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西遊記】幫朕check吓 點解Marvel咁識玩

1 : GS(14)@2017-08-18 18:02:24

【文化籽:西遊記】我有病。很久之前,我就知道自己有病。因為《色慾都市》(Sex and the City)太好看,忍不住追看明抄的《靚太唔易做》(Desperate Housewives),大概跟了兩三季,已經覺得很不對路。正常人應該會狠心斬纜,我苦苦堅持,結果撐到第八季,才望到終結的一日。浪費了多少青春啊!同樣情況發生在《醫人當自強》(Grey's Anatomy)。這次更慘,由2005年開始,十三季了,至今仍然死唔斷氣。我是說我死唔斷氣。應該找我去演繹手術室上的病人!吸取了慘痛教訓,等閒電視劇我是絕不會隨意開動的,例如《花邊教主》(Gossip Girl),例如《吉列合唱團》(Glee),口碑再好,也忍住慾望。太害怕劇集中途變壞但一拖再拖,我又病態地不肯離場。那份煎熬,可以媲美對利物浦捧英超的期待。我情願等到終極大結局出街後,才一口氣由頭煲到尾。結果,望着浩瀚大海,又自然會被其他新歡取代。相信不到退休一天,也不會有機會完成大計。畢竟是單純的直向發展,殺傷力原來算很弱。多得Marvel,成功發展出橫向的電影世界觀,人生從此不一樣。我計算過,假如你從來未看過Marvel的出品,明年又唔知點解很想做足準備地觀看《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Avengers:Infinity War),觀看前兩集《復仇者聯盟》是不足夠的,你其實需要由《鐵甲奇俠》(Iron Man)開始重溫十八齣電影,以平均一齣電影兩小時計,不眠不食不休,你也需要一日半的時間。正常人不會這樣做,我不正常。以上計算,還未包括電視劇。而你可以想像,相對於電影,電視劇的篇幅是幾何級數的提升。兩年前電視版《夜魔俠》(Daredevil)出街,跟《復仇者聯盟》身處同一個時空,偶然在劇情中會提及變形俠醫或雷神,加強了小趣味。事實上,就是一套黑幫仇殺動作片,打鬥場面還算不錯,但劇情以美劇來說,只能算勉強合格。不緊要,能夠吸引到我追看,是因為事隔兩年的今個星期才會面世的《捍衞者聯盟》(The Defenders),沿用《復仇者聯盟》模式,將幾個本來獨當一面的正派主角聚首一堂,打同一個大佬。於是,我看完兩季《夜魔俠》,要再看《Jessica Jones》,再看《Luke Cage》,再看《鐵拳俠》(Iron Fist),只為了看看他們四人如何用八集《捍衞者聯盟》,大戰奸角Sigourney Weaver。老實說,四套劇集都很一般。《Jessica Jones》講述心靈控制,還算有少少趣味;《Luke Cage》是刀槍不入大隻佬如何為民間除害,就相當八十年代;《鐵拳俠》玩中國功夫,直頭有成龍港產片的味道,好在女主角Jessica Henwick集集緊身低胸戰衣開拖,提供了姚子羚式視覺效果,才有少少娛樂性。沒有這種火燒連環船的結構,照計不會引起我的興趣。相對於DC固執地在電視版《閃電俠》(The Flash)之上,再推出另一個電影版閃電俠,完全沒有意圖將電視觀眾拉入戲院,Marvel又贏一仗。無綫好應該學習一下。講袁崇煥、左光斗、李進忠由明朝穿越現代的,不應該只局限於《超時空男臣》,應該開多另一齣劇集,讓蕭正楠等人去找王浩信主演的盲人律師幫忙,聯合鮑起靜統領的黑幫,對付同樣由明末清初轉移到今日香港的金蛇郎君。金蛇郎君當然要找回江華主演啦!嫌未夠重料,可考慮加插馬浚偉及佘詩曼的《帝女花》,讓崇禎再遇袁崇煥,咪可以解釋到點解陳豪當年會識得講「同朕再check吓」囉。不是說笑!建議很認真,無綫或者會嫌棄過份玩嘢過份冒險,未必肯大創新。Nothing to lose的Viu TV就好應該考慮一下!


Profile: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撰文:方俊傑編輯:馮秀珍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18/201243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39

【西遊記】兩個盜墓者的婚姻世界

1 : GS(14)@2017-09-17 13:48:51

【文化籽:西遊記】每日有很多事情發生,其實不用人人也關心之前沒有關心過的港姐冠軍。嫌北韓核試世界大戰還是太遙遠?我們大可過問一下有中學教師於九月一日墮樓身亡。還有丈夫持刀殺害妻子後,再跳樓自盡。我不了解詳情。對於不了解詳情的事項,我很少假扮專家發表偉論。只是痛心,曾經親密得共諧連理的兩個人,為何淪落到你死我亡的下場?


Angelina Jolie跟Brad Pitt有意復合,仍然難離難捨。

不過幾日前,才看到有關Angelina Jolie跟Brad Pitt有意復合的報道。一段關係,曾經惹來世間艷羨,也曾經恩斷義絕,以為無路可走,原來還可以出現很多可能性。最後能否成功「有意識地恢復情侶關係」?誰人知?但Angelina Jolie的自白還是令人動容。她說:「離婚完全沒有好處。你以為我處理得好好?我只是捱過去,情緒上一直好困難。」一個尋常人家要如此坦率表露個人感受,也困難,何況天王巨星?自私自利地不惜傷害對方來發洩個人情緒,應該容易得多。也常見得多。
Angelina Jolie於2004年跟Brad Pitt撻着。襯咩?雖然拍過《盜墓者羅拉》(Lara Croft:Tomb Raider),但基因仍然是《我有冇問題》(Girl, Interrupted)吧。橫看豎看,都似是跟兩個壞壞的前夫:Jonny Lee Miller及Billy Bob Thornton,較為天生一對。正如Brad Pitt的風格,看上去也好像比較配合Gwyneth Paltrow或Jennifer Aniston。就算Angelina Jolie跟Brad Pitt的外形很相襯。你明白我的意思吧。不相襯不緊要,肯同步便可以。不知是巧合,還是互相影響,這十幾年,Angelina Jolie漸漸Brad Pitt化,拍《殺神特工》(Wanted)、《叛諜狂花》(Salt)之類的動作片,拍到《黑魔后:沉睡魔咒》(Maleficent)打破個人票房紀錄。相反,Brad Pitt則Angeline Jolie化,拍《奇幻逆緣》(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魔球》(Moneyball)之類的爭獎片,結果監製出《被奪走的12年》(Twelve Years a Slave)、《月亮喜歡藍》(Moonlight)兩齣奧斯卡最佳電影。來到這個階段,很理解二人為何下了離婚決定,十個月後,仍然難離難捨。要再找另一個懂得自己的,已經太困難了。所以,找到一個懂得自己的絕配,的確需要好好珍惜。是長久的珍惜。另一位盜墓者羅拉會不會比較幸運?因為合作《愛在海的邊緣》(The Light Between Oceans),新羅拉Alicia Vikander戀上後生版磁力王Michael Fassbender,傳聞即將會在下個月結婚。二人年紀相差十二年,女的來自瑞典,男的在德國出生,來自愛爾蘭,演技也是難能可貴地出色,齊齊在荷李活這個最大舞台出人頭地。美麗得比童話故事更加童話故事。對,Michael Fassbender或者見一個愛一個,情人無數。拍《變種特攻:異能第一戰》(X Men:First Class),媾了新人Zoe Kravitz;拍《色辱》(Shame),又媾了配角Nicole Beharie,中間還有幾個,才認識Alicia Vikander。咁咪穩陣囉!見多識廣,但之前對個個女友也是低調處理,直到Alicia Vikande出現,才四出放閃,證明Alicia Vikander的與別不同,也證明Michael Fassbender並非一個一時興起便胡作非為的衝動派。至少,新盜墓者的丈夫,有一項,比舊盜墓者的丈夫可靠:他沒有漽滅一段婚姻來迎接另一段婚姻。傳統智慧教曉我們:一不離二,二不離三。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8/201458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25

【西遊記】當夏里遜福變成吳京

1 : GS(14)@2017-09-17 17:38:31

【文化籽:西遊記】吳京自編自導自演,自己做埋老闆的《戰狼II》,大陸票房超過五十五億人民幣。五十五億人民幣是怎樣的概念?是打進全球票房排行榜頭一百位的概念。暫時排在第五十七位,勁過排第六十二的《蜘蛛俠:強勢回歸》(Spider-Man:Homecoming),力追排第五十五的《銀河守護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2)。Marvel的超級英雄,除了美國以外,還覆蓋多個國家;中國的超級英雄,就只需要滿足中國一個市場,便足夠挑戰大半個世界。你批評《戰狼II》大中國主義?除了黑人問號,吳京還可以給你甚麼反應?



中國人拍的動作片,講到解放軍飄移坦克,徒手接炸彈,拯救非洲難民,打到大隻白人噴血身亡,然後大叫:「你仲敢話中國廢?以前嘅事喇,X你!」(以上對白是把普通話繙譯成廣東話)。有甚麼出奇?難道李小龍會拍自己不敵日本仔,生吞「東亞病夫」牌匾?英殖時期,香港經濟起飛,遍地黃金,人人自信心爆棚,成龍拍《龍兄虎弟》,拍《飛鷹計劃》,咪又係將外國人打到跪地求饒?外國人仲要講廣東話呀!今日的吳京跟當日的成龍沒有太大分別。有大分別的,是我們。明知是誇大,明知是美化,明知是洗腦,我們可以把它當作笑片欣賞嘛,唔通真係以為中國領事會冒死保護陌生同胞咩?因此,我從來不抗拒大美國電影。荷李活拍的動作片,難道你會覺得,講到史泰龍被金正恩囚禁,好彩得到吳亦凡率領的中國軍隊全力救援,美國觀眾會迫不及待購票入場?當然講到美國總統親身上陣,將全球人類從水深火熱中打救出來,才符合市場需要啦。這曾經萬試萬靈。香港回歸前1996年,全年美國票房總冠軍是《天煞地球反擊戰》(Independence Day)。該結局為,美國總統捲起衣袖,回復空軍身份,駕駛戰機向外星人反擊。德國導演拍攝,但大美國到極致。翌年,輪到《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更誇張,美國總統由夏里遜福飾演,超人一樣,可以憑一己之力殲殺一隊恐怖分子。那個時期,在位的美國總統是克林頓,不是特朗普。大美國電影惹來很多負評。隨後,總統一職由喬治布殊接手。《哈利波特》(Harry Potter)與《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牽起改編長篇小說的熱潮;《蜘蛛俠》(Spider-Man)的大成功,又直接影響往後無數的漫畫英雄電影;加上《阿凡達》(Avatar)令3D技術變成主流。傳統的大美國電影,無論是在數量、在質量,還是在影響力,都大不如前。或者,你會說,美國隊長也是美國英雄。但請你看看《鐵甲奇俠3》(Iron Man3),在中國資金支持下,美國一力承擔保護世界和平的設定,已漸不存在。取而代之,是景甜協助守衞地球,是給變形金剛追殺時要記得飲蒙牛,是個個有Apple唔用改用聯想。有朝一日,黑武士拿出一瓶五糧液請客,也不是出奇事。相隔二十年,《天煞地球反擊戰》的延續篇《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Independence Day:Resurgence)於去年面世,為討好中國客仔,安排人類的救世計劃,需要倚賴中國的科技人才和中國的Angelababy。你有看得熱血沸騰,如撕爛大學民主牆標語的留學生嗎?還是如美國觀眾一樣,覺得不倫不類,並用行動說不,讓二十年前的三億美金票房,暴跌至僅僅過億?曾經埋怨荷李活巨獻過份大美國主義的,看着一齣一齣票房冠軍,片頭佈滿簡體字,是不是求仁得仁?幾乎可以肯定,陸續有來。最後悔的,或者是張藝謀,拍《長城》時,為甚麼安排Matt Damon飾演打怪獸、媾國貨的英雄箒,搞到大陸人不滿意,美國人又不以為然,兩邊不討好。一早就應該請吳京保護Tom Cruise,再搭上Scarlett Johansson。沒有美國票房不要緊,至少中國火紅嘛。身為中國人,你係咪好high先?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5/201529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29

【西遊記】《2020》的電影與現實

1 : GS(14)@2017-10-09 00:02:34

【文化籽:西遊記】放心,執筆時,還未看《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2049),就算我為人賤格到喜歡搶先一步劇透,也沒有辦法,只可重溫35年前的《2020》(Blade Runner)。



1982年,我得四歲,總無可能自吹自擂到話自己去過普慶戲院購票入場。應該是九十年代中,因為《X檔案》(The X-Files),又或者因為《今日睇真D》解剖外星人,突然對科幻電影充滿熱情。走去租大量錄影帶日煲夜煲。最喜歡的,當然是《星球大戰》(Star Wars),無黑武士無白兵得個冼樸的《星空奇遇記》(Star Trek)完全被比下去。其次是Steven Spielberg的招牌絕技,將溫情與科幻合二為一,炮製出《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與《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催淚程度直逼《搭錯車》級數。《2020》跟《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一樣,悶到抽筋,我情願看多幾次《猿人襲地球》(Planet of the Apes)。
Stanley Kubrick在1999年過身。我看完《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之後,不服氣,將大師的作品由頭到尾翻看一次,才漸漸明白《2001太空漫遊》有幾厲害。可能人老了,就像欣賞女性,也會開始在注重外表之餘抽點精神關心一下內涵,終於懂得欣賞Ridley Scott在《2020》的哲學和前瞻性,根本就啟蒙了後來的《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甚至再後一代的《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如果,《2020》的人造人,似Arnold Schwarzenegger,又或者可以彎腰避子彈,只需要加少少噱頭,電影肯定賣座得多,也不會等到35年後才有續集面世。再一次翻看《2020》,就似翻看《可憐天下父母心》。對,楚原導演,白燕與張活游主演的粵語長片。有一幕,童星馮寶寶說要發明一部可以隨身攜帶的電話,以便隨時聯絡到父親。開口中,就似《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的預言紛紛實現。我們的現在是以前的未來,《2020》描述的2019年世界,近在咫尺,對照一下,感慨萬千。飛天車、聲控技術、視像通話,有些成真,有些仍未實現。奇怪就奇怪在1982年的人類,創作者如何天馬行空,也無法想像電視螢幕會由厚變薄。對我來說,最搶眼的,卻是整個未來城市的場景設計。1982年,日本盛世,電影出現的洛杉磯街頭,出現很多日文字,男主角聽不懂日文也要幫襯街邊檔連吃四碗拉麵,建築物外牆的巨型廣告螢幕,參照新宿、涉谷。1982年,在期望中,日本式的先進,是未來。香港的邵氏電影公司有份投資,令《2020》也出現中國元素,設計人造人眼睛是位中國科學家,唐人街又神出鬼沒,仲有好多中文字街招,是繁體字。對照現實,35年後,投資荷李活電影的最大外資商,變成中國大陸;澀谷、新宿偶爾還會於荷李活電影出現,但肯定不及上海、北京的曝光率。繁體字理所當然被簡體字取代。中國科學家只負責設計人造人眼睛咁小兒科?中國科技勁到一手一腳拯救世界呀!



Harrison Ford的接戲眼光實在無出其右。

想像與現實總有出入。電影《2020》與現實2020,保持不變的,大概只有Harrison Ford的演技。不到你不佩服,Harrison Ford的演技或者不是最出色,但接戲的眼光實在無出其右。在《星球大戰》,扮Han Solo,演完老人版後,後生版又被獨立出來拍成外傳;在《奪寶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扮Indiana Jones,由1981年拍到2020年,仍然拍到落去;連《銀翼殺手2049》都要找老人家出手相助。某程度上,顯老的Harrison Ford,比永遠年輕再演雷洛的劉德華,更神奇。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6/201735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17

【西遊記】不要害怕一味靠嚇的小丑

1 : GS(14)@2017-10-09 03:18:01

【文化籽:西遊記】翻拍陳年經典,應該跟足原作的時空?還是更應該緊扣歷史發展,活在當下?視乎不同故事不同的靈活性吧。翻拍《射鵰英雄傳》,便只可繼續宋朝,無可能拍成現代版。因為,你今日找得到黃蓉,也找不到郭靖,總不可以將主角改寫成吹水唔抹嘴的小丑裘千丈,即是何君堯律師。《小丑回魂》(It)不同,這個小丑,放在任何時代也適合。Stephen King撰寫的小說,情節橫跨1957到1985年,新版電影改以1989年的暑假出發,再拍續集,便會發生在2017年左右。1989到2017年?只怕比原著更加入肉。



這是一個講述如何戰勝恐懼的故事。小鄉鎮內,不斷有兒童失蹤,應該好大件事,應該全民皆兵,但古怪事情發生得夠密,人類便會麻木。成年人視若無睹,循例實行宵禁,循例尋人,循例發出悲痛的悼念表情,但完全沒有意圖找出罪魁禍首去解決問題,以為掩耳盜鈴才可以力保平安。兒子無緣無故消失人間?既然人都死了,事情都發生了,抗爭來幹甚麼?接受現實吧,傷心難過沒有用,不如不聞不問。還要強迫子女齊齊學習逆來順受,遇見任何事態最好乖乖坐定,幾憤怒都好,幾不甘也好,別惹是生非。這是常態,也是病態。無論動機有幾善良,例如體弱多病男配角的癡肥母親,為保護兒子而獨善其身;或者動機有幾邪惡,例如特立獨行女主角的躁狂父親,為滿足個人慾望而與世隔絕;總之各家自掃門前雪,是沉默讓邪惡越來越壯大。只有一班長期被欺凌的廢青同學死不認命,以身犯險後,發現共同敵人原來是一隻愛作小丑打扮的小丑。小丑沒有甚麼過人之處,一味靠嚇。知你阿爸阿媽死於大火,有陰影,就製造幻覺,要你見到有幾對鬼手在火海中垂死掙扎;知你身體多病痛,怕打針怕食藥,就製造幻覺,要你見到有件木乃伊一樣的麻瘋病人蟻速爬行;知你無法阻止細佬失蹤而內疚,就製造幻覺,要你見到個細佬面目猙獰斷手斷腳。喂,幻覺嚟㗎咋。惡勢力其實並非天下無敵。只不過,你一驚,你投降,你屈服,你就永不超生,你就死;如果你似女主角,心無半分恐懼,小丑即時無符。頂,點樣可以唔恐懼先得㗎?怕事驚死,人之常情。《小丑回魂》的童黨成員,一如《逆權司機》個司機,同樣試過退縮,打算一走了之。這個時候,最考驗良知。為拯救同伴,逆權司機隻身重返險地;為拯救同伴,童黨成員也願意站出來,冒險抗敵。團結一致最重要。肯團結,才有勝算。我突然明白為甚麼《小丑回魂》要由一班學生哥做主角,換了是一班最懂計算、最重視個人利益、最考慮排名企位的成年人?就算大方向一致,就算目的地一致,只要在過程中採用的方法有些微出入,都已經明爭暗鬥得你死我活了,如何團結一致?結局,幾位仍然懷有赤子之心的年輕人,擊退小丑後,立下重誓,若干年後,如果小丑又回魂,他們必定再次團結一致守護家園。電影夠賣座,延續篇勢在必行,到時,學生哥變成中年人,應該出現甚麼變化?根據Stephen King的原著:1985年,他們會忘記前事,但最終仍然齊心協力,將小丑徹底消滅。新版就大鑊,2017年,小丑未重現未發功,已長大成人的童黨成員,絕大部份肯定迫不及待向小丑獻媚或擦鞋,唔出賣同伴都偷笑,仲話敢向惡勢力正面衝突?廿七年前滴過血發過誓喎,點可以背信棄義?唔係啩,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是當代成年人最擅長的絕技,不夠拿手的話,大可以跟律政司司長好好學習。何況,從技術層面分析,《小丑回魂》的小丑需要在下水道寄居,透過四通八達的排水系統來嚇人於無形,例如從洗手盤去水位伸出長髮噴出血水,也例如從坑渠蓋將小朋友硬生生拉走。仲點會夠恐怖吖?恐怖得過在下水道發現重達130噸,由廚餘、濕紙巾、尿布等垃圾凝固而成的油脂山?土地問題燒到去下水道,小丑想找個沒有淤塞的空間好好安居樂業,也有一定難度。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2/201599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37

【西遊記】Nicole Kidman的視后之謎

1 : GS(14)@2017-10-09 03:31:50

【文化籽:西遊記】一直很想追看美劇《小謊言》(Big Little Lies),就算對Reese Witherspoon加Nicole Kidman這個奧斯卡影后的組合沒甚麼興趣,也很難忽略導演Jean-Marc Vallee。執導過《續命梟雄》(Dallas Buyers Club)及《狂野行》(Wild)兩齣佳作,居然愛上電視劇,而且不是David Fincher式只拍頭幾集,開了個局交給下屬接手的類型,反而實實在在由頭拍到尾。拍完《小謊言》的七集,又會執導由Amy Adams做主角的八集《Sharp Objects》。有競爭才有進步,不是騙人的,Netflix橫空出世,迫使其他電視台越戰越勇。如果香港電視業的競爭夠大,大概也不會犯錯在片尾出現簡體字字幕。



可惜,一直沒有時間。直到Nicole Kidman在艾美獎榮登視后,才下定決心通宵清劇。不是特別欣賞Nicole Kidman的演技,相反,向來對Nicole Kidman有偏見。初出道時,拍《雷霆壯志》(Days of Thunder),是個很稱職的花瓶,其實最適合在《新蝙蝠俠:不敗之謎》(Batman Forever)飾演宣萱般的人質。往後有一段很長時間,Nicole Kidman專門接《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之類的文藝片,試圖轉型演技派。求仁得仁,在《此時.此刻》(The Hours)戴個假鼻扮演名作家Virginia Woolf,一擊即中,順利成為奧斯卡影后。問心,同一齣電影,三個女主角,演得最好是Julianne Moore,其次是Meryl Streep。Nicole Kidman能夠勝出,我偏激地認為是因為夠紅。那幾年,奧斯卡常頒影后給當時得令的一線女星,例如《寫我深情》(Shakespeare in Love)的Gwyneth Paltrow,例如《伊人當自強》(Erin Brockovich)的Julia Roberts。可能對收視有幫助。是否名副其實?我只記得,挾住影后之名,Nicole Kidman接拍《亂世情天》(Cold Mountain),是完完全全不敵Renee Zellweger。這齣電影像魔咒,Renee Zellweger受整容失敗的傳聞困擾,星途大不如前;Nicole Kidman也被指越來越硬膠,之後接拍爛片不斷。估不到會在電視界反彈。



Nicole Kidman(左)在《小謊言》的對手是旗鼓相當的Reese Witherspoon(中)。劇照

在《小謊言》,Nicole Kidman扮演表面幸福的師奶,但其實對於為家庭放棄事業而掙扎不已。何況丈夫天性躁狂,慘被家暴,Nicole Kidman的演出算眼前一亮,甚至比在年頭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的《漫漫回家路》(Lion)更出色。遇到個好劇本,真係好重要。劇集採用倒敍手法,一開場就告訴觀眾以一宗校園欺凌作起點,以一宗命案作終結,中間透過警員對目擊者們的查問來增強懸疑性,讓觀眾投入去估計誰是欺凌者,誰是死者,誰是兇手。跟無綫劇近來最愛用的競猜Final Boss一脈相承,但《小謊言》的每個細節緊緊相扣,由學童們的欺凌解釋到成人們的死戰,不單沒有犯駁,甚至稱得上流露出宿命意味。單憑這一點,港劇那種無法自圓其說的常見爛尾,為製造所謂高潮而罔顧人物性格及現實合理性,已經遠遠有所不及,更不用說《小謊言》對愛情對婚姻對教育的一針見血見解,根本已到達我們無法觸及的層次。看得出有極大進步。十多年前,《靚太唔易做》(Desperate Housewives),同樣以罪案懸念包裝婚姻題材,但空洞得多,鬆散得多。拍了八季,越拍越差,我覺得比很多港劇更不堪。當電影界的精英都踩入電視圈,現在不容易有這一回事了。功力足夠也要找到合適拍檔相襯。Nicole Kidman轉拍電視劇,對手是旗鼓相當的Reese Witherspoon;香港也有影后前往電視台助陣。鮑起靜的對手,是陳展鵬……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9/201670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25

【西遊記】由少女時代說到《銀翼殺手》

1 : GS(14)@2017-10-15 18:51:10

【文化籽:西遊記】少女時代出道十周年,秀英、徐玄及Tiffany傳聞不再續約,組合面臨名存實亡,好似好大件事。大鑊,我完全沒有感覺。我愛看長腿,也喜歡欣賞美女,更加鍾情於目擊長腿美女在面前勁歌熱舞。偏偏對少女時代一類的韓國女子組合完全絕緣,一定有特殊的理由。



說來慚愧,韓風崛起時,我正在雜誌社處理外國娛樂欄目,偶爾也需要兼顧一下日本演藝界新聞。忽然聽聞韓國有隊叫少女時代的團體熱爆,急急腳上網看MV,出信和買寫真集。你很容易便明白她們走紅的理由。同期最紅的日本女子組合,是AKB48,賣人多勢眾,賣可愛,賣近在咫尺,似街坊多過似偶像。少女時代的整齊舞技、統一外形,賣的,是另一回事。偏偏,我用盡所有方法記熟九位美女的長相和名字,記了十年,記到九變八隨時再變五,仍然未能夠分辨得清清楚楚。我應該要找個醫生看看。是人數太多?是我只有能力分辨出阿Sa與阿嬌?九件Cookies,我輕易記得Serana、Helena、Gloria喎。是因為對外國人有份陌生感?又唔見我分唔到前田敦子、小嶋陽菜、大島優子?遮住個頭,單單看件比堅尼,我都有信心唔會搞錯呀!咁點解經常搞錯太妍跟孝淵?某一個周末,跟方太觀看老歌電視節目,開始有少少眉目。李蕙敏做嘉賓,理所當然地獻唱首本名曲《活得比你好》,驚喜在先唱Echo的《第四者》。歌曲的流行程度不算太高,組合一樣,我卻非常有印象,可以在不倚賴google的情況下,完整地背誦全首歌詞。Echo出道時,另一女子組合夢劇院已經頗有名氣,《天生一對》相當受歡迎,「你我仿似一套戲,盡力演出花點心機。」如果李敏跟劉文娟肯上電視台跟家燕姐合唱,肯定成為城中熱話。計歌曲流行程度,我懷疑後來的Face To Face都比Echo優勝,「愛上你Milano,夢在浪漫街道,啖着Cappucino,擁抱你。」Cafe的生意額應該激增。我就係鍾意Echo。一路看李蕙敏,一路在投訴為甚麼不找回區海倫重組Echo一晚,似周慧敏加湯寶如加王馨平以《美少女戰士》作賣點。還是方太心水清:「上個星期,歐海倫真係有上過節目喎。同李蕙敏不和嘛,點會再拍檔吖?」回憶隨即湧上心頭。女子組合的熱潮來得快時去得快,夢劇院玩了三年,因為成員分別前往外國讀書而解散;Face To Face又是三年,因為其中一名成員遇上交通意外而無奈拆夥;Echo算持久,捱多一年,臨分手時,出了一張叫《不再糾纏》的專輯,大概已表明心迹,明刀明槍明顯地互相唔妥。我可能就是欣賞這一種個性鮮明。所以,頂唔順少女時代。少女時代多次訪港,也未親身接觸過。同期憑《Nobody》跟少女時代鬥到七彩的Wonder Girls,反而曾有同事面對面訪問。相熟攝影師的事後評價是,個個女仔都被幕後經理人緊緊箍死,似毫無靈魂的木偶,多於有血有肉的真人。少女時代的情況,雖不中亦不遠吧。頂十年,才開始傳出四分五裂,算忍耐力驚人了。做少女時代成員,日日要跟大隊化差不多的妝,穿差不多的背心熱褲,說差不多的台詞;到回復個人發展時,才有空閒喘一喘氣,會有幾辛苦?你看一看科幻片《獵殺星期一》(What Happened to Monday),講述孖生七姊妹為逃避政府追殺,日常露面,要以同一身份示人,將自我個性徹底遮蓋。最終還是無法忍耐,互相殘殺收場。你可以想像作為韓國組合的成員,究竟有幾痛苦。有求才有供,誰叫大部份人只對少女時代有感覺,不會懷念Echo。正如觀看《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2049),人人手持一副人工智能便心滿意足,個人工智能樣又靚身材又正仲任勞任怨有情有義,邊度搵呀!有誰會介意,其實全個城市整條街的人工智能,全部也被倒模成同一模樣?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13/201810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762

【西遊記】Emma Stone式男女不平等

1 : GS(14)@2017-10-22 17:45:55

【文化籽:西遊記】粗疏地劃分,能夠當上影帝或影后的,可以分成兩類:神枱型及新晉型。神枱型,本身地位早被肯定,獎項只屬錦上添花,像2013年奧斯卡影帝Daniel Day-Lewis,有沒有多一個獎項,分別不大。對新晉型來說,則是另一回事。像2015年奧斯卡影帝Eddie Redmayne,獲獎後隨即升價百倍,接拍《怪獸與牠們的產地》(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成為叫座紅星。同類情況還有Colin Firth,未做影帝,大概不能想像他會接拍《皇家特工:間諜密令》(Kingsman:The Secret Service),動作片打星一樣。



又不是必然一帆風順。像2003年影帝Adrien Brody、2005年影帝Jamie Foxx,往後發展也不似預期。有了名,多數想要利;拍完文藝片,當然要接拍賺錢片。好多時正正是運勢逆轉的開端,Adrien Brody套《King Kong》,Jamie Foxx套《邁阿密風暴》(Miami Vice),成績差,就變負累。放在影后身上,更明顯。Halle Berry憑《孽愛傷痕》(Monster's Ball)做過影后之後,孭重飛的《貓女》(Catwoman)一敗塗地,再無佳作,只能斷斷續續擔當其中一個X-Men。Brie Larson拍完《抖室》(Room),極速接拍少少爛的《金剛:骷髏島》(Kong:Skull Island),彷彿步入同一條舊路。Marvel選中她飾演《Captain Marvel》,應該非常擔心。不是個個都似Jennifer Lawrence得天獨厚。應屆影后Emma Stone又如何?獲獎前,在大片《蜘蛛俠:驚世現新》(The Amazing Spider-Man),格格不入。獲獎後,知道她接拍《101斑點狗》(101 Dalmatians)的前傳《Cruella》,飾演奸角Cruella de Vil,唔係唔驚。還好,過渡期裏,有一齣《男女單打戰》(Battle of the Sexes)頂住,好像比較近似《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的風格。《男女單打戰》開宗明義以爭取女性平權作主題,改編六、七十年代網球巨星Billie Jean King的往事。為爭取跟男性同工同酬,金夫人接受過氣男子冠軍球手的戰書。廿九歲一姐打低五十五歲已退役阿叔?放在今日,本身已經構成歧視,但真人真事發生在1973年,就幾乎等於人類登陸月球的一小步。事有湊巧,電影在美國開畫時,撞正荷李活金牌監製Harvey Weinstein的性騷擾醜聞逐漸發酵,啞忍十幾二十年的女星們紛紛聲討。再看看今年的電影票房數字,暫列第一位是Emma Watson一力承擔的《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第二位是Gal Gadot起死回生的《神奇女俠》(Wonder Woman)。近五年,有四齣全年票房冠軍由女性演員主導,發展下去,恐怕會變成男星爭取同工同酬。



電影《男女單打戰》(Battle of the Sexes)海報。

一點也不奇怪。在電影中,說到一切也交由市場操控。男球手能夠獲得較高酬勞,是因為觀眾較多。口口聲聲要把女人放在廚房及睡房的大男人,左擁右抱性感美女,說到底,不過是演一場戲製造話題,讓已踏入黃昏的人生,搾乾剩餘價值炮製多一次小陽春。在金錢面前,甚麼男尊女卑,甚麼性別歧視,全部可以擺在一邊。如果反映現實,男星有難。試想像,再來多一兩套勁賣座的《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再有多一兩個系列似《星球大戰》(Star Wars),改由女性做主角而更加受歡迎,有朝一日Emma Stone不只成為全球最高片酬女星,而是全球最高片酬明星,又有甚麼出奇?不說甚麼,單單跟醜聞纏身的應屆影帝Casey Affleck比較,Emma Stone的身價和叫座力都已經遠遠拋離了。這在Billie Jean King還為是否捨棄丈夫坦白出櫃而煩惱的時代,無法想像吧。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20/201880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131

【西遊記】《破案神探》煮雞蛋

1 : GS(14)@2017-11-05 17:38:14

【文化籽:西遊記】當全地球一晚煲晒第二季《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不好意思,我剛剛才有足夠空閒完成十集《破案神探》(Mindhunter)。點解唔畀《怪奇物語》打尖呀?要追上潮流喎。哦,因為《破案神探》對我來說更加吸引呀!做人,不一定需要見到有其他事情好像更加受歡迎,便立即轉軚跟大隊。


單單見到David Fincher有份執導其中四集,我已經嫌棄自己看得太遲。第一季《紙牌屋》(House of Cards),David Fincher都只肯執導第一第二集咋,《破案神探》似乎更被重視。有David Fincher份,掂硬?未必。不過,如果,有人問我,一生人最喜歡哪一齣電影;我應該不懂得作答。換個說法,會選哪一齣電影在自己的靈堂播放?我就諗都唔使諗肯定揀《七宗罪》(Se7en)。一不開心或者一不小心,總會拿出VCD或DVD或Blu-ray翻看再翻看,無數畫面無數對白刻骨銘心。除非,有一天我做了編劇甚至導演,否則,《七宗罪》的至高無上地位應該不會被動搖。由《七宗罪》的1995年開始,便愛David Fincher。明明不算特別出色的處男作《異形3》(Alien3),也順眼了。YouTube盛行後,經常找他在成名前執導的MV和廣告片好好品嚐。長片就當然盡量先睹為快,怕被劇透影響觀感,David Fincher的作品,結局往往出人意表,預先知道的話,驚喜度或驚嚇度都必定大減。有一段時期,David Fincher被形容為梅花間竹,一齣好必然接一齣壞。《七宗罪》後,是《心理遊戲》(The Game);突破高峯的《搏擊會》(Fight Club)後,輪到《房不勝防》(Panic Room);小休幾年後,就出現被低估了的滄海遺珠《殺謎藏》(Zodiac)。對我來說,沒有壞,齣齣也好。我只奇怪奧斯卡當年連一個提名也沒有給過David Fincher。圍繞罪案作主題的電影,不符合評審的口味?終於改變風格,拍了《奇幻逆緣》(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正宗大片格局,被視為一心挑戰獎項之作。果然入圍,最終只敗在Danny Boyle的《一百萬零一夜》(Slumdog Millionaire)手上。好彩是《一百萬零一夜》,如果輸給前一屆的《二百萬奪命奇案》(No Country for Old Men),或者輸給後一屆的《拆彈雄心》(The Hurt Locker),我一定火都嚟埋,偏偏撞正最強勁敵就無話可說。隔兩年,《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再接再厲,結合金牌編劇Aaron Sorkin,簡直有種要對David Fincher作出補償的氣場了,以為十拿九穩,又有齣《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異軍突起。注定我個偶像與獎項無緣,甚至看得出當事人也有點心灰意冷。同期,另一位不獲奧斯卡青睞的大導演,是Christopher Nolan。當知道David Fincher下一個計劃是改編《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我記得我是相當難過。心諗,有冇搞錯呀,又行回頭路拍番罪案片?之後仲居然係《失蹤罪》(Gone Girl),連個中文譯名都好似一種嘲諷。同一時期,Christopher Nolan轉去拍攝科幻片《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勁有志氣。真心對David Fincher失望。看完十集《破案神探》,心結迅速被解開。有別於《七宗罪》或《心理遊戲》或《龍紋身的女孩》或《失蹤罪》的扭完橋再扭橋段,齊齊競猜誰是兇手;我會形容《破案神探》是走得更前的《殺謎藏》。誰是兇手?犯案過程如何?破案過程又如何?全部不重要。只關心初出茅廬調查者在接觸過無比邪惡後,會產生甚麼程度的心理變化。萬劍歸宗,根本沒有離開過《七宗罪》對Brad Pitt飾演的警探的描寫。只是,《七宗罪》有一條極為強勁的懸念作骨幹,大受歡迎是合情合理;到《殺謎藏》,只留下罪案,刪去懸念,票房已嚇死人。《破案神探》更加無畏無懼,連一件用來串連整齣劇集的大案也沒有,甚至調查過程的抽絲剝繭也沒有,更不要期望會有任何殺人劏屍官能刺激。有的,只是很多很多對話。警探與罪犯之間的對話,警探與警探之間的對話,警探與學者之間的對話,警探與情人之間的對話。徹徹底底利用對話推動劇情,藝高人膽大。可以想像,拍成電影的話,下場只會比《殺謎藏》更慘烈,因為,看見David Fincher加《破案神探》四個字,大家一定先入為主,便很容易失望。拍成網劇就好了,發現不對路,立即止蝕離場,也不傷身。一個廚師,能夠煮中餐煮西餐煮泰國菜煮日本菜,而且樣樣煮得好,固然是一項成就。另一個廚師,最喜歡煮雞蛋,最擅長煮雞蛋,試過為尋找更大的認同,走去煮滿漢全席,不忘初衷,還是繼續煮雞蛋,希望發現煮雞蛋的新方法,炮製出雞蛋的新味道,可能更值得佩服。年輕時,只計較闊度,總以為得到越多便越好,贏到全世界才算成就。現在夠老了,開始明白深度一樣重要,能夠在一個世界做到自成一格,已經相當了不起。世界太大,根本沒辦法一手獨攬,就好好珍惜手上擁有的,盡量發揮到極致吧。最後一句,可以應用在個人興趣上,可以應用在事業上,也可以應用在感情生活上。唏,你明白不明白?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03/202023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51

【西遊記】強烈推介 另一位神奇女俠

1 : GS(14)@2017-12-05 01:11:25

【文化籽:西遊記】金馬獎最佳導演,破天荒有三位女性獲得提名,結果由《嘉年華》的國內後起之秀文晏奪魁,力壓港台前輩許鞍華及張艾嘉。打破成見的意味深遠,有份出席頒獎禮的Jessica Chastain應該好羨慕。在家鄉的奧斯卡,能夠成為最佳導演的女性,原來只有一位,是2010年憑《拆彈雄心》(The Hurt Locker)開創紀錄的Kathryn Bigelow。自此之後,不要說獲獎,是連一位女導演再獲提名也沒有。


男女平權肯定是明年頒獎禮的焦點,女導演有沒有可能借勢突圍?計票房,《神奇女俠》(Wonder Woman)的Patty Jenkins為女導演帶來重大突破,但斷估只能開路。外國傳媒中,有人睇好由非洲裔女導演Dee Rees執導的《Mudbound》;或Kathryn Bigelow再接再厲的《Detroit》;加上最符合主題的《男女單打戰》(Battle of the Sexes),導演是夫妻檔。在八年後再有女導演獲得提名,不是太困難吧。應該。如果今年是2047年,可能會更易。因為有一齣《佔.誘神奇女俠》(Professor Marston and the Wonder Woman)。導演Angela Robinson是女同性戀者,之前曾執導以女同性戀者為主角的電視劇《The L Word》。自編自導的《佔.誘神奇女俠》,自稱改編真人真事,更似借題發揮。心理學教授與妻子,找來美女學生進行實驗,研究人性。三人行,慢慢變成複雜關係:丈夫同時愛上兩個女人,妻子既愛丈夫也愛學生,學生又同時愛上兩夫婦,而且懷孕。如此離經叛道,當然不獲世俗認同。於是,丈夫被大學解僱,妻子要虎落平陽轉做秘書養家,丈夫因此得到靈感,創作出大受歡迎的漫畫人物神奇女俠。可惜,好景不常,三人的情感狀態被左鄰右里識穿後換來大肆攻擊,《神奇女俠》的露骨情節也受到道德委員會檢舉聲討。他們只好屈服,犧牲愛情,返回世人認可的生活模式;最終發現要屈服於所謂的約定俗成,生不如死,還是不惜一切選擇忠於自己。愛與對象的性別無關,與對象的數量也無關,總之閂埋房門,3P好,SM也好,當事人喜歡就好。其他人的一男一女一夫一妻,是其他人的事,無理由要全世界跟從。真的嗎?沒可能吧。正正路路的《神奇女俠》,在美國的票房,四億美金有多;劣評如潮的《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火速衝破兩億;《佔.誘神奇女俠》的票房,是100萬多少少。即使不理會外來壓力,很多人其實也習慣自己壓抑自己。為方便管治,一般人一定會被教育到樂於跟隨大隊走:做人就一定要從一而終,一腳踏兩船必定係賤男或者蕩女,於是,你在懂性以後就盡力嘗試做一個專一的好人,欺騙對手說服自己,務求得到世間讚賞。不幸地,終有一天,驚覺勉強自己原來很辛苦,遠遠不是想像中容易,才後悔,不想傷害他人,更不想為難自己。有幾多人能夠似電影的主角,一開始便有足夠勇氣去面對自己和向他人坦白?根據電影的說法,同一時間愛一個又愛另一個,不是殺人打劫強姦,沒有影響到不關事的受害者,只要互相接受,根本不應被視作罪行。觀念上比起單純支持同性戀,行得更前。所以,我咪話可能要放在30年後,才有望衝擊到代表主流價值觀的奧斯卡囉。放在香港,人人爭相踩在道德高地充當道德判官的地方,就更加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別的不說,單看電影的分級,在沒有激烈性愛場面,只得一、兩幕無料到綑綁,連胡鴻鈞剃腳毛扮女人玩SM也不如的程度下,居然被列作三級,跟《格雷的五十道色戒》(Fifty Shades of Grey)一樣,18歲以下人士不適宜觀看,就知道世界上有幾多人幾想影響他人的愛惡。我很少強烈推介一齣電影,但基於鋤強扶弱,在此鄭重建議各位理應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看看這齣《佔.誘神奇女俠》。還有戲院上映的話。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01/202306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