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是你玩股,不是股玩你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3791


 


上一集講了股海思覺失調的現象,相信大家都十分清楚。


 


我是鼓勵大家用健康以及樂觀的方向來思考。


 


人們經常說資金市資金市,其實講的人多,真正明白的人很少。


 


股市是資本主義發揮到極致的產物,股市的運作自然就是由資金所主導。


 


只要是有利可圖的地方,資金就會走向那一個地方。


 


原因是,市場的參予者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獲利,他們只會將資金放在自己認為有利可圖的地方上。


 


當資金的操作者認為股市未來的獲利能力不及其他地方,例如債券或者商品等等,資金就會離開股市而流入其他地方,例如債市。


 


在股市裏面,資金操作者對不同股票的獲利能力也有不同的理解。


 


通常那些被資金操作者認為獲利能力高的股票,就是價格相對於公司的盈利能力/派息能力為低的股票,即是被低估的股票。


 


例如近期有些朋友不太明白,為什麼某些股票升到無朋友,但中人壽就好像浮浮沉沉沒有多大的變化。我的理解是,大約在 $29 -30 的中人壽是目前合理的估值。它沒有被低估,亦沒有突然推動股價向上的催化劑,因此不會有大量資金流入該股推動它的股價向上。


 


又例如昨日偉易達集團 (303) 公布了一個優於市場預期的業績,盈利的萎縮不但沒有市場所想像般嚴重,而且公司成本控制得極好以及財務極為穩健,並能保持派發非常優厚的股息,管理層亦為 投資者帶來樂觀的前景,業績公布前夕的股價被證明了是低估。於是儘管大市下跌六百幾點,偉易達依然有強勁的升幅。資金操作者認為投資於這支股票是有利可圖 的。反而資金在之前炒得高的個別環保、新能源、資源類股票中撤退,推低了那些股票的股價。


 


因此,重點還是找出被市場低估的股票,我們才能獲利。


 


例如我在五月於 $4.9x 買入建設銀行 (939),是基於認為此股票還是被市場低估而買進。我不太明白為何比亞迪股份 (1211) 可以炒到 50幾倍 P/E,但一隻兩倍多少少的P/B、ROE有差不多 20%、P/E 只得 10-11倍、派息有四厘半,穩健增長的國有銀行股沒有人去理會。


 


又例如德昌電機 (179),兩個月前跌到去 $1.3,PSR (Price-Sales-Ratio) 去到 0.5倍以下(馬後炮發現原來PSR是只得 0.33倍!),亦是沒有人理會。


 


當然,有人誤信蔡X豪之前所講的「愈跌愈貴」論,會恐懼跌價是因為預期盈利大幅下跌所導致。


 


這當然部份是正確的,事實上不少公司在08年,甚至 09年都會盈利倒退。可是當股價跌幅遠遠甚於預期的盈利倒退時,這就會是好的投資機會。


 


例如中電控股 (002),大家都預期它今年的盈利很有機會倒退 10-15%,但它的股價卻一直十分穩固。除了它是公用股的特質,對經濟週期敏感度較低外,它能持續維持穩健而強的現金流,能派發穩定的高股息,那是股價硬淨的關鍵。


 


另一經典例子就是滙豐控股 (005),雖然它的盈利大倒退,但 $33 的股價,相對於滙豐的資產和未來的盈利能力來講,實在是太過份了。因此它後來不得不反彈。相信不少沒有聽信僭言而有全數 $28 供股的朋友,半夜想起這件事都會賺到笑醒。


要記住,是你玩股,不是股玩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0

是有原因的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3853


 

很多人認為之前一段凶狠的升勢是毫無實質支持,其實,是有的。

 

那麼我看一看新聞。。。。。。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20601087&sid=aYRCI7qybkHk

Bank of America Corp. and JPMorgan Chase & Co. climbed at least 3 percent as the number of people collecting unemployment insurance dropped by the most in almost eight years. Alcoa Inc. and

DuPont Co. added more than 2 percent as gauges of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 and Philadelphia manufacturing topped economists’ estimates. 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 rallied as the credit-card company’s loan losses grew less than forecast.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20601087&sid=aQHpYSoOtSHw

 

June 18 (Bloomberg) -- The index of U.S.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 rose in May for a second consecutive month and a regional factory gauge climbed more than forecast in June, showing the worst recession in five decades may soon end.

The leading index increased 1.2 percent after a 1.1 percent gain in April, the best back-to-back performance since November- December 2001, the New York-based Conference Board reported today.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s general economic

index jumped to the highest level in nine months.

 

看看一個月前的美國樓市消息。

 

http://www.nahb.org/news_details.aspx?sectionID=0&newsID=9237
 Builder Confidence Continues To Rise In May   http://www.nahb.org/news_details.aspx?sectionID=0&newsID=9250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ges To Highest Level In 18 Years   在可預見的將來,我們可能會聽到更多的好消息。  只不過這些消息是否已充份反映在市上股價上,是另一個議題。  老實說,在年初我也不知道經濟何時會復甦,但我仍是堅持逢低買進股票,主要是因為以下的「盲目」信念。  -超過十八個月以上的熊市是稀有的。若我不幸遇上,那真是非常的不幸。  -基於上一點,經濟是循環運行,有低潮就會有復甦。  -再基於上一點,熊市見底反彈的那一段升幅往往是巨大而驚人的。我寧願早點參予。  -股市是經濟最可靠的先行指標。  -堅持價值投資。(一些股票跌到比淨現金價值還要低,怎可以忍得住不買進?)  個別的股票,例如銀行股,我之前一直不敢沾手,直至  -滙豐控股跌至低於資產淨值水平,不久之後花旗銀行表示09年第一季開始有盈利。再之後銀行表示要償還政府救助的借款。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債券息率曲線均十分徒斜,有利銀行盈利。  -->買滙豐。  -國內阿爺巨額救市,國內銀行息差有見底跡象。第一季業績公布顯示了我們之前憂慮的情況究竟多嚴重,例如盈利有多少倒退,壞賬率有多差,息差收窄有多少等等。  -->買建行。  到現在才意識到經濟的好轉,似乎有點遲。不過,很多時候,遲到好過無到。牛市,總是持有股票勝於持有現金。價值投資在任何時候都適用,市場調整是上天給我們的機會。  當然我的看法都可能是錯的。不過暫時 so far 都還是對,將來可能的錯誤,要用風險管理來應對。始終投資股票永遠是有風險,唔驚得咁多。  ---------------
看誰跑得快:http://www.editgrid.com/user/rsbcheng/Competi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39

投資與賭博(已更新)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3905


 

當人們最認為買股票是賭博行為的時候(通常是股票跌到阿媽都唔認得的時候),它就最具投資價值。當人們認為股票是最可靠的時候(通常是股票升了好一段日子的時候),買股票反而像賭博行為。

 

而賭博和股票投資具有一些難以區分的特質,兩者的區分主要是技術和心態的分別。

 

昨日瀏覽市場先生為谷主的 newsgroup《價值投資谷》,發現不少發言的版友已不再相信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的價值(係咪最能賺錢的投資法)經常有很多爭議,主要是因為大家對「價值投資」的定義沒有共識。

 

如上所講,投資與否並不是由買什麼所決定。魯莽地買大藍籌長持也可以是賭徒般的決定。

 

對於我自己來講,即使沽空都可能是價值投資(只不過將低買高賣的過程掉轉來做。但要記住,做沽空最不利的地方是,贏的幅度是有限〔max. 100%〕,但輸的幅度卻是無限)。

 

買賣期權都不是洪水猛獸,有人的確是可以 獲利,但要考慮的是 A. 能否長期這樣操作都同樣能獲利;B. 是否明白操作的目的;C. 這是否達到目的最好的工具。我個人相信很多人對自己的期權操作並不是太理解而產生了危險。(大家千萬不要問我關於期權的問題,因為我的確不太擅長這方面的 操作)

即使是市場先生的所謂投機組合,其買入理念都是抱著價值投資的原則來進行。(大家是否認同他對個股的看法是否正確是另一回事)

 

但有一個觀念肯定是錯,那就是認為在現今資訊發達的香港市場,幾乎無可能找到市場錯價的對象,因而無法進行價值投資。

 

一、市場錯價時常存在,只不過是投資者能否找到而已。資訊是很發達,但錯誤或誤導性的資訊同樣發達。

二、如果找不到,等待也是價值投資的技巧之一。例如今年年初,價值投資者會憂愁找不到市場錯價的投資機會嗎?恐怕最令人憂慮的只是現金不夠,不能買入更多。

-------------

 

Peter Lynch "One Up On Wall Street"

 

Frankly, there is no way to separate investing from gambling into those neat categories that are meant to reassure us. There's simply no Chinese wall, bundling board, or any other absolute division between safe and rash places to store money. It was the late 1920s that common stocks finally reached the status of "prudent investments," whereas previously they were dismissed as barroom wagers -- and this was precisely the moment at which the overvalued market made buying stocks more wager than investment.

 

Historically, stocks are embraced as investments or dismissed as gambles in routine and circular fashion, and usually at the wrong times. Stocks are most likely to be accepted as prudent at the moment they're not.

 

I'm always amused when people describe their investment as "conservative speculations" or else claim that they are "prudently speculating". Usually that means they hope they're investing but they're worried that they're gambling.

 

Once the unsettling fact of the risk in money is accepted, we can begin to separate gambling from investing not by the type of activity (buying bonds, buying stocks, betting on the horses, etc.) but by the skill, dedication, and enterprise of the participant. To a veteran handicapper with the discipline to stick to a system, betting on the horses offers a relatively secure long-term return, which to him has been as reliable as owning a mutual fund, or shares in General Electric. Meanwhile, to the rash and impetuous stockpicker who chases hot tips and rushes in and out of equities, and "investment" in stocks is no more reliable than throwing away paychecks on the horses with the prettiest mane, or the jockey with the purple silks.
 ---------------
看誰跑得快:http://www.editgrid.com/user/rsbcheng/Competi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0

Slow growers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131


 

和友人談論如何選股以及判斷買入位的問題。

 

我認為最好的導師是 Peter Lynch 的著作。

 

深入淺出,非常實用。

 

很多人認為 Peter Lynch 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從留意日常生活中選股,但其實我認為他最重要的教導是,要將股票先分類。

 

他將股票分成六類:

 

1. 緩慢增長股 (Slow growers)

 

2. 穩健增長股 (Stalwarts)

 

3. 快速增長股 (Fast growers)

 

4. 周期股 (Cyclicals)

 

5. 轉機股 (Turnarounds)

 

6. 資產股 (Asset plays)

 

今天講 slow growers。

 

這種公司通常是大型和老化的公司。它以前可能是快速增長過,但隨著行業、市場和公司本身的規模所限,已再很難較快增長。中電 (002) 就是此類例子。

 

幾乎所有投資者買入此類股票,都是為了豐厚的股息,別無原因。

 

因此,買入時我們主要是著眼於公司的派息能力。即是睇股息率、公司派息比率、公司派息的往績是否有穩定、毫不間斷和增長的派息。

 

當公司的市場份額有下跌趨勢、公司再沒有具競爭力新的產品/服務推出、公司進行昂貴/「多慘化」(diworsification) 的收購令財務實力削弱、減少或停止派息、股息率不再吸引等等,我們就要考慮將它拋掉。

 

我是希望自己的投資組合能高速增長,因此大家不會見到我的組合長期有很多這類 slow growers。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02

Beat the market, Tenbaggers and Gold bugs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347


 

最近看到一些意見,可以討論下:

 

1. 多數人都不能跑贏大市(指數),那找千里馬不如買指數基金。

 

2. 十倍股是一種宣傳的幻象,一係很難找到,一係找到了,心理質素不容許你持有它到十倍利潤。

 

3.  (希望ckm 兄不要介意我的引用)
ckm0012009-07-12 09:17
 

XX 兄台

 

由大淡友再變身金甲蟲

 

你會再次後悔啊!

 

回頭是岸

 

-----------

 

對於意見 (1),我認為對於沒有什麼時間研究股市、或者對股市研究興趣不大、或者懶於研究股市的人是對的。但若果連我都這樣想的話,咁呢度可以摺埋。要知道「指數 派」的人既 argument,只要看 Charles Ellis 的 "Winning The Loser's Game",或者 John Bogle 的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可以有很多具說服力的理據,叫你不要嘗試去擊敗指數。

 

但我們身處幸福的環境,賣股票套利不用被政府抽稅,一般非H股是不用抽稅。跑贏指數比美國更易,這是其一。其二是,更重要是,我們要十分清楚別人跑輸大市的原因。若我們連跑輸大市的原因是什麼都不清楚就認輸,那就十分可笑了**。篇幅所限,這容後再講。

 

對於意見 (2),和 (1) 十分類似。我們主要應找出什麼原因導致找不到十倍股,以及為何不能堅持持有至十倍。「人棄我取」、「長揸優質股票是投資王道」等等,都是基於這種精神。當然,要選中十倍股,是要下苦功,以及具有膽量和耐性才能做到。

 

對於意見 (3),一個字,「正」。我亦有同感,發現很多淡友自動變身金甲蟲的現象。理據都來來去去是印銀紙、通脹、甚至滯脹、曹仁超的意見認為係咁等等。我的意見,大家都應十分清楚了,不重覆。

 

**Ellis 認為我們現在的市場充斥專業投資者,我們和他們作對手,等於一個業餘菜鳥對一個專業球手,十分容易輸。我是不同意的,第一、市場很多時候都有效,但都經常失效;第二、很多所謂「專業」投資者,其實和菜鳥、老散分別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90

Yardsticks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329


 

做一些預測,或者評估一支股票是否抵買,所有人都會有一些評估標準 (yardsticks)。

 

市面最普遍對大市預測所用的 yardstick 是大市的 P/E。

 

但愈多人用就有傾向愈不靈。

 

而這種方法最 tricky 的地方是,P 和 E 都是動態,一間公司未來 Earning 的預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同時預測好多間公司。

 

即使幾樣東西都猜對了,但由於市場是未來的反映,P/E 高時未必大市就必定會暴跌,P/E 低時亦未必表示不會再下跌。炒過十年股、甚至炒過美股的人都可能會有這種體會。

 

近來多了人用 yield gap 或者 Price/Book (Price/Sales 無咩人用),那是好事。

 

因為良好的評估,必需同時使用不同的 yardsticks,那才能夠客觀。

 

(新股熱潮﹝連燈火都係度鼓吹什麼抽新股是零風險生意﹞、市場公司批股活動等等,也是 yardsticks)

 

例如選股,只係睇 P/E 係唔夠,再睇 有無大股東或者管理層增持亦都不夠。Price/Book, Price/Sales, Price/ Cashflow, profit margin analysis, 負債水平, 管理層的信譽和能力, 公司的競爭優勢, 行業的周期, 同類公司的比較, 公司和大盤的比較等等都應考慮。

 

若果只係睇 P/E、大股東爭持、相對大盤落後等因素,而漠視其他東西,例如沒有 Top-down 看行業的景氣,在 07年很有可能會誤買德昌電機這類股票,鑄成大錯。

 

又例如用 P/E 甚至 Price/Book 去估值中國人壽這種股票,基本上這幾年是肯定和中人壽這股王無緣。

 

仲有一個 Yardstick 可以分享,那就是 popularity。當一種投資或者是一支股票,十分受大眾歡迎,那就注定很難成為一個高回報的投資,無咩人看好的,反而有機會從中撿到好東西。

 

黃金、石油、比亞迪、恒安、什麼風電等等的股票,我認為極難很到高回報。近幾個月投資黃金,更加會令人失望。有網友已指出,近幾個月投資維他奶 (345)這支較冷門的股票,回報遠勝什麼人都看好的黃金。

 

又例如,在《看誰跑得快》的比賽中,再無人揀中人壽,它就偏偏在這個時候走強。

 

差D唔記得提另一個極重要的 yardstick,那就是觀察燈神的推介。這的確是十分重要。

 

大家可以多點細心觀察,用多一些較不普及而 make sense 的 yarksticks,作多重分析,絕對有助提高投資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91

強勢弱勢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466


 

經常聽到人話,要買入或者持有強勢股,賣出或者不要買入弱勢股。

 

所謂強勢、弱勢都是以股價或者技術指標而言。

 

對我來講,以上所講並不是爭取高回報的「策略」。基本上,這連戰術都談不上。

 

我很多回報十分高的股票都是在非常弱勢下買入,例如東方電氣、SOHO 中國、德昌電機等等。最近增持的中人壽和建行都是在當時相對弱勢下買入。(現在六福、奧思都是十分弱勢,我買入後將來的回報如何,日後再探討)

 

如前所講,最重要影響回報的是資產配置。

 

只是股票這一部分來講,是現金/股票的比例,持有什麼類型股票的比例如何。

 

有網友問我挑選股票的準則是如何,我可以分享一下。

 

首先當然是我對經濟和股市現在是什麼階段有一定的看法。

 

在經濟谷底回升之初,金融、地產、和非必需消費股必定很快反彈。

 

因此,在三四月間,我金融股的比例會特別高。尤其是持有大量的國際性/美國相關金融股。

 

現在經濟復甦仍然萌芽階段,大家亦會見到我會較重倉周期性的股票。當周期性股票復甦的時候,上漲的速度可以十分驚人。

 

德昌、建滔、昆機、東機等全部都具有極強的周期性,我亦相信在銀行、地產、非必需品消費股上漲後,將會輪到這一批工業股發力。

 

而某些涉及本地業務的零售股,由於受到各種壞消息困擾,股價仍處弱勢。我選擇在它們弱勢時收集。

暫時的強勢弱勢並不要緊,今日的弱勢可以過幾個星期後變成強勢,今日的強勢好可能明日就已變弱。

最重要是堅持價值投資和研究股票實際基礎因素與市場看法的差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08

抽水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436


 

抽水。美股突然大升,我都要出來抽下水。

 

都係果幾句:

 

在牛市的時候,上升的時間遠多於下跌,因此看淡錯誤的機會是較大。

 

(抄新金錢之王)價值投資,不會棄用、萬七水平,無貨戇居。

 

調整目標是萬六(我早陸東一兩日出文),但去唔去到只有天知曉。最好是去得到,因為我未吸夠貨。

 

趁低吸納,長期持有現金是不能增值的。

 

看中了目標,就要落手。(徐潤民講的)---永遠唔落手得個睇字係唔會致富。

 

分散投資,在每一個行動,都要假設自己有機會看錯,留有餘地。(近期小弟奧思入得太高是一個好例子,但由於分散投資,回報仍然能跟大市大幅上升)

 

----------

 

關於分散投資,以前我都喜歡集中持股,但現在的想法已改變。

 

股票買多幾隻是好的,前提是:

 

-要確實認識每一隻買入的股票。

 

-有時間管理每一隻股票。

 

有人認為買得多種股票,買中垃圾的機會也會提高。

 

我認為:買得少股票,也會買中垃圾,這是功力上的問題。相反,買得多股票,買中 Tenbaggers  的機會也較多。但買得多卻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其中一隻股票出事,對整體回報肯定無咁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09

補習天王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527


 

最近有一單補習天王和補習社的官司,補習天王最後被最高法院法官判賠償補習社八百餘萬,並訓斥補習天王浪費訴訟時間,要他付徵罰性堂費,總共近千萬。

 

這種勞資類官司,其實甚少要打到最後判決,通常都是中途和解了事。

 

像報紙講果個 case ,阿天王同補習社簽了份合約,天王話人偽造文件,但搞笑在雙方都有那份簽了字的合約,他辨稱自己劃掉簽名果份才是真文件。

 

我唔知自己有無理解錯,或者報紙有無報錯。但白紙黑字簽哂的東西是通常很少爭拗餘地,尤其是雙方都是 Intelligent 的,受過高等教育。這些官司被法官痛斥是少有的,可能是被告的辯護頗為離譜,法官可能幾慶。

 

除非甚有把炮,否則不應輕言訴訟。這多數 是雙輸局面,浪費金錢浪費時間,輸面大的更加唔使講,贏者通常都得唔到足夠的補償。必贏的贏家只有律師。這就好像以前金山掘金熱,跑去掘金果個人或者金礦 經營者未必大賺,但賣鏟賣礦帽的人卻賺到嘔。另外也像新股熱,買新股果個未必大賺,但證券商、投資銀行卻必大賺。

 

順帶離題一講補習行業的事情。

 

很多知名學者或者名人都反對補習行業。

 

我個人其實是支持這個行業的。事關我以前被補過習,得到啟發;而另一方面我學生時代都有幫人補習,賺到不少必需的生活費。若然沒有了補習行業,我的人生可能要改寫。

 

補習天王的掘起,其實在九十年代初已經有。當中有些天王的確是有料到,而當然亦有很多是呃飯食。

 

我個人認為教英文那些最呃飯食。某些天王 的英語水平十分有限唔在講,我其實並沒有見到有什麼人補完那些天王後,英語水平比未補之前有什麼進步。英文考試最重考生的英語實力,技巧是其次。天王通常 會本末倒置。這也難怪,假如天王上堂叫你去讀報、返屋企查字典、睇英文台,他很快就要乞米。

 

學英文至到考英文我有一個比喻,那就好像 是《神鵰俠侶》的楊過那樣。他被人斬咗隻手見到獨孤求敗那隻鵰後點練功?那都是日日去條河、瀑布學企穩,日日被隻鵰迫佢用把上百斤重的劍對打。一日覆一 日,十分沉悶。但結果他在洪流中站穩了,亦都用重劍打贏隻鵰後,他去到重陽宮面對什麼尹克西、瀟湘子、甚至金輪法王這些高手,不用什麼招式,兩三下手勢就 搞掂哂佢地。

 

但另一些天王卻甚有作用,因為至少他們能夠指出考試的重點和竅門幫學生過關,連考試都不能過關,班都沒得升,還講什麼求學問?

 

社會人士或者教育界的人士對補習社的指控是功利主義、考試為上、不著重學生對知識的追求。這些都是無的放矢,這些補習社的功能就是幫人考試過關。啟發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是日校的功能。那當然很多日校教師都做得不好,補習天王才有那麼巨大的市場。

 

最後想講講補中文的事情。中文都要補習對上一輩的人來講實在是匪夷所思。但我們絕對不能否認大型補習社在中文補習領域開創了一片藍海。我們大家溝通都講中文,但有同學高考的中文口試竟然不合格(在我就讀的名校裏面都時常有這種事發生),那就知道更加匪夷所思。

 

以前某大補習社的中文天王的貼士十分準 (而家仲係唔係就唔知),你話我聽佢事先唔知題目我都唔係幾信。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那天王真的是補救了日校教師的不足。例如寫作,日校教師極少教導寫 作的技巧,基本上作文堂,寫個題目係黑板度就叫你作,就係咁,作完先生改完知幾多分,下一堂又係一樣,不斷重覆。但寫作佔考試的比重是十分大。而另外就是 課外的閱讀,高考中文更甚,天王是有十分之多教科書以外的題材,啟發課外閱讀和多方面思考的方向,這亦和日校教師只是拿著內容和十幾年前一模一樣的教科書 來讀非常不同。

 

因此,在自由市場裏面,有一個行業十分強而大地生存十幾廿年,必定有其原因和重大的功能。

 

小學和初中,我就覺得無謂補咁多習了。多點時間交朋友、做運動、或者看多一點課外書和課外活動,更加有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8

Security Analysis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528


受到網友巴黎

的啟發,我一個月前最始讀 Benjamin Graham 的 "Security Analysis"。

 

這是投資界的「聖經」。

 

由於這書是十分長和頗為沉悶,要讀完這本書並吸收裏面的精更,要花漫長的時間。

 

我有理由相信,很多投資界的「專家」都沒有讀完這本書。那當然專家是不會承認這件事,因為沒有讀過 "Security Analysis" 這本聖經彷彿就像「原罪」。

 

由於我不是專家,所以我坦然承認,並開始研讀。

 

另外有位女作家 Janet Lowe 寫的 "Benjamin Graham on Value Investing -- Lessons From The Dean Of Wall Street" ,也是很有趣,裏面除了有 Graham 的投資法外,也有大量篇幅寫 Graham 一生的經歷。

 

很多網友會問我對某股票的「目標價」或者「合理價值」是多少,那我引用 "Security Analysis" 的內容來解釋。

 

The essential point is that security analysis does not seek to determine exactly what is the intrinsic value of a given security. It needs only to establish either that the value is adequate -- e.g., to protect a bond or to justify a stock purchase -- or else that the value is considerably higher or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e market price.

 

原因是,我們估算一支股票的價值包含很多 假設,而未來亦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要準確計算股票內在價值是不可能。我們只要大約知道目前股票的價格和其價值的關係(價格遠低於價值,還是價格遠高於價 值),就可判斷一支股票值不值得買入及持有。而這個價值和價格的關係,由於基礎因素不斷隨時間轉變,要不斷審視並作出判斷。例如一些股票價格升了很多,可 能是由於價值上升所引起,並不代表它升了很多就不吸引或者不會再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