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定要與眾不同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68

      在產品設計領域,人們一直試圖在滿足消費者需求和創造消費者需求之間找到完美結合。德國美諾(Miele)集團是世界上第一台洗碗機的發明者,董事總經理 Reinhard Zinkann近期在上海與《第一財經週刊》記者趙蓉分享了他的觀點:為消費者生產適合的產品,需要考慮的是,消費者明天需要什麼樣的產品。

 

  德國美諾(Miele)集團在1899年創立,時至今日,公司仍然由兩個家族攜手經營。目前全球年銷量達27.7億歐元,僱傭1.6萬名員工,其全資擁有的銷售分支與進口企業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Reinhard Zinkann博士生於1959年,是德國美諾集團的第四代家族繼承人,在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一職。他在德國柏林技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前,曾在德國弗萊堡、美國哈佛大學以及德國科隆學習過經濟學、工商管理、歷史與音樂史、哲學。

 

C=CBNweekly
Z=Reinhard Zinkann

 

  C: 和其他高端消費品相比起來,高端家電行業有什麼特點?


  Z: 其他奢侈品玩的是潮流趨勢,像是服裝、珠寶行業等,每年有好幾季的潮流趨勢,其要點就是最及時和快速的變化。而家電行業其實強調持久,尤其是高端家電,人 們希望使用時間比較長,有至少20年的使用壽命。我們這個行業和汽車行業比起來有一些相似。相同點在於對工程、設計、電子技術的關注,目標消費群和市場營 銷的方式也差不多。不同點在於,汽車的細分更繁複一些,比如有商用車、家用車、城市車、越野車等等,而家電的分類更直觀明晰,強調功能而非概念,有時候某 種產品只是以尺寸大小在分類。


  C: 要保證產品有20年的使用壽命,你們同樣也要把握趨勢。如何能做到為20年之後做設計?


  Z: 從我的曾祖父創立公司起,我們一直在延續不斷超越的精神,要研發最超前的東西。我們做大量的市場調研,瞭解消費者的需要,瞭解競爭對手做出的產品,然後一 定要做出與眾不同的東西。從長期來看,研發一直是公司最大的投入。有一些機制來確保我們把握趨勢,並領先整個市場。第一是看家電行業的歷史發展,同時看其 他行業—比如汽車行業,會比其他行業運用新東西早一些,鋁合金最早就用在汽車上—把這些來自各個外部行業的信息和自己行業的信息綜合起來,互相印證來發現 趨勢。第二是在全球各個市場發現當地的趨勢,比如公司在1929年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洗碗機,那是經濟大蕭條開始的第一年,人們都說,連工作問題都沒解 決,誰會需要昂貴的洗碗機?但公司的兩位創始人認為Miele生產家電的目標是要讓人們從繁重的家務中解放出來,他們看到了洗碗機這種新產品的未來。這種 事情我們經歷過很多,也讓我們瞭解到,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都要與眾不同,鼓勵超出常規的想法,從而發現新的趨勢。


  C: 那麼,如何平衡可能失敗的風險?和過去相比,現在「為20年後設計產品」更容易還是更難了?


  Z: 失敗和成功一樣也是生意的組成部分,風險只可能最小化,但無法避免。我們沒有辦法預見未來,只能為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這個行業裡打持久戰,做最後的贏 家。公司處於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市場地位時,面對的挑戰是不一樣的。在我父親和祖父那一代,他們遭遇了兩次世界大戰和週期性的經濟大蕭條,整體經濟環境沒 有這麼好,而競爭對手又非常多,比如1960年以前,僅德國就有至少50個公司或品牌在生產洗碗機,而現在只有不到5個公司在做。我們存活至今並取得了相 對成功的因素就在於堅持與眾不同,那意味著兩件事,一是質量更好,二是技術更高。現階段公司的挑戰則在於我們已經有48個國家的市場,每個市場的需求不一 樣,內在功能上,我們要讓產品的功能更多樣化、針對不同的文化和使用習慣;而外觀設計上,大家的品味越來越全球一致化,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做到簡潔、經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29

股票推薦的核心邏輯:看懂眾人+與眾不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30

股票推薦的核心邏輯:看懂眾人+與眾不同
作者:黃燕銘


股票推薦的三個邏輯
1、與眾不同的信息
2、與眾不同的邏輯
3、看懂眾人的心
說別人都知道的東西相當於說"我的爸爸是個男人,我的媽媽是個女人,因此股票上漲"。
和研究員溝通時,要註意聽他獨到的信息


例子
1、東方明珠
東方明珠1994年造價10億,折舊可以選40年或者25年,最後公司選擇40年折舊,那麽股價應該漲還是跌?
跌,公司如果選擇40年折舊,說明公司對公司未來發展沒信心,因為他折舊年限選最高的,這樣可以EPS高,說明高管的行為說明他對公司成長性沒信心

2、鞍山鋼鐵
鞍山鋼鐵2005年把高爐的折舊年限從20年換成15年,這說明公司對未來發展有信心,通過會計手段藏利潤,因此應該買這個股票,信息和邏輯是給別人推薦股票的起源,起源和研究員的天賦和公司資源有關,分支機構人員能做的只是信息的解讀,不同於市場預期的信息是推薦股票最需要的因素
千萬不要覺得基本面決定股價,基本面影響了人們對基本面的預期,基本面長在書上,股價是人們對未來基本面預期的反映,股價不是人們對基本面的反映,而是人們對未來基本面預期的反映,股票市場從來不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兩大信息誤區
1、任何對於過去的信息都不能構成股票推薦的理由,只能是對於未來預期的信息能夠構成推薦理由
2、人盡皆知的信息不能構成股票推薦的理由


對後面市場看法
接下來4-5個月時間A股應該是震蕩行情,下探2800左右的位置,下探以後不會暴跌,還會上去,上方位置在3200-3400左右,投資的方向從價值股轉向成長股。價值股的風吹到成長股上,接下來這輪存量博弈行情是基金經理擅長的,而不是房地產老板擅長的。
2014年牛市只是房地產老板搶股票的行情,成長股行情他是玩不來的。如果原來有100個基金經理玩成長股,突然進來10個房地產老板來做價值股,那麽短期市場由誰決定?是由10個房地產老板決定,這是因為10個老板是邊際增量,而股票價格是由邊際增量變化來決定的,所以11-12月份行情由增量資金主導
而10個地產老板進入市場一段時間後,市場有110個參與者,此時存量博弈將會由人數占優的100個基金經理決定,因為沒有增量資金影響存量市場
怎麽讓盡量多的人知道你的邏輯?需要媒體的傳播,對研究員來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發微信,開電話會議去勸說別人,如果我的邏輯被盡量多的人接受,我就贏了
把握投資的第三點,如何知道別人的內心世界?這個指的是把握投資經理的內心世界,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很簡單,你要和這個世界上足夠多的人去交流,分析師去基金公司路演,一方面是推銷自己的IDEA,另一個目的也是通過路演知道這個基金經理怎麽想的,如果他路演了50-60家基金,他就知道這個市場是怎麽想的了
比如降準問題,基金經理到底是有預期的還是沒預期的?有預期,所以降準預期帶來牛市行情在1月之前已經反映了
分支機構投顧人員的主要職能應該是解讀信息,信息勾兌主要靠研究所。
市場分兩種人,一種是信息優勢者,一種是信息劣勢者,信息、邏輯、預期最後會反映到股票價格里去,如何解讀股價?用的就是技術分析方法,當信息、邏輯和預期反映到股價,股價再反映到技術的時候,技術已經滯後了,所以技術是一個滯後的研究方法。劉富兵用的就是量化統計研究方法,但是也有滯後
證券分析師的任務是挖與眾不同的信息,挖與眾不同的邏輯,要把與眾不同的邏輯和信息傳播出去,然後在傳播的過程中去把握投資人內心的變化,刮起股票的那股風。
投顧的任務是把信息傳播出去,證券分析師形成思想,通過銷售經理把思想傳播出去,然後集團軍作戰,國泰君安客戶群巨大,形成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小券商。同樣的一個研究結論,放在大喇叭和小喇叭喊的結果完全不一樣

股票推薦五步法
信息、邏輯、超預期、邏輯、結論

研究員推薦股票時,你怎麽問問題?
你得到這只股票的超預期是什麽?你這個超預期是通過什麽渠道獲得?超預期是通過什麽樣的邏輯來得到的?實現股價的催化劑是什麽?你是得到了什麽樣的信息會使你的看法與市場不一樣?
低端客戶只看結論,高端客戶要的是信息和邏輯。一篇證券研究報告不能滿足所有類別的客戶,一名證券分析師無法服務好所有的客戶,因為需求差異很大,投顧面臨分級分層
圖左上方,現金流預期往1走得時候股價是漲,左下方往2走得時候股價都是跌,因為預期變少了。股票價格的漲跌和預期曲線的漲跌沒關系,而是和預期曲線的變動方向有關系
右上方下方都往2號走,股價跌,往1號走,右上方和右下方都是漲的
2014年的牛市怎麽來的?奧妙就在右下角那個圖上,因為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曲線按照一號位的位置往上擡了以下,人們對宏觀經濟的預期往下滑,並不意味著股價一定往下掉。

股價漲跌和預期曲線的變動方向有關
研究員的任務不是描述預期曲線,而是改變預期曲線
一個成熟的投資顧問要克服非理性情緒,證券研究不是描述預期而是改變預期,改變預期的前提是你要知道眾人的預期在哪里!
(源自慧博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37

就要與眾不同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7hw.html

    股友小Z是當地一所民營中學的優秀青年教師,有才氣,有悟性。

    他於2007年瘋牛時期入市,迄今為止,從大牛市到大牛市,歷經8年,最終卻沒賺,還虧。去年四季度我們認識,他當時只怪自己太貪,明明看到已經贏利不少,可沒及時拋出,結果深套!

    “其實,不是因為太貪,而是因為買得太高了!”我笑說,“往後,你買得低一點就行了,只須改變這一點,其它都不是什麽大問題。”

    小Z確有悟性,很快便基本上認識到了這點。於是乎,他盡量增加投入,一路跌一路買。昨天,我們見面,他說,據他所知,他們學校上至學校董事長,下至勤雜工,沒有一個炒股賺錢的,很多人現在還腰斬著呢,而他總虧損已經減少到了百分之十幾。“我希望熊市多延長幾年,以便陸陸續續地多買一點便宜股。”他說,“不然,只用一點存量資金鼓搗,哪怕贏利率再高也無濟於事,更不用說改變以後人老了的命運了。”

    “同事們都說我這樣做不對。”小Z說。

    “哈哈!都說你不對,就說明你對了。”我笑說,“投資就要與眾不同。”

 

鏈接閱讀:《立足於“買”,就不畏暴跌》(2015-10-21)、《積蓄就是“浮存金”》(2015-09-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07

前進美國!見證敢「與眾不同」的創新力 最迷人的怪咖好生活

2016-06-27  TCW

美國奧勒岡波特蘭(Portland),新崛起的美國夢想生活風格小城。過去人們只知它是Nike發源地,擁有一支NBA球隊;如今一本全球熱銷的生活風格獨立雜誌《Kinfolk》、一齣電視劇《波特蘭迪亞》,讓它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旅客。波特蘭獨立自由,堅持小眾精神,傳遞嶄新價值觀。

「雞從哪裡來?」我們先從一部電視劇《波特蘭迪亞(Portlandia)》經典橋段認識美國波特蘭。

劇中主角夫婦上餐館準備點雞肉料理,向服務生展開一連串發問:「請問這是在地的雞嗎?有機且友善飼養嗎?牠吃的榛果也是在地的嗎?牠快樂嗎?」服務生一度遞上雞的名字與檔案,夫婦最後決定:還是先去雞的農場檢視一番好了,「謝謝,請保留我們的位子。」劇情看似誇張,但相當程度反映波特蘭的價值觀。波特蘭人熱愛環境自然、支持在地產業;他們充滿創意、特立獨行,卻熱情擁抱彼此差異。

我在這兒找到許多有趣古怪的事物。比如波特蘭戶外品牌Poler Stuff超級暢銷的睡袋Napsack,使用者穿上這款睡袋可露出手腳任意走動。創造緣由只是因為——這些戶外愛好者怕冷,不願輕易離開睡袋。

比如上街總是得以見到許多蓄著落腮鬍的男人,造型千奇百怪。波特蘭甚至舉辦世界鬍鬚錦標賽,選手蓄鬍多年,悉心修剪梳理,讓評審考核誰的鬍子最能夠展現完美個性與風格。「我們不是落後時尚,就是遠遠超越時尚。誰知道呢?」同樣留著一臉落腮鬍的腳踏車品牌Metrofiets創辦人菲利普•羅斯(Phillip Ross)大笑。

我們遇到的波特蘭人,幾乎人人把「讓波特蘭古怪到底(Keep Portland Weird.)」口號掛在嘴邊。一般人對於被貼標籤避之唯恐不及,但波特蘭心甘情願、甚至引以為傲這張名為「古怪」的標籤。

在「Keep Portland Weird」巨大標語看板對街,正是火紅名店巫毒甜甜圈(Voodoo Doughnut),我們每次經過,總大排長龍。這家店很天馬行空,用培根、早餐麥片或M&M's巧克力鋪滿整個甜甜圈,在地人卻非常埋單。若你花三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千六百元),還可為你舉辦一場甜甜圈婚禮,套上甜甜圈做成的戒指。

巫毒甜甜圈有什麼不敢的?它曾和啤酒品牌Rogue Ales & Spirits合作推出甜甜圈啤酒。Rogue抽取培根楓糖等甜甜圈原料,放進啤酒釀造過程。「這並不是釀造啤酒的尋常原料,我們試驗了許久,味道才對。」總裁布萊特•喬斯(Brett Joyce)說。

但一切就像喬斯頭戴的帽子寫著:「挑戰、冒險、做夢(dare, risk, dream)」。「我們特立獨行,不做大家做過的事,」喬斯說,「我們要成為激起創意碰撞的領導者。」而整座城市都深深支持這樣的精神。相對於大型連鎖企業,波特蘭人更願意掏腰包在本地小型企業身上,無論喝一杯精釀啤酒,或購買波特蘭創客(maker)製造的手工產品。「越古怪的越能成功,」波特蘭迪亞秘密之旅(Secrets of Portlandia)創辦人兼導覽員艾瑞克•多德森(Erik Kennon Dodson)說,「在波特蘭,你可以盡情做自己,與眾不同。」於是,我們在波特蘭看到的景象是:創客遍地開花,精釀啤酒、獨立書店邁向世界舞台。從非主流躍升為主流,但主流與否,波特蘭其實並不在乎,或許他們關心的仍是盤裡那隻雞,生前是否過得自在幸福。

波特蘭

地理位置:美國奧勒岡州

人口:約61萬人

航班:達美航空每日航班經東京轉機直飛波特蘭

撰文者柯曉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6

被惹怒、被看衰 也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敢與眾不同 鍛鍊阿德勒勇氣學

2016-08-08  TWM



情感並非支配我們,而是人類為了某些目的在操控著情感,採取任何行動前,目的為絕對優先,而這個目的是自由意志下的選擇。

我五十歲那年,因為心肌梗塞倒下,徘徊在生死邊緣。幸好後來保住了這條命,立刻開始進行心臟復健。過去身體健康時,可以走得很輕鬆;生病過後,卻變得氣喘吁吁、無法走動。

即使如此,我還是努力復健,一步也好、兩步也罷,只要向前走就對了。

如此復健不為別的,只因為我判斷那樣做就是「善」,為達成再度行走的目的,我的意志可以克服一些身體上的障礙。

服務生打翻咖啡 卻有兩種下場──解讀情緒背後的潛意識如果覺得肚子餓,就會伸手拿眼前的食物,但並不是「感覺肚子餓」這件事在主導動作,就算是肚子餓也不得不控制飲食時,還是可以下定決心不吃東西。

拋出去的石頭必然會落下,而且掉落的路徑是能計算的;然而,人類的行動卻不像石頭那樣任人擺布,有可能會脫離既定的動向。

同樣地,不是情感在支配我們,而是我們為了某種目的在操控它。依照阿德勒心理學的說法,人並非受情感或激情而支配,而是使用它們。情感會隨著人們的意志出現,或者消失。

在咖啡廳裡,有人因服務生打翻咖啡,弄髒了衣服而暴怒。服務生打翻咖啡與人的衣服被弄髒而暴怒,這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所以兩者之間看似有因果關係;但事實上,同樣狀況下被弄髒衣服的人,卻不見得也會出現暴怒的反應。

如果打翻咖啡的是一名年輕貌美的服務生,或許對方會瞬間做出判斷,笑笑地對那拚命道歉的服務生表示「沒關係」。憤怒,是為了向對方傳達自己的要求,並以讓對方接受要求為目的而創造出來的。而且要是在憤怒的同時又拉高音量,對方可能就會對客人所說的唯命是從。

看清前方

才有辦法向前走

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分析人的性格,或追究過去曾經發生的事。而是闡明自己看不見的那些潛意識裡的行為或症狀,其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唯有這麼做,才有可能引發一些足以解決問題的變化。

「人類的行動,全依據目標而設定。人類在生活、行為,還有找出自己的立場時,他的方法必定與目標的設定相連結。如果心中沒有一定的目標,根本無法思考或進行任何事。」打算採取任何行動時,目的會走在前頭。這個目的是自由意志下的選擇,不是欲望渴求或情感在後面推動影響的結果。絕對是先定下目標,才朝它而去。

「要畫下一條線時,如果眼中沒有目標,就無法將線畫到最後。光憑欲望渴求,任何線都畫不出來。也就是說,在設定目標之前,什麼也做不了。必須事先看清前方,才有辦法向前走去。」為了畫線,雖然必須先在眼中有目標,但前提還是要有畫下這條線的決心,也就是要那麼做的「必然性」。如果沒有下決心要畫,人不會去畫圖。作畫,是因為目的而產生。即使其他原因都具備了,只要缺少了「為何而畫」的目的,畫家就不會開始動手作畫。

英文考高分 竟是最糟糕的學習──為了「被認同」,選擇先看解答這讓我想起法蘭茲.卡布斯將自己的詩作寄給德語詩人里爾克,並請求他的評論時,里爾克建議他今後不要再做請求他人評論詩作這種事,而且,只要覺得「非寫不可」,就該將它寫下。里爾克還勸告他,寫了詩之後,不要在意他人如何評價、不要與他人的詩作比較,投稿到出版社卻遭編輯拒絕也不要感覺不安。

里爾克告訴卡布斯,問問自己:「真的非寫不可嗎?」如果是「非寫不可」,就根據這個「必然性」,去建造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事

別以他人意志優先

一般情況下,大家認為每個人都有認同的需求。不過要是說到「認同」是否絕對必要,那可不然。認同需求的問題之一是:明明是自己的事,卻想獲得他人認同,這不是以自己的意志,而是以他人的意志為優先。

高中時我有一次看著英文作文講義,心想這說不定不是老師自己出的題目,於是放學後去了書店,找了好幾本英文作文題庫本一一比對,果然發現,有本書的題目和講義上的一字不差。我立刻買下。

後來,預習時忍不住看起那本書的解答。當時我想,一開始就看可能不太好,如果已經做完題目應該就沒關係吧。結果,一旦看了解答就再也欲罷不能。我看著解答,修改自己的句子,我想,反正不是照抄,只是拿來參考。隔天課堂上,老師要學生上台寫答案,老師邊解說邊修改。老師完全沒有修改我的答案,還說:「你的英文很好。」看過解答的我,雖藉此讓老師當下認同我是好學生,卻沒培養出真正重要的英文能力。

讓問題學生乖乖讀書的菜鳥老師──「完全相信夥伴」的魔力美國有間學校出現一個問題很多的班級,甚至已經連續換掉兩位老師。於是,校長打電話給一名當年教師甄試中沒有錄用的女老師,並告訴她如果可以接管這個班級到學期末,隔年將聘僱她為專任講師。當然,這名老師接下了這份工作。

校長刻意不向她說明這個班級的狀況。一個月過後,校長到這個班上視察。結果,班上學生用功的模樣,簡直就像完全換了一批人,校長為此感到驚訝不已,於是下課時便稱讚了導師一番。

不料,導師反而回答說,應該道謝的其實是她自己,因為沒想到校方竟然願意將如此優秀的班級,委任給新來的老師。

「我豈有那個資格接受你的道謝……。」「哎呀,其實校長您隱瞞我的那個小祕密,頭一天我就發現到了。我看到抽屜裡有一份學生的智商指數表。老實說,當時我覺得這下子可真是不得了。因為要帶領教導一群頭腦如此聰明又活潑的孩子,得要非常努力才行。」一打開抽屜,出現了那份表。名單上的學生姓名旁寫了一些數字,136、127、128……,校長看了大叫,「這不是什麼智商指數表,這是學生的置物箱號碼啦!」關於這件事,治療師比爾.歐漢龍說了下面這段話:「不過已經慢了一步。這名新來的老師,認定學生們很優秀,而學生們也都努力回應了女老師積極的作為與期待。」所謂的信賴就是連依據都毫無可言,卻採取相信的態度。假使有人完全相信你,且不抱一絲懷疑,要不斷背叛這樣的人,想必不容易吧。當孩子知道有人信賴自己時,對於世界或他人的看法,也會有所改變。

關於信賴最後要強調的是,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必須做到不去解讀他人的內心。所謂的信賴,並不是以不發一語為最佳手段,並不是信賴對方之後便保持沉默,而是以言語溝通為人際關係的主軸,才能建立信賴關係。不依照言語字面上的意義理解,反而去揣度他人的內心,我不認為這是人際關係中最理想的狀態。

保持良好意圖

善待他人當作夥伴

如果可以看待他人為夥伴,應該會試圖去貢獻他人。相反地,如果視對方為敵人,就不會這麼想。

為了不把他人當成敵人,希望我們能視對方的言行有良好意圖。

母親年紀輕輕亡故以後,我和父親一起生活。有一天,他吃了一口我煮很久才煮好的咖哩飯,只說了一句:「不要再做了。」我認為父親這句「不要再做了」,意思是「因為很難吃,所以別再做了」,並對此深信不疑,可是,後來才知道父親當初那麼說的真意──當時的我還只是個學生,其實父親是想這麼對我說:「你是個學生,不努力讀書不行吧。既然如此,就別再為我做這些耗時費工的餐點了。」當我可以由父親那簡短的一句話裡找出新的意涵時,過去所有不好的感受都消失了,包括光是和他待在同一個空間都覺得緊繃的感受。事實上,在我身上所產生的改變,是來自於我自己決定要與父親建立良好關係的想法。過去不想與父親保有良好關係的時候,我會將父親的一切言行舉動,都試圖當成我不與他靠近的依據。

(本文摘自第二、七章,洪依婷整理)所謂的信賴,並不是以不發一語為最佳手段,並不是信賴對方後便保持沉默,而是以言語溝通為人際關係的主軸,才能建立信賴關係。

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勇氣學

作者:岸見一郎

● 日本京都大學文學研究學系博士課程(主修西洋哲學史)修畢,主修哲學,同時也研究阿德勒心理學。

● 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諮商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

● 曾於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院教授古典希臘語、京都聖卡塔琳娜高中教授心理學、明治東洋醫學院專門學校教授教育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也曾於前田醫院任職。

譯者:葉小燕 出版:今周刊 2016年8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83

訪港與眾志談民主自由泰國黃之鋒:泰兩年內爆傘運

1 : GS(14)@2016-12-17 23:49:38

■秦聯豐(左)與三名同學來港與香港眾志等組織交流。何家達攝



【本報訊】香港民主前路艱巨,同處亞洲的泰國亦面對人權倒退的困境,國會昨更通過泰國版「網絡廿三條」。有泰國黃之鋒之稱的當地學運領袖秦聯豐現正訪港,他接受《蘋果》專訪時表示,雖然現時軍政府掌控極大權力,但公民已逐漸醒覺,越發追求民主自由,預料兩年內將爆發泰國版雨傘運動,「社會已有一個清晰的共同敵人,就是軍政府」。記者:陳建平



現年20歲的秦聯豐現於泰國排名第一的朱拉隆功大學修讀政治學,正與三名同學來港與香港眾志等組織交流。適逢昨日泰國國會通過有如「網絡23條」的互聯網法案,大大加強政府審查網上言論的權力,當局日後可用「散佈虛假消息」為由拘捕批評政府的網民,最高判監5年;亦可移除「違反公眾道德」的網上內容。秦聯豐坦言現時泰國情況差至極點,月前通過新憲法公投後,軍政府有權直接任命上議院所有議員,同時在決定總理人選時掌有極大影響力;下議院的大選亦舉行無期,「政府有時話下年舉行選舉,有時又改口話兩年後,根本是他們話事」。以往泰人還有示威自由,但2014年軍政府上台後,學生連以「吃三文治」的方式抗議都被捕,「完全是瘋狂的」。


堅守非暴力原則

秦預測,兩年內泰國將爆發有如香港雨傘運動的大型示威,雖未知是合法集會還是非法堵路活動,但必定會堅守非暴力原則,「我們的武力不可能比得上軍政府」。他期望屆時可吸引國際關注,逼政府讓步。但秦承認推動民主並不容易,「民主自由等概念太過抽象,要令人民明白,就必須說得很淺白很具體,這是困難的;尤其是泰國分為城市區及鄉郊區,大家關心的議題並不相同,要溝通就更不容易」。不過,秦聯豐對前路感樂觀,因公民社會漸趨成熟,以往支持軍政府的中產人士亦開始醒覺,「他們以前覺得軍人是無私為人民,但慢慢看穿其真面目,加上軍人不懂經濟政策,令中產開始不滿」。年輕一代對追求民主的心更加殷切,秦形容社會主流已開始形成共識,認定軍政府是共同敵人,只要各個民間團體加強合作,繼續教育公眾認識民主的重要,相信泰國將現曙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17/198683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