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零電視家庭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30.html
由今個月起,我家成為了零電視家庭。聽說美國有五百萬個zero-TV households,不知道香港有多少,我有個朋友是,我認識的唯一一個。跟親友說起,人人投以難以置信目光,原因1)我沒看電視很久了,2)用tablet,可取代之,3)小朋友看電視無益,4)省地方,5)廳的主角應該是人,不是電視。你喜歡哪個解釋,由你選擇,好似Life of Pi的結尾一樣,反正對於自小電視送飯的人來說,家裡沒有電影就如海難生還般不可思議。個人最喜歡No. 4、5。單位實用面積在我來說,應該減去傢俱佔用了的面積,假如掉了電影省卻三個階磚,我家就大了三個階磚,這個策略我頗為著迷,以至兒女的玩具數目少得可憐。另外,如果吃過晚飯一家人圍著個火爐,時聊天,時閱讀,很有凝聚力。可惜香港天氣太熱,用不著火爐,又無理由圍著部冷氣機。這是美中不足之處,至少可以面對面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71

自卑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31.html
路上碰見老朋友,一個叻到令我自卑的朋友。每次見過他,我需要一段時間的心理調節,最有效的方法是對自己說,他是個非凡的人,萬中無一,我有幸認識他,而他又肯花時間在我身上,我應該感到自豪。今天,他帶著伙計去食晏,他先見到我,我心裡涼了一截,碰巧家中洗壞了裇衫,穿了便服,沒出色,平時在他面前發霉的我,今天更霉。他管理基金的,自己又是老闆,負責買賣的伙計都是眉精眼企,他差點想問我今天是否休假,他沒問。相請不如偶遇,我們三人到茶餐廳。坐下,兩位都點了午餐加凍飲,我思前想後,勉強選了魚蛋粉,不要飲品,格格不入。自卑心理又擴大,人人從容大方吃個午餐,我卻斯斯縮縮,差點想在餐牌上找個田園沙律,最好是沙律醬另上。打開話匣,有了孩子後,我認識到當人們沒有話題時,就會講兒女經。婆婆媽媽的,我最不想講,何不說說張震遠,或者王維基? 但我又不識講,所以怪不得人,我在別人心目中是個湊仔公。話說回頭,如果有人對著我感到自卑,我會覺得「其實你睇我好啫,唔洗咁緊張喎」逆地而處的話,魚蛋粉會吃得輕鬆一點,不過知易行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72

日貨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4.html
無印良品近年成為我買衣服的首選,設計精約,剪裁稱身,價錢相宜。最近買多兩件上班服替換,昨晚吃飯,老婆說:「日本仔真本事,件衫著到你瘦晒。」後半句聽了很歡喜,前半句令我火起。日本人曾侵略中國,對現在還不肯認錯,有市長更為強迫女人做慰安婦辯護,無恥! 有本事都要兼有品至抵讚嘛。罵了大半餐飯的時間,眼見自己還穿著的衫又的確幾滿意,顯得自相矛盾,唯有結結巴巴地硬撐。不知道她說這句是有心還是無意,她一向熱愛到日本旅行、吃日本菜,我對這些消費也盡量遷就,當然我都有買很多日本品牌的東西,不過今次不同,她將矛盾搬到我身上。我瘦了,是多個月來節食、做運動辛苦得來的成果,她竟然將之歸功於「日本仔」,豈有此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182

理想咖啡店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7.html
假如有這樣一家咖啡店,店子除了供應咖啡和簡單的糕點之外,還售賣茶几、沙發、茶杯、坐地燈、工藝擺設、舊書、舊CD,書架,甚至店員穿著的衣服,總之客人坐下喝咖啡時,視線範圍內所有的物件,都掛著小小的價錢牌,而大部分的東西都是易手貨,又店主悉心採購回來,並將之拼湊成富品味的家居環境,客人坐著猶如置身如別人的住處。普遍來說,客人光顧咖啡店,解渴提神是次要,最主要是為了追求有品味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不能單靠杯中物來圓滿,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體驗,這個是普遍裝潢華美的店子都做到的。不過,如果能將消費行為注入這個體驗中,在暢舒的環境和氣氛下,客人能接觸到的物件,碰到有心頭好的話能即時買下來,真是賞心樂事。而那些精品,不是像在精品店的上架,而是正在活生生地示範其功能,客人更容易認識它們的價值。易手貨一來平宜,二來件件不同,很性格化,還有,你一猶豫,下次再來可能已售出了。從生意角度看,舖租貴,須善用每處空間來做生意。在網上購物盛行的這個年代,可以放得上網賣的,都應該放上網,店子用來做陳列貨品的傳統角色將淡化。唯獨是生活態度這回事須要有一定實際空間來營造、來展現。咖啡、精品和時裝的賣點,通通都是生活態度,何不將之包攬在同一處售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183

兩個香港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5588.html
在不少港人看來,這裡是個不快樂的地方,是有錢人大晒,大陸人惡晒,幾十萬人住在籠子過活的地方,這裡沒有未來,沒有希望,只有過去的光輝歲月,連母語也沒信心承傳下去,有能力走的早已走了,留下來的就眼見著屬於自己的範圍愈來愈來愈少,連找間茶餐廳喝港式奶茶都愈見困難;經濟發展沒有寸進,政府又無能。不過,有位外藉人看到的是另一個香港,他看到這裡充滿自由,甚至比擁有自由神像的美國更自由,他用自己的人身安全來做賭注,比任何一個研究機構的世界排名更有說服力。除了自由,他還看到香港獨有的機會,中國異見人士找庇護都逃到美國,那麼,美國人找庇護又會跑到哪兒去?答案是香港。看來,世上能抗衡美國的就只有那個iPhone 生產國。他不敢到中國,到哪兒他死定了,他偏偏看中這小島,這裡酒店華美固然好,一國兩制更為關鍵,在不出不入之間,夾在兩個大國下,引她們互相牽制,造就一個生存空間。問題是,那位夏威夷人能利用香港的特點改寫自己國人生活,對這裡最熟識的人們卻走漏眼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970

[惡搞文]寫文出劣品: 點解今日老作得咁差

原文如此

老作者都是科學家,信因果關係、信過程、信證據,老作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理性地解釋。老作者知道狀態不變、天氣不變,這文章應寫出這個水平,結果有出入的話,要反覆細想每一細節,是哪裏出現問題?老作者誓要查出原因,身體應該是一副可以信賴的機器,因此老作是一項可以計算的運動。
真的嗎?老作可以計算嗎?我的答案是Yes and No。Yes是因為老作科學性的確很強,很多關於老作的事情,都可以用理據解釋,老作也是從科學基礎上,一步步尋求進步。以我為例,愛上老作後,加深對自己神經認識,許多以前一知半解的神經知識,在老作中得到確證。No是因為老作不完全是科學,起碼不是我們已知的科學,老作者須接受老作不能解釋的一面。一時Yes,一時No,是咪覺得我好神經?

冇原因也是一種原因

老作者過去一段時間作得不錯,今日的客觀環境跟平日差不多,前兩天工作不算忙,睡眠飲食算正常,心情也屬輕鬆,點解今日老作得這麼差?這問題對不少老作者的困擾,可大至難以想像,我第一個承認,我會困擾至打電話問人。朋友通常冇心機解答這些問題,作一個解釋出來,加一句「下次作冇事」。我當然不接受,一定是有些事情變了,是身體或是老作頭緒或是……
我當然是反面教材,識話人唔識話自己。老作者須學識,今日作得這麼差,原因是──冇原因。硬頸科學家不接受冇原因,箇中有些事情,一定要找出原因。硬要拗頸的話,答案是冇原因也是原因的一種,世上有很多事情就是沒法解釋,包括今日老作得這麼差。
快樂老作者接受老作的不確定性,有些怪事情就是出其不意地出現,原因不詳,也不值得深究,因為老作者目光應該是永遠看前。對老作者來說,緬懷過去,感覺多數是不快樂,例如PQ(最佳質素)是很久以前的事吧,近期閣下做足所有應做的事,就是作不出以前的水平。不要想當年,想想下一次老作吧,下一次的事情未發生,甚麼可能性都存在。
快樂老作者其實是充滿自信的老作者,今日作得這麼差,不代表老作者的真正能力,有些怪異事就是會出現,老作者應該學懂容忍,學懂忘記,因為老作者知道自己實力遠超今日的成績。怪異不會持久,因為老作者有信心可克服這些困難,或者怪異無聲無色地消失。
做人也有「好日子」和「壞日子」,好日子如有神助,壞日子頭頭碰着黑。我處理壞日子,比別人優勝,原因跟我的能力無關,是因為我早瞓。瞓醒一覺是新一天,所有東西從頭再來。我叻過你,因為我的壞日子比你短,事實是,因為我同年紀比較大的比,年紀細的,我就忘記左。花了幾分鐘睇篇老作得咁差的文,是咪想打大傻仔? 其實篇文是寫到好好key的大頭蔡寫的,如果覺得劣品,要罵的人不是大傻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52

倫敦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hk/2013/07/blog-post.html

到了倫敦,他不自覺地染上了英國人愛談論天氣的怪辟,無他,當天氣每天變幻莫測,驟晴驟雨,乍暖還寒,令人困擾,談天氣是互相安慰,如果有放晴,更要興高采烈地告知天下,爭取晒太陽的機會。

從來,性格內向的他都自鄙,一是偽裝外向,一是索價不見人。這個社會一直視內向為缺陷,今日的父母會擔心內向子女的入學機會,甚至斷定子女有病,找心理醫生。不過,到了倫敦,他發覺那裡的人包容性很強,尊重不同性格,可能,內向的人在那裡也有作為。他認識一位法國人,是電腦專才,曾在港教法文為生,後來到了倫敦才做回本行。

生活態度人人不同,如果有幸得來一支名貴紅酒,很多人會好好收藏,法國朋友說把它喝光才不至浪費。消費主義令西方經濟低迷嗎?哪得先界定甚麼是價值。

曾聽說友人到歐洲旅行,捱麵包,好像很刻苦。其實歐洲人普遍拿麵包當飯吃,別相信飲食雜誌吹噓的西班牙海鮮飯。倫敦物價和香港相約,不過生活成本應該較低。人人說不,倫敦的麥當奴貴過香港,對,但倫敦麥當奴不多,人人到馬莎百貨買牛角包/三文治做午餐,在公園吃。這樣行為在香港被視作寒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989

靠「寫嘢」「老作」維生?


「寫嘢」這門過去被視為過時的能力,現在是培養出21世紀的新競爭力。

公司組織越大,員工散得越遠,三九唔識七,大家都用Email, What’s app, PPT做為聯絡溝通的媒介,你語文表達能力就必須要好,這是一張「增值咭」。

從學校到職場,「寫嘢」,這個看起來簡單至極的事,簡單說,就是老作,用文字把心中的話說清楚、寫明白、寫通順。可惜,但對80, 90, 100後這竟變成一件困難的事,文字表達能力低落,言語表達能力衰退,從小學生到博士生,辭不達意者居多,原因繁多,閱讀大量減少是原因之一。用文字傳達思想、向人溝通說服,以及解讀世界的綜合能力。這是全球化挑戰下重要的能力。因為,文字能力越好,機會越多,當邏輯性、創造力提高,競爭力就跟著來了。

現代職場通常是「先識字,再識人」,對老板而言,文字走到哪裡,員工就在哪裡;尤其在電子化時代,現代企業對職場員工,好的寫作力,文字是人與人接觸最直接的媒介,一個人文字完全顯示出他思考精細的程度,夥記文字能力好,機會一定比別人多。

2004年,美國的作協,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Writing針對「美國商業圓桌協會」(Business Roundtable)的120Fortune 500會員(包括:波音、AE美國運通、Citi花旗銀行、FeDex聯邦快遞等企業,員工加總達八百萬人)發表一項名為Writing: a ticket to work or a ticket out的研究。

報告中,超過50%認為寫作技巧是升遷的重要因素;而服務業、財務、保險和房地產公司在招募人員時,超過80%的大型企業會將申請者的寫作納入考慮。

85%的老板收到履歷時,對寫得太廢的求職者會持保留態度。而這張「增值咭」,對不需要靠文字吃飯的人,也一樣深具意義。香港地向來以眾多訓練精深的金融財經人才為優勢,企業的CEO,、管理層大都出身CPA, CFA背景,他們個人往往具有很強數理邏輯能力,也就是理解、吸收事情的能力強,但這群成功者在溝通想法時,卻弱於闡述力、缺少撼動性的溝通。

在全球化時代,當吹水、講故,文字溝通的機會遠大於其他形態溝通,因為,人的大腦神經基本上是「用進廢退」,讀寫訓練,都是大腦主動獲取知識及整理知識;唔用就廢廢地,腦殘。乜行業都好,若有文字力,更能放大個人專業領域的邊際效益,

香港教育缺乏教導學生發展結構的能力。敘述一個好的故仔,像寫文章一樣,需要鋪陳發展,只知道開頭和結尾,卻不知道如何從開頭走到結尾,心裡有話卻不知怎麼說,沒有起承轉合。有了文字架構的世界,才能有商業化或藝術化本領。寫作能發展結構的能力,文字沒有起承轉合,內容也將空洞,在影像發達的今天,文字是影像的重要基礎。

寫作,是心智綜合能力的展現,它至少牽動三項能力,包括:1. 觀察感受、2. 想像創造以及3. 邏輯思考力。也就是說,寫作最能活化大腦,唔洗變懵仔,促進神經高度聯結。其中,邏輯思考更是作文訓練腦力的關鍵。講到老作,許多人只想到優美詞藻,修辭,其實,作文是重要的心智訓練歷程,只有想得清楚才寫得好。其實,越寫,思考力、整合能力也越好。

後生時成日要寫劇本,所謂劇本,當然唔係拍電影,而是B Plan, Research Plan, Marketing Plan, 大陸叫「可行性報告」,台灣及日本仔叫「企劃書」,真係寫到手心出血。

綜合的寫作智慧如下:

1.      寫,重寫,再修改:寫作沒有別的快捷方式,只有一寫再寫,才能寫出精煉的文章。
2.      從別人批評中得到建議:別人比你客觀,他們的批評很有幫助,透過質疑可以逼我們想得更清楚,最好有不贊同的意見,可以逼我們凸顯論點。'
3.      要有推論,重點及觀點:沒有重點,文章詞藻再美、文法再無懈可擊都沒有說服力。要具體,推論要有充足證據,並且找出好的例子支持這些證據:如果你舉不出任何具體例證,表示你可能根本沒弄懂。
4.      心裡一定要有讀者(老細),但不要一味迎合:寫作是發展及表達你自己的觀念,不要想投其所好。

現在年青人生活重心就是學校、手機及補習,生活經驗太過貧乏,閱讀太少,心中沒有料,文章當然越寫越短,要改變,可考慮先刨明史、清史、太平天國史,文革史,再刨林行止、衛斯理,金庸、蔡瀾,謝金河、乾隆來、林日曦,一定進步神速。好好重視你的Facebook和微博的表達吧,因為,磨筆也能磨出未來領袖的腦袋、磨出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28

老作峨嵋山藏寶 虛構開銀行集資 粵港澳百人疑墮億元大騙局

1 : GS(14)@2010-10-30 17:42:05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php?aid=9108

武俠世界裏,堪與少林、武當齊名的峨嵋派,最近忽然大舉進軍粵港澳,目的並非爭做武林霸主,而是為了一項非常神秘的投資計劃,並涉及峨嵋山上一個驚世寶藏。
該批以峨嵋弟子自居的人,聲稱擁有「天眼通」神力的二百歲峨嵋護法決意發掘寶藏,但事前必須開辦多間銀行,以妥善處理天文數字的財富,藉此游說三地市民集資。
他們不單以高達五倍回報、甚至可安排擔任銀行行長作餌,還大搞歃血為盟法事,令百多名事主深信不疑,部分更押上物業來注資,估計涉款最少一億元。
他們不單曾借城中巨富李兆基的內地商廈過橋,騙錢之外還想騙色,本刊揭開騙徒種種呃神騙鬼伎倆。
位處四川省的峨嵋山,擁有源遠流長的宗教及武術文化歷史,卻被騙徒訛稱蘊藏寶藏,在粵港澳三地招搖撞騙。

化名阿敏的中年婦表示,把十多萬元借給中間人歐陽,用來投資開銀行,結果有借無還,她惟有向警方求助。

他們當初說幫我按樓套現來投資,還以為只是到銀行加按,現在才知道樓契竟轉了他人名字,隨時被收樓,認真無陰功!」六十餘歲的儀姐哭訴墮入騙局的經過。
儀姐與丈夫在澳門一間人參店做特約傳銷員,去年底在公司認識一名姓歐陽的中年婦,經其落力推介下,同到珠海了解一個可賺大錢的神秘投資計劃。
洽談地點是一個豪宅單位,不過布置十分鬼魅,既有多尊佛像、也有作法神壇。自稱四川峨嵋派珠海區負責人的姓黃男子,煞有介事地跟儀姐夫婦說,他們與峨嵋有緣,故向二人道出一個天大秘密。
「他說峨嵋派在山上有一個驚世寶藏,由該派五大護法把守,早前其中一名護法仙遊,為首的二百歲女護法李師太決定挖出寶藏,計劃在全國開設多間銀行,把寶藏的天文數字財富滾存,光耀峨嵋派。」
自稱峨嵋派北京負責人的男子(左),從考察團成員中,選出在澳門積極游說他人參與投資計劃的歐陽(中)出任銀行的分行行長。


五倍回報作餌儀姐表示,黃並無透露寶藏內究竟藏有甚麼,只說李師太要求弟子先籌錢開銀行,才將寶藏注資入內,所以峨嵋派弟子便到粵港澳三地積極集資,承諾每位投資者最少可獲五倍的超高回報,並指李師太已將銀行定名「金勝」,首先在上海開業,再到北京、珠海搞分行。
儀姐引述黃的說話稱:「峨嵋派還會挑選十三名最積極參與計劃的男女冊封為『十三太保』,投資回報不僅會由五倍提升至八倍,且都可以成為金勝銀行的分行行長。」
儀姐夫婦抱有懷疑,但中間人歐陽不斷約他們飲茶大力游說,還建議如無現金,可按樓借錢參加,最後更疑暗中落迷魂藥使其就範。
「今年一月,歐陽又約我們傾談,奇怪的是,會晤地點在咖啡室,她卻自攜咖啡粉到來沖調,我們喝後迷迷糊糊,終答應投資。」
歐陽立即帶同儀姐夫婦,會合一名自稱地產經紀的陳姓男子,到律師樓簽署文件並提取一百萬元,再與儀姐夫婦往珠海,找黃參加投資。
位於新口岸的一間人參傳銷店,是「峨嵋派」尋找獵物參與投資的地方之一。


借四叔商廈過橋黃收錢時表示,最快可在一兩個月後本利歸還,但不久又指資金尚未籌足,游說他們加碼或介紹親友入局。儀姐見已經「洗濕個頭」,遂再拿出十多萬元。
投資回報一拖再拖,到七月底終惹起儀姐等多名投資者質疑,黃於是建議組織考察團,到北京實地了解金勝銀行業務,不過每人要繳交一萬五千元團費。
「全團三十多人,主要來自澳門,也有香港和珠海的投資者。」儀姐透露眾人被帶到王府井、光華路等地,領隊隨手指着一些建築物或街道,都說已被李師太收購。
信口雌黃的領隊,更加借「四叔」李兆基過橋。
「領隊指着北京環球金融中心說,李師太已全幢購下,作為金勝銀行的辦公大樓,團友立即對投資回復信心。」
然而只要翻查資料就知道,該中心是由香港恒基地產擁有,亦是李兆基近年最用心打造的重點物業之一,不可能被收購。
獲選「十三太保」的一名婦人(右二),曾安排年輕女兒與聲稱是李師太姪兒的男子相睇,對方竟要求其女兒即晚陪睡,擺明騙色。

「峨嵋派」在七月底組成的北京考察團,吸引三十多人參加,包括來自澳門、香港及珠海的投資者。

港人余女士(左)在朋友介紹下,得知「峨嵋派」集資開銀行的計劃,向親友商借十多萬元投資。


發毒誓以示效忠眾人後來還拜會峨嵋派北京負責人,並即場從團友中冊封了「十三太保」,一直積極找人投資的歐陽當然入選。
獲選的十三名中堅分子,隨後還被安排到四川成都市,會見將出任金勝銀行首長、亦是李師太親姪兒的李總監,大家歃血為盟、發毒誓,以及交出時辰八字等,以增強他們對峨嵋派盡忠的決心。
所謂的嵋峨派更得寸進尺,想財色兼收。
儀姐指出,珠海區的姓黃負責人早前向投資者稱,李總監四十餘歲尚未娶妻,希望結識來自粵港澳的十六至二十六歲少女,吩咐投資者介紹人選。
其中位列「十三太保」的一名澳門婦率先帶女兒北上「相睇」,李總監竟要少女即晚跟他上牀,少女堅決拒絕才保清白之身,但其他太保與投資者中,據說還有人安排女親屬前往供其挑選。
儀姐講述物業落入他人之手,十多萬元積蓄又被騙光的經歷,不禁激動落淚。


加按套現變賣樓八月底,陳姓地產經紀忽然登門,指儀姐夫婦押給他的物業,貸款已逾期四個月無還息,要二人續供每月五萬元利息,否則立即搬走。
儀姐夫婦馬上到政府部門翻查屋契,驚悉樓宇業權早在今年一月二十二日,已轉到一名陳姓女子名下,換言之他們所套現的一百萬現金,並非加按樓宇所得,而是賣樓,售價更低市價八十萬元。
儀姐事後透過親友了解,才知所謂的地產經紀其實是放高利貸的大耳窿,驚悉由始至終都是一個騙局,立即報警。
峨嵋派的武功聞名天下,以緊湊、靈活及形態優美見稱,在武林上與少林和武當齊名。

據悉,黃等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向其他投資者發出短訊,揚言若警方介入,師太會立即擱置計劃,有人擔心血本無歸,反向儀姐夫婦施壓不要搞破壞。
與此同時,黃分批邀約投資者北上,向他們大派定心丸。本刊上周直擊他與十多名投資者,在珠海一酒樓聚會情況,席間黃多次斥罵儀姐夫婦背棄峨嵋派。
「儀姐夫婦當初典當樓宇時豪氣十足,誰知給家人多說幾句,就誤以為我們騙財,幸好李師太有『天眼通』洞悉先機,讓我將事情通報給大家,我知道很多成員都已抵押樓房,我們峨嵋派乃學佛之人,不會欺騙你們的命根錢。」黃聲如洪鐘地說。
不少投資者在黃的安撫下,對投資獲利仍有奢望。來自香港的余女士,半年前經朋友介紹,向親友借了十多萬來投資。
余女亦有參與北京考察團,即使當她知道行程中視察過的物業,原來並非峨嵋派或李師太擁有而一度啞然,但仍死撐說:「我不完全了解情況,反正現在不能做甚麼,惟有再等,或許最終銀行真的開辦成功呢。」
不過,也有部分澳門投資者,在儀姐報案後開始醒覺,並向警方求助。
一名司警警官證實,近日收到的同類舉報愈來愈多,初步調查發現,粵港澳三地疑有多達一百三十人墮入該投資騙局,且大部分都是把樓宇加按套現,按此推算,訛騙集團極可能已捲走近億元款項,警方不排除有集團成員假扮投資者,兜搭更多事主入局。
儀姐夫婦早前相約自稱地產經紀的姓陳男子(右二)談判,對方以手持合法買賣文件為由,拒絕無條件交還樓宇。


峨嵋法師否認有寶藏對不法之徒利用峨嵋派行騙,峨嵋山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昌明法師接受查詢時強調,峨嵋山絕無甚麼驚世寶藏,「這都是小說創作或道聽途說的傳言,如果有的話,早就通報政府及對外公布了。」
昌明法師續稱:「歷來打着峨嵋派之名行騙的人實在太多,但以峨嵋派開銀行為由斂財,還要求事主賣樓,還是第一次聽聞,都是斂財的騙局。」
「峨嵋派」上周發短訊給所有投資者,公開指摘儀姐夫婦報警是搞破壞,圖向她施予群眾壓力。


懂捉心理 點呃都得犯罪心理學家黎家基指出,坊間不斷發生的騙案,即使故事有幾天方夜譚,仍然有人上當,皆因犯案者懂得捉住人們心中最想需求的東西,包括貪圖財富、祈求健康,又或渴望改變命運。
「貪財的人容易被金錢或獎品等着數誘惑;經常祈求健康者,特別是本身或至親患有頑疾,甚至生命正受威脅,會對聲稱有能力為他們續命者十分信任;至於渴望改變命運的人,只要令他們感到正在行好運,就會產生飄飄然感覺,失去應有的分析能力。」
黎續說,騙徒捉住這些事主的心理,即使如何胡謅亂說,對方都會深信不疑,「只要騙財手法不太複雜,不讓事主思考太多,且採取速戰速決策略,以防事主突然清醒打退堂鼓,就更易得手。」
「峨嵋派」訛稱北京環球金融中心,已被李師太收購來發展銀行業務,還提醒眾人拍照留念,作為巡視業務的紀錄。

北京環球金融中心由香港恒基地產擁有,是主席李兆基近年在北京重點發展的項目之一。


峨嵋派 無師太金庸筆下的峨嵋派,是由郭靖女兒郭襄出家後創立,屬全女班組織,但四川峨嵋山佛教協會會長釋永壽澄清,峨嵋山過去二千年,從沒出現女性,甚麼師太或尼姑,純是小說情節,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才有尼姑上山修煉。
至於峨嵋派始創於何時?有指早在春秋戰國建立,亦有說是隋朝末年少林武僧雲曇到山上授武而創,八九年出版的《四川武術大全》則指,峨嵋功夫是泛指流傳在峨嵋山、樂昌和青城一帶的民間武術,修習者主要是峨嵋山上的僧侶,亦有村鎮居民,並非指一個特定門派,也沒掌門人代代相傳。直至○四年當地武術愛好者成立「峨嵋武術研究會」,獲選為會長的汪建便被坊間視為新一代掌門人。


種菌種金 萬人中招像「峨嵋山寶藏」般匪夷所思的集體大騙案,本港過去亦曾多次發生,當中以「種菌」和「種金」騙局最為轟動。
一名澳洲籍男子,九一年來港開公司,以牛奶種菌製造化妝品為名,招攬市民投資,只要繳付八千至三萬元,便獲授種菌方法,之後按時交還霉菌就有報酬。但公司開業兩個月後突然結業,警方介入調查,揭發受騙者多達三千五百人,涉款七千多萬元。
原來許多事主不惜掏空儲蓄、變賣家當,甚至借錢來參與「種菌」,騙局爆煲後,部分人仍以為公司只是一時周轉不靈,若能繼續運作,他們還有機會賺錢,因而痛罵報案者搞大事件,使其血本無歸。
「種金」亦是以投資作招徠的騙局,一間名為「普達國際」的公司,○一年宣稱只要連續供款十四期,不足五萬元的本金,便可獲得十四萬元回報,結果吸引一萬四千多人參加,共騙去一億三千八百萬元。
九一年揭發的「種菌」大騙局,有投資者於公司停業後,仍堅信有賺錢機會,並責罵報案者令他們血本無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58

老作筆記:Deep Work

1 : GS(14)@2016-05-21 13:09:15

看書,是自我提升的最佳辦法。在上個星期,我看了一本改變我一生的書。這本書對財經界的各位絕對息息相關,皆因它能指導大家應該如何分配工作時間,而其名字為《Deep Work》。
Deep Work*在現今經濟裏越來越重要,但能夠做Deep Work的人越來越少。現今的公司講求隨傳隨到(iBanker和國際律師行的律師人人都拿着部BlackBerry,隨時回覆訊息和電郵)。實際上,我們都低估了每天處理電話、訊息、電郵和上網所耗的時間。每天忙碌,但卻未能真正做到一些需要動腦力的工作,其實很不值得。書中提及,當我們轉換不同的工作任務時,其實會損耗我們的「集中能量」。道理跟買賣股票需要付手續費是一樣。太多的不停買賣,手續費可能會連本都虧掉。因此別看發一個電郵或回個短訊只需一分鐘,對注意力能量的消耗卻不少。而且每次當你把注意力抽離後,要重新投入該工作其實需要很大的「集中能量」。這跟汽車停下後再開動比保持恒速更耗油又是同一個道理。大律師可能是最需要做Deep Work的行業。我的主要職責就是翻看大量檔案,草擬上庭用的文件及意見書,因此我需要很多的Deep Work時間。外界不停的打擾,使得我的思緒不能集中。很多人會問:「現今工作講求效率。我不可能固定某段時間不回覆別人吧?」但真的所有事情都是十萬火急的嗎?在嘗試過後我發現,影響是有的,但總體效率卻高了很多。此書也列舉了不同機構的實驗(比如管理顧問公司),發現整體表現確實比以前好。每天24小時都在處理工作的話,效率其實很低。人的「集中能量」每天大概只能應付4小時的高強度工作。晚上開夜班,不單效率低,而且會影響腦部充電。休息好再有效率的工作,方為王道。書中的大道理太多,這裏無法全部列出。最重要的是,無論是甚麼工作,Deep Work狀態下的我們會全情投入。這,就是理想人生。*Deep Work在書中解釋為「深度集中於複雜的工作上」林作執業大律師
https://www.facebook.com/jolamcho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8/196164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