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今天將突破5000家將無懸念,僅今年掛牌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A股上市公司總和。通過新三板,數千家中小微企業獲得直接和間接融資總額接近2000億元。
從做市制度推出到分層方案落地,新三板自2013年底擴容到全國以來取得了飛躍發展。憑借包容性和市場化基因,新三板為中小微企業和初創公司提供了資本運作的平臺,也在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的作用。
不過,也正因為過分的期待給新三板帶來了成長的煩惱。在經歷今年上半年的暴漲和暴跌後,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回到低迷狀態,呈現出一級市場熱、二級市場冷的景象。隨著掛牌企業數量越來越龐大,新三板看上去似乎只是一個投資未上市企業的股權投資場所。
今年11月20日,證監會出臺意見首次提出新三板是獨立的市場,不是轉板上市的過渡安排,但現階段既不降低投資者門檻、也不實行競價交易。明年新三板融資熱能否持續、二級市場靜悄悄能否改觀、掛牌企業會不會無限地增長下去,都值得市場關註。
資本市場的後起之秀
截至周四收盤,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已經達到4987家,按照每日20-40家掛牌速度,今天突破5000家毫無懸念。目前還有1500多企業在審,每月還有700家企業申請掛牌。市場預計,新三板掛牌企業將在明年底達到一萬家。
新三板融資額已經不容小覷,據股轉公司統計,截至本周二,今年以來新三板一共有1811家公司發行了股票2455次,累計募集資金1173億元,是去年的9倍,與IPO募資額相當,相當於今年A股市場總募集資金的十分之一。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揚認為,新三板市場發展有利於企業部門去杠桿,同時也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容納試錯、鼓勵創新的金融制度。他在社科院新三板投資峰會上表示,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的負債率上升到了較為危險的程度,發展包括新三板在內的資本市場是降低杠桿的主要途徑。
李楊表示,“當對一些獨特的決策和一些新技術必須做出評估時,新三板有非常大的優越性。A股的條框限制容易把上市公司變成面目相同的企業,新三板允許各種面貌出現,展示自己,如果做的好就留下來,如果做大對國民經濟貢獻也很大。”
由於不設置財務指標門檻、審查進度公開高效,新三板吸引了各種業態包括尚未盈利的新興產業,行業覆蓋面超過創業板。據股轉公司統計,掛牌公司中,中小微企業總體占比高達95%,民營企業占比96%,高新技術企業占比65%,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24%。
雖然沒有盈利門檻,但今年半年報統計顯示,八成掛牌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平均增長接近90%,超過創業板平均增長24%的水平。
剛剛掛牌的“足浴盆第一股”上海泰昌(834224.OC)的董事長王昌華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上新三板會促使企業的管理走上更加正規化。其次,新三板給企業開辟融資渠道,走上資本市場。我們儲備了很多技術、渠道和品牌,需要借助資本市場做強做大。”
新三板還是最為活躍的重組並購市場,由於掛牌企業都經過了券商梳理和規範,有一定信息披露,並且擁有眾多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因此新三板成為了上市公司首選的並購標的池。今年以來,湘財證券、新冠億碳、金豪制藥等多家新三板公司先後被上市公司收購。
掛牌公司也不甘於只做獵物,今年有多家掛牌企業逆襲收購上市公司股權。九鼎集團借殼中江地產(600053.SH),中科招商(832168.OC)、矽谷天堂(833044.OC)舉牌多家上市公司。百合網(834214.OC)預告通過定增融資100%並購競爭對手世紀佳緣(NASDAQ:DATE)。
據股轉公司統計,今年共有8家掛牌公司披露了92次的收購報告書,合計交易金額51億元,83家掛牌公司披露了84次重大資產重組報告書,合計金額是269億元。明年新三板上的並購重組活動有望更加活躍。
超一半股票無人問津
流動性是衡量一個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指標,但這卻是新三板目前最大的軟肋。今年4月7日,新三板創下日均成交52億元的歷史高點,但由於監管收緊、利好政策推遲和主板市場劇烈波動等原因,新三板交易一度降至冰點,市場換手率只有20%。
隨著分層預期落定,新三板市場流動性有所改善,但日均交易額仍然在10億元左右徘徊。有超過一半的掛牌企業自登陸新三板以來尚未出現一筆成交,雖有一個股票代碼,但是在二級市場無人問津,不能形成價格。
為了提高流動性,去年8月,新三板開始引入做市商制度,寄望做市商報價能增強市場流動性和發現企業價值,也避免在協議交易下的暴漲暴跌。目前,做市轉讓已經成為新三板主流的交易方式。雖然做市企業只有一千家,但是占據了58%的成交金額和85%的成交筆數。
太平洋證券副總裁、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認為,主板市場公司估值機制是根據信息披露直接定價,適用於傳統企業。而新三板高科技企業估值較難,前途難料,所以需要做市商這樣的專業機構來分析公司的價值和進行雙向報價。
不過,但隨著做市企業數量迅速增長,交投並沒有更加活躍,一些企業認為做市商沒有盡到維護股價的義務。實際上,很多做市商還是以自營的方式來運作,從企業低價取得庫存股後在市場上以更高的價格轉手。
目前,新三板上只有84家做市商。據萬德資訊統計,做市商一共能動員的資金只有大約100億元,對單個企業的投入往往只有數百萬元,做市商庫存股平均僅占企業總股本的1.3%。與此同時,做市商卻需要承擔總市值超過7000億元的1000多家企業提供報價和流動性。
申萬宏源證券做市交易總部總經理助理胡道紅認為,交易對手嚴重不足是交投冷淡的重要原因。他說,“做市商可以做的是不斷縮小買賣價差,希望能夠把人影調出來,但很多做市的股票還是沒有成交量,即使我們把買賣價差縮小到一分錢也沒有人參與。”
新三板對個人投資者設有500萬元金融資產的門檻,目前,新三板上合格投資者只有21萬戶,相當於A股一個星期的新開戶量。這21萬戶中還包括大約9萬只能買賣自家公司股票的公司股東和員工。而另外2萬戶機構投資者也沒有為市場成交做出多余的貢獻,只占成交量的10%。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僅僅依靠做市交易不足以提升新三板成交量,還需要分層制度、轉板試點和投資者門檻降低等政策配合落地,發揮協同效應。
明年新三板看點多
如果二級市場長期冷清,勢必將傳導到一級定增市場,最終不利於企業融資,令新三板背離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初創公司的初衷。
11月20日,證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若幹意見》,意見要求實施新三板市場分層,引入公募基金。但同時也指出,為防控風險,現階段暫時不降低投資者準入條件,不實行連續競價交易。
這樣,提升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只能依靠市場分層和發展機構投資者隊伍上。11月24日,股轉公司公布分層方案,將市場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業績表現優異、或者成長性好、或者流動性好的股票將被分入創新層,其中較容易達到的是第三條,6家做市商、6億元市值的流動性條件。根據方案,分層將會在明年5月正式實施。
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認為,通過設置指標讓市場認可的公司進入創新層,提供差異化制度安排,客觀上會讓投資人把資源聚焦在頂層公司。但分層主要目的在於改善信息收集條件,頂層企業也有更高的信息披露義務。
據多方統計,目前能夠分入創新層的企業大約占掛牌企業總量的10%。雖然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和信批義務,記者了解到,多數企業都希望能夠進入創新層。進入創新層不僅意味著受到更多關註,未來創新層中如果孵化出更高層次,也將能優先體驗競價交易、轉板試點等制度。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明年新三板的整個流動性要比今年好。”他認為,一方面由於創新層對企業流動性有要求,未來希望進入上層的企業會主動和做市商、投資人一起提高換手率。另一方面,封閉式公募基金入場也會活躍市場,公募基金期限較長,能夠反映出企業的長期價值。
未來,新三板還有多項政策值得期待。在融資上,新三板將放開掛牌即定增時新增股東35人的限制,可以采取路演、詢價、網上發行等方式向合格投資人發行股票,相當於小型IPO。另外,掛牌企業很快將能夠發行非公開債券,高層企業還有望公開發行債券。
在交易方面,雖然競價交易的紅利暫未開放,但股轉公司表示,將完善現有交易制度,包括建立價格穩定機制和盤後大宗交易制度。不過,改善流動性最終要靠增量資金入場,有望最先進入的將是公募基金。另外,有多位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明年將會加大做市投入的人力、財力。
無論如何,新三板真正成為全國性證券市場只有兩年歷史,各項制度紅利釋放還需要一個過程。程曉明認為,新三板將會成為中國最大的證券市場。新三板的總市值有望在10年內超過深交所和上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