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Covered calls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573 今天港股突然升七百多點,令很多人措手不及。(但我的組合回報卻迫近六成,I like it ) Unpredictability 正是股票市場的特性,誰都能估到的,那就不是股市。 這再一次證明,在牛市中無論如何都要持有股票,空倉等待往往得個吉。因為上升的時間永遠多於下跌的時間,而大升的時間更加無法預料。 只要持有優質的正股,不用做任何事已能享受到資產增值。(不過,每一次大升大成交都是一個股票由強手轉入弱手的過程,大家是要留意的。) 自己倉內最大三隻持股中國人壽、昆明機床、東方電氣均有巨大升幅,為組合進賬不少。反而最細粒果幾隻十分落後。 我個人認為一般散戶不宜碰期權的玩意,一來是輸多贏少,二來這個減少了研究真正重要東西的時間,例如股票的基本面、經濟的狀況等等。 Covered calls,即是一邊持有正股,而同時沽出認購期權的對沖方法。 這個方法表面上看是十分有邏輯,但大家只要畫幾張圖,畫出正股股價升跌對正股和 short call 的回報關係,再將它們拼在一起。那就知道這個 covered calls 操作,其實和齋 sell put 沒有什麼分別。 假如大家認為齋 sell put 是一種極具風險的行為,那就自然不會做 covered calls 的「對沖」行為了。 這些偽安全對沖法,只能替證券行賺錢,卻很難為自己賺錢。
投資心法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592 很多所謂投資心法,其實講來講去都是那幾樣東西。 而事實上,真正核心的投資心法,都是那幾樣東西。 主要還是「廟算」和克服心理弱點(克服心魔)。 真正具有分別是執行能力的問題。 到了今天,已開始少了人講「熱錢」的問題。 看來較為頑固的人也開始接受今次升市的合理性。 連不被看好的美國經濟,也隨企業第二季的不錯業績,令人更加樂觀。 看金融時報,意大利、俄羅斯的掃樓團開始在美國活躍地掃貨,這是一個領先的利好訊號。 青姐落淚的HSBC,這一季業績或許十分不錯。 隨著利好的環境得到較廣泛的大眾確認,股票會不斷進入弱者手中。 在牛市當然不能大量空倉,必需持有重要份量的股票。 但留一手現金作調整吸納也是應該的。趁沒有貨好買之際,我會較積極儲備現金,以等待好機會降臨。 計我話,在牛市中,賺錢最易的方法就是持有多一點股票。當開始不安心時,就持多一點現金。這樣簡單的做法是最有效的。 一些不斷沽售期權作為長期現金流的「投資法」,上次股災令大量期權炒手一敗塗地,已充份證明站不住腳。這種「必賺」方法,其實只證明提倡者對風險的概念不夠全面。 還得一提,通常影響投資整體回報最巨大的,都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者股價波動。
英文書、組合、寫 blog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803 昨人去了書展,D人多到呢........搞咗半個鐘以上才能由灣仔地鐵站走到會場裏面。 如蕭 sir 所講,英文書的確少得可憐,只有 PageOne 和晨衝有較多英文書。 我個人是喜歡看英文書多於中文書,一來很多書原著是英文版本,二來中文譯本翻譯質素甚為參差,三來某些類別的書藉(例如投資經濟類),中文原著書藉普遍質素較差。 收鑊是在晨衝買了兩本 書:Greenspan 的 "The Age Of Turbulence" 和 Stephen Vines 的 "Market Panic -- Wild Gyrations, Risks and Opportunitis in Stock Markets" 我俾錢的時候條長長的龍個個都是買英文 書,其實香港英文書的市場需求很大。表面上英文書的銷售不佳,但其實是一般書局擺賣的英文書來來去去都係果幾本。種類少唔在講,很多想買的書只能在像 PageOne 這樣的大型英文書店或者要網上訂購才能買得到。難怪本港英文水平經常被人批評在下降中,近年國內人士英語水平大幅提升,能說優美英語的國內人愈來愈多,我 認為香港要加油才行。 關於骨頭會投資組合的風波,大家當笑話看就好了。這也帶出了公布「投資組合」究竟為何的問題。 以我個人來講,投資組合公布主要有幾個功能。一、向讀者展示自己在某個時刻對市場的看法;二、在什麼時候看好什麼股票;三、演示實際操作,因為紙主談兵是沒有什麼意義的,Real Time 操作才是重要。 至於回報方面,選擇用YTD 或者組合數年以來的回報,豐儉由人。YTD 較易和一般 benchmark 比較,例如恒指或者國指,甚至骨頭會假組合比較。至於會否誇大了能力,其實只要和 Benchmark 比較就可以了。例如今年YTD國指回報都有五成以上,那麼大家會知道若今年 YTD 回報五成以下即是已跑輸了國指。大家不要少看跑贏指數幾個百份點,長年累月跑贏指數,總體回報就不得了。至少跑贏九成基金經理。那當然,像骨頭會那樣,即 使假組合表面上跑贏,但仍然自行爆煲。正所謂路遙知馬力。 而近期多了財經博客關閉。我看法是一雞 死、一雞鳴。一個關閉了,另一個更優質的卻又會開始營運。經營博客的,出得來行預咗要還,總是有人喜歡你,同時亦有很多人不喜歡你,批評難免。但有些人/ 會,例如骨頭會,為何批評那麼一面倒呢?但青山院長講得好,動輒受到批評就失蹤或者停 blog ,這些壓力都抵受不了,怎能抵受投資市場巨大的壓力以達到好回報?那當然,家家有本難諗的經,每個人的行動都有個別的原因。或者停寫可能是因為不想花太多 時間在這方面,或者已失到這方面的興趣。正所謂人各有志,別人的選擇我們要尊重。但我們應抱樂觀態度,這裏臥虎藏龍,我會將會不斷見識到更強的人跑出來。
過時? 不朽的才是經典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783 看到巴黎的經歷: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492 得知不少不學無術之輩錯誤批評 Benjamin Graham "Security Analysis" 這部經典。說其過時以及不合時宜。 經典之所為經典,乃因其不朽。 Security Analysis 教分析員以認真、謹慎、客觀、批判以及科學的態度去分析證券。 Security Analysis 在第一章已指出何謂分析以及分析的重要性: Analysis Connotes the careful study of available facts with the attempt to draw conclusions therefrom based on established principles and sound logic. It is part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But in applying analysis to the field of securities we encounter the serious obstacle that investment is by nature not an exact science. The same is true, however, of law and medicine, for here also both individual skill (art) and chance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success or failure. Nevertheless, in these professions analysis is not only useful but indispensable, so that the same should probably be true in the field of investment and possibly in that of speculation. 證券分析字字珠機,半世紀前的文字,到今 天仍被投資界極廣泛的引用,不是不朽那會是什麼?此書雖然沉悶,但愈讀是愈有意思,Benjamin Graham 的智慧的確能令人產生一種「唔精讀他的著作就會走寶」的現象。這書除了有很多永恒的投資真理外,也十分具實用性,並不是一個純粹數學性的教材,其中對於證 券內在價值估算的理念,已有「模糊地正確」以證明我們的投資是否合理的觀念,而不是追求機械式的精確數字估算: The essential point is that security analysis does not seek to determine exactly what is the intrinsic value of a given security. It needs only to establish either the value is adequate -- e.g., to protect a bond or to justify a stock purchase -- or else that the value is considerably higher or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e market price. 凡此種種投資的基礎理論,雖然因為時空所 限,Graham 的著作無法得到近代的資料而作出與時並進的新理論或結論。但它就好像物理學的牛頓定律,即使後來不斷有新發現,出了愛因斯坦都好,也不減牛頓力學的重要 性。讀基礎物理,我們仍然要繼續學牛頓定律。正如經濟領域出了個 Adam Smith 的國富論,即使後來有凱因斯等重要的經濟學家,這也不代表國富論的過時。基礎不紮實,日後練功十分容易走火入魔。 "Security Analysis" 就好像練功夫練紮馬,十分枯燥沉悶,但是對日後練成真功夫有重要的正面作用。不少人想偷雞唔練基本功,那也罷就,但不能找出什麼「過時」的藉口來合理化。
錯誤觀念,明燈選擇竅門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4708 看報看電視,財經演員所作出的推薦或者評論,很多時候都和無知老散差不多,錯誤觀念百出。 最錯的莫過於:呢支股票升了很多,往上的空間已經不大;呢支股票的股價已跌得十分殘,下跌的空間有限。 有些時候這是對的,但亦有很多時候這是錯的。 相信大家近年都有體會,在殘價買入破產的公司,最終都是 total loss。而一些股票則在低位升了幾倍後還有得升。我上次講睇好福特汔車,有機會升到你唔信,那時候其實已由低位升了差不多四至五倍,是大約五個幾美元一股,昨天已升上到接近七元。 或許有人仍以為呢支股票已升了很多,往上的空間已經不大。但我認為在未來一年,雖然會有波動,但福特汔車的股價仍然極有機會繼續升到你唔信。 另外亦有財演主張股票升了10-20%左 右就要堅持獲利,不應貪婪。這也是極之錯誤。若然股票投資要承受巨大波幅,不能達致倍數升幅,意思不大。10%就止賺了,永遠都不能買到利潤以倍計的股 票。如此操作,賺得最多的不是投資者,而是證券行。在股票投資來講,貪婪不是罪,反而貪婪是應該的。明燈恐懼時我貪婪,明燈貪婪時我恐懼;無論如何貪婪都 是我們的好朋友。問題時,貪婪加上無知才出現問題,我們 intelligently greedy(智慧地貪婪)才是賺大錢之道。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投資者,有誰不貪婪?貪婪無知才是致命。 有很多網友熱烈討論明燈選擇的問題。我的 心得是,若果你能愈多掌握那人的思路,那就愈能分辨他是否明燈。若然那人思考混亂,基礎觀念錯誤,所得出來的結論自然百發百錯,屢試不爽。最好的明燈是他 具有一定錯誤的知識水平,那才能保持錯誤的恒久性。普通一個無知人士,尤如白紙,他的錯誤只是循隨機率產生,那無法達至可靠的明燈效果。當然,若有一日明 燈覺悟,那就是油盡燈枯之時。因此,明燈難求,亦壽命有限,要好好珍惜。 ---------- 投資是具有一些反人性特性的遊戲,因為理性是必備的條件,以理性來克服人性的弱點。所謂的理性,以李天命博士的定義為「確當的思考」。 例如自四月開始股市一路上升,各評論員均 指為「資金市」,暗示這是不理性的上升。其實股市一直領先於實體經濟,不少股份處於歷史極低估值的區間,而實體經濟亦在各國盡「吃奶的力」來救市的情況下 不斷改善。不少市場人士以為市場不理性,但其實市場一向都十分理性,不理性只是自己而已。 太理性不是不能在股市賺錢,而是不夠理性才不能賺到錢。 當然,到了現在,鐘擺已經得到修正。正如ckm 兄所講,牛市初期什麼股份都大升是因為鐘擺的修正,但隨著牛市不斷推展,股價將由業績所驅動,因此選擇股價仍然低估的股份變得更加重要。 BDI 有調整跡象、中國政府有減少吸納資源的可能、庫存上升,這令我對商品價格繼續上升有所保留。(關於BDI的理解可參考: http://piagetzu.blogspot.com/2009/02/bdibaltic-dry-index.html ) 德昌電機今日發力,但「風物長宜放眼量」,這只是個開始。而其他倉內股票例如SOHO中國、建滔化工、六福集團、南車時代電氣等都有不錯的升幅。將組合回報推上超過七成,繼續拋離假組合。多謝明燈。
恐慌如何蘊釀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007 相信我們今天回顧巴菲特在 08年所作出的一些投資,例如通用電氣和高盛,以及大家十分熟悉的比亞迪等,「股神」之名當之無愧。 牛熊究竟需不需要分辨,或者我們要不要再仔細一點分辨其中的一、二、三期,或者要辨論現在究竟是熊市反彈還是牛市上升等等。都是一些經常討論的議題。 我會講講自己的看法。 我是認為分辨牛熊是重要的。它是重要的,但主要問題是判斷的準確性,以及判斷後的操作問題。牛熊若果是那麼易分的話,世上的確少了很多窮人。不過,我認為最重要是大約看得到牛熊「轉折點」。這是一個講就易、做就難的大議題,改日再講。 牛熊最重要的意思是,牛市的時候,股市上升的機會和幅度比下跌為高,熊市則掉轉。牛市做多,贏錢的機會自然大。熊市做多則碰壁機會較多,因此持有多一點現金較為著數。但避開熊市只是成功了一半,若不能及時重回市場,那最終都不能叫做完全的成功。大家都知美國的 1929年至三十年代的大蕭條,但大家又可知 1932 - 1937年股市卻有一段很可觀的升多過跌的時間呢?這算是牛還是熊呢? 牛市中偶然會有一些具有一定恐慌性的調整,對持股價值認知不足、心理質素較低者、或者個別投機者會賣出,那當然是我們買進加馬的好機會。 要有像樣的調整,則要有某程度的恐慌情緒 蘊釀才行。如何製造恐慌,出現什麼基礎因素的消息可以是觸發點,但通常不是主因,價格的下跌最重要。一兩天跌那 1-2% 是不會製造恐慌的。單日跌一個 5% 以上,才能令人產生負面的恐懼心理;或者連跌數天,也能達致同等效果。若連跌兩三天 5% 以上的情況,那肯定能製造一定的恐懼情緒。若一天跌10%以上,甚至20%,那就很厲害,連跌兩天10%以上,那是極具驚嚇性,三月時的滙控就是這種情形 (當然牛市時是極少這種情況)。所以,當發生連跌幾天,其中某些日子跌幅高達5%以上,那就肯定能造成一定程度恐慌,非理性拋售很大機會出現。能在這些情 況買進,回報應該會是理想的。 股票的價值估算、抵不抵買、選股是否優質等等,是另一方面的重要考慮。作為一個好的投資人,盡可能作多方面考慮,勝算大的時候下注,勝算低的時候忍耐,回報自然能夠提高。
為何還未能達致財務自由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037 馬彼得 2009-08-01 14:14 原理大慨如下,
每股盈利
市盈率
股價
買入時
1
5
5
賣出時
5
25
125
增幅 (倍)
5
5
一般買賣時機及眼光亦假定己有,可以找到個股會跑嬴成大牛股,那為何還未能達致財務自由,甚至是錯失手中的十倍股,反倒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個人看法 1. 以上表所列的成績是假定單隻個股投資,高度聚中至一二隻股票也算是王者,這不是人人有這豪勇。 2. 我們談論的是財務自由,追求不單是幅度,也要量度。需要大部份資金 (i.e 甚至全部) 投入,產生更大的量度,這不是人人會願意。 3. 投入的資金也不是人人有這高遠的目標,非到10-20倍才放手,這不是人人有這"貪婪"。 4. 當中的滾全資金,又能否年復年重投原定的千里馬,這不是人人有這堅定。 ------------ 以上馬彼得講得非常好,指出了重點所在。因此日後若然聽到某人或者某財經演員吹噓自己找到/推介過什麼倍翻幾十倍的股票,那麼,他為何尚未發達呢?以上所列全部可以是其中的原因。理論方面講是十分容易,當真金白銀下注時,故事就多數是不一樣。 例如股票曾經恐慌性暴跌,不敢趁低買入的 想法是,它可能會再跌得更低;而太早放掉是因為擔心自己的利潤,一日不「鎖定」,一日就有機會化為烏有。例如一些人教大家升10-20%就一定要沽股票, 股票升了一倍後一定要清倉,不能貪心之類,這種操作是永遠不會得到股票倍翻的複利回報的。另一類是股票累創新高,令自己對該股票的情緒也變得很樂觀,在估 值偏高下不賣掉股票,反而加馬買進。 另外就是「量度」,1-2%資金買入一隻升幅很巨大的股票,對整體投資回報有正面作用,但不會有戲劇性的效果。但若然是十幾二十個%的資金有這種效果,那就不得了。 但是,當一個人全幅身家押注在一兩檔股票 時,心理和<10%押注在一檔股票十分不同。當身家在巨幅波動時,是十分之難冷靜下來作出適當判斷。也十分之容易出現認知上的偏誤。尤其在持股出現 像上一篇所講的「恐慌性暴跌」時,應加馬買進?還是止蝕?To be, or not to be? 我始終認為適度分散投資,是較易掌握,做得好是既安全而又能達致良好回報。
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090 在張大朋的 blog 看到以下故事: http://dpz88.spaces.live.com/blog/cns!FE0F06DD2603EE3D!3669.entry 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 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真諦。 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一片果林邊,正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樹枝上沉甸甸地掛滿了果子。蘇格拉底說:「你們各人順著一行果樹,從林子這頭走到那頭,每人祇准摘一顆自己認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作第二次選擇。」 學生們出發了,等他們到了果林的另一端時,蘇格拉底已在那裡等著他們。 「你們是否都已選擇到自己滿意的果子了?」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望著我,我望著你,都不肯回答。 過了一會一個學生開口了:「老師,讓我再選擇一次吧!我走進樹林就發現一個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我還是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林子盡頭時,才發現我第一眼看中的果子是最好的。」 另一個學生緊接說:「我和師兄剛好相反,我走進林子不久就摘下了一個我認為又大又好的果子,可是後來我發現比我這枚果子更天更好的有許多,老師請讓我再選擇一次吧。」 不少同學都同聲要求。 蘇格拉底卻堅定地搖了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 ----------- 我卻堅定地搖了搖頭:「骨頭們,沒有第二次選擇,沽貨應是如此。」 笑話講完了。最重要的訊息是,人生無 take two,買賣股票一樣,唔係人人好似骨頭會咁好彩,禁完掣沽貨,之後可以因為系統錯誤或者變成試版,而「舉手回頭」。買股票像下棋,是舉手不回的。所以下每一個決定要十分審慎,這亦是股票投資的難處之一。 之前都不斷講,股市短期實在是升跌無常。當大家見到美股和ADR 升得很強的時候,以為今天會大升。誰不知骨頭會再現燈光,其中成員「奇論」即晚復出,宣稱自己入了球幾貨,看28000點,在樓市大升前棄樓換股,今天股市不計HSBC大升,卻是要倒跌。 不過,話雖如此,牛市持有多一點股票總是好的。但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調整,重要是有沒有準備好,以及不要賭博。 關於我對預測這種行為的看法,其實經常不斷重覆。大部份人對一年以外的經濟預測、或者股市走勢預測,都是錯的,十分之不可靠。我們可以對未來有一定的看法,但最重要是清楚明自己股票的行業情況和估值。段估買入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只是賭博的另一種形態。 -------------
對股票投資的歧視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149 我其實一直感到社會對股票投資有歧視,股 票被批評為不踏實,是「遲早會輸」的玩意。尤其是剛經過金融海潚的洗禮,這種歧視有增無減。反而樓市或者物業投資,多數人都覺得無問題。連港台的電視節目 《流金頌》,都要講個「股場老手」阿伯如何投資股票失敗而輸光退休金,反而持有物業就無事。 我相信問題的原因在於,上一代靠買樓致富的人很多,炒股賺錢的人少,形成這種投資的「意識形態」。而的確,炒樓短炒投機的人數是較股票為少,而本地經濟起飛所造成的樓市大升浪令不少持有物業的人致富,反之投資股票的人卻多數不懂股票投資之道而失敗。 樓市和股市投資均涉及風險,其實很多時 候,樓市的風險比股市更大。炒樓和炒股都需要技巧,也需要時間磨練。只要一直累積錯誤的悔恨,為避免錯誤打好根基,同時減少成功所造成的過份自信,不斷探 索投資的正確技巧和所需知識,投資股票也可以是踏實和可以成功的。我希望靠自己的實踐,一步一步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 另外,對未來的預測或者持某看法,是和價值投資的估算並沒有衝突,看財務表、適當估值,能為預期所付出的價格提供一個安全網的指標。忽略了適當的估值,會在某些時候為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