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吸引大陸富豪團搶住的摩鐵霸主 一房造價近千萬,水舞把旅館當豪宅蓋

2015-12-21  TCW

砸億元墊高資金門檻、打造氣派風格,拉長產品蜜月期,用大坪數、奢華設備,水舞用小錢住豪宅的超值感抓住消費者。

台中單元二重劃區,荒煙蔓草間矗立起一棟汽車旅館,二十多位工人忙進忙出,趕在十二月底開幕,這是水舞事業機構(簡稱水舞)的新旅館。占地一千多坪,花費四億元,僅有四十二間房間,平均一間房間造價九百五十二萬,是台灣最貴氣的汽車旅館(Motel,以下簡稱摩鐵)。

設備媲美五星飯店游泳池、蒸氣房應有盡有

浴室裝有義大利進口、十八萬元的水槽,房間裡是西班牙吊燈,樓中樓、游泳池、蒸氣房,極盡奢華,九十坪房間平日住宿一晚八千七百元,比同等級的五星級飯店便宜。水舞執行董事游道生說,不用花億元買豪宅,也可以有豪宅的享受。

水舞背後有四位股東,事業版圖遍及汽車旅館、餐廳、健身房、足底按摩會館,其中,摩鐵事業讓水舞聲名大譟,每一次出手都讓同業競相模仿。

首創Villa度假風,讓摩鐵不只是男歡女愛的場所,也成為家庭度假首選。它也是第一個敢花「億」元投資摩鐵的集團,讓摩鐵與太陽餅、夜市成為台中三大名產,甚至香港首富之子李澤楷、大陸富豪團都曾入住旗下旅館。

就連競爭對手、印月集團董事長張崇勤也盛讚,水舞是這業界的領頭羊。

游道生說,台中是摩鐵的「修道場」,由於土地成本低、取得容易,業者隨時可投入,競爭極為激烈,他舉例,二○○五年沐蘭在台中七期重劃區開幕以來,前後已經被十多家旅館包夾,但是反觀台北大直區(沐蘭旅館)成立六年都沒有新鄰居。

在這樣的環境下,台中摩鐵的蜜月期不超過半年,游道生說,他們很早體認到,產品必須很特殊,大幅的創新領先同業,才能延長蜜月期,這體晤來自一九九七年水舞旗下的摩鐵,開幕初期確實爆滿.但一年後業績掉一半。

風格仿造露天Villa浴室變湯屋,比臥室還大

從水舞跨入汽車旅館以來,已經演變出六代的產品,每一代的產品都比前一代升級。最成功的關鍵就是善用豪宅的元素,打造消費者渴望的需求。

什麼是豪宅?九成以上的人連豪宅都沒見過,這形成市場上很大的缺口。股東之一、建商世家出身的林鍚銘是打造新風格的好手。張崇勤說,他很有眼光,最早把SPA、游泳

池引入摩鐵。

過去摩鐵給人陰暗印象,林錫銘深諳,陽光其實是豪宅最奢侈的元素。在設計「湖水岸」時,以峇里島風格為參考,室內放上植栽,設計半露天的浴場。第二次變革更是撼動業界,二○○五年開幕的沐蘭時尚精品旅館,花費二億五千萬元,金額是一般汽車旅館的十倍,沐蘭的基地面積一般約可設計九十間房間,但是水舞團隊卻決定砍半,只規畫四十五間,最大坪數達八十坪,設計元素融合峇里島與豪宅風。

浴室坪數大於臥房,大片落地窗引入光線。模仿頂級飯店涵碧樓,打造露天Villa,房間有三○%空間擺設植栽,讓旅客猶如在都市綠洲,家具燈飾都有獨家貨源,增加與同業的差異化。

今年十二月將開幕的水舞行館是第三次變革,加入豪宅公設元素,水舞經理柳宏學說,豪宅最能顯露氣派的就是公設,新旅館房間每個都有小豪宅概念,設計出「三進」格局,依序為客廳、造景、臥房,客廳、浴室則延續豪宅風,放上最新設計的法式座椅與動物造型家具。臥房反倒訴求安全、包覆感,讓人可安心休息。

游道生說,大,才有機會玩出不同,與其打造一個容易被超越的產品,不如下重金,讓同業難以超越。背後的盤算是,一間房間很好模仿,但坪數變大,風格模仿不易,同時拉高產業的資金門檻。

加大空間,水舞的房價僅比同業多一成,顧客買不起豪宅,卻能享受花小錢住豪宅的超值感。

如此下重金,難道不怕回收不回來?游道生說,一來因為他們價格沒有比同業貴太多,二來,摩鐵蜜月期比同業長,不怕賺不了錢。

三、五年改裝一次開幕五年住房率仍達八成

為了延長蜜月期,水舞突破業界的門檻,創造出「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範例。每一次開幕新旅館會同時翻新舊館,取新館的元素,融入舊館,延長老產品的生命週期。

為了降低改裝成本,新一代的旅館的家具淘汰修整過後,換到前一代的旅館,跟水舞合作十三年的花藝老師魏銘辰估算房間裡約有三成的物品都可以重複利用。

台中沐蘭開幕十年,歷經兩次小改、一次大改,一般摩鐵到第五年住房率僅能維持高峰期的六成,但改裝後沐蘭的住房率依舊有高峰期的八成。

張崇勤指出,汽車旅館投入資金高,土地取得困難,回收週期由過去(二十年前)的一年回本延長到六年,房間單價一直卻拉不上來,此行業的暴利期已過。

游道生卻認為,正因為回收久,所以更要精雕細琢打造每個房間,延長蜜月期到十年,等於增加五倍的時間。旅館的淨利率仍有二〇%,依舊是集團裡最賺錢的金雞母。

水舞拉高摩鐵的投資門檻,讓投資回收期變長,猶如自砍賺錢的手臂,但是如果固守現狀,或許可賺得一時快錢,產業門檻低,競爭者四起,未來只能等著被別人追上,與其如此,倒不如,不斷以破壞創新,才能保有領頭羊的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51

新北耶誕城玩光影秀 創造132倍商機 耶誕樹變搖錢樹 可望吸引四百萬人次造訪

2015-12-18  TWM

沒有歡慶耶誕節習慣的新北市,市府用五年時間,成功翻轉民眾思惟!新北歡樂耶誕城二○一五年投入二四○○萬元預算,竟造就三十二億元經濟效益,相當於換來超過一三二倍商機。

走出高鐵、台鐵、捷運三鐵共構的板橋車站大廳出口,冷風毫不留情地吹向臉,原本鈦鋅合金材質構成的裝置藝術「竹筍」,變身為三十六公尺高的投影耶誕樹,投 影動畫的兩隻熊爭著把星星掛在樹的頂端,絢爛繽紛,吸引所有遊客眼光。這是新北市第五年舉辦「歡樂耶誕城」活動。

從二○一一年第一次辦耶誕活動,新北市把「歡樂耶誕城」節慶,變成吸金大節。一四年,活動帶來三百萬人次,創造二十四億元商機;一五年,新北市總計投入二 四○○萬元預算,估計四十五天的活動期間,將吸引四百萬人次造訪,有望帶進三十二億元的經濟效益,等於換來超過一三二倍商機,炒熱板橋商城能耐,連國際媒 體路透、歐新社也來取景拍攝,究竟,新北市政府如何「進化」板橋的耶誕節?

求新求變 節慶越辦越大

放眼每年耶誕節,由城市主動出擊,結合區域商圈規畫耶誕節慶,新北市不是第一個,卻是年年推陳出新,活動越辦越出色的一個。

一一年,新北市觀光旅遊局(簡稱觀旅局)第一次在廣場架起由LED燈打造的耶誕樹,點亮了節慶氣息,沒想到吸引二十五萬人次,川流在捷運站廣場周邊,遊客 流連盡興,商家更笑得合不攏嘴。從這一年起,觀旅局開始年年操兵,成功透過這塊新商圈,營造出幸福歡樂的城市氣氛。

耶誕主燈是活動核心,從啟動點燈開始,串連起觀旅局規畫的市集、演唱會等周邊活動。一五年,耶誕主燈邀請到替雪梨歌劇院設計活動投影的澳洲團隊 TEC(The Electric Canvas),打造全球唯一、三百六十度立體光雕投影耶誕樹,光線變化更多元,噱頭十足。

「我們同仁一四年三月到澳洲雪梨,看他們的投影表演,覺得很驚豔,便開始洽談。」觀旅局局長陳國君強調,這是耗時逾一年才談成的案子。

一五年六月,TEC團隊來台,臨時決定把圓錐體的「竹筍」,作為燈光投影對象,「這對他們也是一種挑戰,因為從來沒做過。」企劃科科長陳靜芳說,TEC團隊為求完美,周圍至少動用十五台投影機。

除了主燈煞費苦心,街道布置也從第一年的六萬平方公尺,擴大為十五萬平方公尺,約四萬五千坪,橫跨板橋縣民大道、文化路、中山路、新府路、新站路與站前路,遠大過一座台北國父紀念館的面積。

商圈助攻 吸引外地人潮

為了點亮「耶誕城」的商機,不僅市府推陳出新,商圈也要擦亮招牌,增添光輝。

商圈內除了大遠百外,近年來,誠品、威秀與麗寶百貨相繼進駐,商圈的能量大幅提升,有助於吸引外地觀光客。

其中,Mega City板橋大遠百早在第二年就加入耶誕城活動贊助,是最直接受益者之一。只要活動期間,周邊商圈人潮洶湧,百貨公司的美食地下街更是擠得水洩不通,行銷 企劃副理鄭嘉蕙說,耶誕節與消費者的連結較深,為了吸引人潮往百貨公司移動,大遠百贊助新北耶誕城的費用,比明年贊助桃園燈節的費用還高。

辦到第五年,新北市耶誕節聲名遠播,路透也專程來取景,華裔記者林聲就說,台灣的耶誕節氣氛總沒有其他國家來得濃厚,但新北耶誕城布置得很有特色、熱鬧感十足,因此吸引路透在二○一五年平安夜拍攝新北市的耶誕盛況。

市府局處 同步舉辦活動

回想當初,「第一年辦的時候,還得到處去各局處求他們辦活動。」陳國君說。但是當成效彰顯,換成是大家主動爭取。第一次參加展銷活動的新北市農業局林務科 科長黃嘉文說,以前單獨辦展售會時,最多可能兩、三千人參加,但這次搭著耶誕城辦「不浪費分享節」,人潮更勝以往。

僅四十五天的新北歡樂耶誕城,在一四年締造的打卡數就超過三十三.七萬人次,相當於宜蘭幾米公園一年的打卡量,活動的魅力可見一斑。

新北靠三招,將傳遞溫暖感恩的耶誕盛況從「零」打造到現在;耶誕節將至,你想好要去哪兒過節了嗎?

新北市府與周邊的遠百、誠品,炒熱耶誕氣氛,吸引人流也帶來金流。

新北市府的創意煉金術

1. 活動求新求變

打造全球唯一360度立體光雕投影的耶誕樹。

2. 攜手周邊商圈

擴大活動腹地、收納周邊賣場,炒熱商機。

3. 協力市府局處

市府各局處共襄盛舉,增添活動多元性。

撰文 / 林惟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29

經濟優勢吸引外地客群 廈門去年商品房七成被外地人買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6238.html

經濟優勢吸引外地客群 廈門去年商品房七成被外地人買走

一財網 林小昭 2016-01-31 16:50:00

去年廈門市商品住宅的購房人群中,本地客群購房面積為117.17萬平方米,占了33.45%。而廈門以外的外地客群,總共購買了20501套商品住宅,占了66.45%。

作為房價最為堅挺的二線城市廈門,外地購房者一直占據相當高的比例。

廈門市國土房產管理局日前發布2015年廈門市房地產市場數據顯示,去年廈門市商品住宅的購房人群中,本地客群購房面積為117.17萬平方米,占了33.45%。而廈門以外的外地客群,總共購買了20501套商品住宅,面積233.14萬平方米,占了66.45%。

可資參考的比較數據是,2014年前三季度,廈門異地客群購房面積占比達51.42%。也就是說2015年,廈門異地購房者占比提高了一成多。

外地購房者占比提高一個原因是限購的放開。作為一個外地購房者比例占到近6成的城市,外地購房者對於廈門樓市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歷史數據顯示,限購實施的2011年,廈門外地購房人比例下降至44.86%。其後幾年該比例最高也在50%上下。

2014年8月,廈門出臺樓市細則,島外各區(集美、海滄、同安、翔安)不再執行住房限購措施,島內思明區、湖里區高端新建商品住房不再執行住房限購措施。2015年1月16日起,廈門進一步取消島內思明區、湖里區144平方米以下商品住房的限購措施,至此廈門全市已全面取消商品住房限購措施。

另一方面,廈門關閉購房入戶政策的大門也有一定影響。根據2013年12月廈門市政府發布的《關於調整購房入戶政策的通知》,自2016年1月1日起,購買廈門商品住房的外來人口將不再享受“購房落戶”政策紅利。而隨著購房落戶取消大限臨近,市場反應明顯,許多想要落戶的外地購房者爭相購房,讓商品住宅庫存快速被消減。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廈門的城市規劃建設是福建省內最好的,在國內也是不錯的,對周圍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廈門很多房子是被周圍的泉州、龍巖等地客戶買走,此外省內其他地方以及北方如東北人購房也不少。

廈門均和房地產評估董事長王崎說,廈門的樓市格局跟深圳類似,始終存在較大的供應緊缺,土地供應相當有限。廈門外來人口遠遠超過本地人口,廈門作為福建的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在城市建設、教育等公共產品的供給方面都是福建最好的,在全國也頗負盛名,因此對周邊泉、漳、龍巖等地區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常說,外地人比廈門人更愛廈門。”

在很大程度上,廈門的樓市已對周圍產生了巨大的“虹吸效應”。例如,廈門周圍的泉州是福建經濟第一大市,也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但泉州市區目前的房價卻只有廈門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廈門的房子在保值升值方面遠遠領先周圍的泉州、龍巖等地。

“這就是賺錢效應,很多泉州人在這邊買的房子上漲了,周圍的親戚朋友也都會過來買。”丁長發說。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稱,中國房地產市場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各個城市中本地的“土著”該買房子的基本都買了,即使是本地購房者,也大多是落戶在城市中的外來大學生等“新市民”。廈門的數據表明,目前,一個城市如果吸引不了異地購房者,樓市就沒有前途。

數據顯示,在2005年到2013年這9年期間,福建各地的人口增速差距相當懸殊。其中,廈門增速高居全省首位,9年間人口增長了65.78%,相比之下,有一半以上的區縣人口出現了負增長,尤其是閩北、閩西等山區縣人口負增長高達兩成以上。

2014年9月,地產研究者劉曉博統計的47個大中城市小學生變動表顯示,2008年~2013年,小學生人數的變動情況各不相同,其中,廈門以37%的增速在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而同期全國這一數據是下降了9.4%。

“三四線城市市場不活躍的原因,就是因為缺少了這波異地購房者需求。”張大偉說,三四線城市本身經濟不活躍,樓市大多是本地的需求,但本地的需求支撐不了這個市場。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10

炒熱澀谷購物節 台灣團隊有一套 吸引十萬境外旅客下載微信 賽博成功翻轉逆勢

2016-02-08  TCW

今年日本東京的澀谷購物節,破天荒地將主辦權交給來自台灣、做3C通路的賽博集團,這對向來封閉的日本社會不僅是首創,更象徵經過沉澱與轉型的賽博集團,已闖出一條新路。

一月九日晚上五、六點,在全日本最大商圈--澀谷商圈裡最熱鬧的公園通上,人群開始聚集在MODI外的電視牆附近,遊客盯著手機,時不時搖動著,人人臉上漾著驚喜,好像在等待著什麼。

六點一到,原本放映著廣告的電視牆畫面,出現了「Tokyo Prime Shopping 2016 in Shibuya」的畫面,原來這是一年一度的澀谷購物節活動之一,連日本NHK都花了將近五分鐘報導。而今年,商圈的配合度也創下紀錄,有高達八九六家店家參加,包括丸井百貨、西武百貨、PARCO等,下載微信帳號的遊客也逼近十萬人。「是空前的數字…,希望達到讓店家的銷售數字比去年高一五%的目標。」澀谷公園通商店街振興組合理事長小松原一雄說。

而炒熱這個日本矚目、每天吸引超過十五萬人進出的澀谷購物節,背後操盤手居然是台灣人-- 賽博董事長張瑞麟。

在封閉的日本社會,以外國人身分拿下在地觀光節活動,本身就是一件稀罕事,張瑞麟是怎麼辦到的?

張瑞麟 3C通路王叱咤一時張瑞麟本是中國3C通路王、數碼廣場創辦人,在中國3C通路市場叱咤一時,曾創下年營收人民幣四百億元的紀錄;如今賽博拿下日本購物節,可說是張瑞麟事業的一趟冒險之旅、轉型試金石。

一九九九年,張瑞麟在中國上海開設第一家「數碼廣場」的賽博,首創3C新品體驗展示、操作指導與購物休閒等一站式實體購物(One-stop Shopping)的方式,打響知名度,○一年就吸引鴻海集團入股六○%,同時展開台灣布點。

有鴻海郭台銘加持的賽博如虎添翼,全力衝刺拓點,全盛時期在中國擁有五十七個據點,每日來客數超過五十萬人,年平台交易額更超過人民幣四百億元,風光不可一世。

四年前開始,全球3C賣場無不受到電商衝擊,賽博集團也不例外。光在台灣含三創園區等共六個據點,不到一年時間,就損失超過新台幣四十億元,鴻海立即收手,並宣布撤出所有股份,郭台銘改以私人名義持股賽博三○%。這一年,賽博全部據點只剩二十二個分店,年平台交易額人民幣一百億元。

程天縱 創客教父指點迷津對張瑞麟來說,這不啻是創辦賽博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面臨如此巨變,張瑞麟緊張萬分,他向已從鴻海集團副總裁職務退休的程天縱求助,希望他能協助賽博轉型。

一三年十月,程天縱帶著張瑞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3C、網路市場的主消費群:年輕人在想什麼?程天縱帶著張瑞麟造訪他輔導過的創業團隊,兩人討論賽博的未來,程天縱指出三個重點。首先,將傳統店鋪改成體驗創客(Maker)新產品的展示中心,改名「必酷賽博」。再來,就是推出賽博電商,結合必酷賽博,形成O2O(Online to Offline,虛實整合電子商務)。

最後,則是進軍海外市場,將中國的創客產品銷往國外,並且引進海外創客的原創產品到中國市場。

腦筋向來靈活、做行銷起家的張瑞麟,很快就抓到重點與目標,開始進行三項改革。

首先,積極尋找科技類的文創商品,這些科技文創必須要能走入生活,還能改變生活。緊接著,重新整合團隊,淘汰掉無法接受改變、抗拒變革的夥伴,並大量引進年輕新血,高級幹部年齡不超過四十歲。

第三,則是建構「城市智慧旅遊」(City Smart Travel,將展示、查詢、客服、即時翻譯、購買、支付、售後、配送都透過行動科技提供服務)。只要下載賽博微信的官方帳號,就能透過O2O虛實整合的方式,提供全程旅遊服務。

而賽博這套轉型服務,一開始就以台灣與中國的旅客為主,鎖定日本作為第一個執行並體驗的海外城市。

張瑞麟認為,日本對科技產品的品質要求最高,如果能成功打入日本市場,那麼這個模式到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有問題。另一個原因,是每年由全球各地赴日觀光人數約一千六百萬人。其中台灣與中國的觀光人口就高達九百萬人次,足足占去六成。如果賽博能藉著各種互聯網服務,達到方便遊客進行各樣消費,創造店家與消費者雙贏局面的話,何樂而不為?

一四年初,賽博集團信心滿滿地前往日本。起初張瑞麟四處碰壁,日方認為賽博不了解日本文化和市場,總是斬釘截鐵表示「不可能」。最後張瑞麟找到一家家電賣場,他請賣場釋出優惠條碼、給他十一天的時間,配合App的設計,證明對方的營業額會提升。

接下來,張瑞麟在中國機場的出境大廳報到櫃枱逢人就鞠躬,並散發傳單,告知前往日本東京的觀光客裝上App有這項好處,且「有中文解說人員在現場服務」,甚至因為過度推銷,被現場警察驅逐;賣場則由亞太區執行長于肇嘉帶著四、五名幹部斜背紅布條,在現場尋找中國觀光客,宣傳使用優惠條碼消費的好處。

十一天後的數據證明,這套設計,成功吸引了六八五人,平均客單價五萬日圓,比賣場預估會吸引四百人、平均客單價四萬日圓要超出預期二五%,打了漂亮的一仗。

賽博一炮打響在日本業界名聲。

承接旅遊界廣告、深諳業界生態的百軒廣告公司負責人吳琇圭表示:「賽博的作法直接嘉惠自由行的遊客,不僅讓旅行更方便,解決不少語言與資訊的問題,在異地有紛爭時,用『Tour Talk譯遊』(即時翻譯)理解對方的說法,可以直接解決問題,對雙方都好。」

于肇嘉 系統設計全靠他

這套系統設計能成功,要靠背後的系統設計,關鍵人物則是于肇嘉。于肇嘉出身美國思科系統,擅長研發,對於雲端數據相當專業。而張瑞麟、程天縱與于肇嘉這鐵三角,構成賽博轉型初期三支柱子。

賽博利用行動基地台、微信搖一搖服務,將陸客變顧客;搭配隨身翻譯助手﹁Tour Talk譯遊﹂解決語言問題;更重要的是,讓旅客可以兩手空空遊日本,提供物流配送服務;甚至還可透過「Cyber O2O」完成跨境電商。這套模式如果成功,未來也可逐步複製到任何華人出國旅遊的城市。

此次澀谷的合作店家、多慶屋營業企畫部股長馬躍原指出:「賽博以觀光客的立場來思考,使用方便之餘,觀光客也會有貼心感,不知不覺消費金額就會增加,店裡也因此增加了『Cyber Carry』(物流配送)來服務顧客。」購物節才開跑十天,就有九州觀光協會的人來洽商,連法國巴黎的商圈理事長都對賽博極有興趣,認為這種虛實整合的科技兼具實用性,有可能提振巴黎的購物買氣。

賽博轉型成功,互補的夥伴絕對是其中的重要關鍵,謙稱自己只是個打工仔的程天縱則表示:「打工玩的是個人的長板,創業玩的是創業者自己的短板,我很高興與賽博張瑞麟長短板互補。」從行銷市調跨足到開設賣場,再轉戰虛實通路,張瑞麟認為澀谷這一步,只能算「搶灘成功」,面對這塊目前尚無人攻占的新興市場,「誰先卡到位誰就贏」是他多年來信奉的準則,這一次背水一戰,能不能成功,不僅過去通路同業在看,旅遊業者更關注。

賽博集團

成 立:1999年

董事長:張瑞麟

亞太區執行長:于肇嘉(圖)主要業務:提供3C商品展示、體驗與專業指導等一站式連鎖平台賽博成功轉型,歸功於于肇嘉(左一) 、程天縱(中)與張瑞麟(右一)等三人與團隊合作無間的成果。

賽博如何搶下澀谷購物節主辦權?

翻譯、宅配 讓血拚更輕鬆賽博的App能即時翻譯、問路或至定點宅配,直接嘉惠赴日自由行的遊客,解決不少語言與資訊的問題,讓旅行更方便。

行動基地台、微信當後盾

作為首度主辦日本購物節的華人企業,賽博善用微信搖一搖,現場立即摸彩,亦有大量店家優惠,成功吸引遊客的注目眼光。

撰文 / 高靜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61

她上任四個月,就吸引Spotify、蘋果跳槽 幫Google吃到蘋果的雲端女王


2016-04-04  TCW



在雲端代管市場裡,Google只能排上老三,但她「奇襲亞馬遜」,拿下一紙超越部門全年營收的合約。

三月中,通路雜誌《CRN》爆料,科技大廠蘋果完成一場價值最高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兩百億元)的「?雲端大逃亡」:從亞馬遜投向Google懷抱。策動變心戲碼的幕後黑手是「企業女王」葛琳(Diane Greene)。

報導指出,蘋果每年支付亞馬遜約莫十億美元代管費,貢獻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部門總營收近一成。後者揚言蘋果「並未全然變心,影響不大」;反之,對於只是市場小老三的Google來說效益驚人:光是這筆訂單,就超越去年雲端平台部門總收入五億美元,堪稱大勝。

其實Google雲端平台最近的囊中物不只蘋果,音樂串流服務龍頭Spotify也在二月就入列顧客榜,一樣是從亞馬遜移情別戀。三週之間,Google雲端平台連續搶下知名客戶,去年十一月接任副總裁的葛琳是最大功臣。

複製安卓模式搶市

葛琳在業界地位頗高,《商業內幕》封她為「企業女王」,主因是,十八年前她合創的威睿(VMware)改變企業儲存資料方武:威睿的工作站可廣納建置Windows、蘋果iOS或Linux 等作業系統的客戶,除能使個別主機的利用率最大化,還能省下大筆採購經費。

二〇〇六年亞馬遜把代管業務移往雲端之前,葛琳已經領軍威睿稱霸市場八年;隔年,威睿公開上市,兩個月股價飆漲逾一倍,她因此入列《財星》「商界前五十大女強人」;但戲劇化的是,隔年她被董事會扣上「業績不佳」罪名開除,威睿股價應聲重挫二四%。

葛琳下台後重返創業路,獲Google延攬進董事會。去年她復出江湖前一併把創辦的Bebop賣給Google,以便全神貫注奇襲亞馬遜。雲端供應商傅萊瑟(Michael Frascr)比較十幾家業者:「Google 價格最低但服務最廣,似有複製Android)(安卓》系統手機晚蘋果兩年,卻後來居上的氣勢。」

撰文者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00

開發商如何吸引90後:娛樂、社交,一個都不能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359.html

隨著中國房地產住宅進入存量房時代,開發商介入商業地產的步伐和決心越來越大,而商業地產的消費者則是新興的90後,如何吸引90後便成為開發商絞盡腦汁的事情。

自去年新城控股(601155.SH)完成B轉A上市後,其在H股的上市平臺新城發展(1030.HK)就開始承擔商業地產的業務發展,新城控股更是提出到2017年底擁有40個商業綜合體。而為了配合其商業地產發展,新城發展還成立了星軼影院管理公司,進行自己的自有院線業務發展。

“未來的消費者有更高的個性化需求,因此我們會做出更加個性化的電影院,使得我們的電影院可以成為消費者的社交場所,並可以以此吸引人流。而做好這樣個性化電影院的第一步,就是實現最好的觀影技術落地,為此我們和IMAX合作共同建設10家新的 IMAX 影院,這些影院分布在我們的自有商業綜合體吾悅廣場里。”新城發展助理總裁王政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王政希望做的是一個超級電影院的概念,他希望未來電影院將成為娛樂文化的聚集地。

“中國的電影市場發展很快,年輕人都很喜歡看電影,但是看電影的體驗目前還是比較單一。我們做的超級電影院不僅僅有電影院,還有音樂餐廳和時尚秀場。音樂餐廳是希望通過很嗨的環境使得消費者更加放松地享受美食,而時尚秀場將出現各種明星的演唱會和見面會,打造線下粉絲的聚集地。如果年輕人覺得這里很酷,自然願意來我們這里看電影,對此我們將會在全國範圍內大力發展我們的影院,計劃三年內開業超過50家,五年內開業超過100家。”王政告訴記者。

事實上,大部分電影院都是商業地產項目的殺手鐧之一,通過電影院吸引人流,消費者得以在這些購物中心里面實現消費落地。而開發商更進一步的目標則是使得電影院不僅僅是看電影,更是一個娛樂的場所。

無獨有偶,上海徐匯區西岸傳媒港板塊的“上海夢中心”也是聚焦未來90後娛樂需求的項目,這個項目投資方也非常神奇,分別是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香港蘭桂坊地產集團、美國夢工廠和國家開發銀行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四家。

“目前正是國內文化需求爆發增長期,每年電影的票房都在不斷增加,圍繞電影的娛樂產業越來越發達,而這些娛樂需要一個線下的落地,因此我們做一個商業地產項目,也是希望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來娛樂和消費。”華人文化控股集團總裁陳靖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對於目前的商業地產而言,體驗更多的還是停留在購物階段,開發商也剛開始摸索如何讓購物中心成為一個社交娛樂的場所。

“目前上海很多購物中心都有這樣的互動屏幕,這個屏幕也增加了消費者和購物中心的鏈接。我們在特定的時間可以進行會員積分抵扣現金優惠券,很多客戶因為追求便宜通常會在這個特定時間來換取並來購物中心消費,這樣我們就實現了會員的互動和消費的落地。另外,我們的會員小站會做一些遊戲,讓消費者參與到線下互動。而優惠券則會在一個終端屏顯示,給那些希望獲取優惠的消費者提供選擇。”容易網創始人陳從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陳從容認為,購物中心很重要的就是保持新鮮感,因此每周有不同的互動和遊戲來吸引未來的主力消費者再次來到這里。

“未來的消費者更加重視社交和體驗,比如基於這個理解我們就將福州泰禾東二環廣場的健身中心不斷擴大,希望讓更多的人來這里健身和社交,那麽我們自然抓住了未來消費者的心。”泰禾集團(000732.SZ)商業地產總經理朱進康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50

沖著最有吸引力的電影市場來了! IMAX欲在華開千家影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656.html

5月12日,IMAX公司(IMAX Corporation,IMAX.NYSE)、 IMAX 中國(IMAX CHINA,01970.HK)宣布,與中國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企業之一廣州金逸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金逸”)簽署一項關於40家新建IMAX影院的全收入分賬協議。該協議中所提到的影院將會安裝在新開發項目及部分現有金逸影院中,同時也將金逸旗下的IMAX影院總數增至60家,這些影院將分布在中國一到四線城市,預計今年年底到2020年之間,陸續安裝完成,其中大部分將在2018年安裝。這一協議也是IMAX公司在中國簽署的最大影院合約之一。

但這不是IMAX首次在中國市場進行規模擴張。早前的5月3日,IMAX 中國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稱,與內地房地產開發商新城發展旗下子公司---上海星軼影院簽訂協議,雙方將攜手建設10家新的IMAX影院。2015年以來,這家加拿大公司正在中國的電影沃土上演一幕追逐大戲。

IMAX洛杉磯Playa Vista辦公室,IMAX公司供圖

中國,中國,中國

公開資料顯示,金逸旗下目前在4個直轄市和21個省有325家影院,1731塊銀幕。2009年,金逸和IMAX首次合作並簽署四家IMAX影院的協議,而加上12日宣布的合作,金逸已成為IMAX在中國和國際市場第三大合作夥伴。據IMAX方面透露,這個協議簽訂之後,金逸將會把這份合約所覆蓋的影院開到一些IMAX尚未踏足和待開發的市場,如湖南懷化與四川德陽。廣州金逸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是IMAX在中國的第二個全分賬影院合作夥伴。

加上12日與金逸的協議、今年早些時候簽訂的10家影院,IMAX在中國已有270家簽約待建影院。針對此次合作,IMAX公司首席執行官理查德﹒葛爾方(Rich Gelfond)透露,這只是IMAX開發中國市場全部潛力的開始,中國正處於發展的快車道上,到2017年預計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他說,IMAX設立的目標是在中國開1000家IMAX影院。

在1967年的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上,由幾位加拿大的實驗派電影制片人所組成的一個小團體,制作了一臺多銀幕電影裝置,並成立了IMAX(Image Maximum)公司。IMAX最初只是作為一項電影放映技術而存在,能夠提供比傳統膠片更大、具備更高圖像解析度的電影放映系統,此後的故事是:影片轉換為IMAX格式逐漸成為好萊塢大片的時尚,這家公司開始從科技館、博物館走出,滲透到從拍攝制作到放映的多個環節,提供包括攝影機、影片拷貝、放映系統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眼下,IMAX正在利用IMAX Dome、IMAX激光等新技術尋求進一步發展。有趣的是,在好萊塢的平臺上將技術成功商業化之後,這家帶著加拿大式的執著與單純的技術性公司,在發展中巧遇了中國電影業的“黃金十年”。

IMAX公司宣傳圖,IMAX公司供圖

自2001年在上海科技館設立首間影院以來,IMAX在中國的業務進展迅速,目前影院網絡共有307家影院,覆蓋中國109個城市。剛過去的2015年,對IMAX中國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在這一年里,IMAX中國在中國內地上映了31部影片,其中8部為華語片,另有10部影片僅在香港和臺灣上映。該41部影片為IMAX帶來約3.12億美元票房,較2014年增加約54%,超出業內總票房49%的整體增長水平。與此同時,該公司去年還新增了75間影院、就74間新影院簽署協議,成為創下該公司歷史最高票房紀錄的年度,並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

針對中國市場的表現,葛爾方近期在美國洛杉磯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曾評價稱,我們預計在未來幾年當中,中國會超越美國,可能成為擁有影院數量最高的市場。美國現在是大概四萬張銀幕,但是葛爾方認為,中國人口密度其實遠遠高於美國,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中國要比美國大概有四到五倍多的需求。在他看來,中國影院未來仍將高速發展,看電影正在成為中國消費者娛樂消費的主要方式。

網絡資料圖

這個判斷,與IMAX在中國最大的合作夥伴萬達的判斷不謀而合。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萬達院線,02739.SZ)總裁曾茂軍今年1月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國目前沒有哪個行業像電影業一樣,以每年30%~50%的速度高速增長,目前中國城鎮消費者的人均觀影頻次1.6次,而美國包括城鄉人口在內的人均觀影頻次能達到4次,韓國甚至能超過4次,因此他認為國內院線仍面臨較大的市場空間。

去年10月剛在港交所上市的IMAX中國,其業績也凸顯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強勁需求。年報顯示,2015年全年,該公司錄得總收入1.1億美元,較 2014年上升41%,毛利為7200萬美元,占總銷售額的65%,而2014年占比為59%。年報稱,2015年業績向好反映消費者開支增長持續帶動IMAX格式的需求,加上網絡快速擴展及票房收入高導致營運走強。除了電影行業素來對單塊屏幕的產出能力極為重視。根據年報,IMAX中國去年每塊銀幕平均收入增加10%至134萬美元,超過其2012年、2013年及2014年122萬美元的水平。

IMAX Sheridan Park辦公室,IMAX公司供圖

“剛才提到的一款最新研發的IMAX數字攝影機,我們將單獨放一臺在中國,供中國的影片和導演使用,未來不久大家可以看到中國影片用這一新款攝影機拍攝了。”葛爾方表示,IMAX在中國趕上一個非常好的機遇,是在與整個中國電影及娛樂產業共同發展。他說,目前IMAX在中國最大的、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是萬達,還有其他一系列很重要的合作夥伴比如金逸、CGV、盧米埃、幸福藍海和上影等。IMAX在中國尋找合作夥伴的標準包括業績好、有較好品牌資產、財務上值得信任、區域策略一致等。

經過半個世紀的市場探索,IMAX的盈利模式也在不斷多元化,除了向客戶出售出租IMAX系統這種最初的方式之外,隨著DMR技術的開發,為電影制作公司提供電影轉制的費用、電影後期制作業務也為IMAX貢獻了豐厚的營收。另外,IMAX也非常重視與中國導演的合作, 在中國導演中,姜文在拍攝《一步之遙》時就用到了IMAX攝影機。

“紅海”還是“藍海”

IMAX中國絕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其主要業務分部為影院業務和影片業務,影院業務包括設計,采購,提供優質數字影院系統,以及提供相關的項目管理和持續維護服務,至於影片業務則包括透過專有DMR轉制流程以數字原底翻版技術,將好萊塢和華語影片轉制成IMAX格式,以及在大中華的IMAX影院網絡放映該等影片。

雖然IMAX去年在中國布局迅速,但不得不提的是,中國市場也有其自身特點,比如與院線休戚相關的商業地產正呈現出過剩的趨勢。隨著中國三四線城市購物中心數量趨向飽和,IMAX中國未來將如何保持規模與利潤的增速?

葛爾方對記者給出的數據有些令人意外。他說,中國在中國開設的307家IMAX影院當中,僅有約40家是在一線城市。這就意味著很大部分其實都是在三四線城市。

“另外還有一個很讓我們驚訝的事實是,其實IMAX在中國的每塊單塊銀幕的產出比美國高,而且其實三四線城市的單塊銀幕產出是非常非常高的。”葛爾方稱,IMAX在三四線城市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在北京上海這些城市地價非常昂貴,要選擇合適建造IMAX影院的地點相對來講比較難,要選擇非常黃金地段這樣一個物業建IMAX影院的選擇相對較少,而三四線城市近幾年開發速度增快,因此有相對多可供選擇的黃金地段。另外,他還分析,在三四線城市,城市居民的娛樂選擇相對來講會比較少,跟一二線城市相比,無論是演出,體育這樣一些賽事,可能在三四線城市都沒有那麽多,隨著看電影成為他們非常主要的娛樂方式,IMAX未來對於在三四線城市的發展是非常樂觀的。

網絡資料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23

運行半年總交易額達24億元 中歐所將吸引中國企業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497.html

自2015年11月開業以來,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歐所”)已運行整半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日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獲悉,正式運營至今,已有約200個產品在中歐所平臺掛牌交易,主要產品為ETF和債券。

截至2016年4月末,中歐所掛牌產品總交易額3.37億歐元(約合24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額約為300萬歐元(約合2150萬人民幣),其中,ETF產品交易額約為3.33億歐元(約合23.78億元人民幣),約占總額的98%。

其中值得關註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產品獲得了市場認可,交易額為2.18億人民幣,占總交易額的9.1%。其中,德商行與建銀國際合作發行的人民幣計價產品(CBK CCBI RQFII Money Market UCITS ETF)成交活躍,這表明市場對人民幣產品的興趣正逐漸增加。

中歐所是上證所、德意誌交易所集團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在德國法蘭克福共同設立的合資交易所,為中國首家由境內交易所赴境外設立的合資交易平臺,致力於打造歐洲地區離岸人民幣金融工具交易平臺。

今日,在由中歐所主辦的“從人民幣國際化看全球金融市場的合作與發展”論壇上,上證所、中金所與中歐所三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中歐所將不斷豐富現貨產品,同時推進衍生品的研究和準備工作。

現貨方面,除了不斷豐富ETF產品體系,推動全球更多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在中歐所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外,中歐所還有一個重點是擬吸引中國優質企業在中歐所發行上市,推動中德兩國先進制造業合作和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於“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

在衍生品方面,中歐所還將根據市場需求,重點研發基於A股ETF及A股市場指數的期貨和期權等相關產品,為國際投資人提供中國金融資產的組合配置工具和風險管理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34

歐洲哪國吸引外資最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234.html

英國在歐洲FDI市場中所占份額由上一年的19.9%上升到20.9%,成為歐洲FDI(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市場領軍者。

2015年,英國FDI項目數量和創造的就業崗位均創下歷史新高:FDI項目數量達1065個,較2014年增長20%,跑贏了同期歐洲FDI市場14%的增速。

一份名為《安永吸引力調查:2016英國積極再平衡?》(UK 2016 Positive rebalancing?)的最新報告,得出了上述結論。

過去10年,歐洲吸引FDI項目最多的4個國家是:英國、德國、法國和西班牙。自1997年安永開始跟蹤歐洲FDI數據以來,英國的市場份額保持在17%~21%,2015年英國實現了20.9%的份額,創下2003年以來新高,比第二名德國多出了1.9個百分點。不過,德國的增長勢頭不容小覷:該國FDI市場份額在過去10年實現了穩步增長,從2006年的8%上升到了2015年的19%。法國的市場份額則總體呈下滑趨勢,其2015年12%的份額是1998年來最低的。

總體來看,2015年歐洲各國吸引的FDI項目總數為5083個,較2014年增長14%,是過去9年中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

2015年英國在FDI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方面,總共新增了42336個就業崗位,比排名第二的波蘭和排名第三的德國加起來還多。

從英國各主要城市來看,曼徹斯特自2009年來就一直是吸引FDI項目最多的核心城市之一。過去2年中,利茲市的FDI項目數量實現了大量增長——從原來的個位數增加到2014年的13個和2、2015年更是迅速增加至31個項目。2015年,伯明翰、紐卡斯爾和謝菲爾德吸引的FDI項目數量也是最近10年來最多的一年。

盡管和英國整體水平相比,老牌金融中心倫敦的FDI增速較為一般(僅為6.6%),但其仍在FDI項目的絕對數量上占據較大優勢(406個),投資者也普遍認為,倫敦依然是歐洲FDI市場上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6月23日,英國將就是否繼續留在歐盟進行公投。過去12個月中,投資者們認為英國的經濟前景已經開始黯淡。“退歐”公投之後,英國是否能繼續保持其“歐洲最具吸引力FDI市場”的頭銜,變成了一個未知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81

A股MSCI指數之路:推動改革比吸引資金更加重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055.html

不論A股的MSCI(美國明晟公司)指數之路何時成行,中國為此做出的努力都已並將繼續深刻影響中國的金融市場。與其說是MSCI正在審核中國證券市場是否符合納入其指數序列的要求,不如說中國正利用此機會推進金融市場的改革,MSCI指數對金融市場制度改革的推動作用要比新增資金帶來的影響大得多。

我們認為A股MSCI指數之路對中國的影響包括:

●MSCI指數為中國A股市場勾勒出被國際投資者認可的證券市場形態,為此所做的努力將推動中國證券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發展;

●從被動資金流入規模來看,首次納入MSCI指數對整個A股市場影響有限。很多分析錯誤地將跟蹤MSCI指數基金的規模等同於被動投資基金的規模,這高估了A股納入MSCI指數的影響。

●完全納入A股市值會使得海外投資者成為A股中的重要力量,其具體影響將取決於完全納入的進程以及MSCI指數自身的發展。

●從長期來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改變中國證券市場形態,主要影響包括增加機構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的比例。

●從長期來看A股逐步納入MSCI指數會提高A股與國際市場雙向溢出效應,這會加大資產管理行業的難度。關聯性的增加還可能會導致跨境資金流動變得更加快速且難以預測,這會給監管者帶來更多挑戰。

A股納入MSCI指數體系是雙方共同的訴求

MSCI將於6月15日公布2016年度市場分類審核結果,這將決定A股是否可以在2017年中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是美國明晟公司(MorganStanleyCapitalInternational)的簡稱。這家全球著名指數編制公司在1969年發布首只全球股票指數後不斷擴充其指數序列,目前MSCI提供超過16萬個指數,涵蓋股票、固定資產、對沖基金、房地產等多種投資門類。

MSCI指數體系已成為全球投資組合最多參考的基準指數,排名前100的全球投資管理人中有97個是MSCI的客戶。據彭博估計,全球有超過9.5萬億美元的資金在追蹤MSCI編制的指數序列。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可看作是國際資本市場對一國經濟發展和該國資本市場的認可。

MSCI將符合標準的國家證券市場分為發達市場、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三類,並據此構建三大類指數。本次中國A股市場要加入的是MSCI新興市場指數,一旦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會被自動納入MSCI全球市場指數。

新興市場指數於1988年發布,發布時包含10個新興市場國家,成份股市值僅占全球總市值的1%。而如今該指數成分經濟體擴大為23個,總市值約為8.97萬億美元,占全球股票總市值比例達到13%。全球有約1.7萬億美元資金以該指數為投資標桿,其全球影響力日益提高。

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股票市場,A股市場市值超過7萬億美元。將A股納入MSCI指數不僅僅是中國的訴求,也是讓MSCI指數真正具有全球代表性的重要一環。

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MSCI市場分類框架包含三個方面的要求:經濟發展、資本市場規模和流動性以及市場可參與度(表1)。一國證券市場被納入相應市場指數必須同時滿足這三個方面的要求。此前中國A股納入遇到的主要障礙在於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可參與度方面存在質疑。

早在2006年中國A股就已進入MSCI視線。當年MSCI為中國境內投資者構建了中國A股指數(MSCIChinaAshareindex),不過由於彼時中國股票市場對境外投資人開放有限,而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與全球市場指數。

直到今日,市場準入依舊是A股納入MSCI指數的最大障礙。對照表1,目前決定A股最終能否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關鍵在於標準C:市場可參與度。2015年A股被拒也正歸咎於此,MSCI指出中國A股市場在市場準入上存在投資配額分配、資本流動限制和收益所有權界定三個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事情毫無進展,改變正在發生,不管對於中國還是對於MSCI。

2013年,A股首次入選MSCI“潛在升級市場觀察名單”;作為將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折中方案,MSCI於2014年發布了覆蓋中國A股的獨立指數MSCI中國綜合指數(MSCIChinaAllSharesIndex)和其子指數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MSCIChinaAInternationalIndex),為通過QFII和RQFII投資中國的國際投資人提供更多參考。2015年MSCI又將14只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納入。至此,MSCI新興市場指數已包含了除A股以外的其他中國相關股票。

距離上一輪評估已過去一年,其間中國資本市場在對外開放、制度建設上都予以了積極回應。

針對投資額分配及資本流動限制問題,國家外匯管理局2016年2月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放寬單個QFII機構投資額度上限,簡化了審批流程並進一步便利資金出入。

針對收益所有權的界定問題,證監會也在5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是否認可“名義持有人”與“證券權益擁有人”、是否認可QFII、RQFII名義持有賬戶下的證券權益擁有人權益,以及A股市場賬戶體系是否支持QFII、RQFII專戶理財證券權益擁有人所享有的財產權利問題做出了澄清。

總體來看,額度分配流程及資本流動限制這兩大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同時受益所有權也得到證監會回應。

在最新的征詢文件中MSCI又提出了兩大新問題:一是海外投資者對於去年下半年A股市場大幅波動導致的大面積停牌現象心有余悸,擔心如此大範圍的停牌會妨礙到正常交易,損害市場流動性;二是反競爭條款,即只要是標的中包含A股股票的金融產品(包括跟蹤指數型基金)在境外上市都必須得到上海、深圳交易所的批準。

5月27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了上市公司停複牌業務指引,擴大停牌規範範圍、嚴格控制停牌時間、細化停牌期間的信息披露等,對大面積、長時間自願停牌問題作出積極回應。對於反競爭條款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回應。

這也是為何我們認為關鍵的改變正在臨近。

A股納入MSCI指數歷程的意義

一是金融改革的推進器。

A股納入MSCI指數可以且正被視為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契機。MSCI指數對於被接納市場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成為改革前進的方向,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制度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於初次加入MSCI指數的新興市場股市,往往僅以該股票市場可自由流通調整後總市值的一部分作為初始權重的基數。以韓國和中國臺灣為例,彼時對境外投資者仍存在諸如資本管制、限制外資持股比例等限制,但經過一系列努力,兩個資本市場逐漸放開各種管制,兩地的全部市值也分批被全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我們認為同樣的改變也將出現在中國大陸。

●進一步放開資本管制:對於資本自由出入的政策逐步從開放式基金擴大到全部境外投資者,直至最終放開對定額內資本出入的全部限制。同時逐漸擴大QFII、RQFII覆蓋範圍並減少額度申請審批環節,直至最終放開對境外投資者的定額限制。除此之外對境外投資者在金融產品可投資種類方面的限制也需要逐漸放開。

●建立健全完善的資本市場:建立公開透明監管制度、解決存在的停牌制度和MSCI關註的反競爭性條款等問題;逐步減少審批環節以促進市場活躍度。同時完善相關法律及配套資源建設,保障中小投資者權益等。

二是前期被動資產流入將少於市場普遍預期。

全球當前有1.7萬億美元正在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但這些並不全都是被動投資資金。雖然MSCI並未公布跟蹤其指數的被動基金的規模,但鑒於其曾表示被動基金規模小於主動基金,以及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顯示跟蹤標普500指數的主動投資基金和被動投資基金占比分別為64%和36%,我們假設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被動投資基金占比40%,約為6800億美元。

如果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初始權重為5%,其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將會是1.1%,這意味著可能會帶來約75億美元的新增資金流入,只相當於A股市場流通市值的0.15%,對於市場的直接推動作用將會很小。雖然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會自動納入MSCI全球指數,但由於其占MSCI全球指數的權重較小加上跟蹤MSCI全球指數的基金規模也較小,所以我們並沒有納入計算。

如果A股以全部市值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其權重將會大幅上升,其影響也會逐步放大。由於大部分市場從初次納入到全部納入需要經歷多年時間,所以其具體的影響將會取決於未來A股市場以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本身的發展。

A股納入MSCI指數將影響哪些股票?

與上證、深證指數不同,MSCI針對全球投資者采用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編制法(GIMI)篩選指數成份股。納入成份股需要考察股票總市值、可自由流通市值、最小流動性、外資可持股比例(FIF)、上市時間長短以及最小外資空間(FOL)。由於中國對外資持股比例的規定為不得超過30%,這可能會使部分外資持股比例較高的股票因為FIF或FOL不能達到要求而被剔除在外,另外ST和*ST的股票也會被排除在成份股選擇範圍外。

納入或者剔除一個重要指數的成份股往往對相關公司的股價構成影響。根據AnttiPetajisto(2011)針對1990至2005年標普500與羅素2000成份股變化的研究,加入指數對股價的影響分別為+8.8%與+4.7%;而當剔除出指數時對股價的影響則分別為-15.1%與-4.6%。

具體影響的因素將包括跟蹤該指數的基金規模、總體市場規模以及市場的流動性等。所以雖然首次納入對於相關個股的直接影響有限,但隨著A股權重的不斷增加以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自身的發展,其影響將會逐漸變大。

三是長期來看,將帶來更多的機構投資者、更穩定的市場。

隨著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權重的增加,市場參與者結構的變化將會越來越顯著。按照當前數據,如果A股被全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僅被動投資就會使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市值占比提高2.27%,如果考慮到潛在的主動投資的進入,對市場結構的影響將更加顯著。

境外機構投資者占比增加會對市場帶來顯著變化。參考韓國與中國臺灣的例子,加入MSCI指數後,股市換手率顯著下降,長期投資的比重上升。

四是長期來看,A股納入MSCI指數將會增強A股與全球市場的關聯度。

一個正被忽略的影響是A股納入MSCI指數會加大A股與全球市場的雙向溢出效應。投資者可能會因為看空某一個主要新興市場的股市而拋售持有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基金,反之亦然。但由於投資者看好一個市場可以買入單一市場指數,所以負溢出效應可能會大於正溢出效應。

根據第一財經研究院的測算,中國臺灣市場(中國臺灣加權指數)在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與該指數的關聯度從納入前的0.21上升到了0.82。另外由於全球投資者的更多介入,一個市場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其與全球市場的關聯度也在增加。加入MSCI後韓國(KOSPI)與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加權指數)股票指數與標普500指數的關聯性同樣顯著上升,兩者分別從未納入時的0.12和0.22上升至完全納入後的0.54和0.65。

市場關聯度的上升會讓資產管理者的資產配置變得困難,因為他們往往需要將資金分配至關聯度較小的資產從而實現資產配置最優。

A股與全球市場關聯度的增加還會在特定的時候帶來巨大的資本流入流出壓力,這對監管部門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是一個挑戰。雖然當前其影響仍然較小,但隨著A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增加,以及跟蹤MSCI相關指數資金量的增加,監管部門需要有方案來應對市場可能出現的突然轉向。

最終我們相信,MSCI指數對於中國而言,其對制度改革的推動作用要比新增資金帶來的影響更大。這也是我們為何如此關註A股納入MSCI指數進程的真正原因。

(作者系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