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西遊記】為甚麼香港不可以擁有Britney Spears?

1 : GS(14)@2017-04-29 23:25:31

王馨平早前因一件性感歌衣而受抨擊。

【文化籽:西遊記】
Britney Spears首次來港開演唱會。記憶突然飛回二十年前。十幾歲的學生妹,低胸短裙,勁歌熱舞,《...Baby One More Time》、《Oops!…I Did It Again》,是Britney Spears最火紅的時間。同期出道還有旗鼓相當的Christina Aguilera。那時還未有iPod,我部mp3機,日播夜播這兩位新人王。很正常吧。我好歹曾經是個血氣方剛的異性戀男孩,怎可能不對性感尤物產生好奇?香港女歌手卻從來不流行尤物型。最紅的,我由梅艷芳說起,葉蒨文、林憶蓮、王菲、鄭秀文、陳慧琳、楊千嬅、容祖兒,到謝安琪,有哪一位主打驕人上圍誘人姿態?沒有。販賣性感風情的,如葉玉卿、李美鳳、陳雅倫,全部是樂壇過客。日本有AKB48,部份主力的身材勁到一出寫真必熱賣;南韓有少女時代,個個MV都盡情展現纖腰長腿。香港是Twins,彷彿身材越平平無奇,人便越紅。要列舉原因,總可以數出一大堆。香港流行唱K,跳舞歌不及慘情歌容易發洩情緒?香港市場太細,沒有足夠成本請舞蹈員應付快歌需要?香港的作曲人、編曲人比較擅長創作慢板抒情歌,改編外國歌曲又會受到歧視?香港根本沒有能歌善舞的性感尤物?寫出來也覺得勉強。不如說,我們都太過習慣虛偽。梅艷芳還可以紅出《壞女孩》,林憶蓮還可以唱《滴汗》,鄭秀文還可以推出《十誡》,都未計劉美君的《午夜情》,或者葉德嫻的《我要》。那個時候,我們還不太吝嗇表達七情六慾。梁雁翎詩情畫意地哼着《像霧像雨又像風》之際,許志安可以在床單上《翻騰》。你告訴我,在Britney Spears出道後的近二十年,還有哪一首粵語流行曲,紅到可以說得出名字,而又直接跟性慾扯得上關係?有時,我真會懷念動不動便有禁歌出現的日子,好像還開放過今天。當王馨平穿上極低胸的晚裝在電視節目登場,露出很大個乳房的很大部份面積,自然又有家庭觀眾跑出來投訴教壞細路。同一件衫,穿在平胸女星身上,我們又會接受得到。引得起性聯想的,是原罪呀。如果一個香港女歌手,年約三十歲,身材勁爆,在黃金時段,露出深不可測事業線,搔首弄姿,大唱《I'm A Slave4U》或者《Womanizer》肯定會立即引起很多市民的反感,至少是口頭上的反感。如果找一個香港女歌手,年齡介乎16至19歲,身材一樣勁爆,穿上校服,白色恤衫扣少一粒鈕,外面不加一件深色毛衣,條短裙再修短兩吋,然後唱出《I'm Not A Girl,Not Yet A Woman》,仲唔係自殺?怕做另類怕被排擠,是我們的通病。強如蔡依林,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跟台灣相比,也有極大分別。喜歡外國來的性刺激,心安理得:欣賞近在咫尺的挑逗,唔得!唔係話一定要G奶,唔係話一定要意態撩人,唔係話玉女、乖女青春可愛就唔好,我只不過想多少少選擇箒。想一想當年:官恩娜一出道,在電影明明走性感路線,也確實有本錢走性感路線,出碟當歌手後,紅出來的,是港式情歌;連詩雅有一雙長腿,爆出來的金曲,是失戀K歌;鄭融曾經是小野貓,愛黑面,有性格,穿上緊身戰衣跳辣舞,好像不太被港人接受。也真的很難說服唱片公司培育一個Britney Spears出來。沒有Britney Spears,給我與別不同的,都好吖。唔好個個把自己設定成受害者,句句歌詞必定話自己癡心一片,受盡傷害依然不離不棄,得唔得先?地球上,不是人人也純潔無瑕玉潔冰清,絕大多數的內心,總有少少陰暗面,都會做過壞事做過錯事,聽到邪邪哋的歌曲,可能更加有共鳴呢?以這種角度去分析,最有條件突破現存困局的女歌手,不會是尊重長輩的靚聲王Gin Lee,可以是勇於未婚產子的吳若希,和何雁詩嗎?



撰文: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方俊傑



編輯:蕭家慧美術:利英豪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28/200036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881

【西遊記】松隆子VS宣萱

1 : GS(14)@2017-05-13 01:56:53

【文化籽:西遊記】我很落伍,最近才煲得完松隆子事隔五年重現日劇的《四重奏》。好彩,《不懂撒嬌的女人》沒有提前一個月出街,否則,我應該全情投入宣萱而放棄了松隆子。宣萱都係一樣,事隔五年重現港劇啫。



兩位女星,代表住各屬界別最後一個輝煌的年代。關於宣萱,我最有印象的,不是《壹號皇庭》系列,也不是《尋秦記》,反而是1997年的《難兄難弟》。因為宣萱扮演蕭芳芳維肖維妙?不。我只記得宣萱與另一女主角張可頤日日在宣傳活動上明爭暗鬥,全港市民一齊參與,彷彿回到譚詠麟跟張國榮鬥到火紅火熱的八十年代。自此之後,娛樂圈明星的爭拗很難再引起全城投入。政圈明星的爭拗精采得多。我還記得《寵物情緣》,已經貴為天后級的鄭秀文居然肯拍電視劇,跟當家花旦宣萱爭仔,又居然會爭輸,對我構成很大的震撼。電視台的威力曾經如此強大。大約20年前,松隆子也開始在日劇界嶄露頭角。由《悠長假期》到《同一屋簷下2》再衝到高峯的《戀愛世紀》,碰巧也是1997年。那幾年是我看日劇看得最瘋狂的時候,幾乎甚麼劇也追,VCD的質素明明差得離譜,但依然賞心悅目。一路看,我一路幻想:「香港的劇集,幾時會及得上日劇的水平?」是整體上的比較。由片頭設計到道具到服裝到燈光到場景到劇情。港劇中,最有實力跟日劇周旋的項目,是演員。前輩級如秦沛如羅蘭,放在日劇界,分分鐘是一套劇集的主角;不談演技,談美貌,宣萱、蔡少芬、郭可盈、陳慧珊,也不會輸給松隆子、廣末涼子、常盤貴子、山口智子。硬件其實齊全,只恨沒有配套配合。地球上真有蝴蝶效應。20年來,港劇水平每下愈況,不要說追貼日劇,就是遲來的韓劇、大陸劇,也早早被超前了。香港電視無法開台,ViuTV專攻游擊戰,奇妙電視一片混亂,一台獨大的情況毫無改善,以為港劇必然一池死水落去?又好像見到點點希望。我 從來不覺得港劇可以模仿日劇。一周一集?題材偏鋒?表達手法含蓄留白?認命吧,主流電視觀眾真的不會欣賞呀!也不用當觀眾是儍瓜吧。我看《不懂撒嬌的女人》,最大驚喜不在畫面質素,也不在真實的辦公室真實的工廈,更加不在上海與台南的外景,是在一些很細微的瑣碎。例如女人鬧交時會講「你老闆吖」,例如角色是上facebook不是上facelook,例如講國語的人是講國語不是講唔鹹唔淡廣東話。可能是我搞錯,可能其實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可能只有我對港劇的印象還停留在用Word玩MSN。也值得讚賞吖。  要頂得住家長們投訴教壞細路,要頂得住婆婆們投訴睇唔到屏幕上的細細文字,要頂得住香港人投訴唔想聽國語,你估話咁易呀?還要預備收到投訴話劇情將性別定型?個個女人都恨嫁咩?一定要有愛情,人生先夠圓滿咩?女人投身事業就係怪物咩?仲唔係消費港女形象?最能夠反映現實的影視作品,永遠最能夠引起觀眾共鳴。港劇的吸引力向來被視為不夠,很大原因是內容過份離地,個個角色住大屋,明明窮到死的,都可以住有四間房兩個廳的唐樓。難得有套稍為合乎社會真貌的,要好好珍惜了。我也不想只在看《四重奏》時,才看到社會面貌,是日本社會的面貌。一個犯下小罪的罪犯,幾十年後,還會得到全國關注,飽受群眾壓力。放在香港的話,咪玩啦,個個都善忘,個個都忙,再大的事,48小時後,又總會被另一件新發生的事情取替了。要似松隆子劇中的丈夫,突然失蹤一整年,沒有離境紀綠,搞到老母以為兒子被殺;放在今日香港,也實在不太可能。連露營場地都似酒店一樣,先不說失蹤一年般高難度,就是找個沒人的地方避一避世,也不會容易。即使《四重奏》的劇本千錘百煉,金句處處,對人性又有獨特見解,但對香港人來說,始終不能避免有點地域性的阻隔。所以,我咪話慶幸《不懂撒嬌的女人》沒有跟《四重奏》撞期囉。我始終最關心香港。



facebook: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撰文:方俊傑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2/20018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651

《春嬌》贏《西遊》登冠

1 : GS(14)@2017-05-13 02:04:16

彭浩翔執導的電影《春嬌救志明》(圖)截至昨日12時,以2,245萬成為今年香港票房的華語片冠軍,打破周星馳的《西遊伏妖篇》2,439萬總票房紀錄。電影公司為催谷票房,今日起在戲院買飛會送貼紙,彭導指下一步希望可打破《春嬌與志明》2,797萬及《低俗喜劇》3,006萬的票房紀錄,他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說:「好開心,唔好畀佢停,挑戰更高紀錄。」撰文:李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11/20017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41

【西遊記】做一個北韓領導人

1 : GS(14)@2017-05-19 05:44:31

【文化籽:西遊記】因為Netflix,最近看多了紀錄片。雖然,它的劇集,其實也看極看不完。香港向來不太重視紀錄片,前幾年,奧斯卡的最佳紀錄長片,還可以在香港正式上畫,似《尋找隱世巨聲》(Searching for Sugar Man)、《我就嚟是歌手》(20 Feet from Stardom),或者《第四公民》(Citizenfour);到去年的《Amy》,錯過了電影節,我已經要在電視台自選影院才成功找尋到。今年的《O.J.:Made in America》,片長接近八小時,談黑人、談美國社會,說有香港戲院會播放,你也不相信。



所以,Netflix自製的大量紀錄片及紀錄片集,可以讓人輕易瀏覽到,其中包括獲奧斯卡提名的《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Winter On Fire: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13th),甚至勝出的《白頭盔》(The White Helmets),確實有點難能可貴。都不用提以黃之鋒作主角的《Joshua:Teenager vs. Superpower》即將上架。紀錄片的癮被勾起了,再加上身邊人又特別關心國際局勢,即使明知口碑平平,還是走了去看放映場數有限的《北韓騎劫夢工場》(The Lovers And The Despot)。電影的質素實在很一般,對受訪者的提問似交功課式例行公事,模擬真實事件發生過程的片段,直頭具備搞笑效果。今時今日,三歲幼稚園學生參加填色比賽,畫到有深淺陰影立體感,創作埋額外背景,都係攞亞軍咋。個個小朋友都是天才呀!一套紀錄片,拍到似《東張西望》的話,實在很難收貨。



劇照

勝在故事本身夠奇情。1978年,南韓名導演申相玉和演員前妻崔銀姬,在香港前後腳被北韓特務綁架,被軟禁足足八年,才驚險地逃出生天。你以為兩位囚犯在北韓的待遇,似《國產凌凌漆》的梁思浩與鄧兆尊?剛剛相反。申相玉在南韓時,日日要為籌集電影資金而煩惱,來到北韓,反而有大大條水喉射住。因為北韓領導金正日是個電影發燒友,一心只為提升北韓電影水平,便用到綁架一招。從電影所見,金正日是個一流的老闆,又肯掟錢又肯賦予題材上的極大自由度;以一個創作人的角度去衡量,申相玉就算沒有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但一如南韓人民所相信,是主動背棄南韓投靠北韓,也不會是一件很出奇的事。有這樣瘋狂的領導,才會有這樣瘋狂的故事。可惜,《北韓騎劫夢工場》拍攝時,申相玉已經不在,只能訪問還在生的崔銀姬,隔了一層,始終不夠傳神。白白浪費了一個神級編劇也創造不來的真人真事。改編成劇情片可能更適合。《北韓騎劫夢工場》的結局,交代金正日於2011年病逝,權力交由兒子金正恩接手,暗示金正恩將會是一個比金正日更瘋狂的領導。不出所料,兄長金正男被毒殺一案,有見血封喉的超強殺傷力武器,有美女,又有數之不盡的謎團,根本是上佳紀錄片題材。也一定要真有其事才有說服力,憑空想像的話,肯定被批評誇張離地失實。相信Netflix眼光,紀錄片應該大有前途。因為,我們的現實比電影更離奇。有一個似北韓領導般的領導,光明正大地插手干預調查自己的委員,再大大聲聲話自己無錯無錯,好大方唔介意文件被公開,不過最好調查誰人夠膽洩密。顛倒是非程度已恍如隻手可遮天。上樑不正下樑歪,難怪醫生開漏藥,搞到個病人越醫越重病,會故意欺瞞;難怪警察輕易讓疑犯在警署求其撻條Lan線吊頸自殺,明明又話要搜身又話睇到實一實;難怪樣樣事情都好像越來越離奇。以前,你覺得導演和明星被領導強迫開戲,是荒謬,是好笑,是不可能;現在,日日發生,而你已經麻木了。想一想,《北韓騎劫夢工場》都唔係咁差箒,如果我把它當成一齣災難片去欣賞的話。



facebook: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撰文:方俊傑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9/200255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96

【西遊記】Hello,無鐵金剛好耐啦!

1 : GS(14)@2017-05-27 00:08:09

【文化籽:西遊記】第三代占士邦羅渣摩亞(Roger Moore)病逝。我阿媽方太好傷心。方太一生人只真心地讚過四個男人靚仔,連似狄龍的老公都話醜。其中兩個獲得青睞的,是自己個仔;另一個是張國榮。餘下一位,正是羅渣摩亞。



方太依然記得配音版的英劇《俠聖》(The Saint),羅渣摩亞如何有型有款。每當明珠930重播《鐵金剛》,方太例必查詢:「播辛康納利(Sean Connery),定羅渣摩亞先?」對,連辛康納利那幾套經典,方太也毫無興趣。你可以想像,佐治拉辛比(George Lazenby)的唯一一套,加埋鐵摩達頓(Timothy Dalton)的兩套,當然更加不入流。不入方太的流。我第一次入戲院看占士邦,其實已經去到皮雅斯布士南(Pierce Brosnan)的階段。1995年,占士邦帶點娘味,隔了六年才推出的新作,香港譯名刻意改變傳統,變成《新鐵金剛之金眼睛》(Golden Eye),又找來Tina Turner炮製了首勁搶耳的主題曲,總算起死回生。真正具備改朝換代象徵意義的,我覺得更似是兩年後面世的《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楊紫瓊做邦女郎呀!唔係話華人做邦女郎就好劃時代,但出現一個好打過占士邦的邦女郎,實在破格。不要忘記,那是1997年,未有《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星球大戰》(Star Wars)的主角也從來不是女人。到皮雅斯布士南的第四齣占士邦:《新鐵金剛之不日殺機》(Die Another Day),就算找來剛當上奧斯卡影后的荷爾芭莉(Halle Berry)助陣,電影都已經淪為一齣沒有個性一味誇張的超物理動作片。又係時候講拜拜。我對這齣最平平無奇的占士邦,偏偏抱有最深厚感情。已在雜誌社工作,有幸獲邀前往倫敦Royal Albert Hall,跟英女皇觀看同一場首映。人生第一次跟住dress code去black tie。還未夠認真。為了寫好篇稿,更買回整套占士邦系列的DVD,由《鐵金剛勇破神秘島》(Dr. No)睇起。上太空城好,落海底城也好,打金手指好,打金槍客也好,占士邦總係好自然地搞到好多女,搞完就走,而且打鬥過程如何激烈,髮型也不會有點點混亂,依然一臉優雅。的確是擺明車馬給男人拿來FF的精品。雖然,當你一口氣連睇十九齣,其實會非常麻木,及迷惘,而留低到印象的,居然是被視為失敗之作的《鐵金剛勇破雪山堡》(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可能因為佐治拉辛比唔算型,所以會結婚,仲會因為死老婆而傷心。未有丹尼爾基克(Daniel Craig)版本前,罕有過梁振英講真話。又點會估到,占士邦的發展,會沿着《鐵金剛勇破雪山堡》的方向?2002年的《蜘蛛俠》(Spider-Man)是個轉捩點,將英雄人物描繪到有血有肉真人一樣,大獲好評,變成不能逆轉的大趨勢,占士邦也不能倖免。丹尼爾基克完全反轉了占士邦的固有形象,會被毒打到爛身爛勢,日日口黑面黑,仲要唔算靚仔。去到《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Skyfall)是個極致,連占士邦的成長經歷都被出賣。傳統上用來給男人FF的占士邦,已經徹底消失了,就像「鐵金剛」三個字也正式被取代,最新一齣邦片,叫《007:鬼影帝國》(Spectre)。你還敢拍一齣《鐵金剛勇破神秘島》,找比堅尼女郎襯托英明神勇的西裝猛男?你應該會立即被標籤成歧視女性。復刻《沙灘拯救隊》(Baywatch),焦點也不敢放在Pamela Anderson接班人般的大胸少女身上。盡情消費Dwayne Johnson和Zac Efron的肌肉,安全得多。



facebook: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撰文:方俊傑編輯:馮秀珍美術:楊永昌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26/200334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04

【西遊記】長澤正美結婚吧!

1 : GS(14)@2017-06-10 13:31:56

【文化籽:西遊記】長澤正美突然傳出婚訊,都未查明消息是否屬實,身邊無數男性朋友已經表示失望、驚訝、難過、憤怒。鍾意Gal Gadot就鍾意Gal Gadot啦,做乜又同我爭長澤正美啫?不是嗎?你們喜歡新垣結衣,我明吖,《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夠hit嘛,笑容又甜美,的確人見人愛。



況且,有邊個男人唔想個老婆識煮飯識執屋仲肯洗埋碗?在香港,難搵過會在地鐵站勁賣廣告的新晉女歌手。你們喜歡中森明菜喜歡酒井法子喜歡友坂理惠,也合理。童年回憶嘛,童年回憶大晒的!偏心長澤正美又有甚麼解釋?講童年回憶,長澤正美今年才30歲,《在世界中心呼喚愛》走紅時,是13年前。做得我朋友的,那時都不再童年了。講hit,最多咪睇過《海街女孩日記》?我就唔信有睇埋《喪屍末日戰》,甚至《太平輪》。點解個個中佬都特別迷戀長澤正美?我就未聽過有朋友喜歡同齡的另一美女石原聰美。起始點原來來自《求婚大作戰》。2007年,我跟他們差不多,面臨三十大關,離開學校好幾年,工作很沉悶,不工作又會死,開始被現實和生活磨蝕,有很多事還想追求,但有更多事甘心妥協。包括物質層面,包括成就感層面,也包括感情層面,漸漸忘記了學生年代獨有的大無畏。突然,遇到了這一齣日劇,很難不被打動。我就似《求婚大作戰》的山下智久,一事無成,點會唔想回到過去,重返課室,有機會把放在心中多年的遺憾修正?劇集中,山下智久集集超越時空,只係想媾番從來未媾到過的長澤正美。長澤正美代表住回憶中的種種美好,是一份近乎自我催眠的情意結。每個人的內心總有一個長澤正美,因為是人生第一次接觸,而其實未正式接觸過,所以完美。人類偏偏不能滿足於虛假的完美,情願篤破幻象,也要查明真實。如果,《求婚大作戰》沒有回到過去的設定,簡簡單單講述山下智久在現實婚禮中力搶長澤正美,就不會夢幻,只會殘忍。因為,長澤正美長大了變化了,會計算會顧全大局會怕瘀怕煩怕整臭自己個朵,九成九九拒絕山下智久遲來的告白;就算離奇接受,也只會讓山下智久有機會明白到,愛的,原來一直是初相識的那個穿校服的女同學,換了人間,已經是另一回事。未得到,發夢也想得到;得到了,又情願從來未曾得到。人類通病。這樣一齣輕易贏得半熟男生共鳴的好劇集,卻有點生不逢時。2007年,南華是香港甲組足球聯賽冠軍,月九劇未話要被綜藝節目取締,4月首播的《求婚大作戰》獲獎無數,真正入到屋的,卻是1月結局的《交響情人夢》。拍成電影版的,是《交響情人夢》;被翡翠台選來播放的,也是《交響情人夢》。長澤正美從未試過像上野樹里,憑野田妹一夜爆紅。未必是壞事。男人很少瘋狂迷戀鋒芒畢露的強勢,卻會更憐惜深藏不露的楚楚可憐。長澤正美正有類似特質。幾年前,長澤正美曾經被指又殘又脫髮似個大嬸未老先衰,我們統統忘記了,只記得一直衣着保守的她,會偶然來一次性感,展現出引人入勝的巨乳。坐擁巨乳不是重點,重點在從來不用倚靠巨乳。在日本,身材豐滿的女星有幾多個做得到?長澤正美的清純氣質,萬中無一。我的男性朋友們,個個想殺死《你的名字》主題曲的主唱者,即係樂隊RADWIMPS的主音,即係長澤正美的疑似未婚夫野田洋次郎,也值得體諒。我就唔會囉!我只會遙遙的送上祝福。我太清楚幻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就似拿大陸版《求婚大作戰》跟日本版比較。何況,我是那種見到木村終於老了,會覺得很欣慰的人。不是嗎?給你選擇,你真的希望見到木村一把年紀,仍然好似好後生,但因為過份打Botox,打到五官無法動彈,連戲都做唔到?想到這裏,我就情願見到長澤正美隨心所欲地展開另一種生活,自然地變肥,自然地老去,自然地拖着另一半的手甚至下一代的手,在六本木的街頭漫步。


Profile: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編輯:馮秀珍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09/20049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47

【西遊記】王晶拍的《Prison Break》

1 : GS(14)@2017-06-18 21:45:43

【文化籽:西遊記】最近,世界末日㗎喇,慘無人道呀。話說,方太一向頂《愛.回家》唔順;又嫌棄《射鵰英雄傳》入面,黃蓉唔夠嬌俏,穆念慈太靚,洪七公唔係劉丹;仲九年前已經睇晒成套《蘭花劫》;搞到晚晚六點未夠已經想睡眠。我勸方太追看《詭探》,她又怪責畫面太黑。身為兒子的,無能為力,感到很心痛。



只有星期一,方太才找到少少生存意義。十幾年前,她曾經瘋狂迷戀美劇《逃》(Prison Break),粵語配音,大佬Lincoln Burrows叫布利恒,細佬Michael Scofield叫施米高,四季劇終後,念念不忘。就算明珠台其後播出的《心計》(The Mentalist)、賈神探(Castle),或者《醫神》(House),如何出色,也無法取代逃獄兩兄弟的地位。何況,以上劇集未播到大結局,明珠台已經取消雙語廣播。叫方太閱讀字幕?是有點強人所難吧。直到去年,收到消息落實拍攝《逃》的延續篇,我立即向方太報喜。方太即時興奮怪叫,就似梁振英宣佈放棄角逐連任時,香港人的反應。隨即,眉頭一皺:「施米高都死咗啦,仲可以拍落去?」「你使乜擔心吖?總有方法解得通㗎啦。」活在香港,再荒謬的說法,你也會接受吧。真正令方太難過的,其實是明珠台已放棄為美劇配音。就似搭長途客機,鄰座乘客點了一客合味道杯麵,香氣襲來,到你忍不住想落order,才發現所有杯麵已經派清。那種感覺,的確比死更難受。柳暗花明。明珠台竟然破例,肯為《逃》配上粵語對白。你想像到方太的心情嗎?原來是痛苦的開端。以下劇透,還有興趣煲劇的,請翻開不看。要令男主角死而復生,新故事設定有個CIA高層,七年前威脅施米高拋妻棄子,隱藏身份,前往世界各地劫獄,帶走不同恐怖分子,意圖改變世界現狀。點知,個高層睇中施米高老婆,於是四年前靠害,屈施米高殺死CIA副局長,施米高流落也門監獄,直到第一集開場。講到CIA無法無天又腐敗,我信;講到施米高狠心到連親生仔都唔望一眼,我算;講到施米高大戰ISIS,我佩服。讓我無法忍耐的,是講到施米高幾乎蠢過佢大佬。我就眼火爆。在也門逃難的前六、七集,施米高能夠全身而退,全靠好彩,或者靠布利恒的蠻力。唔係啩?《逃》的第一季獲得大成功,就係橋段扭得有心思,施米高一早擬定大計,幾個天才型罪犯再不斷運用頭腦逢凶化吉,而觀眾係吹唔脹。來到十幾年後,退步到變成一般TVB連續劇,一槍戰就熄燈走人的層次?還是符合現實,plan好plan A、plan B、 plan C,還不如一拳直接打過去實際?去到尾兩集,幾位主角好好彩地又好順理成章地重返美國,橋段開始有點設計了。然後,短短四十分鐘,所有所謂的伏線,便全部揭曉了。不用落雨收柴的話,也不知還可以用甚麼形容詞。也不是說那些設計有甚麼過人之處。你應該有看過王晶導演的《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去年《非常盜2》(Now You See Me2)已經試過向這齣港產片致敬,估不到連《逃》的創作團隊,也是王晶粉絲。施米高的終極大計,根本就要畀返顧問費用阿King哥啦;看到那個模型專家的打扮,不可能沒有參考專拍AV的Handsome Wu。最後,大團圓結局,施米高固然一家三口樂也融融,再夾硬塞個女友畀布利恒,齊齊坐在草地呼吸新鮮空氣,只欠一個BBQ爐和幾支燒烤叉。大懷舊也不用這樣公式化吧。我憤怒到火速熄了電視,就當自己從來沒有看過這九集。在寧靜之中,我偷望到方太一臉茫然,若有所失。或者,她已經頓悟到一點:有些回憶,埋藏在心底,偶爾會浮現出來,雖然會帶點心傷,也心甜。你又何必刻意挖掘出來,徹底破壞,還要自誇圓滿了缺失,做了一件大好事呢?


Profile: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編輯:馮秀珍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16/200570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938

【西遊記】為甚麼我會喜歡Minions?

1 : GS(14)@2017-06-25 10:12:21

我可以幾肯定,如果在三十年前,我會愛上Minions;如果在二十年前,我會不屑Minions;如果在十年前,我會無視Minions;在今日,我卻會嘗試理解及接受Minions;在十年後,說不定我又會重新愛上Minions。人生本就是一場循環。



三十年前,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初,我大約十歲,讀小學。那個時候,最享負盛名的卡通片是《叮噹》,是《IQ博士》,是《足球小將》。成長於一個日日開電視機的家庭,以上的名作,我通通有追。不過最入心的,卻是知名度遜幾籌的《小狗阿班》。不是貪阿班造型可愛,我只是偏心阿班不懂說話,只懂吠。我是個沒太多童心的人,看見小貓操流利粵語,或者一篤屎也有表情,會覺得詭異萬分;我又頂唔順一腳射門射足一星期。《小狗阿班》就最合心水,跟小動物溝通,從來靠觀察身體語言及聲調變化,難道需要似餐廳侍應,問清問楚客人碟炒貴刁使唔使走辣?二十年前,九十年代尾千禧年代初,我大約二十歲,讀大學。那個時候,最享負盛名的動畫,是《反斗奇兵》(Toy Story)。迪士尼自從《獅子王》(The Lion King)的高?後,瞬間滑落,撞正我開始看電影節,開始看歐洲片,開始扮嘢,對卡通片特別嗤之以鼻。惟獨Pixar的言之有物是例外。兩集《反斗奇兵》固然是經典,《怪獸公司》(Monsters, Inc.)和《海底奇兵》(Finding Nemo),我也大愛。嫌棄迪士尼的《風中奇緣》(Pocahontas)、《鐘樓駝俠》(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泰山》(Tarzan)過份老土。如果當時給我看見Minions,我大概只會冷冷的掉下一句:白癡。十年前,我已經三十歲,打工打到很氣餒了。那個時候,動畫市場龐大,間間電影公司也炮製自己的招牌系列,意圖挑戰收購了Pixar的迪士尼的龍頭位置。彈出來的,竟然不是曾經創作過《史力加》(Shrek)的夢工場,而是環球出品的《壞蛋獎門人》(Despicable Me)。嚴格上,其實不是壞蛋獎門人,受歡迎的,從來是配角迷你兵團,一大堆黃色生物,說出常人無法理解的語言,大受嬰孩、兒童、少女、中女、師奶、婆婆的歡迎。簡稱大受全球歡迎。說電影,前兩集《壞蛋獎門人》,加埋外傳《迷你兵團》(Minions),都只是一般水準,固然無法跟Pixar的《五星級大鼠》(Ratatouille)、《太空奇兵:威E》(WALL-E)等傑作比較,就是跟迪士尼回勇之後的《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鬥,也有一段差距。結果,迷你兵團卻能夠跟Elsa公主旗鼓相當,成為近年的最受歡迎動畫角色。我曾經很不以為然,覺得俗世的品味太差勁。尤其看到通街都是Minions,買排電芯是Minions,買包糖是Minions,買個老麥也是Minions,更覺煩厭。人越來越老,自我中心的程度或者開始減弱。看《壞蛋獎門人3》(Despicable Me3)時,一入場,出片頭得幾隻迷你兵在放屁箒,背後的小朋友立即狂笑。是發自內心的歡樂。我突然高興了,開始覺得Minions都幾可愛吖,簡簡單單有時都幾好吖,唔係人人都需要微言大義箒,總有人總有時候需要不用思考的娛樂。我甚至理解電影劇情為甚麼東拼西湊,就似將幾齣單元劇炒埋一碟。因為要配合小朋友的專注力嘛。《壞蛋獎門人》不是《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不是拍給成年人觀看的,你用成年人的角度去評價,就似鑽研《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的藝術成份有幾高,都係多餘。我盡力當自己是個8歲俊男,噢,Minions真係好得意呀!都唔係好難箒,畢竟,我未去到一入廁所聽到早晨聽到再見就要寫文投訴的程度。


Profile: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編輯:馮秀珍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23/200651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44

【西遊記】香港警察真的是警察?不是喪屍嗎?

1 : GS(14)@2017-07-09 03:56:51

【文化籽:西遊記】童年時代有個心結,至今尚未解除。話說就讀幼稚園期間,或者是小學吧,我看過一齣跟喪屍有關的西片。一部正方體的電視機仔,播放着VHS錄影帶,應該是翻錄過無數次的版本,畫質一般,情節已經依稀,只記得結局。死剩男主角,逃命到直升機,以為吉人天相,點知喪屍群死纏不休,包圍住男主角,直升機無法起飛,空間有限,眼見男主角必死無疑,正當我充滿期望,想看編劇還可以創作出甚麼逃生妙法,鏡頭一轉,男主角竟然在睡夢中驚醒。是那種晨早起床清新開朗的陽光,好像還有鬧鐘聲,阿媽在廚房煮早餐。對,之前所有劇情原來是男主角的一場夢。地球沒有喪屍,只有妄想症。



當時少不更事,沒有刻骨銘心的,對甚麼也過目即忘,連戲名、演員名也毫無印象。長大過程中,一直想重溫一次,看看是否自己理解出錯。可惜,錄影帶固然已無影無蹤,錄影帶的主人也一臉迷惘,久而久之,就漸漸不當一回事。只是,每次有新的喪屍片出現,我也想起這件往事,隱隱作痛。我不是cult片專家,對喪屍片也不算特別有興趣。或者因為我不明白喪屍有甚麼可怕。行動遲緩又沒有頭腦,連武器都不懂得使用,人類只要稍有危機感,隨便拿張摺凳自衞,理應可以避免被咬。說句實話,你平日行超市,如果見到一個身體呈紫灰色、喃喃自語、衣着品味奇差又有異味的物體經過,你都識退讓三分,如果條友撲過來作吞噬狀,直頭會一腳伸過去。喪屍的殺傷力,不要說跟外星生物相提並論,就是跟大白鯊、哥斯拉、小魔怪相比,也差很遠。我要驚,可能更驚《倩女幽魂》的姥姥。唯一優點是廉價。做隻女鬼,尚要吊吊威吔;做隻King Kong,都要砌個模型;做喪屍最好,cast一班臨時演員,化些妝,找些爛衫披上,然後如平常地步行,搞掂,最適合低成本驚慄片。低成本有低成本的好,給你天文數字,你會拍一些《變形金剛》(Transformers)出來;沒有錢的話,反而會被迫注重故事情節、角色關係。我最愛的喪屍片,不是甚麼荷李活大製作,反而是《猛鬼學堂》與《生化壽屍》兩齣港產片。估不到二十年後,香港沒有喪屍片接到班,青出於藍的,是南韓出品《屍殺列車》。拍不出以前的喪屍味,因為我們已經忍受不到緩慢。《28日後》(28 Days Later)之後,喪屍全面變種,一係似《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系列,只是公式動作片,喪屍可有可無;一係似《地球末日戰》(World War Z),喪屍跑得比保特更快;就連香港製造的《今晚打喪屍》,喪屍也像吃了興奮劑般情緒高漲。真正保持傳統,喪屍似喪屍的,大概只有電視片集《The Walking Dead》,行又行得慢,蠢又蠢過人,一味以數量取勝。但過了第一季,已經明確告訴大家,喪屍,完全不可怕,你赤手空拳對住喪屍的頭部猛打,已經足夠將喪屍消滅。恐怖的,從來是懂得利用喪屍的人類。


喪屍比人類容易管理。基本上,只需要給它們吃飽就可以。它們不會考慮甚麼生存目的、人生意義;也不會出現七情六慾、爭風呷醋;喪屍更不會具備權力慾,不會存在爭名逐利的狀況。反而,喪屍一定齊心,管理階層掟一個攻擊目標出去,所有喪屍必定朝着同一方向進發。喪屍又沒有頭腦,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必定忠心耿耿。喪屍根本是比Minions更適合用來作為下屬的最佳選擇。習主席見到香港警察,忍不住問了一句:「這是正式錄用的警察嗎?之前要上警校嗎?」似乎懷疑香港警察是演員。有理由相信,習主席除了煲《紙牌屋》(House of Cards),意圖知己知彼,也有欣賞《The Walking Dead》。那位香港警察,無論外形氣質神態舉止,實在有點喪屍feel,也難怪習主席會以為是老臨。習主席可能不知道的是,香港警察這五年間,大部份已經被喪屍化。他們真的不是演員。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方俊傑



編輯:馮秀珍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7/200809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42

【西遊記】雲格退休對阿仙奴利大於弊?

1 : GS(14)@2017-08-04 06:35:21

【文化籽:西遊記】兩間女校參加辯論比賽,議題是「雲格退休對阿仙奴利大於弊」。有看過《打死不離三父女》(Dangal)嗎?電影有一段,講述女主角打算在鄉村參加摔跤比賽,本來不獲接納,幸好主辦單位有個高人力排眾議:「有無搞錯呀,搞咁大壇龍鳳,為乜箒?為有noise嘛!女仔摔跤咁有噱頭,一定吸引到觀眾,快啲叫個女仔返轉頭啦!」辯論比賽的搞手擁有同等智慧。



如果我是反方,隨便一數,也數到幾項支持自己的理據。雲格帶領阿仙奴超過二十年,贏過三次英超,03至04年度,更史無前例以全季不敗戰績稱王,計往績,計名氣,嚇死人,市面上無其他領隊有接近資歷。即使近十幾年,食老本毫無突破,最叻只得亞軍,但長期保持三三四四有份打歐聯,直到去年才斷纜,不容易呀。強如摩連奴,都試過將車路士帶到去榜尾,要倚靠新領隊救亡。論穩定性,雲格無出其右。何況,阿仙奴從來量入為出,當其他豪門不用賺錢不怕虧蝕一擲千金,阿仙奴堅持謹慎理財,保持盈餘。站在生意立場,擅長限米煮限飯的雲格,沒有理由需要被取替。好,就算將所有理性也拋諸腦後,就跟你談感性,一個對球會忠心耿耿的老臣子,無功都有勞,試問老闆又怎好意思忘恩負義?好像很有道理。不過給我選擇,我還是做正方,因為世界變了。雲格係好勁,十幾年前。引入的歐陸式打法,踢得漂亮又有成績,其他英超球會連抄襲都無本事,一手栽培出亨利、韋拉等等球星,也證明雲格眼光獨到。可惜過氣了就是過氣了,要承認。為球會發展好,為個人聲譽也好,別戀棧權位,及早離場才能夠不失優雅。說戰術運用,太多後起之秀早早青出於藍,雲格的自信心爆棚堅持己見,即是故步自封。當全地球都用Emoji溝通,無論你的用字如何優美如何細膩,也會被主流淘汰。說栽培球星,想當年亨利、韋拉跟雲格情如父子,將職業生涯高?奉獻給阿仙奴,替球會贏盡榮耀後,才被高價出售,堪稱員工典範。今日?是相反,所有阿仙奴球員也視尹佩斯為榜樣。高價引入的奧斯爾與山齊士,未竟全功,已經在盤算何時跳船;連平平庸庸的基奧特都不會再跟球會談論忠誠。當人人也急功近利,雲格的動之以情家長式管治手法,還有甚麼用武之地?舊有一套失去功效時,最需要執行的,不是懷念,是改革。不過,要一個採用舊有一套的、得到過極大成功的帶頭轉變,未免太困難。他未必抗拒轉變,也未必是沒有能力轉變,難就難在要他接受一直持之有效的成功方程式,原來不合時宜。想阿仙奴起死回生?徹徹底底找一個新人取代雲格,是賭博,卻是唯一方法。阿仙奴領導層是否真心想見到球會重拾輝煌,才是最大疑問。保持現狀幾好吖,要尋求突破就要有重大投資;要投資就會有風險。不是人人也有決心有魄力去冒險。永續雲格就最安全,最唔使孭鑊。我一直覺得利物浦球迷好可憐,年年有希望,年年也失望。忽然之間,終於明白今時今日還支持阿仙奴的,才是最慘情。因為,利物浦沒有雲格。雲格由1996年開始接手阿仙奴,利物浦當時由伊雲斯執教。自此之後,侯利亞、賓尼迪斯、鶴臣、杜格利殊、羅渣士,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但個個都是唔啱就要炒,才有空間迎來高普的變革,至少讓利迷看到絲絲曙光。阿仙奴球迷不知還要忍受雲格多少年。星期日晚,社區盾,英超盟主車路士大戰足總盃冠軍阿仙奴。我一定買阿仙奴!因為,阿仙奴的故事軌迹永遠這樣循環:在不太重要的熱身賽表現出強隊風範,讓球迷引頸以待;一踏入戲肉,慢慢滑落;到爭逐英超或歐聯無望,球迷噓聲四起,要雲格早走早着,又會贏些足總盃、聯賽盃之類的安慰獎,讓球迷分裂,也讓領導層有藉口一成不變。如果你是阿仙奴擁躉,會否情願球隊要死就死得轟轟烈烈,似前季的車路士,或去季的李斯特城,才有決心引刀成一快?總好過似現在般半生不活,即是等死。


Profile: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編輯:馮秀珍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04/201105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