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虧轉盈仍有隱憂 林智遠Nelson Lam

2017-02-23  NM

隨着業績期開始,上市公司陸續公布2016年全年業績,大家或忙於在股市小陽春中,發掘明星股;或仍望天打卦,希望不用為過氣明星股,「輕輕淒然嘆喟」。大家留意業績外,亦會注意其他公告,但不知有否了解業績公告細節中或許仍有隱憂?

曾被《壹計就明》質疑「採礦變填氹」的中信股份(267),上週三發出公告,將在2016年業績對中澳鐵礦繼續「填氹」:作出預計最高達78億港元的減值撥備,金額佔2016年中期溢利約25%。更有趣的是,中信股份附屬公司中信資源(1205)卻乘着減值撥備減少,公告業績轉虧為盈,持股的小股東應是喜?還是憂?

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

過去兩年,對持有中信資源的小股東,應算是「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中信資源的股價曾經在2015年初的從不足一港元,隨着港股大時代,升了160%,至最高2.61港元。相信大家都知道,大時代過後,港股走勢是怎樣,中信資源亦不例外,股價同樣急速回落,跌幅更甚於恒生指數約四成的跌幅。在2016年初,中信資源股價曾創近七年新低的0.51港元,較2015年高位回落逾八成;上週收市,中信資源股價仍僅1.14港元,但已較2016年低位回升逾一倍。中信資源的股價跌幅更甚於恒生指數的跌幅,答案或可在財務報表中找到!翻開財務報表,經營電解鋁、煤、錳礦和原油及進出口商品的中信資源,在過去五年,都錄得負增長:收入及資產淨值都年年下跌,五年業績中有4年錄得虧損,2015年虧損更達62億港元,虧損前的資產淨值亦僅約110億港元。

別流淚心酸更不應捨棄?

中信資源2015年的虧損,主要來自資產和聯營公司的減值撥備、應佔合資企業的虧損及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虧損。上週日傍晚約六時,中信資源上載2016年全年業績公告,顯示上述虧損都有所改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大升,中信資源因此轉虧為盈,年度溢利約3.4億港元。面對中信資源的股價回升及業績轉虧為盈,小股東或許感到欣喜,想持股「再坐一會」。可是,若了解業績細節中的隱憂,小股東未必感到欣喜。細看業績公告,中信資源的存貨及資產減值撥備減少但仍持續,收入依然下跌,毛損仍然出現,即收入不足以支付銷售成本,更不用說銷售分銷成本、行政費用及融資成本了。中信資源能將毛損,扭轉成溢利,主要是持有約9.7%在澳洲上市的投資,歸類為「按公允價值列值入賬損益的金融資產」,並在2016年的損益表,入賬了逾10億港元的公允價值收益。命運就是曲折離奇,在2015年的損益表,此投資卻錄得公允價值虧損接近13億港元。中信資源及小股東可以依賴此公允價值並不穩定的投資,年年補貼毛損,年年轉虧為盈嗎?減值撥備大幅減少的中信資源處處看到隱憂,繼續「填氹」的中信股份又會是怎樣?中信股份稍後公布全年業績時,大家或可再看看!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17

PPP資產證券化“高歌猛進”,各方隱憂待解

在13萬億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投資需求下,PPP項目資產證券化(ABS)前景廣闊,而這項工作進度也在快速推進。近日,國家發改委正評估地方已上報的41單擬進行資產證券化項目,而證監會系統已經建立專門的業務受理、審核及備案的綠色通道。

在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等近日主辦的2017陸家嘴資產證券化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資產證券化業務負責人賀銳驍感嘆上述綠色通道是“前所未有”,目的是在交易所環節提升優質PPP項目做資產證券化的效率。

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是未來項目融資的重要方式之一,既可以盤活PPP項目存量資產,加快社會投資者資金回收,也有利於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建設。不過對於PPP和ABS兩個新生事物的結合,各方也有不少隱憂。

項目方:能否降低融資成本和負債率

對於PPP項目投資者來說,最為關心的是能否借用資產證券化方式來降低PPP項目的融資成本,並實現資產出表來降低負債率。

在上述論壇上,投資了20多個PPP項目的龍元建設集團的副總裁顏立群認為,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退出渠道,盤活了投資人的存量資產,從而提高其持續投資的能力。

不過,PPP+ABS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顏立群認為也將面臨著不少挑戰。

“首先是PPP項目ABS產品發行利率問題。如果發行的利率太高,對於項目融資而言沒有一定的優勢,這將導致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內生動力下降,影響整個PPP項目融資成本。”顏立群稱。

傳統基礎設施的PPP項目資金需求量大,在建設初期多數通過銀行的債務性融資,受種種因素影響融資成本相對較高,通過資產證券化來降低融資成本是項目公司普遍訴求。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發展計劃處主任科員李飛認為,對於收益良好的公路PPP項目而言,其進展到8~10年時已經開始盈利,融資需求相對較小,做ABS動力在下降;而對於融資多元化的公路項目,由於要顧忌銀行機構等相關融資方,做ABS動力不是特別足。

“通過資產證券化到底能不能讓我們企業融資成本降下來,這才是根本。”李飛稱。

第二個讓顏立群擔心的問題是,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後能否實現資產出表。“就我們社會資本而言,出表的訴求放在第一位。如果能夠將項目未來收益現金流作為證券產品,把它出財務報表,這才能夠達到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的目的。”

此外,在PPP項目中,政府是重要參與方,項目資產證券化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配合。

李飛認為,地方政府對PPP資產證券化的一大顧慮是,項目中建築商等在一定階段退出後,如何保障項目運行質量等各種履約事項。

“這些問題我們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需要政府的配合。因為PPP項目跟政府直接簽署了特許經營協議和PPP的合同,PPP資產證券化後,接下來也需要跟政府進一步洽談這些合同的履行。”顏立群稱。

監管方:完善審查標準規範推進

作為比較創新的公共服務領域投融資方式的PPP,和相對比較複雜的結構化融資工具ABS,監管者在快速推進PPP項目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如何規範也是一大難題。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和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於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中,對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給出了4點要求,其中包括項目已建成並正常運營2年以上,最近3年未發生重大違約或虛假信息披露,無不良信用記錄等。

賀銳驍作為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審查方,其認為在審查中,既要關註PPP項目的資質、合同條款的合規性、回報機制和財政預算管理的合理性,也需要關註在資產證券化產品當中基礎資產的合法合規性、交易結構的合理性、現金流的穩定性和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比如,對於政府付費類的PPP項目,審查中將註重地方財政可承受能力和相關項目進行財政預算管理的合法合規性。

賀銳驍認為,對於政府地方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來“變相融資”等不符合基本特征的PPP項目,將不能進行資產證券化。

另外,PPP項目資產證券化中,基礎資產權屬是否清晰、是否負有抵押其他權利限制,如果有其他權利負擔,將如何進行權利負擔的解除等,這些都是審查關註的焦點問題。

“我們下一步將聯合市場主體,一起逐步制定完善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審查標準、存續期管理的標準,結合具體的項目探索建立相關的資產證券化的業務指南,給市場主體一個比較明確的信息。”賀銳驍稱。

投資者:平衡風險與收益

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固定收益產品產品為主,主要為機構投資人。而如何平衡好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期限、風險和收益,滿足投資者需求是關鍵。

中信建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柯春欣在上述論壇上表示,投資者對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風險控制最為關註。目前PPP項目涉及政府方,且項目各個階段情況不同,存在不同風險。

為了控制PPP項目資產證券化風險,上述《通知》除了在項目篩選方面嚴格要求外,還表示將建立針對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監測、違約處置機制和市場化增信機制,研究完善相關信息披露及存續期管理要求,確保資產證券化的PPP項目信息披露公開透明、項目有序實施,接受社會和市場監督。

柯春欣表示,如果上述舉措能夠盡快落實,比如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監測及處罰機制建立,將讓投資人更有信心投資PPP資產證券化產品。

柯春欣認為,由於PPP項目收益比較穩定,采用固定收益的資產證券化未必是PPP引入社會資本的最佳方式。基礎設施的類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的模式更有利於PPP的項目資產證券化的一個途徑。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洪磊也在上述論壇上表示,通過REITs,通過持有資產證券化,可以將實物資產轉為可份額化交易性資產,為PPP項目原始資本金提供退出機制,從而形成新的民生供給資本金,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經濟杠桿,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負債率,提高地方政府財政的持續投資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53

Snap342億估值背後的成功與隱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3/161634.shtml

Snap342億估值背後的成功與隱憂
波波夫 波波夫

Snap342億估值背後的成功與隱憂

Snap342億估值背後的成功與隱憂?

本文由我是波波夫(微信ID: trip517)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波波夫。

Snap的超級IPO秀,再一次證明了矽谷的咖啡能把舌頭燙掉一層皮。

它自稱是「一家照相機」公司,但幾乎沒有人敢置其於社交網絡之外。起碼在美國東部時間3月2日的IPO中,Snap定價17美元,24美元開盤,籌集了近34億美元,當日盤中上漲44%,股價一度摸高到25美元以上。華爾街用342億美元的估值,表達了對Snap遠大前途的期待。甚至不少中國媒體也徹夜直播,以見證繼阿里巴巴之後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的資本成人禮。

Snap的兩位主要創始人——26歲的埃文·斯皮格爾和28歲的羅伯特·墨菲當日躋身美國新富,兩人手中持有的股票價值分別超過45億和39億美元,一並成為億萬富翁的還有20名持股員工。許多人雖無緣感同身受,但仍可以從美劇「矽谷」的相關劇情中自行腦補這幫90後一夜暴富之後所經歷的懵逼、驚愕、亢奮。

另外兩大社交巨頭騰訊和Facebook自當嘆息與Snap的失之交臂:馬化騰一度表示看不懂Snapchat為什麽受年輕人喜愛,失去早期投資機會;紮克伯格則數度拋出橄欖枝,2013年時便願以30億美元估值收入囊中,但都吃了閉門羹。

這款在美國靠「約炮」起家的社交應用,完全是年輕人的西部冒險樂園:這里70%的美國用戶年齡在18歲至24歲之間,他們習慣豎屏、隨手拍、濾鏡、修圖、美顏。25歲以下的他們總是容易沈溺其中,每天平均打開Snap多達20多次,至少花費半個小時。

最初打動這幫teenagers的是「閱後即焚」,這一強調隱私和神秘的功能,一下子捕獲了無數青春期少年的心,那種感覺就像J·D·塞林格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中寫道的:「我雖生活在這個世界,卻不屬於這個世界。」以及那句堪比人生啟示錄的「長大是人生必經的潰爛」。

f44bf73405ebd6dc224a761d68594aa8

埃文·斯皮格爾在辦公室

90後並沒未成為垮掉的一代,一如Snapchat為「約炮」而生,但又未止於「約炮」。

Snap的成功之處不在其規模。論營收,Snap2016年才4億美元,還趕不上Facebook老大哥276億美元的一個零頭。論日活躍用戶,至多和瘦死的驢子比馬大的Twitter打個平手。要是看利潤,就更不值一提了。

與其它科技公司以用戶規模作為護城河不同,

創造力才是Snap估值的唯一守護者,

同時也締造了它的與眾不同。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3月2日刊文稱

「Snap 開啟了全新的市場、全新的廣告形式和在移動設備上全新的人際聯系方式。當市場上其他競爭對手競相模仿Snap時,它一定是做對了什麽。」

沒錯,當同時代的人都匍匐在圖文面前時,Snap創始人埃文·斯皮格爾敏銳地意識到,視頻才是21世紀的文本。基於這一判斷,他把直播、拍攝置於所有產品的中心,這也調合了整個Snap的氣場基調。

以至於紮克伯格對也斯皮格爾的預言亦步亦趨地照單全抄,宣布Facebook的視頻第一戰略。在中國,從微博、快手到美圖,或多或少受到Snap的啟發,搭上了視頻、直播的快車。

Snap的創造力還體現在對商業變現模式的不屑探索。

從基於地理位置的濾鏡geofilters (為在特殊地點拍攝的照片提供大量濾鏡,2014年推出)到在朋友圈中用視頻方式講故事 stories (2013年推出)直到Spectacles眼鏡(2016年),幾乎在每個新功能和新產品中,Snap都能找到新的盈利之道。

最典型一例,2014年,當Snap推出geofilters 濾鏡功能時,只要用戶在舊金山聯合廣場以及其它特定地點附近的商店門口拍下照片,geofilters就會為在這一位置的照片提供數量繁多的濾鏡供用戶發布之用。2015年,麥當勞成為第一個付錢在 Geofilters 上打廣告的公司,現在Snap用戶可以在超過 14000 家美國麥當勞門店使用 Geofilters 。

geofilters 濾鏡甚至也受到了政客的青睞。2016年,特朗普競選團隊購買了第一個針對全美地區的geofilters濾鏡,並將其命名為「唐納德·特朗普 vs騙子希拉里」,希望借助Snapchat平臺的影響力繼續對希拉里進行人身攻擊。而希拉里和桑德斯的團隊也曾在競選活動中購買過Snapchat geofilters濾鏡,但只限少數幾個特定選區。

56415593a324c8a6c95e34bf2dc0cf45

用戶在使用snapchat

這種把產品功能與商業化

自然融合的創意,

使得新生的Snap在廣告市場

名聲鵲起。

對於廣告主來說,Snap確實帶來了許多新鮮有趣的營銷路子。全球最大的公關營銷公司WPP聲稱,2016年在Snap上進行了9000萬美元的廣告投放。與谷歌和Facebook憑借海量流量不同,Snap總是酷酷的創意,著實給陳腐的廣告營銷圈吹進了一股新風。

對於Snap,其最大危險不在於用戶規模能否持續高速增長,而在於它能否在上市之後依然能夠保持這種酷酷的感覺,保持社交網絡里「麥田守望者」的本色。

這原本就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上市公司所要求的公開透明與Snap的神秘、小圈子主義,這必然掀起兩股文化的沖突;華爾街貪婪的資本,必然要求斯皮格爾增長、增長、再增長,這必然要求Snap要走出青年人的亞文化的精神角落,繼續征服30歲以上、乏味的中年人,甚至把銀發族也納入進來,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證用戶規模持續增長。

眾所周知的是,當一個社交網絡中的用戶結構變得與現實社會一一對應,當一個由於三五好友組成的私密小圈子被無數陌生人闖入成為鬧哄哄的集市,當一個視閱後即焚為基本權利的公司要去定期披露報告時,已經有人聽到Snap大陸上冰縫崩裂的聲音。它很有可能讓Snap變得不那麽酷,隨著公司規模膨脹、管理層級的增加,創造力從日常中一點點流失。那些曾經發生在愛立信、諾基亞、索尼身上的事情將會在Snap上重演嗎?

這就像是上帝與魔鬼的交易。一批創業者、投資人成功套現,同時公司還收獲數十億美元融資,以填補一年數億美元的虧損,去布局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的新產品,但同時,你還得接受資本制定的遊戲規則。這倒是讓人想起俞敏洪在多個場合表達過的一個觀點:「後悔讓新東方上市」。因為,上市就要對股東負責,就要追求規模和利潤增長,而擴張之後的質量如何保證?

俞敏洪的後悔,想必也是斯皮格爾正在憂慮的。

3004f4e55de99fae5f90f1a3674ce1a0

Snap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95

共享單車的賭局:滴滴的隱憂與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9/161768.shtml

共享單車的賭局:滴滴的隱憂與焦慮
熱點微評 熱點微評

共享單車的賭局:滴滴的隱憂與焦慮

共享單車與專車,它們面對的用戶群與用戶通勤需求是一樣的。

本文由熱點微評(微信ID: redianweip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王新喜。

共享單車現在火了,成了投資人追捧的風口,筆者此前已經分析了共享單車的模式就是被資本逼迫著走向了一個無聊的場景:瘋狂融資——造車——投放——再融資——再造車——再投放的死循環的競爭模式之中,這種模式的本質只不過是陷入到西西弗斯不斷推著石頭上山的困境之中。隨著規模的擴大,會陷入到重資產模式的惡性循環之中。

但對資本市場來看,共享單車的這個模式和滴滴太像,盡管當前共享單車的本質還是租賃單車。但資本市場在沒有更好的移動互聯網項目可以投的情況下,至少它看起來像是個不能錯失的爆款與市場機遇。

因此,不管能不能賺錢,盡管不斷燒錢造車帶來上的成本投入上困境,能不能成都得賭一把。共享單車熱潮的興起,包括摩拜單車、ofo 兩家公司融資一路走高就是這個原因。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資本捧起了滴滴之後,轉而再投向了共享單車,正是因為模式有點像,所以共享單車就是投資人下的一個賭局,如果這次下註能成,那麽可能就會給滴滴帶來一定的沖擊。

共享單車與專車,它們面對的用戶群與用戶通勤需求是一樣的

眾所周知,滴滴定位的是出行市場網約車平臺,共享單車定位的是短途出行。而且從當前來看,都是解決上下班通勤的剛需。

早前企鵝智酷的報告指出,地鐵站/車站與目的地之間的通勤是用戶使用共享單車頻率最高的出行場景,61.3%的用戶單次騎行距離在三千米以內。根據上海體育學院於去年發布的《自行車運動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全國騎行愛好者僅 600 萬人。從人口基數上來看,通勤市場目前要大於運動市場。

因此,共享單車與專車,它們面對的用戶群與用戶通勤需求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長途和短途的差別。用戶選擇滴滴,是因為滴滴能作為公交、地鐵、出租車之外的一種補充。

之所以說補充,是因為當普通用戶在前面三種出行方式沒有太大的困難或者非高峰期打的揮手即停非常便利的情況下,一般會選擇前者,在高峰期打不到出租車、公交地鐵擁擠的情況下,會選擇呼叫網約車。

但當前用戶使用單車的需求也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部分用戶會在前面幾種出行方式都遭遇困境的情況下,即在高峰期打不到出租車、公交地鐵擁擠的情況下,或者專車在高峰期加價或者打不到專車的情況下不得已選擇共享單車。

但當前的共享單車有一個問題是,單車用戶目前的最大痛點是想騎車的時候周圍沒有,占55.2%。

從單價到市場容量兩者不在同一層次,但單車正在搶網約車的用戶群

所以我們看到,當前摩拜ofo等共享單車都在瘋狂投入造車大戰,如果按照現在的進度,即此前有數據顯示出當前整體市場上共享單車給自行車行業帶來了200萬輛/月的需求,也就是說每年產出1200萬輛共享單車。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至少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在一到2年內共享單車覆蓋率與投放量會逐漸飽和,未來單車出行最大痛點可能會逐步得到解決。那麽在這個時候,可能就到了共享單車與滴滴暗戰,搶奪短途隨機需求的存量用戶的時候了。

並且根據此前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咨詢日前發布的《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指出,預計2017年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年底將達5000萬用戶規模。

我們知道,早在去年年底春節前後,滴滴打車的“高峰加價”遭遇人們瘋狂吐槽與投訴。不少消費者投訴,在春節之前的非高峰時段,也很難打到車或者需要不斷加價才能打到車。

而我們知道,高峰加價事實上也是滴滴在平臺補貼消失的情況下,司機高峰期上路動力不足或者說針對短途乘客接單動力不足,平臺對司機端掌控力趨弱的體現,而相信不少市民也能體會高峰期出租車司機拒載的情況,共享單車也恰恰在這個時候肆意生長不斷圈占用戶,顯然也是匹配了這部分用戶的出行需求。

相對於市場容量來看,滴滴的市場容量是億級別的,早在去年5月,滴滴就透露有3億多註冊用戶和1400萬司機。而共享單車的市場容量大概在7000萬左右(註:城鎮人口中每百戶居民擁有65輛自行車,滲透率為65%。假設無自行車居民中,其中一半有使用共享單車出行的需求,估算大概用戶規模總量在7000萬左右。)

其次,兩者的現金流不同。滴滴客單價是10元級別,而共享單車則是0.5元級別。從單價到市場容量兩者不在同一層次,但面對的用戶群是一樣的。

在當前大量o2o項目遇冷的情況下,共享單車卻在資本寒冬中逆勢走紅,某種程度上說明,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設乃至網約車的發展,仍然沒有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或者說,共享單車在短途出行這一細分領域的優勢已經在蠶食原本屬於滴滴的用戶群。

滴滴選擇投資ofo,一方面可能也在於自身對於共享單車迅速爆紅而產生的焦慮,並借助投資以規避風險,防止在出行領域有兩個強勁對手來瓜分自己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滴滴可以通過投資ofo來擴充自身的出行品類版圖,覆蓋到滴滴還未涉足的單車領域。

從當前來看,相對比摩拜ofo,滴滴更像共享經濟,當前的共享單車還是租賃經濟,但共享經濟與租賃經濟都需要形成規模效應與網絡效應,以更加性價比的方式才能更好的維持用戶的活躍度與穩定性,否則就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比如在共享單車層面,你要求存299,我只要存99就更能更吸引用戶轉移,但一方的車多,找車更方便可能就會弱化押金上的性價比吸引力,因此雙方都在補貼上與車輛投入上展開肉搏大戰。

理論上,這依然在依賴商業模式上的競爭缺乏技術等其他方面的競爭壁壘來構成自身的核心優勢。

滴滴要解決的,是更好的解決高峰出行,而非人為劃分三公里的界限

相對來說,單車比專車更具性價比,而且一旦在車輛投入上達到市場所需的容量,也容易形成用戶習慣與規模效應。

而規模效應起來之後,前面提到,由於租賃單車與滴滴等網約車平臺所面對的是幾乎是一致的用戶群體(上下班通勤上班族與學生),它的市場用戶需求是一致的(高峰期打不到車、公交地鐵過於擁堵)、唯一不一致的是長途與短途上的區別。

如果說專車市場並沒有解決高峰期用更加性價比的價格解決打車的難題,那麽這其中的一波用戶規模效應可能就會倒向單車。

ofo和滴滴的投資方經緯創始管理合夥人徐傳陞曾經表示,“滴滴一直在思考最後三公里的解決方案,因為專車和出租車實際上是三公里距離外的”。

但事實上,用戶對於三公里之內的短距離同樣有快速抵達目的地的需求,對於用戶的高峰出行剛需來說,3公里之內,同樣是專車和出租車的覆蓋人群用戶。因此,滴滴要解決的,是更好的解決高峰出行,而非人為劃分三公里的界限,區分專車用戶與單車用戶的邊界。

另一方面,滴滴如果因為在用戶穩定與活躍度上下降,分攤到單個司機的平均收入下降,也可能導致司機的活躍度下降,進而影響到滴滴平臺的規模效應與網絡效應。

所以說,由於滴滴與共享單車定位於同一市場用戶群體與市場需求,需要依賴用戶規模效應來維持運轉,單車與網約車,其中任何一方的活躍度上升會影響到另一方的用戶規模效應與用戶群的穩定性。

從目前來看,摩拜ofo進入北上廣深後的日均活躍用戶增長非常明顯。在一線城市之外,二三四線城市的的共享單車的確還沒遠遠沒有達到容量飽和的狀態,所以我們看到在摩拜ofo從北京上海城市切入之外,包括 Bluegogo、永安行之內的共享單車項目開始從深圳、成都等城市入手投入大量單車。

滴滴的隱憂

而這在未來對滴滴可能構成某種隱憂。企鵝智酷的數據顯示有48.7%的消費者在使用單車之後短途出行頻率增加,體現出共享單車對於消費者主動的短途出行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那麽這能否說明,在沒有共享單車出現之前,它們中許多人原本會是屬於滴滴的用戶呢?

這也是滴滴投資ofo彌補其現有業務的缺口的重要原因。滴滴雖然可以通過資本註入將ofo納入到平臺出行的品類之中,但本身不掙錢的共享單車如何與滴滴建立分成雙向盈利模式又是一個難題以及ofo未來如果持續壯大可能並非滴滴所能完全掌控的,況且,另一個影響因素在於,騰訊此次選擇站在了滴滴的對立面投了摩拜。

盡管如此,在當前的城市環境下,自行車也只能是出行市場的補充而不會是主流,平安證券研報此前指出,粗略估算共享單車的市場空間大概在120億元至200億元,這個市場空間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當前單車的市場蛋糕與容量很難對滴滴的體量造成巨大的沖擊,這決定了資本大力押註背後的泡沫危機。

馬化騰不久前表達了他的焦慮,就是技術的進步才有可能保持戰略方面的制高點,否則當下一個趨勢浪潮來的時候,能不能做得成在於你能否掌握技術。

這對應到當前的出行市場亦然。無論是租賃單車還是共享專車,從本質上來看都是商業模式上的競爭與比拼,所以需要不斷投入補貼與車輛來圈用戶。

但如果能夠從商業模式的維度跳出來,在商業模式沒有建立壁壘的情況下,其中一方以更先進的技術來改善用戶體驗,這個可能才更容易形成競爭壁壘。

共享單車未來顛覆效應決定於當前的單車租賃公司能否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化解未來持續投放車輛所帶來的成本與現金流、資金鏈危機,能否通過商業模式與更好的技術結合起來建立壁壘,真正發揮閑置資源分享使用、滿足公眾利益、社會效益最大化的作用。

以滴滴為主的網約車的隱憂卻在於當前網約車司機有錢賺,市民出行性價比高的紅利風口正在過去,而用戶短途出行對於共享單車的習慣性選擇與用戶的跟風從眾效應正在形成,加之共享單車由於市場熱度帶來的網絡效應、規模效應以及入口效應也會對滴滴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這也是投資人不斷下註推著走的一個賭局,這個影響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它的這種用戶入口效應與規模效應也可以視為在蠶食與瓜分原本屬於滴滴的用戶群、市場份額甚至盈利規模,滴滴應該對此感到焦慮並有所改變與行動。

共享單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59

價升量減現隱憂 謹防A股沖高回落

承接周三股指大幅反彈的態勢,滬深兩市股指周四繼續小幅反彈,不過成交量卻不增反減,雄安新區概念股也出現分化走勢,這使得股指後續能夠站上3300點存有疑問,在經濟短周期見頂的背景之下,依靠主題概念股的強勢股指能否再上臺階是投資者後續要重點觀察的對象。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在小幅高走後早盤呈現窄幅震蕩走勢,午後在高鐵、軌道交通、港口航運等板塊的拉升帶動下開始反彈,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281.00點,上漲10.69點,漲幅0.33%,成交2623億元;深成指報收10656.17點,上漲29.04點,漲幅0.27%,成交2908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44.23點,上漲1.07點,漲幅0.06%,成交750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531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減少。

雖然股指周四繼續小幅上漲,但成交量的減少卻成為一大隱患,而市場熱捧的雄安概念股也開始出現分化,一些借機炒作的偽雄安概念股已經開始下跌,而真實受益的個股大多繼續封於漲停板。

其實在消息正式公布之後,投資者要想買到雄安概念股,高位追漲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在第一波上漲之後,投資者能買到時往往已經是短期高位,不如耐心等待其回調之後再逢低介入,賺取的是第二波上漲的收益,而像雄安新區這樣的長期概念,市場顯然不會一次就炒作完成的。

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宋亦威認為,對於A股來講,雄安新區不僅將成為近期市場主要吸金熱點,也將成為推升市場短期風險偏好的關鍵因素。在具體投資機會上,建議投資者遵循兩條主線篩選標的。其一,關註受新區發展帶動的當地或者周邊基建、地產類企業,如華夏幸福、榮盛發展、冀東水泥等。其中,港股率先領漲的標的如金隅股份、天津港等也值得關註。其二,依據雄安新區建造生態新城、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的功能定位,一些環保、水務、高新產業類標的同樣值得關註。另外,雄安新區的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投資者未來還可以繼續關註相關政策動向,隨時挖掘其中蘊含的機會。

華創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君則認為,2017年3月很可能是A股市場的分水嶺。風險偏好的確在收縮,從“慢牛”向“慢熊”邏輯轉化的因素正在累積,指數弱勢格局基本奠定。行業板塊卻沿著風險偏好擴張到收縮的邏輯在分化,後周期的強勢與早周期的弱勢,“股市晴雨表”顯示出短周期經濟動力的衰竭。雖然市場的風險偏好在收縮,但內、外部政策的協調和對沖使得系統性風險不會過早暴露。在經濟築頂期缺乏明確主線的背景下,政策的破局,比如建立雄安新區、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改革深化、國企標桿混改模式探索等會引發新的市場熱點。

對此一位私募基金人士也表示認同,其認為,市場在連續兩天反彈之後,量價的配合並不合理,再結合此前股指回調的趨勢,周五投資者要謹防股指沖高回落,股指能否一口氣沖過3300點將是決定後續走勢的關鍵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11

加拿大樓市隱憂初現?Home Capital股價暴跌影響有多大

加拿大最大的非銀行房貸公司Home Capital Group Inc. 4月26日出現暴跌,近三分之二的市值蒸發。有市場觀察人士認為,該公司有可能會引發加拿大版的次貸危機,引爆加拿大樓市泡沫。

但是,接受第一財經專訪的不少專業人士則認為,Home Capital的體量註定了它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

股價暴跌真相

4月26日當天,許多人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內,親眼目睹了Home Capital股價斷崖式的下跌——當天該股下跌11.1加元收報5.99加元,跌幅達64.95%。

實際上,從3月28日至4月24日,有超過5.91億美元(約8.1億加元)從該公司的高利儲蓄存款賬戶中持續流出。

對於Home Capital是加拿大版的雷曼兄弟公司這樣的說法,財經專業人士認為,這不但是言過其實,更是沒有弄清楚造成該公司股價暴跌的真正原因。

為了應對其子公司Home Trust的儲蓄戶所遭遇的擠兌潮,Home Capital向安大略省醫療護理退休金計劃(Healthcare of Ontario Pension Plan)申請到20億加元信貸額度,並在4月26日當天宣布了此事。結果立刻引發了股價暴跌,同日又有36%的資金從公司出逃。

多倫多大學客座經濟學講師陳蔚純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原因其實很明確。這家公司的一些貸款經紀人放貸的時候,沒有真正核實客戶的收入證明,違規了。公司自己做了過一個為期6個月的調查,證實了該情況。“但是,公司沒有將調查結果向股東披露。所以安大略省證監會對它進行調查,最近對公司高層進行起訴,包括當時的CEO、CFO等,都要在聽證會上進行解釋。”

這種違規操作的披露,對公司的信用影響非常大。

至於市場對樓市泡沫的擔憂,陳蔚純認為, Home Capital公司主要在二級市場上發揮作用,雖然它號稱是加拿大最大的“另類”房貸提供機構,但它的房貸總額,只占整個加拿大房貸市場的不足1%。要知道,加拿大五大銀行提供的房貸總量,占全國總房貸量的90%以上。”

陳蔚純分析稱,Home Capital提供的服務,能滿足那些從大銀行借不到錢的客戶的需要。而這些人當中,有很多就是炒房的人。“如果Home Capital倒閉或破產了,會對這一類別的房貸市場造成影響,逼著其它同類的房貸公司看緊自己的銀根。現在就有好幾家同類公司的股價開始大跌。”

“炒房客借錢難度加大,資金鏈面臨斷裂,只好把手中的房子賣出。當越來越多的炒房客被逼拋售的時候,會起到壓制房價的作用,對市場反而是一個良性調整。” 陳蔚純說。

最重要的是,Home Capital的體量沒有大到足以動搖整個加拿大樓市的地步。陳蔚純說:“Home Capital也是把一些房貸以打包的方式賣出去,據說有一些大銀行買了,但我手頭沒有數據,不知道成交量有多少。即便如此,加拿大的打包金融業務並不發達。無論是從打包的複雜程度,各金融機構間的牽連程度也好,都遠遠不及當年的美國。”

在經歷了4月26日那天驚心動魄的暴跌之後,市場很快恢複了對Home Capital的信心。第二天(27日)公司的股價就回升了33.89%,收報8.02加元。

當然,該公司的麻煩遠遠沒有完結。安大略省證監會將在5月4日舉行聽證會,就Home Capital涉嫌誤導投資者一事進行調查。

加拿大樓市隱憂

這次公司股價暴跌以及引發的短時期市場猜疑,也從側面反映了市場對加拿大樓市泡沫的擔憂。

已經有不少經濟學家指出,多倫多和溫哥華兩地樓市的價格,完全脫離了當地的經濟基本面,之所以還能夠繼續維持目前的高位,是因為低利率、供地不足、加拿大經濟向好以及是新移民首選城市等多種因素在起作用。

但作為重要支撐因素的加拿大經濟,目前也有隱憂,即房地產業占GDP增長的比重太高。

加拿大統計局的數字顯示,服務行業取得的正增長,被商品生產行業的負增長拉平。其中金融和保險業各自取得0.7%的月增長,地產和租賃增加了0.5%;商品生產行業則下跌了0.3%,尤其是制造業下跌0.6%,這是去年10月以來的首次下跌。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經濟師伊薩霍斯(Nick Exarhos)稱,商品生產行業的下降幾乎是全行業的現象,唯一的亮點就是在建築行業。

今年2月份的數據顯示,在27個行業中,有18個行業最高增長率為零。而在GDP增長幅度最大的前五大行業中,就有三個行業與房地產相關,分別是建築業、地產和租賃,以及金融保險業。與此相比,絕大多數行業的月增長持平甚至下降。

三個與地產相關的行業,GDP產值總額與1月相比,增長了24億加元。與此同時,除這3個行業之外的全國GDP產值增長僅為$5.6億元。

有人擔心,加拿大的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目前支撐著加拿大經濟不至於陷入技術性衰退。一旦這個支撐點出現異常,加拿大的經濟可能就會陷入崩盤。

以往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以及工作崗位提供者的農業和制造業,成了2月跌幅最大的產業,其中農業墊底,GDP月跌幅達1.2%,非耐用品制造業、制造業以及耐用品制造業,跌幅分別是0.7%,0.6%和0.6%。藝術娛樂業也下跌0.5%。

從上月20日安大略省政府出臺外國買家稅,並允許市鎮政府征收房屋空置稅之後,多倫多當地的樓市開始出現觀望情緒。有多個地產經紀表示,他們代理銷售的房產,沒有出現前幾個月的哄搶情況,大家似乎都是在觀望和等待,看看這些新政策會起什麽作用。

房地產市場專家康凱對第一財經表示,加拿大目前這樣的經濟狀況,迫使加拿大央行不敢輕易加息,或者說不敢大幅加息。

“只要目前的低利率狀況保持不變,其它行業又沒有提供豐厚利潤,房地產市場還將繼續成為資金流入的主要領域。我估計這樣的狀況還會保持兩到三年。” 康凱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930

*ST昆機三連虧被暫停上市 立案調查再增退市隱憂

在2016年年報公布後,*ST昆機已是連續三年業績虧損。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有關規定,公司股票現已停牌,自本月23日起將被暫停上市。如暫停上市期間再觸發重大違法等相關規定,*ST昆機還將面臨退市的風險。

在自曝過往多年的重大財務問題後,*ST昆機就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也啟動了自查程序,並公布了階段性結論。上證所在5月16日下發問詢函,就*ST昆機階段性結論繼續追問,要求公司進一步披露自查範圍及依據、具體程序等。

此外,按照監管要求,*ST昆機還需要更正並披露涉及財務違規的過往年份經審計年報。公司此前表示,相關工作量較大,公司需根據證監會最終認定違規事實進行整改。截至目前,涉事年份的更正後經審計年報仍未披露。

*ST昆機被暫停上市

此前一起重組中因信披違規而被行政處罰,隨後財務違規事件又起;而正當*ST昆機還在等待立案調查和自查的最終結論時,退市隱憂接踵而至。

由於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虧損,*ST昆機在2016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上月2016年的年報披露,*ST昆機2016年繼續虧損,全年凈利潤虧損額達到2.09億元。按照上證所股票上市規則,公司將從5月23日起暫停上市。

暫停上市後,*ST昆機面臨著申請恢複上市、最終退市兩種結局。

按照上證所的規則,在被暫停上市後,如果公司出現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存在扣非前後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期末凈資產為負值、營業收入低於1000萬元,以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等其中的一種情況,公司股票將可能被終止上市交易。

除了財務指標,立案調查的進展更讓*ST昆機的未來命運充滿了不確定性。

今年3月22日,*ST昆機由於涉嫌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現行規定,如果*ST昆機觸發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條件,公司A股股票將被直接強制退市。在暫停上市期間,如果公司又觸及重大信披違法暫停上市情形,那麽在公司申請恢複上市時,則必須分別滿足財務指標、重大違法兩種情形下的申請條件。否則,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監管層追問自查細節

*ST昆機在今年3月21日發布公告,稱在2016年年報審計過程中發現以往年度可能涉嫌財務違規。這隨即引發市場和監管層的軒然大波。3月22日,*ST昆機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對公司信披違規進行立案調查。截至目前,立案調查尚未有最終結果。

公司同時啟動了自查,在今年4月年報披露的同時,財務違規自查形成了階段性結論。*ST昆機稱,銷售收入在2013年至2016年間存在虛計和跨期確認現象,對利潤的總體影響為虛增利潤1.52億元;而在2013年至2015年間還少計提內退福利等2960.86萬元,對利潤的總體影響為虛增利潤2960.86萬元。此外,部分子公司存在套賬、銀行承兌匯票被人為塗改等情況。

根據階段性的自查結果,*ST昆機已對以前年度財務報表進行追溯調整。但對於這一自查階段性結果,無論是交易所,還是正配合調查的原中介機構,都極為謹慎。

在今年4月25日更正前期會計差錯的提示性公告中,*ST昆機披露了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華振的來函。畢馬威華振稱,*ST昆機2013年和2014年財務報表調整的支持行單據及其他文件尚未整理齊全,部分單據缺失,並且單據之間尚未能完全達到互相匹配和印證。因此,相關重大會計差錯調整事項及影響金額,在現階段尚缺乏充分的證據和文件支持,並且總體合理性尚有待驗證。

畢馬威華振還指出,*ST昆機現階段有關2013年及2014年度經調整後的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尚待進一步核實。

而根據監管要求,對以前年度已公布的年度財務報告進行更正,需要聘請具有執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更正後的年度報告進行審計。對此,*ST昆機稱,披露調整後的2013年至2015年審計後年報和財務報表,相關工作量較大,且公司還需要根據中國證監會最終認定違規事實進行整改,因此未能及時披露。

對於自查的進展和階段性結論,監管層也極度關註。

雲南證監局在5月6日針對年報中的修訂內容下發問詢函。5月17日,上證所的一紙事後審核問詢函,連發20個問繼續追問。針對公司自查,上證所要求公司說明自查的範圍、自查範圍的確定依據,披露是否涉及全面自查、自查所履行的決策流程、自查工作的具體程序、發現的主要問題、相關問題的成因,以及相關自查工作進展的信披情況。

以銷售收入的自查為例,在*ST昆機年報中,公司稱發現2016年及以前年度存在涉嫌銷售收入確認違反會計準則的跡象,已經進行核查並重新組建完整的銷售收入確認證據鏈。對此,上證所則要求公司補充披露,2016年銷售收入的最新核實情況、自查的具體情況和結論、全部業務涉及的銷售收入確認政策,以及相關收入確認證據鏈的具體內容,並明確是否與業務相一致、是否符合會計準則。

存貨的自查亦是如此。公司稱,在年審期間發現存貨不實以及存在賬外存貨問題,已組織相關部門及人員對機床的產出和結存進行核實,並組建互相驗證資料。而上證所在問詢函中,則要求公司說明存貨相關問題的自查最新進度、相關驗證資料的具體情況,並要求公司再次核實年報中披露的存貨相關數據是否真實、準確、完整。

此外,上證所還公司說明,對去年非標意見審計報告的核實進展和自查結論,自查過程中相關董監高責任認定和追究的計劃與安排等事項。問詢函顯示,*ST昆機應在5月26日之前就問詢函提出事項進行回複。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88

黑客風暴波及移動醫療 數據安全再成隱憂

網絡安全在近期成為了受眾關註的熱頻詞匯,如今這股戰火燒到了移動醫療。

5月17日,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侵犯個人信息案件,該案件中包括前“杏仁醫生”前員工武某在內的三名犯罪嫌疑人,為“發信息推介借貸業務”,通過黑客手段圖謀竊取醫患溝通管理工具杏仁醫生數據庫中約35萬醫生個人信息。

至此,隨著近幾年移動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其不斷壯大的患者和醫生數據安全也伴隨著這起案件再次站上風口浪尖。

杏仁醫生方面在給第一財經的回應中表示,該事件案情基本屬實,但慶幸的是由於公司本身存在的權限設置和數據安全系統及時告警,報警處理後,在警方的協助下,采取凍結用於竊取的服務器和攔截數據的行動保全了35萬數據免遭泄露。另外,數據庫采取的防止惡意抓取和盜竊數據的數據保護手段,犯罪嫌疑人最終竊取的基本是無效數據。

黑客可擋,內鬼難防。其實,與本次案件類似的近年來公安機關為打擊整治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問題,抓獲的大量犯罪嫌疑人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行業“內鬼”。

“用戶需要在軟件後臺設置嚴格的審計,當所有後臺的行為都有詳細記錄,越權操作就可快速被攔截。”騰訊雲安全首席架構師周斌對此表示,“也正因此,對於本次案件中數據庫里的幾十萬醫生來講,這條信息黑產鏈才得以在第一級階段就被嚴密的保護措施所切斷,後續數據也才能免遭泄露。”

據他透露,相關數據泄露問題之所以內鬼頻出,其直接原因還是在於數據買賣灰色產業鏈的誘惑。這個產業鏈共分四級,第一級是黑客或內鬼盜取公民個人信息;第二級是信息批發商,他們從黑客手中獲取大量信息,並通過互相交換,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加自己的信息數據庫;第三級則為信息購買人或者中間商,他們從批發商那里購買各種數據,再根據需要轉手賣給他人;第四級是信息使用者,包括業務推銷、詐騙盜竊等人員,他們拿到信息後,進行電話營銷,或者利用偽基站實施電信詐騙。

“一般來說管理後臺都需要有嚴格的權限限制,不能查看無權限的信息或者進行無權限的操作。另外,對於賬號、密碼、個人信息等相關內容,企業也要有嚴格的數據分級機制,從信息產生、存儲、傳輸、訪問、發布、銷毀等各個環節均有完整的安全運營體系,以保證數據完整性和可靠性。”周斌表示,而對於數據極為敏感的醫療行業,他還建議嚴格控制數據的使用權限和遵循最小範圍使用原則,確保醫生信息僅本人可見,以及任何用途均得到本人授權後使用的原則。存儲中的數據均進行了高強度加密和匿名化處理,以保護個人信息。

“現在移動醫療快速普及,我們的數據在雲端取,在雲端讀,甚至計算也在雲端,我們就需要更加註意數據安全的問題,目前我國的移動醫療在法律法規方面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總的來說,需要政府和業界一起合作才能更加有效,才能形成一個比較有執行力的行業共識。” 此前百時美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戰略產品規劃部高級經理李逸石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在技術層面,由以醫院為代表的服務提供方,以及信息系統建立者和廣大的移動醫療、互聯網醫療的廠商一起合作,在現在技術指南的框架下,形成一定的行業共識。”

事實上,早在1996年美國的HIPAA法案就已經設計了醫療健康隱私方面的相關規定。該法案包括健康保險隱私及責任法案分為兩個部分,其中第二個部分里面詳細描述了醫療保險的提供方、醫療保險的運營方以及雇員在保護個人健康隱私中的一些責任。在2009年的另一個新法案中提出,醫療數據的管理者需要具備向上報告和向下告知的一些義務,還有個人健康信息隱私之間的分享,如哪些場合是能分享,哪些場合是不能分享的界定。違反HIPAA的後果非常嚴重:在美國,如果是由於有意且造成嚴重後果的,對於這個單位的罰款每年可以達到150萬美元。如果違法意圖是想出賣或者是轉售這樣一些商業信息的話,個人最高罰款可以達到25萬美元,十年監禁。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44

【TMT】內外網分離不再“高枕無憂”:勒索病毒席卷全球 網絡安全背後的隱憂與思考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850&summary=

【TMT】內外網分離不再“高枕無憂”:勒索病毒席卷全球 網絡安全背後的隱憂與思考

索蠕蟲軟件襲擊網絡


國內2.8萬家機構被攻陷 蘇浙粵較嚴重


5月12日開始,WannaCry(永恒之藍)勒索蠕蟲突然爆發,影響遍及全球近百國家,包括英國醫療系統、快遞公司FedEx、俄羅斯電信公司Megafon都成為受害者,我國的校園網和多家能源企業、政府機構也中招,被勒索支付高額贖金才能解密恢複文件,對重要數據造成嚴重損失,全球超10萬臺機器被感染。


360威脅情報中心顯示,截至到5月13日下午19:00,國內有28388個機構被“永恒之藍”勒索蠕蟲感染,覆蓋了國內幾乎所有地區。在受影響的地區中,江蘇、浙江、廣東、江西、上海、山東、北京和廣西排名前八位。



5月12日,全球性的Wannacry勒索蠕蟲攻擊網絡,根據360威脅情報中心顯示,截至5月13日19:00,國內有28388個機構被感染,其中江蘇為受災最嚴重地區。



黑客利用windows漏洞


黑客利用了Windows電腦上一個關於文件分享的MS17-010漏洞。微軟現在已經停止對XP和Vista兩個系統提供安全更新,而國內使用XP的用戶又不在少數,因此這類用戶很容易被黑客利用該漏洞進行突破。其實,微軟早在兩個月前就發布了針對該漏洞的安全更新,而很多用戶沒有及時打補丁的習慣,這也給了黑客可乘之機。


中毒後只有“認輸”別無它法


勒索軟件(ransomware)其實是一種病毒,而這種病毒的作用是破壞你的電腦文件。不過這種破壞是可逆的,黑客可以幫你把破壞的文件還原回去,當然你需要付給黑客一筆費用才行。黑客為了增加震懾效果,還對受害者給出一定的期限,超過期限費用將成倍增長,甚至停止給用戶提供恢複服務。


勒索軟件在破壞過程中對電腦進行RSA加密。這種加密方式的特點是,只要加密密鑰足夠長,用戶幾乎是不可能破解的。一般來說,這類病毒密鑰位數長達2048,傳統電腦需要數十萬年才能夠破解。所以一旦電腦中毒,基本沒有挽回余地,如果實在有重要資料需要恢複,只能乖乖向黑客付錢。


目前恢複文件除了交贖金外暫無其他辦法,如果文件特別重要,可以嘗試交贖金,以免過期被“撕票”,但此舉無法得到保障。選擇等待也有希望,待全球安全專家破解黑客的加密算法。


與傳統黑客不同以比特幣為贖


比特幣是一種非政府發行的虛擬貨幣,它的特點是加密並分布存儲在網絡上,所以具有很好的匿名性。一方面,黑客索要比特幣能夠很好地隱匿身份,給警方追蹤犯罪分子帶來很大困難;另一方面,比特幣自誕生以來價格不斷上漲,現在的價格相比幾年前已翻數倍,本周甚至一度超過1800美元。


我們認為用比特幣支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比特幣是無國界無限制全球自由流通;

二是比特幣賬戶是匿名的,無法追查有利於洗黑錢;

三是近期比特幣行情持續走高,索要比特幣有利於事後保值;

四是借此事件推廣比特幣,不排除此黑客是比特幣玩家。


打安全補丁預防勒索軟件攻擊


針對此次攻擊,應該確認影響範圍,確保Win7及以上版本的系統安裝MS17-010補丁。Win7以下的Windows XP/2003關閉SMB服務。


考慮到windows系統SMB遠程命令執行漏洞的危險性,國內外不少雲服務廠商在4月封掉了445端口,但是不少個人電腦仍然存在大量暴露445端口的機器,這給了黑客可乘之機。


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緊急通報:2017年5月12日20時左右,新型“蠕蟲”式勒索病毒爆發,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萬臺電腦遭該勒索病毒感染,我國部分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用戶已經遭到感染。請廣大計算機用戶盡快升級安裝補丁。


國內網絡安全廠商提出方案


針對此次病毒事件,國內A股網絡安全上市公司給出了解決方案。例如啟明星辰給出的解決方案。


針對未部署端點安全的終端應急解決方案:做好重要文件的備份工作(非本地備份)。開啟系統防火墻。利用系統防火墻高級設置阻止向445端口進行連接(該操作會影響使用445端口的服務)。打開系統自動更新,並檢測更新進行安裝。停止使用Windows XP、Windows 2003等微軟已不再提供安全更新的操作系統。如無需使用共享服務建議關閉該服務。




已部署端點安全的終端應急解決方案:如果用戶已經部署終端管理類產品,如北信源,天珣、聯軟等;通過終端管理軟件進行內網打補丁。通過主機防火墻關閉入棧流量。主機防火墻關閉到445出棧流量。開啟文件審計,只允許word.exe,explore.exe等對文件訪問。升級病毒庫,已部署天珣防病毒的用戶,支持查殺。




無法關閉服務端口的應急解決方案:若用戶已部署UTM/IPS入侵防禦類產品,可聯系廠商獲得最新事件庫的支持。已部署啟明星辰天清入侵防護類產品(IPS/UTM)的用戶,請大家升級至最新事件庫並下發相應規則即可實現對內部Windows主機的防護。未部署相關產品的用戶,可聯系廠商獲得產品試用應急。


北信源認為由於以前國內多次爆發利用445端口傳播的蠕蟲,部分運營商在主幹網絡上封禁了445端口,但是教育網並沒有此限制,因此導致目前蠕蟲的泛濫。北信源基於SMB文件共享傳播的病毒攻擊手動防範方案也是給windows終端打上MS17-010補丁、禁用135,137,139,445端口。



初始病毒已被阻止WannaCry2.0已出現


初始病毒“自殺開關”被發現


英國一網絡安全人員發現者該病毒代碼一開始有一個特殊的域名地址:www.iuqerfsodp9ifjaposdfjhgosurijfaewrwergwea.com。該域名地址是病毒制作者給自己留的一個緊急停止開關,防止事情失去他自己的控制。該域名涉及到的代碼邏輯:


訪問這個域名——如果域名存在——退出;


訪問這個域名——如果域名不存在——開始繼續攻擊;


也就是說,每一個感染了病毒的機器,在發作之前都會事先訪問一下這個域名,如果這個域名不存在,那就繼續傳播。如果被人註冊了,無論是病毒制作者還是被其他人,那就停止傳播。


這種方法目前只是暫時阻止了勒索軟件的進一步發作和傳播,但幫不了那些勒索軟件已經發作的用戶,也並非徹底破解這種勒索軟件,新版本的勒索軟件很可能不帶這種“自殺開關”而卷土重來,用戶應當盡快更新電腦系統的安全補丁。



WannaCry2.0傳播速度更快


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緊急通報:監測發現,在全球範圍內爆發的WannaCry 勒索病毒出現了變種:WannaCry 2.0,與之前版本的不同是,這個變種取消了Kill Switch,不能通過註冊某個域名來關閉變種勒索病毒的傳播,該變種傳播速度可能會更快。請廣大網民盡快升級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相關補丁,已感染病毒機器請立即斷網,避免進一步傳播感染。


網絡安全事件頻發


維基解密:CIA可入侵用戶各種電子設備甚至汽車


3月8日消息,維基解密披露9000頁機密文件,這些文件證明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開發了大量入侵工具。維基解密公布一批CIA文檔,這批文檔的代號為“Vault 7”,它介紹了CIA的黑客技術。安全研究人員從文檔中找不到任何實際的代碼,不過文檔描述的技術相當驚人,CIA找到了幾十個漏洞,攻擊者可以通過漏洞入侵Android、iOS、PC。CIA曾經嘗試入侵三星智能電視,將它變成監聽設備。


涉及美國軍方、企業等上千萬條員工信息的數據庫泄露


3月16日消息,近日美國商業服務巨頭Dun & Bradstreet的52GB數據庫遭到泄露,這套數據庫中包含超過3300萬條記錄,具體包括政府部門與大型企業客戶。這套數據庫包含九十條字段,其中一部分包含多項個人信息,例如姓名、職稱與職能、工作電子郵箱地址以及電話號碼等。有證據證實,該數據庫曾面向營銷廠商出售過,但尚不清楚完整數據集的購買價格。


美國空軍數千份高度機密文件被泄,備份服務器竟無秘鑰


3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道,沒有設置密碼驗證的備份服務器暴露了數千份美國空軍的文件,包括高級軍官的高度敏感個人文件資料。國外新聞網站查看文件後發現,這些文件包含一系列個人文件,例如4000多名軍官的姓名、地址、職級和社保號。這個備份驅動還包含數GB的Outlook電子郵件文件,包含好幾年的電子郵件。安全研究人員發現,任何人都可以訪問數GB的文件,因為聯網備份服務未設置密碼保護。


上百萬已被破解的谷歌Gmail和雅虎賬戶在暗網低價出售


3月7日消息,最近,暗網市場成了黑客和網絡犯罪分子銷售數據庫(從互聯網巨頭處竊取)的最佳場所。一位昵稱叫“SunTzu583”的黑客正在暗網銷售數百萬Gmail和Yahoo賬號。其中,銷售的Yahoo賬號共計超過24.5萬個,包括用戶名、電子郵箱和破解密碼,這些賬戶來自2012年Last.FM被泄的數據、2013年10月Adobe遭遇黑客入侵以及2008年MySpace遭遇入侵。被出售的Gmail賬戶共計超過95萬個,包括用戶名、電子郵件和明文密碼,數據主要來自三起黑客事件:比特幣安全論壇(2014.9)、MySpace(2008)和Tumblr(2013)遭遇入侵。


黑客在暗網出售中國10億賬戶數據:主要來自騰訊、網易、新浪等


1月26日消息,在最近的一份列表當中,名為“DoubleFlag”的知名暗網供應商正在出售竊取自多家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數據。根據這份列表、此套數據集包括來自網易及其子公司126.com、163.com與Yeah.net,騰訊控股公司旗下的QQ.com,TOM集團的Tom.com、163.net,新浪集團的Sina.com/ Sina.com.cn,搜狐公司的Sohu.com以及由中國第一大郵件系統軟件及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北京億中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億郵)持有的eYou.com等。


網絡安全行業增長驅動因素


政策驅動網絡安全下遊需求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正式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將於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法律進一步界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範圍;對攻擊、破壞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境外組織和個人規定相應的懲治措施;增加懲治網絡詐騙等新型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規定等。



目前我國面臨著三大網絡安全突出問題:國家網絡主權和國家安全戰略需求;企業數據、知識產權遭竊取難以維權;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遭泄露、詐騙損失慘重。而我國網絡安全法律法規處於空白狀態,在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的當前,往往面臨無法可依的窘境。2017年6月1日,《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後,網絡安全工作將進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階段。


這將催生一個不斷擴大的網絡安全市場空間,產業投入和建設也將步入持續穩定的發展軌道。


2017年黨政機關需求帶動


美國2017財年網絡安全預算增長35.7%:美國2017財年政府預算(自2016年10月1日開始)美國聯邦政府支出總計4.1萬億美元,比上一財年上漲約5%。


其中,“網絡安全”支出比上一財年增加35%。美國政府在預算說明中認為網絡威脅是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面臨的“最迫切”危險之一,急需加強信息安全。他提出的190億美元網絡安全計劃能解決美國面臨的短期和長期挑戰,政府將建立網絡安全高級別委員會,了解技術革新趨勢和網絡威脅發展趨勢。


我們認為考慮到今年召開的十九大,以及對標美國政府對網絡安全的預算,中國各級黨政機關、軍隊今年對網絡安全需求也會大幅增長。


安全事故超預期實際需求超預期


我們認為,每年的網絡安全事件總是超預期,導致每年實際需求經常超出年初對需求預測。保守預測無法跟上網絡犯罪的急劇增長勢頭的原因如下:


1.網絡犯罪呈高發勢頭;

2.勒索軟件日益猖獗;

3.PC、筆記本電腦和移動設備的惡意軟件泛濫;

4.數十億受保護的物聯網設備被部署用來實施大規模攻擊;


攻擊者對全球的企業、政府、教育機構和消費者發起網絡攻擊。


技術更新驅動需求和創投並購


2017前2月已有5家AI網絡安全企業被收購


2017年才過去兩個月,就有三家AI網絡安全創業企業被科技巨頭重金收購。


在打擊網絡犯罪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正變得越來越重要。2017年前2個月已經有3家關註AI的網絡安全創業企業已被收購。


這三家網絡安全創業企業都針對機器學習技術,即一組用來訓練機器從數據中學習並預測趨勢和結果的算法。包括利用機器學習算法來進行自然語言處理、預測分析、圖像識別等種種功能。


CB Insights的數據庫顯示2017年前兩個月中被大型科技公司收購的3家AI網絡安全創企。


另外,埃森哲於2月8日收購了AI網絡安全公司Endgame的聯邦服務部門。LRR Partners於1月9日收購了BluVector。BluVector是從國防承包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分離出的子公司,其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實時檢測企業網絡中的安全威脅。


防止未知威脅的Invincea被Sophos收購


Invincea提供高級惡意軟件威脅檢測、網絡漏洞預防和預漏洞法醫情報。公司的旗艦產品“X by Invincea”是一個機器學習的終端解決方案,旨在防止新的、未知的威脅類型。Invincea擁有不少使用沙盒環境檢測威脅的專利,沙盒環境可以讓軟件開發人員在為測試代碼發布之前先將其孤立等等。



Sophos以1億美元現金收購了Invincea,同時還有2000萬美元的盈利能力支付計劃,績效目標由Sophos設置。公司的研發部門Invincea Labs不再此收購之列。


UEBA技術的被惠普收購


Niara提供的用戶和實體行為分析(UEBA)技術,該技術使用監督和非監督機器學習技術來分析用戶行為,發現可能導致安全問題的異常現象。


Niara的行為分析軟件可以自動檢測組織機構內的攻擊和風險行為。其User and Entity Behavioral Analytics (UEBA)軟件依賴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增強安全性以防止那些可能滲透傳統防火墻和其他外圍系統的威脅。


收購後,Niara將在HPE Aruba下運營,並整合Aruba的ClearPass網絡安全產品組合用於有線和無線網絡基礎設施。Aruba部門一直是HPE計劃構建實現物聯網服務平臺的一部分。而收購和整合Niara將會特別加強HPE針對物聯網的網絡安全產品組合。當Niara發現安全事件後,客戶可以利用ClearPass隔離或者斷開用戶或者設備與易受攻擊網絡的連接。



關鍵IP用戶行為分析的Harvest.ai日被亞馬遜收購


Harvest.ai使用機器學習和AI圍繞公司的關鍵IP分析用戶行為,從而在客戶重要數據被竊取之前識別並阻止針對性攻擊。Harvest.ai的旗艦產品是一個正在等待專利審核通過的AI產品,名叫MACIE Analytics,可以實時監測知識產權的訪問情況。


根據媒體報道,亞馬遜可能從2016年初就開始了針對Harvest.ai的收購流程,只不過收購細節現在才公開。有傳言表示,亞馬遜以2000萬美元收購了該公司,讓公司背後的唯一風投Trinity Ventures大賺了一筆。



值得關註的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公司


國外已經有公司將機器學習或者人工智能融入安全技術,我們從CBInsights找出13家值得關註的公司,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重新認識網絡安全


事件驅動網絡安全下一輪繁榮


對於網絡安全行業來說,勒索病毒軟件的爆發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契機,很多時候說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大家是不信的。政府以及企業的信息部門主管可能早就意識到漏洞和網絡安全問題的嚴重性,但是還是需要有一些事情去推動他,向上去推動預算和決策。網絡安全行業長期以來是政策和關鍵事件驅動,這一次的事件一定會對整個安全行業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因為就是最基礎的漏洞沒有補而造成了如此大範圍的不可逆轉的影響,我們認為這個事件會極大的促進整個網絡安全市場,啟動下一輪的行業繁榮。


內外網分開不再安全


本次病毒入侵公安、石油、邊防檢查、校園、醫院等傳統意義上的安全系統,此類系統是內外網分開的,內網系統是不暴露在互聯網上,中間有一個鴻溝,不會受到攻擊,或者說病毒根本進不來。但是,可以通過U盤、郵件的傳播病毒,而一進去發現所有的機器沒有防護,這就是此次事件的真是情況。


一般情況下,網絡安全投入是純成本投入,沒有任何產出。中國信息安全投入占IT投入就2%左右,而西方發達國家是百分之十幾。特別是對企業來說很在乎網絡安全的投入產出比,特別是核心業務不依賴信息化的用戶,對網絡安全的投入很少,只是簡單的在邊界上做個防火墻。但是,這樣的防控級別對於本次病毒來說是無效的,因為它是通過基礎軟件的漏洞在內網傳播的。


投資建議


網絡安全


雖然本次勒索軟件病毒事件並未直接給大陸的網絡安全廠商帶來直接收益,但是,由此事件將社會對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大幅提升。


我們認為,隨著事件的發展,各級安全部門、政府部門、企業組織都將加大自身網絡安全建設,由此引發的後續的網絡安全需求將會快速增加,從而給A股網絡安全公司帶來業績。


此次網絡安全事件全球性的突然爆發,也應征了我們3月份的判斷——2017年是網絡安全大年,計算機行業的投資機會之一。


我們推薦A股網絡安全龍頭啟明星辰,綠盟科技、美亞柏科、北信源。


自主可控基礎軟硬件


此次網絡安全事件的根源還是基礎操作系統出現漏洞,微軟掌握了主動權。要是微軟不提供補丁,任何用戶都沒有辦法。這充分說明我國要必須堅定不移的加速國產自主可控基礎軟硬件的研制應用和推廣工作。例如國產的操作系統、國產的CPU這是核心,軟件操作系統有漏洞,芯片同樣有漏洞。在芯片里面植入程序後是無法事後維護修改的,後果更可怕。


所以我們認為,除了關註網絡安全之外,我們更需要關註自主可控的基礎軟硬件,這是值得投資人長期關註的。


我們推薦高性能計算機龍頭中科曙光、中間件龍頭東方通。


風險提示


外部競爭者進入網絡安全領域。(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54

iPhone十周年的榮光與隱憂:曾經的顛覆者,前路何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30/163872.shtml

iPhone十周年的榮光與隱憂:曾經的顛覆者,前路何在?
港股那點事 港股那點事

iPhone十周年的榮光與隱憂:曾經的顛覆者,前路何在?

蘋果還能維持領跑的地位麽?下一個十年,新的賽道上領跑的又會是誰?

來源 | 港股那點事(ID:hkstocks)

作者 | 小仲馬 

今天是2017年6月29日,一個稀疏平常的日子。而十年前的今天,喬布斯時代的蘋果發布了第一代iPhone,從這一天起,我們印象中的手機完全被顛覆了。

喬布斯說一個人一生能參與一件革命性的產品,就夠幸運的了。他確實是幸運的人,同時也是向世人播撒幸運的人。

“這一天,我已經期待了2年零6個月。”在07年第一代iPhone發布會上,喬布斯如是說。

21.webp

這款產品有著在當時令人驚艷的顯示屏,圓潤的外觀、革命性的多點觸控界面以及很多App,讓用戶有了前所未有的體驗。然而,作為劃時代的產品,價格昂貴,而且通話質量差、不支持藍牙和3G,功能甚至比不上當時炙手可熱的諾基亞N73。

當時,媒體和實業界幾乎是一邊倒地看衰:

22、.webp_meitu_3

時任微軟高級營銷總裁的理查德'斯普雷格不無諷刺地說:“蘋果iPhone在2008年銷量不會達到10萬部,記住這是我說的。”然而當年的銷量是137萬,十年間iPhone以銷量以令人顫抖的速度增長,目前年銷量超過2億臺,貢獻了蘋果近七成的銷售收入。

23.webp

彭博社、商業周刊、Capital集團認為蘋果對黑莓(Blackberry)、諾基亞、摩托羅拉完全構不成威脅,事實是這三個公司現在幾乎都已作古。

人類一直用已知的事物來理解未知的世界。對未來估計不足,是很多人遇到的問題,比如:

1、IBM的創立者托馬斯·沃森曾表示,全世界只需要5臺電腦就足夠了;

2、比爾蓋茨在一次演講中稱,個人用戶的電腦內存只需640K足矣。

而喬布斯認為大部分人生活在狹小的櫃子中——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對事情產生太大的影響,帶來大的改變,喬布斯從不接受這種“受限的人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種革命性的產品,它將改變一切。“這是喬布斯對的蘋果期望。

在《喬布斯傳》中有那麽一句話:

有些人說:“消費者想要什麽就給他們什麽。”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們的責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們將來想要什麽。我記得亨利·福特曾說過,“如果我最初是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麽,他們應該是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人們不知道想要什麽,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正因如此,我從不依靠市場研究。

2011年10月,喬布斯忍著病痛看完了iPhone 4s的發布會,一天後他離開了人世。人們懷念他的時候總會說,iPhone 4s 的“s”後綴,是為了紀念Steven-Jobs。

24.webp

2005 年新教皇本尼迪克十六世上任時,參加典禮的人們只是站立著。到 2013 年,教皇弗朗西斯一世上任時密密麻麻的人群都舉著手機拍攝。

25.webp

無論貧窮還是富足,你都無法離開智能手機了,而正是蘋果引領了智能手機的風潮。

在蘋果發布初代iPhone時,手機市場Nokia、摩托羅拉、三星、LG、索愛鼎立,喬布斯說iPhone領先業界五年。

26.webp

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諾基亞團隊第一時間買了一臺iPhone研究,黑莓聯合創始人自己拆了一部iPhone,正在 Google 內部秘密開發 Android 軟件的工程師 Chris DeSalvo 覺得自己的產品相比之下就是 1990 年代的東西,他說“作為消費者,我想立刻擁有它,但作為 Google 工程師,我意識到我們要從頭來過了”。

2008年 ,第一款Android系統手機正式亮相,App Store 的推出更是推動整個移動領域進入了應用互聯時代,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從那時開始漸漸成形:

從2010年開始,三星、HTC等原本二流智能手機廠商開始快速蠶食固守自有系統的老一代手機公司。盡管在2010-2012年間,這些公司依然可以拿出與早期iPhone匹敵的產品。但大勢已去,Palm 2010年賣身惠普,惠普於2013年徹底拋棄,諾基亞手機部門2013年被微軟收購;黑莓動作始終有些慢,2016年關掉了手機部門。

但,iPhone的硬件在2013年的指紋識別之後,提升就放慢了。更大更好的屏幕、更快的處理器這樣的升級似乎沒什麽突破性的改變。

27.webp

iOS從2013年開始,更安全了、更快了,但能做的事沒有更多。這不是蘋果一個公司缺乏想象力。Google最近三年的 Android 升級,除了完善用戶界面設計和安全隱私限制以外,也沒有什麽實質功能升級。

這都給國內市場手機廠商帶來了追趕機會,最早有史稱“中華酷聯”的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四強格局。緊接著,以小米為代表的低價手機迅速崛起,一度問鼎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最後,互聯網手機開始走下坡路,oppo、vivo、華為異軍突起,開始沖擊蘋果、三星在中高端市場的份額。

智能手機在逐漸趨同化,今天當你看到一系列旗艦機,在外觀和配置幾無二致的情況下,會選擇更貴的蘋果還是相對便宜的其他機型?

28.webp

2007 年 1 月 7 日,iPhone 發布前兩天,比爾蓋茨在全球電子消費展(CES)上做了開場演講,主題為“連接的體驗” 。在他的設想中,網速的提升、終端的增多,人們會越來越傾向於在不同設備上獲取音樂、照片、遊戲等等內容。

比爾蓋茨說對了未來趨勢,但賭錯了設備。當時他說連接一切的東西是 Windows Vista,是個人電腦。最終連接一切的是手機和手機所依賴的雲服務。今天你所有的信息都被存儲在線上,而訪問這些服務最頻繁的設備是智能手機。

2007 到 2015 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以10倍計,全球 PC 出貨量則從 2010 年開始低於手機,2011-2015 的跌幅超過 20%。

29.webp

但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已經很高了,增長的天花板也就到了,像早期的電視和之後的 PC 一樣,成了日常用品之後繼續升級的潛力也越來越小。從2010年開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不斷下滑,到2016年只有可憐的個位數。

30.webp

智能手機增長到頭之後,未來在哪里?

在諾基亞統治手機世界的時候,蘋果推出iPhone 3GS僅僅是為了拯救急速衰退的iPod市場,所以跳出了手機廠商的思維框架,不一味追求通信質量、耐摔性和人們習以為常的按鍵鍵盤。操作系統簡陋到不能更換鈴聲和壁紙,然而就是這樣一臺有著諸多不完善的手機,卻最後改變了整個世界。

回到諾基亞最輝煌的時代,諾基亞推出的對抗iPhone4的S60手機,雖然采用了電容屏,但依舊使用的是按鍵鍵盤和塞班系統,不能革掉自己的命也就註定了日後的命運。一個行業的領先者,是很難狠下心來做革命性的產品,革自己的命,此時此刻,蘋果iPhone貢獻了營收的70%,在智能手機增長乏力的當下,毫無疑問,以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積累,他還會是智能手機的龍頭,分享著行業最大的利潤。

但,智能手機下一代產品呢,由於領先者的領先優勢,他會在自己的優勢領域逐漸加強,跟隨者可以分享份額,但很難反超。但是歷史的發展是滾滾向前的,當前智能手機的賽道很好,但是將來非常有可能在某個犄角旮旯的地方冒出一個新的賽道,一個完全不同於智能手機的新的溝通產物,他的形態若何很難預測,但大概率是一個跳出現在這個長方形條條框框的新產物,而且大概率還是來自現在看起來的外行。

總結

在長跑運動中,領跑者在前面的風阻最大,自身有體能分配壓力、加上甩開跟隨者的壓力,以及精神壓力,前面是茫茫的賽道,後面是競爭者忽遠忽近的腳步聲。十年光陰,iPhone改變了很多事,一度淡出視野的諾基亞也再度回歸,蘋果和諾基亞完成了一個輪回。同樣的十年光陰里,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作為跟跑者,也從無到有,一步步成為蘋果的重要挑戰者。蘋果還能維持領跑的地位麽?

下一個十年,新的賽道上領跑的又會是誰?

iPhone 十周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