些,一方面資金面可能會寬裕一些,另一方面,國外的政策也相對明確一些。
“當前的投資邏輯則是主要看有持續的基本面的標的會好一些。”馮耀東認為,目前監管趨嚴,題材炒作已不能形成氣候,還是要回歸基本面。
值得註意的是,當前金融市場去杠桿、防風險的導向明確,對A股題材炒作亦有明顯震懾作用;脫離於基本面的題材股波動加大,收益不確定性提升。與之呼應的是,2017年開年以來,題材股就已顯示退潮之勢。
回顧A股的題材股炒作路徑,一條主線是不斷尋找新題材和新概念,以炒市值和市場空間、炒預期為手段,但很容易誇大了板塊的真實基本面情況、催生資產泡沫。另一種更為根深蒂固的題材股炒作策略,即炒差、炒小和博弈政策紅線;這不僅會造成股價機構不合理,更影響市場的穩定發展、挑戰監管底線。
新概念、新題材和新技術,一直是A股題材炒作的重要方向。根據本報此前梳理,人工智能、石墨烯、互聯網醫療、VR/AR等都曾被資本輪番熱潮,上市公司亦通過披露對外投資、項目進展等情況予以配合,推高市場預期;但真實投產和盈利情況並不樂觀,並非全部有效改善上市公司業績。
就在去年,針對熱門板塊炒作的監管力度明顯收緊,滬深交易所雙雙發文規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證監會也加大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行為的查處力度。資金熱度也由此降溫。Wind數據顯示,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指數從去年下半年起持續震蕩;尤其在12月份市場行情和風險偏好回落時均出現急跌,截至目前,人工智能指數已跌逾10%、虛擬現實題材跌近8%。
然而,此類題材不僅要面臨市場行情波動帶來的風險,還有可能遭遇重大政策調整。以舉牌概念股為例,其先於股權轉讓題材行情的啟動,在去年險資紛紛舉牌時就連續大漲。Wind統計顯示,從去年2月至11月底,舉牌指數漲逾40%。但就在去年12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發表言辭激烈的“妖精論”,保監會也出臺一系列政策調整,加強險資入市的業務規範。舉牌指數隨即暴跌,從12月初至今已跌近5%,今年以來持續震蕩。
近期螺紋鋼走勢再次刷新3年多的新高,是市場投機或是基本面確有需求?第一財經采訪到了各市場人士的觀點,進行了一場關於“黑色”的隔空辯論,總體來看鋼價上漲或確有基本面支撐。
王兵:上漲是市場再次印證消費需求
固利資產總經理王兵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今天的上漲是在市場再次印證需求消費的前提下啟動的。此前空頭最大的做空邏輯就是消費被證偽達不到預期。從需求端來看周五盤面下跌後現貨補貨積極,大單頻出建材部分型號甚至發生斷貨。貿易商低價出貨後發現得從鋼廠高價補貨,午後部分鋼廠封盤停售再次拉漲現貨。
供給端,唐山3月1日0時至15日24時,唐山市鋼鐵行業未完成濕法脫硫煙氣深度治理的燒結機(含豎爐)全停,完成治理的減少排放50%,焦化完成治理任務的出焦時間延長至36小時,未完成的出焦時間延長至48小時。除使用天然氣、管道煤氣等清潔能源為熱源軋鋼廠外,全部停止排放汙染物。環保發力可能要再創新高。環保影響河北武安16家鋼廠停產三天預計影響成材產量15萬噸左右。
需求和供給端的雙重合力今天輕松突破3630的前高壓力下一步我們繼續看高後市。今早現貨鋼廠拉漲意願強烈。今天,我公司建材產品銷售價格追漲至3780元/噸,建議投資者在此價格基礎之上不要低賣。初步我們看到3750~3800的位置。
環保發力後進一步的收縮了供應,近期的價格易漲難跌。操作建議逢低做多。Rb1705合約是傳統的旺季合約,3月份後更會貼近現貨走勢,目前還貼水現貨150點很有可能在近期修複貼水,不排除現貨價格進一步上漲。
劉秋平:盤面已經不是預期帶動 而是現實帶動
國泰君安期貨黑色研究總監劉秋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主要還是市場層面的原因。因為現在盤面的主驅動已經不是預期帶動,而是現實帶動了。現實的話,現貨比較強。今天各地的螺紋鋼價格過半已經起碼是3850以上了。所以盤面等於貼水貼200。看著盤面強其實是一個大貼水的格局。螺紋鋼的基本面還比較好,所以說它的供應有收縮,需求釋放比較平穩。
今年整體的建築材這一塊需求恢複還是不錯的,就是說過完年之後,需求都是在好轉。供給端在收縮,我覺得現在可能是一個緊平衡。未來供需情況,如果國家不放開中頻爐的話,可能供應持續的會比較緊張。黑色系後面的走勢,我覺得可能還是一個振蕩重心上移。第一,供應有收縮;第二,需求是一個正常釋放的過程。
也就是說,只要需求接近持平的情況下,供應收縮。總體來講,在3月上旬之前,還是逢低買為主。3月中下旬之後,可能再看具體的時間。看一下3月中旬以後,兩會開完之後,供應會不會有放開的跡象。因為3月上旬之前,整個供應收得特點緊,各地的環保都很嚴格。現在要考慮兩會開完之後,供應會不會有放開的跡象。
張晨亮:市場因素與基本面共振
上海鋼聯研究中心研究員、黑色金屬分析師張晨亮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天黑色系大漲,市場和基本面原因都有。
一方面,在春節之後,包括春節之前很長的時間,都比較期待三月份的行情。在節後第三周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庫存雖然是在增加,但是我們鋼廠統計的五大品種的廠內庫存總量,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回落。而且這兩個量如果是把鋼廠庫存量和社會庫存量這兩個變量加在一起,我們發現總量實際上已經回落了。但是在社會庫存這一塊,上個禮拜,就是第四周數據出來出現了回落。
對市場上很多期貨參與者來說,這方面有比較明確的需求利好信號。大家對後面3月份市場需求也會有更好的期待。再加上前兩天的盤面,特別是螺紋鋼盤已經出現了調整,已經從最高點3648往下已經回到了3400附近。3400附近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位。當這個點位已經成功在3400之上確立了之後,再回到3400這個點位如果沒有破,相對來說市場上也會有看好心里。也就是說,無論從技術面來說沒有破3400這個重要點位,從基本面來說有庫存的回落支撐,所以兩點加起來,我認為這是周五收盤和今天行情漲得特別多的原因。
秦芬芬:市場消息面利好是主因
中鋼網高級研究員秦芬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認為,今天的大漲還是市場消息面的利好。兩會期間各地為了環保限產力度加大,尤其是河北唐山地區,市場對後期供應減少的預期強烈。另外傳統金三銀四需求旺季到來,下遊需求逐步恢複,前期令市場擔憂的鋼材庫存已經出現回落。對於鋼材整體來說,這種炒作拉高的行情,如果沒有高需求的配合,後期必定有較大的回調空間,我們預測的是3月中下旬市場如果沒有新的亮點,價格將會出現大的下跌。
受美國眾議院推遲新醫改法案表決影響,市場情緒持續不穩。3月28日,道指八連跌,創下自2011年以來最長連跌。然而,不同於上周的恐慌情緒,周一開盤後美國三大股指低開後便一路上行,截至收盤,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上漲0.2%,報5840.3點。
美國三大股指上周四尾盤跳水收跌,醫療保健板塊領跌。市場開始掂量特朗普稅改的潛在沖擊。雖然醫保法案投票被取消,但特朗普表示,希望近期在減稅問題是有所作為。
法案遭駁回並非全然不可預期
上周五,由於共和黨支持率不足,由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新醫改法案遭到撤回,這項旨在廢除和取代奧巴馬醫改法案的計劃暫時落敗。受此影響周一全球股市全面走低,市場對特朗普政府即將提出的其他政策議程持不確定態度。
研究公司FPFR GLOBAL數據顯示,截止3月22日的一周中,投資者突然從美國股票共同基金中撤出了890億美元的投資,形成去年6月以來單周車子額度最高紀錄。然而,CFRA Research首席策略師薩姆斯托瓦爾則認為,實際上在獲悉法案受阻後,市場表現已經遠超預期。
紐約家族基金投資經理曾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市場對特朗普的執行力有質疑,市場表現是此前總統演講中提及法案沒有落到實處的“無聲抗議”。“新議案本身並不是奧巴馬醫改的良好的替代品,如果要替代現有的法案,則要拿出更優方案,然而這個版本過於牽強。因此,沒法通過並不是完全不可預期的。”
特朗普做出的一系列承諾推動標普500指數於三月初畢竟2400點高峰,法興銀行全球經濟主管Michala Marcussen在研報中稱,實際上多個金融市場似乎越來越懷疑特朗普是否能兌現自己的諸多承諾。
曾程表示,推動醫改非常困難,很難一刀切也很難一碗水端平,現有醫保方案是奧巴馬動用諸多力量整合很多年的成果,短期出現替代品不是易事,此次情緒迅速緩和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新議案沒有實際的大改變,對利益相關方而言並不是最優抉擇,存在延後修改為更優版本的預期。
3月28日,標普500指數收盤下跌0.1%,報2341.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上漲0.2%,報5840.3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盤下跌0.22%,報20550.9點。歐洲三大股指及亞太地區股市繼續下挫、香港恒生指數跌幅0.68%,報24193.7點;日經225指數跌幅1.44%,報18985.59點;韓國綜合指數跌0.61%,報2155.66點。
接下來怎麽投
在特朗普當選後,股市飆升至歷史新高,投資者們開始擔心包括稅制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宏偉經濟計劃最終將會如何付諸於實際。
部分分析師和投資者表示,此次修訂醫改法案受阻並非全是壞事,可以從中吸取教訓,用於推進稅改當中去。“如果能夠做到迅速、準確的修改稅法,對市場而言將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大通投資顧問(Chase Investment Counsel)彼特塔茲表示,如果此後醫改得以順利通過,稅改法案的進程也會加快,這將給投資者足夠的理由守住倉位的同時持續做多。
“市場價格波動的擔憂完全來自人為恐慌心理,醫保過不了之後,市場情緒自然會產生發生改變,質疑接下來的稅收和銀行去管制是否都會不如預期。”曾程表示,由於銀行股估值過高,短期內出現回調很正常,且未必是壞事。“市場各種程序算法的交易有主導性,僅僅是情緒的釋放引起的短期波動的體現,經濟基本面並沒有太多的改變。
在曾程看來,目前投資人此時不應該去追逐特朗普概念的公司和板塊,在不確定性高企的當下,還需選擇投資業績穩健的標的。
高盛集團則認為,現在市場的交易商正面臨三種選擇:第一,做空標普500指數。第二,不和當下處於“融漲”(melt-up)的美股基本趨勢作對,順勢而為。所謂“融漲”,即以投資者追漲情緒主導的,非經濟基本面支撐的上漲行情。第三,則是簡化投資組合後擇機入市。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5月4日,商務部綜合司和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7年春季)》(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回顧了2016年及2017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運行情況。2016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外貿實現回穩向好目標,進出口降幅收窄,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新的發展動能不斷積聚。2017年一季度,中國外貿延續回穩向好走勢,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結構繼續優化,積極變化增多。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外貿發展的挑戰和壓力突出體現在:一是外部需求回升的基礎並不穩固;二是新一輪產業競爭更加激烈;三是貿易摩擦的影響進一步凸顯。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進出口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具備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條件。
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有望略好於過去兩年,但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今後一段時間中國進出口有望繼續回穩向好,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實現全年回穩向好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面對外貿發展的新形勢,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將深化落實國家支持外貿發展的各項政策,支持外貿企業創新發展,不斷提高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5月8日,滬指失守年線,報3078.61點,下跌了0.79%。今年以來,在流動性趨緊的大背景下,市場整體表現不佳。
A股有幾個板塊更是成為大跌的“重災區”,比如房地產板塊今年以來下跌了7.38%,采掘板塊下跌了11.91%,農林牧漁板塊下跌了13.62%,這幾個板塊的共同特點是負債率比較高,相對而言,負債水平較低的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等板塊今年以來跌得就比較少。
記者了解到,在資金面收緊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邏輯或許正在發生變化。華泰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年報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重心正在從庫存能力和盈利能力轉到了財務結構和資本開支上。
高負債板塊股價大跌背後:流動性收緊壓制?
今年以來,市場整體呈現出了震蕩下行的走勢,其中有8只個股的股價被腰斬,而有245只個股的股價跌幅在30%以上。
申萬宏源分析師錢啟敏指出,5月以來滬深股市連續下跌的原因之一就是資金面偏緊,隔夜回購利率居高不下,導致行情缺乏資金支持。同時,管理層對遊資違規炒作等監管力度加強,使得短線資金活躍度下降,個股彈性消失,對場外資金的吸引力也隨之下降。
從板塊來看,下跌幅度較大的包括采掘、農林牧漁和房地產等,下跌幅度分別達到了11.91%、13.62%和7.38%,而這幾個板塊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高達50.06%、40.66%和64.89%,屬於高負債的板塊。其中,房地產板塊的負債率是除了金融行業之外,各個行業中最高的。
具體來看,采掘板塊中跌幅最大的*ST淮油股價下跌了53.5%,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62.57%,安泰集團下跌了31.45%,資產負債率為84.53%,洲際油氣下跌了39.31%,資產負債率為64.9%。
此外,在上述跌幅超過30%的245只個股中,有22只個股的資產負債率超過了70%,其中更是有多只ST個股,*ST雲網,資產負債率高達128.19%,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下跌了51.74%。另外幾只有著高負債率的ST個股,如*ST嘉陵、*ST柳化、*ST華菱的跌幅都在30%以上。
瀘天化的負債率為98.5%,公司股價今年以來跌去了42.97%,法爾勝的負債率為89.65%,今年以來股價跌去了30.67%,而中南建設的負債率為86.17%,今年以來跌去了34.14%。
“上市公司股價表現是多方面的結果,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太高,比如超過了70%,還有的甚至超過80%,往往是有問題的。當然在資金收緊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如果負債太高,也會帶來較大的資金成本,這一點總體而言會對股價帶來一定的壓力。”上海市某資深分析人士表示。
流動性收緊基本面邏輯變化?
市場的流動性如何,一直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著A股行情的變化。“對於A股而言,上市公司總體交出了靚麗的年報和一季報成績,但其中周期性因素更為主導。如果二季度印證主動補庫存轉向被動補庫存,那麽業績將面臨回落壓力。對於創業板而言,在收入高增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增速卻出現了連續回落,盈利能力的回落印證內生動力不足的風險。總體看,業績雖然還在高位,但風險正在上升。”渤海證券分析師宋亦威認為。
她表示,伴隨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定調,流動性坍塌時風險得到緩解,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金融去杠桿和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因而,對A股估值的影響將是更長期的過程。由流動性趨緊疊加的無風險收益率擡升和由監管趨嚴疊加的風險偏好回落,都將是A股面對的壓力。
華泰證券認為,當前流動性成為核心變量的情況下,行業比較在基本面上會更關註財務結構和資產開支。不同利率周期下財務結構是行業比較的重要指標,在信用債利率上升周期,低杠桿、高現金的行業占優勢,低杠桿企業的財務費用負擔小,利多EPS;高現金企業再投資能力強,使得成長性預期更強。
2013年創業板、TTM行業的牛市正式得益於其低杠桿高現金的財務結構,在利率下行周期,依賴融資、需要通過擴大資產負債表來取得盈利的行業如建築,則最受益於低資金成本,2014年—2016年,建築股取得顯著超額收益也有此原因。
上述資深分析人士說:“這一看法有一定道理,隨著整體流動性的變化,做投資的時候看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角度側重點也會有所調整。比如一些公司的負債壓力很大,在流動性寬松的情況下或許還可以,但一旦流動性很緊張,就可能會帶來很高的成本。”
周一(8月14日)國債利率再度下行,債市的邏輯正在向基本面回歸。
相較4月同業監管帶來的債市巨震,近期監管層對同業存單的表態並沒有阻礙債市的上漲和利率的回落。截至收盤,10年國債期貨主力T1712漲0.30%,5年國債期貨主力TF1712漲0.15%。
公開市場上,央行進行了1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1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2100億元逆回購到期,完全對沖到期量,延續零投放零回籠的操作。隔夜Shibor報2.7743%,連續三個交易日回落。上交所回購利率小幅擡升,隔夜品種GC001報3.6810%。
一位債市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黑色系“退燒”、7月經濟數據的同比回落是今天債市企穩的主因。此前鋼鐵價格全面上漲推動通脹預期,而隨著近日數據的陸續出爐,基本面逐漸對債市形成穩定支撐。截至14日收盤,黑色系全面回調,鐵礦石跌逾4%,焦煤、焦炭大跌3%,螺紋、熱卷跌超2%。
根據國家統計局同日發布的最新數據,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4%,增速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加快0.4個百分點。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337409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增速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加快0.2個百分點。經濟穩中向好、結構調整深化的發展態勢進一步延續。
九州證券鄧海清點評7月工業增加值數據稱,經濟動能高峰已過,“新周期論”實屬“後知後覺”;由於經濟強複蘇、再通脹、資金面、海外四大利空因素全面轉向,堅定看多2017年下半年債券市場牛市。
申萬宏源固收首席分析師孟祥娟對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7月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三大類經濟數據,均在低基數背景下顯著回落,顯示投資需求、終端消費需求和工業生產方面,均未出現趨勢性改善的跡象,6月的數據反彈被證明是短期波動,展望未來幾個月,基建投資受限於資金來源趨緊,預計較上半年增速有所回落。
整體來看,終端消費、地產和基建投資需求下半年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下半年債市情緒將由經濟基本面數據和監管政策所決定。
對於央行對於同業存單的表態,孟祥娟認為,監管政策日趨明朗,帶動市場情緒逐步改善,維持下半年債市收益率震蕩下行的判斷不變。
6月1日,發改委微博發文指出,國內A股市場下跌並非孤立事件,全球股市同時下跌幾乎更早一步,主要經濟體市場都被波及,且從下跌順序來看,美歐日在前、中國在後。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股市同步調整源於多重市場因素疊加導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是股市平穩健康運行的定心丸。
以下為全文:
近期A股調整更多源於外部沖擊而非基本面變化
5月30日,上證指數下跌2.53%,深成指下跌2.35%,創業板下跌2.67%,其中已經五連陰的上證指數創出年內新低,兩市近3000只股票下跌。國內A股市場下跌並非孤立事件,全球股市同時下跌幾乎更早一步,主要經濟體市場都被波及,且從下跌順序來看,美歐日在前、中國在後。此輪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股市調整源於多重市場因素疊加,既有中美貿易摩擦再起波瀾、意大利政局動蕩、短期避險情緒濃厚、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加劇等外部原因,也有我國債市信用債違約增多導致的風險偏好下降等內部原因,但總體來看外部因素明顯強於內部因素,並且我國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上市公司盈利穩中有進的基本態勢並沒有發生改變,股市短期有跌也有漲,5月31日,A股出現明顯反彈,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上漲1.78%、1.88%和1.01%,市場避險情緒明顯緩和。
一、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股市同步調整源於多重市場因素疊加導致
第一,中美貿易摩擦再度發酵加重市場避險情緒。5月29日,美國白宮正式發布《關於采取措施保護國內科技和知識產權免受中國歧視性和制約性貿易的聲明》,宣布將加強對中國在美國科技領域投資限制,就知識產權保護訴諸WTO,以及對中國在美出口的價值500億美元的貨物征收25%的關稅。中美兩國就雙邊經貿措施發表聯合聲明僅十天,美方出爾反爾、意外變臉超出市場預期。這一超預期的影響首先體現在美國股市,5月29日,美國三大股指集體下跌,金融股領跌,其中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500指數跌幅分別達到1.58%、0.5%和1.16%,其中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均創一個多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恐慌指數VIX刷新三周高點,收盤上漲28.74%。
第二,意大利政治風險影響全球金融市場。意大利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與極右翼的北方聯盟將組閣,這使意大利可能在今年9月提前大選。兩大極端政黨如果獲得支持,意大利會出現一個反對歐元和擴張財政的政府,從而破壞歐元區的穩定。在此背景下,意大利國債利率大幅飆升、股市持續暴跌,意大利10年國債收益率達到3.178%,5月份上升了140BP,違約風險快速加大,並開始沖擊歐洲股票市場,5月29-30日,英德法等歐洲股市出現了明顯的調整,此後沖擊影響快速從歐美傳遞至亞太市場,香港市場和國內A市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
第三,全球避險情緒增加,歐洲及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資本外逃壓力。今年以來,隨著美元走強、美債利率上升,新興市場面臨資本外逃、本國貨幣貶值的壓力,4-5月份,阿根廷、巴西及土耳其等國均出現股市、債市、匯市大幅震蕩。同時,美聯儲貨幣政策加息預期帶動美元步入升值周期,歐、日和許多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寬松的政策空間變窄。這一系列因素加大了金融資本從估值水平已經很高的市場撤出的意願。加之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導致美元匯率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波動,放大了全球股市快速下調的壓力,同步下跌隨之產生。
第四,從全球股市運行情況看,市場自身普遍存在較大調整壓力。2017年的全球股市牛氣沖天,美股、港股等指標性股指都直線上揚,而進入2018年,市場一改單邊走勢,開始震蕩回調,這種持續上漲之後或早或晚地出現快速回調是市場規律起作用。海外市場特別是美國股市自2009年以來已經持續了近9年的牛市,自底部以來,美國納斯達克、印度孟買SENSEX、德國DAX、美國標普500、日本日經225指數累計漲幅分別達到408%、312%、298%、282%、243%。從這些國家股市波動過程看,經歷了多倍增長後,股市調整是一個必然趨勢,一旦出現某個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影響因素或是有重大超預期因素時,就會導致市場出現同步劇烈調整。
當然,除了以上共性原因外,我國A股市場下跌也有金融嚴監管形勢下的各方處於調整適應期、近期企業違約事件增多影響市場情緒等內部原因,但總體來看外部因素明顯強於內部因素。
二、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是股市平穩健康運行的定心丸
第一,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從生產端來看,工業利潤增速大幅回升,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21.9%,較3月份回升18.8個百分點。工業生產持續改善,粗鋼產量回升,5月上旬重點鋼企粗鋼產量增速8.1%,較4月的3.4%大幅回升。5月前25天六大集團發電耗煤增速19.4%,較4月明顯回升。汽車、鋼鐵、水泥等行業開工均在回升。從需求端來看,房地產投資逐步回暖,1-4月住宅開發等房地產投資增長10.3%。民間投資增速明顯提升,1-4月民間投資增長8.4%,已超過總投資增速。消費總體平穩,近期有短暫回落,但預計未來將有回升。從價格走勢來看,5月以來油價、煤價持續回升,截止目前,5月港口期貨生資價格環漲1%,PPI同比漲幅回升。同時,中國經濟發展的內涵也正在發生顯著變化,經濟結構在改善,增長質量在提升,內生動力在增強。
第二,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與韌性在增強。主要體現在: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培育形成,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顯著高於工業平均增速,相關新產業、新技術發展將為經濟增長註入新動力;體制機制環境更加優化,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提速,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增強,全面加強依法治國深入推進,有利於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與創造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積極進展,進一步消除了發展中的隱患。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不斷創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苗頭性問題采取預調微調措施,既有利於熨平經濟周期,還避免留下“後遺癥”,將為結構調整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有巨大的韌性和回旋余地,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
第三,國際社會也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發展充滿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月30日結束對中國的2018年度第四條款磋商訪問,IMF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在訪問結束後發表聲明稱,中國經濟表現良好,改革取得很大進展,IMF將中國2018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值調高至6.6%。此外,A股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也取得重大突破,6月1日,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一事將正式生效,共有233家A股大盤股公司入圍。未來將有更多外資通過滬港通、深港通、QFII、RQFII布局A股,MSCI預計,5%的納入權重將帶來近22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將長期利好A股。
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將持續向好發展,不僅不會出現重大風險,相反,隨著金融開放和各項改革措施作用不斷發揮,將在國際社會中形成“經濟穩得住、政策有空間、改革在推進”的“中國預期”,也將對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起到重要穩定作用。(作者:李世剛、曹玉瑾,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